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研究进展
子宫内膜癌的临床诊治进展
病 理 组 织 学检 查 。
Ⅲ级 ( 低分化 , ) 。分级级 别越 高 , 恶性程 度越 高。 高分 其 化腺 癌的病 变多为来源于增生过长 的子 宫 内膜 , 与雌 激素持
续 作 用 相 关 , R P (+) G E/R ; 来 源 于 萎 缩 的 内膜 , 多是 因基 因 突变 而 恶 变 , 雌 激 素 暴 露 无 明 显 相 关 性 。 与 其 他 较 少见 的特 殊 类 型 包括 腺 鳞 癌 、 棘 癌 、 液 性 乳 腺 浆
3 临床 表 现
3 1 阴道 流 血 阴道 不规 则 流血 是 子 宫 内膜 癌 的 主 要 临 床 .
7 _ 。近 年 来发 病 率 总 体 呈 上 升 趋 势 , 有 年 轻 化 趋 势 。 % j J 并
症 状 。9 % 以 上 患 者 因 阴 道 不 规 则 流 血 而 就 诊 , 一 般 不 O 量 多。 绝 经 后 妇 女 出现 阴道 流 血 , 绝 经 时 间愈 长 , 其 内膜 癌 的 可 能 性愈 大 。 围 绝 经 期 妇 女 占 3 % 以 上 , 表 现 为 不 规 则 5 可
女 , 宫肌 瘤有不规则 出血 者, 内膜癌 家族 史 , 子 有 多发 癌及 重 复癌倾 向者 ( 乳腺癌、 卵巢癌等 ) 遗传性 非 息 肉病性 大肠癌 ,
的患者 。
4 2 子 宫内膜 细胞 病理 学检查 .
段, 多数采 用直接取 样法。也 有用抽 吸刮取法行 组织病理 学 筛查 。主要 筛查对 象 :0岁 以上、 宫 内膜癌 的 高危 人群 、 4 子
引起 宫 腔 积 液 、 血 、 脓 , 积 积 出现 下腹 胀 痛 及 痉 挛 样 疼 痛 ; 晚 期 癌 症 浸 润 周 围组 织 或 压 迫 神 经 可 引起 下腹 及 腰 骶 部 疼 痛 。
子宫内膜癌分型的研究进展
子宫内膜癌分型的研究进展金明珠,狄文△【摘要】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 )是妇科三大恶性肿瘤之一,以手术联合放、化疗为标准治疗方式;部分渴望保留生育能力的患者可经咨询后行保守治疗,待生育后进行手术。
1983年,Bockman 提出子宫内膜癌临床分型,将其分为Ⅰ型(雌激素依赖型)和Ⅱ型(非雌激素依赖型);1994年,Poulsen 将子宫内膜癌按组织病理学分为腺癌、浆液性腺癌、黏液性腺癌、透明细胞癌、鳞状细胞癌、混合性癌和未分化癌;2013年,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 ,TCGA )根据不同突变方式和拷贝数将子宫内膜癌分为4种,即POLE (DNA polymerase epsilon )突变型、微卫星不稳定高突变型、低拷贝数型和高拷贝数型。
该分子分型对不同亚型患者的精准化治疗与预测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本文总结了子宫内膜癌的3种分型的优势与局限性及其临床意义。
子宫内膜癌分型的不断完善,将有助于理解其预后的个体差异,指导治疗策略的选择,为精准医疗时代规范化、个体化、人性化的治疗奠定理论基础。
【关键词】子宫内膜肿瘤;癌;肿瘤分期;病理分型;免疫疗法;生育力Research Progress of Endometrial Cancer Classification JIN Ming -zhu,DI Wen.Department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Renji Hospital,School of Medicine,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Shanghai 200127,China (JIN Ming-zhu,DI Wen);School of Medicine,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Shanghai 200025,China (JIN Ming-zhu)【Abstract 】Endometrial carcinoma is one of the three major malignant tumors in gynecology.The standard treatment is surgery with/without radiotherapy and chemotherapy;for those who desire to retain their fertility can be treated conservatively after consultation and accomplish the operation after childbirth.In 1983,Bockman proposed clinical classification of endometrial cancer,which was divided into type Ⅰ(estrogen-dependent )and type Ⅱ(non-estrogen-dependent );in 1994,Poulsen classified endometrial cancer into adenocarcinoma,serous adenocarcinoma,mucinous adenocarcinoma,clear cell carcinoma,squamous cell carcinoma,mixed carcinoma,and undifferentiated carcinoma by histopathology;in 2013,endometrial carcinoma was divided into four types based on different mutation patterns and copy number by the Cancer Genome Atlas (TCGA ):polymerase epsilon (POLE )mutated,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copy number-low and copy number-high.The molecular classification has important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the precis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subtypes and prognosis prediction of patients.In this review,we summarize three classifications of endometrial carcinoma,list their advantages and limitations,and highlight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endometrial cancer.