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_四王_与_四僧_的艺术特点_刘晓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12

热点聚焦清朝在中国的美术史上是一个重要的时间段,它是对中国绘画的一个总结时期,这一时期的绘画领域中文人画占主要地位。由于董其昌分宗立派的思想,从根本上来论是树立画坛的正宗。在他的思想指引下,清初的王时敏身体力行去实践,并影响了他的同道、

弟子和家人,共同建立了以临摹为主要特色的———“四王”。他们在艺术上强调

“日夕临摹”、“宛如古人”,脱离现实醉心于前人的笔墨技巧,摹古是他们创作的一大倾向。他们的艺术主张和艺术风格颇能迎合清王朝的束缚和麻痹知识分子的政治需要和清王朝贵族的审美口味,因此他们被誉为正统。与这种画坛正宗相对的在野画家的代表则是

“四僧”他们以其不拘一格的艺术思想和独特的个人风格,为清代古风弥漫的画坛带来了阵阵清风。虽然以“四僧”为代表的一批在野派画家不入时代的主流,却是主流不可缺少的补充。他们的作品不受任何的约束,通过他们的作品来寄托自己的情感,他们的作品像“元四家”一样,讲究抒发性灵,气韵超逸,极富有个性,这一类画家以清初“四僧”为代表的。四王董其昌在绘画思想上主要为:扬南宗,抑北宗。“以淡为宗,笔墨至上”。南北宗论虽以倡扬文人画家,贬抑工匠画家、职业画家为表,而实际上却以重临摹、重笔墨、重心向、重真率为里。如此,中国文人山水画向着半书法的方式的抽象化方向发展,运用视觉上各种对立因素如虚实、开合等去营造所谓的“心向”。最终达到“集其大成,自出机杼”。这便是“四王”渊源的传统,秉承这一传统,王时敏与王鉴继承它、深化它,并由王晕、王原祁进一步发扬,创造了王时敏、王鉴梦想达到却没完全达到的境界。王时敏是“四王”之首,又是“娄东派”之先,少时得董其昌指授,取法“元四家”,以黄公望为宗,而偏于摹拟画风虚灵松秀,墨气醇厚,然而气势薄弱。王鉴为“虞山派”之首,远述董、巨,仿古作品更见功力。在山水画创作上讲究布局笔墨处处有传统、有来历,但是缺乏从写生中所获得创新。青绿一格,又独得其妙。王辉受益于前二王,又得力于前二王的推许,故名重一时,且影响深远。王辉具有坚实的临摹功底,“仿临宋元无微不肖”,“下笔可与古人齐驱”。但是王辉又能“集古人之长,尽趋笔端”,故有“集大成”的评论。他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取法自然,

因此,他的作品能有一定的生趣和真实感。不过他没有跳出古人的圈子。王原祁最具个人特点,他以黄公望的浅绛为基础,所画山水有

“熟而不甜,生而不涩,淡而弥厚,实而弥清”的赞誉。我们对四王的艺术价值应给予真实的评价,这是任何学术研究领域都应有的治学的根本态度。我们不能就因为“四王”的山水画出于摹古而认为一无所去。事实上“四王”

还是各具面目的,如王时敏苍老中见秀嫩,王鉴则沉雄古逸,王辉是秀润沉着,而王原祁有韵味淳朴、笔墨古拙之趣。他们在画史上对传统画法的研究、总结的作用以及他们自身高深的学识,扎实的艺术功力是无须否定的,在绘画的实践能中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吸收各家如肥之养分,吐出自我的芬芳采,也看画家自身之灵气、与修养、艺术才华进发之能量,并非一蹴而就的事。但是,“四王”他们在艺术上的墨守成规缺乏创新意识的方面,我们必须抛弃他们的这种思想,在艺术上除了学习古人的好的方面还要有师法自然的创新思想,这样才能在艺术这个天堂中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四僧

