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白细胞虫病
兽医寄生虫学--第二章 家禽的常见寄生虫病 第四节 住白细胞原虫病
兽医寄生虫学第二章家禽的常见寄生虫病第四节住白细胞原虫病一、概述定义:住白细胞原虫病是由血孢子虫亚目,住白细胞虫科,住白细胞虫属(Leucocytozoon)的原虫寄生于鸡的血液细胞和内脏器官的组织细胞内所引起的一种原虫病。
已知的病原主要有两种,即卡氏住白细胞虫(Leucocytozoon caulleryi)和沙氏住白细胞虫(L. sabrazesi)。
住白细胞原虫属于血孢子虫亚目。
大配子和小配子母细胞独立发育,无融合体。
通常无类锥体。
小配子母细胞产生带8根鞭毛的小配子。
合子运动,称动合子。
子孢子裸露,表膜为3单位膜。
异宿主寄生。
裂殖生殖在脊椎动物宿主体内,孢子生殖在无脊椎动物宿主体内。
由吸血昆虫传播。
住白细胞虫科(Leucocytozoidae)主要为鸟类寄生虫。
裂殖生殖出现于肝、心、肾和其它器官的实质细胞中。
大配子和小配子母细胞出现于白细胞和未成熟红细胞中。
孢子生殖出现于除蚊子外的吸血昆虫中。
在整个生活史中不形成色素。
与兽医相关的为住白细胞虫属(Leucocytozoon)的沙氏住白细胞虫(L. sabrazesi)和卡氏住白细胞虫(L. caulleryi),主要感染鸡。
流行特点:1.住白细胞虫的传播媒介为蠓和蚋。
沙氏住白细胞虫的传播者为蚋,卡氏住白细胞虫的传播者为蠓。
2.本病发生有一定的季节性,这与库蠓和蚋活动的季节性相一致。
当气温在20℃以上时,库蠓和蚋繁殖快,活力强,而分别由它们传播的卡氏住白细胞原虫和沙氏住白细胞原虫的发生和流行也就日益严重。
二、形态住白细胞原虫有多个种,分别感染不同种禽类,如鸡、火鸡、鸭和鹅等。
蚋和库蠓为中间宿主。
康复的禽可成为健康带虫者,保持终身。
作为中间宿主或生物媒介的蚋和蠓吸食带虫者的血液,其后再去叮咬易感禽,传播本病。
卡氏住白细胞虫的成熟配子体近于圆形,大小为15.5微米×15.0微米。
大配子体的直径为12~14微米,有一个核,直径为3~4微米;小配子体的直径为10~12微米,核的直径也为10~12微米。
禽住白细胞原虫病(Avian leucocytozoonosis)
禽住白细胞原虫病(Avian leucocytozoonosis)禽住白细胞原虫病(Avian leucocytozoonosis)是组织细胞及血球内寄生之原虫所引起之疾病,各地于春末夏初至秋季皆有本病流行。
本病的病原体为Leucocytozoon ( L.)属原虫,由荒川库蠓俗称鸡糠蚊或蚋属等小型吸血昆虫媒介。
罹患本病之幼鸡及中鸡呈喀血或全身性出血而暴毙,至于蛋鸡大多发生贫血及停止产蛋等症状,为养鸡业者带来莫大的经济损失;尤其是在病媒容易侵入之开放式鸡舍,更是鸡农极困扰之疾病。
本病尚无有效疫苗以控制,只能于饲料中添加药物以预防。
【病原】L. caulleryi病原性最强,在各地皆造成严重危害;L. sabrazesi则在山坡地、山地及河川附近的鸡场造成危害。
至于L. andrewsi则病原性微弱。
【原虫生活史】L. caulleryi和L. sabrazesi之生活史大致相同,今以L. caulleryi为例说明如下:鸡糠蚊是属于蠓科的一种吸血昆虫,嗜食鸡血;当它吸食病鸡血液后,血球中的雄性和雌性配殖体,在其体内结合并发育。
经2~7天发育成感染性胞子虫,集合在该蠓的唾液腺内,等待机会。
当鸡糠蚊再吸食健康鸡血时,这些胞子虫即随着唾液进入健康鸡体内。
分布在肺、脾、肾、心肌、肝、肌肉等各器官组织之组织细胞中,开始两个世代之无性生殖期,经过约十二至十三天。
成熟裂殖体直径约20~200mu之间,肉眼可见呈白点状,破裂后放出许多的裂殖子,第一代裂殖子可再侵入其他健康之血管细胞中发育为第二代裂殖体;至于第二代裂殖子则可侵入红血球内,开始有性生殖时期,期间约八至十二天,发育为雌性配殖体和雄性配殖体,成为鸡糠蚊的新感染源。
表一.L. caulleryi之生活史与感染鸡发病症状之相关性【传染途径】感染L. caulleryi和L. sabrazesi的病鸡,其血液或脏器制成的乳剂,人工直接感染皆不能使健康鸡发病;本病必须经过病媒才能传染。
