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制定方法)转帖论合同法中的附随义务—费安玲中国政法大学教授
论合同中的附随义务

论合同中的附随义务[摘要]附随义务是合同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该制度的确立在促进给付的同时实现了交易秩序的稳定和对交易安全的保障。
正因为如此,我国《合同法》也确立该项制度,但是对附随义务的内容、效力等方面的规定还不够完善。
所以,如何完善我国《合同法》中的附随义务对于保护交易人的利益乃至国家经济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附随义务;合同;诚实信用原则附随义务是德国学者在探讨合同给付义务及其履行时首先提出的。
德国学者认为,契约中隐含着一套旨在保护契约当事人权益的“义务网络”,注意义务、保护义务等是其组成部分,且这些义务产生于契约的解释过程,并附随于诸如买卖契约中的交付货物、支付价金等主债务[1]。
附随义务理论的提出与确立正是诚实信用原则在民法理论上的具体运用。
一、附随义务概述附随义务的产生反映了契约法的产生、演变过程及发展趋向。
自19世纪以来,契约自由成为私法的基本原则。
但契约自由原则的确立,营造了一个全封闭的契约法体系,合同的相对性原则使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严格限定在合同的约定中。
进入20世纪以后,契约自由这一至高无上的原则在新的经济环境里日益暴露出其弊端[2]。
此时人们在不断追求契约自由的同时发现它给合同当事人所带来的往往只是形式的上公平、自由,而其无限制的发展所导致的是更多的实质上的不公平、不正义。
于是诚实信用原则作为限制契约自由的尺子开始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附随义务也因此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附随义务的理论发源于德国,并为各国判例和学说所接受。
有关附随义务的内容散见于各国的立法之中,如《法国民法典》第1135条规定的应为善良管理人的一切注意义务。
《意大利民法典》第1337条规定的谈判和缔约前的责任、第1587条规定的当事人在实施契约时要奉行善良家父般的勤谨注意义务。
英国《1979年货物买卖法》第15条规定的提醒和合理义务以及美国《统一商法典》第1-203条规定的善意义务等等[3]。
关于附随义务的界定不同的学者有着不同的理解。
合同法中的合同附随义务

合同法中的合同附随义务中的是依合同关系发展情形且根据诚实信用原则所产生的为保障给付利益的实现之义务。
根据我国《合同法》第60条规定: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
当事人应当遵循诚实信用的原则,根据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
该条款中所说的通知、协助和保密的义务,就是当事人履行合同时的。
下面由编辑在本文为您详细介绍合同附随义务的法律知识。
一、附随义务的法律特征1、附随义务不是合同约定中必然存在的义务,相反,是在合同约定之外具有或然性的义务;2、附随义务的产生直接来自于法律的规定,但是其产生以诚实信用原则为其基本法律理念和是否产生的判断标准;3、附随义务产生的目的旨在使合同当事人的利益得到最大程度上的实现;4、附随义务不仅可以产生于合同关系存续期间,而且可以在缔约过程中和合同关系结束后的阶段存在,例如缔约人在缔约过程中尽力促成合同缔结的协助义务、出卖人在标的物交付时阐明注意事项的告知义务、医生手术时不得在体内遗留微型手术器械之保护义务、完毕后不向他人泄漏相对方的的保密义务等。
二、附随义务的内容债之关系为一种发展性之过程。
附随义务是在债之不断发展过程中表现为不同的义务,唯其产生不得脱离诚实信用原则,其功能仅为辅助给付义务的实现,我国《合同法》第60条规定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
当事人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根据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
这是附随义务在我国《合同法》中的具体体现。
从这一条可以看出,附随义务至少具有三个方面的内容,即通知义务、协助义务与保密义务。
此外,《合同法》中对附随义务内容的规定大体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1、通知义务:又称告知义务,指合同当事人应将对合同相对方利益有重大影响的事项告知对方的义务。
关于告知义务,《合同法》第158条、第191条、第228条、第230条、第232条、第256条、第257条、第278条、第298条、第309条、第338条、3第370条、第373条、第384条、第389条、第390条、第399条、第413条等分别作了规定。
合同法的附随义务

合同法的附随义务引言在合同法中,附随义务是指与合同主体义务相关联的义务。
它们一般是合同各方所约定的补充义务,旨在保障合同的有效履行和实现合同目的。
本文将介绍合同法中的附属义务及其特点,并分析其在合同关系中的作用。
什么是附属义务附随义务,又称附属义务,是合同法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在合同中,主体义务是指合同各方约定的最重要的义务,而附属义务则是与主体义务相联系的、补充性的义务。
附属义务的存在对于保证合同的有效履行和实现合同的目的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合同中的附属义务多种多样,具体形式取决于合同类型和合同各方的约定。
在不同的合同中,附属义务可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1.信息披露义务:某些合同中,一方可能有义务向对方提供特定的信息,以保证对方能够全面了解合同事项。
例如,公司合同中的股东信息披露义务。
2.保密义务:当合同涉及商业机密或其他敏感信息时,合同各方可能约定保密义务,禁止泄露或利用该信息。
3.协助义务:有些合同涉及复杂的操作或需要其他合同方的协助才能履行,此时各方可能会约定协助义务,确保合同的顺利执行。
4.维护义务:在一些合同中,一方可能需要承担对合同标的物的维护、保养、修理等义务,以保持合同标的物的正常运作。
5.违约责任义务:当一方违反合同约定时,可能需要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如支付违约金、赔偿损失等。
附随义务的作用附随义务在合同关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们通过补充和支持主体义务,确保了合同的有效履行和实现合同目的。
具体而言,附随义务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补充和保障主体权利和义务:附随义务在合同中起到了补充和保障主体权利和义务的作用。
通过明确合同各方在特定情况下的行为义务和责任,避免了合同关系中的不确定性和争议。
2.维护合同关系的平衡:附随义务使得合同关系更加平衡。
各方在签订合同时,不仅要履行主体义务,还要履行附属义务,这使得合同关系更加完整和可靠。
3.保护弱势方利益:附随义务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保护合同关系中的弱势方利益。
法律上合同附随义务是什么

