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 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中医护理PPT课件
![中医护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b28e8b619e8b8f67d1cb909.png)
28
扶正祛邪 疾病的过程,在某种意义上说,是正气与邪气 相争的过程,邪胜于正病进,正胜于邪病退。 所谓扶正,即是扶助正气,增强体质,提高机 体抗病能力。扶正多用补虚的方法。 1、食补 与药补 2、调摄精神情志 3、动静相宜 所谓祛邪,即是祛除病邪,使邪去正安。祛邪 多用泻实的方法。如外感表证者,宜用发汗解 表;宿食停滞或食物中毒等,宜用消食导滞或 吐法等。
7
(2)昼夜黄昏对人体的影响:《灵枢·顺气一 日分四时》记载:“以一日分为四时,朝则为 春,日中为夏,日入为秋,夜半为冬。”人体 的阳气这种昼夜的变化,反映了人体生理 活动 能动地适应自然变化。
了解人与自然统一性后,在护理上应做好气象 护理,加强夜间的病情观察及行为情志护理。 根据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则,做 好四时的生活起居护理。
30
标本缓急
本和标是一个相对概念,主要说明病证各种矛 盾的主次关系。从正邪关系来说,正气是本, 邪气是标;从病因与症状说,病因是本,症状 是标;从疾病先后来说,旧病、原发病是本, 新病、继发病为标。护理上应了解疾病的全过 程,综合进行分析,才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然后配合治疗,采取急则护其标,缓则护其本 的护理原则。
10
辨证施护
所谓辨证,就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 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 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及邪正关系,概 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施护,则是根据辩 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护理方法。辨证是决定 护理的前提和依据,施护理疾病的手段和方法。 通过施护的效果可以检验辩证的正确与否。
38
建立危重患者特护记录单,必要时设“中医整 体护理病历”,及时准确填写各项护理记录。
做好基础护理。患者及床单做到“六洁”、 “四无”,即:口腔、头发、手足、皮肤、会 阴、床单位清洁;无褥疮,坠床,烫伤、交叉 感染的发生。预防并发症。
扶正祛邪 疾病的过程,在某种意义上说,是正气与邪气 相争的过程,邪胜于正病进,正胜于邪病退。 所谓扶正,即是扶助正气,增强体质,提高机 体抗病能力。扶正多用补虚的方法。 1、食补 与药补 2、调摄精神情志 3、动静相宜 所谓祛邪,即是祛除病邪,使邪去正安。祛邪 多用泻实的方法。如外感表证者,宜用发汗解 表;宿食停滞或食物中毒等,宜用消食导滞或 吐法等。
7
(2)昼夜黄昏对人体的影响:《灵枢·顺气一 日分四时》记载:“以一日分为四时,朝则为 春,日中为夏,日入为秋,夜半为冬。”人体 的阳气这种昼夜的变化,反映了人体生理 活动 能动地适应自然变化。
了解人与自然统一性后,在护理上应做好气象 护理,加强夜间的病情观察及行为情志护理。 根据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则,做 好四时的生活起居护理。
30
标本缓急
本和标是一个相对概念,主要说明病证各种矛 盾的主次关系。从正邪关系来说,正气是本, 邪气是标;从病因与症状说,病因是本,症状 是标;从疾病先后来说,旧病、原发病是本, 新病、继发病为标。护理上应了解疾病的全过 程,综合进行分析,才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然后配合治疗,采取急则护其标,缓则护其本 的护理原则。
10
辨证施护
所谓辨证,就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 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 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及邪正关系,概 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施护,则是根据辩 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护理方法。辨证是决定 护理的前提和依据,施护理疾病的手段和方法。 通过施护的效果可以检验辩证的正确与否。
