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文学理想的寂寞

合集下载

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沈从文)【圣才出品】

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沈从文)【圣才出品】

第13章沈从文13.1 复习笔记一、沈从文概述1.沈从文及其著作(1)简介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字崇文,湖南湘西凤凰县人。

祖母刘氏是苗族,其母黄素英是土家族,祖父沈宏富是汉族。

因此,沈从文的民族身份可以是此三个民族的任何一个,但沈从文本人却更热爱苗族,他的文学作品中有许多对于苗族风情的描述。

(2)著作早期有《蜜柑》《雨后及其他》《神巫之爱》等小说集。

1930年代之后,主要成集的小说有《龙朱》《旅店及其他》《石子船》《虎雏》《阿黑小史》《月下小景》《如蕤集》《八骏图》《从文小说习作选》《新与旧》《主妇集》《春灯集》《黑凤集》等,中长篇《阿丽思中国游记》《边城》《长河》,散文《从文自传》《记丁玲》《湘行散记》《湘西》,文论《废邮存底》及续集、《烛虚》《云南看云集》等。

2.沈从文的文学贡献:“湘西文学世界”的创造者沈从文的主要文学贡献是用小说、散文建造起他特异的“湘西世界”,并提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本于自然、回归自然的哲学。

“湘西”代表的是健康、完善的人性,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这正是他全部创作所负载的内容。

二、乡村叙述总体及其对照的世界1.“牧歌”情味的乡土小说与“五四”以来形成的表现压迫、愚昧、落后、挖掘民族精神创伤的传统乡土文学不同,沈从文是用“梦”与“真”构成文学图景,同文本外的现实丑陋相比照,让人们从这样的图景中去认识“这个民族过去伟大处与目前堕落处”,这是他诗体乡土故事的主旨。

这在沈从文1934年出版的代表作中篇《边城》里,推向了极致。

2.沈从文的人物形象沈从文作品里的女性形象柔美如水,这种生命形式可以用“恬淡自守”来加以概括。

男性形象则表现了原始的蛮性力量,在他的湘西人物序列里,男性军人往往是诚实、勇武、不驯服、有血性的。

3.“神性”的概念在沈从文的美学观念里,除了“人性”,还有“神性”的概念,即最高的人性。

经过他改写的佛经故事或民间传说,就特别地运用浪漫的手法来宣扬这种生命的哲学。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一、茅盾的代表作:1927~1928(《蚀》的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1929《虹》—时代女性成长的曲折1933《子夜》—标志着现代文学第二个十年长篇艺术所达到的高峰1942《霜叶红于二月花》(《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林家铺子》—具鲜明三十年代时代特征抗战时期的散文名篇:《白杨礼赞》、《风景谈》—歌颂延安精神矛盾的小说成就:1、题材与主题的开掘:注重题材和主题的时代性和重大性A、1929《虹》—时代女性成长的曲折B、《蚀》以广阔的场面,宏大的气势,迅速真实地反映了刚刚过去的大革命的历史和正在发生着的大革命失败的社会心理《幻灭》:描述了一个抱着美好幻想的参加小资产阶级女性的悲剧。

主人公静女士怀着小资产阶级的天真幻想投入革命,革命动荡中幻想破灭回到个人恋爱的小天地《动摇》:知识分子方罗兰身处革命与反革命的严重冲突中,既不敢打击敌人,又不敢依靠工农,在动摇中葬送了革命和自己《追求》:小资产阶级在大革命失败后既看不到光明和希望,又不愿苟活沉沦,只能盲目的挣扎而终不免失败C、《子夜》:a、对中国资产阶级悲剧命运的描写。

吴荪甫的失败结局,说明实业救国道路是行不通的,表现了中国民族工业资本家的悲剧命运b、表现了三十年代的时代特征。

民族资本主义在帝国主义的压迫之下为求出路,而加剧对工人的剥削和工人起而反抗的时代特征。

以吴荪甫为代表的中国民族资本家利用各种手段压迫工人,使得无法生活,只得被迫停工,最终导致破产D、《霜叶红于二月花》揭开了本世纪初五四运动前夕中国社会的一角。

描写了婉卿对待性无能丈夫的那些场面,流露母性的温柔胸怀,揭示了人性的美丽(《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深刻的反映了中国农村阶级矛盾的日益深化,农民迅速破产的悲剧命运以及他们定会走向反抗道路的必然2、适应以长篇小说为主的小说艺术发展的需要,注重人物的多面性与复杂性。

《子夜》吴荪甫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一个失败了的英雄形象:一、吴荪甫具有两方面的性格a、果断、自信。

中国现代文学史 知识点笔记整理:沈从文

中国现代文学史  知识点笔记整理:沈从文

沈从文一、边地湘西的叙述者、歌者沈从文以“湘西人”这个主体,用小说、散文建造起特异的“湘西世界”。

他以地域的、民族的文化历史态度,由城乡对峙的整体结构来批判现代文明在进入中国的初始阶段所显露的全部丑陋处。

二、乡村叙述总体及其对照世界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世界,包含有对人的生活形态中区别于现代文明的那种健全、协调、化外境界的重新发现,并大量渗入作家的情感、情绪,把自己童年的记忆长久地带进当下的记述,从而有意增强了叙事作品的抒情倾向。

描写撑渡船的老人与他的孙女翠翠相依为命的纯朴生活,以及当地掌水码头团总的两个儿子同爱一个翠翠以致造成的悲剧结局。

小说达到了乡情风俗、人事命运、下层人物形象三者描写完美和谐、浑然一体的境地。

风俗描写注重本色,充满诗情画意,与故事、人物的情调合一。

围绕翠翠描述的宁静自足的生活,醇厚的人情美、人性美,正直、朴素、信仰简单而执着的地方民族性格,加上乡村风俗自然美的渲染,托出了作者心向往之的那块人类童年期的湘西神土。

