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史(华中师范大学精品课程)29

合集下载

中国现代文学史(华中师范大学精品课程)26

中国现代文学史(华中师范大学精品课程)26

• 胡风否定机械唯物论的“反映论” ,他在 描述作家认识客观世界,表现客观世界的 过程中,有力的突出了创作主体在现实主 义文学中的作用,他把这个创作过程表述 如下: • “文艺创造,是从对于血肉的现实人生 的搏斗开始的,对于血肉的现实人生的搏 斗,是体现对象的摄取过程,但也是克服 对象的批判过程。

从这里看,对于对象的体现过程或克服过程, 在作为主体的作家这一面同时也就是不断的自我 扩张过程,不断的自我斗争过程。在体现过程或 克服过程里面,对象底生命被作家底精神世界所 拥入,使作家扩张了自己;但在这‘拥入’当中, 作家底主观一定要主动的表现出或迎合或选择或 抵抗的作用,而对象也要主动地用它底真实性来 促成、修改、甚至推翻作家底或迎合或选择或抵 抗地作用,这就引起了深刻地自我斗争。经过了 这样地自我斗争,作家才能够在历史要求底真实 性上得到自我扩张,这艺术创造底源泉。‛
七月派与路翎的小说创 作
岁涵

• 一、七月派及其理论主张 • 1、七月派 • 30年代后期和40年代崛起于中国文坛的一个现实主义文 学流派,其理论具有独异的个性。 • 1937年9月11日,由胡风主编的《七月》杂志创刊于上海, 七月派正是因《七月》杂志而得名,也是七月派创建的 一个标志。1945年1月胡风主编《希望》杂志。 • 围绕这两个杂志形成一个文学流派。 • 代表作家有:胡风、艾青、田间、萧军、萧红、丘东平、 端木蕻良、绿原、路翎、牛汉等。 • 七月派最大的理论贡献是胡风的现实主义理论建设以及 路翎的小说创作。
• 胡风对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理论的建设工作,是从 对左翼文学内部的两种非现实主义创作倾向—— 主观公式主义和客观主义的批评开始的。 • 正如胡风在1984年写的《<胡风评论集>后记》 一文中重申:“从我开始评论工作以来,我追求 的中心问题是现实主义(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 原则、实践道路和发展过程。不久,我就达到了 一个理解;现实主义的发展是在两种似是而非的 不良倾向中进行的,一种是主观公式主义(标语 口号文学是它的原始形态),一种是客观主义 (自然主义是它的前身)。‛ • ‚我以为,现实主义是在和这两种倾向作斗争中 发展的,也是非在和这两种倾向作斗争中发展不 可的”。

中国现代文学史演示课件(55页)

中国现代文学史演示课件(55页)

6、域外小说翻译运动:一批知 识分子认为西方的强大主要得 益于文学尤其是小说的教化与 新民,尤其强调小说对政治思 想的宣传与政治运动的配合。 于是,翻译西方小说成风,使 中国文学受到西方文学的广泛 影响。
三、文学革命前20年中国文学概况(文学的 过渡性特征)
成就最高,对后来文学革命造成了直接影响 的是政论散文、小说翻译和创作。
我们学习中国现代文学 史,就是要掌握有关中国现 代文学的知识,培养阅读、 理解、分析、鉴赏中国现代 文学作品的能力。文学史与 作家作品学习相结合,重在 解读文本。
引言: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发生
一、中国文学现代化的起点
中国现代文学发端于五四运动 时期,但以鸦片战争后的近代文学 为其先导。是文学在特定历史阶段 的激变。
1、政论散文:以梁启超成就最高,梁启超把 自己的新文体作为新民的觉世之文,以此传 播西方的政治思想,鼓吹立宪、新民、强国 ,是富含感情,汪洋恣肆的魔力文字。如《 少年中国说》、《新民说》等。
2、革命派散文:以章太炎(有学问的革命 家)成就最高。文章动人心魄,自由尖 锐,富于创造。革命派散文具有革命性 、斗争性、鼓动性与通俗性的统一。
9、沉钟社:1925年2月浅草社解散,同年秋 原成员陈祥鹤、冯志等汇集到北京重组的 社团。注重翻译和创作,广泛介绍了文艺 复兴以来的文学思潮和作品,创作上写五 四后觉醒但尚未突破个人生活圈子的知识 青年的悲凉心声,主要倾向忧郁和感伤的 创作。1934年解散。
其一,外国文艺理论的介绍,
其二,外国文学作品的翻译介绍。
1918年《新青年》出版易卜生专号、译载 《娜拉》等作品,
鲁迅、刘半农、沈雁冰、郑振铎、瞿秋白、 耿济之、田汉、周作人等都是活跃的翻译者和介 绍者。
当时几乎所有进步报刊都登载翻译作品。

