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笔下的女性文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沈从文小说中的生命关怀

作者:吴正爽指导老师:安刚强

内容摘要:沈从文在20世纪上半叶的辛勤耕耘,给中国现代文学留下了极为宝贵的财富,他以湖南乡野文化与人性个性叙写而闻名于世,凭着自己独特的生命直觉和艺术敏锐,将其艺术触角延伸到现代中国城乡两大社会区域,并在以湘西生活为背景的各类人物的命运中投入了他独到的生命关怀,同时在对这些人生活的那一片湘西世界的乡土风情的描写中,为中国的乡土小说做出了独到的贡献。关键词:沈从文;生命关怀;生命哲学;

一、沈从文的生命关怀意识及成因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沈从文可谓是一个风格独特的作家。他以“乡下人”的那份执着,用自己那支沉郁的笔,精心构建了一个美轮美奂、流光溢彩的湘西世界,编织了一群湘西人的神奇梦幻,更是对自我个体生命体验所作的阐释。沈从文自己也曾说过:“我是个对一切无信仰的人,却只信仰‘生命’。”[1](p.203)在他看来生命乃是人生价值判断的最高尺度与准则。那么,在沈从文的思想中,“生活”与“生命”这两个概念所具有的特定的涵义又是什么呢?在他看来,人是要“生活”的,否则人便不能生存,然而如果仅仅是为了生活,满足于衣食住行,那么就和单纯的动物也就没有什么区别了。所以在沈从文看来,人如果为“生活”所囿,这样的“生活”显然是那个丧失了人性,失去“自己”的“生活”。当然,他并没有将“生活”同人类一切求生存的努力混为一谈,对湘西下层人民为了自己肩负的那份责任,努力的生存下去的那份坚定,沈从文对其是感到庄严的。而“生命”在沈从文的思想中,却是一个内涵复杂的概念。越过都市人生里以金钱为核心的“生活”,他发现了生命的最初形式——与自然契合的原始人性。在他看来,这种“生命”虽然简单,然而却高于都市复杂的“生活”。“生活”失去了人作为人的自己,也失去了生命力,人生变得了无生气。正如凌宇先生在《从边城走向世界》里阐述的那样,“沈从文对生命的解释包含了下述内容:人必须摆脱金钱的奴役,保有淳朴的任性,并对自己的命运具有符合理性的自我认识和自觉驾驭。并将这种对人生的认识推及自己经验范围以外,有理想,有志气,超

越习惯的心和眼,为人类的向上做出不懈的努力。”[2](p.119)所以,我们可以发现沈从文对人生认识的基本框架:人生是由“生活”和“生命”两部分构成。人需要“生活”,更不能没有“生命”。只有“生活”而无“生命”,便与动物没有什么差别,这只不过是一种兽性的表现。“生命”使人摆脱单纯的兽性,它包含着人之所以为人的“人性”和超越具体的人生形态的“神性”,即“理想”。这种对立,不仅变现为社会一部分人的人生与另一部分人的人生的对立(在沈从文的经验中,便是乡村与都市、上流社会与下层人民的对立),而且也表现在人类单个成员的人生经历中。沈从文对人生关于“生活”与“生命”两个基本范畴的划分,对于我们正确的理解其小说中的生命关怀具有重要的意义。

