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操作在肛肠科的应用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中医中药在肛肠科的应用教材教学课件
05 饮食调养与预防保健措施
饮食调养原则和建议
饮食宜清淡易消化
避免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肛肠疾病症状。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
多食用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谷类等,以保持 大便通畅。
注重饮食卫生
避免进食生冷、不洁食物,以防食物中毒或感染性腹泻。
预防保健措施和方法
养成良好排便习惯
定时排便,避免久蹲、久坐,以减少肛门直肠部 充血和静脉曲张。
解,最终治愈。
案例二
患者因肛周脓肿接受手术治疗后, 配合中药熏洗、坐浴等外治法,
加速伤口愈合,避免感染。
案例三
患者长期便秘导致肛裂,通过中 药调理及饮食调整,改善便秘症
状,肛裂逐渐愈合。
04 针灸、拔罐等非药物治疗 方法在肛肠科应用
针灸治疗原理及操作方法
治疗原理
针灸通过刺激人体特定穴位,调整气血运行,达到治疗肛肠 疾病的目的。针灸可疏通经络、调和阴阳、扶正祛邪,从而 改善肛肠科疾病症状。
背景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肛肠疾病发病 率逐年上升,中医中药在肛肠科的治 疗中具有独特优势,越来越受到临床 医生和患者的关注。
中医中药在肛肠科的重要性
疗效显著
整体调理
中医中药在肛肠科疾病的治疗中,如痔疮 、肛裂、肛周脓肿等,具有显著的疗效, 能够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中医中药注重整体调理,通过调整患 者体内环境,达到治疗肛肠科疾病的 目的,同时改善患者全身症状。
副作用小
相比西医手术治疗,中医中药治疗肛 肠科疾病的副作用较小,患者痛苦少, 恢复快。
课件内容概述
中医肛肠科基础理论
中医肛肠科诊断方法
中医中药治疗肛肠科疾病
中医肛肠科预防与调护
混合痔中医护理方案ppt课件
2.注射给药(详见附录1)。
(二)特色技术 1.艾灸(详见附录2)。 2.穴位按摩(详见附录2)。 3.耳穴贴压(详见附录2)。 4.中药保留灌肠(详见附录2)。 5.中药熏洗(详见附录2)。 6.中药外敷(详见附录2)。 7.刮痧(详见附录2)。
药外敷。
四、健康指导
生活起居 1.保持肛门及会阴部清洁,指导患者每日便后及 每晚温水清洗。 2.避免肛门局部刺激,便纸宜柔软,不穿紧身裤 和粗糙内裤。 饮食指导 1.风伤肠络证:宜食清热凉血的食品,如绿豆、 苦瓜、芹菜、马蹄等。 2.湿热下注证:宜食清热利湿的食品,如菜花、 赤小豆、绿豆、薏苡仁、小米等。
5.指导患者进行提肛运动。运动方法:深吸气时 收缩并提肛门,呼气时将肛门缓慢放松,一收一 放为1次;每日晨起及睡前各做1遍,每遍做20~ 30次。
5.便血者,进软食、多饮水,多食蔬菜水果及补 血之品,忌粗糙、坚硬食品。 6.忌食辛辣刺激肥甘的食品,术后初期避免进食 产气食品。
THANK
YOU
SUCCESS
识到烟酒的危害性,帮助其制定详细的计划,树立戒烟、戒酒的决心和信 心;对喜食辛辣油腻饮食的患者可指导其逐步养成合理饮食的习惯。 3.对患者进行电话回访,给予针对性干预。
七、护理效果评价
护理效果评价
谢谢聆听
THANK YOU FOR YOUR ATTENTION
THANK
YOU
SUCCESS
2019/4/14
• 4.遵医嘱中药熏洗。 • 5.遵医嘱中药外敷。
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 肛周潮湿瘙痒
• 1.指导患者穿宽松清洁内 衣,如有污染及时更换。
• 2.指导患者保持局部皮肤 清洁干燥,勿抓挠瘙痒部 位。
• 3.遵医嘱中药熏洗。
肛肠护士课件ppt大全
