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鱼游到了纸上》第一课时课堂教学实录

合集下载

《鱼游到了纸上》王崧舟课 堂教学实录

《鱼游到了纸上》王崧舟课    堂教学实录

静下心来游于艺——王崧舟《鱼游到了纸上》课堂教学实录第一课时:游于艺【“游”出感觉】师:看黑板!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是,请大家一起读——生:(齐读)鱼游到了纸上师:读题目,不光要用嘴巴,更要用眼睛。

口到,还要眼到。

我们一起再读一遍——生:(齐读课题)师:读得好!口到了,眼也到了。

但是,心到了没有呢?请大家回忆一下,第一次读到课文题目,特别是第一次读到题目中的这个“游”字,你最大的感觉是什么?一个词!生1:奇怪。

鱼是生活在水里的,怎么能游到纸上?师:所以你的脑海里打上了一个大大的——生1:问号。

师:奇怪,这是她的第一感觉。

那么你们的感觉呢?生2:我觉得很惊讶,鱼是怎样游到纸上去的呢?师:你想探个究竟,是吗?因为你觉得很惊讶。

还有不一样的感觉吗?生3:我觉得有点不可思议,鱼为什么要游到纸上?师:对啊,按照常理来说,鱼是不可能游到纸上去的。

读到题目,能读出一种感觉,能读出一些问题,这就是心到了。

带着这些感觉,我们再来读一读题目。

口到,眼到,而且心到—— 生:(齐读)鱼游到了纸上【“游”动全身】师:其实,我也纳闷儿。

一个普普通通的题目,一个简简单单的“游”字,怎么会让大家产生这样的感觉——奇怪,惊讶,不可思议。

(稍顿)打开课文,让我们走进《鱼游到了纸上》这个故事。

两个要求:第一,把生字读准,把句子读通。

第二,仔细找一找,课文中有哪些带“游”的句子,读完以后,把这些带“游”的句子统统划下来。

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视)师:仔细地找,认真地划,划出之后还可以标上1、2、3、4的序号。

生:(开始动笔划句子)师:大多数同学都已经划好,带“游”的句子多不多?生:(齐答)多!师:谁来读读第一个“游”字句。

生1:(朗读)坐在池边的茶室里,泡上一壶茶,靠着栏杆看鱼儿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真是赏心悦目。

师:没错,这是第一句。

读得又对又好,一个精彩的开头。

第二句,谁来读?生2:(朗读)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实录-精选文档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实录-精选文档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实录1、见过金鱼吗?描述一下,金鱼什么样子?以前都在哪里见过金鱼?(水里、鱼缸里),见过游到纸上的金鱼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欣赏《游到纸上的鱼》。

师写课题,请同学们用心专注地看老师写,注意“游”的写法。

大家齐读课题。

2、请同学们把书翻到127页,专注、用心地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3、读完课文,能不能起来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那你觉得聋哑青年是一个怎样的人?(做事非常专注)4、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找出你认为能表现青年很专注的语句,做出标记,读一读,谈谈自己的感受。

说他“特别”,因为他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

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忘我”什么意思?(达到忘掉自己的程度)哪几个词能体现出青年爱鱼达到了忘我的境界,看看我们读课文能不能达到忘我的境界。

我们自己练练。

谁来读,你忘我了吗?谁敢举手说。

同学们读得真好,老师听得都浑然忘我了。

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用我们以前学过的词形容一下青年画的鱼。

(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下面我们也像青年画鱼那样仔仔细细、专注用心地把这一段读一读。

读的时候脑子里要浮现出画面,自己读读。

谁来读,也可以找一位搭档,一人读一句。

我们集体读。

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唯一没有任何反应的是他自己。

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哪个词最能体现青年的专注?(融为一体)和金鱼融合在一起,好像自己就是金鱼。

青年画画时专心致志,他眼中所见、心里所想、笔下所画全都是鱼,仿佛自己也变成了一条鱼。

他似乎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自己。

没想到他头也不抬,理也不理我。

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

找个词代替这句话,意思不变。

先游到了我的心里。

心中有了鱼,所以才能落笔生辉,下笔如有神。

5、课文中除了聋哑青年是个专注用心的人,还有一个人做事也很专注用心,大家快速浏览课文,看能不能发现他,并说说你的依据。

最新版四年级下语文 鱼游到了纸上 课堂实录

最新版四年级下语文 鱼游到了纸上  课堂实录

一、静静地画鱼(第一课时)片断老师:青年是怎么画鱼的呢,请你仔细阅读课文,找一找。

学学生:“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老师:你找到了99%,还有谁补充。

学学生:“原来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画。

”师出示这一段话,是怎么画的,看清楚了吗?闭上眼睛,什么地方让你印象深刻?学学生:我印象深刻的是:他把金鱼的每个部位都一丝不苟地画下来,非常细致。

学学生: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他挥笔速写,很快画出金鱼的动态”学学生:我感受到了青年画画到了如火纯青的地步。

