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六 血清ALT活性测定1
ALT活性测定
![ALT活性测定](https://img.taocdn.com/s3/m/d6a7e79c8762caaedd33d44f.png)
血清中丙酮酸2,4-二硝基苯腙
505nm处有强吸光度
临床意义:
ALT在肝、肾、心和骨骼肌中含量丰富,其中ALT在肝细胞中的 浓度比血清高7 000倍,且主要位于肝细胞的可溶性部分。当肝 脏受损、肝细胞膜通透性增加时ALT或AST释放入血可导致血清 中该酶活性增加,因此,ALT常用于肝脏疾病的诊断。主要应用 于以下几种肝脏疾病的检测: 急性病毒性肝炎; 慢性活动性肝炎、脂肪肝、恢复期的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 肝硬化、肝癌;
实验八、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活性测定 ——赖氏法(比 色法)
目前测定ALT的方法主要有两大类:
分光光度法(速率法)
比色法(赖氏法)
实验目的
实验原理
实验步骤
结果分析
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熟悉ALT活性测定的方法
掌握ALT活性测定的临床意义
实验原理:
红棕色
丙酮酸2,4-二硝基苯腙的颜色深浅与丙酮酸的生成量成正比; 反应体系中丙酮酸的量与血清中ALT的活性成正比。
0.1
0.5
2,4-二硝基苯肼溶液 ALT 底物缓冲液
0.5 0.5
0.5 —
混匀,置37℃保温20min 0.4mol/LNaOH溶液 5.0 5.0
混匀,室温放置10min,于30min内比色(505nm)
结果分析:
1.以吸光度值为纵坐标,对应的ALT活性单位为横坐标,
作图,绘制标准曲线;
2.根据测得标本的吸光度值,从已经绘制好的标准曲 线中查得标本中ALT的卡门单位。
由其它原因引起的肝脏损害等。
实验步骤:
1.ALT标准曲线绘制
试剂(ml)/管号 0.1mol/L磷酸盐缓冲液 2.0mmol/L丙酮酸标准液 ALT底物缓冲液 2,4-二硝基苯肼溶液 0 0.10 0.00 0.50 0.50 1 0.10 0.05 0.45 0.50 2 0.10 0.10 0.40 0.50 3 0.10 0.15 0.35 0.50 4 0.10 0.20 0.30 0.50
实验六-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活力测定
![实验六-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活力测定](https://img.taocdn.com/s3/m/29f5ca3c3c1ec5da51e2706f.png)
(2)样品测定
取2支试管,标记,按下表依次加入试剂。
管号 血清/mL 基质液/mL
2,4-二硝基苯肼/mL
基质液/mL NaOH溶液/mL
对照管 0.10 ——
混匀,37℃水浴30min 0.50
混匀,37℃水浴20min 0.50 5.00
混匀,室温放置10min
测定管 0.10 0.50
0.50
—— 5.00
在505nm波长下用对照管调零,读取测定管的吸光度值, 对照标准曲线求得ALT相应的酶活力单位。
【临床意义】
肝细胞中ALT含量最丰富,,当肝脏疾病导致肝细胞损伤后, ALT即大量释放进入血液中,导致血清中ALT活性明显增高。 故测定ALT是检查肝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ALT显著增高见于各种急性肝炎及药物中毒性肝细胞坏死; 中等程度增高见于肝癌、肝硬化、慢性肝炎及心肌梗塞; 轻度增高则见于阻塞性黄疸及胆道炎等疾病。骨骼肌损伤、
实验六
【实验目的】
掌握赖氏法测定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原理及操作; 熟悉ALT标准曲线的绘制; 熟悉酶活力概念; 了解赖氏法测定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评价
【实验原理】
赖氏法:
在37℃、pH7.4的条件下,以丙氨酸和ɑ-酮戊二酸为底物,ALT 催化生成丙酮酸和谷氨酸;丙酮酸产量的多少,即反应酶活性 的大小;
试管和试管架
【实验方法】
(1试剂。
管号
空白管
1
2
3
4
5
丙酮酸标准液/mL
0
0.05 0.10
0.15
0.20
0.25
基质液/mL
0.50
0.45 0.40
0.35
0.30
实验十一--血清ALT测定
![实验十一--血清ALT测定](https://img.taocdn.com/s3/m/1d1656aaf18583d0496459d9.png)
实验十一血清ALT测定(赖氏法)【目的】1.了解血清ALT活性测定的原理及测定方法。
2.掌握血清ALT 活性测定的临床意义。
【原理】丙氨酸与α-酮戊二酸在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作用下生成丙酮酸和谷氨酸。
在反应到达规定时间时,加入2,4-二硝基苯肼-盐酸溶液以终止反应。
生成的丙酮酸与2,4-二硝基苯肼作用,生成丙酮酸2,4-二硝基苯腙。
后者在碱性条件下显棕红色。
根据颜色的深浅,求得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活力。
反应式如下:【器材】试管、刻度吸管、恒温水浴箱、分光光度计。
【试剂】1. 0.1mol/L 磷酸盐缓冲液(pH7.4)称取磷酸氢二钠(Na2HPO4,AR)11.928g,磷酸二氢钾(KH2PO4,AR)2.176g,加少量蒸馏水溶解并稀释至1 000ml。
2.ALT底物液称取α-酮戊二酸29.2mg,DL丙氨酸1.79g于烧瓶中,加0.1mol/L pH7.4磷酸盐缓冲液80ml,煮沸溶解后冷却,用1mol/L NaOH调节pH至7.4(约加入0.5ml),再用0.1mol/L 磷酸盐缓冲液在容量瓶内加至100ml,混匀,加氯仿数滴,置冰箱可保存数周。
3.丙酮酸标准液(2μmol/ml)精确称取丙酮酸钠(AR)22.0mg于100ml容量瓶中,加0.1mol/L pH7.4磷酸盐缓冲液至刻度。
4.2,4-二硝基苯肼溶液称取2,4-二硝基苯肼19.8mg,用10mol/L盐酸10 ml溶解后,加蒸馏水至100ml,置棕色瓶内,冰箱保存。
NaOH溶液称取16gNaOH溶于适量蒸馏水中,然后稀释至1 000ml。
【操作】取2支试管按下表操作:表3-15 血清ALT测定(赖氏法)操作步骤加入物(ml)测定管对照管血清0.1 0.1ALT底物液0.5 -混匀,置37 o C水浴,保温30分钟2,4-二硝基苯肼0.5 0.5 ALT底物液-0.5混匀,置37 o C水浴,保温20分钟0.4mol/L NaOH 5.0 5.0混匀,静置10分钟,用505nm 波长比色,以蒸馏水调零,读取各管吸光度,用测定管吸光度值减去对照管吸光度值,查标准曲线得ALT活力单位。
血清谷丙转氨酶alt的测定
![血清谷丙转氨酶alt的测定](https://img.taocdn.com/s3/m/95d77768767f5acfa1c7cded.png)
【目的要求】 1.掌握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测定的基本原理。 2.熟悉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测定的具体操作 方法。 3.了解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测定的临床意义。
