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阶段五古代中华文明的繁荣与危机阶段提升练(五)(含解析)新人教版
(通史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阶段五古代中华文明的繁荣与危机阶段提升练(五)(含解析)人民版
(通史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阶段五古代中华文明的繁荣与危机阶段提升练(五)(含解析)人民版阶段提升练(五)(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四川广安、遂宁、内江、眉山三诊)明代中期曾出现过皇帝的“批红”都会采纳内阁“票拟”的现象,甚至“圣意所予夺,亦必下内阁议而后行”,皇帝如越过内阁发布旨意会被认为不合成例。
这反映出当时( )A.皇帝权力受到严格限制B.内阁掌握决策大权C.中枢权力运行较为有序D.相权一度得以恢复解析据材料“‘批红’都会采纳内阁‘票拟’的现象,甚至‘圣意所予夺,亦必下内阁议而后行’”可知中枢权力的运行有序,故选C项。
据材料可知决策权仍旧在皇帝手中,A项错误;据材料可知内阁只具有建议权而不是决策权,B项错误;宰相具有一定的决策权,材料内阁只有建议权,D项错误。
答案 C2.(2019·安徽安庆模拟)《明史·职官志》记载:“凡内官司礼监掌印,权如外廷元辅……秉笔、随堂视众辅。
”这本质上反映了( )A.内阁制彻底瓦解B.宦官操纵威柄C.皇权专制的痼疾D.内阁首辅无权解析据题干材料“凡内官司礼监掌印”与“权如外廷元辅”说明原本无权内官因为掌握象征皇权的玉玺而获得内阁首辅一样的权力,这种现象的本质是皇帝专制的结果,故选C 项。
答案 C3.(2018·广东梅州质检)康熙十六年设立的南书房逐步成为权力中心,“非崇班贵檩、上所亲信者不得入”。
康熙十三年颁布谕旨:“著将翰林院、詹事府、国子监官员,每日轮四员,入直(值)南书房。
”从而将初期只有两名入值大臣的南书房改为一次选四名入值。
这一做法有利于( )A.防止南书房入值大臣擅权B.协调满汉贵族之间的关系C.利用不同机构以分权制衡D.扩大南书房参与决策的权力解析据题干材料中讲到“将初期只有两名入值大臣的南书房改为一次选四名入值”,入值南书房的人数增加,反映了康熙通过增加人数来分割权力,目的是为了避免权力过于集中,防止大臣擅权,以加强皇权,故选A项。
(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板块三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与繁荣——魏晋至隋唐第2讲魏晋至隋唐
(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板块三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与繁荣——魏晋至隋唐第2讲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思想和科技文化课时提升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板块三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与繁荣——魏晋至隋唐第2讲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思想和科技文化课时提升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板块三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与繁荣——魏晋至隋唐第2讲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思想和科技文化课时提升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2讲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思想和科技文化编者选题表考点角度题号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唐政府对土地的实际控制力有限1唐政府征收茶税2经济重心南移趋势3魏晋至隋唐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稳固的表现4儒学对法律的影响5制约科技发展的因素6综合7一、选择题1.(2018·福建福州质检)出处记述《田令》“诸庶人有身死家贫无以供葬者,听卖永业田”《全唐诗补逸》“良田收百顷,兄弟犹工商”《唐大诏令集》“寺观广占田地……侵损百姓”《全唐文》“王公百官及富豪之家,比置庄田,恣行吞并,莫惧章程.……致令百姓无处安置,乃别停客户,使其佃食”上表为不同文献关于唐代土地状况的记述。
由此可以推知( )A。
土地的自由买卖得到法律保障B.租佃经营基本取代自耕农经营C.政府对土地的实际控制力有限D。
士农工商的社会结构发生变化解析:C 据材料中“听卖永业田”“良田收百顷”“广占田地"“比置庄田”可知当时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2020版高考历史新增分大一轮人教版通史讲义:第四单元中华文明的成熟单元综合提升含解析
单元综合提升专题一古代中国商业发展变化的趋势1.商业活动场所的变化:先主要在城市,后向农村集市贸易发展,至明清时期出现专业性的市集、市镇;先是固定时间、场所,到后来打破界限。
2.交易内容的变化:先以贩运、交流地区间的土特产品、经营统治者所需要的奢侈品为主,到后来以一般人民所需的农副产品、手工业产品为主。
3.交易媒介的变化:从最初物物交换到以贝壳等为代表的一般等价物为媒介;再后来以固定统一货币为媒介。
北宋时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明清时期白银成为主要货币。
4.商人组织的变化:由最初的亲缘关系发展为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的组织,如明清时期的晋商和徽商。
5.商人地位的变化:商人由社会地位低下,到宋元明清时期社会地位有所提高,但是古代士农工商等级观念始终没有改变。
6.生产关系的变化:明清时期出现雇佣性质的生产关系——资本主义萌芽。
7.政治环境及政策对商业的影响逐渐加深。
专题二古代中国城市发展变化的规律1.从城市功能看,唐朝以前的城市主要是政治中心或军事重镇,其后城市的经济功能逐渐超过政治功能。
2.从商业活动看,政府对城市商业活动的限制逐步放宽,如宋代打破坊市界限,早市、夜市昼夜相接,交易活动也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
3.从数量和规模看,明清时期不仅规模巨大的商业城市增多,而且还兴起了一大批中小工商业市镇,这些市镇商业繁荣、人口密集。
4.从地区分布看,城市的地区分布与经济重心南移呈现相应变化;明清时期,新兴工商业市镇大多分布在江南地区。
专题三宋元时期思想、科技、文化折射出的时代特征1.思想:理学出现,儒家思想逐渐成熟。