理可能出现的问题。
04
肛肠疾病的健康教育
肛肠疾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内容
疾病基础知识
向患者讲解肛肠疾病的基本知 识,包括病因、病理、症状、
诊断、治疗等。
日常生活习惯
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包括饮食、运动、休息、排 便等。
预防复发措施
向患者介绍预防肛肠疾病复发 的措施,如定期复查、保持清 洁、避免刺激性食物等。
02 03
患者需求的改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需求也在不 断改变。护士们需要关注患者的需求,提供更加人性化、个性化的护理 服务。
护理质量的提升
肛肠疾病护理工作中,提升护理质量是永恒的主题。护士们需要关注护 理工作的细节,不断完善和优化护理流程,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肛肠疾病护理工作的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
预防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多喝水、多 运动、定时排便等,避免久坐、过度 劳累和精神压力等诱发因素。
治疗
根据病情采取保守治疗、手术治疗和 药物治疗等不同治疗方法。
02
肛肠疾病的护理知识
肛肠疾病患者的心理护理
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
了解患者对肛肠疾病的看法、态度和情绪,判断其是否存在焦虑 、抑郁等不良情绪。
智能化护理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能化护理将成为肛肠疾病护理工 作的重要趋势。护士们需要关注新技术、新设备的运用, 提高护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预防为主
未来肛肠疾病护理工作将更加注重预防为主,护士们需要 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 能力。
团队合作
肛肠疾病护理工作需要多学科协作,护士们需要加强与其 他医疗人员的沟通和协作,形成团队合作的局面。
心理疏导
中医肛肠科护理 PPT课件
• 治疗
• 1、内治:初期或不需手术治疗,或严重心、肝、肾疾病或年老体衰 • 清热凉血—风热肠燥便血、血栓外痔初期—凉血地黄汤、槐角丸 • 清热利湿—外痔肿痛等偏湿者—萆薢渗湿汤、龙胆泻肝汤 • 清热解毒—外痔肿痛、脱肛嵌顿—黄连解毒汤、仙方活命饮 • 清热通腑—热结肠燥便秘—大承气汤、脾约麻仁丸 • 活血化瘀—气滞血瘀或淤血凝结之外痔—活血散瘀汤 • 补养气血—素体气血不足或久病气血虚弱—八珍汤、十全大补汤 • 生津润燥—血虚津泛便秘—润肠汤、五仁汤 • 补中升陷—小儿、年老体衰、经产妇气虚下陷之直肠脱垂、内痔脱出
血,抢救
• 5、并发症:尿潴留,耳穴、按摩、热敷、导尿;切口出血,卧床24H、勿牵拉残
端;肛缘水肿,坐浴、硫酸镁、高渗盐湿敷;肛门狭窄,扩肛。
穿插页面
• 健康教育
• 排便习惯 • 肛周卫生 • 饮食清淡 • 提肛运动 • 勿久站久坐
肛漏
肛漏是指肛管或直肠外皮肤相通所形成的异常管道,也 称肛瘘。 以20~40岁青壮年为主,多见于男性。
口干喜饮,大便秘结,苔黄或腻——湿热下注 4、流脓 … 黄稠带臭味——湿热蕴结 …
稀薄不臭或微臭——气血虚衰夹湿热下注 5、便秘 … 腹满胀痛,口臭身热——燥热内结
神疲乏力,舌淡脉细——血虚肠燥 6、分泌物 … 肛门潮湿伴便溏或干,纳呆胸闷——湿热下注
肛门潮湿伴神疲乏力,少气懒言——中气不足
穿插页面
• 病因病机
• 1、内痔:齿状线以上,血行不畅,血液淤积,热与血相搏,气血纵横,筋脉交错,结滞
不散
• 2、外痔:齿状线以下,邪毒外侵,湿热下注,血运不畅,筋脉阻滞,瘀结不散,日久而
成
• 3、混合痔