法律上合同附随义务是什么对于合同附随义务很多⼈都听说过,但是对于其法律上的含义就没有深⼊的了解了。
那么,法律上合同附随义务是什么?相信⼤家都有这个疑问,为了解答⼤家的问题,下⾯店铺⼩编整理了以下内容为您解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法律上合同附随义务是什么附随义务是指合同关系发展过程中及合同关系终⽌后的⼀定时期,依诚实信⽤原则当事⼈所应负担的给付义务以外的义务。
根据《民法典》第⼋百五⼗⼋条的规定:当事⼈⼀⽅发现前款规定的可能致使研究开发失败或者部分失败的情形时,应当及时通知另⼀⽅并采取适当措施减少损失。
没有及时通知并采取适当措施,致使损失扩⼤的,应当就扩⼤的损失承担责任。
这⾥就是民法典对当事⼈附随义务的强制规定。
⼆、合同附随义务有哪些附随义务随合同关系的不断发展,表现出不同的内容。
我国民法典对附随义务内容的规定⼤体包括了以下⼏个⽅⾯:1、通知义务通知义务⼜称告知义务,指合同当事⼈应将对合同相对⽅利益有重⼤影响的事项告知对⽅的义务。
2、说明义务合同当事⼈对合同相对⽅利益有重⼤影响的事项负有向对⽅说明的义务。
3、协助义务协助义务是指合同当事⼈应协助对⽅履⾏义务,以使合同⽬的能顺利实现的义务。
在合同关系上,债务⼈所负的履⾏义务多数是积极的给付义务,以满⾜债权⼈利益为⽬的。
⽽债权⼈要现实地享有合同利益,就必须以⾃⼰的⾏为接受债务⼈的履⾏、配合债务⼈完成履⾏⾏为。
如果没有债权⼈的配合、创造必要的条件,合同将⽆法得到履⾏或不能达到履⾏的效果。
为平衡当事⼈之间的利益,诚实信⽤原则要求债权⼈负协助义务。
4、照顾义务债务⼈履⾏合同时,应以谨慎、诚实的态度照顾合同相对⽅及合同标的物,辅助债权⼈实现给付利益。
5、保密义务保密义务⼜称忠实义务,是指合同当事⼈负有将通过合同关系了解到的对⽅的秘密予以保密的义务。
因为在合同订⽴时,为了使对⽅了解和信任,⼀⽅往往要向对⽅透露⾃⼰的⼀些秘密,如商业秘密、技术秘密等。
6、保护义务当事⼈履⾏合同时,应尽交易上的必要注意,保护相对⽅的⼈⾝和财产利益。
论合同法中的附随义务(doc 11页)

[转帖] 论合同法中的附随义务费安玲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关键词: 附随义务/合同法我国《合同法》颁布后,其中有这样几个条款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当事人在订立合同过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给对方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有其他违背诚实信用原则的行为”(第42条)、“当事人在订立合同过程中知悉的商业秘密,无论合同是否成立,不得泄露或者不正当地使用。
泄露或者不正当地使用该商业秘密给对方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第43条)、“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
当事人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根据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
”(第60条)、“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后,当事人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根据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
”(第92条)。
这些条款的共同特点是:1、强调条款中所涉及的义务是依诚实信用原则或交易习惯而产生;2、这些条款所涉及的义务范围主要是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
从理论上分析,这些条款所涉及的义务即为民法学理论中的附随义务。
(一)附随义务(Nebenpflicht)是大陆法系有关合同关系发展过程中义务的一个相当重要的理论。
附随义务理论是德国学者在探讨合同给付义务及其履行时首先提出的 [1]。
德国学者认为,在合同中包含着一组旨在保护合同当事人权益的“义务网络”,注意义务、保护义务等是其组成部分,而且这些义务产生于合同解释的过程中,并附随于诸如买卖合同中的交付货物、支付价金等主义务 [2]。
那么,何为附随义务?日本学者从附随义务与合同目的实现的关系考察,认为:附随义务是对于合同目的的达成并非不可或缺的给付义务 [3]。
台湾著名学者史尚宽、王泽鉴从附随义务产生之源的角度考察,认为:附随义务是债务人依诚信原则于契约及法律所规定的内容之外所附有的义务 [4]。
笔者认为,上述学者的考察视角是必要的,但是,还应当从制度价值的角度去考察附随义务,因此,对附随义务的解释应当是,附随义务是指依合同关系发展情形且根据诚实信用原则所产生的为保障债权人给付利益的实现之义务。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费安玲在中国保险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上发表演讲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费安玲在中国保险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上发表演讲。
她在演讲中表示,规范经营与依法监管是中国保险业逐步走向成熟的制度保证。
在规范经营与依法监管当中,有三个关系需要关注:一是私权利与公权力的关系,企业的经营活动需要一定自由空间,但同时也需要公权力监管的约束。
二是法律与行业惯例的关系。
保险业不仅应当关注法律的功能与作用,也应当关注保险行业惯例的确立和行业惯例品质的提升。
三是发展与合规的关系,保险业在发展过程中,合规的发展、符合法律规则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制度性保障。
发展与合规不应当是一对矛盾,而应该是一对相辅相成的基础因子,共同推动我国保险业的健康发展。
她还认为,除了依法加强监管之外,有必要强化保险从业人员的职业责任保险。
通过强化保险从业人员职业责任保险,对于那些不诚、造假、擅为、犯罪的行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给予制约。
演讲嘉宾简介: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法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中国再保险集团公司博士后工作站导师;中国法学会民法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版权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欧洲学会意大利研究会副会长、欧美同学会意大利分会副会长。
在国内学术刊物上发表了四十多篇论文,并以意大利文、日文、英文、韩文等在国外发表了十多篇论文。
出版了三十多部著作,其中六部分别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成果奖。
获得意大利政府颁发的“外国优秀著作奖”和意大利总统颁发的骑士勋章。
先后主持了18项国家省部级与国际合作科研项目。
以下为费安玲的发言实录:演讲题目:规范经营与依法监管:中国保险业放飞新梦的制度保证很高兴与大家进行交流,我是搞法律研究与教学的,就保险行业与法律的密切联系性而言,我们从法学角度讨论一些问题会有一定的裨益。
下午开会的不利因素就是容易犯困,从法学角度讲这种犯困具有不可抗力,我的演讲内容尽可能简洁清晰,当然这个内容也是跟大家一起讨论。
应当说2009年是中国保险业旨在强化自检力度并且强化监管力度的很具有特点的一年,近日,我看到了一个有关保险行业不规范经营的报告,该报告称:2009年通过对我国保险业进行自检,发现存在着许多违法违规经营行为,主要表现为:1、违规经营保险业务问题。
论我国合同法中附随义务的内涵——以比较法考察为中心

