温针灸治疗尿潴留22例
针灸治疗产后尿潴留35例
针灸治疗产后尿潴留35例摘要】笔者用针灸治疗产后尿潴留35例取得显著疗效,现介绍如下。
【关键词】针灸;产后尿潴留;治疗【中图分类号】R24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7-0325-0135例均为我院住院患者。
年龄最小22岁,最大40岁,病程最长30天,最短2小时。
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症诊疗标准与方剂应用》,即小便不利,点滴不畅或小便闭塞不通,尿道无涩痛,小腹胀满。
排除其他器质性病变所致尿潴留。
2 治疗方法2.1 患者取仰卧位,取穴百会、足三里、合谷、太溪、气海中极。
2.2 常规消毒后,取2~3寸的毫针快速透皮缓慢刺入百会足三里合谷太溪气海行补法,三阴交行平补平泻手法,中极行泻法。
2.3 取3~5厘米长的艾条两根,点燃后插入艾灸盒中,放于神阙穴灸,待艾条燃烧完取下即可。
3 疗效标准治愈:治疗后可以自行排尿,无任何困难,无任何障碍。
好转:基本可自行排尿,但尿量少,尿频,膀胱有少量残余尿,需多次排尽。
无效:症状无改善,仍需留置导尿。
4 治疗结果痊愈31例,有效3例,无效一例,总有效率97.14%。
5 典型病例李某女 35岁,本院妇产科产妇,2013年3月10日入院。
一天前,因临产努挣太过而出现癃闭。
产后小便点滴俱无,少腹膨隆胀痛,时欲小便而不出,神疲气短,不思饮食,面色恍白,舌淡苔白,脉虚无力。
导尿两次让你更不能自行排尿,而请我科会诊要求针灸治疗。
经针刺合谷太溪三阴交气海中极得气后行补泻手法,同时在神阙穴做艾灸,治疗2小时候,拔去导尿管,可以自行排尿。
6 讨论尿潴留属中医“癃闭”范畴。
主要病变在膀胱,膀胱气化不利而导致本病的发生。
产后尿潴留系产程过长,劳力伤气,气虚不运;分娩损伤肾气,肾气不足致使膀胱气化无权,形成产后小便不通,针刺百会足三里合谷太溪气海可以补中益气,化气行水,三阴交行平补平泻,中极行泻法可以通利小便,如此一升一降,则气化得行,小便自通。
艾灸神阙可以分利水湿,通调水道。
浅谈针刺、穴位注射治疗尿潴留
浅谈针刺、穴位注射治疗尿潴留尿潴留是各科临床必须采取各种有效手段,积极处理,避免发生意外。
笔者曾用针刺加穴位注射治疗46例尿潴留病人,疗效均为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46例,年龄最小22岁,最大68岁,全部为女性。
妇产科30例,内科16例,病程最短1天,最长3天。
1.2 治疗方法针刺:取穴百会、关元、三阴交(双)、维道(双)。
进针得气后,提插捻转,使针感强烈,膀胱过度充盈时下腹部穴位浅刺,5~10min行针1次,留针30min。
穴位注射:选关元、维道(双)。
常规消毒,用5ml注射器、7号针头抽吸维生素B121mg,维生素B1100mg或新斯的明0.5mg,分别穴位注射,每日1次,3次为1个疗程。
1个疗程不能痊愈者继续2~3个疗程。
2 结果2.1 疗效标准治愈:经治疗后患者排尿功能正常,膀胱内无尿潴留现象。
好转:有排尿,但还有尿潴留。
2.2 治疗效果本组46例中,1个疗程治愈32例,2个疗程治愈12例,3个疗程治愈2例。
3 病例介绍患者,女,68岁,患者糖尿病病史已3年,于1998年7月10日入院。
临床表现:口渴、多尿、体重下降、无力、逐渐出现恶心、呕吐、腹痛、略有脱水、心动过速、心律失常、兴奋不安、意识模糊。
体检:可见患者皮肤干燥、紧张性降低、眼球凹陷、舌质干红、呼吸深大,有苹果味、腹部压痛有抵抗、反射迟钝。
实验室检查:尿糖、尿酮体为强阳性,尿中可见蛋白和管型。
血糖22mmol/L,WBC 18×109/L,CO2结合力8.9mmol/L,pH下降。
血酮5.0mmol/L,尿素氮7.8mmol/L,肌酐121μmol/L,血钾4.1mmol/L,血钠125 mmol/L,血氮95mmol/L,血镁下降。
诊断: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患者入院经过纠正失水,电解质紊乱及酸中毒和胰岛素治疗,饮食控制等措施,病情略有改善。
5天后出现临床无尿症,在26h无尿时给予速尿20mg×1支肌肉注射ST,在30h无尿时给予速尿20mg×1支肌肉注射ST,在34h无尿时取给:速尿20mg肌肉注射ST,在35h无尿时进行导尿,操作顺利,但仍未见尿液引出,当时膀胱充盈、隆起,患者略伴呻吟,表情淡漠。
温针灸治疗中风后尿潴留患者的临床观察
温针灸治疗中风后尿潴留患者的临床观察目的:观察温针灸对中风后尿潴留患者的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6年12月-2017年2月收治的中风后尿潴留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30例。
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试验组在采取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温针灸治疗,1次/d,4 d为1个疗程,休息2 d后进行下一个疗程,4个疗程后进行效果评定。
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患者满意度和治疗起效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与一般的常规治疗相比,对中风后尿潴留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温针灸治疗,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治疗起效时间和患者满意度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优势。
标签:尿潴留;温针灸;治疗效果患者中风后尿潴留是较为常见的并发症,是一种排尿障碍,与脑出血发病率和脑梗死病死率相关联。
目前在临床医学中对尿潴留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和生活水平提高,中风发病率有所提高,当出现中风后,中枢神经由于受到影响使得膀胱逼尿肌无法松弛,加上尿道外括约肌的松弛障碍使得尿潴留现象出现。
