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_四王_与_四僧_的艺术特点_刘晓亮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美术分类模拟18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美术分类模拟18(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问答题(总题数:28,分数:84.00)1.“元四家”是指哪四位画家?他们在艺术上共同的特点是什么?(分数:3.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解析:[答案要点]元四家是指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
他们的共同特点是:(1)重于笔墨,讲究风格。
他们在作品中通过山水抒发一定的理想,并题跋诗文加以阐述。
(2)形式上重于水墨或稍加淡色浅绛形成不同面貌,但情调多流于伤感、淡泊、孤寂,反映了时代动乱中无可奈何的情绪。
(3)他们在艺术功能上标榜“写胸中逸气”“自娱”,而不趋附社会审美爱好。
2.如何评价“四王”与“四僧”?(分数:3.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解析:[答案要点]“四王”是指王时敏、王鉴、王犟和王原祁。
他们在艺术思想上的共同特点是仿古,醉心于宋元名家的笔墨技巧路线。
艺术风格和手法迎合当权者支持,被称为正统派。
“四僧”是指弘仁、髡残、朱耷和石涛。
他们在艺术上敢于破旧立新,强调个性解放,提倡“借古开今”,反对泥古不变。
他们利用传统艺术形式,抒发心胸志向,表达真情实感,属于创新派。
3.请介绍王羲之的主要书法作品及其书法特点。
(分数:3.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解析:[答案要点]在中国书法史上,被历代书家公认为举世无双的“天下第一行书”就是王羲之的《兰亭序》。
美术史
清初四王与四僧在艺术风格上有何不同?1四王与四僧在艺术传承上并无大的区别,主要分歧在创作思想。
四王坚持笔墨必守古法,每作必有出处和由来并以此为正宗。
四僧则在继承前人笔墨基础上,主张发展,更强调贴近生活。
说四王法守古法,主要指其对笔墨的认识过于僵化,并非说他们没有创造之举,或其造诣不高。
可惜的是四王即便有所创造,碍于其“正宗”名号,也被题作仿某某笔意之类,自己冠上了“古法”之名。
又因四王得到清王朝赏识,冠上“封建艺术”名号,被大大批判了几十年,也是主要因素之一。
四僧与四王之间的最大区别,在于不囿古法而敢于创造新法,笔墨却并未抛弃古法。
尤其在国画美学理论和技法(皴法)基础上,仍然坚持了国画传承,属于先继承再创造,与现今流行的“国画改造”“创新”有着本质区别,不能成为抛弃国画传统美学理论和技法基础的理由或范例。
,简单说“四王墨守成规,四僧敢于创造”!2四王受了董其昌的影响追求模古仿古把更好地运用古人的笔墨当作最高追求他们把古人画中的景物搬前挪后达到古人画中的完美境界他们在研究古人笔墨上的确达到一定水平在发展干笔渴墨方面也丰富了文人画的表现方式但他们一味模古大大桎梏了文人画的发展四僧是旧明遗逸在画中或抒发亡国之痛或表达个人情感他们不满足于挪用古法他们深入自然寄情与山水他们以抒发自身感受为目的而不屈附于社会审美需求四僧的艺术成1“四僧”是指原济(石涛)、朱耷(八大山人)、髡残(石溪)、渐江(弘仁)。
前两人是明宗室后裔,后两人是明代遗民,4人均抱有强烈的民族意识。
他们借画抒写身世之感和抑郁之气,寄托对故国山川的炽热之情。
艺术上主张“借古开今”,反对陈陈相因,重视生活感受,强调独抒性灵。
他们冲破当时画坛摹古的樊篱,标新立异,创造出奇肆豪放、磊落昂扬、不守绳墨、独具风采的画风,振兴了当时画坛,也予后世以深远的影响。
其中石涛、朱耷成就最为显著。
石涛的山水不宗一家,戛然自立,景色郁勃新奇,构图大胆新颖,笔墨纵肆多变,格调昂扬雄奇,是清初最富有创造性的画家。
浅谈对清代“四王”传统笔墨的理解.