论我国合同法中附随义务的内涵——以比较法考察为中心赵明非
【期刊名称】《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8(021)003
【摘要】我国《合同法》未对附随义务采取统一立法,理论界对于附随义务的内涵存有较大分歧.从源起上看,现代法律意义上的附随义务是通过缔约过失责任——积极侵害债权——附保护第三人效力契约三大理论依次建构起来的.从功能上看,附随义务理论之重要目的在于扩充合同法的保护范围,保障给付利益的实现以及保护债权人在发展的合同关系中的人身及财产利益.从内容上看,附随义务与给付义务共同构成合同义务体系,附随义务可发生于合同关系的各个阶段,其内容较为灵活,既包括与给付有关的附随义务,又包括保护债权人的人身及财产利益的保护义务.
【总页数】7页(P102-108)
【作者】赵明非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法学院,河南郑州45005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913.6
【相关文献】
1.浅析合同法中的附随义务 [J], 华战胜
2.浅析违反合同法中附随义务的责任 [J], 赵琳
3.论合同法中的附随义务 [J], 吴承磊;毕波
4.论合同法中的附随义务 [J], 吴承磊;毕波;
5.论合同法中的附随义务 [J], 刘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我国法律规定的附随义务(3篇)

第1篇一、引言附随义务是民事法律关系中的一种特殊义务,是指在主合同关系中,当事人除承担主合同义务外,还应承担一定的附随义务。
附随义务的产生是为了维护民事法律关系的稳定,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
我国《民法典》对附随义务有明确的规定,本文将围绕我国法律规定的附随义务展开论述。
二、附随义务的概念与特征(一)概念附随义务是指在主合同关系中,当事人除承担主合同义务外,还应承担一定的附随义务。
附随义务主要包括通知义务、照顾义务、保护义务、协助义务等。
(二)特征1. 附随义务的从属性:附随义务是从属于主合同义务的,其产生和存在依赖于主合同义务。
2. 附随义务的多样性:附随义务的种类繁多,包括通知义务、照顾义务、保护义务、协助义务等。
3. 附随义务的法定性:附随义务是由法律规定的,当事人不能随意约定。
4. 附随义务的强制性:附随义务具有强制性,当事人不得违反。
三、我国法律规定的附随义务类型(一)通知义务通知义务是指当事人应当及时通知对方有关事项的义务。
例如,出卖人应当将标的物的瑕疵及时通知买受人,承租人应当将房屋的损坏情况及时通知出租人等。
(二)照顾义务照顾义务是指当事人应当关心、照顾对方的利益,避免对方遭受损失的义务。
例如,出租人应当对房屋进行合理维护,确保承租人的居住安全;雇主应当关心员工的生活和工作状况,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等。
(三)保护义务保护义务是指当事人应当采取措施保护对方人身和财产安全的义务。
例如,雇主应当为员工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防止员工在工作中受伤;监护人应当对被监护人进行合理保护,防止其受到伤害等。
(四)协助义务协助义务是指当事人应当相互协助,共同完成合同目的的义务。
例如,出卖人应当协助买受人办理标的物的过户手续;承租人应当协助出租人进行房屋的维修等。
四、附随义务的履行与责任(一)附随义务的履行1. 当事人应当依法履行附随义务,不得违反法律规定。
2. 当事人应当尽到善良管理人的注意义务,合理履行附随义务。
合同附随义务探析

合同附随义务探析[摘要]在法律领域,绝对的合同自由主义原则已不复存在,传统民法上注重对个人权利的保护逐步被社会权利和社会利益所修正,公法开始介入私法领域。
鉴于司法实践的需要,文章意在分析附随义务的涵义的争议及其特征,附随义务与相关概念的区别,违反附随义务的责任。
文章的目的是建议加大对债权人债权的完整保护,促使民事责任理论的完善和健全。
[关键词]附随义务;诚实信用原则;民事责任一、合同附随义务的涵义和基本特征(一)合同附随义务的定义合同附随义务的理论渊源历史悠久,它是德国著名学者霍恩在探索合同给付义务时首先提出的。
德国学者认为:在合同中包含着一组旨在保护合同当事人权益的义务群,由注意义务、保护义务、协助义务、保密义务、通知义务等组成。
而这些义务产生于合同的解释过程中。
日本学者松阪左一认为:对目的之达成并非不可或缺之给付,为附随义务。
学者王泽鉴先生将附随义务界定为:为履行给付义务或保护当事人人身或财产利益,于契约发展过程中基于诚信原则而产生的义务。
①史尚宽将附随义务定义为:以诚实信用原则,债务人于契约法律所定内容以外,尚负有义务。
②学者张广兴认为:附随义务是法律无明文规定的,当事人亦无明确约定的,但为维护当事人的利益,并依社会的一般交易观念,当事人应负的义务。
③费安玲教授认为:附随义务是指依合同关系发展情形且根据诚实信用原则所产生的为保障债权人给付利益的实现之义务。
根据我国《合同法》第60条第2款的规定,附随义务是以诚实信用原则为依据,根据债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随债的关系发展逐渐产生的,主要包括照顾义务、保管义务、协助义务、保密义务以及保护义务等,其义务类型的不同主要取决于主给付义务的类型和性质。
(二)合同附随义务的法律特征1.从属性根据债法理论,主给付义务决定合同的类型和效力,附随义务在合同的发展变化中起辅助作用,且最大限度地圆满完成当事人的债权利益。
在法律效力方面,一般情况下违反主合同的义务会导致违约责任,也有可能导致合同无效,而当事人违反合同的附随义务,对合同的效力不能产生巨大的影响。
合同法的附随义务是什么-