理学是适应封建中央集权强化的需要而出现的,实质上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后期强化君主专制,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
2.科技:宋元时期是火药、指南针、印刷术三大发明广泛使用的成熟阶段,更是外传西方的重要时期,反映了宋元社会经济的高度发展和中外交流的空前繁荣,也反映了社会生产发展的需要。
三大发明的成熟和外传,大大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程。
通史版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部分第四单元古代中华文明的成熟与鼎盛__宋元单元整合课件人民版
[对点训练] 1.《元史·百官志》记载:“宣慰司,掌 以总郡县,行省有政令则布于下,郡县有请则为达于省。 事,则兼都元帅府,其次则止为元帅府。其在远服,又有 抚等使,品秩员数,各有差等。”这表明宣慰司属于(
A.行省属下分治军民的机构 B.为中书省的派出机构 C.主管边疆民族事务的机构 D.固定的地方最高官府
答案 A
解析 根据“掌军民之务”“行省有政令则布于下” 属下分治军民的机构,故A项正确。行省是中书省的派出机 误;宣慰司是地方行政机构,故C项错误;元代在边远民族 行管理,行省为地方最高官府,故D项错误。
二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演变的特点 1.从城市功能上看,早期“城”与“市”是分开的。 是政治中心或军事重镇;唐代以后,城市的经济功能逐渐 渐超过了政治功能。 2.从城市的商业活动来看,政府对城市的商业活动由 松。宋代以前,市坊分开,严格限制商业活动的时间和空 破市坊界限。 3.从城市数量和规模看,唐代开始,商业城市数量不 断扩大,至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大批的工商业城镇
单元整合 备考提能 知识纵横贯通/核心素
知识纵横贯通 一 比较认识分封制、郡县制和行省制 1.相同点:都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都是 地方的控制;都在一定时期内产生过积极影响。
2.不同点
3.认识:由分封制到郡县制,主要反映了官吏的任免 关系到行政任命的变化,这是政治制度进步的表现;由郡 变化,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的发展,有利于 的发展。
3.文学:宋词成为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宋词一方面 政权并立,国家分裂,文人用词抒发对国家分裂的悲愤, 方面也反映了宋代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扩大,词的文 加适应市民生活的需要,如柳永。
4.书画艺术 (1)宋代随着手工业、商业的不断发展,城市经济繁荣 化的高度繁荣,涌现出一大批书法家、画家,如北宋苏轼 时风俗画盛行,如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反映了北宋 象。 (2)宋代强化中央集权,反映在绘画方面,如宫廷画盛 意,抒发作者个人内心情感的文人画进一步发展。
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专题五中华文明的繁荣与危机明清1840年前3第3讲明清时期的思想
1第3讲明清时期的思想文化(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2019·临沂质检)明清时期兴起的实学思潮,把儒学经世传统发展到了一个新高度,为救亡图存而进行务实革新。
这说明了( )A.儒家思想蕴含着实用主义精神B.实学逐渐成为当时思想主流C.崇实致用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D.实学对儒家思想的彻底否定解析:选A。
材料“明清时期兴起的实学思潮,把儒学经世传统发展到了一个新高度”说明儒家思想蕴含实用主义精神,故A项正确;明清时期思想主流为程朱理学,实学并非思想主流,故B项错误;明清时期实学只被有些有识之士所倡导,并未成为人们的共识,故C项错误;材料说明实学是对儒家思想的发展,并非彻底否定,故D项错误。
2.(2019·梅州模拟)李贽反对把孔子的言论绝对化和盲目迷信,在佛寺生活期间,他谈经读佛供奉孔子,由此可见,李贽并未绝对否定孔子及其思想。
这在当时( ) A.奠定了近代民主思想的基础B.背离了儒家的思想C.开启了经世致用之风D.促进人们思想的解放解析:选D。
根据材料“反对把孔子的言论绝对化和盲目迷信”可知,李贽反对孔孟的绝对权威,有利于摆脱传统儒家思想的禁锢以及人们思想的解放,故D项正确;结合所学可知A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故A项错误;“背离了儒家”与材料“并未绝对否定孔子及其思想”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主要反映的是李贽“反对把孔子的言论绝对化和盲目迷信”,故C项错误。
3. (2019·湛江模拟)明清之际,“蕺山学派”的刘宗周等从理、欲协调角度,初步反思了理学的理欲观;王夫之更以“理高欲中”,系统地分析道德理想和物质追求之间的关系;而清代戴震则从自然人性论和理欲论,深刻地揭露了理学家“以理杀人”的本质。
这反映了当时( )A.理学统治地位已丧失B.市民阶层的个性追求C.开始向近代社会转型D.官方哲学受到了冲击解析:选D。
“‘蕺山学派'的刘宗周等从理、欲协调角度,初步反思了理学的理欲观;2王夫之更以‘理高欲中',系统地分析道德理想和物质追求之间的关系;而清代戴震则从自然人性论和理欲论,深刻地揭露了理学家‘以理杀人'的本质”均是对统治思想的修正或批判,故D项正确。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通史人教版讲义阶段提升五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明清(1840年前)
让真情自然流露作文六年级下册习作提纲全文共6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让真情自然流露作文提纲】一、开头部分(100字左右)1.描写有一次在老师批改作文时,老师说你这篇作文写得很好,让人看后感动落泪。
但是你心里想:"我写得好吗?我只是随便写写而已啊。
"2.总结:其实能写出感人作品,需要把自己内心真实的情感融入文字,让读者被你的真情所打动。
二、写作时如何让真情自然流露(800字左右)1.切身体会,想入非非身临其境,代入作文情节设定。
比如写一篇关于家人离世的作文,就设身处地想象亲人离开的场景,体会失去亲人的伤痛。
回忆自己经历过的相似感受,把当时的心情重现文里。
比如写雨中行走的作文,就回想起自己曾在雨中徘徊的情景。
2.情真意切,发自内心诚恳倾诉内心世界,不做作、不矫揉造作。
写家乡美景就诚恳描绘心中家园的画面;写亲情友情就真挚流露对亲朋好友的眷恋之情。
表达自己独特见解和想法,不盲目模仿别人。
