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氓》课堂实录(优质课一等奖)

合集下载

《氓》课堂实录(优质课一等奖)

《氓》课堂实录(优质课一等奖)

《氓》课堂实录(优质课一等奖)《氓》课堂实录【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师:同学们,当代女作家安意如如此评价《诗经》:“《诗经》是彼岸花,即使无法取,也一直存活于心……”上节课,通过复习,我们深入了解了《诗经》的地位及对后世的影响。

作为现实主义的源头,它为后世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值得我们细细品鉴。

今天我们就一同领略《诗经·氓》中的卫女形象给予后世文学的深刻影响。

二、细读文本,探究卫女形象师:《氓》作为《诗经》中一首较为完备的叙事性的抒情长诗,把女主人公从恋爱到结婚再到婚变的过程完整地展现出来。

因其叙述女子的一生,故依据时间顺序将女子的回忆与现实交错呈现。

那么,将回忆与现实勾连在一起的是哪个自然段?用什么方法将二者相融?生1:第三自然段。

用了比兴的手法。

师:既然是回忆,着重写了女子对爱情与婚姻的深刻反省,那么最能体现这一反省的是哪句诗中的哪个字眼呢?生2:“犹可说也”中的“说”字。

师:“说”字只强调了“脱身”,并不能体现女子对爱情婚姻的深刻反省。

请同学们继续思考。

生3:“无与士耽”中的“耽”字。

“耽”是沉溺的意思,这里以劝诫的口吻告诉女子不要与男子沉溺于爱情中,可以看出主人公的反省。

师:很好。

“耽”字,即“沉溺”,也有“耽搁”的意味。

女子沉醉于爱情之中难以自拔,男子一旦变心,女子被弃或被耽搁就成了必然。

整首诗中女子在爱情和婚姻中“耽”的表现是什么呢?请大家找出相关诗句并分析。

生4:“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女子送“氓”渡过淇水,既是对其“来即我谋”的内心认可,也是她对男子依依不舍,情义绵绵的体现。

师:这事实上表现了女子对男子的哪种感情?生:(齐答)痴情。

师:对,也就是同学们概括的“依依不舍,情意绵绵”。

还有哪位同学能找到相关诗句?生5:“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男子埋怨女子拖延婚期,女子赶紧辩解,错误不在自己,而是男子没有好的媒人。

如此迁就男子,足见她对男子用心之专。

师:这正说明女子在热恋中,看男子什么都是好的,即使是暴躁的性格,无理的发怒,又何尝不会误解为男子的热切焦急,何尝不会感到甜蜜爱意。

氓优质课课堂实录

氓优质课课堂实录

氓优质课课堂实录氓优质课课堂实录中国是一个“诗歌大国”。

诗歌,也是我国文学发展过程中产生得最早的文学样式之一,春秋时代编成的《诗经》,是我国上古社会五百多年漫长历史的真实写照。

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氓优质课课堂实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师:来,回忆一下,我们上节课做了哪几件事?(生七嘴八舌说做档案,做预习等。

)师:是的,我们做了一份非常重要的档案。

昨天,我认真地看了每一个同学写的答案,有很多话都让我感动。

尤其是“我看语文”这一栏目,(随手翻档案)有个同学说:“语文是我们精神的火炬。

”说得多好,比喻妥帖,切中语文人文性的特点。

如果我能教到高三,我一定会让各位的精神推进到一个崭新的层面。

(学生中有的静默,有的凄凉,事后知道他们前任老师是被他们的不信任投票换下来的,如我进年未能跟进高三的原因一样)如果我只教大家一年,我也将让每个人都获得进步。

哪怕我只教你们一天,我也会努力使你们学有所得,得即为用!(这是我即兴发挥的,说后觉得自己狂了一点,然后谦虚一下)我也相信,能和大家呆一天,我也将从你们这里获得进步。

(再翻)这个同学说:“语文是用来调节的课,做作业累了,那就上语文来轻松一下。

”我很欣赏她对语文的精神治疗的精彩阐述,但是我也要提醒除了调节功能外,它还能让我们学会高级思维,认识自己,认识世界。

还有同学说:“我平时不太重视语文,语文成绩也不稳定,对语文有点无奈。

”说到成绩了,我想表达我个人意见,如果语文是拿成绩精确衡量的话,那语文就死了。

我认为,语文实实在在地提高我们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这才是最重要的,而不是敲门砖,帮我们敲开一扇又一扇的功利之门。

好,同学们还有很多心里话,以后我们再慢慢聊。

(教师板书:任务:将《卫风·氓》改写成现代民歌。

学生惊讶:啊!?)师:今天这节课的任务是将《卫风·氓》改写成现代民歌。

说到任务,我想起以前看过的一部美国大片,叫《谍中谍》,这是一种翻译方式,我看到盗版碟片上的中文译名叫《无法完成的任务》或《无法完成的使命》。

《氓》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氓》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氓》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1《氓》教学目标1.熟读诗歌,整体感知并把握诗歌内容。

2.鉴赏诗歌,培养学生自主赏析诗歌的能力。

3.体会女主人公情感的变化,学会鉴赏作品中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4.感受《氓》的艺术手法,体会表达效果。

重点难点重点学习赋比兴手法的运用,学会鉴赏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难点体会女主人公情感的变化。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诗歌中,爱情是不可或缺的主题,有“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美好希冀,有“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的遗憾与眷恋,有“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的深情与忠贞……由爱情生发出来的情感难以详尽描述,爱情环绕着我们的生活,影响我们的情感。

诗歌中描写的爱情有些是美好的,有些则充满了悲彩。

《氓》属于哪一类呢又讲述了一个怎样的爱情故事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二、诵读诗歌,把握情感1、了解《诗经》《诗经》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自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 篇,存目311 篇,其中6 篇有目无辞。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大类,《氓》出自《诗经·卫风》。

