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人口的变化
2020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常考题型大通关(全国卷):第6题 人口变化与人口问题
第6题人口变化与人口问题1、洛伦兹曲线模型反映地理事象的分布均匀程度。
本题用其反映人口与经济分布的相互关系,下图各曲线的弯曲程度反映出该变量分布的不均衡性,曲线越弯曲,表示该变量分布越不均衡。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安徽省人口、GDP分布的状况是( )A.人口集中度大于GDP集中度B.GDP集中度大于人口集中度C.人口集中度与GDP集中度高度一致D.人口集中度与GDP集中度完全背离2. 图示安徽省人口与GDP洛伦兹曲线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①安徽省有大量民工到沿海发达地区务工②安徽省人口自然增长率快速下降③安徽省经济核心区对人口的吸引力不够④安徽省地形差异大⑤淮河横贯安徽北部,南北气候差异大⑥安徽省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二、三产业比重不高A.①②⑥B.③④⑤C.①③⑥D.①③⑤2、下图示意我国某省2011-2016年人口增长。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人口数量变化最小的一年是( )A.2012年B.2013年C.2014年D.2016年2.该省近三年来人口增长变化最主要的原因是( )A.城市房价增长快B.计划生育政策调整C.产业升级和转移D.生活水平大幅提高3、出生人口性别比是指活产男婴数与活产女婴数的比值,通常用女婴数量为100时所对应的男婴数量来表示。
正常情况下,出生人口性别比保持在102至107之间。
下图示意我囯2011年与2016年不同年龄段人口性别比,据此完成1-2题。
1.影响我国2011年之前与之后出生人口性别比差异的主要因素最可能是( )A.经济水平B.传统文化C.生育政策D.自然灾害2.根据2011年与2016年人口性别比变化可推测出我国( )A.男性和女性的平均寿命B.男性平均寿命短于女性C.男性平均寿命等于女性D.男性平均寿命长于女性4、下图为某地人口迁移与年龄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从图中判断,影响该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最有可能是( )A.人口老龄化B.婚姻家庭C.政治因素D.经济因素2.图中甲、乙、丙、丁不同年龄段的人口迁移有明显相关性的是( )A.甲、乙B.甲、丙C.乙、丙D.乙、丁5、黑龙江黑河一云南腾冲一线是反映我国东南半壁地狭人稠、西北半壁地广人稀这一显著差异的人口地理分界线。
人教版高三地理必修二人口的变化知识要点_9713
人教版高三地理必修二人口的变化知识要点一些高三学生以为地理这一科目难学,实际上是他们没学好地理知识点,只需弄懂了有关知识点就可以获得好的成绩,为此下边查词典地理网为大家带来人教版高三地理必修二人口的变化知识重点,希望对大家学好高三地理知识有帮助。
1.1 人口的数目变化1、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添,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
3、一个区人口自然增添的数目受人口自然增添率和人口基数大小共同影响。
4、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变化比较:增添速度常有人口问题影响人口政策典型国家举例发达国家迟缓人口老龄化劳动力不足,社会负担重鼓舞生育和移民俄罗斯、德国、日本发展中国家快人口增添过快就业困难,环境压力大计划生育中国、印度、巴基斯坦5、人口增添模式由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添率三个指标组成。
公式:自然增添率=出生率 -死亡率6、三种人口增添模式特色人口模式特点原始型超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添率传统型超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添率现代型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添率7、人口增添模式的转变:人口增添模式是由原始型向传统型,既而向现代型转变。
转变的要素:生产力水平、国家政策、社会福利、自然环境、文化观点8、大多半发达国家(欧洲、北美为代表)为现代型,大多半发展中国家为传统型,中国和世界为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
1.2 人口的空间变化1、人口迁徙: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人口迁徙的判断:能否发生了地区上的挪动(行政区位的改变);能否有居住地的改变;时间的改变 (往常为一年 )2、人口迁徙的种类(按能否超越国界):国际迁徙、国内迁徙4、人口迁徙的意义调理人口空间散布和人材余缺,增强民族交融和文化沟通,促使经济发展和减小地区差别。
5、人口迁徙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对人口迁出地:好的影响有减少迁出地人口密度、缓解人口对环境的压力不好的影响有人材、劳动力的流失对人口迁入地:好的影响有人材的流入和供给低价劳动力,有益于经济发展不好的影响有人口密度增添,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增添6、影响人口迁徙的要素:(1)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2)个人对生活或职业需求的变化影响人口迁徙的要素中,经济要素常常起重要作用。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的重要知识点和记忆点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的重要知识点和记忆点1. 人口增长:* 影响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生产力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和教育程度等,它们通过影响人口的死亡率和出生率,进而影响到人口的增长模式。