目前对尿潴留常采取药物治疗和导尿处理,但是长时间尿管停留可能导致尿道损伤或感染,出现疼痛感和其他不适的现象,而且尿管安置后不易拔除。
为了提高对中风后尿潴留患者的治疗效果,笔者所在医院在常规的治疗基础上利用温针灸对中风后尿潴留患者进行治疗,观察溫针灸对中风后尿潴留患者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6年12月-2017年2月收治的中风后尿潴留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30例。
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试验组在采取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温针灸治疗。
试验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47~83岁,平均(63.5±2.5)岁;对照组男13例,女17例,年龄45~81岁,平均(61.3±2.5)岁。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针灸治疗尿潴留疗效观察
针灸治疗尿潴留疗效观察2023-11-11•尿潴留概述•针灸治疗尿潴留的原理•针灸治疗尿潴留的方法•针灸治疗尿潴留的疗效观察•针灸治疗尿潴留的展望与建议01尿潴留概述尿潴留是指尿液在膀胱中滞留,无法或难以排出。
尿潴留是一种常见的泌尿系统问题,通常是由于神经系统损伤、手术或药物等原因引起的。
尿潴留的定义急性尿潴留慢性尿潴留尿潴留的分类尿频、尿急、尿痛尿不尽下腹部胀痛肾功能障碍尿潴留的症状02针灸治疗尿潴留的原理中医对尿潴留的认识针灸治疗尿潴留的实践经验主要包括临床实践和实验研究。
临床实践方面,针灸治疗尿潴留的方法包括针刺、艾灸、电针等,其中针刺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实验研究方面,针灸治疗尿潴留的机制主要包括调节神经系统、改善膀胱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反应等。
03针灸治疗尿潴留的方法010203针灸治疗尿潴留的常用穴位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下4寸。
中极气海膈俞太冲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下1.5寸。
位于背部,第七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位于足背,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
针灸治疗尿潴留的操作方法04针灸治疗尿潴留的疗效观察针灸治疗尿潴留的临床案例临床案例一患者A,男性,年龄52岁,诊断为前列腺增生,采用针灸治疗尿潴留,经过3个疗程的治疗,成功解决尿潴留问题,并减轻了前列腺增生的症状。
临床案例二患者B,女性,年龄45岁,诊断为脊髓损伤引起的尿潴留,采用针灸治疗尿潴留,经过5个疗程的治疗,成功解决尿潴留问题,并改善了生活质量。
针灸治疗尿潴留的疗效评估疗效评估标准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三个等级。
疗效等级统计方法针灸治疗尿潴留的优势与局限优势局限05针灸治疗尿潴留的展望与建议针灸治疗尿潴留技术已逐渐成熟,未来将在更多医院和诊所得到应用,为更多尿潴留患者提供有效治疗。
提升疗效评估进一步开展临床研究,对针灸治疗尿潴留的疗效进行更准确的评估,以便为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
拓展临床应用针灸治疗尿潴留的发展趋势VS对针灸治疗尿潴留的建议与展望强化基础研究规范操作流程针灸治疗尿潴留的未来研究方向拓展适应症结合其他技术THANK YOU。
温针灸配合穴位注射对中风后尿潴留的作用
温针灸配合穴位注射对中风后尿潴留的作用中风后尿潴留是中风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传统的针灸治疗方式已经被证明对中风患者的康复具有积极的作用,而温针灸与穴位注射的结合治疗被认为更能够有效缓解中风后尿潴留的症状。
本文将从温针灸与穴位注射的概念、机理、疗效以及操作方法等方面对其对中风后尿潴留的作用进行探讨。
一、温针灸与穴位注射的概念温针灸是一种将温针温热刺激穴位进行治疗的传统中医疗法。
它通过刺激穴位,调动机体的阴阳平衡,促进气血的流通,从而起到舒筋通络、温经散寒、止痛舒筋的作用。
穴位注射是一种将药物直接注射到穴位以达到治疗的方法,其优势在于可以更加精确地作用于病变部位,减轻药物对全身的不良反应。
1. 温针灸:温针灸可通过温热刺激穴位,促进血液循环,调整脏腑功能,增强机体抵抗力,改善中风后的膀胱功能紊乱。
温针灸还可以改善中风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促进神经修复和功能恢复,从而减轻尿潴留的症状。
2. 穴位注射:穴位注射将药物直接注射到穴位,可以使药物更加直接地作用于病变部位,发挥更好的治疗效果。
在中风后尿潴留的治疗中,可以选择一些疏肝理气、活血化瘀的药物进行穴位注射,以促进膀胱功能的恢复,缓解尿潴留的症状。
1. 提高膀胱功能:温针灸可以通过调整脏腑功能,改善神经传导,缓解中风后膀胱功能障碍,提高患者的排尿能力。
2. 减轻尿潴留的症状:温针灸与穴位注射相结合,可以更好地发挥二者的优势,通过温热刺激和药物直接作用于穴位,缓解尿潴留的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3. 促进康复:中风后的康复是一个漫长而又艰辛的过程,温针灸与穴位注射的结合治疗可以加速中风患者的康复进程,促进病情的好转。
1. 温针灸的操作方法:选择适宜的温针,将温针点燃后,温热刺激对应的穴位,调整温针的温度和时间,进行适当的刺激。
2. 穴位注射的操作方法:选择适宜的药物,精确地注射到对应的穴位,控制注射的剂量和深度,避免损伤穴位周围的组织,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中医堂」针灸治疗“尿储留”显奇效!
