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国统区的长篇小说创作1

合集下载

1943年国统区文学创作的风格和倾向

1943年国统区文学创作的风格和倾向

多元化题材
1943年国统区文学创作紧密围绕抗日战争 的时代背景,通过文学作品传递出坚定的 民族信念和抗战到底的决心。
在题材选择上,作家们不仅关注战场上的 英勇事迹,还拓展到社会生活、民众情感 等多个层面,呈现出多元化的创作格局。
艺术手法创新
文学与现实的紧密结合
在艺术手法上,作家们积极探索新的表现 形式,如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等,使作品 更具感染力和传唱性。
对现代主义风格的评价与展望
积极评价
现代主义风格的尝试与探索,丰 富了国统区文学创作的艺术手法 和表现方式,为文学发展注入了 新的活力。
消极评价
然而,现代主义风格也存在过于 追求形式创新、忽视社会现实等 倾向,导致部分作品与读者产生 距离。
展望
未来,国统区文学创作应在继承 现代主义风格优点的基础上,更 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结合,创作 出更加贴近读者、具有深刻社会 意义的作品。
现代主义风格的尝试与探索
现代主义风格的起源与发展来自起源现代主义风格起源于19世 纪末至20世纪初的欧洲, 是对传统文学和艺术的反 叛和创新。
发展
在20世纪上半叶,现代主 义风格逐渐传入中国,并 在国统区文学创作中得到 尝试和探索。
影响
现代主义风格的引入,为 国统区文学创作带来了新 的审美体验和艺术表现方 式。
主要作家及作品
01
巴金
巴金在1943年发表了长篇小说《火》的第三部,继续以抗战为背景,
描写人民的苦难和抗争。他的作品充满了人道主义关怀和对人性的深刻
剖析。
02
老舍
老舍在抗战期间创作了多部话剧和长篇小说,如《四世同堂》等。他的
作品以北京为背景,通过对普通市民生活的描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各

中国现代文学 第十九章 小说(三)

中国现代文学  第十九章 小说(三)

2、 “救亡”中续写“启蒙”的故事--抗战文学大众化成功的范 例
(三)其它作家
A、 “东北作家群”:李辉英《北运河上之《地下》、谷斯范的《新水浒》 C、军旅作家:彭柏山、吴强等
第二讲 抗战后期的中长篇小说
(一)茅盾的《腐蚀》,张天翼、沙汀、艾芜的小说
第一讲 解放区小说创作主体
1、来自国统区较多受到“五四”新文化传统影响的左翼作家:如 丁玲、周立波等。 2、生长在北方农村较多受到传统文化影响的作家:如赵树理等。
第二讲 独具特色的小说家
(一)赵树理--评书体小说
1、两类农村题材 A、描写农民平凡的日常生活,反映社会变动。 《小二黑结婚》描写解放区农村的个性解放:歌颂新人形象小 二黑、小芹--批判封建传统思想(二诸葛、三仙姑)--打击 农村恶霸势力(金旺兄弟)。
[例]《荷花淀》(节选)
后面大船来的飞快。那明明白白是鬼子!这几个青年妇女咬紧牙制 止住心跳,摇撸的手并没有慌,水在两旁大声的哗哗,哗哗,哗哗! “往荷花淀里摇!那里水浅,大船过不去。” 她们奔着那不知道有几亩大小的荷花淀去,那一望无际的密密层层 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粉色荷花箭高高 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 她们向荷花淀里摇,最后,努力地一摇,小船窜进了荷花淀。几只 野鸭扑楞楞飞起,尖声惊叫,掠着水面飞走了。就在她们的耳边响 起了一排枪! 整个荷花淀全震荡起来。她们想,陷在敌人的埋伏里了,一准要死 了,一齐翻身跳进了水里去。渐渐听清楚枪声只是向着外面,她们 才又扒着船帮露出头来。她们看见不远的地方,那宽厚肥大的
3、 《政治委员》:塑造团政委员吴毅做思想工作的感人形象。
第三讲 丁玲
(一)《讲话》前:抨击解放区生活中的旧的思想意识
1、 《我在霞村的时候》--通过农村女子贞贞的命运,批判旧习惯 势力。

第十一讲-国统区和解放区文学

第十一讲-国统区和解放区文学

• 艾青诗歌旳感情色彩是农民旳忧郁,加上 流浪汉旳悲愤和知识分子旳殉道感,形成 他诗歌特有旳感情色彩。
• 在艾青自己旳创作实践中主要在三个方面 得到体现:造型美、绘画美和象征性手法。
• 《大堰河——我旳保姆》
• 这首诗写艾青旳保姆大叶荷,他把名字改为“大 堰河”。诗里有深情旳咏叹,赞美大堰河,其实 也赞美了中国一般旳人民。诗里有很丰富旳内容, 但语言却很朴素。这首诗很适合朗诵。艾青擅长 写自由体而又带有节奏旳诗,这个节奏是从诗本 身旳内容而来,带有很深厚旳感情,令人感到它 想一首感人旳乐曲。这首诗用反复咏唱旳手段, 诸多段开头一句和最终一句是一样旳,每一种画 面都是经过选择旳。把这一切组织起来之后,就 写出一种很鲜明旳劳动妇女旳形象,他是那么善 良而又充斥了爱心。
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
爱得深沉……
——写于一九三 八年十一月十七日
• 这首诗饱含着感情。艾青旳诗经常写中国 人民旳苦难。他说他崇尚苦难之美,由苦 难升华出来旳一种美,是他旳诗歌善于体 现旳。他把技巧和感情、朴素和绚烂结合 起来表目前诗歌中,这是他成为大诗人旳 原因。
• 思索:1、简述艾青诗歌旳艺术成就。 • 2、评述艾青诗作忧郁美得价值和意义。
作为一种明确旳“大众化”追旳农民作家, 赵树理出目前文学史上又怎样旳意义?
• 赵树理是在对“五四”以来新文化“欧化” 倾向进行反省旳基础上建立他那种格外偏 重大众化、通俗化旳文学主张旳,他主要 从民间文学中汲取艺术营养,这在解放区 作家中也有代表性。他们与西方文学处于 相对隔绝旳状态。这自然是战争时期解放 区遭受文学封锁旳成果。
• 《大堰河》这首诗主要不在于论述,主要 是体现诗人对保姆旳感情,也写出了中国 知识分子对农民旳感情,还有他们对土地 旳感情。这种感情写得非常真挚,不像 “五四”时期知识分子对农民只有同情, 而艾青写旳感情是一种血肉旳联络,反复 强调他是吃了大堰河旳奶长大旳。看起来 是论述,其实是象征,代表中国知识分子 其实是吃农民旳奶长大旳。这个象征强调 彼此血肉上和精神上旳联络。