此外,政策、社会福利、自然灾害等也会影响到人口的增长。
* 人口增长模式(人口再生产模式):分为原始型(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极少数原始落后地区)、传统型(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水平较低的发展中国家)、现代型(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发达国家或发达地区)。
* 世界人口增长:非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欧洲最低;亚洲净增人口数量最多。
* 人口问题:人口增长过快可能导致人口压力大,需要控制人口(如中国实行的计划生育);人口增长过慢可能导致人口老龄化,需要鼓励生育、接受移民(中国靠发展生产力)。
2. 人口的数量变化:* 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
* 几个重要的人口日:“世界60亿人口日”(1999年10月12日)、“13亿人口”(2005年1月6日)。
* 某个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基数大小共同影响。
3. 人口的时间和空间变化:* 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直接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率,进而影响一个地区人口增长的变化。
生产力的不断提高是人口增长的根本影响因素。
* 时间变化:人类人口自然增长总体的趋势是不断增长的,但有时间差别。
如工业革命之后,增长速度明显较快。
* 空间变化: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慢,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快。
记忆点方面,可以关注以下几点:1. 牢记影响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以及它们如何影响人口的死亡率和出生率。
2. 掌握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和分布地区。
3. 记住一些重要的人口日和相关数据,如“世界60亿人口日”和“13亿人口”。
4. 理解人口增长的时间和空间变化,以及它们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希望这些信息能帮助你更好地掌握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的重要知识点和记忆点。
老高考旧教材适用2025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6人口与城市核心考点练1人口数量变化与人口问题
核心考点练1 人口数量改变与人口问题(2024·福建厦门二模)M市是我国重要的化石能源生产和加工基地。
1945年,该市人口约1000人,到1960年骤增至20万人。
下表示意该市部分年份的总人口数和城市化率。
据此完成1~2题。
1.1992~1993年,该市人口变动的缘由最可能是( )A.人口自然增长B.行政区划变动C.自然资源开发D.产业结构调整2.2010~2024年,该市( )A.城市人口增长8.89%B.第一产业产值明显下降C.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剧D.第三产业成为主导产业(2024·陕西汉中二模)各地高考人数的改变在肯定程度上能体现我国人口的变动。
下图示意第六、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各省级行政区人口占全国人口(全国人口指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不包括居住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比重增减改变,以及与2011年相比,2024年各省高考报名人数占全国报考人数比重增减改变(注:香港特殊行政区、澳门特殊行政区和台湾省数据暂缺)。
据此完成3~5题。
3.与2011年相比,2024年高考报名人数占比增减幅度最大的省级行政中心是( )A.河南B.江苏C.贵州D.广东4.与该省2024年高考报名人数相关性最大的是该省( )A. 2024年人口总数B. 2003年前后人口迁移数C.经济发展水平D. 2003年前后诞生人口数5.若全国高考人数改变状况与该省相像,则可能导致( )A.教化机构发展萎缩B.男女性别比失衡C.学生高考压力增大D.人口老龄化缓解(2024·新疆二模)依据国家统计局定义,以家庭成员关系为主,居住在一处共同生活的人口,组成一个家庭户。
依据家庭中的代际人口结构,可以把家庭户分为一代户、二代户、三代及以上户等不同立户模式。
下图示意我国最近三次人口普查中家庭户改变状况,三次人口普查均发觉30~34岁年龄段比20~24岁年龄段的一代户比例低。
南宁市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06人口数量与迁移变化B卷
南宁市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06 人口数量与迁移变化B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15题;共62分)1. (4分) (2017高一下·湟中月考) 下表是我国环境与人口信息表,读表完成下列各题。
(1)表中代表我国环境承载力的数据是()A . ①B . ②C . ③D . ④(2)表中②③④数据的差异,说明人口合理容量()A . 只受人口消费水平影响B . 与人口消费水平呈正相关C . 与人口消费水平呈负相关D . 与人口消费水平无关2. (4分) (2016高一上·邹平期中) 流动人口的家庭化迁移已成为我国未来人口流动的主要趋势。
