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代谢紊乱及糖尿病的检查
临床化学第二章 糖代谢紊乱及糖尿病的检查 (2)
第二章糖代谢紊乱及糖尿病的检查《考纲要求》1.糖代谢简述(基础知识、血糖的来源去路及调节)——熟练掌握2.高血糖症和糖尿病(高血糖症、糖尿病分型、诊断及代谢紊乱)——熟练掌握3.糖尿病的实验室检查(血糖、尿糖、OGTT、糖化蛋白葡萄糖-胰岛素释放试验等)——熟练掌握4.低血糖症的分型诊断——掌握5.糖代谢先天性异常——了解一、糖代谢简述(一)糖代谢途径1.糖酵解途径——无氧条件供能2.糖的有氧氧化途径——主要供能方式3.磷酸戊糖途径——生成5-磷酸核糖、NADPH4.糖原的合成途径——糖的储存、调节血糖5.糖异生——调节血糖、饥饿时供能6.糖醛酸途径——生成葡萄糖醛酸1.糖酵解概念:在无氧情况下,葡萄糖分解生成乳酸的过程。
要点:(1)无氧条件、胞液进行;(2)产能少;(1分子葡萄糖2-3分子ATP)(3)产物乳酸;(4)关键酶:己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丙酮酸激酶。
生理意义:(1)是机体在缺氧或无氧状态获得能量的有效措施;(2)是某些组织细胞获得能量的方式,如红细胞;(3)糖酵解的某些中间产物与其他代谢途径相联系。
2.有氧氧化概念:葡萄糖在有氧条件下彻底氧化成水和二氧化碳的过程。
要点:(1)第一阶段胞液,第二阶段在线粒体;(2)经过三羧酸循环和氧化磷酸化过程(呼吸链)彻底氧化为CO2和H2O。
(3)产能多1分子葡萄糖彻底氧化产生36-38分子ATP。
(4)关键酶:乙酰CoA合成酶、柠檬酸合酶、异柠檬酸脱氢酶、α-酮戊二酸脱氢酶。
生理意义:有氧氧化是糖氧化提供能量的主要方式。
3.磷酸戊糖途径产物:5-磷酸核糖、NADPH。
关键酶: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
生理意义:1.提供5-磷酸核糖,用于核苷酸和核酸的生物合成。
2.提供NADPH(还原型辅酶Ⅱ),参与多种代谢反应,维持谷胱甘肽的还原状态等。
4.糖原的合成途径(1)葡萄糖通过α-1,4糖苷键和α-1,6糖苷键相连而成的具有高度分支的聚合物。
(2)糖原主要分为肝糖原和肌糖原;(3)糖原是可以迅速动用的葡萄糖储备。
糖代谢紊乱的生物化学检验-线下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指糖尿病患者在各种诱因的作用下,胰岛 素明显不足,生糖激素不适当升高,造成的高血糖、高血酮、酮尿、脱水、 电解质紊乱、代谢性酸中毒等病理改变的征候群
诱发DKA的主要原因主要为感染、饮食或治疗不当及各种应激因素。 未经治疗、病情进展急剧的1型糖尿病患者,尤其是儿童或青少年,DKA 可作为首发症就诊。
可有效反映患者过去 2~3周内平均血糖水 平,是糖尿病近期控 制的一个指标。
• 1.糖尿病诊断依据
糖尿病诊断标准: 1.随机血浆葡萄糖浓度 ≧11.1mmol/L+糖尿病症状 2.空腹血浆葡萄糖浓度≧7.0mmol/L 3.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小时血浆葡 萄糖浓度≧11.1mmol/L
2021/6/17
• 2.糖尿病的分类分型
国际糖尿病学会推荐依据糖尿病病因 分成四类 ☆ 1型糖尿病 ☆ 2型糖尿病 ☆ 特殊类型糖尿病 ☆ 妊娠期糖尿病(GDM)
2型糖尿病
2021/6/17
2.应做哪些实验室检测?
2021/6/17
3.患者出现双下肢麻木的原因是什么?
病人有双下肢麻木病史,这种感觉障碍的症状,是周围神经病变——多 发性神经炎的表现。
周围神经病变——可为对称,也可单发。 一般下肢较上肢重,早期以感觉障碍为主,感觉肢体未端麻木,有
踏棉感、蚁爬感、或痛觉过敏等感觉异常。也可表现为酸疼、灼痛,针刺 痛等,当运动神经累及时,可有下肢软弱无力、行走困难等。
2021/6/17
讨论
1.该患者的诊断是什么?诊断依据是什么?
➢临床表现:“三多一少”:多尿、多饮、多食、体重减轻。
1型糖尿病
2021/6/17
2.应做哪些实验室检测?
血糖
21.3mmol/L
中级临床医学检验技术临床化学(绪论、糖代谢紊乱及糖尿病的检查
中级临床医学检验技术临床化学(绪论、糖代谢紊乱及糖尿病的检查)模拟试卷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A1型题 2. B1型题1.自动化仪器应用于临床化学检验,其特点不包括A.自动化B.精密度高C.微量D.快速E.准确度最高正确答案:E解析:自动化仪器的优点包括:自动化、精密度高、微量、快速。
准确度最高的方法是决定性方法,常难以自动化。
知识模块:绪论2.以下有可能是健康成年人OGTT检测结果的是A.空腹血糖6~7mmol/LB.口服葡萄糖30~60分钟达到峰值C.葡萄糖峰值>10 mmol/LD.2小时血糖水平在7~8 mmol/LE.血糖峰值<10 mmol/L正确答案:B解析:口服葡萄糖30~60分钟达到峰值,一般不超过8.9 mmol/L。
知识模块:糖代谢紊乱及糖尿病的检查3.下列描述为2型糖尿病的特征的是A.胰岛素释放试验为低水平B.空腹胰岛素可正常、稍低或稍高,服糖后呈延迟释放C.空腹血糖降低,血浆胰岛素/血糖比值大于0.4D.每天胰岛素分泌总量40~50 UE.当血糖升高时胰岛素分泌量增加正确答案:B解析:2型糖尿病的特征为不同程度的胰岛素分泌不足,伴有胰岛素抵抗。
知识模块:糖代谢紊乱及糖尿病的检查4.血糖测定时最佳的抗凝剂为A.枸橼酸钠B.乙二胺四乙酸二钾C.肝素D.草酸钠E.草酸钾-氟化钠正确答案:E解析:用于血糖测定的最佳抗凝剂为草酸钾-氟化钠,这主要是由于一方面可以防止血糖被分解,另一方面又不干扰试验。
枸橼酸钠适用范围:止血学检验、红细胞沉降率、输血保养液;草酸钠适用范围:止血学检验;乙二胺四乙酸(EDTA)盐适用范围:血细胞分析;肝素适用范围:标本为全血的检验项目和多种生化项目,但不能抑制标本中糖代谢。
知识模块:糖代谢紊乱及糖尿病的检查5.糖尿病早期肾损害的敏感指标是A.尿微量清蛋白B.β2微球蛋白C.本-周蛋白D.α1微球蛋白E.尿补体C3正确答案:A解析:尿微量清蛋白是指尿液中清蛋白超过正常水平,但常规试带法可检出的范围,尤其当清蛋白的排泄率持续超过20μg/min,常作为糖尿病早期肾损害的敏感指标。
9.2 糖代谢的检验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OGTT 75g
耐糖现象
糖耐量异常/糖耐量降低
•目的:反映机体对葡萄糖代谢的调节能力, OGTT是糖尿病和低 血糖症的重要诊断性实验,判断糖耐量异常。
3天前 10- 取样 饮用糖水
60分
120分
180分
16h
取样
取样
取样
正常饮食 禁食 停用影 响药物
测定FPG 尿糖 胰岛素
成人75g 孕妇100g
临床意义:血糖降低 ﹤3.9mmol/L
1.胰岛素分泌过多 2.对抗胰岛素激素分泌不足 3.肝糖原缺乏 4.其他 5.生理性低血糖
胰岛素瘤、口服降糖药 肾上腺皮质激素缺乏 重症肝炎、肝硬化 长期营养不良、急性酒精中毒 饥饿、剧烈运动
指标评价 1.温度、放置时间 全血标本应在2h内分离待测
温度越高放置时间越长测定值越低
成人75g 孕妇100g
儿童 1.75/kg
FPG< 6.1mmol/
L
胰岛素
5-10mU/L
测定 血糖、尿糖
1hPG< 11.1mmol/L 尿糖为阴性 加测胰岛素
高峰 5-10倍
120分 取样 测定 血糖、尿糖
2hPG< 7.8mmol/L
Signal peptide
Insulin
C-peptide
Prepro-insulin(110aa)
Pro-insulin 86aa
免疫反
Signal Peptide 24aa
应性胰
岛素(IRI)
Insulin
55aa
C-peptide 31aa
参考范围: 空腹胰岛素为5-20mU/L(RIA法)
急速
徐释
HbA0+Glucose
糖尿病的检查项目有哪些?