You can be cunning, sleek, and foolish, but you must stick to a bottom line, which is called character.通用参考模板(页眉可删)合同法的附随义务是什么?导读:合同法的附随义务是在双方订立合同的过程中给予附加的的履行义务,就是为了让双方可以更好的负担起自己的责任,也防止对方违反其中的合同,附随义务只要一旦协商好那么就会受到法律的保护。
一、合同法的附随义务是什么?附随义务是合同关系发展过程中及合同关系终止后的一定时期,依诚实信用原则当事人所应负担的给付义务以外的义务。
附随义务的理论基础来源于诚实信用原则,确立附随义务有利于平衡各方利益关系、强化对债权人的保护、维护社会秩序稳定及完善合同法立法与理论。
附随义务内容随合同关系发展而有不同的体现,基于附随义务发生阶段的不同,违反附随义务的法律后果也不同。
《合同法》第60条规定: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
当事人应当遵循诚实信用的原则,根据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
该条款中所说的通知、协助和保密的义务,就是当事人履行合同时的附随义务。
附随义务是本世纪合同法发展的一项突破。
在附随义务理论产生之前,当事人只履行合同中约定的义务,没约定的就不履行。
而附随义务扩大了合同当事人的义务,即这些义务即使在合同条款中没有规定,当事人也必须遵守和履行,否则就违背了民法的基本精神诚实信用原则。
二、合同附随义务的特征1、附随义务的地位具有“附随性”。
合同关系中的法定义务和约定义务均有明确的法律规定与合同约定为依据,不但明确且具有法律效力,权威性较高,是合同关系中的主要义务。
然而附随义务主要存在于判例学说之中,其法律效力较低或者根本不具有法律效力,它衍生和附随于法定义务、约定义务,容易被轻慢。
2、附随义务的产生具有“不确定性”。
与合同关系中的法定义务、约定义务相比,附随义务并非自始确定,而是随着合同的运行,根据合同目的和维护合同当事人利益的需要而逐步确定的。
论合同中的附随义务

论合同中的附随义务
附随义务是指在合同中另行约定或习惯上约定的、没有明文规定在合同中但有涉及交易本身的义务和责任,是合同双方缔结合同工作的重要依据,并在之后的维权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附随义务的典型表现有:一是关于服务质量的义务,相当于双方约定的服务或结果性能质量标准,实质是要求双方履行合同的一种副义。
二是关于交付和及时交付的义务,一般表现为约定整个合同的履行子要求、过程要求、完成要求以及按时按质完成合同标的义务。
三是关于合同保密及不得买卖限制义务,买方禁止买卖彼此合同标的服务,包括禁止在相同或相似服务场所提供同样服务。
四是关于服务义务完成后的清偿义务,买方在完成服务义务后负责支付款项,以保证双方及时解决争端问题。
双方缔结合同时,有时会将附加义务和其他非本文义务作为另一份附件缔结,以清楚完善双方合同条款。
确定附随义务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在合同中明示约定;二是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及社会公共利益和行业习惯约定。
在涉及以上两种情形时,合同应表达定义清晰,以便在未来发生争议时及时清楚义务主体和内容。
因此,缔结合同时,双方应加以重视,充分考虑一切相关情况,制定合理的附随义务,在特定的情形下应及时修改和补充,以便更好地遵守合同规定,确保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正常的合同运行秩序。
合同法上的附随义务

我国传统民法理论认为,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是以法律明文规定和当事人之间的明确约定为限,对法律没有明文规定和当事人没有明确约定的事项,皆对当事人不具有约束力。
我国原来的《经济合同法》就是以此为立法的基础理论的。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合同的效力也在不断的扩张,原有的理论和法律规定显然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于1999年颁布实施的《合同法》大胆吸收国外的成功经验,为了适应司法实践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对附随义务也进行了相应的规定。
遗憾的是,虽然我国法律对此有了相应的规定,但规定仍有不完善之处;而且在司法实务中对其认识和理解也有不少的差异,理论界对此问题论述也较为乏力,对合同中的附随义务进行研究,厘清其与其他相关概念的关系,对其归责原则、责任后果等进行探讨,从而为司法实践提供理论支持也就显得非常的紧迫和必要。
1.2文献综述1.2.1附随义务的界定和特征对附随义务的界定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具有权威性的统一意见,从台湾一些学者的分类来看主要有如下几个:(1)认为主给付义务以外的义务通称为附随义务,而其间不再作类型的分类,这种是采最为广义的附随义务的见解;(2)认为合同主给付义务之义务,称为附随义务,而附随义务又可分为独立的附随义务和非独立的附随义务或者称给付相关的义务及其他行为义务;(3)在主给付义务之外的义务中再作细分,分为从给付义务和附随义务。
这种分法被认为是采用了狭义的附随义务观念。
我国国内的学者对附随义务观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从合同的谈判、订立、生效和结束的角度,有人认为附随义务存在与合同法的各个阶段,包括先合同义务、合同履行中的附随义务和后合同义务,他们主要是从这三个阶段中义务的相类似的角度来考查得出结论的;还有人认为附随义务只是存在与合同的履行阶段,其他阶段的义务都不构成合同的附随义务,这个结论主要是从各个阶段中合同义务的差异性的角度得出的。
(2)还有人从附随义务与合同中的从给付义务联系区别的角度分析,或认为不能请求强制履行的为附随义务,能够请求强制履行的为从给付义务;或认为前述两者都是合同的附随义务。
合同法 附随义务