中国现代文学史(华中师范大学精品课程)03

中国现代文学史(华中师范大学精品课程)03





二 《呐喊》《彷徨》小说集:中国 现代小说的开端与成熟 中国现代小说在鲁迅手中开始,并 在其手中成熟 。 1 题解: A 《呐喊》集结了鲁迅1918至1922 年15篇小说,后抽出1922年写的 《不周山》一篇改名《补天》,放 入《故事新编》,于1936年1月出版。 共14篇小说,1923年结集为短篇小 说集《呐喊》。 为什么以“呐喊”命名?
5、对知识分子问题的思考。 ①旧式知识分子。《白光》 《孔乙己》; ②否定性的中国现代知识分子 形象。《肥皂》中的假道学、 《高老夫子》,《祝福》中的 鲁四老爷; ③新式知识分子形象。《伤逝》 中的涓生的个人主义的失败, 《祝福》中的“我”,《在酒 楼上》中在空虚中妥协成为生 命的空壳的吕纬甫;《孤独者》 魏连殳的以恶抗恶。



4、鲁迅的立人思想、改造国民性思 想。画出国民的魂灵。 鲁迅在小说中塑造了独异的个人相 对立于庸众,这两类典型形象是对 现代文学的卓越贡献。 鲁迅有一段经典的对这群“庸众” 的描绘:“群众——尤其是中国 的——永远是戏剧的看客。牺牲上 场,如果显得慷慨,他们就看了悲 壮剧;如果显得觳觫,他们就看了 滑稽剧。北京的羊肉铺前常有几个 人张着嘴看剥羊,仿佛颇愉快,人 们的牺牲能给予他们的益处,也不 过如此。而况事后走不几步,他们 并这一点愉快也就忘却了。对于这 样的群众没有法,只好使他们无戏 可看倒是疗救。”(《娜拉走后怎 样》)

(3)多样化的小说文体。几乎 一篇有一篇的形式。 (4)新的白话文学语言。 古典白话与现代白话的不同: 现代白话语言上基础上吸取外 来语、古代语、俚语等某些成 分,创造出与现代文学相适应 的新的白话文学语言,“无一 贬词而情伪毕露”,语言简洁 传神,运用自如,具有浓厚的 实验性。

中国现代文学史(华中师范大学精品课程)23

中国现代文学史(华中师范大学精品课程)23
10年间是他创作的丰收时期, 创作题材涉及城乡各阶层的广泛生活,创作了短 篇小说近百篇,编为12集:《从空虚到充实》、 《小彼得》、《蜜蜂》、《反攻》、《移行》、 《团圆》、《清二明时节》、《万仞约》、 《追》、《春风》《畸人集》《同乡们》《速写 三篇》等中短篇小说集,和中篇小说《清明时 节》,长篇小说《鬼土日记》、《洋泾浜奇侠》 《齿轮》《一年》《在城市里》等。

2、善于抓住最能揭示人物性格的细节,突 现人物的灵魂。 3、以漫画夸张的笔法,轻快诙谐的讽刺笔 墨,以速写式手法勾勒人物,揭示华美外 衣下的愚妄与可笑,用笑声来戳破社会的 虚伪与罪恶。“笑是一把非常锋利的刀 子”。