2.播放范读,学生解决生字问题。

氓之蚩(chī)蚩送子涉淇(qí)匪我愆(qiān)期将(qiāng)子无怒乘彼垝(guǐ)垣___尔卜尔筮(shì)自我徂(cú)尔(xì)其笑矣隰(xí)则有泮3.学生集体朗读,教师纠音,并指导朗读节奏。

4.再次集体朗读诗歌,积累文言字词,初步掌握大意。

(1)古今异义词至于顿丘古义:至,到达。

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另提一事。

泣涕涟涟古义:眼泪。

今义:鼻涕。

三岁食贫古义:多年。

今义:三岁的年龄。

女也不爽古义:没有过错。

今义:指身体、心情不爽快。

总角之宴古义:快乐。

今义:宴会。

(2)通假字无食桑葚(“无”同“毋",不要)犹可说也(“说”同“脱",摆脱、脱身)隰则有泮(“泮”同“畔",边、岸)(3)一词多义:遂言既遂矣(如愿)无往而不遂,无至而不通(通,达)归客遂海嵎(前进,前往)乃掘地,遂得水(于是,就)乘乘彼垝垣,以望复关(登上)将士乘胜,进攻其城(趁着,凭借)乘其财用之出入(计算)诗歌大意:憨厚农家小伙子,怀抱布匹来换丝。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二《氓》 (4)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二《氓》 (4)

二读诗歌 解诗意 述内容
1、结合注释,理解词义,疏通诗意。 2、用四个字概括每一章的内容。
要求:互助小组交流。
二读诗歌 解诗意 述内容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拖延)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愿,请)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以登尔上车)来,以我贿迁。
(财产)
二读诗歌 解诗意 述内容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谢谢大家!
请多提宝贵意见
学习目标:
1、诵读诗歌,理解故事情节。 2、体悟人物情感,分析人物形象。 3、了解古人对真挚感情的向往,陶 冶高尚的情操。
温习旧知
《诗经》是我国 第一部 诗歌总集,汉
代被尊为 儒家经典 。收入从西周初年 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首,是我国古典诗 歌 现实主义 的源头。
内容:风 雅 颂 诗经 手法:赋 比 兴 “六义”
(沉溺)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过错)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伤心)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停止、了结)
二读诗歌 解诗意 述内容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语气词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助词,没有实义
三读诗歌 悟情感 析形象
随着情节的发展,我们感受到了的

的情感,依据是

我们又看到
据是

的女子形象,依
要求: ①互助小组交流。 ②展示学习成果时,一人发言,一人朗读 相关章节。
一读诗歌 辨字音 读诗韵
(1)氓之蚩蚩(2)匪来贸丝(3)匪我愆期 (4)将子无怒(5)乘彼垝垣(6)载笑载言 (7)尔卜尔筮(8)体无咎言(9)于嗟鸠兮 (10)犹可说也(11)其黄而陨(12)自我徂尔 (13)淇水汤汤(14)渐车帷裳(15)靡室劳矣 (15)夙兴夜寐(16)咥其笑矣(17)躬自悼矣 (18)隰则有泮(19)言笑晏晏

《氓》的精彩课堂实录

《氓》的精彩课堂实录

《氓》精彩片段生:“桑之未落,其叶沃若”表明这个女子很美丽,像桑叶一样娇嫩,像葡萄一样水灵。

生:“自我徂尔,三岁食贫”“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表明这个女子很勤劳。

师:这个女子天天养鸡喂猪,纺纱织布,洗衣做饭。

她物质生活清贫,家务繁多,每天都早起晚睡,没有一天不是这样。

“三岁食贫”中的“三”,教材将其解释为“虚指多年”。

可见,这个女子常年都在遭受苦难。

同学们能从书中找出这样解释的理由吗?生:“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年老色衰需要一段时间。

师:能不能解释为“三年”呢?生:可以!氓好吃懒做,不务正业,天天喝酒,繁重的家务都压在这个女子身上,于是三年就把这个美丽的少女折磨成了一个黄脸婆。

这样理解还能说明氓变心很快。

师:照这样理解,再过三年这个美丽的少女就该由黄脸婆变为木乃伊了!(生笑。

)生:这个女子很无助,很可怜。

她日夜操劳,年老色衰后不仅被丈夫抛弃,还被哥哥逼迫,甚至连一个可以倾诉的人都没有。

师:《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的哥哥也很凶——“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

诉说是人排解痛苦最常用的一种方式,是弱者无奈于命运后的终极需求。

鲁迅小说《祝福》中祥林嫂向周围的人诉说丧子的痛苦都出自此。

这个女子婚变后,她的亲哥哥对她冷淡如冰。

人情如纸,世态炎凉,让人寒心啊!生:“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说明这个女子很果断。

因为,她很坚决地结束了这桩不幸的婚姻。

师:当年,两小无猜,青梅竹马,信誓旦旦;如今,氓全不念当日恩情。

氓前后情感的巨大反差,使她彻底失望与绝望,使她彻底抛弃了幻想,与氓一刀两断。

这与其说是不幸婚姻的结束,还不如说是她人生的新起点。

她终于以女性少有的觉醒与坚强,从这桩不幸的婚姻泥潭中解脱出来,迈向了新的人生,这就使悲剧主题蕴含了积极的人生意义。

师:大家再讨论一下,这个女子是主动离开还是被氓赶回了家?大家从诗歌中寻找答案。

(生讨论交流。

)生:“及尔偕老,老使我怨”——女子说自己本想与氓白头偕老,可是氓却二三其德。

《诗经二首 》(氓、采薇)名师获奖课例课堂实录

《诗经二首 》(氓、采薇)名师获奖课例课堂实录

《诗经二首》(氓、采薇)课堂实录第一课时师:上课之前有个同学问我,课本把《氓》放在第一课,到底想让我们学习哪些知识呢?难道就是让我们知道在两千五百多年前曾经发生过这么一次悲惨的爱情悲剧么?这个问题还真把我难住了。