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classification of endometrial cancer will help to understand the heterogeneity in prognosis,guide the choice of treatment strategies,and lay a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standardized,individualized and humanized treatment in the era of precision medicine.【Keywords 】Endometrial neoplasms;Carcinoma;Neoplasm staging;Pathological classification;Immunotherapy;Fertility(J Int Obstet Gynecol ,2020,47:15-18)基金项目:上海市重中之重临床重点学科-妇产科学(2017ZZ02016);上海市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女性肿瘤作者单位:200127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妇产科(金明珠,狄文);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金明珠)通信作者:狄文,E-mail :diwen163@ △审校者·综述·我国子宫内膜癌发病率约为60/10万,死亡率约为20/10万[1],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子宫内膜癌卵巢转移的临床病理分析
o t e d f r n e b t e h wo g o p s sg i c n ( <O 0 )C n l in P t oo ia ifr n i t n i lw, e p my m t il f 1 %,h if e c ewe n t e t r u s wa i n f a tP 1 e i . 5 o c u o a h lg c ld fee tai s o d e o era s o
【 y Ke Wod lEn o t il a c r Ov r a me at ss r s d mer a c n e ; a in tsa i
子 宫 内膜 癌 为女 性 生 殖 道 三 大 恶 性 肿瘤 之 一 , 占女 性 全 身 恶 性 肿 瘤 7 占女 性 生 殖 道 恶 性 肿瘤 2 %~3 %。 年 来 发 病 率在 世 %, 0 0 近 界 范 围 内呈 上 升 趋 势 。 巢 兼 内 分 泌 及生 殖 功 能 , 卵 因此 , 宫 内膜 子
GE n Ya g Ti e L a a Ci P o e’ s ia Xia g 85 00 Ch n b t hs t y e pl s Ho p t l z n 0 0, i a
,
【 b t c ] O jcie Obetv T td h r nfr o n o era cne ,v ra l ioahlgc fau e n rs fcos A sr t be t a v jcie o su y t e ta se f e d m til a cr o ain ci cp t00 i et rs a d ik atr . n
子宫内膜癌基因的研究进展
S u y p o r s f e o e ra n o e e t d r g e s o nd m t i lo c g n
C N Jn -n . H N K HE igj g C E e i
( n u rv c l o i lA h i d a n e i , e i 30 1 A h i oi i s t ,n u i lU i r t Hf 00 ) P naH pa Me c v sy e 2
子 Ef 和 I. 在 子宫 内膜癌 中的表达及其与 子宫 内膜各型增生的关系及其 与肿瘤发 生 、 i 1 d1 _ 发展 方面的研 究进展作一综述 。
关键词 : 子宫 内膜癌 ;H T P E K I ; b/ l0 转录 因子 Ef ; ・ F I ;T N; A 一 R 2 p 3 ; 1 i1 I 1 - d
子宫 内膜癌 ( no ta crio , C) edme i ac ma E 是女性 生殖道 常 rl n 见 的恶性肿瘤之一 , 全球每年约有 1 . 41. m N p4 2, R A全长 约 1 1k , . b 包含 1 0
个外显子 , 外显子 5至 9组成开放 阅读 框架 ( R ) 3端有 多 O F ,
摘要 : 因素造成癌基 因激活和抑癌基 因失活 的过 程 , 多 对肿瘤形成 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从分子 生物 学的角度分析肿瘤 的发 生是近年来研究 的热点 , 图通过检测多基 因的表 达及相关 性作 出临床 病理 诊断。现对 F I 、 T N、 AI、 b/ 10 转 录 因 试 HT P E K 1R 2p3 、
聚腺苷共有 系列 和一个 P l o A尾 , y 由此 形成 F I H T蛋 白, 外显 子 8编 码 特征 性 组 氨 酸 三 聚体 ( I ) 构 阈 , 基 因 包含 HT 结 该 F A B脆性位点 , 命 名为 脆性 组 氨 酸三 联 体基 因 ( rge R3 故 Fai l
子宫内膜癌的病理和临床表现
