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对在体胃肠道蠕动和离体肠运动的影响

合集下载

中药对胃肠运动的促进作用

中药对胃肠运动的促进作用

中药对胃肠运动的促进作用王君;邹原;宫德正【期刊名称】《大连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01(023)001【摘要】消化道动力功能是消化系统最重要的生理功能之一 ,其动力功能是由各个水平的平滑肌协调运动完成的。

消化道动力障碍相当常见 ,除溃疡病、慢性胃炎、食管炎等常伴有动力障碍外 ,某些系统性疾病常伴随消化道动力功能发生改变 ,而在无明显的器质性病变的消化疾病 ,如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和特发性假性肠梗阻等病中 ,动力障碍可能是其基本的发病机理[1] 。

因此有关专家预言消化道动力药将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目前在临床上使用的促胃肠动力药胃复安、氯波比利、吗丁啉、西沙比利等虽有肯定的疗效 ,但同时也发现这些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1] 。

祖国传统医学在治疗胃肠疾病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良好的疗效 ,但从促胃肠动力角度研究中药调治胃肠疾病的报道甚少。

能否遵循中医理论 ,研制出高效、低副作用的中药促胃动力药 ,已成为众多医药学家们考虑的热点之一。

研究显示 ,中药对胃肠道的作用可归纳为三个方面 ,即促进作用、抑制作用和双向调节作用。

本文就近年来有关中药对胃肠运动的促进作用作一综合叙述。

1 单味中药厚朴 :厚朴为理气药 ,用于“气胀”、“谷胀”的治疗。

次秀丽等通过给大鼠的胃、十二指肠、空肠的浆膜面埋置银丝双极电极 ,观察到正常厚朴...【总页数】3页(P72-74)【作者】王君;邹原;宫德正【作者单位】大连大学医学院生理学教研室,辽宁,大连,116022;大连医科大学生理学教研室,辽宁,大连,116027;大连医科大学生理学教研室,辽宁,大连,11602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33;R975【相关文献】1.中药合剂对大鼠胃肠运动的影响 [J], 朱金照2.中药对腹部术后胃肠运动功能的影响研究现状 [J], 夏正学;夏恒夫;段大航;李宏宇3.胃肠运动调节中药研究进展 [J], 曾凯洋;宋驰;曲妍霏;张静泽4.中药胃肠舒对阿托品致胃肠动力障碍小鼠胃肠运动的影响 [J], 郭金秀;王醊恩;刘孟安5.中药合剂对大鼠胃肠运动的影响及机制 [J], 朱金照;张捷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胃肠道药物的体内过程和影响疗效

胃肠道药物的体内过程和影响疗效

• 主动转运还具有部位专属性,某种药物只限在某 一部位吸收,如胆酸和维生素B2的主动转运只在 小肠上段进行,而维生素B12则在回肠末端被吸 收。
3. 促进扩散
• 促进扩散又称易化扩散,是指一些物质在细胞膜 载体的帮助下,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 扩散或转运的过程。因其转运需要载体参与,所 以具有载体转运的各种特征,如对转运的药物有 专属性要求,可被结构类似物竞争性抑制,也有 饱和现象等。促进扩散是顺着浓度梯度转运,不 消耗能量,通常载体转运的速度大大快于被动扩 散。D-木糖、季铵盐类的吸收即属此类。
2. 主动转运
• 主动转运是指借助载体的帮助,药物由低浓度区 域向高浓度区域转运的过程,机体必须的一些物 质如K+、Na+、葡萄糖、氨基酸等均以此机制吸 收。主动转运的特点是:逆浓度梯度转运,需消 耗能量,故与细胞内代谢有关,可被代谢抑制剂 阻断,温度下降使代谢受抑可使转运减慢;需载 体参与,对转运物质有结构特异性要求,结构类 似物可产生竞争抑制,有饱和现象。
二、药物的吸收机制
二、药物的吸收机制
• 1. 被动扩散 • 被动扩散是指药物由高浓度的一侧通过生
物膜扩散到低浓度一侧的过程,大多药物 都以此种机制吸收。被动扩散的动力是膜 两侧的药物浓度差和电位差,不需载体, 不耗能量,不受共存的类似物的影响,即 无饱和现象和竞争抑制现象。其扩散速率 符合Fick第一扩散定律。
被动扩散
溶解扩散
膜孔转运
• (1)溶解扩散: 由于生物膜为磷脂双分 子层,脂溶性药物可以溶于液态磷脂膜中, 因此更容易穿过生物膜,对于弱酸或弱碱 性药物,这个过程与pH值存在依赖性,因 为pH值影响药物的存在形式(离子型或非 离子型)。但是脂溶性太大时,由于受不 流动水层的影响,转运亦可减少。

胃肠运动观察及药物影响

胃肠运动观察及药物影响

胃肠运动观察及药物影响目的探讨药物对胃肠运动方式的影响情况。

方法以某养兔场的100只家兔为实验对象,采用专用的实验器械把实验药品注入到实验组每只家兔的体内,最后与对照组相比,从而得出药物肠胃运动方式的影响结论[1]。

结果通过对实验组家兔胃肠运动的仔细观察,发现家兔胃肠道平滑肌时常能够保持一定的紧张性,而且药物会促使家兔的体液与神经可调节发生巨大的变化,从而改变了肠胃的运动方式。