下图为“我国近年来家庭分批迁居人口的性别年龄结构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在分批流动的人口性别年龄结构中,影响家庭中第一批流动人口的主要因素是()A . 自然因素B . 经济因素C . 政治因素D . 家庭因素(2)目前,我国家庭人口迁居的主要方向是()①由城市迁居到郊区②由西部地区迁居到东部地区③由平原地区迁居到山区④由农村地区迁居到城市地区A . ①②B . ①③C . ③④D . ②④3. (6分) (2017高一下·邢台期末) 下图为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某市迁入人口的年龄结构金字塔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市迁人人口()A . 性别比例比较平衡B . 以技术型人才为主C . 年龄结构比较平衡D . 以青壮年劳动人口为主(2)据图推测,该市()A . 轻工业、服务业比较发达B . 重工业、高技术产业发达C . 农林业、水产业比较发达D . 采矿业、建筑业比较发达(3)迁人人口对该市产生的影响是()①缓解该市就业紧张局面②加大城市基础设施的压力③增加消费需求,活跃市场④给城市建设带来大量劳动力A . ①②③B . ①②④C . ②③④D . ①③④4. (2分) (2012高一下·鞍山月考) 如图为《中国、法国和肯尼亚三国人口增长模式图(1990年)》,自左向右国家排列顺序正确的是()A . 肯尼亚、中国和法国B . 中国、肯尼亚和法国C . 法国、中国和肯尼亚D . 肯尼亚、法国和中国5. (4分) (2017高一下·大田月考) 读城市化进程和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曲线图。
老高考旧教材适用2025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6人口与城市核心考点练2人口迁移及其影响
核心考点练2 人口迁移及其影响(2024·河北石家庄二模)长三角城市群是我国经济发达的三大城市群之一,依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长三角三省一市流淌人口总量为7357.3万人,占全国流淌人口的19.6%。
提高流淌人口长期居留意愿并使其在城市稳定居住,是实现转移人口市民化和提高城镇化质量的关键。
下图示意长三角城市群流淌人口来源—居留意愿组合类型。
据此完成1~2题。
1.流淌人口在Ⅰ类城市长期居留意愿比例高的主要缘由是流淌人口( )A.迁移距离短,心理认同度高B.经济收入水平较高C.迁移距离长,城市归属感强D.就业机会较多2.Ⅱ类和Ⅲ类城市的流淌人口长期居留意愿不同,主要由于Ⅱ类城市( )A.地理位置优越,交通通信便捷B.基础设施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C.经济水平突出,发展前景广袤D.自然环境美丽,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24·河南开封二模)某地级市位于珠江东岸,处在广州和深圳之间。
改革开放后,该市利用自身优势,吸引大量人口和投资,成为“世界制造业之城”。
下图为该市1990~2024年人口变更图。
据此完成3~4题。
3.2000年前,促进该市人口爆发式增长的最主要缘由是( )A.养老环境优B.就业机会多C.教化水平高D.矿产储量大4.2010~2024年,该市人口增长较快的缘由有( )①生育政策调整②医疗条件改善③产业结构优化④国家财政补贴⑤落户政策放宽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③⑤(2024·四川南充二模)我国中部地区某地级市辖6县2区,代管1县级市。
下图为2010~2024年该市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的变更。
据此完成5~7题。
5.依据图示资料推想,2010~2024年该地级市( )A.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B.老年人口比例下降C.劳动力需求数量增加D.外出务工求学人口增加6.2013年户籍人口明显削减,可能是因为( )A.营商环境变更B.生育政策调整C.户口管理政策变更D.经济增速下降7.为应对图示人口削减的现象,该地级市应当重点( )A.完善生育支持体系B.培育突出的优势产业C.建设交通枢纽城市D.限制城市房价上涨8.(2024·广东东莞高三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备战2025年高考 地理考点一遍过:人口的数量变化
人口的数量变化考点热度★★★★☆1.人口的自然增长(1)人口自然增长的决定因素: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
(2)人口自然增长的时间差异10万年以来的人口增长(3)人口自然增长的空间差异①特点:世界人口的增长在地区上是不平衡的。
②表现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自然增长率保持在较低水平较高原因经济发达,生产力水平高,科技发达,生活条件好;有良好的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人们的受教育水平高经济落后,生活质量较差,现代化水平低,需要劳动力多;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不完善;受“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影响人口增长特点增长缓慢增长很快原因受经济发展水平、社会保障制度和人们的生育观念等因素影响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4)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人口数量变化的关系①人口自然增长率大于0时,人口数量增加;人口自然增长率等于0时,人口数量不变;人口自然增长率小于0时,人口数量减少。
②一个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由正值变为0时,该地区人口数量最多(如图中A 点);人口自然增长率由负值变为0时,该地区人口数量最少(如图中B 点)。
(5)自然增长率的高低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增长速度状况,自然增长率越高,人口增长速度越快。
而人口数量的增长除与自然增长率有关外,还与人口基数有关。
例如,我国目前自然增长率较低,但由于人口基数大,每年净增人口多。
2.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1)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共同决定的。