合同法附随义务合同法是我国法律体系中的一部重要法律,规定了合同的订立、效力、履行、变更、解除和违约等相关事项。
在合同中,除了约定主要义务外,还存在着一些附随义务,本文将就合同法中的附随义务进行详细解读。
一、附随义务的定义所谓附随义务,指的是合同中与主要义务有关联但又不属于主要义务的一些义务。
它们通常是为了实现合同目的、保障合同权利和义务的履行而存在的。
二、附随义务的种类根据合同法的规定,附随义务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1. 客观上与主要义务有关联的附随义务:即与主合同的实现目的和目标相关的附随义务。
例如,合同中约定的配套服务、售后服务等,都属于此类附随义务。
2. 依赖性附随义务:即合同中约定的某一义务的履行必须依赖于另一义务的履行才能实现。
例如,甲方承诺向乙方提供货物,而乙方则承诺向甲方支付货款,这两个义务是相互依存的。
3. 约定性附随义务:即由双方在合同中约定的一些附加义务,用以规范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情况。
例如,双方在合同中约定的保密义务、违约金等都属于此类附随义务。
4. 法定附随义务:即法律根据合同的性质和情况规定的一些必要的附随义务。
例如,供应合同中的合理解释义务、销售合同中的交付义务等都是根据法律规定而产生的附随义务。
三、附随义务的效力合同法明确规定,附随义务在合同中应当具备明确的约定、合法性、一致性和相对独立性。
只有符合这些条件,附随义务才能起到相应的约束作用。
1. 明确的约定:合同中应当明确约定附随义务的内容、履行方式和责任承担等事项,以确保双方各自的权利和义务。
2. 合法性:附随义务应当符合法律的规定,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
3. 一致性:附随义务应当与合同的主要义务保持一致,并不得与合同的目的相悖。
4. 相对独立性:附随义务在合同中一般应当是相对独立的,即使合同中的其他条款无效或解释存在争议,附随义务仍能独立发挥约束力。
四、附随义务的履行和违约责任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当一方未履行或者违约时,对方有权要求其履行、支付违约金或者承担赔偿责任等。
论合同法上的附随义务

论合同法上的附随义务戴海波;刘合英;刘云飞【摘要】附随义务理论自近代产生以来.经过不断的发展,已成为现代合同法理论中的重要内容.附随义务在合同法领域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成为重要的法律制度.【期刊名称】《安阳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1(000)001【总页数】4页(P109-112)【关键词】附随义务;诚实信用原则;过错责任原则【作者】戴海波;刘合英;刘云飞【作者单位】安阳市中级人民法院,河南,安阳,455000;安阳市中级人民法院,河南,安阳,455000;安阳市中级人民法院,河南,安阳,45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D913(一)附随义务的涵义附随义务是大陆法系合同法律制度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它是近代以来才兴起的民法理论。
1861年,德国法学家耶林发表了“缔约上的过失,契约无效与不成立时的损害赔偿”一文,提出了缔约过失责任理论,这是附随义务的理论先河。
随着实践的发展与认识的深化,合同履行中的附随义务以及后合同义务都出现于学说判例之中。
先合同义务、合同履行中的附随义务、后合同义务都是基于诚实信用原则产生的,三者所遵循的基本理念都是一致的。
目前,学术界对附随义务的涵义存在分歧,各国立法也未对其涵义做出明确规定。
学术界主要存在以下观点:1.台湾学者史尚宽认为,附随义务是依诚实信用原则,债务人于契约及所定内容之外,尚负有的义务[1]。
2.台湾学者王泽鉴认为,附随义务是指债之关系在其发展过程中,为使债权能够圆满实现,或保护债权人其他法益,基于诚实信用原则,债务人除给付义务外,尚应履行其他行为的义务[2]。
3.还有人认为,附随义务是法律无明文规定,当事人亦无明确约定,但为维护对方当事人的利益,并依社会的一般交易观念,当事人应负担的义务[3]。
前两种观点是从附随义务产生之源的角度考察的,即依诚实信用原则而产生。
第三种观点是从附随义务与合同目的实现的角度考察的。
上述几种观点,虽然表述各有差异,但实质内容是相通的。
合同法中的附随义务分析

经济与法JING JI YU FA合同法中的附随义务分析◎姚本球合同法中体现出来的附随义务,有助于当事人之间、当事人与社会之间保持平衡利益关系。
其不仅要求当事人严格遵循法律规定履行合同约定义务,还要在整体合同关系保持期间基于诚实守信原则,立足善良角度更好地履行合同,保护双方利益。
但是,附随义务表现出一定不确定性,在实务认定和理论形成层面主要依靠学说判例,很多问题至今没有一个清晰的定论,导致司法实践中运用附随义务存在一定困难。
为了有效发挥附随义务的作用,•本文着重对合同法中的附随义务进行深入分析。
合同法在不断优化和改进中,其理念越来越看重实质正义,同时价值取向也逐渐关注对社会妥当性的兼顾,使合同义务具有更加多元化的来源,进而出现合同附随义务。
合同法中规定的附随义务有助于合同双方更好的履行合同,关注保护对方利益,对贯彻落实合同法,加快合同法的完善具有重要作用。
但是受到附随义务特点影响,其与合同义务相比主要体现出辅助性作用,并且还有一些问题尚未厘清,需要司法、立法等部门不断完善附随义务,并重点关注实践中该怎样评判与把握附随义务。
一、合同法中的附随义务概述合同法当中的附随义务,主要是基于学说和判例得出的一系列附随义务,包含合同履行阶段、合同缔结阶段、合同履行结束后一定时间范围内的全部法定义务。
合同关系具有动态发展特点。
从合同订立开始,直至合同履行结束,整个过程中合同双方既保持着关联衔接关系,又属于相互独立状态。
随附义务涉及到三个阶段,分别是先合同、合同履行中、后合同三阶段对应的附随义务。
合同法当中呈现出来的附随义务具有一定不确定性特点。
因为这些义务源自诚信原则,这种原则性、抽象的规范,必须在具体案例中体现,不同的案例具有差异化内容和特点,那么附随义务也不是固定不变的。
合同关系确定之后,并非随即确定附随义务,而是在合同关系持续发展与变化期间,基于现实需求所产生的一系列附随义务,以要求当事人不作为或是作出相应行为。
合同法规定的附随义务主要包括哪些?