5、语言洗练而泼辣、严肃又诙谐是张天翼 讽刺艺术的又一表现。

3、张天翼1938年发表的短篇小说《华威先 生》,以速写式、辛辣的讽刺笔法,刻画 了抗战时期的一个国民党官僚形象。 1938年《华威先生》的问世引起了长达 数年之久的关于抗战文学“暴露与讽刺” 的论争,为整个40年代国统区讽刺文学开 了先河,率先打破了左翼创作僵化的局面。

三 张天翼的讽刺艺术 张天翼的讽刺艺术既不同于鲁迅的冷峻、 深沉,也有别于老舍的含蓄、温婉,而以 明快见长。 1、高度集中的结构方式,造成很强的戏剧 性。
解放后,主编《人民文学》并从事儿童文 学的写作,有《罗文应的故事》《宝葫芦 的秘密》。 二 小说内容 张天翼写得最多的,是对势利庸俗人世的 敏锐深刻的解剖。其中有: 《脊背与奶子》《砥柱》

2、描绘于动摇中日趋庸俗、仰慕荣达而渐 显枯窘的小公务员、小市民、小知识分子 形象,深刻地描写小市民生活并批判他们 向上爬的心理。如《一年》《陆宝田》。 短篇《包氏父子》是张天翼这方面的代表 作。

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精品课程名单

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精品课程名单

省教育厅关于公布高等学校
省级精品课程名单的通知
来源:高等教育处时间:2016-12-07
各高等学校:
为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按照《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1号)和《省教育厅关于评选2005年度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精品课程及组织推荐国家精品课程有关工作的通知》(鄂教高[2005]13号)要求,经学校申报,专家评审通过,我厅审核确定武汉大学的“生物化学”等104门课程为2005年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精品课程。

所有课程已在网上公示且无异议,现予公布。

省级精品课程有效期为4年,其间,课程内容按规定向全省高等学校免费开放。

课程建设是教学基本建设的重要内容,各高等学校要充分利用国家和省级精品课程的优质资源和建设经验,加强课程建设投入,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有关高等学校要确保“省级精品课程”网站的免费开放和正常运转,并不断更新和完善。

我厅将定期检查省级精品课程的网络运行情况和课程内容更新情况。

对于管理不善的课程,我厅将责令整改,直至取消其省级精品课程称号。

未经学校和著作人许可,任何人不得将省级精品课程内容用作以营利为目的的活动。

附件:2016年度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精品课程名单
2016年度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精品课程名单。

2005年度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精品课程名单

2005年度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精品课程名单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蒋茵
本科
管理学
45
中国税制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庞凤喜
本科
经济学
46
投资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张中华
本科
经济学
47
古代汉语
中南民族大学
刘宝俊
本科
文学
48
物理化学
中南民族大学
陈栋华
本科
理学
49
武术
湖北大学
蔡仲林
本科
教育学
50
中国古代史
湖北大学
葛金芳
本科
历史学
51
中国现代文学史
湖北大学
刘川鄂
本科
文学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
胡大威
专科(高职)
电子信息大类
83
应用写作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
吴跃平
专科(高职)
公共基础课类
84
基础英语
武汉语言文化职业学院
严文清
专科(高职)
公共基础课类
85
现代物流概论
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陈克勤
专科(高职)
财经大类
86
制冷压缩机
武汉商业服务学院
朱立
专科(高职)
材料与能源
87
烹调工艺学
武汉商业服务学院
华中科技大学
杨家军
本科
工学
15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
华中科技大学
欧阳星明
本科
工学
16
电机学
华中科技大学
陈乔夫
本科
工学
17
电力电子学
华中科技大学
陈坚
本科
工学
18

