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国统区的长篇小说创作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寒夜》的艺术特点: 1、结构布局,一切象现实生活本身一样流动, 并相当完整。
2、落笔细密。情节发展在日常生活琐事中推
进。 3、意境阴冷悲凉。
三、老舍《四世同堂》(《惶惑》、《偷
生》、《饥荒》) :
继《骆驼祥子》之后又一部表现北京市民
生活的长篇巨制。
(一)《四世同堂》的主要内容: 1、是异族统治下灵肉遭受折磨的痛史。 2、是憎恨侵略者、民族败类,也恨惶惑与 偷生的国民性的恨史。 3、是颂扬爱国主义与民族气节,激励人民
者)的心灵世界的描写,获得了前所未有的 “现实主义强度”。
第二十一章 国统区的长篇小说创作
第二十一章 国统区的长篇小说创作
第一节 40年代小说的基本面貌 两种写作姿态:回应抗战现实与疏离抗战现实 三个创作群体:即国统区老作家、七月派小说 群和“新生代”作家 两股创作潮流:讽刺暴露与体验追忆 两个核心命题:知识分子和人民性
《华威先生》 1938年4月发表于《文艺阵地》创刊号上,后
2、《财主底儿女们》:
以一· 二八事变到苏德战争爆发期间的中国大 后方的动荡生活为背景,以江南一家大地主 大资本家家庭的风流云散为中心,力图反映 “一· 二八”后十年间中国社会生活面貌,提 出在动乱的时代青年知识分子的道路问题。
第一部 : 从“一· 二八”写到“七· 七”事变前,故事 中心是苏州头等富户蒋捷三一家在内外 多种力量冲击下分崩离析的过程。
③路翎的小说(主要指1949年以前的小说) 中 满溢着个体生命的焦灼、反抗与疯狂。 他所有的作品几乎都是在演进着同一个过程
与主题:个体生命经历“疯狂”走向“死
亡”。
他以巨大的热情投入到对于人的灵魂深层结
构的探寻中去,使得长久以来埋藏在人们灵 魂深处的情感与理性冲突的火花得以闪现出
来,丰富了现代文学对于人(尤其是下层劳动
汪文宣和曾树生都是新文化运动的产物,
但是理想和现实错了位。生活的贫困以
及心理的沉重负担给家庭带来严重危机。
汪文宣与曾树生的悲剧,是处于黑暗现实中
而又追求个性解放的现代知识分子精神上被
摧残、肉体上被吞噬的悲剧。是性格悲剧, 更是社会悲剧。同时蕴涵有对人性对家庭伦 理关系的深层思考。
①首先写的是小人物的生和死的悲剧,是小
第二部 :
从“七· 七”事变写到苏德战争爆发,集
中描写蒋家小儿子蒋纯祖在大动乱中的 曲折生活道路,也穿插描写蒋家其他儿
女在抗战后方过着的平庸麻木的生活。
3、路翎:“疯狂”的叙述者 ①面对无边的个体生命的旷野,路翎体尝着 人生的虚无(无意义,无信仰)和存在的荒诞 (非理性,偶然性),这是人类生存终极的根本 的困境。
童年经验和现实人生中的焦虑体验是路
翎人格形成、发展的基石。
“我底童年是在压抑、神经质、对世界的不可 解的爱和憎里度过的,匆匆地度过的。” “悲哀是那么不可分解地压着我底少年时代,
压着我底恋爱。”
“我怕我活不久,这想头真是离奇的,不可思 议的,但是的确是这样。我底身体在这样的年 纪就这么坏……” “那时候我就要在阴暗潮湿的地下嫉妒着别人 了罢。”
《财主底儿女们》(1945年),表现封建家 庭出身的知识分子的心路。
(二)主要作品:
代表作: 长篇小说《财主底儿
女们》、《饥饿的郭素娥》
主要作品: 长篇小说《燃烧的荒地》 ;中
短篇小说 《爱民大会》 《女工赵梅英》 《中国胜利之夜》 《人权》 《青春的祝福》 《洼地上的“战役”》 《初雪》 《王家老 太婆和她的小猪》 《蠢猪》 《小兄》 《棺
二、路翎:
(一)作家简介: 路翎(1923-1994),原名徐嗣兴,祖籍安徽 无为,生于江苏南京。
抗战时开始写作,17岁时受胡风赏识而于文坛
初露头角, 成为三十年代七月派的主力作家。
1940年之后创作了一些矿区生活题材的作品,
其中《卸煤台下》颇有成就。
1942年后进入创作高峰,创作了中篇小说
《饥饿的郭素娥》(1944年)及长篇小说
②路翎的态度决不是消极的,虽然时常感到
“疲弱”,但探求的脚步却从未停止过。 路翎的主人公无一例外地思索、追求、反抗、 疯狂,在有限的时空里让自我的生命燃烧得 尽可能辉煌。
无论是蒋氏三兄弟,还是罗大斗、郭子龙、