穿插页面
• 临床表现
• 1、内痔:便血及痔块脱出
• 1、内治:初期或不需手术治疗,或严重心、肝、肾疾病或年老体衰 • 清热凉血—风热肠燥便血、血栓外痔初期—凉血地黄汤、槐角丸 • 清热利湿—外痔肿痛等偏湿者—萆薢渗湿汤、龙胆泻肝汤 • 清热解毒—外痔肿痛、脱肛嵌顿—黄连解毒汤、仙方活命饮 • 清热通腑—热结肠燥便秘—大承气汤、脾约麻仁丸 • 活血化瘀—气滞血瘀或淤血凝结之外痔—活血散瘀汤 • 补养气血—素体气血不足或久病气血虚弱—八珍汤、十全大补汤 • 生津润燥—血虚津泛便秘—润肠汤、五仁汤 • 补中升陷—小儿、年老体衰、经产妇气虚下陷之直肠脱垂、内痔脱出
血,抢救
• 5、并发症:尿潴留,耳穴、按摩、热敷、导尿;切口出血,卧床24H、勿牵拉残
端;肛缘水肿,坐浴、硫酸镁、高渗盐湿敷;肛门狭窄,扩肛。
穿插页面
• 健康教育
• 排便习惯 • 肛周卫生 • 饮食清淡 • 提肛运动 • 勿久站久坐
肛漏
肛漏是指肛管或直肠外皮肤相通所形成的异常管道,也 称肛瘘。 以20~40岁青壮年为主,多见于男性。
口干喜饮,大便秘结,苔黄或腻——湿热下注 4、流脓 … 黄稠带臭味——湿热蕴结 …
稀薄不臭或微臭——气血虚衰夹湿热下注 5、便秘 … 腹满胀痛,口臭身热——燥热内结
神疲乏力,舌淡脉细——血虚肠燥 6、分泌物 … 肛门潮湿伴便溏或干,纳呆胸闷——湿热下注
肛门潮湿伴神疲乏力,少气懒言——中气不足
穿插页面
• 病因病机
• 1、内痔:齿状线以上,血行不畅,血液淤积,热与血相搏,气血纵横,筋脉交错,结滞
不散
• 2、外痔:齿状线以下,邪毒外侵,湿热下注,血运不畅,筋脉阻滞,瘀结不散,日久而
成
• 3、混合痔
穿插页面
• 临床表现
• 1、内痔:便血及痔块脱出
肛肠护士课件ppt大全
家庭支持
鼓励家属给予患者关爱和 支持,减轻患者的心理压 力。
肛肠疾病患者的康复指导
饮食调整
根据病情制定合理饮 食计划,避免刺激性 食物,增加营养摄入 。
功能锻炼
进行提肛运动,增强 盆底肌肉力量,促进 局部血液循环。
疼痛管理
指导患者正确使用止 痛药和镇痛方法,减 轻疼痛不适感。
预防复发
告知患者预防肛肠疾 病复发的注意事项, 提高患者自我保健意 识。
04
肛肠疾病的预防与保健
肛肠疾病的预防措施
保持大便通畅
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避免便秘和腹 泻,预防肛肠疾病的发生。
增加运动量
适当的运动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预 防便秘和肛肠疾病。
饮食调整
合理饮食,多摄入富含纤维的食物, 如蔬菜、水果、全谷类等,减少油腻 、辛辣食物的摄入。
注意个人卫生
保持肛门清洁干燥,勤换内裤,避免 细菌感染。
02者病情
肛肠护士需密切监测患者 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异 常情况并报告医生。
执行医嘱
根据医生的医嘱,肛肠护 士需协助患者完成各项检 查和治疗,如灌肠、换药 等。
健康教育
肛肠护士需向患者传授肛 肠疾病相关知识,帮助患 者建立正确的认知和自我 管理意识。
心理支持
01 补充蛋白质
肛肠疾病患者需要补充足够的蛋白质,以促进伤 口愈合和身体恢复。
02 增加维生素摄入
多摄入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等,有 助于提高免疫力。
03 注意矿物质补充
适当补充铁、钙等矿物质,以满足身体对营养的 需求。
肛肠疾病患者的食谱推荐与注意事项
多摄入高纤维食物
如燕麦、豆类、全麦面包等,有助于保持大 便通畅。
肛肠疾病的发病机制与病因
肛肠科护理查房ppt课件
灌肠操作流程及规范
• 目的:用于治疗便秘和肠道清洁,缓解腹胀、腹痛等症状。 • 用物准备:灌肠袋、软管、石蜡油、手套、消毒液等。 • 操作步骤 • 核对患者身份,解释操作目的和过程。 • 协助患者取左侧卧位,双腿向胸部弯曲。 • 将灌肠袋挂于床头,软管插入肛门约10-15cm。 • 将灌肠液(0.2%-0.5%肥皂水或生理盐水)注入灌肠袋中,连接软管。 • 当灌肠液流尽后,关闭灌肠袋夹子,拔出软管。