40年代文学小说1

40年代文学小说1
18
二、钱钟书
• (一)钱钟书简介 • 钱钟书(1910-1998):字默存,号槐
聚,江苏无锡人。 • 作品主要有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
(1941年)、短篇小说集《人·兽·鬼》 (1946年)、长篇小说《围城》(1947 年)、诗学著作《谈艺录》(1948年)、 学术著作《宋诗选著》、《管锥篇》等。
• 爵青的《欧阳家底人们》。
• 冯至的历史诗剧:《伍子胥》。
• 师陀的《无望村的馆主》、《果园城记》、《结 婚》等。
• 汪曾祺:继承了沈从文文化小说的路子,《复 仇》、《老鲁》、《鸡鸭名家》
• 骆宾基的《北望园的春天》
• 夏衍的《春寒》
17
• (四)通俗与先锋——都市新小说 • 予且的新市民小说 • 张爱玲(1920-1996):见后。 • 苏青的《结婚十年》、《歧途佳人》 • 梅娘的《蚌》、《鱼》、《蟹》(水族系列) • 徐訏的《鬼恋》、《风萧萧》 • 无名氏的《北极风情画》、《塔里的女人》等
22
• 5)小说的艺术特点
• 学识与智慧:小说是充满机智和书香的讽刺大文章,被 称为“学人小说”。语言博喻多讽。
• 象征与讽喻:小说的标题就是一个整体象征寓言。 • 小说细腻的心理描写与智慧的讽刺艺术巧妙的结合在一
四十年代文学
1
• 一、战争对文化的制约
• 30年代末期和40年代是民族解放和人民解放的战 争时期,也是中华民族伟大的转折时期,文学自 觉的担负起了民族救亡的使命,战争与救亡成为 这个时期文学的特色。战争与救亡影响到作家的 创作心理、创作方式、题材、风格与审美选择, 不同区域的社会状况与政治文化背景直接影响和 制约着文学的发展,决定了文学的潮流与趋向。 本阶段文学的区域化特征很明显,可以分为:国 统区文学(重庆、昆明为中心)、解放区文学 (延安为中心)、沦陷区文学(北京为中心)、 以及上海为中心的孤岛文学。

3.50、60年代的小说创作

3.50、60年代的小说创作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50、60年代,革命历史小说之所以红火,主要原因在: 1)素材丰富。
2)作家感受深刻。
3)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需要和国家意识形态工作的提倡。 4)和平稳定的创作环境。
周扬在第二次文代会所作的报告《为创作更多的优秀的文学 艺术作品而奋斗 》中,曾这样概括革命历史小说创作的动因: “在反动派统治的时期的国民党统治区域,几乎是不可能被 反映到文学作品中来。现在我们却需要去补足文学史上这段 空白,使我们人民能够历史地去认识革命过程和当前现实的 联系,从那些可歌可泣的斗争感召中获得对社会主义建设的 更大信心和热情。”
•革命传奇的概念来源于中国古代英雄传奇,同时受到了解放区文学 马烽、西戎的《吕梁英雄传》、孔厥、袁静的《新儿女英雄传》等 的影响,注重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强调故事的传奇性、 可读性。代表作有《铁道游击队》、《烈火金刚》、《林海雪原》、 《红岩》等。这类作品从传奇的角度去表现革命的正义性和艰苦卓 绝,呼应当时文学叙事的主旋律。虽然通常描写的不是正规战争, 只是游击战或攻心战,但是人物和故事的传奇色彩让人久久难忘。
o建国后,在50、60年代,描写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小说,一般被 称之为革命现实小说。革命现实小说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为新生活 立言的农村题材的现实小说,一类是以城市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 主义改造和建国初期的工业建设为题材的小说。它们是作为革命历 史小说的重要补充而存在的,成就也很突出。尤其是农村题材的现 实小说,充分反映了50、60年代中国农村所发生的一系列巨大的变 化和农民精神面貌发生的嬗变。 •农村题材的现实小说主要有赵树理的《三里湾》、《登记》、《锻 炼锻炼》、柳青的《创业史》、周立波的《山乡巨变》、康濯的 《水滴石穿》、 《春种秋收》、浩然的《艳阳天》、陈登科的《风 雷》、李准的《不能走那条路》、《李双双小传》、马烽的《一架 弹花机》、《我的第一个上级》、《三年早知道》、谷峪的《新事 新办》、高晓声的《解约》、王汶石的《新结识的伙伴》、茹志鹃 的《静静的产院》、西戎的《赖大嫂》等。

