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课本名著导读梳理
高中语文必修课本1~5名著导读梳理
高中语文必修课本1~5名著导读梳理名著导读是高中语文必修教材重要的板块之一。
必修1~5出现的多篇名著:比如《大卫·科波菲尔》、《家》、《巴黎圣母院》、《红楼梦》、《高老头》、《三国演义》、《唐吉珂德》等。
今天小简老师帮同学们整理了必修1~5中出现的名著,对于同学们积累作文素材,提升阅读能力有很重要的帮助!一起来看看吧!一、《大卫-科波菲尔》(必修一)作者是英国作家狄更斯。
主人公大卫·科波菲尔尚未来到人间,父亲就已去世,自幼受尽继父的虐待,因反抗被送进一所寄宿学校,母亲死后,就被送去当童工。
后在姨婆的抚养下成为名作家。
作品围绕大卫的生活遭遇生动描绘了维多利亚时代一幅幅社会画面,揭露了司法界的黑暗,会议对人民的欺压,资产阶级对人民的剥削,寄宿学校对儿童的虐待;刻画了形形色色得人物,特别是下层劳动者的形象。
作品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一部教育小说,它通过主人公经个人奋斗成为名作家的经历,赞美了忠诚正直、勤奋坚毅的品质,贬斥了贪婪伪善的恶习,鼓励人们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要对生活充满信心。
二、《家》(必修二)艺术成就《家》是巴金30年代创作的“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它从1931年问世至今,一直以其特有的反封建的思想光辉和动人的艺术魅力吸引着广大读者,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着重要的地位。
长篇小说《家》以20年代初期中国内地城市四川成都为背景,真实地写出了高家这个很有代表性的封建大家庭腐烂、溃败的历史。
作品中的高家是中国封建社会和家族制度的缩影。
作品在揭露这个封建家庭罪恶的同时,还侧重表现了封建制度、封建礼教对青年一代的摧残和迫害。
同时还表现了以觉慧为代表的一代觉醒了的青年同这个罪恶家族的斗争。
这些青年受“五四”反封建巨浪的影响,一方面在社会上积极参加宣传革命思想的学生运动,一方面在家庭内部和封建势力、封建礼教展开勇猛的战斗,最后,他们真正敲响了这个封建大家庭的丧钟。
《家》是一部思想相当深刻的现实主义力作,作品通过以觉慧为代表的青年一代与以高老太爷为代表的封建腐朽势力的激烈斗争,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和家族制度的腐败与黑暗,控诉和揭示了大家族和旧礼教、旧道德的罪恶以及吃人本质,并且揭示了其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
高一语文必修一名著导读整理
名著导读之《论语》一、论语的文学常识《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见、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化原则等。
与《高校》《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二十篇,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首创语录之体。
汉语文章的典范性也发源于此,儒家(在春秋战国时期与墨家对立)创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礼”和“中庸”。
《论语》是记录孔子主要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一部书。
《论语》的语言简洁精炼,含义深刻,其中有很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
二、论语名句翻译1、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论语·颜渊》)★译文: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学而》)★译文:3、子曰:“知者乐(yào)水,仁者乐(yào)山。
知者动,仁者静。
知者乐,仁者寿。
”★译文:4、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同“拱”,环绕)之。
”★译文:5、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译文:6、老者安之,挚友信之,少者怀之。
★译文:7、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卫灵公》)★译文:三、名句默写1、子曰:“岁寒,。
”2、,必先利其器。
3、君子坦荡荡,。
4、,匹夫不行夺志也5.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
”6、,,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7、,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四、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侫,损矣。
”(《论语·季氏》)⑴孔子所说的择友的标准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⑵从交友有益的角度来说,你认为孔子弟子中哪些人比较适合做自己的挚友?名著导读之《大卫·科波菲尔》1、作者狄更斯识记点①狄更斯(1812~1870),享有世界声誉的19世纪英国小说家;②《大卫·科波菲尔》是他的一部“半自传体”小说;③他的代表作还有《匹克威克外传》《艰难时世》《双城记》《远大前程》《老古玩店》《董贝父子》等;④他是唯一可以与莎士比亚比肩的英语作家。
