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鉴赏常见情感类型梳理 课件 (共40张)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情感分析课件

直抒胸臆
01
含义
直抒胸臆就是直接或间接地抒发内心思想感情的一种抒情方法。
02 03
表达方式
直抒胸臆即直率地表达胸中的感情。就是心里是什么感受,就写什么感 受,不拐弯抹角,不隐晦含蓄。这种抒情方式,往往以坦荡的胸襟、淋 漓的笔墨,直陈肺腑,倾泻激情。
例子
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 颜”,直接抒发了诗人对权贵的蔑视和不屈的反抗精神。
掌握不同题材诗歌的情感表达方式和 特点,如送别诗、怀古诗、爱情诗等 。
熟悉诗歌情感鉴赏的题型特点,如情 感表达、意境描绘、象征手法等。
掌握答题步骤和技巧
审读诗歌,理解大意
认真阅读诗歌,了解诗歌的背 景、主题和情感基调。
分析意象,把握情感
通过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比喻 、象征等手法,深入把握诗人 的情感世界。
03
现代诗歌情感表达技巧
象征手法运用
1 2
借助具体物象表达抽象情感
通过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物象,如青松、落花等, 赋予其特定的情感意义,从而表达诗人的内心感 受。
营造特定氛围
利用象征手法创造一种独特的氛围,使读者在阅 读过程中能够感受到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
3
深化诗歌主题
通过象征手法的运用,将诗歌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得更加深刻、含蓄,增强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THANKS
感谢观看
关注时代背景和诗人经历
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和诗人的经历,有 助于更深入地理解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培养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通过欣赏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过程,培养 自己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06
学生自主练习及课堂互动环节
高考语文三轮冲刺复习:诗歌鉴赏之情感解读课件

贞不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咏史怀古诗
■1.感慨个人遭遇,如:怀才不遇、壮 志难酬;
■2.抨击社会现实(借古讽今) 如:对昔盛今衰的感叹,凭吊古人的 伤怀,对统治者的不满。
思妇闺情诗
■1.对丈夫的关心、相思之情; ■2.寂寞、冷清、后悔、怨恨之情。
常见表现手法?
修辞手法、反衬(以乐景衬哀情、以动衬静 等)、虚实结合、用典、想象、象征、动静结 合、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借景抒情、直抒胸 臆、赋比兴等等。
例题2: 1.判断题材——咏史怀古诗 2.理解内容
3.联系诗歌诗人 金陵驿二首(其一)①
4.分析情感
背景
文天祥
草山合河离风宫景转元夕无晖异—②,—,城—孤郭—云人—飘民—泊半—复已—何非—依。—? 孤苦无依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 [注]①这首诗从是今祥别兴却元江年南(——12路——78,— —)文化——天作——祥啼——被鹃——俘带后——血,——次归——年。亡被国押之赴元痛
送人之荆门 明•浦源
长江风扬布帆轻,西入荆门感客情。 三国已亡遗旧垒,几家犹在住荒城。 云边路绕巴山色,树里河流汉水声。 此去郢①中应有赋,千秋白雪②待君赓③。
1.诗歌的颔联和颈联分别从 方面来表现荆门的特点。
、 两个
13.此诗尾联与李白《送友人》诗中的尾联所抒 发的情怀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1. 历史兴亡(人文遗迹)、自然风光(山水奇丽) 2. 答案示例:李诗借马鸣犹作别离之声,来表达惜 别之情;此诗通过想象“客人”未来生活,表达安 慰期盼(鼓励、乐观、祝愿)之情。
1.全诗写了哪些意象?主要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感情? 2.诗歌的最后两句用了拟人和比喻的手法,请分别作简要赏析。
1.水、杨柳、马、春风,表达了对朋友的不舍与留恋。 2.诗人以物比人 ,柳枝被折下来,离开了根,犹如行人离别。而将行者 比作春风。只有您如春风殷勤吹拂折柳那样,带着深沉真挚的感情来为我 送行。诗人奇妙地运用春风和柳枝的关系来比喻送者和行者的关系,化无 情为有情,生动抒发了朋友之间悻悻相惜,依依不舍。
咏史怀古诗
■1.感慨个人遭遇,如:怀才不遇、壮 志难酬;
■2.抨击社会现实(借古讽今) 如:对昔盛今衰的感叹,凭吊古人的 伤怀,对统治者的不满。
思妇闺情诗
■1.对丈夫的关心、相思之情; ■2.寂寞、冷清、后悔、怨恨之情。
常见表现手法?
修辞手法、反衬(以乐景衬哀情、以动衬静 等)、虚实结合、用典、想象、象征、动静结 合、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借景抒情、直抒胸 臆、赋比兴等等。
例题2: 1.判断题材——咏史怀古诗 2.理解内容
3.联系诗歌诗人 金陵驿二首(其一)①
4.分析情感
背景
文天祥
草山合河离风宫景转元夕无晖异—②,—,城—孤郭—云人—飘民—泊半—复已—何非—依。—? 孤苦无依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 [注]①这首诗从是今祥别兴却元江年南(——12路——78,— —)文化——天作——祥啼——被鹃——俘带后——血,——次归——年。亡被国押之赴元痛
送人之荆门 明•浦源
长江风扬布帆轻,西入荆门感客情。 三国已亡遗旧垒,几家犹在住荒城。 云边路绕巴山色,树里河流汉水声。 此去郢①中应有赋,千秋白雪②待君赓③。
1.诗歌的颔联和颈联分别从 方面来表现荆门的特点。
、 两个
13.此诗尾联与李白《送友人》诗中的尾联所抒 发的情怀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1. 历史兴亡(人文遗迹)、自然风光(山水奇丽) 2. 答案示例:李诗借马鸣犹作别离之声,来表达惜 别之情;此诗通过想象“客人”未来生活,表达安 慰期盼(鼓励、乐观、祝愿)之情。
1.全诗写了哪些意象?主要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感情? 2.诗歌的最后两句用了拟人和比喻的手法,请分别作简要赏析。
1.水、杨柳、马、春风,表达了对朋友的不舍与留恋。 2.诗人以物比人 ,柳枝被折下来,离开了根,犹如行人离别。而将行者 比作春风。只有您如春风殷勤吹拂折柳那样,带着深沉真挚的感情来为我 送行。诗人奇妙地运用春风和柳枝的关系来比喻送者和行者的关系,化无 情为有情,生动抒发了朋友之间悻悻相惜,依依不舍。
高考专题复习:鉴赏诗歌的抒情方式课件(共56张PPT)

2024年可用课件
12
绝句(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归年?