注意肥胖、高血压、糖尿病、不孕患者高危因素。
预 防
病因不清,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很难找出。
1. 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Premenopausal dysfunctional bleeding 尤其是与未绝经者相鉴别,不规则流血,分段诊刮。 2. 老年性阴道炎Senile Veginstis 血性白带,前者阴道壁充血,粘膜下散在出血点,后者阴道壁正常,二者并存。 3. 粘膜下肌瘤、内膜息肉 Submucous myoma or endometrial Rolyop 月经过多、经期长、诊刮、宫腔镜、B超。
转移途径
临床分期 Clinscal Classification 对于子宫内膜癌的临床分期多年来众说纷纭,各执己见,以1968年国际抗癌协会和1970年国际妇产科联盟的两种分期法应用较为普遍,且有不少相似之处,也各有其长短。
临床表现 Clinical Finding 内膜癌虽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基本上是一种老年妇女的肿瘤,一般认为,内膜癌好发年龄比子宫颈癌推迟10年。也就是绝经后妇女多见,平均年龄在55岁上下,(福州妇幼保健院50~60岁,18%,北京协和50~64岁,58%)。那么早期无症状,一旦出现则表现为:
肾上腺:当卵巢功能衰退,体内无E2,但肾上腺分泌的雄烯二酮经芳香化而产生雌酮,雌酮水平增高对内膜作用易导致内膜癌。
1
Exogenous Estrogens 外源性激素HRT
2
主要指激素替代方法时使用雌激素。随着使用雌激素剂量的增加和使用时间延长,危险性逐渐增加6~12倍。
3
病 因
病 因
Endometrial Hyperplasia子宫内膜增生过长 由于长期不排卵及雌激素持续作用于子宫内膜,导致内膜发生一系列不同程度的子宫内膜增生性病变,分为腺囊型、腺瘤型及不典型增生过长。经研究证实腺囊型增生过长与内膜癌关系不大,而腺瘤型及不典型增生与内膜癌发生有关,尤其是不典型增生与内膜癌关系更密切。
子宫内膜癌的病理学研究进展
子宫内膜癌的病理学研究进展子宫内膜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目前在许多发达国家其发病率居妇科恶性肿瘤首位,近年来在亚洲地区发病率也持续增加。
目前的研究在子宫内膜癌的组织病理学及分子病理学方面都有了较深入及崭新的认识。
本文主要收集近几年子宫内膜癌在病理学方面的相关研究文献,对子宫内膜癌的病理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标签: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癌是中国女性第二个最常见的癌症,在欧美国家,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高居女性生殖系统肿瘤的首位。
在中国,子宫内膜癌的发病趋势逐年上升,严重危害女性的健康[1]。
目前子宫内膜癌分为两种类型:I型(子宫内膜样)和II型(非子宫内膜样)子宫内膜癌,两种类型的子宫内膜癌不仅组织学表型和分子机制不同,其生物学行为也大不相同。
由于子宮内膜癌具有不同的组织学特征以及分子表型,本文回顾了子宫内膜癌组织病理学和分子病理学的新进展,并对这些相关的文献进行综述。
1子宫内膜癌的病因学特点子宫内膜癌是一种子宫内膜上皮来源的恶性肿瘤。
它有两个亚型[2]:雌激素相关的I型子宫内膜癌和雌激素不相关的II型子宫内膜癌。
1.1雌激素相关的I型子宫内膜癌雌激素相关的I型子宫内膜癌是子宫内膜癌最常见的类型,占所用病例数的75%~80%。
多数是子宫内膜样腺癌,有时会伴有鳞状细胞的成分。
I型子宫内膜癌被认为是由于内源性或外源性的雌激素过量造成的,由于孕激素的拮抗,这些雌激素的作用不完全(或根本没有)。
子宫内膜增生是这一类型的组织学前病变[3]。
目前的WHO分类将子宫内膜增生分为单纯性增生(癌变风险小于1%),复杂性增生(癌变风险约2%),单纯非典型增生(癌变风险约8%),和复杂非典型增生(癌变风险约30%)[4]。
1.2 II型子宫内膜癌10%~15%的子宫内膜癌是II型子宫内膜癌,它的组织学特征主要表现为浆液性癌或透明细胞癌,多被认为是中低分化的癌。
这类癌特征性的来源于萎缩性的子宫内膜组织(子宫内膜上皮内癌),它们不表达雌激素及孕激素受体。
子宫内膜癌87例临床病理检查与征象分析
子 宫 内膜 癌 叼 例 临 床病理 检 查与征东 省淄 博 市 临淄 区人 民医 院病 理 科 山东 淄博 2 5 0 ) 5 0 0
I 要 l 目的 探 讨子 宫 内膜癌 病理检 查及征 象特 点分 析 。 法 对我 院收 治的8 例子宫 内膜 癌患者进 行术 前诊断 性 刮宫病理检 查 摘 方 7 和 手术后 组织病理 学检查 。 结果 术 后对子 宫 内膜 癌病理结果进 行组 织学分析 , 中腺 癌3 例, 其 3 中高分化2 例 , 4 中分 化2倒 , 分化9 。 1 低 例 以子宫 内膜 样腺 癌颓后相对较 好。 子宫 内膜 癌 中鳞腺 癌的肌层 浸润发生率 明显 高于子宫 内膜样腺 癌 , 有统计 学意义(<o0)其 恶性程 P .5, 度高, 存活率 明显低 于其他 类型肿瘤 ; 深肌层 浸润发生率其他 癌瘸类型 均明显 高于子宫 内膜样腺 癌, 有统计 学差异 显著 性(<0 0)子宫 P .5, 内膜样 腺 癌具有 较低 的恶性 病理 学分 化 , 后和 存 活率较 好 。 论 病理 学检 查是 明确肿 瘤类 型 、 预 结 组织 形态 . 润程度 的重要检 查方 浸 法 。 时 区别 与“ 能性 出血 ” 内膜 形态 改 变 , 及 功 时 最客 观 的反 应 出合 乎 病理 和 临床 诊 断 。 【 关键 词 l子 宫 内膜癌 病理检 查 征 象
收 集 我院 自20 年 3 0 9 月至 2 1年 6 7 子 宫 内膜 癌患 者 的 病 0 1 月8 例 理 资料 , 龄 3 ~5 岁 , 均( 1 7 .) , 年 4 8 平 5 . 土2 3 岁 患者 均 有 月经 过 多 、 紊 乱 , 道 不规 则 出血 , 经后 3 例 主 要 表现 为 出血 。 有 患者 均 阴 绝 1 所
林奇综合征相关性子宫内膜癌病理学研究进展
林奇综合征相关性子宫内膜癌病理学研究进展
郭超;刘爱军