高中生必读名著导读加简介
高中生必读名著导读加简介高中生要是有一本必读名著导读,读书就简单方便多了。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高中生必读名著导读,一起来看看。
高中生必读名著导读:论语导读《论语》中有许多记述孔子与其弟子日常生活片段的小故事,它们从不同的侧面为孔子温文尔雅、思想明晰、深沉老练、举止端方的大哲学家、大教育家的动人形象溢彩增辉。
并以简洁凝练的笔墨描绘出孔门弟子的群像,点染出他们各具典型特点的不同性格。
如子路的鲁莽率直,颜渊的安贫乐道,子贡的善于辞令,曾参的沉稳谦虚……作者和时代背景记载孔子言行的《论语》,早在距今一千七百多年前就已引起外国学者的注意与重视,并传播到海外。
据日本学者林泰辅《(论语)年谱》统计,古今中外介绍、研究《论语》的著作多达三千种。
在二十世纪中叶,《论语》被译成外文的种类之多,以及出版发行数量之大,已居世界十大名著的第二位。
《论语》中所蕴涵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等不仅施强大影响力于国人,而且其影响早已超越国界与种族的限制,远播五洲,历来为世界进步人类所重视。
西方世界的思想家、政治家早就注意到了《论语》所阐释的儒家思想的道德意义与政治意义,并给以褒扬的评价。
著名的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精读过《论语》等许多儒家文化经典。
认为孔子的伦理学说有助于建立幸福与理想的社会。
伏尔泰把《论语》中记载的孔子的名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当成自己的座右铭,并把孔子的画像悬挂在个人的小礼拜堂中,朝夕膜拜。
法国大革命时期的资产阶级革命家罗伯斯庇尔也深受《论语》的影响。
一七九三年,他在起草著名的《人权宣言》中庄重地引用了《论语》中的格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用以表述对“自由”的“道德界限”的看法;后来,那段文字写进了法国的宪法。
高中生必读名著导读:内容简介为使读者在漫游中身心受益,本书帮助读者选读、速读,以体裁为纲,以作品为目;以历史为经,以作者为纬。
具体到每篇作品,又以作品档案、时代背景、故事梗概,人物欣赏和精彩片断平面展开,纵向点击。
高中语文【必修1-必修5】名著导读与知识梳理(二)
四、《红楼梦》(必修三)重点情节疏理:1、宝玉挨打出自《红楼梦》120回本中第33回和第34回,即“手足耽耽小动唇舌,不肖种种大承笞挞”,“情中情因情感妹妹,错里错以错劝哥哥”。
先是宝玉与王夫人的丫头金钏儿调笑,结果金钏儿被王夫人赶出去含羞自尽,再是宝玉因结交一个叫琪官伶人,忠顺王府借故刁难,宝玉的弟弟贾环趁机在贾政面前造谣中伤,贾政盛怒之下将宝玉打得气弱声嘶,亏得王夫人赶到才停止。
后来贾母也到了,贾政才下跪赔罪。
宝玉被打后,宝钗和黛玉在安慰宝玉时表现出了明显的不同道。
2、黛玉葬花、作《葬花词》大观园繁花似锦,暮春时节,花瓣随风飘落,黛玉每每带着扫把、篮子、花锄,扫起落花,埋在土里,称为花冢。
一天,薛蟠假托贾政的名义将宝玉叫走,去了一天,黛玉不放心,晚上来看他,正好晴雯和碧痕拌嘴,不给她开门。
黛玉想到自己寄人篱下的处境,伤心落泪。
次日,宝玉信步走到花冢,听到黛玉边哭边吟《葬花词》,内心十分悲痛。
3、林黛玉焚稿断痴情黛玉知道了宝玉和宝钗即将成婚,急痛之下,一病不起。
一天,贾府的人都没来问候,便挣扎着唤紫鹊扶她坐起,要过有宝玉题诗的旧帕。
她见物生情,百感交集,狠命地撕扯起来。
哪知病弱之身无法如愿。
黛玉闭目喘息片刻,命笼上火盆,欠身将手帕投进火中。
随后拿过前日整理的诗稿,撂在火上。
紫鹊、雪雁赶忙抢救,却来不及了。
此后病越发沉重,终于含恨离开人世。
4、诉肺腑宝玉痴情一日,黛玉独自拭泪,宝玉瞅了半天,说道“你放心”三个字。
林黛玉听了,怔了半天,方说道:“我有什么不放心的?我不明白这话,你倒说说怎么放心不放心?”宝玉叹了一口气,问道:“你果不明白这话?那我素日在你身上的心都用白用了,且连你素日待我之意也都辜负了。
你皆因总是不放心的原故,才弄了一身病。
但凡宽慰些,这病也不得一日重似一日。
”林黛玉听了这话,如轰雷掣电,细细思之,竟比自己肺腑中掏出来的还觉恳切,竟有万句言语,满心要说,只是半个字也不能吐。
两个人怔了半天,林黛玉一面拭泪,一面说道:“有什么可说的。
高中语文必修4名著导读.doc
高中语文必修4名著导读有两部名著:《莎士比亚戏剧》《谈美》。
《莎士比亚戏剧》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伟大人物莎士比亚是代表作,《谈美》是我国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建立其早期美学理论体系的重要著作之一。
莎士比亚戏剧一、背景介绍1、莎士比亚作品莎士比亚,在约1590-1612的20余年内共写了37部戏剧,还有2首长诗《维纳斯与阿多尼斯》,《鲁克丽丝受辱记》和145首十四行诗。
他的戏剧多取材于历史记载、小说、民间传说和老戏等已有的材料,反映了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历史现实,宣扬了新兴资产阶级的人道主义思想和人性论观点。
一方面广泛借鉴古代戏剧、英国中世纪戏剧以及欧洲新兴的文化艺术,一方面深刻观察人生,了解社会,掌握时代的脉搏,故使莎士比亚得以塑造出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描绘广阔、五光十色的社会生活图景,并使之以悲喜交融、富于诗意和想象、寓统一于矛盾变化之中以及富有人生哲理和批评精神等特点。
2、莎士比亚戏剧创作一般来说,莎士比亚的戏剧创作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1590-1600年),以写作历史剧、戏剧为主,有9部历史剧、10部戏剧和2部悲剧。