结论家兔在正常时,肠胃很容易呈现容受性收缩舒张运动,小肠也会分节运动。

但是经过药物处理后,胃肠运动则会改成平滑肌运动,说明药物会对胃肠运动产生巨大的影响。

标签:胃肠运动;观察;药物;影响;实验;研究通常动物的胃肠运动会受到一些外界药物的影响,这是因为动物的胃肠运动通常都是由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来控制的,而动物体内的交感神经又紧密联系着内脏大神经,因此当药物发挥作用后,就会对整个神经系统进行刺激,导致乙酰胆碱和肾上腺素都大量的增加,从而调节了胃肠的运动方式。

但采用阿托品药物注射后,则会对这种改变有很大的阻断作用。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对象为某养兔场的100只家兔,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只),其中雄兔60只,雌兔40只。

年龄范围为1~3岁,平均年龄为1.82岁。

另外所有家兔的质量在1.0~2.5kg,平均质量为1.52kg。

在进行药物注射及效果观察的过程中都是按照科学的方法来处理的。

1.2方法1.2.1试验方法首先对所有的家兔进行称重,并计算好15%氨基甲酸乙酯的用量。

接着对实验组的所有家兔进行麻醉药注射处理,使其完全被麻醉后固定在专门的家兔手术台上。

再接着对家兔的胸骨剑状软骨部位进行相应的手术处理。

最后科学分离家兔食管背腹侧的迷走神经与肾与肾上腺之间的内脏大神经,并通过家兔的肠胃运动的变化来得出相应的结论。

1.2.2观察内容主要是对术后电刺激、滴加Ach、滴加AD、滴加AD试剂后,家兔体内的胃运动和小肠运动进行仔细的观察。

不同药物对离体肠段收缩性的影响分析

不同药物对离体肠段收缩性的影响分析

附录:实验“不同药物对离体肠段的作用”的数据记录及讨论分析实验一:Figure 1:正常状态下离体肠段的节律性收缩在恒温通气的情况下,离体小肠平滑肌能自发地有节律地进行收缩,其收缩的幅度、频率、张力、时间及间隔都相对稳定,波形没有明显的变化。

Figure 2:正常状态下加入乙酰胆碱后的收缩情况由实验数据来看,加入乙酰胆碱后离体肠段的收缩性明显加强,说明乙酰胆碱具有促进肠道平滑肌收缩的作用。

其具体的作用机制:乙酰胆碱是一种完全拟胆碱药,作用于作用于肠道平滑肌的M受体产生M样作用,兴奋平滑肌,使回肠肌收缩,描笔曲线呈现上升。

Figure 3:在离体肠段平滑肌收缩性中阿托品对乙酰胆碱的作用在离体肠段节律性收缩的基础上,加入乙酰胆碱后收缩明显加剧,其幅度变大,此时给予阿托品,其收缩明显减弱并慢慢恢复为节律性收缩,此时再次给予乙酰胆碱,其兴奋平滑肌M受体的作用并未明显表现出来,离体肠段的收缩性变化不大。

说明阿托品能够拮抗乙酰胆碱的作用,而且是作用于M受体,是M受体的拮抗剂,能够抑制平滑肌的收缩。

Figure 4:BaCl2对离体肠段平滑肌收缩性的影响加入BaCl2后,离体肠段的收缩明显加强,曲线上升,幅度明显增大,此时再加阿托品,不能拮抗,曲线无变化。

说明BaCl2不作用于受体,而是直接作用于肠管,使肠管受到钡离子的刺激后产生收缩。

实验二:Figure 5:毛果芸香碱对离体肠段平滑肌收缩性的影响当离体肠段基本恢复节律性收缩后,加入毛果芸香碱后离体肠段收缩逐渐加强,但不如乙酰胆碱的作用强。

说明毛果芸香碱具有弱的促进肠道平滑肌收缩的作用,它作用于肠道平滑肌的M 受体是其产生兴奋作用而加强收缩,是M受体激动剂。

Figure 6:阿托品对毛果芸香碱的作用在离体肠段恢复节律性收缩之后先加入阿托品,观察肠断的收缩性减弱,表现在收缩幅度的下降、收缩频率稍减缓,之后加入毛果芸香碱,收缩性和正常状态相似但不像Figure 5中表现出离体肠段的收缩增强。