【实验原理】 血清中的谷-丙转氨酶(ALT),在37℃、 pH7.4的条件下,可催化基质(底物)液中 的丙氨酸与α-酮戊二酸生成谷氨酸和丙酮酸:
改原赖氏法的反应温度(40℃改为37℃)和底物浓度(改为低 浓度)的改良赖氏法,对卡门氏单位的科学套用,使比色 法一些缺陷得到了卓有成效的克服,使其结果与速率法较 为一致,能较好反映酶的真实活性。 由于赖氏法设计的底物浓度,如a-酮戊二酸不足,反应速度 只能达到最大速度的65%;显色剂2,4-二硝基苯肼的用量只 及反应液中酮酸浓度的一半;保温30min的酶促反应后, 新生成的丙酮酸和未用完的a-酮戊二酸存在着无法人为控 制的竞争显色的几率问题,如此等等,使赖氏法的重现性 较差,在测量精度上仍与连续监测法相差甚大。
【方法评价 】 ALT活性测定主要有两类。一是卡门氏(Karman) 分光光度法,测定的是酶促反应速率性可通过NADH的减少量,亦即通过 340nm吸光度的减少量间接作出定量测定。这一 方法特异性、准确性高。但是此法除要加入待测 酶ALT的底物外,还需要加入指示酶LDH及其辅 酶NADH,又需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因此不易为 一般临床化验室推广。
生成的丙酮酸可与起终止和显色作用的2,4二硝基苯肼发生加 成反应,生成丙酮酸-2,4-二硝基苯腙,进而在碱性环境中 生成红棕色的苯腙硝醌化合物,其颜色的深浅在一定范围 内与丙酮酸的生成量,亦即与ALT活性的高低成正比关系。 据此与同样处理的丙酮酸标准液相比较,便可算出或通过 标准曲线查出血清中ALT的活性。
测定转氨酶活力的实验报告
![测定转氨酶活力的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0f62e8c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d2.png)
测定转氨酶活力的实验报告测定转氨酶活力的实验报告引言:转氨酶是一类重要的酶,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参与多种生物化学反应。
通过测定转氨酶的活力,可以了解生物体内的代谢情况,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定转氨酶的活力,探究其在生物体内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
材料与方法:1. 实验动物:选取健康的小鼠作为实验对象。
2. 试剂:包括转氨酶检测试剂盒、生理盐水、麻醉剂等。
3. 仪器:分光光度计、离心机等。
实验步骤:1. 将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
2. 实验组小鼠经过麻醉后,采集血液样本,离心分离血清。
3. 对照组小鼠同样采集血液样本,离心分离血清。
4. 使用转氨酶检测试剂盒,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测定血清中转氨酶的活力。
5. 使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各组样本的吸光度值,并计算相应的转氨酶活力。
6. 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实验结果:实验组小鼠的转氨酶活力明显高于对照组小鼠。
经过统计学分析,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
讨论:转氨酶活力的测定结果表明,在实验组小鼠中,转氨酶的活力明显增强。
这可能是由于实验组小鼠受到了某种刺激,导致转氨酶的合成和释放增加。
转氨酶在生物体内参与氨基酸代谢和脂肪酸代谢等重要过程,其活力的增强可能与这些代谢通路的活跃有关。
转氨酶活力的测定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肝功能异常常常伴随着转氨酶活力的改变。
通过测定转氨酶活力,可以及早发现肝脏疾病,并进行相应的治疗。
此外,转氨酶活力的测定还可以用于评估药物的肝毒性,指导药物的使用和剂量调整。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转氨酶活力的测定结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例如,实验条件的控制、样本的保存和处理等都可能对结果产生影响。
因此,在进行转氨酶活力的测定时,需要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并进行多次重复实验,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结论:通过测定转氨酶的活力,我们可以了解生物体内的代谢情况,并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血清ALT活性检测结果及其分析
![血清ALT活性检测结果及其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c74d759be1e650e52ea9995.png)
血清ALT活性检测结果及其分析作者:柴连明来源:《商情》2014年第31期【摘要】目的:了解大学生新生HBV感染情况。
方法用赖氏法(Reitman)测定ALT活性。
结果:检出ALT活性升高者157人,阳性率为2.30%,男女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该校三年来入校新生HBV均有不同程度的感染,应重视入校后ALT活性复检和进一步进行抗乙肝病毒治疗,以预防和控制HBV在校内及社会的传播。
【关键词】入学新生 ALT活性检测ALT即谷氨酸-丙酮酸氨基转移酶,简称谷丙转氨酶,ALT是诊断肝炎尤其是急性传染性肝炎的敏感性指标,也是判断疾病预后的参考指标之一。
通过对入学新生进行ALT活性检测,可以了解大学生新生HBV感染情况,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
我校生物化学实验室从2008~2010年连续三年承担新生谷氨酸-丙酮酸氨基转移酶(ALT)活性检测项目,现就检测结果作以报告和分析。
一、对象和方法(一)对象我校2008~2010年入学一月新生6852人,其中男生2225人,女生4627人。
年龄18~23岁之间,平均18.8岁。
(二)方法按照目前国家推荐的首选方法-赖氏法(Reitman)测定,仪器为722S可见分光光度计(上海菁华科技仪器有限公司制造),试剂全部由平凉市仁和医院器械有限责任公司提供。
空腹静脉采血,分离血清,4℃保存。
采用重复实验以证实方法的可靠性及准确性。
二、结果三、分析(一)乙肝对大学生新生有较大的危害性。
ALT即谷氨酸-丙酮酸氨基转移酶,简称谷丙转氨酶,广泛存在于机体各组织。
各组织器官中酶含量不等,其中以肝组织中含量最高。
正常时转氨酶主要存在于细胞内,血清中活性很低,当某种原因使细胞膜通透性增大或细胞破坏时,则酶可以大量释放入血,造成血清中酶活性明显升高。
所以,ALT升高几乎总是由肝病引起的。
一般以急性期,药物中毒性肝细胞坏死,ALT升高明显,如病毒性肝炎病人中,酶活性可以升高至1,000-4,0000单位;无黄疸和黄疸性肝炎的早期阳性率可达20%-100%;中毒性、酒精性肝炎ALT升高亦表现于其他肝功检验之前。
ALT活性测定.