老师:我不知道大家是否注意到“静静”,什么是静静?学学生:静静就是不出声。

学学生:就是不受干扰。

老师:青年静静地画画,有多么仔细,请用心读,用心体会。

老师:你就是那位青年,学学生:不会,我已经把鱼的样子记在脑子里了。

老师:你挥笔速写,很快画出金鱼吃食的动态。

你在画画时,还会到鱼缸边去看吗?学学生:不会,我已经把金鱼记到心里去了。

老师:是啊,青年静静地画画,他心里装着金鱼,记着金鱼,刻着金鱼,这就叫静静。

学学生:这是一丝不苟的静。

学学生:是专心致志的静。

学学生:这是胸有成竹的静。

(板书)老师:把青年静静画画的情景记到心里去。

读——老师:正是那位青年静静地画,所以小女孩惊奇地喊:鱼游到了纸上……老师:正是那位青年静静地画,所以围观的群众都觉得:鱼游到了纸上……(反思;如果让我教学这段,必定在“怎样画”这儿大做文章:他怎样把“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怎样“挥笔速写”,你能学一学他的样子吗?然后让学生展开联想。

我相信很多老师也会这样处理。

但是王老师没有,他抓住让我们忽略的“静静”二字,大做文章,透过静静,看到了青年的专心致志、一丝不苟,简单的“静静”似乎蕴涵的远比我们想像的多,也为我们开启另一扇风景独好的窗子。

)二、静静地看(第二课时)片断老师:这么高超的画技是怎么练出来的呢?请你从文中找一找?学学生:“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四年级语文:王崧舟教学实录-《鱼游到了纸上》

四年级语文:王崧舟教学实录-《鱼游到了纸上》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材语文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学校:年级:任课教师:语文教案 / 小学语文 /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王崧舟教学实录-《鱼游到了纸上》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语文的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交流能力,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和工作,为了满足人类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四年级语文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第一课时学生课前唱歌、背诵古诗。

师:孩子们好!生:老师好!师:真机灵。

都准备好了吗?生:准备好了。

师:可以上课了吗?生:可以。

师:好的,那咱们就上课。

师:上课。

孩子们好!生:老师好!师:请坐。

今天咱们要学一篇新的课文。

来,我们一起读一读课题。

准备,看谁的眼睛放光。

一,二,齐——生:鱼游到了纸上。

师:不错,再来一遍。

听一听,谁不仅用嘴巴在读,而且也用眼睛在读。

预备,起——生:鱼游到了纸上。

师:真好。

(稍停)回忆一下,第一次读到这个题目,特别是读到这个“游”,你的最大感受是什么?生:鱼是怎样游到纸上的?师:噢!你的小脑瓜里边儿挂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如果用一个词儿来概括你的感受的话,那就是——生:疑问。

师:疑问。

好的,这是他的感受。

来,带着你的感受,来读一读这个题目。

生:鱼游到了纸上。

师:恩,这个问号还不小。

这是他的感受,啊!你的感受呢?指名一个女生。

生:谁把鱼游到了纸上?师:什么叫谁把鱼游到了纸上?这个话怎么听了那么别扭?不,你的意思我明白。

你的意思是:谁那么淘气,把鱼扔到了纸上去了是不是?生:恩!师:哦!那么,如果用一个词儿来概括你内心的最大感受的话,那就是——生:迷惑不解。

师:迷惑不解。

好的,来,带着这种感受读一读题目。

开始!生:鱼游到了纸上。

师:再来一遍,迷惑不解!生再读课题。

师:真好,这是她的感受。

还有不一样的感受吗?生:鱼游到纸上干什么?师:恩!再指名。

《鱼游到了纸上》 课堂实录1

《鱼游到了纸上》 课堂实录1

《鱼游到了纸上》课堂实录师:上课生:(班长)起立师:请坐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7课,齐读课题《鱼游到了纸上》,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青年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生:他是个聋哑人,每个星期天都来到玉泉来画画。