哪个同学能替我给这个同学做个解答呢?(沉默片刻,一生怯怯地)生1:应该是积累一些古代的词语,还有文学常识;再就是得学会自己读古诗。

生2:通过读诗,提高文学鉴赏的水平。

生3:每年高考都要考古诗鉴赏,没办法,必须得学。

(生笑)师:你们说得各有各的道理。

为了考试得分,这是出于“生存”的需要,无可厚非;为了提高文学鉴赏水平,这是“发展”的需要。

对于你们来说,“文学素养”恐怕或多或少地与你们这一生相伴,也是做到“诗意的栖居”必不可少的要素。

而进行文学鉴赏包括答高考古诗鉴赏题,是需要有一定的语言知识与文学常识的积累的。

我要表扬这个同学,他喜欢提问题,这是一个很好的习惯,我希望每个同学都能在思考的前提下发现问题,做到善于提问,并学会自己解决问题;而且,他好像已经读过课文了,希望大家向他学习,自觉地进行课前预习。

请大家拿起笔,小声读这首诗,读不准的字看注解,查字典,在这个字的上面注音。

(生读约3分钟)师:请大家齐读这首诗,读准节拍和字音。

(生齐读)师:节奏比较准确,这是一首四言诗,节拍基本是“二/二”式的,同学们很聪明,没用我提示就找到节拍了。

而且大家都注意到了“于”“说”等通假字的读音。

有几个字音要注意:是“zǎi笑zǎi言”还是“zài笑zài言”?生4:zài笑zài言,跟“载歌载舞”一样。

师:对。

课时刚才有一部分都成了zǎi。

多音字是根据用法和意义确定读音的,平时要养成习惯,多查字典。

人们的一些习惯读音有些是不太准确的。

“渐车帏裳”的“裳”在文言中一般读作cháng。

在《秦风·无衣》中我们还要学到。

生5:老师,“渐”书上说读一声,是不是注错了?师:没错,这也是个多音字,“渐”在用作动词的时候读一声学名叫阴平声,有个词今天还在用“渐染”。

氓得教案一等奖

氓得教案一等奖

氓得教案一等奖【篇一:氓得教案一等奖】氓教学目标: 1、学习《诗经》的有关常识,培养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作的能力。

2、反复朗读并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用法。

3、理解女主人公情感的变化,初步培养鉴赏作品中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 1、熟背本诗,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用法。

2、比兴手法的运用,及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女主人公情感的变化。

教学课时:2 教学过程一、导入:(放录音)让学生听歌曲《在水一方》。

提问:谁知道歌词的出处? [明确]《诗经》中的《蒹葭》,教师:今天我们再来学习《诗经》中的其他作品。

二、简介《诗经》《诗经》是我国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记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的 500 年间的社会生活。

原本只称《诗》,共 305 篇,所以又称“诗三百”。

《诗经》按其表现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又称 15 国风,共 160 篇,大都是民间的歌谣,最富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成为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

“雅”分大雅和小雅,共105 篇是宫廷乐曲歌词。

它是一种正统音乐。

“颂”分周颂、鲁颂、商颂,共 40 篇,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诗经》表现手法来分可分为赋、比、兴三类,与风、雅、颂合称为《诗经》六义。

三、引入《氓》在春秋时期,随着私有财产的形成和父系社会的确立,爱情的不自由和男女的不平等逐渐产生,《氓》就反映了男女不平等的婚姻给女性造成的巨大创伤。

四、指导诵读放录音:第一遍,提醒学生注意字音和节奏(二二节拍)指名两位学生朗读,并让其说明这样读的理由。

集体朗读(要求读出诗歌的语气语调,把握主人公起伏的情感)五、词汇掌握 1.找出文中的通假字(于—吁无—毋说—脱等等 2.找出文中的古今异义的词语(至于以为泣涕子贿宴) 3.找出文中活用的词语并解释其黄而陨:黄,名词活用作动词,变黄。

士贰其行:贰,数量词作动词,有二心。

二三其德:二三,数量词作动词,经常改变。

1.学习“恋爱”部分(一二章)⑴学生集体朗读此部分后,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内容。

高中语文教案一等奖《氓》教学设计一等奖

高中语文教案一等奖《氓》教学设计一等奖

高中语文教案一等奖《氓》教学设计一等奖《高中语文教案一等奖《氓》教学设计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高中语文教案一等奖《氓》教学设计一等奖说教材:(一)教材地位《诗经两首》是高中语文必修二第四课,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高中语文在诗歌教学中按照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顺序来进行课文编排,《诗经》作为我国诗歌的源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新课改后,教材从高一第二学段,即开始安排古代诗歌的学习,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诗歌源流,了解古人是如何利用诗歌表情达意,从而认识古今文化的联系,培养和弘扬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

(二)学习目标1.了解《诗经》的特点,分析比兴手法。

2. 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把握人物形象。

(三)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诗歌内容,把握人物形象。

2.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说学法:学生学法: 1、讨论交流法 2、个性展示法 3、课堂辩论法设计意图:讨论交流的法是建立在学生自己独立思考之后,形成自我观点后的沟通交流,学生间的思维碰撞更有助于学生新观点的形成和完善。

个性展示法在于让学生在课堂上表达自己的观点,锻炼口语表达能力的同时,也为书面的鉴赏分析打好基础。

课堂辩论法的应用使得课堂不同的观点立场相互较量,促进学生对于问题的深入探究。

说教法:教师教法: 1、朗读法 2、点拨法 3、归纳法设计意图:诗歌教学永远离不开朗读法,在本次课的设计中,采用多种朗读方式,包括配乐朗诵,学生朗诵喜欢的诗句,背读和教师引读。

让读书声读书声真正的弥漫在诗歌的课堂。

本课以以主问题的设计带起全文的赏析,因此学生的分析鉴赏在课堂的呈现上会显得有些零散,教师借用点拨、归纳的方法,结合板书的设计能够增强课堂的条理性,使得学生的发言更清晰。