「中医堂」针灸治疗“尿储留”显奇效!
尿潴留是膀胱内积满尿而病人不能自行排出体外的一种症状,尿潴留患者多出现明显尿意伴下腹疼痛和焦虑不安情绪,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了不小的痛苦。
患者岳某,女性,37岁,在成都妇女儿童医院做宫颈癌手术,手术后一直不能自解小便,采用尿管引流排尿。
出院时拔尿管后不能自行排出小便,形成约300毫升尿潴留,无奈医院重新安置尿管导尿。
回家观察10天后再次到医院试行拔尿管,但是仍然不能拔除导尿管。
成都妇女儿童医院医生建议患者回崇州使用中医方法调理膀胱功能。
患者经市中医医院医生介绍到康复科治疗,经过康复科主任黄郑昆副主任医师诊疗,认为患者尿潴留为膀胱气化功能不调,加之病情对患者心情有影响,引起肝气郁结不舒,三焦不利,所以采用针刺气海,关元,阴陵泉,三阴交,太冲,太溪,足三里,气穴,气旁穴。
同时嘱咐患者小腹部艾灸治疗,一共治疗7次。
康复科回访,患者目前已经顺利拔除导尿管数日,小便可以自解,治疗成功。
温针灸在中风后尿潴留患者中的治疗作用分析
温针灸在中风后尿潴留患者中的治疗作用分析发表时间:2018-02-05T16:02:36.650Z 来源:《航空军医》2017年28期作者:唐艳波[导读] 对中风后尿潴留患者实施温针灸治疗后效果显著,应予以推广。
(湖南省湘西自治州古丈县中医院湖南湘西 416300)摘要:目的探究温针灸在中风后尿潴留患者中的治疗作用。
方法随机抽取2014年6月~2017年3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中风后尿潴留患者20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10例,对照组使用一般治疗,观察组使用温针灸治疗,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以及起效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中风后尿潴留患者实施温针灸治疗后效果显著,应予以推广。
关键词:温针灸;中风后尿潴留;针灸治疗尿潴留是指患者膀胱内充满尿液而不能正常排出,是脑卒中风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1]。
目前现代医学对该病仍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传统方法是给予患者导尿处理或进行药物治疗[2]。
但导尿后尿管易较难拔出,且在尿道内停留时间较长易引起患者出现尿路感染等多种缺陷。
对此,我院特选取于本院进行诊治的中风后尿潴留患者并予以不同的治疗方式进行研究,具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抽取2014年6月~2017年3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中风后尿潴留患者20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10例,对照组使用一般治疗,观察组使用温针灸治疗。
对照组年龄47~76岁,平均年龄(59.2±4.3)岁,病程3周~5个月,观察组年龄48~77岁,平均年龄(58.4±3.7)岁,病程2周~5个月。
所有患者均行头颅CT或MRI检测并确诊为脑梗死或脑出血且在卒中前均可自行排尿。
应排除:尿路结石者、前列腺增生者、急性肾功能衰竭者、泌尿系统肿瘤者以及排尿困难者等。
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
温针灸治疗妇科术后并发尿潴留的临床疗效观察
温针灸治疗妇科术后并发尿潴留的临床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讨温针灸在妇科术后并发尿潴留的临床疗效观察。
方法:选取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
对照组采用西医药物疗法+膀胱功能训练,治疗组采用温针灸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
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温针灸可改善妇科术后并发尿潴留情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温针灸;妇科术后;尿潴留;临床疗效观察尿潴留是妇科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临床可见小腹胀痛,转侧不安,小便不畅,点滴难出,甚至完全闭塞不通等表现。
不但影响患者术后恢复,若治疗不当还可合并尿路感染等情况。
西医治疗常予坦洛新等α-1受体拮抗剂+膀胱功能训练,但单纯西医治疗往往效果不佳。
现比较温针灸疗法和西药+膀胱功能训练治疗产后尿潴留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妇科手术后尿潴留患者80例,年龄25-70岁,其中子宫肌瘤术后15例,宫颈癌术后18例,子宫内膜癌术后15例,卵巢癌10例,子宫脱垂术后12例,产后10例。
将上述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温针灸治疗)和对照组(西药治疗+膀胱功能训练),各40例,两组患者年龄、病种、病程等临床资料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尿潴留是指术后3天以上仍不能自行排尿或虽能自行排尿,但残余尿量≥100mL[1]。
排除标准:①尿道感染患者;②尿道机械性梗阻患者;③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支气管哮喘等疾病患者。
1.3 治疗方法(1)治疗组:主穴:关元、中极、三阴交;配穴:肾俞、三焦俞[2-3]。
操作方法:患者侧卧位,0.5%碘伏常规穴位消毒,取规格为0.35mm×40mm的一次性毫针在上述穴位行直刺,主穴进针得气后加艾灸,留针30min,配穴强刺激不留针。
