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大全
1-2单元知识汇总 (素材)五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
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汇总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第一课《种子发芽实验》1.许多植物的新生命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
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空气、水分和适宜的温度等条件。
土壤和阳光不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
2.做对比实验时,我们只能改变一个条件,即实验组与对照组只有一个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要保持相同。
3.通过对比实验的方法探究“绿豆种子发芽是否需要阳光”的实验中,需要改变的条件是阳光,保持相同的条件温度、空气、水分、多粒大小的相同的种子。
第二课《比较种子发芽实验》1.绿豆种子发芽的实验中,我们首先观察到的变化是种子膨胀。
2.在做绿豆种子发芽的对比实验时,每组实验中至少要有3粒种子,这样可以减少实验失败的偶然性。
如果在正常实验的情况下,种子还是没有发芽,有可能种子本身是有损坏的。
第三课《绿豆苗的生长》1.植物生长需要水分、阳光、空气、适宜的温度等条件。
2.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他们会努力适应环境的变化,说明植物具有一定的适应环境的能力。
3.光合作用是指在光照条件下,植物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分,在绿色叶片中制造生存所需的养料,并释放出氧气。
4.空气是一种混合物质,氮气和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
5.阳光下的绿豆苗:植株短、直,茎粗且呈现绿色或暗红色,叶大且呈现绿色;黑暗处的绿豆苗:植株长、弯,茎细且呈现白色,叶小且呈现黄色。
第四课《蚯蚓的选择》1.蚯蚓喜欢生活在黑暗、潮湿的环境中。
2.为了研究蚯蚓喜欢生活在黑暗还是明亮的环境中,我们可以找一个长方形的盒子,把盒子的里面涂成黑色,将盒盖的一端剪掉一块,在盒子底部铺上吸水纸,并在中间交界处放10条蚯蚓。
3.为了研究蚯蚓喜欢生活在干燥还是潮湿的环境中,我们可以找一个长方形的盒子,在盒子的两端分别铺上一层干燥的泥土和潮湿的泥土,并在中间交界处放10条蚯蚓。
第五课《当环境改变了》1.在不同季节,青蛙的行为不同,春天产卵,夏天捕食,秋天挖洞,冬天冬眠。
2.当环境改变的时候,动物会努力适应新环境;为适应环境的变化,动物会有一些特殊的行为。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归纳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1、植物的新生命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
2、种子发芽需要水、温度、空气。
3、对比实验只能改变一个条件。
4、植物生长需要阳光,因为要进行光合作用。
5、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用吸收的水分和二氧化碳制造养料,并呼出氧气。
6、植物有向光性、向水性、向肥性。
7、植物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时,植物也在不断的改变来适应环境。
8、空气是一种混合物,氮气和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
9、蚯蚓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
10、动物在环境改变时有哪些行为?迁徙、换毛、冬眠、洄游。
11、丹顶鹤为了适应环境的改变,每年入秋后会从东北迁飞到温暖的南方越冬。
12、生物之间,因为食物关系构成很多链条状的联系,这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
13、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生产者)开始,到凶猛的食肉动物(消费者)结束。
14、潜艇靠调节自身的重力和浮力来下潜或上浮。
15、生物之间因为食物关系而互相联系在一起叫做食物网。
16、生物群落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
17、生态系统包括生物群落里的生物和非生物。
18、制作生态瓶,必须装入自然水域中的水。
再放入植物,待植物存活后,再放入小鱼、小虾等小动物。
19、生态瓶里面的动物和植物必须要平衡。
第二单元20、船是生活中常见的运输工具。
21、自从有了船,人们可以借助他在水面上自由方便的行驶,还可以把很多货物运送到远方。
22、独木舟的特点是装载量小,不稳定。
可采用增宽船体的方法,使其保持稳定。
23、船在行驶中会受到水的阻力。
尖的船头受到的阻力小,圆、宽的船头受到的阻力大。
24、浮力是指物体在水中会受到竖直向上托起的力,这样的力叫做浮力。
25、浮力与重力方向相反。
26、橡皮泥和铝箔是在水中会下沉的材料,把它们做成船型后,因为它们浸入水中的体积增大了,所以他们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增大了。
因而能更容易漂浮在水面上。
27、船在行驶中稳定性十分重要,不然船就会侧翻造成事故。
28、船的载重量与船只体积大小有关。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全册科学知识点整理
五年级下册的科学包括4个单元共12个章节,具体的科学知识点整理如下:第一单元:动力与能量1.动力的概念:力是物体运动或改变形状的原因;功是力对物体做的功;机能是将物体移动或改变物体形状的动力。
2.力的作用方式:直接作用力、间接作用力、弹力、摩擦力、重力。
3.动力的传递:力的传递通过物体的接触或力的传递介质实现。
4.动力的转化:机械能的转化(动能和势能)、电能的转化(电能与动能、电能与热能)。
5.能量的守恒:能量可以转化,但是总能量守恒。
第二单元:物质的四态变化1.物质的四态:固态、液态、气态、等离子态。
2.物质的凝固: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可以通过降温或增加压力实现。
3.物质的沸腾: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可以通过升温或减少压力实现。
4.物质的蒸发: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可以通过加热或增加表面积实现。
5.物质的熔化: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可以通过升温或减少压力实现。
6.物质的溶解:溶质在溶剂中均匀分散,形成溶液。