38
建立危重患者特护记录单,必要时设“中医整 体护理病历”,及时准确填写各项护理记录。
做好基础护理。患者及床单做到“六洁”、 “四无”,即:口腔、头发、手足、皮肤、会 阴、床单位清洁;无褥疮,坠床,烫伤、交叉 感染的发生。预防并发症。
中医护理学精品PPT课件
![中医护理学精品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d8935f210661ed9ac51f369.png)
(二)辨证施护
病、症、证 辨证与辨病
第一章 中医学的基本知识
第一节 阴阳五行 阴阳学说 五行学说 一、阴阳 ~概念:是对自然界相关事物或同
一事物内部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阳--阴---
阴阳的相对性--阴阳的可分性--阴阳可转化----(二)~学说的基本内容 1、阴阳的对立统一 2、阴阳互根互用 3、阴阳消长平衡 4、阴阳的相互转化
胃--------功能:受纳与腐熟水谷,以降为
和 1、主受纳、腐熟水谷 脾胃为后天之本 2、主通降,以降为和
小肠--------功能:受盛、化物和泌别清浊 1、主受盛和化物 2、泌别清浊 ‘得小便以实大便’
大肠----------功能:传导糟粕 与肺、胃的功能关连
膀胱-----------功能:贮尿与排尿 肾的气化作用
先天之精、后天之精、
肾阴与肾阳
肾主水:对体内津液的输布和排泄,维持 体内津液代谢的平衡,起着极为重要的 调节作用。
肾主纳气:肾有攝纳肺所吸入的清气,而 调节呼吸的作用。
二、六腑
六腑:胆、胃、小肠、大肠、膀胱、 三焦
特点:通、降 实而不能满
胆--------又属奇恒之腑 贮存和排泄胆汁,与肝、脾的关系。
• 新中国: 人才建设 中医专业学术会 内、外、妇、儿护理学等
二、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特点
(一)整体观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指人体自身及人与自然的完整
统一。 1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1)生理方面 (2)病理方面 (3)诊断方面 (4)治疗与护理方面
2、人与自然界的整体性 天人相应 (1)季节气候对人体的影响 (2)昼夜晨昏对人体的影响 (3)地理环境对人体的影响 (4)人与社会相关
肝主疏泄:1调畅气机。2促进脾 胃消化。3调畅情志。
中医护理PPT课件
![中医护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b28e8b619e8b8f67d1cb909.png)
7
(2)昼夜黄昏对人体的影响:《灵枢·顺气一 日分四时》记载:“以一日分为四时,朝则为 春,日中为夏,日入为秋,夜半为冬。”人体 的阳气这种昼夜的变化,反映了人体生理 活动 能动地适应自然变化。
了解人与自然统一性后,在护理上应做好气象 护理,加强夜间的病情观察及行为情志护理。 根据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则,做 好四时的生活起居护理。
4
1.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以心为主宰、五脏为中心 的有机整体。在认识疾病的过程中,首先着眼 于整体,即重视人体某一部分的病变对其他各 部分的影响,以预测病情的演变。临床上见到 口舌糜烂的局部病变,实质是心火亢盛的表现。 因心开窍于舌,心又与小肠相表里,病人除口 舌糜烂外,还可有心胸烦热、小便短赤等证候 表现。在护理上除局部给药外,还须嘱病人保 持情志舒畅,不食油腻煎炸辛辣等助热生湿之 品,宜食清淡泻火之物,如绿豆汤、苦瓜等。 以通过泻小肠之火而清心火,使口舌糜烂痊愈。
35
分级护理
特级护理
一级护理
二级护理
三级护理 36
特级护理
原则:病情危重,随时需要抢救的患者。 适应症 严重的脏腑功能衰竭、各种原因引起的 神昏、脱证、厥证等危重患者。 特殊复杂或新开展的大手术。 严重外伤、大面积烧伤等患者。
37
护理要求 除患者突然发生病情变化外,必须在抢救室或 监护室由特护人员或监护室护士护理。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随时测量体温、脉搏、呼 吸、血压;保持呼吸道或各种导管的通畅;准 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 备齐急救器械、药品,随时准备抢救。用物定 期更换、消毒,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30