枳实_枳壳的化学成分及胃肠动力研究概述

枳实_枳壳的化学成分及胃肠动力研究概述

枳壳能增强绵羊空肠 、回肠的峰电活动 ,并缩短
了移行综合肌电的周期 ,特别使 MMC Ⅲ相活动明
显增强 , 产生移行性运动复合波 , 促进小肠的活 动 [ 19 ] 。
李贵海 [ 20 ]等研究发现枳壳挥发油有明显的促
进胃肠推进的作用 ,是枳壳行气的主要成份 。
官福兰 [ 21 ]采用改良的酚红含量测定法研究中
官福兰 [ 12 ] 研究发现不同浓度 ( 12. 5% , 25% ,
(β2Ocimene) (1. 71% ) 。
50% , 75% , 100% )的枳壳水煎液均能显著抑制家兔
1. 2 黄酮类成分 含有橙皮苷 ( Hesperidin) 、新橙 离体十二指肠的自发活动 ,使收缩力降低 ,紧张性下
现代药理研究证明枳实 、枳壳对胃肠平滑肌呈
双相调节作用 ,既兴奋胃肠 ,使其蠕动增强 ,又有降
低胃肠平滑肌张力和解痉作用 。到目前为止对枳
实 、枳壳中起双相调节作用的药效物质基础及各成
分作用机理不甚明确 ,这将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的采
用药理实验示踪和现代分离分析手段的方法找寻枳
实 、枳壳当中与中医临床主治相吻合的药效组分或
药枳壳的水煎液和辛弗林对小肠胃排空 、小肠推进 功能的影响 ,研究结果发现两者均有一定的促胃肠
动力的作用 ,并推测其作用机理可能主要与胆碱能
系统有关 。
朱金照 [ 22 ]等研究发现枳实可改善功能性消化
不良大鼠的胃排空 , 其机制可能与胃窦组织 P 物
质 、胃动素的分布增加及血管活性肠肽的减少有关 。
50个成分 ,占总油量的 79. 37% ;两者主要成分均为 naline) ,喹诺啉 ( qinoline) 、那可汀 ( narcotine) [ 4 ] 。

药物对离体肠肌运动的影响

药物对离体肠肌运动的影响

药物对离体肠肌运动的影响X X X(浙江中医药大学XXX(专业)XX(班级)XX(几组)XX(学号))摘要目的:观察NaOH、HCl、乙酰胆碱、肾上腺素、25℃的台氏液以及氧气对离体家兔肠肌运动的影响。

方法:采用微机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和离体家兔肠肌标本制备方法,观察并记录到不同理化因素对离体家兔肠肌刺激之后其肠肌收缩情况,在每次刺激出现明显现象之后,要用换液冲洗。

结果:得到了NaOH、HCl、乙酰胆碱、肾上腺素、25℃的台氏液以及氧气这几个因素对离体家兔肠肌分别刺激之后其肠肌的收缩张力曲线。

结论:一定浓度的NaOH和乙酰胆碱促进肠肌的运动,一定浓度的HCl和肾上腺素能抑制肠肌的运动,温度降低先促进肠肌的运动,但马上又抑制肠肌的运动,缺氧能抑制肠肌的运动,但是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复氧又能使肠肌运动水平恢复正常甚至高于正常关键词:离体肠肌;HCl; NaOH; 乙酰胆碱;肾上腺素;台氏液;缺氧;复氧。

1.材料和方法1.1 实验动物:家兔(由浙江中医药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1.2 实验器械:实验仪器麦氏浴槽、超级恒温器、张力换能器、微机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空气泵、固定器、铁支架、家兔手术器械。

1.3 药品和试剂:台氏液、一定浓度的乙酰胆碱、一定浓度的肾上腺素、一定浓度的NaOH、一定浓度的HCl。

1.4实验系统连接和参数设置把台式液加在恒温器中加热并保持到37℃左右,然后在麦氏浴槽中加入一定量的37℃左右的台式液。

通气管接95%O2+5%CO2混合气体。

用换能器输出线接微机生物信号处理系统第一通道,然后在电脑上进入RM6240系统,选择“实验”菜单中的“不同药物对家兔离体肠肌运动的影响”。

1.5离体家兔肠肌制备:取家兔1只,用木槌击其头部,立即剖开腹腔,找到十二指肠,剪取十二指肠空肠约20cm,置于台氏液中,沿肠壁除去肠系膜,用注射器吸取台氏液将肠内容物冲洗干净,然后穿线结扎2cm左右肠肌两端。

1.6标本固定:肠肌一端连线系于浴槽固定钩上,然后放入38℃麦氏浴槽中。

药物对离体小肠的作用

药物对离体小肠的作用
目: 1.向浴槽内加入乙酰胆碱0.2ml, 观察曲线的变化;稳定后再加入阿托 品0.2ml ,观察曲线的变化; (更换浴槽中的台氏液2次,待曲 线恢复正常) 2.向浴槽内加入阿托品0.2ml ,观 察曲线的变化;稳定后再加入乙酰胆 碱0.2ml ,观察曲线的变化; 3.关闭平滑肌槽电源,取出肠段, 清洗浴槽,做曲线剪贴。
哺乳类动物的消化 道平滑肌具有收缩性、 缓慢而不规则的自动节 律性、M受体兴奋药和 阻断药均可影响小肠收 缩活动。
操作步骤: 1.仪器准备:首先在平滑肌槽中加清 水至规定水位,在储槽中加入台氏液至规 定量,打开电源使水温预热至 38℃恒温。 2.小肠标本的制备:取小鼠一只,用 颈椎脱臼的方法处死,立即打开腹腔,剪 取十二指肠和回肠上段,在台氏液中洗去 内容物,剪成长为2~3cm的肠段备用。 3.移一段小肠至浴槽中固定,并连接记 录仪,开始记录小肠正常收缩曲线,稳定 10min。
药物 对离体小肠的作用
医学院机能实验室 2011年10月
目的:学习动物离体小肠的实 验方法;分析药物对肠平滑肌的作 用机制。 药品:1:10000乙酰胆碱、 1:10000阿托品。 器材:BL-410实验系统、平 滑肌恒温浴槽、张力换能器、剪刀、 镊子、培养皿。 动物:小白鼠一只,♀♂均可。
相关知识