(2)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特点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人口增长状况速度慢,波动较大快,表现为前期加速而后期减速慢,呈现出新的平衡状态数量相对静止或低速增长急剧增加达到人口高峰后,出现零增长或负增长原因生产力水平低下,医疗卫生条件差生产力水平提高,经济发展,医疗卫生水平提高受经济、文化等的影响,人们的社会观念和家庭生育观念发生变化备注又称“高—高—低”型又称“高—低—高”型又称“低—低—低”型考向一人口的自然增长1.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人口数量的增长(1)人口自然增长率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的。
2022届高考二轮复习地理热点专题复习训练——第七次人口普查
2022年高考地理热点专题复习训练——第七次人口普查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2021年5月国家统计局公布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结果,全国人口共141178万人。
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总人口增加7206万人,增长5.38%,年均增长率为0.53%;按年龄结构,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5.4%,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4.63%;人户分离(“户在人不在”、“人在户不在”)增长88.52%。
据此,据此完成1~3题。
1. 根据以上信息,推测未来我国A. 少儿抚养比将增加B. 养老产业不断发展C. 性别比例失衡减缓D. 就业压力逐渐增大2. 下列省级行政区中,“户在人不在”比重最大的是A. 粵B. 沪C. 黑D. 浙3. 根据目前人口状况,调整计划生育政策,放开三孩生育产生的影响不包括A. 扩大新增劳动力供给B. 改善人口年龄结构C. 增加社会的整体活力D. 缓和代际之间矛盾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2020年我国男性占比(%) 女男占比达到51.24%,与2010年人口普查的51.27%基本持平。
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5.07,与2010 年的105.20 相比略有下降。
尽管我国放宽了生育政策,但近几年人口出生率还是低迷,二孩生育率在短期回升后也开始回落。
图2为2019年我国各年龄段男女人(岁)口占比状况。
读图,完成4~5题。
4. 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男性人口平均寿命比女性短B.人口出现老龄化现象C.青壮年男女性别比比较均衡D.我国退休人口迎来高峰5. 目前造成我国生育率低迷的原因有①女性劳动参与率较高②社会保障程度低③女性接受教育程度提高④生活水平高,结婚和育儿成本不断上涨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黑龙江省约为3185万,比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下降了16.9%.读“黑龙江省两次人口普查年龄结构比重对比表”。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 人口与城市问题
(2021·厦门三检)常住人口是指在某设区市实际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在常住人口中,户
籍地不在本设区市的称为流动人口。我国某省流动人口规模大,以省外流动人口为主。
2000年,该省流动人口已达2 105.41万;2010年增至3 139万,约占全省常住人口的30%,且
不同年龄组的性别比(男性与女性人口的比值)较2000年均匀。下图示意该省2000年和
【考题·精细剖析】
(2021·山东等级考)刚果首都布拉柴维尔在老城区东北方向的滨河湿地规划建设新城。下
图示意新城区的功能分区,其中住宅区规划为三个不同等级。O、P区的住宅设计为装配式木
质建筑, Q区的住宅设计为钢筋混凝土建筑。据此完成(1)、(2)题。
(1)新城区内设计“串珠状”湖泊的首要目的是 ( )
2021年北京卷 2021年湖南卷 2021年天津卷
18题(2) 区域图+文字 以区域地图为背景,考查人口分布特点
1-2
统计图+文字 考查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
8
统计图+文字 以民工流为背景,考查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
专题1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人口迁移与人口问题 【热点情境·地理思考】
安徽省作为外出人口大省,2012年以前净流出人口持续增加,2013年首次出现外出人口 回流现象,至2018年已连续六年持续回流。随着安徽省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长三角一体化 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2019年人口迁移出现新特点。如下图。 (1)(区域认知)2019年安徽人口流动呈现哪些新特点? 提示:区域间人口流动双向加速,省际间流动更加频繁;流向外 省人口远多于流入人口。 (2)(综合思维)安徽人口大多流向江苏和上海,影响因素是什么? 提示:距离和经济发展水平。
人口发展和人口迁移(课件)-2023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全国通用)
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D )
A.1990~2015年的永久迁移人数持续增加 B.2000年以后,永久迁移的累积人数下降
C.1990~2015年的务工迁移人数呈下降趋势
D.1990~1995年的务工迁移人数增速比2005~2010年的慢
11.2010年后务工迁移人数明显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B )
①“三农”政策利好
会经济条件有所改善之后,人口盲目增长。
中国的婴儿潮示意图
考点三 人口相关概念的图表呈现
(二)“婴儿潮”
1.概念:指的是在某一时期及特定地区,出生率大幅度提升的现象。
2.中国的婴儿潮: 新中国成立以来有三次生育高峰: 第三次是1981-1990年:结构性增长,这次 出生高峰并不是由于妇女的生育率高引起 的,根本的原因在于当时人口的年龄结构, 即育龄妇女,特别是旺育年龄妇女在总人 口中所占的比重较高。 中国的80后,生育率快速下滑,第四轮 婴儿潮,自然就没有出现。
