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警察和赞美诗
欧·亨利《警察和赞美诗》原文和译文
欧·亨利《警察和赞美诗》原文和译文美国20世纪初著名短篇小说家欧·亨利名篇,是短篇小说的杰作。
它写了一个流浪汉冬天来了无法再露宿街关,一心想进监狱换取三个月的食宿,几次三番为非作歹,警察却视而不见,不予理会。
等他在一条僻静的路边听到教堂里传出的赞美诗的音乐,并受到感染,决心弃旧图新自食其力时,警察却无缘无故地逮捕了他。
作者通过这个故事,揭露了美国社会是非颠倒,黑白不分,而流浪汉也是这个社会的牺牲品,是值得同情的人。
---------------------------------------------------------------------------------------------------------------全文索比急躁不安地躺在麦迪逊广场的长凳上,辗转反侧。
每当雁群在夜空中引颈高歌,缺少海豹皮衣的女人对丈夫加倍的温存亲热,索比在街心公园的长凳上焦躁不安、翻来复去的时候,人们就明白,冬天已近在咫尺了。
一片枯叶落在索比的大腿上,那是杰克·弗洛斯特①的卡片。
杰克对麦迪逊广场的常住居民非常客气,每年来临之先,总要打一声招呼。
在十字街头,他把名片交给“户外大厦”的信使“北风”,好让住户们有个准备。
索比意识到,该是自己下决心的时候了,马上组织单人财务委员会,以便抵御即将临近的严寒,因此,他急躁不安地在长凳上辗转反侧。
索比越冬的抱负并不算最高,他不想在地中海巡游,也不想到南方去晒令人昏睡的太阳,更没想过到维苏威海湾漂泊。
他梦寐以求的只要在岛上待三个月就足够了。
整整三个月,有饭吃,有床睡,还有志趣相投的伙伴,而且不受“北风”和警察的侵扰。
对索比而言,这就是日思夜想的最大愿望。
多年来,好客的布莱克韦尔岛②的监狱一直是索比冬天的寓所。
正像福气比他好的纽约人每年冬天买票去棕榈滩③和里维埃拉④一样,索比也要为一年一度逃奔岛上作些必要的安排。
现在又到时候了。
昨天晚上,他睡在古老广场上喷水池旁的长凳上,用三张星期日的报纸分别垫在上衣里、包着脚踝、盖住大腿,也没能抵挡住严寒的袭击。
警察与赞美诗解析
——解读《警察和赞美诗》
【美】欧 ·亨利
背景:十九世纪的美国社会 警察: 维护生活秩序的社会安定的国
家机器。
赞美诗: 宗教音乐 净化心灵 升华境界。
警察+ 赞美诗= ?
明确:一个国家在生活方面拥有维护正常秩序 和社会安定的警察队伍,而在精神方面拥有净 化人的灵魂的宗教音乐。从逻辑上讲,应很完 美,甚至是“人间天堂”。 出人意料的结局告诉我们美国社会并非“天 堂”,而是“地狱”。
2.多年来,好客的布莱克威尔岛监狱就一直是他的冬季寓所。
“好客”是反语、拟人,嘲讽了美国的监狱里关了很多囚犯,而在监 狱外面的流浪汉冬天里的处境反而不如在监狱中──幽默中包含了多少辛 酸!
1-2节环境描写的作用
①为主人公的出场渲染了一种凄清、寒冷的环 境,为苏比营造了生活窘迫的氛围。
②交代了主人公的身份,
合作探究一
1.朗读课文第一、二节,这两节是属于 什么描写?作用是什么 ?
2、作者在第一节描写环境时运用了什么 修辞手法?小说发生在什么季节 ?
3、作者为什么要写“海豹皮大衣”的女 人?还两次写了苏比在长凳上“辗转 反侧”?
“每当……,每当……,每当……”此句用了
排比的修辞手法 ,描写了当时的 自然环境,为小说 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描绘哪些景物?
?2.苏比怎样的心情?
?3.这种意境有什么作用?
?4.如何理解“管风琴庄严而甜美的音调使 他内心起了一场革命”?