9部历史剧中除《约翰王》,是写13世纪初英国历史外,其他8部是内容相衔接的两个4部曲,《亨利六世》上、中、下与《查理三世》;《查理二世》、《亨利四世》上、下篇与《亨利五世》。
10部喜剧《错误的喜剧》、《驯悍记》、《维洛那二绅士》、《爱的徒劳》、《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温莎的风浪娘儿们》、《无事生非》、《皆大欢喜》和《第十二夜》大都以爱情、婚姻为主题,主人公多是一些具有人文主义智慧与美德的青年男女,通过他们争取自由、幸福的斗争,歌颂进步、美好的新人新风,同时也温和地揭露和嘲讽旧事物的衰朽和丑恶,如禁欲主义的虚骄、清教徒的伪善和高利贷者的贪鄙等。
这一时期的戏剧创作基调是乐观、明朗的,充满着以人文主义理想解决社会矛盾的信心。
第二时期(1601-1607),以悲剧为主,写了3部罗马剧,5部悲剧和3部“阴暗的喜剧”或'问题剧”。
2021年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名著导读整理
2021年高中语文名著导读之《论语》一、名句解释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
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3、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孔子说:“明智的人喜欢水,仁慈的人喜欢山;明智的人好动,仁慈的人好静;明智的人快乐,仁慈的人长寿。
”4、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贡问孔子:“有没有一句话可以奉行终生?”孔子说:“大概就是‘恕’了,自己不愿承受的事也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
”5、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仁德的人,自己想成功首先使别人也能成功,自己想被人理解,首先要理解别人。
6、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孔子说:以德行来治理国家,就像北极星一样安坐在自己的位臵上,其它的星辰便会自行在周围旋转运行。
7、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他自己行为端正,不下命令,人们也奉行;他自己行为不端正,即使下命令,人们也不奉行。
8、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不知疲倦。
9、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道就是知道, 不知道就是不知道, 这就是聪明。
10、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天资聪明而又好学,不以向地位、学问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羞耻。
1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习却不知道思考,就会感到迷茫; 只知道思考却不去学习,则就变得危险了。
12、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不到他苦思冥想时,不去启发;不到欲说无语时,不去开导。
不能举一例能理解三个类似的问题,就不要再重复教他了。
13、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①损:损害。
②谅:信实。
③便辟:阿谀奉承。
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梳理
高中语文“名著导读”内容梳理一、《大卫·科波菲尔》(必修一)作者是英国作家狄更斯。
主人公大卫·科波菲尔尚未来到人间,父亲就已去世,自幼受尽继父的虐待,因反抗被送进一所寄宿学校,母亲死后,就被送去当童工。
后在姨婆的抚养下成为名作家。
作品围绕大卫的生活遭遇生动描绘了维多利亚时代一幅幅社会画面,揭露了司法界得黑暗,会议对人民的欺压,资产阶级对人民的剥削,寄宿学校对儿童的虐待;刻画了形形色色得人物,特别是下层劳动者的形象。
作品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一部教育小说,它通过主人公经个人奋斗成为名作家的经历,赞美了忠诚正直、勤奋坚毅的品质,贬斥了贪婪伪善的恶习,鼓励人们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要对生活充满信心。
二、《家》(必修二)艺术成就:《家》是巴金30年代创作的“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它从193 1年问世至今,一直以其特有的反封建的思想光辉和动人的艺术魅力吸引着广大读者,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着重要的地位。
长篇小说《家》以20年代初期中国内地城市四川成都为背景,真实地写出了高家这个很有代表性的封建大家庭腐烂、溃败的历史。
作品中的高家是中国封建社会和家族制度的缩影。
作品在揭露这个封建家庭罪恶的同时,还侧重表现了封建制度、封建礼教对青年一代的摧残和迫害。
同时还表现了以觉慧为代表的一代觉醒了的青年同这个罪恶家族的斗争。
这些青年受“五四”反封建巨浪的影响,一方面在社会上积极参加宣传革命思想的学生运动,一方面在家庭内部和封建势力、封建礼教展开勇猛的战斗,最后,他们真正敲响了这个封建大家庭的丧钟。