②出生人口数量减少
③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影响 ④第二、三产业产值比重降低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真题探究】人口相关概念的图表呈现
(2023春·浙江金华·高三浙江金华第一中学校考阶段练习)“人口倒挂”现象是指 部分地区外来人口数量超过本地户籍人口数量。下表示意我国某市2011-2019年户籍人 口和常住人口的变化情况。据表完成下面小题。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来看,截止到2020年年底,全国总人口共计141212万人, 超过65周岁的老年人口高达1.9亿人,占比13.5%,相较于2010年大幅度上升了4.6%。
考点三 人口相关概念的图表呈现
(一)人口老龄化
3. 中国的人口老龄化现象: (1)老年人口基数大; (2)人口老龄化速度快:“未富先老”;老龄化的增速。 (3)老龄化进程不平衡: ①城乡不平衡:农村高于城镇; ②区域不平衡:东部快于西部,上海是我国最早进入老龄化的地区 ③结构不平衡:我国出生人口存在大起大落的现象,人口年龄结构失衡现象比较突出, 老龄化进程也有明显阶段性的不均衡。新中国成立以来有三次生育高峰,第一次是 1950-1957年,第二次是1962-1972年,第三次是1981-1990年,在第一次出生高峰和第二 次出生高峰叠加的时候,老年人口比例将一下子急剧拉升提高8个百分点。
人口出生率下降-2023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典型例题
1.2016年上海市户籍人口新生儿数量明显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
A.自然增长率上升
B.外来人口迁入
C.经济快速增长 D.生育政策调整
2.针对上海市目前的人口结构,建议采取的积极应对措施包括( )
①增加人均可支配收入②提供充足的教育资源③减轻育龄家庭养老负担④延长退休年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A.多伦多纬度低气候温 B.多伦多位于沿海水资源充足 C.白马市矿产资源丰富
D.白马市人口密度小
4.导致加拿大人口增长缓慢的原因是( )
①自然资源贫乏 ②社会经济落后 ③自然环境恶劣 ④抚养小孩成本高 ⑤生育观念 ⑥环境人口容量高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②⑥
D.④⑤⑥
典型例题
精讲精析
影响人口容量的因素
自然增长率较高,原因是发展中国家经落后,现代化水平低,需要劳动力多;社会 保障和福利制度不完善;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人 口问题是人口出生率高,自然增长过快,少年儿童比重过大。
典型例题
【答案】(1)D (2)B (3)C 【分析】(1)A.由图可知,近五年出生人口没有呈现持续增加趋势,而是呈波动升降变化。A不符合题意; B.期间一孩呈波动升降变化,而二孩呈增加趋势。B不符合题意; C.人口变化受国家政策影响,同时也受育龄妇女数量、生育意愿等因素影响。C不符合题意。 D.根据材料可知,从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后,二孩产生人数逐渐增加,受国家人口政策影响明显。D符合题意。 (2)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后,出生率明显增加,婴幼儿增多,社会负担会加重,但就业压力不会明显不大,也不会加 大性别比,但会导致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使老年人口比重降低,人口年龄结构得到优化。B符合题意。 (3)“二孩效应”不断减弱,说明影响人口再生产的主要因素不是国家政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居民文化素质 的提高,生育观念发生变化,人们生育意愿下降,是导致“二孩效应”不断减弱的主要原因,而婚育年推迟、居民收入水 平提高和人口文化水平的提高不是影响“二孩效应”减弱的主要原因。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D;(2)B;(3)C
(7)人口变化与人口问题——2023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热点题型限时练
(7)人口变化与人口问题——2023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热点题型限时练时间:25分钟黑河—腾冲线(下图)是一条贯穿我国版图的假想直线段,大致划分出了我国人口在区域上的分布,体现了我国人口东南和西北的分布差异。
该线东密西疏的人口格局一直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具有“不可破”的特性。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东密西疏的人口格局“不可破”的主导因素是()A.自然环境B.城市化C.交通状况D.农业基础2.图中Q地人口稀少的主要原因是()A.纬度高,气候寒冷B.纬度低,气候湿热C.深居内陆,气候干旱D.地势高,气候寒冷3.可使我国人口格局发生较显著变化的措施是()A.加快东部城市群建设B.扶持西部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C.平衡东、西部资源分布状况D.完善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工程人口增长率为一定时间内人口增长数与人口总数之比。
读1990—2005年欧洲各年龄组人口增长率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欧洲各年龄组人口增长率反映了()A.青壮年人口大量迁出B.人口总数趋于稳定或下降C.老年人口迁入数量较多D.人口增长模式为传统型5.影响欧洲老年人口增长率较高的主要因素是()A.人口出生率B.人口迁移C.人口分布D.人口密度6.No table of contents entries found.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超过7%即为老龄化社会。
人口学家根据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人口分成多种类型。