?熟读145页课文39-43 语段,思考以下问题:
?1.描绘哪些景物?(月光、街道、灯光、赞美诗 音乐)
?2.苏比怎样的心情?(灵魂里起了奇妙的变化)
?3.这种意境有什么作用?(为人物内心服务,突 出苏比灵魂净化的过程)
《警察和赞美诗》(整理版) (1)分析
欧·亨利
警察: 维护生活秩序的社会安定的国家机器。 赞美诗: 宗教音乐 净化心灵 升华境界。 警察+赞美诗=
明确:一个国家在生活方面拥有维护正常秩序和社会
安定的警察队伍,而在精神方面拥有净化人的灵魂的
宗教音乐。从逻辑上讲,应很完美,甚至是“人间天
堂”。
欧· 亨利(1862—1910)是美国最杰出的短篇小 说家,他的作品曾被誉为“美国的生活的幽默的百科 全书”。 他被誉为“美国现代短篇小说之父”,与法国的 莫泊桑、俄国的契诃(hē)夫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
苏贝的行为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愿望或打算
结果
第六次
苏贝的行为
第一次
愿望或打算
结果
进上等餐馆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砸橱窗
进低档饭馆 调戏女子 大吵大闹
让别人交给警 被推到人行道上 察 、 直接被警察抓 连个旁证都不算 住 被“叉”在人行道上 女子缠住他 让他只管闹去
第六次
偷绸伞
故事高潮(39-47)苏贝良心发现,突然被捕。
故事结局(48)苏贝被判监禁三个月。
课堂学习
分析第一部分(1-6)
苏贝躺在麦迪逊广场的长凳上,辗转反侧。当夜晚雁群引吭高 鸣,当没有海豹皮大衣的女人对她们的丈夫亲热起来,或者当苏贝
躺在广场的长凳上辗转反侧的时候,你就知道冬季已经逼近了。
一片枯叶飘落到苏贝的膝头。那是杰克·弗洛斯特的名片。杰 克对麦迪逊广场的老房客倒是体贴入微的,每年要来之前,总是预 先通知。他在十字街头把他的名片交给 “北风” ——“幕天席地 别墅”的门房——这样露天的居民就可以有所准备。
忿忿不平( 憎恶 (
警察和赞美诗(包括作者经历学习目标)
【解析】选B。A项“淖”读nào;C 项“弋”读yì ;D项“茄”读jiā。
1.分析小说曲折、巧妙的
情节安排,欣赏“欧· 亨利 手法”的艺术特色。 2.正确理解分析苏贝的人 物形象。 3.欣赏小说幽默风趣的风 格,体味“含泪的微笑” 的艺术风格。 4.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欧·亨利的大部分作品都以美国下层小人物的生活内容为题材, 这与他个人的成长道路有很大的关系,因为一个人的成长经历都会变 成沉淀在他脑海中的各种记忆,在适宜的时刻以各种形式通过潜意识 或无意识而表达出来。欧·亨利原名威廉·西德尼·波特,1862年出 生于美国南部的一个普通医师家庭,3岁时,因母亲去世、父亲无力 抚养而被送至外祖母家寄养。寄人篱下的忧伤情绪随着岁月的流逝和 年龄的增长常常袭扰着欧·亨利的心灵。15岁时,欧·亨利开始自谋 出路,他当过学徒、记者、制图员、编辑、专栏作家、会计员和银行 出纳员。1896年,因“盗用公款”受到指控,为避免受审,欧·亨利 逃到了拉丁美洲。1897年,欧·亨利的妻子病故,他冒险回国,并被 捕入狱。在狱中,欧·亨利开始创作,并在刑满出狱后专门从事文学 写作。1910年,由于长年写作的劳累使身体受到严重损伤,再加之经 历了第二次婚姻失败的打击。欧·亨利的不幸遭遇和流浪汉般的生活, 使他尝遍了人世间的疾苦,也接触到了社会上各式各样的人物,而且 有机会听到他们的情感故事和不幸遭遇,这些不但使他对生活有了深 刻的理解,也成为他小说情节构思的源泉,同时他的性格和苦中求乐 的大众自嘲似的幽默成为他写作风格的特有亮色。
1.生活贫困,一无所有。 2.性格:好逸恶劳。 精神上的尊严,灵魂上的高傲。
为了实现自己的想法,苏贝做了哪些努力?结果怎 么样? 1.走进豪华饭店想饱餐一顿,想白吃让侍者把他交 到警察手里, 因裤子破被推倒行人道上连门都没 进去。 2.用石块砸窗玻璃想让巡警抓住, 警察追赶搭车的 人,连旁证都算不上。 3.想进普通餐馆白吃一顿, 想让店侍者叫警察挨顿 揍,被“叉”在行人道上。 4.装流氓调戏女子, 想让女子找警察, 被妓女纠缠, 撒腿就走。 5.扮醉鬼大吵大闹, 想以“扰乱治安”罪被捕 ,被 误以为是大学生,警察不管。 6.偷雨伞, 想让主人叫警察 ,被误以为是伞的主人。
欧·亨利《警察与赞美诗》赏析
1.创作的社会背景在欧·亨利生活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社会经历了从政治到经济的翻天覆地的大变革。
1861年至1865年的美国南北内战,是一场伟大的革命,它最终推翻了残酷落后的黑人奴隶制度。
1863年7月,林肯在著名的葛底斯堡演说中,阐述了一个理想政府的三条原则,即民治、民有、民享;美国国会还为此于1868年和1870年分别颁布了美国宪法第四和第五修正案,其中这样写道:“身在合众国的所有人,无论出生于此还是移民入籍至此,只要服从于司法,均是合众国及他们所居住的州的公民。
”“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不得被合众国及任何州以种族、肤色或以往的奴隶身份为由剥夺或删减。