诗的前两句勾画了一幅浓丽的春日 画面,极言春光融融。诗人以乐景写哀 情,反衬出自己浓厚的思乡之情。
2024年可用课件
13
《谢亭送别》唐代谢诨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急水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滿天风雨下西楼。
2024年可用课件
6
情景关系:
①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将感情寄寓在自然景 物中,借对这些自然景物的描摹刻画抒发感情。
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 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 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全诗没有一 字说惜别,没有一字说伤怀,但伤怀惜别 之情悠悠难尽,随水长流。可谓“不着一 字,尽得风流”,意韵含蓄深远。
元稹贬谪他乡,又身患重病,心境本来
就不佳。现在忽然听到挚友也蒙冤被贬,内
心更是极度震惊,万般怨苦,满腹愁思一齐
涌上心头。以这种悲凉的心境观景,一切景
物也都变得阴沉昏暗了。首尾两句,既是景
语,又是情语,以哀景抒哀情,情与景融合
一体,“妙合无垠”202。4年可用课件
11
乐景哀情
古人这样说它的作用:
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 倍增其哀乐”
2024年可用课件
17
④移情于景
• 移情就是将人的情感转移到事物身上,使外物与人 同喜同悲。比如《扬州慢》也有"废池乔木,犹厌
言兵"之句,乔木尚且厌恶战争,何况扬州百姓呢?
•
又如:赠别二首(其二)(唐 杜牧) 多情却似
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
垂泪到天明.
• 【析】诗人没有说怎样惜别,却把这种感情转 移到蜡烛身上,蜡烛无情,尚且替人垂泪,何况人乎?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鉴赏诗歌思想情感课件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幽州新岁作 张说yuè 去岁荆南梅似雪,今年蓟北雪如梅 共知人事何常定,且喜年华去复来 边镇戍歌连夜动,京城燎火彻明开
16.请简要概括这首诗所
表达的思想感情。( 6分 )
遥遥西向长安日,愿上南山寿一杯 ①通过去岁今年同期所见
去年在荆南时,梅花盛开如雪 ,暗示了诗人仕途遭遇,
一样;今年到了蓟北,漫天的 含蓄地表达了冷暖寒暑、
雪花又如盛开的梅花一般。 苦辣辛酸的感触。
昨南今北,多令人叹息人事的变化 ②对人事的变化不定的叹 无定;只有时光去了又复来,不失 息,对时序的周而复始,
常度,才使人感到高兴。
不失常度而感到欣慰;
耳听守卫边镇士兵的歌声通宵不绝 ③身在边镇,心在京城
,遥望京城的烛火彻夜不息大放光 ,表达了诗人希望重新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思想情感
情感大类
具体情感
经典诗歌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杜牧《过华清宫》
忧国伤时
杜甫《春望》、文天祥《过 反映国家离乱山河沦丧
零丁洋》
同情人民的疾苦
白居易《卖炭翁》
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杜甫《登楼》
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
杜甫《兵车行》
情感 大类
具体情感
经典诗歌
建功立业的渴望
陆游《书愤》
答案 抒发了亡国后顿感生命落空 的悲哀。
(2) 此 情 可 待 成 追 忆 , 只 是 当 时 已 惘 然。 答:﹍﹍﹍﹍﹍﹍﹍﹍﹍﹍﹍﹍﹍﹍ ﹍﹍﹍﹍﹍﹍﹍﹍﹍﹍﹍﹍
答案 对美好年华的思念(或表达真 挚浓烈而又幽约深曲、难以排遣的 心绪)。
(3) 凭 谁 问 : 廉 颇 老 矣 , 尚 能饭否? 答 : ﹍﹍﹍﹍﹍﹍﹍﹍﹍ ﹍﹍﹍﹍﹍﹍﹍﹍﹍﹍﹍ ﹍﹍﹍﹍﹍﹍
高考复习诗歌分类及思想感情鉴赏 PPT精品课件(共33张)

2、“柳”与“留”谐音,因此折柳送别有挽留、 惜别、不舍之意。 3、柳枝有随地而生的习性,折柳相赠还有祝愿友 人在异地他乡生活顺利、欣欣向荣之意。
三、了解送别诗中常见的时空背景
1、离别诗中多出现傍晚和月夜等时间意象。
2、离别诗中多出现长亭、渡口、南浦等空 间意象。
傍晚和月夜等时间意象
离别诗中常出现“日暮”、 “斜阳”、“暮雪”、“暮钟”等表 明傍晚时分的词语。并非诗人喜欢傍 晚时分送别,而是别离这种忧伤的情 感与暮色朦胧中的苍茫感相协调(情 景交融)。并且,傍晚时候会伴随着 飞鸟归林、鱼沉潭底,对于远离家乡 的游子征夫来说,更能勾起漂泊之人 的离情别绪(反衬)。
读羁旅怀人诗的方法:
1、初读全诗,整体感知,确定情感类别
2、抓关键句,挖掘字词,初悟情感 3、抓住意象,构建图景,再悟情感
4、根据题目,组织语言,形成答案
(四)、闺怨诗——以闺中思妇的情怀 和愁绪为主要内容的诗。
常见主题: 一、是表现妇女对出征在外的丈夫的 思念,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鼓励丈夫建 功立业的情怀; 二、是表达对出门在外的丈夫的思念, 表达女子的柔情别绪,忧愁伤感;
2、了解诗人如何表达思乡(怀人)之情? 触景伤情: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 吾乡 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除夕; 伤春悲秋;日暮思归
托物传情:月、雁、笛、柳 因梦寄情: 1、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 2、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羁旅怀人诗常见主题 1、表现行旅之人旅途的艰辛、寂 寞以及对故乡、亲人、朋友无尽的 思念 2、郁郁不得志的苦闷 3、对时光易逝的人生感慨。 这类诗歌在写作上的特点:或触景 生情或感时生情、或因梦寄情
诗 歌 分类 及思想感情鉴 赏
二、按题材分: (一) 山水田园诗:这类诗大多以自 然山水、田园风光以及安逸恬淡的隐 居生活为写作对象,在景物中寄寓诗 人的情感。 写法特点:借景抒情,融情入景、 情 景交融