课件中国现代文学史下

课件中国现代文学史下

对《红楼梦研究》中主观唯心主义与《文艺报》
的错误,号召人们要毫不保留地投入到这场斗争
中去。
(二)、经验及教训:
1、用政治斗争代替学术研究是不恰当的,对俞
平伯是一次伤害,对于整个红学研究阵营也是一
个打击,不利于学术的进步与发展。
2、把俞平伯的红学思想完全等同于胡适的思想
是不客观的。“完全等同论”抹煞了俞平伯的新
第一次文代会召开,确立文学的革命功能用 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教育人民;明确为无产阶 级政治服务,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
同时,提出建立“新的人民的文艺”。对
言情小说作家、鸳鸯蝴蝶派开展批判。对倡 导“为艺术而艺术”的作家,以及自由主义 作家都进行深入批判。
a
14
第二节、指导:毛泽东的文学思想
一、毛泽东的文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篇著作 当中:《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 《新民主主义论》、《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关于“延安文艺座谈会”:第一次是5月2日,闭 幕在5月23日。
a
20
二、作家的调整
(一)、整体性的转变。强调现实与革命 ,来 自山东、晋察冀等解放区的作家较受欢迎。而 来自四川、江苏、上海等地的作家命运则不同。 (二)、作家的文化性格、文化传统不同,造 成差异。 知识分子作家更多地吸收西方文化, 工农兵作家则更多地吸收传统文化。
a
21
第四节、学术分歧与人身批判
a
18
2、对古代文化态度比较复杂。 3、对民间文化、大众文化表示欣赏。
(二)、高度组织化的文学规范 1、通过中国文联、中国作协文学团体管理。 2、强调创作是一种精神生产,有其特殊的生 产特点。是灵魂的工程师。
这些对作家的外部制约和规范,被作家、 艺术家内化为作家自我的调节与主动控制。 这是一个关于身份的问题,要在自己的某种 身份下进行文学生产。

中国现代文学史 ppt课件

中国现代文学史 ppt课件
1931年第七期 《良友·战事画刊》 9
现代文学内部的 变迁:现代化 (西方化)到本 土化(民族化) 的转变
10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中国现代文学史记录的 是从1917年新文化运 动开始,到1949年中 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期间 中国文学的发生发展情 况。 这中间又以抗战 的爆发作为前后期的分 界点
11
抗战改变了现代中国文学的基本格局和走向 •改变了“五四”以来强调个人的文学主张 •文学观念由西方化向本土化转变 •使后期现代文学形成了多元的、复调性的思 想特色与艺术追求
16
中国现代文学史
知识分子角色的转换
张元济,曾中进士,清末 投身出版业,经营商务印 书馆,是当时文人转型的 代表
17
近代报业的兴起:报业在知识和思想传播 意义上成为知识分子所承担的“启蒙业”
18
学会的涌现:近代的知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识实践形式 近代中国兴学会之风, 正是从戊戌变法运动开 始的
19
中国现代文学史
青年梁启超
22
文界革命:最早出现在 在梁启超写于1899年的 《夏威夷游记》中,在 后来一系列报业的实践 中成就的“新文体”
23
小说界革命:公开亮相 是在诗界革命已达于 创作高潮的1902年, “俗语文体”的建设 便成为一种必然
24
中国现代文学史
• 刘纳:《嬗变——辛亥革命时期至五四时 期的中国文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年;
林纾
29
文学革命运动的意义 1.中国现代新文化实践的开端 2.为“白话”最终成为中国现代民族语言奠定
了基础 3.打破了近代以来体用之争的思想樊篱,以前
所未有的开放态度和极大热情吸收和引介外 国现代文学和文化思想,也从根本上改变了 民族“文学”的生产方式

中国现代文学史(华中师范大学精品课程)PPT课件

中国现代文学史(华中师范大学精品课程)PPT课件
c 艾青发表《了解作家,尊重作家》一文
d 王实味发表了《政治家·艺术家》和《野百 合花》两篇杂文,刊登于1942年3月《谷雨》 和《解放日报·文艺副刊》引起更大的反响。
15
CHENLI
(二)关于《讲话》
1、1942年5月2日至23日,中共中央在党内整风的基 础上召开了延安文艺工作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谈会。毛泽东在会上以党 的最高领导人的身份做了发言,后题为《在延安文艺 座谈会上的讲话》。
9
CHENLI
作品有:路翎的《财主的儿女们》具有史诗的 内涵;沙汀的《困兽记》;夏衍的《法西斯细 菌》宋之的《雾重庆》等。并出现了艾青长诗 《火把》史诗性抒情长诗。
(三)抗战后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文学用喜 剧结束一个时代(1944年9月——1949年9月)
10
CHENLI
这一时期的创作集中表现了两个主题: 其一,对国民党统治的批判; 其二,知识分子的自我批判。 风格上不约而同的具有讽刺风格,表现出喜剧性。
7
CHENLI
2、文学从单一走向复杂。
文学向着多层次思维、多方位观察转变,文学 艺术的表现追求应有的丰富性、复杂性和深刻 性,倾向于“史诗格调”。
3、创作特点:“三个面向” (1)面向现实:
8
CHENLI
(2)面向历史:
形成了以郭沫若《屈原》位代表的历史剧的创 作高潮。
(3)面向自己:以抗战为背景写知识分子的 苦难历程,反思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性格。
3、关于文艺与政治、文艺与生活的关系问题 的论争。
(1)由此论争引发的对王实味等人的政治性批 判。
a 周扬在1941年7月发表了《文学与生活漫谈》
一文,重视文学创作的内部规律,提出某些精
14 到见解。

