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语文复习 —诗歌鉴赏之情感讲义
高三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情感态度教案精品
诗歌鉴赏之情感看法第一、二课时教学目标:通过检测,查找学生学生在学习中的不足。
教学方法:检测法教学内容:测试仿真模拟题(四)(除作文外全部试题)总结:参与考试人数: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存在问题:第三、四课时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套题的训练,能够提升答题速度,熟识高考题型,学习应用答题技巧答题,进而提高成果。
2、与时发觉学生不足,开展有针对性的训练。
教学重难点:1、在讲解过程中,留意答题技巧的灌输,教会学生审题答题。
2、关注高考学问点的链接,让学生积累应试学问。
教学方法:讲解法、归纳总结法教学过程:一、成果总结,试题分析。
师生活动:老师分析成果与试题难易度。
(2分钟)二、讲解第一题《艺术与仿照自然》。
(10分钟)1、主客体颠倒2、逻辑不当、强加因果。
师生活动: 1、老师公布答案。
2、学生找到答案选项在原文中对应的句子,并找出错误所在。
3、师生共同总结本题考察点。
三、讲解古诗鉴赏题《柳梢青》、1、回顾古诗鉴赏题的解题步骤。
题目作者注释正文意象意境情感手法师生活动:老师提问,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2、老师补充:问题:1、依据注释,我们可以看到那些信息?2、疏通整首诗的诗意。
师生活动:1、学生小组探讨完成以上问题。
(6分钟)3、老师提问,板书重点。
(4分钟)3、解决8题。
此次在写法上采纳了那些手法?请至少答出两种,请简要赏析。
师生活动:1、师生共同疏通诗意(2分钟)2、老师和学生共同回忆表现手法(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的手法。
(4分钟)3、老师指定学生答题,与时订正问题。
(4分钟)4、老师归纳答题步骤。
(2分钟)4、解决9题。
请简要分析“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三句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6分)师生活动:老师指定学生分析回答。
(4分钟)三、好用类文本阅读。
1、旧知回顾:好用类文本要读懂什么?(1分钟)什么人?什么事?什么影响?什么贡献?2、解题《侯伯宇:一个高级学问分子的风骨》(2分钟)师生活动:指定学生回答从题目可以知道哪些信息?你在读文章时要关注那些信息?3、解决试题。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情感分析课件
直抒胸臆
01
含义
直抒胸臆就是直接或间接地抒发内心思想感情的一种抒情方法。
02 03
表达方式
直抒胸臆即直率地表达胸中的感情。就是心里是什么感受,就写什么感 受,不拐弯抹角,不隐晦含蓄。这种抒情方式,往往以坦荡的胸襟、淋 漓的笔墨,直陈肺腑,倾泻激情。
例子
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 颜”,直接抒发了诗人对权贵的蔑视和不屈的反抗精神。
掌握不同题材诗歌的情感表达方式和 特点,如送别诗、怀古诗、爱情诗等 。
熟悉诗歌情感鉴赏的题型特点,如情 感表达、意境描绘、象征手法等。
掌握答题步骤和技巧
审读诗歌,理解大意
认真阅读诗歌,了解诗歌的背 景、主题和情感基调。
分析意象,把握情感
通过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比喻 、象征等手法,深入把握诗人 的情感世界。
03
现代诗歌情感表达技巧
象征手法运用
1 2
借助具体物象表达抽象情感
通过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物象,如青松、落花等, 赋予其特定的情感意义,从而表达诗人的内心感 受。
营造特定氛围
利用象征手法创造一种独特的氛围,使读者在阅 读过程中能够感受到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
3
深化诗歌主题
通过象征手法的运用,将诗歌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得更加深刻、含蓄,增强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THANKS
感谢观看
关注时代背景和诗人经历
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和诗人的经历,有 助于更深入地理解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培养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通过欣赏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过程,培养 自己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06
学生自主练习及课堂互动环节
2023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之复杂情感 教学课件
