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的产生与传播ppt23说课 人教版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说课ppt课件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说课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04c979a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9f.png)
本课题研究的是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从知识和技能 上应该掌握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 需要介质和声速三个问题。为了体现“从生活走进物 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教材中设计了 一些探究性实验。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知道声音是物体震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 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2.过程与方法:(1)使学生能利用常见的器材进行实验探究, 会描述 实验现象并归纳科学规律。 (2)培养学生操作能力和观察问题的能力。
第二章声现象 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一:声音的产生:声音是有物体的震动产生 二: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1:介质-固体、液体、气体 2,真空不能传声。 三:声速:15℃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声 速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探究活动三: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举例说明声音可以传播的 介质有哪些?必须举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中找出答案。 目的是让学生亲自总结出声音的传播介质- 固体、液体、气体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知道声音是物体震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 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2.过程与方法:(1)使学生能利用常见的器材进行实验探究, 会描述 实验现象并归纳科学规律。 (2)培养学生操作能力和观察问题的能力。
第二章声现象 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一:声音的产生:声音是有物体的震动产生 二: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1:介质-固体、液体、气体 2,真空不能传声。 三:声速:15℃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声 速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探究活动三: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举例说明声音可以传播的 介质有哪些?必须举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中找出答案。 目的是让学生亲自总结出声音的传播介质- 固体、液体、气体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人教版物理八级上册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课件共33张文稿演示
![人教版物理八级上册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课件共33张文稿演示](https://img.taocdn.com/s3/m/19feacda52ea551811a687b0.png)
答: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v,从发出声 音到接收回声所用的时间t。海水深度S的 计算公式为
S v t 1vt 22
回声公式
小结:
• 1、声音的产生: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 止,发声也停止.
• 2、声音的传播:
• (1)声音靠介质传播,气体、液体和固体都可以传播声音。 (真空不能传声)
• (2)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在液体中第二,气体排第三.
人教版物理八级上册21声 音的产生与传播课件共33
张
情境导入
体验身边的声 现象
教学环节
在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 大家听见了这么多不同类型 的声音,同学们想不想知道 声音是怎么产生和传播的?
动动手:
你能让他们发出声音吗?
1. 纸张 2. 直尺 3. 自己
抖动 伸出桌面少许,拨动 说话发声
感受共同特征: 1.纸张发声时在振动; 2.直尺发声时在振动; 3.人说话时声带在振动。
• 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和信息.
人耳如何接收声音
声源
与水波相似,音叉振动使得它周围的空气也像 水似的,产生波动,并向四周传播
固体传播声音的例子: 伏地听声:印第安人在狩猎时,他们伏在地面 上,通过聆听声音来预测即将来到的牛群 土电话:请一个学生对着杯子轻声说一句话, 让对方同学听,最后让对方同学说出话的内容。
小实验: 桌面能传播声音吗?按实验设计两人合作完成 实验,并填写空格。 你站在桌的一端,另一位同学用手在桌上轻 轻地敲击,你能听到敲击声吗?__能__,此声音 是由什么物体传播的?__气__体__。 你把耳朵贴在桌面上, 你能听到敲击声吗? __能__,此时的声音又是由什么物体传播的? ___桌__子__(固__体__)__。
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课件(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共29张PPT)
![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课件(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共29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8e15f4a8aeaad1f347933f09.png)
声源:正在发声的物体称为声源。
你能列举一些发声的例子吗?
小常识:
一些动物如何发声的: 大多数鸟:腹部的鸣膜振动发出的。 蜜蜂:翅膀振动发出的“嗡嗡叫声”。 蟋蟀:也是翅膀振动发出的“叫声”。 一些乐器如何发声的: 二胡:靠弓与弦之间的摩擦产生振动而发声。 笛子:靠管内的空气振动而发声。
我们可以听到身边同学的讲话, 可以听到美妙动听的音乐,还可以 听到远处汽车的喇叭声,那么我们 不仅要问:声音是如何传播的呢?
说教材
本章对于培养学生的问 题意识、研究意识、创新 意识和合作意识以及科学 探究精神都有积极的、不 可替代的作用。
地位及
重点:声音产生 和传播的条件。
重难点
作用
声
难点:声音的传
播需要介质。
现
象
说教材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实验了解物理 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实验三:
玻璃罩中放一个小电铃,接通 电源,我们听铃声;用抽气机把玻 璃罩内的空气抽走,我们再听铃声 有什么变化?
进过分析论证,试验说明:
声音可以在 __空__气__ 中传播,但 不能在__真__空___中传播.
你能否找到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例子?
感受:
1.制作土电话
2.在水中敲击,能否听到声音
通过我们亲身的感受,可以知道:
作出猜想:
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进行试验与收集证据:
实验一:
我们敲击音叉使其发声,用一 个乒乓球去靠近正在发声的音叉进 行观察;再用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 观察现象。
实验二:
我们在鼓面上放一些粉笔粒, 接下来用力敲击鼓面,观察发生了 什么现象.
得出结论:
你能列举一些发声的例子吗?
小常识:
一些动物如何发声的: 大多数鸟:腹部的鸣膜振动发出的。 蜜蜂:翅膀振动发出的“嗡嗡叫声”。 蟋蟀:也是翅膀振动发出的“叫声”。 一些乐器如何发声的: 二胡:靠弓与弦之间的摩擦产生振动而发声。 笛子:靠管内的空气振动而发声。
我们可以听到身边同学的讲话, 可以听到美妙动听的音乐,还可以 听到远处汽车的喇叭声,那么我们 不仅要问:声音是如何传播的呢?