三、了解送别诗中常见的时空背景
1、离别诗中多出现傍晚和月夜等时间意象。
2、离别诗中多出现长亭、渡口、南浦等空 间意象。
傍晚和月夜等时间意象
离别诗中常出现“日暮”、 “斜阳”、“暮雪”、“暮钟”等表 明傍晚时分的词语。并非诗人喜欢傍 晚时分送别,而是别离这种忧伤的情 感与暮色朦胧中的苍茫感相协调(情 景交融)。并且,傍晚时候会伴随着 飞鸟归林、鱼沉潭底,对于远离家乡 的游子征夫来说,更能勾起漂泊之人 的离情别绪(反衬)。
读羁旅怀人诗的方法:
1、初读全诗,整体感知,确定情感类别
2、抓关键句,挖掘字词,初悟情感 3、抓住意象,构建图景,再悟情感
4、根据题目,组织语言,形成答案
(四)、闺怨诗——以闺中思妇的情怀 和愁绪为主要内容的诗。
常见主题: 一、是表现妇女对出征在外的丈夫的 思念,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鼓励丈夫建 功立业的情怀; 二、是表达对出门在外的丈夫的思念, 表达女子的柔情别绪,忧愁伤感;
2、了解诗人如何表达思乡(怀人)之情? 触景伤情: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 吾乡 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除夕; 伤春悲秋;日暮思归
托物传情:月、雁、笛、柳 因梦寄情: 1、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 2、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羁旅怀人诗常见主题 1、表现行旅之人旅途的艰辛、寂 寞以及对故乡、亲人、朋友无尽的 思念 2、郁郁不得志的苦闷 3、对时光易逝的人生感慨。 这类诗歌在写作上的特点:或触景 生情或感时生情、或因梦寄情
诗 歌 分类 及思想感情鉴 赏
二、按题材分: (一) 山水田园诗:这类诗大多以自 然山水、田园风光以及安逸恬淡的隐 居生活为写作对象,在景物中寄寓诗 人的情感。 写法特点:借景抒情,融情入景、 情 景交融
2022届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专题情感赏析(课件63张)

赠友送别诗常用技巧
2、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结合全诗分析作者是怎样表达情感的? 答题要点:艺术手法+思想情感。
赠友送别诗常用技巧
3、想象联想、虚实结合。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常见情感分析
春夜别友人(其一) 陈子昂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表达与友人深厚情谊和后会无期的离别伤感之情。
常见情感分析
春夜别友人(其二) 陈子昂
紫塞白云断,青春明月初。 对此芳樽夜,离忧怅有馀。 清冷花露满,滴沥檐宇虚。 怀君欲何赠,愿上大臣书。
表达自己向朝廷上书论政、为国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常见情感分析
送魏万之京 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诗人把叙事、写景、抒情融合在一起,以自己的心情 来设想、体会友人跋涉的艰辛,表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 切的友情,抒发了诗人的感慨,并及时对友人进行劝勉。
边 塞 征 战 诗
从军行七首(其五) 唐·王昌龄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征怨 唐·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边塞诗歌体现的主题思想:
(1)表达了对良将尽早出现的渴望和对边疆和平的向往, 如“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2)揭露了军中苦乐不均的丑恶现象和对下层士兵的深切同情, 如“战士军前半生死,美人帐下犹歌舞”;
(3)对不义战争的控诉,对和平的渴望与追求, 如“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之意象与意境 课件40张

燕子---- 今非昔比、物在人亡 嫦娥---- 孤独、悔恨 杨花----离散、漂泊 杨柳----离别 日----暗喻明君 佩剑----表达要建功立业的壮烈情怀 流水----暗示年华或时光易逝。 长亭----离别 南浦、西楼—送别之地 登楼、危栏----常有思乡怀远之意
一些常见意象比较固定的文化内涵
注:诗中泉水、青松、翠竹、青莲,可以说是诗人高尚情操的 写照,也是对诗人理想境界的环境烘托。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 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问题: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 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冰雪
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唐·王昌龄 《芙蓉楼送辛渐》)——我的心像晶莹的玉壶的冰一 样,高洁如故。
“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 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张孝祥《念奴娇 过洞庭》)——岭南一年的仕途生 涯中,自己的人格品行像冰雪一样晶莹、高洁。
【答题示例】
❖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泉水、
山居秋暝 王 维
❖青松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翠竹、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青莲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 问:作者在这首诗中塑造了怎样的一种意境?这种意境表 现了作者怎样的理想?