中国现当代文学第3版PPT第十二章 国统区和沦陷区的文学创作

中国现当代文学第3版PPT第十二章  国统区和沦陷区的文学创作
12
• 杂文在抗战时期作为一种直接、尖锐的斗争武器产生了巨大的反响,并且拥有为 数众
多的创作群体。郭沫若的杂文集 《今昔集》、 《蒲剑集》、 《天地玄黄》等,冯雪 峰 的 《乡风与市风》、《有进无退》等都表现出作家对于时代现实的呼应。杂文创 作也在 “孤岛”风行一时。以发表杂文为主的刊物有 《杂文丛刊》、 《鲁迅风》, 以及报纸副刊 如 《译报》的 《爝火》、 《大家谈》, 《文汇报》的 《世纪风》, 《导报》的 《晨钟》等。 “鲁迅风”杂文流派主要包括王任叔、周木斋、唐弢、柯 灵、许广平等,他们于1939 年1月创办了 《鲁迅风》,并且主张 “探取鲁迅先 生使用武器的秘密,使用我们所能使 用的武器,袭击当前的大敌”。随着战争炮火的 轰鸣,报告文学作为迅速反映现实斗争 的文学体式,成为战时文艺的主流之一。“七 月”派诗人阿垅在这一时期发表了报告文 学集 《第一击》,真实地反映了上海军民 英勇战斗的壮烈场面。曹白创作的大量反映上 海失陷后游击区斗争生活和难民困苦抗 争的报告文学作品刊载在胡风主编的 《七月》 杂志,并且得到了胡风的大力赞誉。
4
• 老舍怀着高昂的政治热情创作了三卷本长篇巨著 《四世同堂》 (《惶惑》、《偷生》、
《饥荒》),小说以宏阔的历史眼光和杰出的现实主义笔法描绘了从 “七七事变”到 日本投降的八年间北平市民的屈辱和苦难与不屈不挠的抗争,真实地反 映了民族的深 沉危机和坚强自信,可以说是一部中国人民的觉醒史和文化心理的蜕变 史,是一部蕴 含着丰富文化内涵的反思巨著,也是老舍文学创作道路上的一块里程碑。 巴金在这一 时期也积极投入抗日救亡的民族运动中,《寒夜》塑造了三个具有典型意义 的悲剧形 象,并且将鲜明的政治倾向与真实的悲剧艺术紧密结合,体现了巨大的艺术 感染力。 “七月”派小说的代表作家路翎创作了长篇小说 《财主底儿女们》。作为国统 区章回 小说的唯一重镇,张恨水在抗战以后写出了20余部长篇小说,其中有 《巷战之 夜》、 《大江东去》这样的抗战题材,也有以 《八十一梦》、 《魍魉世界》为代表的讽刺 小 说,还有 《秦淮世家》、 《水浒新传》等历史言情小说。小说在继续 “以社会为经, 以言情为纬”的行文构造上,增加了心理描写等西洋小说技法,在争取大多数阅读群 的基础上,表现了鲜明的时代色彩和浓厚的民族情结。

中国现当代文学-1

中国现当代文学-1

现当代文学查看测评报告总共50题共100分一. 单选题(共20题,共40分)1. 梁斌的长篇小说代表作是(2分)A.《红日》B.《红旗谱》C.《林海雪原》D.《敌后武工队》★考生得分:2 分评语:2. 被瞿秋白高度评价为“中国第一部写实主义的成功的长篇小说”是(2分)A.《家》B.《骆驼祥子》C.《阿Q正传》D.《子夜》★考生得分:2 分评语:3. 享有“农民诗人”称号的作家是(2分)A.艾青B.臧克家C.孙犁D.赵树理★考生得分:2 分评语:4. 鲁侍萍是下列哪部作品中的形象?(2分)A.《原野》B.《压迫》C.《日出》D.《雷雨》★考生得分:2 分评语:5. 冰心的第一部小诗集是(2分)A.《春水》B.《湖畔》C.《繁星》D.《女神》★考生得分:2 分评语:6.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那一声珍重里有甜蜜的忧愁——沙扬娜拉!”以上诗句出自哪位诗人之手?(2分)A.戴望舒B.闻一多C.李金发D.徐志摩★考生得分:2 分评语:7. 茹志鹃的短篇小说代表作是(2分)A.《党费》B.《百合花》C.《党员登记表》D.《夜归》★考生得分:2 分评语:8. 吕纬甫这一人物,出自鲁迅小说()。