”所有这些都极大地鼓舞了民心,在当时的世人眼中,美国俨然是一个人人平等、自由、博爱的理想之国。
经济上,内战结束后不久,电报通讯网络就在全国广泛建立。
电话、计算器、打字机和现金出纳机也开始出现在商务往来中。
爱迪生发明了白炽灯,并带动了更多的发明创造。
这些都极大地推动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使生产规模一再扩大。
在交通方面,1903年,怀特兄弟的第一架飞机试飞成功,到1918年,美国已正式成为一个汽车王国。
在内战即将结束的时候,美国已有60000公里的铁路线,而七年之后,这个数字又翻了一番,到1920年,美国共修建铁路360000公里,极大地促进了当时美国经济的发展,并通过便利的交通把整个国家紧密地联接起来。
农业上,资本加速土地兼并,失去土地的农民大量涌入城市,寻求出卖劳力的生路,加之新农机的发明也使得农业生产增长了十几倍。
在1860至1910年间,世界市场上出售的玉米和谷物,有一半是美国生产的。
大规模的农场出现了,生产效率提高了,使农业劳动力得以向其它行业转移创造了条件,为工商业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血液。
1 860年,美国工业生产位居世界第四,到1892年,已经跃居世界第一。
其间,美国的社会总产值翻了五番。
这一切极大地促进了美国城市的迅速发展,使纽约、芝加哥等城市迅速成为重要的充满活力的经济中心。
《警察和赞美诗》
作者介绍
欧· 亨利(1862─1910),原名威廉· 西德尼· 波特,美国 短篇小说家。他做过多种工作,饱受歧视,遍尝艰辛。 1898年,他在银行做职员,因银行的钱被盗,被指控挪 用银行公款,判刑5年。他在狱中表现良好,担任药剂师, 因而有机会听到犯人讲的各种各样离奇古怪的故事,这丰 富了他的创作素材。在狱中以欧· 亨利为笔名开始写作短 篇小说,1901年提前获释,移居纽约专事写作。 欧· 亨利是一位多产小说家。一生写了300多篇短篇小说。 其中大部分反映了下层人物辛酸而又滑稽的生活。他的 《警察和赞美诗》、《麦琪的礼物》、《最后的一片叶 子》、《没有完的故事》、《黄雀在后》等代表作,列入 了世界优秀短篇小说之林,近百年来一直拥有广大的读者。 欧· 亨利以其卓越独特的艺术手法,与法国的莫泊桑、俄 国的契诃夫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品读苏比的经历,分析人物的形象
苏比是一个流浪汉,是一个性格比较复杂的人物形 象。苏比一方面在穷困潦倒之际,曾经落入泥潭, 有过“堕落的时光”,有过“低俗的愿望”,以至 于“心灰意懒,才能衰退,动机不良”;另一方面, 他的堕落行为,诸如骗吃骗喝、小偷小摸、调戏妇 女、扰乱治安等等,又都是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 故意去干的。为了实施他的“冬居计划”,在一种 反常心理的驱使下,他想方设法去“作恶”,一心 一意想让警察把他抓了去。然而,作恶并非他的本 意,犯罪是他找到“逍遥过冬”的“安乐窝”的途 径和手段。因而在一定意义上说,苏比还有令人怜 悯和同情的一面。
警察和赞美诗
分析第二部分
思考:苏贝为了进监狱过冬干了做了哪些 努力?结果如何?
苏贝的行为
想骗吃骗喝 砸玻璃窗 饱餐一顿
调戏女子 大吵大闹
偷雨伞
结果
被推出门外 被认为非肇事者 被推倒在人行道上
被女子纠缠 被误认为是大学生 被认为是伞的主人
思考
1.砸玻璃、大吵大闹都让警察看到了,但是 都宽容了他,说明了什么?
说明资本主义社会是非混淆,善恶颠倒的本质。
长篇小说:《白菜和国王》 短篇小说:《四万年》、《西部之声》、《市声》、《滚石》 代表作:《麦琪的礼物》、《警察和赞美诗》、《最后的常春
藤叶》
含泪的微笑
他的小说常以“含泪的微笑”来抚 慰生活失意的小人物的心灵创伤,善 于运用夸张、讽刺、双关等幽默手段。
尤其体现欧亨利小说特色的,是他的
小说常在故事末尾笔锋一转,让主人
苏贝是一个性格复杂的流浪汉形象
不能简单说他是坏人:他故意作恶,犯些轻罪, 都不是出自本意,他多年浪迹街头,并没有真正 沦为乞丐、小偷、骗子或其他社会渣滓。在赞美 诗的感化下,能幡然悔悟,要跳出泥坑,表明他 良知未泯,有向善的一面。 也不能说他是好人:为了逃避生活的考验,他多 年在监狱过冬,平时游手好闲,欲望低俗,他的 一连串的恶行也不能说是对现实反抗的正确行动。
• 总之,苏贝瞧不起那些以慈善为名的、替地方 上的寄食者准备的布施,有他堕落行为的背后 有一种不可欺侮的傲骨,有决心重新做人的欲 望,也有不惜丑化自己的人格,做出种种坏事 的好逸恶劳的思想。
公的命运突然起意想不到的变化,在 看似荒唐的结局中给读者以深层的思 索和启迪,这一构思的方法被誉为
“欧亨利手法”。
概述小说内容
• 流浪汉苏贝在冬天来临之际,想方设法 到监狱过冬,他六次为非作歹,却没有 如愿。而正当他听到赞美诗受感化想重 新做人时,却莫名其妙的被捕。
《警察和赞美诗》
4、小说结构别出心裁,结果完全出人意料。这样的构思是否符合 逻辑?构思的好处是什么? 5、你对文章题目“警察和赞美诗”的理解?