王炳全、郭素娥,他们都超脱了世俗的某些 方面,在一种自我权威的基础上建构存在的 影像,试图以一种自我权威的“自明”来对 抗绝望。
材》 《卸煤台下》 《在铁链中》 《预言》
《平原》 《云雀》 《罗大斗的一生》
(三)作家作品分析:
1、《饥饿的郭素娥》: 通过郭素娥及几个矿工的悲惨命运和顽强的 反抗,不仅揭示出下层劳动人民肉体上所遭
受的痛苦和折磨,而且还揭示了他们精神上
的痛苦和饥饿,突出地反映了他们为了自己
精神上的自由,所进行着的至死不屈的反抗。
这是一部充满心理性格之力度的作品,作
者在劳动妇女的悲惨命运中,执意挖掘出
蕴藏在人民心中的追求个性解放和自发反 抗黑暗势力的"原始强力",使人们看到了
我们柔弱的民族性深处的"蛮性"。
作者“追求油画式的、复杂的色彩和复杂
的线条融合在一起的,能够表现出每一条 筋肉的表情,每一个动作底潜力的深度和
立体。” ——胡风
(三)《四世同堂》的文化反思色彩: 从历史文化的深层对民族传统文化进行现 代性的审视和反思,是作品最为深刻的思
想价值。
作品将历史镜头聚焦于北平市民的灵魂深
处,通过市民在惶惑中偷生的一幅幅生活
图像,以明确的批判意识揭露了浮游在北
平市民中的民族劣根性,以理性审视的目
光,对懦弱、目光短浅、苟且偷生“民族 的遗传病”作了穿透性的剖析。
收入作者抗战时期小说集《速写三篇》中 。 一、时代价值: 刻划了华威先生——一个 混在抗日文化阵营中的国
民党官僚、党棍的形象。
二、文化意义:
1、华威先生是没有自己面目的“无名人”。 2、华威先生按“等级”、“层次”、“类 型”划分外面的世界。 3、“做人”与“面子”问题是华威先生的首
要问题。
三、艺术特色: 1、速写性。抓住最有助于揭示其性格的
奋起抗争的壮史。
(二)人物形象:
1、祁老者:
思想守旧,胆小怕事,顽固地想照陈旧的
法规维持全家族的生活。老一辈北平市民 觉醒的过程,在祁老者身上得到了反映。
2、祁瑞宣:
既有从老一代市民身上留下来的性格特征,
又接受了新式教育,内心和行动充满矛盾。
从苦闷中觉醒走向反抗的过程,是体现在他
身上的国民精神弱点被逐渐清除的过程,是 他不断摆脱传统文化影响的过程。
情节、细节集中描写 。
2、讽刺性。夸张的手法达到讽刺的效果。 3、通过生动的细节和个性化的语言,反复 地、富于变化的揭示了华威先生自命不凡、 刚愎贪婪而又贫乏空虚的内心世界。
第二节 老作家的创作
一源自文库茅盾《腐蚀》 :
写于“皖南事变”后三个月左右,连载于
1945年5月至9月《大众生活》。是最早揭露
国民党反共卖国罪行的小说。
以“皖南事变”前后国民党政府“陪都”重庆 为背景,斗争锋芒直指国民党法西斯特务统治 和他们反共反人民、卖国投敌的政治路线。
这部作品是赵惠明的一束日记,采取了最能
揭示人物内心隐秘的日记体裁,充分发挥了
善于深刻细腻地刻划人物心理的特长。
仍然保留着茅盾小说中与现实斗争密切相关,
选材富于时代性和社会性的特色。
(四)《四世同堂》的结构特点:
1、全景式、多线索的广阔场景。 2、人物关系的设置呈辐射型、网络状展开。 3、《四世同堂》在艺术上保持着老舍作品 特有的浓郁的北京地方色彩。
第三节 路翎和七月派小说
一、七月派小说:
胡风主持的《七月》、《希望》等杂志,团
结了路翎、丘东平等小说作者,主张在现实 主义旗帜下反映活的一代人的心理状态,作 品充满了生活的血肉感以及对于人的心灵的 直视力量。这些小说多数都被编入《七月文 丛》,故称之为“七月派小说”。
汪蒋合流 “皖南事变” 真实地揭示了赵惠明逐步觉醒、走向自新之 路的过程。
二、巴金:
后期创作题材分为两类:
一类继续写旧家庭没落,
有《春》、《秋》、《憩
园》;另一类反映抗战时
期现实生活的,主要有
《火》三部曲,《第四病
室》,《寒夜》。
(一)《寒夜》的思想:
小说描写一个走向崩溃的家,是一个新文化
运动中的新型家庭模式:
人物在大时代中生的无奈和死的悲哀; ②作品又是国民党统治下的旧时代的悲剧。 “什么事都没有变好,有的反而更 坏”“胜利是他们胜利,不是我们胜利。 我们没有发过国难财,却倒了胜利霉。” ③小说还表达了对家庭伦理关系的思索。
(二)《寒夜》的艺术特点: 在艺术表现上,深沉而压抑的控诉,取代了 反抗斗争的呐喊,对于生活现象本身饱含情 愫的客观描述,取代了作家主观激情的直接 倾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