(2分)A.《风波》B.《离婚》C.《在酒楼上》D.《孤独者》★考生得分:2 分评语:9. 《金粉世家》的作者是(2分)A.徐枕亚B.张恨水C.周瘦鹃D.包天笑★考生得分:2 分评语:10. 梁斌的长篇小说代表作是(2分)A.《红日》B.《红旗谱》C.《林海雪原》D.《敌后武工队》★考生得分:2 分评语:11. 鲁迅收入《野草》一集中,为纪念“三?一八”惨案而作的文章是(2分)A.《淡淡的血痕中》B.《纪念刘和珍君》C.《为了忘却的纪念》★考生得分:2 分评语:12.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的作者是(2分)A.李大钊B.钱玄同C.刘半农D.鲁迅★考生得分:2 分评语:13. 在国统区的优秀长篇小说中,《虾球传》的作者是(2分)A.钱锺书B.老舍C.黄谷柳D.路翎★考生得分:2 分评语:14. 三十年代提倡幽默、闲适、性灵小品的主要是(2分)A.新月派B.京派C.论语派D.“自由人”★考生得分:2 分评语:15. 鲁迅认为,“拿来主义”的正确态度是(2分)A.拒之门外B.占有挑选C.全盘否定D.全盘接受★考生得分:2 分评语:16. 在《阿Q正传》第五章“生计问题”中,鲁迅描写了一场阿Q与谁的“龙虎斗”?(2分)A.洋鬼子B.小DC.赵秀才D.王胡★考生得分:2 分评语:17. 下列哪一部作品不是赵树理创作的?(2分)A.《李家庄的变迁》C.《山乡巨变》D. 《传家宝》★考生得分:2 分评语:18. 张洁探讨婚姻与爱情、道德关系的小说是(2分)A.《爱,是不能忘记的》B.《如意》C.《沉重的翅膀》D.《拣麦穗》★考生得分:2 分评语:19. 沈从文《长河》中的女性形象是(2分)A.翠翠B.贞贞C.夭夭D.香香★考生得分:2 分评语:20. 孙犁在50年代写作的革命历史题材的长篇小说是(2分)A.《荷花淀》B.《创业史》C.《敌后武工队》D.《风云初记》★考生得分:2 分评语:二. 多选题(共10题,共20分)1. 十七年时期,田汉创作了话剧( ) (2分)A.《关汉卿》B.《文成公主》C.《关汉卿》D.《白蛇传》★考生得分:2 分评语:2. 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提出的“三美”理论,主要是指(2分)A.音乐的美B.绘画的美C.建筑的美D.舞蹈的美★考生得分:2 分评语:3. 王安忆的“三恋”是指(2分)A.倾城之恋B.小城之恋C.荒山之恋D.锦绣谷之恋★考生得分:2 分评语:4. 茅盾的“农村三部曲”是指(2分)A.《春蚕》B.《盛夏》C.《秋收》D.《残冬》★考生得分:2 分评语:5. 巴金的“爱情三部曲”是由()组成的。

21第二十一章 解放区文学思潮

21第二十一章 解放区文学思潮

毛泽东在延安文 艺座谈会上
四、《讲话》的内容 讲话》
文艺思想体系。 适应现实需要的战时文艺思想体系。
(1)文艺与政治的关系:文艺从属于政治,政 文艺与政治的关系:文艺从属于政治, 治标准第一,艺术标准第二。 治标准第一,艺术标准第二。 (2)文艺和人民的关系:文艺为工农兵服务, 文艺和人民的关系:文艺为工农兵服务, 要求作家在思想上与大众打成一片。 要求作家在思想上与大众打成一片。 (3)对待文学遗产的态度:批判地继承。 对待文学遗产的态度:批判地继承。
1.
2. 3.
4.
1936年11月陕甘宁边区第一个文学团体—— 1936年11月陕甘宁边区第一个文学团体—— 月陕甘宁边区第一个文学团体 中国文艺协会。 中国文艺协会。 1937年底陕甘宁边区文化界抗日救亡协会 年底陕甘宁边区文化界抗日救亡协会。 1937年底陕甘宁边区文化界抗日救亡协会。 1938年毛 周倡议, 年毛、 1938年毛、周倡议,在延安成立鲁迅艺术文 学院。毛题词: 抗日的现实主义, 学院。毛题词:“抗日的现实主义,革命的 浪漫主义” 浪漫主义”。 1938年 月陕甘宁边区文艺界抗战联合会。 1938年9月陕甘宁边区文艺界抗战联合会。
五、解放区文学社团的三种形式(P321) P321)
1. 2. 3.
全国性文艺团体的分支机构。 全国性文艺团体的分支机构。 解放区自己建立的文化或文学团体。 解放区自己建立的文化或文学团体。 解放区作家自由结社建立的团体。 解放区作家自由结社建立的团体。
六、解放区文学社团的共同任务(P321) P321)
1.
2. 3. 4.
组织作家深入工农兵群众,深入前线, 组织作家深入工农兵群众,深入前线,为抗日 民族解放战争服务。 民族解放战争服务。 创办刊物,繁荣创作,培养青年作者。 创办刊物,繁荣创作,培养青年作者。 通过文艺评奖活动推动文艺运动的健康发展。 通过文艺评奖活动推动文艺运动的健康发展。 促成风格流派的初步形成。 促成风格流派的初步形成。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第十一章1937-1949年的文学创作(一)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第十一章1937-1949年的文学创作(一)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第十一章1937-1949年的文学创作(一)学习本章的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1937-1949年国统区和沦陷区的创作概况;了解艾青的生平与创作概况,能够分析艾青诗作的风格及评价其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的地位;了解田间、穆旦诗作的思想及艺术;了解夏衍、陈白尘、李健吾戏剧的创作概况;掌握路翎、钱钟书小说创作的成就;掌握张爱玲、徐讦、无名氏创作的成就。

第一节概述抗战初期的创作:小型、通俗作品的涌现。

①小型戏剧十分繁荣,出现了《放下你的鞭子》、《三江好》、《最后一计》等优秀作品。

②诗歌创作相当活跃,1938年前后在武汉、重庆等地兴起了朗诵诗运动的热潮,如光未然的《黄河大合唱》等广为流传。

③报告文学也发挥了积极作用,代表作有丘东平的《第七连》等。

④在通俗文学和戏曲创作方面,京剧、地方戏、快板、相声等被广泛采用。

小型作品与通俗作品具有短小、活泼、敏捷、通俗和富有战斗性的特点,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民大众对文艺反映抗日的迫切要求,但在形式上缺乏细致的推敲,带有一定的公式化与概念化的倾向。

抗战进人相持阶段后的创作:内容上加强了对国民党专制统治的揭露与批判,艺术上则逐渐由小型趋向大型,由粗放走向精雕细刻。

①戏剧上多幕剧创作活跃。

宋之的的《雾重庆》、吴祖光的《风雪夜归人》、阳翰笙的《天国春秋》、欧阳予倩的《忠王李秀成》取得了较大成功。

②长篇小说创作繁荣。

茅盾的《腐蚀》,萧红的《呼兰河传》,巴金的《春》、《秋》,姚雪垠的《长夜》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③散文上梁实秋的《雅舍小品》和冰心的《关于女人》颇受读者欢迎。