比如写环保作文,就提出自己保护环境的新点子,不是复制网上现成的观点。
3.入木三分,饱含温度把自己当下的情绪融入文字,让读者感受到文字蕴含的温度。
比如写青春期烦恼,就把当下对未来有怀疑、对现状有困惑的心情自然表露出来。
用朴实真挚的语言表达,不矫揉造作、不生硬做作。
比如写师恩难忘,就用儿时天真纯朴的语言,娓娓讲述对恩师衷心的感激之情。
三、结尾部分(100字左右)1.把自己内心流露出来的真挚情感,通过生动有力的文字表现出来后,作文就会给人带来震撼和共鸣。
2.虽然初学写作很难把真情自然表露,但只要用心体会、发自内心表达,终有一天就能通过文字把内心的真挚情感传递给读者。
总字数:2016字篇2亲爱的老师和同学们:大家好!我是小明,今天我要给大家分享一下我对《让真情自然流露》这一作文题目的想法和构思。
相信大家在实际动笔写作时,一定会比我的提纲更加精彩生动。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真情"到底是什么?我想"真情"就是一个人内心最真挚纯粹的情感和想法。
(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专题三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与繁荣——魏晋至隋唐3能力提升训练(三)(
能力提升训练(三)(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汕头模拟)新疆吐鲁番曾出土公元408年的一份文书,用楷书书写,记录的是当地选举应试的情况,策试内容涉及《诗经》《春秋》,还涉及《战国策》《史记》等典籍。
这反映了当时( )A.大一统王朝的权威不断加强B.政治分裂中孕育着统一因素C.中央王朝对边疆实施直接管理D.陆上丝绸之路仍然保持通畅解析:选B。
由材料“新疆吐鲁番曾出土公元408年的一份文书,用楷书书写,记录的是当地选举应试的情况,策试内容涉及《诗经》《春秋》,还涉及《战国策》《史记》等典籍”可知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出现中原汉族文化典籍,说明分裂状态下已出现了国家统一的因素,故B项正确。
2.(2019·重庆模拟)南朝齐武帝宠信出身寒微的纪僧真,纪僧真想获得士大夫身份,齐武帝让纪僧真去拜见当时的士族领袖。
可在见面后,士族领袖竟命人把纪僧真赶了出来。
这反映了当时( )A.皇权与士族特权相依仗B.士族把持官吏的任免权C.士大夫自立于皇权之外D.社会等级制度十分森严解析:选C。
由材料中齐武帝让纪僧真去拜见当时的士族领袖却被赶出,可知士族具有较大的独立性,自立于皇权之外,故C项正确。
3.(2019·衡水中学模拟)A.三省制只存在于唐太宗时期B.中书省、尚书省长官方为宰相C.行政权力逐渐向尚书省集中D.中枢权力体制整体相对稳定解析:选D。
根据材料可知紫微省和西台是中书省的别称,东台和黄门省是门下省的别称,中台是尚书省的别称,故高宗和玄宗时都是三省制,故A项错误;据所学中书、门下、尚书省长官都是宰相,故B项错误;据材料可知尚书省的官员设置和职权并未发生巨大改变,不能说明权力向尚书省集中,故C项错误;据材料可知从太宗到高宗、玄宗,三省的职权、人数设置并未发生较大改变,整体相对稳定,故D项正确。
4.(2019·济南针对性练习)唐代官吏选定后,要呈报门下省审议,称为“过官”。
通史版2025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阶段五古代中华文明的繁荣与危机阶段提升五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
阶段提升(五)模块命题角度考频考情说明政治(2024·全国Ⅱ,27)明朝中后期的宦官专权5年6考1.从模块内容看,政治、经济、思想都是考查的重点。
政治主要考查政治制度的影响及演化趋势;经济考查商品经济发展的特点、影响及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思想文化主要考查明清思想文化的特点等。
2.从题型看,选择题与非选择题并重,非选择题主要从古今贯穿或中外对比角度链接考查为主。
3.从命题特点看,主要考查重要政治制度或经济、思想文化现象的特点、成因及历史发展趋势的结论性相识。
(2024·全国Ⅰ,41)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化(2024·全国Ⅰ,27)明代加强对地方管理的影响(2024·全国Ⅱ,27)从宗法观念角度考查清代对台湾的管理(2014·全国Ⅱ,27)明代内阁制的特点(2014·全国Ⅱ,40)清朝东北地区的移民政策的特点及成因经济(2024·全国Ⅰ,27)明代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5年6考(2024·全国Ⅱ,41)清代重农抑商政策(2024·全国Ⅲ,27)明代商品经济发展与资本主义萌芽(2024·全国Ⅰ,40)明清中期人口膨胀的缘由及其影响(2015·全国Ⅱ,27)明代商品经济发展(2014·全国Ⅰ,27)清代对外贸易与商品经济的发展思想文化(2024·全国Ⅱ,27)明代昆曲流行的缘由5年5考(2024·全国Ⅲ,26)中国古代药学发展的特点(2024·全国Ⅲ,27)明清文化发展的时代特点(2024·全国Ⅲ,40)从儒家思想角度考查明清时期救济制度的目的、方式(2014·全国Ⅰ,40)中国古代科技与西方近代科学成果比较(宋应星)主题一阻碍工商业扩大再生产的重要因素——“农本意识”“以末敛财、以本守之”的观念【主题综述】(1)“重农抑商”政策是封建小农经济与中心集权的产物,分为“重农”与“抑商”两方面。
2020版新高考历史素养突破总复习(通史人民版)课件:阶段5+古代中华文明的繁荣与危机+课时3
[概念辨析] 西学东渐与中学西传 (1)西学东渐:是指从明朝末年到近代的西方学术思想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 但通常而言是指在明末清初以及晚清民初两个时期之中,欧洲及美国等地学术 思想的传入,近代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为器物→制度→思想。 (2)中学西传:是指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科技对世界的影响。如中国 古代的汉唐文化圈;明清时期进步思想的西传等。
考点二 明清时期的科技文化 1.科技
(1)《本草纲目》:系统地总结了中国16世纪以前的药物学成就,创立了当时世界 上最先进的__分__类__法___。 (2)《农政全书》:系统地总结了历代经验,达到传统农业科技的顶峰,徐光启被 誉为“__中__国__近__代__科__学__先__驱__”。
2.文学:明清小说 时期
[史料史论] 李贽的工商观 “商贾亦何可鄙之有?挟数万之资,经风涛之险,受辱于官吏,忍诟于市易, 辛勤万状,所挟者重,所得者末。”“夫商与士异术而同心,故善商者,处财 货之场而修高明之行,是故虽利而不污。”
——李贽 核心论点:(1)李贽肯定了商人追逐利益的精神,是对传统重农抑商的否定。 (2)李贽重商主张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精神,是古代农本商末观念的变 化。