《家》是一部思想相当深刻的现实主义力作,作品通过以觉慧为代表的青年一代与以高老太爷为代表的封建腐朽势力的激烈斗争,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和家族制度的腐败与黑暗,控诉和揭示了大家族和旧礼教、旧道德的罪恶以及吃人本质,并且揭示了其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
同时,作品还以极大的激情歌颂了青年知识分子的觉醒、抗争以及他们与罪恶的封建家庭的决裂。
高中语文必修必修名著导读文学常识
必修1——必修5名着导读文学常识必修一:1、《论语》: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
集中体现了孔子在政治、伦理、哲学、教育等方面的思想,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着作。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2、《大卫·科波菲尔》:“半自传体”长篇小说。
狄更斯:英国小说家。
代表作有《老古玩店》《艰难时世》《双城记》《远大前程》。
必修二:1、《激流三部曲》:《家》《春》《秋》三部长篇小说。
巴金:现代小说家,代表作有《家》《寒夜》2、《巴黎圣母院》:雨果的长篇小说代表作。
集中体现了“美丑对照”原则。
雨果:法国19世纪伟大的浪漫主义文学家。
代表作有《悲惨世界》《海上劳工》《笑面人》必修三:1、《红楼梦》:原名《石头记》,又名《金玉缘》,共120回,曹雪芹写前80回,高鹗续写后40回。
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是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曹雪芹,名沾,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
2、《高老头》:是《人间喜剧》的序幕。
巴尔扎克,法国19世纪现实主义作家。
九十多部(篇)作品总称为《人间喜剧》。
必修四:1、莎士比亚: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
莎士比亚四大悲剧:《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
2、朱光潜:现代美学家。
代表作有《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谈美》。
《谈美》以书信形式漫谈文艺、美学、哲学、道德、政治等问题。
必修五:1、《三国演义》:我国现存最早的章回体小说之一,以时间为序,交错叙述魏、蜀、吴三国形成的历史。
作者是罗贯中。
2、《堂吉诃德》:一部充满荒诞的喜剧感和能催人“含笑的泪”的悲剧感的长篇小说。
家塞万提斯:西班牙小说家。
必修5文学常识1、《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选自我国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水浒传》。
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说家。
2、《装在套子里的人》:选自《契诃夫小说选》。
契诃夫:19世纪末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着名剧作家,世界短篇小说的巨匠。
高一语文必修课程中的名著导读及知识点
高一语文必修课程中的名著导读及知识点在高一语文必修课程中,名著导读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不仅能够丰富我们的文学素养,还能提升我们的阅读理解和思考能力。
接下来,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些名著的世界,探索其中的奥秘和知识点。
首先要说的是《论语》。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涵盖了诸多关于道德、伦理、政治、教育等方面的思想。
在知识点方面,理解孔子的核心思想“仁”是关键。
“仁”是一种高尚的道德境界,包括爱人、克己复礼等内涵。
例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简洁的话语体现了推己及人的换位思考,教导我们要尊重他人,关爱他人。
同时,《论语》中的句式和语言表达也值得我们学习。
其多以简洁明快的对话形式呈现,富有哲理和启示性。
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通过排比和反问,强调了学习、交友和修养的重要性。
《大卫·科波菲尔》是英国作家狄更斯的作品。
这部小说以自传体的形式,讲述了主人公大卫从童年到成年的成长经历。
从知识点的角度来看,我们要关注小说的叙事手法。
狄更斯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和生动的情节展现,塑造了众多鲜明的人物形象。
比如大卫的善良、坚韧,以及米考伯先生的乐观、滑稽等。
小说反映的社会现实也是重要的学习点。
它描绘了 19 世纪英国社会的种种弊病和不公,让我们了解到当时的阶级差异、劳动人民的苦难等。
《家》是巴金的代表作之一。
作品以高家为背景,展现了封建大家庭的腐朽和年轻一代的反抗。
对于这部作品,我们要留意其中的人物形象塑造。
觉新的懦弱与无奈,觉慧的勇敢与激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反映了不同性格在封建礼教压迫下的命运。
此外,作品的主题探讨也是重点。
它揭示了封建制度对人性的压抑和摧残,表达了对自由、平等的渴望和追求。
在学习这些名著的过程中,我们要注重阅读方法。