起针后按压针孔。
温针灸配合穴位注射对中风后尿潴留的作用
温针灸配合穴位注射对中风后尿潴留的作用中风后尿潴留是一种常见的症状,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和康复效果。
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导尿、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但这些方法均有局限性和副作用。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提出了多种非药物治疗方法,其中温针灸配合穴位注射是一种比较新颖的治疗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中风后尿潴留的治疗中。
本文对温针灸配合穴位注射对中风后尿潴留的作用进行综述。
一、温针灸治疗尿潴留的理论依据尿潴留的病理机制是由于膀胱收缩功能受到神经系统的控制失调,导致尿潴留。
传统的针灸治疗认为,温针灸可以改善机体的阳气运行,恢复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从而促进膀胱的收缩和解除尿潴留。
温针灸是一种新型的针灸疗法,是将外科手术中常用的电凝刀和针灸相结合,通过电流加温的方式,刺激穴位,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温针灸不仅能激发经气、血液不畅及神经肌肉功能减退的部位,而且能够改善神经调节功能,有助于提高疗效。
穴位注射是把药物直接注射到穴位上,通过穴位吸收,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穴位注射既可以促进针灸治疗的疗效,又可以避免一些药物的消化吸收代谢过程,提高了药物的吸收率和降低了药物的副作用。
在针灸治疗中,选择合适的穴位对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穴位注射与针灸治疗相结合,在改善疾病机理的同时,还能针对不同穴位的生理特点,加速药物的吸收和分布。
多项研究表明,温针灸配合穴位注射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针刺穴位和穴位注射药物时应采用静脉注射器,注射量不宜过大。
注射药物的种类和剂量应根据不同的病情而定。
研究结果显示,温针灸配合穴位注射对中风后尿潴留的治疗有一定的疗效。
治疗后很多患者的尿潴留症状能够缓解或消失,同时还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其中,注射丙泊酚可以减轻身体的紧张感和焦虑感,使病人更加轻松和愉悦。
四、温针灸配合穴位注射的注意事项温针灸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尿潴留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治疗前应对病人进行全面的鉴别诊断,了解病情及患者的身体状况,避免治疗出现意外情况。
2024热敏灸联合针刺治疗产后尿潴留患者的病例分享
2024热敏灸联合针刺治疗产后尿潴留患者的病例分享产后尿潴留在中医学上又可称之为产后小便不通,是分娩过程中子宫压迫膀胱及盆腔神经丛,使膀胱肌麻痹而导致的一种病症,其很容易使产妇产生烦躁不安、腹胀不适等症状,并且受到膀胱过度膨胀的影响,很容易对其子宫恢复产生不利影响,并且还会提高尿道感染以及产后出血风险,临床表现为分娩后没有尿意,尿液排出困难,或伴有小腹胀满难受。
中医认为,产后尿潴留病机主要是受到产妇肺气不足、耗气伤血以及身体虚弱的影响所引发的尿潴留。
中医干预能够使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生命体征获得有效改善。
〃热敏灸+〃治疗热敏灸是在传统灸疗上进行的创新与突破。
热敏灸通过激发人体经络能量以艾火的热力和药物给人体以温热刺激,经络腌穴的传导,来调节脏腑的阴阳平衡,扶正驱邪,以调动机体本身的防御能力,调和阴阳、气血、脏腑功能,以达到防病治病。
热敏灸也因安全有效、适应症广、成本较低、无毒副作用等特点,深受患者欢迎。
热敏灸治疗产后尿潴留主要是通过施灸过程中出现的传热、扩热、透热、局部不热远部热、表面不热深部热、出现酸麻胀痛的感觉,通过以腰背部和下腹部最强灸感刺激的穴位为热敏穴,以热敏灸感消失度为施灸的时间,循经感传,可有效改善膀胱逼尿肌功能,缓解尿道外括约肌痉挛,内外括约肌功能协同,使膀胱神经功能尽快恢复,从而逐步达到自主排尿,使得患者得以康复。
个案报告我院于2021年8月4日收治一位产后尿潴留患者,对其施以热敏灸联合针刺治疗。
入院症见:神清,精神欠佳,没有尿意,排尿困难,需尿管助排,尿液色淡黄,无发热恶寒,大便排出困难,需用开塞露助排,纳一般,寐欠安,脉细涩。
遂诊断为中医诊断:产后小便不通一气虚血瘀证;西医诊断:产后尿潴留;治疗方案热敏灸治疗:第一天患者呈仰卧位先施以循经往返灸5min以激发经气感传,而后距皮肤5cm 高度定点悬灸气海、中极、归来、水道四穴,并探寻到气海、中极两穴灸感强烈,遂定点灸气海、中极,之后出现热敏灸感向整个小腹部扩散。
针灸并推拿治疗术后尿潴留42例(一)
针灸并推拿治疗术后尿潴留42例(一)关键词术后尿潴留;针灸;推拿术后尿潴留是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尿道括约肌痉挛或膀胱收缩无力而致,排尿困难,下腹部胀痛满闷,尿意窘迫,欲尿不出,辗转不安,痛苦不堪为主症的疾患。
属于祖国医学“癃闭”证中的一个类型。
笔者在中医辨证的基础上,采用针灸结合推拿的方法治疗术后尿潴留,获得满意的疗效。
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42例患者中,门诊病人2例,住院病人40例,其中男23例,女19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48岁。
痔疮术后尿潴留2例,骨科手术后尿潴留17例,肛肠术后尿潴留10例,普外科手术后尿潴留13例,以上病例均为术后12h以内,膀胱充盈采用药物、热敷、更换体位、或各种导尿等方法均无效,不能自主排尿者。