图5为“2010年和2016年中国人口类型分省分布示意图(台湾省数据暂缺)”。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010年,老年Ⅱ型省份主要集中在长江三角洲附近B.2016年,除西藏外,全国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C.2010年,成年型省份全部集中在西北和青藏地区D.广东省老年人口比例增长最快8.影响重庆、四川老龄化出现时间较早的主要因素是()A.生育观念B.户籍政策C.产业结构D.人口迁移9.据图可推断,2016年后()A.我国将继续紧缩生育政策B.劳动力紧张状况显著改善C.劳动密集型产业被迫转型D.中国人口仍维持高速增长以色列国土面积1.49万km2,2/3土地为沙漠和山地,人均水资源不足世界人均的3%。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人口的变化知识点精编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人口的变化知识点精编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人口的变化知识点精编地理是研究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科学。
以下是查字典地理网为大家整理的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人口的变化知识点,希望可以解决您所遇到的相关问题,加油,查字典地理网一直陪伴您。
1.1人口的数量变化1、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
[记忆]3、一个区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基数大小共同影响。
4、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变化比较:(理解记忆)增长速度常见人口问题影响人口政策典型国家举例发达国家缓慢人口老龄化劳动力不足,社会负担重鼓励生育和移民俄罗斯、德国、日本发展中国家快人口增长过快就业困难,环境压力大计划生育中国、印度、巴基斯坦5、人口增长模式由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三个指标构成。
(记忆)公式: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6、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特点(记忆)人口模式特点原始型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不好的影响有人才、劳动力的流失对人口迁入地:好的影响有人才的流入和提供廉价劳动力,有利于经济发展不好的影响有人口密度增加,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增加6、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记忆](1)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2)个人对生活或职业需求的变化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中,经济因素往往起重要作用。
1.3人口的合理容量、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容量的关系:衡量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是就是环境人口数量。
2、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比较及制约因素制约因素:资源(成正比)、科技发展水平(成正比)、地区对外开放程度(成正比)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成反比)。
3、保持合理人口容量的措施:(1) 国际社会倡导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规模内(2) 建立公平秩序保证大多数人拥有不断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平等权利最后,希望小编整理的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人口的变化知识点对您有所帮助,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2021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 人口迁移和人口容量习题含答案
2021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人口迁移和人口容量1.2019年在D电商举办的全球科技探索者大会上,D电商根据其旗下平台所呈现的收货地址变化,展开分析并发布了基于D电商大数据的中国人口迁移和城镇化发展研究报告。
D电商平台大数据充分覆盖流动人口,动态呈现人口变化,为现有人口迁移与城镇化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有益补充。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与传统的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根据电商平台所呈现的收货地址变化获取的人口流动数据的最大优点是( )A.覆盖面更广B.准确性更高C.时效性更强D.误差率更低(2)分析图中四城市数据,可以看出( )A.北京人口流动性最强B.上海人口增长最缓慢C.四城市规模都在缩小D.广州、深圳人口规模相当(3)据数据显示,与北京相比,上海、广州、深圳人口迁移以周边城市较多,说明三城市地区( )A.进入了逆城市化阶段B.城市已经均衡化发展C.郊区城市化水平提高D.都市圈发展的水平高2.下图为我国春运期间各省区(不含港澳台地区)人口流出、流入首位流(单纯基于一省人口的总流出或总流入的强度)结构示意图,图中箭头的粗细代表流入和流出强度。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图示反映出影响人口首位流指向的主要因素有()①经济发展水平②交通方式③空间距离④地形阻隔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图中甲、乙两省(区、市)分别是()A.山西、青海B.山东、内蒙古C.云南、北京D.广东、安徽(3)该图说明()A.河南流出人口流向浙江的最多B.东北地区流入首位流地域分布最为复杂C.历史因素对人口流动首位流的影响最大D.全国各省区流出首位流主要指向北京、天津、上海3.百度迁徙规模指数反应了迁入或迁出的人口规模。