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中国被誉为诗歌的王国。

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上溯到《诗经》,浪漫主义诗歌的源头追溯到《离骚》。

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今天我们一同学习《诗经》中的《氓》。

《氓》课堂实录

《氓》课堂实录

《氓》课堂实录授课时间:2012年11月8日下午第一节授课地点:青岛市城阳一中【教学过程】一、导入我们在初中学过《诗经》的两首诗,一首是——《蒹葭》,一首是——《关雎》,今天让我们穿越两千多年的时空,去认识一位卫国的女子,去聆听她的故事,去赴一个千年之约。

出示教学目标:1.诵读体味,了解诗歌特点。

2.感知形象,把握人物情感。

从以前学过的《蒹葭》《关雎》直接导入本课。

快速导入。

下面我们积累《诗经》的相关知识。

二、积累(5分钟)基本的《诗经》常识回顾,回答学生的两个问题。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歌现实主义的源头。

共305篇,也称《诗三百》。

内容分为“风、雅、颂”三类;表现手法有“赋、比、兴”三种。

合称“诗经六义”。

“风”是民间歌谣,“雅”是宫廷乐歌,“颂”是宗庙乐歌。

赋是铺陈叙述,比是比喻,兴是借其他事物引起所咏的事物。

昨天晚上,短短的十几分钟的时间,同学们提出了不少问题,非常好,在下面的时间内我们将选择相关的问题进行解答。

1、《诗经》一共多少篇?都是与爱情有关吗?(金奇东)学生集体回答。

他的问题提醒我们要积累相关的文学常识。

2、为什么题目叫“氓”,而文中却主要写的是女子?(赵鹤)点拨:想一想《蒹葭》的开头两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关雎》的前两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明确:一般是用开头两个字来命名。

我们下面来读文章。

三、初读10分钟1、找三个学生来读,每人两章,然后订正错误。

2、学生齐读一遍。

3、检查一下词义第一章:匪我愆期将子无怒第二章:不见复关体无咎言第三章:于嗟鸠兮犹可说也第四章:女也不爽士也罔极第五章:靡室劳矣夙兴夜寐第六章:隰则有泮言笑晏晏每个学生读两行,解释红色的字。

如果回答得好:同学们预习得非常好,保留这样良好的学习习惯。

如果回答得不好:字词比较难,我们在品读诗歌的过程中再加强记忆。

(这些字确实有难度,我们通过反复诵读加强记忆吧。

)四、品读(25分钟)1.找出每一章中女子对男子的不同称呼这个一个女子在回忆自己的感情生活,对一个曾经是自己丈夫的一个人,她在叙述的过程中采用了不同的称呼,请同学们快速阅读,把它们找出来。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二《氓》 (2)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二《氓》 (2)

二、婚变(3—5)
婚后女子的生活如何?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女也不爽
女子在婚后勤劳、善良,虽生活艰难, 但真情不改没有任何怨言。
她的痛苦来自哪里?
①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②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③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三、决绝(6)
女主人公通过上文的回忆、自 省,她做出了什么样的选择?

• • •
留一就 我 到路是 能 以上和 想 后收你 到 坐藏一 最 着点起 浪 摇点慢 漫 椅滴慢 的 慢滴变 事 慢的老 聊欢

•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
——《诗经·邶风·击鼓》
契,聚合;阔,离散。成说:订立誓约。
概括故事情节。
恋爱
婚变
决绝
卫风·氓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 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作业
1、背诵《氓》。
2、阅读《谷风》。
3、马克思、恩格斯这两句话你们是怎么理解的? 思考后写一篇小短文。
社会的进步可以用女性的社会地位来精确的 衡量。 女性的解放程度是衡量普遍解放的天然标准。
—马克思、恩格斯
“躬自悼矣,老使我怨……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做出了决绝的选择,表 现了女子的清醒、刚强。
分析男主人公的人物形象?
婚前:“氓之蚩蚩”
“信誓旦旦”
婚后:“二三其 德”、“至于暴矣”
负心汉
诗中女子的形象。
婚前: 幸福, 温婉体贴、热 烈痴情。敢于追求爱情
婚后: 屈辱,勤劳善良, 认识清醒,性格刚烈。
不不不见往往,,,•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 •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二《氓》 (2)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二《氓》 (2)




字 的 读 音
知 , 注 意 句



氓之蚩蚩 chī
匪我愆期 fēi qiān
将子无怒 qiāng 乘彼垝垣guǐ yuán
载笑载言 zài 尔卜尔筮 shì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xū shèn
犹可说也 tuō 自我徂尔 cú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shāng jiān cháng
士也罔极 wǎng 靡室劳矣 mǐ


后人为其中无处 不在的质朴和真诚
感动,评价说:
诗三百,一言 以蔽之,曰思无邪。
(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
总集。包括西周初(公元前11世纪)
《 至春秋中叶(公元前7世纪)500年
诗 间的诗歌,共305篇。先秦时代通称
经 为《诗》或《诗三百》。。因其书
》 为毛公传,又称《毛诗》汉代以后
简 介
关 于 《
为主,故文学史上把这类诗称为“风 体诗”。 《诗经》的诗以四言为主,主要有
诗 “兴”“比”“赋”三种表现手法:
经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 比:借物托情。
赋:铺陈叙事。
“诗经六义”:风、雅、颂、兴、比、赋。
《诗经》地位
中国现实主义 文学的源头是 《诗经》。
中国浪漫主义 文学的源头是 屈原的《离 骚》。
诵读
(一)、 (注意红色字的读音)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 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 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 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氓》课堂教学实录(5篇)

《氓》课堂教学实录(5篇)

《氓》课堂教学实录(5篇)第一篇:《氓》课堂教学实录《氓》课堂教学实录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师:上课。

生起立,师生问好,生坐下。

师:每当我们读到“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学生跟背)的句子,心中就会涌起一种莫名的冲动。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赏读《诗经》的优美文字,共同体会《氓》的艺术魅力。