2治疗方法将77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2例,采用针灸结合推拿的方法进行治疗。
对照组35例为非同期对照观察,男24例,女11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57岁,均为术后尿潴留,其一般情况、病程、病情严重程度等与治疗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采用传统的常规针刺法治疗。
并观察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
2.1治疗组2.1.1.42例患者均采用针灸结合推拿的方法进行治疗,分别从虚实论治,针刺主穴人中、承浆,针刺施以平补平泻手法,若属虚者多为肾气不足,当益肾温元,针刺肾俞、气海、委中、三阴交,毫针行平补平泻法,行针时间可长,留针30min~40min,并配合艾灸。
若属实者多为湿热蕴积,宜清利湿热,以通调膀胱气机为主。
针刺中极、阴陵泉、三阴交,毫针施以泻法,持续行针5min~10min,留针30min,如小便仍不出,可再行针,不需要灸法。
无论虚证、实证针刺均宜多捻转,少提插。
针感以传至会阴部或出现下腹部收缩感最佳。
1次/d,必要时每4h可重复1次,7次为一疗程。
2.1.2推拿:先以指摩法顺时针方向指摩小腹2min,再以推法推任脉,选用气海、关元、中极、阴陵泉、三阴交等穴,施以按揉和一指禅法,每穴2min,而后在腰骶部和小腿内侧足三阴径循行部位施以擦法,均以透热为度,最后在关元、归来、曲骨诸穴之间作团摩手法,均宜轻缓深沉,动作要有节奏(不可用蛮力),力度以病人耐受为宜。
温针灸治疗尿潴留22例
温针灸治疗尿潴留22例【摘要】目的:探讨温针灸治疗尿潴留的临床疗效。
方法:施以温针灸气海,关元,肾关,足三里为主体穴位对尿潴留进行治疗。
结果:一22例温针灸5次痊愈者8例,温针灸8次痊愈者14例,痊愈率100﹪,且痊愈后未见复发。
结论:温针灸治疗尿潴留疗效显著,且无毒副作用。
【关键词】尿潴留;温针灸;疗效尿潴留系临床常见并发症之一,主要表现为小便不利,少腹胀满,甚则小便闭塞不通,排尿困难。
相当于中医学的癃闭,小便不利,点滴而出为“癃”;小便不通,欲解不得为“闭”,统称为“癃闭”。
本病的病位在膀胱,膀胱气化不利是导致本病的直接原因。
而膀胱的气化又与三焦密切相关,其中尤以下焦最为重要。
造成膀胱和三焦气化不利的原因多为湿热下注,肝郁气滞,尿路阻塞和肾气亏虚。
笔者应用气海,关元,肾关,足三里等温针灸为主治疗本病,效果相当满意。
1 临床资料22例患者均为住院病人,脑血管病19例,外科术后3例。
患者中年龄最小的52岁,最大的82岁;病程最短8天,最长50天。
其中女性16性,男性6例。
22例患者均否认有泌尿系统疾患。
2 治疗方法取穴:气海,关元,肾关,足三里,湿热下注这加中极、行间以清热利湿;肝郁气滞者加太冲、支沟以疏肝解郁;淤浊阻塞者加血海、膈腧以化瘀散结;肾气亏虚者加肾腧、太溪补肾利尿。
操作:患者取仰卧位,思想放松,穴位处常规消毒,用1.5~2寸的不锈钢毫针直刺,以得气为度,平补平泻。
在气海,关元,肾关,足三里各套上一段为2cm长艾柱点燃,以病人感到温热为度,灸两柱。
然后采用电针治疗仪,电针仪是华佗牌SDZ2型,用连续波,脉冲电量以患者感觉适中为宜,气海,关元一条线,足三里,肾关一条线,左右侧相同,,留针15分钟,每日针灸1次,10次为一疗程。
3 疗效标准痊愈:1个疗程内可自行排尿,每次排尿至少500ml。
显效:2个疗程内能达到上述标准。
有效:2个疗程内可排尿,但排尿量为100-500ml。
无效:2个疗程内不能排尿或尿量少于100ml[1]。
温针灸配合穴位注射对中风后尿潴留的作用
温针灸配合穴位注射对中风后尿潴留的作用中风后尿潴留是中风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给患者带来了不少不便和痛苦。
温针灸配合穴位注射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可以有效改善中风后尿潴留的症状,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温针灸是中医传统疗法之一,通过燃烧特制的艾叶,将热能传导到穴位上,以达到温通经络、活血化瘀的作用。
而穴位注射则是将药物直接注射到穴位中,通过穴位刺激促使药物更好地吸收和发挥作用。
对于中风后尿潴留的治疗,温针灸和穴位注射结合使用能够发挥协同作用,加快病情康复。
温针灸可以通过温通冲脉和督脉,活血化瘀,改善尿潴留症状。
通过燃烧艾叶对关键穴位进行刺激,可以促进尿液排出。
温针灸还可以调整体内的气血循环,提高组织的营养供应,有助于损伤组织的修复和再生。
与此穴位注射可以在温针灸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疗效。
通过将药物直接注射到相关穴位中,药物可以更快地被吸收到血液中,并传递到需要治疗的部位。
常用的药物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祛风除湿等。
可以选择用消肿止痛的药物注射到腹股沟附近的穴位,可以减轻尿潴留引起的膀胱疼痛和不适感。
温针灸配合穴位注射还具有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
中风后,患者的免疫系统常常存在异常活化现象,容易引发炎症反应和免疫功能障碍等病理变化。
研究表明,温针灸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调节功能,调节免疫细胞的分泌水平,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而穴位注射则可以通过促进药物的吸收,增强药物的疗效,进一步改善患者的免疫状态。
温针灸配合穴位注射对中风后尿潴留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通过温通经络、活血化瘀的作用,改善尿潴留症状;通过药物注射,增强疗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还具有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促进机体康复。