小说用“梦”与“真”构成的文学图景,同文本外的现实丑陋相比照,使读者从中认识“这个民族过去伟大处与目前堕落处”。

:可叫做文化小说、诗小说或抒情小说,具有显著的文化历史指向、浓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人情风俗的乡土内容。

这种小说不重情节与人物,强调叙述主体的感觉、情绪在创作中的重要作用,注重抒情主人公的确立、纯情人物的设置、自然景物描绘与人事的调和等。

男性形象大多诚实正直,勇武刚强,固执天真。

3.在真善美的人性中注入“神性”,采自少数民族中长期流传的情爱故事,加以渲染,贯穿了人类已有的纯真爱情、纯洁性爱的种种表现。

4.在写商业化都市时,讽刺尖刻地揭示出市民用“文明”制造的种种绳索无形地捆绑住自己,拘束与压制自己,以至于失态,跌入更加不文明的轮回圈中。

5.用水一般流动的抒情笔致,通过描摹、暗示、象征甚至穿插议论,开拓叙事作品的情念、意念,加深小说文化内涵的纵深度,制造现实与梦幻水乳交融的意境。

沈从文介绍PPT课件

沈从文介绍PPT课件
48
49
50
青岛的沈从文故居
51
沈从文与妻子张兆和
52
1950年夏沈从文 与表侄黄永玉
53
54
思考题:沈从文笔下的乡村是现实的还是 理想的?
55
2020/1/7
56
4、《边城》与写意小说 抒情小说和写意小说的区别:前者创造的是情感,后者创
造的是意境,抒情往往直抒胸臆,写意则讲究含蓄、节制; 前者突出人物心灵感受和情感反应,后者则要使情意客体 化,通过移情作用使小说中的事物具有情意。
35
翠翠与傩送
36
为了住处两山多篁竹,翠色逼人而来,老船 夫随便为这可怜的孤雏拾取了一个近身的名字, 叫作“翠翠”。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 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 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 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麂 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 平时在渡船上遇陌生人对她有所注意时,便把光 光的眼睛瞅着那陌生人,作成随时皆可举步逃入 深山的神气,但明白了人无机心后,就又从民族品德 的消失”、“人性”的堕落、人类“不可知的 命运”的忧患意识,及“重造”民族的不懈追 寻,构成了沈从文创作的内在动力与思想内核。 这可以上溯到“五四”文化运动中关于“人的 文学”和“国民性改造”以至“美育代替宗教” 的传统,两者的合流,即沈从文的文学的人性 立场。不进入革命性改造中国的一途,而主张 经由文化改造人、改造生命、改造民族。沈从 文离开30年代主流文学的道路,就是这样形成 的。
天保兄弟的勇敢、豁达和对爱情的忠诚; 船总顺顺的急公好义,办事公道 。
32
初见天保
33
初见傩送
34
3、充满诗情画意的湘西边地的风景和风俗美: 作者本意不仅在于描写爱情的曲折过程和人事的纠葛,而 是力图围绕这个故事,通过对男女之爱、祖孙之爱、父子 之情和邻里之睦等世态人情和民俗风情的细致镂刻,生动 地展现出边城人民的健康、优美和质朴的人性爱和人情美。

论沈从文小说中的孤独意识

论沈从文小说中的孤独意识

2016年12月第31卷第23期渭南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of Weinan Nor^nal UniversityDec. 2016Vol.31No.23【语言文化与文学研究】论沈从文小说中的孤独意识任葆华(渭南师范学院人文学院,陕西渭南714099)摘要:沈从文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最孤独的作家之一。

他的小说塑造了许多孤独者形象,弥漫 着一种浓厚的孤独意识。

这种孤独意识的形成原因是复杂的。

沈从文的孤独不仅是他个人的生之孤独,更是湘西少数民族的孤独,同时也是他个人文化身份和文学理想的孤独。

关键词:沈从文;孤独;文化身份;文学理想中图分类号:1109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5128(2016)23-0048-06收稿日期=2016-09-01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厅重点科研项目:中国当代历史文学与《史记》的文本间性研究(15JZ022) 作者简介:任葆华(1968—),男,陕西华阴人,渭南师范学院人文学院教授,文学硕士,主要从事文学 批评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沈从文是20世纪中国极为孤独的作家。