标本缓急
本和标是一个相对概念,主要说明病证各种矛 盾的主次关系。从正邪关系来说,正气是本, 邪气是标;从病因与症状说,病因是本,症状 是标;从疾病先后来说,旧病、原发病是本, 新病、继发病为标。护理上应了解疾病的全过 程,综合进行分析,才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然后配合治疗,采取急则护其标,缓则护其本 的护理原则。
(2)昼夜黄昏对人体的影响:《灵枢·顺气一 日分四时》记载:“以一日分为四时,朝则为 春,日中为夏,日入为秋,夜半为冬。”人体 的阳气这种昼夜的变化,反映了人体生理 活动 能动地适应自然变化。
了解人与自然统一性后,在护理上应做好气象 护理,加强夜间的病情观察及行为情志护理。 根据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则,做 好四时的生活起居护理。
4
1.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以心为主宰、五脏为中心 的有机整体。在认识疾病的过程中,首先着眼 于整体,即重视人体某一部分的病变对其他各 部分的影响,以预测病情的演变。临床上见到 口舌糜烂的局部病变,实质是心火亢盛的表现。 因心开窍于舌,心又与小肠相表里,病人除口 舌糜烂外,还可有心胸烦热、小便短赤等证候 表现。在护理上除局部给药外,还须嘱病人保 持情志舒畅,不食油腻煎炸辛辣等助热生湿之 品,宜食清淡泻火之物,如绿豆汤、苦瓜等。 以通过泻小肠之火而清心火,使口舌糜烂痊愈。
35
分级护理
特级护理
一级护理
二级护理
三级护理 36
特级护理
原则:病情危重,随时需要抢救的患者。 适应症 严重的脏腑功能衰竭、各种原因引起的 神昏、脱证、厥证等危重患者。 特殊复杂或新开展的大手术。 严重外伤、大面积烧伤等患者。
37
护理要求 除患者突然发生病情变化外,必须在抢救室或 监护室由特护人员或监护室护士护理。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随时测量体温、脉搏、呼 吸、血压;保持呼吸道或各种导管的通畅;准 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 备齐急救器械、药品,随时准备抢救。用物定 期更换、消毒,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30
标本缓急
本和标是一个相对概念,主要说明病证各种矛 盾的主次关系。从正邪关系来说,正气是本, 邪气是标;从病因与症状说,病因是本,症状 是标;从疾病先后来说,旧病、原发病是本, 新病、继发病为标。护理上应了解疾病的全过 程,综合进行分析,才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然后配合治疗,采取急则护其标,缓则护其本 的护理原则。
中医护理课件PPT课件
![中医护理课件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46e6147a417866fb84a8e70.png)
(四)病室光线适度
热证、阳亢病人,光线宜暗;痉证、癫狂证者,强 光可诱发痉作,应用黑窗帘遮挡。
情志护理
Emotion thought nursing
一、情志与健康的关系
(一)情志正常,脏气调和
适度的喜对人体的健康十分有利,喜能调剂精神,乐而忘忧, 喜能流通营卫、和畅气血,促进人体生命活动,正常的情志 活动,能够调达脏气,助正抗邪,能够增强人体抗病能力, 预防疾病的发生。
避免过逸
1. 避免久卧 2. 避免久坐
三、环境适宜
(一)病室安排恰当
病室的陈设要简单、实用、易清洁、易搬动。
寒证、阳虚证者,多有畏寒怕风,宜安置在向阳温暖的病室 内,使病人感到舒适;热证、阴虚证者,多有恶热喜凉之求, 可集中在背阴凉爽病室内,使病人感到凉爽、舒适、心静, 利于养病。
(二)病室通风整洁
病室内定期消毒,保持地面、床、椅等用品的清洁。 便器应放在指定位置,定期消毒,厕所、便池、水
池要每日刷洗,以免污浊气味溢进病室。
(三)病室温度适宜
温度以18~20℃为宜。但阳虚证、寒证病人应偏高 些;阴虚证、热证病人可略低些。
湿度一般保持在50~60%,但应根据气候和不同证 型进行调节。如湿盛病人,湿度宜低;燥证病人, 湿度可略高些。阴虚者多热而偏燥,湿度宜高;阳 虚病人多寒而偏湿,湿度宜低。
春时不可遇天气转暖而顿减衣被,即不致暴伤;夏天炎热, 不要纵意当风,更不应在屋檐下、过道、穿隙破窗下纳凉或 睡觉,以防“贼风”所袭。夏天多困意,但不可令久眠,久 眠则神昏。冬天严寒,不可轻出,触冒风寒。 调畅情志,利于康复。
二、劳逸适度
避免过劳