弘仁喜仿云林,深造妙境,虽学宋、元各家,但又直师造化。疏淡意境与他身世凄凉的遭遇每每共鸣,他的绘画受其师萧云从影响较深,

注重以线条构造形象,笔墨瘦劲简洁。髡残山水师法元四家,在学习传统基础上,重视师法自然。一生中大部分时间都在山水中度过,经常驻足于名山大川,流连忘返。他喜用渴笔、秃毫,苍劲凝重,干而不枯,并以浓淡墨色渲染,使得笔墨交融,形成郁茂苍浑、酣畅淋漓的情趣,使画面产生雄浑壮阔、纵横蓬勃的气势。“四僧”中以石涛最为著名,他半生云游名山大川,“搜尽奇峰打草稿”,所画脱离画谱规范,笔墨恣纵,挥洒淋漓,洒脱自然。有《画语录》行世,以“一画”论,寓画学全部学问,哲理深厚,为后人不断揣摩。石涛的山水画,笔墨、构图、千变万化,风神灵动,代表着清代山水画的最高成就。与石涛相比,八大则以奇异为特色,他以花鸟画的结构和笔法写山水,不拘成法,笔墨苍劲圆秀,狂怪野逸,横扫画坛俗气。朱耷的花鸟画粗狂秃扁的笔调、阴沉惨淡

的湿墨不计自然常态的形象,冷寂孤僻的环境处理以及不拘成法的构图布局,没有

以往文人画那种优雅文静之意,而有几分粗乱、生硬、狂猛,从而造成一种生冷、苦

涩、带刺的美,足以触人心弦。清初,统治者在贯彻首崇满洲韵民族政治统治政策的同时,也十分注意笼络汉

族贵族和知识分子。“四王”认为“古法”至高无上,鄙薄“自出新意”。在“四王”极盛的同时以“四僧”为代表的一批人,在艺术上

突破传统,敢破敢立强调个性解放,提倡“借古开今”,反对泥古不化,利用和改造传统的绘画形式表达自己的真实生活情感。

“四僧”除了在绘画上敢于突破传统之外在美术的理论上的贡献也是很大的。影响他们的绘画艺术的主要是:1.

“四僧”有高深的学养,

扎实的绘画功底,刻苦努力,潜心绘事。这都体现在他们学术思想和艺术创作之中;2.

“四僧”是以画来寄托自己的情感,以画为乐趣,故不受外界干扰,能独立

地作画,

抒发自己对美的追求,创造出高于生活的作品;3.

“四僧”在晨钟暮鼓声中生活,

更少一层凡俗的束缚,而多一层禅思的切身体会,因能将自己对自然的感悟无拘

无束地表达出来,将一切恶境皆变为殊胜之境,令人身心无碍,所作亦充溢出尘之思、清高之感;4.

“四僧”的游历能直接接触自然,

较他人易获得自然天真、淡泊宁静的创作环境,外师造化,而这正是画家创造佳

作所需的基本客观条件。在清代画坛上“四僧”艺术的崛起,在中国美术教育史上,不仅谱写了灿烂的篇章,并在美术家的行列中占有重要的一席

之地。他们的独特笔墨意趣是时代社会的

心声,是更具表现性的艺术形式。他们学识修养高深,在艺术中的进取与革新精神、创

造精神,为后人树立了榜样。

参考文献:

1.刘建.中国美术史及作品鉴赏[M ].北

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李永林.中国古代美术教育史纲[M ].

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04.转

3.黄宗贤.中国美术史纲要[M ].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4.贺西林,赵力编.中国美术史简[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作者单位:河北省武安市职教中心计算机部

摘要:在清朝之处的“四王”与“四僧”被称为“正统派”和“创新派”,他们代表了整个清代的画坛。可以说重师古、重规矩格法与重师法自然、重创新的两种思潮都是受到“四王”和“四僧”的影响。

关键词:“四王”“四僧”师古师法自然

浅谈“四王”与“四僧”的艺术特点

刘晓亮

15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