朱光 潜先生曾这样说沈从文:“他是一位好社交的热情 人,可是在深心里却是一个孤独者。

,’⑴沈从文本 人也曾在《我的写作与水的关系》一文中说:“我有 我自己的生活与思想,可以说是皆从孤独得来的。

我的教育,也是从孤独中得来的。

,’[2]206孤独是一切 精神优秀者的命运。

作为一名优秀的作家,沈从文 的一生都与孤独相伴。

对于孤独,他也似乎有着一 种难以割舍的情结,在其小说中不仅塑造了众多的 孤独者形象,而且氤氲着浓烈的孤独意识。

因此,从孤独意识的视角切人,或许是我们进人沈从文精 神世界和文学世界的一条有效路径。

孤独是一种具有疏离倾向的生存状态和心理 体验。

一般而言,孤独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外在 的孤独。

主要指因人际交往的缺失而引起的孤单 与寂寞等不愉快的情感体验。

二是内在的孤独。

它是个体心理严重失衡时的一种状态,往往源于人 的某种早期经历中的创伤性经验。

沈从文介绍

沈从文介绍

中国最美的小城——凤凰
1917年入伍。
1922年来到北京, 以特有的“乡下人” 的眼光去审视社会生 活。
1926年出版第一部 小说集《鸭子》。
三十年代创作最丰盛 的时期,也是他的成 熟期
30年代后期成为 “京派”代表作家。 他的创作题材广泛, 形式独特。代表作有 《八骏图》、《边 城》,长篇有《长河》 等。
景观
3、沈从文何以被人称为“文体家”?
湘西:自然人性样本
沈从文以巨大的热情 展示了一个自然人性 的“湘西世界”,并 以此作为病态都市世 界的具体对立参照物。 从文化发展的角度看, 地域生态环境对文化 个性的形成具有举足 轻重的作用。
沈始终信守着以其小说表现“一种优美、 健康、自然而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的 原则,并力图按照自己所理解的“真实” 去表现人生;其大部分小说中的故事和人 物,都被置于一种原始封闭的社会背景下, 一种被净化了的环境里。
对中国社会现代文明的历史进程中“民族品德 的消失”、“人性”的堕落、人类“不可知的 命运”的忧患意识,及“重造”民族的不懈追 寻,构成了沈从文创作的内在动力与思想内核。 这可以上溯到“五四”文化运动中关于“人的 文学”和“国民性改造”以至“美育代替宗教” 的传统,两者的合流,即沈从文的文学的人性 立场。不进入革命性改造中国的一途,而主张 经由文化改造人、改造生命、改造民族。沈从 文离开30年代主流文学的道路,就是这样形成 的。
3、此外, 还有对历史发展与代文明对 湘西社会的冲击及其带来的忧虑(《菜园》 《七个野人和一个迎春节》《新与旧》 《长河》等)。
《边城》:支撑”湘西世界”的柱 石
1、创作动机
汪曾祺 说:“‘边城’ 不只是一个地理概念, 意思不是说这是个边 地的小城。这同时是 一个时间概念,文化 概念。‘边城’是大 城市的对立面。”

论沈从文独特的文学理想

论沈从文独特的文学理想

近现代文学研究6论沈从文独特的文学理想任亚娜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涌现的众多作家中,沈从文算是引人注目的一位了。

说他/引人注目0,不仅因为他是现代作家中成书最多的一个(作品结集约八十多部),而是他以自己特殊的审美视角、艺术气质绘出了具有独特乡土风情的风俗画卷)))湘西世界。

乡村生命形式的美丽以及与它的对照物城市生命形式批判性结构的合成,提出了他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存0的本于自然、回归自然的哲学。

湘西所代表的是一种健康、完善的人性,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沈从文就是湘西人民情绪的表达者,又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乡村世界的表现者和反思者。

他认为/美在生命0,虽身处于虚伪、自私和冷漠的都市,却醉心于人性之美,他的作品充满对人生的隐忧和对生命的哲学思考。

这也使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处于特殊地位并备受冷落而成为文学理想的寂寞者。

是什么使这位/湘西世界0的歌者遭受非议并在文坛引起争论呢?遍览其作品,我们便不难发现,沈从文在作品中反复咏唱着一个异于时代的文学主流的主题:人性。

在53从文小说习作选4代序6中,他公开表白:/这世界上或有想在沙基或水面上建造崇楼杰阁的人,那可不是我。

我只想造希腊小庙。

选山地作基础,用坚硬石头堆砌它,它别致、结实、匀称,形体虽小而不纤巧,是一座有灵性的建筑。

这庙里供奉的是人性。

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生的人性形式0。

沈从文/爱世界、爱人类0。

造文学的/希腊小庙0,供奉/优美、健康、自然0,而又不悖乎/人生0的/人性0就成了沈从文文学征程的最高理想和追求,并以自己独特的审美情趣用毕生向这理想迈进。

沈从文生于荒僻而风光如画、富有传奇性的湘西凤凰县,他身上流着苗、汉、土家各族的血液,这给他带来特殊的气质,带来多彩的幻想和少数民族在长期受压的历史积淀的沉忧隐痛。

从少年时期沈从文就熟读社会这本大书,生命的智慧多半直接从生活中得来。

过早从戎并面对残酷的现实社会,血雨腥风的洗礼,使他不愿在作品中再现人类极端野蛮愚昧的丑恶面,继而转向讴歌人性中美的一隅。

大学考试-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模拟试卷(一)及答案

大学考试-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模拟试卷(一)及答案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模拟试卷(一)及答案卷面总分:100分答题时间:80分钟试卷题量:44题一、单选题(共30题,共60分)题目1:在对传统文化与文学史的研究方面,主张“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的是( )。

A.胡适B.李大钊C.陈独秀D.刘半农正确答案:A题目2:祥林嫂是鲁迅的小说()中的人物。

A.《故乡》B.《祝福》C.《药》D.《在酒楼上》正确答案:B题目3:鲁迅揭露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是“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和“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的循环的作品是( )。

A.《灯下漫笔》B.《论睁了眼睛看》C.《忽然想到》D.《春末闲谈》正确答案:A题目4:被称为“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流派是( )。

A.文学研究会B.创造社C.未名社D.南国社正确答案:A题目5:旧派言情小说的代表作《玉梨魂》的作者是( )。

A.吴双热B.李定夷C.张恨水D.徐枕亚正确答案:D题目6:《寒夜》体现了巴金的美学理想,即( )。

A.无政府主义B.人道主义C.无技巧的艺术D.塑造小人物正确答案:C题目7:林语堂主张幽默文学是命脉是( )。

A.语言B.闲适C.笑料D.性灵正确答案:D题目8:塑造了“开辟洪荒的大我”的抒情主人公形象的是郭沫若的诗集( )。

A.《前茅》B.《女神》C.《恢复》D.《瓶》正确答案:B题目9:《幻灭》、《动摇》、《追求》是茅盾的()三部曲。

A.《虹》B.《蚀》C.《子夜》D.“激流”正确答案:B题目10:“京味儿小说”的源头作家是( )。

A.沈从文B.老舍C.周作人D.废名正确答案:B题目11:下列不属于沈从文创作的散文集的是( )。

A.《从文自传》B.《湘西》C.《湘行散记》D.《长河》正确答案:D题目12:下列不属于“社会剖析派”作家的是( )。

A.沙汀B.叶紫C.吴组缃D.刘呐鸥正确答案:D题目13:被鲁迅称为“三角多角恋爱小说家”的是( )。

A.张恨水B.叶灵凤C.张资平D.施蛰存正确答案:C题目14:曹禺写的“损不足以奉有余”的社会形态的作品是( )。

中国现代文学史模拟试卷和答案汇总

中国现代文学史模拟试卷和答案汇总

北京语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中国现代文学史》模拟试卷一一、【单项选择题】1、1918年5月,鲁迅发表的第一篇白话短篇小说是( B )。