④诗歌方面逐渐以叙事诗与抒情诗代替了抗战初期的短诗和朗诵诗。

孤岛文学的成就:戏剧方面,于伶的《夜上海》,阿英的《明末遗恨》、《海国英雄》、《洪宣娇》引起强烈反响,李健吾翻译的《爱与死之搏斗》、《乱世英雄》也吸引了众多观众。

杂文创作方面,《边鼓集》、《横眉集》等鲁迅风杂文产生了较大影响。

上海沦陷后的创作:《万象》是最有影响的文学杂志。

抗战胜利后的国统区的文学创作

抗战胜利后的国统区的文学创作

五、“九叶”诗派
(一)“ 九叶 ”诗派 :40年代后期出现的现代主义诗歌 流 派,又名“新现代派” 。得名于1981年出版的诗合集《 九叶集》。 《 九叶集 》收入了辛笛 、陈敬容 、杜运燮 、 杭约赫 、郑敏、唐湜、袁可嘉、穆旦九位诗人的诗作。
1.“九叶”诗派的现实主义精神 抒写人民的苦难和斗争——鞭笞反动势力——对光明 自由的渴望 2.“九叶”诗派的诗艺探索 智性与感性的融合——新诗戏剧化——蕴籍凝练的自 由诗体——虚实嵌合和陌生化手法 (二)“九叶”诗派名作分析
1.陈敬容的《力的前奏》
[例2]
力的前奏 陈敬容 歌声蓄满了声音 在一瞬的震颤中凝神
舞者为了一个姿势 拼聚了一生的呼吸
天空的云,地上的海洋 在大风暴来到之前 有着可怕的寂静 全人类的热情汇合交融 在痛苦的挣扎里守侯 一个共同的黎明
意蕴:人民热切盼望黎明的到来
艺术:意象同构的暗示,意象叠加的张力
2.郑敏的《金黄的稻束》 [例3] 金黄的稻束
3.分析代表作《啼笑因缘》 A 反封建的内涵 揭露封建军阀的罪恶——反“门阀”、“节烈”等封 建观念
B 通俗文学与纯文学交汇 融言情、武侠、社会于一炉——融传统章回小说与西 洋小说新技法于一体
(二)黄谷柳(1908——1977),原名黄显襄,广东梅县 人。代表作《虾球传》 。 1.城市流浪少年虾球的成长史 2.小说形式:民族化与现代化的结合 A 章回体形式,传统的描写手法 B 西方流浪汉小说的情节构架方式
2.旧中国中上层知识分子的畸形生活和文化心态 A灰色知识分子:方鸿渐、赵辛楣等
B病态知识分子:李梅亭、韩学愈、高松年等
C迂腐知识分子:方遯翁、董斜川等 3.《围城》的艺术特色
A 博识、睿智、谐趣构成的智性之美

第十七讲国统区的长篇小说

第十七讲国统区的长篇小说




北平汉奸刘伯同、张丕诚为了开脱自己, 升官发财,便针对金子原的贪财好色,投 其所好。他们替金子原廉价买了豪华公馆。 刘伯同要姨妹杨露珠伺候专员,后来当了 专员的私人秘书。张丕诚不甘落后,介绍 京剧名旦田宝珍和替汉奸看守房子的刘素 兰勾搭专员。一时大小汉奸,纷纷巴结金 子原。银行家陈六送日本下女。金子原沉 醉于酒色之中,他接受了财产,不上国帐, 私吞一部分,又给刘、张、陈一部分。有 时就干脆合伙密谋,名义上没收敌伪产业, 实际上揣入个人腰包。

《金粉世家》1927年2月至1932年5月,连载于 《世界日报》副刊,是张恨水小说在报刊上 连载时间最长、最为轰动的作品之一。 小说以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国务总理大臣金铨 的儿子金燕西和平民女子冷清秋的恋爱、结 婚、反目、离散为主线,把封建大家庭中众 多琐细的日常生活与不断发生的摩擦纠纷连 缀起来,形成封建世家败落的完整画卷,在 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上层社会的腐败。小说成 功地把爱情悲剧与封建家庭的衰败融合在一 起表现,成功的塑造了平民女子冷清秋的形 象。张恨水曾说是表现“齐大非偶”。


这时期张恨水创作精力旺盛,同时给十几 家报纸写连载小说。 抗战时期,鸳鸯蝴蝶派中有些作家处于民 族责任心和正义感,从事“国难小说”的 创作,张恨水最为突出。他这时期的小说 以抗战为背景,描写市民阶层的悲欢离合, 表现出真挚热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他曾经呈请卖去自己主编的《南京人报》 的印刷机上山打游击,没有被批准,于是 在书室、卧室的门上书题“北望斋”。他 这时期的小说以抗战为背景,描写市民阶 层的悲欢离合,表现出真挚热烈的爱国主 义感情。


在讽刺艺术方面,《五子登科》跟《八十一 梦》显出不同的特色,它吸收了作者早期言 情小说的写实手法,全靠对生活细节作严格 精细的再现来显示作者对人物的嘲讽,于深 沉含蓄中见辛辣,庄重严肃中露诙谐。 例如写金子原的好色:他“眼看着这两朵鲜 花并肩细语,而且那脂粉香气,若有若无的 向鼻子里送来,真是叫人醺醺欲醉”。“他 眼睛射在美人身上,手就到茶桌的纸烟具里 去取烟卷,顺便把火柴盒也拿了起来,打开 火柴盒子来,取了一支火柴在嘴角上啣着, 却拿了支烟卷,向火柴盒子边上,连连的摩 擦。”活画出一副色鬼的丑态!