执业药师考试药剂学复习指导:药物的胃肠道吸收及其影响因素

执业药师考试药剂学复习指导:药物的胃肠道吸收及其影响因素

一、药物在胃肠道的吸收胃的吸收面积有限,不是药物吸收的主要部位,但一些弱酸性药物可在胃中吸收,特别是液体剂型,有利于药物通过胃黏膜上皮细胞,吸收较好。

药物在胃中吸收机制:被动扩散。

有效吸收面积极大,小肠是药物、食物等吸收的主要部位。

药物在小肠中的吸收以被动扩散为主,同时存在其他吸收机理,而且在小肠中存在许多特异性载体,所以小肠也是药物主动转运的特异吸收部位。

故大多数药物在小肠中都能释放,以得到良好的吸收。

有效吸收面积比小肠小得多,不是药物吸收的主要部位。

直肠下端近肛门处,血管丰富,是直肠给药的良好吸收部位。

大肠中药物吸收机制,以被动扩散为主,兼有胞饮和吞噬作用。

二、影响药物吸收的生理因素(一)胃肠液成分与性质吸收部位的pH值往往是药物从胃肠道吸收的关键之一。

大多数药物为有机酸或碱,其吸收多为被动扩散。

2.胃肠道内各种酶对药物的首过作用。

3.胃肠道黏膜糖蛋白等对药物的吸附及促吸收作用。

(二)胃排空与胃肠道蠕动1.胃排空速率而影响胃排空速率的有多种因素,与内容物的物理性状和化学组成有关。

2.胃肠道蠕动(1)胃蠕动可使食物与药物充分混合溶解,同时有粉碎与搅拌作用,有利于药物的吸收。

(2)小肠固有运动可促进固体制剂的进一步的崩解,使之与肠液充分混合溶解,增加药物与黏膜表面的接触,有利于药物的吸收。

多项选择题影响胃排空速度的因素是( )A.空腹与饱腹B.药物因素C.食物的组成和性质D.药物的多晶型E.药物的油水分配系数[答疑编号501242150109]『正确答案』ABC(三)循环系统的影响循环系统的循环途径和流量的大小都对药物的吸收及血药浓度产生影响。

由胃、小肠和大肠吸收的药物都经过门静脉进入肝脏,肝脏中丰富的酶系统对药物具有强烈的代谢作用,即所谓的药物的首过作用。

在胃的吸收中血流量可影响胃的吸收速度。

药物从消化道向淋巴系统转运,也是药物吸收的途径之一。

(四)食物的影响多项选择题影响药物胃肠道吸收的因素有( )A.药物的解离度与脂溶性B.药物溶出速度C.药物在胃肠道中的稳定性D.胃肠液的成分与性质E.胃排空速率[答疑编号501242150110]『正确答案』ABCDE与药物吸收有关的生理因素是( )A.胃肠道的pH值B.药物的pKaC.食物中的脂肪量D.药物的分配系数E.药物在胃肠道的代谢[答疑编号501242150122]『正确答案』ACE三、影响药物吸收的剂型因素(一)药物的理化性质对吸收的影响1.药物的解离度和脂溶性的影响(1)胃肠道生物膜只允许脂溶性非离子型药物透过而被吸收,故药物在胃肠道吸收好坏,与药物的非解离型浓度有关,并与其浓度成正比。

阿托品对胃肠蠕动的影响

阿托品对胃肠蠕动的影响

阿托品对胃肠蠕动的影响作者:贵阳医学院07级临床×班×××××××××摘要:本实验用两状况基本一致的小鼠作为实验对象,并将它们分别编号分组。

一组的小鼠以阿托品溶液灌胃,后给予墨汁灌胃.同时另一组小鼠以生理盐水灌胃,后同样以墨汁灌胃处理。

然后两组小鼠均以颈椎脱臼法处死。

剖腹,取出胃肠道。

从幽门开始测量两组小鼠墨汁在各自肠道内的移动距离,并测量各组小鼠的小肠总长度,记录。

最后计算各组小鼠炭末在肠道内移动距离所占小肠全长的百分比。

本实验通过墨汁的颜色在胃肠道的推进距离,从而直接观察阿托品对胃肠道蠕动作用及程度的影响。

实验结果为以阿托品溶液灌胃处理的小鼠的墨汁移动百分比小于以生理盐水灌胃处理的小鼠。

由本实验可看出,阿托品可降低胃肠道平滑肌蠕动的幅度和频率。

关键词:阿托品平滑肌 M胆碱受体阻断剂墨汁前言:胃肠道疾病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发病率较高的疾病之一。

引起胃肠道疾病的因素有很多,比如不良饮食习惯,吸烟,喝酒,情绪变化等,都有可能导致胃肠道疾病。

而在胃肠道疾病中,由胃肠蠕动功能障碍所致的这一类型,因为其具有多发性和反复性,所以对此类疾病的临床用药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实验采取对胃肠蠕动功能有影响的阿托品作为实验用药,期望所得结果能验证并补充现有理论,为治疗胃肠道疾病的用药研究做出贡献。