『即时体验』 1.(2018·河南濮阳模拟)明清之际,思想界及文学界不断强化“贾而好儒”、“亦贾
亦儒”的新动向。同时,不少商人结交儒林,真心问学,慨然捐资,与儒士一道
共襄文业,同赞义举。材料意在说明( )
A.文化变革的经济动因没落
D.士商互动的社会风气
解析 解读题干材料,根据“贾而好儒”、“亦贾亦儒”等可知,当时形成了士商
明代心学发展了理学,理学成为统治者及人们社会生活的道德尊重;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 反映了君主专制强化与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特征;明清科技文化具有承古萌新的特点。
2020届高考历史(通史版)一轮复习专题五中华文明的繁荣与危机——明清(1840年前)课件(33张)
专题五 中华文明的繁荣与危机——明清(1840年前)
二、中国古代文学成就反映的时代特征 1.从文学发展历程看: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中国古代 的文学发展经历了先秦散文、汉赋、隋唐诗歌、宋元词曲、明 清小说的历程,不同阶段的文学成就反映了该历史阶段的政治、 经济等社会特征。
栏目 导引
专题五 中华文明的繁荣与危机——明清(1840年前)
栏目 导引
专题五 中华文明的繁荣与危机——明清(1840年前)
解析:选 B。据材料明清时期私营机房和官局的不同情况得出 资金来源和产品投放的差异导致了经营的不同结果,故 B 项正 确;明清两代统治者不仅没有主动放弃传统的经济政策,反而 加强了重农抑商,故 A 项错误;江南商品经济发达的城市只是 在个别地区、个别部门产生了新的生产关系,“普遍”过于绝对, 故 C 项错误;明清时期小农经济仍占主导地位,故 D 项错误。
中国
西方
儒家注重以社会人文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
问题作为论说的主题, 启蒙运动解放人们思
对自然的探求未予充 想,推动科技发展
分重视
重农抑商、闭关锁国等 积极进行殖民扩张掠
政策阻碍先进科技的 夺,建立世界市场
发展
栏目 导引
专题五 中华文明的繁荣与危机——明清(1840年前)
[对点训练] 4.(2019·资阳模拟)《天工开物》一书,书名取“天 工人其代之”“开物成务”之义。当时士大夫对这部书不屑一 顾,后来乾隆时编《四库全书》,不予收录,民间因此更不敢印 行。这部书在 19 世纪传入欧洲后,被誉为“17 世纪中国科技 的百科全书”。这种差异根源于当时中国( ) A.生产方式没有质的变化 B.读书入仕的观念根深蒂固 C.科技水平远远高于欧洲 D.文化专制阻碍了社会进步 解析:选 A。材料体现了中国古代士大夫和政府对手工业技术 的轻视,说明中国长期处于农耕社会,生产方式没有发生质的 变化,故选 A 项。
精选-通史版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部分第三单元古代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与繁荣__魏晋至隋唐第1讲魏晋至
第讲魏晋至隋唐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与成熟课后作业一、选择题.(·天一大联考)南朝制度方面最主要的变化,是把魏晋以来尚书、中书等中央官制进一步确定,国家的中枢权力机构被划分为若干个,再无某一个机构能独掌大权。
这一变化( ).使中央权力削弱.有利于皇权的加强.瓦解了宰相制度.强化了士族的统治答案解析根据材料“尚书、中书等中央官制进一步确定,国家的中枢权力机构被划分为若干个,再无某一个机构能独掌大权”,表明南朝主要是分割中枢权力机构的权力,使权力分散,相互牵制和制约,从而有利于皇权的加强,故项正确。
、、三项材料均未体现,故排除。
.(·广西百校联考)晋室南迁,衣冠南渡,为了仰仗随司马氏东迁的中原士族,司马皇族极力拉拢世家大族,如王姓大族,“王与马共天下”,上层土族通过九品官人法不断掌控朝政,占据高位,寒门庶族只能居于下位。
这反映出当时( ).豪强大族对政治的影响.古代政治制度不断进步.考试选官制度已经确立.选官重视家族经济基础答案解析材料“王与马共天下”“上层士族通过九品官人法不断掌控朝政”体现了豪强大族对国家政治的影响,故项正确。
材料并没有体现古代政治制度的不断进步,故项错误;材料讲的不是考试选拔官吏,而是凭借家族势力来选拔官吏,故项错误;在当时选官重视的是家族的影响力,而不一定局限于经济基础方面的影响力,故项错误。
.(·福建三明二模)隋朝初年,按照“存要去闲,并小为大”的原则,把州、郡、县三级制改为州、县两级制,后又改为郡、县两级制。
上述改革( ).导致封建国家财政开支增大.增强地方行政机构的职能.削弱世家大族对地方的控制.有利于维护大一统的局面答案解析从材料“存要去闲,并小为大”可知,地方行政机构的改变目的是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有利于维护统一,故项正确。
材料不能体现财政开支和世家大族对地方控制的情况,故、两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地方行政机构职能的变化,故项错误。
.(·安徽皖南摸底)隋代在其监察机构台院设御史若干员,官员职位是从六品,但他们负责纠举百官参与审判,有权直接向皇帝参奏。
2020版高考历史新增分大一轮人教版通史讲义:第五单元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单元综合提升含解析
单元综合提升专题一古代法律制度的演变和中华法系的兴衰1.发展演变(1)夏商周三代——“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刑”“礼”并立夏商周的法律制度包括“礼”和“刑”两个方面。
三代强调礼治,特别是西周,形成了完善的礼乐制度,用礼制来区分贵贱,明确等级,维护统治秩序。
同时,以惩处为中心的刑罚制度也已经形成。
但是,这一时期的礼和刑尚未融合为一个体系,而是各自为用。
礼主要用于调整贵族内部的社会关系,刑主要用于控制社会下层劳动人民。
商、周建立起“亲亲”“尊尊”为主要原则的宗法法律制度。
(2)春秋战国至秦朝——成文法及法治阶段①春秋后期,以郑国子产“铸刑书”(前536年)和晋国赵鞅“铸刑鼎”(前513年)为标志,法律制度也开始出现重大变化,宗法体系开始向成文法制转变。
②经过春秋时期的演变,到战国变法以后,与君主集权制度的建立相适应,法家思想在三晋兴起,并在赵、魏、韩和秦国得到了广泛贯彻,通过变法,这些国家建立起以刑罚为主体的成文法律体系。
③秦朝崇尚法治。
秦律“密于凝脂”,在各个领域“皆有法式”;在法律实施上,坚持轻罪重刑,严刑酷法。
(3)两汉至隋唐——法律儒家化阶段秦朝的速亡为儒家思想与君主专制制度相互结合提供了一条途径。
从汉朝开始,一直延伸到三国两晋南北朝,这一时期是儒家思想渗透到法律中的时期,即法律儒家化。
隋唐时期,伴随着《唐律疏议》的制定与颁布,彻底完成了儒家的礼教与法家的“法治”的融合,标志着中国古代法制的完备与成熟,世界五大法系之一的中华法系就此形成。
(4)宋元明清——法典与案例相结合阶段自宋代以后,随着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中国法律开始向法律技术的完备方向发展,即在审判具体案件时实现司法操作与法律指导思想上的结合。