![ALT活性测定.](https://img.taocdn.com/s3/m/1d0af4ce7c1cfad6185fa71f.png)
【试剂与器材】
【试剂】
1.0.1mol/L磷酸盐缓冲液(pH7.4):将420mlNa2HPO4溶液和80ml0.1mo1/LNaH2PO4溶 液混匀,置冰箱保存。 2.基质溶液(DL-丙氨酸200mmol/L,α—酮戊二酸2mmo1/L):精确称取DL-丙氨酸1. 79g和α—酮戊二29.2mg,溶于50ml0.1mo1/L磷酸盐缓冲液中,用1mol/LNaOH溶液 (约0.5ml)调至pH至7.4,再加磷酸缓冲液至100ml,最后加入麝香草酚(每L可加0. 9g)防腐,置冰箱中保存,可用一个月。 3.2.4—二硝基苯肼溶液(1mmol/L):称取2.4—二硝基苯肼19.8mg,溶100ml/L盐酸 中,置室温保存。 4.0.4mol/L氢氧化钠溶液:NaOH16g溶于蒸馏水中调至1000ml。 5.丙酮酸标准液(2mol/L):丙酮酸钠22.0mg,置于100ml容量瓶中,加0.05mol/L硫 酸至刻度。 6. 0.1mol/LNa2HPO4溶液:称取Na2HPO4·2H2O17.6g溶于少量蒸馏水中,待溶解后加 蒸馏水至1000ml,至冰箱中保存。 7. 0.1mol/LKH2PO4溶液:称取KH2PO413.6g溶于少量蒸馏水中,待溶解后加蒸馏水至 1000ml,至冰箱中保存。
生成的丙酮酸可与起终止和显色作用的2,4二硝基苯肼发生加成反 应,生成丙酮酸-2,4-二硝基苯腙,进而在碱性环境中生成红棕色的 苯腙硝醌化合物,其颜色的深浅在一定范围内与丙酮酸的生成量,亦 即与ALT活性的高低成正比关系。据此与同样处理的丙酮酸标准液相 比较,便可算出或通过标准曲线查出血清中ALT的活性。
尽管基质液中余下的α-酮戊二酸同样可生成红棕色苯腙硝 醌化合物而影响测定结果,但因其量不多,加之对505nm 的吸光度远不如丙酮酸生成的苯腙硝醌化合物强,尤其用 标准曲线作测定时,所用的酶活性单位通过卡门氏分光光 度速率法矫正,摈弃了赖氏法一些固有弊端,结果比其他 比色法准确。故卫生部临检中心建议国内无条件使用连续 监测法的单位使用赖氏法。1981年全国常规生化检验方法 学术讨论会认为赖氏法测定ALT活性较为合理,全国肝炎 协作会议也建议统一使用改良赖氏法。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性测定(改良赖氏法)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性测定(改良赖氏法)](https://img.taocdn.com/s3/m/e59e938302d276a200292eaa.png)
什么是改良赖氏法?
卡门法
赖氏法
丙酮酸+α-酮戊二酸 谷氨酸+丙氨酸 丙酮酸→NAD++乳酸 在紫外分光光度法中,NADH在 340nm波长处的吸光度降低值与ALT 活性成正比。 卡门氏酶单位:1ml血清(反应溶液 总量为3ml)在340nm波长下,用内 径喂1.0cm的比色皿,在25摄氏度, 1分钟内生成的丙酮酸,在乳酸脱氢 酶催化下,使NADH+H+变成NAD+, 光密度下降0.001为一个转氨酶活性 单位。
临床意种组织中,但 在肝细胞中含量最多,当肝脏有病变,特别是 急性肝炎及肝细胞坏死是,血清中ALT活性显 著升高。在肝癌、肝硬变以及胆道疾病时,此 酶活性也可或轻度增高。另外,其他脏器或组 织的疾病,该酶活性也升高。
注意事项
1.不同血清对照管光密度基本相同,因此,同一批标本制作2~3个血清 对照管求其平均值即可,亦可用空白管代替对照管。对超过正常的标本 进行复查时,每份标本均应作对照管。 2.严重脂血症、黄疸或溶血的血清都能引起测定管OD值增加,因此,检 查此类标本时,应做血清对照管。 3.赖氏法标准曲线只到97卡门氏单位,其线性关系良好。超过此活力的 标本,应将血清稀释后再测定,结果乘以稀释倍数。 4.ALT底物液与2,4-二硝基苯肼液配置要准确,每次测定时空白管的 OD值上下波动不应超过0.015.如超出此范围应检查试剂及仪器等方面的 问题。 5.除了丙酮酸与2,4-二硝基苯肼再碱性溶液中能成腙外,α -酮戊酸亦 能与2,4-二硝基苯肼产生苯腙,两种苯腙的吸光度在520nm处有较大 差异,因此超过一定范围时,该方法所绘制的标准曲线呈抛物线。
2.酶活性的测定:取试管2支,注明测定管及对照管,
血清谷丙转氨酶的测定实验报告
![血清谷丙转氨酶的测定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221badb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02be804.png)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转氨酶在代谢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2. 学习转氨酶活力测定的原理和方法。
3. 掌握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清谷丙转氨酶活力的操作技能。
二、实验原理转氨酶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的氨基转移酶,能催化氨基酸的氨基与酮基酸的酮基互换。
在氨基酸的合成和分解、尿素和嘌呤的合成等中间代谢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其中,谷丙转氨酶(ALT)是人体内最重要的转氨酶之一,主要存在于肝脏细胞内。
当肝脏发生病变时,如肝炎、心肌梗死等,血清中ALT活力常显著增加,因此在临床诊断上,ALT活力的测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实验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清谷丙转氨酶活力,通过检测ALT催化丙氨酸与酮戊二酸反应生成的丙酮酸与2,4-二硝基苯肼反应生成的丙酮酸2,4-二硝基苯腙的生成量,来计算酶的活力。
三、实验材料1. 仪器:分光光度计、离心机、恒温水浴锅、移液器、试管等。
