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合集下载

中共三亚市委、三亚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三亚市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行动方案》的通知

中共三亚市委、三亚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三亚市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行动方案》的通知

中共三亚市委、三亚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三亚市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行动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三亚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0.06.17•【字号】三发[2010]5号•【施行日期】2010.06.1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中共三亚市委、三亚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三亚市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行动方案》的通知(三发〔2010〕5号)各镇党委和人民政府,各区工委和管委会,市委各部门,市级国家机关各部门,各人民团体:《三亚市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行动方案》已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中共三亚市委三亚市人民政府2010年6月17日三亚市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行动方案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是党中央、国务院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海南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举措,也是三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

作为海南南部重要城市,三亚自升格为地级市以来始终坚持“国际性热带滨海旅游城市”定位不动摇,不断丰富和完善城市发展思路,着力构建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特色产业结构,积极推进城市化进程,坚持保护生态环境,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为推进国际旅游岛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和《中共海南省委、海南省人民政府贯彻实施〈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决定》的战略部署,全面推进三亚建设国际旅游岛各项任务,特制定本方案。

一、行动纲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加快旅游国际化进程为主线,以文化建设和文明素质教育为基础,以生态环境建设为保障,以改善和保障民生为落脚点,坚持目标更高、行动更快、政策先行,推动国际旅游岛建设和统筹城乡发展协调同步推进,打造三亚国际旅游城,争当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排头兵和先遣队。

海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

海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

海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十二五”师资队伍建设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十二五”期间,是我国职业教育加强质量建设、稳步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我院加强内涵建设的关键时期。

为贯彻落实学院党委提出的人才强校战略,着眼于打造高水平的适应高职教育的师资队伍,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海南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海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战略部署,结合学院师资队伍现状,特制定本规划。

一、学院师资队伍现状“十一五”期间,学院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队伍不断壮大,结构逐步合理,整体素质不断提高。

我院目前现有教职工381人,专任教师267人,占全院教职工总数70%,另外聘用兼职教师12人,学生6136人,师生比为1:22.56。

从教师学历结构上看,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55人(其中博士3人,青年教师中硕士以上学位44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21%。

从年龄结构上看,40岁以下青年教师205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77%,41—50岁教师56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21%,51岁以上教师6人,占教师总数的2%。

从职称结构上看,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资格6人,占专任教师的2%,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资格42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16%,具有中级专业技术资格84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1%,初级135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1%。

具备双师素质的教师53人,占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专任教师(214人)25%。

从总体上看,经过五年发展和建设,我们打造了一支基本适应高职教育的师资队伍,他们为学院各项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当然,我院师资队伍建设还存在着以下问题:(一)教师队伍数量严重不足。

师生比为1:22.56,造成教师疲于应付日常的教学工作。

许多青年教师周课时在12节以上,一周承担三门以上课程的教学任务,他们忙于备课、上课、批改作业,没有太多的时间提高自身的各种素质。

海南旅游品牌

海南旅游品牌
第一篇总体思路
第一章发展背景
第一节发展基础(略)
第二节比较优势
区位优势。
资源优势。
体制优势。
生态优势。
产业优势。
第三节制约因素
当前,海南总体上仍属于欠发达地区,经济实力不强,城镇化发展不足,经济结构层次偏低,产业整体素质不高,企业市场竞争力不强;对外开放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国际贸易、利用外资和入境游客规模偏小;重大交通设施发展滞后,快速通达周边地区的出岛通道亟待完善;旅游产品创新不足,配套服务不完善,国际知名度不高;城乡管理水平较低,社会综合素质需要进一步提升;生态环境相对脆弱,风暴潮等灾害时有发生,可持续发展的任务比较艰巨;旅游服务质量有待提高,人才培养、引进和储备不足,人文社会环境有待改善。
坚持改革创新,先行先试。打破体制障碍,破解发展难题,有效整合资源,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建设开发模式等方面积极探索。
坚持规划引导,扎实推进。科学规划,合理安排发展步骤,优化空间布局,预留发展空间,有序推进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
坚持统筹协调,全面发展。统筹三次产业协调发展,促进旅游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统筹旅游开发与城镇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统筹旅游业与社会事业发展,构建和谐文明的社会环境;统筹旅游资源的商业性开发和公益性开发。
对此管理层的态度一直很明确,要加大对配套设施的投入,加大对旅游市场的监管。可惜呀,十年前就这么讲,十年后还是这样讲,力道是用了,用的效果不太好,否则怎么现在投诉还是这么多,还是那几类投诉居多?硬件的建设有钱就可以进行,但软件的建设才是至关重要的,没有良好的服务意识和安全的消费环境,最终消费者将用脚投票。“海南旅游岛”打造品牌的基础是建立信任,特别是在服务接触的瞬间,我们说这个是服务的关键时刻,每一次的服务接触都会累积消费者对服务体验的感受,基于在过去一段时期所有的服务接触,这位游客会对海南旅游之旅有一个总体的感知,这是他在海南所有体验以及他知道的所有关于海南旅游事情的结果,它们决定了顾客满意与否。满意是消费者的实践反应,是消费者对实际服务体验的总体评价,海南旅游资源的独特性、对服务质量的感受、价格是否符合预期、消费者个人对海南的偏好、其他途径得到的评价信息都会对游客满意度产生影响,顾客满意是反映旅游生活质量的主要指标。对企业来讲,顾客满意有利于提高顾客忠诚度,20世纪80年代,施乐公司曾经通过调查发现,对施乐公司“非常满意”的顾客再次购买公司产品的可能性比表示“基本满意”的顾客大6倍。同样作为旅游胜地的夏威夷,每年来此的游客,有65%都是回头客,它能成为不少美国家庭游客的固定目的地,绝对不仅仅因为拥有独特和唯一的天然资源。都说海南要走国际化、标准化的路子,那提高服务水平就不能是简单的加大硬件设施的投入和政府部门的监管,而要从提高服务质量满足消费者需求的角度设计服务标准。对于服务质量而言通常从可靠程度、响应速度、安全感、人性化、硬件设施上评价,海南的服务从业者是否能非常可靠、完整、准确的履行服务承诺,能否积极快速、自动自发为游客提供服务,是否营造令消费者放心消费、信任海南的环境,是否在服务细节上体现人性化和关心顾客、提供让人愉悦的柔性服务,是否有足够便利、丰富选择、设计完善的配套设施,是海南的管理部门经常要问自己的问题。