02
肠科逐渐成为独立的学科。
• 我国肛肠学科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现已成为具有一
03
定规模的专科。
肛肠科常见疾病与手术
• 肛肠科常见疾病包括痔疮、肛裂、肛瘘、直肠癌等。
• 肛肠科手术主要包括痔疮切除术、肛瘘切除术、直 肠癌根治术等。
02
肛肠科护理基础知识
肛肠科常见护理诊断
疼痛
• 痔疮、肛裂、肛周脓肿等肛肠疾病 往往伴随着剧烈的疼痛。
预防感染
• 保持瘘口周围皮肤清洁干燥,避免 感染。
04
肛肠科护理操作流程及规范
肛门清洁操作流程及规范
• 目的:保持肛门及周围皮肤清洁,预防感染和促进伤口愈合。 • 用物准备:清洁盆、无菌生理盐水、柔软毛巾、棉球、碘伏、棉签等。 • 操作步骤 • 核对患者身份,解释操作目的和过程。 • 协助患者取左侧卧位,双腿向胸部弯曲。 • 置清洁盆于床头,倒入适量无菌生理盐水。 • 用棉球蘸取碘伏,消毒肛周及肛门。 • 用柔软毛巾蘸取无菌生理盐水,清洗肛周及肛门。
术后饮食调整与指导
总结词
• 术后饮食对康复和预防并发症至关 重要。
术后饮食安排
• 术后第一天可进流食,逐渐过渡到 半流食、软食、普食。
饮食指导
• 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增加膳食纤 维摄入,多饮水。
中医中药在肛肠科的应用ppt参考课件
2020/4/2
16
一、中医对中药坐浴疗法在肛肠疾病术后运用的认识
• 祖国医学认为坐浴疗法能“使气血得疏,患者自然爽快, 亦取瘀滞得通,毒气得解,腐肉得脱,疼痛得减……”。 有学者认为,坐浴乃是“借药力直接作用于患处,治疗疾 病,……祛逐邪毒,调和气血,涤除脓腐,清洁伤口”。 在肛肠疾病术后运用中,中药坐浴疗法直接将药水煎汁, 作用于肛周伤口,使伤口局部维持较高的药物浓度,改善 伤口局部血液循环,祛除伤口脓腐,减轻伤口疼痛,促进 伤口早日恢复
• 2、清热利湿:适用于肛周痈疽等实证,如炎性外痔、肛窦 炎等,常用方剂有萆薢渗湿汤、龙胆泻肝汤等
• 3、清热解毒:适用于肛周痈疖肿毒的实证以及内外痔感染 ,红肿热痛明显之证,常用方剂有黄连解毒汤、仙方活命 饮等
2020/4/2
10
• 4、补益气血:适用于气血不足或久病虚弱,手术失血过多 的恢复期患者,常用方剂有十全大补汤,八珍汤等
2020/4/2
7
• 2、托法:是以补养气血的药物,扶助正气,托毒外泄,以 免毒邪内陷。此法应用于肛门周围化脓疾病破溃后,正气 虚弱,毒邪偏胜,以及脓汁不净疮色灰暗,难溃难腐,腐 肉不脱,新肉不生的虚症。
• 3、补法:用补益的药物。正气乃复,患处新生,使疮口、 瘘口早日愈合。此法应用于年老虚弱,气血虚弱。疮疡后 期。
中医中药在肛肠科的应用
2020/3/5
1
中医对肛肠解剖生理的认识
• 一、肛肠解剖研究 • 我国古代早在3000多年前的商周时期对人体解剖有较详细的记载: • 1、《灵枢》、《难经》对消化道解剖有详细的记录:“大肠小肠
会为阑门,下极为魄门”。 • 2、宋代以后肛肠解剖学成பைடு நூலகம்:以吴简的《欧希范五脏图》和杨介
中医肛肠科病症护理PPT课件
• 致病特征及病症表现为: 风 ::阳性、向上、善行数变(善动不居,无定处)
•
病症表现:血色鲜红,出血暴急,下血如箭
•
伴血.口渴、舌红、脉数
• 燥:内燥、外燥之分,肛门病以内燥为主。易伤津液 (饮食、饮酒等)。
•
病症表现:口舌干燥、大便干硬、舌红而干少津,
脉细
5
•
湿:湿性重着、粘滞(排泄物或分泌物秽浊不清), 先伤干下,易损伤阳气,阻碍气机,缠绵不愈。湿与 热结、下注肛门,是肛肠科疾病重要病因。 • 病症表现:下痢、泄泻、血色暗红、潮湿、发痒。伴 食欲不振、 胸闷腹胀、身重体酸。舌苔腻、脉濡 热:火热同性(热为火之轻,火系热之甚)程度不同 而已 • 特性:上炎、鲜明、急速、易致化脓、伤津耗气, 伴发热、口苦、喜饮、面色红赤,舌黄、脉数。
6
• 气虚:中气不足、下陷、脏器下垂为主,与脾气 有关,伴疲倦、语言低微、胃纳不佳、大便不调、 脉无力