糖尿病的检查项目有哪些?检查项目:血常规、尿常规、B超、血流变学检查、血糖、尿糖、糖化血红蛋白(一)糖代谢异常严重程度或控制程度的检查1.尿糖测定大多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的是尿葡萄糖,尿糖阳性是诊断糖尿病的重要线索。
尿糖阳性只是提示血糖值超过肾糖阈(大约10mmol/L),因而尿糖阴性不能排除糖尿病可能。
并发肾脏病变时,肾糖阈升高,虽然血糖升高,但尿糖阴性。
妊娠期肾糖阈降低时,虽然血糖正常,尿糖可阳性。
2.血糖测定和OGTT血糖升高是诊断糖尿病的主要依据,又是判断糖尿病病情和控制情况的主要指标。
血糖值反映的是瞬间血糖状态。
常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
抽静脉血或取毛细血管血。
可用血浆、血清或全血。
如血细胞比容正常,血浆、血清血糖比全血血糖可升高15%。
诊断糖尿病时必须用静脉血浆测定血糖,治疗过程中随访血糖控制程度时可用便携式血糖计(毛细血管全血测定)。
当血糖高于正常范围而又未达到诊断糖尿病标准时,须进行0GTT。
0GTT应在清晨空腹进行,成人口服。
75g无水葡萄糖或82.5g含一分子水的葡萄糖,溶于250~300rnl水中,5~10分钟内饮完,空腹及开始饮葡萄糖水后2小时测静脉血浆葡萄糖。
儿童服糖量按每公斤体重1.75g计算,总量不超过75g。
3.糖化血红蛋白(GHbAl)和糖化血浆白蛋白测定GHbAl是葡萄糖或其他糖与血红蛋白的氨基发生非酶催化反应(一种不可逆的蛋白糖化反应)的产物,其最与血糖浓度呈正相关。
GHbAl有a、b、c三种,以GHbAlC(A1C)最为主要。
正常人A1C占血红蛋白总量的3%~6%,不同实验室之间其参考值有一定差异。
血糖控制不良者A1C升高,并与血糖升高的程度相关。
由于红细胞在血循环中的寿命约为120天,因此HBA1C反映患者近8~12周总的血糖水平,为糖尿病控制情况的主要监测指标之一。
血浆蛋白(主要为白蛋白)同样也可与葡萄糖发生非酶催化的糖化反应而形成果糖胺(fructosamine,FA),其形成的量与血糖浓度相关,正常值为1.7~2.8mmol/I。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第15章 糖代谢紊乱的生物化学检验
教学目标与要求糖尿病的检测指标: 空腹血糖、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糖化血红蛋白、 尿血清蛋白排泄试验、 胰岛素、 C-肽、 胰岛素抵抗、 酮体的测定原理 及方法评价。
血糖的的来源及去路; 血糖的调节; 糖尿病的定义、 诊断与分型;糖尿病检验指标的临床应用。
代谢综合征、 低血糖症、 先天性糖代谢异常的分类及常见病因; 胰高血糖及胰岛素自身抗体的检测方法与临床应用。
)1.促进肌肉、脂肪组织细胞对葡萄糖通透性,使血糖容易进入细胞内(肝、脑除外) 。
2.促进肝葡萄糖激酶活性 , 使血糖易进入肝细胞内合成肝糖原。
3.促进糖氧化分解。
4.促进糖转变成脂肪。
5.抑制糖异生。
)1.促进肝糖原酵解: 通过cAMP-PK系统 , 激活肝细胞的磷酸化酶 , 加速糖原分解。
2.促进糖异生。
Ⅰ通过胰岛素受体发挥作用1.促进肝糖原分解为血糖 。
2.促进 糖异生。
早期有胰岛素样作用 1.促进肝外组织蛋白质分解生成氨基酸。
2.促进肝内糖异生。
晚期有抗胰岛素样作用抗胰岛素作用神经系统主要通过下丘脑-垂体-靶腺轴和自主神经系统调控激素分泌() 当血糖值高于空腹血糖水平上限6.1mmol/L 时即为高血糖症 (hyperglycemia) 。
如血糖浓度高于肾糖阈( >8.88 mmol/L) ,则出现尿糖(urine glucose) 。
高血糖可分为生理性高血糖和病理性高血糖。
空腹血糖受损 (Impaired fasting glucose, IFG)糖尿病 (diabetes mellitus, DM)糖耐量减低 (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 IGT)病理性高血糖()糖尿病 (DM) 是一组以胰岛素分泌不足或(和) 作用缺陷所引起的以慢性血糖水平增高为主要特征的代谢性疾病。
典型DM常表现的症状是 “三多一少 ”, 即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减轻。
DM的发病率呈逐年升 高的趋势, 已成为发达国家继心血管病和肿瘤之后的第三大非传染性疾病。
糖代谢紊乱的生物化学检验
糖代谢紊乱是指人体内糖代谢异常,导致血糖水平异常升高或降低
糖代谢紊乱可能由遗传、环境、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引起
糖代谢紊乱可能导致多种并发症,如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等
糖代谢紊乱包括糖尿病、低血糖症等疾病
糖代谢紊乱的原因
遗传因素:家族中有糖尿病史
环境因素:饮食、运动、生活习惯等
胰岛素抵抗: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作用减弱
血糖升高:空腹血糖超过7.0mmol/L,餐后血糖超过11.1mmol/L
尿糖阳性:尿液中葡萄糖含量超过正常范围
03
生物化学检验在糖代谢紊乱诊断中的应用
血糖检测
血糖检测是糖代谢紊乱诊断的重要手段
血糖检测还可以帮助医生制定治疗方案,调整药物剂量
血糖检测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血糖水平,判断糖代谢紊乱的程度
生物化学检验可以帮助医生预测糖代谢紊乱患者的并发症风险
生物化学检验可以帮助医生评估糖代谢紊乱患者的预后情况
健康大数据分析与挖掘
糖代谢紊乱的生物化学检验:通过血液、尿液等样本检测糖代谢相关指标,了解糖代谢紊乱情况
健康大数据分析:通过对大量样本数据进行分析,发现糖代谢紊乱的规律和特点
挖掘潜在风险:通过大数据分析,发现糖代谢紊乱的潜在风险因素,为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
血糖检测包括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
胰岛素和C肽检测
胰岛素和C肽是糖代谢的重要激素
胰岛素检测可以评估胰岛素分泌情况
C肽检测可以评估胰岛素生物活性
胰岛素和C肽检测可以辅助诊断糖代谢紊乱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