Successfully tried since ancient times.勤学乐施积极进取(页眉可删)合同法规定的附随义务主要包括哪些?合同法规定的附随义务主要包括保密义务、通知义务、协助义务等,这些义务不是合同双方当事人在签订合同时明确约定的,即合同条款中一般不会有关于其的说明,它们是在合同订立后,双方为了实现订立合同的目的,基于诚实信用原则而产生的应当履行的义务。
一、合同法规定的附随义务主要包括哪些?我国《合同法》第60条规定“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
当事人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根据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
”从这一条可以看出,附随义务至少具有三个方面的内容,即通知义务、协助义务与保密义务。
下面将分别阐述这三种义务以及其他附随义务。
1、通知义务。
通知义务又称告知义务,是指债务人负有对有关债权人利益的事项的通告使其知晓的义务。
合同的履行及合同目的的实现,需要当事人通力配合,其中需要双方互通信息的情形,多有所在。
如果依据诚信原则,当事人应当主动地通知对方,此时便可认为有通知义务存在。
2、协助义务。
协助义务又称为协作义务,指合同当事人应互为对方行使合同权利,履行合同义务提供照顾和便利,促使合同目的圆满实现。
它要求当事人在缔约过程中承担协力义务;在履约中,当事人应当顾及另一方及其标的物的状况,最大限度地运用其能力和一切可以运用的手段实现对方的正当愿望,以利于合同的适当履行。
合同关系终止后,当事人应当协助对方处理与合同相关的事务。
3、保密义务。
保密义务是指当事人一方对于知晓的对方的商业秘密或要求保密的信息、事项不得对第三人泄露。
保密义务在技术合同中的地位显得尤为重要。
保密义务是一种消极义务,只要义务人消极的不作为,而不要求义务人积极的作为。
因此保密义务的履行通常不会给义务人带来额外的负担。
4、其他附随义务。
《合同法》第60条第2款的列举并未穷尽全部的附随义务,故以“等”字表示仍可以有其他的附随义务,这也反映出,附随义务的类型及内涵尚在发展中下面将阐述其中的几种。
论合同法的附随义务

论合同法的附随义务提交日期:2009/8/5 22:17:59 | 点击数:1542 | 评论:2摘要合同附随义务的历史溯源可以追溯至古罗马的诚信契约,但是自罗马法以来,合同附随义务并未形成有机的体系和得到应有的重视,长期以来只是以习惯法的形式存在。
19世纪以后,随着诚实信用原则的运用日益广泛,人们开始意识到合同附随义务的存在,合同附随义务理论也开始形成和发展,甚至被立法所明文规定。
我国合同法第60条规定:“当事人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根据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
”此条在理论界被普遍认为是关于附随义务的规定。
附随义务是大陆法系合同法上重要的法律制度。
它从法定义务的角度对当事人履行合同义务的行为提出了更为周全而细致的要求,在促进给付的同时实现了交易秩序的稳定和对交易安全的保护。
我国借鉴外国的理论和司法判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对其予以规定。
然而理论界对合同法上的附随义务尚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
论文采用历史研究、比较研究、实证分析的方法,对附随义务产生和发展、附随义务的基本理论、法理基础、违反附随义务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构成要件以及法律后果等进行了探讨,以期对司法实践中有指导作用,更期望对将来我国民法典的制定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本文试图对合同附随义务作进一步探讨,全文一共分为七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引言,主要论述了当前附随义务理论和实务界中存在的问题。
第二部分阐述了合同附随义务的产生及其法源基础。
本文认为其法理基础是诚实信用原则。
第三部分论述了附随义务的概念和特征,第四部分并详细说明了附随义务的几个具体形态,有注意义务、通知义务、保密义务、保护义务等。
第五部分,通过与主给付义务、从给付义务、不真正义务的比较和辨析,进一步明确附随义务的含义及其作用。
第六部分是对违反附随义务的归责原则、责任构成要件以及法律效果进行探讨。
指出违反附随义务的归责原则应当为过错责任原则。
另外也对违反附随义务时违约损害赔偿和合同的解除等问题进行了有价值的探讨。
(合同制定方法)合同法的附随义务