15.这首诗的尾联表现诗人怎样的的思想情感?是如何 表现的? 【阅读提示】这是一首怀古诗,诗人借崇徽公主被迫和 亲远嫁的悲剧故事,表达了对她深切的同情,也借古讽 今,表达对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忍辱求和的不满。 参考答案: 如何表现的:(1)作者在尾联上句直抒胸臆,长叹一 声,无可奈何之情袭人心怀,行路人到此只能报之以叹 息。(2)末句以景结情,写孤魂栖止的崖花野草春秋 更替,年复一年,烘托悲凉与愤懑。以无情衬有情,颇 有韵致。
自由悠闲之恬淡 秀美山河之热爱 友情之真挚 归耕隐居之乐 黑暗官场之苦 蔑视权贵之高洁 离别思念之情 贬官谪居之恨 时光易逝之感慨 愤世嫉俗之绪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愁听门外催里胥, 官家二月收新丝。
教材中学过的诗篇,许多都反映出诗人的多种感 情。
杜甫的《登高》既抒发了自己穷困潦倒、年老多 病、流寓他乡的悲哀之情,也表现出忧国伤时的高尚 情操。陆游的《书愤》,前四句写出了自己青壮年时 期的豪情壮志和战斗生活情景,饱含高昂的战斗情绪 ,后四句抒发壮心未遂、时光虚掷、功业难成的悲愤 之气,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苏轼《念奴娇·赤 壁怀古》既有对周瑜英雄业绩的赞颂敬仰,也有自己 壮志难酬、华发早生的感慨,而“人生如梦,一尊还 酹江月”则包含着一种旷达。
练习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文后两题。 唐崇徽公主手痕① 欧阳修
故乡飞鸟尚啁啾,何况悲笳出塞愁。 青冢埋魂知不返,翠崖遗迹为谁留? 玉颜自古为身累,肉食何人为国谋。 行路至今空叹息,岩花野草自春秋。
注:①崇徽公主,唐朝和亲公主之一,姓仆固氏,唐 朝著名将领仆固怀恩的女儿。生卒年不详。手痕:在 今山西灵台。传说公主出嫁回鹘时,路经此地,以手
语文高考复习讲义-第4部分 古诗词阅读与鉴赏 课时49 把握情感内涵——家国情怀,潜心体悟
课时49把握情感内涵——家国情怀,潜心体悟知识清单(七)古诗情感一、古诗常见情感六大类型1.忧国忧民类2.建功立业类3.思乡怀人类4.生活杂感类5.送别漂泊类6.儿女情长类二、分析概括情感的方法1.词语定情(见《大一轮复习讲义》课时49“活动一”)2.借景察情(见《大一轮复习讲义》课时49“活动一”)3.咏物传情咏物传情即借物抒情,也是古诗常见的抒情方式。
解答此类情感题目,应抓住描写物象的语言,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形态、色彩、味道)和内在品性以及环境特点,并能深入其里,联系诗人自身的经历和所处的社会环境,找准物与志的契合点。
值得注意的是,这时的情感一般是双层的,一关乎物之情,一关乎物后志。
4.缘事析情古人写诗,因一点事由而生发,因离家而思乡,因离别而伤怀,等等。
像送别怀人诗、边塞征战诗、咏史怀古诗等,都是一种即事感怀。
5.典故挖情(见《大一轮复习讲义》课时49“活动一”)6.时空显情诗人的情感在诗中有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富于变化的,那么如何把握这变化的情感呢?其中一个重要路径就是抓住诗中时间、空间的变化。
从时间上讲,诗人的情感有过去、现在与将来的变化,如回忆过去,感到很美好;驻足现在,觉得很伤感;展望将来(想象),充满期待。
读诗要善于分出不同的时间段,找出不同的情感。
像离别诗,一般分成离别时和离别后两个时间段,离别时自然是痛苦,离别后自然是思念之苦、重逢之盼。
从空间上讲,空间不同,情感自然也就不同。
如在家中,家人聚在一起,很温暖;在外乡的路上,颇有羁旅之苦。
空间不同,实际上是不同景物对象的转换,读时如能抓住不同空间里的不同描写对象,自然就能捕捉到因空间变化而产生的情感变化。
7.知人论世知人论世是解读诗歌,尤其是把握诗歌思想感情的重要方法。
它有两层含义:一是对于诗作者,要从诗人的身份、遭遇、品性、文化背景、创作意图和动机出发,理解作品中蕴含的情感思想或观点态度;二是对中国古代诗人的人生经历和情怀作共性梳理,从中把握他们抒发感情的缘由和内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讲义诗歌鉴赏之情感鉴赏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讲义:诗歌鉴赏之情感鉴赏01 考点解读古诗词是我国文学领域里的瑰宝,历来受到人们的喜爱和推崇。
《课标》对古诗词的学习提出了具体要求:1、诵读古诗词,有意识地积累并能理解运用。
2、阅读古诗词,能有自己的感悟和情感体验。
3、领悟并感受古诗词中的意境和形象。
4、了解古诗词中常用的表现手法。
5、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把握古诗词情感”这一考点主要考查学生在理解诗词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写作背景、写作风格、诗词类别、诗词情境、关键字句、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等方面,把握作者抒发的情感、领会人物精神、体会蕴含的感情基调及作者的情绪。
02 考查方式古诗词情感考查的方式通常有: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3.这首诗的某一句或某一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03 技巧点拨诗歌鉴赏中,品味作者思想感情题型就是根据整首诗歌大意及意境,把握作者写作意图及情感抒发,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关注题目,推知情感。