原理:检测血液中糖化血红蛋白的含量,反映过去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
注意事项:检测前应避免剧烈运动、饮食等影响因素
吸烟人群:吸烟人群
糖代谢分类及相关诊断标准
糖代谢分类及相关诊断标准
糖代谢分类及相关诊断标准
糖代谢紊乱是指血液中葡萄糖的浓度不正常,分为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和糖耐量异常三种类型。
首先是糖尿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标准,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包括:餐后血糖大于或等于7.8mmol/L,空腹血糖大于或等于7.0mmol/L。
此外,糖化血红蛋白(HbA1c)大于或等于6.5%也可作为诊断标准之一。
对于高风险人群,如有家族史、肥胖等,建议定期检测血糖。
第二种类型是妊娠期糖尿病。
妊娠期糖尿病是指妊娠期间出现的高血糖症,通常发生在妊娠20周以后。
诊断标准为:餐后1小时血糖大于或等于10.0mmol/L,或空腹血糖大于或等于5.1mmol/L,或随机血糖大于或等于11.1mmol/L。
最后是糖耐量异常。
糖耐量异常是指血糖水平在正常范围和糖尿病之间,成为糖尿病前期。
诊断标准为:餐后2小时血糖大于或等于
7.8mmol/L,但小于11.1mmol/L。
除了上述标准,诊断糖代谢紊乱还需要综合临床表现、病史、身体检
查和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
维持正常的体重、饮食健康、规律的运动、戒烟限酒都有助于预防和控制糖代谢紊乱。
对于已经确诊的患者,应
根据个体特征、症状严重程度等科学合理地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并
定期复查评估治疗效果。
总之,诊断糖代谢紊乱需要注意不同类型之间的差异和诊断标准,建
议高风险人群定期检测血糖,预防和控制糖代谢紊乱有助于健康生活。
糖代谢紊乱的生物化学检验
其随机血糖<7.8mmol/L ④ 人群筛查,以获取流行病学数据。
妊娠期糖尿病(GDM)的筛查与诊断
GDM的危害: 致先天性胎儿畸形及胎儿死亡多于正常孕妇
需要筛查的人群: 肥胖、直系亲属有糖尿病、有流产、滞胎或畸胎病史的
孕妇,宜进行OGTT GDM的筛查方法:
在妊娠24~28周内,测定口服50克葡萄糖1小时后的血 糖浓度。若为7.0mmol/L以上者,则提示有妊娠性糖尿病 的可能性,这些妇女应进一步作OGTT
糖脂 (glycolipid) 糖蛋白 (glycoprotein)
第一节 概 述
一、血糖及血糖浓度的调节
p血糖及血糖水平的概念: 血糖(BG):指血液中的葡萄糖。 血糖水平:即血糖浓度。
正常成人空腹血糖(FPG)浓度 为3.89~6.11mmol/L 。
血糖来源
食物糖类 消化吸收
肝糖原
分解
非糖物质 糖异生
但是胆红素和血红蛋白含量高时可影响测定结果。脂血标本需 做对照管。
(三)血糖测定参考区间与临床意义
空腹血糖:3.9~6.1mmol/L 随机血糖:≤7.8mmol/L) 肾糖阈:8.88mmol/L,血糖高于此值出现糖尿。 临床意义: 1.血糖升高:主要见于糖尿病(DM) 2.血糖降低:生理性
病理性 3.药物影响
n原理
临床医学检验技士考试辅导第二章 糖代谢紊乱及糖尿病的检查练习题
第二章糖代谢紊乱及糖尿病的检查一、A11、葡萄糖在肌肉内的代谢如下,但除外A、糖酵解产生大量乳酸B、糖酵解主要在肌肉内进行C、糖酵解是氧供应不足情况下的一种供能方式D、乳酸可以直接变成6-磷酸葡萄糖以维持血糖恒定E、肌肉收缩做功主要靠肌糖原氧化供能2、正常人空腹血浆胰岛素浓度参考范围(μU/ml)为A、2~4B、5~6C、5~25D、20~50E、50~1003、下面哪个途径是NADPH的主要来源A、糖原合成B、氧化磷酸化C、柠檬酸循环D、磷酸戊糖旁路E、糖酵解4、下列有关胰岛素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促进血糖合成糖原B、使血糖浓度升高C、加速血糖分解D、调节糖代谢E、促进糖吸收5、尿糖阳性的原因可能有A、一次性摄入大量糖,超过肾糖阈B、肾上腺素分泌过多C、肾小管重吸收葡萄糖的功能下降D、胰岛素分泌不足E、以上均可能6、有关1型糖尿病的叙述错误的是A、常见于青少年B、胰岛素绝对不足C、胰岛B细胞的破坏D、常检出自身抗体E、胰岛素抵抗7、目前我国临床化学实验室血葡萄糖测定多采用A、己糖激酶法B、葡萄糖脱氢酶法C、邻甲苯胺法D、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物酶法E、Folin Wu法8、判断低血糖的血浆葡萄糖浓度是A、<2.8mmol/LB、<6.0mmol/LC、<8.2mmol/LD、<10.4mmol/LE、<4.5mmol/L9、标准化的OGTT,抽血的正确时间顺序是A、服75g无水葡萄糖前、服糖后30分钟、60分钟、90分钟、120分钟B、服75g无水葡萄糖前、服糖后30分钟、60分钟、90分钟C、服75g无水葡萄糖前、服糖后1小时、2小时、3小时D、服75g无水葡萄糖后30分钟、60分钟、120分钟、180分钟E、服75g水葡萄糖后1小时、2小时、3小时、4小时10、有关果糖胺的叙述错误的是A、主要是测定糖化清蛋白B、所有糖化血清蛋白都是果糖胺C、反映过去2~3周的平均血糖水平D、可替代糖化血红蛋白E、是糖尿病近期控制水平的监测指标11、糖尿病患者酮症酸中毒时发生的电解质紊乱有A、高血钾B、低血钾C、高血钠D、低血钠E、高血钙12、空腹时血糖浓度值为A、3.5~6mmol/LB、3.9~6.1mmol/LC、7.78~8.89mmol/LD、5.89~7.1mmol/LE、4.89~8.1mmol/L13、原发性糖尿(真性)主要病因是A、胰岛素分泌量相对或绝对不足B、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C、甲状腺功能亢进D、肾小管对糖的再吸收能力减低E、垂体前叶功能亢进14、糖尿病病人血中的代谢变化是A、低脂血症B、高脂血症C、呼吸性酸中毒D、代谢性碱中毒E、低钾血症15、引起胰岛B细胞释放胰岛素最重要的因素是A、血糖水平增加B、血脂水平增加C、肠道蠕动增强D、肾上腺素的释放E、丘脑受刺激16、与糖尿病的发病原因不符的是A、胰岛素合成异常B、胰岛素分泌异常C、胰岛素作用受损D、胰岛素受体缺陷E、胰岛β细胞受破坏17、胰岛素释放试验曲线低平的疾病是A、1型糖尿病B、2型糖尿病C、胰岛B细胞瘤D、肢端肥大症E、巨人症18、影响胰岛素分泌与合成的因素中,最重要的物质是A、儿茶酚胺B、葡萄糖C、氨基酸D、酮体E、脂肪酸19、