2. 药品与试剂:丙氨酸、酮戊二酸、2,4-二硝基苯肼、NaOH、标准ALT溶液、血清样本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所有药品与试剂按照实验要求进行配置,确保实验所需的药品与试剂质量合格。
2. 标准曲线制作:将标准ALT溶液按照实验要求进行稀释,制成一系列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
分别取等体积的标准溶液和2,4-二硝基苯肼溶液,混合后加入NaOH,进行显色反应。
在560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值,以ALT浓度为横坐标,吸光度值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3. 实验测定:取血清样本,按照实验要求进行稀释,分别加入丙氨酸、酮戊二酸、2,4-二硝基苯肼和NaOH,进行显色反应。
在560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值。
4. 数据处理:将实验测定的吸光度值代入标准曲线,计算出血清ALT活力。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标准曲线制作: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标准曲线,线性范围为20~100U。
2. 实验测定:根据实验数据,计算血清ALT活力,结果为X U/L。
3. 结果分析:根据血清ALT活力值,判断肝脏功能是否正常。
血清转氨酶的活性测定
![血清转氨酶的活性测定](https://img.taocdn.com/s3/m/fb0cc0c608a1284ac85043d9.png)
一、实验原理
转氨基作用 指的是一种氨基酸alpha-氨基 转移到一种alpha-酮酸上的过程。转氨基作用 是氨基酸脱氨基作用的一种途径。其实可以看 成是氨基酸的氨基与alpha-酮酸的酮基进行了 交换。 结果是生成了一种非必需氨基酸和一种新的 alpha-酮酸。反应由转氨酶和其辅酶磷酸吡哆 醛催化。磷酸吡哆醛是维生素B6的衍生物。人 体内最重要的转氨酶为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 酶。它们是肝炎诊断和预后的指标之一。
37 ℃水浴30min 水浴30min 30
测定管
对照
0.1 0.6 (酶促反应)
0.1 0
1.0
2,4 -二硝基苯肼 1.0
ALT底物 0 水浴20分钟后加入再加入 再加入0.4MNaOH溶液2
0.6
mL,混匀,10 min/室温,于500nm处测量光吸收值。根据标准曲线查出样品的 ALT活力单位
转氨酶活力的测定 ALT作用于丙氨 酸及α-酮戊二酸基质,反应生成谷氨 酸和丙酮酸,丙酮酸可以与2,4 -二硝 基苯肼定量反应生成丙酮酸苯腙,在碱 性条件下呈红色,可以用分光光度法定 量检测(500nm)。
实验器材、试剂
仪器 722N 型分光光度计 试剂 磷酸盐缓冲液(PH7.4),ALT底 物液(含丙氨酸(过量), α-酮戊二 酸)、 2,4 -二硝基苯肼溶液,0.4 M NaOH溶液,丙酮酸标准液。
(New amino acid)
氨基酸
(New keto acid)
α-酮酸
R2 C O COOH
H C NH2 COOH
alpha-酮戊二酸 + 丙氨酸→谷氨酸 + 丙酮酸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体内最常见的转氨酶有两种,谷草转氨酶(谷氨酸- 草酰乙酸氨基移换酶(AST,GOT)、谷丙转氨酶(也 称作丙氨酸氨基移换酶,(ALT,GPT)身体内的转氨 酶不止一种。目前临床诊断中常用的有谷丙转氨酶及 谷草转氨酶等。 体内尤以骨骼肌、肝、心、脑、肾、胰、脾等转氨酶 活力最强。此外,性腺、肺、消化道、红细胞、血小 板、血清等,也含有不同活力的转氨酶。不同的组织 所含的各种转氨酶的多寡也不一致,比如谷丙转氨酶 按其含量多寡为:肝、肾、心肌、脑;而谷草转氨酶 之次序为:心肌、脑、肝、肾。当含有转氨酶的组织 细胞发生破坏或损害时,相应的转氨酶则可进入血流 引起血清内酶活力的增高,可以作为判断某一器官疾 病的指标。
实验4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测定
![实验4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测定](https://img.taocdn.com/s3/m/fb04c923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61.png)
实验六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测定一实验目的(1)了解血清酶活性测定的基本方法(2)掌握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测定的临床意义二实验原理丙氨酸及α-酮戊二酸在ALT作用下,生成丙酮酸及谷氨酸,丙酮酸与2,4-二硝基苯肼作COOH COOH| |COOH C=O COOH H –C–NH2| | ALT | |HC-CH3 +CH2 C=O + CH2| | | |NH2CH2NH2CH2|| |COOH COOH丙氨酸α-酮戊二酸丙酮酸谷氨酸用,生成丙酮酸2,4-二硝基苯腙,在碱性溶液中呈红棕色。
于波长505nm 处读取吸光度值,计算酶活性。
三试剂与主要器材(1)0.1mol磷酸盐缓冲液(PH7.4):将0.1mol/L磷酸氢二钠溶液420ml,0.1mol/L磷酸二氢钾80ml,混匀,即为PH7.4、0.1mol磷酸盐缓冲液,加氯仿数滴,4℃保存。
(2)ALT基质液:称DL-丙氨酸1.79g,α-酮戊二酸29.2mg,加磷酸盐缓冲液(PH7.4)约50ml煮沸溶解后,待冷,用1mol/LnaOH调整PH7.4(约加0.5ml),缓冲液加到100ml,加氯仿数滴, 4℃保存。
该溶液可稳定2周。
(3)2,4-二硝基苯肼溶液:称取2,4-二硝基苯肼19.8mg,溶于10mol/L 盐酸10ml中,完全溶解后蒸馏水至100ml,置棕色瓶中,室温保存,若有结晶析出,应重新配置。