[A]《怀旧》[B]《狂人日记》[C]《阿Q正传》[D]《孔乙己》2、郭沫若在文学上取得巨大成就的两个领域是历史剧和( A )。

[A] 诗歌[B]小说[C]散文[D]甲骨文3、《潘先生在难中》的作者是( A )。

[A]叶圣陶[B]冰心[C]王鲁彦[D]彭家煌4、郁达夫的小说通过对精神困境的自述,塑造了现代文学史上一系列( D )的形象。

[A]“多余人”[B]“彷徨者”[C]“精神者”[D]“零余者”5、下列丁玲的小说中,不具备左翼文学特征的是( B )。

[A]《一九三零年春上海》[B]《莎菲女士的日记》[C] 《水》[D]《太阳照在桑干河上》6、1922年,“湖畔”四诗人汪静之、冯雪峰、潘漠华、应修人出版的诗歌合集是( C )。

[A] 《蕙的风》[B] 《春的歌集》[C]《湖畔》[D]《女神》7、以《晨报》记者身份赴苏考察,从而创作了《饿乡纪程》、《赤都心史》两部散文集的是( B )。

[A]萧乾[B]冯雪峰[C] 陈独秀[D]瞿秋白8、1930年3月2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成立于( A )。

[A]上海[B]北京[C]广州[D]香港9、改革老牌的《小说月报》,使其由“鸳鸯蝴蝶派”的大本营转化为新文学的重要阵地的是( D)。

[A]陈独秀[B]鲁迅[C]赵家璧[D] 茅盾10、下列不属于老舍创作的长篇小说的是( D )。

[A] 《老张的哲学》[B] 《四世同堂》[C] 《二马》[D]《断魂枪》11、执着的“想造希腊小庙”,“这神庙供奉的是‘人性’”的作家是( B )。

[A]老舍[B] 沈从文[C]巴金[D]茅盾12、下列不属于“新感觉派”作家的是( A )。

[A] 曾虚白[B]穆时英[C]施蛰存[D]刘呐鸥13、樊家树、沈凤喜是张恨水的作品( B )中的主要人物。

沈从文

沈从文

——《边城》 ——《边城》
唱歌
爷爷之死
2、与“湘西世界”相对照的现代都市 湘西世界” 的病态文明景观
沈从文都市小说如《八骏图》 沈从文都市小说如《八骏图》、《绅士 的太太》 的太太》等常用的讥讽调侃的调子,其刻写 城市各色人等,特别是“高等人” 城市各色人等,特别是“高等人”的虚伪、 无聊,压抑和变态,展现“文明” 无聊,压抑和变态,展现“文明”的绳索如 何反过来捆绑人类自己,导致生命力欠缺的 都市“阉寺” 都市“阉寺”病。此类小说写得较浮泛,但 不妨与“湘西世界” 不妨与“湘西世界”的小说对照起来读。
初见天保
初见傩送
3、充满诗情画意的湘西边地的风景和风俗美: 充满诗情画意的湘西边地的风景和风俗美: 作者本意不仅在于描写爱情的曲折过程和人事的纠葛, 作者本意不仅在于描写爱情的曲折过程和人事的纠葛,而 是力图围绕这个故事,通过对男女之爱、祖孙之爱、 是力图围绕这个故事,通过对男女之爱、祖孙之爱、父子 之情和邻里之睦等世态人情和民俗风情的细致镂刻, 之情和邻里之睦等世态人情和民俗风情的细致镂刻,生动 地展现出边城人民的健康、优美和质朴的人性爱和人情美。 地展现出边城人民的健康、优美和质朴的人性爱和人情美。 4、《边城》与写意小说 边城》 抒情小说和写意小说的区别:前者创造的是情感, 抒情小说和写意小说的区别:前者创造的是情感,后者创 造的是意境,抒情往往直抒胸臆,写意则讲究含蓄、节制; 造的是意境,抒情往往直抒胸臆,写意则讲究含蓄、节制; 前者突出人物心灵感受和情感反应, 前者突出人物心灵感受和情感反应,后者则要使情意客体 通过移情作用使小说中的事物具有情意。 化,通过移情作用使小说中的事物具有情意。
二、乡村叙述总体及其对照的世界
1、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世界” 、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世界” 2、与“湘西世界”相对照的现代都市的病态文明 湘西世界”

现当代文学 沈从文作品研究

现当代文学 沈从文作品研究

一、用文字表现生命 “生命流转如水” “水的德性为兼容并包……水的性格似乎特 别脆弱,且极容易范围,其实则柔弱中有强 韧……水教我黏合卑微人生的平凡哀乐,并 作横海扬帆的美梦,刺激我对于工作永远的 渴望,以及超越普通人功利得失、追求理想 的热情洋溢。” “我感情流动而不凝固,一派清波给予我的影 响实在不小。我幼小时较美丽的生活大部分 都与水不能分离。我的学校可以说是在水边 的。我认识美,学会思考,水对我有极大的 关系。”
沈从文作品研究
第一把认得 的字记记那不算什么稀奇。最稀奇处,应当 是另外那些人,在他那份习惯下所做的一切 事情。为什么骡子推磨时得把眼睛遮上?为 什么刀得烧红时在盐水里一淬方能坚硬?为 什么雕佛像的会把木头雕成人形,所贴的金 那么那么薄又有什么方法作成?为什么小铜 匠会在一块铜板上钻那么一个圆眼,刻花时 刻得整整齐齐?这些古怪事情实在太多了。” ——《从文自传· 我读一本小书同 时又读 一本大书》
违悖,这缺陷,是虽明白也只有尽其缺陷 过去,并不图设法补救,如今且有意来作 乡巴老了。” ——《阿黑小史· 序》 “我是个乡下人,走到任何一处照例都带了一 把尺,一把秤,和普通社会权量不合。一切 临近我命运中的事事物物,我有我自己的尺 寸与分量,来证实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我用 不着你们为名叫‘社会’所制定的那个东西, 我讨厌一切标准。尤其是什么伪‘思想家’ 为扭曲压扁人性而定下的庸俗乡愿标准。”