说教材
本章对于培养学生的问 题意识、研究意识、创新 意识和合作意识以及科学 探究精神都有积极的、不 可替代的作用。
地位及
重点:声音产生 和传播的条件。
重难点
作用
声
难点:声音的传
播需要介质。
现
象
说教材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实验了解物理 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实验三:
玻璃罩中放一个小电铃,接通 电源,我们听铃声;用抽气机把玻 璃罩内的空气抽走,我们再听铃声 有什么变化?
进过分析论证,试验说明:
声音可以在 __空__气__ 中传播,但 不能在__真__空___中传播.
你能否找到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例子?
感受:
1.制作土电话
2.在水中敲击,能否听到声音
通过我们亲身的感受,可以知道:
作出猜想:
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进行试验与收集证据:
实验一:
我们敲击音叉使其发声,用一 个乒乓球去靠近正在发声的音叉进 行观察;再用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 观察现象。
实验二:
我们在鼓面上放一些粉笔粒, 接下来用力敲击鼓面,观察发生了 什么现象.
得出结论: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精品课件(共17张PPT)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精品课件(共17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1e5393f2ccbff121dc3683ce.png)
原声与回声混在一起到达人耳,会使声
音
。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新知三人耳听到声音的原理过程
1引.鼓起听人膜觉耳神感经振知动声,听音这觉的种神原振经理动过经程过听:小外骨界传大来脑的及声其音他
组织传给
,
把信号传
给 声源 ,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
2.人传类播听介质到声音的条件是
良好耳朵
、
、
。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在 气体 物质中的传播速度次之,
在
物质中介的质传播速度最慢温。度
3.声速的大小跟
340的m种/s类和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4.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反被射
回来,形成回声,区分回声与原声的最小时
间0间.1隔为
17
m。 s,也就是发声体距离障碍物加至强少是
5.人离障碍物较近时,不能分辨原声与回声,
(阅读、实验、观察获取新知)
新知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探究声音的产生条件——发声实验。
1.进行课本P27 “想想做做”的实验,
总结振发动声物体的共同特征。
(1)当你发声时,用手触摸颈前喉头部Βιβλιοθήκη 分,发振现动声带在。
(2)当你拨动发张声紧体的都在橡振皮动筋时,橡皮筋
嗡嗡作响,橡皮筋在
。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第二章 声现象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知道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知道声 音传播速度及其决定因素。
2.了解回声,了解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 和骨传导的原理。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课前自学完成,完成时间:3分钟)
1需介.要质声音是真由空物体的振动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PPT课件(人教版)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PPT课件(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297ecd35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fb.png)
比较 :声音的传播与光的传播不同,声音的传播需要介
质,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光速大于声速。声音的传播中υ固>υ液>υ气,光的传播中υ 固<υ液<υ气。
注意 :同一声源发出的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可以以不
同的速度独立向前传播。如:用铁锤敲击一次注水的长水 管,在另一头应能听到分别由铁管、水、空气传来的三次 声响。
估测声音传播的快慢。
量出一段300m以上的距离,当你看到发 令枪冒烟时,按下秒表;听到发令枪声时, 按停秒表。
4.回声是声音从振动的发声体发出,遇到山崖、 墙壁等障碍物反射回来使其又传入人耳的声音。
人耳区分回声和原声的最短时间间隔是0.1s。
利用回声可以测定距离。例如要测定海底的深度, 可以从船上发出特定的声音,并使用特定的仪器接 收到回声信号,并记录下回声和原声之间的时间间 隔t,在查出声音传播速度υ的条件下,即可求出海 底的深度。
鱼,会被岸上的说话声或脚步声吓跑,表液明体
能传声。
4.若要区分自己的拍手声和被高墙反射回来的回声, 你至少要离高墙_________1_7_米远。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只要有振动的物体,人们就能听到声音 B.凡是人耳听到的声音,则其声源一定在振动 C.声音的传播速度取决于振动的频率,与介质的性质无关 D.只要发声体发出的是可听声,人们就一定能听到
易错点 海底的深度s=vt。正确的应是s=vt/2,因为 从发出的声音,到遇到海底反射回来接收到回声信 号的时间间隔t内,声音传播了两个海底深度的距离。
例题精析
考察声音产生和传播
例1、(07潍坊市)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 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 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 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B.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视察 C.把声音的振动时间延迟 D.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分析:此题以实验的情势出现,考察了声音产生的原因,比 较新颖。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 的轻质小球,小球被多次弹开是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 于视察。 答案:B
质,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光速大于声速。声音的传播中υ固>υ液>υ气,光的传播中υ 固<υ液<υ气。
注意 :同一声源发出的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可以以不
同的速度独立向前传播。如:用铁锤敲击一次注水的长水 管,在另一头应能听到分别由铁管、水、空气传来的三次 声响。
估测声音传播的快慢。
量出一段300m以上的距离,当你看到发 令枪冒烟时,按下秒表;听到发令枪声时, 按停秒表。
4.回声是声音从振动的发声体发出,遇到山崖、 墙壁等障碍物反射回来使其又传入人耳的声音。
人耳区分回声和原声的最短时间间隔是0.1s。
利用回声可以测定距离。例如要测定海底的深度, 可以从船上发出特定的声音,并使用特定的仪器接 收到回声信号,并记录下回声和原声之间的时间间 隔t,在查出声音传播速度υ的条件下,即可求出海 底的深度。
鱼,会被岸上的说话声或脚步声吓跑,表液明体
能传声。
