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医科大学神经病学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经病学》课程教学大纲

(2016年修订)(宋体四号)

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简介:

神经病学作为从内科学中派生的学科,是研究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及骨骼肌疾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防的一门临床医学学科。神经病学与诸多基础学科息息相关。这些基础学科包括神经解剖学、神经组织胚胎学、神经生理学、神经病理学、神经生物化学、神经免疫学、神经遗传学、神经流行病学等,神经病学与这些学科互相渗透,互为推动。本教纲适用于五年制临床医学,总学时数36学时。

三、教学目标与内容

(一)教学目标

神经病学的教学目标是应使学生熟悉和掌握神经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主要疾病的临床特点,接诊及处理的临床程序,运用定位诊断的思维方法,综合分析确定疾病的性质,并进行正确的治疗。

(二)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包括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包括神经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临床检查方法、辅助检查、诊断原则等,各论包括各种神经系统疾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及预防等。

第一章至第五章总论

1.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临床神经病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以及它在临床学科中的地位。熟悉神经系统疾病的辅助检查。掌握神经系统损害的主要症状和体征及神经系统疾病的定位、定性诊断原则和诊断顺序。

2.学时分配:

6学时

3.教学重点:

(1)掌握感觉神经传导径路,熟悉各种感觉障碍的分型及临床特点。

(2)掌握运动神经传导径路,重点讲解上、下运动神经元瘫痪的临床表现,以及上、下运动神经元传导径路损害的定位诊断。

(3)掌握神经系统疾病的定位、定性诊断原则。

4.教学难点:

(1)掌握感觉神经传导径路,熟悉各种感觉障碍的分型及临床特点。

(2)掌握神经系统疾病的定位、定性诊断原则。

5.理论教学内容:

(1)意识障碍的分级及鉴别诊断,了解特殊型的意识障碍:去皮层综合征,无动缄默症的临床特点。

(2)掌握常见的失语症:Broca失语,Werniche失语,完全性失语,命名性失语的主要临床特点和病损部位。

(3)掌握视觉传导径路及不同部位病变所致的视野缺损,了解视觉系统的血供。

(4)掌握周围性眼肌麻痹、中枢性眼肌麻痹的临床特点及病变部位。

(5)掌握周围性面瘫与中枢性面瘫的病变部位、临床表现及鉴别诊断。

(6)掌握真性球麻痹与假性球麻痹的鉴别要点。

(7)掌握感觉神经传导径路,熟悉各种感觉障碍的分型及临床特点。

(8)掌握运动神经传导径路,重点讲解上、下运动神经元瘫痪的临床表现,以

及上、下运动神经元传导径路损害的定位诊断。

(9)熟悉不自主运动、共济运动临床表现,了解它们的解剖定位。

(10)掌握神经系统疾病的定位、定性诊断原则。

6.实验(见习、讨论、课程实习等)内容:

(1)十二对脑神经的检查方法及受损的临床表现。

(2)感觉系统损害的各种临床表现及检查方法。

(3)运动系统损害的各种临床表现及检查方法。

(4)深浅反射、病理反射的检查方法及意义。

第八章脑血管疾病

1.教学目的与要求:

熟悉急性脑血管病的分类、脑的血液供应和主要血管闭塞后的症状。掌握脑血管病的病因及危险因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梗死、脑出血、脑栓塞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

2.学时分配:

4学时

3.教学重点:

(1)脑动脉的血供。

(2)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定义、病因、发病原理(强调微栓塞学说)、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

(3)脑梗死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

(3)脑出血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

4.教学难点:

(1)脑动脉的血供。

(2)脑梗死的发病机制。

5.理论教学内容:

(1)脑血管病的概论

a.简单介绍急性脑血管病的分类(缺血性疾病如TIA、脑梗死、脑栓塞、腔隙

性脑梗死和出血性疾病如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

b.重点讲解脑动脉的血供,具体说明颈内动脉系统和椎基底动脉系统的各动脉分支(颈内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椎基底动脉、基底动脉、小脑后下动脉、大脑后动脉、脑底动脉环)的脑部供应区域及病变后所产生的临床症状。

(2)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定义、病因、发病原理(强调微栓塞学说)、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

(3)脑梗死的病因(动脉管壁病变、强调动脉粥样硬化)、发病原理(动脉管壁病变和附加因素)、好发部位和脑梗死的病理、病理生理(包括半暗带概念、缺血级联反应)、临床表现(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基底动脉、椎动脉和小脑后下动脉梗死的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治疗原则、超早期溶栓治疗、脑保护治疗、降纤治疗、抗血小板治疗、卒中单元、康复治疗、外科治疗)、预防。

(4)脑栓塞的病因(栓子来源、强调风湿性心脏病瓣膜血栓脱落)发病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

(5)脑出血的病因(强调高血压)、发病原理(高血压、动脉硬化伴微动脉瘤破裂)、病理(脑实质内出血及其好发部位)、临床表现(共同表现及基底节区、脑桥、小脑出血的症状和体征)、诊断(包括影像学)和鉴别诊断、治疗(昏迷护理和治疗)脱水剂的应用和注意事项、外科治疗。

(6)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颅内先天性动脉瘤、脑血管畸形、动脉硬化)、发病原理(动脉易破裂性、出血与血管痉挛)、病理(脑表面出血及动脉瘤好发部位)、临床表现(发病情况、脑膜刺激征、局限性脑症较少)、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手术与介入治疗、对症治疗、钙离子拮抗剂、脱水剂的应用)、预防复发。

6.实验(见习、讨论、课程实习等)内容:

结合临床病例分析(脑梗死),讨论脑梗死定位、定性诊断,治疗和预防措施。

第十、十一章脑炎、多发性硬化

1.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脑炎的病因、发病机理及脱髓鞘疾病的概念及分类。熟悉病毒性脑炎的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