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教案】人教版语文必修五第4课《归去来兮辞》经典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课: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
1.识记有关陶渊明的文学常识,了解“辞”的文体特点
2.朗读并背诵全文,积累文言字词和特殊句式。
(二)能力训练目标
1.在朗读与背诵中体悟作者情感,了解辞赋的特点。
2.提高诗歌鉴赏能力,解读陶潜的隐逸诗人的形象。
(三)德育渗透目标
1.正确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现出来的“乐天安命”思想和隐居的生活态度。
2.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而热爱田园生活的积极精神,学习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教学重点:
1.朗读并背诵全文,积累文言字词和特殊句式。
2.体悟作者情感,了解辞赋的特点,提高诗歌鉴赏能力,解读陶潜的隐逸诗人的形象。
教学难点:
1.正确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现出来的“乐天安命”思想和隐居的生活态度。
2.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而热爱田园生活的积极精神,学习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在1600多年前,二位中国的诗人给我们描述了一个理想的乌托邦的社会,那是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的社会——桃花源。他就是陶渊明。陶渊明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又是一个清醒的理想主义者。贵族家庭的影响,儒家学说的熏陶,使他少年时就有一种“大济苍生”的壮志,可是黑暗的现实把他的理想击得粉碎。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陶渊明选择了归隐的道路。为明心志,他写下了千古名篇——《归去来兮辞》。
二、走进作家
1.作者介绍
陶渊明(约365-427),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又称“五柳先生”,曾任职祭酒、参军、彭泽县令,故又称“陶彭泽”。其曾祖陶侃,位至大司马。陶潜是第一位田园诗人,创建了“山水田园诗派”。东晋大诗人,生活在政治混乱、社会动荡的时期。作者的代表作:诗《归园田居》,散文《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辞赋《归去来兮辞》。
2、写作背景
陶渊明41岁时(405年),最后一次出仕,做了85天的彭泽令。据《宋书.陶潜传》和萧统《陶渊明传》云,陶渊明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彭泽巡视,官员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他气愤地说:“我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挂冠去职,并赋《归去来兮辞》,以明心志。
陶渊明是中国士大夫精神上的—个归宿,许多士大夫在仕途上失意以后,或厌倦了官场的时候,往往回归到陶渊明,从他身上寻找新的人生价值,并借以安慰自己。白居易、苏轼、陆游、辛弃疾等莫不如此。于是,不为五斗米折腰也就成了中国士大夫精神世界的一座堡垒,用以保护自己出处选择的自由。
而平淡自然也就成了他们心目中高尚的艺术境地。
本文分“序”和“辞”两节,“辞”是一种与“赋”相近的文体名称。“序”说明了自己所以出仕和自免去职的原因。“辞”则抒写了归田的决心、归田时的愉快心情和归田后的乐趣。通过对田园生活的赞美和劳动生活的歌颂,表明他对当时现实政治,尤其是仕宦生活的不满和否定,反映了他蔑视功名利禄的高尚情操,也流露出委运乘化、乐天安命的消极思想。全文语言流畅,音节和谐,感情真实,富有抒情意味。“归去来兮”就是“归去”的意思,“来”、“兮”都是语助辞。
这篇文章前面有序,叙述他家贫出仕和弃官归田的经过。
3、解题
来,助词,无义;兮,语气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吧”、“啊”。
归去来兮,意思是“回去吧!”“回去啊!”
辞,是介于散文与诗歌之间的一种文体。因起源于战国时期的楚国,又称楚辞、楚辞体。又因屈原所作《离骚》为这种文体的代表作,故又称骚体。到了汉代常把辞和赋统称为辞赋,后人一般也将辞赋并称。这种文体,富有抒情的浪漫气息,很像诗,但押韵和句式都较诗自由,比散文整齐,且篇幅、字句较长,句中多以“兮”字来帮助和谐语气,表情达意。一般四句一节,每节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读后稍作停顿;六字句为主,都按三拍读。例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注意:(1)有些七字句中出现了虚词,也应作六字句读。(2)“归去来兮”“已矣乎”当一句读,适当延长读末句时间。(3)四字句五字句,读时节奏自当变化。(4)辞和赋还是有区别的,一般说来,辞重言情,而赋重铺陈。
三、基础梳理
(1)字音
瓶无储粟(sù)求之靡(mǐ)途田园将芜(wú)胡不归
轻飏〔yáng)壶觞(shāng)眄(miǎn)
流憩(qì)矫(jiǎo)首遐(xiá)观
出岫(xiù)景(yǐng)翳(yì)翳西畴(chóu)
窈窕(yǎo tiǎo)遑(huáng)遑耘耔(yúnz ǐ)
东皋(gāo)心惮(dàn)远役犹望一稔(rěn)
(2)通假字:乃瞻衡宇(衡,通“横”)
四、整体感知
解题:《归去来兮辞》包括序言和正文两部分。“序”中主要叙述他家贫出仕和弃官归田
的经过;正文主要写想象归家路途的轻快和农村生活的乐趣,抒发了作者对人生宇宙的感想。
一)研读小序
1、齐读小序,然后结合注释和参考资料,梳理字词句
2、序文说了陶渊明辞官归隐的几点理由?(用原文语句回答)
3、概括小序的内容,并试图说说其作用。
明确
1、序言:主要介绍了自己做官的原因和离职的理由:一是“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二是“饥冻虽切,违己交病”;三是“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
2、序文交代了本文的写作时间和背景,叙述了作者就职的经过和辞官的原因:因生活所迫而做官,又因违背自己的本性难堪而在八十余日后,弃官而去。
3、当堂训练。
1)对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生生所资(生产生活)
B.脱然有怀(轻快的样子)
C.寻程氏妹丧于武昌(寻找)
D.非矫厉所得(勉强去做)
2)判断“以”字用法,正确的选项是()
①耕植不足以自给②诸亿以惠爱为德
③家叔以余贫苦④足以为酒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①②相同③④相同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3)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错误的一项是()
A.及少日,眷然有归与之情:等到过一些日子,便产生留恋故园的怀乡感情。B.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本性任其自然,这是勉强不得的。
C.饥冻虽切,违己交病:饥寒虽然来得急迫,但是违背本意去做官,身心都感到痛苦。
D. 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就盼望遇上丰年,便辞官归乡。
4)下列选项是对本文文意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