诗歌题目有时明确了写作的目的、背景等,不同的写作目的和背景,往往能够提示抒发什么情感。
诗题形式上的标志词有:思、别、送、谪、行、咏、登、寄、赠、感、遇、访、题......关注诗歌题目、知晓诗歌内容,可以推知诗歌情感:1.“题”、“访”,写景抒情诗,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
2.“咏”、“感”,咏物言志诗,通过所咏之物寄托诗人品质或理想。
3.“谪”,即事感怀诗,因一事而引发感慨,包括离别之事,迁谪之事等。
4.“行”边塞征战诗,描写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军旅生活等。
5.“送”、“别”,送别诗,分别时的依依不舍、对友人的祝愿、牵挂......二.明确题材,分析情感。
高考常考查的诗歌类型(按题材分类)包括咏史怀古诗、山水田园诗、送别诗、羁旅行役诗、边塞诗、咏物诗、讽喻诗等。
考生对古诗词不同的题材表达的具体情感内涵先有一个总体的认识,考生在鉴赏具体诗歌时可以做到心中有数,从容不迫。
语文高考复习讲义-第4部分 古诗词阅读与鉴赏 课时48 理解概括思想内容——以意逆志,读懂悟透
课时48理解概括思想内容——以意逆志,读懂悟透课堂讲义复习任务能够在读懂内容的基础上深入理解、把握诗的诗句含意与内容主旨,并能提炼其哲理启示。
考情微观年份卷别篇名题干表述设题角度命题特点2021新高考Ⅰ《寄江州白司马》前人论此诗,认为第二句已包含委婉劝告的意思,对这一观点应怎样理解?请简要分析。
(6分)诗句含意理解①与传统命题重视古诗情感理解分析相比,现在命题越来越重视古诗思想内容的理解概括,这几乎是一个热点与重点。
考生应高度关注高考命题这一悄然变化。
②考查古诗思想内容的理解、分析与概括,不只是考查是否读懂了诗歌,更在于是否能够深入理解诗句,是否能从整体上把握并提炼出哲理。
这也是考生复习的重点。
③高考对诗歌思想内容的重视自然引起选诗的变化:偏重“理趣”的宋诗居多。
新高考Ⅱ《示儿子》诗人指出“道在六经宁有尽”,又让儿子“熟读周公七月诗”,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6分)诗句含意理解全国甲《和南丰先生出山之作》在陈师道看来,曾巩是如何处理“仕”与“隐”的关系的?请简要分析。
(6分)主旨概括2020全国Ⅱ《读史》这首诗阐述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对我们有何启示?(6分)哲理概括新高考Ⅱ《赠赵伯鱼(节选)》作者主张什么样的学诗途径?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6分)主旨分析2019全国Ⅰ《题许道宁画》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6分)诗句含意理解2018全国《野歌》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诗句含意Ⅰ请简要分析。
(6分)理解知识图要活动一精准理解诗句诗句是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由理解诗句到理解全篇正是读懂诗歌之道。
近几年,高考命题加大了对诗句的考查力度,不再像过去考查如何赏句,而是重在对诗句内容、观点乃至与全篇的关联的考查,而且由考查诗句的含意到考查诗句的观点,由理解一句到理解两句,考查越来越深入。
对此,考生应高度重视。
一、理解句子含意(2019·全国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任务。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鉴赏诗歌思想情感课件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幽州新岁作 张说yuè 去岁荆南梅似雪,今年蓟北雪如梅 共知人事何常定,且喜年华去复来 边镇戍歌连夜动,京城燎火彻明开
16.请简要概括这首诗所
表达的思想感情。( 6分 )
遥遥西向长安日,愿上南山寿一杯 ①通过去岁今年同期所见
去年在荆南时,梅花盛开如雪 ,暗示了诗人仕途遭遇,
一样;今年到了蓟北,漫天的 含蓄地表达了冷暖寒暑、
雪花又如盛开的梅花一般。 苦辣辛酸的感触。
昨南今北,多令人叹息人事的变化 ②对人事的变化不定的叹 无定;只有时光去了又复来,不失 息,对时序的周而复始,
常度,才使人感到高兴。
不失常度而感到欣慰;
耳听守卫边镇士兵的歌声通宵不绝 ③身在边镇,心在京城
,遥望京城的烛火彻夜不息大放光 ,表达了诗人希望重新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思想情感
情感大类
具体情感
经典诗歌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杜牧《过华清宫》
忧国伤时
杜甫《春望》、文天祥《过 反映国家离乱山河沦丧
零丁洋》
同情人民的疾苦
白居易《卖炭翁》
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杜甫《登楼》
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
杜甫《兵车行》
情感 大类
具体情感
经典诗歌
建功立业的渴望
陆游《书愤》
答案 抒发了亡国后顿感生命落空 的悲哀。
(2) 此 情 可 待 成 追 忆 , 只 是 当 时 已 惘 然。 答:﹍﹍﹍﹍﹍﹍﹍﹍﹍﹍﹍﹍﹍﹍ ﹍﹍﹍﹍﹍﹍﹍﹍﹍﹍﹍﹍