【期刊名称】《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5(036)006
【摘要】林奇综合征(Lynch syndrome,LS)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癌症易感性综合征,既往被称为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由DNA错配修复(mismatch repair,MMR)基因胚系突变引起。
LS是遗传性结直肠癌最常见的表现。
研究发现,MMR基因突变也导致了相当比例子宫内膜癌的发生。
目前对LS相关性子宫内膜癌的认识非常有限,有些观点还存在争议。
本综述总结了LS相关性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病理研究新进展及对所有子宫内膜癌患者进行LS筛查的意义。
【总页数】4页(P640-642,F0003)
【作者】郭超;刘爱军
【作者单位】[1]解放军总医院病理科,北京100853;[2]解放军总医院门诊部,北京10085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7.33
【相关文献】
1.林奇综合征相关性子宫内膜癌病理学研究进展 [J], 郭超;刘爱军
2.林奇综合征相关性子宫内膜癌的研究进展 [J], 支文雪;詹阳
3.林奇综合征相关子宫内膜癌研究进展 [J], 张群;王玲;韩丽英
4.林奇综合征患者子宫内膜癌及卵巢癌的筛查与预防 [J], 杨子慧;刘新宇;杨曦;文佳;张琼琼;廖秦平
5.子宫内膜癌保留生育治疗失败合并原发卵巢癌伴林奇综合征1例 [J], 王益勤;戴林;王建六;沈丹华;周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子宫内膜癌的病理学研究进展
虽然组织病理学诊断的准确性较高,但仍然存在一定的误诊率,需要结合其他诊断方法进 行综合判断。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01
技术原理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是一种利用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原理,对组织中特
定抗原进行定位和定量的技术。
02 03
应用领域
在子宫内膜癌病理学诊断中,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可用于检测肿瘤细胞 的某些特定抗原,如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等,有助于判断肿瘤细 胞的分化程度和恶性程度。
病理学诊断是确诊子宫内膜癌的金标准,包括组织学类型、 细胞分化程度、浸润深度等指标。
02
子宫内膜癌的病理学特征
组织形态学特征
1 2
子宫内膜腺癌
是最常见的子宫内膜癌类型,具有明显的腺体 结构。根据分化程度,可分为高分化、中分化 和低分化三种类型。
子宫内膜透明细胞癌
较少见,恶性程度较高,预后较差。肿瘤细胞 呈透明或水样外观,与肾透明细胞癌相似。
04
子宫内膜癌的病理学诊断技 术理学诊断是子宫内膜癌诊断的金标准,通过观察肿瘤组织形态、细胞异型性、浸润 深度等指标,对肿瘤进行定性诊断。
诊断流程
在病理学诊断过程中,医生会先对切除的肿瘤组织进行大体观察,然后进行标本固定、切 片制作、染色等步骤,最后通过显微镜观察肿瘤组织的形态学表现。
3
子宫内膜浆液性癌
较少见,恶性程度较高,预后较差。肿瘤细胞 呈浆液性外观,常伴有深部浸润和淋巴结转移 。
细胞分化与恶性程度
细胞分化
子宫内膜癌细胞的分化程度是评估肿瘤恶性程度的重要指标。高分化肿瘤细胞分 化较好,恶性程度较低;低分化肿瘤细胞分化较差,恶性程度较高。
恶性程度
子宫内膜癌的恶性程度分为Ⅰ期(早期)、Ⅱ期(中期)和Ⅲ期(晚期)。Ⅰ期 肿瘤局限于子宫内,Ⅱ期肿瘤侵犯子宫外膜或附件,Ⅲ期肿瘤侵犯膀胱或直肠粘 膜或已远处转移。
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特点及治疗研究进展
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特点及治疗研究进展谢秀丽【摘要】子宫内膜癌(EC)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因此其诊治理念也需不断更新.首先,在临床诊断与分期方面,宫腔镜等检查的意义增加.手术目前还是EC的主要治疗方式.【期刊名称】《亚太传统医药》【年(卷),期】2010(006)005【总页数】1页(P143-143)【关键词】子宫内膜癌;病理;治疗【作者】谢秀丽【作者单位】武汉大学医学部,湖北,武汉,43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11.74子宫内膜癌(EC)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三大恶性肿瘤之一。
近年来,发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每年新增病例大约4万例,死亡约7 000例[1]。
因此对EC的准确诊断和有效治疗成为临床妇科医生面临的主要问题。
1 子宫内膜癌的病理特点目前认为子宫内膜癌可分为两种类型:子宫内膜样腺癌和非子宫内膜样腺癌。
前者与雌激素长期刺激有关,可发生子宫内膜增生,预后较好,而后者与雌激素无关,预后较差。
子宫内膜癌是原发于子宫内膜的上皮性恶性肿瘤,其主要的临床病理特征为:①多发生于绝经后或围绝经期;②主要临床表现为绝经后阴道流血或不规则阴道流血;③多数为早期患者;④主要组织学类型为子宫内膜样腺癌。
一般认为年轻患者多为雌激素依赖型EC,与长期无拮抗的雌激素刺激有关,多发生在子宫内膜增生基础上。
病理类型以子宫内膜样腺癌为主,分化好,期别早,预后较好。
2 临床诊断与分期2.1 宫腔镜检查EC的诊断方法包括诊断性刮宫、子宫内膜细胞学检查、B型超声、磁共振成像(MRI)、宫腔镜检查加内膜活检等,子宫内膜的组织学检查为子宫内膜癌诊断的最终依据。
宫腔镜检查在诊断子宫内膜癌方面有其独特的优点,可以直接观察整个子宫腔及宫颈管,有利于发现微小病灶并准确定位采取活检样本,特别适用于早期病变诊断[2],目前已成为诊断EC并判断分期的重要手段。
