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子躲雨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猴子躲雨》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寓言故事受到教育:懂得看问题、做事情要多换角度去想一想、做一做。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学讲、表演寓言故事。
3、认识6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讲述寓言故事,突出自己感兴趣的地方。
教学难点:
在对寓言故事的情感体验和生活体验中感受寓意,明白道理。
教具准备:
头饰、背景音乐
教学流程:
一、谈话激趣,设疑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小猴栽树》的故事吗?
生齐答:记得。
师:那是一只怎样的小猴呢?
生:那是一只朝三暮四的小猴。
生:那是一只急于求成的小猴。
生:那是一只没有耐心,没有主见的小猴。
师:今天,老师还要介绍三只的小猴给大家认识。
瞧,它们来了(师贴图)
师:看到这三只可爱的小猴,你想知道什么呢?
生:这是三只怎样的小猴?
生:这三只小猴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
师:我想这两位同学提出的问题也是我们每一个同学都急于知道的,是这样吗?(是)好就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一起走进课文《猴子躲雨》吧,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
【评析:教师利用以前学过的课文和学生谈话,巧妙的引出了三只小猴,使学生急于知道这是三只什么样的猴子,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产生了阅读期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如果你遇到了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我很愿意帮助你。
(生自由读文,师巡视指导)
师:大家读得可真认真啊!现在就请你为自然段标上序号,然后同桌按自然段轮流读课文,互相纠正字音,如果读得好,就在自然段的前面为他画一个笑脸。
(同桌互读课文)
师:大家读得可真投入,都谁得到了笑脸?(生举手)生字宝宝看到大家表现得这么出色,都急着要和你们交朋友呢!想认识它们吗?(生齐:想)其实你们早就已经见过面了,看谁能记住这些生字宝宝的名字。
(出示字卡贪、决、绕、冒、讨、锁,指名认读,其他学生跟读)
猜字游戏
师:和字宝宝交上了朋友,就可以顺利地读课文了,谁有勇气把课文读给大家听?(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其他学生和老师一起来做个小听众,听听谁读得最好。
(学生按自然段读课文,师生评议)
【评析:通过自读、互读、指名读的形式,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阅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学生在读文时反复和生字见面,在此基础上教师出示字卡指名认读,并以猜字游戏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识字效果好】
三、细读课文,阅读感悟
师:同学们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可以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你们可真了不起!
师:躲雨的事生活中经常会发生,那这三只小猴遇到的是一场什么样的雨呢?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找到描绘雨势的词。
(生默读课文)
生:从豆大、劈头盖脸可以看出这是一场很大的雨。
师:如果是你遇到了这样一场大雨时,却意外的发现了一个可以躲雨的地方,你会是什么样的心情?
生:会非常高兴。
师:书中用了一个词来形容猴子看到木屋时的心情,你能找到吗?
生:喜出望外。
师:谁能用喜出望外说一句话。
生:这次考试我数学得了满分,真让人喜出望外
师:三只猴子发现了可以躲雨的木屋,那它们进到木屋了吗?(没有)这是为什么呢?(课件出示默读课文的2—5自然段,圈出描写三只猴子动作的词,并用波浪线画出人物的对话)(生默读,师巡视)
师:哪个词是描写第一只猴子动作的?
生:跨、咂嘴。
(师板书)
师:你能做“咂咂嘴”的动作吗?(生表演咂嘴的动作)
师:此时,这只猴子是什么样的心情?(失望)你能带着失望的心情读读它的话吗?(指名读)
师:第二只猴子又是怎么做的呢?(生答,师板书:绕)
师:它的心情怎样?
生:垂头丧气。
师:你能做个垂头丧气的样子吗?应该怎样读这句话?
生:这句话要读得有气无力。
(指名读)
师:两只猴子一个失望,一个垂头丧气,那第三只猴子在做什么?(嚷)你能换一个词吗?(喊)它此时是什么样的心情(焦急)你觉得这句话该怎样读?(语速快师:大家读得可真棒!那你们想不想亲自来演一演,这三只小猴呢?在小组内讨论一下,组长根据组员喜好来分配角色。
(小组讨论交流)
生带头饰,教师播放背景音乐。
渲染情境,进行角色表演。
(师生评议)
师:三只猴子在雨中设计了一个个进屋方案,又一个接一个否定了,最终只好冒雨回小屋,难道木屋真的没有办法进去吗?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师:读到这儿你想对三只猴子说点什么?
生:我想对三只猴说你们为什么不去推一下门呢?
师:谁能说说这是三只什么样的小猴?
生:这是三只看不做,只想不做的猴子。
【评析: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词语,从行动到语言,从心理到神态,让学生对人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寓意的理解,一层层深入,学生的理解在一次次反复的读中逐渐深化。
教学设计环环相扣,朴实、巧妙。
对课文的表演,把学生带入了生动的故事情节。
】
四、总结
师:三只猴子最终没有走进木屋,因为他们只是“跨”到门口,只是“绕”小屋一圈,只是“冒雨开起了讨论会”。
通过这个故事,我相信同学们都懂得了遇到事情不要纸上谈兵,而是要亲自做一做,试一试的道理。
最后老师把一句名人名言送给大家(课件出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评析:】
《猴子躲雨》是一篇寓言故事,教师在整个故事中充当一个引路人,将学生带入故事中,学生在读中感悟对寓言理解,一层层深入。
一、以读为本,关注过程
阅读是个过程,由阅读需求——阅读行为——指导实践几个环节组成。
本篇教学设计的导入环节通过质疑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课中引导学生在读中思考,读中感悟,以读代讲,以读促思,使学生获取不同的情感体验。
最后明白道理,对学生以后的阅读实践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二、以生为本,平等“对话”
教师从关注学生的发展需要出发,处处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主动性。
如导入中的质疑,角色扮演都由学生自主定位,教师给学生提供了自我发现和自我发展的平台,使学生、教师、文本三者间的信息交互通畅,实现了三者间的平等“对话”。
三、突破教材、超越文本
教师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头饰等道具,配以背景音乐,渲染故事情境,把学生带入了生动的故事情节,故事中的人物栩栩如生的展现在学生的眼前,学生在表演时针对课文内容加入了自己的创意,对教材进行了深度和广度的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