【答案】:山雨初霁,万物一新;初秋的傍晚,幽清明净。清 泉淙淙、翠竹成林、月下青松、水中碧莲,是空山秋天恬静幽 美的景象(秋色晚景图)。作者通过塑造这样一种幽静深寂的意 境,反映了诗人对安静淳朴生活的向往和对污浊官场的厌恶。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之情感鉴赏 课件39张

哀景乐情
喜外弟卢纶见宿
司空曙
静夜四无邻, 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 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 愧君相见频。 平生自有分, 况是蔡家亲。
前四句描写静夜里的荒村,陋室内的贫士,寒雨中的黄叶, 昏灯下的白发,通过这些,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活画面。这画面充 满着辛酸和悲哀。后四句直揭诗题,写表弟卢纶来访见宿,在悲 凉之中见到知心亲友,因而喜出望外。
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
【注】 ①柳宗元的堂弟宗一从柳州到江陵去, 柳宗元写 此诗送别。柳宗元此时已被贬为柳州 刺史。
思考: 诗中是怎样抒发离情别绪的?请简要分析
明确:直接抒情间接抒情相结合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1)运用“黯然”“去国”“投荒”“相思梦”等词语,抒发了离别伤
思考: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除夕时的什么心情? 分析颈联尾联看作者是如何表达这种心情的
明确:(1)表达了诗人喜悦的心情,对安宁平稳生活的称赞。
(2)直接抒情间接抒情相结合 颈联间接抒情,写景,想象即便没有鸟儿思念花开,也 应有游鱼等待冰释。 尾联直接抒情,反问,如果不是社会安定,谁能有心情喝 酒祝贺美好的新年到来。
古代诗歌鉴赏之 ——“情感”鉴赏
诗歌鉴赏总纲
一 鉴赏形象 二 鉴赏语言 三 鉴赏感情 四 鉴赏技巧
鉴赏诗歌感情 的角度
一 、分析诗歌抒发的感情
二、分析诗歌抒发感情的方法
一、分析诗歌抒发的感情
要想分析古代诗歌抒发的情感,首先要了解古代诗歌的分类,因为类别 不同,抒发的情感侧重点不同。
(一) 分类标准
感之情和被贬愤懑之情。 (2)颔联在直抒胸臆时,又用对比夸张的修辞手法更强烈地表达了
不断遭遇贬谪的愤懑之情。 间接抒情 (1)首联借事“双垂别泪”表达惜别。 (2)颈联借景“云似墨”表达了诗人对于自身处境的愁苦愤懑之情;“
高考复习诗歌鉴赏诗歌的情感 PPT精品课件(共37张)

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
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
悔教夫婿觅封侯。
长亭送别
1、依依不舍的留恋
主、宾换位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下句的“孤城”即指玉门关,为“玉门关”的同位性定语, 现却被挪在动词“遥望”之前,很容易使人误解为站在另 一座孤城上遥望玉门。
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闻横笛声
定语的位置
香生帐里雾,书积枕边山。
帐里生香雾,枕边积书山。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
人生志向
1、建功立业的渴望,壮志难酬的悲叹
龟虽寿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宦海沉浮、仕途失意的苦闷
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3、洁身自好,不与当权者合作 安能催楣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看题目作者:想缘由、目的、场景对象、情感, 想作者常写内容、诗的一般风格。
《赋得暮雨送李胄》 《近试上张水部》 《题李凝幽居》 表达作者写作的缘由 表达作者写作的目的 直接表达作者的写作场景、写作 对象 直接表达作者的情感
《天净沙· 秋思》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
意即“晴川(晴朗的原野上)汉阳树历历(可数), 鹦鹉洲芳草萋萋”,“汉阳树”和“鹦鹉洲”置于 “历历”、“萋萋”之后,看起来好象是宾语,实 际上却是被陈述的对象。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2、思亲念友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3、边关思乡
秋思
高考诗歌鉴赏常见情感类型梳理 课件 (共40张)

③洁身自好与世无争淡泊名利,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李白《梦游天姥呤留别》: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 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④归隐之乐 例:“久在樊笼里Fra bibliotek复得返自然。” 陶渊明《归园田居》
另外:重新复官 ①欣喜之情 ②对未来仕途充满希望 ③前路担忧迷茫 ④感慨世事多变 仕途起伏
③ 竹:高风亮节→正直、谦虚、坚贞、高洁→君子、隐士。 《竹里馆》 (唐)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 月来相照。
④ 菊:颜色淡雅、临冰傲雪→淡泊名利、不畏权贵、与世无争。 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人以饮露 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 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 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⑤ 落花:花落春去、伤春悲秋、青春易逝。 “流水落花春 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 “无可奈何花落 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2)动物: ① 大雁:春秋迁徙、鸿雁传书→思乡(大雁秋天飞回南方故乡)。 南朝乐府民歌《西洲曲》:“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 ② 猿:叫声凄切悲凉→忧愁、忧思。 郦道元《小经注?江水》中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 裳。”
李端《送客赋得巴江夜猿》:“巴水天边路,啼猿伤客情。” ③ 杜鹃:叫声凄切→悲凉凄清→忧愁、忧思。 李白《蜀道难》:“又闻子规啼月夜,愁空山” 白居易《琵琶行》:“杜鹃啼血猿哀鸣。”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扬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 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白日掩徂晖①,浮云无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②栖鸳鸾③。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①徂辉:落日余晖。②枳棘:枝小刺多的灌木。③鸳鸾:传说中与
④归隐之乐 例:“久在樊笼里Fra bibliotek复得返自然。” 陶渊明《归园田居》
另外:重新复官 ①欣喜之情 ②对未来仕途充满希望 ③前路担忧迷茫 ④感慨世事多变 仕途起伏
③ 竹:高风亮节→正直、谦虚、坚贞、高洁→君子、隐士。 《竹里馆》 (唐)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 月来相照。
④ 菊:颜色淡雅、临冰傲雪→淡泊名利、不畏权贵、与世无争。 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人以饮露 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 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 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⑤ 落花:花落春去、伤春悲秋、青春易逝。 “流水落花春 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 “无可奈何花落 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2)动物: ① 大雁:春秋迁徙、鸿雁传书→思乡(大雁秋天飞回南方故乡)。 南朝乐府民歌《西洲曲》:“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 ② 猿:叫声凄切悲凉→忧愁、忧思。 郦道元《小经注?江水》中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 裳。”