(合同制定方法)合同法的附随义务[摘要]本文从附随义务的历史演变入手,阐述了附随义务的涵义及理论基础,列举了附随义务的几种主要类型,分析了违反附随义务产生的法律后果,指出我国立法应进壹步完善关于附随义务的规定。
[关键词]附随义务诚信原则给付义务责任形态壹、附随义务的历史演变早于罗马法时期,就有了附随义务的雏形。
于罗马法中,合同领域的诚信是课加于合同主体的具有明显道德内容的义务,该诚信虽然要求使用客观的标准评价当事人的行人,但且不排除对主体故意或者过失等主观因素的考虑。
罗马法中的诚信(bonafides)[1]契约要求债务人除了履行契约规定的义务外,仍要履行诚实、善良的契约外义务。
和之对应的诉讼称为诚信诉讼,审判员能够而且应该根据善意(exfidebona)去探究当事人达成的是什么东西[2],对合同义务予以扩张,以补充合同内容,使当事人的合同利益得到法律全面的保护。
于诚信诉讼中当事人能够向审判员提出任何涉及诚信的请求,而不必采用抗辩等方式[3].承审员可斟酌案情,根据当事人于法律关系中应该诚实信用,按公平正义的精神为适当的判决,不必严守法规。
除某些约定的不公正性,于法律关系中依诚信应为的标准调整当事人的权利义务。
诚信契约和诚信诉讼要求当事人承担善意、诚实的补充义务,而且承审员仍根据正义、衡平的原则对契约的内容进行干预,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予以衡平。
于这种契约及诉讼中,基于诚信而要求当事人承担的义务用现代法的眼光来见,即为附随义务。
附随义务进入到立法的规定中最早是于《法国民法典》中。
《法国民法典》第1134条第3款规定:“契约应以善意履行之。
”第1135条规定:“订约人不仅要履行他明确承诺的义务,而且要履行根据契约的性质,发生公平原则、习惯或法律赋予的义务。
”也就是说罗马法于司法实践中衍生的善意、诚实的补充义务于《法国民法典》中得到立法的规定。
于法国法中,公平、习惯和法律是善意、诚实的补充义务的法源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同制定方法)转帖论合同法中的附随义务—费安玲中国政法大学教授[转帖]论合同法中的附随义务费安玲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关键词:附随义务/合同法我国《合同法》颁布后,其中有这样几个条款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当事人于订立合同过程中有下列情形之壹,给对方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有其他违背诚实信用原则的行为”(第42条)、“当事人于订立合同过程中知悉的商业秘密,无论合同是否成立,不得泄露或者不正当地使用。
泄露或者不正当地使用该商业秘密给对方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第43条)、“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
当事人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根据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
”(第60条)、“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后,当事人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根据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
”(第92条)。
这些条款的共同特点是:1、强调条款中所涉及的义务是依诚实信用原则或交易习惯而产生;2、这些条款所涉及的义务范围主要是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
从理论上分析,这些条款所涉及的义务即为民法学理论中的附随义务。
(壹)附随义务(Nebenpflicht)是大陆法系有关合同关系发展过程中义务的壹个相当重要的理论。
附随义务理论是德国学者于探讨合同给付义务及其履行时首先提出的[1]。
德国学者认为,于合同中包含着壹组旨于保护合同当事人权益的“义务网络”,注意义务、保护义务等是其组成部分,而且这些义务产生于合同解释的过程中,且附随于诸如买卖合同中的交付货物、支付价金等主义务[2]。
那么,何为附随义务?日本学者从附随义务和合同目的实现的关系考察,认为:附随义务是对于合同目的的达成且非不可或缺的给付义务[3]。
台湾著名学者史尚宽、王泽鉴从附随义务产生之源的角度考察,认为:附随义务是债务人依诚信原则于契约及法律所规定的内容之外所附有的义务[4]。
笔者认为,上述学者的考察视角是必要的,可是,仍应当从制度价值的角度去考察附随义务,因此,对附随义务的解释应当是,附随义务是指依合同关系发展情形且根据诚实信用原则所产生的为保障债权人给付利益的实现之义务。
它体现了如下特征:第壹,附随义务不是合同约定中必然存于的义务,相反,是于合同约定之外具有或然性的义务;第二,附随义务的产生直接来自于法律的规定,可是,其产生以诚实信用原则为其基本法律理念和是否产生的判断标准;第三,附随义务产生的目的旨于使合同当事人的利益得到最大程度上的实现;第四,附随义务不仅能够产生于合同关系存续期间,而且能够于缔约过程中和合同关系结束后的阶段存于,例如缔约人于缔约过程中尽力促成合同缔结的协助义务、出卖人于标的物交付时阐明注意事项的告知义务、医生手术时不得于体内遗留微型手术器械之保护义务、合同履行完毕后不向他人泄漏相对方的商业秘密的保密义务等。
附随义务的这壹特征体现了合同义务的扩张趋势。
附随义务理论的实行,使合同的效力从依附于既定的合同之内容,扩及于合同当事人之间事先不确定的权利义务的范围[5]。
于附随义务中,存于俩种类型:壹是能够独立诉请履行的附随义务,二是不能独立诉请履行的附随义务。
不能独立诉请履行的附随义务又可具体分为俩种情况:辅助实现债权人给付利益的附随义务和避免侵害债权人人身或财产利益的附随义务。
履行附随义务行为的性质是否为法律行为?附随义务的产生不是依合同当事人于合意中直接表达的内容,而是依法律的有关直接规定而产生,因此,尽管附随义务于当事人的合意中随未直接体现出来,如债权让和的通知义务、相对方于买卖行为中的保护义务等,可是法律却通过直接的规定而赋予双方当事人的行为以壹定的结果。
该情形告诉我们:法律行为的根本本观念定位于私法上的自治,因此凡法律行为的主体欲发生私法上的效果,法律即赋予其壹定效果。
鉴于此,法律行为所生的效果,实质上是行为人通过合意所直接表达的希望发生的效果。