• 血虚:易燥、易生风、生热 症见:面色苍白、体乏无力、唇色淡白,苔
少,脉弱
• 血瘀:刺痛、固定不移,紫暗色或黑色
•
症见:局部肿胀,呈紫或蓝色,压痛,舌紫
暗或瘀点,脉涩
7
• 肛门直肠病的症状辩证:
• 特点:发病急,疼痛剧烈,肛门周围肿胀、包块、 伴发热,均能形成瘘。
• 肛瘘:指肛门直肠周围脓肿后遗,直肠肛管与周围皮 肤形成相通管道,有内口、外口、管道三部分。
• 特点:经常流脓、疼痛、瘙痒为主,可扪及皮下 管道。
4
• 病因病机: 肛门直肠疾病常见病因有:风、 燥、湿、热、
气虚、血虚、血瘀等。
• 分泌物:黄浊且臭味重者,湿热下注或热毒薀结,伴 局部肿痛、口干、食欲不振、胸闷不舒,便溏或干结, 小便赤,舌红,苔黄腻,脉玄数。常见内痔嵌顿、肛 周脓肿及肛瘘。
中药熏洗疗法在肛肠疾病术后的运用PPT课件
2020/7/20
.
12
三、中药熏洗法在肛肠疾病术后的应用
• 1.痛痒消洗剂 • 黄柏、苦参、当归、秦艽、细辛、芒硝、明矾、五倍子、川椒等 • 有效率95.3%
2020/7/20
.
13
• 2.三黄汤
• 大黄、黄芩、黄柏、九里光、马齿苋、大菖蒲、苍术、土茯苓、艾 叶、苦楝皮、白鲜皮、当归、红花、芒硝
2020/7/20
.
20
五、结论
• 综上所述,近年来中药熏洗疗法在肛肠疾病术后治疗中广泛应用,在促进创面 愈合、减轻术口水肿和止痛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中药熏洗疗法既能达到良好 的疗效,又能避免因使用西药而产生的副作用。但同时中药熏洗疗法仍存在不 少不可规避问题:
• 第一,大部分临床报道都是用一个既定方治疗某一种肛肠疾病,不能充分体现 出中医的辨证论治原则。
2020/7/20
.
10
降低血粘度
• 2.降低血粘度:行气药与活血药相配伍,能通过减少细胞的生成, 降低血浆粘度,增加毛细血管张力、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从而 改善肛周微循环,加快血流,促进创面的新陈代谢,加快肛周水肿 的吸收,促使新鲜肉芽组织生长及术后切口的愈合。
2020/7/20
.
11
调节皮肤的新陈代谢
推广的标准技术操作规范。
2020/7/20
.
21
• 中药熏洗疗法作为祖国医学浩瀚星海中一枚闪耀的星星,其临床价 值不可估量,对肛肠疾病术后病人而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们应按照严格中医理论,根据患者病情辨 证施治,增强临床疗效;其次,应规范中药水煎剂的制作,避免不必 要的误差;再次,对于病人应该给与操作指导,严格控制相关变量, 同时减少不必要的二次伤害;同时,对临床研究进行严谨的实验设计 ,设立相应的对照组,尤其是阴性对照组,使研究结论更有说服力; 最后,尤其应加强熏洗疗法安全性及有效性进行验证,为临床安全 用药提供客观依据,并为其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使用奠定基础。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意点: 1、禁忌症:发热、炎症、昏迷、恶性肿瘤、出血倾向者、妇女月经期、
孕妇 2、冬季注意保暖 3、包扎部位熏洗时,应揭去敷料,熏洗完毕后,更换无菌敷料。 4、用具一人一份一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
2
耳穴埋籽
作用:将王不留行籽粘附于耳廓的穴位及反应点、按压刺激穴位、通 过经络传导,具有行气止痛、宁心安神、调节机体平衡的作用, 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适应症:手术伤口的疼痛、尿潴留、慢性病症(腰腿痛)、部分内分 泌、代谢性疾病(辅助治疗)
如:
1、尿潴留:尿道、肾、膀胱
2、疼痛:神门、交感、肛门
3、呕吐:胃、神门、交感、脑、肝
4、感冒:肺、内鼻、肾上腺
5、失眠:心、神门、脾、肾、交感、脑
禁忌症:耳廓有冻疮、炎症的部位;有习惯性流产史的孕妇
.