中国现代文学史(华中师范大学精品课程)08

中国现代文学史(华中师范大学精品课程)08

三、郁达夫小说的浪漫主义艺术风格 1、“自叙传”叙事色彩。 (1)认为“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 如作品中的“他”“我”“老郁”“文 朴”“于质夫”“李白时”“黄仲则”“伊 人”等。


(2)塑造了一批“零余者”形象: (3)坦率真实的心理暴露。 2、感伤的抒情 3、结构的散文化 创立了现代小说的崭新体式——自我写真的抒情小 说。 4、流丽、清新的文笔
(一)表现自我类小说: 1、《沉沦》 线索:自渎(自责)——窥浴——听淫声— —狎妓等。 2、《迟桂花》 (1)人物和主题




单身中年男人:“我”。作者、叙述者、小说主人 公三位一体。 朋友:翁则生。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第二次结 婚。 妹(朋友的妹妹):年青守寡的女人。 (2)主题: (3)“迟桂花”的潜在涵义: (4)艺术上的成熟之处:(与前期小说相比)

三、怎样看待郁达夫小说中的性描写 四、以郁达夫为代表的浪漫主义文学(小说)的深 层文化心理结构: 1、个性主义 2、名士风流:中国传统名士流风余韵。 朱自清:“中国传统文化大概可用‘儒雅风流’一 语来代表……有的人纵情于醇酒妇人,或寄情于田 园山水,表现这种情志的是缘情或隐逸之风。这个 得有‘妙赏’,‘深情’的‘玄心’,也得用‘含 英咀华’的语言,这就是‘风流’的标准。”
A 从感性美向理性美转化。 B 在抒情方式上,由“作者,小说主人公、 叙述者”三者合一,直抒胸臆的方式,转向 抒情主人公的客观塑造与诗的意境的营造上。 灵肉冲突——自戕——忏悔——复萌(冲突)

(二)反映社会人生一类 暗社会中挣扎的人物的人性美。 《春风沉醉的晚上》 《薄奠》
郁达夫与自叙传 小说
岁涵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文学精品课程资料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文学精品课程资料

中国现代文学精品课程资料一、华中师范大学:1、课程该矿2、教师风采3、课程建设4、多媒体教材5、多媒体课件6、教学实录7、学术研究8、学生成果9、教学对话10、教学资讯二、延大1、课程首页2、教师简介3、课程简介4、课程体系5、教学视频6、阅读书目7、复习思考8、师生互动一、教师简介何满仓,男,汉族,1955年生,陕西省洛川人,中共党员,延安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现当代文学教研室主任,中国现当代文学硕士生导师。

长期从事中国现代文学教学与研究,讲授中国现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通史、中国现代经典作家作品研究、中国现代小说研究、名作欣赏、鲁迅研究等硕士研究生以及本科课程的教学工作,延安大学文学院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之一。

曾获“教学质量优秀奖”、“教学改革成果奖”。

先后承担“鲁迅与延安文艺运动研究”、“党中央在延安13年文艺史料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精品课程建设”、“中国现代文学教学改革”等科研与教改项目。

主编“学生版经典赏析”《丁玲小说》、参编教材《中国新文学六十年》等。

近年来,在《学术界》、《甘肃社会科学》、《电影文学》、《时代文学》、《重庆师范大学学报》、《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延安大学学报》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 30 余篇,现主要从事“延安文艺”和“现代著名作家”研究。

