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网络2-1(概念及时参计算)

合集下载

第三章__双代号网络图

第三章__双代号网络图
工作名称
i
工作持续时间
j
1、双代号网络图中工作的性质 双代号网络图中的工作可分为实工作和虚工作。
工作名称
双代号网络图中表示一项工作的基本形式
i
工作持续时间
j
i
0
j
双代号网络图中虚工作的表达形式 虚工作在双代号网络图中起着正确表达工序间逻辑关系的 重要作用
2.双代号网络图中工作间的关系
双代号网络图中工作间有紧前工作、紧后工作和平行工作 三种关系。 1. 紧前工作: 紧排在本工作之前的工作称为本工作的紧前工作。
切断前的逻辑关系
切断后的逻辑关系
(3)力求减少不必要的箭线和节点 双代号网络图中,应在满足绘图规则和两个节点一根箭 线代表一项工作的原则基础上,力求减少不必要的箭线和节点, 使网络图图面简捷,减少时间参数的计算量。 A B A B 2 2
1 C 3 D 4 F 7 6
1 C
E
3
D F
7
E
4 用虚箭线连接逻辑关系
(三)线路 网络图中,由起点节点沿箭线方向经过一系列箭 线与节点至终点节点,所形成的路线,称为线路。
在一个网络图中,从起点节点到终点节点,一般
都存在着许多条线路,每条线路都包含若干项工作,
这些工作的持续时间之和就是该线路的时间长度,即
线路上总的工作持续时间。
双代号网络图——线路
1.关键线路与非关键线路 :在一项计划的所有线路中,持续时
二、举例
工作 紧前工作 A —— B —— C —— D —— E A、B G H B、C、D C、D
解:列出关系表
工作 工作 点位置号 0 0 0 0 点位置号 (1)1 (1)1 (1)1 (1)1 (1+1)=2(1+1)=2(1+

powergui潮流计算课程设计

powergui潮流计算课程设计

powergui潮流计算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潮流计算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2. 掌握使用PowerGUI软件进行潮流计算的操作步骤。

3. 了解潮流计算结果的分析方法及其在电力系统运行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学会使用PowerGUI软件进行电力系统的潮流计算。

2. 能够分析潮流计算结果,判断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电力系统运行中遇到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力系统运行管理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2.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沟通协调能力。

3. 使学生认识到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电力系统自动化专业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潮流计算的基本方法,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电力系统基础知识,对实际操作有较高的兴趣。

教学要求:结合实际案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电力系统运行管理中。

教学过程中,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潮流计算基本概念:介绍潮流计算的定义、作用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一节2. 潮流计算原理:讲解潮流计算的基本原理,包括潮流方程的建立与求解方法。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二节3. PowerGUI软件介绍:介绍PowerGUI软件的功能、特点及其在潮流计算中的应用。

教材章节:第三章第一节4. 潮流计算操作步骤:详细讲解使用PowerGUI软件进行潮流计算的操作流程。

教材章节:第三章第二节5. 潮流计算结果分析:分析潮流计算结果,包括电压、电流、功率等参数,判断电力系统运行状态。

教材章节:第三章第三节6. 实际案例分析:结合实际电力系统案例,分析潮流计算在电力系统运行中的应用。

教材章节:第四章7. 教学进度安排:共8学时,分配如下:- 潮流计算基本概念与原理(2学时)- PowerGUI软件介绍与操作步骤(3学时)- 潮流计算结果分析(2学时)- 实际案例分析及讨论(1学时)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在讲解潮流计算基本概念、原理及PowerGUI软件操作步骤时,采用讲授法,结合多媒体课件,使抽象的理论知识形象化、具体化,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网络计划技术