海口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海口市东寨港旅游区总体规划(2012―2030年)的通知

海口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海口市东寨港旅游区总体规划(2012―2030年)的通知

海口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海口市东寨港旅游区总体规划(2012―2030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海口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3.04.01•【字号】海府办[2012]55号•【施行日期】2013.04.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公司正文海口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海口市东寨港旅游区总体规划(2012-2030年)的通知(海府办〔2012〕55号)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有关单位:经市政府同意,现将《海口市东寨港旅游区总体规划(2012-2030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2013年4月1日海口市东寨港旅游区总体规划(2012-2030年)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规划目的为指导东寨港旅游区(以下简称本区)重点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适当开发旅游功能,统筹社会经济发展,制定本规划。

第二条规划范围本次规划范围西至东寨港大道与规划海涛路、南至规划新老铺(暂名)公路、东至规划通往文昌市的高等级公路及海口市域边界、北至琼州海峡,但不包括已经批准的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用地。

规划总面积为78.88平方公里。

严格执行《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切实保障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及生态修复。

积极加强本区与自然保护区在生态保护与修复、科研科普与教育培训、旅游观光等方面的协调。

第三条规划原则生态保护和修复优先原则。

本区自然和历史人文资源丰富,紧邻中国最早且已经纳入国际湿地公约的红树林自然保护区。

本区的综合环境整治、旅游功能开发、村镇社区建设等,都应以自然保护区及本区内的自然生态和修复为优先原则,重点加强生态建设,切实加强历史人文资源保护,禁止各类破坏性的规划及发展建设活动。

核心品牌开发原则。

重点依托享有国际盛誉的东寨港红树林资源,在重点加强自然和历史人文资源保护的前提下,结合重点旅游项目开发,大力推进核心品牌项目的发展,塑造中高端生态休闲旅游形象。

2010年国内大事记(半月谈2010年1-12月)

2010年国内大事记(半月谈2010年1-12月)

国大事记(2010年)1月7日,新华社报道,中国银监会正式批准北京银行、中国银行和成都银行作为主要出资人筹建消费金融公司。

消费金融公司,是指不吸收公众存款,以小额、分散为原则,为境内居民个人提供以消费为目的的贷款的非银行金融机构。

1月10日,新华社受权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1月1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

数学家谷超豪和航天专家孙家栋荣获200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1月11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2009年国产汽车产销分别为1379.10万辆和1364.48万辆。

中国汽车产销量首居世界第一。

1月11日~13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在京举行。

会议总结了2009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研究部署了2010年的任务。

1月13日,新华社报道,针对内蒙古、新疆等地的雪灾灾情,国家减灾委、民政部决定紧急启动国家四级救灾应急响应。

近期,我国北方省份连续发生强降雪天气,局地降雪、降温突破1951年历史极值。

1月18日~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

1月20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加强淘汰落后产能工作。

会议对电力、煤炭、焦炭、铁合金、电石、钢铁、有色金属、建材、轻工、纺织等重点行业近期淘汰落后产能提出了具体目标任务。

1月21日,新华社报道,国务院批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

这是首个获批复的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1月27日,中国政府网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成立国家能源委员会的通知》。

1月29日~2月12日,国务院法制办在其网站上公布《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征求意见稿)》全文,向公众公开征求意见。

1月31日,新世纪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7个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由新华社受权发布。

海南国际旅游岛发展战略选择及对策

海南国际旅游岛发展战略选择及对策

海南国际旅游岛发展战略选择及对策韩斌【摘要】通过运用AHP层次分析法对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的SWOT分析定量化,发现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开发建设处在S-O(优势-机会)组合区,其战略属性为开拓、创新型.据此提出了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的“3R”战略对策,即重构公共管理、重塑企业行为和重建社会参与.【期刊名称】《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1(029)003【总页数】7页(P18-24)【关键词】国际旅游岛;海南;SWOT;层次分析法【作者】韩斌【作者单位】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北京 10087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5902009年12月31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后,学界、业界掀起了关于国际旅游岛研究的新一轮热潮,但对于如何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众说纷纭,见仁见智。

目前学术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方面的定性分析和单一领域的政策探讨,本文在对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进行SWOT分析的基础上,首次采用AHP层次分析法进行量化研究,通过计算海南国际旅游岛各因素的强度、权重和影响力度值,构建出海南国际旅游岛开发建设的战略四边形和战略类型与强度分布图,推导出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的战略方向选择。

在此战略方向的指引下,笔者创造性地提出了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的“3R”对策体系,即重构公共管理、重塑企业行为和重建社会参与。

1.旅游自然资源丰富(S1) 海南与美国夏威夷处在同一纬度,海岸线1 528公里,森林覆盖率51.5%,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23~25℃),阳光、海水、沙滩、绿化、空气堪称世界一流,具有发展世界级的海滨度假旅游和体育运动项目(如高尔夫、冲浪、潜水、滑水等)的优越条件。