由胰岛细胞分泌的激素是A、生长素B、生长抑制素C、胰高血糖素D、促胰液肽E、以上都是20、检测葡萄糖的特异性最高的方法是A、己糖激酶法B、葡萄糖氧化酶法C、邻甲苯胺法D、硫酸铜还原法E、四种方法特异性没有区别21、胰高血糖素对糖代谢的作用是A、促进糖原分解和糖异生B、促进糖原分解,抑制糖异生C、抑制糖原分解,促进糖异生D、抑制糖原分解和糖异生E、无作用22、糖耐量降低主要见于A、艾迪森病B、严重肝病C、垂体功能减退D、轻型糖尿病E、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23、脑组织主要靠什么供给能源A、葡萄糖B、氨基C、核酸D、脂肪E、蛋白质24、评价胰岛B细胞生成和分泌胰岛素能力的是A、醛固酮B、C-肽C、糖化血红蛋白D、肾上腺素E、胰高血糖素25、果糖胺测定一般可反映多长时间内血糖水平A、4小时B、1天C、7天D、2~3周E、1~2个月26、血糖病理性增高见于A、甲状腺功能减退B、糖尿病C、胰岛细胞增生D、精神紧张E、严重肝病27、了解体内血糖浓度最常用的方法A、血糖定量测定B、糖耐量试验C、C-肽测定D、果糖胺测定E、糖化血红蛋白测定28、2型糖尿病胰岛素释放试验曲线是A、低平B、延迟C、高水平D、提前E、平坦29、下列哪一项不是糖尿病的典型表现A、黏液性水肿B、血、尿酮体阳性C、体重减轻D、血糖升高E、多饮、多食、多尿30、测定血糖的标本最常采用的抗凝剂和防腐剂组合是A、碘乙酸钠-EDTANa2B、叠氮钠-肝素锂C、氟化钠-草酸钾D、氟化钠-肝素钠E、冰醋酸-肝素31、维持血糖浓度相对恒定最主要的器官是A、脑B、肾脏C、肝脏D、胰腺E、心脏32、正常人C-肽释放试验,C-肽出现高峰的时间是A、0~30minB、30min至1hC、1~1.5hD、1~2hE、1.5~2h33、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可反映多少时间前的血糖水平A、1~2周B、3~4周C、5~6周D、7~10周E、10~14周34、血液中影响胰岛素分泌和合成的最主要因素是A、葡萄糖B、脂肪酸C、儿茶酚胺D、氨基酸E、肾上腺素35、当血糖超过肾糖阈值时,可出现A、生理性血糖升高B、生理性血糖降低C、病理性血糖升高D、病理性血糖降低E、尿糖36、一分子葡萄糖酵解时净生成ATP数为A、1个B、2个C、3个D、4个E、5个37、诊断糖尿病的金标准是A、OGTT试验,2小时血糖≥11.1mmol/LB、空腹血糖浓度>7.0mmol/LC、随机取样血糖浓度>11.1mmol/LD、餐后2小时血糖浓度>11.1mmol/LE、尿糖浓度>1.1mmol/L38、合成1分子糖原需要消耗A、6个ATPB、4个ATPC、3个ATPD、2个ATPE、不消耗ATP39、葡萄糖耐量试验中出现空腹血糖急剧升高,短时间内不恢复原值的常见原因是A、极度贫血B、艾迪森病C、轻型糖尿病D、肾病综合征E、垂体功能减退40、进食后被吸收入血的单糖,最主要的去路是A、在组织器官中氧化供能B、在肝、肌肉、肾等组织中合成糖原C、在体内转化为氨基酸D、在体内转化为脂肪E、经肾由尿排出41、人体对血糖浓度波动最敏感的组织器官是A、心脏B、肌肉C、肝脏D、大脑E、肺42、下列何种试验可特异性地检出尿中的葡萄糖A、Benedict法B、Rubner法C、Bial法D、Seliwanoff法E、葡萄糖氧化酶法43、正常人胰岛素释放试验,胰岛素出现高峰的时间是A、0~30minB、30min至1hC、1~1.5hD、1~2hE、1.5~2h44、糖原分子中主要的化学键是A、1,5-糖苷键B、1,4-糖苷键C、1,6-糖苷键D、2,6-糖苷键E、3,5-糖苷键45、有关2型糖尿病的叙述错误的是A、胰岛素相对不足B、常见于肥胖的中老年成人C、胰岛B细胞的功能减退D、常检出自身抗体E、胰岛素抵抗46、空腹血糖浓度在6~7mmol/L之间,又有糖尿病症状时宜做A、空腹血浆葡萄糖浓度测定B、尿糖测定C、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测定D、糖耐量试验E、C肽测定47、G-6-PD缺乏者出现溶血的原因是缺乏A、FMNB、NAD+C、FADD、NADPHE、NADP+48、下列能诊断糖尿病的血糖浓度是A、空腹血糖浓度6~8mmol/LB、空腹血糖浓度6~7mmol/LC、空腹血糖浓度<6mmol/LD、随机取样血糖浓度≥11.1mmol/LE、餐后2小时血糖浓度>7mmol/L49、进行OGTT时,正常糖耐量的空腹血糖范围是A、<6.1mmol/L(110mg/dl)B、<11.1mmol/L(200mg/dl)C、≥7.0mmol/L(126mg/dl)D、≥11.1mmol/L(200mg/dl)E、>7.8mmol/L(140mg/dl)二、A3/A41、某男,72岁,于15年前无诱因出现多饮、多尿,伴体重减轻,常规检查发现血糖升高,未予重视。
医学检验--糖尿病的实验室检查
糖代谢紊乱及糖尿病的检查糖尿病的实验室检查(一)血糖测定(二)尿糖测定(三)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OGTT)(四)糖化蛋白测定(五)葡萄糖-胰岛素释放试验(六)葡萄糖-C肽释放试验(七)糖尿病急性代谢合并症的实验室检查(一)血糖测定是检查有无糖代谢紊乱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指标。
1.样本:血浆或血清。
餐后血糖升高,静脉血糖<毛细血管血糖<动脉血糖全血葡萄糖浓度比血浆或血清低12%~15%,且受红细胞比容影响。
血糖测定除与标本的性质有关外,还受饮食、取血部位和测定方法影响。
餐后血糖升高,血糖测定为清晨空腹静脉取血。
全血在室温下放置,血糖浓度每小时可下降5%~7%左右。
不能立即检测而又不能立即分离血浆或血清,就必须将血液加入氟化钠-草酸盐抗凝,抑制糖酵解途经中的酶,保证测定准确。
要避免标本溶血。
2.方法1)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物酶偶联法(GOD-POD法)原理:POD:过氧化物酶;GOD:葡萄糖氧化酶。
505nm比色,其色泽深浅与葡萄糖浓度成正比。
GOD催化的反应特异,只有葡萄糖反应,POD受干扰因素较多,如血中有还原性物质,如尿酸、维生素C、胆红素和谷胱甘肽等可使H202还原为H2O,可致结果偏低。
评价:准确度、精密度、灵敏度和稳定性良好,是目前血糖测定的首选方法。
2)葡萄糖氧化酶-氧速率法(GOD-OR法)葡萄糖氧化酶每氧化标本中的一分子葡萄糖便消耗一分子氧,用氧敏感电极测定氧消耗速率,便可知葡萄糖含量。
此法准确性和精密度都很好,但只能用于特殊的分析仪。
3)已糖激酶法(HK法):是目前公认的参考方法。