首先,要通读全文,了解故事梗概和主要人物。
其次,要精读重点章节,品味语言和细节描写,思考其中蕴含的深意。
还可以做读书笔记,记录自己的感悟和疑问。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必修5名著导读资料索引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必修5名著导读资料索引一、《红楼梦》作品简介:《红楼梦》,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章回体长篇小说,成书于1784年(清乾隆四十九年),梦觉主人序本正式题为《红楼梦》。
其原名有《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等。
前80回曹雪芹著,后40回高鹗续(一说是无名氏续),程伟元、高鹗整理。
它以荣国府的日常生活为中心,以宝玉、黛玉、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及大观园中点滴琐事为主线,以金陵贵族名门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由鼎盛走向衰亡的历史为暗线,展现了穷途末路的封建社会终将走向灭亡的必然趋势。
[1]并以其曲折隐晦的表现手法、凄凉深切的情感格调、强烈高远的思想底蕴,在中国古代民俗、封建制度、社会图景、建筑金石等各领域皆有不可替代的研究价值,达到中国古典小说的高峰,被誉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红楼梦》变相地反映了现代人的交际能力。
本书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的伟大作品,作者具有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他对现实社会、宫廷、官场的黑暗,封建贵族阶级及其家族的腐朽,对封建的科举、婚姻、奴婢、等级制度及社会统治思想等都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且提出了朦胧的带有初步民主主义性质的理想和主张。
贾宝玉的故事宝玉得名和抓周的故事王夫人生了一位公子,一落胎胞,嘴里便衔着一块五彩晶莹的玉来,上面还有许多字迹,便取名叫宝玉:周岁时,贾政要试宝玉将来的志向,便将世上之物摆了无数,让宝玉抓取。
谁知宝玉却抓了些脂粉钗环。
贾政为此大怒,认为宝玉长大必为酒色之徒。
(第2回)宝玉摔玉表妹林黛玉来投亲,宝黛初见,宝玉觉得是“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十分好感。
可当他闻知黛玉无玉,便摔玉于地说: “这玉连人的高下都不识,不要了。
”此举惊坏了黛玉,也吓得众人一拥去抢,多方哄他才作罢。
宝玉挨打宝玉挨打的起因主要有三个:其一是宝玉会见官僚贾雨村时无精打采,令贾政很不满意。
其二是宝玉与琪官的交往激怒了忠顺王爷,给贾政无端招来政治纠纷。
2021高中语文必修三名著导读与梳理探究全册(补充完善版)
3、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包括九十多部(篇)小 说,描写了两千四百多个人物,大致分为风俗研 究、哲理研究和分析研究三大部分。
4、金钱和物欲膨胀带来的人性的异化和种种社 会问题,是巴尔扎克作品的中心主题,他以极大
的气魄无比真实地全方位地揭示了这些社会问题。 恩格斯称《人间喜剧》“提供了一部法国
3、贾宝玉的性格最突出的表现是,他不愿按贵 族家庭为他安排好了的道路循规蹈矩地生活,十 分鄙弃功名富贵及其相关的世俗观念。他倾心爱 恋着才情洋溢、孤标傲世的林黛玉。 4、林黛玉是最充分体现中国古代审美意识的女 性形象之一。她娇弱清丽,有着十分敏感、细腻 的感情世界。寄人篱下的生活使她养成了强烈的 自尊意识。
探春,怯懦的迎春,孤高的妙玉,温顺世故的晴雯,忍
辱吞声的尤三姐,敢于反抗的尤二姐和袭人 等。 ( ) 3.《红楼梦》展现了贾府这一富贵之家从繁盛到衰败 的过程,描写了以贾宝玉和一群红楼女子为中心的人物
的悲剧命运,反映了具有一定觉醒意识的青年男女在封 建体制下的历史宿命。 ( )
4.《红楼梦》中宝玉挨打后,林黛玉“早听人一句话, 也不至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
编辑:我对标点符号是很当一回事儿的,下次
投稿请只填好标点符号,诗句由我加写好了。
参考答案
(1)五一节不打算一起去郊游。 (2)你的文章写得不怎么好。 (3)连标点符号都不重视,就不要投稿了。或: 标点符合很重要,你应该重视标点符合的使用。 (每小题1分,符合语境的其它言外之意亦可。)
尊称谦辞
尊——尊府、尊兄、尊驾、尊夫人 贤——贤弟、贤妻、贤侄 仁——仁兄、仁弟 贵——贵体(有问候意)、贵姓、贵庚 高——高朋、高亲、高邻、高见、高寿 大——大礼、大作、大驾。 垂——垂范,垂念,垂青,垂问 芳——芳龄、芳名、芳邻 玉——玉体、玉照、玉成 惠——惠顾、惠存、惠赠 屈——屈尊、屈就、屈驾
高中语文必读名著导读
高中语文必读名著导读普通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养成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重要途径。
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高中语文必读名著导读,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语文必读名著导读:巴黎圣母院是雨果最富有浪漫主义小说。
小说的情节曲折离奇,紧张生动,变幻莫测,富有戏剧性和传奇色彩。
小说表现了雨果对封建政府和教会的强烈憎恨,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