4.若要区分自己的拍手声和被高墙反射回来的回声, 你至少要离高墙_________1_7_米远。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只要有振动的物体,人们就能听到声音 B.凡是人耳听到的声音,则其声源一定在振动 C.声音的传播速度取决于振动的频率,与介质的性质无关 D.只要发声体发出的是可听声,人们就一定能听到
易错点 海底的深度s=vt。正确的应是s=vt/2,因为 从发出的声音,到遇到海底反射回来接收到回声信 号的时间间隔t内,声音传播了两个海底深度的距离。
例题精析
考察声音产生和传播
例1、(07潍坊市)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 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 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 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B.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视察 C.把声音的振动时间延迟 D.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分析:此题以实验的情势出现,考察了声音产生的原因,比 较新颖。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 的轻质小球,小球被多次弹开是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 于视察。 答案:B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课件ppt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a2b372c6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a5.png)
详细描述
声悬浮技术可以通过实验进行演示,当声波的频率和幅度达到一定值时,可 以使得物体悬浮在空中。声镊技术则是利用声波对物体进行非接触式控制, 可以实现夹持、移动等操作,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05
声音与其他物理量的关系
声音与温度
声音在高温环境下传播速度更快
随着温度的升高,空气分子的平均热运动速率增加,声速也随之增大。
噪音
无规律的声音,如交通工具、机械 等。
超声波
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具有很 强的穿透能力和方向性。
次声波
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具有很强的 穿透能力和方向性。
02
声音的传播
声波及其性质
声波的振动
声波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机械波。
声波的频率
声波的频率决定了声音的 音高,频率越高声音越尖 锐。
声波的振动一次所传播的距离,以米(m)为 单位。
3
声音的振幅
声波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以米(m)为 单位。
声音的产生机制
01
02
03
机械振动
物体的振动导致声音的产 生。
声源
物体振动时,会推动周围 介质振动,形成声波。
声波传播
声波通过介质传播,引起 介质中质点的振动。
声音的分类及特征
乐音
有规律的声音,如音乐、乐器等。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课件 ppt
xx年xx月xx日
contents
目录
• 声音的产生 • 声音的传播 • 声音的接收与处理 •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中的特殊现象 • 声音与其他物理量的关系 • 教学反思与展望
01
声音的产生
声音的物理属性
1 2
声音的频率
声波的振动次数,以赫兹(Hz)为单位。
声悬浮技术可以通过实验进行演示,当声波的频率和幅度达到一定值时,可 以使得物体悬浮在空中。声镊技术则是利用声波对物体进行非接触式控制, 可以实现夹持、移动等操作,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05
声音与其他物理量的关系
声音与温度
声音在高温环境下传播速度更快
随着温度的升高,空气分子的平均热运动速率增加,声速也随之增大。
噪音
无规律的声音,如交通工具、机械 等。
超声波
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具有很 强的穿透能力和方向性。
次声波
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具有很强的 穿透能力和方向性。
02
声音的传播
声波及其性质
声波的振动
声波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机械波。
声波的频率
声波的频率决定了声音的 音高,频率越高声音越尖 锐。
声波的振动一次所传播的距离,以米(m)为 单位。
3
声音的振幅
声波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以米(m)为 单位。
声音的产生机制
01
02
03
机械振动
物体的振动导致声音的产 生。
声源
物体振动时,会推动周围 介质振动,形成声波。
声波传播
声波通过介质传播,引起 介质中质点的振动。
声音的分类及特征
乐音
有规律的声音,如音乐、乐器等。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课件 ppt
xx年xx月xx日
contents
目录
• 声音的产生 • 声音的传播 • 声音的接收与处理 •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中的特殊现象 • 声音与其他物理量的关系 • 教学反思与展望
01
声音的产生
声音的物理属性
1 2
声音的频率
声波的振动次数,以赫兹(Hz)为单位。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现象PPT优秀课件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现象PPT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d0f61c7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08.png)
小练习
B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所有生物都靠声带振动发声 C.振动停止,发音停止 D.敲击课桌发声,是由于课桌振动发声
小思考
声音怎样传播出去? 老师说话的声音是怎样传到同学们的 耳朵里的?
小实验
实验三:真空中的闹钟发出的声音我们能听到吗? 结论:声音在空气中可以进行传播
探究一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实验2 用一把尺,想办法使其发声, 然后观察尺在发声时的现象,并用语言描述现象。 当尺停止振动时,观察还能否听到声音?
小思考
说话时声带在振动 敲鼓是鼓面在振动 风吹时树叶在振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小结
01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02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
发声也停止。 03 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括展
思考1:声音能在液体中传播吗?说说看
水中的鱼会被岸上的说话声吓跑
渔民利用电子发声器捕鱼
结论:声音在液体中可以进行传播
括展
思考2:声音又能在固体中传播吗?
听远处驶来的列车声
“土电话” 传声
结论:声音在固体中可以进行传播
总结
1.声是靠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是靠介质传播的。 3.声能靠一切固体、液体、气体等介质传播。 4.真空不能传声。
括展
声音在所有介质中传播速度都相同吗 如果不同哪个介质中传播速度快一些呢
课堂结束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
声音的来源
众所周知,我们的生活是离不开声音的, 对于声音,同学们想知道哪些问题呢? 1.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2.声音是怎样传到我们耳朵里的?