二、预习成果展示(一)《诗经》简介师:课前大家都作了预习,下面请同学们展示一下预习成果。

(ppt课件展示预习成果展示题目)第一个“《诗经》介绍”,我提几个问题。

《诗经》一共多少篇?生齐答:105篇师:《诗经》六义是什么?生齐答:风、雅、颂、赋、比、兴。

师:很好。

下面起立回答。

其中《诗经》的表现手法是什么,并分别解释一下。

生:赋、比、兴。

“赋”铺陈叙事,陈述直言;“比”就是比喻,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明显;“兴”就是借助其它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

比兴手法对后世诗歌有很大影响。

师:很好。

关于“赋、比、兴”这三种表现手法,宋代朱熹做过解释,“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也就是铺陈叙事,“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也就是譬喻,比喻,“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也就是先说别的事物而引出要说的内容。

比兴手法经常并提,这让我想起了林彪曾说过的一句话“大海航行靠舵手,干革命靠毛泽东思想”,这里面就是比中有兴,把毛泽东思想比成大海航行中的舵手,先说航行再引出干革命靠毛泽东思想。

师:下一个问题,“风、雅、颂”是就内容而言的,谁能分别介绍一下。

生:“风”即“十五国风”,包括十五个地方的民歌;“雅”是正统的宫廷乐歌;“颂”是祭祀乐歌,用于宫廷宗庙祭祀祖先,祈祷和赞颂神明。

(二)字音过关师:很好。

下面我们看一下教学案,哪位同学把“字音过关”中的字词读一下,要求读准、读清楚。

生诵读下列字词。

氓,蚩蚩,匪,愆期,将子无怒,垝垣,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于嗟鸠兮,桑葚,无与士耽,犹可说也,其黄而陨,徂,汤汤,渐车帷裳,士贰其行,罔,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咥,隰则有泮,晏晏。

《氓》公开课一等奖(课堂)

《氓》公开课一等奖(课堂)

《氓》公开课一等奖(课堂)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氓》。

这是一首古代民歌,表达了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黑暗社会的反抗。

课文通过描写一个被社会压迫、欺凌的女性形象“氓”,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种种不公和人民的痛苦。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 理解课文的大意,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3. 学会分析课文,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深刻思想。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课文的朗读和背诵,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理解。

难点:对课文中所表达的深刻思想的把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有关“氓”的图片,让学生对“氓”的形象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然后,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韵律和节奏。

2. 讲解:讲解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以及课文中所表达的深刻思想。

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出问题和见解。

3. 实践: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不同角色的情感。

然后,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自编自导一个小品,展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

4. 练习:让学生回答一些有关课文的问题,以检验他们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氓人物形象:弱者、受欺凌、坚强、反抗故事情节:受压迫、抗争、追求自由深刻思想:对社会不公的揭露、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七、作业设计1.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氓》的大意。

答案:课文《氓》通过描写一个被社会压迫、欺凌的女性形象“氓”,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种种不公和人民的痛苦,表达了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黑暗社会的反抗。

2. 请分析课文中所表达的深刻思想。

答案:课文通过对“氓”的描写,揭露了当时社会的不公和黑暗,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社会压迫的反抗,体现了劳动人民的坚强和勇敢。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对课文《氓》的理解程度较高,能够较好地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但在对课文中所表达的深刻思想的把握上,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氓》公开课一等奖

《氓》公开课一等奖

《氓》公开课一等奖《<氓>公开课一等奖》在语文教学的长河中,《氓》这篇古老的诗歌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而我有幸获得了《氓》公开课一等奖,这背后是无数的心血与努力。

《氓》是《诗经》中的名篇,它以简洁而深刻的笔触,描绘了古代女子在爱情与婚姻中的悲欢离合。

在准备这堂公开课之初,我就深知其难度与重要性。

为了让学生们能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我首先对《氓》的时代背景进行了深入研究。

只有了解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俗、婚姻制度,才能真正读懂诗中女子的遭遇与心境。

我翻阅了大量的历史资料,从先秦的礼仪制度到当时的社会阶层划分,力求还原一个最真实的时代画卷。

在教学设计上,我摒弃了传统的逐句讲解模式,而是采用了问题引导的方法。

以“女子为何会陷入这段不幸的婚姻?”“氓的形象有何特点?”“诗歌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等问题为线索,激发学生的思考与讨论。

让他们在自主探究中,逐渐领悟诗歌的主旨。

课堂一开始,我没有急于进入诗歌的讲解,而是先和学生们聊起了他们对于爱情和婚姻的看法。

学生们畅所欲言,有的充满憧憬,有的则略显迷茫。

我顺势引出了《氓》,告诉他们在几千年前,也有一位女子经历了爱情的甜蜜与婚姻的苦涩。

当正式进入诗歌的研读时,我让学生们分组朗读,感受诗歌的韵律之美。

然后,针对我提出的问题,小组内展开热烈的讨论。

每个小组都有记录员,将大家的观点整理出来。

在讨论“女子为何会陷入这段不幸的婚姻”时,学生们的观点让我惊喜。

有的说女子太单纯,被氓的花言巧语所迷惑;有的则认为是当时社会对女性的束缚,让女子没有太多选择的权利。

而在分析“氓”的形象时,学生们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他的虚伪、善变和不负责任。

为了让学生们更直观地感受诗歌的情感变化,我还准备了一些相关的图片和视频。

当屏幕上出现一位女子在风雨中哭泣的画面时,学生们仿佛也感受到了诗中女子的绝望与痛苦。

在课堂的尾声,我让学生们结合现实生活,谈谈对爱情和婚姻的新认识。

他们纷纷表示,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被爱情冲昏头脑,更要在婚姻中相互尊重、相互理解。