2.2 肌层浸润的评估在EC中,I、Ⅱ期约占90%。
子宫内膜癌组织病理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的研究进展
达 ,多个 因素在 不 同的水平 相互作 用 ,共 同影 响子 宫 内膜
癌的发生 ,发展及预后 。本文就 E C病理相关蛋 白在调控水
这一现象表 明 E i f l 与肿瘤 细胞 的浸润有关[ 4 ] 。 三 、D NA错配修复 ( mi s ma t c h r e p a i r ,MMR)基因 DNA错 配修复 ( mi s ma t c h r e p a i r ,MMR)基 因是人类 细胞 中修 复 D NA碱基错 配的一组 基因 ,在保持遗传物质 的
恶性程度 、肌层浸 润深 度及 手术~ 病理 分期 的增 高而 下降 ,
并与子宫 内膜腺 癌组 织学类 型有 关 ,有淋 巴结 转移 的组织 中 KAI 1 蛋 白阳性 率明显低于无转 移组织 。K AI 1阴性者 的 存 活时间 明显低于 KA I 1 下 降或 K AI 1阳性 者 ,在 E C的进
子宫 内膜 细胞 是不 稳定 细胞 ,其 基 因复制 活跃 ,错 配概 率
高 ,对 MMR系统 的依赖性较 高 。MMR基 因能特异性地识 别和修复 DN A 复制 过程 中出现的碱基错配 ,清 除由简单 重 复序列复制错误而形成 的不配对碱 基。还可通 过诱导 D NA
不典 型增 生组织 ,提 示 KAI 1蛋 白 的表 达 随子 宫 内膜腺 癌
级 的增高 ,E i f l阳性率 增 高。尽管 不是 所 有癌 细胞 均表 达
E i f l , 但绝大多数 2 、3级 中侵 入间质的癌细胞 均表达 E i f l ,
子宫内膜癌研究进展
子宫内膜癌研究进展来源:百济药房药讯作者:百济动态浏览:172 发布时间:2011-5-26导读:宫颈癌是女性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发病原因目前尚不清楚,早婚、早育、多产及性生活紊乱的妇女有较高的患病率。
初期没有任何症状,后期可出现异常阴道流血。
由于年轻妇女处于性活跃期,雌激素水平和性交频率均较高,故更易以性交出血为首发症状。
此外,白带增多也为宫颈癌常见症状。
目前治疗方案以手术和放射治疗为主,亦可采用中西医综合治疗,但中晚期患者治愈率很低。
肿瘤生物免疫治疗——研究进展子宫内膜癌研究进展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孙蓬明魏丽惠国际妇科肿瘤学会第9届年会收到70余篇涉及子宫内膜癌的文章计70余篇。
这些文章从病因学、诊断学、病理学、临床治疗、预后因素等角度对子宫内膜癌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病因学子宫内膜癌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未清楚。
Salvesen对子宫内膜癌患者PTEN基因的变异和甲基化程度进行了分析,发现子宫内膜癌PTEN基因变异发生在外显子1~8中,主要发生在外显子5和8,包括插入、丢失、无意义突变和非保守失义突变。
Kyo的研究提示,HMLH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可能是子宫内膜癌变的早期事件。
Esinler研究了CYP1A1基因的多态性,认为该基因的变异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子宫内膜癌变。
Shiozawa、Shin对细胞周期蛋白(cyclin)、周期依赖性激酶(cdk)以及抑癌基因蛋白产物在子宫内膜癌的表达进行分析后发现,cyclinsD1在雌激素诱导的正常子宫内膜细胞增生中发挥重要作用,cyclinsA过度表达不仅激活了癌细胞增生潜能,还与化疗耐药和放疗耐受有关。
Yamazawa等进行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显示,应用抗抑郁药是绝经前妇女发生子宫内膜癌的高危因素,与抗抑郁药物相关的高泌乳素血症使绝经前妇女患子宫内膜癌的危险性增加。
基础研究Kato的研究发现,子宫内膜癌细胞株有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受体表达,而且重组人类G-CSF能够调节癌细胞的生长和侵袭能力。
子宫内膜癌免疫组化标记物的研究进展
子宫内膜癌免疫组化标记物的研究进展子宫内膜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逐年上升,对女性健康造成了威胁。
传统的诊断手段包括病理学、影像学等,但传统手段存在误诊率、漏诊率较高的问题。
为提高子宫内膜癌的诊断和治疗效果,免疫组化技术被广泛应用,发展了一系列免疫组化标记物。
1.ER和PR标记物ER和PR是雌激素和孕激素受体,广泛表达于子宫内膜癌组织中,并具有诊断和预后评估的价值。
目前,ER和PR阳性预后显著优于阴性的患者。
在治疗方面,Tamoxifen的应用也需要考虑受体的阳性情况。
2.P16INK4a标记物P16INK4a是一种细胞周期调控及紫外线损伤细胞修复基因产物,数个研究表明,其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存在较高的表达,P16INK4a表达水平与生存率呈负相关关系,有望成为预测子宫内膜癌预后的标记物。
3.P53标记物P53是肿瘤抑制基因,在正常情况下不表达。
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53的高表达与预后差异有关。
临床研究表明,在P53阳性的病例中,预后较差,子宫内膜癌进展和转移的发生率也会增加。
4.MMR标记物MMR同源重组修复系统在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子宫内膜癌的发生与MMR无关的患者占绝大多数,但是MMR的低表达和缺失会导致肿瘤的发生。
因此,MMR标记物可以作为子宫内膜癌的生物标记。
CD133是一种肿瘤干细胞标记物,被认为是肿瘤起始细胞的标志物。
近年来研究发现,CD133在子宫内膜癌中的高表达与较差的预后和易发生远处转移有关。
