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对医务社会工作建设的探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对医务社会工作建设的探讨在需求层次理论中,马斯洛把人类需要按其产生先后次序和重要性分做5

个层次,即分别为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该文剖析医务社会工作者辞职的深层次原因,提出我国在医务社会工作者制度建设上应重点关注薪资制度、职业归属(隶属)、职业成长机制的建设。

标签:医务社会工作;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制度

医务社会工作,它是指在医疗卫生保健机构中,为实现患者的康复目的,通过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技术和知识进行的一系列专业的社会和心理方面的服务,其中包括了疾病预防、治疗和康复等重要内容。医务社会工作最早发源于16世纪的英国,它的主要任务是帮助穷人获得医疗救助,从而实现社会公平。随后,医务社会工作在美国、德国等国得到迅速发展。

在1921年,浦爱德(IdaPruit)女士在北京协和医学院创建“医院社会服务部”,这成为我国医务社会工作的起源,其后,她将医务社会工作的制度快速地扩大和推广到其他大中城市的主要医院。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由于人民政府囊括了所有的社会福利制度,医务社会工作在中国大陆逐渐销声匿迹了近半个世纪。上世纪90年代,上海市浦东社会工作发展局在辖区医院开始设立医务社会工作者的工作站,逐步聘用社会工作的专业人员从事医务社会的工作,至此,医务社会工作在我国得以恢复。进入21世纪,医务社会工作在我国迈入了快速发展阶段,我国东南沿海主要城市的大医院纷纷设置社会工作部来开展医务社会工作。2009年4月6日,我国新医疗改革意见中正式提出了要在全国开展医务社会工作。

医务社工,是医务社会工作者的简称,是在医院以及其他医疗机构中向患者提供社会服务、心理关怀的专业的人员,侧重于解决患者的情绪、心理与社会问题,从而缓解医患矛盾和关系[1]。有人曾根据其形象及工作状态形象地将医务社会工作者标注了“六重身份”,他们是“医师的助手、护士的伙伴、患者与家属的朋友、家庭的保护人、社区的组织者以及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合作者”[2],他们向患者提供的是一种“非医学诊断和非临床治疗”。2013年9月6日《南方日报》报道,南海人民医院4名医务社会工作者集体辞职[3]。此外,2013年11月7日《中国新闻网》报道了医务社会工作者月薪仅2 000元,导致其精神紧张到失眠[4]。有媒体报道,深圳作为全国社工的“黄埔军校”,深圳2014年社工流失率已经达到22.2%,超出了行业20%流失率的警戒线[5]。

马斯洛(A、H.Maslow),美国心理学家,他在1943年的《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提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需求所引起的,后该理论被总结为著名的需求层次理论,需求层次理论是行为科学的理论之一。在需求层次理论中,马斯洛把人类的需求由低到高像阶梯一样分成5层,依次分为: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6]。一般而言,当较低一个层次的需求相对得到满足了,则人就会向更高一个层次的需求予以追求,追求更高层次需求是人类行为的驱使动

力。

总结上述媒体的报道,就医务社会工作者集体辞职的原因,笔者认为大致上可以归结为以下三大原因:①薪资待遇不高,其付出的劳动与报酬不匹配;②机构和医务社会工作者的联系不够紧密,让医务社会工作者跟总部比较有疏离感,容易感到孤立无援;③看不到发展的前景,在职业晋升和发展空间上比较有限。对应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笔者认为导致医务社会工作者集体辞职的主要原因也可以归结为医务社会工作者在生理、社交、尊重等方面需求的缺失。

1 生理需求的缺失

生理需求(physiological needs),它属于人类最低级别的、最具优势的需求,它是指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需要,如食物、水以及住房等。一个人在生理需求得不到满足前是不会对其任何事物感兴趣的,他的主要动力是让生理需求得以满足。据调查统计发现,国内大多数地区的医务社会工作者的收入未能达到当地的平均工资水平,目前,在经济发达的广州、上海等地,医务社会工作者的收入与当地的平均工资水平也仅仅持平。