沈从文小说中生命关怀的成因是受到多方面的影响的,首先就在于独特的人生经历的积淀:在《从文自传》中,沈从文生动而详细地叙述了他青少年时期的人生经历和遭遇。湘西的山水滋养了他的自由天性,世风民俗开阔了他的眼界。顽童时的逃学经历,使得他有机会能与自然亲近,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并很好地保存了沈从文的直觉本能。而历时五年的行伍生涯则开启了沈从文的生命关怀的意识。那些船夫水手,妓女人家,贩夫走卒,商贾兵勇,三教九流等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谈吐性情,都被收进了沈从文的眼底,尽在沈从文的思索中。而地方武装的滥杀无辜彻底的唤醒了他关于生命的思考。他凭直觉意识到生命如刈草般被迫害,而同时沈从文也看到了巨大生存压力下的详细人的顽强的生命力——对生命的忠实与庄严!所以在其以后的求学经历中,生活上的困窘并没有使沈从文退缩,沈从文一直坚守着对生命的“信仰”,并立志将他对生命的思考诉诸于笔端。其次,巫楚文化以及道家文化对沈从文小说中生命关怀的形成也产生了重要的作用,沈从文曾说过:“我正感觉楚人血液给我一种命定的悲剧性。”[3](p.404)在沈从文的文学创作中,楚文化实际上是作为精神背景存在的,它深深的影响着沈从文的创作。沈从文是一个具有深沉宇宙宗教感的人,而巫楚文化中的那份执着、庄严、痴迷的宗教情绪令沈从文倾慕不已,当沈从文把这种对于巫楚文化的独到见解用之于生命思考时,便获得了文化层面的认识。道家文化生命哲学的精髓便是对人性的歌颂与对自然的崇尚,庄子哲学的要义之一是关注生命、关注人性,沈从文笔下的湘西儿女在自然的灵气中形成的生命本性的美,正是沈从文所欣赏的自然人性和生命本真状态。老子的自然观对沈从文的创作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老子主张人应当效法自然并顺应自然,这样才能保持人的本性,所以沈从文在其创作中,总是特别注重自然环境的描写对个体生命的影响。最后,西方现代生命哲学的影响:沈从文所提倡的自然人性,呼唤理想生命,张扬个体生命力以及他所竭力标举的自然率真的生命品格和雄健健康的生命气魄,在精神实质上与尼采的“超人”意识不无相似之处,都旨在生命价值的实现。

二、四类人物形象体现出的生命关怀

1、少女系列

沈从文是一位真正热爱生活的作家,他的一生都在追求着真与美,探求着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在他所塑造的湘西少女形象中,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感,他把自然人心之美化为少女,从翠翠到萧萧,湘西土地上少女的音容面貌,使人们想起湘西便联想到豆蔻年华的少女形象。同时,作者个人对生命的强健、坚韧、神化到了任何力量也打不倒、摧不垮,在万般屈辱中仍能茁壮成长的坚定信仰,让读者看到了他对世间人性“圣境”的挚爱与追求。在对这些少女形象的刻画中,沈从文喜欢将这些少女们放置在依山傍水的湘西自然美景中,怡人的自然景色更能衬托出这些少女的清纯、可爱和美丽。沈从文让这些少女身处风景优美的自然景色中,使得人物一出场便有一种人与自然“天人合一”的感觉。如《边城》中对翠翠形象的精彩描写,就展现了这个湘西少女身上独有的天人合一的美。作者写道:“翠翠在风日里长着,把皮肤变的黑黑的,触目的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日水晶,自然既长养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一只小兽物。人有那么乖,和山头黄麂一样,从不想到残忍的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4](p.110)从这里可以看出人与自然的合一是湘西女子的生活特点,这些乡下的女子,与自然形成了天然的联系,人离不开自然,自然养育了人,这些女子的性情在这种恬静的自然环境中也得到了陶冶,也为读者展现了湘西少女与自然山川灵气融为一体的青春气息。再如《三三》,三三是生长在嘉树成荫的溪边,和母亲守着碾坊生活,这“碾坊外屋墙上爬满了青藤,绕屋全是葵花同枣树,疏疏的树林,常常有三三葱绿衣裳的飘忽。”[5](p.221)在这些湘西常见的自然景物中,作者寥寥几笔就把三三生活的闲适表现了出来了,青藤覆盖的碾坊,绕屋的葱郁树草,穿着葱绿衣服的三三,人与自然是那么的和谐,三三也仿佛是山林间吹来的清凉之风。而围绕“小溪”这一普通的景色,作者更是把三三的天真烂漫表现的淋漓尽致,展现出湘西女子的自然美。这些少女从一出场就会让读者情不自禁的产生一种同情和怜悯,他们大多是生活在残缺不全的家庭中,得到的爱也是残缺的,甚至就更本没得到任何人的爱,因此他们从内心深处生发出一种对爱的渴望,也就生发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