1. 避免久视 2. 避免久立 3. 避免久行 4. 避免神劳
中医护理学ppt课件
![中医护理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862effc5022aaea998f0ff7.png)
18
三 、中医护理学的地位和作用
在中医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辩证施护贯 穿于疾病治疗的全过程。所谓“三分药,七分 养“。这”七分养“就是针对护理工作重要性 的概括。 中医护理独特的生活起居护理、情志护理、饮 食护理、用药护理、针灸、推拿、拔罐、刮痧 等是行之有效的护理技术与方法,可以达到康 复保健作用,防止疾病的复发和确保较好的医 疗效果。
24
第一节 阴阳学说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阴阳,是对宇宙相互关联的事物或现象对 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最初的含义是指日光的向背而言,向日光为阳, 背日光为阴。
引申:凡是活动的、在外的、上升的、明亮的、
温热的、功能的、兴奋的、无形的、功能亢进 的都属于阳; 凡是静止的、在内的、下降的、晦暗的、寒 冷的、物质的、抑制的、有形的、功能减退的 都属于阴。 25
13
(二) 辨证施护
辨证施护包括辩证和施护
辩证:就是通过中医的四诊,收集资料, 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病因、性 质、部位、发展阶段和邪正关系来判 断麽中性质的证。 施护:在变阵的基础上结合具体情况确 立相应的护理原则的好方法。是解决 护理问题的手段和方法,是辨证的最 终目的。
14
辨证施护要充分应用中医:同病异治、
事物阴阳属性是相对的,其相对性主要 表现在: (1)阴阳属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2)阴阳的无限可分性, (3)比较对象不同,其阴阳属性亦可发生 改变
26
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1.阴阳对立制约 2.阴阳互根互用 3.阴阳消长平衡 4.阴阳相互转化
27
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1.用于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2.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 3.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 四、用于疾病的诊断: 五、用于指导疾病的治疗
中医护理知识ppt课件
![中医护理知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5262164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01.png)
强调预防保健
在疾病产生初期,中医护理采取早期干预措施,如针灸、推拿、中药等,以控制病情发展,减轻患者痛苦。
早期干预
中医护理重视愈后调护,通过调理身体、指点患者生活起居等方面,巩固治疗效果,防止疾病复发。
重视愈后调护
04
中医护理的应用
护理效果
中医内科护理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效果,能够明显改良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产生。
总结词:中医儿科护理以保证儿童健康成长、防治儿科疾病为重点,重视调理脾胃、肺系等方面的护理。详细描述:中医儿科护理针对小儿感冒、咳嗽、肺炎等儿科常见疾病,采用中药调理、针灸、推拿等多种护理方法,以解表散寒、止咳平喘等作用缓解症状。同时重视调理脾胃,促进营养吸取和生长发育。护理方法:中医儿科护理重视公道喂养、饮食调理和日常保健。根据不同年龄段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如新生儿期重视保暖和喂养,幼儿期重视安全和卫生。护理效果:中医儿科护理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效果,能够明显缓解儿科疾病症状,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详细描述
中医认为情绪对人体健康有很大的影响,保持心情舒畅可以促进气血流通,预防疾病。
总结词
中医情志护理提倡调节情绪,保持心情舒畅。同时,中医也强调避免情绪波动过大,以免影响身体健康。