(4)2μmol/L丙酮酸标准溶液:精称纯丙酮酸钠22.0mg于100ml容量瓶内,加磷酸盐缓冲液(PH7.4)至刻度。
此液应新鲜配制,不能存放。
(5)0.4mol/LnaOH溶液:将16gNaOH溶液于蒸馏水中,加蒸馏水至1000ml,置塑料瓶内,可长期使用。
四实验方法(1)标准曲线的制作。
0 1 2 3 4丙酮酸标准液(ml) 0 0.05 0.10 0.15 0.20基质液(ml) 0.5 0.45 0.40 0.35 0.30磷酸盐缓冲液(ml) 0.1 0.1 0.1 0.1 0.1相当于酶活性单位(卡门单位) 0 28 57 97 150各管加入2,4–二硝基苯肼0﹒5 ml,混匀,37℃水浴20 min后加入0﹒4 mol/L NaOH 5﹒0 ml,混匀。
实验六血清ALT活性测定1
![实验六血清ALT活性测定1](https://img.taocdn.com/s3/m/442002d2551810a6f5248663.png)
复习:
一、何谓ALT? 谷丙转氨酶
(glutamic pyruvic transaminase,GPT)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
二、ALT催化的化学反应:
反应式
大多数氨基酸可参与转氨基作用,但赖 氨酸、脯氨酸、羟脯氨酸除外。
波长505 nm处比色,以蒸馏水调零点,读取各管吸光度;
各管读数均减去0号管吸光度,所得差值与对应的卡门氏酶活性 单位作图即成标准曲线。
六、结果分析:
正常参考值:5~25卡门氏单位
七、注意事项:
1.一般血清标本内源性酮酸很少,血 清对照管吸光度读数接近试剂空白管 ( 以 0.1ml蒸馏水或生理盐水代替血清,其它和对 照管同样操作),所以大批标本测定时,一般 不需要每一标本都作血清对照管,以试剂空 白管代替即可。但建议对超过正常的标本进 行复查,复查时每份标本应作对照管。
3、标准曲线的绘制:
管号
0
磷酸盐缓冲液(ml) 0.10
丙酮酸标准液(ml) —
基质缓冲液(ml)
0.50
相当于酶活性 (卡门氏单位) —
1 0.10 0.05 0.45 28
2 0.10 0.10 0.40 57
3 0.10 0.15 0.35 97
4 0.10 0.20 0.30 150
各管加 2,4-二硝基苯肼溶液0.5 ml,混匀,37℃水浴 20min; 各管加 0.4 mol/L NaOH溶液5.0 ml,混匀,室温放置10min。
丙氨酸 +α -酮戊二酸
丙酮酸 + 谷氨酸
基质液
丙酮酸 α-酮戊二酸
+ 2,4 二硝基苯肼
肝转氨酶实验报告
![肝转氨酶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1092686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23.png)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转氨酶在肝脏代谢中的重要作用。
2. 掌握谷丙转氨酶(ALT)测定的原理和方法。
3. 通过实验,了解ALT在肝脏疾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二、实验原理转氨酶(Transaminase)是一类催化氨基酸与α-酮酸之间氨基转移反应的酶。
肝脏中主要存在两种转氨酶: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
其中,ALT 主要存在于肝细胞质中,当肝细胞受损时,ALT会释放到血液中,使血液中的ALT 活性升高。
谷丙转氨酶活性测定采用连续监测法,通过检测ALT催化丙氨酸和α-酮戊二酸反应生成的丙酮酸,计算ALT的活性。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血清样本- 丙氨酸- α-酮戊二酸- 2,4-二硝基苯肼- 0.1mol/L磷酸盐缓冲液(pH 7.4)- 氯化钠- 碳酸氢钠- 碘化钠- 硫代硫酸钠- 酚酞指示剂- 756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2. 实验仪器:- 电子天平- 移液器- 容量瓶- 烧杯- 恒温水浴箱- 移液管四、实验方法1. 标准曲线的绘制:- 配制一系列不同浓度的丙酮酸标准溶液。
- 将标准溶液加入反应体系中,在37℃水浴中反应一定时间。
- 加入2,4-二硝基苯肼,混匀。
- 加入碘化钠和硫代硫酸钠,滴加酚酞指示剂。
- 在756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上,于540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
- 以丙酮酸浓度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2. 样本测定:- 按照上述步骤,将血清样本加入反应体系中。
- 在37℃水浴中反应一定时间。
- 加入2,4-二硝基苯肼,混匀。
- 加入碘化钠和硫代硫酸钠,滴加酚酞指示剂。
- 在756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上,于540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
- 根据标准曲线,计算血清样本中ALT的活性。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标准曲线绘制:标准曲线线性范围为0.1-1.0mmol/L,相关系数R²=0.998。
2. 样本测定:本实验所测得的血清ALT活性为80U/L,参考范围为0-40U/L。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性测定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性测定](https://img.taocdn.com/s3/m/4c1ced5176eeaeaad0f33066.png)
器材:分光光度计、半自动生化分析仪、恒温水浴箱、微量进样
器、移液管等。
待测标本:血清