原理:NADPH在340nm有吸收峰,其吸光度增加与葡萄糖浓度成正比。
该反应第二步特异,只有G-6-P才能反应。
评价:本法准确度和精密度高,特异性高于葡萄糖氧化酶法。
干扰因素少,轻度溶血、脂血、黄疸、肝素、EDTA等不干扰测定。
试剂较贵。
3.参考值:3.9~6.11mmol/L。
4.临床意义(2)诊断低血糖症:血糖浓度<2.8mmol/L(50mg/dl),称为低血糖症。
其他主治系列-临床医学检验【代码:352】-临床化学糖代谢紊乱及糖尿病的检查
其他主治系列-临床医学检验【代码:352】-临床化学糖代谢紊乱及糖尿病的检查[单选题]1.某孕妇,孕12周,体检:尿糖阳性,空腹血糖6.7mmol/L,复查后空腹血糖6.(江南博哥)8mmol/L,为确定是否患有妊娠糖尿病建议进一步检查项目是A.OGTTB.空腹胰岛素C.糖化血红蛋白D.C-肽E.空腹血糖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OGTT主要用于诊断妊娠糖尿病。
正常孕妇由于肾血流量加大,肾糖阈降低可出现尿糖阳性。
[单选题]2.糖酵解过程中催化1摩尔六碳糖裂解为2摩尔三碳糖第一步反应的酶是A.磷酸己糖异构酶B.磷酸果糖激酶C.醛缩酶D.磷酸丙糖异构酶E.烯醇化酶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磷酸己糖异构酶催化葡萄糖-6-磷酸转化为果糖-6-磷酸;磷酸果糖激酶催化_6磷酸果糖转变为1,6-二磷酸果糖;醛缩酶催化1,6-二磷酸果糖分解成2分子磷酸丙糖(磷酸二羟丙酮和3-磷酸甘油醛),而磷酸二羟丙酮和3-磷酸甘油醛在磷酸丙糖异构酶的催化作用下相互转化;烯醇化酶催化2-磷酸甘油脱水生成具有高能磷酸键的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单选题]3.正常情况下血浆葡萄糖去路不包括A.组织细胞能量来源B.合成糖原C.在脂肪组织合成三酰甘油D.转变为氨基酸E.从尿中排出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掌握血糖的四个来源与五个去路。
[单选题]4.通常用来辅助诊断2型糖尿病是否进行性发展为1型糖尿病的自身抗体是A.胰岛细胞胞浆抗体B.胰岛素自身抗体C.谷氨酸脱羧酶自身抗体D.酪氨酸磷酸化酶自身抗体IA-2E.酪氨酸磷酸化酶自身抗体IA-2β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1型糖尿病往往被认为是免疫介导糖尿病,患者以体内存在自身抗体为特征,胰岛细胞胞浆抗体、胰岛素自身抗体、谷氨酸脱羧酶自身抗体等,其中谷氨酸脱羧酶自身抗体通常用来辅助诊断2型糖尿病是否进行性发展为1型糖尿病。
[单选题]5.空腹血糖浓度在6~7mmol/L之间,又有糖尿病症状时宜做A.空腹血浆葡萄糖浓度测定B.尿糖测定C.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测定D.糖耐量试验(OGTT)E.C肽测定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OGTT的适应证之一为有糖尿病的症状,但随机或空腹血糖不够诊断标准。
临床检验主管检验师 临床化学复习练习题 第二章 糖代谢紊乱及糖尿病的检查
临床检验主管检验师临床化学复习练习题第二章糖代谢紊乱及糖尿病的检查一、A11、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岛素过量会出现A、血糖升高B、胰岛素升高C、胰岛素降低D、C-肽升高E、C-肽降低2、急症检查一位糖尿病急性发病症的患者,可能有酮症酸中毒、低血糖、高血糖高渗性非酮症昏迷(HHNC)等,生化实验室检查中不是必须的检查是A、血糖B、酮体C、电解质D、血气E、糖化血红蛋白3、糖尿病患者多尿的原因是A、高血糖引起的渗透性利尿B、饮水过多C、体内产生水过多D、水中毒E、抗利尿激素减少4、对于急诊昏迷患者,下列实验能最有效鉴别是否由血糖引起昏迷的是A、血液PHB、C-肽C、血糖D、电解质E、糖化血红蛋白5、GOD法测血糖时用到的酶有A、葡萄糖氧化酶B、己糖激酶C、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D、乳酸脱氢酶E、过氧化氢酶6、我国临床中心推荐的血糖测定常规方法是A、葡萄糖氧化酶法B、己糖激酶法C、邻甲苯胺法D、葡萄糖脱氢酶法E、酚试剂法7、己糖激酶法测定葡萄糖主要是A、测定NADPH的生成量B、测定NADPH的减少量C、测定NADH的生成量D、测定NADH的减少量E、测定红色醌类化合物的生成量8、分泌胰岛素的细胞是A、胰岛α细胞B、胰岛β细胞C、胰岛δ细胞D、胰岛α细胞和胰岛β细胞E、胰岛δ细胞和胰岛β细胞9、对于1型糖尿病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好发于20岁以下的青少年B、胰岛素绝对不足C、胰岛β细胞的破坏D、此类患者依靠胰岛素治疗才能生存E、有遗传易感性但与环境因素无关10、有关糖尿病引起血糖升高机制的叙述正确的是A、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增加B、糖异生增多C、糖异生减少D、糖原分解减少E、糖原合成增多11、胰岛素原与胰岛素和C-肽相比较A、胰岛素原是分子量比胰岛素小的多肽B、胰岛素是分子量比C-肽小的多肽C、胰岛素原与胰岛素在免疫效应方面无交叉反应D、胰岛素和C-肽在免疫效应方面有交叉反应E、C-肽无胰岛素的生物活性答案:E解析:12、有关葡萄糖代谢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供氧充足时葡萄糖进行有氧氧化B、供氧不足时葡萄糖进行无氧氧化C、葡萄糖可进行磷酸戊糖代谢D、葡萄糖可合成糖原E、葡萄糖代谢可迅速提供能量的是有氧氧化13、在评价血糖水平时,下列各项中错误的是A、全血葡萄糖浓度等于静脉血浆葡萄糖浓度B、全血葡萄糖浓度水平受血细胞比容影响C、全血分析前放置一段时间会使结果偏低D、无特殊原因,应空腹抽血测试E、标本尽量不要溶血14、体内糖、脂肪、氨基酸彻底氧化的共同途径是通过A、三羧酸循环B、鸟氨酸循环C、乳酸循环D、丙氨酸-葡萄糖循环E、柠檬酸-丙酮酸循环15、脑组织主要依赖的能源是A、葡萄糖B、脂肪C、蛋白质D、氨基酸E、核酸16、胰岛素原的生物活性为胰岛素的A、1%B、3%C、15%D、5%E、10%17、长期饥饿后血中下列哪种物质的含量增加A、葡萄糖B、酮体C、丙酮酸D、乙酰CoAE、胆固醇18、糖化血红蛋白种类有多种,不正确的是A、HbEB、HbA0C、HbA1D、HbA2E、HbF19、低血糖时可出现()。