3
中药涂药
中医护理操作在肛肠科的应用
北11—曹平平
.
1
中药坐浴
作用:利用热力和药物作为媒介, 使药物作用于患部,达到清热解毒、 杀虫止痒、 消肿止痛、 活血化瘀的作用。
适应症:湿疹、外痔肿痛、肛周脓肿、痔切除、瘘管术后、肛门部的 疾患
方法:采用中药煎剂一包或痔瘘熏洗剂100ml,将药液加入到坐浴盆 内兑入少量热水,开始熏洗时注意防止烫伤,熏蒸温度50-70度, 药液温度降至40-45度时便可淋洗浸泡,将局部浸入药液内,轻 轻洗涤按揉肛门处,每次不超过20min,每日早晚各 1 次。用后 将药液倒掉,清洗坐浴盆。
量。
.
11
谢谢
.
12
骶部不施灸 2、注意安全,防止烫伤皮肤和衣物 3、艾灸后皮肤红晕无需处理,如局部桌上起泡,轻者自然吸收,水泡较
大则可用消毒针刺破,放出水液,消毒后无菌敷料保护。
.
8
其他
穴位注射 发生小便难解或尿潴留并发症者,给予甲硫酸新斯
的明1 mg穴位注射双侧足三里;对留置镇痛泵发生胃 肠道反应的患者给予盐酸甲氧氯普安l0mg穴位注射双 侧足三里。将对穴位的刺激和药理作用结合,发挥综合 效能。
适应症:预防化疗性静脉炎、湿疹、肛门患处或创面
如: 1、 预防化疗性静脉炎:先调好的大黄、 红花、防风颗粒泡水, 加入麻
油、 50 %的酒精搅匀, 用纱布浸透、上化疗药物时 , 在离穿刺点 0.5cm上方沿血管走向10 cm、宽 5 cm区域用纱布湿敷,直到化疗 药物结束后 3 0分钟(大黄、 防风、 红花, 具有清热解毒,逐瘀通 经,活血祛瘀, 散瘀止痛、 解痉等功效,可最大限度地保护患者, 预防静脉炎的发生) 。
针刺疗法 便秘严重的患者可以采用针刺疗法,取穴为大肠
俞、曲池、 三焦俞 、合谷等,用泻法行针,以泻患者 的大肠实热 。
.
9
中药灌肠法
痔核脱落期的出血,采用冰生理盐水100ml加云 南白药粉 4g保留灌肠以凉血止血;肛肠术后肛门坠胀、 排便不畅, 慢性结肠炎等, 辨证选用清热利湿、行气 活血、解毒的中药煎剂保留灌肠。该方法药物直达病变
.
7
艾灸
概念:借艾火的热力给人体以温热性刺激,通过经络腧穴作用达到防 治疾病的目的。
适应症:寒症、虚症,尤其对慢性虚荣心疾病及风寒湿邪为患更为适 宜(尿潴留、腹泻、呕吐、腹痛、腰腿痛)
如 隔葱灸 :给予隔葱白艾灸。取穴:中极、关元、气海、水道穴。时间 30min , 防治尿潴留。
隔姜灸:取穴:天枢、神厥、关元、足三里,时间 30min,治疗腹泻。 注意事项 1、禁用于热证、阴虚发热者,五官、浅表大血管部位及孕妇的腹部及腰
部位, 保证药物的浓度及更直接吸收。
.
10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 治未病”的思想日显重要。通过 早期干预,如手术前的耳穴压籽,术后的隔葱灸、中药坐浴等, 予以止痛、防治尿潴留、 消肿活血等,可减轻患者痛苦,缩短 住院时间, 降低医疗费用。传统中医护理技术的应用具有安全、 有效、 经济、无毒副作用、易操作的优点,可常规应用。充分 发挥中医护理特色优势,使中西医护理有机结合,提高护理质
穴位:印堂、太阳、风池
2、腹泻、呕吐、腹痛、腹胀、食欲不振
手法:摩法、揉法、按法
取穴:中脘、 脾俞 、 天枢 、 足三里
注意事项:
1、修剪指甲,防止损伤病人皮肤;
2、注意防寒保暖
3、操作时用力均匀、柔和,禁用暴力,腰腹部按揉,嘱病人先排尿
4、注意观察病情
.
5
中药湿敷
概念:是将敷料用药液浸湿、敷于患处,以达到疏通腠理、清热解毒、消 肿散结的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
并将药物擦净。
.
