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13课《群英会蒋干中计》word

合集下载

群英会蒋干中计《群英会蒋干中计》说课稿

群英会蒋干中计《群英会蒋干中计》说课稿

《群英会蒋干中计》说课稿语文教研组陈小燕一、说教材1.教材简析本课是中等职业教育语文教材第一册第五单元----小说单元的第三篇课文。

之前学习了散文、议论文、文言文等文体。

因此本单元的学习,对此后的小说学习起着置关重要的奠定基础的作用。

该单元的前两篇文章分别为现代文小说(《阿q正传》),外国小说(《项链》)。

通过这两篇文章的学习,学生基本掌握了小说三大要素:情节、人物、环境的欣赏方法。

而本文的学习,正是进一步巩固该知识点,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即能够掌握三大要素之间关联。

此外,本文是我国著名古典小说《三国演义》的重要选段,是一篇白话文言文小说,在学习小说的知识点之外,我们还需要解决一些文言文的知识难点。

由此,在教授该篇课文时,我从文言文翻译入手,以小说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之间的关联为纲;以学生较容易解决的字词翻译作为开始,逐渐上升到小说三要素关系的理论高度。

2.教学重点难点作为小说,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环境是不可或缺的三大内容。

因此,我把本文故事情节的梳理、人物形象的概括作为本课的重点内容。

而这两者之间的关系,由于上升到了理论的高度,以一年级学生的能力,较难理解。

可作为教学难点处理。

3.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本文是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三国演义》的重要选段,因此,关于该小说文学常识的识记,以及文言文字词翻译等知识,是本课的重要知识点。

(2)能力目标感知课文,理清故事情节,概括各段段意。

体会本文重点人物的描写方法,概括人物形象。

学习本文通过神态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重要写作手法。

深入思考,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之间的相互作用。

(3)情感目标学习本文,使学生初步了解我国古典名著,引发其阅读古典文学的热情,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水平。

(4)德育目标分析小说中各人物的性格特点与其成败的关系,肯定性格对人生、事业的重要影响作用。

二、说教法1.朗读法朗读,对于文言文的理解有十分重要的辅助作用,应此我要求学生在学习本文时,反复朗读课文,达到顺利理解本文的效果。

《语文 基础模块》上册 第四单元 群英会蒋干中计

《语文 基础模块》上册 第四单元  群英会蒋干中计
口出狂言 为人轻率 志大才疏 立功心切
2.看神态(神态描写):
昂然—— 轻松得意,以为自己劝降定能成功; 愕然—— 被点穿来意后,阵脚大乱; 惊愕—— 设立监酒后,完全是被动的,不敢多言; 面如土色—— 周瑜表明心迹后,狼狈不堪。
3.观其行(行动描写):
①曹操“言未毕”就出来应命,迫不及待的想立功; ②同帐共寝时,因立功未成,无法复命而焦躁不安; ③起床偷视,轻易相信信的内容,不做判断; ④伏床装睡、窃听周瑜谈话,却不识真伪; ⑤潜步出帐,径出辕门,却自以为得计。
闻Leabharlann 二笑: 看透来意,暗笑蒋干欲盖弥彰
笑 三笑: 虚情假意稳住蒋干,以使其上钩
识 四笑: 让蒋干感到毫无戒心,麻痹蒋干 人
五笑: 彰显成就地位,表明抗曹决心
六笑: 再显显赫地位,绝蒋干劝降之念
这几次“笑”表现出周瑜潇洒豪放和 对巧施反间计充满自信的思想性格。
情节知人
1.毁书斩使
年轻气盛
2.挫败曹军
2.安排给下属的——
①文武百官着盛装准备参加群英会; ②命人假造蔡张二人的密信,清理寝帐中其他文书, 将此信放于往来的书信中; ③安排所谓的“江北来人”; ④下令辕门军士不得阻拦蒋干返回江北。
二、蒋干是怎样中计的?
求胜心切,却劝降不成;焦躁不安,渴望收获!
蔡张密信—— 与事实相符,产生怀疑 梦中呓语—— 确定“密信”的真实 江北密报—— 验证“密信”的内容
群英会 蒋干中计
《三国演义》
兵不厌诈。不战而屈人之兵, 善之善者。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 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基本信息:
作品名称 创作年代
群英会蒋干中计 明代
作品出处
《三国演义》
作者
罗贯中

最新《群英会蒋干中计》第二课时教学教案-word文档

最新《群英会蒋干中计》第二课时教学教案-word文档

《群英会蒋干中计》第二课时教学教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抓往人物的语言、行动、神态,分析人物形象。

2、变换角度思考问题,激发学生阅读古典文学名著的兴趣,热爱民族文化遗产。

教学重难点:目标2
教学设想:合作探究
教学设计及过程:
一、复习引入:
第一课时中,我们了解了“群英会蒋干中计”的故事背景,认识到了周瑜实施反间计,除掉蔡、张二人的战略意义,又通过归纳周瑜用计的步骤,感受到了计策的严谨、周密。

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归纳出的用计步骤。

(板书)
先发制人
群英会
入帐共寝
周瑜、蒋干的性格在用计、中计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二、分析人物:
1、请阅读相关段落,划出最能表现周瑜、蒋干性格的语句。

(语言、行动、神态)
2、请依据具体的语句,讨论分析周瑜、蒋干的形象(同座位之间讨论分析)
可模仿下列句式回答:
我从段、句中,发现周瑜(蒋干)是一个(性格)的人。

周瑜蒋干
敏锐足智多谋先发制人狂妄自大盲目自信
自信机智灵活志大才疏愚蠢无能
豪爽踌躇满志群英会贪生怕死无胆无谋
坚定豪放潇洒
细心擅长表演入帐共寝自作聪明立功心切
学生归纳:周瑜是一个的统帅。

蒋干是一个的谋士。

三、拓展延伸:
1、周瑜实施反间计,骗过了愚蠢的蒋干,也骗过了老谋深算的曹操,他的计策真的是天衣无缝吗?聪明的你一定能发现反间计的漏洞与破绽。

请列出破绽,说明理由。

(四人合作、讨论探究,一人记录整理,推荐一人作答)2、假如你是蒋干,你很勇敢,也很聪明,你准备怎么智斗周瑜?(四人合作、设计方案,一人记录整理,推荐一人作答)。

《群英会蒋干中计》课件

《群英会蒋干中计》课件
《群英会蒋干中计》PPT 课件
这个PPT课件将带您深入了解《群英会蒋干中计》的故事,揭示背后的智谋 与决策,以及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背景介绍
1 群英会概述
讲述了三国时期蒋干使用谎报军情和伏击计等计谋,成功中计了司马懿和关羽,一举扭 转了战局。
2 蒋干的身份和背景
蒋干是刘备的丞相顾命大臣,在战略和计谋方面具有独特的见解和能力。
感悟
通过《群英会蒋干中计》的故事,我们可以认识到 智谋在战争中的重要性,以及对于个人、企业或者 国家等不同方面的启示。
对于个人、企业或者国家等方面的启示
该故事提醒我们要善于思考和运用策略,充分发挥 自身潜力,应对各种挑战和困境。
蒋干的成功经验与教训
蒋干的成功在于善于运用谎报和计谋战术,但也需要注意计策泄漏和计谋被识破的风险。
对军事谎报的思考
军事谎报作为一种战略手段,既具有可行性,又需要谨慎使用以避免产生负面后果。
对计谋策略的思考
蒋干的计谋展示了灵活和独特的战略思维,我们可以从中汲取启示,运用巧妙的策略应对各 种挑战。
总结
Hale Waihona Puke 要内容1开局一波操作——谎报军情
通过虚假的军情报告,蒋干成功让司马懿产生错误的判断,并在关键时刻发起反 击。
2
狙击关羽——伏击计
蒋干运用伏击计将关羽逼入困境,迫使其丢盔弃甲,最终斩杀了这位无敌的武将。
3
慑服貂蝉——罗刹阵
为了慑服貂蝉,蒋干利用罗刹阵的奇特布局,瓦解了貂蝉的危机,赢得了胜利。
教训与启示