网络计划技术

28
过 指向节点 桥 法
28
指 向 法
(7)网络图应条 理清楚,布局合 理。 箭线应以水平线 和竖线为主。
TJRAC
典型题析
某分部工程双代号网络图如下图所示,图中错误有( A.多个起点节点 答案:BD B.多个终点节点 C.工作代号重复 D.节点编号有误 E.存在循环回路 )。
TJRAC
绘图步骤
TJRAC
在网络图中,相对于某一项工作(称其为本工作) 来讲,紧挨在其前边的工作称为紧前工作,紧挨在其后 边的工作称为紧后工作; 与本工作同时进行的工作称为平行工作; 从网络图起点节点开始到达本工作之前为止的所有 工作,称为本工作的先行工作,从紧后工作到达网络图 终点节点的所有工作,称为本工作的后续工作。
1
D
6
3
E
5
G
第三节 双代号网络图的参数及计算
当工作数量不多时, 可直接在网络图上进行 计算。 常用的图上计算方法 有:
节点计算法 工作计算法

汕 尾 电 厂 炉 后 布 置 全 景
TJRAC
一、双代号网络图时间参数的类型
工作最早开始时间 ES ij (Early Start ) 工作最早完成时间 EF ij (Early Finish) 工作最迟开始时间 LS ij (Late Start ) 工作最迟完成时间 LF ij (Late Finish ) 总时差 TF ij (Total Float ) 自由时差(局部时差)FF ij (Free Float) 相干时差 I F ij (interference) 独立时差 D F ij (dependent) 节点最早可能实现时间 ETi 节点最迟必须实现时间 LTi
1
1 0 5

神经网络设计课程设计

神经网络设计课程设计

神经网络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神经网络的基本概念,掌握其结构和工作原理。

2. 学生能描述神经网络在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的应用。

3. 学生能掌握神经网络的训练和优化方法,了解超参数调整对网络性能的影响。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编程工具(如Python、TensorFlow等)搭建简单的神经网络模型。

2. 学生能通过调整网络结构、参数等手段优化模型性能,解决实际问题。

3.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神经网络进行调试、评估和改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神经网络技术产生兴趣,培养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2. 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学会相互尊重、沟通与协作,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学生认识到神经网络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关注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选修课,旨在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编程基础和数学知识,对新技术充满好奇心。

教学要求:结合理论讲解与实践操作,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神经网络模型的搭建和优化,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神经网络基本概念:介绍神经元模型、网络结构,理解全连接网络、卷积神经网络、循环神经网络等不同类型的神经网络。

- 教材章节:第二章 神经网络基础2. 神经网络应用场景:分析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的神经网络应用案例,探讨神经网络的优势和局限性。

- 教材章节:第三章 神经网络应用3. 神经网络搭建与训练:学习使用Python、TensorFlow等工具搭建神经网络,掌握前向传播和反向传播算法,了解损失函数和优化器的选择。

- 教材章节:第四章 神经网络搭建与训练4. 神经网络优化策略:研究超参数调整、正则化、批量归一化等方法,探讨如何提高神经网络性能。

- 教材章节:第五章 神经网络优化5. 实践项目:结合所学知识,开展图像分类、文本情感分析等实践项目,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三章简单电力系统的潮流计算

第三章简单电力系统的潮流计算


~ S LDc

j
B2 2
U
2 N
S~b

S~LDb

j
B1 2
U
2 N

j
B2 2
U
2 N
由此将问题转化为:已知
U A ,
j
B1 2
U
2 N
,
S~b ,
S~c
的潮流计算。
~
A SA
~ S1
S~1
S~1
b
~ S2
S~2
S~2
c
U A
Z1
Z2
a.反推功率:

j
B1 2
UHale Waihona Puke 2 NS~bS~c
~ S1

S~1
S~2
I1
I1 Z
B j
S~Y 1
2
S~2 ②
I2
B j
2
~ S2
U 2
S~Y 2
求导纳中的功 率损耗S~Y1,S~Y 2;
末端:S~Y 2

U 2
(
j
B 2
U 2 )


j
B 2

U
2 2
首端:S~Y 1

U 1

(
j
B 2
U1 )
jB
~ S LD

30
j15MVA
2
~ SY 2
已知 r1 0.27 / km, x1 0.423 / km
b1 2.69 106 s / km, l 150km, 双回线路
解:R 1 0.27150 20.25 X 1 0.423150 31.725