精品课件
思考:苏比为了进监狱过冬干了哪 些违法的 事情?结果如何?
苏比的行为
想骗吃骗喝 砸玻璃窗 饱餐一顿 调戏女子 大吵大闹 偷雨伞
结果
被推出店外 被认为非肇事者 被推倒在人行道上
被女子缠住 被认为是大学生 被认为伞的主人
精品课件
1、苏比作恶的对象都是一些什么样的人?
心术不正的人,如女子,捡雨伞的人,这个反映了资 本主义社会风气日下。 2、两家饭店对苏比的 态度怎样?说明了什么问题? 第一家:作者领班的眼光落在它的旧裤子和破楔子上,粗壮利落的手把他推个 转身,悄悄而迅速地把他打发到到人行道上。 第二家:侍者认为不用惊动警察,两位侍者干净利落,他把苏比往外一叉,正 好让他在耳朵贴地摔在铁硬的人行道上。 说明:反映资本主义社会弱肉强食,强势至上,没有严格的法律可言
精品课件
主要作品及其作品特色
欧·亨利一生写了300 多篇短篇小说,大部分反 映了下层人物辛酸而又滑 稽的生活。这些作品以其
长篇小说:《白菜和国 王》
短篇小说:《四万年》、
幽默的生活情趣,“含泪
《西部之声》、《市
微笑”的风格被誉为“美
声》、《滚石》
国生活的幽默百科全书”。 他的作品往往有一个突出
代表作:《麦琪的礼
3、资本主义社会是一个是非混淆,善恶颠倒的社会
4、完全符合 这样写突出了苏比的愿望和现实矛盾,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 是非混淆、善恶颠倒的黑暗现实。
《警察和赞美诗》(整理版) (1)
课堂小结
《警察与赞美诗》是美国短篇小说家欧亨利短 篇小说的代表作,作者以辛酸讽刺的笔调,从一个 流浪汉的悲惨遭遇提出了美国社会普遍存在的一个 尖锐的问题——何为幸福和苦难,什么是恶行和善 良?课文真实的反映了当时美国社会是非颠倒、黑 白混淆的客观现实。
3.砸玻璃、大吵大闹都让警察看到了,但是都宽容了他, 说明了什么? 说明资本主义社会是非混淆,善恶颠倒的本质。
4.随着情节的发展,苏贝的品行越来越恶劣,说明了 什么?
苏贝的自尊一次又一次丧失,品行越来越恶劣。小说让 我们看到的深渊。
分析第三部分(39-47)
逮捕(dài)
憎恶 (zēng wù ) 泥淖(nào )
别墅(shù)
咫尺(zhĭ)
摇曳(yè)
堆砌(qì)
潜移(qián )
2.改正下列的错别字
迫不急待 及
不明一钱 名 旁证博引 征
泻露真相 泄 心恢意冷 灰 潜移墨化 默
震聋发聩 振
3.快速浏览课文,思考本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流浪汉苏贝在冬天来临之 前,想方设法到监狱过冬,他 六次犯事,为非作歹,可是却 没有如愿,正当他听到教堂赞 美诗,决定重新做人时,却被 莫名其妙逮捕了。
2、在赞美诗的感召下,“他决定把自己拔出泥沼,重
新做人”,说明苏贝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苏比是一个能够自知的人,早年有良好的品德和操行,性 格高傲,只是在被生存危机逼得无可奈何的情况下,才决定 去当 “法律的客人”,也正因为这样,他才会在赞美诗的感 召下,从善意识被唤醒。好逸恶劳而又“自尊”的无业游民, 迷途知返而又改过自新的“向善”青年。
《警察和赞美诗》(整理版) PPT
苏贝的自尊一次又一次丧失,品行越来越恶劣。小说让 我们看到社会是如何将一个原本有自尊、很自傲的青年 一步一步推向罪恶的深渊。
分析第三部分(39-47)
1、找出环境描写的句子,并说说有什么作用? 幽静的路角上、柔和的灯火、悦耳的乐声、
月亮、行人和车辆……(古朴、肃穆、亲切)。
分析第二部分(7-38)
思考:苏贝为了进监狱过冬干了哪 些违法的事情?结 果如何?
思考
1、苏贝作恶的对象都是一些什么样的人?
心术不正的人,如女子,捡雨伞的人,这个 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风气日下。
2、两家饭店对苏贝的态度说明了什么问题?