综上所述,子宫内膜癌的免疫组化标记物涉及雌激素受体、P16INK4a、P53、MMR和CD133等,这些标记物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正在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认识和应用。
未来,免疫组化技术和标记物的研究将有助于提高子宫内膜癌的诊断和治疗效果,从而更好地保护女性健康。
2021年子宫内膜癌的分子分型及其对治疗影响的研究进展(全文)
2021年子宫内膜癌的分子分型及其对治疗影响的研究进展(全文)子宫内膜癌是常见的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其中以腺癌最常见。
多年来,子宫内膜癌主要采用病理形态学进行分型及诊断。
然而,随着精准医疗的发展,传统病理形态学分型已经不能满足临床诊断与治疗的需要,而基因组学研究的进步及相关技术的推广,对子宫内膜癌进行分子分型以提供更多的肿瘤生物学信息,补充和完善单纯的病理形态学分型以提高诊断的精准率,对患者给予个体化治疗[1‐2]。
本文结合子宫内膜癌的传统病理形态学分型,对子宫内膜癌的分子分型及其对临床治疗的影响进行综述。
一、传统病理形态学分型目前,依据2014年第4版WHO女性生殖器官肿瘤分类(以下简称第4版WHO分类)将子宫内膜癌分为子宫内膜样癌、浆液性癌、黏液性癌、透明细胞癌、神经内分泌癌、癌肉瘤、未分化癌和去分化癌等。
2020 年新出版的第5 版WHO女性生殖系统肿瘤分类(以下简称第5版WHO 分类)中,子宫内膜癌的病理类型依然延续第4版WHO分类,增加了中肾腺癌及中肾样腺癌两种少见类型,并将子宫内膜发生的神经内分泌癌归入女性生殖系统神经内分泌肿瘤章节中[3]。
Bokhman[4]于1983年依据子宫内膜癌与雌激素的关系、组织病理学、发病机制等因素,把子宫内膜癌分为Ⅰ型和Ⅱ型,其中Ⅰ型子宫内膜癌为雌激素依赖型,主要包括子宫内膜样癌及黏液性癌,常发生于相对年轻、肥胖的患者,恶性程度低,预后较好;Ⅱ型子宫内膜癌为非雌激素依赖性,包括子宫内膜浆液性癌及透明细胞癌,好发于老年患者,与肥胖无关,侵袭性较强,预后较Ⅰ型子宫内膜癌差,通常需要辅以化疗[5]。
目前,根据病理类型、病理分级、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手术病理分期进行的临床病理学诊断,虽然仍是临床制定治疗方案的主要依据,但具有一定的主观性,特别是在病理医师之间的可重复性存在挑战,并且诊刮标本与最终的手术切除标本之间的一致性也不令人满意;除此之外,即使相同的病理分级(如G3子宫内膜样癌),不同个体间的预后也可能会有显著差异[2]。
子宫内膜癌的病理学特征和相关研究进展
子宫内膜癌的病理学特征和相关研究进展引言子宫内膜癌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它起源于子宫内膜的腺上皮细胞,具有一定的侵袭性和转移能力。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子宫内膜癌的研究也取得了许多进展。
本文旨在总结子宫内膜癌的病理学特征以及近年来相关研究的进展。
1. 子宫内膜癌的病理学特征子宫内膜癌的病理学特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1 组织学类型子宫内膜癌的常见组织学类型包括腺癌和黏液性腺癌。
腺癌是最常见的类型,占所有子宫内膜癌的70%至80%。
黏液性腺癌含有大量的黏液,其独特的病理表现使其与普通的腺癌区别开来。
1.2 组织学等级子宫内膜癌可根据细胞的不同形态特点分为低分化、中分化和高分化等级。
高分化子宫内膜癌的肿瘤细胞形态较为接近正常腺细胞,而低分化子宫内膜癌的肿瘤细胞形态则异常且异型性较大。
1.3 深层浸润深层浸润是子宫内膜癌的一个重要特征,它表示肿瘤细胞已经侵犯到子宫肌层。
深层浸润程度往往与疾病的预后相关,深层浸润程度越深,预后越差。
1.4 血管和淋巴侵犯子宫内膜癌常常通过血管和淋巴侵犯进行转移。
肿瘤细胞进入血管和淋巴系统后,可以通过血液和淋巴流动迁移到其他组织和器官,形成远处转移。
2. 相关研究进展近年来,针对子宫内膜癌的研究不断取得新的进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新的标志物的发现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些新的标志物,可以用于子宫内膜癌的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
例如,miRNA-200家族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与预后密切相关。
通过检测miRNA-200家族的表达水平,可以提前发现子宫内膜癌的高风险患者。
2.2 靶向治疗的研究子宫内膜癌的治疗方式包括手术、放疗和化疗等,但往往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和疗效限制。
因此,研究人员致力于寻找新的靶向治疗方法。
例如,近年来对PI3K/mTOR通路在子宫内膜癌中的研究表明,该通路可能是一个潜在的治疗靶点。
2.3 免疫治疗的应用免疫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方式,近年来在子宫内膜癌的研究中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分析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特点及变化趋势
分期 、 绝经患者比例 、 组织学分级、 病 理 类 型等 没有 明 显 差 异 , 没有统计 学意 义( P> 0 . 0 5 ) ; 而 深肌 层 浸 润 患 者 所
子 宫 内膜 癌 患者 为 研 究 对 象 , 进 行 回顾 性 分析 。将 本研 究 实 验 中所 有 患 者 的 临床 资料 进 行 总结 并 分析 , 统 计 所 有 患者的发病年龄 、 临床 病 理 分 期 、 绝 经 患 者 所 占的 比例 、 组 织 学 分 级 及 肌 层 浸 润 的 变化 、 病 理类型等情 况。结果 :
P a t h ol o gi c al Dep a r t men t , T h e Fi r s t P e o p l es Ho s pi t a l o f L u o y a n g Ci t y, He n a n P r o vi n c e 4 7 1 0 0 0