阿托品是M受体阻断药,广泛应用于各种内脏绞痛、心律失常以及感染性休克的治疗。

并且阿托品随剂量的不同,产生的药理作用也不同。

本实验主要考察阿托品在相应剂量时对胃肠道蠕动功能的影响,从而指导用药。

材料与方法:1.受试对象小鼠2只,雌雄不拘,由贵阳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健康状况良好。

2.实验材料小鼠灌胃针头,1ml注射器,组织剪,镊子,尺子(量程20cm),培养皿,小烧杯(50ml),生理盐水,硫酸阿托品注射液,用蒸馏水配置成浓度为0.1mg/ml,墨汁(博士牌)。

药物对在体胃肠道蠕动和离体肠运动的影响

药物对在体胃肠道蠕动和离体肠运动的影响

实验三药物对在体胃肠道蠕动和离体肠运动的影响一、药物对在体胃肠道蠕动的影响【目的】学习胃肠道推进运动实验法,观察药物对胃肠道蠕动的影响。

【原理】依文思兰是一种染料,其在胃肠道的推进距离可指示药物对胃肠道蠕动的作用(增强或抑制)及程度(强或弱),从而直观地观察药物对在体胃肠道蠕动的影响。

【材料】(一)动物小白鼠,体重18~22g。

(二)器材电子秤(或天平),小白鼠灌胃针头,1ml注射器,组织剪,眼科剪,眼科镊,直尺,搪瓷盘,烧杯,棉签。

(三)药品 0.001%乙酰胆碱,0.001%硫酸新斯的明,0.125%吗丁啉,0.01%盐酸肾上腺素,0.1%盐酸吗啡,生理盐水,0.4%依文思兰,苦味酸。

【方法】禁食12~24h的小白鼠6只,称重,标记。

按剂量0.2ml/10g给1~5号小白鼠分别灌胃0.001%乙酰胆碱,0.001%硫酸新斯的明,0.125%吗丁啉,0.001%肾上腺素和0.1%盐酸吗啡,6号鼠用生理盐水灌胃,记录给药时间。

给药5min后,各小鼠均灌胃0.4%依文思兰0.2ml,记录给药时间。

给药15min后,将各小鼠断颈椎处死,迅速破开腹腔,找到胃幽门和回盲部,剪断小肠肠管,分离肠系膜,小心置于湿润的搪瓷盘内,轻轻将肠管摆成直线。

测量小肠的总长度和依文思兰在肠内移动的距离(即幽门至肠内依文思兰最前沿处的长度),计算依文思兰移动率。

公式如下:依文思兰移动率=依文思兰在肠内移动的距离/小肠的总长度×100%【实验记录】编号药物剂量(mg/kg)小肠总长度(mm)依文思兰移动长度(mm)依文思兰移动率(%)1 乙酰胆碱2 新斯的明3 吗丁啉4 肾上腺素5 吗啡6 生理盐水【注意事项】1. 给药量要准确,各鼠给药及处死时间要一致,测量肠管长度应避免过度牵拉。

2. 若依文思兰移动有中断现象,应以移动最远处为测量终点。

3. 取出小肠后如用甲醛固定,测量结果会更准确。

4. 为避免个体差异,可以总结全班各组的实验结果。

肠道健康与药物的关系

肠道健康与药物的关系
肠道微生物群落与药物相互作用的临 床应用
肠道微生物群落与药物相互作用的未 来研究方向
探索新型药物剂型对肠道健康的影响
研究新型药物剂型对肠道菌群的影响
研究新型药物剂型对肠道屏障功能的 影响
研究新型药物剂型对肠道免疫系统的 影响
研究新型药物剂型对肠道代谢功能的 影响
研究新型药物剂型对肠道微生物群的 影响
非甾体抗炎药 (NSAIDs)是一类 常见的抗炎药物,包 括阿司匹林、布洛芬

NSAIDs对肠道健康的影 响主要体现在对胃肠道黏
膜的刺激和损伤
长期使用NSAIDs可能导 致胃肠道出血、溃疡、穿
孔等严重并发症
因此,在使用 NSAIDs时,应遵循 医嘱,避免长期大量 使用,并注意监测胃
肠道症状
抗肿瘤药物对肠道健康的影响
抗肿瘤药物可能会 对肠道菌群产生影 响,导致肠道菌群 失衡
抗肿瘤药物可能会 引起肠道炎症,导 致肠道功能紊乱
抗肿瘤药物可能会 引起肠道粘膜损伤 ,导致肠道吸收功 能下降
抗肿瘤药物可能会 引起肠道菌群失调 ,导致肠道菌群失 调和肠道功能紊乱
其他药物对肠道健康的影响
抗生素:可能导致肠道菌群失衡,影响肠道健康 非甾体抗炎药:可能引起肠道溃疡和出血 抗抑郁药:可能引起肠道功能紊乱,导致便秘或腹泻 抗肿瘤药:可能引起肠道黏膜损伤,影响肠道健康
肠道健康与药物的 关系
汇报人:XX
目录
01 肠道健康对药物吸收的影响 03 肠道健康与药物相互作用的管理
02 药物对肠道健康的影响
04 肠道健康与药物相互作用的未来研 究方向
肠道健康对药 物吸收的影响
肠道微生物群落对药物吸收的影响
肠道微生物群落:肠道内各种 微生物的集合,包括细菌、真