反映资本主义社会弱肉强食,强势至上,没 有严格的法律可言。
3.砸玻璃、大吵大闹都让警察看到了,但是都宽容了他, 说明了什么? 说明资本主义社会是非混淆,善恶颠倒的本质。
逮捕(dài)
憎恶 (zēng wù ) 泥淖(nào )
别墅(shù)
咫尺(zhĭ)
摇曳(yè)
堆砌(qì)
潜移(qián )
2.改正下列的错别字
迫不急待 及
不明一钱 名 旁证博引 征
泻露真相 泄 心恢意冷 灰 潜移墨化 默
震聋发聩 振
3.快速浏览课文,思考本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流浪汉苏贝在冬天来临之 前,想方设法到监狱过冬,他 六次犯事,为非作歹,可是却 没有如愿,正当他听到教堂赞 美诗,决定重新做人时,却被 莫名其妙逮捕了。
《警察和赞美诗》(整理版)
警察: 维护生活秩序的社会安定的国家机器。 赞美诗: 宗教音乐 净化心灵 升华境界。 警察+赞美诗=
明确:一个国家在生活方面拥有维护正常秩序和社会 安定的警察队伍,而在精神方面拥有净化人的灵魂的 宗教音乐。从逻辑上讲,应很完美,甚至是“人间天 堂”。
《警察与赞美诗》
诵读1-2段:环境描写的作用1
作用:
①交代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大雁鸣叫,北风凄厉,枯叶飘落, 暗示了季节——冬天将近,地点是广场的长凳。
②渲染了一种凄清、寒冷的环境,为苏比营造了生活窘迫的氛围。 ③暗示了情节的发展:苏比的冬居计划刻不容缓了。 ④同时从侧面刻画了人物,交代了主人公的身份,点明了苏比在后
1.找相关语句描写(正面和侧面) 2.从描写看共性和个性特征。 3.从描写看人生经历、社会身份、思想认识。 4.从议论看作者态度或评价,塑造人物的意义。
◆故事的人物有哪些?主要人物是谁?
苏比、以貌取人的侍者领班、尸位素餐 却自以为是的警察、诉诸武力的侍者、 表面文雅娴静的妓女、衣冠楚楚的小偷 等。
文中六次为非作歹的缘由。 ⑤展示了美国社会下层人民的痛苦生活,显示了社会巨大的贫富差
距。
环境描写
第39-41自然段: “明月悬在中天,光辉、静穆;车辆与行人都很稀少;檐下的冻雀睡 梦中啁啾了几声——这境界一时之间使人想起乡村教堂边上的墓地。”
环境描写
熟读139页课文39-43语段,思考以下问 题: 1.描绘哪些景物? 2.苏比怎样的心情? 3.这种意境有什么作用? 4.如何理解“管风琴庄严而甜美的音调使 他内心起了一场革命”?
基础知识
彪(biāo)形大汉:小老虎,喻躯干壮大。 勾(gòu)当 轻薄(bó):侮辱、玩弄。 轻佻( tiāo ) 大氅:外套、大衣。 可望而不可即(jí):接近 摇曳(yè) 胶着(jiāo zhuó):牢固的黏住。 坎坷(kǎn kě) 煊(xuān)赫/烜(xuǎn)赫 潜移默化qián
改正下列的错别字
环境描写的作用2
1.交代人物活动的时间是夜晚,地点是教堂边。 2.营造出一种宁静圣洁、静穆空灵的氛围,紧紧扣住了
警察与赞美诗
合作探究一
1.朗读课文第一、二节,这两节是属于 什么描写?作用是什么? 2、作者在第一节描写环境时运用了什么 修辞手法?小说发生在什么季节? 3、作者为什么要写“海豹皮大衣”的女 人?还两次写了苏比在长凳上“辗转 反侧”?