鸡住白细胞虫病应该如何预防
鸡住白细胞虫病应该如何预防
鸡住白细胞虫病,病鸡因红细胞被破坏及广泛性出血,鸡冠呈苍白色所以又称为白冠病。
近几年为养鸡行业造成了比较大的危害。
本病与一些吸血昆虫活动的季节相一致,六月到十月为发病季节七月到九月是发病高峰季节。
各种年龄段的鸡都会发病,小鸡和青年鸡最容易感染本病。
住白细胞虫病的生活史由3个阶段组成,孢子在昆虫体内生殖,在宿主的组织细胞内裂殖生殖配子在宿主的红细胞或者白细胞中生殖。
本病发病时需要有中间宿主的媒介(吸血昆虫)发病症状
自然感染的潜伏期为6到10天。
小鸡症状明显,死亡率高。
病初发烧,食欲不振,精神沉郁,流口水,下痢粪便成绿色,贫血鸡冠和肉垂苍白,生长发育慢,两肢轻瘫,活动困难感染十二到十四天,病鸡会因咯血,呼吸困难死亡成年鸡死亡率较低,病情也较轻,病鸡鸡冠发白消瘦,拉水样白色或绿色稀粪,产蛋鸡产蛋率下降甚至停产。
死后剖检的主要特征白冠,全身性皮下出血,胸肌腿肌,心肌有大小不等的出血点,各内脏器官上有灰白色或稍带点黄色,针尖至栗粒大小与周围器官有明显分界的白色小结节。
如何预防?
鸡住白细胞虫病的传播和吸血昆虫的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说消灭这些昆虫是防治本病的重要环节。
用杀虫剂将他们灭杀在鸡舍周围的环境中,每过一周用杀虫剂进行一次喷雾,可以起到很明显的预防作用。
鸡住白细胞虫病治疗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鸡住白细胞虫病的概述 • 鸡住白细胞虫病的临床症状与诊断 • 鸡住白细胞虫病的治疗方案 • 鸡住白细胞虫病的预防措施 • 鸡住白细胞虫病的治疗效果评估
01
鸡住白细胞虫病的概述
鸡住白细胞虫病的定义
鸡住白细胞虫病是一种由住白细胞虫引起的寄生虫病,主要 侵害鸡的血液细胞和生殖细胞。
避免交叉感染
不同日龄、不同品种的鸡应分开饲养,避免交叉 感染。
3
做好人员和物品的管理
严禁非饲养人员进入鸡舍,工作人员进出鸡舍时 应更换专用工作服、鞋帽等。
05
鸡住白细胞虫病的治疗效果评估
治疗效果的评估指标
死亡率的降低程度
治疗是否能有效降低鸡住白细胞 虫病造成的死亡率。
症状的改善程度
治疗是否能显著改善病鸡的症状 ,如食欲不振、体重下降等。
该病在鸡群中广泛传播,对鸡的生长发育和产蛋量产生严重 影响。
鸡住白细胞虫病的病因
住白细胞虫通过蚊、蝇等昆虫传播,在鸡体内繁殖,并导 致鸡的白细胞数量减少。
鸡住白细胞虫病的发生与环境卫生、饲养管理、疫苗接种 等因素有关。
鸡住白细胞虫病的流行病学
鸡住白细胞虫病在夏季和秋季高发,与蚊、蝇的活动密切相关。 该病在鸡群中传播迅速,对鸡的感染率较高,但死亡率相对较低。
接种时间
疫苗接种通常在鸡只感染前或感染 初期进行,以产生足够的免疫力。
综合防控措施
鸡场管理
加强鸡场卫生管理,定期清理鸡舍,消毒鸡 舍及周边环境。
隔离措施
发现病鸡应及时隔离治疗,防止疾病扩散。
饲养管理
合理配置饲料,增强鸡只抵抗力。
人员管理
饲养员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防止人为传播 疾病。
住白细胞原虫病
镜检姬姆萨染色或瑞氏染 色的血片。由于细胞内寄 生期(配子生殖期)虫体的 寄主,红细胞或白细胞显 得肥大,并且发生变形。
• 防治
一般情况下,治疗效果 很差。预防可采取措施防 止生物媒介—蚋和蠓吸食 禽类的血液(禽舍设置纱 窗纱门,用化学药物喷雾 控制昆虫)。在禽类的整 个生长期,饲料内添加预 防性药物,可获得良好的 效果。
火鸡可用氯羟吡啶,饲 料 内 添 加 1.25 ~ 2.5mg/kg ; 鸡 可 用 乙 胺 嘧啶(饲料内加lmg/kg)、 磺胺二甲氧嘧啶(饲料内 加 l0mg/kg) 或 磺 胺 喹 噁 啉(饲料内加50mg/kg)。
白细 配子
胞的 原生 质
体的 白细
原生细胞
图7-75 鸡沙氏住白虫
• 生活史
图7-76 鸡沙氏 住白虫 发育史
• 诊断
发病率高,精神沉郁, 食欲不振,平衡失调,衰 弱,喜扎堆。死亡率不等。 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取决 于易感禽类身体上吸血蚋 或蠓的数量或虫血症的严 重程度。死后剖检可见肝、 脾肿大。