二、文字是表现自己的与他的乡下人立场 “文字是表现自己的”“创作的成功,是文字 的 普遍性,从越具有普遍性的文字中看出作者自 己的个性来,这才是创作的价值。” “这个小册子,便是我初步试用客观叙述方法 写成而觉得合乎自己希望的。文字某些部分似 乎更拙更怪,也极自然。不过我却正想在这单 纯中将我的人事处理方法,索性转到我自己的 一条路上去。其不及大家名家善于用美丽漂亮 语汇长句,也许可以借此分别出我只是一个乡 巴老吧。我原本不必在乡巴老的名称下加以否 认的。思想行为和衣服,仿佛全都不免与时髦

沈从文

沈从文

《萧萧》的结尾:

儿子名叫牛儿,牛儿十二岁时也接了亲,媳 妇年长六岁。媳妇年纪大,方能诸事做帮手, 对家中有帮助。

这一天,萧萧刚坐月子不久,孩子才满三月, 抱了自己新生的毛毛,在屋前榆蜡树篱笆间 看热闹,同十年前抱丈夫一个样子。
《萧萧》的结尾:

儿子名叫牛儿,牛儿十二岁时也接了亲,媳 妇年长六岁。媳妇年纪大,方能诸事做帮手, 对家中有帮助。
(2)淡化情节,追求小说的抒情性 重视创作主体情绪的投入,追求 小说的抒情性,淡化情节,没有复杂、 曲折的故事情节,也是沈从文小说的 重要特色。沈从文非常重视创作主体 的情绪对于创作的作用,认为“真正 搞文学的人,都必须懂得‘五官并用’ 不是一句空话!”作家应“习惯于情 绪体操”。

用流动的抒情笔致,通过描摹、暗示、 象征、议论等手段开拓叙事性作品的情念、 意念,制造叙事于梦幻水乳交融的意境。
教授戊
六朝文学史专家:离婚者,对女人 颇愤慨。 经济学者:爱一个25岁女子,却捉 摸不定。 “简直是个疯子”。
教授庚
历史学者教授辛:
《绅士的太太》 嘲讽都市上流社 会的堕落。
“我不是写几个可以用你们的 石头打她的妇人,我是为你 们高等人造一面镜子。”
湘西世界
沈从文从正面提取了未被现代文明浸润扭曲 的人生形式。表现为他对所谓“神性”的赞 美。 小说整体上展现两种不同的人生形式:现实 的人生形式和理想的人生形式。

达士先生
作家:写信给未婚妻报告其他 七位教授情况。 教授甲 物理学家:书桌上是全家福,帐 子里却是半裸体女像。 教授乙 生物学家:声言独身却迷恋海滩 上女人脚印。 教授丙 道德哲学家:自称没有恋爱神经, 但每提起美丽的内侄女却异常兴奋。

第十三章 沈从文

第十三章  沈从文

第十三章沈从文(2学时)一教学目的:了解沈从文的生平及创作经历,掌握沈从文湘西小说创作特点。

二教学重点:《边城》。

三教学难点:沈从文的湘西世界及其文学理想四教学方法:讲授五教学步骤:第一节边地湘西的叙述者、歌者(1学时)一、沈从文的生平简介沈从文[苗](1902.12.28-1988.5.10)原名沈岳焕,主要笔名还有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

湖南凤凰人。

1918年自家乡小学毕业后,随当地土著部队流徒于湘、川、黔边境与沅水流域一带,后正式参军,当过上士司书。

1922年在五四思潮吸引下自身来到北京,升学未成,在郁达夫、徐志摩等人鼓励下,于艰苦条件下自学写作。

1924年,他的作品最早载于《晨报副刊》,接着又在《现代评论》、《小说月报》上发表。

1928年,与胡也频、丁玲相继来到上海,曾共同创办《红黑》杂志。

1929年在上海中国公学教书。

这时期的作品结集为《鸭子》、《旅店及其他》、《蜜柑》等,所描写的湘西乡俗民风和鲜明的生活,引起人们的注目。

《萧萧》、《牛》、《柏子》、《阿丽思中国漫游奇境记》显示了他早期小说较成功的乡土抒写和历史文化思考。

1930年后赴青岛大学执教,创作日丰。

到抗战前,出版了20多个作品集,有《石子船》、《虎雏》、《月下小景》、《八骏图》等,还有重要的选本《从文小说习作选》。

中篇小说《边城》于1934年问世,标志着他的小说的成熟。

抗战爆发后,经武汉、长沙,取道湘西去云南。

途经沅陵时,写散文《湘西》、长篇小说《长河》(第1卷)。

后至昆明西南联大任教。

1945年后回京,在北京大学教书。

问时编《大公报》、《益世报》文艺副刊。

1949年以后,长期从事文物工作。

先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故宫博物院研究中国古代服饰和物质文化史。

1960年发表《龙凤艺术》等文。

1978年调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

他以作家身份被邀参加第三次全国文代会,增补为全国文联委员。

1980年曾赴美国讲学。

1981年出版了历时15年写成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专著。

沈从文作品总结

沈从文作品总结

沈从文沈从文——京派代表作家,原名沈岳焕,特殊的气质多彩幻想和少数民族长期受压的历史中积淀的沉忧隐痛,作品残酷愚昧的写入无任何炫耀猎奇的可能,反形成一种追求美好人生善良德性的品格,对民间世俗的东西具有特殊敏感的审美情趣。