4、苏比在冬季来临之前有什么打算 呢?(朗读第4节)
5、苏比为什么不愿去慈善机构接受 救济,而宁可去监狱过冬呢?(朗 读第5节)
品味语言
1.多年来,好客的布莱克威尔岛监狱一直是他冬 季的寓所。 2.每天晚上,这里汇集着葡萄、蚕丝与原生质的 最佳制品。 3.杰克(霜冻)对麦迪生广场的老住户很客气,每 年光临之前,总要先打个招呼。 4. 苏比明白,为了抵御寒冬,由他亲自出马组织 一个单人财务委员会的时候到了。 5、吃完后他向侍者坦白:他无缘结识钱大爷,钱 大爷也与他素昧平生
“每天晚上,这里汇集着葡萄、蚕丝与原生质的最佳 制品。”作者不直接说出人物的身份,而用反语和借代 的修辞手法,辛辣地讽刺了达官富豪们穷奢极欲的腐朽 生活,与广大下层劳动人民的艰辛生活形成鲜明的对比, 突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贫富悬殊,也揭示了苏比等下层 劳动人民生活艰辛的社会根源,从而增强了小说的社会 意义。 二是夸张。如“苏比明白,为了抵御寒冬,由他亲自出 马组织一个单人财务委员会的时候到了。”“亲自出马 组织一个单人财务委员会”,意为“靠自己解决个人生 计问题”,这里夸大其辞,强调事情迫在眉睫。反过来 也说明过冬问题在苏比眼里何等棘手严重。庄重严肃的 语句里包含着心酸。 三是调侃。也就是说笑,讲“风凉话”。如:吃完后他 向侍者坦白:他无缘结识钱大爷,钱大爷也与他素昧平 生。后两句本可说“他身无分文”,但却以说笑的方式 表达这层意思,语调看似轻松,实际上充满着贫困的无 奈。
教学目标
警察与赞美诗原文
警察与赞美诗欧亨利(1)苏比躺在麦迪逊广场的那条长凳上,辗转反侧。
每当雁群在夜空引吭高鸣,每当没有海豹皮大衣的女人跟丈夫亲热起来,每当苏比躺在街心公园长凳上辗转反侧,这时候,你就知道冬天迫在眉睫了。
(2)一张枯叶飘落在苏比的膝头。
这是杰克·弗洛斯特①的名片。
杰克对麦迪逊广场的老住户很客气,每年光临之前,总要先打个招呼。
他在十字街头把名片递给“露天公寓”的门公佬“北风”,好让房客们有所准备。
(3)苏比明白,为了抵御寒冬,由他亲自出马组织一个单人财务委员会的时候到了。
为此,他在长凳上辗转反侧,不能入寐。
(4)苏比的冬居计划并不过奢。
他没打算去地中海游弋,也不想去晒南方令人昏昏欲睡的太阳,更没考虑到维苏威湾去漂流。
(5)他衷心企求的仅仅是去岛上度过三个月。
整整三个月不愁食宿,伙伴们意气相投,再没有“北风”老儿和警察老爷来纠缠不清,在苏比看来,人生的乐趣也莫过于此了。
(6)多年来,好客的布莱克威尔②岛监狱一直是他的冬季寓所。
正如福气比他好的纽约人每年冬天要买票去棕榈滩③和里维埃拉④一样,苏比也不免要为一年一度的“冬狩”作些最必要的安排。
现在,时候到了。
(7)昨天晚上,他躺在古老的广场喷泉和近的长凳上,把三份星期天的厚报纸塞在上衣里,盖在脚踝和膝头上,都没有能挡住寒气。
这就使苏比的脑海里迅速而鲜明地浮现出岛子的影子。
(8)他瞧不起慈善事业名下对地方上穷人所作的布施。
在苏比眼里,法律比救济仁慈得多。
他可去的地方多的是,有市政府办的,有救济机关办的,在那些地方他都能混吃混住。
当然,生活不能算是奢侈。
(9)可是对苏比这样一个灵魂高傲的人来说,施舍的办法是行不通的。
从慈善机构手里每得到一点点好处,钱固然不必花,却得付出精神上的屈辱来回报。
(10)正如恺撒对待布鲁图⑤一样,真是凡事有利必有弊,要睡慈善单位的床铺,先得让人押去洗上一个澡;要吃他一块面包,还得先一五一十交代清个人的历史。
(11)因此,还是当法律的客人来得强。
课件:警察和赞美诗
警察和赞美诗(美)欧·亨利授课人:单位:导入新课:电视连续剧《北京人在纽约》开头有这么一段话:“如果你爱他,那么就把他送到纽约,因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他,那么也把他送到纽约,因为那里是地狱。
”这句话深刻地反映了纽约甚至是美国社会的那种巨大的贫富差距,对于有钱的人来说,那里是淘金的天堂,而对于穷人而言,那里则是人间的地狱。
今天我们来学习《警察和赞美诗》来进一步了解美国的社会现实,以及主人公苏比的人物形象。
教学目标:☐1、分析小说故事情节,把握人物性格特征。
☐2、了解19世纪美国是非混淆、黑白颠倒的社会现实。
☐3、欣赏“欧·亨利手法”的艺术特色。
生字生词1、给加点的字注音烜()赫一时游弋()肇()事摇曳()2、词语释义☐不名一钱:☐醍醐灌顶:☐烜赫一时:....xuǎn y ìy èzh ào 一个钱也没有,非常贫穷。
名:占有的意思。
佛教用语,比喻给人灌输智慧,使人彻底醒悟。
醍醐,酥酪上聚集的油,味甘美。
形容名声和气势很大。
作者介绍:欧·亨利(1862—1910)原名威廉·西德尼·波特,美国著名短篇小说家,是一位多产小说家。
与法国的莫泊桑、俄国契诃夫被誉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
代表作《警察和赞美诗》、《麦琪的礼物》、《最后的一片叶子》等。
其作品以其幽默的生活情趣,“含泪的笑”的风格被人们誉为“美国生活的幽默的百科全书”。