第四节 住白细胞原虫病
由住白细胞原虫寄生于 鸡的白细胞 (主要是单核 细胞)和红细胞内引起的一 种原虫病,常呈地方流行, 对雏鸡和青年鸡危害严重, 可引起大批死亡。
• 形态
住白细胞原虫有多个种, 分别感染不同种禽类,如 鸡、火鸡、鸭和鹅等。蚋 和库蠓为中间宿主。康复 的禽可成为健康带虫者, 保持终身。作为中间宿主 或生物媒介的蚋和蠓吸食 带虫者的血液,其后再去 叮咬易感禽,传播本病。
鸡住白细胞原虫病的诊断与防治措施
鸡住白细胞原虫病的诊断与防治措施1 病原及流行情况鸡住白细胞原虫病是由寄生于鸡的单核细胞、白细胞或红细胞内的住白细胞原虫引起的鸡贫血性疾病。
该病的流行季节是每年3~11月,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流行季节为6~10月。
3~6周龄的鸡患病后的死亡率达到50%~80%,育成鸡的死亡率在10%~30%,成年鸡的死亡率在5%~10%,耐过的病鸡对该病具有一定的免疫力。
2 临床症状该病能够感染各年龄的鸡,其中以3~6周龄雏鸡发病后的死亡率最高。
雏鸡感染该病多为急性经过,即病鸡精神沉郁,体温升高,昏睡、乏力;食欲减退,严重时甚至废绝;两肢轻瘫,运动失调,行步困难;口流黏液,排白绿色的稀便。
感染该病的12~14日龄的雏鸡因严重呼吸困难咯血和出血而导致突然死亡。
育成鸡和成年鸡感染该病后大多出现贫血、消瘦,肉髯和鸡冠苍白。
病鸡一般发生下痢,排绿色或白色粪便;育成鸡生长发育缓慢,成年鸡产蛋少或停止,产无壳蛋、软壳蛋的数量增加。
3 剖检变化病鸡进行解剖时,血液稀薄,不易凝固,肌肉呈苍白色,可见肠管外表面、胰脏、胸腿肌肉,腹部皮下脂肪表面及心、肝、脾脏表面有大量粟粒大小的呈红色或灰白色的圆形小结节突出于表面,同周围组织形成清楚界限。
病鸡肝脏明显肿大、质脆,心、脾、肌胃、腺胃发生出血,个别病死鸡的腹腔内形成血凝块,气管内出现血样黏液,肺部明显淤血。
4 实验室诊断用小刀取少量病鸡出血的部分组织,放置于载玻片上滴加生理盐水进行混合悬浮,盖上盖玻片后使用50倍的放大镜进行检查。
另外,还可取病鸡血液制成涂片,用姬姆萨染色液染色后进行高倍镜检,发现红细胞和白细胞内均出现大小不等的圆形配子体及裂殖体,在血浆中还出现呈紫红色、圆点状的游离裂殖子。
根据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和实验室诊断,可确诊为发生鸡住白细胞原虫病。
5 预防措施鸡舍门、窗应安装网孔密度多于40目/cm的纱门、纱窗,防止蠓、蚋等昆虫进入鸡舍,但要注意定期清扫纱网上沉积的灰尘,避免影响通风。
鸡白冠病
鸡白冠病鸡白冠病又称鸡住白细胞虫病,是由一种原虫在鸡体内寄生而引起的。
寄生于鸡体内的主要是卡氏住白细胞原虫,是由库蠓传播的,大多发生于夏秋季节,雏鸡易感性最高。
1 症状病鸡精神沉郁,食欲废绝,流粘性口液,个别鸡口流暗红色血水,呼吸困难,两腿轻瘫。
粪便呈绿色,贫血,冠和肉髯苍白。
2 剖检变化病鸡在解剖时,血液稀薄,不易凝固。
肌肉色泽苍白,可见胸腿肌肉,胰脏、肠管外表面;心、肝、脾脏表面及腹部皮下脂肪表面有许多粟粒大小的出血小结节。
肝脏及脾脏肿大、出血,表面有灰白色小坏死点,并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有的病死鸡的腹腔内有血凝块。
肺明显郁血,气管内有血样粘液,肾脏肿大出血,心肌有出血点和灰白色小结节。
3 诊断取病鸡血液做成涂片,姬姆萨染色。
高倍镜检,发现红细胞、白细胞内有裂殖体及大小不等的圆形配子体,还发现游离在血浆中的紫红色圆点状的裂殖子。
根据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及镜检结果等,诊断为鸡白冠病(卡氏住白细胞虫病)。
4 治疗①25%的水溶性泰灭净,每袋50g,配水125kg,连饮8天。
②饲料中添加0.04%痢特灵,连喂7天。
③饮水中添加维他利,每袋lOOg,配饮水lOOkg,连饮5天。
④鸡舍内用2.5%的溴氢菊酯以3000倍水稀释喷雾消毒,以杀灭库蠓等昆虫,连续1周。