浅谈对清代“四王”传统笔墨的理解摘要:通过对清代“四王”传统笔墨的剖析,对其严谨的中国传统绘画继承延袭及其升华的意义作肯定的评价。
对现代画的发展方向提出疑问和对策,任何事物都会向前发展,但归根结底不能舍弃本质转向畸形,仅以此小文起警醒作用。
关键词:青代“四王”传统画派当代中国画继承发扬之谐治学态度“四王”画派及明清时期的各地方画派,上承东晋以来历代传统中国绘画之血脉,下传近现代的中国绘画继承发扬之发端,究之若潭,风貌各异。
明清地方画派的研究学习对每一个研究祖国传统文化艺术的人都有着特殊的意义。
过去虽对“四王”画派有所了解,但谈不上学术的研究,各种文章对他的评价褒贬有之,从而心中产生了疑问:为何“四王”及其绘画会引起如此多的争议?通过对明清地方画派研究的学习,对那个时代及那个时代的艺术家及其作品从宏观上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收获颇丰。
尤其对其中的“四王”有了日渐清晰的感悟。
“四王”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捍卫者也是中国传统绘画技法集大成者,他们的绘画作品蕴含着极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修养和精湛高深的传统笔墨艺术的造诣。
清初的四王画派以传统摹古的画风在画坛独领风骚一百多年后渐趋衰落,原因很复杂,自从主张变法改良的康有为对“四王”打响批判的第一炮后,“五四”运动接踵而来,反帝反封建的浪潮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但陈独秀’“崇尚西学、革文化传统的命等”的主张使“四王”的传统绘画艺术受到了猛烈的冲击。
从此,对“四王”的褒贬之争此起彼伏。
笔者认为艺术界内部对“四王”的态度可分为三种,革新派、传统派、师承派。
其中革新派的批判态度最激烈,主要代表有徐悲鸿、刘海粟、林风眠等。
传统派大师黄宾虹、齐白石、傅抱石、李可染、对“四王”的评价不是出于艺术之外的目的做作简单的全盘否定,尽管年轻时对面坛的“四王”习气多为不满,但至老年随着自身的艺术进入化境,对董其昌和四王本身艺术成就有了重新的认识,以内里行家具体入微的体会对他们的成就给予很高的赞誉师承派主要列举了张之万、吴大微、陆恢、冯超然、吴湖帆、溥濡、林琴南、湖佩衡等。
四王与四僧:清初画坛的两种走向
四王与四僧:清初画坛的两种走向清初四王信奉董其昌的艺术主张, 崇拜“元四家”。
致力于摹古或在摹古中求变化,注重笔墨,迎合了封建贵族的审美口味,取得了清朝统治者的支持而被奉为“正统”,达到了古代山水画笔墨表现的最高境界。
清王原祁仿古山水图册之「仿赵松雪」而与此同时,江南地区却出现一批富于个性的画家,他们与宫廷“四王”崇尚摹古的画风有很大出入,最为人所熟知的,便是弘仁、髡残、八大山人、石涛这四位活跃于明末清初的僧人画家,他们与清初“四王”分庭抗礼,在画史上合称“四僧”。
清石涛陶诗采菊图轴故宫博物院藏石涛(1642-1707) 原姓朱,名若极,小字阿长,削发为僧后,更名元济、超济、原济、道济,自称苦瓜和尚,号枝下叟,别署阿长,钝根,山乘客、济山僧、石道人、一枝阁,他的别号很多,还有大涤子、清湘遗人、清湘陈人、靖江后人、清湘老人、晚号瞎尊者、零丁老人等。
广西全州人。
明靖江王朱赞仪十世孙,父亨嘉因自称监国,被唐王朱聿键处死于福州。
时石涛年幼,由太监带走,后为僧。
石涛之画凡山水、人物、花果、兰竹、梅花,无不精妙。
且能熔铸干古,独出手眼,脱前人之窠臼。
他轻视泥古不化之风,是明末清初画坛革新派的代表人物。
强调“搜尽奇峰打草稿”,创造自己的艺术意境。
要“借古以开今”,从实际生活中获得感受。
其创造性,就表现在他个人心情与自然的交流,达到从古人入、从造化出的艺术境界。
其石涛皴法为山川“开生面”对后世影响深远。
八大山人幽人泛舟图朱耷(1626-1705),朱权的后代。
明亡后,削发为僧,后改做道士。
号八大山人、雪个、人屋、书年,何园个山驴汉,驴屋、传綮、八大山人,江西宁献王朱权九世孙,祖父与父都是著名书画家。
八大口吃,在他题款中,名下经常写有“相如吃”。
又有朱道明,良月、破云樵者等道号。
他一生对明忠心耿耿,以明朝遗民自居。
朱耷的花鸟承袭陈淳、徐渭写意花鸟画的传统。
发展为阔笔大写意画法,往往以象征手法抒写心意,如画鱼、鸭、鸟等,皆以自眼向天,充满倔强之气。
浅谈“四王”和“四僧”艺术精神
浅谈“四王”和“四僧”艺术精神摘要:本文着眼于中国画在当代的发展,通过将“四王”、“四僧”的绘画这一特殊艺术现象和中国的现实社会历史状况相联系,分别从“四王”、“四僧”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师承关系、传统社会思想对他们的影响、文人画的发展历程、他们的绘画理论等五个方面入手,并以大量的历史事实为素材,对“四王”、“四僧”的艺术精神深入展开分析,探寻中国历史悠久的中国画得以发展到“四王”、“四僧”的绘画形式的深刻原因。
关键词:“四王”;“四僧”;艺术精神到了现代,国人才慢慢地认识和了解“四王”和“四僧”的艺术成就,研究他们的专家、学者也越来越多,并且给予了他们适当的评价。
现如今的专家、学者不仅仅从整体上来研究“四王”、“四僧”,如《四王吴恽绘画艺术》(张书珩、傅新阳著)、《清初四僧绘画艺术》(张书珩、鄢爱华著)等等;也有从单个人物方面进行个案研究,如《为道日损——八大山人画语录解读》(崔自默著)、《八大山人》(胡光华著)、《石涛画语录》(石涛著、俞剑华注释)等等。
当今社会经济全球化的步伐日益加快,各国家、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也日益频繁。
受西化思想的影响,一些人们觉得西方的艺术要强于我国传统的艺术形式。
但是纵观世界历史,并不一定是西方的东西就是优秀的东西,相反,更多的具有本民族传统性的文化才是世界各国一直引以为自豪的东西,也就是说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1 中国社会传统思想对“四王”“四僧”艺术精神的影响1.1 中国社会传统思想对“四王”艺术精神的影响众所周知,“四王”是深受董其昌及其“南北宗论”影响的,“南北宗论”将艺术对比禅宗,亦分南北。