4
穴位按摩
概念:运用手法作用于人体穴位,通过局部刺激,以疏通经络,调动机体 抗病能力,达到防治疾病,保健强身的目的的操作技术。
适应症:头痛、胃脘痛、腹泻、呕吐、腹痛、腹胀、食欲不振、便秘
如:
1、头痛:
手法:开天门(印堂-神庭穴)、推坎宫(眉头-眉梢)、运太阳(双侧太 阳穴)、扣法、拿揉法(风池);
概念:各种外用药物直接涂于患处的一种外治方法, 适应症:湿疹、皮肤瘙痒症、急慢性荨麻疹、毛囊炎、热疮, 粘膜感染、
溃疡及各种皮肤干性炎症 如:黄芩油膏外涂患处,每日1次,可清热解毒, 燥湿。 注意点: 1、禁忌症:婴幼儿颜面部 2、涂药前清洁皮肤 3、混悬液先摇匀再涂药 4、霜剂应反复摩擦,使之渗入肌肤 5、刺激性强的不可涂于面部,婴幼儿忌用 6、涂药后观察局部皮肤情况,如瘙痒,丘疹、水肿等过敏现象停止用药,
.
6
2、湿疹:黄柏、 地榆、 苦参等组成中药粉剂一袋,用开 水500ml 热水冲泡凉后, 把干纱布叠成4 ~6 层,浸 湿后稍拧下,拎起纱布以不滴水为宜,然后将纱布紧贴 患处,每次敷15-20min。
注意事项: 1、禁忌症:对湿敷药物过敏பைடு நூலகம்禁用、表皮剥脱松懈症疮疡
脓肿迅速蔓延期 2、药液温度常规38-41度,避免烫伤。 3、湿敷时间:30min-1h,每日1-2次 4、用药过程中观察局部皮肤反应
孕妇 2、冬季注意保暖 3、包扎部位熏洗时,应揭去敷料,熏洗完毕后,更换无菌敷料。 4、用具一人一份一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
2
耳穴埋籽
作用:将王不留行籽粘附于耳廓的穴位及反应点、按压刺激穴位、通 过经络传导,具有行气止痛、宁心安神、调节机体平衡的作用, 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适应症:手术伤口的疼痛、尿潴留、慢性病症(腰腿痛)、部分内分 泌、代谢性疾病(辅助治疗)
如:
1、尿潴留:尿道、肾、膀胱
2、疼痛:神门、交感、肛门
3、呕吐:胃、神门、交感、脑、肝
4、感冒:肺、内鼻、肾上腺
5、失眠:心、神门、脾、肾、交感、脑
禁忌症:耳廓有冻疮、炎症的部位;有习惯性流产史的孕妇
.
3
中药涂药
中医护理操作在肛肠科的应用
北11—曹平平
.
1
中药坐浴
作用:利用热力和药物作为媒介, 使药物作用于患部,达到清热解毒、 杀虫止痒、 消肿止痛、 活血化瘀的作用。
适应症:湿疹、外痔肿痛、肛周脓肿、痔切除、瘘管术后、肛门部的 疾患
方法:采用中药煎剂一包或痔瘘熏洗剂100ml,将药液加入到坐浴盆 内兑入少量热水,开始熏洗时注意防止烫伤,熏蒸温度50-70度, 药液温度降至40-45度时便可淋洗浸泡,将局部浸入药液内,轻 轻洗涤按揉肛门处,每次不超过20min,每日早晚各 1 次。用后 将药液倒掉,清洗坐浴盆。
量。
.
11
谢谢
.
12
骶部不施灸 2、注意安全,防止烫伤皮肤和衣物 3、艾灸后皮肤红晕无需处理,如局部桌上起泡,轻者自然吸收,水泡较
大则可用消毒针刺破,放出水液,消毒后无菌敷料保护。
.
8
其他
穴位注射 发生小便难解或尿潴留并发症者,给予甲硫酸新斯
的明1 mg穴位注射双侧足三里;对留置镇痛泵发生胃 肠道反应的患者给予盐酸甲氧氯普安l0mg穴位注射双 侧足三里。将对穴位的刺激和药理作用结合,发挥综合 效能。
适应症:预防化疗性静脉炎、湿疹、肛门患处或创面
如: 1、 预防化疗性静脉炎:先调好的大黄、 红花、防风颗粒泡水, 加入麻
油、 50 %的酒精搅匀, 用纱布浸透、上化疗药物时 , 在离穿刺点 0.5cm上方沿血管走向10 cm、宽 5 cm区域用纱布湿敷,直到化疗 药物结束后 3 0分钟(大黄、 防风、 红花, 具有清热解毒,逐瘀通 经,活血祛瘀, 散瘀止痛、 解痉等功效,可最大限度地保护患者, 预防静脉炎的发生) 。
针刺疗法 便秘严重的患者可以采用针刺疗法,取穴为大肠
俞、曲池、 三焦俞 、合谷等,用泻法行针,以泻患者 的大肠实热 。
.