探究一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实验1 把橡皮筋张紧到一定程度,用手拨动: ①你听到声音了吗? ②橡皮筋在做什么运动? ③当橡皮筋停止振动,你还能听到声音吗? ④这声音是由什么引起的?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图课件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图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2927b1e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d7.png)
音乐
声音的美妙旋律,给人们带来了享受和 愉悦。
声波技术
声波在医学、科学和工程领域有广泛的 应用。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图课 件
本课件将介绍声音的产生、传播、特性、频率与振幅、传导方式、衰减与扩 散以及应用与影响,希望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声音的奥秘。
声音的产生
1 振动体产生声音
通过振动体的振动引起周围空气的振动,进而产生声音。
2 不同振动导致不同音调
振动频率高的产生高音,振动频率低的产生低音。
3 声音的频率决定音调
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声音的传播
空气介质
声音主要通过空气介质传播。
固体介质
声音也可以通过固体介质(如 墙壁、地板)传播。
液体介质
液体介质(如水)也可传播部 分声音。
声音的特性
振动传递能量
声音通过介质的振动传递能量。
可产生共鸣
某些物体在特定频率的声音作用下会产生共鸣。
可被障碍物阻挡
3
轴向传导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声音沿着物体的轴向传导,例如地震中的地震波。
声音的衰减与扩散
距离增大 障碍物阻挡 传播介质改变
声音会逐渐衰减 声音会被障碍物部分吸收和反射 声音会因介质变化而衍射、反射或折射
声音的应用与影响
1
语言沟通
2
声音是人类交流的基础,通过声音传递
思想和信息。
3
环境影响
4
声音对人们的情绪和健康都有一定影响。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会受到障碍物的阻挡。
波长和声音的音高相关
波长越短,音高越高;波长越长,音高越低。
声音的频率与振幅
频率
声音振动的频率决定了其音调的高低。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PPT课件(人教版)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PPT课件(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89a4076e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39.png)
?
家归纳出介质包括哪几类物体?
声
声波
音
的 传
我们通过实验发现:固体、
播 液体、气体都能传声
对着山崖喊叫,要过一会儿才能听见回声山谷喊话回声。
声 音 的 传 播
声速=
单位
打雷时,先看见闪电,后听见雷声。
声传播的快慢用声速表示,它的大小等于声在每秒内传 遍的距离。
路程
时间 米/秒
米(m ) 公式 v =
在屋子里讲话,人里墙壁近,回声与原声混在 一起,使原声增强。
科学世界、我们是怎样听 到声音的
收集声波 耳郭
外 耳 外耳道
鼓膜
听小骨 鼓室
中耳
半规管 位觉感受器
内耳
前庭 耳蜗 听觉感受器
咽鼓管 由鼓室通向咽
听觉的形成:
声波 外耳道
鼓膜 振动 三块听小骨
大脑中的 听觉中枢
听觉
听觉神经 兴奋 耳蜗内的听 觉感受器
音 ①你感觉到喉部在振动吗?
;
的 产
②你知道是什么在振动?
声带
。
生
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
生的。
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敲击桌面时,谁看见桌面在振动?
? 谁用可见的实验来证明?
结论: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1、谁来说说课本上蝈蝈是怎样产生的?
反
馈
2、敲一下鼓,当鼓发声时,用手按住鼓面,鼓声消失。
这 些
声音在真空中能传播吗?
问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快慢一样吗?
题 吗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
第二章 声现象
第一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探究:
一、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课件(共34张PPT)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课件(共34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89f792ed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ef.png)
9.贝多芬在丧失听力的情况下,是利用 了_固__体__传__声方式,用牙咬住一根木棒的一 端,另一端固定在钢琴上,进行创作。
10.某人对着山谷对面的山峰喊了一声, 1.5 s后听到了回声,求人与山峰之间的 距离。
作业
1. 列举生活中有趣的声音传播及回声现象。 2. 用纸杯或饮料筒、细绳制作土电话。
刚才的声音好听吗?
歌词中唱到的发声的物体有哪些?
风 马的声带 黄河水
吼 叫 咆哮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问题思考:
1.声音是怎么产生的?怎样通过实验来验证你 的猜想?什么叫声源?链接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什么?真空能不能传声?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是否相同?链接 3. 在一个较长的钢管一端敲击一下,在钢管 的另一端能听到几次声响?链接 4.人耳是怎样听到声音的?链接 5.回声现象发生的条件是什么?链接
s 1 vt 2
【回顾与总结】
声音的产生——振动
介质:固体 、液体 、气体 都能传声。
声音的传播
真空 不能传声。
声速:常温时,在固体中较大 ,
在气体中较小 。
声音的反射——回声:现象、听到回声的条件 人怎样听到声音——声波
1. 声音的产生是由于物体的 振动。 2. 锣发声的时候,用手按住锣面,锣声就消 失了,这是因为( )B。
返回 人耳是怎么样听到声音的呢?
【提出问题】
1. 雷雨天,我们总是看见闪电一闪即逝,而 后却听到隆隆不绝的雷声,你知道为什么吗? 2. 在空旷的房间里说话,为什么比在野外说 话要响亮的多?
回声
【信息快递】
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被反射 回来,这种现象叫回声。 听到回声的条件:回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到达人耳比原声晚 0.1 s以上,人耳才能听到回声。如果相差 不到0.1 s,回声就会和原声混在一起,使 原声加强。
2.2-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课件-19张ppt)
![2.2-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课件-19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2dd9afd9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3e.png)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声音的产生
声音是怎么发生的?又是怎么 传播到我们人的耳朵的呢?