此外,海南还有独具特色的山峰森林、热带雨林、温泉、田园风光、海岛等旅游资源,依托它们开发的度假产品,与海滨旅游产品优势互补,将构成具有独特优势的海南休闲度假产品体系。

2.旅游人文资源独特(S2) 世居海南岛的少数民族有黎族、苗族、回族。

海南国际旅游岛海口市建设发展规划纲要

海南国际旅游岛海口市建设发展规划纲要

海南国际旅游岛海口市建设发展规划纲要 目 录 序 言.....................................................1 第一篇 基本思路............................................2 第一章 现实基础.........................................2 第二章 发展机遇和制约因素...............................3 第一节 发展机遇..................................3 第二节 制约因素..................................4 第三章 发展思路.........................................4 第一节 指导思想..................................4 第二节 战略定位..................................5 第三节 发展目标..................................6 第四节 发展原则..................................8 第二篇 强化省会中心城市功能................................9 第四章 空间布局.........................................9 第一节 琼北区域一体化建设.........................9 第二节 优化用地布局..............................10 第三节 功能区划及产业布局.........................11 第五章 城市化进程......................................14 第一节 旧城改造和片区开发.........................14 第二节 小城镇建设................................14 第三节 城乡一体化................................15 第四节 城市旅游化改造............................16 第五节 城市精细化管理............................17 —I—第六章 综合服务功能....................................17 第一节 交通.....................................17 第二节 信息化...................................18 第三节 科技研发.................................19 第四节 总部经济.................................19 第五节 教育培训.................................20 第六节 医疗服务.................................20 第七节 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21 第八节 南海资源开发保障..........................21 第三篇 构建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体系...................22 第七章 全省现代服务业中心..............................22 第一节 旅游业...................................22 第二节 现代物流业................................25 第三节 商贸与商务会展业..........................26 第四节 文化与休闲娱乐业..........................27 第五节 体育与康体保健业..........................28 第六节 金融保险与中介服务业.......................29 第七节 房地产业.................................30 第八章 以高新技术为支撑的新型工业......................31 第一节 工业发展平台..............................31 第二节 产业集群.................................32 第三节 自主创新体系..............................32 第四节 旅游制造业................................33 第九章 热带都市农业....................................33 —II—第一节 全省农产品集散和深加工中心..................33 第二节 现代农业基地..............................34 第三节 休闲农业.................................35 第四篇 建设全市人民的幸福家园.............................36 第十章 绿色低碳城市....................................36 第一节 低碳城市建设..............................36 第二节 生态环保工程..............................37 第十一章 和谐海口......................................38 第一节 住房保障.................................38 第二节 就业创业.................................39 第三节 基础教育.................................40 第四节 公共卫生.................................41 第五节 公共文化.................................41 第六节 社会保障.................................42 第七节 社会稳定.................................43 第五篇 强化保障措施.......................................44 第十二章 改革开放......................................44 第一节 深化改革.................................44 第二节 扩大开放.................................45 第十三章 人文智力建设..................................46 第一节 人才引进.................................46 第二节 干部队伍.................................46 第三节 市民素质.................................47 第四节 旅游环境.................................47 —III—第十四章 政策措施......................................48 第一节 财税政策.................................48 第二节 投融资政策................................48 第三节 土地政策.................................49 第四节 其他政策.................................50 第五节 组织协调机制..............................50 第六篇 近期行动计划.......................................51 第十五章 近期行动计划(2010-2011).....................51 —IV—序 言 海口市位于海南岛北端、琼州海峡南岸,东接文昌市,西连澄迈县,南邻定安县,北与雷州半岛隔海相望。

琼海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琼海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琼海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2014年修改文本琼海市人民政府二〇一五年九月目录第一章前言 (1)第一节规划修改的背景 (1)第二节现行规划实施中的主要问题 (2)第三节规划评估的主要结论 (2)第二章规划修改概述 (4)第一节规划修改的目的 (4)第二节规划修改依据 (4)第三节规划修改指导思想 (5)第四节规划修改的原则 (5)第五节规划修改的任务 (7)第六节规划修改范围和期限 (7)第三章土地资源利用现状 (8)第一节自然条件与经济概况 (8)第二节土地利用结构和特点 (10)第三节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 (11)第四节土地利用面临的形势 (12)第四章土地利用战略和规划目标 (14)第一节土地利用战略 (14)第二节规划总体目标 (14)第三节土地利用调控指标 (15)第五章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17)第一节土地利用总体结构调整 (17)第二节农用地结构调整 (17)第三节建设用地结构调整 (18)第六章土地利用布局调整 (20)第一节农业用地布局调整 (20)第七章土地利用分区 (25)第一节土地利用功能分区 (25)第二节土地利用用途分区 (27)第八章重点建设项目用地规模及布局 (35)第九章土地整理、复垦和开发 (38)第一节土地整理复垦开发潜力 (38)第二节土地整理复垦开发的重点区域 (38)第三节土地整理复垦开发目标 (39)第四节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实施措施 (39)第十章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建设 (40)第一节土地利用与生态建设的指导原则 (40)第二节生态建设用地规模与布局 (41)第三节构建生态友好型的土地利用格局 (41)第四节探索生态友好型的土地利用模式 (42)第五节土地利用中的生态对策 (43)第十一章中心城区土地利用 (45)第一节中心城区发展目标和用地规模 (45)第二节土地利用方向和开发时序 (45)第十二章乡镇土地利用 (46)第一节土地利用调控指标安排的原则 (46)第二节乡镇土地利用主要调控指标分解方案 (46)第十三章环境影响分析与保护措施 (51)第一节环境影响分析 (51)第二节环境保护措施 (52)第十四章土地利用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54)第一节行政管理措施 (54)第三节执法监察措施 (56)第四节技术保障措施 (56)第五节公众参与措施 (57)第十五章附则 (58)附表1 琼海市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表 (59)附表2 琼海市主要控制指标表 (60)附表3 琼海市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指标表 (61)附表4 琼海市2006-2020年重点独立工矿建设项目 (62)附表5 琼海市2006-2020年重点能源建设项目 (63)附表6 琼海市2006-2020年重点交通建设项目 (64)附表7 琼海市2006-2020年重点水利建设项目 (65)附表8 琼海市2006-2020年重点旅游建设项目 (66)附表9 琼海市2006-2020年重点环保、独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68)附表10 琼海市2006-2020年其他建设项目 (70)附表11 琼海市土地整理、复垦、开发方案表 (72)附表12 琼海市耕地保有量规划平衡表 (74)附表13 琼海市土地用途分区面积规划表 (75)附表14 琼海市规划后各类用地面积表 (76)第一章前言第一节规划修改的背景《琼海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现行规划》)2010年3月经海南省政府批准实施。