经采取上述措施,于就诊后的第3天开始症状减轻,食欲逐渐好转。
1周后死亡停止,鸡群转归正常,逐渐恢复健康。
本次发病累计死亡212只,死亡率达90%左右,损失较大。
为了预防本病,应在每年的夏秋季节将鸡舍门窗装上纱网,减少库蠓进入鸡舍的机会。
在流行季节每周进行一次鸡舍外环境喷洒敌敌畏,鸡舍内喷洒溴氢菊酯,或在饮水中添加泰灭净进行预防。
鸡住白细胞原虫病的特点与治疗措施
鸡住白细胞原虫病的特点与治疗措施研究表明,鸡住白细胞原虫病是由住白细胞虫侵害鸡的血液和内脏器官的组织细胞而引起的一种原虫病。
下面我们介绍一下本病的特点与治疗。
鸡住白细胞原虫病的病原病原为住白细胞虫。
日前我国发现寄生于鸡的有两种。
本病的流行与传播媒介库蠓的活动和消长相关。
我国南方发生于4-10月,北方发生于7-9月。
各种年龄的鸡都易感。
鸡住白细胞原虫病的临床与剖检症状本病潜伏期为6-10天,急性发作,严重贫血,发热,全身衰弱,食欲减退,精神倦怠。
幼雏常下痢,粪便呈黄绿色,运动失调,死前口流鲜血是最为特征性的症状。
剖检,可见肺、肾、肝、等的内脏气管出血。
中雏及成年鸡表现贫血,肉冠苍白,发育迟缓,产蛋率下降,剖检可见肝、脾脏肿大、出血,有时有肠炎变化。
腹腔脂肪表面可见有出血点。
急性贫血,白细胞溶解,肝、脾脏肿大氏本病的主要病变。
有时可见胸部肌肉有栗粒大小结节。
鸡住白细胞原虫病的诊断与防制措施本病可根据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及血液涂片和脏器触片中发现虫体,进行确诊。
防止库蠓侵入鸡舍,是病的有效途径。
鸡舍内外可定期喷洒1%的除虫菊素,并经常保持清洁卫生。
一旦发生本病,可用以下药物进行治疗和预防。
复方泰灭净,对主白细胞虫病有特效,泰灭净粉剂,按0.5%混料,连用3天后浓度改为0.05%,再用14天,然后给为0.025%作长期预防。
泰灭净钠粉,按0.05%混于饮水,连用3天后,浓度改为0.03%,再用14天。
磺胺一2,6-二甲氧嘧啶0.1%放于饮水中,2天后改量为0.03%放于饮水中,再用2天,待症状控制后,改用预防用量25-75毫克/千克。
磺胺一2,6-二甲氧嘧啶40毫克/千克于乙胺嘧啶4毫克/千克合用,混于饲料中,1周后减半为预防用量。
鸡住白细胞虫病的防治
鸡住白细胞虫病的防治
鸡住白细胞虫病病原体以卡氏住白细胞虫为主,是一种侵害血液、肌肉与内脏器官的原虫性寄生虫病。
1.流行病学住白细胞原虫在鸡体内进行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在蠓等吸血昆虫体内形成生殖性孢子小体。
它的生活史是鸡→蠓→鸡。
本病各种年龄的鸡都易感染。
2.症状和病理变化病鸡的症状主要是咯血、呼吸困难、鸡冠苍白,最后倒地挣扎而死。
尤其是急性病例这些症状更为明显。
剖检时可见全身各处皮下有出血斑,胸腔和腹腔内积血;肌肉与各内脏除出血外,仔细观察还可发现一些细小的灰白色病灶。
3.防治防治本病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消灭传播媒介库蠓。
可利用成虫喜欢进入鸡舍内吸血的特点,在蠓肆虐猖獗的季节,鸡舍场地可用0.1%除虫菊酯喷洒,以杀灭成虫。
在本地区发生此病流行期间,药物预防可用可爱丹,每吨饲料混入150克,或泰灭净粉每吨饲料混入30克。
经初步诊断为本病时,应马上进行药物治疗。
可用:①氨丙啉。
鸡住白细胞原虫病的防治
鸡住白细胞原虫病又称白冠病,是由住白细胞原虫引起家禽的以内脏和肌肉组织广泛出血为特征的 一种高度致死性原虫病。 一、流行特点: 1、本病的发生、流行与库蜢等吸血昆虫的活动有直接关系,一般气温在20℃以上时,库蜢和蚋繁 殖快、活动力强,本病流行也就严重。因此,本病的流行有明显的季节性,各地的流行季节随气候 的差异有很大的不同,南方多发生于4~10月份,北方多发生于7~9月份。 2、本病的传播媒介为库蜢、蚋,通过叮咬而传播。如果夏季天气炎热、雨水较多,就给昆虫的生 长繁殖提供了优良的环境,由它们传播而引起的住白细胞原虫病呈上升趋势。本病往往在暴雨季节 过后的20天前后开始发生。 3、各个年龄的鸡都能感染,但以3~6周龄的雏鸡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本病的传染源主要是病鸡及 隐性感染的带虫鸡(成鸡)。