语文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13课《群英会蒋干中计》word教学设计

语文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13课《群英会蒋干中计》word教学设计

《群英会蒋干中计》教学设计青海西宁市湟源职业技术学校马生英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三国演义》,学会通过故事细节以及人物神态、语言等分析人物性格。

过程与方法:学生自主讨论、对对联和发表演说,激发学习兴趣,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滋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我国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通过对故事细节以及人物神态、语言等分析,把握周瑜性格。

三、教学难点:结合《三国演义》全文,全面分析曹操中计的原因。

四、教学准备:准备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片头、片尾主题曲;制作课件;引导学生阅读《三国演义》第四十四到五十回,了解赤壁之战的故事情节。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三国演义》电视剧主题曲《临江仙》(一)《三国演义》知多少——文学常识(二)概括情节对对联——整体把握(三)细读发展与高潮——品味细节第一课时课后作业:1.概括情节对下联。

2.假如你是蒋干,你能想办法完成说降周瑜的任务吗?试写一篇演说辞,要求:符合情理,有说服力。

(150字以内)第二课时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交流了有关《三国演义》的文学常识,梳理了故事情节,还着重分析了故事发展与高潮阶段的细节描写,感受了周瑜一步步引蒋干中计的逼真场景。

另外老师还布置了一份作业,请同学们用章回小说的回目形式概括每一部分的情节,不知同学们做得怎么样,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同学们的答案,同时也以此回顾一下故事情节。

开端(1-3段):曹孟德初战损兵周公瑾暗探定计发展(4-6段):蒋子翼讨功作说客周公瑾设计迎故人高潮(7-8段):周瑜巧施反间计蒋干呆盗假降书结局(9段):曹阿瞒中计杀蔡张周都督遂心除忧患尾声(10段):细作报喜周瑜去忧好一出成功的反间计!在这个故事中令你最佩服的人是谁?——周瑜。

这节课就让我们先一起来品读一下周瑜这个人物。

人物性格分析:1.周瑜六次“笑”——抓神态、析人物问大家一个问题:从得知蒋干来访,到和蒋干抵足而眠,在这个过程中,周瑜有一个什么表情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笑请你在文中找一找,周瑜一共笑了几次?每一次笑的目的分别是什么?你知道他笑的时候心里在想什么吗?请结合具体语境作分析。

3.2《群英会蒋干中计》(教案)【中职专用】(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下册)

3.2《群英会蒋干中计》(教案)【中职专用】(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下册)

二群英会蒋干中计罗贯中教学目标:1.了解《三国演义》中“群英会”的背景和情节。

2.理解蒋干中计的原因和故事的发展逻辑。

3.探究人物性格在故事中的重要作用。

4.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历史意识。

教学内容与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三国演义》的相关片段或展示相关图片,引导学生进入本课主题——《群英会蒋干中计》。

2.学习新课:3.背景介绍:回顾东汉末年的历史背景,包括三国鼎立、群雄逐鹿的政治局面,以及本文在《三国演义》中的位置和重要性。

4.文本解读:引导学生阅读《群英会蒋干中计》,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重点解读蒋干如何中计,以及其中所体现的封建社会中不同政治集团之间的智慧博弈。

5.叙事结构和人物塑造分析:讲解本文的叙事结构和人物塑造手法,包括如何通过情节的发展来展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命运走向,以及如何通过人物之间的互动来推动故事的发展。

6.课堂讨论:分组讨论以下问题:(1)本文中的“群英会”有何意义?它如何体现了封建社会中不同政治集团之间的智慧博弈?(2)蒋干为何会中计?他的性格特点和行为方式对于故事的发展有何影响?7.互动交流:鼓励学生主动发言,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例如:如何理解作者在描绘人物和情节时的语言风格?这种风格对于表现主题有何作用?8.作业布置:写一篇读后感或评论文章,探讨《群英会蒋干中计》中所体现的封建社会政治斗争和智慧博弈的现实意义。

要求结合自己的感受和理解,从不同角度进行阐述。

第二课时1.复习导入: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重点强调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叙事结构。

2.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三国演义》原著或其他相关文献,进一步了解东汉末年的历史背景和人物故事。

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比较不同版本的《三国演义》(如电视剧、电影、评书等),体会不同的叙述风格和艺术特点。

3.文本细读: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文本,关注细节描写和人物心理活动,进一步理解故事情节的内在逻辑和人物性格的复杂性。