药物对离体肠管的作用实验报告

药物对离体肠管的作用实验报告

药物对离体肠管的作用实验报告药物对离体肠管的作用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研究不同药物对离体肠管的作用,观察药物对肠管收缩和舒张的影响,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实验依据。

二、实验原理肠道平滑肌的收缩和舒张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

本实验通过观察药物对离体肠管的作用,了解药物对肠道平滑肌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三、实验步骤1.实验准备:选取健康成年动物的离体肠管,置于适宜的人工环境中,保持恒温并持续通入氧气。

2.对照组实验:记录离体肠管的自然收缩和舒张活动,作为对照组数据。

3.药物处理:将离体肠管分为若干组,每组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药物溶液,观察并记录药物对肠管收缩和舒张的影响。

4.数据记录:使用生物信号采集系统记录肠管的收缩和舒张活动,分析药物对肠管的作用。

5.数据分析:整理实验数据,分析药物浓度与肠管收缩和舒张之间的关系,绘制量效曲线。

6.实验结论:根据实验结果,分析药物对离体肠管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

四、实验结果1.对照组数据:离体肠管在自然状态下呈现规律的收缩和舒张活动,收缩幅度和频率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2.药物处理数据:不同药物对离体肠管的作用表现出差异性。

部分药物在较低浓度下即可引起肠管的明显收缩或舒张,而部分药物则需要较高浓度才能产生显著作用。

通过生物信号采集系统记录的肠管活动数据如下表所示:幅度为纵坐标,绘制量效曲线图。

通过量效曲线可以观察到药物对肠管的作用趋势和强度。

4.实验结论:本实验研究了不同药物对离体肠管的作用,发现药物A、B、C在不同浓度下均能对肠管的收缩和舒张产生影响。

其中,药物A主要表现为收缩作用,随着浓度的增加,收缩幅度逐渐增大;药物B主要表现为舒张作用,随着浓度的增加,舒张幅度逐渐增大;药物C则在不同浓度下均表现出一定的舒张作用,但作用强度相对较弱。

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初步推断药物A、B、C的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肠道平滑肌的离子通道或受体有关。

本实验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了实验依据,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中选择合适的药物及剂量。

阿托品对胃肠蠕动

阿托品对胃肠蠕动
张国勇2010118001邓羽平2010118003夏兴杰2010118007抢救感染中毒性休克缓解内脏绞痛有机磷中毒后对阿托品的耐受量增大重度中毒必须早期给予足量由静脉注射以求速效口服阿托品胃肠道疾病在全世界范围都是发病率较高的疾病之一引起胃肠道疾病的因素很多其中胃肠道蠕动障碍因具有反复性和多发性所以尤为重要
▪ 本实验采用对胃肠道蠕动功能有影响的阿 托品作为实验用药,期望所得实验结果能 补充现有理论,并为胃肠道疾病用药研究 作出贡献
实验目的:以炭末(或者墨汁)为
指示剂观察阿托品对小鼠胃肠蠕动 的影响。
实验原理:阿托品为M胆碱受体阻
断药,与胃肠道平滑肌上的M受体结 合使其蠕动幅度和频15分钟后将小鼠颈椎脱臼处死,剖 开腹腔,取出胃肠道。剪开附在肠管上的 肠系膜,将肠管拉成直线,一幽门为起点, 测量炭末在场馆内的移动距离和小肠(子 幽门回盲部)的全长,计算每只小鼠炭末 的移动距离占小肠全长的百分率,比较2组 动物实验的结果的异同。
观察指标:炭末在胃肠道的推进
距离
谢谢
实验器材和药品:注射器,剪刀,
尺子,眼科镊。炭末阿拉伯胶混悬 液,0.025%阿托品溶液,生理盐水
实验方法和步骤
(1)取禁食12小时的小白鼠4只,其中2只以 0.025%阿托品溶液灌胃,另2只以生理盐水 (0.2ml/10g)灌胃,15分钟后每只小鼠均 灌胃给予5%炭末阿拉伯胶混悬液 (0.1ml/10g)
阿托品对胃肠蠕动的影响
组员:张国勇(2010118001) 邓羽平(2010118003) 夏兴杰(2010118007)
抢救感染中毒性休克
缓解内脏绞痛
有机磷中毒后对阿托
品的耐受量增大,重度中 毒必须早期给予足量,由 静脉注射,以求速效

药物对在体胃肠道蠕动和离体肠运动的影响

药物对在体胃肠道蠕动和离体肠运动的影响

药物对在体胃肠道蠕动和离体肠运动的影响药物对胃肠道蠕动和肠运动的影响是通过对胃肠道的神经和肌肉的调节起作用的。

胃肠道蠕动是指胃肠道内蠕动的肌肉的收缩和松弛,通过这种蠕动,食物和消化液得以在胃肠道内移动并进行消化吸收。

离体肠运动是指从动物体内取出的肠道,在体外进行生理活动的情况下的肠动能力。

药物对胃肠道蠕动和肠运动的影响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促进胃肠蠕动:一些药物可以通过激活胃肠道神经和肌肉的兴奋性来促进胃肠道的蠕动。