在中风后尿潴留的治疗中,可以考虑采用温针灸配合穴位注射的综合疗法。
在选择治疗方案时,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情特点进行综合评估,并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温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观察
温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观察目的观察温针灸在脑卒中后尿潴留患者中的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本院收治的脑卒中后合并尿潴留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采用温针灸治疗,对照组36例采用单纯针灸治疗,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1%,对照组75.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有效病例起效时间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温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尿潴留有较好的疗效。
标签:温针灸;脑卒中;尿潴留脑卒中后最常见并发症之一是尿潴留[1]。
脑卒中急性期脑干受损常导致逼尿肌失张力而出现迟缓性神经源性膀胱,但排尿的感觉消失,不能自行控制排尿。
膀胱压力增高,容量减少,而外括约肌痉挛引起逼尿肌-括约肌协同失调,结果排尿阻力增加,引起尿潴留。
国内文献报导住院期间29%中重度脑卒中患者会发生尿潴留[2]。
由于尿潴留属于中医学“癃闭”范畴,是针灸治疗的有效病症。
为研究温针灸在脑卒中后尿潴留留置导尿患者中的作用,对脑卒中后尿潴留72例患者进行临床观察。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本院收治的脑卒中后合并尿潴留的患者。
所有患者均符合2005年版《中国脑血管疾病防治指南》[3]制定的相关标准;尿潴留的诊断采用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外科学》制定的标准[4]。
所有患者都经头颅CT或MRI检查明确诊断为脑出血或脑梗死,泌尿系统B超检查,确诊为脑卒中后合并尿潴留,均在卒中前可自行排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对照组36例,两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所有符合观察的病例都是经临床CT和/或MRI扫描诊断确诊为脑血管意外,患者脑卒中的病情基本进入稳定的恢复期,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标准,并符合下述标准者可纳入,①符合尿潘留的诊断标准;②符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的教材《中医内科学》制定的标准;③年龄在45~75岁;④能够坚持治疗;⑤知情同意的患者。
针灸加穴位注射治疗尿潴留
针灸加穴位注射治疗尿潴留尿潴留是产后及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以小便困难,甚或闭塞不通,小腹胀急为主症。
既给患者带来痛苦,又是造成泌尿系统感染的重要因素,影响产后及术后患者的康复。
近年来,应用针灸加穴位注射治疗产后及术后尿潴留,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82例均为女性住院患者,年龄最小21岁,最大62岁;产后72例(其中顺产42例,剖宫产术后30例);妇科术后8例(其中子宫全切术后6例,宫外孕术后1例,宫颈癌术后1例);乳腺癌术后2例。
病程最短6 h,最长17 d。
1.2 治疗方法所有曾固定尿管的患者均拔除尿管,保持膀胱充盈。
1.2.1 针刺取穴曲骨、阴陵泉(双)、三阴交(双)。
操作:患者取平卧位,选用28号2寸毫针,行常规消毒,针刺三阴交、阴陵泉时,采用直刺,进针1.5寸,采用提插捻转法,使针感沿下肢内侧上行为佳。
针曲骨时,直刺时针1.5寸,得气后,轻轻向上提针,针尖略向前下方倾斜,再以手指轻轻叩弹针柄,使针身产生轻微的震动,捻转使针感向尿道口放射,患者有尿意感。
留针15 min,中间行针1次。
1.2.2 穴位注射起针后,患者取侧卧位,取双侧次髎穴,常规消毒,用5 ml一次性注射器抽取甲基硫酸新斯的明2 ml(含1 mg)注射液,直刺次髎穴,待患者局部产生酸胀感后回抽无血,每穴注入新斯的明1 ml。
1.2.3 艾灸取曲骨穴,以左手食、中指固定穴位,用点燃的清艾条雀啄灸15 min,使患者感到局部温热、舒适为宜,避免烫伤。
2 结果2.1 疗效标准痊愈:经1~3次治疗后,2 h内能自行排尿者;无效:经3次治疗2 h后仍不能排尿,需重新插管导尿者。
2.2 治疗结果82例全部治愈。
其中治疗1次治愈79例,治疗2次治愈2例,治疗3次治愈1例。
患者大多于治疗半小时至一小时内排出小便,最快者治疗后即自行排出小便。
3 讨论尿潴留属祖国医学“癃闭”范畴,其病变部位在膀胱,病因由三焦气化功能失常所致,其气化之源又依赖于三焦与脾、肾功能的正常运行。
温针灸治疗产后功能性尿潴留的临床疗效观察
通常使用质 子泵抑制 剂抑制 胃酸的分泌 , 缓解症状 , 但通 常
只能治 标 , 无 法治本 。 在 本次研究 中, 对观察组 5 6 例患者采
用 了加 味四逆温胆汤进 行治疗 , 经研究分 析可知 , 在症状疗
[ 4 ] 唐小 波 , 王亚 雷 , 许 建明 , 等. 胃 食 管反流病问卷在 胃食管反流病
中国老年学杂志 , 2 0 1 2 , 3 2 ( 1 0 ) : 2 0 6 8 — 2 0 6 9 .