主要学术成果:1、延安文艺: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杂交融合《学术界》2006、62、《论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的演进与流变》《甘肃社会科学》2004、33、郁达夫小说创作非理性倾向成因及当代启示《重庆师范大学学报》2005、64、论现代散文演进中创型与繁荣《社会科学论坛》2005、115、中国现代女性文学中的女性书写《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06、56、冷静审视女性本体-----论张爱玲小说对女性自身的体认《电影文学》 2007、57、论中国新文学建构的正确路向《时代文学》 2006、18、郁达夫与游记散文《电影文学》2008、29、幽默与讽刺:中国现代喜剧发展的两条路径及特点《时代文学》2005、510、非理性倾向铸就的文本特征《齐齐哈尔大学学报》 2005、511、非正面的社会关心——论林语堂后期的小品散文《西华大学学报》 2006、4期12、论中国现代诗歌的艺术流变与形式体制建构《河西学院学报》2006、413、对中国新文学政治化的反思《太原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14、现代文化思潮投射下的文学母题《宝鸡文理学院学报》2005、615、主编:学生版•名家精品阅读之旅••丁玲小说吉林文史出版社 2006版王俊虎(1974—)男,陕西大荔人,1997年毕业于延安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学士学位;2003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获文学硕士学位;2008年毕业于兰州大学文学院,获文学博士学位。

中国现代文学史华中师范大学精品课程01

中国现代文学史华中师范大学精品课程01
(3)由与口语脱离的文言文向 与口语接近的白话文过渡。
(三)分期:三个十年及其主 要特征
第一个十年:文学革命时期 (1917――1927),个性的, 启蒙文学,春。
第二个十年:革命文学时期 (1928――1937.6),阶级的, 革命文学,夏。
第三个十年:抗战文学时期 (1937.7――1949.9),战争的, 战争文学,秋。
(3)辛亥革命时期 (1906――1916)
文学出现多元化取向,革命的 趋势,并成为启蒙的主要手段, 民主观念深入人心。
(二)近代文学转型
(1)由传统的古典文学体系向 现代的、情感型的文学体系过 渡。
(2)由传统的以诗文为主体的 文学范畴论向现代的诗文、戏 曲、小说并举的文学范畴论递 进。
鲁迅《狂人日记》的发表拉开了新 旧文学的距离,划分出一种语言的 分界。
二 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与历史发展
(一)发生:近代中国救亡运动及 文学思潮演变
1 中华民族面临的三重危机: 民族生存危机 封建政治危机 传统文化危机
2 近代中国救亡运动及文学思潮演 变
(1)鸦片战争及洋务运动时期 (1840--1894)
梁启超《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 “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国之 小说。故欲新道德,必新小说; 欲新宗教,必新小说;欲新政治, 必新小说;欲新风格,必新小说; 欲新文艺,必新小说;乃至欲新 人心,欲新人格,必新小说。”
3、西方作品的译介:林纾与 “林译小说”
1898年夏,林纾尝试着与王寿 昌合作翻译了法国作家小仲马 的《巴黎茶花女逸事》即《茶 花女》引起社会强烈反响。
2、明代中叶:王阳明的心学 ; 李贽“童心说” 。
3、晚明公安派主将袁宏道“性 灵说”:
4、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是 一部颇具现代思想意识的小说。

中国现代文学史(华中师范大学精品课程)13

中国现代文学史(华中师范大学精品课程)13
茅盾与社会剖析小说
岁涵
一、生平与创作简介: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 冰。浙江桐乡人。 茅盾1896年7月4日生于浙江省桐乡县乌镇。 1913年考入北京大学就读,三年后由于家庭经 济辍学,遂于1916年8月经人介绍进入上海商 务印书馆编译所当校对,旋即升为编辑。

1920年开始发表文学论文,提出“文学 为人生”的艺术主张。 1921年1月4日文学研究会成立,茅盾是 该会发起人之一。接手《小说月报》的 主编工作。 1923年茅盾辞去《小说月报》编辑职位, 投身政治。

