氓说课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第一篇目《〈诗经〉四首》的第一课──《氓》(卫风)。

《诗经》可以说是中国古代诗歌的源头,而它质朴的面貌,古雅的气质,厚重的底蕴并不为学生们所熟悉,所以我希望通过这一课的学习,能够让现代心灵去触摸一下久远的过去,找到一些心灵的共鸣,以增进学生对我国古代诗歌面貌和特征的了解。并借此提高学生对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本单元精选了先秦汉魏晋的几首诗歌,《氓》为《诗经》篇目之首,作为叙事诗,情节颇有波澜,作为篇首诗,艺术特征鲜明。这第一首诗的学习正可以为本单元整体学习奠定根基,引领方向。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即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依据课标要求,课文特点,学情需要,我把教学目标安排为以下几点:(幻灯片)一、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人们对真挚爱情的向往,得到坚贞自尊的高尚的情操

㈦教具:多媒体

㈧课时安排:一课时

三、教学过程:

㈠课前提问

由于学生在初中接触过《诗经》——《硕鼠》,所以可以安排学生课前自己回顾整理有关《诗经》的常识。尤其是教材上的“相关链接”可以很好的辅助学

赏诗文”做了伏笔。

㈡导入新课

《氓》是一首著名的弃妇感伤诗,是弃妇离夫返娘家时所作。是《卫风》情诗中的名品,它是一首抒情色彩浓烈的叙事诗。因为本科教学重在学生自主学习,所以在导入新课时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设计的导语是:

同学们,有句话叫“有情人终成眷属”,也有句话叫“婚姻是爱情的坟墓”。本来嘛,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用《乡村爱情》里王木生的一句话叫“不简单哪,不简单”!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去了解一段两千多年前的爱情故事,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诗经》四首之《氓》。(板书标题)

这段导语从学生角度出发,注意贴近学生生活,容易让学生克服以为《诗经》作品枯燥的偏见,引发学生的兴趣。

㈢鉴赏诗文

这样引领学生带着对故事的好奇,对诗歌的兴趣,开始这节课。本诗的文言词汇在初读中会给学生理解内容带来障碍,直接理解诗歌内容还有难度。根据学生由浅入深、由易及难的认知规律;根据循序渐进、层层深入的教学原则,我在第三环节鉴赏诗文共设计了三个步骤:

第一步:自读。

自读包括两方面:一是读书下注释,自己完成字音、通假字、个别字词用法的学习;二是练习诵读诗歌。“课标”十分强调阅读教学中诵读的重要性,在诗歌教学中诵读环节更是必不可少的。

所以在自读中我设计了“三读”:

一读是让学生拿起笔,一边小声读课文,一边用笔在书上画难认的字、标注音、画注释。学生如有字词质疑,老师给以解答。

学生读完,总结重要词汇(幻灯片)

二读是学生小声地朗读,读诗如饮酒,酒饮到量就会醉,诗读到位才会懂。

三读是学生大声齐读。学生自己可以总结出四言诗的节拍基本是“二/二”式的。

自读训练是培养学生自学精神的训练,符合《大纲》提出的“要使学生继续加强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养成自学语文的习惯,重视培养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终身发展打好基础。”扫清字词障碍,对诗歌的节奏、内容有了初步感知,水到渠成的进入第二环节梳理情节,把握主题。

第二步:梳理情节,把握主题

《氓》是一首叙事诗。叙事诗有故事情节,在叙事中有抒情,议论。作者用第一人称“我”来叙事,采用回忆追述和对比手法,为使学生在初步理解基础上,对课文有一个整体把握,

我设计的问题是:

⑴这首诗用240个字讲述了今天二十集连续剧的故事情节,体现了诗歌的

⑵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仅仅是对诗歌故事内容的掌握,要深入把握内在的思

这三个小问题环环相套,引发学生争议,进而讨论。本题的答案可以“见仁见智”,这个问题目的在于让学生认识主人公的性格特点,进而思考她的爱情悲剧产生的个人原因与社会原因。

统的体现。

这一步骤主要训练学生《大纲》要求的:“能整体把握阅读材料的内容,理清思路,理解其中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同时“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情

感、经验、眼光、角度去体验作品,对作品作出有个性的反应,对作品中自己特别喜爱的部分作出反应,作出富有想象力的反应,在阅读鉴赏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对文学作品的解读,不宜强求同一的标准答案。”既调动了学生积极探究问题的积极性,又不脱离文本,深入一点引发争鸣,再由教师点拨、引导,解决了教学难点,完成了情感目标。

第三步:鉴赏艺术手法。则要完成“揣摩语句含义,体会语言表达效果”的训练。

这篇课文是《诗经》四首的第一篇,也是《诗经》创作手法使用的典范,要让学生能够领会比、兴的艺术表达手法的妙处。

我设计了两个问题:

⑴第一个是本诗在写法上以赋为主,兼用比兴,那么大家是否理解这些写法呢?我们根据定义到诗中去寻找答案吧!大家分三组进行,分别从赋比兴三种写法的角度寻找,力求搜索细致到位。(板书:赋、比、兴)

赋是陈述,铺叙,作为叙事诗,《氓》的主要表现手法就是赋。

这种手法在其他诗中常表现为回环复沓,本诗没有,篇幅虽短,但已讲清了基本事实,展示了主人公的命运。更可贵的是成功的使用了边叙事边抒情的手法,充分展示了主人公内心复杂的情感世界,这种写法对我国叙事诗的发展产生了重

比就是比喻。好处在于抒情﹑说理形象生动,化抽象为具体,便于读者理解,我国古诗善用比喻的例子颇多。比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托物起兴;两者之间若有相似点,同时也能构成比喻,叫做比兴。“兴”与诗歌

内容有一定的联系,如初中学过贺敬之的《回延安》,其中“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等。

这种写法能烘托出情感氛围,把读者引入诗歌情境,增强诗歌意蕴及艺术魅力。

赋比兴的艺术手法,被历代诗人继承和发扬,开出了似锦的繁花。我在这个环节采用分组讨论的方式,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培养了学生的团体意识,同时赋比兴的手法学生在初中已经接触过,并不陌生,简单的可以直接找到,有的例子有难度,由老师指出,再由学生分析,从而突破了教学难点。

⑵第二个问题是:为了体现主人公的遭遇变故,本诗还使用了一种手法,大家能感受出来并举例说明么?

才更能突出女主人公被遗弃的凄凉绝望。这种写法为体现诗歌主题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因为“对比”属于常见的写法,所以简单归纳即可。

自此,对本诗的鉴赏告一段落。

这一环节突破了教学重点难点,实现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㈣课堂总结

为再次突出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最后做以课堂总结:

《诗经》《氓》以赋为主,兼用比兴,通过对比演绎出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悲剧的情节反而成就了女主人公坚贞自尊的人性之美。使我们的心灵在鉴赏与感悟中受到荡涤。

㈤课后练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