“四王”自认为自己是南宗,这就首先说明了禅宗思想在他们心中的地位,但是禅宗思想只是一个基础而已,在他们的绘画艺术精神中表现的并不明显。
主要原因在于虽然董其昌倾向与王阳明的心学观点,但到了清朝众多的大家毕竟思想上不如明朝活跃,残酷的文字狱也导致了大多数人得过且过的思想。
“四王”虽受董其昌影响,但是由于入清以后身份的不同,加之他们的艺术成就影响巨大受到了朝廷的重视,所以他们的艺术思想上也就会更接近受满清皇权辖制的儒家思想。
简述元四家山水画的艺术特征
简述元四家山水画的艺术特征
元四家是指元代四位著名山水画家——黄公望、王蒙、吴道子、
赵伯驹。
他们的艺术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元四家的山水画作品凸显了“神韵”的特色。
他们注重通
过笔墨的运用来表现大自然的神韵,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深刻反思,使
画作具有灵气和生命力。
其次,元四家的作品高度艺术化和抽象化。
他们注重通过抽象的
表现手法来达到以形寓神的效果,探求自然和宇宙的奥秘。
他们运用
藏锋敛秀的手法来表现自然景观,将水、山、石、树、云等元素进行
抽象化、凝练化处理,展现出高度艺术化的审美意蕴。
再次,元四家的作品具有浓重的文化气息。
他们深受儒教文化影响,通过运用儒家的思想体系来进行创作,表现出对社会、人生、道德、哲学等方面的关注和思考。
作品中常常包含着文化内涵和情感意义,展现出强烈的人文情怀。
最后,元四家的作品具有多变性和超越性。
他们善于吸收历代山
水画的成果和自然景观的特点,运用自己的理解和创新来进行创作,
从而形成了差异化和特色化的艺术风格。
同时,他们也有“超越自然”的追求,通过隐喻、象征等手法来超越自然,展现出自己深刻的哲学
意味。
总体来说,元四家山水画在艺术风格上具有神韵、抽象化、文化气息、多变性和超越性等艺术特征,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和思想深度,对后世山水画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浅析“四王”“四僧”的笔墨趣味
浅析“四王”“四僧”的笔墨趣味
黄浣尘
【期刊名称】《美术教育研究》
【年(卷),期】2016(0)19
【摘要】文章以“四王”和“四僧”的绘画笔墨为出发点,通过分析他们作品中的意象探讨其不同的笔墨趣味,认为“四僧”讲究“笔在意先”,运笔以神;“四王”刻意追求笔墨的老到,也值得我们肯定.究其根源,这是“四王”与“四僧”在绘画表现方式上的不同,两者都是中国画艺术的优秀表现.
【总页数】2页(P20-21)
【作者】黄浣尘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摹古与创新--“四王”“四僧”艺术风格之比校 [J], 赵锦屏
2.试论“四王”与“四僧”艺术思想之 [J], 胡慧芳
3.笔墨意象各出机抒——清'四王'与'四僧'山水画艺术之见异 [J], 郭忠信
4.“四王”与“四僧”在士人精神上的异同 [J], 雷涛
5.正统派与个性派山水的共同文化本质\r——清初\"四王\"与\"四僧\"山水画浅议[J], 王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试论“四王”与“四僧”艺术思想之异
对前人 画法 的继 承。
一
因此, “ 四僧” 走创 新的道路 , 既是那个 时代 的要求 , 又是他们 地
位困窘的必然选择。
二 艺术追求所植根的哲学基础不同
清初之 际, 康熙 皇帝 亲政后 , 为 了维 护 自己的统治 需要 , 同 时也 为 了缓和 民族矛盾 , 极力 推崇程 朱理学 , 并将 它奉 为国家 哲学 。 “ 由于程朱理学被统 治者抬高 到一个至 高无 上的地位 , 因 此儒学 的思想也 深深地影 响着这 个时期 的文艺 与美学思想 的 发展 ” 。 当时朝 廷所喜欢 和能容 纳 的画是 温柔 和顺 、无 角无 楞、 安分守 己的状态 。 “ ‘ 四王 ’ 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皆强调严格 守法 、 和柔温润 , 不 出己意 , 这对 当朝是有益无 害的 。… ‘ 四王”
王” 能揉合前人 的各 家之 长 , 避其所 短 , 使笔 墨更趋清丽 、 典雅、
规 范。“ 这样一种继 承前 人 、 延续传 统的方式 , ‘ 四王 ’ 出现之前 虽然也 有人 作过 , 但 学习如此系统 , 技艺如此精到 , 效果如此显 著, 则显然从未有之 。” “ 四僧 ” 的生活条件 与“ 四王 ” 则完全 不 同 , 八大、 石 涛 皆出
浅谈清初“四王”及其画风对后世的影响
浅谈清初“四王”及其画风对后世的影响摘要:本文简单介绍了“清初四王”,并浅要分析了其各自的艺术风格,总结了“四王”画风的艺术特色及其形成原因,阐明了“四王”画风形成的历史必然性,并对“四王”画风的形成对后世的影响作了分析阐述。
关键词:“清初四王”;笔墨;摹古受明末董其昌等人的影响,清代画坛始终以文人画占绝对优势。
而清朝前期的山水画,直承董其昌的理论和实践。
沿袭董其昌的画风脉络,恪守古法,讲究笔墨韵致,形成了以“清初六家”为代表的画坛正宗,他们领导画坛,左右时风,尤其是“四王”在当时山水画中的垄断地位是难以动摇的。
一、“清初四王"各自生平及其艺术风格“四王"是指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四位明末清初的山水画家.他们的绘画有共同的艺术特征,即追求笔墨,注重摹古,因此被称为“清初四王”。
(一)苍润松秀王时敏。
“四王”中,以王时敏为首,这不仅因其成就高,影响大,年岁长,也因它与其他“三王”的特殊关系。