江西省中等职业学校语文基础模块上册课文习题群英会蒋干中计

江西省中等职业学校语文基础模块上册课文习题群英会蒋干中计

江西省中等职业学校语文基础模块上册课文习题群英会蒋干中计(一)阅读全文回答问题1.全文共10段,可以分作几个部分,是如何结构情节的?(三部分:1—3/4—8/9—10)答:开端1—3段周瑜决定除蔡、张。发展4—6段周瑜设下反间计,群英会上迷敌人。高潮7—8段周瑜假装泄秘密,蒋干上钩盗密信。结尾9段周瑜中计杀蔡、张。尾声10段周瑜闻讯庆计成。2、全文的主线是什么?设计、用计、中计是情节的主线。3、周瑜用了什么方法除去蔡瑁和张允的?答:使的是借刀杀人反间计。诱骗蒋干盗书,离间蔡、张与曹操的关系,借曹操之手除掉蔡张二人。(二)阅读1—3段回答问题。1.概括第1自然段内容吗?周瑜毁书斩使。2、“使者呈上书看时,封面上判云:‘汉大丞相付周都督开拆。’瑜大怒,更不开看,将书扯碎,掷于地上,喝斩来使。”对周瑜发怒的原因理解正确的一项是(D)A.周谕见书信的封面上写的是“付”,对自己不尊敬,因而生气了。B.周谕自命不凡,见曹操在书信上称大丞相,因而大怒。C.曹操名为汉相,实为汉贼,周瑜深恶痛绝,因而大怒。D.曹操以丞相之名,挟天子以令诸侯,所以激怒周瑜。答:分析题一要结合上下文,二要结合人物性格特点,三不可脱离阅读材料。A项分析曲解身处统帅地位周瑜的性格,B项也将两国之争变为个人争名夺利。C项D项的选择要看原文,“汉大丞相”关键在“汉”字,表明曹操以汉相身份对待周瑜,而“付”又很傲慢,才激怒周瑜,故当选择D 项。3.周瑜之所以违反两国交兵的惯例,采取这种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举动,原因是什么?答:①曹操来信,封面措辞自负傲慢,带有对东吴轻蔑侮辱的感情色彩,周瑜十分恼火,以此抗议示威。②因为自己有训练有素的水军,不怕“不习水战”的曹军,有恃无恐。4.毁书斩使后周瑜又做了什么?为什么这么做?部署军队,迎战曹操。5.从这段看,周瑜是一个怎样的人?骄矜自傲、富有胆识、深谋远虑。6.第2段写什么?三江口曹操折兵,挽败局重用蔡张。7.曹操为什么吃败仗?答:一方面由于“青徐之兵,不习水战”;另一方面对降将蔡瑁、张允存有疑心,他们有水军都督之名,却无真正的兵权;加上周瑜善于调兵遣兵。8.周瑜得胜后做些什么?他通过探看曹军水寨发现什么?答:得胜后犒军、报捷、“亲往探看曹军水寨”。看到曹军操练水军井井有条、声势浩大(结合书上具体描写),悟出要破曹军,先要除掉“深得水军之妙”的蔡、张。9、课文第3段两次写到周瑜的“惊”,周瑜“心惊”、“大惊”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深层原因又是什么?答:直接原因是看到蔡张二人“深得水军之妙”深层原因是担心曹操克服了水战处于劣势的弱点,从而使自己的优势丧失。10.周瑜“暗窥水寨”后,最大的心病是什么?这一细节在整个节选部分起什么作用?答:破曹军,先要除掉“深得水军之妙”的蔡、张;这一细节在整个节选部分交代了矛盾的焦点,周瑜破曹的必要前提。11.瑜欲亲往探看曹军水寨,乃命收拾楼船一只,带着鼓乐,随行将数员,各带强弓硬弩,一齐上船迤逦前进。至操寨边,瑜命下了碇石,楼船上鼓乐齐奏。对这一段描写分析正确的几项是(AD)A.写出周瑜深知兵法,亲临敌寨,是个智勇双全的人物B.周瑜少年得志,骄矜自信,表现他豪放不羁的特点。C.周瑜以此探看敌军虚实,并向曹军炫耀己方的优势。D.临敌时却以鼓乐相迷惑,写出周瑜从容沉着的风度。E.周瑜暗探曹军水寨,实际上已对破曹之策胸有成竹。12、课文为什么从周瑜毁书斩使,两军大战三江口选起?这与本文的中心有什么关系?(2分) 答:这两个情节与本文中心有着密切的因果关系。毁书斩使才有三江口之战;由于曹操三江口战败,才有蔡、张训练水军之举;由于这两人整治水军得法才引来周瑜的探寨并下定除此二人的决心。这一部分是周瑜“设计”的背景。13.解释加线词语更不开看(表示动作与预期结果相反,可解作“却”) 封面上判云(写到,批到)便宜用事(有利时机) 比及( 等到)14.给加线词语注音:便(biàn)宜用事中(zhòng)箭着(zhuó)炮拈(niān)弓搭箭(三) 阅读4—6段回答问题。1、蒋干如何在曹操面前推荐自己的?从中可见他是一个怎样的人?答:“某自幼与周郎同窗交契,愿凭三寸不烂之舌,往江东说此人来降”“干到江左,必要成功。”从中可见他是一个胸无城府、盲目自信、狂妄自大。2、周瑜听说蒋干来反应如何?说明他是一个怎样的人?答:笑谓诸将“说客至矣”与众将附耳低语,如此如此;说明他是一个才思敏捷,智谋超人的人。3、“昂然而来”刻画了蒋干怎样的形象?答:刻画了蒋干自视甚高却胸无城府的书呆子形象4.对“干曰:‘公瑾别来无恙?”’一句对人物性格刻画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B)A.周瑜拜迎之,蒋干急忙问候,表现了蒋干的热情。B.蒋干对周谨直呼“公瑾”,表现了他的傲慢。C.二人分别已久,蒋干表示问候,表现了他对老友的关心。D.蒋干见周瑜亲自迎接急忙表示问候,写出他有些受宠若惊。5.蒋干“昂然而来”,“愕然”以对,表现了他(C)A.先是盲目自信,后是害怕撒谎。B.先是自鸣得意,后是萎靡不振。C.先是盲目自信,后是被动尴尬。D.先是自命不凡,后是自愧不如。6.“干曰:足下待故人如此,便请告退”,表现了蒋干(C)A.真实目的被揭穿后恼羞成怒。B.对周瑜不讲情面的直接抗议。C.来意被挑明后慌乱掩饰的尴尬。D.知道劝降不成后以守为攻的机智。周瑜一见蒋干如何先声夺人?蒋干反应如何?答:一见面点出蒋干“远涉江湖,为曹氏作说客”;蒋干自以为必会成功,却被一眼洞察,惊愕得不知如何应付,只好心虚气短地说假话掩饰。7.对“吾虽不及师旷之聪,闻弦歌而知雅意”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C )A.王顾左右而言他,故意转换话题,以缓和紧张的气氛。B.自谦之词,既不损害朋友的交情,又显示了儒将的风度。c.虽是故交,但各为其主,运用外交辞令,以守为攻,既得体,又震慑了对方。D.以师旷作比,风趣幽默,表现了自己的高尚情趣。8、群英会上,周瑜又如何制止蒋干游说?蒋干又如何反应?答:当众宣布“此吾同窗契友也……不是曹家说客”;令太史慈作监酒“如有提起曹操与东吴军旅之事者,即斩之”。以堵蒋干之嘴。蒋干“惊愕,不敢多言”。9、周瑜与蒋干一见面,即主动进攻,打下了蒋干的气焰,动摇了蒋干的自信心。又以什么暗示蒋干的劝降不可能成功?蒋干反应如何?)答:①出迎时和大张筵席时,显示兵将实力。②筵席之后“引干到帐后”看“堆如山积”的粮草。使蒋干说出“兵精粮足,名不虚传!”③对蒋干的一席“言志”,表示自己对孙权的忠诚和东吴人心的团结。蒋干吓得“面如土色”,再也不敢提劝降之事了。10、周瑜除正面制止蒋干说降外,又怎样设置圈套,让蒋干一步步走近放着密信的桌子的?答:①表面上亲热、拉近乎。“笑而挽其臂”、“今日见了故人”、“瑜携干手”、“瑜执干手”、“瑜复携干入帐”。使蒋干觉得周瑜还是没有忘记“同窗契友”,直至“抵足而眠”。②装醉装睡。“大笑畅饮”、“佯醉大笑”、“佯作大醉之状……和衣卧倒,呕吐狼籍”、“鼻息如雷”。使蒋干盗信有隙可趁。11.分析周瑜“笑”的原因(6分)①……笑谓诸将曰(料定蒋干来意,为蒋干送上门来助其离间计的实现而高兴)②瑜笑曰:“吾虽不及师旷之聪……”(自己已经知道蒋干的来意,使他开口不得,欲盖弥彰而得意地笑)③瑜笑而挽其臂(对蒋干表示亲切,以便让他上钩中计)④大笑畅饮(显示自己在东吴的地位,对蒋干前来充当说客进行嘲弄,同时迷惑蒋干,使之放松警惕)⑤佯醉大笑曰(志得意满之笑,显示自己在东吴的显赫地位,并对蒋干进行揶揄和嘲讽)⑥言罢大笑(自己坚定忠于东吴,讥笑蒋干不自量力竟来劝降,同时封住了蒋干的嘴,使蒋干中计的条件已具备,是自负的一笑)12.蒋干神态变化所反映的性格特征(4分):①昂然而来(自视甚高,盲目自信); ②愕然(竟一语被周瑜言中,不知所措的惊慌与尴尬)③蒋干惊愕(周瑜如此坚决,又惊又急) ④蒋干面如土色(一下吓倒,胆小愚蠢)(四)阅读7—8段回答问题。1、为什么蒋干对密信深信不疑,忙将它“暗藏于衣内”,后来又能使曹操一时信以为真?说说那封假密信的精妙之处。答:密信措辞设计周到备至,富有迷惑性:①“某等降曹,非图士禄,迫于势耳。”——周瑜深知曹操为人狡诈多疑,这句符合曹操怀疑蔡张投降动机不纯的心理,加之三江口失败,容易使曹操理解为投降非出真心。②“已赚北军困于寨中”——蔡、张训练水军的确是“青、徐军在中,荆州军在外”本意是保护不习水战的曹操嫡系部队,周瑜信中切中曹营情况,颠倒黑白,容易让曹操中计。③“但得其便,即将操贼之首,献于麾下”切中曹操的顾虑,容易使对方激动。④“早晚人到,便有关报”为当晚假探子报讯埋下伏笔。2.周瑜的反间计,在7、8段包括三个组成部分:①密信,②梦话,③假密报。而密信是主要的,是基础,后两者与密信内容相互印证,使蒋干对密信深信不疑。3.周瑜是如何设反间计的?答:迎蒋干时气势上压倒对方,同时单刀直入,先声夺人,逼蒋干矢口否认说降之事,接着顺水推舟,宴蒋干时定军令堵住蒋干之嘴,带他参观自己的军队时震慑对方,接着留住蒋干,引诱他偷看密信,最后以说梦话及探子密报让他信以为真,赶紧向曹操报信,完成反间计。(五)阅读9—10段回答问题。1、解释下列词语:乞退左右(请你让左右退下)雅量高致(城府很深,捉摸不透)2、曹操见信为什么不向蔡张二人核实信上内容的真伪,却说“我欲使汝二人进兵”?答:因为曹操为人狡诈,想试探二人的反应,是否如信中所说在等待时机。3、曹操见到二人首级方知中计,可为什么用“二人怠慢军法,吾故斩之”的话来搪塞众将的询问?这又说明什么?答:曹操心知中计却不肯认错,说明他文过饰非。4.曹操杀蔡、张二人后,课文第10段为什么还要选入“细作探知”一段作尾声?答:选与前文周瑜说“吾必设计先除此二人,然后可以破曹”遥相呼应,充分反映出周瑜对剪除蔡张二人的重视,从而进一步体现他巧妙用反间计对整个战役的重要意义,使情节才完整。(1)通过以上分析,你认为周瑜是怎样的一位军事家?答:他勇敢善战(三江口初捷的布置指挥),足智多谋,反间计是在他夜探曹军后定下的,实施过程步步紧逼,精密周到。他又是年轻潇洒,豪放自信(酒席上舞剑作歌,接待蒋干时的内紧外松,几次大笑)。(2)蒋干是曹操的蹩脚参谋,他的性格特征又是怎样呢?答:他愚蠢而又自作聪明。他自以为“周郎同窗交契”,能凭三寸不烂之舌说降周瑜,并说了“必要成功”的大话。来江东时“昂然”之态说明他盲目的自信。在周瑜施计中根本无开口的余地,反而步步走进圈套,还自以为得计。(3)作者用哪些手法塑造这两个人物形象的?答:①在事件的叙述中作者用白描手法简略交代。②以人物自己言行神态表情表现。③细节描写(如周瑜佯醉呕吐;周瑜假喝“低声”,便唤“子翼”;蒋干窃听等)。④气氛烘托(如对曹军水陆军营的气氛描写,蒋干盗信时的紧张气氛设置等)。⑤用对比、映衬的手法使两人性格更鲜明。。