主要情节:故事发生在中世纪。
“愚人节”那天,流浪的吉卜赛艺人在广场上表演歌舞,有个叫埃斯梅拉达的吉卜赛姑娘吸引了来往的行人,她长得美丽动人舞姿也非常优美。
这时,巴黎圣母院的副主教克罗德·弗罗洛一下子对美丽的梅拉达着了迷,他内心燃烧着情欲之火,疯狂地爱上了她。
于是他命令教堂敲钟人,相貌奇丑无比的卡西莫多把埃斯梅拉达抢来。
结果法国国王的弓箭队长弗比斯救下了埃斯梅拉达,抓住了卡西莫多。
他把敲钟人带到广场上鞭笞,善良的吉卜赛姑娘不计前仇,反而送水给卡西莫多喝。
敲钟人虽然外貌丑陋,内心却纯洁高尚,他非常感激埃斯梅拉达,也爱上了她。
天真的埃斯梅拉达对弗比斯一见钟情,两人约会时,弗罗洛悄悄在后面跟着,出于嫉妒,他用刀刺伤了弗比斯,然后逃跑了。
埃梅斯拉达却因谋杀罪被判死刑。
卡西莫多把埃斯梅拉达从绞刑架下抢了出来,藏在巴黎圣母院内,弗罗洛趁机威胁吉卜赛姑娘,让她满足他的情欲,遭到拒绝后,把她交给了国王的军队,无辜的姑娘被绞死了。
卡西莫多愤怒地把弗罗洛推下教堂摔死,他拥抱着埃斯梅拉达的尸体也死去了。
人物形象:1、爱斯梅拉达一直以来被认为是真善美的化身,无论是从外表到内心,爱斯梅拉达的形象都是美的。
在雨果的笔下,爱斯梅拉达的形象就像是照射在灰暗、阴沉画面上的一束灿烂的阳光。
所有见到他的人都为她的美晕眩着、震撼着,她成为整个巴黎圣母院故事中最光彩照人的形象。
诗人甘果瓦、敲钟人卡西莫多、骑兵队长弗比斯,甚至供职于宗教的副主教弗罗洛都被她的美弄得意动神摇,几近疯狂。
高考名著导读知识点归纳
高考名著导读知识点归纳
高考名著导读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帮助学生理
解文学作品的深层含义,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以下是一些高考名著导读的知识点归纳:
1. 作品背景:了解名著的创作背景,包括作者的生平、时代背景以及
作品的创作动机,有助于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
2. 人物形象: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行为动机和心理变化,以及
这些人物如何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3. 情节结构:梳理作品的情节发展,包括起始、发展、高潮和结局,
理解情节如何反映主题。
4. 主题思想:探究作品所要传达的中心思想或深层含义,分析作者通
过作品表达的观点和态度。
5. 艺术特色:评价作品的文学风格、语言特色、叙事技巧等,如象征、比喻、讽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6. 文化价值:分析作品在文化、历史、哲学等方面的价值和意义,以
及它对后世的影响。
7. 阅读感悟: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形成自己的见解和感悟,培养批
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8. 文学评论:学习如何对文学作品进行评论,包括评价作品的优缺点,以及它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9. 跨文化比较: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作品进行比较,理解不同文化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10. 文学与现实:探讨文学作品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分析文学如何反映和影响现实。
结束语:通过对高考名著的深入导读和知识点的归纳,学生不仅能够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还能够培养出对美的感知能力和对复杂问题的分析能力。
希望每位学生都能在阅读名著的过程中获得知识与智慧的双重收获。
高中高考语文必修1~5名著导读知识梳理总结
必修1~5名著导读和梳理探究必修一名著导读和梳理探究《论语》1.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人,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2.他是私人讲学之风的开创者,打破了“学在官府”的传统,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3.孔子将鲁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4.《论语》全书共分丛篇,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
是债家最重要的经典著作。
5.统率《论语》思想的是“仁”。
要实现它,有赖于对“礼”的施行。
《大卫•科波菲尔》1.“半自传体”小说《大卫•科波菲尔》的作者是享有世界声誉的英国小说家查尔斯•狄更斯。
主要作品还有《匹克威克外传》、《双城记》等。
2.狄更斯的小说都有十分明确的道德意图,处处体现着民主思想。
《大卫•科波菲尔》的结局体现了狄更斯的道德信念:善恶必报。
3.大卫受继父毒打,只有保姆佩葛蒂在夜半时分,偷偷前来安慰他,两人悄悄地通过钥匙孔对话。
大卫说,从那时起,他对她产生一种无法言喻的深情,“我好像心头挖掉了一块肉,她就补在那块地方,我的心又长好了,把她包在里面了。
”4.佩葛蒂的哥哥是一位心地善良的渔民,他收养了一个外甥女艺米莉和侄儿海姆。
5.海姆为人木讷、憨厚,没念过书,更谈不上仪容风度,然而,他的胸怀比海洋更博大。
亚摩斯海滨的那场船难是全书的高潮。
6.房东密考伯夫妇是狄更斯以他的父母为原型塑造的。