生:他的画技非常高超。

师:就这样一个青年他画的鱼真的能游到纸上吗?生:不能。

师:作者为什么还要用这个“游”字?你说说生:用鱼游到了纸上,就能显出青年人画鱼的高超技艺,画鱼的逼真。

师:这是你的感受。

师:就让我们跟随作者走进文本,找找哪些内容写出了年轻人的画技高超的句子。

师:快速浏览课文,找到的内容用曲线画出来。

生:(学生开始默读,自学)。

师:可以把找到的内容轻声的读出来。

生:(学生开始出声读课文)师:谁来说一说你找的内容。

生:我找到的内容在128页第7自然段,“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我在这句话中找到的重点词是“一丝不苟”还有“工笔细描”。

师:这一丝不苟是什么意思?生:一丝不苟在文中指,他把每个部分认认真真的画下来。

师:我们在解释词的时候,要先解释他的字面意,然后再结合文中意思解释。

你能先说说字面意吗?生:字面意指的一点都不马虎。

师:一点都不马虎非常认真,是吗?师:在文中体现的是什么?生:这个年轻人画画非常认真。

师:非常的认真,是吗?你来生:我找到的重点词还有挥笔速写,挥笔速写的意思是在较短的时间内,以简练的手法,把看到的对象的主要特征画下来,课文中指年轻人很快的画出了金鱼的动态。

师:看这两幅图,哪边是挥笔速写?那边呢?生:(齐说)右边师:挥笔速写时要求用非常快的速度马上勾勒出图的形象。

这时候他有时间看金鱼吗?生:(齐说)没有师:那你说他是怎样画的?生:他就是老看金鱼,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看金鱼,所以金鱼的样子就记在他的脑子里。

师:所以他才毫不犹豫就给他画出来。

对不对?这边的是什么?生:工笔细描师:那近处的同学们可以看到细致到什么程度了?生:都有鱼鳞了师:那还有呢?除了鱼鳞以外?生:鱼鳍。

《鱼游到了纸上》课堂实录(精选15篇)

《鱼游到了纸上》课堂实录(精选15篇)

《鱼游到了纸上》课堂实录(精选15篇)《鱼游到了纸上》篇1老师:我们先来交流一下。

认不认识我?学生:不认识。

老师:不认识很正常,知道怎么称呼我吗?学生:宋老师。

老师:已经知道了是吗?好,请你来(指名一学生站起来),我想采访一下你,你能不能告诉大家,我们花园小学是男老师多还是女老师多?学生:女老师多。

老师:女老师多是吧?其他同学的意见呢?学生:女老师。

老师:都一样是吧?看来在大家平时的观察中,女老师更多一点。

那么你们是喜欢男老师,还是女老师呢?你的声音很响,我请你来说。

学生:男老师。

老师:谢谢,我很高兴。

我想问一下,你喜欢男老师的什么?(学生无语)就喜欢,有的时候喜欢是没有理由的。

请坐。

(转向另一名学生)你说。

学生:我喜欢男老师的个性。

老师:什么个性?学生:一般男孩子都喜欢男老师,女孩子都喜欢女老师。

老师:那也不一定。

其他同学有没有意见?你来。

学生:我男老师和女老师都喜欢。

老师:你看,她两边都不得罪人。

(众学生和听课老师皆笑)今天我作为一个男老师给大家上课,我想你原来喜欢女老师的同学不用急,上完了你可能也会不知不觉喜欢上男老师的。

如果你喜欢男老师的也不用急,上完之后你会更加喜欢男老师。

(众学生又笑)那我们开始上课。

(师学生问好)老师:真响亮。

上一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鱼游到了纸上》,我们认识了一位聋哑青年,记起来了吗?学生:记起来了。

老师:如果现在请你用一个词来说说你对他的印象,你会选用哪个词?学生1:勤奋。

学生2:认真仔细。

学生3:画技高超。

学生4:爱画画的年轻人。

老师:好的。

同学们,刚才大家都发表了自己的观点,课文里头也有一个词来形容他,记起来了吗?学生:一丝不苟。

老师:好,课文里有一个词,说他是一个非常特别的青年,记起来了吗?请你把作业纸拿出来,请看第一题,把它填起来。

如果你有困难也没关系,请你打开语文书,看看第3、4小节,然后再填。

开始吧!师课件出示:在玉泉边,我认识了一位的青年。

说他“特别”,是因为他爱鱼到了。

《鱼游到了纸上》课堂实录

《鱼游到了纸上》课堂实录

27. 《鱼游到了纸上》课堂实录【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品析聋哑青年看鱼、画鱼的句子,学习他做事一丝不苟、坚持不懈的品质。