群英会蒋干中计详解PPT课件

群英会蒋干中计详解PPT课件
第17页/共25页
三、小说的人物:
周瑜: 足智多谋,豪放自信 蒋干: 愚蠢而又自作聪明 曹操: 多疑,刚愎自用
第18页/共25页
比较鉴赏:
小说塑造人物运用了哪些方法? 这与西方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有 什么不同?
第19页/共25页
研究与鉴别:
请结合课后练习三看一段史料,将这 则史料同小说作一下比较,看看小说 里哪些内容是真实的,哪些内容是虚 构的? 这样做有助于了解历史小说与历史的 联系和区别。
第21页/共25页
相同之处:
一、历史上确有蒋干这个人。 二、赤壁之战前,蒋干确曾往东吴游说过周瑜 而没有成功。 三、周瑜确曾设宴招待过蒋干并请他参观军营 仓库等。 四、有些对话(如周瑜迎接蒋干时说的话)是 照录史料,有些略有变化.
第22页/共25页
历史与小说不合的地方:
历史上
小说中
1.曹操从扬州请来蒋干去游说周 1.蒋干自荐往江东游说周瑜.
“周瑜诈睡,是骗蒋干;蒋干诈睡,又骗周瑜。 周瑜假呼蒋干,是明知其诈睡;蒋干不应周瑜,是 不知其诈呼。 周瑜之醉,醉却是醒;蒋干是醒,醒 却是梦。妙在先说破他是说客,使他开口不得;又 妙在说他不是说客,一发使他开口不得。 妙在梦中 呼子翼、骂曹贼,一发使他十分疑惑。周瑜假做极
疏,却步步是密;蒋干自道极乖,却步步是呆。”
第23页/共25页
作业:
一、小说语言上有什么特色? 二、请结合课文,自选角度, 写一篇文学评论,题目自拟。
第24页/共25页
感谢您的观看!
第25页/共25页
(曹、吴实力相差太悬殊。曹军号称八十万 兵马,东吴“五万难猝合”。)
第9页/共25页
2.阅读《群英会蒋干中计》,从前三段文 字看,曹、吴在力量对比上呈现怎样一种 形势?这一形势对情节的发展及人物的塑 造有什么作用?

《群英会蒋干中计》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13课ppt课件2【语文版】

《群英会蒋干中计》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13课ppt课件2【语文版】
军士,唤蔡瑁、张允责之曰:“东吴兵少,反为所败,是汝等 不用心耳!”蔡瑁曰:“荆州水军,久不 操练,青、徐之军, 又素不习水战,故尔致败。今当先立水寨,令青、徐军在中, 荆州军在外,每日教习精熟,方可用之。”操曰:“汝既为水
军都督,可以便宜从事,何必禀我?”于是张、蔡二人自去训 练水军。沿江一带分二十四座水门。至晚点上灯火,照得天心 水面通红。旱寨三百余里,烟火不绝。
阅读1-3段,思考:
• 1、能用几个字概括第一段内容吗?周瑜为什么要这 样?
• 2、第二段写什么?曹操为什么吃败仗?回去后怎么 办?
• 3、周瑜得胜后做些什么?他通过探看曹军水寨发现 了什么?如何解决?
• 4、课文为什么从周瑜毁书斩使,两军大战三江口选 起?这与本文的中心有什么关系?
1、能用几个字概括第一段内容吗? 为什么要这样?
周瑜形象
英勇善战 足智多谋 豪放潇洒 年轻有为
群英会,周瑜尽 情挥洒的舞台
曹操形象
骄傲轻敌 轻信多疑 阴险奸诈
编者语
• 要如何做到上课认真听讲?

我们都知道一个人的注意力集中时间是有限的,一节课45分钟如何保持时时刻刻都能认真听讲不走神呢?

1、往前坐

坐的位置越靠后,注意力就越难集中。老师不会注意到你的事实可以让你不再紧张,放心去做别的事情。坐在后面,视线分散,哪怕你是在看老师,如果有人移动,你的视线就会飘到那个同学的后脑勺上去,也就无法集中注意力。 而且,坐在后面很
• 对文章的主要人物周瑜的刻画,作者着意于对其 “笑”的描写。
• 这“笑”,有天赐良机的得意,有对愚笨对手的嘲 弄鄙视引诱,有对自己功成名就的情不自禁的炫耀。 笑”中有心理,“笑”中有性格,“笑”中有计 谋,,“笑”中有成功。