小说文学常识:完整的故事情节具体的环境描写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自然环境描写社会环境描写典型的人物形象小说三要素苏比的七次经历六次计划入狱一次决心悔改想进豪华饭店白吃一顿,让侍者交给警察,结果因裤子破被推出店门。
第一次第二次用石块砸窗玻璃,想让巡警抓住,结果被认为非肇事者。
进普通餐馆饱餐一顿,不给钱,想让店侍者叫警察,结果挨顿揍,被“叉”到人行道上。
第三次装流氓调戏女子,想让女子找警察结果被女子纠缠,撒腿就走。
《警察与赞美诗》
《警察与赞美诗》第一篇:《警察与赞美诗》《警察与赞美诗》教学目标:1、学习从思想内容(情节、主题)的角度评论文学作品(主要目标);2、品味作品幽默讽刺的语言(辅助目标)。
感知阶段一、导入定向(一)揭示教学目标在第一单元的学习中,我们解决了“评论要知人论世”的问题。
第二单元的学习,主要解决“评论的角度”问题。
单元提示告诉我们,对作品的评论,可以侧重于思想内容,也可以侧重于艺术形式。
以作品的内容为评论重点,可以从题材、人物、情节、主题等角度入手。
学习《警察与赞美诗》,我们就侧重于思想内容,从情节和主题入手进行评论。
(二)设置“突破口”“警察与赞美诗”:警察是维护社会治安的人,赞美诗是基督教徒祈祷时唱的歌。
作者把它们放在一起,有什麽用意和含义,请带着这个问题学习。
二、整体认读(一)了解作者极其创作特点欧亨利,生活在19世纪后期、20世纪初期的美国,著名的短篇小说家。
他善于描写平凡人物,特别是纽约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文笔幽默,被称为“美国生活的幽默的百科全书”。
我们读过他的《最后一片叶子》、《麦琪的礼物》,又预习了《警察与赞美诗》,初步看出欧亨利的小说在情节安排方面有怎样的显著特点?(常常在故事的最后,出现意想不到的结局。
这种写法被称为“欧亨利式的结尾”。
(二)概括小说的情节。
请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小说的情节。
小说的主人公是流浪汉苏比,作品分三部分:1、寒冬迫近,食宿无着,企求入狱;2、故意犯罪,警察不抓,无从入狱;3、听赞美诗,决意从善,被抓入狱。
结局出人意料。
理解阶段三、分析研读(一)改写小说的结局,初析主题1、改写结局并说明意图我们在读第一遍时,大概谁也不会想到小说是这样的结局。
预习时,要求同学们读到小说中写苏比第六次故意犯罪,还是不能“落入法网”,警察们“认为他是个不会犯错误的国王”时,想一想,要是让我们接下去写,故事将如何结局。
请用简洁的语言把你设计的结局说出来。
(讨论)我们设计的结局,大体上分为悲剧、喜剧两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欧· 亨利笔法。 他的小说常以“含泪的微笑”来抚慰生活失意的小人 物的心灵创伤,善用夸张、嘲讽、双关等幽默手段。擅 长以诙谐的笔调,幽默俏皮的语言来刻画人物的思想性 格,被誉为“美国生活的幽默百科全书”。他的小说常在 故事末尾笔锋一转,让主人公的命运突然发生意想不到 的变化,在看似荒唐的结局中给读者以深层的思索和启 迪。这一巧妙的构思方法被誉为“欧· 亨利笔法”。对当 时及后人的短篇小说创作有较大影响。《警察和赞美 诗》正是这一手法的代表作品。
最为著名。他把那儿的街道、小饭馆、破旧的公寓气 氛渲染得十分逼真,故有“曼哈顿的桂冠诗人”之称。由 于他在纽约《星期天世界报》这类通俗报纸上发表作 品,读者大都是小市民,这就影响了他创作的格调。他对 社会与人生的观察和分析并不深刻,有些作品比较浅薄, 但他一生困顿,常与失意落魄的小人物同甘共苦,又能以 别出心裁的艺术手法表现他们复杂的思想感情,因此他 最出色的短篇小说被列入世界优秀短篇小说之列,代表 作品有《麦琪的礼物》《警察和赞美诗》,他和莫泊桑 、契诃夫并称“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
为主人公的出场渲染了凄清寒冷的自然环境,还为小
说的情节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揭示下文苏贝6次为 非作歹的原因,展示了美国社会下层人民的痛苦生活, 显示了社会巨大的贫富差距。所以两处描写不仅点 明季节和环境,也点明了小说的社会环境。
(2)为什么苏贝不愿去慈善机构接受救济,而宁可去监狱 过冬呢?
“凡事有利必有弊,要睡慈善机构的床铺,就先得被
警察和赞美诗
欧·亨利
1.正确理解分析苏贝的人物形象。 2.欣赏小说幽默风趣的风格,体味“含泪的
微笑”的艺术风格。
3.了解本文幽默的语言特点,掌握夸张、比 喻、反语、借代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小说描写一个流浪汉苏贝由于冬天到来无法再露
宿广场,一心想进监狱换取三个月的食宿,几次三番
为非作歹,都因种种巧合而失败了。最后他在一条 僻静的路边听到教堂里传出的赞美诗的音乐,并受 到感染,决心弃旧图新自食其力时,警察却无缘无故 地逮捕了他。“警察”和“赞美诗”从表面上看
1.苏贝为进监狱做过哪些努力?结局怎样?分别反映了哪 些问题?