《氓》课堂教学实录

《氓》课堂教学实录
社会性别平等的追求
《氓》反映了古代社会中男女不平等的现象。在当代社会,追求性别平等是社会进步的重 要标志之一。人们应该尊重每个人的性别和权利,消除性别歧视和偏见,共同创造一个平 等、公正的社会环境。
06
课程总结与反思
本次课堂教学的成果回顾
教学目标达成
通过本次课堂教学,学生成功掌握了《氓》的背景知识、 主题思想、艺术手法等内容,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思考环节
学生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 进行深入思考,如分析人 物形象、探讨文本内涵等 ,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讨论环节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各自 对文本的看法和理解,碰 撞思想火花,拓展思维视 野。
学生表演、展示和分享环节
表演环节
学生根据《氓》的情节和人物形象,进行创意表演,如情景剧、 朗诵等,以艺术形式再现文本内容,增强学习趣味性。
学生参与度提高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学生 的参与度得到了显著提高,课堂氛围活跃。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
通过对《氓》的深入解读,学生不仅了解了古代社会的生 活面貌,还培养了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如对忠诚、 爱情、家庭责任等的认识。
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分析
01
部分学生基础薄弱
尽管大部分学生能够跟上教学进度,但仍有部分学生由于基础薄弱,对
针对学生基础薄弱的问题,教师可以在课前提供一些背景资料和相关文献,帮助学生更好地 理解《氓》的主题思想和艺术手法。同时,在课后可以安排一些辅导和答疑时间,解答学生 的疑问和困惑。
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可以进一步探索和创新,如采用案例分析、辩论赛等更加生动有趣的教 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指导,确保学生能够 充分参与课堂活动并取得实效。

《氓》优秀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氓》优秀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氓》优秀教案第一部分:教案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氓》这个词的含义和起源;2. 分析《氓》中所展示的社会现象和问题;3. 探讨《氓》对个人和社会的启示;4. 提高学生的批判思考和文化意识。

教学内容:1. 《氓》这个词的定义和词源;2. 文化背景:《氓》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3. 《氓》的主要内容和故事情节;4. 《氓》中所展示的社会问题和现象;5. 《氓》对个人和社会的启示。

教学重点:1. 分析《氓》中所展示的社会问题和现象;2. 探讨《氓》对个人和社会的启示。

教学难点:1. 理解《氓》中所涉及的古代社会背景和文化特点;2. 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个人思考和批判性分析。

第二部分:教师活动教师活动1:引入《氓》活动目标:激发学生对《氓》的兴趣,并帮助他们了解这个词的定义和词源。

教师活动2:讲解《氓》的文化背景活动目标:让学生了解《氓》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为后续的教学做好铺垫。

教师活动3:介绍《氓》的主要内容和故事情节活动目标: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氓》的故事情节,以及故事中所揭示的社会问题和现象。

教师活动4:引导学生分析《氓》中的社会问题活动目标:帮助学生分析《氓》中所展示的社会问题和现象,并促使他们进行批判性思考。

教师活动5:探讨《氓》对个人和社会的启示活动目标: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氓》给我们个人和社会带来的反思和启示。

教师活动6:总结教学内容活动目标:对本次教学进行总结和复习,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第三部分:学生活动学生活动1:观看视频展示活动目标:通过观看相关视频,引发学生对《氓》的兴趣和思考。

学生活动2:小组讨论《氓》的社会问题活动目标: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就《氓》中所展示的社会问题和现象进行分析和思考。

学生活动3:个人思考和写作活动目标:学生个人进行思考和写作,围绕《氓》对个人和社会的启示进行文章创作。

学生活动4:集体讨论和分享活动目标:学生集体讨论和分享自己的思考和写作成果,互相借鉴和学习。

诗经《氓》的教学设计一等奖

诗经《氓》的教学设计一等奖

诗经《氓》的教学设计一等奖《诗经《氓》的教学设计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诗经《氓》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氓》教学设计一、新课导语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

古今中外,不知演绎了多少动人的爱情故事,有的幸福,有的凄婉,有的热烈,有的含蓄,有的让人心向往之,有的令人荡气回肠……同学们,今天让我们共同走进遥远的公元前的卫国,来聆听那里所发生的一个古老的爱情故事。

二、积累·整合1、识记下列字的字音:氓:méng 蚩:chī 匪:fěi 淇:qí 愆:qiān 将:qiāng 垝:guǐ 载:zài 于:xū 说:tuō 徂:cú 汤:shāng 渐:jiān 裳:cháng 靡:mǐ 咥:xì 隰:xí 角:jiǎo2、制作知识卡片:⑴ 卡片一:《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原本叫做“诗”,因其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年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中期的500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并收录诗歌305首,所以又称“诗三百”。

到了汉代,被儒家奉为经典(儒家奉有“四书”“五经”,“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书》《礼》《易》《乐》《春秋》),才更名为“诗经”。

⑵ 卡片二:《诗经》按其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又称15国风,大都是民间的歌谣,主要是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多属于现实主义作品,后人把它和屈原的浪漫主义作品《离骚》并称为“风骚”。

“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

它是一种正统音乐。

“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⑶ 卡片三:《诗经》的表现手法可分为赋、比、兴三种。

“赋”,朱熹在他的《诗集传》中说:“赋者,铺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用现在的话说就是铺陈直叙,它不借助于更多的形象化的修辞手段,而是直截了当地铺陈叙述,把要表达的内容有层次地叙述出来,给人以明确完整的印象。

文言文《氓》教学设计一等奖

文言文《氓》教学设计一等奖

1、文言文《氓》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标1、学习《诗经》的有关常识。

2、了解《诗经》的现实主义创作传统。

3、《氓》的情节和主题。

重点难点1、能够准确地诵读本诗,并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通过阅读注释来自己翻译课文。

3、《氓》是一首叙事诗,理清诗歌的叙事情节是个重点。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简介《诗经》《诗经》是我国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年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中期的500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

原本只称《诗》,是儒家的.经典之一。

(儒家奉有“四书”“五经”,“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书》《礼》《易》《乐》《春秋》)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共305篇,所以又称“诗三百”。