江西省中等职业学校语文基础模块上册课文习题群英会蒋干中计

江西省中等职业学校语文基础模块上册课文习题群英会蒋干中计

江西省中等职业学校语文基础模块上册课文习题群英会蒋干中计(一)阅读全文回答问题1.全文共10段,可以分作几个部分,是如何结构情节的?(三部分:1—3/4—8/9—10)答:开端1—3段周瑜决定除蔡、张。发展4—6段周瑜设下反间计,群英会上迷敌人。高潮7—8段周瑜假装泄秘密,蒋干上钩盗密信。结尾9段周瑜中计杀蔡、张。尾声10段周瑜闻讯庆计成。2、全文的主线是什么?设计、用计、中计是情节的主线。3、周瑜用了什么方法除去蔡瑁和张允的?答:使的是借刀杀人反间计。诱骗蒋干盗书,离间蔡、张与曹操的关系,借曹操之手除掉蔡张二人。(二)阅读1—3段回答问题。1.概括第1自然段内容吗?周瑜毁书斩使。2、“使者呈上书看时,封面上判云:‘汉大丞相付周都督开拆。’瑜大怒,更不开看,将书扯碎,掷于地上,喝斩来使。”对周瑜发怒的原因理解正确的一项是(D)A.周谕见书信的封面上写的是“付”,对自己不尊敬,因而生气了。B.周谕自命不凡,见曹操在书信上称大丞相,因而大怒。C.曹操名为汉相,实为汉贼,周瑜深恶痛绝,因而大怒。D.曹操以丞相之名,挟天子以令诸侯,所以激怒周瑜。答:分析题一要结合上下文,二要结合人物性格特点,三不可脱离阅读材料。A项分析曲解身处统帅地位周瑜的性格,B项也将两国之争变为个人争名夺利。C项D项的选择要看原文,“汉大丞相”关键在“汉”字,表明曹操以汉相身份对待周瑜,而“付”又很傲慢,才激怒周瑜,故当选择D 项。3.周瑜之所以违反两国交兵的惯例,采取这种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举动,原因是什么?答:①曹操来信,封面措辞自负傲慢,带有对东吴轻蔑侮辱的感情色彩,周瑜十分恼火,以此抗议示威。②因为自己有训练有素的水军,不怕“不习水战”的曹军,有恃无恐。4.毁书斩使后周瑜又做了什么?为什么这么做?部署军队,迎战曹操。5.从这段看,周瑜是一个怎样的人?骄矜自傲、富有胆识、深谋远虑。6.第2段写什么?三江口曹操折兵,挽败局重用蔡张。7.曹操为什么吃败仗?答:一方面由于“青徐之兵,不习水战”;另一方面对降将蔡瑁、张允存有疑心,他们有水军都督之名,却无真正的兵权;加上周瑜善于调兵遣兵。8.周瑜得胜后做些什么?他通过探看曹军水寨发现什么?答:得胜后犒军、报捷、“亲往探看曹军水寨”。看到曹军操练水军井井有条、声势浩大(结合书上具体描写),悟出要破曹军,先要除掉“深得水军之妙”的蔡、张。9、课文第3段两次写到周瑜的“惊”,周瑜“心惊”、“大惊”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深层原因又是什么?答:直接原因是看到蔡张二人“深得水军之妙”深层原因是担心曹操克服了水战处于劣势的弱点,从而使自己的优势丧失。10.周瑜“暗窥水寨”后,最大的心病是什么?这一细节在整个节选部分起什么作用?答:破曹军,先要除掉“深得水军之妙”的蔡、张;这一细节在整个节选部分交代了矛盾的焦点,周瑜破曹的必要前提。11.瑜欲亲往探看曹军水寨,乃命收拾楼船一只,带着鼓乐,随行将数员,各带强弓硬弩,一齐上船迤逦前进。至操寨边,瑜命下了碇石,楼船上鼓乐齐奏。对这一段描写分析正确的几项是(AD)A.写出周瑜深知兵法,亲临敌寨,是个智勇双全的人物B.周瑜少年得志,骄矜自信,表现他豪放不羁的特点。C.周瑜以此探看敌军虚实,并向曹军炫耀己方的优势。D.临敌时却以鼓乐相迷惑,写出周瑜从容沉着的风度。E.周瑜暗探曹军水寨,实际上已对破曹之策胸有成竹。12、课文为什么从周瑜毁书斩使,两军大战三江口选起?这与本文的中心有什么关系?(2分) 答:这两个情节与本文中心有着密切的因果关系。毁书斩使才有三江口之战;由于曹操三江口战败,才有蔡、张训练水军之举;由于这两人整治水军得法才引来周瑜的探寨并下定除此二人的决心。这一部分是周瑜“设计”的背景。13.解释加线词语更不开看(表示动作与预期结果相反,可解作“却”) 封面上判云(写到,批到)便宜用事(有利时机) 比及( 等到)14.给加线词语注音:便(biàn)宜用事中(zhòng)箭着(zhuó)炮拈(niān)弓搭箭(三) 阅读4—6段回答问题。1、蒋干如何在曹操面前推荐自己的?从中可见他是一个怎样的人?答:“某自幼与周郎同窗交契,愿凭三寸不烂之舌,往江东说此人来降”“干到江左,必要成功。”从中可见他是一个胸无城府、盲目自信、狂妄自大。2、周瑜听说蒋干来反应如何?说明他是一个怎样的人?答:笑谓诸将“说客至矣”与众将附耳低语,如此如此;说明他是一个才思敏捷,智谋超人的人。3、“昂然而来”刻画了蒋干怎样的形象?答:刻画了蒋干自视甚高却胸无城府的书呆子形象4.对“干曰:‘公瑾别来无恙?”’一句对人物性格刻画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B)A.周瑜拜迎之,蒋干急忙问候,表现了蒋干的热情。B.蒋干对周谨直呼“公瑾”,表现了他的傲慢。C.二人分别已久,蒋干表示问候,表现了他对老友的关心。D.蒋干见周瑜亲自迎接急忙表示问候,写出他有些受宠若惊。5.蒋干“昂然而来”,“愕然”以对,表现了他(C)A.先是盲目自信,后是害怕撒谎。B.先是自鸣得意,后是萎靡不振。C.先是盲目自信,后是被动尴尬。D.先是自命不凡,后是自愧不如。6.“干曰:足下待故人如此,便请告退”,表现了蒋干(C)A.真实目的被揭穿后恼羞成怒。B.对周瑜不讲情面的直接抗议。C.来意被挑明后慌乱掩饰的尴尬。D.知道劝降不成后以守为攻的机智。周瑜一见蒋干如何先声夺人?蒋干反应如何?答:一见面点出蒋干“远涉江湖,为曹氏作说客”;蒋干自以为必会成功,却被一眼洞察,惊愕得不知如何应付,只好心虚气短地说假话掩饰。7.对“吾虽不及师旷之聪,闻弦歌而知雅意”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C )A.王顾左右而言他,故意转换话题,以缓和紧张的气氛。B.自谦之词,既不损害朋友的交情,又显示了儒将的风度。c.虽是故交,但各为其主,运用外交辞令,以守为攻,既得体,又震慑了对方。D.以师旷作比,风趣幽默,表现了自己的高尚情趣。8、群英会上,周瑜又如何制止蒋干游说?蒋干又如何反应?答:当众宣布“此吾同窗契友也……不是曹家说客”;令太史慈作监酒“如有提起曹操与东吴军旅之事者,即斩之”。以堵蒋干之嘴。蒋干“惊愕,不敢多言”。9、周瑜与蒋干一见面,即主动进攻,打下了蒋干的气焰,动摇了蒋干的自信心。又以什么暗示蒋干的劝降不可能成功?蒋干反应如何?)答:①出迎时和大张筵席时,显示兵将实力。②筵席之后“引干到帐后”看“堆如山积”的粮草。使蒋干说出“兵精粮足,名不虚传!”③对蒋干的一席“言志”,表示自己对孙权的忠诚和东吴人心的团结。蒋干吓得“面如土色”,再也不敢提劝降之事了。10、周瑜除正面制止蒋干说降外,又怎样设置圈套,让蒋干一步步走近放着密信的桌子的?答:①表面上亲热、拉近乎。“笑而挽其臂”、“今日见了故人”、“瑜携干手”、“瑜执干手”、“瑜复携干入帐”。使蒋干觉得周瑜还是没有忘记“同窗契友”,直至“抵足而眠”。②装醉装睡。“大笑畅饮”、“佯醉大笑”、“佯作大醉之状……和衣卧倒,呕吐狼籍”、“鼻息如雷”。使蒋干盗信有隙可趁。11.分析周瑜“笑”的原因(6分)①……笑谓诸将曰(料定蒋干来意,为蒋干送上门来助其离间计的实现而高兴)②瑜笑曰:“吾虽不及师旷之聪……”(自己已经知道蒋干的来意,使他开口不得,欲盖弥彰而得意地笑)③瑜笑而挽其臂(对蒋干表示亲切,以便让他上钩中计)④大笑畅饮(显示自己在东吴的地位,对蒋干前来充当说客进行嘲弄,同时迷惑蒋干,使之放松警惕)⑤佯醉大笑曰(志得意满之笑,显示自己在东吴的显赫地位,并对蒋干进行揶揄和嘲讽)⑥言罢大笑(自己坚定忠于东吴,讥笑蒋干不自量力竟来劝降,同时封住了蒋干的嘴,使蒋干中计的条件已具备,是自负的一笑)12.蒋干神态变化所反映的性格特征(4分):①昂然而来(自视甚高,盲目自信); ②愕然(竟一语被周瑜言中,不知所措的惊慌与尴尬)③蒋干惊愕(周瑜如此坚决,又惊又急) ④蒋干面如土色(一下吓倒,胆小愚蠢)(四)阅读7—8段回答问题。1、为什么蒋干对密信深信不疑,忙将它“暗藏于衣内”,后来又能使曹操一时信以为真?说说那封假密信的精妙之处。答:密信措辞设计周到备至,富有迷惑性:①“某等降曹,非图士禄,迫于势耳。”——周瑜深知曹操为人狡诈多疑,这句符合曹操怀疑蔡张投降动机不纯的心理,加之三江口失败,容易使曹操理解为投降非出真心。②“已赚北军困于寨中”——蔡、张训练水军的确是“青、徐军在中,荆州军在外”本意是保护不习水战的曹操嫡系部队,周瑜信中切中曹营情况,颠倒黑白,容易让曹操中计。③“但得其便,即将操贼之首,献于麾下”切中曹操的顾虑,容易使对方激动。④“早晚人到,便有关报”为当晚假探子报讯埋下伏笔。2.周瑜的反间计,在7、8段包括三个组成部分:①密信,②梦话,③假密报。而密信是主要的,是基础,后两者与密信内容相互印证,使蒋干对密信深信不疑。3.周瑜是如何设反间计的?答:迎蒋干时气势上压倒对方,同时单刀直入,先声夺人,逼蒋干矢口否认说降之事,接着顺水推舟,宴蒋干时定军令堵住蒋干之嘴,带他参观自己的军队时震慑对方,接着留住蒋干,引诱他偷看密信,最后以说梦话及探子密报让他信以为真,赶紧向曹操报信,完成反间计。(五)阅读9—10段回答问题。1、解释下列词语:乞退左右(请你让左右退下)雅量高致(城府很深,捉摸不透)2、曹操见信为什么不向蔡张二人核实信上内容的真伪,却说“我欲使汝二人进兵”?答:因为曹操为人狡诈,想试探二人的反应,是否如信中所说在等待时机。3、曹操见到二人首级方知中计,可为什么用“二人怠慢军法,吾故斩之”的话来搪塞众将的询问?这又说明什么?答:曹操心知中计却不肯认错,说明他文过饰非。4.曹操杀蔡、张二人后,课文第10段为什么还要选入“细作探知”一段作尾声?答:选与前文周瑜说“吾必设计先除此二人,然后可以破曹”遥相呼应,充分反映出周瑜对剪除蔡张二人的重视,从而进一步体现他巧妙用反间计对整个战役的重要意义,使情节才完整。(1)通过以上分析,你认为周瑜是怎样的一位军事家?答:他勇敢善战(三江口初捷的布置指挥),足智多谋,反间计是在他夜探曹军后定下的,实施过程步步紧逼,精密周到。他又是年轻潇洒,豪放自信(酒席上舞剑作歌,接待蒋干时的内紧外松,几次大笑)。(2)蒋干是曹操的蹩脚参谋,他的性格特征又是怎样呢?答:他愚蠢而又自作聪明。他自以为“周郎同窗交契”,能凭三寸不烂之舌说降周瑜,并说了“必要成功”的大话。来江东时“昂然”之态说明他盲目的自信。在周瑜施计中根本无开口的余地,反而步步走进圈套,还自以为得计。(3)作者用哪些手法塑造这两个人物形象的?答:①在事件的叙述中作者用白描手法简略交代。②以人物自己言行神态表情表现。③细节描写(如周瑜佯醉呕吐;周瑜假喝“低声”,便唤“子翼”;蒋干窃听等)。④气氛烘托(如对曹军水陆军营的气氛描写,蒋干盗信时的紧张气氛设置等)。⑤用对比、映衬的手法使两人性格更鲜明。。