第三单元:暖和和生命1.温度和测温:温度是物体热量的度量,可以通过温度计测量。
2.温度的传递:热量可以通过导热、对流和辐射的方式传递。
3.温度与物体热胀冷缩:物体在加热时热胀,退热时冷缩。
4.生命体的特点:生物的结构、组成和功能。
5.生物和环境的关系:生物与其他生物和非生物的相互依存关系。
第四单元:保护环境1.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环境污染对生态平衡的破坏,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3.垃圾的分类和处理:垃圾的分类和回收利用。
4.节约资源和循环利用:节约能源、水资源、食物等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最全整理)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最全整理)第一单元沉和浮一、填空:1、石块放入水中,沉下去了,木块放入水中,浮起来了。
2、从井中提水时,同样是盛满水的桶,离开水面后要比在水中感觉重很多。
3、在水中沉的物体如:橡皮、回形针、小石块;在水中浮的物体如:泡沫塑料块、萝卜、带盖的空瓶。
4、由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没有关系。
改变它们的轻重和体积的大小,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是不会改变的。
5、物体的沉浮与它的大小有关,与它的重量有关。
6、把一块橡皮泥做成不同的形状,虽然它的轻重没有变,但它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7、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
“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水的重力”这就是著名的阿基米德定律。
8、船是人类的伟大发明,自从有了船,人们可以自由方便地在水面上行驶,也可以把很多的货色输送到远方。
9、造船计划包括:准备、制作、改进和完成。
10、在水中的物体,都遭到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就是浮力。
浮在水面上的物体会遭到水的浮力感化,沉入水中的物体也会遭到水的浮力感化。
11、不同的液体产生的浮力大小不同。
同一个物体在不同的液体中,有的浮,有的沉。
12、在约旦与巴勒斯坦之间,有一个名叫死海的咸水湖,海水的含盐量比普通海水高出六七倍。
精品文档精品文档13、“沉浮子”为什么能够沉浮自如呢,它在瓶中的重量并没改变,那么改变的因素只能是体积。
14、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水的重力。
15、一个杯子中装着油、水、糖浆,在最下层的应是糖浆。
16、将钩码划分放在净水、盐水、糖水、酒精中,它在酒精中遭到的浮力最小,在盐水中受到的浮力最大。
17、有一种能够比较液体轻重的仪器,叫做比重计。
二、问答题:1、把橡皮和萝卜切成大小不同的块,做在水中的沉浮试验,可以得到什么结论?课本P3)答:同一种资料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没有关系。
改变它们的重量和体积大小,沉浮状况不会改变。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期末复习知识点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期末复习知识点一、内容概述亲爱的小朋友们,期末考试即将到来,是时候来梳理一下五年级科学下册的重点内容啦!让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巩固所学知识,为期末考试做好充分的准备吧!首先我们要了解生命科学领域,我们会回顾植物和动物的基本特征,比如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以及动物的种类、习性和生存环境。
别忘了还有关于细胞的知识,了解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接下来是物质科学领域,我们会复习物质的性质,比如固态、液态和气态。
我们还要探究物质是如何发生变化的,以及不同物质混合后会产生什么新的性质。
热和冷也是我们需要关注的话题,比如热传导的原理和物体热胀冷缩的现象。
然后我们将走进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我们会探索地球的构造,了解地壳、地幔、地核等组成部分。
我们还要了解地球的变迁现象,比如地震、火山喷发等地质现象。
同时我们还会初步认识太阳系和宇宙中的其他天体。
1. 简述五年级科学课程的重要性和复习的意义五年级的科学课程,不仅仅是一门学科的学习,更是孩子们打开未知世界大门的一把钥匙。
五年级是孩子们从具象思维转向抽象思维的过渡期,也是培养科学素养的关键阶段。
在这个时期,孩子们的好奇心如同旺盛的树苗,急需阳光和雨露的滋养。
学好科学课程,无疑能够为孩子们提供更多探索和解答自然世界秘密的机会。
每一节生动有趣的科学课,都让孩子们体验到了自然界神奇的魅力,以及自然科学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性。
即将来临的期末复习,不只是知识点的再次梳理,更是对知识掌握程度的一次检验。
它不仅能够帮助孩子们巩固所学的科学知识,更能培养孩子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学好科学不仅让孩子们在生活中变得更加敏锐和聪明,更能够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复习的过程也是一次对知识情感的重新认识和深化过程,让我们共同期待孩子们在复习中的成长与进步吧!二、知识点梳理小朋友学习科学真的是一场奇妙的旅行,不知不觉间我们已经走过了五年级的精彩时光。
科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1、由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在水中的沉浮状态(不改变)。
2、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质量)和(体积)都有关。
3、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轻的物体容易(浮);如果质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体积大的物体容易(浮)。
4、体积大、质量小的物体容易(浮),体积小质量大的物体容易(沉)。
5、小瓶子和潜水艇都是在体积不变下通过加减水改变(轻重)来实现沉浮的。
6、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
7、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8、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入水中的部分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增大)。