发病鸡肝脏肿大、出血,质地很脆,易破裂,表面有出血凝块
发病鸡脾脏极度肿大、出血、坏死和破裂
发病鸡脾脏极度肿大、出血、坏死和破裂
发病鸡心脏表面有突出的细小灰白色结节
发病鸡肾脏肿胀、大面积出血
发病鸡肾脏大面积出血,并形成血凝块
发病鸡肾脏大面积出血,并形成血凝块
发病鸡胰腺表面有细小的出血囊点
二、临床诊断要点: 1、鸡住白细胞原虫病自然感染病例潜伏期为6~12天,鸡病初体温升高,食欲不振甚至废绝,羽毛 蓬乱,精神沉郁,运动失调,行走困难,下痢,粪便呈绿色水样。 2、本病多见于1~3月龄的雏鸡,发病率高,症状明显,可造成大批死亡。产蛋期母鸡发病,可导致 产蛋量下降,软壳蛋增多,甚至死亡。 3、本病最典型的症状为贫血。各内脏严重出血,机体贫血,贫血从感染后15天开始出现,18天后 最严重,鸡冠和髯苍白,可见有细小的出血囊。在贫血症状期间,可出现发育迟缓和产蛋量下降等 症状。 4、本病的另一特征是病鸡突然咯血,呼吸困难,常因内出血而突然死亡。特征性症状是死前口流 鲜血,因而常见水槽和料槽边沾有病鸡咯出的红色鲜血。
鸡住白细胞原虫病
4 细菌培养 病料接种巧克力琼脂上 , 3 % . 2 经 7
5 0 环境 中 2 ~ 8 %C 4 4 h培养 , 可见圆形 、 隆起 、 表面 光滑 、 边缘整齐 、 灰白色半透明的针尖大小的小菌 落。与葡萄球菌做交叉 划线培养 , 经经 3 ℃ 2 h 7 4
培养 , 见 卫星 现 象 。 可 根据上述发病情况 、 床症状 、 检变化 、 临 剖 实
( )清除鸡舍周围的杂草 , 1 污水 , 好舍 内外的卫 生 , 搞 加
强通风换气。
长发育迟缓 , 四肢轻瘫 。 严重的病例 , 出现 咳血 , 出血 , 呼吸困
难, 常因内出血而突然死亡。中鸡 , 成年鸡一般死亡率不高 ,
( )用速补饮水 , 2 磺胺氯吡嗪钠饮水或拌料 。
; ;
的小结节 。气 管 , 胃, 胃, 腺 肌 肠道 有时有积 血 , 十二指肠有 散在 的出血点 ,实质器 官可见大量 的 白色或红色 米粒大 的
结节 。 3 防 治
重, 症状明显 , 发病率高 , 能引起 大批死亡 。
1 症 状
3 6月龄的鸡 , - 发病严重 , 最典型 的症状是贫血 , 食欲不 振, 精神沉郁 , 口流涎 , 下痢 , 粪呈黄色 , 冠和肉髯苍 白。生 鸡
涂片, 染色后镜检 , 发现有革兰 氏阴性杆菌 , 且呈 多形性存在 , 偶尔呈纤丝状 , 菌体周围有夹膜 。
1 发病情况
李
红 新
21 0 1年 9月 1 绥 中县 一养殖 户饲 养 的 01 3
20 0 0只 10 1龄 蛋 鸡 突 然 发 病 ,投 泰 乐 菌 素 和 7 3
养 禽
辽宁省 葫芦岛 市绥中 县高 Z. 3 , 1 _ 鸡 住 白 1 原 虫 病 一 0o三 0-∞ 9J.s∽台动 f胞 )
鸡住白细胞原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实验室诊断及防治
鸡住白细胞原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实验室诊断及防治1. 引言1.1 鸡住白细胞原虫病简介鸡住白细胞原虫病,又称鸡白细胞原虫病,是由鸡白细胞原虫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
该病主要通过感染了鸡白细胞原虫的寄生虫携带者传播,主要通过血液传播和昆虫叮咬传播,引起家禽感染。
鸡住白细胞原虫病是一种潜伏期长、病程迁延而又极易复发的疾病。
感染了鸡白细胞原虫的鸡群往往表现为明显的免疫抑制现象,免疫功能下降,易导致合并细菌、病毒及寄生虫感染,严重影响鸡的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
在鸡群中,特别是生长发育迅速的肉鸡群中,一旦出现鸡住白细胞原虫病感染,常导致生长停滞,严重影响养殖效益。
引起养殖户高度重视和关注,并对此进行积极预防和控制。