他们那种“债多不愁、乐天知命”的性格成为文学中的典型,称做“密考伯主义”。
7.大卫的姨婆虽然脾气古怪,但是非分明,嫉恶如仇,古道热肠。
她教导大卫“永不卑贱、永不虚伪、永不残忍”的话可以成为我们每一个人的做人箴言。
8.有正确的是非观念,成为大卫终生挚友的人是特莱得。
9.大卫的第一次婚姻是盲目的,他的第一位妻子多拉后来病逝。
大卫在海外闯荡数年归来后发现和他青梅竹马的阿橙尼丝才是最理想的伴侣,在排除了阴险小人希普的阻挠后,有情人终成眷属。
优美的汉字1.汉字是至今仍“活”着的最古老的一种文字,也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一种文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必修课本名著导读梳理一、《大卫-科波菲尔》(必修一)作者是英国作家狄更斯。
主人公大卫·科波菲尔尚未来到人间,父亲就已去世,自幼受尽继父的虐待,因反抗被送进一所寄宿学校,母亲死后,就被送去当童工。
后在姨婆的抚养下成为名作家。
作品围绕大卫的生活遭遇生动描绘了维多利亚时代一幅幅社会画面,揭露了司法界的黑暗,会议对人民的欺压,资产阶级对人民的剥削,寄宿学校对儿童的虐待;刻画了形形色色得人物,特别是下层劳动者的形象。
作品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一部教育小说,它通过主人公经个人奋斗成为名作家的经历,赞美了忠诚正直、勤奋坚毅的品质,贬斥了贪婪伪善的恶习,鼓励人们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要对生活充满信心。
二、《家》(必修二)艺术成就《家》是巴金30年代创作的“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它从1931年问世至今,一直以其特有的反封建的思想光辉和动人的艺术魅力吸引着广大读者,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着重要的地位。
长篇小说《家》以20年代初期中国内地城市四川成都为背景,真实地写出了高家这个很有代表性的封建大家庭腐烂、溃败的历史。
作品中的高家是中国封建社会和家族制度的缩影。
作品在揭露这个封建家庭罪恶的同时,还侧重表现了封建制度、封建礼教对青年一代的摧残和迫害。
同时还表现了以觉慧为代表的一代觉醒了的青年同这个罪恶家族的斗争。
这些青年受“五四”反封建巨浪的影响,一方面在社会上积极参加宣传革命思想的学生运动,一方面在家庭内部和封建势力、封建礼教展开勇猛的战斗,最后,他们真正敲响了这个封建大家庭的丧钟。
《家》是一部思想相当深刻的现实主义力作,作品通过以觉慧为代表的青年一代与以高老太爷为代表的封建腐朽势力的激烈斗争,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和家族制度的腐败与黑暗,控诉和揭示了大家族和旧礼教、旧道德的罪恶以及吃人本质,并且揭示了其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
同时,作品还以极大的激情歌颂了青年知识分子的觉醒、抗争以及他们与罪恶的封建家庭的决裂。
人物鉴赏1.觉新觉新是以巴金刚刚辞世的大哥为生活原型的一个人物,他的身上凝聚着作者对自己最亲爱的人的深切痛惜,对他的刻画涓滴无遗地流露出作者对这个人物的情感,因而从艺术角度而言,这个人物堪称是全书中最成功的人物——最真实的往往也是最动人的。
觉新是一个新旧掺半的人物,他接受了封建主义的正统思想,但也对封建家庭的腐败不满,性格上具有较突出的两重性:在旧家庭中是个暮气沉沉的大少爷;在与觉慧、觉民等年轻人在一起时,又是一个渴望新生活的青年。
由于他承受着太重的旧文化的因袭重担,在封建意识的压迫和自我思想矛盾的痛苦中,无力自拔。
他在梅林里的憧憬,他在洞房外月下的独叹,他在面对梅前来避难时借酒抒怀,点点滴滴为我们呈现的是一个有血有肉,懂风情,有学养,会思考,有灵气的觉新形象。
而正是这样一个人物做出了许多令人难以理解的选择。
这选择恰恰也是深思熟虑的结果。
这种悲剧的意味更加耐人寻味。
2.觉慧觉慧,大胆而幼稚的叛逆者的形象。
“五四”新思潮掀起了青年一代的热情和理想,给了他们民主主义、人道主义的思想武器。
觉慧便是被五四新思潮唤醒的新生的民主主义力量的代表。
他讨厌别人说自己坐轿子,是因为他不想让别人把他当作有钱人的纨绔子弟。
他大胆地跟鸣凤示爱,希望可以选择自己爱的人;他积极参加“五四”爱国学生运动,渴望推翻这腐朽的封建制度;他公开支持觉民抗婚,主张青年人主宰自己的命运;他积极投身学生运动,热心办刊物(《黎明周报》),宣传进步思想。
在家中,他有正义感,同情下层人物,勇于反对封建束缚。
他敢于怒斥长辈们装神弄鬼等迷信行为,反对把瑞珏搬到城外分娩。
他坚决反对大哥觉新的“作揖哲学”和“无抵抗主义”,他的信念很单纯,对旧势力“不顾忌,不害怕,不妥协”。
最后,他义无返顾地走出了家庭。
3.高老太爷高老太爷,是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的代表。
作为这个封建大家庭至高无上的统治者,作品突出表现了他专横、冷酷的性格特征。
在高家,他的话就是法律,谁也不能反对。
为了维护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他坚决反对孙子们进学堂和参加一切社会活动。
他逼觉新和瑞珏结婚,制造了觉新和瑞珏、梅三个人的爱情悲剧。
他对家中男女仆人视同牲畜,硬是把只有17岁的鸣凤送给60多岁的冯乐山做小老婆。
鸣凤死后,他又把婉儿抬到冯家受煎熬。
在高老太爷的生命中,维护大家庭的秩序、兴盛,是他意志的全部。
4.觉民一个积极进步,逐渐上进的新青年,他的性格介于觉新和觉慧之间,他比觉新少了思想上的落后,又比觉慧多了遇事、抉择时的沉着和稳重。
他温和稳健,不好激动,不爱参加社会活动,对学生运动缺乏应有的关注。
但作为五四新思潮唤醒的年轻一代,他向往民主自由。