2、关于吴荪甫的形象: 《子夜》的中心人物,民族资本家的代 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他是一个 失败了的英雄。 3、其他人物: 赵伯韬:买办资产阶级形象。 屠维岳:资本家的走狗。 冯云卿:爬进资本主义世界的封建地主。

4、《子夜》的艺术成就: 1)宏大严谨的叙事结构:“网状结构” 2)擅长心理描写。 尤其对人物的下意识和幻觉的描写增强 了整个作品心理分析的色彩,并且明显 的运用了象征主义的手法。 富有象征意味的色彩与声响的描写与小 说中人物的心理刻画相映生辉。
3)作品在有概念化的弊病: “他疯狂地在书房里绕着圈子,眼睛全 红了,咬着牙齿,他只想找什么人来泄 一下气!他想破坏什么东西……一切不 如意这时全化为一个单纯的野蛮的冲动, 想破坏什么东西。” 4)作品反映史实的真实性有争议。

1930年4月,茅盾从日本回国,参加左 联的活动。在1931年――1932年间,写 了两个中篇:《路》和《三人行》。 以《从牯岭到东京》、《读〈倪焕之〉》 等长篇论文积极参与了当时关于“革命 文学”的讨论。

1932年前后到1937年抗战爆发,是茅盾 创作的鼎盛时期。 长篇小说《子夜》 “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 《残冬》)和《林家铺子》等短篇小说 展示了茅盾作为一个现实主义解放崇拜型: 她们是《幻灭》中的慧女士;《动摇》 中的孙舞阳;《追求》中的章秋柳。 这类人物中也有男性: C 厌世自杀型:史循

中国现代文学史课件上完整课件

中国现代文学史课件上完整课件
详细描述
巴金及其作品
总结词
语言幽默,作品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
详细描述
老舍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幽默大师,他的作品以幽默诙谐、生动逼真而著称。他的代表作包括《茶馆》、《四世同堂》、《骆驼祥子》等,这些作品通过对北京市民生活的描写,展现了城市的发展和变迁,并提出了对生活和人性的思考和认识。
20世纪初,中国知识分子为了推动文化革新和思想解放,发起了一场新文化运动。
影响
代表人物
左翼文学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文学的一个重要流派,强调文学的社会责任和政治意识。
总结词
20世纪30年代,中国社会动荡不安,民族危机深重,左翼文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兴起的。
起因
鲁迅、茅盾、巴金等。
代表人物
左翼文学强调文学的社会责任和政治意识,关注社会底层人民的命运和斗争,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为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事业提供了思想武器。
影响
白话文运动打破了文言文的束缚,使得文学作品更加贴近人民群众,促进了文学的大众化和现代化。同时,也为后来的新文化运动奠定了基础。
总结词
白话文运动的兴起标志着中国文学从文言文向白话文的转变,促进了文学的大众化和现代化。
起因
20世纪初,中国知识分子为了推动文化普及和文学革新,发起了一场白话文运动,主张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进行文学创作。
西方文化的传入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包括思想观念、文学理论和创作技巧等方面。
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与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各个方面的变革紧密相连,经历了多个历史阶段。
历史背景
03
晚期现代文学(1938-1949)
抗战文学和解放区文学占据主导地位。代表作品有《四世同堂》、《白毛女》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爱玲的创作
岁涵
一、生平简介与创作历程 张爱玲(1920—1995),原名张煐,笔名梁
京、范思平、王鼐等,生于上海,河北丰润人。 20世纪40年代上海沦陷区最走红的女作家。 张爱玲的生平和创作,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时 期。 幼年与求学期 创作鼎盛期
早在1939年(18岁)张爱玲写过《我的天才梦》,应
3、中西合璧,新旧杂糅的风格。 她的Βιβλιοθήκη 说,既是通俗的,又是先锋的;既是古
典的,又是现代的。大量借鉴中国古典文学的 写作技巧,与西方现代派艺术手法融为一炉, 浑然天成。
个电影剧本,并完成《怨女》、《半生缘》等小说。 1973年定居洛杉矶,两年後,完成英译清代长篇小说 《海上花列传》。此后致力于翻译及考证工作,曾在 伯克莱加州大学东亚研究所从事《红楼梦》研究,写 出了研究红楼梦的学术专著《红楼梦魇》。 1995年9月8日,张爱玲孤身一人病逝于洛杉矶公寓。 享年七十四岁。
创作延亘期 抗战胜利后,改写剧本,有几部优秀的电影问
世,如《不了情》《太太万岁》《南北和》等。 长篇《十八春》以梁京为笔名发表。后来到香 港后做了修改,改名《半生缘》。 短篇《小艾》。 1952移居香港,就职于香港美国新闻处,写 成《秧歌》与《赤地之恋》两本小说。
1955离港赴美,同年拜访胡适。 其后曾为香港电懋电影公司编写《南北一家亲》等六
(3)对男性的贬抑,“反父权书写”。 具有对父权制的颠覆意义。 张爱玲的笔下有大批遭贬抑的男性形象。这些
男性形象分两类:形体残缺与精神残障。 对于男性的贬抑,阉割去势的书写,使张爱玲 的小说叙述构成一种最能颠覆父权的笔法之一, 同时表达了张爱玲独特的女性性别意识。
三、艺术风格: 1、苍凉的格调,参差对照的写法。