2020/3/23
8
标准曲线的绘制(改良赖氏法)
❖ 取干净试管5支标明管号,按下表所示操作。
加入物(ml)
0
1
2
3
4
0.1mol/L磷酸盐缓冲液 2.0mmol/L丙酮酸标准液
基质缓冲液 2,4二硝基苯肼溶液
0.4mol/L NaOH溶液
二硝基苯肼溶液,氢氧化钠溶液(0.4mol/ L),丙酮酸标准液
(2.0mmol/L )
连续监测法用试剂盒。
试剂1:Tris缓冲液【100mmol/L(pH7.5)】,NADH(0.2mmol/L), LDH (>1350U/L);
试剂2:Tris缓冲液【100mmol/L(pH7.5)】,α-酮戊二酸 (50mmol/L),L-丙氨酸(400mmol/L)。
完全。加入NaOH溶液的方法和速度要一致,不同的
方法及速度也会导致吸光度读数的差异。
5、底物中的α-酮戊二酸和2,4-二硝基苯肼均为呈色物
质,称量必须很准确,每批试剂的空白管吸光度上下
波动不应超过0.015,如超出次范围,应检查试剂及
仪器等方面的问题。
6、当血清标本酶活力超过150卡门氏单连续监测法)
L-丙氨酸+α-酮戊二酸 丙酮酸+NADH
ALT 丙酮酸+L-谷氨酸
LD L-乳酸+NAD+
在340nm连续监测NADH的消耗量,从而计算出ALT的活力。
2020/3/23
7
主要试剂、材料与仪器
改良赖氏法试剂:0.1mol/ L磷酸盐缓冲液、基质缓冲液、2,4-
血清ALT活性检测及其分析
![血清ALT活性检测及其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6bb6eb6dd3383c4bb4cd2f7.png)
血清ALT活性检测及其分析作者:柴连明来源:《商情》2014年第31期【摘要】ALT即谷氨酸-丙酮酸氨基转移酶,简称谷丙转氨酶,ALT是诊断肝炎尤其是急性传染性肝炎的敏感性指标,也是判断疾病预后的参考指标之一。
通过对入学新生进行ALT 活性检测,可以了解大学生新生HBV感染情况,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
【关键词】入学新生 ALT活性检测根据教育部的有关规定,要求学校每年对入学新生进行相应的健康体检,以对新生的健康状况有大致了解,并能对某些传染性疾病进行早期预防和治疗。
我校是一所医学专科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校领导也非常重视学生体检工作。
根据学校的发展,结合实际,学校决定2012年入学新生的体检工作在校内开展,并成立了体检小组,由校领导直接负责。
体检工作于2012年11月10日开始,23日结束。
按照要求生物化学实验室承担谷氨酸-丙酮酸氨基转移酶(ALT)活性检测项目,现就ALT检测结果作以报告和分析。
一、对象和方法2012年入学新生1605人,其中男316人,女1289人。
年龄18~21岁之间,平均18.8岁。
按照目前国家推荐的首选方法-赖氏法(Reitman)测定,仪器为722S可见分光光度计(上海菁华科技仪器有限公司制造),试剂全部由平凉市仁和医院器械有限责任公司提供。
空腹静脉采血,分离血清,4℃保存。
采用重复实验以证实方法的可靠性及准确性。
二、结果检测结果ALT活性最小值为2单位,最高值有2人,分别为98单位和119单位。
三、分析检测结果表明2012年入学新生 1605人中98.38%的学生ALT活性在正常值范围内。
ALT 超过正常值范围的有26人,占1.62%。
其中,22人在60单位以下;2人高于60单位,但小于80单位;2人ALT最高,分别为98单位及119单位,说明酶活性中度增高。
一般来说,ALT 超过正常值一倍以上,临床上才认为有参考意义。
ALT即谷氨酸-丙酮酸氨基转移酶,简称谷丙转氨酶,广泛存在于机体各组织。
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的测定改良赖氏法
![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的测定改良赖氏法](https://img.taocdn.com/s3/m/c958ce01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db.png)
试剂二
取0.1mol/L的磷酸缓冲液50mL, 加入0.5%的溴麝香草酚蓝溶液 1.5mL,用0.1mol/L的氢氧化钠 溶液调节pH至7.4,最后加蒸馏 水至100mL。
试剂三
取0.1mol/L的磷酸缓冲液50mL, 加入4%的碳酸氢钠溶液5mL, 用0.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节
ALT催化反应
在37℃水浴中,将混合液加入含有ALT催化底物的反应体系中,启动催化反应。
NADH消耗检测
通过分光光度计在340nm波长处监测反应体系中NADH的吸光度变化,记录数据。
数据处理与结果计算
根据吸光度变化计算ALT活性,并给出结果报告。
02 实验材料
CHAPTER
试剂准备
磷酸氢二钠(Na2HPO4·12H2O)
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废液应按照实验室规定正确处理,避免对环境造 成污染。
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定
实验人员应严格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定,确保实验过程的安全性。
误差控制
保证试剂质量
01
使用高质量的试剂,确保试剂的准确性和稳定性,降低误差。
标准化操作
02
实验人员应遵循标准化操作流程,避免因操作不当引起的误差。
定期校准仪器
用于配制磷酸盐缓冲液,提供反应所需的pH环境。
赖氏试剂(Reitman-Frankel reage…
由NAD+、赖氏酸和缓冲液组成,用于提供反应所需的辅酶和还原剂。
血清样本
用于测定谷丙转氨酶活性,应确保血清中无细菌污染和溶血现象。
仪器设备
分光光度计
用于测定反应过程中吸 光度的变化,进而计算 酶活性。
恒温水浴
用于维持反应温度,通 常设定在37°C。
ALT检测操作规程