李端《送客赋得巴江夜猿》:“巴水天边路,啼猿伤客情。” ③ 杜鹃:叫声凄切→悲凉凄清→忧愁、忧思。 李白《蜀道难》:“又闻子规啼月夜,愁空山” 白居易《琵琶行》:“杜鹃啼血猿哀鸣。”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扬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 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白日掩徂晖①,浮云无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②栖鸳鸾③。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①徂辉:落日余晖。②枳棘:枝小刺多的灌木。③鸳鸾:传说中与
高考语文复习:诗词鉴赏--情感思想梳理归纳课件

涵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
容 托物喻理、托物讽世。
的方法看,主要
(1)从对象上来看,咏物诗的 对象是单纯的某个物。着重 对所咏之物的特征、功能进 行刻画,或者着重对所咏之 标物的某一内蕴、精神进行吟 志咏。 (2)从题目上来看,或以所咏 之物为诗名或以“咏某 物”“题某物”“某物吟” 等为题目情势。
情 感
哀)。 (3)侧面落笔。诗人在表 现怀远、思归之情时,不 是直接抒发思念之情,而 是从对方着笔,想象对方 思念自己之深,借以烘托 诗人的苦恨离情。 (4)因梦寄情,虚实结合。
练习2 客中闻雁
黄仲则 山明落日水明沙,寂寞秋城感物华。 独上高楼惨无语,忽闻孤雁竟思家。 和霜欲起千村杵,带月如听绝漠笳。 我亦稻粱愁岁暮,年年星鬓为伊加。
----
内涵 咏叹史实、描写古迹来 内容 借怀古叹今叹个人命运的坎坷。 (2)对照手法,描写眼前衰
咏
抒发诗人的兴衰之感,
败、荒凉的景象,与历史
史
以寄托哀思、借古讽今。
上的繁华兴盛形成鲜明的
怀
(1)针对历史人物或事件,发
对照。
古
标题中有“史”“怀
表自己的观点或看法。 (3)化用典故,借典故寄托
诗
古”“登某古迹有
标志
(1)标题中多含有“客舍”“登
高”“望
月”“忆”“寄”“行”“思”等
词语以及元宵、中秋、重阳、除夕
等节日名。
情感
(2)常见意象:月亮、秋风、秋霜、
杜鹃、猿啼、沙鸥、孤雁、浮云、
梧桐叶落、西楼、高楼、危楼、危
栏等。
(1)天涯漂泊羁旅愁。叙写客居他乡的 艰巨,抒发漂泊无定的孤苦。 (2)望尽天涯怀人愁。感念亲情之深, 表达对亲人的思念。 (3)羁旅他乡的幽怨之情。或表达人生 感叹,显露年华易逝的苦闷;或抒发 独居他乡,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 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内容情感理解题 课件(共21张PPT)

课后巩固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送邬三落第还乡 钱起
郢客①文章绝世稀,常嗟时命与心违。 十年失路谁知己,千里思亲独远归。 云帆春水将何适,日爱东南暮山碧。 关中新月对离尊,江上残花待归客。 名宦②无媒自古迟,穷途此别不堪悲。 荷衣垂钓且安命,金马③招贤会有时。 【注】 ①郢客:指邬三。②名宦:名声和官职。③金马:汉代宫门名,学士待诏之 处。
回顾高考
【2023年新高考Ⅰ卷】 答友人论学
【宋代】林希逸 逐字笺来学转难,逢人个个说曾颜。那知剥落皮毛处,不在流传口耳间。 禅要自参求印可,仙须亲炼待丹还。卖花担上看桃李,此语吾今忆鹤山。 【注】①笺:注释。这里指研读经典。②曾颜:孔子的弟子曾参和颜回。③鹤 山:南宋学者魏了翁,号鹤山。 16.诗的尾联提到魏了翁的名言:“不欲于卖花担上看桃李,须树头枝底方见 活精神也。”结合本诗主题,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
诗歌鉴赏之内容情感理解题
复习目标
1.强化诗歌鉴赏之内容情感理解题的审题能力 2.总结诗歌鉴赏之内容情感理解题的解题规律 3.把握诗歌鉴赏之内容情感理解题的答题思路
考情解读
高考在诗歌思想情感的把握、理解上设题,常呈现以下特点: 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关涉思想感情,如在对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的考查中连带考查;有的着眼于整体概括整首诗的内容情感,多角 度、多层面设点,有的从某一句或某一联或某些具体词语切入理解 情感;答案设置上多层面分解思想感情,要求多点答题。
特别提醒
◎特别提醒 分析诗(词)人心理(心境、心绪),可从理解诗(词)句含义、体察诗
(词)句语境、领会诗(词)人寄托、探究情感纵深四个层次入手:首先是理解诗 (词)句含义,要准确理解诗(词)句尤其是关键词的字面意义;其次是诗(词)语 境,通过分析意象和语境思考诗(词)的深层含义;然后是诗(词)人情感寄托,思 考诗(词)写的内容跟诗(词)人有什么关系,作者要以此表达什么情感;最后探究 诗(词)人情感纵深,即结合诗(词)人际遇、时代背景与创作意图,思考诗(词) 人为何会发出这样的感慨。
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古诗词感情鉴赏+课件40张

江行
[宋]严羽
暝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 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 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行。 离家今几宿,厌听棹①歌声。
请从“景” 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4分)
诗中描写了雪“残”、雁“断”、月“新”、潮“生”的凄迷景 致,借景抒情,景中寄寓了诗人的羁旅之情、思乡之感。
闻邻船吹笛
杨基
江空月寒露华白,何人船头夜吹笛? 参差楚调转吴音,定是江南远行客。 江南万里不归家,笛里分明说鬓华。 已是折残堤上柳,莫教吹落陇头花。
诗题为《闻笛》,抒写了诗人听见笛声的感受,请问诗人的感 受有哪些?请分析?(4分)
闻邻船吹笛
杨基
江空月寒露华白,何人船头夜吹笛? 参差楚调转吴音,定是江南远行客。 江南万里不归家,笛里分明说鬓华。 已是折残堤上柳,莫教吹落陇头花。
通过江空月寒体现孤独之感,通过江南远行客感受到漂 泊之苦,通过万里不归家感受到思乡之情,通过笛里说鬓华 感受到年华易逝(3分)表达了作者与吹笛人同是天涯沦落人 的共鸣的感情(1分)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① “一水”也作“二水”。 ②衣冠:名门望族。 “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中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方法?尾联表
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比喻 表达对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奸邪为非作歹的忧愁和不满。 对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壮志难酬的愤慨。忧国忧君 忧民。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军城早秋
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③ 世事变迁,沧海桑田。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刘禹锡《乌衣巷》 “阁中弟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王勃《滕王阁诗》
(3)长——长亭送别 ① 表留恋。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从兹去,萧萧班马鸣。《送友人》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王昌龄《送柴侍御》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柳永《雨霖铃》
(2)人—— 人生感受。
(2)人——人生感受。 ① 单纯伤春悲秋。 “伤春不尽悲秋苦,落蕊浮觞。”宋。陈师道《 罗敷媚。采桑子》 “日日河边见水流,伤春未已复悲秋。中旧宅无 人住,来往风尘共白 头。”唐。戴叔伦《赠殷亮》
② 感慨时光易逝,青春不在。 (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 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2)动物: ① 大雁:春秋迁徙、鸿雁传书→思乡(大雁秋天飞回南方故乡)。 南朝乐府民歌《西洲曲》:“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 ② 猿:叫声凄切悲凉→忧愁、忧思。 郦道元《小经注?江水》中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 裳。”