9、要用橡皮泥造一只装载量比较大的船,一是(重量不变的前提下造得尽量大,使船排开的水量大),二是(做些船舱,放物品时使船身保持平稳)。
10、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11、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
12、上浮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
13、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14、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
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
15、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
16、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浸入水中的体积有关。
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17、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
18、当液体中溶解了(足够量)的其它物质时,如盐、糖、味精等,有可能会使马铃薯浮起来。
死海淹不死人就是因为海水里溶解了大量的(盐)。
19、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20、比同体积的水重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水轻的物体,在水中(上浮)。
21、马铃薯比同体积的清水重,而比同体积的浓盐水轻,所以马铃薯在清水中(下沉),在盐水中(上浮)。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总结汇总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总结汇总1.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其轻重和体积大小无关。
即使改变它们的轻重和体积大小,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也不会改变。
2.物体的沉浮与其大小和重量有关。
3.即使一块橡皮泥的轻重不变,如果将其做成不同的形状,它在水中的沉浮也可能发生改变。
4.排开水量是指物体在水中排开的水的体积。
阿基米德定律指出,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水的重力。
5.船是人类的伟大发明,它使得人们可以在水面上自由便捷地行驶,也可以将大量货物运送到远方。
6.造船计划包括准备、制作、改进和完成。
7.不同液体产生的浮力大小不同。
同一个物体在不同液体中的浮沉情况也会有所不同。
8.“沉浮子”能够沉浮自如是因为它的体积发生了变化,而重量并没有改变。
9.阿基米德定律指出,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水的重力。
10.将钩码分别放在清水、盐水、糖水和酒精中,它在酒精中受到的浮力最小,在盐水中受到的浮力最大。
11.比重计是一种能够比较液体轻重的仪器。
问答题】1.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规律是什么?(课本P6)答: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重的物体容易沉,轻的物体容易浮;在重量相同的情况下,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体积大的物体容易浮。
2.潜水艇的工作原理是什么?答:潜水艇通过改变轻重来改变沉浮。
它有一个很大的压载舱,打开进水管道往里装满海水可以使潜艇下潜,打开进气管道用压缩空气把压载舱里的水挤出舱外可以使潜艇上浮。
3.即使一块橡皮泥的轻重不变,为什么它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课本P7)答:因为物体在水中排开的水量和受到的浮力大小发生了变化,而这与物体的形状有关。
如果将橡皮泥做成不同的形状,它在水中排开的水量和受到的浮力大小就会发生改变。
4.铁块在水中是沉的,而钢铁造的大轮船能浮在水面上,这是为什么?(课本P8)答:因为铁块浸入水中的体积小,排开的水量就小,它受到的浮力就小。
而大轮船浸入水中的体积大,排开的水量就大,它受到的浮力就大。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在我们的生活中,生物与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本单元我们将一起探索生物是如何适应和影响它们所处的环境的。
首先,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种子的发芽离不开适宜的温度、充足的水分和空气。
比如说,在寒冷的冬天,种子往往不会发芽,因为温度太低了;如果把种子放在水里泡着,却没有足够的空气,它也难以发芽。
接着,绿豆芽的生长对环境是有要求的。
绿豆芽喜欢在阴暗的环境中生长,如果受到阳光直射,它可能会长得不好。
同时,土壤的湿度、肥力等也会影响它的生长。
然后,我们来看看蚯蚓的生活环境。
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富含腐殖质的土壤中。
如果土壤太干燥或者太硬,蚯蚓就会很难生存。
动物的生存也依赖于环境。
比如,候鸟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迁徙,夏天在北方,冬天就会飞到南方,这是因为它们需要适应不同的气候和食物条件。
生物之间还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
比如蜜蜂为花朵传粉,花朵为蜜蜂提供花蜜;有些小鸟会在大树上筑巢,大树为小鸟提供了栖息之所。
植物的生长会改变土壤的性质。
比如,种植豆类植物可以增加土壤的肥力,因为豆类植物的根瘤菌能够固定空气中的氮。
第二单元船的研究船是人类重要的交通工具之一。
从古至今,船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最早的时候,人们使用独木舟。
独木舟简单轻便,但稳定性不太好,载重量也有限。
随着技术的进步,出现了竹筏。
竹筏的面积比独木舟大,稳定性有所提高,能承载更多的物品。
后来,又有了帆船。
帆船依靠风力前行,但是受风向的影响较大。
再往后,蒸汽机的发明让轮船出现了。
轮船使用燃料驱动,不再完全依赖自然力量,航行速度和可控性都大大提高。
现代的船种类繁多,有货船、客船、军舰等。
货船用于运输大量的货物;客船则是专门运送乘客;军舰用于保卫国家的海域。
在设计船的时候,需要考虑很多因素。
船的形状要能减少水的阻力,让船行驶得更快更稳。
材料要坚固耐用,还要能防水。
船的载重量、稳定性和动力系统也是设计时要重点考虑的。