关于现阶段海南风情小镇建设的分析

关于现阶段海南风情小镇建设的分析

关于现阶段海南风情小镇建设的分析摘要:海南风情小镇是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重要任务。

几年来,海南风情小镇建设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文章分析了海南风情小镇建设的现状、建设模式和特性,并对海南风情小镇可持续发展和建设提出了几点意见。

关键词:风情小镇建设分析0 引言2010年1月4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将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作为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将在2020年将海南初步建成世界一流海岛休闲度假旅游胜地,使之成为开放之岛、绿色之岛、文明之岛、和谐之岛。

同年,海南省依据《意见》的指导编制了《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下称《纲要》)。

从此,海南省开启了全面建设国际旅游岛的征程。

在《纲要》中明确了建设一批特色旅游小镇(下称“风情小镇”)是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

建成后的风情小镇将是海南旅游业发展,特别是乡镇(村)旅游发展的新突破。

几年来,海南风情小镇的建设工作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海南旅游将更具海南特色。

1 海南风情小镇建设现状及模式分析1.1 全省布局,规划先行。

在《纲要》中,海南建设风情小镇确定了在依托县城和建制镇的基础上重点建设的22个风情小镇,基本上保证全省每个市县都有1至2个小镇入选建设名单。

但是,长期以来,海南的城镇发展水平低、基础薄弱,因此,海南在建设风情小镇之初就非常重视小镇的发展规划,陆续编制了风情小镇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和建设标准。

在总体规划中,海南省按照“一海”、“二极”、“三廊”、“三区”的总体布局,将重点规划建设生态人居型、历史文化型、民族民俗型、特色产业型、旅游接待型、主题创意型、复合型等七类特色旅游小镇(村)。

海南省风情小镇的建设已经在全省范围内布局,做好了相关规划的编制工作。

1.2 企业积极参与。

《纲要》中提出,海南省的风情小镇建设要按照“规划引导、企业参与、市场运作、群众受益”的原则推进。

在这一原则的指引下,许多企业积极参与到海南风情小镇建设中,一方面,企业主动参与海南风情小镇建设的讨论。

国家发展战略规划

国家发展战略规划

国家战略物资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物资储备局,简称国家物资储备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管理的正司局级机构,负责拟订国家战略物资储备的战略和规划,组织国家战略物资的收储、动用、轮换和日常管理。

主要职责1.研究国家战略物资储备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中的功能和地位,提出战略物资储备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政策建议,拟订主要矿产资源的资源储备和用户储备的相关政策。

2.研究提出国家战略物资储备发展战略,负责拟订和组织实施国家战略物资储备中长期规划;监测评估中长期规划实施情况;组织国家战略物资储备效益评估。

3.监测分析国际国内主要能源资源的供求格局和变化趋势并进行预测预警,承担运用国家战略物资储备进行经济调节、公共服务预警体系建设,组织编制和负责国家战略物资储备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和日常管理。

负责拟订和组织实施国家战略物资的收储、动用和轮换计划。

4.研究国家战略物资储备体制改革的重大问题,负责国家战略物资储备体制改革工作。

5.监测分析国家应急物资保障状况,研究提出依托国家战略物资储备做好应急物资保障的政策建议;参与国家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建设相关工作。

6.研究提出与国家战略物资储备相关财税、金融、价格和费用标准的政策建议,负责国家物资储备财务管理工作,组织编制部门预算和决算,承担各种专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工作。

7.起草国家战略物资储备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草案和部门规章,承担相关行政复议、行政应诉工作。

8.组织拟订国家战略物资储备行业规范、技术标准、统计指标,负责国家战略物资储备的日常管理,推进国家物资储备管理信息化和现代化。

9.拟订国家物资储备仓库建设和改造规划,负责储备仓库布局结构调整工作;负责拟订和下达年度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并组织实施;负责所属行政事业单位及派出机构的国有资产管理;对中央其他部门储备仓库建设规划提出意见和建议。

10.领导所属国家物资储备管理机构。

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授权,管理各储备物资管理局、办事处领导班子成员及相应职级干部;负责国家物资储备系统人事管理、机构编制、队伍建设等工作;负责战略物资储备对外交流与国际合作。

海南省澄迈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海南省澄迈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海南省澄迈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2013年修改文本海南省澄迈县人民政府二〇一四年五月目录前言 (I)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规划背景 (4)第三章土地利用战略 (8)第四章规划目标 (10)第五章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12)第六章土地利用布局优化 (15)第七章土地利用分区 (18)第八章重点建设项目用地安排 (26)第九章土地整理复垦与开发 (27)第十章土地利用与生态建设 (29)第十一章中心城区及乡镇土地利用 (31)第十二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34)第十三章附则 (37)附表 (38)前言《澄迈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现行规划”)于2006年开始修编,2010年9月经海南省政府批准实施。

