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农村建设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胡锦涛总书记去年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指出,纵观一些工业化国家发展的历程,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但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以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新在农村的发展能够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体现和谐社会的要求。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通过城市对农村的反哺,工业对农业的反哺,使农业得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使农村社会能够实现和谐。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十六届五中全会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短短20字的定位,涵盖了多方面意义。其中的重中之重,是增加农民收入。

6月5日,我们在学校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早上我们参观了宝鸡市千阳县的南寨村和朝阳村。

千阳县社会主义新农村村情

在千阳县参观的两个新农村在群众干部的带领下,村名的人均年收入较以前都有很大的提高。村社修葺整齐,并建有活动广场,广场上还有很多宣传性标语,大大改善了村民的业余生活。乡风民俗较好,村民热情好客,几年来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的教育活动,使村民道德水平,精神文明上了一个新台阶。相当数量的村民以蚕桑、核桃等种植业为主要经济产业,为村民们带来了可观收益。全村村民和睦共处、团结共进。每年都会被评为五星级村、模范村、敬老村等模范称号。

千阳县的新兴产业

千阳县不仅以农业为主,还鼓励当地妇女广开展刺绣工艺,开发了一系列农家乐活动。当地村民用自己的勤劳与智慧创造了属于他们自己的财富。千阳县把民间布艺品开发作为富民兴县的一项新兴产业来抓,全力做大做强,使山区农妇手中的“布耍活”火起来。这些布艺产品先后荣获国内外各项大奖76项,产品还畅销日本、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意大利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刺绣作为千阳一大特色,各相关部门领导为成员的刺绣产业开发领导小组,大力开发刺绣产业。提出了“专业化设计、规模化生产、商品化经营、市场化运作”的产业发展思路,并先后成立了千阳县刺绣研发培训中心和七个乡镇的刺绣专业合作社。

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带领下,深入开展了以“践行科学发展观,建设宝鸡后花园,打造魅力新千阳”为主要内容的学习实践活动,围绕新农村建设,农民增收,按照“政府推动、龙头带动、农户联动、提质增效”的总体思路,实施“奶畜、蚕桑、蔬菜、干鲜果、工艺品”

等五大支柱产业工程,构建了多元化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的产业支撑体系,带动了全县的农户致富,使科学发展在千山脚下结出了丰硕果实,有力地促进了县域经济快速、科学发展,真正实现了“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体目标。

下午我们听取了西部山区建设委员会主任曹海芹女士给我们座的报告,并参观了西部山区的林光村和南山村。

西部山区村情

宝鸡市西部山区地处秦岭北麓与陇山支脉的交错地带,土地总面积1707平方公里,辖8镇136个行政村,总人口13.7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3.2万人,贫困人口7.39万人。由于受地理环境和政策投入体制的制约,西山的贫困落后问题还相当严重,一直是宝鸡市贫困人口最多、贫困面最大、贫困程度最深、生存环境最差,最为集中连片的特殊区域。加快西部山区脱贫步伐,实现城乡协调发展,成为宝鸡历届市委、市政府一个最大的心愿。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2005年10月开始,宝鸡市委、市政府举全市之力打响了一场“突破西山”战役,以此带动全市扶贫开发工作实现新突破。

两年来,全市共为西部山区投入各类资金,建成通村砂石路、水泥路,实施通达工程;开工建设渭河大桥及支流桥梁。实施农网改造,实施安全饮水项目,解决了吃水难和饮水不安全问题,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围绕花椒、核桃、苹果等优势主导产业,新栽干鲜杂果15万亩,使西山各类经济林果总面积达到45万亩,建设百亩以上示范园56个。举办各类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对群众进行劳动力技能免费培训,劳务输出。2006年以来,8镇共启动移民搬迁53个村,5070户22251人,共有18个村完成了整村搬迁。建成53所寄宿制学校,彻底消灭了复式班和教学点,解决了学生住宿问题。西山9所镇卫生院扩建改造项目全面开工建设。西山中心敬老院建成投用,对110名五保老人进行集中供养。出台了《关于加强西部山区社会保障工作的实施意见》,从2008年开始,全面启动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同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困难家庭学生救助、劳动力技能培训等政策进一步向西山倾斜。2008年西山农民人均纯收入2880元,较2005年1328元增长1552元,实现脱贫6万人,成为西部山区建设项目最多、享受优惠政策最集中、投入强度最大、发展机遇最好、面貌变化最快的时期。“突破西山战略”的实施,成为宝鸡市把扶贫开发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解决集中连片贫困问题的创新之举。