我们还可以通过制作小船来探究船的一些原理。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总结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第一单元沉和浮4、由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没有关系。
改变它们的轻重和体积的大小,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是不会改变的。
5、物体的沉浮与它的大小有关,与它的重量有关。
6、把一块橡皮泥做成不同的形状,虽然它的轻重没有变,但它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7、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
“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水的重力”是阿基米德定律。
8、船是人类的伟大发明,自从有了船,人们可以自由方便地在水面上行驶,也可以把很多的货物运送到远方。
9、造船计划包括:准备、制作、改进和完成。
10、在水中的物体,都受到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就是浮力。
11、不同的液体产生的浮力大小不同。
同一个物体在不同的液体中,有的浮,有的沉。
13、“沉浮子”为什么能够沉浮自如呢,它在瓶中的重量并没改变,那么改变的因素只能是体积。
★14、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水的重力。
16、将钩码分别放在清水、盐水、糖水、酒精中,它在酒精中受到的浮力最小,在盐水中受到的浮力最大。
17、有一种能够比较液体轻重的仪器,叫做比重计。
二、问答题:3、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有【什么规律】(课本P 6)答: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重的物体容易沉,轻的物体容易浮;在重量相同的情况下,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体积大的容易浮。
4、潜水艇的工作原理是什么?答:潜水艇有一个很大的压载舱。
打开进水管道,往压载舱里装满海水,潜艇会下潜,打开进气管道,用压缩空气把压载舱里的水挤出舱外,潜艇就开始上浮。
(潜水艇是改变轻重来改变沉浮的。
)6、把一块橡皮泥做成不同形状,虽然它的轻重没有改变,但它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是什么原因呢(课本P7)答:是物体在水中排开的水量和受到的浮力大小发生了变化。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一、沉与浮1. 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答: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自身的重量和体积有关。
当体积相同时,物体越重越容易沉;当重量相同时,物体体积越大越容易浮。
2. 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主要方法有哪些?答:改变物体形状、借助漂浮物、改变自身重量。
3. 潜水艇是靠什么实现上浮与下沉的?答:潜水艇是靠改变自身重量实现上浮与下沉的。
二、热1. 热具有哪些传递方式?答:热具有传导、对流和辐射三种传递方式。
2. 什么是热传导?答:热传导是指热量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的过程。
3. 什么是热对流?答:热对流是指通过液体或气体的流动传递热量的过程。
4. 什么是热辐射?答:热辐射是指物体通过电磁波传递热量的过程。
5. 热会对物体产生哪些影响?答:热会使物体发生形状、大小、冷热和状态的变化。
6. 制作保温物品时通常采取哪些方法?答:制作保温物品时通常采取减少散热面积、用热的不良导体、双层盖等办法。
7. 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一样吗?答: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不一样。
金属的导热性能一般比较好,木头、塑料、皮革等材料的导热性能比较差。
8. 在生活中,哪些场合需要用到热的良导体?哪些场合需要用到热的不良导体?答:在生活中,需要用到热的良导体的情况有:炒菜用的锅铲、烧水的烧水壶等;需要用到热的不良导体的情况有:暖瓶胆夹层、电熨斗的云母片等。
9. 热量是怎样传递的?什么是热传导?举例说明。
答:热量可以通过物体从温度高的部分传向温度低的部分,这种传递方式叫做热传导。
例如,将一根铁棒的一端放在火上加热,热量会通过铁棒从一端传到另一端。
2022年春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总结与归纳
2022年春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总结与归纳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第1课种子发芽实验1.许多植物的新生命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
2.我们可以通过对比实验来验证种子发芽所必需的条件。
在实验中只能改变一个条件(我们要研究的条件),同时保证其他条件不变。
3.实验:绿豆种子发芽和土壤的关系(1)准备两个玻璃皿。
(2)在其中一个玻璃皿里铺上土壤,另一个不铺。
(3)在两个玻璃皿里各放3粒绿豆。
(4)定期给两个玻璃皿里浇同样多的水。
有土壤如果有土壤组的种子发芽了,而无土壤组的种子未发芽说明土壤是绿豆发芽必需的条件无土壤如果两组种子都发芽说明土壤不是绿豆发芽必需的条件4.在实验中,设置两组进行对比,是为了通过对比实验效果来分析改变的因素对实验的影响。
5.在实验中,每一个玻璃皿中至少放3粒种子是为了减少实验的偶然性,使实验结论更准确。
一粒种子可能会因自身原因不能发芽,影响实验结果。
第2课比较种子发芽实验1.在绿豆种子发芽和泥土的关系的尝试中,两组种子都发芽了,说明泥土不是绿豆种子发芽必需的条件。
2.绿豆种子发芽和温度的关系项目常温组高温组种子总数1818已发芽数161未发芽数217(1)常温组有两粒种子未发芽,高温组有1粒种子发芽了,这属于尝试中的偶然现象。
(2)常温组多数种子发芽了,而高温组多数种子未发芽,这说明温度是绿豆种子发芽必需的条件。
13.绿豆种子发芽和光照的关系项目有光组无光组种子总数2424已发芽数2424未发芽数有光组和无光组的种子都发芽了,这说明光照(阳光)不是绿豆种子发芽必需的条件。
4.比较种子发芽实验说明:(1)绿豆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空气,三个条件要同时具备。
(2)阳光和土壤不是种子发芽必需的条件。
第3课绿豆苗的生长1.研究绿豆苗的生长是否需要阳光(1)改变的条件:光照。
(2)不变的条件:水、温度、泥土、空气等。