【中职语文专用】(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下册)第3.2课《群英会蒋干中计》(同步练习含解析)

【中职语文专用】(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下册)第3.2课《群英会蒋干中计》(同步练习含解析)

一、基础题1.对全文的理解,下列叙述有误的一项是()A.本文节选自清代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情节却相对完整。

故事以“定计” “用计” “中计”为线索,叙述十分清楚,但情节的展开曲折跌宕,富于戏剧性,引人入胜。

B.小说着重描写各个人物的言谈举止和音容笑貌,突出地刻画了周瑜、蒋干和曹操这三个人物。

C.《群英会蒋干中计》周瑜和蒋干共寝一室一节,写得极为精彩。

周瑜假呼,是明知其诈睡;“蒋干只妆睡着”,是不知其诈呼。

周瑜之醉,醉却是醒;蒋干之醒,醒却是梦。

一“醉”一“醒”,一智一愚,可见一斑。

D.本文历来为人所称道,是《三国演义》中极为精彩的一节,堪称“妙文”。

它妙在周瑜三次笑和三次大笑,妙在一封天衣无缝的书信,妙在周瑜梦中呼子翼,醒来忘却呼子翼,妙在“听不真实”,可谓妙不可言。

2.对“干曰:‘公瑾别来无恙?’”一句对人物性格刻画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周瑜拜迎之,蒋干急忙问候,表现了蒋干的热情。B.蒋干对周谨直呼“公瑾”,表现了他的傲慢。C.二人分别已久,蒋干表示问候,表现了他对老友的关心。D.蒋干见周瑜亲自迎接急忙表示问候,写出他有些受宠若惊。3.蒋干“昂然而来”,“愕然”以对,表现了他( )A.先是盲目自信,后是害怕撒谎。B.先是自鸣得意,后是萎靡不振。C.先是盲目自信,后是被动尴尬。D.先是自命不凡,后是自愧不如。4.“干曰:足下待故人如此,便请告退”,表现了蒋干( )A.真实目的被揭穿后恼羞成怒。B.对周瑜不讲情面的直接抗议。C.来意被挑明后慌乱掩饰的尴尬。D.知道劝降不成后以守为攻的机智。5.对“吾虽不及师旷之聪,闻弦歌而知雅意”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王顾左右而言他,故意转换话题,以缓和紧张的气氛。B.自谦之词,既不损害朋友的交情,又显示了儒将的风度。c.虽是故交,但各为其主,运用外交辞令,以守为攻,既得体,又震慑了对方。D.以师旷作比,风趣幽默,表现了自己的高尚情趣。6. 阅读4—6段回答问题。(1)分析周瑜“笑”的原因①……笑谓诸将曰:②瑜笑曰:“吾虽不及师旷之聪……”:③瑜笑而挽其臂:④大笑畅饮:⑤佯醉大笑曰:⑥言罢大笑:(2)蒋干神态变化所反映的性格特征①昂然而来:②愕然:③蒋干惊愕:④蒋干面如土色:二、课外阅读。

《语文 基础模块》上册 第四单元 群英会蒋干中计

《语文 基础模块》上册 第四单元 群英会蒋干中计

《群英会蒋干中计》教学设计方案一用两课时。

第一课时一梳理情节结构。

组织学生通读课文,讨论故事的发展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

二具体分析,导读题如下:(一)阅读课文第1—3段,回答:1. 周瑜之所以毁书斩使,用他自己的话说是“斩使以示威”。

请问,这句话背后的深层原因是什么?原因有二:其一,周瑜性格骄矜自傲,忍受不了曹操在书信封面上那种以官大压人的做法;其二,他有恃无恐,凭着长江天险和训练有素的水军,他不怕在数量上占优势的曹操的部队。