30年代起写出湘西主题的代表作走上独特创作道路,成为北方京派作家群体的组织者之一。

沈从文文学贡献是用小说散文建造起用湘西人主题来叙述关照特异的湘西世界,他的文化立场拥有一个具乡下人眼光的都市知识者的身份时时来看待中国的常与变,他处于左翼文学和海派文学之外,以地域的民族的文化历史态度由城乡对峙的整体结构来批判现代文明在其进入中国的初始阶段所显露的全部丑陋。

丰富了30年代多样多元的特征。

80多部作品成书最多,早期《蜜柚》《雨后及其他》《神巫之爱》基本主题显现,但城乡两条线索不清晰,两性关系描写浅文字纯净度较差。

30年代后创作成熟小说《龙朱,旅店及其他,石子船,虎雏,阿黑小史,月下小景,八骏图,从文小说习作选,新与旧,主妇集,春灯集,黑凤集》中长篇《阿丽思中国游记,边城,长河》散文《从文自传,记丁玲,湘行散记,湘西》文论《废邮存底,烛虚,云南看云集》。

完成了湘西系列乡村生命形式的美丽以及与城市生命形式批判性结构的合成提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存本于自然回归自然的哲学。

湘西代表健康完善的人性一种优美健康自然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是他创作要负载的内容。

充满湘西精神抒情的文学(关切俗世的情趣,情绪记忆的高度发达,把握生活的细节将生命形式和生活形式高度统一这就是抒情)二乡村叙述总体及其对照的世界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世界包含对人的生活形态中有别于现代文明的健全协调化外境界的重新发现,大量渗入情感情绪童年记忆的记述增强了叙事作品的抒情倾向。

1928年后表现湘西下层人民特异生命形式的小说成熟了。

他对故乡各种下层人物怀有同情关注。

《萧萧》中童养媳悲凉命运在于人对自身可怜生命的毫无意识《柏子》妓女与水手蛮强的性爱闻名哀婉的艺术效果《丈夫》对其坚韧生活能力的赞美和人的命运不可知的深重哀叹。

浅谈沈从文《边城》中的人物形象

浅谈沈从文《边城》中的人物形象

浅谈沈从文《边城》中的人物形象沈从文的《边城》是一部描绘湘西风土人情的小说,其中的人物形象鲜活独特,展现出湘西世界的朴实与自然。

本文将探讨《边城》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分析他们的性格、行为以及言语特点,并阐述人物之间的关系。

《边城》的主人公是一个叫做傩送的年轻人,他勇敢、善良,对生活充满热情。

他具备湘西人的淳朴与真诚,对待自己的感情认真负责。

当傩送爱上船家女翠翠时,他并没有因为门户之见而放弃,而是选择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幸福。

然而,在面对哥哥的死以及种种家族纷争后,他最终选择了离开故乡,去寻找一个没有世俗纷扰的地方。

翠翠是船家的女儿,她美丽、纯洁,拥有一颗善良的心。

她自幼便失去了父母,但却在爷爷的陪伴下长大,继承了父母的善良品质。

翠翠与傩送相识后,两人情投意合,但由于家族的矛盾和现实的残酷,他们的爱情最终没有得到一个完美的结局。

在《边城》中,人物之间的关系紧密而复杂。

傩送与翠翠虽然相爱,但因家族纷争而无法在一起。

傩送的哥哥天保因爱慕翠翠不成而离家出走,最终在水中溺亡。

这给傩送和翠翠的爱情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另外,船家爷爷与傩送父子之间也有着微妙的关系,他们互相尊重、理解,却又暗中较劲。

这些复杂的人物关系为故事增色不少,展现了湘西世界的真实与多彩。

《边城》的主题探讨是一个多元的过程。

作品表现了湘西世界的淳朴与真诚,通过对主人公和翠翠的描绘,呈现了一个远离尘嚣、自然和谐的生活状态。

这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沈从文对于故乡的思念之情。

作品还展现了人性的美好与复杂性。

虽然主人公和翠翠的爱情没有得到圆满的结局,但在面对家族纷争和现实压力时,他们依然能够坚守自己的信仰和追求,这种坚韧和执着令人敬佩。

《边城》还批判了封建礼教对于人性的束缚,呼吁人们追求自由、勇敢地面对自己的感情。

《边城》中的人物形象各具特点,生动地展现了湘西世界的独特魅力。

通过对主人公和翠翠以及其他人物关系的分析,我们可以深入探讨作品所表达的主题和意义。

沈从文的这部经典之作将永远留在读者心中,让我们感受到湘西淳朴与自然的魅力。

中国现代文学史模拟试卷和答案

中国现代文学史模拟试卷和答案

北京语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中国现代文学史》模拟试卷一一、【单项选择题】1、1918年5月,鲁迅发表的第一篇白话短篇小说是(B )。

[A] 《怀旧》[B] 《狂人日记》[C] 《阿Q正传》[D] 《孔乙己》2、郭沫若在文学上取得巨大成就的两个领域是历史剧和( A )。

[A] 诗歌[B] 小说[C] 散文[D] 甲骨文3、《潘先生在难中》的作者是( A )。

[A] 叶圣陶[B] 冰心[C] 王鲁彦[D] 彭家煌4、郁达夫的小说通过对精神困境的自述,塑造了现代文学史上一系列( D )的形象。

[A] "多余人"[B] "彷徨者"[C] "精神者"[D] "零余者"5、下列丁玲的小说中,不具备左翼文学特征的是( B )。

[A] 《一九三零年春上海》[B] 《莎菲女士的日记》[C] 《水》[D]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6、1922年,"湖畔"四诗人汪静之、冯雪峰、潘漠华、应修人出版的诗歌合集是( C )。