实施三年来为澄迈县的经济社会发展、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集约节约用地提供了重要保障。

随着2010年海南省建设国际旅游岛提升为国家战略,为加快西部地区发展,省委省政府提出把澄迈建设成为海南省新型工业基地、能源和南海资源开发与服务基地、热带特色现代农业基地、面向东南亚的航运枢纽和物流中心,其区位优势正逐步突出,面临的经济社会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现行规划在实施中遇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在此背景下,经海南省国土环境资源厅同意,澄迈县政府组织编制了《澄迈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实施评估报告》(以下简称《评估报告》),并于2013年1月27日通过专家评审。

根据专家评审时提出的修改建议以及《海南省国土环境资源厅关于同意澄迈县开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工作的复函》(琼土环资函[2013]860号),澄迈县按照《海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定期评估和调整办法》(琼府办[2012]8号)有关规定开展《澄迈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工作,结合海南省和澄迈县实际,重新编制《澄迈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2013年修改),以下简称《规划》)。

海南主要景区公示语翻译错误分析

海南主要景区公示语翻译错误分析

海南主要景区公示语翻译错误分析摘要通过对海南主要旅游景区的调查,对其中的错误翻译进行了分析。

用实地拍摄的素材来分析汉语公示语在英译过程中经常出现的一些错误,只有找出问题所在,把问题的性质分析清楚,才能更好地对海南景区的公示语做出规范化管理和修订。

关键词海南景区公示语翻译一、引言海南国际旅游岛作为我国旅游业改革创新的试验区,旅游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

随着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深入,外国游客呈倍数增长。

面对大量外国游客的入境,如何加大旅游公共服务系统建设,提高旅游公共服务能力成为旅游岛建设的重要问题之一。

旅游翻译的规范化,正确化以及地方化是旅游公共服务系统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非常紧迫而又重要。

“公示语”意思是给公众在公众场合看的文字语言,是人们生活中最常见的实用语言,是一种公开和面对公众的,以达到某种交际目的的特殊文体。

本文以海南主要景区为例,从跨文化语用失误角度来探讨如何规范景区翻译问题,其意义在于通过景区翻译调查和分析,找出问题的表现形式、产生根源及解决办法,以期得到改善,让世界更好地了解美丽的海南岛。

二、公示语翻译在海南的重要性2010年1月4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标志着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步入正轨。

根据《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海南岛的发展目标定位为:到2020年,旅游服务设施、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与国际通行的旅游服务标准全面接轨,海南旅游的国际知名度、美誉度大大提高,旅游产业的规模、质量、效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初步建成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胜地。

然而国际性的旅游岛建设必然以国际性的语言环境为基础,英语做为世界上最流行的交际语言,因此海南景区公示语汉英翻译显得尤为重要。

据2012年统计,全省旅游景区高达57个,A级以上景区达28个,外国游客来到海南会选择一些主要景区浏览,而景区翻译(包括景点名及其介绍和景区内标识语的翻译)是传播的重要途径。

海南省游艇码头总体规划(呈阅稿)

海南省游艇码头总体规划(呈阅稿)

海南省游艇码头总体规划(呈阅稿)海南省游艇码头总体规划(呈阅稿)主办单位:中交⽔运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咨询证书等级:甲级咨询证书编号:⼯咨甲20120070107发证机关:中华⼈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委员会发证⽇期:2007年12⽉10⽇主管院长(副):张志明(教授级⾼⼯)主管所长:陈云飞(⾼级⼯程师)主管部门总⼯:王海霞(教授级⾼⼯)项⽬经理:尹慧慧(经济师)周军(⼯程师)参加⼈员:丁敏(⼯程师)张保华(⼯程师)张彬(⼯程师)闫哲斌(助理⼯程师)周⽟华(⾼级⼯程师)1⽬录前⾔ (1)第⼀章游艇码头发展现状 (2)1.1 游艇码头现状与运营状况 (2)1.2 现状评价 (5)第⼆章发展环境分析 (8)2.1 国内外游艇发展现状分析 (8)2.2 华南沿海游艇业现状及特点 (17)第三章游艇码头市场需求预测 (19)3.1 消费群体分析 (19)3.2 海南发展游艇业的条件 (23)3.3 游艇业及游艇码头的带动效应分析 (30)3.4 开发建设游艇码头的必要性 (32)3.5 游艇码头市场需求预测 (35)第四章船型预测 (51)4.1 国内外游艇发展趋势 (51)4.2 船型规划 (53)第五章游艇码头发展的战略⽬标与功能 (56)5.1 海南省游艇码头发展⾯临的形势 (56)5.2 海南省游艇码头建设发展的战略⽬标 (57)第六章海南沿海区域岸线利⽤规划 (58)6.1 全省岸线资源分析 (58)6.2 各县市岸线资源分析 (58)6.3 游艇码头岸线资源评价 (73)6.4 游艇码头岸线利⽤规划 (77)第七章海南游艇码头布局规划 (79)7.1 游艇码头总体布局规划原则 (79)7.2 游艇码头建设规模预测 (79)7.3 游艇码头总体布局规划 (81)第⼋章游艇码头布局规划与相关规划的关系 (85)8.1 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85)8.2 与海洋功能区划的关系 (85)8.3 与港⼝规划的关系 (85)8.4 与⾃然保护区的关系 (85)8.5 与其他规划的关系 (85)2第九章规划的实施与保障 (86)9.1 规划的分阶段⽬标 (86)9.2 游艇码头⾏业管理制度保障 (86)9.3 措施与建议 (87)附图1. 海南省区位图2. 岸线资源现状图3. 岸线利⽤规划图4. 海南省游艇码头布局规划图3前⾔我国⾼度重视海南省的发展,明确将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作为全国区域经济战略型布局的⼀项重⼤举措,海南建设世界⼀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的地的基础条件和时机已经成熟。