国统区文学详解

国统区文学详解


战时国家分裂为三个不同的地区, 不同的社会背景影响了文学,便形成了 三种不同类型的小说:国统区的讽刺和 追忆小说;沦陷区的洋场通俗先锋混合 型小说;解放区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新 型小说。
第一节 国统区的暴露讽喻小说
• 一、描写光明面的小说 • 1.在民族解放战争形势下,社会 新变动的小说:

如艾芜的《秋收》、《纺车复活的 时候》,后者表现抗战初期农村手工业 复苏的景象,给中国农村带来了新的经 济活力,也给少女带来了新的憧憬。
• 二、描写阴暗面的小说
• 1.张天翼的暴露讽刺小说: • 张天翼是左联优秀的讽刺小说家, 这一时期少有的文体家。 • (1)30年代:《包氏父子》:一 个城市低层人民“望子成龙”的悲剧。 • (2)40年代:《华威先生》 (1938)
• •
讽刺:艺术个性形成。 文体:糅合各类方言,口语化文 学语言。 • 他是东南沿海一带市镇社会的揭 发者。在人生一瞬间透视出丰厚的人物 性格史。淡化故事情节,形成横向结构 的片断性、速写性很强的富有戏剧张力 的小说形式。
• •
四、左翼作家的体验小说 1.骆宾基(1917-1994):《北 望园的春天》。是一篇佳作。它采用感 伤抒情的笔调,表现了40年代后方政治 低气压及这种环境下形成的知识分子和 下层卑微人物的孤寂、沉沦和憧憬的内 心世界,特别是一些善良的小知识分子 被生活毁灭的悲剧。 • 2.夏衍的《春寒》。 • 3.王西彦的“追寻”三部曲: 《古屋》、《神的失落》、《寻梦者》。 其中以《古屋》最著名。

2.表现萌芽状态中民族新性格的 小说:如姚雪垠的《差半车麦秸》,表 现了一个农民在战争中,逐渐集团生活 给“老中国儿女”的子孙们带来了超越 一家一户利益之上的集体意识和民族意 识,涉及了改造自己旧有的国民性性格 问题。 • 3.战地小说:如丘东平的《第七 连》、《我们在那里打了败仗》,表现 中国新军人在旧队伍中的诞生,洋溢着 抗战之初的时代气息,具有特殊的壮美 和悲剧性。

论述40年代国统区和解放区的各自特征

论述40年代国统区和解放区的各自特征

论述40年代国统区和解放区的各自特征,你更倾向哪个?为什么?国统区文学是与解放区文学相对而言的,起止时间是以七七事变开始,到新中国成立,国民党统治区之内的文学成就。

国统区文学1938-1948第一阶段(1937年7月7日----1938年10月武汉失守)文学的基调是昂扬激愤的英雄主义,文学活动以救亡的宣传动员为中心;报告文学和通讯成为最热门的文学题材。

强调了文学的战斗性、时代性、功利性、宣传性,丧失了文学的多样话和个性化。

第二阶段(1938年10月武汉失守后,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创作则转为正视战争的残酷与艰难,正视现实中的黑暗;题材更深入到民族生活的底蕴,揭露与批判现实的黑暗势力和解剖民族痼疾;同时在历史中发掘民族美德,寻找民族脊梁以作为现实的借鉴;再则,作家也开始面对自己,探询知识分子的历史道路。

主要文学形式是长篇小说、多幕剧、长篇叙事诗;追求史诗格调,沉郁、凝重、博大的风格。

第三阶段(抗战后期到解放战争时期):文学再一次与民主运动结合,讽刺成了主调,许多创作都带上喜剧性的批判色彩。

一、文学思潮、论争:40年代文学论争多,一方面固然与时代与政治的左右相关,但从另一层面看,则又是新文学理论建设更深入的探讨与建树。

这几次论争,几次重要的论争是:(1)1940年以后国统区关于“民族形式”问题的论争;事件的发生:由于民族意识的高扬,如何在文化领域突出民族特色的问题就凸显出来。

议论的焦点:如何看待“民族形式”的来源。

代表性的观点与理论探讨林冰:比较重视民间旧形式,但又错误地否定五四以来新文学借鉴外国的成功经验。

葛一虹:全盘否定民间旧形式,全盘肯定五四新文学。

1940年下半年,论争不再停留于“中心源泉”上,而是更深入地接触到形式和内容的关系以及如何对待中外文化遗产上,郭沫若、茅盾、胡风等都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观点。

第一节国统区作家的创作一、有关抗战几个阶段国统区小说创作的变迁:1、初期偏重纪实性的小说“报告文学化”现象:抗战初期,作家走向前线,走向大众,或者写起了报告文学,或者写的小说“报告文学化”,具有很强的新闻性和记事性。

抗战文学的区域特征与主题演变

抗战文学的区域特征与主题演变

抗战文学的区域特征与主题演变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帝国主义者入侵中国。

战争造成了中国作家和中国新文学的苦难,但战争也考验了中国作家和中国新文学。

中国文学界义无反顾地与全国军民一起投入到抗击敌寇的正义事业中。

他们不仅以自己的生命与鲜血抗敌卫国,同时也以笔代枪,创作了大量富于感染力和战斗力的文学作品。

这些作品的大量出现,忠诚地履行了自己对祖国的神圣责任,还形成了新文学史上一种独特的文学创作现象――抗战文学。

而“救亡”也成为首要的文学叙事,占据了这个时期中国文学的主导地位。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仅十天,左联就在《文学导报》第一卷第五期刊登了《告国际无产阶级及劳动民众的文艺组织书》,强烈抗议日寇的野蛮侵略。