[A] 《蕙的风》[B] 《春的歌集》[C] 《湖畔》[D] 《女神》7、以《晨报》记者身份赴苏考察,从而创作了《饿乡纪程》、《赤都心史》两部散文集的是( B )。

[A] 萧乾[B] 冯雪峰[C] 陈独秀[D] 瞿秋白8、1930年3月2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成立于( A )。

[A] 上海[B] 北京[C] 广州[D] 香港9、改革老牌的《小说月报》,使其由"鸳鸯蝴蝶派"的大本营转化为新文学的重要阵地的是(D)。

[A] 陈独秀[B] 鲁迅[C] 赵家璧[D] 茅盾10、下列不属于老舍创作的长篇小说的是( D )。

[A] 《老张的哲学》[B] 《四世同堂》[C] 《二马》[D] 《断魂枪》11、执着的"想造希腊小庙","这神庙供奉的是'人性'"的作家是( B )。

中国现代文学史模拟试卷和答案

中国现代文学史模拟试卷和答案

Word 格式完美整理北京语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中国现代文学史》模拟试卷一注意:1.试卷保密,考生不得将试卷带出考场或撕页,否则成绩作废。

请监考老师负责监督。

2.请各位考生注意考试纪律,考试作弊全部成绩以零分计算。

3.本试卷满分100分,答题时间为90分钟。

4.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所有答案必须答在答题卷上,答在试题卷上不给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卷相应答题处。

1、1918年5月,鲁迅发表的第一篇白话短篇小说是( )。

[A] 《怀旧》 [B] 《狂人日记》 [C] 《阿Q 正传》 [D] 《孔乙己》2、郭沫若在文学上取得巨大成就的两个领域是历史剧和( )。

3、《潘先生在难中》的作者是( )。

[A] 叶圣陶 [B] 冰心 [C] 王鲁彦 [D] 彭家煌4、郁达夫的小说通过对精神困境的自述,塑造了现代文学史上一系列( )的形象。

5、下列丁玲的小说中,不具备左翼文学特征的是( )。

[A] 《一九三零年春上海》 [B] 《莎菲女士的日记》 [C] 《水》 [D]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6、1922年,“湖畔”四诗人汪静之、冯雪峰、潘漠华、应修人出版的诗歌合集是( )。

7、 以《晨报》记者身份赴苏考察,从而创作了《饿乡纪程》、《赤都心史》两部散文集的是( )。

[A] 萧乾 [B] 冯雪峰 [C] 陈独秀 [D] 瞿秋白8、1930年3月2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成立于( )。

[A] 上海 [B] 北京 [C] 广州 [D] 香港9、改革老牌的《小说月报》,使其由“鸳鸯蝴蝶派”的大本营转化为新文学的重要阵地的是( )。

[A] 诗歌 [B] 小说 [C] 散文 [D] 甲骨文 [A] “多余人” [B] “彷徨者” [C] “精神者” [D] “零余者” [A] 《蕙的风》 [B] 《春的歌集》 [C] 《湖畔》 [D] 《女神》[A] 陈独秀[B] 鲁迅[C] 赵家璧[D] 茅盾10、下列不属于老舍创作的长篇小说的是()。

乡村与都市碰撞的寂寞之美

乡村与都市碰撞的寂寞之美

乡村与都市碰撞的寂寞之美作者:尚鑫来源:《财讯》2016年第28期对于沈从文这样一个从湘西农村走出来的都市知识分子,他内心深处对于湘西家乡古朴的劳动人民和原始的生活方式有着难以名状的情感,这种情感作为一种纯朴、自然的寂寞之美融入于他的文学作品之中。

当他见到都市生活的繁华与政治的喧嚣之后,他更加怀念故乡的这种淳朴自然。

在乡村与都市的对立碰撞中,我们能够发现沈从文的文学理想和社会理想中的人情之美,但这种美是寂寞的。

本文就根据他的作品论述这种寂寞之美。

沈从文文学理想社会理想湘西人情美寂寞文学作品来源于社会生活,作家的文学创作风格,受多方面的影响,但影响一个作家文学创作的最重要的因素,便是他生活的环境。

沈从文在许多地方谈到自己是“乡下人”,作为“乡下人”的沈从文在都市中自尊心理的失落,使作者把注意力集中于伦理、道德、人情的角度反映社会。

从沈从文描写湘西的风土人情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个地理位置上比较偏僻的相对独立的环境里,山清水秀,人们从小就与自然为伍,在纯朴的大自然怀抱里形成了平坦、宁静的心理和和睦的关系。

可是在1922年,沈从文“开始进到一个使我永远无从毕业的学校,来学那课永远学不尽的人生了”。

当这个“乡下人”离开故土,踏入当时的大都市北京的时候,一切都在发生着巨大的改变。

都市的喧嚣和人性丑恶的暴露让他无法适应,他不禁开始怀念起故乡湘西那个古朴遥远的地方,梦开始的地方。

理想——湘西的原始自然的人性美沈从文对于湘西人文风貌的描写比比皆是。

在《边城》中,我们感叹于湘西风景的优美与静谧。

然而沈从文最想表达的除了湘西自然风光之秀美,更重要的是湘西人民古朴的性格和人与人之间的真善美——也就是爱。

翠翠是一个古朴善良的姑娘,内心充满着对爱情的向往。

然而当天保和傩送两兄弟同时爱上同一个女子的时候,他们以唱歌的方式来争取这份爱情,并没有现代都市争夺爱情的勾心斗角。

而傩送为了心中所爱,放弃磨坊老板的女儿坚持对翠翠的爱,这也体现了古朴的劳动人民的善良的心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沈从文文学理想的寂寞
要点:1、表现其文学理想寂寞的散文代表作及其共同点:
《湘行散记》、《湘西》
共同点:第一,将湘西的人生方式,通过景物印象与人事哀乐一一传诉,比小说更集中。