海之贝·文昌市新埠海人工岛区域建设用海规划

海之贝·文昌市新埠海人工岛区域建设用海规划

海之贝·文昌市新埠海人工岛区域建设用海规划文本报告文昌市人民政府二〇一一年七月目录1 概述 (1)1.1规划背景 (1)1.2规划范围和期限 (2)1.3规划内容、原则与目标 (3)1.4规划编制依据 (6)2 现状分析与评价 (8)2.1地理位置 (8)2.2自然环境条件 (8)2.3海域开发利用现状 (13)3 区域建设用海总体规划方案 (15)3.1区域功能定位 (15)3.2空间布局构思 (15)3.3规划用海方案 (18)3.4规划用海实施步骤 (24)4与相关区划、规划相容性分析 (24)4.1与海洋功能区划的相符性 (24)4.2与涉海行业规划的协调性 (25)5施工方案及物料来源 (28)5.1工程施工方案 (28)5.2物料来源 (31)6 用海环境影响分析 (32)6.1规划用海主要环境影响分析 (32)6.2规划用海风险分析 (37)6.3环境保护措施 (38)7规划实施管理对策、保障措施及规划建议 (41)7.1规划实施管理对策 (41)7.2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41)7.3规划建议 (42)附图 (43)1 概述1.1规划背景进入21世纪以来,人类把开发的重心逐步转移到海洋,加强了对海洋的开发利用,蓝色经济不断崛起,海洋已然成为众多沿海国家新的经济突破点。

2005年7月,海南省政府印发了《海南省海洋经济发展规划》,提出了“以海带陆、依海兴琼、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战略目标。

2009年末,国务院出台了《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意见》指出“充分发挥海南的区位和资源优势,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打造有国际竞争力的旅游胜地,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大举措,对全国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具有重要示范作用”。

因此,利用海南的区位和资源优势,规划建设具有有国际竞争力的旅游胜地,促进海洋经济的发展,既符合国家建设海洋强国的发展战略,同时,对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和调整优化海南经济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具有重要示范作用。

儋 州

儋  州

儋州一、地方经济发展情况据统计,2014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11475万元,比上年增长7.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93667万元,比上年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295937万元,比上年增长9.5%;第三产业增加值921871万元,比上年增长9.3%。

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依次为44.9:13.4:41.7。

农业生产保持稳定发展2014年,我市继续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力度,积极推进品牌农业发展,虽受到强台风“威马逊”和“海鸥”的影响,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奋力抗灾,采取多项得力措施,迅速恢复了农业生产,促进农业稳定发展。

2014年,全市农业总产值1444698万元,比上年增长4.3%,新兴特色农业产业也得到发展。

2014年,我市种植雪茄烟草5000亩,养殖野山猪10000头,此外,还建成黑皮冬瓜、兰花、芦笋、灵芝、蘑菇、黑木耳、和牛及特种养殖等一批现代农业种养示范基地,新兴特色农业产业是儋州农业发展的新亮点和新的增长点,将进一步拉动我市农业稳步快速增长。

工业生产略有下降2014年,受错综复杂的宏观经济环境影响,市场需求不足,工业生产出现下降。

全年全市工业增加值129847万元,比上年减少1.4%。

服务业保持较快增长全年服务业实现增加值921871万元,比上年增长9.3%,成为支撑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服务业占GDP的比重由上年的35.4%提高到41.7%,提高了6.3个百分点。

交通运输业平稳增长全年全市交通运输业客运量达258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9.2%,客运周转量达104976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2.6%;货运量达2908万吨,比上年增长9.8%,货运周转量139016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4.1%。

旅游业较快发展2014年全市接待过夜游客135.0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3.9%,旅游总收入94510万元,比上年增长14.4%。

宏观经济发展质量继续提升地方财政收入较快增长全年全市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为134023万元,比上年增长16.0%;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498342万元,比上年增长9.3%。

南海资源的开发及保护

南海资源的开发及保护

南海的资源生物资源:中国南海海洋鱼类有1500多种,大多数种类在西南中沙群岛海域都有分布,其中很多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

海鸟资源:在西南中沙群岛大部分岛屿上,林木茂盛,花草遍地,四时如夏,岛屿周围广阔的海面上有丰富的海洋食料,吸引着大批的岛类在这里繁衍生长。

分布在各个岛屿上的鸟类共计有六十多种。

植物资源:西南中沙群岛岛礁陆地总面积不过10多平方公里,但是由于气候适宜、雨量充沛,生长着200多种高等植物。

其中人工栽培的植物近50种。

海底资源:西南中沙群岛海域的海底资源十分丰富,尤其是海底石油和天然气储量巨大。

中国地质学家认为,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盆地是南海石油和天然气开发最好的地区之一。

蕴藏量约200亿吨,有“第二波斯湾”之称。

同样,西沙群岛、中沙群岛的水下阶地也有上千米的新生代沉积物披复,这些沉积物与我国北部湾、海南岛的新生代沉积物有密切的联系。

因此也是大有希望的海底石油和天然气产地。

海底资源还包括有各种金属矿产资源,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海洋开发的深入,西南中沙群岛海底资源有着非常广阔的开发前景和巨大的利用价值。