详细描述
03
中医护理的特色
中医护理强调个体差异,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生活习惯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以满足患者的特殊需求。
针对不同个体制定护理方案
在实施护理过程中,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和自身认知情况进行灵活调整,及时调整护理措施,确保护理效果。
灵活调整护理措施
中医护理重视个体化护理效果评估,通过视察患者症状改良情况、自身认知情况等方面,对个体化护理效果进行科学评估。
在疾病产生初期,中医护理采取早期干预措施,如针灸、推拿、中药等,以控制病情发展,减轻患者痛苦。
早期干预
中医护理重视愈后调护,通过调理身体、指点患者生活起居等方面,巩固治疗效果,防止疾病复发。
重视愈后调护
04
中医护理的应用
护理效果
中医内科护理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效果,能够明显改良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产生。
总结词:中医儿科护理以保证儿童健康成长、防治儿科疾病为重点,重视调理脾胃、肺系等方面的护理。详细描述:中医儿科护理针对小儿感冒、咳嗽、肺炎等儿科常见疾病,采用中药调理、针灸、推拿等多种护理方法,以解表散寒、止咳平喘等作用缓解症状。同时重视调理脾胃,促进营养吸取和生长发育。护理方法:中医儿科护理重视公道喂养、饮食调理和日常保健。根据不同年龄段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如新生儿期重视保暖和喂养,幼儿期重视安全和卫生。护理效果:中医儿科护理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效果,能够明显缓解儿科疾病症状,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详细描述
中医认为情绪对人体健康有很大的影响,保持心情舒畅可以促进气血流通,预防疾病。
总结词
中医情志护理提倡调节情绪,保持心情舒畅。同时,中医也强调避免情绪波动过大,以免影响身体健康。
详细描述
03
中医护理的特色
中医护理强调个体差异,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生活习惯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以满足患者的特殊需求。
针对不同个体制定护理方案
在实施护理过程中,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和自身认知情况进行灵活调整,及时调整护理措施,确保护理效果。
灵活调整护理措施
中医护理重视个体化护理效果评估,通过视察患者症状改良情况、自身认知情况等方面,对个体化护理效果进行科学评估。
《中医护理学》中医基本护理ppt课件
![《中医护理学》中医基本护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c65d46a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be.png)
情志护理
中医认为情志与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因此情志护理在中医护理中具有重要地位 。情志护理包括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调节 情绪和促进身心放松等措施,以帮助患者树 立信心、缓解紧张和焦虑情绪,促进疾病的
康复。
04
中医康复护理
中医康复护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01 整体护理
02 辨证施护
03 饮食调理
《中医护理学》中医基本护理ppt课 件
汇报人: 日期:
目 录
• 中医护理学概述 • 中医基本护理理论 • 中医基本护理技能 • 中医康复护理 • 中医护理学在公共卫生领域的应用 • 中医护理学的发展趋势和挑战
01
中医护理学概述
中医护理学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中医护理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结合预防、保健、康复、 治疗等方面的知识和技术,研究中医护理理论、技能和方法 的学科。
派和特色。
现代