案件成例作为一种法律形式得到很大发展,例与律开始相互结合。
明、清两代王朝的法律制度是这一发展趋势的典型代表。
2.特点(1)基本特点:以皇权为法律的基本渊源,刑法、民法、行政诸法合一,司法行政不分。
2020版高考历史新增分大一轮人民通史版讲义:第5单元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第12讲含解析
第12讲明清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一、明清时期的思想1.王阳明心学(1)背景:明中期以后,阶级矛盾日益尖锐,社会动荡不安,封建专制统治陷入危机;王阳明继承和发展了陆九渊的学说。
(2)主张: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命题;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学说。
(3)影响:明中期以后,陆王心学得到广泛传播,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以及伦理道德产生了深远影响。
2.李贽的离经判道(1)背景①政治:明朝后期,中国社会内在矛盾空前尖锐。
②阶级:江南一带的市民工商业者已有相当强的经济实力。
③思想:道学家为抬高自己,把孔子奉为神圣。
④个人:目睹官场的黑暗和道学家的伪善。
(2)主张:破除对儒家经典的迷信,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批判“存天理,灭人欲”的说教,强调人正当的私欲。
(3)影响: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
3.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1)历史背景(2)思想主张易错辨析顾炎武的“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的思想和“主权在民”的思想有本质的不同。
“主权在民”是近代西方出现的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顾炎武的这一主张没有上升到“主权在民”的高度,他仍寄希望于贤明的君主。
(3)影响①闪现启蒙的光芒。
批判君主专制制度,初步要求“人”的权利和男女平等,宣传学校议政等主张,反映了新兴市民阶层的政治和经济要求。
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②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对当时的封建专制有一定的冲击作用,但没有提出新的社会方案,也未能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没有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
教材补缺《明夷待访录》:中国的“人权宣言”《明夷待访录》是黄宗羲于明清之际所著的作品,是一部具有启蒙性质的批判君主专制,呼唤民主政体的名著。
所谓“明夷”指有智慧的人处在患难地位。
“待访”,等待后代明君来采访采纳。
《明夷待访录》计有论文《原君》《原臣》《原法》等21篇。
《明夷待访录》文字的特点是,他对于封建的现状,批判很尖锐,而且是披着夏、商、周三代外衣的理想,托古改制。
2020届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第五单元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明清时期单元综合提升课件(21张)
专题五 16~18世纪四大发明在中西方的命运不同的原因
项目
中国
西方
封建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 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
经济
萌芽缓慢发展
增长
政治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阻碍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为科技发 展提供了保障
思想 儒家注重以社会人文问题作为论说的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 文化 主题,对自然的探求未予以充分重视 解放人们思想,推动科技发展
制,奠定了中国古代统一王朝的基础,促使贵族政治转向官僚政治
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汉武帝颁行“推恩令”,设置刺史。封国制导 汉朝
致“七国之乱”,“推恩令”加强了中央集权
唐朝
中期设节度使,后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
文官知州通判制:由文官任地方长官,通判监督,将兵权、财政权收 宋朝
归中央,削弱地方行政权
2.欧洲 (1)经济上:商品经济高度发达,具有极大的开放性和进取性。 (2)政治上:新兴资产阶级产生,采取一系列措施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3)外交上:殖民扩张,加速资本原始积累。 (4)思想上: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了欧洲资 本主义的发展。 (5)科技发展,近代科学产生。
明清时期,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同时期欧洲资本主义萌芽却茁壮成长, 并最终整体进入工场手工业阶段。原因如下: 1.中国 (1)经济上:自然经济的超常稳定性。 (2)政治上:受“重农抑商”“闭关锁国”等政策的严重阻碍。 (3)思想上:传统文化中的重义轻利、重儒轻贾、“重农抑商”等陈旧落后的经 济观念,使地主、商人、高利贷者在其构成的三位一体的剥削体系中,往往是 互相转化,很少投资于手工业。
指导语 注意弄清“背景”和“目的”的不同:“背景”侧重于重大的历史客观现实; “目的”侧重于主观需求。根据材料的时间“1602年”“1624年”,联系新 航路开辟后的殖民扩张、荷兰崛起和明末政治状况等史实分析背景;“目的” 主要从材料中获取信息来回答。
通史版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部分第三单元古代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与繁荣__魏晋至隋唐第1讲魏晋至隋唐
预测2 关注热点——唐代社会阶层的流动 史学家许倬云在《历史分光镜》一书中探讨了中国历 失,列出了下面的一系列标题:西周的包容——上层的坚 ——中层与下层的疏离;宋代的养士——中层的扩大。那 标题最有可能是( ) A.中层的变化 B.中下层的整合 C.上层的分裂 D.上下层的缓和
答案 A