1、一根橡皮筋、一根钢尺,试着使它们发出声音。 观察尺在发声时的现象,并用语言描述现象。当 尺停止振动时,观察能否听到声音?物体发声时 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2、将手指轻轻放在喉咙发声处,讲话时声带在振 动吗?找一找,我们的身体的哪些部位会振动而 产生声音?
1、声音以波的形式通过 介质将声源的振动向外传播,这个波叫声波。
2、声波的应用: (1)超声波:超声波粉碎担结石 (2)次声波
声音传播的快慢
在不同的介质和温度下,声音传 播的快慢一样吗?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会出现许多有趣现象。 现象1:有一根很长的自来水管,一个人在 管子的一端喊一声,另一人用耳朵贴在另一 端,此时,他应该能听到几次声音?
第一声沿铁管壁传播,第二声是沿空气传 播的,因为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大于 空气,所以铁中传播的声音先入耳。
声音在气体中传播最
慢,在固体中传播最快。
在15℃的空气中,声音
每秒传播340米,气温
每升高1 ℃,每秒传播 的距离约增加0.6米。
在不同介质和温度下声 音每秒钟传播的距离
现象2:在雷雨交加的夏天,一声响雷后, 往往是雷声轰轰不断。这又是什么现象呢?
回声:声音在传播中遇到障碍物反 射回来的现象。
小结:
产生:声源的振动(声源有播。
传播的形式:通过介质(固体、液体、气体) 以声波形式向外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声音传播的快慢:跟介质和温度有关
总结: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介 质——能传播声音的物质叫介质。
声波
声音传播需要介质,那么声音是以什 么形式在介质中传播的呢?
1、在水槽中盛上水,用一枝铅笔不 断轻触水面,水面上就会形成一 圈一圈的水波,向外传播。水槽 中的软木塞会怎样运动?
声音的产生
声音是怎么发生的?又是怎么 传播到我们人的耳朵的呢?
1、一根橡皮筋、一根钢尺,试着使它们发出声音。 观察尺在发声时的现象,并用语言描述现象。当 尺停止振动时,观察能否听到声音?物体发声时 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2、将手指轻轻放在喉咙发声处,讲话时声带在振 动吗?找一找,我们的身体的哪些部位会振动而 产生声音?
1、声音以波的形式通过 介质将声源的振动向外传播,这个波叫声波。
2、声波的应用: (1)超声波:超声波粉碎担结石 (2)次声波
声音传播的快慢
在不同的介质和温度下,声音传 播的快慢一样吗?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会出现许多有趣现象。 现象1:有一根很长的自来水管,一个人在 管子的一端喊一声,另一人用耳朵贴在另一 端,此时,他应该能听到几次声音?
第一声沿铁管壁传播,第二声是沿空气传 播的,因为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大于 空气,所以铁中传播的声音先入耳。
声音在气体中传播最
慢,在固体中传播最快。
在15℃的空气中,声音
每秒传播340米,气温
每升高1 ℃,每秒传播 的距离约增加0.6米。
在不同介质和温度下声 音每秒钟传播的距离
现象2:在雷雨交加的夏天,一声响雷后, 往往是雷声轰轰不断。这又是什么现象呢?
回声:声音在传播中遇到障碍物反 射回来的现象。
小结:
产生:声源的振动(声源有播。
传播的形式:通过介质(固体、液体、气体) 以声波形式向外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声音传播的快慢:跟介质和温度有关
总结: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介 质——能传播声音的物质叫介质。
声波
声音传播需要介质,那么声音是以什 么形式在介质中传播的呢?
1、在水槽中盛上水,用一枝铅笔不 断轻触水面,水面上就会形成一 圈一圈的水波,向外传播。水槽 中的软木塞会怎样运动?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PPT课件(人教版)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PPT课件(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e37d595d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8ee9b49.png)
5
引入新课
探究新知
学以致用
归纳总结
考一 考 翅膀 气囊
琴弦
振动
海水
鼓膜
空 气
6
引入新课
探究新知
学以致用
归纳总结
探究
声音能在液体中传播
花样游泳表演
怕路 地人 鱼借 惊问 不遥 应招 人手
7
引入新课
探究新知
学以致用
探究
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
归纳总结
8
引入新课
结论
气体 液体 固体
探究新知
学以致用
归纳总结
15
引入新课
探究新知
学以致用
归纳总结
声速的影响因素:介质的种类 介质的温度
一般来说,V固>V液>V气
注意:声音在固 体中传播的速度 一定大于液体中 传播的速度?
不一定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6
引入新课
探究新知
回声 :反射回来的声音
学以致用
归纳总结
1.当回声到达
人耳比原声晚
0.1s以上,我
们就能将它与
障
原声区分。
碍
2.应用:回声
传
过来,第二下响声是从
传过来的,说明声音在
中比
在中
传播得得快。如果这根管子长为1120m,两次响声相
隔3s,当时的气温为15℃,则管中的声速为
。
拨动尺子的一端(振动)
发出声音
敲击桌面 (振动)
发出声音
3
引入新课
探究新知
学以致用
归纳总结
结论 声音是由于振动产生的,一切的发声体都在振动 在物理学中,将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2.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课件(共22张PPT)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2.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课件(共22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0cd091cdc8d376eeafaa3110.png)
练习题
• 5 要使笛子发出声音,必须用口来吹,使 管子里的_空_气_发生_振_动_.