10月15日,左联执委会又通过《告无产阶级革命家及一切爱好文艺的青年》,要求文艺工作者以文艺为武器,“各方面地去攻击帝国主义的横暴和列强的趁火待劫的野心”[1]。

同年11月,左联又通过了题为《中国无产阶级及革命文学的新任务》的决议,不仅把“反对帝国主义战争”作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首要任务提了出来,而且把“抓取反帝国主义的题材”列为“最能完成目前新任务的题材”中的首位。

[2]但是,在不同的政治区域,和具体的作家创作中,抗战文学在主题、风格和形态上仍然表现出很大的差异。

本文正是通过对这种差异的考察,叙述不同区域抗战文学的形态特征与主题演变,并对这个时期的文学成就进行整体上的评估。

一、沦陷区的抗战文学在最先燃烧起抗战烽火的东北沦陷区,一批曾经在东北战斗生活,后来流亡到关内的东北作家,如萧军、萧红、舒群、端木蕻良、罗烽、白朗等怀着对故土的深情眷恋和对侵略者的无比仇恨,创作了不少反映东北人民抗击日寇的作品,极大地鼓舞了东北人民和全国的抗日斗争。

在这些东北作家群的抗战小说中,萧军的《八月的乡村》、萧红的《生死场》、舒群的《没有祖国的孩子》、端木蕻良的《浑河的急流》、罗烽的《一条军裤》和《特别勋章》、白朗的《生与死》等等,都是东北沦陷区抗日小说中富有代表性的作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财主底儿女们》(1945年),表现封建家 庭出身的知识分子的心路。
(二)主要作品:
代表作: 长篇小说《财主底儿
女们》、《饥饿的郭素娥》
主要作品: 长篇小说《燃烧的荒地》 ;中
短篇小说 《爱民大会》 《女工赵梅英》 《中国胜利之夜》 《人权》 《青春的祝福》 《洼地上的“战役”》 《初雪》 《王家老 太婆和她的小猪》 《蠢猪》 《小兄》 《棺
②路翎的态度决不是消极的,虽然时常感到
“疲弱”,但探求的脚步却从未停止过。 路翎的主人公无一例外地思索、追求、反抗、 疯狂,在有限的时空里让自我的生命燃烧得 尽可能辉煌。
无论是蒋氏三兄弟,还是罗大斗、郭子龙、
王炳全、郭素娥,他们都超脱了世俗的某些 方面,在一种自我权威的基础上建构存在的 影像,试图以一种自我权威的“自明”来对 抗绝望。
者)的心灵世界的描写,获得了前所未有的 “现实主义强度”。
人物在大时代中生的无奈和死的悲哀; ②作品又是国民党统治下的旧时代的悲剧。 “什么事都没有变好,有的反而更 坏”“胜利是他们胜利,不是我们胜利。 我们没有发过国难财,却倒了胜利霉。” ③小说还表达了对家庭伦理关系的思索。
(二)《寒夜》的艺术特点: 在艺术表现上,深沉而压抑的控诉,取代了 反抗斗争的呐喊,对于生活现象本身饱含情 愫的客观描述,取代了作家主观激情的直接 倾泻。
童年经验和现实人生中的焦虑体验是路
翎人格形成、发展的基石。
“我底童年是在压抑、神经质、对世界的不可 解的爱和憎里度过的,匆匆地度过的。” “悲哀是那么不可分解地压着我底少年时代,
压着我底恋爱。”
“我怕我活不久,这想头真是离奇的,不可思 议的,但是的确是这样。我底身体在这样的年 纪就这么坏……” “那时候我就要在阴暗潮湿的地下嫉妒着别人 了罢。”
(三)《四世同堂》的文化反思色彩: 从历史文化的深层对民族传统文化进行现 代性的审视和反思,是作品最为深刻的思
想价值。
作品将历史镜头聚焦于北平市民的灵魂深
处,通过市民在惶惑中偷生的一幅幅生活
图像,以明确的批判意识揭露了浮游在北
平市民中的民族劣根性,以理性审视的目
光,对懦弱、目光短浅、苟且偷生“民族 的遗传病”作了穿透性的剖析。
(四)《四世同堂》的结构特点:
1、全景式、多线索的广阔场景。 2、人物关系的设置呈辐射型、网络状展开。 3、《四世同堂》在艺术上保持着老舍作品 特有的浓郁的北京地方色彩。
第三节 路翎和七月派小说
一、七月派小说:
胡风主持的《七月》、《希望》等杂志,团
结了路翎、丘东平等小说作者,主张在现实 主义旗帜下反映活的一代人的心理状态,作 品充满了生活的血肉感以及对于人的心灵的 直视力量。这些小说多数都被编入《七月文 丛》,故称之为“七月派小说”。
二、路翎:
(一)作家简介: 路翎(1923-1994),原名徐嗣兴,祖籍安徽 无为,生于江苏南京。
抗战时开始写作,17岁时受胡风赏识而于文坛
初露头角, 成为三十年代七月派的主力作家。
1940年之后创作了一些矿区生活题材的作品,
其中《卸煤台下》颇有成就。
1942年后进入创作高峰,创作了中篇小说
《饥饿的郭素娥》(1944年)及长篇小说
③路翎的小说(主要指1949年以前的小说) 中 满溢着个体生命的焦灼、反抗与疯狂。 他所有的作品几乎都是在演进着同一个过程
与主题:个体生命经历“疯狂”走向“死
亡”。
他以巨大的热情投入到对于人的灵魂深层结
构的探寻中去,使得长久以来埋藏在人们灵 魂深处的情感与理性冲突的火花得以闪现出