当祖父为他一手包办婚姻的时候,他毅然离家出走,公开反抗,表现了不妥协的斗争精神,和琴成为小说中唯一的一对胜利者。
像觉慧一样,他也不是一个完美的斗士,也跨不过阶级的鸿沟,忘不了主人与奴才的差距,在年初九舞龙人的惨叫,求饶声中,他表现出麻木的神情:“太平淡了,小时候看起来倒有趣味,现在却不然”。
在他的心目中,下人们的痛苦,算不了什么。
重点情节梳理1.鸣凤投湖(第26节)鸣凤与觉慧真诚相爱,然而高老太爷却把鸣凤许给60多岁的孔教会头面人物冯乐山,鸣凤怀着绝望的心情与觉慧诀别,然后投湖了。
一个美丽的女性就这样被封建礼制吞噬了。
书中描写哀婉欲绝、催人泪下。
觉慧从此认清了这个社会的本来面目,坚定了与它决裂的决心。
2.“克定受罚”(第33节)觉新的五叔克定打着高老太爷的招牌借债、嫖妓,高老太爷愤怒地责罚了他,然后一病不起。
封建礼教的虚伪和必然消亡在这里得到最精彩的展示。
3.“捉鬼风波”(第34节)陈姨太请巫师捉鬼,为高老太爷驱病,闹得家宅不宁。
觉慧挺身而出痛骂陈姨太和众人。
表现了青年人敢于斗争的无畏勇气,使人痛快淋漓。
4.“血光之灾”(第36,37节)为了避讳高老太爷的灵柩,高家长辈把临产的瑞珏送到城外。
瑞珏因难产在惨叫声中死去。
觉新突然明白了,是整个制度,整个礼教夺去了他所希冀的一切。
小说笔调沉重、感人肺腑,揭示了“不抵抗主义”的破产。
三、《巴黎圣母院》(必修二)是雨果最富有浪漫主义小说。
小说的情节曲折离奇,紧张生动,变幻莫测,富有戏剧性和传奇色彩。
小说表现了雨果对封建政府和教会的强烈憎恨,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
主要情节故事发生在中世纪。
“愚人节”那天,流浪的吉卜赛艺人在广场上表演歌舞,有个叫埃斯梅拉达的吉卜赛姑娘吸引了来往的行人,她长得美丽动人舞姿也非常优美。
这时,巴黎圣母院的副主教克罗德·弗罗洛一下子对美丽的梅拉达着了迷,他内心燃烧着情欲之火,疯狂地爱上了她。
于是他命令教堂敲钟人,相貌奇丑无比的卡西莫多把埃斯梅拉达抢来。
结果法国国王的弓箭队长弗比斯救下了埃斯梅拉达,抓住了卡西莫多。
他把敲钟人带到广场上鞭笞,善良的吉卜赛姑娘不计前仇,反而送水给卡西莫多喝。
敲钟人虽然外貌丑陋,内心却纯洁高尚,他非常感激埃斯梅拉达,也爱上了她。
天真的埃斯梅拉达对弗比斯一见钟情,两人约会时,弗罗洛悄悄在后面跟着,出于嫉妒,他用刀刺伤了弗比斯,然后逃跑了。
埃梅斯拉达却因谋杀罪被判死刑。
卡西莫多把埃斯梅拉达从绞刑架下抢了出来,藏在巴黎圣母院内,弗罗洛趁机威胁吉卜赛姑娘,让她满足他的情欲,遭到拒绝后,把她交给了国王的军队,无辜的姑娘被绞死了。
卡西莫多愤怒地把弗罗洛推下教堂摔死,他拥抱着埃斯梅拉达的尸体也死去了。
人物形象1.爱斯梅拉达一直以来被认为是真善美的化身,无论是从外表到内心,爱斯梅拉达的形象都是美的。
在雨果的笔下,爱斯梅拉达的形象就像是照射在灰暗、阴沉画面上的一束灿烂的阳光。
所有见到他的人都为她的美晕眩着、震撼着,她成为整个巴黎圣母院故事中最光彩照人的形象。
诗人甘果瓦、敲钟人卡西莫多、骑兵队长弗比斯,甚至供职于宗教的副主教弗罗洛都被她的美弄得意动神摇,几近疯狂。
除了外在的魅力,内心的善良也是她美丽动人的另一方面,给劫持自己的加西莫多送水,让加西莫多干枯的眼睛里第一次流出了泪水。
与流浪诗人甘果瓦假结婚,免除了甘果瓦的杀身之祸等,都无不体现着爱斯梅拉达的纯真善良,甚至面对副主教弗罗洛的威逼,宁愿选择十字架也不屈服于副主教弗罗洛,以死捍卫自己的纯洁。
2.卡西莫多外表无比丑陋,内心却又十分善良的敲钟人。
通过这个人物,作者揭示了被压迫、受蒙蔽的下层人民的高尚情操,揭示了当时社会条件下容不得一颗善良纯洁的心灵,宣扬了“爱情”和“仁慈”可以创造奇迹、改变人的精神面貌的人道主义思想。
四、《红楼梦》(必修三)重点情节疏理1.宝玉挨打出自《红楼梦》120回本中第33回和第34回,即“手足耽耽小动唇舌,不肖种种大承笞挞”,“情中情因情感妹妹,错里错以错劝哥哥”。
先是宝玉与王夫人的丫头金钏儿调笑,结果金钏儿被王夫人赶出去含羞自尽,再是宝玉因结交一个叫琪官伶人,忠顺王府借故刁难,宝玉的弟弟贾环趁机在贾政面前造谣中伤,贾政盛怒之下将宝玉打得气弱声嘶,亏得王夫人赶到才停止。
后来贾母也到了,贾政才下跪赔罪。
宝玉被打后,宝钗和黛玉在安慰宝玉时表现出了明显的不同道。
2.黛玉葬花、作《葬花词》大观园繁花似锦,暮春时节,花瓣随风飘落,黛玉每每带着扫把、篮子、花锄,扫起落花,埋在土里,称为花冢。
一天,薛蟠假托贾政的名义将宝玉叫走,去了一天,黛玉不放心,晚上来看他,正好晴雯和碧痕拌嘴,不给她开门。
黛玉想到自己寄人篱下的处境,伤心落泪。
次日,宝玉信步走到花冢,听到黛玉边哭边吟《葬花词》,内心十分悲痛。
3.林黛玉焚稿断痴情黛玉知道了宝玉和宝钗即将成婚,急痛之下,一病不起。
一天,贾府的人都没来问候,便挣扎着唤紫鹊扶她坐起,要过有宝玉题诗的旧帕。
她见物生情,百感交集,狠命地撕扯起来。
哪知病弱之身无法如愿。
黛玉闭目喘息片刻,命笼上火盆,欠身将手帕投进火中。
随后拿过前日整理的诗稿,撂在火上。
紫鹊、雪雁赶忙抢救,却来不及了。
此后病越发沉重,终于含恨离开人世。
4.诉肺腑宝玉痴情一日,黛玉独自拭泪,宝玉瞅了半天,说道“你放心”三个字。
林黛玉听了,怔了半天,方说道:“我有什么不放心的?我不明白这话,你倒说说怎么放心不放心?”宝玉叹了一口气,问道:“你果不明白这话?那我素日在你身上的心都用白用了,且连你素日待我之意也都辜负了。
你皆因总是不放心的原故,才弄了一身病。
但凡宽慰些,这病也不得一日重似一日。
”林黛玉听了这话,如轰雷掣电,细细思之,竟比自己肺腑中掏出来的还觉恳切,竟有万句言语,满心要说,只是半个字也不能吐。
两个人怔了半天,林黛玉一面拭泪,一面说道:“有什么可说的。
你的话我早知道了!”口里说着,却头也不回竟去了。
5.王熙凤的故事(1)弄权铁槛寺凤姐为秦可卿送葬住宿铁槛寺,寺里老尼告诉她:长安府太爷的小舅子看中张财主的女儿金哥,但金哥已许配给一个守备的儿子,两家相争,打起了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