(3)实验记录工程阳光下的绿豆苗黑暗处的绿豆苗高度短而直茎、叶的颜色茎是暗红色、叶是翠绿色茎是白色,叶是黄色茎的粗细粗壮长而弯很细(4)尝试结论:绿豆种子发芽能够不需要阳光,但绿豆苗的发展需要阳光。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整理(分单元编排)(2023春)
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1.空气是一种混合物,氮气和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
2.植物可以吸收阳光、空气和水分,并在绿色叶片中制造其生存所需的养分。
3.动植物都有基本生存需要,如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食物等;栖息地能满足动植物的基本生存需要。
4.动植物的身体结构有助于适应其生存的环境。
5.动物在气候、食物、空气和水源等环境变化时会通过一些特定行为来适应环境的变化。
6.不同动物以植物或其他动物为食;动物的生存依赖于植物或动物,如植物为动物提供维持生命所需要的能量;因此常见的植物和动物之间就形成了吃与被吃的链状关系。
7.由于自然或人为影响引起栖息地改变,会对生活在该地的动植物产生影响。
8.栖息地内的生物和非生物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生态系统。
9.对比实验:指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组,通过对结果的比较分析,来探究各种因素与实验对象的关系。
在对比实验中,一次只能改变一个因素,同时确保其他因素保持一致。
10.光合作用:绿色植物吸收太阳的能量,同化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有机物质并释放氧气的过程。
粮食、煤炭中所含的能量,都是通过光合作用贮藏起来的。
大气中的氧气主要也来源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11.食物链:食物链亦称“营养链”。
生物群落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摄食的关系(包括捕食和寄生)所形成的一种联系。
一条食物链一般包括3~5个环节: 一种植物、一种植食性动物和一种或更多种肉食性动物。
12.生产者:指绿色植物、藻类和-些光能自养及异养微生物,它们能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不仅提供自身生长发育的需要,也是其他生物类群的食物和能源的提供者。
13.消费者:是指直接或者间接以生产者为食物的生物。
消费者通常是动物,植食性动物通常通过直接吃生产者以维持生命,然后再由肉食动物将植食性动物消化间接以生产者为食物。
14.食物网:各种食物链相互联系、相互交叉联结成的纵横交错的营养关系。
食物网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主要渠道,共同构成生物之间生命联系的纽带和桥梁。
五年级下册教科版科学知识点
五年级下册教科版科学知识点
以下为五年级下册教科版科学的主要知识点:
1. 动物的生存与繁殖:了解动物的生存和繁殖方式,例如动物的呼吸、消化、循环和生殖系统等。
2. 植物的生活繁衍:学习植物的生长过程,包括植物的结构、光合作用、植物的繁殖方式和种子的传播等。
3. 物体的性质和变化:了解物体的性质和物质的变化,包括物体的形状、颜色、重量和硬度等,以及物质的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的转化。
4. 能量与环境:学习能量的来源与转化,如热能、光能和动能等,并了解能量的节约与利用。
5. 地球和太阳系:了解地球的运动和季节变化,认识地球与太阳系中的其他天体之间的关系。
6. 科学实验:学习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步骤,锻炼观察、实验和思考的能力。
7. 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培养环保意识,学习如何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以上只是五年级下册教科版科学的主要知识点,具体内容还需要参考相应的教材和课程要求。
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归纳总结-试卷-大全-教科版
第一单元1、由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在水中的沉浮状态(不改变)。
2、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质量)和(体积)都有关。
3、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轻的物体容易(浮);如果质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体积大的物体容易(浮)。
4、体积大、质量小的物体容易(浮),体积小质量大的物体容易(沉)。
5、小瓶子和潜水艇都是在体积不变下通过加减水改变(轻重)来实现沉浮的。
6、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
7、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8、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入水中的部分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增大)。
9、要用橡皮泥造一只装载量比较大的船,一是(重量不变的前提下造得尽量大,使船排开的水量大),二是(做些船舱,放物品时使船身保持平稳)。
10、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11、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
12、上浮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
13、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14、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
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
15、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
16、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浸入水中的体积有关。
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17、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
18、当液体中溶解了(足够量)的其它物质时,如盐、糖、味精等,有可能会使马铃薯浮起来。
死海淹不死人就是因为海水里溶解了大量的(盐)。