解析 唐代科举制进一步得到完善,大量的社会中层 入国家政权中,所以唐代最恰当的标题是中层的扩大,故
答案 C
唐代的三省六部制 获取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
历史解释
解析 武则天时期,将中书、门下二省名称分别改为 加强皇权的色彩,而与此同时,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 更好地控制中央的官员,以加强皇权,故选C项。材料并未 职权扩大,排除A项;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头衔只是 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这样的官员并未得到晋升 中参与议政的宰相数量增多是在弱化宰相参政议政的职能 排除D项。
预测3 完善学科主干知识考查唐朝兵制改革 唐初实行府兵制,在长安附近各州设置军府,选拣均 卫士。开元十年,唐玄宗接受张说的建议,募兵13万,充 元二十五年,根据边防需要,“召募丁壮,长充边军,增 恤”,由朝廷供给资粮,长期戍边。这一变化( ) A.适应了商品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 B.推动了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C.为安史之乱和藩镇割据埋下了隐患 D.削弱了当时唐朝的边防实力
2.影响 (1)积极影响 ①打破世袭模式,促进社会阶层转化,加速社会流动, 等、竞争等理念。 ②以儒家学说为主要考试内容,推动儒学发展。 ③将官吏的任免权收归中央,强化了中央集权,巩固了 ④选官方式为其他国家借鉴,推动世界文明发展。
(2)消极影响 ①重才轻品,造成一些官员道德素质低下。 ②促成“官本位”思想。 ③禁锢思想。
古代中华文明的曲折发 展与繁荣——魏晋至隋唐
通史版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部分第五单元古代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明清1368~1840年前单元整合课件人
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 经济基础是指与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相适应的,在一 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 社会的政治、法律、道德、哲学、艺术、宗教等观点,以及 应的政治、法律等制度和设施的总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 经济基础又具有反作用。
3.人民群众及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决定力量 史上的作用是以人民群众的作用为基础的。任何一个历史人 代造就的,是时代的必然,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时势造英雄 史人物的活动及其作用都受着历史发展规律即必然性的支配 史发展潮流,个人的作用无法改变历史发展的大趋势,个人 发展。英雄人物在历史的发展中不起决定作用,但起促进作
五 明清时期经济迟滞的原因 1.政治上:君主专制空前强化。明朝废丞相设内阁, 处,从侧面反映了封建制度衰落,阻碍了中国经济的进一 2.经济上:(1)中国封建自然经济始终占主导地位,自 经济的封闭性、保守性限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2)封建统治者大力推行重农抑商政策。以农为本,抑 工商业与农业对立起来,运用政治手段压制工商业发展, 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农业生产长期停留在自然经济
答案 C
解析 材料对秦汉和宋朝的制度进行了论述,没有体 A项错误;B项表述过于绝对,排除;材料中黄宗羲认为, 度都是为了一家之私利,没有一点为天下百姓着想的,由 君主专制,主张为天下人立法,故C项正确;黄宗羲所谓的 代的民主法治,故D项错误。
三 理学与心学的异同
[对点训练] 3.(2018·河南洛阳期中)明代王阳明针对程 理,灭人欲”的命题,提出了“天理即是良知”的观点。 而言,王阳明更 ( )
明代晚期,南京的士大夫仅是所戴头巾,就有汉巾、晋 巾、东坡巾、阳明巾、九华巾、逍遥巾等多种,可谓殊形诡 这表明当时南京( )
2020届高考历史(通史版)一轮复习专题三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与繁荣——魏晋至隋唐归纳提升课件(27张)
专题三 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与繁荣——魏晋至隋唐
中国学者对唐宋历史的变化也有重要认识。陈寅恪认为: “唐代之史可分前后两期,前期结束南北朝相承之旧格局,后 期开启赵宋以降之新局面……”钱穆认为:“中国文化分秦汉、 隋唐、宋元明清三个时期,唐宋是第二、第三期的分界线。”
同时,国内学者对“宋代近世说”也提出质疑,认为这一 观点对宋代的历史地位估计过高,宋代仍然属于中国封建社会 的发展时期,唐宋时期的变革是中国封建经济制度内部的推移 演化。中国史学界的主流观点为隋唐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 期,宋代是中国封建社会进一步发展时期。
栏目 导引
专题三 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与繁荣——魏晋至隋唐
第三步 迁移知识论证 紧扣材料信息,论证说明。迁移所学中国近现代史知识有关民 族企业发展的史实论证该观点,注意论据准确,史实引用合理; 论证要充分,逻辑要严密,表述要清楚。 【参考答案】 略
栏目 导引
专题三 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与繁荣——魏晋至隋唐
栏目 导引
专题三 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与繁荣——魏晋至隋唐
3.土地制度的变化:唐朝初期,均田制保证农民得到土地, 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生产的恢复。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均 田制逐渐崩溃,地主土地所有制得到空前发展,土地பைடு நூலகம்并愈演 愈烈。 4.赋税制度的发展:唐初的租庸调制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 相对减轻了农民的赋税负担,有利于荒地的开垦,政府的赋税 收入有了保障,巩固了府兵制。唐朝中期以来的两税法使极度 混乱的税制得到统一,在一定时期内保证了国家财政税收,改 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役制度,是我国赋税制度的一 次重大改革和进步。
栏目 导引