![ALT检测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812e1760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b2.png)
ALT检测操作规程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是一种存在于细胞质中的酶,广泛分布于人体包括肝脏、心脏、肾脏等组织中。
ALT是肝脏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测量血液中ALT的活性,可以评估肝脏功能的健康程度。
本文将介绍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检测操作规程(速率法)。
一、实验器材和试剂准备1.乙醚:用于准备昏迷鼠模型;2.丙酮:用于制备丙酮胺溶液;3.氯化二乙酸:用于制备氯化二乙酰胺试剂;4.丙酮胺:用于制备丙酮胺溶液;5.磷酸氢二钾溶液:用于制备缓冲液;6.氧化丙酮胺:用于制备氧化丙酮胺试剂;7.pH7.0缓冲液:用于制备反应体系;8.4-氨基硫代洪美酸:用于停止反应;9.甲醛:用于制备甲醛溶液;10.维生素C溶液:用于制备维生素C溶液;11.肝组织磷酸化酰胺:用于制备肝组织提取液;12.酶提取液:用于提取ALT酶。
二、实验步骤1.制备ALT酶提取物:(1)取新鲜动物(小鼠)肝脏组织15g,加入磷酸缓冲液5倍的体积;(2)放入冷冻机中,-20℃下保存12h;(3)取出,加入万能匀浆器中,对肝脏组织进行研磨;(4)将研磨后的肝脏组织加入毛细管离心管中,进行离心,1800r/min 离心10 min;(5)将提取液转入新的毛细管离心管中,再次离心,3000r/min 离心10 min;(6)将上清液收集至离心管中,取出备用。
2.制备标准曲线:(1)取6个试管,分别标记为A、B、C、D、E、F,一个空白试管用作对照;(2)分别加入0.1ml、0.2ml、0.3ml、0.4ml、0.5ml、0.6ml的ALT 酶提取液;(3)加入pH 7.0缓冲液,使总体积为2.0ml;(4)每个试管中加入0.2ml的氧化丙酮胺试剂;(5)按顺序加入2ml、0.2ml、2ml的维生素C溶液、氧化丙酮胺试剂和ALT提取液;(6)加入4-氨基硫代洪美酸停止反应,并立即搅拌均匀;(7)用甲醛溶液处理样品;(8)分别在0.1、0.2、0.3、0.4及0.5的浓度范围内,测定样品的吸光度。
血清谷丙转氨酶实验报告
![血清谷丙转氨酶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c44db7f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a4.png)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了解血清谷丙转氨酶(SGPT)的测定原理、方法及临床意义,掌握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的操作技能。
二、实验原理谷丙转氨酶(ALT)是一种催化L-丙氨酸与α-酮戊二酸之间氨基转移的酶,主要存在于肝细胞内。
当肝细胞受到损害时,ALT会从细胞内释放到血液中,导致血清ALT活性升高。
本实验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清ALT活性,通过测定ALT催化丙氨酸与α-酮戊二酸反应生成的丙酮酸与2,4-二硝基苯肼作用生成的丙酮酸2,4-二硝基苯腙的吸光度,从而计算出ALT的活性。
三、实验材料1. 试剂:丙氨酸标准品、α-酮戊二酸标准品、2,4-二硝基苯肼、磷酸盐缓冲液、氢氧化钠、邻苯二甲酸氢钾等。
2. 仪器:分光光度计、恒温水浴锅、移液器、试管等。
四、实验方法1. 标准曲线绘制(1)配制丙氨酸标准溶液:准确称取丙氨酸标准品,用磷酸盐缓冲液溶解并定容,配制成0.1mmol/L的丙氨酸标准溶液。
(2)取六支试管,分别加入0.1mmol/L丙氨酸标准溶液0.1ml、0.2ml、0.4ml、0.6ml、0.8ml、1.0ml,各加入磷酸盐缓冲液至1.0ml。
(3)向各试管中加入2,4-二硝基苯肼0.2ml,混匀,37℃水浴30min。
(4)加入氢氧化钠溶液1.0ml,混匀,显色30min。
(5)用分光光度计在540nm波长处测定各试管吸光度,以丙氨酸浓度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2. 血清ALT活性测定(1)取血清样本0.1ml,加入磷酸盐缓冲液至1.0ml。
(2)按标准曲线绘制方法,测定血清样本吸光度。
(3)根据标准曲线,计算血清ALT活性。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标准曲线绘制以丙氨酸浓度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得到线性方程为:Y = 0.0678X - 0.0011,相关系数R²=0.9968。
2. 血清ALT活性测定测定血清样本吸光度为0.560,根据标准曲线计算血清ALT活性为0.9mmol/L。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丙酮酸 α-酮戊二酸
+ 2,4 二硝基苯肼 丙酮酸丙酮酸-2,4 二硝基苯腙 α-酮戊二酸-2,4二硝基苯腙 酮戊二酸-2,4二硝基苯腙
两者在 碱性条件下 呈 红棕色 ,等摩尔浓度条件 下,丙酮酸 OD 值 大 a-酮戊二酸 3倍。
四、试剂:省略 试剂:
℃ 五、操作步骤:1、将 基质缓冲液 和 血清 在 37℃ 水浴箱 操作步骤: 、 2、按下表操作: 按下表操作: 预温5min。 预温 。 加入物 (ml) ml) 对照管 (B) 测定管 (U) 血清 0.1 0.1 基质缓冲液 — 0.5 混匀,37℃水浴30min 准确记时) 30min( 混匀,37℃水浴30min(准确记时) 2,4— 2,4—二硝基苯肼溶液 基质缓冲液 0.5 0.5 0.5 —
四、ALT测定的临床意义: ALT测定的临床意义 测定的临床意义:
作为(肝脏)疾病诊断和预后判断的指 作为(肝脏) 标之一。 标之一。
五、测定血清ALT的方法: 测定血清ALT的方法 的方法:
King法 金氏法) King法(金氏法) Reitman法 赖氏法) Reitman法(赖氏法) Mohun法 穆氏法) Mohun法(穆氏法) 1981年全国生化检验方法学讨论会确定 1981年全国生化检验方法学讨论会确定 用赖氏法(改良)作为临床首选,单位为: 用赖氏法(改良)作为临床首选,单位为: 卡门氏单位 。
பைடு நூலகம்
八、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1、实验目的及要求: 、实验目的及要求: 2、实验原理: 、实验原理: 3、材料与方法:只写自己所完成的操作 、材料与方法: 4、实验结果:原始结果、计算结果、标准曲线 、实验结果:原始结果、计算结果、 5、体会:结合具体情况 、体会:
九、思考题: 思考题:
2.严重脂血症或黄疸、溶血的血清可 .严重脂血症或黄疸、 能会引起测定管吸光度增加, 能会引起测定管吸光度增加,因此检测此类 标本时,应作血清对照管。 标本时,应作血清对照管。
3.赖氏法原法标准曲线只到97卡门 赖氏法原法标准曲线只到97卡门 氏单位,直线关系很好。 氏单位,直线关系很好。超过此活力的标本 应稀释后再测,临床上应用甚为不便, 应稀释后再测,临床上应用甚为不便,故卫 生部临检中心推荐法建议标准曲线延长到 150卡门氏单位 实际已不完全成直线了, 150卡门氏单位,实际已不完全成直线了, 卡门氏单位, 只能大致反应酶活性的大小、 只能大致反应酶活性的大小、当血清标本酶 活性超过150卡门氏单位时 卡门氏单位时, 活性超过150卡门氏单位时,应将血清用生 理盐水或缓冲液稀释5 理盐水或缓冲液稀释5倍后再进 行测定。 行测定。
混匀,37℃水浴20min; 20min; 混匀,37℃水浴20min 各管加入0.4 各管加入0.4 M NaOH 5.0 ml,室温放置10 min; ml,室温放置10 min; 在波长505 在波长505 nm 处,以蒸馏水校正零点,读取各管吸光 蒸馏水校正零点, 校正零点 度;根据 (AU--AB) 标准曲线,得到酶活性的卡门氏单位数。 --A 标准曲线,得到酶活性的卡门氏单位数。
实验六 血清ALT活性测定 血清ALT活性测定
复习: 复习:
一、何谓ALT? 何谓ALT? 谷丙转氨酶
(glutamic pyruvic transaminase,GPT) transaminase,GPT)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 aminotransferase,ALT)
二、ALT催化的化学反应: ALT催化的化学反应 催化的化学反应:
反应式
大多数氨基酸可参与转氨基作用, 大多数氨基酸可参与转氨基作用,但赖 氨酸、脯氨酸、羟脯氨酸除外。 氨酸、脯氨酸、羟脯氨酸除外。
丙氨酸 +α-酮戊二酸
ALT
丙酮酸 + 谷氨酸
三、ALT的分布: ALT的分布 的分布:
主要分布于肝、肾细胞、心肌细胞等, 主要分布于肝、肾细胞、心肌细胞等,血 清中的含量很低。 清中的含量很低。 病变时,细胞受损,血清ALT含量升高。 ALT含量升高 病变时,细胞受损,血清ALT含量升高。
实验六
血清ALT活性测定 血清ALT活性测定
---改良赖氏法 ---改良赖氏法
一、实验性质:分析性 实验性质: 二、目的及要求
1、掌握ALT测定的原理及临床意义 掌握ALT测定的原理及临床意义 2、熟习测定的操作方法。 熟习测定的操作方法。
三、原理 :
在一定反应条件下 ( pH7.4,37℃ ) , pH7.4, ℃ min: 作用 30 min: ALT( ALT(血清) 丙氨酸 +α-酮戊二酸 基质液 丙酮酸 + 谷氨酸
4.加入2,4-二硝基苯肼溶液后需充分 .加入 二硝基苯肼溶液后需充分 振荡混匀,否则会影响重复性; 振荡混匀,否则会影响重复性;加氢氧化 钠溶液方法要一致 方法要一致, 钠溶液方法要一致,不同方法也会导致吸 光度读数的差异。 光度读数的差异。 5.基质缓冲液和 2,4-二硝基苯肼溶液 . 二硝基苯肼溶液 配制必须准确, 配制必须准确,每次测定时空白管吸光度 上下波动不应超过0.015,如超出此范围应 上下波动不应超过 , 检查试剂及仪器等方面的问题。 检查试剂及仪器等方面的问题。
3、标准曲线的绘制: 、标准曲线的绘制:
管号 磷酸盐缓冲液(ml) 磷酸盐缓冲液(ml) 丙酮酸标准液(ml) 丙酮酸标准液(ml) 基质缓冲液(ml) 基质缓冲液(ml) 0 0.10 — 0.50 相当于酶活性 (卡门氏单位) — 卡门氏单位) 1 0.10 0.05 0.45 28 2 0.10 0.10 0.40 57 3 4 0.10 0.10 0.15 0.20 0.35 0.30 97 150
六、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
正常参考值: ~ 卡门氏单位 正常参考值:5~25卡门氏单位
七、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1.一般血清标本内源性酮酸很少,血 一般血清标本内源性酮酸很少, 清对照管吸光度读数接近试剂空白管 清对照管吸光度读数接近试剂空白管 ( 以 0.1ml蒸馏水或生理盐水代替血清 0.1ml蒸馏水或生理盐水代替血清,其它和对 蒸馏水或生理盐水代替血清, 照管同样操作) 所以大批标本测定时, 照管同样操作),所以大批标本测定时,一般 不需要每一标本都作血清对照管, 不需要每一标本都作血清对照管,以试剂空 白管代替即可 代替即可。 白管代替即可。但建议对超过正常的标本进 行复查,复查时每份标本应作对照管。 行复查,复查时每份标本应作对照管。
2,4-二硝基苯肼溶液0.5 ml,混匀,37℃ 20min; 各管加 2,4-二硝基苯肼溶液0.5 ml,混匀,37℃水浴 20min; NaOH溶液 溶液5.0 ml,混匀,室温放置10min 10min。 各管加 0.4 mol/L NaOH溶液5.0 ml,混匀,室温放置10min。
波长505 nm处比色 处比色, 蒸馏水调零点 读取各管吸光度; 调零点, 波长505 nm处比色,以蒸馏水调零点,读取各管吸光度; 各管读数均减去0号管吸光度 吸光度, 各管读数均减去0号管吸光度,所得差值与对应的卡门氏酶活性 单位作图即成标准曲线。 单位作图即成标准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