• 6 人耳能分清原声和回声的时间间隔应大 于0.1s,所以要能听到自己拍手的回声, 人离障碍物的距离应( A ) A.大于17m B.大于34m
• C.小于17m D.小于34m
练习题
• 7 你有这样的体会吗?当你在旷野里大声 唱歌时,不如在房间里大声唱歌听起来响 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A.旷野里空气稀薄 B.在房间里原声和回声混在一起,使原声加 强 C.房间里空气不流动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四 、 活 动 地 点: 预 赛 :大 学 生 活动心 。 复 赛 :图 书 馆 演播厅 。 决 赛 :图 书 馆 演播厅 。
五 、 活 动 流 程: 1.预 赛 :自 我 介 绍和 美文朗 诵。 2.复 赛 :共 24人 进 入 复赛,比 赛分为 三个环 节。 第 一 环 节 :我 最闪亮 。选手 自由选 择
八年级物理
风 声
雨 声
上 联
读 书 声
声 声 入 耳
家 事 国 事 天 生的?
大 学 生 金 话 筒主持 人大赛 策划方 案 为 丰 富 和 活 跃我校 大学生 的校园 文化生 活,营造 积极向 上的校 园文化 氛围,提高大学 生 的 表 达 能 力和水 平,也为 发展和 培养新 人,特在 第二十 五届文 化艺术节期间举办潍
结论: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
气体等介质中传播,真空不能 传声。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不同, V固> V液> V气
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约为340m/s.
回声:声音以声波的形式向外传 播,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较大 的障碍物时,会被障碍物的界面 反射,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2章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23张PPT)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2章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23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71fab684a98271fe900ef9d9.png)
(选填“好”或“差”)
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______________,在某次百米赛跑中,若终点记时员听到起点的发令枪声才开始记时,则所记录的比赛成绩比实际情况要________。
D.物体只有在空气中振动才能产生声音 而飞船舱内有空气,空气可以传播声音,所以宇航员可以在舱内直接对话。
课堂课堂作练习业
5(2019秋·宜昌期中)下列关于声音产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另外不管用什么方法固定闹钟,闹钟总能通过与其相互接触的物体传出来少量声音。
当声源静止时,声音从出发到再次回到声源处所走过的距离,是声源到障碍物距离的两倍,即
பைடு நூலகம்
B.一切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不管怎样向外抽玻璃罩内的空气,离实验装置很近的同学还是能听到微弱的铃声。
法固定闹钟,闹钟总能通过与其相互接触的物体传出来少量声
音。这也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明了声音的传播需要有介质。
典新型知例探究题
宇航员在飞船舱外工作时,他们之间必须借助电子通讯设备才能进行对话,
而在飞船舱内却可以直接对话,其原因是( B )
A.太空中其他声音太大 为了让振动更容易直观观察,常用的方法是转换法。
D.声音只能在地面附近传播 另外不管用什么方法固定闹钟,闹钟总能通过与其相互接触的物体传出来少量声音。
D.在宇航员漫步的太空
,其中t为从发声到接收到回声的时间,v声为声音的传播速度。
A.只有固体的振动才能发声
科学中把声音的这种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解析:太空是真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所以宇航员之间需要
振人动吹停 口结止哨,时发,论声所停发。止出,声例但音声的如音物不体通会是立( 过刻消)失比。 较物体发声和未发声时的区别,发现发声物体的共同特
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______________,在某次百米赛跑中,若终点记时员听到起点的发令枪声才开始记时,则所记录的比赛成绩比实际情况要________。
D.物体只有在空气中振动才能产生声音 而飞船舱内有空气,空气可以传播声音,所以宇航员可以在舱内直接对话。
课堂课堂作练习业
5(2019秋·宜昌期中)下列关于声音产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另外不管用什么方法固定闹钟,闹钟总能通过与其相互接触的物体传出来少量声音。
当声源静止时,声音从出发到再次回到声源处所走过的距离,是声源到障碍物距离的两倍,即
பைடு நூலகம்
B.一切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不管怎样向外抽玻璃罩内的空气,离实验装置很近的同学还是能听到微弱的铃声。
法固定闹钟,闹钟总能通过与其相互接触的物体传出来少量声
音。这也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明了声音的传播需要有介质。
典新型知例探究题
宇航员在飞船舱外工作时,他们之间必须借助电子通讯设备才能进行对话,
而在飞船舱内却可以直接对话,其原因是( B )
A.太空中其他声音太大 为了让振动更容易直观观察,常用的方法是转换法。
D.声音只能在地面附近传播 另外不管用什么方法固定闹钟,闹钟总能通过与其相互接触的物体传出来少量声音。
D.在宇航员漫步的太空
,其中t为从发声到接收到回声的时间,v声为声音的传播速度。
A.只有固体的振动才能发声
科学中把声音的这种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解析:太空是真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所以宇航员之间需要
振人动吹停 口结止哨,时发,论声所停发。止出,声例但音声的如音物不体通会是立( 过刻消)失比。 较物体发声和未发声时的区别,发现发声物体的共同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提问:“为什么抽气前有声音,抽气后无声音。” 甲同学:“抽气前有空气,抽气后无空气。” 教师:“这说明了什么?” 乙同学:“空气可传声,真空不可传声。”
2)液体传声(气体传声之后,问学生液体、固
体是否可传声?)