专题三 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与繁荣——魏晋至隋唐
■解答模板 第一步 判断题型及特点 本题为开放类材料观点论述题。解题的题眼是“材料提供了一 个中国近代企业发展的案例,蕴含了现代化的诸多启示。从材 料中提炼一个启示,并结合所学的中国近现代史知识予以说 明”,由此可知该时段涉及中国近现代史。 第二步 紧扣题眼,提取观点 分析材料信息,从“找不到合适的煤,耗费六年时间和巨资, 仍未能炼出合格的钢铁”“由于原来定购的机炉不适用,依然 未能炼出好钢,只得贷款改装设备,才获得成功”提炼出观点, 如近代企业发展需要科学管理模式等。
精选-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阶段提升练四古代中华文明的成熟与鼎盛__宋元含解析岳麓版
阶段提升练(四)(时间:分钟分值:分)一、选择题(共小题,每小题分,共分).(·山东枣庄检测)北宋中期出现“宰枢互兼”和“宰枢同议”,即宰相兼任枢密院长官;南宋时期,宰相兼任枢密使、参知政事兼任枢密副使渐成定制。
这种变化有助于( ) .分化事权防止权力集中 .集体决策维护中央权威.崇文抑武防范军事将领 .提高效率适应现实需要解析依据材料中“宰相兼任枢密院长官”“宰相兼任枢密使、参知政事兼任枢密副使”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兼任有利于提高办事的效率,削弱相权,加强皇权,故选。
答案.(·辽宁五校联考)《宋史·职官志》载:宋代通判由皇帝直接委派,被视为“州郡最要之任”,“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所部官有善否及职事修废,得刺举以闻。
”这表明宋代( ).重视对监察体系的建设和完善.通判成为地方最高行政长官.地方的权力扩大威胁中央集权.避免了藩镇割据局面的重现解析根据“与守臣通签书施行”、“刺举以闻”等信息可知宋代赋予通判较大的权力,重视监察体系,故选。
通判负责监督,并非地方最高行政长官,项错误;在地方设通判进行监督,加强了中央集权,项错误;藩镇割据是由于地方拥有政治经济军事等权力,材料仅从行政上削弱地方权力,无法达到避免藩镇割据局面的作用,项错误。
答案.(·北京文综,)“神宗既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安石为帝言天下财利所当开辟敛散者,帝然其说,遂创立制置三司条例司”“以通天下之利”。
这说明,王安石变法初期的改革重点在于( ).分散宰相权力 .加强皇权.加强军事实力 .增加财政收入解析根据题干中“天下财利所当开辟敛散者”“以通天下之利”等信息可推知强调的是“财利”“天下之利”,即王安石变法初期改革的重点应在经济领域,故项正确。
、两项属于政治领域,项属于军事方面,且都与题干无关,故、、三项错误。
答案.(·上海单科,)王安石认为国家积贫积弱的根本在于生产少,生产少而民不富,民不富则国不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阶段提升练(五)(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四川广安、遂宁、内江、眉山三诊)明代中期曾出现过皇帝的“批红”都会采纳内阁“票拟”的现象,甚至“圣意所予夺,亦必下内阁议而后行”,皇帝如越过内阁发布旨意会被认为不合成例。
这反映出当时( )A.皇帝权力受到严格限制B.内阁掌握决策大权C.中枢权力运行较为有序D.相权一度得以恢复解析据材料“‘批红’都会采纳内阁‘票拟’的现象,甚至‘圣意所予夺,亦必下内阁议而后行’”可知中枢权力的运行有序,故选C项。
据材料可知决策权仍旧在皇帝手中,A项错误;据材料可知内阁只具有建议权而不是决策权,B项错误;宰相具有一定的决策权,材料内阁只有建议权,D项错误。
答案 C2.(2019·安徽安庆模拟)《明史·职官志》记载:“凡内官司礼监掌印,权如外廷元辅……秉笔、随堂视众辅。
”这本质上反映了( )A.内阁制彻底瓦解B.宦官操纵威柄C.皇权专制的痼疾D.内阁首辅无权解析据题干材料“凡内官司礼监掌印”与“权如外廷元辅”说明原本无权内官因为掌握象征皇权的玉玺而获得内阁首辅一样的权力,这种现象的本质是皇帝专制的结果,故选C 项。
答案 C3.(2018·广东梅州质检)康熙十六年设立的南书房逐步成为权力中心,“非崇班贵檩、上所亲信者不得入”。
康熙十三年颁布谕旨:“著将翰林院、詹事府、国子监官员,每日轮四员,入直(值)南书房。
”从而将初期只有两名入值大臣的南书房改为一次选四名入值。
这一做法有利于( )A.防止南书房入值大臣擅权B.协调满汉贵族之间的关系C.利用不同机构以分权制衡D.扩大南书房参与决策的权力解析据题干材料中讲到“将初期只有两名入值大臣的南书房改为一次选四名入值”,入值南书房的人数增加,反映了康熙通过增加人数来分割权力,目的是为了避免权力过于集中,防止大臣擅权,以加强皇权,故选A项。
答案 A4.(2018·四川南充适考三)雍正年间制定了“冲繁疲难”制度,根据各州县所处地理位置的冲或僻、政务的繁或简、赋税的完或欠、命盗案件的多或寡等四方面情况,分定全国州县为冲、繁、疲、难四类来选用官吏。
四要素俱全,或一项突出者,由该省督抚于属员中拣选补授。
而四项俱无者,官员由吏部补授。
此制度( )A.促进各区域经济的平衡发展B.将地方行政机构划分为四个等级C.不利于德才兼备人才的选拔D.打破州县官吏都由吏部选用格局解析据题干所述的“冲繁疲难”制度,是对吏部选官的一种补充,即打破了州县官吏都由吏部选用格局,故D项正确。
题干主要论述清朝的官吏选拔,与区域经济无关,故A项错误;题干主要论述清朝的官吏选拔,与地方行政机构的划分无关,故B项错误;雍正年间的“冲繁疲难”制度,有利于选拔德才兼备的人才,故C项错误。
答案 D5.(2019·山西太原模拟)据测算,清顺治十八年,全国耕地总面积为733万顷,乾隆十八年已增至993万顷,嘉庆十六年又增至1 051万顷;从乾隆至道光年间,种植玉米的地区已扩展至20省354府州县。
这些现象反映了( )A.清朝政府大力扶持垦荒B.中西经济交流日趋频繁C.传统农业转型动力不足D.种植结构发生根本变化解析中国古代主要经济结构是农耕经济,明清时期虽然商品经济较为发达与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但未占据社会主导,题干反映耕地总面积的增加,即拓荒,玉米种植比水稻种植的温度、水利要求低些,而究其实质是中国古代传统农业未转化为现代农业,故选C项。
答案 C6.(2019·辽宁大连模拟)清代农村家族经济在遗产继承中既存在保障嫡长子权益的“抽长制”,又有照顾丧失劳动能力者的“膳田”、“守寡田”等社会保障机制。
这说明( )A.宗法制度在清代农村占据主导地位B.遗产继承以和谐家族关系为出发点C.社会保障制度在清代已经发展完善D.家族经济在代代继承下逐步被分割解析据题干可知,清代农村家族经济在遗产继承中兼顾了宗法和社会保障,这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家族关系,故选B项。
答案 B7.(2019·黑龙江哈九中模拟)马克斯·韦伯在《经济史纲》提到:清代施行“摊丁入亩”,此后大批民间手工艺精品问世,制瓷业在乾隆时更吸收西方景泰蓝制作技术,使景泰蓝工艺达到顶峰。