西南中沙群岛岛礁上绩丽的热带海岛环境和海域中波澜壮阔的自然景色开发海洋旅游的潜在资源。

现代科学还发现海洋蕴藏巨大的潮汐能、波能、温差能、密度差能、压力差能等海洋动力资源,若能科学地加以利用,其社会和经济效益将不可估量。

南海的渔业资源南海面积350万平方公里,归我国管辖的约200多万平方公里。

南海海洋鱼类品种多样化,南海北部大陆架已有记录的鱼类1064种,虾类135种,头足类73种。

本海区海洋捕捞渔获量80%来自南海北部沿岸近海水域。

据专家估算,南海区的渔业资源潜在渔获量大体分布如下:1、南海北部大陆架渔场(47.76万平方公里)约121万吨;2、北部湾渔场(16.4万平方公里)60—70万吨;3、西、中沙渔场(21万平方公里)23—34万吨;4、南沙渔场(71万平方公里)42—56万吨。

全区渔业资源潜在渔获量约为246—281万吨。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发布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发布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发布(摘要)(图)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摘要)序言2009年12月,《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印发,标志着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海南发展面临新的历史机遇。

为全面贯彻落实好《意见》精神,海南省委、省政府组织编制了《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规划纲要按照《意见》明确的指导思想、战略定位、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在全面分析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内外部条件的基础上,从空间布局、基础建设、产业发展、保障措施、近期行动计划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工作安排。

第一篇总体思路第一章发展背景第一节发展基础(略)第二节比较优势——区位优势。

——资源优势。

——体制优势。

——生态优势。

——产业优势。

专栏1:资源概况(略)第三节制约因素当前,海南总体上仍属于欠发达地区,经济实力不强,城镇化发展不足,经济结构层次偏低,产业整体素质不高,企业市场竞争力不强;对外开放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国际贸易、利用外资和入境游客规模偏小;重大交通设施发展滞后,快速通达周边地区的出岛通道亟待完善;旅游产品创新不足,配套服务不完善,国际知名度不高;城乡管理水平较低,社会综合素质需要进一步提升;生态环境相对脆弱,风暴潮等灾害时有发生,可持续发展的任务比较艰巨;旅游服务质量有待提高,人才培养、引进和储备不足,人文社会环境有待改善。

第四节发展机遇——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上升为国家战略。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

——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

——国内旅游消费开始进入大众化、多样化快速发展时期。

第二章发展思路第一节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构建更具活力的体制机制,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科学发展之路;积极发展服务型经济、开放型经济、生态型经济,形成以旅游业为龙头、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特色经济结构;着力提高旅游业发展质量,打造具有海南特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旅游产业体系;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加快推进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逐步将海南建设成为经济繁荣发展、生态环境优美、文化魅力独特、社会文明祥和的开放之岛、绿色之岛、文明之岛、和谐之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序言海南省位于我国最南端,由18个市县和西沙、南沙、中沙群岛组成,陆地国土面积3.54万平方公里,授权管辖海洋面积约200万平方公里,2009年末常住人口864万。

海南岛面积3.4万平方公里,为我国第二大岛屿。

早在几千年前,海南岛就有人类活动。

秦代时设行政区,西汉时设儋耳、珠崖两郡。

世居民族主要有黎、苗、回等少数民族和汉族。

千百年来,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地方文化和社会风貌。

自1950年海南岛解放以来,海南逐步改变了经济封闭落后、人民生活贫困、社会事业百废待兴的状况,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88年建省办经济特区以来,海南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城乡面貌发生深刻变化,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进入了新的快速发展阶段。

2009年12月,《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印发,标志着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海南发展面临新的历史机遇。

为全面贯彻落实好《意见》精神,海南省委、省政府组织编制了《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规划纲要按照《意见》明确的指导思想、战略定位、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在全面分析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内外部条件的基础上,从空间布局、基础建设、产业发展、保障措施、近期行动计划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工作安排。

第一篇总体思路第一章发展背景建省办经济特区22年来,海南已从昔日落后的边陲岛屿发展成为初步繁荣的经济特区。

海南作为我国唯一的热带岛屿省份,比较优势突出,发展潜力巨大。

第一节发展基础2009年,全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9166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3751元和4744元。

具有海南特色的产业结构初步形成,热带特色农业、新型工业、服务业迅速发展,三次产业比例为28:27:45。

交通、能源、水利、信息等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事业全面进步,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生态环境始终保持全国一流水平。

旅游业快速发展。

旅游产品日益丰富,服务设施不断完善,旅游综合接待能力不断提升,一批度假区、景区景点相继建成,全省旅游饭店达到400多家,4A级以上旅游景区12家,2009年接待游客过夜人数2250.3万人天次。

第二节比较优势——区位优势。

海南岛位于东亚和东南亚的中心位置,靠近国际海运主航道,地处热带,拥有沿海、沿边、岛屿等地缘优势,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具备发展旅游业和现代服务业的良好条件。

——资源优势。

海南富集海、岛、山、河,资源丰富多样、组合度好,在相对较小的范围内集中了滨海沙滩、热带雨林、珍稀动植物、火山与溶洞、地热温泉、宜人气候、洁净空气、民族风情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

——体制优势。

海南岛是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全省实行省直管市县的行政管理体制,中央赋予了特区立法权,尤其在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方面给予了一系列先行先试的政策支持。

——生态优势。

2009年海南岛森林覆盖率达到59.2%,天然草原面积142.5万亩,空气质量总体优良、基本保持国家一级水平,82.8%的河流和88.9%的湖库水质达到或优于国家地表水III类标准,86.7%的近岸海域海水水质符合国家一、二类标准。

——产业优势。

热带特色农业优势凸显,依托本地优势资源的新型工业初具规模,海洋经济发展前景广阔,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已经成为海南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专栏1:资源概况第三节制约因素当前,海南总体上仍属于欠发达地区,经济实力不强,城镇化发展不足,经济结构层次偏低,产业整体素质不高,企业市场竞争力不强;对外开放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国际贸易、利用外资和入境游客规模偏小;重大交通设施发展滞后,快速通达周边地区的出岛通道亟待完善;旅游产品创新不足,配套服务不完善,国际知名度不高;城乡管理水平较低,社会综合素质需要进一步提升;生态环境相对脆弱,风暴潮等灾害时有发生,可持续发展的任务比较艰巨;旅游服务质量有待提高,人才培养、引进和储备不足,人文社会环境有待改善。