下图1为2019年农历腊月十六(2020年1月10日)至2020年农历正月初八(2020年2月1日)期间,武汉迁出人口趋势图,图2为2019年农历腊月二十四(2020年1月18日)至2020年农历正月十五(2020年2月8日)期间,武汉迁入人口趋势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地理】2020届二轮复习专题:人口的变化一、选择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2019·全国卷Ⅰ)下图示意2015年欧盟境内欧盟籍和非欧盟籍的人口结构。
据此完成1~2题。
1.与欧盟籍相比,2015年非欧盟籍()A.男性人口数量较多B.25~50岁女性比例较小C.劳动人口比例较大D.50岁以上人口比例较大2.近些年来,非欧盟籍人口占欧盟总人口比例持续加大,使欧盟()A.人均消费剧增B.老龄化进程趋缓C.人均收入剧降D.劳动力供给过剩(2019·北京丰台期末)年龄中位数是将全体人口按照年龄大小顺序排列,居于中间位置的年龄。
下图为世界部分国家人口年龄中位数变化趋势图(含预测)。
读图,完成3~5题。
3.2018~2050年人口年龄中位数变化最小的是()A.中国B.巴西C.韩国D.俄罗斯4.各国人口年龄中位数()A.与经济发达程度呈正相关B.随时间推移呈不断上升趋势C.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老龄化程度D.到2050年时中国和印度差异最大5.应对我国人口年龄中位数变化趋势的合理措施有()①发展人工智能,开发陪护型机器人②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③完善社会养老保险服务制度④鼓励国内人口迁移⑤实施全面放开二孩政策A.①②③B.①③⑤C.②③④D.③④⑤(2019·河南郑州一测)读2016年江苏、河南、新疆、黑龙江四省区的人口增长数据对比示意图,完成6~8题。
6.下列序号表示江苏人口增长的是()A.①B.②C.③D.④7.近年来③地人口迁出呈下降趋势,其主要原因为()A.政策限制B.产业迁入C.劳动力减少D.交通发展缓慢8.④地机械增长率较高,主要原因是()A.地理位置优越B.矿产资源丰富C.经济发达D.交通便利(2019·河南天一大联考阶段性检测三)下图为1989~2009年陕西省人口重心、经济(GDP)重心移动分布图。
读图,完成9~11题。
9.陕西省人口重心移动()A.与经济(GDP)重心移动同步B.与经济(GDP)重心移动方向相反C.经度方向明显大于纬度方向D.速度滞后于经济(GDP)重心10.影响陕西省人口重心、经济(GDP)重心移动的因素可能是()A.陕北实施退耕还林还草B.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C.南水北调工程建设D.关中、渭河平原自然灾害多发11.陕西省人口重心、经济(GDP)重心一直位于关中(渭河)平原地区,其主要原因是该地区()A.自然条件优越,交通便利B.水力资源丰富C.矿产资源丰富D.红色旅游业蓬勃发展二、综合题(共56分)12.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28分)人口的出生性别比,通常以每出生100个女性人口相对应出生的男性人口的数值来表示。
国际上通常将人口出生性别比的正常范围定为102~107,超出这个范围则被视为异常。
男女性别平等协调发展,是社会公正的重要体现,是家庭、社会和谐稳定的前提。
性别比问题不仅关系到人口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问题,也关系到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问题。
下图为1980~2015年我国人口出生性别比变化趋势(数据来自中国人口统计年鉴)。
(1)据图归纳我国人口出生性别比变化的特征。
(8分)(2)分析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人口出生性别比总体失衡的原因。
(8分)(3)说出我国人口出生性别比失衡可能带来的影响。
(6分)(4)请结合实际情况,提出缓解我国人口出生性别比失衡现状的有效对策。
(6分)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8分)2017年1月31日,平时寂静的陕西省渭河平原东部渭南一个村庄随着春节到来一下子热闹起来,回家团聚,走亲访友的人和车你来我往。
村子内部随处可见残垣断壁、荒草丛生、多年无人居住的老房子,而在村庄的外围则有一排排新近盖起来的楼房。
以下信息为该市统计局对该村庄附近22个行政村基本情况调查统计:本次调查的22个行政村总户数19 021户,其中举家外出户数1 082户,占总户数的比重为5.7%;在村内有房屋的户数18 315户,闲置房屋户数894户,占房屋总数的4.9%,其中闲置房屋质量较好的405户,占闲置房屋总数的45.3%,闲置房屋质量较差的379户,占闲置房屋总数的42.4%,质量极差已无法居住的110户,占闲置房屋总数的12.3%;此外,闲置房屋中闲置两年以上(含两年)的570户,占闲置房屋总数的63.8%。
(1)推测该村形成“空心化”的主要原因。
(8分)(2)为调查该村“空心化”状况,请你为从村内搬迁到该村西北部外缘新建房居民设置调查内容。
(6分)(3)分析该村形成“空心化”的不利影响。
(8分)(4)请你为该村摆脱“空心化”提出合理化建议。
(6分)答案1.答案 C解析读图可知,在2015年欧盟人口结构中,25~50岁非欧盟籍人口比重大于同年龄段欧盟籍人口。
而25~50岁人口是劳动力人口的主体部分,说明非欧盟籍劳动力人口比例较大,C项正确;该图为人口年龄结构图,不能反映出具体的人口数量,A项错误;非欧盟籍25~50岁女性比例较大,B项错误;非欧盟籍50岁以上人口比例较小,D项错误。
2.答案 B解析由图可知,非欧盟籍人口以青壮年人口为主,因此其比例持续增大有利于延缓欧盟人口老龄化进程,B项正确;非欧盟籍人口的迁入以劳动力人口为主,可促进欧盟的经济发展,不会导致收入剧降,并产生新的消费需求,但对人均消费影响较小,A、C两项错误;欧盟经济发达,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劳动力不足,非欧盟籍人口的迁入,可缓解这一问题,D 项错误。