学生回答:“可以(不可以)。”
【 为了让学生能知道生活中有很多物理知识存 在,引导学生观察生活。】
4、声速
·【目的在于使学生感觉声音的有关现象在生活中 很常见,使学生感到亲切.】利用自然界中的回声现象 导入声速
为了使学生学会在资料中获取数据,让学生学会 分析数据的初 方法。
让学生看教材中的小资料并回答问题:1)固体、液 体、气体中的声速有哪些不同?2)你认为声速受温 度怎样的影响?
结论:1、固体>液体>气体
2、声音是怎样传播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介质分为三 种:固体、气体、液体)
1)气体传声
·让学生观察宇航员在月球中借助无线电波交谈的 情景,教师借机诱导提出疑问:为什么他们这 么近要借助无线电波而不直接交谈?(学生猜 想:因为不能直接交谈,没有空气。)
·实验探究:使手机发声,然后吊在瓶中,发现仍然听到手
机声音,再用抽气机进行抽气,发现听不到手机声音。 【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观察 不同现象】
教师提问:你们有什么感受? 丙同学:听得声音更大了。 教师引导归纳:固体传声。
4)声波
声波对学生来说既陌生又抽象,所以只能 通过直观的现象来引导学生了解声波。我就 设计由生活中学生扔石头进入水中产生水波 并让学生观察水波图片,再通过类比法由水 波进入声波这一概念。让学生知道声音是以 波的形式传播的。
教师:“那谁能举例说明声音可传声?”
甲学生:“在浴缸旁敲打鱼缸,鱼游得更厉 害。”
为了更直接感受液体是否可传
声:将音乐卡发声,然后用油纸
密封,并将其浸没在水中后,仍
能听到音乐卡发声的声音,让学
生说明液体可以传声。
3)固体传声
教师:谁可用例子说明一下。 乙同学:我看电视时看见别人伏在地上听马蹄声。 为了更加证明固体可传声并让学生体会实验的乐 趣:用自制教具“土电话”(每两人一 个),让学生自己实验,教师适 时引导。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东华理工大学 物理系 蔡亚梅
指导老师:胡米宁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这节课是学生正式学习物理的第一节课。而声音与 日常生活、生产有着密切的联系,这样可以通过身 边的例子使这一节的知识通俗易懂,不仅使学生感 到亲切也激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而且通过对声 音的产生和传播的学习为下一节光的传播打下基础, 因此,学习这一节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说教法与学法
从八年级学生的年龄的特点看,他们正处于好奇心强, 思维活跃的年龄段,喜欢动手操作,而传统教学不利于 学生创造力的培养。而且古希腊教育家苏格拉底说过: “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焰火。”所以将引导学生们 能亲自动手设计实验,使学生能自主性、探索性、合作 性上有效积极地进行物理活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 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且教师适时利用现代教育手段进 行教学、并在与学生交流的互动中完成教学任务。充分 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原则。
·通过教师、学生双边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
探索生活中的物理知识。 ·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和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
(3)、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因为只有了解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原理, 才能从本质上理解对它的控制与应用,这是
进一步学习本章其它内容的前提。所以设计
了两个重点。
1.声音产生的原理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 难点:由于这节课是学生正式开始学习物理知识的第 一节课,对物理知识很陌生,所以我针对这点制定 了两个难点。
(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通过分析资料,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和温度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
传播的。 ·通过学习活动,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探究问题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四、说过程
本节课将分成三个环节,用一个课时完成。
(一)、课题引入
通过多媒体课件播放图中物体发声视频,请学生思考这 些声音都是由什么物体发出的,使学生产生疑问,活跃 思维。从而顺利引入课题。
(二)新课教学
1、声音怎样产生?
·为了让学生观察、感受自主探究活动来认识声音的产生机理
和感受物理就在他们身边,我将设计让学生分成几小组,用 尺子、纸张、橡皮筋等学生自己设计物体发声实验,教师适 时给予引导,让学生注意用比较法比较声音发出时与不发出 时有何不同。
(三)、小结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布置作业:回去后想想有什么方法能测声速
(可查阅资料)【此题目的主要在于培养学生 的独立思考,查阅资料的能力】
五、板书设计
1.如何借助于实验及推理分析得出声音的产生和 传播的条件。
2.如何使学生了解抽象概念“声波”。
二、说学情
学生已经知道在生活中有声音这一物理现象存在,但 不是很了解,而且学生才刚开始学习物理知识,所以 他们对物理现象的观察、探究和分析能力都非常薄弱, 同时对一些抽象的物理概念也很难理解,如声波,因 此,针对这些方面需恰当的选择方法引导学生学习。
教师提问:物体发生时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甲同学回答:我们给物体了力。 乙同学回答:物体在振动。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归纳:声音的发出是物体在振动。】 为了让学生更加感受物体振动发声,让学生感受:把一些小 纸屑放在桌上,敲打桌子,可看见纸屑在振动。
【联系生产与实际】
由物理走向社会这一理念,则联系生活中 早期机械唱盘,用多媒体播放早期唱片图 片,让学生知道声音的振动在社会中的运 用。
2、温度不同,声速不同
·巩固练习:让一个人将耳朵贴在长水管一侧, 让一个人敲一下长水管,你会听到几次声音 【目的在于巩固本节知识,也锻炼学生的实 际能力】
甲学生:可以听到一次。
乙同学:可以听到两次。
教师:一次是哪一次?两次是哪两次? 甲学生:固体传声。
乙同学:固体、气体传声。
教师适时纠正引导学生巩固本节课的知识。
2)液体传声(气体传声之后,问学生液体、固
体是否可传声?)