1.2 流行病学调查流行病学调查是对鸡住白细胞原虫病流行规律及影响因素进行系统研究的重要方法。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可以掌握疾病的发病情况、传播途径、易感人群等信息,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在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时,首先需要明确疫情的基本情况,包括病例的地理分布、发病季节和年龄分布特点等。
需要了解疫情暴发的可能原因,例如饲养管理不当、环境卫生状况等。
通过对病例的追踪调查,可以找出病例之间的联系和共同特点,有助于确定病因和传播途径。
流行病学调查还可以分析宿主的易感性及抵抗力,揭示疾病的传播规律。
还能够评估预防控制策略的有效性,为预防和控制鸡住白细胞原虫病提供科学依据。
流行病学调查是把握疾病流行规律、及时发现和控制疫情的重要手段,对于保障鸡的健康,保障养殖业的良好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正文2.1 临床症状鸡住白细胞原虫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1. 发病初期:鸡感染住白细胞原虫后,通常在发病初期会出现食欲减退、体重下降、精神萎靡等症状。
鸡羽毛也可能出现不整洁、暗淡无光的情况。
2. 呼吸道症状:感染严重的鸡可能会出现呼吸困难、咳嗽、喘息等呼吸道症状。
鼻翼扇动明显,甚至有涎泡和鼻涕分泌物增多。
3. 消化系统症状:鸡住白细胞原虫病还会引起消化系统问题,表现为拉稀、腹泻、腹部膨胀等症状。
最新鸡住白细胞原虫病的诊断和治疗措施【动植物养殖】
鸡住白细胞原虫病的诊断和治疗措施
本病是由住白细胞原虫寄生于鸡的白细胞或红细胞而引起的一种血液原虫病,
鸡感染后大量的红细胞遭到破坏,部分组织器官出血,造成贫血,由于贫血使得鸡冠发白故又名“白冠病”。
此病的流行有明显的季节性,库蠓是本病的主要传播媒介,健康鸡被携带子配子体的库蠓叮咬吸血时传染发病。
1、病情况
2007年9月20日,沧县一养鸡户来我处就诊。
主诉:饲养肉杂鸡2500只,
35日龄,从9月17日开始鸡群有零星死亡,鸡群采食量减少,粪便变稀,黄绿便
增多,鸡冠变白的也多了,检查死鸡外表时有出血现象,鸡口内有鲜血凝血块,到20号就诊时一天的死亡数升至10多只。
2、剖检症状
剖检病死鸡9只,其中3只口腔内有凝血块。
将胸部、腿部皮剥离后发现胸肌、腿肌有出血,呈斑块状;胸肌、腿肌表面有散在的小米粒大小的灰白色结节;心肌表面小结节最为明显,多而集中;肾脏出血,有的鸡肾脏表面甚至被凝血块覆盖;肠系膜腹部脂肪表面也可用肉眼看到针尖大至粟米粒大小的结节,有的结节周围有一圈红晕围绕。
3、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剖检时的特征性病变,可诊断此群鸡所患疾病为住白细胞原虫病。
后又从带来的活鸡翅下静脉采血,涂片,用姬姆萨染色,在高倍显微镜下观查,看到白细胞内有大的配子体,红细胞周围有小的配子体,确诊这群鸡患有住白细胞虫病。
4预防与治疗 4.1由于本病是由吸血昆虫传播,建议畜主清除鸡舍周围
的杂草,鸡舍的门窗安装窗纱,并在鸡舍周围喷撒溴氢菊脂类药物以减少舍内外的吸血昆虫量。
4.治疗,磺胺甲咪唑拌料,首次加倍,连用5天,饮水中加入2%的小苏打。
5天后用白头翁散按说明使用再用7天,疗效甚好。
第三节 禽住白细胞虫病
第三节禽住白细胞虫病教学目标:掌握禽住白细胞虫病的病原体、生活吏、流行病学、症状、病理变化、诊断防治教学重点:禽住白细胞虫病流行病学、生活吏、症状、病理变化、诊断和防治教学难点:禽住白细胞虫病的流行病学病源、病理变化与防治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引入】鸡住白细胞原虫病又称自冠病,是由住白细胞原虫引起的以出血和贫血为特征的寄生虫病,主要危害蛋鸡特别是产蛋期的鸡,导致产蛋量下降,软壳蛋增多,甚至大批死亡。
各内脏严重出血,机体贫血,冠苍白。
一、病原体禽住白细胞原虫:危害鸡的主要有二种:卡氏住白细胞原虫,沙氏住白细胞原虫。
其中以卡氏住白细胞原虫分布最广、危害最大。