李端《送客赋得巴江夜猿》:“巴水天边路,啼猿伤客情。” ③ 杜鹃:叫声凄切→悲凉凄清→忧愁、忧思。 李白《蜀道难》:“又闻子规啼月夜,愁空山” 白居易《琵琶行》:“杜鹃啼血猿哀鸣。”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扬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 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3、诗词的题材与体裁 1 体裁——形式。 诗:古体、近体(律诗、绝句) 词
曲 2 题材——内容。 ① 山:山水田园;② 边:边塞战争; ③ 送:长亭送别;④ 春:伤春惜春; ⑤ 思:思乡怀人;⑥ 史:咏史怀古; ⑦ 言:状物言志;⑧ 情:借景抒情。
情感概括型 提问方式:这首(句)诗表达了诗人那些情感? 提问变体:这首(句)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白日掩徂晖①,浮云无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②栖鸳鸾③。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①徂辉:落日余晖。②枳棘:枝小刺多的灌木。③鸳鸾:传说中与
凤凰同类,非梧桐不止,非练食不食,非醴泉不饮。
(5)思 —— 思乡怀人 ① 第一种情感:羁旅之苦(漂泊在外,人在旅途)。 例.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 着远行人。” 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 “晨起动征铎, 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 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 山路, 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 凫雁满回塘。”温庭筠《商山 早行》
诗歌常见情感 类型梳理本节内容: 1、系统性地总结诗歌常见情感 2、诗歌情感概括题
一、读诗(诗言志) (一)一个原则:根据线索找感情 1. 方法:划出关键词 2. 步骤: 1 情感词。 如:放眼暮江千顷,中有离愁万斛,无处落征鸿。《水调歌头》杨炎正
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画堂春》秦观
③ 表心志。 例.“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游人五陵去,宝剑值千金。分手脱相赠,平生一片心。” 唐代•孟 浩然《送朱大入秦》
(4)忧 —— 忧国伤时 消极:① 第一种情感:国没了,抒发山河沦丧的痛苦。 例.“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杜甫《春望》 ② 第二种情感:百姓离乱的忧愁。 例.“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张养浩《山坡羊•潼 关怀古》
③洁身自好与世无争淡泊名利,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李白《梦游天姥呤留别》: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 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④归隐之乐 例:“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陶渊明《归园田居》
另外:重新复官 ①欣喜之情 ②对未来仕途充满希望 ③前路担忧迷茫 ④感慨世事多变 仕途起伏
④ 第四种情感:抒发了昔盛今衰的感慨以及借古讽今的情怀。 白居易的《长恨歌》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汉皇指代唐玄宗 杜甫《兵车行》“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汉武帝指代唐明皇
积极: ① 第一种情感:抒发了诗人和将士们的报国精神和必胜信念。 例.“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李贺《南园》
④ 燕:咏史怀古诗中是历史的见证,见证历史的变迁→怀古幽情。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乌衣巷》刘禹锡 ⑤蝉:喻品行高洁。 古人认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故古人常 以此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 《唐诗别裁》: “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 “无人信高洁。”骆宾王《在狱咏蝉》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蝉》
② 第二种情感:思念家乡,怀念亲友(已经在外定居了)。 例.“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 兄弟》(思念家乡)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思念亲人)
2. 诗词中的意象 意象: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典型意象有: (1)草木: ① 梅花:傲立风雪、不畏严寒→不畏权贵。 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② 兰花:清雅幽香、姿态优美→淡泊名利→君子、隐士。 释无可《咏兰》 :兰色结春光,氛氲掩众芳。 过门阶露叶,寻泽径 连香。 畹静风吹乱,亭秋雨引长。 灵均曾采撷,纫佩挂荷裳。
陈陶《陇西行》“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4)忧 —— 忧国伤时 消极:① 第一种情感:国没了,抒发山河沦丧的痛苦。 例.“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杜甫《春望》 ② 第二种情感:百姓离乱的忧愁。 例.“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张养浩《山坡羊•潼 关怀古》
陈陶《陇西行》“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③ 第三种情感:讽刺统治者穷兵黩武、荒淫无度、软弱无能。 例.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3)长——长亭送别 ① 表留恋。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从兹去,萧萧班马鸣。《送友人》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王昌龄《送柴侍御》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柳永《雨霖铃》 ② 表勉励。 例.“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题目透视: 1、多种情感罗列型。 2、单一情感分析型。 注:遇到“请简析”“请分析”,一定要结合原诗进行分析。
答题步骤: 1、读懂诗歌主旨,把握主要情感。 2、抓住关键词语,逐句分析情感。 3、标明序号,逐一罗列。
练习 一:
古风(其三十九)
李白
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二)三大基础 1. 诗歌中常见的表情感的五个字:人、人、长、忧、思。 (1)人——人生志向(中国文人当官史)。 ①渴望建功立业,但却怀才不遇,壮志难酬。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②仕途不顺的苦闷。虽然仕途不顺,但有的人乐观旷达。 例:李白《行路难》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 拔剑四顾心茫然。————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乐观旷达)
(5)思 —— 思乡怀人 ① 第一种情感:羁旅之苦(漂泊在外,人在旅途)。 例.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 着远行人。” 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 “晨起动征铎, 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 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 山路, 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 凫雁满回塘。”温庭筠《商山 早行》