第二,比小说更有直接的历史感受,因此有更多的感慨和议论。

(P220,P221)
2、沈从文的文学理想:
五四文化运动中关于“人的文学”和“国民性改造”以至“美育代替宗教”的结合,即沈从文的文学理想的人性立场。

主张由文化改造人、改造生命、改造民族,而不是由革命来完成。

沈从文曾说:“这世界上或有想在沙基或水面上建造崇楼杰阁的人,那可不是我。

我只想造希腊小庙。

选山地作基础,用坚硬石头堆砌它。

精致、结实、匀称,形体虽小而不纤巧,是我的理想的建筑,这庙里供奉的是人性。

”显然,这理想的建筑就是沈从文的文学理想,而“人性”则是其文学理想的核心。

至三十年代起沈从文开始用小说构造他心中的“湘西世界”,完成一系列代表作,如《边城》、《长河》、散文集《湘行散记》等。

他以“乡下人”的主体视角审视当时城乡对峙的现状,批判现代文明在进入中国的过程中所显露出的丑陋。

从作品到理论,沈从文后来完成了他的湘西系列,乡村生命形式的美丽,以及与它的对照物城市生命形式批判性结构的合成,提出了他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本于自然,回归自然的哲学。

“湘西”所能代表的健康、完善的人性,一种“优美和健康和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正是他的全部创作要负载的内容。

沈从文的散文提出了两种历史即统治阶级的书面历史和人民的无言历史的观念。

他没有从社会革命和阶级解放的途径来追寻原因,却从改造民族的角度寄托他的文学理想。

他企图湘西世界保存的那种自然生命形式作参照,来探求“民族品德的消失与重造”。

他不进入革命性改造中国的一途,而主张经由文化改造人、改造生命、改造民族。

这个理想无疑是美好的,但在那个时代却几乎不可能完成。

3、为什么沈从文的文学理想是寂寞的:
一:沈从文对文学提出的两个否定性要求,文学与政治绝缘;文学与商业绝缘。

在他看来文学与在政治商业结缘,必然产生两种结果-----文学“清客化”与‘商品化”。

对于杜绝与政治结缘,他有自己的见解;如果文学运动的意义,是要用作品燃烧这个民族年轻一辈的情感,增加他在忧患中的抵抗力增加活力,-----好的文学作品照例应当具有教育第一流的政治家能力。

二:这种思想主要是从乡村中国产生,又世俗的世界,由沉落的地区来观察世界的。

与当时中国的现实生活不相符。

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这样的阶级大搏斗和民族图存亡的血与火年代,沈从文的文学理想只能是寂寞的。

因为他的文学理想的寂寞源于其文学理想的独特印记与难以被理解以及当时特殊的时代背景。

沈从文从不强化文学和社会及时代的联系,即以纯文学的方式来歌颂人间的真、善、美,鞭挞假、恶、丑,不断探讨文学和生命的关系。

但是他的这个理想却生错了时代——在那个民族灾难深重和主义泛滥的时代,不会有人去注意他的“理想”。

沈从文得不到学界认可,在那个时代,他是寂寞的,但正因为这种寂寞,从而更凸显出他的特异。

当其他作家在为主义为现实而争斗时,他投入了对恒久美好的人性的追求,在当时就独辟蹊径。

“沈从文一边放飞灵魂,让它随着想象的翅膀重返故乡,在《夜渔》里重温儿时的浪漫情趣,在《猎野猪的故事》中品味山野的冒险刺激,在《腊八粥》里咀嚼家庭的温馨甜蜜,在《雨后》中想象乡村少年甜蜜的男欢女爱;一边诉说着现实中生的艰难和欲的苦闷,抒发郁达夫式的自艾自怜。

”沈从文的文学理想是寂寞的,沈从文自己也是寂寞的——除了不被外界理解,他的妻子张兆和的不理解更加重了他的寂寞感。

张在沈去世后整理他的遗稿时这样感叹:“……太晚了!为什么在他有生之年,不能发掘他,理解他,从各方面去帮助他,反而有那么多的矛盾得不到解决!悔之晚矣”。

生前一次又一次来势汹涌的打击,曾使忧郁过度的沈从文陷入了病态的迷狂状态,他不断念叨着“回湘西去,我要回湘西去”。

虽然,他的“湘西人生样式”,“从历史文化哲学的高度看多少还带有卢梭以来的…文明回归原始‟的思潮的痕迹,现实中人们道德沦丧根本上要靠先进的社会制度来解决或保障”,但沈从文独特的浪漫主义创作风格——他要求小说的诗意效果,融写实、纪梦、象征于一体,语言格调古朴,句式简峭、主干突出,单纯而又厚实,朴讷而又传神,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凸现出乡村人性特有的风韵与神采,不得不承认是现代文学史上一支奇葩。

经过历史的淘洗,沈从文在文学上的成就终究得到世人的认可,得到了中国“乡土文学之父”的美誉。

4、独特文学理想产生的原因
一;两个对立的经验世界;沈从文生活的湘西世界处于神尚未解体的世界,使他透过宗教的
法衣,看到的这种是产生宗教信仰的社会土壤----人生情感的素朴,观念的单纯,以及环
境的牧歌性。

有种湘西远古巫鬼文化的情绪。

而沈从文到了大城市后,却看到了严重渗透着封建宗法严密统治痕迹人们的一种人性扭曲,这与湘西的牧歌性有着巨大的背离。

二;超越现存观念的道德关照,沈从文以自己的经历发现了经济进步与道德退步的矛盾。

他常常感叹;‘血管里流着你们民族健康血液的我,二十七岁的生命,有一半为都市生活所吞
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