9
中药灌肠法
痔核脱落期的出血,采用冰生理盐水100ml加云 南白药粉 4g保留灌肠以凉血止血;肛肠术后肛门坠胀、 排便不畅, 慢性结肠炎等, 辨证选用清热利湿、行气 活血、解毒的中药煎剂保留灌肠。该方法药物直达病变
.
7
艾灸
概念:借艾火的热力给人体以温热性刺激,通过经络腧穴作用达到防 治疾病的目的。
适应症:寒症、虚症,尤其对慢性虚荣心疾病及风寒湿邪为患更为适 宜(尿潴留、腹泻、呕吐、腹痛、腰腿痛)
如 隔葱灸 :给予隔葱白艾灸。取穴:中极、关元、气海、水道穴。时间 30min , 防治尿潴留。
隔姜灸:取穴:天枢、神厥、关元、足三里,时间 30min,治疗腹泻。 注意事项 1、禁用于热证、阴虚发热者,五官、浅表大血管部位及孕妇的腹部及腰
部位, 保证药物的浓度及更直接吸收。
.
10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 治未病”的思想日显重要。通过 早期干预,如手术前的耳穴压籽,术后的隔葱灸、中药坐浴等, 予以止痛、防治尿潴留、 消肿活血等,可减轻患者痛苦,缩短 住院时间, 降低医疗费用。传统中医护理技术的应用具有安全、 有效、 经济、无毒副作用、易操作的优点,可常规应用。充分 发挥中医护理特色优势,使中西医护理有机结合,提高护理质
穴位:印堂、太阳、风池
2、腹泻、呕吐、腹痛、腹胀、食欲不振
手法:摩法、揉法、按法
取穴:中脘、 脾俞 、 天枢 、 足三里
注意事项:
1、修剪指甲,防止损伤病人皮肤;
2、注意防寒保暖
3、操作时用力均匀、柔和,禁用暴力,腰腹部按揉,嘱病人先排尿
4、注意观察病情
.
5
中药湿敷
概念:是将敷料用药液浸湿、敷于患处,以达到疏通腠理、清热解毒、消 肿散结的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
并将药物擦净。
.
4
穴位按摩
概念:运用手法作用于人体穴位,通过局部刺激,以疏通经络,调动机体 抗病能力,达到防治疾病,保健强身的目的的操作技术。
适应症:头痛、胃脘痛、腹泻、呕吐、腹痛、腹胀、食欲不振、便秘
如:
1、头痛:
手法:开天门(印堂-神庭穴)、推坎宫(眉头-眉梢)、运太阳(双侧太 阳穴)、扣法、拿揉法(风池);
概念:各种外用药物直接涂于患处的一种外治方法, 适应症:湿疹、皮肤瘙痒症、急慢性荨麻疹、毛囊炎、热疮, 粘膜感染、
溃疡及各种皮肤干性炎症 如:黄芩油膏外涂患处,每日1次,可清热解毒, 燥湿。 注意点: 1、禁忌症:婴幼儿颜面部 2、涂药前清洁皮肤 3、混悬液先摇匀再涂药 4、霜剂应反复摩擦,使之渗入肌肤 5、刺激性强的不可涂于面部,婴幼儿忌用 6、涂药后观察局部皮肤情况,如瘙痒,丘疹、水肿等过敏现象停止用药,
.
6
2、湿疹:黄柏、 地榆、 苦参等组成中药粉剂一袋,用开 水500ml 热水冲泡凉后, 把干纱布叠成4 ~6 层,浸 湿后稍拧下,拎起纱布以不滴水为宜,然后将纱布紧贴 患处,每次敷15-20min。
注意事项: 1、禁忌症:对湿敷药物过敏பைடு நூலகம்禁用、表皮剥脱松懈症疮疡
脓肿迅速蔓延期 2、药液温度常规38-41度,避免烫伤。 3、湿敷时间:30min-1h,每日1-2次 4、用药过程中观察局部皮肤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