例如,胆碱酯酶抑制剂如新斯的明将乙酰胆碱积聚在神经节和平滑肌细胞中,从而增强ACh的效应,促进肠的蠕动。

这些药物常用于治疗胃排空障碍和胆囊排空障碍。

2.抑制胃肠蠕动:另一类药物则通过阻断胃肠道神经和肌肉的兴奋性来抑制胃肠蠕动。

例如,抗胆碱药物如阿托品可以阻断神经传递,抑制胃肠道平滑肌的收缩,从而减慢胃肠道的蠕动。

这类药物常用于治疗腹泻和胃肠痉挛等症状。

3.调节胃酸分泌:药物还可以通过调节胃酸分泌来影响胃肠道蠕动。

例如,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可以抑制胃酸分泌,减少胃酸对胃肠道的刺激,从而减慢胃肠道的蠕动。

这类药物常用于治疗胃酸过多引起的胃溃疡和消化性溃疡。

4.调节肠道水分和电解质的吸收和排泄:一些药物可以调节肠道水分和电解质的吸收和排泄,从而影响肠道的运动和蠕动。

例如,轻泻剂如乙酰水杨酸可通过增加肠道滴流和水分的分泌,促进肠道的运动。

这类药物常用于治疗便秘和肠梗阻等症状。

总结起来,药物对胃肠道蠕动和肠运动的影响主要包括促进胃肠蠕动、抑制胃肠蠕动、调节胃酸分泌和调节肠道水分和电解质的吸收和排泄。

这些影响可以通过调节胃肠道的神经和肌肉的兴奋性来实现。

不同类型的药物对胃肠道蠕动和肠运动的影响也有所不同,医生需要根据病情和病人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和调整药物治疗方案。

实验五 胃肠运动的调节及药物对胃肠运动的影响

实验五 胃肠运动的调节及药物对胃肠运动的影响

实验五胃肠运动的调节及药物对胃肠运动的影响【实验目的】1.观察哺乳类动物消化道平滑肌的生理特性。

2.学习创建离体肠平滑肌活动的模拟内环境和哺乳类动物离体器官或组织灌流的实验方法。

3.观察肾上腺素、乙酰胆碱等药物对离体肠平滑肌的作用及其机制。

【实验原理】消化道平滑肌与骨骼肌、心肌一样,具有肌肉组织共有的特性,如兴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等。

但消化道平滑肌兴奋性较低,收缩的潜伏期、收缩期和舒张期较长,造成其收缩缓慢并有伸展性。

其中胃的伸展性变化尤其明显,这对于一个中空的容纳器官来说,能够适应食物容量的变化,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消化道平滑肌处于一种微弱的持续收缩状态,即紧张性,这使消化道内经常维持一定的基础压力,有利于胃肠保持一定的形状和位置,使胃肠的容量和食物的容积相适应;对电刺激不敏感,但对温度变化、化学和机械或牵张刺激很敏感;许多部位消化道平滑肌具有自动节律性,但其节律性收缩比心肌缓慢且不稳定。

消化道功能是在神经、体液调节下完成的。

支配消化道的神经包括外来神经系统和内在神经系统两大部分。

(一)中枢神经系统对消化道功能的调节作用中枢神经系统通过两条途径调节消化道功能:①直接作用:通过交感、副交感神经(主要是迷走神经);②间接作用:通过体液途径即激素或神经内分泌途径,如下丘脑的生长抑素分泌细胞分泌的生长抑素具有明显的消化道兴奋作用;脑啡肽则对消化道有抑制作用。

(二)内在神经系统又称肠神经系统,以往认为肠系统的神经递质为乙酰胆碱和去甲肾上腺素,近年的研究表明,肠神经系统的神经元内几乎存在所有中枢神经系统中的递质,肠内在神经系统的主要神经递质及其作用见表5-1。

表5-1 肠内在神经系统的主要神经递质及作用神经递质名称分布及作用乙酰胆碱(Ach)是支配胃肠道平滑肌、肠上皮细胞、壁细胞、某些肠道的内分泌细胞以及神经突触的主要兴奋性递质胆囊收缩素(CCK)存在于某些分泌调节性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可能参与兴奋性传递,与肌肉兴奋有关5-羟色胺(5-HT)可能参与兴奋性神经元突触传递神经肽Y(NPY)存在于分泌调节性神经元,可能抑制水和电解质的分泌;也可见于中间神经元及某些抑制性肌肉运动神经元血管活性肠肽(VIP)是分泌调节神经元的兴奋性递质;也可能是肠道内血管舒张神经元的递质,与肠内抑制性肌肉运动神经元的信息传递有关101一氧化氮(NO)是肠内抑制性肌肉运动神经的共存递质,也可能是神经元突触传递的递质γ-氨基丁酸(GABA)因动物种属及部位不同,存在于不同类型的神经元胃泌素释放肽(GRP)对胃泌素细胞有兴奋作用,也存在于支配肌肉的神经纤维和中间神经元去甲肾上腺素(NE)具有抑制非括约肌部位的运动、收缩括约肌、抑制分泌调节反射、收缩肠道小动脉等作用生长抑素广泛分布于肠神经元,但作用未明存在于某些分泌调节性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作用不详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三磷酸腺苷(ATP)可能与肠内抑制性肌肉运动神经元的信息传递有关速激肽速激肽包括P物质、神经激肽A、神经激肽K等,是肠道兴奋性肌肉运动神经元的主要递质,也可能是肠道初级感觉神经元的递质(三)外来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在体内吸收的影响