p a t i e n t s we r e c o l l e c t e d f o r s u mm a r y a n d a na l y s i s . S t a t i s t i c s o n p a t i e n t s o ns e t a g e , c l i n i c a l a n d p a t h o l o g i c a l s t a g e,
论著
分 析 子 宫内 膜 癌 临床 病 理 特点 及 变 化 趋 势
任 磊 张 宏 博
4 7 1 0 0 0 河 南 省 洛 阳 市第 一 人 民 医 院 病理 科 , 河南 洛 阳
子宫内膜癌免疫组化标记物的研究进展
子宫内膜癌免疫组化标记物的研究进展目前,子宫内膜癌的治疗主要是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
然而,由于子宫内膜癌的生物学特性较为复杂,其治疗效果并不理想。
因此,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和诊断标志物成为了研究的重点。
免疫组化标记物在子宫内膜癌的诊断和治疗研究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就子宫内膜癌免疫组化标记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 ER、PR和HER2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是影响子宫内膜癌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
根据临床病理特征,子宫内膜癌按照ER和PR表达情况分为ER+/PR+型、ER+/PR-型、ER-/PR+型和ER-/PR-型。
ER和PR对于预测子宫内膜癌的治疗效果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HER2是一种酪氨酸激酶受体,其与子宫内膜癌的预后有关。
因此,ER、PR和HER2已成为预后和治疗决策的重要指标。
2. p53p53是细胞周期的正常调控因子,它可以控制细胞的增殖和凋亡过程。
在子宫内膜癌中,p53的功能因突变而失调,这可能导致肿瘤恶性程度的加剧和预后不良。
通过检测p53蛋白的表达情况,可以评估子宫内膜癌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
3. Ki-67Ki-67是一种核蛋白,在细胞周期G1、S、G2和M期均有表达。
其表达水平可以反映细胞增殖活性。
在子宫内膜癌中,Ki-67的表达水平与肿瘤的恶性程度和预后有关。
在治疗子宫内膜癌时,Ki-67的表达水平可以作为判断肿瘤是否完全切除的标志。
4. 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一种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和血管形成的蛋白质。
在肿瘤中,VEGF的表达量增加,促进肿瘤血管生成和生长。
在子宫内膜癌中,VEGF的表达水平与肿瘤的生长、转移和预后有关。
VEGF的表达可以作为预判子宫内膜癌预后的生物标志物。
结论:子宫内膜癌是女性生殖系统中的常见疾病。
免疫组化标记物在子宫内膜癌的治疗和预后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ER、PR和HER2是常用的预测子宫内膜癌预后和治疗方案的标志物,p53、Ki-67和VEGF则可以作为反映子宫内膜癌生长和转移潜力的指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研究进展
摘要】子宫内膜癌(EC)属于女性比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几年该病的发
病率存在明显的上升趋势,并且治理理念也需要进一步的更新[1]。
在临床诊断及
分期上,宫腔镜检查有着重要意义。
目前对该病主要采取的是手术治疗。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R73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05-0291-02
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三大恶性肿瘤之一中,子宫内膜癌(EC)近几年的发病
率趋势逐渐在上升,年新增病例人数在4万左右,死亡人数在7000年左右[2]。
对此对EC的准确诊断和治疗成为了临床妇科的主要问题。
1.病因分析
很多研究均支持“无孕激素对抗长时间的雌激素刺激”是一个主要发病的原因
的观念。
当前已经发现的,子宫内膜样癌细胞还有一个刺激信号时长期的单一化雌激素。
雌激素直接、间接的调控基因或是信号分析,干预子宫内膜的上皮细胞中的
信号转导[3]。
雌激素促进了子宫内膜癌产生的激活机制由基因组以及非基因组作
用的同时参与。
子宫内膜癌细胞中,活化NF-B细胞能够诱导IL-6、COX-2、IL-8
等细胞因素表达,这和肿瘤发病机制存在紧密的联系,NF-B可能在子宫内膜癌发
病内起着很关键的核心作用[4]。
2.子宫内膜癌的分类
当前,人们认为,子宫内膜癌主要可以被分为三种类型,I型式发病和雌激素有着显著的相关性,该种可能性有70%,常见于肥胖或是绝经后的妇女身上,病
理类型是子宫内膜样腺癌,多是高分化,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为其癌前病变,预
后效果良好[5]。
Ⅱ型,指的是发病和雌激素无显著的相关性,大多数是由于基因
突变导致的,这一可能性为10%。
病理类型是子宫浆液性腺癌、透明细胞、混合
癌等。
Ⅲ型:发病和家族遗传有着密切联系,其中5%是遗传性的非息肉样直肠
结肠病综合征,也就是LynchⅡ综合征,是一种常染色体线性遗传性疾病。
可以
给任何的病理类型和疾病,35%患者在发现时已经处于晚期,病理呈现出低分化
和预后差的情况[6]。
3.高危因素和临床表现分析
女性患者子宫内膜癌的患者中70%的为绝经后的妇女,围绝经期女性占比20%~25%绝经;和雌激素增高相关的妇科疾病,如多囊卵巢综合征、卵巢颗粒