19、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20、比同体积的水重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水轻的物体,在水中(上浮)。
21、马铃薯比同体积的清水重,而比同体积的浓盐水轻,所以马铃薯在清水中(下沉),在盐水中(上浮)。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知识点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知识点一、沉和浮。
1. 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 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例如,用一块橡皮泥,无论把它捏成正方体还是球体,它在水中的沉浮情况不变(如果原来是沉的,改变形状后还是沉的;原来是浮的,改变形状后还是浮的)。
- 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2. 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 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重量和体积都有关系。
当物体的重量大于它受到的浮力时就下沉,当物体的重量小于它受到的浮力时就上浮。
- 浮力的大小与排开的水量有关。
排开的水量越大,浮力越大。
把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排开的水量就越大。
3. 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 把橡皮泥做成不同的形状,它的重量不变,但浸入水中的体积可能改变,从而导致排开的水量改变,浮力也会改变。
例如,把橡皮泥捏成船型,它浸入水中的体积增大,排开的水量增多,浮力增大,就可能由沉变为浮。
4. 造一艘小船。
- 用一定量的材料造船,船的体积越大,载重量越大。
在造船时,要考虑船的形状、结构等因素,使船能稳定地漂浮在水面上并且有较大的载重量。
5. 浮力。
- 浮力是指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力。
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浮力的大小,浮力大小等于物体在空气中的重力减去物体在液体中的重力(即F_浮 = G - F,其中G是物体在空气中的重力,F是物体在液体中的重力)。
6. 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 下沉的物体也会受到水的浮力。
可以通过在空气中和水中分别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的重力来证明。
例如,一个石块在空气中弹簧测力计示数较大,在水中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小,说明石块在水中受到了向上的浮力。
二、热。
1. 热起来了。
- 我们身体的热量主要来源于食物。
当我们吃了食物后,食物在体内被消化分解,释放出能量,其中一部分能量以热的形式表现出来,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
- 除了吃食物,还有其他让身体热起来的方法,如运动、晒太阳、烤火等。
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整理、考点归纳、复习必备
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知识点整理1、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基本条件有适量的水、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
2、蚯蚓喜欢生活在黑暗、潮湿的环境里。
3、生物之间因为食物关系,构成很多的“链条”状的联系,像这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
4、生态瓶中的小动物之所以能够生存下来,是因为水中有食物和氧气等,这些物质的制造者是植物。
5、入秋后因为气候、日照及食物等因素的变化,丹顶鹤要从东北迁飞到南方越冬。
6、在光照条件下,植物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分,在绿色叶片中制造生存所需的养料,并释放出氧气。
7、在做绿豆种子发芽与土壤的关系的实验时,我们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获得实验数据,在做这个实验时只能有一个不同条件。
8、适当增加生态瓶中的植物数量后,每分钟内小鱼浮出水面的次数将减少,因为水生植物为动物提供的氧气增多了。
9、对比绿豆苗在有阳光和无光照的条件下的生长情况,可以发现有光照的绿豆苗的植株高度更高,茎更粗,叶的颜色更绿。
10、为了保护好丹顶鹤以及他们的生存环境,我国在丹顶鹤等鹤类的繁殖区和越冬区建立了一批自然保护区。
11、生物的生存离不开周围的环境,只有当环境满足他们的需要时,他们才能够生存下来,当环境改变时,生物需要适应他们所在环境来维持生存,各种生物之间也有着许多复杂的关系。
12、对比实验只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组通过对结果的比较分析来探究各种因素与实验对象的关系,在实验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在只改变一种条件的同时,一定要保证其他条件不变。
13、种子发芽需要适量的水,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
14、绿豆苗的生长需要阳光,水分,空气等,不同环境里的植物,对阳光、水分等条件的需求不同。
15、空气是一种混合物,氮气和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在光照条件下,植物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分,在绿色叶片中制造生存所需要的氧量,并释放出氧气。
16、动物都喜欢生活在各自适宜的环境里,如青蛙适宜生活在潮湿的环境里,蜥蜴适宜生活在干燥的环境里,天鹅适宜生活在湖泊沼泽等有水的地方,企鹅适宜生活在冰天雪地里,雪狼适宜生活在寒冷的环境里。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总复习资料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总复习资料
一、物质的组成和变化
1.物质的分类
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如金属铁、金属铜等。
化合物:由不同元素化学结合而成的物质,如水、二氧化碳等。
2.物质的变化
物理变化:物质的性质改变,但其组成不发生变化,如物体的
变形、颜色的改变等。
化学变化: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发生变化,生成新的物质,如燃烧、腐烂等。