答案 对美好年华的思念(或表达真 挚浓烈而又幽约深曲、难以排遣的 心绪)。
(3) 凭 谁 问 : 廉 颇 老 矣 , 尚 能饭否? 答 : ﹍﹍﹍﹍﹍﹍﹍﹍﹍ ﹍﹍﹍﹍﹍﹍﹍﹍﹍﹍﹍ ﹍﹍﹍﹍﹍﹍
2020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考点二 鉴赏诗歌的语言——此中真意,细加涵咏韵味长
考点二鉴赏诗歌的语言——此中真意,细加涵咏韵味长鉴赏诗歌语言的妙处,除了理解诗歌语言的字面意义之外,还要分析语言的表达效果,进而把握好诗歌表情达意的语言特色。
从历年的高考试题看,对诗歌语言的鉴赏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炼字(品味关键词)、赏析诗眼、赏析关键句(炼句)和赏析语言风格。
突破一炼字(品味关键词)沈德潜曾言:“古人不废炼字法,然以意胜,而不以字胜。
故能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
”从诸多诗例来看,成功的炼字都是和炼意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炼字,就是使“意”——作者主观的情思和作品所表现的生活具体化、生动化、纵深化与美学化,只有炼出具体生动的富于美学内容和启示性的字,才能使“意”具有感染人的力量。
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一开头说此处是“空山”,而后面却写了人的活动,你觉得“空山”一语用得是否准确?有何作用?【思路导引】1.动词分析时可从人(物)的动作特点的角度进行,同时,要注意挖掘动词在语境中的“动态之美”。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穿”“拍”“卷”三字生动形象,请加以品味。
答:答案“穿”字,化静为动,写出了乱石的陡峭、尖锐;“拍”字,运用拟人手法,点出了江流湍急的气势;“卷”字,表现了江涛冲击堤岸后形成雪花的力度。
这三个动词形象生动地描摹出赤壁山势的险要高峻和水势的汹涌澎湃,有声有色地展现了古战场雄壮的画面。
2.形容词分析时要注意其修饰的生动传神和语意双关,同时注意所用的修辞和形容词活用情况。
请简析“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柳永《雨霖铃》)中“阔”字的作用。
答:答案“阔”字既写出了景物的特征,又写出了作者内心的失落与惆怅。
3.副词运用恰到好处,能体现动作的情态和人物心理的变化,也能表现某种状态的程度。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中的“方”“始”有何表达作用?答:答案表现了生命尽头透出的一股执着与坚韧的精神力量。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读懂诗歌情感+课件45张
2024高考备考
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 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有情中 景,景中情。
——王夫之
一 诗歌情感分类
一、对景观的赞美与喜爱
1.热爱祖国大好山河,赞美眼前气势磅礴的山川美景: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春江花月夜》
2.对闲适宁静生活的喜爱: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 日日来。——《客至》
4.对故乡的思念: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声声慢》
5.对年华逝去的哀愁: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 青丝暮成雪。——《将进酒》
6.对爱人的思念: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 忘。——《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7.遭到贬谪的愤懑: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琵琶行》
8.对统治者的嘲讽:万里腥膻如许,千古英灵安在, 磅礴几时通?——《水调歌头·送章德茂大卿使虏》
五、对历史的咏叹
1.对盛衰无常、物是人非的感叹: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蜀相》
2.对古代先贤的缅怀: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 满襟。——《蜀相》
3.对自己生不逢时的叹惋: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 了,雄姿英发。——《念奴娇·赤壁怀古》
五、阅读下面两首陆游的诗词,完成后面 的问题。(9分)
山寺 陆游① 篮舆②送客过江村,小寺无人半掩门。 古佛负墙尘漠漠,孤灯照殿雨昏昏。 喜投禅榻聊寻梦,懒为啼狼更断魂。 要识人间盛衰理,岸沙君看去年痕。 [注]①这首诗写于陆游出任夔州(今重庆举 节)通判时,诗人当时大约四十五岁。②篮 舆:类似轿子的一种交通工具。
