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高速发展时期1978-至今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现代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高等教育的发展 【解析】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得到了解决与事实不符,随着历史的演变,时代 的更新,科学技术等不断发达,对人才的要求亦越来越高,故A项错误;材料反 映的是1997—2001年高等学校在校人数的变化,没有体现与生产劳动的结合,故 B项错误;高校在校生规模的扩大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果和要求,说明人才选拔 制度的改革适应了经济社会的发展趋势,故C项正确;恢复高考制度只是推动了 高等教育的发展,谈不上普及,依据教育部发布的《中国高等教育质量报告》, 预计到2019年,中国将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故D项错误。 【答案】C
【考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 【解析】由材料“1979~1981年,中国减少粮食播种面积5000万亩,有计划地扩大了 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在有条件的地方还开始逐步退耕还林还收,鼓励农村在经济合 理原则下举办社队企业”可知国家在贯彻落实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对农村 经济结构的调整,故选A项;1979~1981年中国实行以公有制为主导的计划经济体制, 私营企业发展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完善了”表述过于绝对,材料时间只是刚实 行的几年,1982年关于农村工作的一号文件进一步稳固和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排除C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于21世纪初期,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 【答案】A
经济
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
逐渐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方位的
对外开放格局形成
对外关系
以联合国为中心展开多边外交,积极推进新
型区域合作
思想文化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成为改革开放的
思想指南;科技、教育、文艺等全面繁荣
具体史实
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一国两制”
政治 构想、香港和澳门的回归、大陆与台湾关系的发展;开展以联合
全国Ⅱ卷
31.1979~1981年,中国减少粮食播种面积5000万亩,有计划地扩大 了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在有条件的地方还开始逐步退耕还林还牧, 鼓励农村在经济合理原则下举办社队企业。这些政策( ) A.推动了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 B.加快了私营企业发展 C.完善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健全了市场经济体制
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不结盟运动、上海合作组织
经济
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格局、南方谈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制、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科教 文化
真理标准讨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 观;恢复高考,邓小平提出教育“三个面向”、科教兴国、载人 航天、互联网
选修
邓小平
31. 1990年,一份提交中央的报告说,理论上的凯恩斯主义和实践中 的罗斯福新政,实际上是把计划用作国家干预的一种手段,从那时候 起,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成为世界经济体制优化的普遍趋势。据此可知, 该报告的主旨是( )
A. 肯定国家干预经济的发展模式 B. 阐明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必要 C. 主张摆脱传统经济模式的束缚 D. 剖析西方经济体制的实质
31. C 解析 题干材料只是指出罗斯福新政中,计划只是国家干预的一种手段,罗斯福新政后 “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是普遍趋势,与社会制度没有必然联系,所以材料并没有肯定或者否定国 家干预经济的发展模式,A项不正确;1990年中国改革开放已经10余年,对外开放是中国主动融入 经济全球化的表现,所以也不可能再有人在1990年向中央重提融入的必要性;B项不正确;题干材 料已较为明确地指出了计划与市场是手段,不是实质,D项不正确;1990年,改革开放遇到了空前 的阻力和挑战,在这一背景下,有人向中央提出进一步解放思想,主张摆脱传统经济模式的束缚, 是符合实际情况的,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明确指出计划和市场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 主义的本质区别。所以,考虑题干材料的意思,结合有关1990年前后史实,C项正确。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高速发展时期1978-至今 主讲人:苏兴城 2020.3.13
【总体特征】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实现了党的历史的伟大转折,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形成并发展。改革开放后走向世界。
【阶段特征】: 1.政治上: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并重建和完善了三大民主政治制度; 香港、澳门相继回归祖国,同时海峡两岸也打破了长期的相互隔绝状态。中国一方 面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另一方面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 活动。 2.经济上: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农村和城市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并实行对外 开放,逐渐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方向,国民经济高速发展。 3.思想上:逐渐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体系,解决了“文化大革命” 结束后中国如何发展的问题。 4.文化上:“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强调贯彻“双百”方针,文艺领域再次呈现繁 荣景象;党和政府在教育领域提出“三个面向”指导方针,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为 中国的崛起奠定了人才基础。
B.农业生产技术有了革命性的改变
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完成
D.国家取消对农副产品的统销政策
【答案】A 【解析】1978年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开始,推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要形式的责任
制,农民拥有了土地的使用权,生产自主权扩大,生产积极性提高,因而出现 了题干材料中的增产现象,故A项正确;1980年与1975年相比,当时中国农业生 产技术仍没有革命性的改变,故B项错误;题干所提及的1980年,农村经济体制 改革正在全国推广,并没有完成,故C项错误;1980年国家尚未取消对农副产品 的统销政策,真正彻底取消统购统销政策应该是在1992年,故D项错误。
(2016·新课标全国Ⅲ卷文综·31)1980年与1975年相比,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减少
6884万亩,总产量却增加674亿斤;棉花播种面积减少53万亩,总产量增加652万
担;油料作物和甜菜播种面积共扩大3626万亩,其总产量分别增加70%和150%。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农民生产自主权的扩大
31.1977年,我国各大专院校录取新生27.3万人,至1988年高校在校生总规模达 206万人,2001年增长至719万人。在此期间,高等职业教育和各种形式的成人高 等教育的入学人数也有很大增长。由此可知( )
A.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得到了解决 B.高等教育实现了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C.人才选拔制度的改革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 D.恢复统一高考制度促进了高等教育的普及
【国际形势】苏联和东欧的改革失败,苏东剧变后,多极化的趋势加
强,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
20世纪90年代的西方与中国
西方
中国
特征
多极化、全球化、区域化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入新阶段
政治
呈现“一超多强”局面, 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取得重大成就,依法
多极化趋势显现;和平与 治国成为治国方略
发展成为时代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