《诗经》按其表现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又称15国风,大都是民间的歌谣,它和屈原的《离骚》后人经常把它们并称为“风骚”,本用来指两大文学流派,后人多用来指文人如“迁客骚人”。

但是再后来的许多文学作品中出现的“风骚”其意却大相径庭,如“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身量苗条,体格风骚”“卖弄风骚”等。

“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

它是一种正统音乐。

“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诗经》表现手法来分可分为赋、比、兴三类。

赋,指铺陈排比,使诗歌显得整齐匀称,有气势。

比,即比喻,是《诗经》开创的修辞方法。

兴,即由此物引起他物。

如《信天游》中的“羊群要有领头的羊,共产党是我们的领路人。

”兴也是《诗经》首创的修辞形式。

2、文言文《氓》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重点】1、学习《氓》作为叙事诗的特点和对比手法的使用。

2、学习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它的表达效果。

一、课前热身**知识梳理:1、注音并解释:氓()淇水()愆期()将子无怒()乘彼垝垣()()载笑载言()体无咎言()尔卜尔筮()()于嗟鸠兮()()其黄而陨()无食桑葚()自我徂尔()淇水汤汤()来即我谋言既遂矣()无与士耽()以我贿迁()女也不爽()渐车帷裳()()士也罔极()夙兴夜寐()靡有朝矣()()抱布贸丝咥其笑矣()及尔偕老()隰则有泮()言笑晏晏()亦已焉哉()躬自悼矣()2、通假字:氓之蚩蚩于嗟鸠兮犹可说也隰则有泮不可说也3、古今异义:(1)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古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氓》课堂实录【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师:同学们,当代女作家安意如如此评价《诗经》:“《诗经》是彼岸花,即使无法取,也一直存活于心……”上节课,通过复习,我们深入了解了《诗经》的地位及对后世的影响。

作为现实主义的源头,它为后世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值得我们细细品鉴。

今天我们就一同领略《诗经·氓》中的卫女形象给予后世文学的深刻影响。

二、细读文本,探究卫女形象师:《氓》作为《诗经》中一首较为完备的叙事性的抒情长诗,把女主人公从恋爱到结婚再到婚变的过程完整地展现出来。

因其叙述女子的一生,故依据时间顺序将女子的回忆与现实交错呈现。

那么,将回忆与现实勾连在一起的是哪个自然段?用什么方法将二者相融?生1:第三自然段。

用了比兴的手法。

师:既然是回忆,着重写了女子对爱情与婚姻的深刻反省,那么最能体现这一反省的是哪句诗中的哪个字眼呢?生2:“犹可说也”中的“说”字。

师:“说”字只强调了“脱身”,并不能体现女子对爱情婚姻的深刻反省。

请同学们继续思考。

生3:“无与士耽”中的“耽”字。

“耽”是沉溺的意思,这里以劝诫的口吻告诉女子不要与男子沉溺于爱情中,可以看出主人公的反省。

师:很好。

“耽”字,即“沉溺”,也有“耽搁”的意味。

女子沉醉于爱情之中难以自拔,男子一旦变心,女子被弃或被耽搁就成了必然。

整首诗中女子在爱情和婚姻中“耽”的表现是什么呢?请大家找出相关诗句并分析。

生4:“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女子送“氓”渡过淇水,既是对其“来即我谋”的内心认可,也是她对男子依依不舍,情义绵绵的体现。

师:这事实上表现了女子对男子的哪种感情?生:(齐答)痴情。

师:对,也就是同学们概括的“依依不舍,情意绵绵”。

还有哪位同学能找到相关诗句?生5:“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男子埋怨女子拖延婚期,女子赶紧辩解,错误不在自己,而是男子没有好的媒人。

如此迁就男子,足见她对男子用心之专。

师:这正说明女子在热恋中,看男子什么都是好的,即使是暴躁的性格,无理的发怒,又何尝不会误解为男子的热切焦急,何尝不会感到甜蜜爱意。

这几句诗中,女子“耽”的表现可以概括为……生6:多情温婉,迁就男子。

师:非常棒!继续找。

生7:“泣涕涟涟”“载笑载言”,既写出了女子对男子的思念,也写出了她见到男子时的欢喜。

师:登高望远,恋爱中的女人对心上人的思念之情是何等热切,在爱情面前,既有“一日不见,如三秋兮”的煎熬,又有“墙头马上遥相顾,一见知君即断肠”的痴情,更有身陷情网、难以自拔的坚守。