王鉴同于他是江苏太仓人,小他六岁,他视其为子侄行,两人相互切磋画艺,对清初画坛同有开启之功.王原祁是王时敏的嫡孙,师法黄公望,后世推其三人为著名的“娄东派"代表人物。
王翚是江苏常熟人,与王时敏可谓是“大同乡”,更重要的是王翚的脱颖而出,极大的得力于王时敏,王鉴的指授,奖掖。
王时敏(1592-1680 年),字逊云,号烟客,晚号西庐老人,江苏太仓人。
明末以荫官至太常寺少卿,故亦称“王奉常”。
清军南下时他在太仓率众降清,从此隐居不仕,“优游笔墨,啸咏烟霞”。
工诗文,善书法,尤长八分于绘画,是清初的“画苑领袖”。
著有《西田集》、《西庐画跋》等.王时敏出身在一个书香官宦家,遍摹宋元名迹,又特别醉心于黄公望。
王时敏对文人画内涵的领悟力深受董其昌,陈继儒赏识,在董其昌的指点和影响下,王时敏走上了临古,摹古,追求笔墨趣味的正统之路。
早年他的山水画精细淡雅,工整清秀,中后期特重笔法,用笔能虚而沉,即笔见墨,又善用积墨法,即墨见笔。
论“清初四僧”的艺术特色及时代精神
【中国美术研究】文章主要从“清初四僧”的生活经历和当时的社会背景分析人物画风形成原因,从他们的传世作品中了解他们的绘画风格和艺术特色,最后阐述“清初四僧”对后世的影响以及对当代水墨画发展的启示。
一、“清初四僧”人物介绍及画风形成原因“清初四僧”是指弘仁、髡残、八大山人、石涛四位僧人画家。
他们都是明末清初的著名画家,由个人经历和身份特征相似而得名。
弘仁和髡残是由明入清的遗民,八大山人和石涛是明代宗室,明亡后,他们便出家为僧,以示不屈服于清廷。
他们将国破家亡之痛寄托在画中,抒写自己的身世之憾,同时也表现出他们不为命运所屈服的精神力量。
(一)弘仁弘仁,号浙江,安徽歙县人,清代著名画家。
他从小孤贫性癖,喜爱文学和绘画。
作为明代遗民,明亡后,他为了不臣服于清廷便去福建武夷山出家为僧。
同时,他还是“新安画派”的创始人,与查士标、孙逸、汪之瑞等四人称为“新安四大家”。
弘仁的山水画大多呈现出萧散冷寂的意境,其笔墨技法师从萧云从,作品神韵又似倪瓒。
他在早年就推崇和喜爱倪瓒的作品,其所画的家乡黄山,在继承了倪瓒的笔法和墨法上,又根据黄山的山石体貌独创新格,表现出黄山的独特精神气质。
(二)髡残髡残,字石溪,湖广武陵人,明末清初画家。
他年幼丧母,生性寡默,二十多岁出家为僧,常游于名山大川之中,三十余岁时明朝灭亡,他就加入了抗清队伍。
虽然反清失败了,但反清过程中为了躲避战争的烽火,经常逃到大山深处,便给了他感受大自然的好机会,为他后来的绘画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在绘画上,髡残擅长人物、花卉、山水,且尤其擅长山水,他的作品山重水复,有深邃清幽之韵。
他的笔墨技法师从黄公望、王蒙,擅长用秃笔渴墨,层层皴擦,厚重而不板,豪放而又有节奏感。
(三)朱耷朱耷,号八大山人,江西南昌人,明末清初画家。
他生于明代宗室,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十七子宁献王朱权的九世孙子,从小受父辈的艺术熏陶,他在很早的时候就会作画写诗。
到了崇祯十七年,明朝灭亡,加上父亲去世,朱耷抑郁悲痛,便隐名埋姓于山野。
浅析清四僧的艺术特色
浅析清四僧的艺术特色摘要清初,很多知识分子坚持民族气节,因痛恨清朝统治者削发为僧,以绘画避世山林,忧愁抒愤解忧,他们大多工书法、擅诗文,作品不但有气韵超逸,抒发性灵的一面,更有一股逸放不羁的个人风格,这类画家尤以弘仁、髡残、朱耷与石涛“四僧”为代表。
社会的背景和人生的履历让他们形成了独具一格的艺术特色,同时也造就了一幅幅杰出的艺术作品。
本文试着讨论清四僧的艺术特色的成因和发展趋向等诸多因素,以便于学习古人之大成。
关键词:清四僧;艺术特色AbstractClear early, many intellectuals insisted national integrity, for hate Qing dynasty rulers come for monk, to painting masquerade mountain, sorrow express anger worries, they most workers calligraphy, and good poetry, works not only has spirit free, express sex spirit of side, more has a unit Plaza put unruly of personal style, this class painter especially to hongren, and Kun residual, and Zhu Da and Shi Tao "four monk" for representative. Social background and life experience to let them form a unique artistic features, but also created a masterpiece work of art, we try to discuss clearing the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of four monks of causes and trends, and many other factors, so that learning of the ancients.Key words:Clear the four monk;Artstic characteristics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目录 (III)一、绪论 (1)(一).清初画坛 (1)(二).四王与四僧 (1)二、独具一格的清四僧 (2)(一) 画从于心者——石涛 (2)(二)浑朴酣畅者——朱耷 (2)(三) 老辣苍健者——髡残 (3)(四). 空旷峻逸者——弘仁 (5)三、清四僧山水画 (5)(一)亡国之恨 (5)(二)遗民情节 (5)(三)寄情于画—乐游山水画中 (6)四、清四僧的艺术特色 (6)(一)清四僧的影响 (6)(二)清四僧绘的传承与发展 (6)五、结语 (6)参考文献 (8)谢辞 (9)一绪论(一)清初画坛大清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封建阶级统治的封建王朝,其艺术的发展方向我们可以规划为两个方面,一方面发展方向是中国美术发展走向衰落步入低谷(javascript:;),在另一方面发展走向前所未有从未取得的空前发展的时期,这个就是清初画坛两种美术发展的不同方向和成就。