现代中医护理学已经成为了独立 的学科,具有较为完善的教学、 科研、实践体系。同时,中医护 理学也在逐渐与现代医学相结合
,不断创新发展。
中医护理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基本原则
整体观念、辨证施护、预防为主、个性化护理。
方法
中医护理学的方法包括情志护理、饮食护理、起居护理、药物护理等方面。其中 ,情志护理强调心理调适和情绪管理,饮食护理注重营养调理和食疗,起居护理 关注生活环境和习惯,药物护理则涉及药物治疗和药理作用。
THANKS
感谢观看
气功疗法
气功疗法是一种古老的康复方法,通过调节呼吸、内气运 行等,达到调节身心、促进康复的目的。
05
中医护理学在公共卫生领域的 应用
中医护理学在预防疾病中的作用
01
02
中医护理基础ppt课件
![中医护理基础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7b6833a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f2f6a54.png)
中医护理注重情志调养,即关注病人的心理状态,采取有效的 方法进行心理疏导,以缓解病人的心理压力,增强其信心和勇
气。
针灸是中医护理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刺激穴位,调节气血阴 阳平衡,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按摩推拿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舒缓肌肉酸痛,缓解身体疲劳, 增强身体免疫力。
中医护理的重要性
提高生活质量
加强中医护理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水平,以保证教育 质量。
中医护理科研进展
开展多项中医护理科研项目,以 临床实践为基础,深入研究中医
护理理论、技术和方法。
加大科研投入,提高科研水平, 推动中医护理科研成果的转化和 应用,为中医护理事业的发展提
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加强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推 动中医护理科研的国际化发展,
针灸护理方法
01
02
03
针灸前准备
为患者选择合适的体位, 消除紧张情绪,做好针刺 部位的消毒工作。
针灸过程中护理
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根 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情况 ,调整针刺的深浅和刺激 强度。
针灸后护理
为患者做好针刺部位的护 理,避免感染和疼痛,同 时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和 病情变化。
推拿按摩护理方法
伤口处理
对外伤或手术后的伤口进 行清洁、消毒、包扎等处 理,以预防感染和促进愈 合。
康复锻炼
根据患者伤情和医生建议 ,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康 复锻炼,以促进肢体功能 恢复和防止肌肉萎缩。
情志护理
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采 用情志疗法进行心理疏导 ,以消除不良情绪对康复 的影响。
妇科护理
经期保健
指导女性在月经期间保持外阴清洁、避免过度劳 累和情绪波动等,以缓解经期不适和预防痛经。
气。
针灸是中医护理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刺激穴位,调节气血阴 阳平衡,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按摩推拿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舒缓肌肉酸痛,缓解身体疲劳, 增强身体免疫力。
中医护理的重要性
提高生活质量
加强中医护理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水平,以保证教育 质量。
中医护理科研进展
开展多项中医护理科研项目,以 临床实践为基础,深入研究中医
护理理论、技术和方法。
加大科研投入,提高科研水平, 推动中医护理科研成果的转化和 应用,为中医护理事业的发展提
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加强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推 动中医护理科研的国际化发展,