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词人开篇从大处落笔写六代,看到古都金陵,思及六朝 君主豪奢之旧事,着一“浸”字,蕴含无限感慨。 B.上片“台城游冶”五句用冷静的笔触特写陈后主骄奢淫 逸的腐朽生活,“回首”两句,与前五句形成强烈对比。 C.下片化用典故写昔日簪缨聚居之地,如今竟成了荆扉白 屋,狭不容车,反诘可见词人对历史沧桑巨变的叹惋。 D.本词下片和杜牧《泊秦淮》都选取星斗、月光、寒沙等 意象描绘出秦淮河夜色迷蒙冷寂、高远空灵的特点。
考点24 诗歌鉴赏之赏析情感(解析版)-备战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全国卷版)
备战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考点24 诗歌鉴赏之赏析情感【命题趋势】分析诗歌情感是诗歌必考的内容,一般以答题的方式出现,所占分析较高,一定要作为备考的重点,抓住要领,强化训练。
【真题再现】【2020年高考课标2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读史王安石自古功名亦苦辛,行藏终欲付何人。
当时黮闇犹承误,末俗纷纭更乱真。
糟粕所传非粹美,丹青难写是精神。
区区岂尽高贤意,独守千秋纸上尘。
【注】①黮闇:蒙昧,糊涂。
②糟粕:这里用来指代典籍,也作“糟魄”,《庄子·天道》:“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魄已夫。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这首诗从大处着眼,并非是针对某个具体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而作。
B. 历代高人贤士一世奔忙,建功立业,但无法避免身后湮没无闻的可能。
C. 历史人物在其所处的时代已经难免被误解,在世俗的传言中更会失真。
D. 颈联的上下两句反复陈说,表明诗人的观点,堪称这首诗的警策之语。
2. 这首诗阐述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对我们有何启示?【答案】1. B 2. ①史书是由人编写的,难以做到绝对客观,所以历史记载与历史真实之间存在差异。
②在读书时必须保持批判精神,善于分辨,切忌盲从。
【解析】1. B项,“但无法避免身后湮没无闻的可能”错,“行藏终欲付何人”意思是,在死后,他们的行藏最终又会托付给什么人呢?这句话的意思是,在建功立名时,他们作出的努力和牺牲都是自主的;但是,之后他们的一切又要不自主地委之他人,任其摆布,任其剪裁了,对于这一点他们是无能为力、无可奈何的。
并非选项所说“无法避免身后湮没无闻的可能”的意思。
故选B。
2.颔联“当时黮闇犹承误,末俗纷纭更乱真”,承接首联,从史实失真的角度叙写了高贤的悲哀。
在当时,高贤们已承污纳秽,受到误解;而后来末流所至,更是以假乱真,以讹传讹,从而使高贤们的行藏失去了原来的真相。
由此可见本诗阐发的道理是:史书是由人编写的,难以做到绝对客观,所以历史记载与历史真实之间存在差异。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讲解五+诗歌情感、观点态度
抓住关键句
抓住典型意象
关河令 周邦彦①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②,云深无雁影③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问:这首词中表现了词人什么思想感情?结合全词简要分析。(6分)答:①词中表现了作者羁旅悲愁、孤寂凄苦、思念亲人的心情。 ②全词情景交融,渲染凄寒冷清的氛围,使孤栖之愁更深一层。 ③上阕写作者站在庭院等候亲人的消息,但盼来的只是“无雁影”;下阕写作者本想借酒浇愁,酒醒之后,却愁上加愁,于是感叹不已。
2019年课表全国卷2
《投长沙裴侍郎》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杜荀鹤
关注民生疾苦和社会现实,耿直有担当,积极入仕报效国家
2019年课标全国卷3
《插田歌》
刘禹锡
赞美劳动,凸显人类劳动之美
年份
试题
作者
选诗或词角度
2020年课标全国卷1
《丰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
陆龟蒙
友情,因友人患病在家,二人游春之约不得作罢。联系时政新冠疫情的隔离
答:①这首诗前两句用夸张手法写祖国山河的宏伟壮丽,饱含热爱之情,并为进一步抒情作了铺垫;②第三句“泪尽”二字将亡国之恨宣泄无遗;③第四句一个“望”字写出遗民对南宋军队收复失地的企盼,一个“又”字则曲折地表达出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迟迟没有收复失地的失望与埋怨。
二、观点态度题复习框架(一)作者的观点态度包括哪些(二)观点态度提问方式(三)具体答题步骤
志
(一)常见情感类型
志
向往:对建功立业的渴望;报国精神和必胜信念。“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李贺《雁门太守行》失意:仕途失意、怀才不遇、功业未成、岁月蹉跎的苦闷。“停杯投箸不能食, 拔剑四顾心茫然。”李白《行路难》“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陆游《书愤》憎恶:揭露黑暗官场、蔑视权贵。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旷达:淡泊名利、与世无争、洁身自好的坚定。“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郑思肖《寒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陶渊明《归园田居》超脱:归隐的渴望,或寄情山水、田园之乐。“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陶渊明《归园田居》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鉴赏诗歌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课件