第四节发展机遇——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上升为国家战略。

国家高度重视海南的发展,明确将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作为全国区域经济战略性布局的一项重大举措,提出新要求,赋予新使命。

海南建设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的基础条件和时机已经成熟。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

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当前我国面临的迫切任务,经济发展将更加注重扩大内需和发展绿色环保、节能减排产业。

海南依托生态环境优势,着力构建以旅游业为龙头、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特色经济结构,对全国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要示范作用。

——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

我国加快融入世界经济发展大格局,在世界经济的地位不断上升,为海南创新理念和以世界眼光谋划发展、充分发挥改革开放排头兵作用提供了良好外部环境。

海南有条件成为我国立足亚洲、面向世界的重要国际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平台。

——国内旅游消费开始进入大众化、多样化快速发展时期。

目前,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已超过3500美元,旅游休闲已成为居民消费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把旅游业定位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这为海南发展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第二章发展思路第一节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构建更具活力的体制机制,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科学发展之路;积极发展服务型经济、开放型经济、生态型经济,形成以旅游业为龙头、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特色经济结构;着力提高旅游业发展质量,打造具有海南特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旅游产业体系;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加快推进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逐步将海南建设成为经济繁荣发展、生态环境优美、文化魅力独特、社会文明祥和的开放之岛、绿色之岛、文明之岛、和谐之岛。

第二节战略定位——我国旅游业改革创新的试验区。

充分发挥海南的经济特区优势,积极探索,先行试验,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推动海南旅游业及相关现代服务业在改革开放和科学发展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充分发挥海南的区位和资源优势,按照国际通行的旅游服务标准,推进旅游要素转型升级,进一步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开发特色旅游产品,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全面提升海南旅游管理和服务水平。

——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坚持生态立省、环境优先,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建设低碳经济示范区,探索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明发展之路,使海南成为全国人民的四季花园。

——国际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

发挥海南对外开放排头兵的作用,依托博鳌亚洲论坛的品牌优势,全方位开展区域性、国际性经贸文化交流活动以及高层次的外交外事活动,使海南成为我国立足亚洲、面向世界的重要国际交往平台。

——南海资源开发和服务基地。

加大南海油气、旅游、渔业等资源的开发力度,加强海洋科研、科普和服务保障体系建设,使海南成为我国南海资源开发的物资供应、综合利用和产品运销基地。

——国家热带现代农业基地。

充分发挥海南热带农业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热带现代农业,使海南成为全国冬季菜篮子基地、热带水果基地、南繁育制种基地、渔业出口基地和天然橡胶基地。

第三节发展目标——到2012年,用3年左右时间打牢基础,优化环境,落实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各项工作部署,谋划并开工建设一批重大旅游基础设施和特色旅游项目,实现旅游市场秩序明显好转,旅游服务质量大幅提高,海南旅游的国际吸引力、社会影响力进一步增强。

接待国内外游客达到3160万人天次,旅游总收入314亿元,旅游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7.5%,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7%,第三产业从业人数比重达到39%。

——到2015年,旅游管理、营销、服务和产品开发的市场化、国际化水平显著提升,旅游产业的规模、质量、效益明显提高,旅游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

力争全省人均生产总值、城乡居民收入达到全国中上水平,教育、卫生、文化、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发展水平明显提高,综合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全国领先水平。

接待国内外游客达到4760万人天次,旅游总收入540亿元,旅游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9%以上,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0%以上,第三产业从业人数比重达到45%以上。

——到2020年,旅游服务设施、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与国际通行的旅游服务标准全面接轨,海南旅游的国际知名度、美誉度大大提高,旅游产业的规模、质量、效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初步建成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胜地。

接待国内外游客达到7680万人天次,旅游总收入1240亿元,旅游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2%以上,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60%,第三产业从业人数比重达到60%。

全省人均生产总值、城乡居民收入和生活质量力争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综合生态环境质量继续保持全国领先水平,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

专栏2: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主要经济指标注:地区生产总值、城乡居民收入按2009年价格测算。

第四节建设发展原则——坚持国际标准,打造精品。

按照国际标准和规范,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坚持大产业布局、大企业进入、大项目带动,积极培育本土特色品牌,加快引进国际知名品牌,不断提升旅游业的科技水平和文化内涵,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旅游企业和服务品牌。

——坚持强岛富民,普惠民生。

以提高海南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作为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旅游开发和建设要带动就业增长和海南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让全体居民都充分享受到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成果,将海南国际旅游岛打造成为中外游客的度假天堂和海南人民的幸福家园。

——坚持生态优先,保护环境。

把建设生态文明、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能源资源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位置,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珍惜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优势,形成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产业结构、发展方式和消费模式。

——坚持改革创新,先行先试。

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创新,打破体制障碍,破解发展难题,有效整合资源,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建设开发模式等方面积极探索,形成体制机制新优势。

——坚持规划引导,扎实推进。

要把国际旅游岛建设作为海南发展的长期目标,立足实际,科学规划,合理安排发展步骤,优化空间布局,预留发展空间,不断巩固、夯实发展基础,有序推进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

——坚持统筹协调,全面发展。

统筹三次产业协调发展,促进旅游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统筹旅游开发与城镇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统筹旅游业与社会事业发展,构建和谐文明的社会环境;统筹旅游资源的商业性开发和公益性开发,满足游客和当地居民的多样化需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