针灸护理方法
01
02
03
针灸前准备
为患者选择合适的体位, 消除紧张情绪,做好针刺 部位的消毒工作。
针灸过程中护理
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根 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情况 ,调整针刺的深浅和刺激 强度。
针灸后护理
为患者做好针刺部位的护 理,避免感染和疼痛,同 时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和 病情变化。
推拿按摩护理方法
伤口处理
对外伤或手术后的伤口进 行清洁、消毒、包扎等处 理,以预防感染和促进愈 合。
康复锻炼
根据患者伤情和医生建议 ,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康 复锻炼,以促进肢体功能 恢复和防止肌肉萎缩。
情志护理
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采 用情志疗法进行心理疏导 ,以消除不良情绪对康复 的影响。
妇科护理
经期保健
指导女性在月经期间保持外阴清洁、避免过度劳 累和情绪波动等,以缓解经期不适和预防痛经。
《中医护理学》 PPT课件
![《中医护理学》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af717d34693daef5ef73d78.png)
夏 阴消阳长
阳消阴长
春 阴消阳长
秋 阳消阴长
冬
二、五行学说
(一)五行的基本概念
五行,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
(二)五行的基本内容
1、五行的特性:
木曰曲直 指植物能曲能直的生长特性,引申为具有生 长,升发,舒畅,条达等作用或特性的事物
火曰炎上 灼热、向上 引申为具有温热、向上、升腾等 作用或特性的事物
木曰曲直指植物能曲能直的生长特性引申为具有生长升发舒畅条达等作用或特性的事物火曰炎上灼热向上引申为具有温热向上升腾等作用或特性的事物土爰稼穑可供人类种植和收获的活动引申为具有生化承载受纳等作用的事物金曰从革对矿物质冶炼顺从去革去除杂质从而纯净过程引申为具有肃杀收敛清洁等作用水曰润下保持滋润而不干燥引申为具有寒凉滋润
(四)大肠 概述: 生理功能:传化糟粕 进一步吸收部分水液。
将食物残渣化生为粪便 排泄。
(五)膀胱
概述:
生理功能:贮存和排泄尿液。
(六)三焦
概述:上焦、中焦、下焦的合称
以下为下焦
膈以上为上焦 膈至脐为中焦 脐
生理功能六腑之一的三焦 通行元气
运行水液
三、奇恒之腑 (一)脑
概述: “脑为髓之海”。 生理功能:主精神、意识、思维和感觉。 (二)女子胞 概述: 生理功能: 1、主月经:“女子二七,肾气旺,天癸至;七七
(2)朝百脉:百脉入心汇于肺。
(3)主宣发、肃降
宣发:是指肺气向上升宣和向外周布散。
宣发—呼+布精。
肃降:是指肺气向下通降和使呼吸道保持洁净。来自肃降 —吸+布精。
(4)通调水道:
输布
通过肺的宣发肃降对体内水液进行 运行
--------- “肺为水之上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虚邪贼风,避之有时”
春季,晴时,阳光普照,温暖宜人,阴时, 阴雨绵绵,寒气袭人,流行性感冒、腮腺炎 等呼吸道传染病,神经性皮炎、荨麻疹等皮 肤病及胃肠道疾病频发,因此,春季尤其注 意天气变化对人体的影响,提前预防。
夏 日常活动调养
《素问》中提到“夏三月 ……夜卧而早 起,无厌于日……此夏季之长(茂盛) 也。”
《素问》中提到:“夫四时阴阳者, 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以从其根……逆之则灾 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为得 到。”
总原则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 春夏时节,万物从冬藏中复苏、生发,繁荣 茂盛,生机由弱而强,中医中被视为阳气的 象征,人在这个季节必须适应自然界阴阳变 化以养阳。秋冬时令,万物趋于结实肃杀而 闭藏,阴气主政,人体也以阴气为主导,宜 适应自然变化,潜藏阳气,滋养阴气。
日常活动调养 基本理念 疾病规避
春 日常活动调养
以舒展、宣泄通达为主。
《素问》中提到“春三月……夜卧早起, 广步于庭,披发缓行……此春之气,养 生之道也。”
一、迟睡早起
春天要稍微迟一些睡觉,在保证基本眠的 前提下, 尽可能早起。
二、进行一些室外活动
衣服保持宽松舒适,披散头发,尽量舒缓身体,在没 有任何压抑束缚的前提下促进阳气发生。环境要求: 选择空气清新的户外场所,如公园、草地,多接触大 自然。