知识梳理(15分钟)
1、四种题型: ① 理解句子含意; ② 分析句子关联含意; ③ 概括诗歌主旨; ④ 概括提炼哲理。
2、四个途径
途径
阐释
诗歌是作者对现实生活的写照,诗歌中表现出来的
(1)了解诗歌创作 作者对社会、对生活等的或褒或贬的态度总会带有
的时代背景,把 时代的烙印。
握作者的观点态 因此,考生在评价诗歌中作者的观点态度时,需要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从大处着眼,并非是针对某个具体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而作。 B.历代高人贤士一世奔忙,建立功业,但无法避免身后湮没无闻的可能。 CDB”..,中历颈“,史联但“人的无行物上法藏避在 下”免其 两指身一所 句后个处 反湮人的复没的时陈无形闻代说迹的已,、可底经表能细难明”、免诗错来被人,历对误的,首解观这联句,点的话在 ,理的世堪解意称俗有思误这的是,传首,“在诗言行建的中藏功警更终立策会欲名付之失时何语真,人。 。
诗 建功报国 年华流逝、壮志难酬的悲叹;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建
歌
功立业的渴望
常 思乡怀人 羁旅愁思;思亲念友;边关思乡;闺中怀人
见
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昔盛今衰的感慨;借古讽今的情怀;
思 生活杂感 青春易逝的伤感;仕途失意的苦闷;告慰平生的喜悦;品格
想
气节的自白;谈禅说理的感慨;
情 别离愁绪 依依不舍的留恋;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
1.请分析诗中的“老松”“孤鸟”“归鸦”这三个典型意象分别寄寓了诗人怎样 的情思。(6分)
1.请分析诗中的“老松”“孤鸟”“归鸦”这三个典型意象分别寄寓了诗人怎样 的情思。(6分)
[答案] ①老松,着一“老”字,写其活得久远,诗人以老松自喻, 寄寓了自己风烛残年、行将干枯的伤感。(2分) ②孤鸟,着一“孤”字,写其孤独寂寥,诗人以孤鸟自喻,寄寓 了自己的孤寂愁苦。(2分) ③归鸦,着一“归”字,通过写羡慕乌鸦相互呼唤归巢,寄寓了 自己对故园浓烈的思念。(2分)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诗歌情感
了解并掌握不同风格流派的诗歌特点,有助于更全面地鉴赏诗歌情 感。
运用修辞手法,增强表达效果
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可以使诗歌形象生动,情感表达更加 贴切自然。
夸张、对比等表现手法
运用夸张、对比等表现手法可以突出强调诗人的情感倾向,增强诗 歌的感染力。
典故、意象等运用
情感内涵
边塞征战之苦主要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向往,同时也表 现了诗人对边塞将士的敬佩和同情。
03
艺术手法
诗人常通过借景抒情、对比等手法,将边塞的荒凉和征战的残酷展现得
淋漓尽致,使读者深刻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和平的珍贵。
03
现代诗歌情感赏析
爱情亲情主题
01
02
03
爱情的多样性
描绘爱情的美好、痛苦、 复杂等,展现人类情感的 丰富性。
情感内涵
山水田园之趣主要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田园生 活的向往,同时也表现了诗人淡泊名利、超脱世俗的高洁 品格。
艺术手法
诗人常采用白描、拟人等手法,将山水田园描绘得栩栩如 生,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和田园生 活的美好。
边塞征战之苦
01 02
代表诗人及作品
如王昌龄的《出塞》、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通过描绘边 塞的荒凉景象和征战的残酷场面,抒发出诗人对边塞将士的同情和对和 平的渴望。
的追忆和对现实的感慨。
情感内涵
怀古伤今之感主要表达了诗人对 历史变迁、时光流逝的感慨,以
及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忧虑。
艺术手法
诗人常运用对比、用典等手法, 将古今情景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表达出对历史的缅怀和对现实的
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诗歌鉴赏之情感讲义一、古代文人思想、感情的内涵观察那些写诗吟词的古代文人,就会发现他们的人生经历、思想感情都有共同之处:1.人生理想与人生道路古代文人的理想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和“功成身退”。
“儒”和“道”成了文人的两大思想主流。
“穷”即政治失意,人生不得志,怀才不遇;“达”即建功立业,功成名就。
其中,“独善其身”,可视为身退,就是出世人生;“兼济天下”,可视为功成,就是入世人生。