二、生活使卡氏住白细胞原虫的生活史必须以库蠓为传播媒介,发育过程包括裂殖生殖、配子生殖、孢子生殖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及第二阶段的大部分在鸡体内完成(25天),第二阶段的一部分及第三阶段在库蠓体内完成(2~7天)。
具体生活史:【讲解】库蠓在吸血时,将唾液腺中的子孢子注入鸡体内,并随血流到全身各脏器的血管内皮细胞内寄生,经发育而变为第一代和第二代裂殖体。
第二代裂殖体成熟后释放出的裂殖子有了性的分化,开始进入配子生殖阶段,形成雌、雄性配子体,当库蠓吸血时,雌、雄配子体进入库蠓体内,并迅速发育成雌、雄配子,然后雌、雄配子体结合形成合子,开始了孢子生殖阶段的发育,最后形成卵囊,成熟的卵囊内含有大量的子孢子,并聚集于库蠓的唾液腺中,在库蠓再吸血时,子孢子进入鸡体内而使鸡受感染,从此又开始新的生活周期。
三、流行病学1.传播媒介:鸡住自细胞原虫必须以吸血昆虫为传播者,卡氏住自细胞原虫由库蠓传播,沙氏住白细胞原虫由蚋传播。
2.传染原:本病的感染来源主要是病鸡及隐形感染的带虫鸡(成鸡),另外,栖息在鸡舍周围鸟类如雀、鸦等也可能成为本病的感染来源3.易感动物:主要为火鸡四、症状1.鸡白冠病自然病例潜伏期6~12天,病初体温升高,食欲不振甚至废绝;羽毛蓬乱,精神沉郁,运动失调,行步困难。
禽住白细胞虫病的剖检与诊断
肺 泡壁 毛细 血 管扩 张 充 血 ,有 的可见 大量 裂 殖 子, 肺 泡 与 细支 气管 蓄积 浆液 , 伴 发 出血 和坏 死 。在
亡, 死前 口流鲜 血是 特征 性 的症状 。成 年鸡 感染 该 病 后 ,因虫 体 侵 入 红细 胞 内 寄生 而 引起 贫 血 ,鸡 冠 苍 白, 拉 水样 、 白色或 灰绿 色稀 粪 等症 状 。
器 触 片 中发 疫、 禽霍 乱 、
宿 主 细胞 是 红 细胞或 成红 细胞 及 白细胞 。
个 或 数个 聚集 在 一起 的巨型 圆形 , 具有较厚的均质性包膜 , 胞浆充满深蓝 色、 圆点 状 裂 殖 子 , 包 膜外 侧偶 见 梭形 的上 皮 样 细 胞 增生 。裂 殖体 所 在 部位 的肝组 织 坏死 、 消失 , 有 少 量 淋巴细胞和异嗜性粒细胞浸润。汇管区的叶问静脉 、 叶 间 动脉 以 及 肝 小 叶 内的 中央 静 脉 均 强 度 扩 张 , 血
坏死灶 中见有不 同发育阶段的裂殖体 ,在其包膜外 周 也有 上 皮 样 细胞 增 生 ,其 中还 伴 有 淋 巴 细胞 和 异 嗜性 粒 细胞 浸润 及散 在大 量裂 殖子 。 肾小 管上 皮 细胞 颗 粒 变性 ,脂 肪 变性 乃 至 呈 渐
进 性坏 死 , 肾小 球呈 急性 或慢 性 肾小球 肾炎 变化 。部 分 肾组织 、血 管壁 或 其外 膜 见 有不 同发育 阶段 的裂
液 淤滞 , 血 管 内皮 细 胞 肿 胀 、 增生 , 有 的 血 液 中还 见
血 液涂 片 用 姬姆 萨 染 色镜 检 , 裂殖 子呈 卵 圆形 , 直径 为 0 . 8 9 — 1 . 4 5微 米 , 钝 端 有 红 色 圆形 的核 , 胞浆 呈 淡 青 色 。侵 入红 细胞 的裂 殖 子呈 小颗 粒 状 , 每个 红
鸡住白细胞虫病的诊治探究
鸡住白细胞虫病的诊治探究鸡住白细胞虫病是一种由原生动物引起的疾病,主要侵害鸡的消化系统和免疫系统,给养鸡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在许多国家和地区,鸡住白细胞虫病已经成为鸡类养殖业的主要疾病之一。
本文将对鸡住白细胞虫病的诊治进行探究,以期为解决这一重要问题提供帮助。
一、鸡住白细胞虫病的病原学鸡住白细胞虫(Eimeria tenella)是一种原生动物寄生虫,主要发生在鸡的盲肠和结肠内。
它会侵入宿主的肠黏膜细胞内,繁殖增殖,并且破坏肠道黏膜,引起严重的出血和溃疡病变。
虫体经过孢子囊产生孢子,排泄到环境中,待鸡类食入病原虫囊孢子时感染新宿主。
二、鸡住白细胞虫病的临床表现鸡住白细胞虫病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食欲减退、积食、腹泻、体重下降、蛋产量下降、死亡率增加等症状。
在临床观察中,患病鸡通常呈现出粪便有血、严重贫血等症状。