2、糖代谢紊乱及糖尿病的检查
A.α细胞
B.β细胞
C.γ细胞
D.δ细胞
E.ε细胞
显示答案 正确答案:B
第 9 题 下列哪条代谢途径不能补充血糖 稍候再做
--------------------------------------------------------------------------------
A.脑
B.肾脏
C.肝脏
D.胰腺
E.心脏
显示答案 正确答案:C
第 5 题 磷酸戊糖途径在下列哪种情况下增强 稍候再做
A.胰岛素分泌量相对或绝对不足
B.甲状腺功能亢进
C.肾上腺皮质机能亢进
D.肾小管对糖的再吸收能力降低
E.腺垂体功能亢进
显示答案 正确项水平时可诊断为糖尿病 稍候再做
--------------------------------------------------------------------------------
A.2~3个月
B.4~5个月
C.6~7个月
D.8~9个月
E.10~14个月
显示答案 正确答案:A
第 26 题 低血糖时可出现 稍候再做
--------------------------------------------------------------------------------
A.胃泌素
B.ACTH
C.肾上腺素
D.生长激素
第三节糖代谢紊乱主要检测项目的临床应用
建议进行OGTT或FPG筛查的人群(表3-8)
1.所有年满45周岁的人群,每三年进行一次筛查。 2.对于较年青的人群,如有以下情况,应进行筛查: (1)肥胖个体,体重≥120%标准体重或者BMI*≥27kg/m2 (2)存在与糖尿病发病高度相关的因素 (3)糖尿病发病的高危种族(如非裔、亚裔、土著美国人、 西班牙裔和太平洋岛屿居民) (4)已确诊GDM或者生育过>9kg体重的胎儿 (5)高血压患者 (6)HDL胆固醇水平≤0.90mmol/L (35mg/dl)或TG水平 ≥2.82mmol/L 250mg/dl) (7)曾经有IGT或者IFG的个体
• 确诊:乳酸/丙酮酸比值>10并除外其他酸中
毒原因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实验室监测指标: ①血糖与尿糖 ②糖化蛋白(包括GHb及GA等) ③尿蛋白(微量白蛋白尿与临床蛋白尿) ④其他并发症评估指标,如肌酐、胆固醇、 甘油三酯等
⑤胰腺移植效果评估指标如C肽和胰岛素等
五、病例分析
【病史】男性,62岁,因“烦渴、多饮、多食1个月,加 重一周”入院治疗。每日饮水量可达3000mL左右,伴有 明显乏力。 患者疑似清晰,精神尚可,口中无烂苹果味;体温 36.5℃,心率78次/分,律齐;呼吸18次/分,无深大呼吸, 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BP130/82mmHg;身 高175cm,体重113kg,BMI36.9kg/m2,双下肢无水肿,双 侧足背动脉搏动良好。既往史无特殊。 FPG15.5mmol/L, 餐后2hPG27.8mmol/L,HbA1c 8.7%;尿Rt:尿糖(-),酮体(-),空腹血清C肽 901.2pmol/L,空腹血清胰岛素289.2pmol/L;胰岛素抗体、 胰岛细胞抗体、谷氨酸脱羧酶抗体、酪氨酸磷酸酶抗体 均为阴性,尿24小时总蛋白、尿24小时白蛋白、白蛋白/ 肌酐正常。
临床生化检验-第二章 糖代谢紊乱及糖尿病的检查-练习题
第二章糖代谢紊乱及糖尿病的检查一、A11、下列代谢过程不能直接补充血糖的是A、肝糖原分解B、肌糖原分解C、食物糖类的消化吸收D、糖异生作用E、肾小球的重吸收作用2、胰岛素的作用不包括A、促进糖的氧化B、促进糖变脂肪C、抑制糖异生D、抑制血糖进入肌肉、脂肪组织细胞内E、促进肝葡萄糖激酶的活性3、以下关于血红蛋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正常成人体内约有97%的血红蛋白是HbAB、HbA由α2β2组成C、成人体内血红蛋白还可由HbA2组成D、HbF主要在胎儿期合成E、HbF在成人体内可占1%4、6-磷酸葡萄糖转变成6-磷酸葡萄糖酸伴有A、FMN的还原B、NADH的氧化C、NAD+的还原D、NADPH的氧化E、NADP+的还原5、关于糖化蛋白(GHb)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糖尿病病情控制后GHb浓度缓慢下降,此时血糖虽然正确,但有可能GHb仍较高B、GHb形成多少取决于血糖浓度和作用时间C、GHb可作为糖尿病长期监控的指标D、用于早期糖尿病的诊断E、GHb测定可作为判断预后,研究糖尿病血管合并症与血糖控制关系的指标6、判断低血糖症的血糖浓度是A、<2.78mmol/LB、<300mmol/LC、<3.3mmol/LD、<4.0mmol/LE、<5.0mmol/L7、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可反映多少时间前的血糖平均水平A、1~2周B、3~4周C、5~6周D、6~8周E、20周以后8、下列关于阴离子间隙的叙述错误的是A、阴离子间隙是指细胞外液阳离子总数与阴离子总数之差B、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阴离子间隙升高C、肾衰竭尿毒症时阴离子间隙升高D、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阴离子间隙降低E、临床上利用血清主要阴、阳离子的测定值即可算出AG值9、胰岛细胞瘤时可出现下列何种临床情况A、血脂明显上升B、血脂明显下降C、胰岛素和C肽明显降低D、血糖明显降低E、血糖明显上升10、糖化血清蛋白可反映糖尿病人多长时间前的血糖平均水平A、1~2天B、2~3周C、5~6周D、6~10周E、2~3个月11、糖尿病重要的代谢变化之一是A、肌糖原合成增加B、肌肉蛋白分解增加C、肝糖原分解增加D、肝合成胆固醇减少E、脂肪合成增加12、反应糖尿病肾脏病变的指标是A、血胰岛素测定B、糖化蛋白测定C、尿微量白蛋白测定D、葡萄糖胰岛素钳夹技术E、空腹血浆葡萄糖浓度13、糖尿病导致白内障是由于A、葡萄糖大量进入晶体,山梨醇与果糖在晶体内积蓄B、山梨醇脱氢酶活性降低C、醛糖还原酶缺乏D、葡萄糖在晶体内大量氧化分解E、葡萄糖在晶体内转变成为脂肪14、在红细胞代谢中,NADPH产生的途径为A、糖酵解途径B、磷酸戊糖旁路途径C、2,3-DPG支路途径D、Touster通路代谢途径E、有氧氧化15、糖尿病早期肾损害的敏感指标是A、尿微量清蛋白B、β2微球蛋白C、本-周蛋白D、α1微球蛋白E、尿补体C316、下列关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昏迷的叙