四僧与四王
王时敏《仙山楼阁图》
王鉴
王鉴(1598-1677),字玄照,后改字园照, 元照,号湘碧,又号香庵主。明末清初著名 画家。江苏太仓人,出生于以衣冠诗书著称 的太仓王氏家族。崇祯六年(公元1633年) 举人,后仕至廉州太守,故称“王廉州”。 王鉴出生于书香门第,为明代著名文人王世 贞曾孙,家藏古今名迹甚富,丰富的家藏, 为王鉴学习临摹历代名画真迹提供了良好的 条件。摹古工力很深,笔法非凡,擅长山水。
髡残
髡残重视师法自然,自谓“论画精髓者,必 多览书史。登山寡源,方能造意”。一生中 大部分时间都在山水中度过,经常驻足于名 山大川,流连往返。他“僻性耽丘壑”、 “泉石在膏肓”,主观的情感、性灵与客观 的景物、意境相感应、交融,使其山水画景 真情切,状物与抒情成为一体。
所作山水,在平淡中求奇险,重山复水,开 合有序,繁密而不迫塞,结构严密,稳妥又 富于变化,创造出一种奇辟幽深,引人入胜 之境,生动地传达出江南山川空蒙茂密、浑 厚华滋的情调。他喜用渴笔、秃毫,苍劲凝 重,干而不枯,并以浓淡墨色渲染,使得笔 墨交融,形成郁茂苍浑、酣畅淋漓的情趣, 使画面产生雄浑壮阔、纵横蓬勃的气势。
“四王”的影响
“四王”对清代和近代山水画有深远影响。 康熙至乾隆间有王昱、王愫、王玖、王宸; 其后又有王三锡(字邦怀,号竹岭,昱侄)、 王廷元(字赞明,玖长子)、王廷周(字恺 如,玖次子)、王鸣韶《字夔律,号鹤溪), 画山水俱师法“四王”,“只是遵循前规, 并无创新突破。前者称“小四王”,后者称 “后四王”。
弘仁山水
► 弘仁因心灰意懒而出家,心静如止水,在空寂与幽
静中专心于艺术创作,将内心的孤独、无助与寂寥 通过对真山真水的感悟,以绘画这种特有的语言诉 诸纸上,让我们看到一个清俊、冷寂而又充满艺术 灵性的画僧形象。在他的艺术经历与画作中,几乎 看不到对于生活的激情与对生命的热爱,他那纤细 的树木几乎充满了脆弱和冷淡,而整幅画是没有空 气的,并且很苍白。这正是作为遗民的弘仁向我们 展示的特有的生命意志。
浅析清四僧的艺术特色
浅析清四僧的艺术特色摘要清初,很多知识分子坚持民族气节,因痛恨清朝统治者削发为僧,以绘画避世山林,忧愁抒愤解忧,他们大多工书法、擅诗文,作品不但有气韵超逸,抒发性灵的一面,更有一股逸放不羁的个人风格,这类画家尤以弘仁、髡残、朱耷与石涛“四僧”为代表。
社会的背景和人生的履历让他们形成了独具一格的艺术特色,同时也造就了一幅幅杰出的艺术作品。
本文试着讨论清四僧的艺术特色的成因和发展趋向等诸多因素,以便于学习古人之大成。
关键词:清四僧;艺术特色AbstractClear early, many intellectuals insisted national integrity, for hate Qing dynasty rulers come for monk, to painting masquerade mountain, sorrow express anger worries, they most workers calligraphy, and good poetry, works not only has spirit free, express sex spirit of side, more has a unit Plaza put unruly of personal style, this class painter especially to hongren, and Kun residual, and Zhu Da and Shi Tao "four monk" for representative. Social background and life experience to let them form a unique artistic features, but also created a masterpiece work of art, we try to discuss clearing the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of four monks of causes and trends, and many other factors, so that learning of the ancients.Key words:Clear the four monk;Artstic characteristics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目录 (III)一、绪论 (1)(一).清初画坛 (1)(二).四王与四僧 (1)二、独具一格的清四僧 (2)(一) 画从于心者——石涛 (2)(二)浑朴酣畅者——朱耷 (2)(三) 老辣苍健者——髡残 (3)(四). 空旷峻逸者——弘仁 (5)三、清四僧山水画 (5)(一)亡国之恨 (5)(二)遗民情节 (5)(三)寄情于画—乐游山水画中 (6)四、清四僧的艺术特色 (6)(一)清四僧的影响 (6)(二)清四僧绘的传承与发展 (6)五、结语 (6)参考文献 (8)谢辞 (9)一绪论(一)清初画坛大清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封建阶级统治的封建王朝,其艺术的发展方向我们可以规划为两个方面,一方面发展方向是中国美术发展走向衰落步入低谷(javascript:;),在另一方面发展走向前所未有从未取得的空前发展的时期,这个就是清初画坛两种美术发展的不同方向和成就。
论述清初“四僧”绘画的艺术特征是什么?