并且,由于鸡住白细胞虫感染使得鸡的消化吸收功能下降,导致骨骼生长发育不良,影响鸡的生长。
三、鸡住白细胞虫病的诊断方法要准确诊断鸡住白细胞虫病,首先需要对患病鸡进行病理解剖和组织学检查。
病理解剖主要观察鸡肠道的变化,如出现出血、溃疡等情况。
组织学检查则是通过镜检观察组织切片,寻找寄生虫的存在。
还可以通过便检、血清学检查、PCR等方法进行诊断。
四、鸡住白细胞虫病的治疗方法目前,鸡住白细胞虫病的治疗主要依赖于抗原生物药物。
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是使用化学药物,如杀原虫药物阿米特拉鲁等。
但是随着长期使用,病原体对药物产生耐药性,且化学药物在饲料中残留,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
急需寻找更安全有效的替代治疗方法。
近年来,一些研究表明,植物提取物和中草药对鸡住白细胞虫病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以作为潜在的治疗药物。
胡麻叶提取物、苦楝碱、甜菊烯酚等植物提取物都显示出抗原生物作用。
几种中草药如黄连、板兰根、苦参等也有一定的抗鸡住白细胞虫活性。
五、鸡住白细胞虫病的预防措施预防胜于治疗,对鸡住白细胞虫病的有效预防措施对于减少该病的影响至关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鸡住白细胞虫病
住白细胞虫病(Leucocytozoonosis)是由住白细胞虫侵害血液和内脏器官的组织细胞而引起的一种原虫病。
本病在我国南方比较严重,常呈地方性流行;近年来北方地区也陆续发生。
本病对雏鸡危害严重,发病率高,症状明显,常引起大批死亡。
临床症状
自然感染时的潜伏期为6~10天。
雏鸡和童鸡的症状明显,死亡率高。
病初发烧,食欲不振,精神沉郁,流口涎,下痢,粪便呈绿色,贫血,鸡冠和肉垂苍白,生长发育迟缓,两肢轻瘫,活动困难。
感染12~14天,病鸡突然因咯血、呼吸困难而发生死亡。
中鸡和成年鸡感染后病情较轻,死亡率也较低,病鸡鸡冠苍白,消瘦,拉水样的白色或绿色稀粪,中鸡发育受阻,成年鸡产蛋率下降,甚至停止产蛋。
病理变化
死后剖检的主要特征是:白冠,全身性皮下出血,肌肉(尤其是胸肌、腿肌、心肌)有大小不等的出血点;各内脏器官上有灰白色或稍带黄色的、针尖至粟粒大的、与周围组织有明显界限的白色小结节,将这些小结节挑出并制成压片,染色后可见到有许多裂殖子散出。
预防
鸡住白细胞虫的传播与库蠓和蚋的活动密切相关,因此消灭这些昆虫媒介是防治本病的重要环节。
防止库蠓和蚋进入鸡舍,可用杀虫剂将它们杀灭在鸡舍及周围环境中,这对减少本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每隔6~7天用杀虫药进行喷雾,可收到很好的预防效果。
治疗
当使用药物进行治疗时,一定要注意及时用药,治疗越早越好。
最好是在疾病即将流行前或正在流行的初期进行药物预防,便可取得满意的防治效果。
目前常用的治疗药物有下列几种:
1.磺胺二甲氧嘧啶(Sulfadimethoxinum,SDM) 预防用量为
2.5×10-5~7.5×10-5,混于饲料或饮水。
治疗用5×10-4,混入饮水,连用2天,然后用3×10-4饮水2天。
有人报道应用乙胺嘧啶(1×10-6)和磺胺二甲氧嘧啶(1×10-5)联合应用,对卡氏住白细胞
虫有很好的预防作用,但用作治疗,则效果不佳。
2.磺胺喹嗯啉(Sulfaquinoxalinum,SQ) 预防用5×10-5,混于饲料或饮水用。
3.痢特灵(呋喃唑酮,Furazolidonum) 预防用1×10-4混于饲料,治疗用1×10-4~1.5×10-4混于饲料连续服用5天。
4.克球粉(Clopidol) 预防用1.25×10-4~2.5×10-4,混于饲料,治疗用2.5×10-4叫混于饲料。
磺胺类和呋喃类药物连续服用时,往往会发生中毒现象。
为了防止药物中毒,可在连续用药5天,停药2~3天,然后再重复使用。
在同一鸡场上,为了防止药物耐
药性的产生,可交替使用上述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