2 提示词。 如: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送杜十四之江南》孟浩然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书愤》陆游
3 意象。 如: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登高》杜甫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雨霖铃》柳永 【注意】不只要答诗人情感,真正的得分点是他为什么有这样的情感
(二)三大基础 1. 诗歌中常见的表情感的五个字:人、人、长、忧、思。 (1)人——人生志向(中国文人当官史)。 ①渴望建功立业,但却怀才不遇,壮志难酬。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②仕途不顺的苦闷。虽然仕途不顺,但有的人乐观旷达。 例:李白《行路难》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 拔剑四顾心茫然。————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乐观旷达)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③ 雨:喜雨(企望幸福的情感);苦雨(孤独、愁苦、漂泊、沦落)。 ④ 月亮:思念家乡、亲朋好友、思念往昔(时间的变迁)、怀古幽情。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 ⑤冰雪:以其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⑥ 杨花:飘浮不定→离愁别绪→游子思乡、好友送别。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 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⑦ 柳:与“留”谐音→惜别怀远、“折柳”→送别。 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⑧ 松柏:高大挺拔、岁寒后凋→坚贞、高洁、顽强→高洁之士。 君不见拂云百丈青松柯,纵使秋风无奈何。——岑参《感遇》 ⑨ 梧桐:遇秋先陨→悲秋之情→孤独失意的人。 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 无 颜 色 , 卧 听 南 宫 清 漏 长 。 ”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 滴到明”(唐人温庭筠《更漏子》)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 滴滴”(李清照《声声慢》)
③ 竹:高风亮节→正直、谦虚、坚贞、高洁→君子、隐士。 《竹里馆》 (唐)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 月来相照。
④ 菊:颜色淡雅、临冰傲雪→淡泊名利、不畏权贵、与世无争。 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人以饮露 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 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 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⑤ 落花:花落春去、伤春悲秋、青春易逝。 “流水落花春 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 “无可奈何花落 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3)长——长亭送别 ① 表留恋。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从兹去,萧萧班马鸣。《送友人》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王昌龄《送柴侍御》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柳永《雨霖铃》
(2)人—— 人生感受。
(2)人——人生感受。 ① 单纯伤春悲秋。 “伤春不尽悲秋苦,落蕊浮觞。”宋。陈师道《 罗敷媚。采桑子》 “日日河边见水流,伤春未已复悲秋。中旧宅无 人住,来往风尘共白 头。”唐。戴叔伦《赠殷亮》
② 感慨时光易逝,青春不在。 (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 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2)动物: ① 大雁:春秋迁徙、鸿雁传书→思乡(大雁秋天飞回南方故乡)。 南朝乐府民歌《西洲曲》:“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 ② 猿:叫声凄切悲凉→忧愁、忧思。 郦道元《小经注?江水》中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 裳。”
李端《送客赋得巴江夜猿》:“巴水天边路,啼猿伤客情。” ③ 杜鹃:叫声凄切→悲凉凄清→忧愁、忧思。 李白《蜀道难》:“又闻子规啼月夜,愁空山” 白居易《琵琶行》:“杜鹃啼血猿哀鸣。”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扬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 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3、诗词的题材与体裁 1 体裁——形式。 诗:古体、近体(律诗、绝句) 词
曲 2 题材——内容。 ① 山:山水田园;② 边:边塞战争; ③ 送:长亭送别;④ 春:伤春惜春; ⑤ 思:思乡怀人;⑥ 史:咏史怀古; ⑦ 言:状物言志;⑧ 情:借景抒情。
情感概括型 提问方式:这首(句)诗表达了诗人那些情感? 提问变体:这首(句)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白日掩徂晖①,浮云无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②栖鸳鸾③。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①徂辉:落日余晖。②枳棘:枝小刺多的灌木。③鸳鸾:传说中与
凤凰同类,非梧桐不止,非练食不食,非醴泉不饮。
(5)思 —— 思乡怀人 ① 第一种情感:羁旅之苦(漂泊在外,人在旅途)。 例.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 着远行人。” 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 “晨起动征铎, 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 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 山路, 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 凫雁满回塘。”温庭筠《商山 早行》
诗歌常见情感 类型梳理本节内容: 1、系统性地总结诗歌常见情感 2、诗歌情感概括题
一、读诗(诗言志) (一)一个原则:根据线索找感情 1. 方法:划出关键词 2. 步骤: 1 情感词。 如:放眼暮江千顷,中有离愁万斛,无处落征鸿。《水调歌头》杨炎正
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画堂春》秦观
③ 表心志。 例.“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游人五陵去,宝剑值千金。分手脱相赠,平生一片心。” 唐代•孟 浩然《送朱大入秦》
(4)忧 —— 忧国伤时 消极:① 第一种情感:国没了,抒发山河沦丧的痛苦。 例.“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杜甫《春望》 ② 第二种情感:百姓离乱的忧愁。 例.“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张养浩《山坡羊•潼 关怀古》
③洁身自好与世无争淡泊名利,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李白《梦游天姥呤留别》: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 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④归隐之乐 例:“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陶渊明《归园田居》
另外:重新复官 ①欣喜之情 ②对未来仕途充满希望 ③前路担忧迷茫 ④感慨世事多变 仕途起伏