这说明影响清代手工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是( )A.人丁编审制度的变革B.私营手工业生产关系变革C.西方工艺的大量引入D.百姓的赋役负担彻底解除解析从材料“清代施行‘摊丁入亩’,此后大批民间手工艺精品问世”,可知清代手工业出现繁荣景象,与政府改革人丁编审制度直接相关,故选A项。
答案 A8.(2018·湖南长郡中学模拟三)明中叶以后,出现了官员“觉得心里不耐烦做此道路”便辞官经商,读书人“为士不振”便“凑些资本,买办货物,图几分利息”的现象。
这一现象反映了( )A.专制制度的松弛B.社会风尚的变化C.市民阶层的产生D.理学思想的影响解析据题干材料信息可知明中叶以后,官员可以辞官经商,读书人也可以经商,说明商人社会地位提高,体现传统四民的社会风尚发生变化,故选B项。
答案 B9.(2018·山东日照校际联考)清前期,银两和制钱(官方铸行的钱币)都是法定货币,在市场上自由流通,但白银条块作为货币,可以自行铸造,大小、形状、名称、纯度不一,银钱比价混乱。
这种状况( )A.便利了政府对工商业的控制B.加剧了中国白银外流的局面C.阻碍了中西经济贸易的发展D.反映了中国市场秩序的混乱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以自行铸造,大小、形状、名称、纯度不一,银钱比价混乱”,说明我国金融市场秩序混乱,故选D项。
答案 D10.(2018·哈师大附中、东北师大附中、辽省实联模二)先秦以来的人性理论大多对人性之私进行了否定与批判,主张“去私心,行公义”。
宋明理学人性论更视“私”为邪恶,强调公私之辩。
而明清之际一些思想家则明确提出人性自私说,肯定个人物质利益、私欲的合理性,强调个体的价值与地位。
这反映了明清时期( )A.社会风气败坏,世人追求享乐B.西方民主思想促进思想启蒙C.商品经济发展,专制统治强化D.政府放松对思想文化的控制解析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扩大,但政治上专制统治强化,故人们提出了要求个性、肯定个人价值的思想主张,故选C项。
答案 C11.(2018·安徽“江淮十校”联考)关于“封建制”与“郡县制”的争论,秦汉和唐朝是两个高潮,主要是围绕王朝行政体制的优劣主题进行争论。
明末清初,这一争论又出现一次高潮,黄宗羲、顾炎武、颜元等人,力主“复封建”,对有关“封建”问题的讨论,寓以了新的涵意。
“新的涵意”之核心是( )A.提倡经世致用B.反对君主专制C.挑战宋明理学D.弘扬唯物思想解析根据题干及所学可知,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一个主要思想就是反对君主专制,故B 项正确;经世致用并没有涉及郡县与分封之争,A项错误;封建制度并不涉及对宋明理学的挑战,C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对唯物思想的相关提及,D项错误。
答案 B12.(2017·安徽皖江名校联盟联考)史载,宋以后戏曲发展进入鼎盛时期,从明代起,每年五月三日,国家和民间都要举行祭拜关羽的活动,此后,关公戏经久不衰。
此现象( ) A.反映了市民阶层的形成 B.体现了神化儒学的倾向C.突出了戏曲的教化作用D.强化了宗教观念世俗化解析据题干材料可知,反映的是当时人们对关羽的态度,特别是有关关公戏经久不衰,说明当时关羽身上体现的“忠”“信”思想有利于教化人们,故选C项。
答案 C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2018·贵州贵阳摸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初,皇帝下令废除中书省,不再设丞相,原来的皇帝—中书省—六部的政治体制发生变化,出现皇帝直接指挥六部的格局。
皇帝既是决策首脑,又是行政首脑,事无巨细须经皇帝批准,于是,皇帝设辅佐机构内阁,帮助处理奏章,但内阁票拟之后的“批红”权,一直掌握在皇帝的手中。
明朝省级行政实行三司分治制度,都直接向朝廷负责,以确保中央对地方权力的有效控制。
这是明朝在行政制度改革方面的成功之处,也是明朝加强君主专制集权的制度保障。
材料二明朝在立国之初,着手制定《大明律》,又颁布《大明令》,还不断颁行“榜文禁例”。
作为法典的“律”与“例”,在司法层面必须遵守“准情用法”的原则,行政官员在处理形形色色关于赋税、治安等方面的诉讼案件过程中,其“自由裁量权”受到严格限制,使“引经决狱”网开一面的司法善意受到制约,同时使凭着个人好恶情绪任意作出司法结论的行为受到一定的限制。
然而,在司法过程中仍然出现官吏利用法律条款的复杂性、权柄倒持“玩法舞弊”的情况,但与过去“任人”执法、无视法律、任意裁决的情况开始有了区别。
要求依法办事,而且不断提供日益严密的法典作为司法的依据是明朝法制文化的基本特征。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中华文明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朝行政制度改革的措施和目的。
(1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朝强化法律制度的影响。
(13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从材料一信息归纳明朝中央与地方的改革措施;第二小问,从材料一“这是明朝在行政制度改革方面的成功之处,也是明朝加强君主专制集权的制度保障”概括。
第(2)问,结合明朝颁发法律的目的及材料二信息,从法律体系是否完备、法律体系反映的本质、法律的评价及运作的缺陷等方面分析其影响。
答案(1)措施:废中书省,废丞相,设内阁;批红权掌握在皇帝手中;省级行政实行三司分治制度。
目的:加强皇权专制统治。
(2)影响:明朝不断完备法律体系,巩固了以法律制度为依据的专制集权统治;法律体系化体现了以皇帝为核心的国家意志,又制约着专制权力;颁布律令,严厉司法惩处,本质上是要求民众守法,但政府依法行政,使行政法制化空前加强,是历史的进步。
官员利用法律条文繁复舞弊,缺乏公开、透明、全方位的司法监督机制,反映了专制政体下制约政治权力,是难以逾越的障碍。
14.(2018·全国课标卷“超级全能生”联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中国古代部分朝代移民情况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对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
(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12分)解析解答首先提出论题,论题据材料“部分朝代移民情况”“江汉平原部分获得开发”“在南越设置南海、桂林、象郡”等可以得出移民活动促进边远地区开发与疆域的扩大;其次论证,据材料分阶段,从秦汉时期、魏晋时期、明清时期,从移民方式、政府政策及移民对边疆地区经济文化发展、国家统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发展的影响和作用等角度分析论证,注意史论结合,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