2. 三江口水战这一情节,在故事发展中起什么作用?作用有二:其一,印证周瑜的有恃无恐,曹操的青、徐之军不习水战,的确抵挡不住周瑜的水军;其二,导致蔡瑁、张允这两个熟悉水战的将领突出到重要位置,成为关系到双方力量对比的关键人物。

3. 课文第3段两次写到周瑜的“惊”。

请问,周瑜“心惊”“大惊”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深层原因又是什么?直接原因是周瑜看到曹操的早寨、水寨“火光接天”,了解到蔡瑁、张允“深得水军之妙”;深层原因是担心曹操克服了水战处于劣势的弱点,从而使自己的优势丧失。

4. 周瑜“暗窥水寨”后,最大的心病是什么?这一细节在整个节选部分起什么作用?周瑜暗窥水寨后,最大的心病是曹操有蔡瑁、张允这两位水军都督“吾必设计先除此二人,然后可以破曹”。

这一细节交代了节选部分矛盾的焦点,交代了周瑜破曹的必要前提。

第二课时(二)阅读课文第4—8段,回答:1. 当听到“故人蒋干相访”时,周瑜笑谓诸将曰:“说客至矣。

”请问周瑜的笑含有怎样的意义?首先是料定蒋干来意之笑(这点学生中不会有异议)。

其次是为终于有机会除掉蔡瑁、张允而笑。

理由是:除掉蔡瑁、张允一事已成周瑜的心病,然而隔着茫茫长江谈何容易。

他正苦于无计可施的时候蒋干来了,正好有机会施行反间计,周瑜笑曰之后,“遂与众将附耳低言,如此如此”便是证明。

从后文看,他所低言的,无非就是布置人编造假信,布置人半夜入帐报曰“江北有人到此”,甚至包括蒋干“潜步出帐”时,令“军士亦不阻挡”之类。

群英会蒋干中计

群英会蒋干中计

周瑜之“笑”
笑谓诸将曰:“说客至矣” 敏锐机智,将计就计,计划周密
笑曰:“…闻弦歌而知雅意”
笑挽其臂曰“…何速去也?”
大笑畅饮 擒纵自如,震慑对手,成竹在胸
佯醉大笑曰:“…不曾想有今日”
言罢大笑 豪放自信,躇踌满志,睥睨群雄
周瑜之“笑”
❖ 对文章旳主要人物周瑜旳刻画,作者着意于 对其“笑”旳描写。
四大古典名著
❖ 《水浒传》 —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 《红楼梦》 —
施耐庵、罗贯中·元末明初 罗贯中 ·元末明初 吴承恩 ·明代 曹雪芹 ·清代
群英会蒋干中计
罗贯中 ·《三国演义》
作者简介
❖ 罗贯中,名本,字贯中,传说是号湖海 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相传为施耐庵旳学 生,曾共同从事著作.代表作《三国演义》
❖ ⑶迤. 俪. 前行(yǐlǐ)波折连绵。
❖ ⑷碇. 石(dìng)系船旳石墩。
❖ ⑸觥. 筹交错(gōng)古代用兽脚做旳酒器。
❖ ⑹谙. 习水战(ān)熟悉。
❖ ⑺一g)能承担,能承受。
❖ ⑼献于麾. 下(huī)将帅旳大旗下。
解释句子中加点词旳意思(文化常识)

周瑜
(开端)
定计
(发展)
施计 (高潮)
曹操(蒋干) 说降 中计
计成 (结局、尾声) 误杀蔡、张
阅读1-3段,思索:
❖ 1、能用几种字概括第一段内容吗?周瑜为何 要这么?
❖ 2、第二段写什么?曹操为何吃败仗?回去后 怎么办?
❖ 3、周瑜得胜后做些什么?他经过探看曹军水 寨发觉了什么?怎样处理?
❖ 4、课文为何从周瑜毁书斩使,两军大战三江 口选起?这与本文旳中心有什么关系?
明确:选这一段作尾声,情节才完整。 周瑜旳“吾所患者此二人耳,今既剿除。 吾无忧矣!”①与第3段中“吾必设计先 除此二人,然后能够破曹”呼应,阐明 计策旳成功。②曹操失去能使水军由劣 势转化为优势旳将领,对于随即旳赤壁 大战曹败吴胜有很大关系。周瑜能够说 除去最主要旳障碍,所以“大喜”。

名著阅读《群英会蒋干中计》课件PPT(选自罗贯中《三国演义》;34页)

名著阅读《群英会蒋干中计》课件PPT(选自罗贯中《三国演义》;34页)
1.瑜、干二人同榻就寝,各自有怎样的表现?体现了怎样 的心理特征? 2.蒋干为什么会上当?
1.瑜、干二人同榻就寝的表现及心理特征
清初小说评点家毛宗岗有一段精彩评论:“周瑜诈睡,是骗蒋干; 蒋干诈睡,又骗周瑜。周瑜假呼蒋干,是明知其诈睡;蒋干不应周瑜, 是不知其诈呼。周瑜之醉,醉却是醒;蒋干之醒,醒却是梦。……妙在 梦中呼子翼、骂操贼,使他十分疑惑;又妙在醒来却忘呼子翼,益发使 他十分疑惑。周瑜假做极疏,却步步是密;蒋干自道极乖,却步步是呆, 写来真是好看。”两个人各怀鬼胎,周瑜诈,蒋干也诈,一个诈得巧妙, 一个诈是笨拙。
1.蒋干去东吴之前的言行表现
在曹操受挫之时,蒋干此时挺身而出:“某自幼与周郎同窗交契, 愿凭三寸不烂之舌,往江东说此人来降。”
曹操问他与周瑜关系如何。蒋干说:“丞相放心。干到江左,必 要成功。”
曹操问他要带哪些东西。蒋干说:“只消一童随往,二仆驾舟, 其余不用。”
此时的蒋干意气洋洋,仿佛成竹在胸、胜券在握。
2.蒋干为什么会上当
1.周瑜的策划周密。 2.蒋干本身才疏学浅,愚拙欠虑。 3.蒋干劝降未果,求功心切。
人物形象分析
1.试分析周瑜、蒋干两个人物形象。 2.课文描写曹操的文字不多,但其形象却分外鲜明。 试结合课文内容分析其形象特征。
周瑜
周瑜是一个年轻潇洒、豪爽自信、勇敢善战、足智多谋的将官 形象。他既有大决断的气魄,又有捕捉小战机的敏锐。
“言罢大笑”,是对蒋干的嘲弄,也表现自己立 场坚定。
“笑”和“大笑”表现了周瑜怎样的性格特征?
周瑜的一笑再笑,表现了他的足智多谋, 沉着从容,慷慨豪放的性格特征,反映了作为 政治家和外交家的出色才干。
思考
SIKAO
阅读第4至6段,思考问题:

《群英会蒋干中计》课件

《群英会蒋干中计》课件
主题分析
通过对作品中的角色、情节和对话进行深入分析,揭示了主题的深层含义和作者 的创作意图。
主题的来源与影响
来源
该主题来源于中国古代文学和历史,特别是三国时期的历史 事件和人物。
影响
该主题对中国古代文学和历史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 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主题的现代意义
现实意义
该主题对于现代社会具有重要的启示 意义,包括领导力、团队合作、策略 思维等方面。
02
《群英会蒋干中计》的主要人物
周瑜
东吴的大都督,聪明 才智,善于谋略。
最终以火攻之计大破 曹军,使曹操败走。
巧妙地利用蒋干盗走 曹操的密信,使得曹 操误杀蔡瑁、张允。
蒋干
曹操的谋士,自视甚高。
因盗走曹操的密信而被周瑜利用,成为周瑜实施反间计的工具。
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将周瑜伪造的蔡瑁、张允的降书呈给曹操,导致曹操错杀二人 。
03
周瑜率领吴军与刘备军 联合,采用火攻战术击 败曹军。
04
曹操败走华容道,最终 在众将的掩护下逃回江 陵。
04
《群英会蒋干中计》的艺术特色
语言特色
人物语言个性化
作者通过赋予不同人物以独特的 语言,表现出他们不同的性格特 征。例如,周瑜的机智、诸葛亮
的沉着、曹操的多疑等。
语言生动形象
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等修 辞手法,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增 强了艺术感染力。
语言含蓄委婉
作者在表达思想感情时,常常采用 含蓄委婉的方式,使读者在品味中 领略其中的深意。
结构特色
情节安排紧凑
全剧的情节安排十分紧凑 ,环环相扣,起伏跌宕, 引人入胜。
结构严谨完整
全剧的结构严谨完整,布 局合理,层次分明,给人 以美的享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群英会蒋干中计》教学设计
青海西宁市湟源职业技术学校马生英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三国演义》,学会通过故事细节以及人物神态、语言等分析人物性格。

过程与方法:学生自主讨论、对对联和发表演说,激发学习兴趣,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滋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我国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
通过对故事细节以及人物神态、语言等分析,把握周瑜性格。

三、教学难点:
结合《三国演义》全文,全面分析曹操中计的原因。

四、教学准备:
准备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片头、片尾主题曲;制作课件;引导学生阅读《三国演义》第四十四到五十回,了解赤壁之战的故事情节。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三国演义》电视剧主题曲《临江仙》
(一)《三国演义》知多少——文学常识
(二)概括情节对对联——整体把握
(三)细读发展与高潮——品味细节
第一课时课后作业:
1.概括情节对下联。

2.假如你是蒋干,你能想办法完成说降周瑜的任务吗?试写一篇演说辞,要求:符合情理,有说服力。

(150字以内)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交流了有关《三国演义》的文学常识,梳理了故事情节,还着重分析了故事发展与高潮阶段的细节描写,感受了周瑜一步步引蒋干中计的逼真场景。

另外老师还布置了一份作业,请同学们用章回小说的回目形式概括每一部分的情节,不知同学们做得怎么样,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同学们的答案,同时也以此回顾一下故事情节。

开端(1-3段):曹孟德初战损兵周公瑾暗探定计
发展(4-6段):蒋子翼讨功作说客周公瑾设计迎故人
高潮(7-8段):周瑜巧施反间计蒋干呆盗假降书
结局(9段):曹阿瞒中计杀蔡张周都督遂心除忧患
尾声(10段):细作报喜周瑜去忧
好一出成功的反间计!在这个故事中令你最佩服的人是谁?——周瑜。

这节课就让我们先一起来品读一下周瑜这个人物。

人物性格分析:
1.周瑜六次“笑”——抓神态、析人物
问大家一个问题:从得知蒋干来访,到和蒋干抵足而眠,在这个过程中,周瑜有一个什么表情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笑
请你在文中找一找,周瑜一共笑了几次?每一次笑的目的分别是什么?你知道他笑的时候心里在想什么吗?请结合具体语境作分析。

周瑜“三笑”,“三大笑”
①……笑谓诸将曰(正好抓到使反间计的契机)
②瑜笑曰:“吾虽不及师旷之聪……”(笑蒋干的心虚,说假话)
③瑜笑而挽其臂(表亲热,假装相信他)
④大笑畅饮(表示见故人而高兴,麻痹蒋干)
⑤佯醉大笑曰(以实力和意气盖过蒋干)
⑥言罢大笑(以示处境之优越,讥笑蒋干竟来劝降)
这三次“笑”,三次“大笑”,正像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所说的:“遥想公瑾当年”,“谈笑间”,让“蒋干劝降”的宏伟计划、曹操的南下战略“灰飞烟灭”。

这其中,我们可以看出周瑜足智多谋、潇洒自信的性格特征。

对比中,蒋干神态变化所反映的性格特征:
①昂然而来(盲目自信);
②愕然(被周瑜一语言中,不知所措)
③蒋干惊愕(周瑜如此坚决,又惊又急)
④蒋干面如土色(胆小、愚蠢)
这段故事的题目是“群英会蒋干中计”,可是同学们想想:周瑜的真正目的是想让谁中计?最终又是谁为这一反间计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曹操
那么有一个问题来了:如果说胸无城府的蒋干被周瑜拉入圈套是
合情合理的,但曹操可是一代奸雄,为人又十分多疑,他怎么对周瑜的反间计一点也没起疑心呢?
2.曹操为何会中计?——剖析曹操性格
学生讨论。

教师总结:要全面地分析这个问题,还必须结合上下文,从事件的情势,和人物的性格两方面去思考:
情势:当时曹操“率兵百万”,且一路得胜,骄傲轻敌;没想到周瑜毁书斩使,三江口失利,又被周瑜偷窥了水寨布局,曹操不禁又急又怒,因而失去了冷静的判断。

性格:曹操多疑。

“重才轻德”的用人标准,使得他善于用人,却不信任人,三江口之战,蔡张在前,曹军在后,就体现了曹操对蔡张二人的不信任。

而蔡张立水寨,令青、徐军在中,荆州军在外,恰恰印证了密信内容,让曹操更加怀疑蔡张确实被判了他。

周瑜正是看准了曹操的这种心理,才施计成功的。

曹操的性格特征除了多疑还有其他侧面吗?我们一起来把课文第9段读一下,也许你会得出新的信息。

此段可看出,曹操还是聪明,很快就意识到中计了,但狡诈的他明白此刻承认中计只会动摇军心,所以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只好找借口搪塞过去。

《三国演义》中曹操的性格是最复杂的,易中天说“如果你只看曹操的一个故事,只看曹操的一面,你得出的结论就是盲人摸象,是
不全面的。

”要想全面了解这位一代奸雄,同学们还是要完整地读一读《三国演义》。

3.假若你是蒋干——语言表达得体
民间有一条歇后语:曹操遇见蒋干——倒了大霉。

蒋干盲目自信,结果弄巧成拙,成为千古笑柄。

但并不是所有的说客都无功而返,比如说《三国演义》第43、44回中,诸葛亮作为刘备的说客前往柴桑,舌战群儒,智激孙权和周瑜,促成了“孙刘联盟”,直接导致了赤壁之战的胜利和三国鼎立之势的形成,诸葛亮这位杰出的外交家的形象也在读者的心目中扎下了根。

假设你是蒋干这一角色,你如何才能不辱曹操使命?请同学们把自己课前所写的方案与小组成员讨论一下,选出一个最佳方案,到台前来展示一番。

我这里也有一个方案:捧周瑜,间瑜亮,析情势,跟明主,展大才。

语言表达如何才能“得体”?蒋干只有既不否认说降,又不激怒周瑜;既夸其英才盖世,又解除其忠君之心方能说动周瑜。

当然最重要的是对对方心理的准确把握,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尾声:(配乐《历史的天空》)
一部《三国演义》,有多少扣人心弦的故事,多少栩栩如生的人物,还有多少令人深思的道理,以至于六百多年后的今天,再读起这部小说时,我们还是不得不为罗贯中高超的笔法所折服,不得不为明清时期我国古代小说所达到的高度而赞叹。

同样伟大的作品还有我们
在本单元已经学过的《红楼》、《水浒》、《聊斋》等等,课堂的时间总是有限的,老师真心希望同学们能够喜欢上这些作品,认真去品读这些作品,因为他们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是应该永远流淌在我们血液中的东西。

让我们在这首《历史的天空》中再次回味那一个个鲜活的面容,和一串串熟悉的姓名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