④ 第四种情感:抒发了昔盛今衰的感慨以及借古讽今的情怀。 白居易的《长恨歌》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汉皇指代唐玄宗 杜甫《兵车行》“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汉武帝指代唐明皇
积极: ① 第一种情感:抒发了诗人和将士们的报国精神和必胜信念。 例.“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李贺《南园》
④ 燕:咏史怀古诗中是历史的见证,见证历史的变迁→怀古幽情。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乌衣巷》刘禹锡 ⑤蝉:喻品行高洁。 古人认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故古人常 以此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 《唐诗别裁》: “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 “无人信高洁。”骆宾王《在狱咏蝉》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蝉》
② 第二种情感:思念家乡,怀念亲友(已经在外定居了)。 例.“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 兄弟》(思念家乡)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思念亲人)
2. 诗词中的意象 意象: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典型意象有: (1)草木: ① 梅花:傲立风雪、不畏严寒→不畏权贵。 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② 兰花:清雅幽香、姿态优美→淡泊名利→君子、隐士。 释无可《咏兰》 :兰色结春光,氛氲掩众芳。 过门阶露叶,寻泽径 连香。 畹静风吹乱,亭秋雨引长。 灵均曾采撷,纫佩挂荷裳。
陈陶《陇西行》“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4)忧 —— 忧国伤时 消极:① 第一种情感:国没了,抒发山河沦丧的痛苦。 例.“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杜甫《春望》 ② 第二种情感:百姓离乱的忧愁。 例.“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张养浩《山坡羊•潼 关怀古》
陈陶《陇西行》“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③ 第三种情感:讽刺统治者穷兵黩武、荒淫无度、软弱无能。 例.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3)长——长亭送别 ① 表留恋。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从兹去,萧萧班马鸣。《送友人》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王昌龄《送柴侍御》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柳永《雨霖铃》 ② 表勉励。 例.“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题目透视: 1、多种情感罗列型。 2、单一情感分析型。 注:遇到“请简析”“请分析”,一定要结合原诗进行分析。
答题步骤: 1、读懂诗歌主旨,把握主要情感。 2、抓住关键词语,逐句分析情感。 3、标明序号,逐一罗列。
练习 一:
古风(其三十九)
李白
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二)三大基础 1. 诗歌中常见的表情感的五个字:人、人、长、忧、思。 (1)人——人生志向(中国文人当官史)。 ①渴望建功立业,但却怀才不遇,壮志难酬。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②仕途不顺的苦闷。虽然仕途不顺,但有的人乐观旷达。 例:李白《行路难》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 拔剑四顾心茫然。————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乐观旷达)
(5)思 —— 思乡怀人 ① 第一种情感:羁旅之苦(漂泊在外,人在旅途)。 例.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 着远行人。” 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 “晨起动征铎, 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 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 山路, 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 凫雁满回塘。”温庭筠《商山 早行》
2 提示词。 如: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送杜十四之江南》孟浩然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书愤》陆游
3 意象。 如: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登高》杜甫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雨霖铃》柳永 【注意】不只要答诗人情感,真正的得分点是他为什么有这样的情感
(二)三大基础 1. 诗歌中常见的表情感的五个字:人、人、长、忧、思。 (1)人——人生志向(中国文人当官史)。 ①渴望建功立业,但却怀才不遇,壮志难酬。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②仕途不顺的苦闷。虽然仕途不顺,但有的人乐观旷达。 例:李白《行路难》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 拔剑四顾心茫然。————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乐观旷达)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③ 雨:喜雨(企望幸福的情感);苦雨(孤独、愁苦、漂泊、沦落)。 ④ 月亮:思念家乡、亲朋好友、思念往昔(时间的变迁)、怀古幽情。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 ⑤冰雪:以其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⑥ 杨花:飘浮不定→离愁别绪→游子思乡、好友送别。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 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⑦ 柳:与“留”谐音→惜别怀远、“折柳”→送别。 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⑧ 松柏:高大挺拔、岁寒后凋→坚贞、高洁、顽强→高洁之士。 君不见拂云百丈青松柯,纵使秋风无奈何。——岑参《感遇》 ⑨ 梧桐:遇秋先陨→悲秋之情→孤独失意的人。 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 无 颜 色 , 卧 听 南 宫 清 漏 长 。 ”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 滴到明”(唐人温庭筠《更漏子》)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 滴滴”(李清照《声声慢》)
③ 竹:高风亮节→正直、谦虚、坚贞、高洁→君子、隐士。 《竹里馆》 (唐)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 月来相照。
④ 菊:颜色淡雅、临冰傲雪→淡泊名利、不畏权贵、与世无争。 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人以饮露 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 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 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⑤ 落花:花落春去、伤春悲秋、青春易逝。 “流水落花春 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 “无可奈何花落 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