模板:浅谈清初“四王”及其画风对后世的影响受明末董其昌等人的影响,清代画坛始终以文人画占绝对优势。
而清朝前期的山水画,直承董其昌的理论和实践。
沿袭董其昌的画风脉络,恪守古法,讲究笔墨韵致,形成了以“清初六家”为代表的画坛正宗,他们领导画坛,左右时风,尤其是“四王”在当时山水画中的垄断地位是难以动摇的。
一、“清初四王”各自生平及其艺术风格。
“四王”是指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四位明末清初的山水画家。
他们的绘画有共同的艺术特征,即追求笔墨,注重摹古,因此被称为“清初四王”。
(一)苍润松秀王时敏。
“四王”中,以王时敏为首,这不仅因其成就高,影响大,年岁长,也因它与其他“三王”的特殊关系。
王鉴同于他是江苏太仓人,小他六岁,他视其为子侄行,两人相互切磋画艺,对清初画坛同有开启之功。
论述清初“四僧”绘画的艺术特征是什么?清代初年和尚画家之多,在中国绘画史上是极其罕见的。
除“四僧”之外,著名的和尚画家还有弘智、自扃、普荷、七处、珂雪、智舷、诠修、超揆、超弘等人。
在一个短时期内,涌现这么多的和尚画家正是政权鼎革时势所造成的。
“遗民”和“遗民画家”出现较多的时代,往往是中国周边少数民族替代中原汉族政权的时代,如金与北宋、蒙元与南宋的相替。
满清替代明王朝亦复如此,所不同的是,除了政权的替代之外,还多了一道衣冠易制,特别是其中严厉的剃发令,这使清初许多知识阶层中的人当“遗民”也不可能,只有遁入空门,从而造成了和尚画家成批的出现。
“四僧”就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之下先后削发为僧的;此后,佛教的禅理、出家与还俗之间的抉择,都深深影响着这四名僧人画家的艺术生命。
弘仁:归黄山而益奇在“四僧”中,只有弘仁于出家之前有画迹可寻。
他最早的作品有明崇祯七年(1634)创作的《秋山幽居图》扇和明崇祯十二年(1639)创作的《冈陵图》卷,署款均为“江韬”。
《冈陵图》共由5位新安画家创作,各自独立成幅。
弘仁之作笔法结构参用倪瓒、黄公望,秀逸可爱。
浅谈“四僧”——弘仁的绘画风格
浅谈“四僧”——弘仁的绘画风格“四僧”是公元9世纪至10世纪初唐代的一位著名画家,他的真名是弘仁,四僧是他的别号。
他的绘画风格深受佛教影响,作品充满了宗教意味和禅意。
引领时代四僧的绘画风格对当时的绘画界有着深远的影响。
他在绘画中注重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意境,不拘泥于形式和技巧,追求内心的宁静和真实。
他在绘画中大胆运用色彩和构图,营造出独特的氛围和感觉。
他的作品不仅仅是艺术的表达,更是对人生的思考和思想的传达。
宗教意味佛教是中国古代绘画的重要元素之一,而四僧是将佛教意义融入绘画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作品中经常出现佛像、菩萨、梵天等佛教形象,并以佛教故事为题材。
他善于用细腻的线条描绘佛像的慈悲和庄严,表达佛教的智慧和教义。
他的作品中还常常出现禅宗的典故和禅师的形象,展示了禅学对他艺术创作的重要影响。
禅意味四僧的作品中流露出强烈的禅意。
他追求的是一个超脱凡尘的宁静和和谐。
他的画面通常以简单的线条和颜色勾勒出寂静无声的世界,给人以静谧和宽慰之感。
他通过画面中的艺术手法和意境传达了自己对禅悟和自我解放的追求。
他用虚空和寂静的背景营造出深邃的境界,使人感受到内心的宁静和超脱。
继承与创新四僧既继承了唐代以来的绘画传统,又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创新。
他善于运用装饰性的图案和华丽的颜色,使他的作品显得更加生动和丰富。
他还注重描绘细节,注重画面的造型和比例,使作品更加立体和具体。
他的绘画风格既保持了当时绘画的精神和气质,又在细节处理和构图上有独到之处。
总之,四僧当年的绘画风格深受佛教影响,作品充满了宗教意味和禅意。
他的作品不仅仅是艺术的表达,更是对人生的思考和思想的传达。
他以自己独特的绘画风格引领了当时的绘画界,对后世的绘画艺术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四僧的绘画风格不仅深受佛教影响,同时也吸收了中国古代绘画的传统与现实主义的意味。
他的作品不仅仅局限于佛教题材,还涵盖了人物肖像、山水、花鸟等多种题材,展现出了他对自然、生活和人情的独特见解。
“四王”与“四僧”
“四王”与“四僧”2019-09-17在明末清初的⽂⼈画坛上,有两个风格迥异,但影响⼒都极⼤的画派。
这两个画派的代表⼈物,我们都挺⽿熟――王时敏、王鉴、王原祁、王四位互为亲友的王姓画家合称“四王”,深受董其昌影响,技法功⼒深厚,画风崇尚摹古,在清代占画坛主流地位;⽽⽯涛、朱耷(⼋⼤⼭⼈)、弘仁、髡残(⽯溪)四位僧侣画家则合称“四僧”,以不拘⼀格、不守陈规、抒发性灵、奇崛出新闻名。
于是在过去⼀段时间⾥,有些⼈就认为,四王是御⽤画家,是墨守成规的主流与正统画派,重复僵化,与清代皇族和封建的保守观念合拍,是“⽂⼈画中的院体画”;⽽四僧则是⾯向⾃然、⾯对⼈⽣,代表了画坛创新与进步的⼒量。
这样简单的两分对⽴,对我们欣赏画作并⽆裨益。
艺术是多元的,并⾮⾮此即彼,⽀持⼀派打到另⼀派的过程。