细胞瘤、不典型增生史及不规则出血者等[7]。
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血症同EC的发病有一定的联系。
Bershtein等人通过研究得知,EC患者空腹胰岛素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显示了胰岛素水平升高在EC发病的过程中存在重要作用[8]。
Ⅱ型糖尿病患者绝
经前后的EC危险会显著的增加。
乳腺癌患者术后需要长期服用莫细芬,这也会增加EC的发生风险。
邢风玲等人在研究中之处,在绝经之后每天服用40mg莫西芬,并且持续时间超过2年的
患者,会导致子宫内膜腺细胞中PTEN严重的缺失,很可能会造成子宫内膜癌发
生早期分子学变化[9]。
严密监测存在高危因素患者,一旦发生阴道的不规则出血和月经过多等情况
则要接受诊疗,此外定期对子宫内膜实行超声监测,一旦出现子宫内膜的厚度增
厚或是不均匀的增厚情况下,要及时的实行诊刮术,便于及时的发现和治疗。
LynchII综合征可在生育后进行预防性子宫切除。
4.辅助性检查
EC的确诊和排除中,最关键的是分段诊刮及内膜活检,上述两种手段对EC
的确诊有着较高的准确率,但是都会对人造成创伤,临床中要结合临床表现及超
声检查等。
在EC病变筛查诊断内的超声检查尤为重要,并且可以显著提升治愈
率及生存率。
同时还能检查内膜厚度、血流信号、形态等,对子宫内膜发生的病
变进行初步检查。
若是得知宫腔中有大量赘生物、肌壁有受累嫌疑,可以实行内
膜活检。
若是有疑似内膜病变,增加厚度超过5mm,就可以实行分段刮诊,并对其实行病理组织学检查,按照诊断和分期。
宫腔镜能对疑似部位实行活检,同时可以防止出现漏检,将诊断的准确性进
行提升。
在实施超声检查中,病变若是出现息肉样变化;随后在刮诊和活检下呈
现阴性,此外还出现了次阴道出血,则可以进行判定。
MR、CT检查可以很好的预测术前淋巴结转移情况,MRI主要是可以准确预测宫颈受累及肌层浸润深度,明显由于CT检查。
MRI对软组织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同时能够实现多方位、多序列成像,并且可清楚显示瘤体组织,在确定肿瘤侵犯
程度及术前分析上的价值很高,特别是针对I期患者[12]。
CS125检测对绝育后女性十分关键,该检测手段同时还能帮助对EC的观察疗
效和监测复发。
CA125值出现显著升高,则显示宫外病变的可能性较大。
对子宫
内膜癌的复发检测很有限,仅有10%~20%子宫内膜癌I期和25%无症状复发患
者出现癌抗原CA125升高。
5.小结
子宫内膜癌对全球女性的身心健康有着极大的威胁,特别是围绝经及绝经之
后的中年女性,相关资料显示,该病的发病率近几年出现上升趋势。
研究其发病
机理,分析有效的诊断方法,对及时治疗和预后有着重要的价值。
【参考文献】
[1]谢秀丽.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特点及治疗研究进展[J].亚太传统医药,2010,6(5):143-143.
[2]李丽,郭东辉,王轶英,等.子宫内膜癌病理研究进展及临床意义[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5,31(11):806-808.
[3]江曼,叶元,杨一华.子宫内膜癌发病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C].临床心身疾病杂志学术研讨
会综合刊,2014.
[4]马俊贤,温玉库.人参皂甙Rg3抑制NF-кB通路诱导人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凋亡的实验
研究[J].北京医学,2010,32(11):883-886.
[5]刘开元.老年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分析及孕激素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2013,33(4):950-951. 孙馥箐,段华.子宫内膜癌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15(1):73-76.
[6]滕飞,马学功,薛凤霞,等.Lynch综合征相关性子宫内膜癌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师杂志,2015,17(8):1131-1134.
[7]辛晓燕.子宫内膜癌发病高危因素[C].中华医学会第十四次全国妇科肿瘤学术会议.2013.
[8] Bershtein L M,Gamaiunova V B,Iuo K,et al.[The nature of hyperinsulinemia (insulin resistance) in endometrial carcinoma:of plasma levels of insulin and c-peptide][J]. Voprosy
Onkologii,2000,46(2):191.
[9] Hachisuga T,Saito T,Kigawa J,等.正在接受或曾经接受它莫西芬辅助治疗乳腺癌的56例子宫
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研究[J].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妇产科学分册,2005(2):53-53.
[10]李文君.血清CA125、AFP、CEA联合检测对女性恶性肿瘤(乳腺癌、卵巢癌、子宫内膜癌)
的诊断价值[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14):105-106.
[11]万润珊,何淑媚,卢翠碧,等.阴道彩超对乳腺癌患者服用三苯氧胺并发子宫内膜癌的诊
断价值[J].北方药学,2016,13(7):179-179.
[12]万润珊,何淑媚,卢翠碧,等.阴道彩超对乳腺癌患者服用三苯氧胺并发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价值[J].北方药学,2016,13(7):179-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