可是,这壹结果的发生且不意味着履行附随义务行为就是双方法律行为,相反,履行附随义务行为“虽亦由法律和以壹定之效果,然和行为人之意思无关行为”[6],所以,履行合同中的附随义务,如履行告知义务、协助义务、保护义务等的行为是准法律行为。
尽管法律行为和准法律行为均有法律上的效果,可是,作为准法律行为的附随义务履行行为是依法律的直接规定而产生,往往缺乏履行附随义务行为人的效果意思,故日本学者将产生附随义务的意思表示称为“法律行为之附随的、补充的效果无须当事人之有意思表示也。
”[7]。
附随义务理论的制度价值是什么?首先,众所周知,法律的终极目的是追求公平、正义,具体到私法,就是于最大程度上实现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尽管附随义务是否存于均对于合同中的主给付义务的存于没有影响,可是却不能漠视它对合同当事人的权益能否获得完美实现的影响;其次,附随义务的存于将有助于判断于给付义务不履行时的效力。
当附随义务没有履行时,且不当然导致合同的解除,而是产生强制履行的请求权及损害赔偿请求权的法律效力;再次,附随义务的存于有助于判断于缔约过程中和合同履行后当事人关联行为的法律效力;最后,附随义务的强调将有助于实现法律保护交易安全之目的。
(二)附随义务于合同关系发展的各个阶段均可产生。
附随义务于缔约阶段产生,学理上称为先合同义务,对该义务的违反即构成缔约过失责任;附随义务于缔约成立至履行完毕之前的阶段产生,学理上称为合同义务,对该义务的违反即构成不完全给付责任;附随义务于履约后阶段产生,学理上称为后合同义务,对该义务的违反即构成合同终了后的过失责任。
由上可知,鉴于附随义务制度的设立是为了维护相对方的利益,保护交易安全,故而合同是否存于且不影响附随义务的存于,即附随义务的存于不以合同的存于为前提条件。
下面我们仔细地探讨壹下合同关系发展的各个阶段中的附随义务:第壹,缔约过程中的附随义务。
我国《合同法》第42条、第43条所载内容即为缔约过失责任的规定。
缔约过程中的附随义务主要体现为:以缔结合同为目的、依诚实信用原则提供协助、告知的义务;于合同没有达成的情况下,对缔约过程中获知的相对方商业秘密或技术秘密负有的保密义务。
于缔约过程中,当事人之间逐渐强化的信赖关系是缔约的重要基础,可是如果壹方或故意或过失地没有履行自己的告知、协助等义务,导致相对方的信赖利益遭受损失,法律应当提供救济。
例如缔约壹方没有履行自己的如实告知情况义务,导致他方为壹个肯定没有结果的合同之缔结付出了本不应当付出的费用,再如壹方未尽通知、协助义务,增加了相对方的缔约成本而造成财产损失。
缔约过程中的附随义务之效力,表现为违反附随义务者表现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对缔约过程中的附随义务的违反,壹不考虑合同是否成立,二不强调义务人违反义务时均必须于主观上有故意,也就是说,法律要求有主观故意的,则依法律规定而构成责任,法律没有要求主观故意的,只要有过失即构成责任。
该责任就是民法理论上的缔约过失责任。
法律上设立缔约过失责任,旨于有利于交易的促成,维护交易的安全。
它壹方面弥补了合同责任和侵权责任之间存于的法律救济的“空白地带”,因为过去于没有合同关系没有成立或合同没有生效的情况下,人们无法就自己遭受到的损害追究当事人的合同责任,同时亦难以运用侵权行为责任理论来寻求救济,因为侵权行为的成立条件较为严格。
缔约过失责任的建立则能够使处于该“空白地带”的当事人之利益得到保护。
第二,缔约成立至履约完毕阶段的附随义务。
我国《合同法》第60条的内容即为缔约成立至履约完毕阶段的附随义务。
于合同成立、生效后,双方当事人约定的义务基于有效合同而产生约束力,该义务即为合同义务,通常表现为给付义务。
通过壹方当事人履行给付义务而满足另壹方当事人的履行利益。
根据给付义务设定的目的,分为主给付义务、从给付义务和附随义务[8]。
我们首先考察壹下这三个义务的涵义,以便为探讨它们彼此之间的关系状态奠定基础。
于理论上,主给付义务是指构成某种合同类型所必须具备的固有义务。
从给付义务是非合同所必备但有助于实现债权人利益且能够独立成为诉权标的义务。
从给付义务的功能于于使债权人的利益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
对从给付义务,当事人依其债权而享有请求力和执行力。
附随义务是指依合同关系发展情形且根据诚实信用原则所产生的为保障债权人给付利益的实现之义务。
必须指出的是,于区分某项义务究竟是属主给付义务、从给付义务仍是附随义务时,难免会有争议,可是,根据个案的具体情况,详细考察该义务和合同目的关系、合同内容的约定、合同义务不履行的法律效果等方面,是能够作出判断的。
笔者认为,主给付义务、从给付义务和附随义务的关系表现为:首先,附随义务完全不同于主给付义务。
其表现为:1,从义务的确定性上分析,主给付义务自始确定,且决定着合同关系的类型;附随义务则随着合同关系的发展,因维护合同依法当事人的利益需要而产生要求相对方为壹定作为或不作为的请求权,故附随义务于任何合同关系中均可发生,不受特定合同关系类型的限制。
2,从履行抗辩权上分析,壹方未履行主给付义务,相对方有权拒绝履行自己的附随义务。
可是,如果壹方既有主给付义务,又有附随义务,于其履行主给付义务而未履行附随义务,且该附随义务和合同目的的实现没有直接关联的情况下,相对方没有同时履行抗辩权。
不过,如果这俩者之间有着密切联系,则相对方享有同时履行抗辩权[9]。
3,从解除权上分析,凡壹方不履行主给付义务,相对方有权解除合同;而附随义务不履行,债权人原则上不得解除合同,对所受损害可根据不完全给付的规定,请求损害赔偿。
区分主给付义务和附随义务的要点是:考察该义务于合同目的实现上,是属于不可或缺的义务,仍是随合同关系发展于特定情形下产生的不影响合同目的实现的义务。
例如于运输合同中,完成运送行为和支付运费肯定是合同当事人的主给付义务,而承运人应当向旅客及时告知有关不能正常运输的重要事由[10]则无疑应是附随义务。
其次,附随义务和从给付义务有着交叉相容的关系。
能够独立诉请履行的附随义务就是从给付义务。
此外,仍存于着不能独立诉请履行的附随义务,它不同于从给付义务。
例如于空调机买卖合同中,交付空调机和支付价款是主给付义务,上门安装是从给付义务,告知使用方法是附随义务。
于这里,附随义务发挥着辅助实现债权人利益获得较为完美实现的功能,同时该告知义务的履行,亦能够使购买人免遭因不甚了解使用方法而发生人身或财产利益损害的危险。
再如,于社会生活中适用范围极广的买卖合同中,附随义务通常体现为:出卖人的告知义务(将有关买卖标的物上所存于的各种法律关系告知于买受人。
于各种行为中,包括将涉及有关法律关系如权利状态和权利来源的文书交付于买受人)、买受人的费用偿仍义务(买受人对交付前的标的物的风险承担所支付的费用)、买受人对标的物的检查义务、标的物瑕疵通知义务、瑕疵物保管义务[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