二、能源与能量
1.能源的分类
传统能源: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等。
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等。
2.能源的利用
节约能源:合理使用能源,避免浪费。
开发新能源:积极开展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研究和开发。
三、物体与力
1.力的种类
重力:地球对物体产生的吸引力。
弹力:弹簧等物体被拉伸或压缩后的恢复力。
摩擦力:物体之间相互接触时产生的阻碍运动的力。
2.力的作用和效果
力可以使物体运动起来,也可以改变物体的速度和方向。
力还可以使物体变形或改变形状。
以上是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的总复习资料,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大全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
第一单元沉和浮
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3、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重量和体积)都有关.
4、(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5、(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6、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7、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8、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9、(科学)和(技术)紧密相连.它们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10、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里.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
11、(上浮物体)和(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12、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13、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
14、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它们的(材料)和(液体的性质)有关.
15、(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这样的液体有很多.
16、当液体中溶解了(足够量)的其它物质时.如盐、糖、味精等.有可能会使马铃薯浮起来.死海淹不死人就是因为海水
里溶解了大量的(盐). 17、(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18、比(同体积)的水(重)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水(轻)的物体.在水中(上浮).
19、(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第二单元热
1、有多种方法可以(产生热).我们可以通过运动、多穿衣服、吃热的食物、靠近热源等方法来保暖.
2、加穿衣服会使人体感觉到热.但(并不是衣服)给人体(增加了热量).
3、水受热以后(体积会增大).而(重量不变).
4、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5、(许多液体)受热以后体积会变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6、物体由冷变热或由热变冷的过程中会发生(体积)的变化.这可以通过我们的(感官)感觉到或通过(一定的装置和实验)被观察到.
7、(气体)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10、有些固体和液体在一定条件下是(热缩冷胀)的.例如(锑)和(铋)这两种金属就是热缩冷胀的.
11、热是一种(能量)的形式.热能够从物体(温度较高)的一端向(温度较低)的一端传递.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
体传递.直到两者温度相同.
12、热传递主要通过(热传导)、(对流)和(热辐射)三种方式来实现.
13、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热传导).
14、(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而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热的不良导体.导热(慢).散热(慢).可以(减慢)物体热量的散失.热的
良导体.导热(快).散热(快).铁是热的(良导体).空气是一种热的(不良导体).
第三单元时间
1、(“时间”)有时是指(某一时刻).有时则表示一个(时间间隔)(即时长).
2、钟表以(时、分、秒)计量时间.钟面上的(秒针)每转动(一格).表示时间流逝了(1秒钟).秒针转动(一圈)则表示时间流逝了(1分钟).在一分钟的时间里大约可写( )个字、看( )行字.跑( )米路等.
3、在不同的情况下.我们对(相同时间)(时长)的主观感受会不一样.但时间是以(不变的速度)在延伸的.
4、借助自然界有规律运动的事物或现象.我们可以(估计时间).如每天新闻联播开播的时间是晚七点.
5、时间可以通过对(太阳运动周期的观察)和(投射形成的影子)来测量.一些(有规律运动的装置)也曾被用来计量时间.
6、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太阳)来计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昼夜交替)自然而然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天).我们古时把一天(一昼夜)分成(十二)个时辰.每一个时辰为现在(两小时).古埃及根据一年内(36个)星座在天空的横穿情况将一天划分为(24)个小时.白天(12)个.晚上(12)个.由于白天和晚上的时长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古埃及的每小时的时长也是变化的.
7、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长短)会慢慢地发生变化.(“日晷”)就是根据这种原理制成的(计时器).
8、在一定的装置里.水能保持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人类根据这一特点制作(水钟)用来计时.