《西风》月刊三周年纪念征文,获名誉奖。 1943年是张爱玲一夜成名的一年,最走红的一年。 成名作小说《沉香屑· 第一炉香》在周瘦鹃主编的《紫 罗兰》杂志发表,后来《沉香屑第二炉香》相继发表, 开始受到文坛注目。 自1943年至1945年短短三年间,相继发表了《茉莉香 片》《倾城之恋》、《金锁记》、《流言》、《红玫 瑰与白玫瑰》《心经》《封锁》等作品,于1944年结 集为小说集《传奇》出版。 1945年出版的散文集《流言》,更显示了她散文创作 的卓越才华。
她说“强调人生飞扬的一面(人生的斗争),
多少有点超人气质,而超人仅限于一个时代 (特殊的环境),而人生安稳的一面则有着永 恒的意味”。
2、比喻聪明、巧妙,意象丰富而深远。 如写《创世纪》中的全少奶奶,年纪不到四十,
却已操劳忧苦,像个淡白眼睛的焦忧的小母鸡, “东瞧西瞧,这里啄啄,那里啄啄,顾不周 全”。 “她去烧菜,油锅拍辣辣爆炸,她忙得像个受 惊的鸟,扑来扑去。”《桂花蒸· 阿小悲秋》 多处写“月亮”,意象意蕴不同。
张爱玲一生的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传奇》;
散文集《流言》《张看》; 长篇小说《秧歌》、《赤地之恋》、《怨女》、 《半生缘》(《十八春》); 做《红楼梦》考证,学术著作《红楼梦魇》; 翻译作品《海上花列传》(《海上花开》和 《海上花落》)
二、小说集《传奇》的主要内容 1、用华美绚丽的文辞来表现沪、港两地的市
“三十年前的上海,一个有月亮的晚上……我
们也许没赶上看见三十年前的月亮。年轻的人 想着三十年前的月亮该是铜钱大的一个红黄的 湿晕,像朵云轩信笺上落了一滴泪珠,陈旧而 迷糊。老年人回忆中的三十年前的月亮是欢愉 的,比眼前的月亮大,圆,白;然而隔着三十 年的辛苦路往回看,再好的月色也不免带点凄 凉。”(《金锁记》)
民生活,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新文学作家较少触 及的的都市民间世界。 个人的及时行乐的世纪末情绪和通过古老家族 的衰败隐喻着传统道德价值的没落,是她小说 的两大主题。
2、以女性视角观照都市女性在现代社会的生
存状况,表现出鲜明的女性性别意识。 (1)“绣在屏风上的鸟”是张爱玲对于女性 的核心意象。“永远桎梏中的双翅,永远想象 中的飞翔”,比笼中之鸟更让人绝望,象“钉 死的蝴蝶标本”,鲜艳而凄怆。 (2)、女性通过爱来谋生,爱情、婚姻的荒 诞性、千疮百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