3.答案 D解析读图可知,2018~2050年人口年龄中位数变化最小的是俄罗斯,故D项正确。
4.答案 C解析美国经济发达,但人口年龄中位数低于中国、巴西等国,故A项错误;与1980年相比,2018年乌干达年龄中位数变小,故B项错误;人口年龄中位数可以反映人口年龄结构,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老龄化程度,故C项正确;2018年,中国和乌干达的年龄中位数差异最大,故D项错误。
5.答案 B解析我国人口年龄中位数快速变大的趋势反映了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亟需解决养老问题,措施有发展人工智能,开发陪护型机器人;完善社会养老保险服务制度;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等。
6.答案 B解析四个省区中,江苏经济发展水平高,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人口机械增长率较高,②表示江苏,故B项正确。
7.答案 B解析③地机械增长率小于0,为人口净迁出省区;自然增长率较高,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为河南省。
近年来,河南省大力承接产业转入,就业机会增多,人口迁出呈下降趋势,故B 项正确。
8.答案 B解析④地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为新疆。
新疆矿产资源丰富,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促进了人口的迁入,故B项正确。
9.答案 D解析读图可知,陕西省人口重心移动方向与经济重心移动方向大致相同,但人口重心移动速度明显滞后于经济重心移动速度;经度方向和纬度方向变化差别不大。
10.答案 B解析读图可知,陕西省人口重心移动方向与经济重心移动方向均向东北方向移动,说明陕西北部经济发展较快,可能与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有关,B项正确;陕北地区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会导致人口外流,A项错误;南水北调工程不经过此地,C项错误;陕西各地自然灾害频率相差不大,自然灾害也不会引起大规模的人口迁移活动,D项错误。
11.答案 A解析关中(渭河)平原自然条件优越、开发历史早、交通便利、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使陕西省人口重心、经济重心一直位于关中(渭河)平原地区;关中(渭河)平原地区地势平坦,水力资源贫乏,陕西矿产资源、红色旅游资源主要分布在北部,B、C、D三项错误。
12.答案(1)1980~1999年,我国人口出生性别比总体超出正常范围,并且呈现波动升高的趋势,总体偏高;2000~2007年出生性别比较稳定,但仍处于偏高状态;2008年后,出生性别比开始逐渐下降,但仍处于较高水平。
(2)较低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社会保障制度不够完善,造成男女不平等的社会现状;封建传统观念深入人心,导致重男轻女生育观的产生,从而加剧了人为干扰性别生育的欲望;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B超技术变得越来越普及,影响了出生性别比;计划生育限制了生育的数量,催化了人口出生性别比的失衡;一些极度偏僻落后的地区存在女婴瞒报漏报以及溺弃女婴的现象等。
(3)可能导致婚姻挤压;就业挤压;犯罪现象增加,加剧社会不稳定因素,影响社会和谐;加剧政府财政负担,加大政府财政支出等各种社会问题。
(4)提高女性社会地位,宣传男女平等的思想,转变偏好男孩的生育理念;健全法律法规,加强行政执法管理,严禁非法鉴定胎儿性别;完善社会保障和社会养老制度,减缓民众“养儿防老”的危机意识,从根本上缓解性别比失衡。
解析第(1)题,我国人口出生性别比变化的特征可从图中直接读取,注意分时间段分析。
第(2)题,性别比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传统观念、科技发展水平、性别歧视、生育政策等有关。
20世纪80年代以来,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社会保障制度不够完善,男女不平等的社会现状、封建传统观念、重男轻女生育观、B超技术的普及、计划生育政策等催化了人口出生性别比的失衡。
第(3)题,据材料可知,我国人口出生性别比失衡可能导致婚姻挤压;就业挤压;犯罪现象增加,加剧社会不稳定因素,影响社会和谐;加剧政府财政负担,加大政府财政支出等各种社会问题。
第(4)题,缓解我国人口出生性别比失衡现状的有效对策可以从思想观念、法制、完善保障制度等多方面落实解决。
13.答案(1)在农村建设上,由于村庄规划严重滞后、村内基础设施落后,公共设施缺乏,新建住宅的占地面积比传统农宅大等原因,导致新建住宅大部分都集中在村庄外围,而村庄内却存在大量的空闲宅基地和闲置土地,形成土地利用“空心化”状况;在经济上,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快速发展造成城乡收入差异增大;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使农村出现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促使大量农村青壮年涌入城市并长期居住在城市,使得留在农村的人口以老年人和少年儿童为主,形成农村人口“空心化”状况。
(2)①您是什么时候建的新房?②您建新房的土地原来是什么土地利用类型?③是什么原因导致您从村内搬迁到村外的呢?④您是否认为村内部旧宅的闲置是对土地资源的一种浪费?⑤您认为如何才能够把闲置的老宅基地充分利用起来?(3)村内闲置旧宅基地造成土地资源浪费严重;村内旧房大都破旧不堪,年久失修,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村内环境卫生的“脏、乱、差”,严重影响少数居住在村内部居民的居住环境和身心健康,村内废弃宅基地多年未用,后代会因为旧宅地界模糊而引发潜伏矛盾纠纷;随着该村大量青壮年人口外迁,该村养老、治安等问题严重;由于村落面积扩大、居住分散,增加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难度,农村劳动力外迁导致人力资源匮乏,延缓了该村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