睡前宜暖足:一是睡前温水侵足,使血下行,改善脑部 充血状态,以利入眠。二是按摩涌泉穴,该穴为足少 阴肾经要穴,肾主水,可引火归原,火入水中,水火 共济,以利于睡眠。
睡前不饥不饱,饱食即卧,则脾胃不运,食滞胸脘,化 湿成痰,大伤阳气。过饥则难以入眠。
涌泉穴
卧忌当风,对炉火。头对窗或大开窗门,风易入脑, 户引起面瘫、偏瘫。头对炉火,易火攻上焦,造成咽 干目赤甚至头痛。
一、晚睡早起 二、不可贪凉 三、夏季穿衣不可太薄 四、夏季睡眠不宜夜晚露宿 五、不宜冲凉 六、夏季活动注意:时间最好选在清晨或傍晚较
凉爽时进行,场地选在公园、草地等空气清新处,以 低强度活动项目为宜。
防病辟邪:
暑热过度可使人头昏、胸闷、恶心、口 渴,甚至昏迷。加之湿邪入侵,湿邪与 热邪相结合,极易损伤脾胃之阳气,且 不易恢复。
卧忌言语哼唱,古人认为肺为五脏华盖,好似钟馨, 凡人卧下肺即收敛,如卧下言语,则肺震动使五脏不 宁,影响睡眠。
睡眠时间:春夏应夜卧早起,秋天应早卧早起,冬天 应早卧晚期。一般早晨以6点半起床为宜,每天睡眠 时间约8小时。
规避疾病
“避虚邪贼风以防病”
秋季气候变化大,热、燥、寒皆有,若起居 不慎易犯病。尤其应注意支气管哮喘、便秘、 腹泻等疾病发生。
《素问》:“冬三月,早卧晚起,必待 日光……养藏之道也。”
一早睡晚期
起床的时间最好在日出之后,冬日夜越深寒气越重,, 早睡可以使机体免受寒气侵扰,待日出之后再起床可 以避开夜间的寒气,多畏寒怕风, 应安置在向阳房;热证、阴虚者,多恶热喜 凉,可安置在背阴喜凉的房间内。
病室环境:安静的环境有利于休息和调养, 对于心气虚的患者噪声的刺激尤其会导致心 烦意乱。噪声应不超40-60分贝。
温湿度适宜:常人适应温度18-22℃,湿度50%-60%, 所以应根据不同病症调整温湿度,阴虚症、热证:温 度16-20℃,老年人、婴幼儿、阳虚证、寒证患者: 20-26℃。湿盛患者湿度宜低,燥症患者湿度宜高, 阴虚者多热而偏燥,湿度宜高;阳虚者多寒而偏湿, 湿度宜低。
《素问》中提到“秋三月,早卧早起……此 秋之气也,养收之道也。”
一早睡早起
秋季作息要适应秋燥之气和收敛之气 性,早睡顺应精气收藏,早起顺应阳气 舒张。
二不可过度劳累,不可泄汗过多
以防阳气阴液受损。
春捂辅助阳气生发,秋冻则辅佐阳气收 敛,早秋虽凉但不至于寒,有意识的进 行防寒锻炼,能逐渐增强体质,晚秋则 应加衣保暖。
中医护理
中医护理之生活起 居护理
2016-07-12
《一》顺应四时,调养形神 《二》病室环境适宜 《三》起居有常,劳逸适度 《四》睡眠有节
了解中医生活起居护理的基本内容。 熟悉中医生活起居护理的基本理念。 掌握顺四时而养,睡眠有节的重点内容,用
于临床中医健康宣教。
一、顺应四时,调养形 神
睡眠有节的概念:是指根据自然界与人 体阴阳变化的规律,采用合理的睡眠方 法和调护措施,以保证睡眠质量,消除 疲劳,恢复精力和体力,从而达到,防 病强身,益寿延年的目的。
睡眠环境 睡眠环境与忌宜
睡眠忌宜
睡眠时间 睡眠姿势 睡眠时间和姿势 睡眠方位
睡前忌宜 睡中忌宜
睡前忌宜
睡前神宜定:忌七情过极,读书思虑,大喜大怒则神不 守舍,读书思虑则神动而燥,致气机紊乱,阳不入阴。 睡前亦不可剧烈活动,应放慢呼吸节奏,使身体渐入 静,静则生阴,阴盛则寐。
三、禁忌:活动量不能过于疲惫,亦不可久坐不动,
久视不移,久睡不起,这样阻碍筋骨舒展,使经络气 血淤积,有碍肝胆之气的调畅。
“春捂以养阳”
“春捂”
是指春天尽可能迟的卸减冬装,“捂”住身 体的热气,保证阳气发生的内环境,春季阳 气刚升而不盛,寒气将去而未衰,过早去棉 衣,寒气乘虚而入,极易染病。青年女性应 尤为注意。
二注意头、颈、背部、两足保暖
背部有督脉,且为人体阳中之阳,风寒极易由背部入 侵,引发呼吸道和心血管疾病, “寒气从脚起”冬季 注意双足保暖,双足温暖者不易受寒感冒,而足部受 寒者势必影响内脏,可导致腹痛、腹泻等病症。
冬季防病保健
过度寒冷刺激对高血压、心脏病、脑血管病 等有诱发作用,寒冷使人体裸露的部位皮肤 粗糙、皲裂,使耳、手、等发生冻疮,头部 突然遭到或长时间受到冷风侵袭易发生神经 麻痹症。
光照适宜:室内阳光宜充足但不直射面部,但热证、 阳亢、神经衰弱者光线宜暗,痉病、癫狂病者避免强 光刺激。
《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提到:“饮食有节, 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具,而尽 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这就要求做到一日三餐定时定量,荤素粗细, 搭配合理,按时作息,力戒贪睡,适当锻炼, 筋骨强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