虽然目前对于医务社会工作者已经被我国认定为专业技术人员,但受限于现有医疗体制的限制,医务社会工作者基本是被排除在医院体制外的,医务社会工作者的待遇保障也会因其实际所属的机构不同而有所差异。由于医务社会工作者薪资待遇偏低,甚至无法达到平均收入,这必然导致医务社会工作者无所适从当今高房价、高消费的时代,医务社会工作者的生理需求也将随之缺失。为此,笔者认为,为了防止医务社会工作者的生理需求的缺失,有关部门今后应在医疗行业设置医务社会工作的岗位,同时,要对进岗的社会工作者进行资质认定,并参考我国试行的《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暂行规定》,评定医务社会工作者的等级,给予不低于医院医生平均收入的工资待遇[7]。

2 社交需求的缺失

社交需求(love and belonging needs),这属于人类较高层次需求,比如人对隶属关系的需求。目前,医务社会工作者感觉与机构的联系不够紧密,让医务社会工作者跟机构有疏离感,医务社会工作者容易感到孤立无援。

在实务工作中,医务社会工作者更多的是对患者服务的单向输出,如果医务社会工作者的社交需求长期得不到保障,则必然影响其精神状态,从而导致其对工作的不满和情绪的低落。为此,笔者认为,为了防止医务社会工作者社交需求的缺失,医务社会工作者机构应与医务社会工作者保持联系的紧密性、互动性,增强医务社会工作者的职业存在感和归属感。

3 尊重需求的缺失

尊重需求(esteem needs),这属于人类较高层次需求,比如人对于名声、成就、晋升机会和地位等,它不仅包括了人对自我成就或自我价值的个人感觉,还

包括他人对自己的尊重与认可。尊重需求是医务社会工作者最高层次的需求,根据层次需求的理论,只有满足了这一点,医务社会工作者的队伍才会稳定,才能发挥其真正的能力,为医务社会工作事业做出贡献。目前,医务社会工作者和聘用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属于劳动用工,他们既不是事业编制人员,也不是公务员。医务社会工作者普遍感觉看不到发展的前景,在职业晋升和发展空间上比较有限,职业成长机制不完善。可喜的是,上海通过“一号课题”打通了优秀社区工作者进入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的通道,目前上海各区县都有社区工作者尝到了改革的红利,完成了身份的转轨。

笔者认为,上海的制度改革是对医务社会工作者认可和尊重,满足了医务社会工作者的尊重需求。为此,政府今后在人事制度的设计上可以参考上海的先进经验,在制度上给予医务社会工作者向事业编和公务员留有“晋升”的通道和空间。

目前,我国处于医疗体制改革的攻坚阶段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阶段,因此,我国医疗卫生制度改革、重塑和谐医患关系、建设医院文化、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等方面的需要呼唤医务社会工作的发展[8]。从以上需求缺失的分析和探讨可以看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为医务社会工作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理论依据。人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五大需求,相应的,医务社会工作者作为一个职业就必须保障从业人员需求的满足。

国家是社会各项资源的拥有者、分配者,在我国目前现行的医疗制度下,无论是在医疗资金方面,亦或是在医疗资源方面,国家都拥有绝对的分配权,所以医务社会工作的有序、深化开展离不开国家医疗保障政策、法律制度的支持。在2011年,中央组织部、中央政法委、民政部等十八个部门和组织联合出台了《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其后我国催生了多类别的社会工作者,政策为医务社会工作的发展提供了制度条件。政府系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者,政府有权利、有义务为特殊群体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截至目前,世界上绝大部分的国家都设立了有关的机构来负责这方面的事务。有鉴于此,笔者认为,为了解决医务社会工作者上述需求的缺失,今后,中国政府在医务社会工作者制度建设和改革上应更侧重于薪资制度、职业归属(隶属)、职业成长机制的建设,从而建立一支能满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服务需求的医务社会工作队伍。

[参考文献]

[1] 屠琴.医院社會工作的探索与实践[N].科学导报,2017-05- 12(C04).

[2] 刘继同.国内外医院社会工作的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J]. 中国医院,2008(5):2-3.

[3] 黎诚.给医务社会工作者一点时间[N/OL].南方日报,2013-09-06[2017-07-24].http:///nfdaily/html/2013-09/06/content_7223438.ht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