古人“身退”的前提是“功成”,但有作为的文人大多不能“功成”,只好走三条路:其一,愤世嫉俗,郁闷伤感(多信奉儒家思想),如屈原、杜甫;其二,黯然退隐,悠然闲适(多信奉道家思想),如陶渊明、孟浩然;其三,愤世嫉俗,不得不退隐,却又心有不甘,饱受出世与入世矛盾的煎熬(多信奉儒家、道家、佛家思想),如李白、苏轼。
身退后,不再关注天下,而是更多地关注自身的品性,在“未功成”和“退隐”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
2.喜怒哀乐的缘由古代文人的情感无非就是“喜怒哀乐”四字,同常人一样。
但引起这些情感的缘由却与众不同:(1)喜乐。
这种情感在古诗中很少见,让他们“喜乐”的大致有三方面因素:①自然。
祖国各地大好河山优美多姿。
②国家。
国家太平繁荣,百姓安居乐业。
③人生。
隐逸生活闲适、自由;政治得意,功业有成。
历经战乱后暂得安宁,亲人(友人)团聚,回归故乡。
(2)悲愤。
这种情感在古诗中最为常见,有人说,中国古代诗词是用“愁”做成的,让他们悲愤、忧愁、痛苦的因素较为丰富、复杂:①国家。
报国无门,山河沦丧,小人当道;统治者穷兵黩武,当权者昏庸腐朽。
②百姓。
人民遭受苦难,剥削者压榨人民。
③亲人。
相思不得相见。
④友人。
依依不舍的留恋,离愁别恨,牵挂、担忧、关切。
⑤历史。
昔盛今衰,王朝兴替;借古讽今,由历史寄托怀才不遇、统治者昏庸、壮志难酬等。
⑥人生。
不得志,仕途失意,被贬谪;人生短暂,年华易逝;年华已老,壮志未酬;客居他乡,孤独寂寞;人生无常,伤春悲秋。
二、古诗情感常见内涵类型和表达类型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诗歌没有两首感情相同的诗篇。
但是,相对来讲,古诗传达的感情还是有大致相同的类型,以下八类情感是最常抒发的:(1)忧国忧民之情:体验战乱离散的痛苦,同情人民的疾苦,反映社会黑暗,揭露统治制度的腐朽和统治者横征暴敛、穷兵黩武,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对山河沦落、国破家亡的痛楚。
(2)建功立业之情:保家卫国的决心,建功立业的豪情,贬官谪居的怨恨,仕途失意的苦闷,怀才不遇的寂寞,报国无门的激愤,年华消逝的感慨,壮志难酬的悲叹,热忱报国的激情,赤诚献身的心声等。
(3)思乡怀人之情:天涯羁旅的愁思,思亲念友的孤独,边关征夫的思乡,闺中怨妇的怀人,依依惜别的深情,情深意长的勉励,难舍难分的惜别。
(4)寄情山水之情:寄情山水的悠闲,退隐田园的淡远,远离官场的险恶,归耕隐居的自在。
(5)感时伤逝之情:昔胜今衰的沧桑,时事变迁的感慨,青春易逝的伤感,时不我与的焦虑,凄美惆怅的记忆,悠长寂寞的思念。
(6)热情赞美:对英雄的赞美,对劳动人民的赞美,对祖国的赞美,对亲情、爱情的赞美。
(7)人生梦幻之感:抒发青春的梦幻,理想的追寻。
(8)吟唱自然:自然的美妙,大地景观的美。
请看下列诗句所抒发的情感属于哪种类型。
(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忧国忧民类(2)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感时伤逝类(或人生梦幻类)(3)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建功立业类(4)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思乡怀人类(5)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热情赞美类(或吟唱自然类)(6)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寄情山水类2.情感表达类型古人写诗抒发情感,有两种方式:直抒胸臆和委婉含蓄。
以后一种为主。
就一篇诗歌而言,两种兼而有之居多。
另外,就其表达的数量和层次看,主要有四种类型:在古典诗歌中,诗人的情感往往不是静态的,而是随着某种时空条件发生了变化,其情感在诗歌的前后文中发生了较大的转变。
包括由喜转悲、由悲伤转为豁达释然等。
赏析时应抓住其情感是怎样变化的(由什么情感转为什么情感),理解变化的原因。
(2)情感丰富型在古典诗歌中,诗人表达感情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以某种情绪(多为喜、乐、怒、忧、惧、愁等)为主导,很多既相近又相异的感情交织在一起。
诗人没有相互矛盾的情绪,他(她)或喜或愁,或忧或惧,但这种情绪的产生,是多方面的动因相互作用的结果。
赏析时应指明它表达了哪些情感,分析产生这些情感的原因。
(3)矛盾统一型这类诗歌,诗人所抒发的情感由两种或多种差别较大的感情交织在一起。
因为诗人的某种特殊境遇,或诗人所面对的事物较为复杂,对此,诗人产生了既悲又喜或既失落又充满希望等矛盾的心态,但这种矛盾情感又有机地统一于诗人的情绪中。
如2016年全国卷Ⅰ《金陵望汉江》一诗较为典型。
李白在诗中抒发的情感,就是典型的矛盾统一:一方面欣喜天下一统、国运昌盛、政治清明;另一方面为无法、无处实现自己的理想,立下不世之功而落寞。
赏析时应指明有着怎样的矛盾情感,如指出“一方面……(情感);另一方面……(情感)”,或者“表面上看……(情感);实际上……(情感)”。
(4)情感单一型所谓“情感单一”型,首先,其思想感情是相对固定的,前后没有变化,也没有矛盾的情感交织在一起;其次,感情内涵相对单一或固定。
在浩瀚的诗歌宝库中,这类诗歌的总体数量要远远大于其他三种类型的诗歌。
但在高考中,这类感情题考得并不多,因为它的情感相对容易把握。