一、创新工作机制体制。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西部山区扶贫开发工作的决定》,采取特殊体制、特殊政策,集中连片板块式开发,在原有行政区划不变的情况下,建立西山“扶贫特区”。全市按照“12+1”的模式,即12个县区加一个“扶贫特区”,强化市一级对西部

山区的扶贫工作领导职能。成立以市长为组长的“宝鸡市西部山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并常设正县级建制的“中共宝鸡市西部山区工作委员会”、“宝鸡市西部山区建设委员会”,作为市委、市政府直属工作机构,由市政府主管副市长兼任工委书记。赋于西山工委、建委相对独立的人事、财政和社会经济管理权限,主攻西山扶贫开发。西山8镇党建、人大、政协、纪检、司法、社会治安、计划生育等工作由陈仓区统一安排、检查、管理,其它工作由西山工委、建委结合扶贫开发统筹安排。既保证陈仓区工作的完整性,又使西山8镇集中精力开展扶贫开发。按照“扶贫特区”的特殊工作体制,对西山8镇政府内设机构和职责进行改革调整,形成了“综合办公室全面协调,业务科室主攻扶贫”的乡镇机构新格局。

二、集中连片板块式开发。市委、市政府在认真分析西山状况后认为,西部山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典型的贫困现状,要求必须整合项目资金、扶贫力量,实施集中连片开发。参照整村推进的模式,以制约经济发展、影响群众生活的突出问题为重点,按照以户为单位确定生产发展项目,以村、镇为单位确定基础设施项目,以镇为单位确定社会事业项目,自下而上,逐村逐镇编制扶贫开发规划,对主干道路、大中型桥梁、寄宿制学校和敬老院等项目建设,由西山建委和相关镇政府综合考虑,合理布局,统一规划,集中连片开发,基本做到了户户有增收产业、村村有基础设施项目,各镇都有五年脱贫时间表。尤其对涉及移民搬迁和接收的村实行项目捆绑,整村推进,资金、扶持力量整合,优先安排路、桥、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提升了扶贫开发整体水平和效果。

三、资金项目倾斜支持。建立西部山区项目、资金直通车制度。从2006年起,西山8镇的扶贫开发项目资金直接对市级各部门;市级各部门对西部山区的项目、计划资金直接到西山建委,决算在陈仓区。增大对西部山区投资强度。陈仓区原有的投入基数不变,市财政每年安排专用经费用于西部山区扶贫开发,并以教育附加费担保贷款,解决了53所寄宿制学校建设资金问题,。同时加大各类中、省项目、资金的争取力度,使更多的项目资金向西部山区倾斜。市级相关部门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司其职、各记其功”的原则,把相关项目投资捆绑起来,集中用于西山“扶贫特区”。

四、优惠政策扶持推动。制订优惠政策,特事特办。围绕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在充分动员群众投工投劳的同时,允许以资抵劳,并提高道路硬化财政补助标准;市政府专门制定下发了《宝鸡市西部山区移民搬迁工作管理办法》,在全市范围内整合土地资源,跨镇、跨区域、出让国有闲置土地、盘活村民现有宅基地,开展大规模移民搬迁,搬迁户除按标准享受“5+1”补助政策外,减免各种规费,优先安排建房木材采伐指标,优先安排产业小额扶贫信贷资金,对跨村、跨乡镇整村搬迁的,实行“5+1+1”的补助政策,增加的资金用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