述错误的是A、多见于2型糖尿病患者B、是糖尿病的严重急性并发症C、各种原因引起拮抗胰岛素的激素分泌增加是诱因D、血酮体>5mmol/LE、表现为广泛的功能紊乱17、空腹血糖浓度在6~7mmol/L,又有糖尿病症状时宜做A、空腹血浆葡萄糖浓度测定B、尿糖测定C、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测定D、糖耐量试验(OGTT)E、C肽测定18、胰岛素对代谢的作用是A、促进糖原分解和糖异生B、促进糖原分解,抑制糖异生C、抑制糖原分解,促进糖异生D、促进糖原分解和糖异生E、促进糖的有氧氧化,加速糖的利用19、反应性低血糖中最常见的是A、内分泌性低血糖B、药物性低血糖C、肝源性低血糖D、特发性餐后(功能性)低血糖E、空腹低血糖20、胰岛素发挥作用的第一步是A、促进葡萄糖利用吸收B、与靶细胞表面特殊蛋白受体结合C、促进胰高血糖素的分泌D、抑制糖异生E、促进糖原合成21、肝脏内糖代谢的主要形式与作用为A、进行糖酵解B、对抗糖异生C、提供合成的原料D、分解戊糖磷酸E、有氧氧化以供应能量答案部分一、A11、【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糖异生的关键酶之一为葡萄糖-6-磷酸酶,而肌肉缺乏此酶而不能将肌糖原异生为葡萄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糖代谢简述一、基础知识:(一)糖的无氧酵解途径(糖酵解途径):1.概念:在无氧情况下,葡萄糖分解生成乳酸的过程。
它是体内糖代谢最主要的途径。
2.反应过程:糖酵解分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葡萄糖→1,6-果糖二磷酸。
① 葡萄糖磷酸化成为葡萄糖-6-磷酸,由己糖激酶催化。
为不可逆的磷酸化反应,消耗1分子ATP。
②葡萄糖-6-磷酸转化为果糖-6-磷酸,磷酸己糖异构酶催化。
③果糖-6-磷酸磷酸化,转变为1,6-果糖二磷酸,由6磷酸果糖激酶催化,消耗1分子ATP。
是第二个不可逆的磷酸化反应。
是葡萄糖氧化过程中最重要的调节点。
(2)第二阶段:裂解阶段。
1,6-果糖二磷酸→2分子磷酸丙糖(磷酸二羟丙酮和3-磷酸甘油醛)。
醛缩酶催化,二者可互变,最终1分子葡萄糖转变为2分子3-磷酸甘油醛。
(3)第三阶段:氧化还原阶段。
①3-磷酸甘油醛的氧化和NAD+的还原,由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催化,生成1,3-二磷酸甘油酸,产生一个高能磷酸键,同时生成NADH用于第七步丙酮酸的还原。
②1,3-二磷酸甘油酸的氧化和ADP的磷酸化,生成3-磷酸甘油酸和ATP。
磷酸甘油酸激酶催化。
③3-磷酸甘油酸转变为2-磷酸甘油酸。
④2-磷酸甘油酸经烯醇化酶催化脱水,生成具有一个高能磷酸键的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⑤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经丙酮酸激酶催化将高能磷酸键转移给ADP,生成丙酮酸和ATP,为不可逆反应。
⑥烯醇式丙酮酸与酮式丙酮酸。
⑦丙酸酸还原生成乳酸。
1分子的葡萄糖通过无氧酵解可净生成2个分子ATP,这一过程全部在胞浆中完成。
3.生理意义(1)是机体在缺氧/无氧状态获得能量的有效措施。
(2)机体在应激状态下产生能量,满足机体生理需要的重要途径。
(3)糖酵解的某些中间产物是脂类、氨基酸等的合成前体,并与其他代谢途径相联系。
依赖糖酵解获得能量的组织细胞有:红细胞、视网膜、角膜、晶状体、睾丸等。
(二)糖的有氧氧化途径:1.概念:葡萄糖在有氧条件下彻底氧化成水和二氧化碳的过程,是糖氧化的主要方式。
2.反应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胞液反应阶段):糖酵解产物NADH不用于还原丙酮酸生成乳酸,二者进入线粒体氧化。
第二阶段(线粒体中反应阶段):(1)丙酮酸经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氧化脱羧生成乙酰CoA,是关键性的不可逆反应。
(2)三羧酸循环:是在线粒体内进行的系列酶促反应,从乙酰CoA和草酰乙酸缩合成柠檬酸到草酰乙酸的再生,构成一次循环过程,其间共进行四次脱氢氧化产生2分子CO2,脱下的4对氢,经氧化磷酸化生成H2O和ATP。
三羧酸循环的特点是:①从柠檬酸的合成到α-酮戊二酸的氧化阶段为不可逆反应,故整个循环是不可逆的。
②在循环运转时,其中每一成分既无净分解,也无净合成。
③三羧酸循环氧化乙酰CoA的效率取决于草酰乙酸的浓度。
④每次循环所产生的NADH和FADH2都可通过与之密切联系的呼吸链进行氧化磷酸化以产生ATP。
⑤该循环的限速步骤是异柠檬酸脱氢酶催化的反应。
(3)氧化磷酸化:线粒体内膜上分布有紧密相连的两种呼吸链,即NADH呼吸链和琥珀酸呼吸链。
1分子葡萄糖彻底氧化为CO2和H2O,可生成36或38个分子的ATP。
3.生理意义:有氧氧化是糖氧化供能的主要方式。
(三)糖原的合成途径:糖原是动物体内糖的储存形式,是葡萄糖通过α-1,4糖苷键和α-1,6糖苷键相连而成的具有高度分枝的聚合物。
糖原是可以迅速动用的葡萄糖储备。
糖原合成酶是糖原合成中的关键酶,受G-6-P等多种因素调控。
葡萄糖合成糖原是耗能的过程,合成1分子糖原需要消耗2个ATP。
(四)糖异生:1.概念:由非糖物质转变为葡萄糖的过程。
是体内单糖生物合成的唯一途径。
肝脏是糖异生的主要器官。
2.过程:基本上是糖酵解的逆向过程。
糖异生有4个关键酶(葡萄糖-6-磷酸酶、果糖-1,6-二磷酸酶、丙酮酸羧化酶、磷酸烯醇式丙酮酸激酶)。
3.生理意义:①补充血糖,维持血糖水平恒定。
②防止乳酸中毒。
③协助氨基酸代谢。
(五)磷酸戊糖途径:在胞浆中进行,存在于肝脏、乳腺、红细胞等组织。
1.生理意义:(1)提供5-磷酸核糖,用于核苷酸和核酸的生物合成。
(2)提供NADPH形式的还原力,参与多种代谢反应,维持谷胱甘肽的还原状态等。
(六)糖醛酸途径生成有活性的葡萄糖醛酸(UDP葡萄糖醛酸)。
葡萄糖醛酸是蛋白聚糖的重要成分,如硫酸软骨素、透明质酸、肝素等。
葡萄糖转化成乳酸的过程A.糖酵解B.糖有氧氧化C.糖原合成D.糖原分解E.糖异生[答疑编号700818020101]【正确答案】A二、血糖的来源与去路空腹时血糖(葡萄糖)浓度:3.61~6.11mmol/L。
(一)血糖来源1.糖类消化吸收:血糖主要来源。
2.肝糖原分解:短期饥饿后发生。
3.糖异生作用:较长时间饥饿后发生。
4.其他单糖的转化。
(二)血糖去路1.氧化分解:为细胞代谢提供能量,为血糖主要去路。