四王与四僧,都是本民族传统⽂化艺术中重要的财富。
“四王”众所周知,董其昌在绘画思想上主要为“南北宗论”,把艺术⽐作禅宗,扬南宗,抑北宗,“以淡为宗,笔墨⾄上”。
也就是倡扬⽂⼈画家,贬抑⼯匠画家、职业画家为表,⽽实际上却以重临摹、重笔墨、重⼼向、重真率为⾥。
虽然四王总体上来说,⾛的是“⼊儒”之路,但我们也不能不看到,他们所渊源的这⼀传统,由王时敏与王鉴砥砺深化,再由王、王原祁进⼀步发扬,向着“半书法”⽅式的抽象化⽅向发展,运⽤视觉上各种对⽴因素如虚实、开合等去营造所谓的“⼼向”。
最终达到“集其⼤成,⾃出机杼”。
王时敏是“四王”之⾸,⼜是“娄东派”之先,少时得董其昌指授,取法“元四家”,以黄公望为宗,⽽偏于摹拟画风虚灵松秀,墨⽓醇厚,然⽽⽓势薄弱。
王鉴为“虞⼭派”之⾸,远述董、巨,仿古作品更见功⼒。
在⼭⽔画创作上讲究布局笔墨处处有传统、有来历,但是缺乏从写⽣中所获得创新。
王受益于前⼆王,⼜得⼒于前⼆王的推许,故名重⼀时,且影响深远。
王具有坚实的临摹功底,“仿临宋元⽆微不肖”,“下笔可与古⼈齐驱”,但是⼜能“集古⼈之长,尽趋笔端”。
简述清初四画僧的艺术特色
简述清初四画僧的艺术特色摘要:清代初年,有石涛、弘仁、髡残、八大山人四大画家,他们都是明末的遗民八大和石涛还是明朝的宗室,他们的艺术虽然都根植于传统,但却以大自然为根基,创作的作品具有鲜明的个性和时代的气息。
关键词:清初四画僧个性特征在清初四王统治着画坛,他们崇尚摹古,脱离现实,不少作品趋于程式化,而在同一时期站在对立面的是以石涛为代表的革新派。
画史上称四画僧,他们有着共同的遭遇,即明亡后,怀着国破家亡的幽怨,削发为僧。
他们的艺术创作强调“借古开今,陶咏乎我”所以他们的绘画,不受古法约束,崇尚自然,对后世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石涛(1642—1707)法号原济,俗姓朱,名若极,字石涛,号大涤子,清湘老人,苦瓜和尚等,广西全州人。
为明靖江王朱守谦后代。
清兵入关,其父朱亨嘉在广西桂林自称监国,兵败被擒。
石涛逃至武昌,剃发为僧,其后云游,在安徽宣城住十五年,屡游黄山,与梅清,释半山等交往。
他们都以画黄山著名,后人因有“黄山派”之称,而石涛实为其中巨子。
以后他又游历华岳匡庐等名山,深刻地观察、研究自然。
艺术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1690年北上,接触北方山水与著名收藏家收藏之各代名迹,其艺术益进。
1692年秋归金陵,后定居扬州以卖画为生。
他的诗、书、画及印章方面皆有成就,山水、树石、花卉、虫鱼以至神像。
美人都能作。
但以山水最为突出,石涛的山水画构图、笔、墨千变万化,风神特异,灵动多变。
师法造化,但又不拘于真山水的如实描绘,有提炼,亦有夸张。
他的画面追求的意境也很独特。
笔墨有粗、细、干、湿、浓、淡之变化达到随心所欲之境地。
石涛画论颇多,有《苦瓜和尚画语录》、《大涤子题画诗跋》等,是其一生从事绘画实践极其可贵的总结。
在继承问题上,石涛非常憎恨那些“泥古不化”的奴隶,批判他们“师古人之迹而不师古人之心,宜其不能出一头地也”,主张“有法必有化”,我自用我法”。
他认为学习古人是为了“借古开今”。
在创作上,他主张深入生活,体察自然之精微,“与山川神遇而迹化”达到物我交融的境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12
热点聚焦清朝在中国的美术史上是一个重要的时间段,它是对中国绘画的一个总结时期,这一时期的绘画领域中文人画占主要地位。
由于董其昌分宗立派的思想,从根本上来论是树立画坛的正宗。
在他的思想指引下,清初的王时敏身体力行去实践,并影响了他的同道、
弟子和家人,共同建立了以临摹为主要特色的———“四王”。
他们在艺术上强调
“日夕临摹”、“宛如古人”,脱离现实醉心于前人的笔墨技巧,摹古是他们创作的一大倾向。
他们的艺术主张和艺术风格颇能迎合清王朝的束缚和麻痹知识分子的政治需要和清王朝贵族的审美口味,因此他们被誉为正统。
与这种画坛正宗相对的在野画家的代表则是
“四僧”他们以其不拘一格的艺术思想和独特的个人风格,为清代古风弥漫的画坛带来了阵阵清风。
虽然以“四僧”为代表的一批在野派画家不入时代的主流,却是主流不可缺少的补充。
他们的作品不受任何的约束,通过他们的作品来寄托自己的情感,他们的作品像“元四家”一样,讲究抒发性灵,气韵超逸,极富有个性,这一类画家以清初“四僧”为代表的。
四王董其昌在绘画思想上主要为:扬南宗,抑北宗。
“以淡为宗,笔墨至上”。
南北宗论虽以倡扬文人画家,贬抑工匠画家、职业画家为表,而实际上却以重临摹、重笔墨、重心向、重真率为里。
如此,中国文人山水画向着半书法的方式的抽象化方向发展,运用视觉上各种对立因素如虚实、开合等去营造所谓的“心向”。
最终达到“集其大成,自出机杼”。
这便是“四王”渊源的传统,秉承这一传统,王时敏与王鉴继承它、深化它,并由王晕、王原祁进一步发扬,创造了王时敏、王鉴梦想达到却没完全达到的境界。
王时敏是“四王”之首,又是“娄东派”之先,少时得董其昌指授,取法“元四家”,以黄公望为宗,而偏于摹拟画风虚灵松秀,墨气醇厚,然而气势薄弱。
王鉴为“虞山派”之首,远述董、巨,仿古作品更见功力。
在山水画创作上讲究布局笔墨处处有传统、有来历,但是缺乏从写生中所获得创新。