生8:“以尔车来,以我贿迁”中也能看出女子的热情和焦急,很着急要嫁给对方。

师:是的。

催促婚事本应是男子,到这里却是女子着急了:既然占卜算卦都很顺吉,那为什么还不“以尔车来,以我贿迁”呢?女子对婚姻抱有怎样的热切憧憬啊。

然而,这种主被动的易位,已经为女子被弃的命运埋下了种子。

当然我们也能够看出女子的热情主动和单纯草率。

师:杜拉斯曾说“迷恋是一种吞食! ”想象中的美好很容易被现实的残酷击碎,面对被弃的现实,女子能“静思”“自悼”。

那么整首诗中女子的“自悼”又体现在哪些地方呢?生9:“其叶沃若”“其黄而陨”。

写桑叶从“沃若”到“黄陨”的变化,实则写出了女子容颜与爱情的变化。

师:我们是否可以进一步理解为婚前热恋中的人恰如沃若的桑叶,鲜艳润泽而甜蜜美好。

然而,桑葚虽好,多吃无益,正如爱情,虽然美妙,却容易让人失去理智。

年岁逝去,女子亦失去了娇颜,更失去了男子对自己的爱恋。

可见,这两句是女子在“悼”青春逝去,年老色衰。

生10:“三岁食贫”“靡室劳矣”,可以看出男子家境一般,女子出嫁后仍然辛劳地持家。

但最终没有换来好的结果,所以“自悼”。

师:女子辛苦地操持家务,忍受着清贫的生活。

在生活的压力下,心力交瘁,未老先衰,容颜不再。

为氓之妇,辛勤劳作,起早贪黑,这是女子的第二重“自悼”:忍受清贫,任劳任怨。

下面大家继续寻找“自悼”的表现。

生11:“女也不爽”“至于暴矣”。

女子行为始终没有差错,但男子对她施以家暴,她已无法忍受。

师:女子在婚后的生活中,恪守女德,行为毫无差失,但面对已经变心的丈夫,忍气吞声,直至被弃。

虽然忠贞不渝,但处境苦楚。

真可谓不得不“悼”。

生12:“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女子的兄弟们不了解她的处境,甚至讥笑她。

师:为什么会有“兄弟不知,咥其笑矣”?生13:她的兄弟们不知道她的处境,是因为女子主动提出和男子结合的;另外我觉得他们家庭中也许有隔阂。

生14:女子能理解男子的做法,古代女子出嫁被休,是会遭人耻笑的。

生15:女子没有地位,他们对女子的行为不理解。

师:“女子能理解男子的做法”这种说法欠妥。

其实这里正是“自悼”:悲羞而归,家人不解。

同学们,农耕社会,女子没有足够的生存能量,无法像现代女性一样从事自己的事业。

她们所能依靠的只有男人,失去男人,就等于失去了停靠的港湾。

被弃归家,本应获得家人的安慰与呵护,然而这个女子可能与氓私定终身,之后又“乘彼垝垣”苦苦相望,这些与《五礼通考》所载“自后齐以来,不管天子庶民,婚礼必须遵从‘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礼”不合,此时归来,就遭到兄弟们的嘲笑。

为何会“悲羞归不得”呢?在当时的社会,女子嫁人,一般应遵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孟子·滕文公》有云:“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这也许就是家人不解的原因吧。

师:面对被弃这一不可更改的现实,那个时代的女性一般会有怎样的表现呢?(学生议论)可能会选择忍受吧?也可能会离家出走吧?还可能会离婚并另嫁他人吧?三、比较分析,总结卫女形象师:同学们在思考这个问题时一定要结合当时的社会制度与女性的地位。

老师先给大家展示一首《诗经·遵大路》,以了解当时女性的一般表现吧。

遵大路兮,掺执子之祛兮,无我恶兮,不寁故也!遵大路兮,掺执子之手兮,无我丑兮,不寁好也!师:通过老师的分析,大家认为本诗塑造了怎样的女性形象?生:苦苦哀求,脆弱不堪。

师:对,这是一个苦苦哀怜的脆弱女子那么卫女又是如何面对被弃的呢?请大家从诗中找出两个关键字。

生16:“不思其反”中的“思”和“亦已焉哉”中的“已”。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虽写出了他们年少时的欢乐,但“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写女子没想到誓言如此脆弱,男子竟然变心。

在这种情况下“及尔偕老,老使我怨”,不如“亦已焉哉”,表现了女子的坚决。

师:正如刚才这位同学所言,尽管女子尚存曾经的欢愉,而今却只有痛苦与怨恨。

面对背叛,她能够直面现实。

既然男子已经变心,深情如斯也不过是徒增悔恨与懊恼,既然男子违背誓言,不念旧情,那就算了吧。

这是何等的果敢决绝,这是一种超越了时代的选择。

通过大家剥笋式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诗中卫女的形象:温顺多情、吃苦耐劳、安贫坚强、自尊刚烈。

师:大家想想,她身上最为宝贵的一点是什么?生17:刚烈。

师:其实我认为,在卫女身上,柔情似水与刚烈如火并存才更可贵。

唯此才能收到双重效果:因其命运的悲惨,故使人产生无限的同情;因其清醒冷静,故保持了理智自尊与独立。

正如陈鋆宝在《诗经中的弃妇诗及其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所言:“能够觉察到不平等,进而能够起来反抗这不平等,这便是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标志”,而这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对后世文学乃至女性成长产生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师:(投影补充资料)《汉乐府·有所思》有所思,乃在大海南。

何用问遗(wè)i 君,双珠玳瑁(dàimào)簪,用玉绍缭之。

闻君有他心,拉杂摧烧之。

摧烧之,当风扬其灰。

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鸡鸣狗吠,兄嫂当知之。

妃(bē)i 呼豨(x)ī!秋风肃肃晨风飔(s)ī,东方须臾高知之。

师:《有所思》描写女子热恋、失恋、眷恋的心理三部曲,以“双珠玳瑁簪”这一爱情信物为线索,通过“赠”与“毁”及毁后,来表现主人公的爱与恨,决绝与不忍,展现了女性对待爱情的什么样的态度?生:愤激果敢,欲断不能。

师:接下来让我们读读卓文君的《白头吟》。

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簁簁!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师:此诗中你读到了怎样的女性形象?生18:她对爱情的专一,也要求丈夫专一,是个非常聪明理性的女子。

师:这首诗塑造了一位个性鲜明的弃妇形象,她重视情义,鄙夷金钱;要求专一,反对“两意”。

当她了解到丈夫感情不专之后,既没有丝毫的委曲求全,也没有疯狂的诅咒和软弱的悲哀,表现出了妇女自身的人格尊严。

师:主宰婚姻的是男人,是强大的社会习惯,但女人冲破牢固的男权话语,发出不平之鸣,却能给后世以借鉴。

卓文君的《白头吟》唤醒了想要纳妾的司马相如,李清照面对第二个丈夫的狼子野心,通过揭发他的科场作弊解放了自己的婚姻,舒婷“作为树的形象与你站立在一起”的平等爱情观,无疑是女性自我意识解放的延伸。

“经”的深邃,莫过于超越时空性和文学教育性,无论时光怎样轮回,它依旧历久弥新。

无怪乎鲍鹏山在《第三只眼看诗经》中说:“诗经里最完美的女子当属那位卫女”。

四、反思探究:如此“完美”的卫女,缘何被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