温针灸治疗产后功能性 尿潴 留的临床疗效观察
陈穗敏 ( 广州市萝 岗中医医院 , 广东 广州 5 1 0 0 0 0 )
摘要: 选取 我院产科 2 0 1 5 年1 月 2 0 1 6 年1 月9 0 例产后功能性尿潴 留患者 。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 5 例。 对照
药物 疗法 , 但是难 以彻底 排空膀胱 内的尿 液 , 容 易引发多种
不 良反应 , 疗效 欠佳 。 因此 , 必 须寻找更 加安 全有效 的方法
组采用西 医药 物疗法 , 观察组采用温针灸进行治疗 , 观察对 比两组患者 的治疗有效率 、 残余尿量情况 和不 良反应发 生情 况。 观察 组治疗有效 率为 9 7 . 7 8 %, 显著高 于对 照组的 7 5 . 5 6 %, 差异有 统计 学意义 f P < O . 0 5 ) 。 观察组不 良反应发 生率 为4 . 4 4 %, 显著低于对照组 的 1 7 . 7 8 %, 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 ( P < O . 0 5 ) 。 两组 治疗 后残余 尿量均显著少于治疗前 , 差 异有统计学 意义 f j J l < 0 . 0 5 ) , 治疗后观察 组残余尿量显著低 于对照组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 0 . O 5 ) 。 温针治疗产后功能 性尿潴 留的临床疗效显著 , 不 良反应少 , 能够有效减少膀胱内残余尿量 , 安全 陛良好 , 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以及推广。
温针灸治疗中风后尿潴留患者的临床观察
中医中药温针灸治疗中风后尿潴留患者的临床观察彭 贇乐清市人民医院康复科 浙江省乐清市 325699【摘 要】目的:观察分析温针灸治疗中风后尿潴留患者的临床效果。
方法:用于本次临床研究的48例中风后尿潴留患者是由我院自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这段期间内收治的,将这48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24例和对照组24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同时对观察组的患者采用温针灸治疗,对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单纯针灸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起效时间。
结果:观察组24例患者的总治疗有效率为91.7%,对照组24例患者的总治疗有效率为70.8%,观察组患者的总治疗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患者更高,两组患者的临床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中治疗有效患者的平均起效时间为(9.5±1.2)d,对照组中治疗有效患者的平均起效时间为(15.3±1.6)d,观察组患者的平均起效时间明显比对照组患者更短,两组患者的临床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用温针灸治疗中风后尿潴留患者疗效显著、起效时间短,值得广大相关医务人员在临床上大力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温针灸;治疗;中风;尿潴留为了观察分析温针灸治疗中风后尿潴留患者的临床效果,现对我院自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这段期间内收治的48例中风后尿潴留患者进行临床研究,将这48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24例和对照组24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同时对观察组的患者采用温针灸治疗,对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单纯针灸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起效时间,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用于本次临床研究的48例中风后尿潴留患者是由我院自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这段期间内收治的,将这48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24例和对照组24例。
观察组的24例患者中,男性患者共有16例、女性患者共有8例,各占总数的66.7%、33.3%;年龄在50.2-78.7岁之间不等,平均年龄(63.6±8.1)岁;病程在0.5-5.8个月之间不等,平均病程(1.6±0.6)个月;中风程度为轻症的共有7例、中症的共有12例、重症的共有5例,各占总数的29.2%、50.0%、20.8%。
温针灸治疗产后功能性尿潴留的临床分析
温针灸治疗产后功能性尿潴留的临床分析摘要:目的:分析温针灸治疗产后功能性尿潴留的临床效果。
方法:对我院2016年9月-2017年9月接收的33例产后功能性尿潴留患者的资料加以探究,按照治疗方案分成2组,实验组(20例)给予温针灸治疗,对照组(13例)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比对2组医治前后尿残余量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总发生概率。
结果:医治后比较对照组(80.23±35.10)mL,实验组尿残余量(34.16±8.52)mL显著更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流涎1例,流泪1例,恶心呕吐1例;对照组分别为1例、2例、2例;比对对照组38.46%,实验组不良反应总发生概率15.00%显著更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针对产后功能性尿潴留患者实施温针灸医治可取得确切疗效,且安全性高,具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温针灸;产后;功能性尿潴留功能性尿潴留为孕产妇产后较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其主要是因为产程时间延长、尿道时间长等致使水肿、充血等导致[1]。
目前临床治疗该病以西药药物疗法为主,但其无法将膀胱内尿液彻底排除,进而引发一系列不良反应。