3.学习作者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动作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重点】通过抓关键词,品读聋哑青年看鱼、画鱼的语句,体会聋哑青年做事一丝不苟、坚持不懈的品质。

【教学过程】一、视频导入师:孩子们,课前我们先来欣赏一小段视频。

(播放视频)生:(看视频)师:看完,你发现了什么?生:(预设)鱼儿从画上游到了水族箱里。

师:是呀!魔术师用他神奇的魔力使鱼儿从画框中游到了水族箱里,那今天的主人公又是用什么方法使得鱼儿游到了纸上来了呢?让我们来学习第27课鱼游到了纸上。

(板书课题)师:课文都预习了,老师检查一下,先读课文,看是不是读准确了。

生:分段读课文。

师:声音响亮,准确,很不错。

课文读得好,读词语肯定没问题。

(出示词语)按照先红字再词语的方式读,港花港,自己练读。

花港罢了绣花厂徽一壶茶金鱼缸清澈见底聋哑青年一丝不苟挥笔速写个人练读,指读,齐读。

(先读红字,再读词语)师:你来。

(一个人即可)师:全班准备师:(出示生字)港、澈、壶、缸、罢、苟、绣、挥、徽、聋、哑。

这是要求会写的11个生字。

生:自己练读师:全班准备师:这些生字中,“港、澈、壶、绣、徽”难写,仔细看,你能都写对吗?生:方格本打开,每个字抄写两遍(1遍)师:巡视,有错及时纠正。

【港字的后边巷字的下半部分是横折横、竖弯钩绣字的后边这个秀字的下面的乃字是横折折折钩徽左中右结构,中间山的下半部分把系字的第一笔撇变成短横壶的上面是得士字上横长于下横】(注意提醒写字姿势:身正肩平足安)生写(纠正完,学生再写一个)二、初读,把握内容师:那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并尝试用上这些词语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师:出示词语:清澈见底玉泉举止特别聋哑青年一丝不苟工笔细描挥笔速写融为一体生:作者在(清澈见底)的(玉泉)边,看见了一位(举止特别)的(聋哑青年),他正在(一丝不苟)地画着金鱼,有时(工笔细描),有时(挥笔速写),好像与金鱼(融为一体)了。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鱼游到了纸上》教学实录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鱼游到了纸上》教学实录

《鱼游到纸上》教学实录片段一:导入环节(课件出示《花港观鱼》的视频)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生:游动的鱼。

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和鱼有关的课文,不过今天的鱼可不同凡响,因为它——生:游到了纸上师:齐读课题。

生:鱼游到纸上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你第一次看到课题,最大的疑问是什么?生A:很奇怪!生B:鱼为什么游到了纸上?师:是啊,刚才我们看到的鱼都是在水里游的,他怎么会游到纸上去呢?片段二:讲授环节——<品“画鱼”,感受“鱼游到了纸上”> 师:请大家默读课文1——8自然段,找出青年画鱼的段落,认真读一读看有什么感受。

生自由读课文生:我挤过去一看,原来是那位青年在静静的看鱼。

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课件出示生回答的句子)师:谁来谈谈对这句话的体会?生:我体会到了青年画画很认真。

师: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生:一丝不苟。

(课件出示“苟”字的四个义项)师:在一丝不苟里应选择哪个?一丝不苟什么意思?在这句话里又指的谁怎么样呢?生:选第二个生:一点也不马虎生:本文是指“青年”师:看来我们既可以抓住词语的关键字又可以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词语的意思。

师:从课文你还体会到什么?生:青年画鱼本领高超师:从哪个地方体现出青年画鱼本领高超?生:他有时工笔细描……师:工笔和细描是两种画画的方法,老师这里有两幅图片,你们来区分一下哪是“工笔”哪是“速描”。