学生回答:“可以(不可以)。”
【 为了让学生能知道生活中有很多物理知识存 在,引导学生观察生活。】
4、声速
·【目的在于使学生感觉声音的有关现象在生活中 很常见,使学生感到亲切.】利用自然界中的回声现象 导入声速
为了使学生学会在资料中获取数据,让学生学会 分析数据的初 方法。
让学生看教材中的小资料并回答问题:1)固体、液 体、气体中的声速有哪些不同?2)你认为声速受温 度怎样的影响?
结论:1、固体>液体>气体
2、声音是怎样传播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介质分为三 种:固体、气体、液体)
1)气体传声
·让学生观察宇航员在月球中借助无线电波交谈的 情景,教师借机诱导提出疑问:为什么他们这 么近要借助无线电波而不直接交谈?(学生猜 想:因为不能直接交谈,没有空气。)
·实验探究:使手机发声,然后吊在瓶中,发现仍然听到手
机声音,再用抽气机进行抽气,发现听不到手机声音。 【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观察 不同现象】
教师提问:你们有什么感受? 丙同学:听得声音更大了。 教师引导归纳:固体传声。
4)声波
声波对学生来说既陌生又抽象,所以只能 通过直观的现象来引导学生了解声波。我就 设计由生活中学生扔石头进入水中产生水波 并让学生观察水波图片,再通过类比法由水 波进入声波这一概念。让学生知道声音是以 波的形式传播的。
教师:“那谁能举例说明声音可传声?”
甲学生:“在浴缸旁敲打鱼缸,鱼游得更厉 害。”
为了更直接感受液体是否可传
声:将音乐卡发声,然后用油纸
密封,并将其浸没在水中后,仍
能听到音乐卡发声的声音,让学
生说明液体可以传声。
3)固体传声
教师:谁可用例子说明一下。 乙同学:我看电视时看见别人伏在地上听马蹄声。 为了更加证明固体可传声并让学生体会实验的乐 趣:用自制教具“土电话”(每两人一 个),让学生自己实验,教师适 时引导。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东华理工大学 物理系 蔡亚梅
指导老师:胡米宁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这节课是学生正式学习物理的第一节课。而声音与 日常生活、生产有着密切的联系,这样可以通过身 边的例子使这一节的知识通俗易懂,不仅使学生感 到亲切也激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而且通过对声 音的产生和传播的学习为下一节光的传播打下基础, 因此,学习这一节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说教法与学法
从八年级学生的年龄的特点看,他们正处于好奇心强, 思维活跃的年龄段,喜欢动手操作,而传统教学不利于 学生创造力的培养。而且古希腊教育家苏格拉底说过: “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焰火。”所以将引导学生们 能亲自动手设计实验,使学生能自主性、探索性、合作 性上有效积极地进行物理活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 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且教师适时利用现代教育手段进 行教学、并在与学生交流的互动中完成教学任务。充分 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原则。
·通过教师、学生双边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
探索生活中的物理知识。 ·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和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
(3)、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因为只有了解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原理, 才能从本质上理解对它的控制与应用,这是
进一步学习本章其它内容的前提。所以设计
了两个重点。
1.声音产生的原理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 难点:由于这节课是学生正式开始学习物理知识的第 一节课,对物理知识很陌生,所以我针对这点制定 了两个难点。
(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通过分析资料,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和温度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
传播的。 ·通过学习活动,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探究问题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四、说过程
本节课将分成三个环节,用一个课时完成。
(一)、课题引入
通过多媒体课件播放图中物体发声视频,请学生思考这 些声音都是由什么物体发出的,使学生产生疑问,活跃 思维。从而顺利引入课题。
(二)新课教学
1、声音怎样产生?
·为了让学生观察、感受自主探究活动来认识声音的产生机理
和感受物理就在他们身边,我将设计让学生分成几小组,用 尺子、纸张、橡皮筋等学生自己设计物体发声实验,教师适 时给予引导,让学生注意用比较法比较声音发出时与不发出 时有何不同。
(三)、小结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布置作业:回去后想想有什么方法能测声速
(可查阅资料)【此题目的主要在于培养学生 的独立思考,查阅资料的能力】
五、板书设计
1.如何借助于实验及推理分析得出声音的产生和 传播的条件。
2.如何使学生了解抽象概念“声波”。
二、说学情
学生已经知道在生活中有声音这一物理现象存在,但 不是很了解,而且学生才刚开始学习物理知识,所以 他们对物理现象的观察、探究和分析能力都非常薄弱, 同时对一些抽象的物理概念也很难理解,如声波,因 此,针对这些方面需恰当的选择方法引导学生学习。
教师提问:物体发生时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甲同学回答:我们给物体了力。 乙同学回答:物体在振动。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归纳:声音的发出是物体在振动。】 为了让学生更加感受物体振动发声,让学生感受:把一些小 纸屑放在桌上,敲打桌子,可看见纸屑在振动。
【联系生产与实际】
由物理走向社会这一理念,则联系生活中 早期机械唱盘,用多媒体播放早期唱片图 片,让学生知道声音的振动在社会中的运 用。
2、温度不同,声速不同
·巩固练习:让一个人将耳朵贴在长水管一侧, 让一个人敲一下长水管,你会听到几次声音 【目的在于巩固本节知识,也锻炼学生的实 际能力】
甲学生:可以听到一次。
乙同学:可以听到两次。
教师:一次是哪一次?两次是哪两次? 甲学生:固体传声。
乙同学:固体、气体传声。
教师适时纠正引导学生巩固本节课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