9、通过一定的装置.流水能够用来(计时).因为(滴漏)能够保持水在一定的时间内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
10、在滴漏实验时.如果水是以水流的状态往下流时.水的流速是(不固定)的.随着水量的减少速度变(慢).容器中水越少.则水下流的速度就(越慢).我们可以控制(滴漏的速度).从而使水钟计时更加准确.
11、滴水计时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利用特殊容器记录水漏完的时间(泄水型);另一种是底部不开口的容器.记录它用多少时间把水接满(受水型).古代的水钟有(受水型)和(泄水型)两种类型.影响水钟计时准确的因素和(盛水容器的形状是否规则)、(滴水的速度是否均匀)有关.
12、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寻求精确的计时方法.随着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人们制作的(计时工具)越来越精确. 13、计时工具准确性的提高要靠(设计、材料)等的改进.
14、虽然像(日晷)、(水钟)以及(燃油钟)、(沙漏)等一些简易的时钟.已经可以让我们知道大概的时间.但是人们总希望有
更精确的时钟.(摆钟)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时钟的(精确度).
15、同一个单摆每摆动一次所需的时间是相同的.根据(单摆的等时性).人们制成了(摆钟).使时间的计量误差更小. 16、摆的摆动快慢与(摆绳的长度)有关.同一个摆.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 17、摆的摆动快慢与(摆长)有关.与(摆锤)和(摆幅)无关.
18、同一个摆.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动越(快).
19、注意摆绳的长度不等于摆的长度.(摆长)是指支从架到(摆锤重心)的距离.
20、(机械摆钟)是(摆锤)与(齿轮操纵器)联合工作的.
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
1、(昼夜交替现象)有多种可能的解释.
2、(昼夜交替现象)与(地球和太阳的相对圆周运动)有关.
3、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观点和学说.地心说: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地球是球体、地球处于宇宙中
心静止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日心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著作《天体运行论》、地球是球形、地球是运动的.每24小
时自转一周、在太阳是不动的.地球围着太阳转.(“日心说”)和(“地心说”)中有关地球及其运动的观点都可以解释(昼夜
交替现象). 4、摆具有(保持摆动方向不变)的特点.
5、(“傅科摆”)摆动后.地面的刻度盘会与摆的摆动方向发生偏移.这可以证明(地球在自转).
6、(傅科摆)是历史上证明地球自转的关键性证据.
7、(天体的东升西落)是因(地球自转)而发生的现象.
8、地球自转的方向与天体的东升西落(相反).即(逆时针)或(自西向东).
9、(地球的自转方向)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东边早)西边晚.
10、人们以(地球经线)为标准.将地球分为(24个时区).将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定为(0度经线).从0度
经线向东180度属东经.向西180度属西经.经线每隔(15度)为(一个时区).相邻两个时区的时间就相差(1小时).11、不同
地区所处的(经度差)决定了地区之间的(时差).
12、天空中星星围绕(北极星)(顺时针)旋转.北极星相对“不动”.是(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13、从(北极星)在天空中的位置可推测出(地轴是倾斜的).
14、在围绕某一物体(公转)时.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会观察到远近不同的物体存在(视觉位置差异)─这种现象就是(恒星的周年视差).它证明地球确实在围绕太阳(公转).公转的周期是365天(一年).
15、(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的公转)、(地轴的倾斜)有关.四季形成的原因是阳光在地球上直射点位置的变化而形成的.
阳光的直射和斜射造成了地球上不同地区(气温)的不同.北半球夏天时阳光的直射点在(北半球).南半球是斜射的.阳光要弱.所以北半球是夏天南半球是冬天.北半球是冬季时阳光的直射点在(南半球).北半球阳光是斜射的.阳光要弱.所以南半球是
夏天.南北两半球的季节正好相反.
16、(极昼和极夜现象)与(地球公转)、(自转)和(地轴倾斜)有关.
17、(地轴倾斜角度的大小)可以影响(极昼极夜)发生的地区范围.
18、地球确实在(自转和公转).证据不仅有来自(人造地球卫星)的观测.还有来自(观察或实验)的多种现象.
19、地球自转的方向是逆时针(自西向东).周期为(24小时).地球围绕(地轴)自转.地轴是(倾斜)的.
20、与地球自转相关联的现象有:(昼夜现象)(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看上去(北极星不动)等.
21、(恒星周年视差)是历史上证明地球公转的关键性证据.公转过程中.地轴倾斜方向保持不变.因此形成了(四季)和(极昼极夜现象).极昼极夜现象的解释:在地球的南北两极.半年时间是白天半年时间是晚上.而且南北两极正好相反.主要的原因是地球是倾斜的.太阳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倾斜于太阳的一端在地球自转时一直能被太阳光照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