为进一步探讨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本文就选定的33例产后功能性尿潴留患者的资料加以探究,现作相关报告: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对我院2016年9月-2017年9月接收的33例产后功能性尿潴留患者的资料加以探究,按照治疗方案分成2组,实验组(20例)年龄20-37岁,平均(27.52±1.63)岁,尿残余量408-485mL,平均(438.25±34.61)mL;对照组(13例)年龄22-39岁,平均(28.69±2.14)岁,尿残余量410-490mL,平均(440.17±35.86)mL;其中8例经产妇,25例初产妇;两组上述各项资料比较均未显示高度差异(P>0.05)。
温针灸配合电针治疗尿潴留28例
温针灸配合电针治疗尿潴留28例
刘洪兰;刘芳;郭海英
【期刊名称】《临床军医杂志》
【年(卷),期】2007(35)5
【总页数】1页(P741-741)
【关键词】电针治疗;尿潴留;温针灸;临床治疗
【作者】刘洪兰;刘芳;郭海英
【作者单位】解放军第285医院康复医学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5.97
【相关文献】
1.补中益气汤配合温针灸治疗产后尿潴留 [J], 陆萍
2.电针配合温灸治疗妇科盆腔肿瘤术后尿潴留30例 [J], 朱雪飞;黄蒂娜
3.四关穴温针灸配合穴位敷贴与单纯针灸(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效果对比 [J], 邱创臻
4.温针灸配合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产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研究 [J], 吴珊;王磊;谢淑琴
5.电针配合温针灸治疗脊髓损伤后尿潴留的效果观察 [J], 张红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针灸治疗尿潴留22例
【摘要】目的:探讨温针灸治疗尿潴留的临床疗效。
方法:施以温针灸气海,关元,肾关,足三里为主体穴位对尿潴留进行治疗。
结果:一22例温针灸5次痊愈者8例,温针灸8次痊愈者14例,痊愈率100﹪,且痊愈后未见复发。
结论:温针灸治疗尿潴留疗效显著,且无毒副作用。
【关键词】尿潴留;温针灸;疗效
尿潴留系临床常见并发症之一,主要表现为小便不利,少腹胀满,甚则小便闭塞不通,排尿困难。
相当于中医学的癃闭,小便不利,点滴而出为“癃”;小便不通,欲解不得为“闭”,统称为“癃闭”。
本病的病位在膀胱,膀胱气化不利是导致本病的直接原因。
而膀胱的气化又与三焦密切相关,其中尤以下焦最为重要。
造成膀胱和三焦气化不利的原因多为湿热下注,肝郁气滞,尿路阻塞和肾气亏虚。
笔者应用气海,关元,肾关,足三里等温针灸为主治疗本病,效果相当满意。
1 临床资料
22例患者均为住院病人,脑血管病19例,外科术后3例。
患者中年龄最小的52岁,最大的82岁;病程最短8天,最长50天。
其中女性16性,男性6例。
22例患者均否认有泌尿系统疾患。
2 治疗方法
取穴:气海,关元,肾关,足三里,湿热下注这加中极、行间以清热利湿;肝郁气滞者加太冲、支沟以疏肝解郁;淤浊阻塞者加血海、膈腧以化瘀散结;肾气亏虚者加肾腧、太溪补肾利尿。
操作:患者取仰卧位,思想放松,穴位处常规消毒,用1.5~2寸的不锈钢毫针直刺,以得气为度,平补平泻。
在气海,关元,肾关,足三里各套上一段为2cm长艾柱点燃,以病人感到温热为度,灸两柱。
然后采用电针治疗仪,电针仪是华佗牌SDZ2型,用连续波,脉冲电量以患者感觉适中为宜,气海,关元一条线,足三里,肾关一条线,左右侧相同,,留针15分钟,每日针灸1次,10次为一疗程。
3 疗效标准
痊愈:1个疗程内可自行排尿,每次排尿至少500ml。
显效:2个疗程内能达到上述标准。
有效:2个疗程内可排尿,但排尿量为100-500ml。
无效:2个疗程内不能排尿或尿量少于100ml[1]。
4 治疗结果
本组22例温针灸5次痊愈者8例,温针灸8次痊愈者14例,痊愈率100﹪,且痊愈后未见复发。
5典型病例
患者,女,70岁,于2010年3月8日因尿潴留入院,患者自诉小便不畅,小腹胀痛一天。
患者既往有腰椎间盘突出手术病史,肺癌骨转移。
患者入院后行导尿管维持排尿,遂邀笔者进行针灸治疗。
3月9日上午10时诊:面色苍白,神疲,乏力,少气懒言,眠差,舌淡苔白,脉细弱,保留导尿管。
于是取穴气海,关元,足三里,肾关,百会,太溪温针灸,加两柱艾,电针15分钟,每日一次。
针灸五次后自感有尿意,嘱其拔除导尿管后可自行排尿,未再复发。
6讨论
尿潴留从西医的角度分析,认为尿液不能顺利排出而滞留在膀胱。
分为完全性尿潴留和不完全性尿潴留两种,尿潴留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①尿道梗阻:可能是由于水肿或结石,尿道炎,尿道狭窄,尿道外伤,前列腺肥大或癌症,急性前列腺炎或脓肿,膀胱肿瘤,尿路梗阻造成的。
②神经因素:中枢神经系统紊乱,由于种种原因,如糖尿病等引起的自主神经损害,可引起尿潴留。
尿潴留危害性很大,可继发其他疾病,主要是有:①继发尿路感染:因尿潴留,细菌容易滋生,容易并发尿路感染,感染难以治愈,且易复发,进一步导致肾功能恶化。
②继发反流性肾病:由于尿液的潴留,膀胱处于长期的高压状态,尿液排除困难,容易顺着输尿管返流,容易造成肾盂部的感染,久而久之就会造成肾实质的缺血坏死、损伤,最终导致肾功能衰竭。
从祖国医学的角度分析,尿潴留属中医学癃闭范畴,正常人小便通畅有赖于三焦气化正常,三焦气化不利是本病的重要原因。
中风及手术后患者气血亏虚,气虚无力推动津液运行,膀胱气机受损,气化失常而致使尿液潴留不下。
《灵枢·四时气》:小腹肿痛,不得小便,邪在三焦约,取之太阳大络,视其络脉与厥阴小络结而血者,肿上及胃脘,取三里。
《针灸资生经》:曲泉,主癃闭……行间,主癃闭、茎中痛……胞盲、秩边,主癃闭下重,不得小便。
《针灸大成》:小便不通,阴陵泉,气海,三阴交……复刺阴交,大陵。
《神灸经纶》:小便不通利,三阴交、中极、太冲、至阴,均灸。
针灸足三里可改善病人气虚之症,三阴交为足太阴脾经穴,是足三阴经的交会之处,其有调和脾胃,通利水气,疏利三焦之效。
气海,关元穴均为任脉穴,可补中益气,助膀胱气化。
肾关为经外奇穴,可健脾补肾,通利小便。
艾条能通行诸经,调理气血,针灸并用使得气机通畅,膀胱气化功能得以恢复正常,针灸治疗通过辩证施治,不但疗效好,且无副作用,故易被广大患者接受。
当然,在治疗过程中仍有需要注意的事项,针灸治疗尿潴留的效果虽然是很理想的,但是如若膀胱过度充盈,经针灸1小时后人不能排出尿液者,应及时采取导尿。
尿潴留患者往往精神状态较为紧张,在针灸同时,医师应该予以充分的解释,让患者充分放松。
在治疗尿潴留时仍同时对患者的基础病做治疗。
参考文献
[1]李丽娟·温针灸治疗尿潴留32例临床观察[J]·ACMP 2003 31(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