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在体内吸收的影响

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在体内吸收的影响核心提示:影响药物在体内的吸收的因素很多,如药物的理化性质、剂型、制剂和给药途径等。

其中以给药途径对吸收的影响最为重要。

给药途径不同,可直接影响到药物的吸收程度和速度。

不同的给药途径,药物吸收的快慢依次为影响药物在体内的吸收的因素很多,如药物的理化性质、剂型、制剂和给药途径等。

其中以给药途径对吸收的影响最为重要。

给药途径不同,可直接影响到药物的吸收程度和速度。

不同的给药途径,药物吸收的快慢依次为:呼吸吸入肌内注射皮下注射口服直肠皮肤。

有的药物给药途径的不同,可出现不同的作用,如硫酸镁内服导泻,肌肉或静脉注射则有镇痉、镇静及降低颅内压等作用。

而血管内直接给药(如静脉注射)因直接进入血液,则无所谓吸收过程。

现主要就常用给药途径对药物吸收的影响总结如下:一、吸入给药吸入给药是指一些气体及挥发性药物(如吸入性麻药、薄荷油等植物油类)经过呼吸道直接进入肺泡,由肺泡表面吸收,产生全身作用的给药方式。

由于肺泡(还有禽类的气囊)表面积比较大(特别是禽类),肺泡离血液只隔肺泡上皮及毛细血管内皮各一层(禽类气囊只有单层柱状上皮细胞),且毛细血管内总血流量比较大,故药物只要能到达肺泡,其吸收是极其迅速的。

因此人们利用喷雾给药来通过吸入给药来治疗一些呼吸系统病如支气管肺炎,特别是鸡的气囊炎通过气雾给药效果良好。

二、注射给药最常用的注射给药途径为皮下注射和肌内注射注射后药物多可沿结缔组织迅速扩散,再经毛细血管及淋巴管的内皮细胞间隙迅速通过膜孔转运吸收进入体循环,所以注射给药的最大特点是吸收迅速、完全。

另外,注射给药也适用于在胃肠中易被破坏(如青霉素G 等),不易吸收(如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和在肝脏中首关消除明显的药物。

当然,也有极少数药物注射给药不仅不能增加其吸收速度或吸收量,反而会因为药物在注射部位发生理化性质的改变,而导致吸收障碍和注射部位的不适及疼痛,这样的药物通过注射给药吸收反而比口服差,如苯妥英钠、地高辛等。

中医药物对消化系统的影响和中药减肥

中医药物对消化系统的影响和中药减肥

中医药物对消化系统的影响和中药减肥中医药物一直被广泛应用于不同的疾病治疗和身体保健。

它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药物组合在消化系统的治疗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同时,中药也被许多人用作减肥工具。

本文将讨论中医药物对消化系统的影响以及中药减肥的可行性。

中医药物作为一种综合性医学系统,注重维护人体内外的平衡。

在消化系统的治疗中,中医药物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对其产生影响,如调理脾胃功能、促进消化液分泌、抑制胃肠蠕动等。

中医药物对消化系统的影响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观察。

首先,中药可以调理脾胃功能。

在中医理论中,脾胃被认为是消化系统的关键器官。

脾胃功能失调常导致消化不良、胃脘痛、腹胀等症状。

中药通过调理脾胃,可以增强胃肠功能、改善消化吸收,并帮助身体更好地利用食物中的养分。

其次,中医药物可以促进消化液分泌。

胃酸、胆汁等消化液对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至关重要。

某些中药具有促进这些消化液分泌的作用,从而加速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的吸收。

这些中药有助于改善胃肠道中的消化过程,减轻胃肠不适。

此外,一些中药也具有抑制胃肠蠕动的效果。

过快的胃肠蠕动会导致食物通过过快,使其无法充分进行消化吸收,从而引发消化不良等问题。

中药中的某些成分能够抑制胃肠蠕动的速度,使食物停留更长的时间,有利于营养的吸收和消化的完成。

另一方面,中药减肥在最近几年变得越来越流行。

虽然减肥药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人们减少体重,但副作用和安全性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相比之下,中药减肥被认为是一种相对安全的选择。

中药不仅可以调理身体的代谢功能和内分泌系统,还可以减少脂肪的合成并促进其分解,从而实现减肥的效果。

此外,中药对于调节食欲、改善肠道环境以及消除体内湿气等问题也起到重要作用。

然而,需要明确的是,中医药物对消化系统的影响并非适用于所有人。

消化系统问题的病因各不相同,治疗需因人而异。

在使用中医药物治疗消化系统问题或减肥时,个体应注意选择适合自己情况的药物,并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