青绿一格,又独得其妙。
王辉受益于前二王,又得力于前二王的推许,故名重一时,且影响深远。
王辉具有坚实的临摹功底,“仿临宋元无微不肖”,“下笔可与古人齐驱”。
但是王辉又能“集古人之长,尽趋笔端”,故有“集大成”的评论。
他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取法自然,
因此,他的作品能有一定的生趣和真实感。
不过他没有跳出古人的圈子。
王原祁最具个人特点,他以黄公望的浅绛为基础,所画山水有
“熟而不甜,生而不涩,淡而弥厚,实而弥清”的赞誉。
我们对四王的艺术价值应给予真实的评价,这是任何学术研究领域都应有的治学的根本态度。
我们不能就因为“四王”的山水画出于摹古而认为一无所去。
事实上“四王”
还是各具面目的,如王时敏苍老中见秀嫩,王鉴则沉雄古逸,王辉是秀润沉着,而王原祁有韵味淳朴、笔墨古拙之趣。
他们在画史上对传统画法的研究、总结的作用以及他们自身高深的学识,扎实的艺术功力是无须否定的,在绘画的实践能中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吸收各家如肥之养分,吐出自我的芬芳采,也看画家自身之灵气、与修养、艺术才华进发之能量,并非一蹴而就的事。
但是,“四王”他们在艺术上的墨守成规缺乏创新意识的方面,我们必须抛弃他们的这种思想,在艺术上除了学习古人的好的方面还要有师法自然的创新思想,这样才能在艺术这个天堂中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四僧
弘仁喜仿云林,深造妙境,虽学宋、元各家,但又直师造化。
疏淡意境与他身世凄凉的遭遇每每共鸣,他的绘画受其师萧云从影响较深,
注重以线条构造形象,笔墨瘦劲简洁。
髡残山水师法元四家,在学习传统基础上,重视师法自然。
一生中大部分时间都在山水中度过,经常驻足于名山大川,流连忘返。
他喜用渴笔、秃毫,苍劲凝重,干而不枯,并以浓淡墨色渲染,使得笔墨交融,形成郁茂苍浑、酣畅淋漓的情趣,使画面产生雄浑壮阔、纵横蓬勃的气势。
“四僧”中以石涛最为著名,他半生云游名山大川,“搜尽奇峰打草稿”,所画脱离画谱规范,笔墨恣纵,挥洒淋漓,洒脱自然。
有《画语录》行世,以“一画”论,寓画学全部学问,哲理深厚,为后人不断揣摩。
石涛的山水画,笔墨、构图、千变万化,风神灵动,代表着清代山水画的最高成就。
与石涛相比,八大则以奇异为特色,他以花鸟画的结构和笔法写山水,不拘成法,笔墨苍劲圆秀,狂怪野逸,横扫画坛俗气。
朱耷的花鸟画粗狂秃扁的笔调、阴沉惨淡
的湿墨不计自然常态的形象,冷寂孤僻的环境处理以及不拘成法的构图布局,没有
以往文人画那种优雅文静之意,而有几分粗乱、生硬、狂猛,从而造成一种生冷、苦
涩、带刺的美,足以触人心弦。
清初,统治者在贯彻首崇满洲韵民族政治统治政策的同时,也十分注意笼络汉
族贵族和知识分子。
“四王”认为“古法”至高无上,鄙薄“自出新意”。
在“四王”极盛的同时以“四僧”为代表的一批人,在艺术上
突破传统,敢破敢立强调个性解放,提倡“借古开今”,反对泥古不化,利用和改造传统的绘画形式表达自己的真实生活情感。
“四僧”除了在绘画上敢于突破传统之外在美术的理论上的贡献也是很大的。
影响他们的绘画艺术的主要是:1.
“四僧”有高深的学养,
扎实的绘画功底,刻苦努力,潜心绘事。
这都体现在他们学术思想和艺术创作之中;2.
“四僧”是以画来寄托自己的情感,以画为乐趣,故不受外界干扰,能独立
地作画,
抒发自己对美的追求,创造出高于生活的作品;3.
“四僧”在晨钟暮鼓声中生活,
更少一层凡俗的束缚,而多一层禅思的切身体会,因能将自己对自然的感悟无拘
无束地表达出来,将一切恶境皆变为殊胜之境,令人身心无碍,所作亦充溢出尘之思、清高之感;4.
“四僧”的游历能直接接触自然,
较他人易获得自然天真、淡泊宁静的创作环境,外师造化,而这正是画家创造佳
作所需的基本客观条件。
在清代画坛上“四僧”艺术的崛起,在中国美术教育史上,不仅谱写了灿烂的篇章,并在美术家的行列中占有重要的一席
之地。
他们的独特笔墨意趣是时代社会的
心声,是更具表现性的艺术形式。
他们学识修养高深,在艺术中的进取与革新精神、创
造精神,为后人树立了榜样。
参考文献:
1.刘建.中国美术史及作品鉴赏[M ].北
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李永林.中国古代美术教育史纲[M ].
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04.转
3.黄宗贤.中国美术史纲要[M ].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4.贺西林,赵力编.中国美术史简[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作者单位:河北省武安市职教中心计算机部
摘要:在清朝之处的“四王”与“四僧”被称为“正统派”和“创新派”,他们代表了整个清代的画坛。
可以说重师古、重规矩格法与重师法自然、重创新的两种思潮都是受到“四王”和“四僧”的影响。
关键词:“四王”“四僧”师古师法自然
浅谈“四王”与“四僧”的艺术特点
刘晓亮
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