赏析时应注意高考命题的特点,如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Ⅰ考查细节描写(动作描写)是如何表达感情的。
这种把感情与表达技巧紧紧结合在一起的“曲线”方式,无论是审题还是答题,都要格外留心。
(1)宋代罗大经指出杜甫《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这联含有“八悲”,你能读出几层来?试作具体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一悲地之远,距故乡千里万里;二悲秋之凄惨;三悲“作客”他乡;四悲“作客”之“常”,多年在外;五悲人已晚年;六悲衰体多病;七悲“台”之高迥;八悲孤独无亲朋。
(2)曹操《短歌行》中“忧”字出现多次,你认为作者“忧”的是什么?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有没有变化?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作者“忧”的可能是人生短暂,自己老年将至而大业未成;也可能是渴求贤才而难得。
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有变化,由开头的低沉转到后来的昂扬。
三、情感表述的规范性我们在欣赏或答题中总是少不了对古诗词所要表达的情感进行表述,这个表述是有规范要求的:1.使用情感术语如答“惜别之情”“关切之情”,“惜别”“关切”是情感术语,如将“惜别”改为“舍不得”,“关切”改为“不放心”,虽然意思也能表达清楚,但不是情感术语,总让人觉得别扭。
同样的意思用自己的话回答,既不准确,也容易丢分。
因此,最好使用情感术语。
常用的情感术语有:惆怅、苦闷、闲适、愁苦、欢乐、悲伤、忧郁、感伤、寂寞、孤独、烦恼、沉闷、焦急、离恨、哀怨、忧愁、迷恋、思念、恬淡、仰慕、同情、憎恶、激愤、欣喜、欢快、向往、忠贞等。
以“愁”为例,又可分为多种,如亡国之愁、家破之愁、失子之愁、失意之愁、失恋之愁、相思之愁、困顿之愁、贫寒之愁、羁旅之愁、闲居之愁、乡愁等等。
2.情感表述要素要表述的情感=情由(感情产生的原因)/情境(感情产生的境地)+感情基调示例:两首诗都写到“灯前”,这两处“灯前”各自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2014·新课标全国Ⅱ)答:韦诗中,“灯前”表现了诗人旅途漂泊情由中的凄清、失神、怅惘之情感情基调; 郭诗中,“灯前”表现了诗人住宿在渔家所感到情境的温暖、愉悦之情感情基调。
“感情基调”多用表示感情的一至两个双音节词表示,如惆怅、孤独、欣慰、愤懑、激愤、悲愤、闲适、恬淡等。
“情由(情境)”是出于原因(或情境)而产生的这种感情,如陆游《书愤》表达的是一种悲愤...门而产生的。
..之情,这种感情是由报国无(1)“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历来为人传诵,词人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情怀?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表达了伤离别的悲凉情怀。
(2)温庭筠《商山早行》中“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这一名句包含着怎样的情感?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包含着羁旅早行之苦。
一、准确把握情感的有效路径赏析古诗的思想感情最关键的是准确把握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是什么。
其路径很多,最有效的几条是:1.读懂词语、句子的意思准确理解字词语法和文本意思是古诗鉴赏最基础和最核心的要求,当然也是准确把握情感的前提。
如2017年全国卷Ⅲ白居易的戏赠诗,第一句为“一篇长恨有风情”,此句中的“风情”古今有别,要正确理解,否则无法答题。
其实“风情”是说他的诗歌具有《诗经》风、雅、颂中成就最高的“风”的情怀,它与下一句中的“正声”都是对自己诗歌的高度评价。
因此,要老老实实、认认真真地品读每一个字、每一个词语、每一个句子,要舍得在“读懂”上花时间。
因为诗歌语言的凝练、含蓄与跳跃、省略,所以要用自己的生活和经验之水把它“泡”开,个别疑难处可以合理猜想。
2.分清诗歌的结构层次一首诗多半是由几层意思组合而成的,即便是律诗、绝句这样的短诗,哪怕是一联或一片,我们也可以将其分成几个层次(一般是两句一个层次,有时两句是两个层次),分解后再进行综合,就容易准确理解诗意,把握诗人的情感。
3.善抓显隐“情语”所谓“情语”,就是诗中能直接或间接表明作者情感的语言。
对于考生来说,能抓住并品读“情语”,是准确、快速把握诗歌思想感情的最可靠途径,也是一种“看家本领”。
从传达诗歌情感、主旨的程度上看,“情语”有显性与隐性之说。
显性“情语”是指可以明显看出诗歌情感类型的词语,当然它首先指“诗眼”,抓住“诗眼”,事半功倍。
(具体内容详见本专题核心突破二“掌握关键能力”部分)其他如含有“愁”“怨”“愤”“恨”“忧”“凄”“喜”“乐”“思”“怜”“泪”“闲”“怆”“怅”等字眼的词语,这些词语多为动词或形容词,表意功能明显,大多数情况下决定了诗歌抒情的方向和基调。
显性“情语”是需要在第一时间内予以关注的。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情语”有时藏在“景语”等其他语言之中。
隐性“情语”在传达情感、意图时较为含蓄、间接,但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