来,丰富了现代文学对于人(尤其是下层劳动
收入作者抗战时期小说集《速写三篇》中 。 一、时代价值: 刻划了华威先生——一个 混在抗日文化阵营中的国
民党官僚、党棍的形象。
二、文化意义:
1、华威先生是没有自己面目的“无名人”。 2、华威先生按“等级”、“层次”、“类 型”划分外面的世界。 3、“做人”与“面子”问题是华威先生的首
要问题。
三、艺术特色: 1、速写性。抓住最有助于揭示其性格的
汪文宣和曾树生都是新文化运动的产物,
但是理想和现实错了位。生活的贫困以
及心理的沉重负担给家庭带来严重危机。
汪文宣与曾树生的悲剧,是处于黑暗现实中
而又追求个性解放的现代知识分子精神上被
摧残、肉体上被吞噬的悲剧。是性格悲剧, 更是社会悲剧。同时蕴涵有对人性对家庭伦 理关系的深层思考。
①首先写的是小人物的生和死的悲剧,是小
第二部 :
从“七· 七”事变写到苏德战争爆发,集
中描写蒋家小儿子蒋纯祖在大动乱中的 曲折生活道路,也穿插描写蒋家其他儿
女在抗战后方过着的平庸麻木的生活。
3、路翎:“疯狂”的叙述者 ①面对无边的个体生命的旷野,路翎体尝着 人生的虚无(无意义,无信仰)和存在的荒诞 (非理性,偶然性),这是人类生存终极的根本 的困境。
材》 《卸煤台下》 《在铁链中》 《预言》
《平原》 《云雀》 《罗大斗的一生》
(三)作家作品分析:
1、《饥饿的郭素娥》: 通过郭素娥及几个矿工的悲惨命运和顽强的 反抗,不仅揭示出下层劳动人民肉体上所遭
受的痛苦和折磨,而且还揭示了他们精神上
的痛苦和饥饿,突出地反映了他们为了自己
精神上的自由,所进行着的至死不屈的反抗。
2、《财主底儿女们》:
以一· 二八事变到苏德战争爆发期间的中国大 后方的动荡生活为背景,以江南一家大地主 大资本家家庭的风流云散为中心,力图反映 “一· 二八”后十年间中国社会生活面貌,提 出在动乱的时代青年知识分子的道路问题。
第一部 : 从“一· 二八”写到“七· 七”事变前,故事 中心是苏州头等富户蒋捷三一家在内外 多种力量冲击下分崩离析的过程。
这是一部充满心理性格之力度的作品,作
者在劳动妇女的悲惨命运中,执意挖掘出
蕴藏在人民心中的追求个性解放和自发反 抗黑暗势力的"原始强力",使人们看到了
我们柔弱的民族性深处的"蛮性"。
作者“追求油画式的、复杂的色彩和复杂
的线条融合在一起的,能够表现出每一条 筋肉的表情,每一个动作底潜力的深度和
立体。” ——胡风
以“皖南事变”前后国民党政府“陪都”重庆 为背景,斗争锋芒直指国民党法西斯特务统治 和他们反共反人民、卖国投敌的政治路线。
这部作品是赵惠明的一束日记,采取了最能
揭示人物内心隐秘的日记体裁,充分发挥了
善于深刻细腻地刻划人物心理的特长。
仍然保留着茅盾小说中与现实斗争密切相关,
选材富于时代性和社会性明逐步觉醒、走向自新之 路的过程。
二、巴金:
后期创作题材分为两类:
一类继续写旧家庭没落,
有《春》、《秋》、《憩
园》;另一类反映抗战时
期现实生活的,主要有
《火》三部曲,《第四病
室》,《寒夜》。
(一)《寒夜》的思想:
小说描写一个走向崩溃的家,是一个新文化
运动中的新型家庭模式:
第二十一章 国统区的长篇小说创作
第二十一章 国统区的长篇小说创作
第一节 40年代小说的基本面貌 两种写作姿态:回应抗战现实与疏离抗战现实 三个创作群体:即国统区老作家、七月派小说 群和“新生代”作家 两股创作潮流:讽刺暴露与体验追忆 两个核心命题:知识分子和人民性
《华威先生》 1938年4月发表于《文艺阵地》创刊号上,后
情节、细节集中描写 。
2、讽刺性。夸张的手法达到讽刺的效果。 3、通过生动的细节和个性化的语言,反复 地、富于变化的揭示了华威先生自命不凡、 刚愎贪婪而又贫乏空虚的内心世界。
第二节 老作家的创作
一、茅盾《腐蚀》 :
写于“皖南事变”后三个月左右,连载于
1945年5月至9月《大众生活》。是最早揭露
国民党反共卖国罪行的小说。
(二)《寒夜》的艺术特点: 1、结构布局,一切象现实生活本身一样流动, 并相当完整。
2、落笔细密。情节发展在日常生活琐事中推
进。 3、意境阴冷悲凉。
三、老舍《四世同堂》(《惶惑》、《偷
生》、《饥荒》) :
继《骆驼祥子》之后又一部表现北京市民
生活的长篇巨制。
(一)《四世同堂》的主要内容: 1、是异族统治下灵肉遭受折磨的痛史。 2、是憎恨侵略者、民族败类,也恨惶惑与 偷生的国民性的恨史。 3、是颂扬爱国主义与民族气节,激励人民
奋起抗争的壮史。
(二)人物形象:
1、祁老者:
思想守旧,胆小怕事,顽固地想照陈旧的
法规维持全家族的生活。老一辈北平市民 觉醒的过程,在祁老者身上得到了反映。
2、祁瑞宣:
既有从老一代市民身上留下来的性格特征,
又接受了新式教育,内心和行动充满矛盾。
从苦闷中觉醒走向反抗的过程,是体现在他
身上的国民精神弱点被逐渐清除的过程,是 他不断摆脱传统文化影响的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