2.合成糖原:进食后,合成糖原以储存。
3.转化成非糖物质:转化为氨基酸以合成蛋白质。
4.转变成其他糖或糖衍生物:如核糖、脱氧核糖、氨基多糖等。
5.血糖浓度高于肾阈时可随尿排出一部分。
肾糖阈:8.9~9.9mmol/L,160~180mg/dl三、血糖浓度的调节:神经、激素和器官调节(一)激素的调节作用1.降低血糖的激素胰岛素:由胰岛β细胞产生。
2.升高血糖的激素:(1)胰高血糖素:升高血糖最重要激素,由胰岛α细胞合成。
(2)其他升高血糖的激素:糖皮质激素和生长激素主要刺激糖异生作用;肾上腺素主要促进糖原分解。
(二)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三)肝的调节作用肝脏是维持血糖恒定的关键器官。
肝脏具有双向调控功能,可通过肝糖原的合成、分解,糖的氧化分解,转化为其他非糖物质或其他糖类,以及肝糖原分解、糖异生和其他单糖转化为葡萄糖来维持血糖的相对恒定。
肝功能受损时,可能影响糖代谢而易出现血糖的波动。
短期饥饿时,血糖的直接来源及维持血糖恒定的主要机制是A.肌糖原的分解B.肝糖原的分解C.甘油异生D.氨基酸异生E.其他单糖转化[答疑编号700818020201]【正确答案】B低血糖时可出现A.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多B.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C.胰岛素分泌加强D.生长激素分泌减弱E.糖皮质激素分泌减少[答疑编号700818020202]【正确答案】A四、胰岛素的合成、分泌与调节(一)合成:胰岛β细胞合成C肽无胰岛素活性;胰岛素原有3%的胰岛素活性。
(二)分泌:1.生理性刺激因子:高血糖(主要)、高氨基酸、脂肪酸、胰高血糖素等。
2.一些药物也可刺激胰岛素分泌。
3.胰岛素的基础分泌量为0.5~1.0单位/小时,进食后分泌量可增加3~5倍。
4.正常人呈脉式分泌。
(三)作用机制:1.胰岛素发挥作用首先要与靶细胞表面的特殊蛋白受体结合。
胰岛素受体主要分布于脑细胞、性腺细胞、红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
血糖↑,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
胰岛素+受体α亚基→受体变构→激活β亚基蛋白激酶→生物学效应2.胰岛素生物活性效应的强弱取决于:(1)到达靶细胞的胰岛素浓度;(2)靶细胞表面受体的绝对或相对数目;(3)受体与胰岛素的亲和力;(4)胰岛素与受体结合后细胞内的代谢变化。
3.胰岛素受体的作用:(1)高亲和力结合胰岛素;(2)转移信息引起细胞内代谢途径的变化。
高血糖症和糖尿病一、高血糖症血糖浓度>7.0mmol/L(126mg/dl)称为高血糖症。
高血糖原因包括:1.生理性高血糖:高糖饮食后1~2h、运动、紧张等。
2.病理性高血糖:①各型糖尿病及甲状腺功能亢进等;②颅外伤颅内出血等引起颅内压升高及在疾病应激状态;③脱水,血浆呈高渗状态。
如高热、呕吐。
二、糖尿病分型糖尿病(DM)是在多基因遗传基础上,加上环境因素、自身免疫的作用,通过未完全阐明的机制,引起胰岛素分泌障碍和胰岛素生物学效应不足,导致以高血糖症为基本生化特点的糖、脂肪、蛋白质、水电解质代谢紊乱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临床典型表现为三多一少(多食、多饮、多尿、体重减少),其慢性并发症主要是非特异和特异的微血管病变(以视网膜、肾脏受累为主,还可见冠心病、脑血管病、肢端坏疽等),末梢神经病变。
ADA(美国糖尿病协会)/WHO糖尿病分类(一)1型糖尿病1.概念:由于胰岛β细胞破坏而导致内生胰岛素或C肽绝对缺乏,临床上易出现酮症酸中毒。
2.按病因和致病机制分为:(1)自身免疫性DM:以前称IDDM,即Ⅰ型或青少年发病糖尿病。
由于胰岛β细胞发生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损伤而引起。
其特点为:①体内存在自身抗体,如胰岛细胞表面抗体(ICAs)、胰岛素抗体(IAA)、胰岛细胞抗体(ICA)等。
②任何年龄均发病,好发于青春期,起病较急。
③胰岛素严重分泌不足,血浆C肽水平很低。
④治疗依靠胰岛素。
⑤多基因遗传易感性。
如HLA-DR3,DR4等。
病毒感染(柯萨奇病毒、流感病毒)、化学物质和食品成分等可诱发糖尿病发生。
(2)特发性DM:具有1型糖尿病的表现,而无明显病因,呈不同程度的胰岛素缺乏,但始终没有自身免疫反应的证据。
(二)2型糖尿病:NIDDM,即Ⅱ型或成年发病DM1.概念:不同程度的胰岛素分泌障碍和胰岛素抵抗并存的疾病。
不发生胰岛β细胞的自身免疫性损伤。
2.特点:(1)患者多数肥胖,病程进展缓慢或反复加重。
(2)血浆中胰岛素含量绝对值不低,但糖刺激后延迟释放。
(3)ICA等自身抗体呈阴性。
(4)对胰岛素治疗不敏感。
3.按病因和致病机制分三类(1)胰岛素生物活性降低:基因突变所致。
(2)胰岛素抵抗:肝脏和外周脂肪组织、肌肉等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导致高血糖伴高胰岛素血症。
(3)胰岛素分泌功能异常。
(三)特殊型糖尿病:按病因和发病机制分为8种亚型:1.β细胞功能遗传性缺陷2.胰岛素作用遗传性缺陷3.胰腺外分泌疾病(胰腺手术、胰腺炎、囊性纤维化等)4.内分泌疾病(甲亢、Cushing病、肢端肥大症等)5.药物或化学品所致糖尿病6.感染7.不常见的免疫介导糖尿病8.可能与糖尿病相关的遗传性糖尿病(四)妊娠期糖尿病:在确定妊娠后,若发现有各种程度的葡萄糖耐量减低或明显的糖尿病,不论是否需用胰岛素或饮食治疗,或分娩后这一情况是否持续,均可认为是妊娠期糖尿病。
在妊娠结束6周后应再复查,并按血糖水平分为:1.糖尿病2.空腹血糖过高3.糖耐量减低4.正常血糖例题下列关于1型糖尿病的错误叙述是A.胰岛β细胞自身免疫性损害引起B.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C.是多基因遗传病D.存在多种自身抗体E.存在胰岛素抵抗[答疑编号700818020301]正确答案:E例题下列关于2型糖尿病的错误叙述是A.常见于青少年B.胰岛β细胞功能减退C.患者多数肥胖D.起病较慢E.存在胰岛素抵抗[答疑编号700818020302]正确答案:A三、糖尿病的诊断标准1.有糖尿病症状加随意血糖≥11.1 mmol/L(200mg/dl)2.空腹血糖(FVPG)≥7.0 mmol/L(126mg/dl)空腹:禁止热卡摄入至少8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