第一次:进高档酒店;被拒之门外;反映美国社会 的贫富悬殊,等级森严。 第二次:砸商店橱窗;被认为连个旁证都算不上; 反映美国的警察武断愚蠢,法律的是非不分。 第三次:去饭馆饱餐一顿不给钱;被摔在人行道 上;一般人都不愿意招惹警察,怕给自己惹麻烦。 第四次:调戏年轻女子;反被女子缠住要他请喝 啤酒;妇女卖身求生的现象比比皆是。
3.查字典,解释下列词语。 (1)转侧:
向侧转动;翻转。犹疑不定。
(2)怏怏: 不高兴;不满意;不服气或闷闷不乐的神情。
(3)啁啾: 形容鸟叫声、奏乐声等。 (4)不名一文: 名:占有。一个钱也没有。形容极其贫穷。
1.阅读课文,列举你提出的问题。
2.阅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
(1)作者为什么要写“没有海豹皮大衣”的女人?还写了 苏贝在长凳上“辗转反侧”,这两者有什么关系? “海豹皮大衣”反衬苏贝生活的窘迫,“长凳上辗转反 侧”点明了主人公生活的贫困与无奈,这些描写不仅
是两个不相干的概念,但读过全文后,就不难发现它 们是有着内在联系的。它们在对待苏贝时是多么 和谐一致。它们在有效地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和资 本家的安宁。它们一个从肉体上摧残、镇压;一个 从精神上毒害、麻醉。它们残人民的得力工
具。
1.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之一。 欧· 亨利(1862—1910),美国著名作家。出生于美 国南部的一个乡镇医师家庭,从小受教育少。他的一生 非常具有传奇色彩。当过牧牛人、办事员、新闻记者 、银行出纳员,因一笔银行短款,为避免审讯,流亡到国外 ,后因为探视生病的妻子而被捕入狱。后在狱中为给女 儿买礼物而用欧亨利为笔名发表小说。他创作的短篇 小说共300篇,其中以描写纽约曼哈顿市民生活的作品
迫洗个澡;要吃一块面包, 你个人的私事也就得给 打破砂锅问到底。”这句话撕开了慈善机关虚伪的 面纱,表面上的施舍,附带的是对人性的践踏,也正 是对所谓的自由和平等的有力驳斥、无情的批判。
苏贝虽然贫穷,但他严守着精神上的尊严,一直维护
着他灵魂上的高傲,为了“床铺”“面包” 而出卖 个人的尊严和私隐,他是不会去做的。
3.小说在情节安排上,出现了许多巧合,如何理解这种巧合? 小说情节上安排了许多巧合既推动了情节的发 展,又充分地表现了小说的主题。具体可从以下几方 面来理解:首先,苏贝一次次地努力都因一次次的巧 合而没有能实现理想,为了最终实现到布莱克韦尔岛 过冬的愿望,他只能一次又一次地犯罪,作者正是通 过巧合为苏贝多次“犯罪”提供了可能,从而推动了 情节的发展,但他一次又一次地被“宽恕”了,而这 一次次的反常的结局,则更充分地表现了资本主义社 会是非混淆、黑白颠倒的本质。 其次,作者通过一次次的“偶然”,巧妙地、全 方位地展示了美国社会的现状。他作恶的对象,“正 巧”也是些心术不正的人:在街上见机缠住男人的
第五次:在剧院门口大吵大闹;被认为是耶鲁的 小伙子;美国“扰乱治安罪”形同虚设。
第六次:偷伞;反被认为是伞的主人;美国社会风
尚差,人格品行败坏。
2.有人说苏贝是个好人,有人说苏贝不是一个好人。你 是怎样看待这个人物的? 对苏贝这个人物,不能简单地用“好人”或“坏人”的 绝对概念来概括他。像苏贝这样的人,他有劳动力,也有 就业的机会,但他游手好闲。他欲望低俗,为了免于挨冻 、免费食宿,就不择手段丑化自己的人格。他是一个心 理和行为反常的流浪汉,他故意作恶,犯些轻罪,都不是 出自本意,他多年浪迹街头,并没有真正沦为乞丐、小偷 、骗子或其他社会渣滓。在赞美诗的感化下,能幡然悔 悟,想跳出泥坑,表明他良知未泯,有向善的一面。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怏怏(yàng ) (2)棕榈( lǘ ) (3)咫尺( zhǐ )
(4)气氛( fēn )
(5)憎恶(zēng)
(6)啁啾( zhōu jiū )
2.为下面的形近字组词。
吭(há ng) 引吭高歌 亢(kà ng) 亢奋 沆(hà ng) 沆瀣一气 炕(kà ng) 火炕 牒(dié ) 通牒 堞(dié ) 城堞 喋(dié ) 喋血 鲽(dié ) 鲽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