(课件出示,师介绍生学习)师:课文中说青年工笔细描时像什么?生:像姑娘绣花师:所以我们读的时候语速应该慢一些,语气应轻一些。

挥笔速写又指青年怎么样呢?生:动作快速师:这里可以读的稍快些。

下面根据老师的提示,带着自己的体会试着读一读这段话。

(指名读,评价,再读)师:让我们把青年画鱼时的情景记在心里吧!女生读工笔细描,男生读挥笔速写。

生分角色朗读师:这段话中,作者是通过什么来描写青年画鱼时的情景的?生:动作描写片段三:评价环节——<品读延伸,读写结合>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作者抓住了人物的动作和神态进行描写,让青年人在我们的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在以后的习作中也应该学习作者这种写作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鱼游到了纸上》第一课时课堂教学实录
一、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引导学生细细读书去感悟人物的情感变化,体会文章的中心。

3.鼓励学生深入文本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
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理解人物的情感变化,体会文章的中心。

三、教具准备:
电视、DVD、光盘
四、教学过程:
㈠谈话激趣,探究课题。

师:同学们,今天风和日丽正是春游的好天气,我邀请了北京的王老师带你们去游览杭州的西湖,好吗?
生(齐声高喊):好。

师:曾经在杭州西湖的玉泉边发生了一件令游客惊奇的事,那就是(师用手指着黑板上的课题):
生(齐读):《鱼游到了纸上》
师:今天北京的王老师就带你们去游览杭州的玉泉,请看大屏幕(播放碟片)盘内师:电视机前的同学们,你们好!(边摆手)
生:老师好!(边摆手)
盘内师:同学们,在杭州西湖有一个玉泉是令人观鱼的好地方,曾经在玉泉边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那就是:(机里师手指屏幕里的课题)
盘内盘外生(齐读):鱼游到了纸上。

盘内师:同学们你们对这个课题有疑问吗?
(生沉思了片刻后争先恐后地举手)
生A:我平时看到的鱼都在水里游,纸上没水,鱼怎么游啊?
生B:我平时看到爸爸把鱼画在纸上,却从没看到鱼会游在纸上。

生C:鱼只能画在纸上,怎么能游在纸上呢?
生(哗然):对呀!
师(故作惊讶):是啊!我老师对这件事也感到很奇怪,现在请同学们听听机里的同学对这个课题有什么疑问。

(播放碟片)
盘内生:鱼只能在水里游,纸上没水鱼怎么游啊?
盘内师:是啊!老师跟你们一样,对这个课题感到很奇怪,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边读边划出本课生字新词,并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其意思。

㈡自读课文,认识生字
(生打开课文,边读边划出生字,然后同桌交流,师巡视指导)
师:同学们刚才对本课字词有了初步的了解,现在请同学们跟电视机里的老师学习本课生字词。

(播放碟片)
(生注视着大屏幕上的生字词)
花港一壶茶鱼缸一丝不苟
厂徽聋哑人挥手绣花
(生自由读屏幕上的生字词)
盘内师:谁来带领同学们读大屏幕上的生字词。

(盘内生带读,机里机外生跟读一遍)
师:同学们,我们也不输给北京的孩子,谁愿意跟北京的孩子进行挑战,带领同学们读生字。

生(举手):我愿意。

(师举起大拇指予以鼓励)
(生带领同学们齐读生字词一遍)
师:刚才这位同学表现如何?
生:他读得太平淡了。

师:那你来带领同学们读一读,好吗?
生(面带微笑):好。

(生带领同学们再读生词一遍)
师:同学们,他读得怎么样?
生(齐声高喊):好。

(生边鼓掌)
盘内师:现在请同学们看看大屏幕里的生字加点的字,你们想一想,想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
(生注视着大屏幕里加点的字沉思,然后争先恐后地举手)
生A:我想提醒同学们注意,“花港”的“港”字,最后一部分是“巳”而不是“⺋”。

师:你提醒得好,同学们注意到了吗?(师边说边在黑板上板书“巳”与“⺋”)生B:我要提醒同学们“徽”字,“山”下面是“系”不要写成“几”。

师:对了,如果是几就变成“微”字,同学们记住了吗?
生(齐答):记住了。

师:现在我们来听听电视机里的同学他们要提醒我们注意什么?
(生观看电视边听)
盘内生:我要提醒同学们注意:“聋”“哑”都是形声字,“聋”字上部是“龙”,下部是“耳”读“龙”。

盘内师:是啊,跟耳朵有关系。

盘内生:我提醒同学们注意的是“壶”字,上部是“士”不要写成“土”。

盘内师:提醒得好,“壶”字上部是士兵的“士”,现在请机里机外的同学们拿出你们的笔,把大屏幕里的生字词写一遍。

(学生动笔写,师巡视指导)
师:现在跟电视机里的老师把生字词读一遍。

(生齐读)
㈢深入文本,品析悟读
师:现在请同学们观看大屏幕,看看电视机里的老师交待你们什么任务。

(播放碟片)
盘内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想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生自读课文后与同桌交流)
师:谁愿意把这个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生A:我愿意,这篇课文讲了作者看到一位青年在画鱼的故事。

生B:老师,我补充那位青年在专心致志地画鱼。

生C:老师,我也补充,应该说那位聋哑青年。

生D:老师,我把同学们说的综合起来,课文讲了一位聋哑青年在专心致志地画鱼的事。

师(激动地摸着那位同学的头,禁不住鼓起掌来)(教室里响起热烈的掌声)师:同学们刚才你们把书读得很仔细,因此感悟颇深,现在看看电视机里的
老师又交待你们什么任务?(播放碟片)
盘内师:同学们请你们再细细地读书,找出作者情感变化的语句,并细细地体会。

生(自读课文,边想边动笔)
生:(同桌交流)
师:现在谁来汇报作者起初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生:作者起初的心情是愉快的,后来看到一位举止特别的青年感到很惊奇。

师:你能把相关的语句读一读好吗?
生:能,读“就在金鱼缸边……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师:继续汇报。

生:接着作者对这位青年很欣赏很敬佩。

师:你把相关的语句读一读。

生:(读):“我挤过去一看……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师:你书读得很细,真好。

生(齐读):“我挤……在纸上游动。


师:你们从这段话中体会到什么?
生A:体会到聋哑青年做事一丝不苟。

生B:体会到聋哑青年做事专心致志。

生C:体会到聋哑青年做事全神贯注。

师:同学们回答得都很好。

回忆一下我们学过的课文中有没有具有这各品质的人物。

生:《全神贯注》中的罗丹,差一点儿把朋友锁在自己的工作室。

师:接着作者对那位聋哑青年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继续汇报。

生:这时作者对那位青年产生了误解。

师(故作吃惊):那么好的青年,作者会误解他,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很自豪地说):我当然知道了,我是从“你真专心哪!……理也不理。

”可以看出来的。

师:作者后来怎么知道自己误解了他。

生(齐说):“我正想着……原来,他是个聋哑人!”
师:作者知道自己误解了那位青年后,情感又发生了转变,你们发现到了吗?
请继续汇报。

生:最后作者对这位青年产生了敬佩,我是从“我们开始用笔在纸上交谈……鱼游到了你的纸上来啦”这几句话中知道的。

生:齐读。

师:现在请看看电视机里的老师是怎样评价你们刚才回答的问题(播放碟片)。

盘内师:是啊!作者对聋哑青年从惊奇到欣赏,从误解到敬佩,你们只要细细地读书,你们又会发现什么或有什么疑问。

㈣自主探究,鼓励质疑
师:同学们,你们显示聪明才智的机会到了,看看你们发现的问题多,还是北京的孩子发现的问题多,现在你们自读课文去发现问题吧!
生:自读课文后,同桌交流。

(师巡视指导)
师:现在我们来汇报刚才北京王老师交代的问题。

生A:我发现到作者对那位聋哑青年观察得很细致,因此对人物的动作。

语言描写得很具体。

生B:我发现到聋哑青年对鱼仔细地观察,因此把鱼画得栩栩如生。

师:同学们,你们发现到的东西可真不少啊!你们除了发现到的问题外,还有什么疑问呢?
生:“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
师:你这个问题提得很好。

(边把问题写在黑板上)
生:鱼怎么会游珐人的心里去呢?(同学们都皱起眉头想)
师:你很会动脑筋。

(边把问题写在黑板上)
生:“赏心悦目”是什么意思?
师:这个词语等下一堂课我们来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好吗?现在我们来听听电视机里的同学,他们发现到什么问题。

(播放碟片)
盘内生A:“一丝不苟”这个词在本课中是什么意思,我不明白。

盘内生B:“鱼游到了心里”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盘内生C:“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这两句话有什么关系。

盘内师:同学们,你们只要细细地读书,就会发现很多很多的问题。

师:同学们,你们和北京的孩子提出的问题都挺有价值,希望你们带着这些
问题再去细细地读书,老师相信你们会找到问题的答案,等下一堂课我们再来交流好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