第三章简单电力网络的计算和分析

第三章简单电力网络的计算和分析
电能W除以一年中的最大负荷Pmax,即:
2)、年负荷率:一年中负荷消费的电能W除以一年中 的最大负荷Pmax与8760h的乘积,即:
3)、年负荷损耗率:全年电能损耗除以最大负荷时的功 率损耗与8760h的乘积,即:
4)、线路年负荷损耗率与年负荷率的近似关系
K为经验数值。一般取K=0.1~0.4,kmy较低时取较小数值。 5)、计算过程:

A
j B1/2 j B1/2 ΔS0
j B2/2
j B2/2
➢ 开始时按L1侧额定电压计算,计算结果反 归算
方法三:用π型等值电路处理
L-1 b
A
Tc
d
L-2
SLD
A jB1/2
R1+ jX1 b jB1/2
Z’T/k
Z'T Z'T 1-k k²-k
c R’2+ j X’2
d
SLD
jB’2/2 jB’2/2
二、变压器运行状况的计算和分析
1、变压器中的电压降落、功率损耗和电能损耗 用变压器的 型电路
• 功率 A、变压器阻抗支路中损耗的功率
B、变压器励磁支路损耗的功率
C、变压器始端功率
2)、电压降落 (为变压器阻抗中电压降落的纵、横分 量)
注意:变压器励磁支路的无功功率与线路导纳支路的 无功功率符号相反
令:
其幅值为:
相角为 :
简化为 :
3、从末端向始端推导 已知:末端电压U2,末端功率S2=P2+jQ2,以及线路
参数。 求:线路中的功率损耗、始端电压和功率。
功率的求取与上相同,注意功率的流向。 电压的求取应注意符号,令:
4、电压质量指标 1)、电压降落:指线路始末两端电压的相量差。为相量

第三章 简单电力网络的计算和分析

第三章 简单电力网络的计算和分析

U 1 U 2 U jU
设: U 2 U 200 参考电压
' ' P2' R Q2 X P2' X Q2 R U ' , U U2 U2
U1
U
2 U
' 2
U , tg
' 2
1
U '
' U 2 U 2
23
运行参数: U
二.辐射网潮流计算步骤:——手算潮流
1. 由已知电气接线图形成等值网络
2. 简化等值网络 3. 潮流计算(归纳为两类)
1)已知同一点功率、电压,求另一点的功率、电压。 2)已知送电端电压U1和受电端负荷功率S2以及元件参数。 求送电端功率S1和受电端电压U2 。
24
常用计算公式
18
b.
变压器励磁支路损耗的功率(固定损耗)
~ * U G jB U 2 G U 2 jB U 2 P jQ SYT YT U1 1 T T 1 T 1 T 1 YT YT
注意:变压器励磁支路的无功功率与线路导纳支路的 无功功率符号相反
方法2:直接利用变压器的四个参数Pk,Uk%、P0、I0%计算
' S2 S2 U 2 U N
上述公式可简化:
PZT PZT
2 2 PK S 2 U K %S N S2 , QZT 2 2 1000S N 100 S N
PK S12 U K %S N S12 , QZT 2 2 1000S N 100 S N
P0 I 0 %S N PYT , QYT 1000 100

~ U 1 SY1
Y/2

第三章网络计划技术习题集答案

第三章网络计划技术习题集答案

第三章网络计划技术考纲要求了解:网络计划费用优化和资源优化。

熟悉:双代号、单代号网络图的绘图规则和绘制方法;网络计划时间参数的计算方法;工程费用与工期的关系;单代号搭接网络计划时间参数的计算方法。

掌握:网络计划时间参数;关键线路和关键工作的确定方法;双代号时标网络计划的绘制与应用;网络计划工期优化的方法;单代号搭接网络计划中的搭接关系。

试题分布高频考点一、网络图的绘制规则(熟悉P36~P38)1.某网络计划图如下图3-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应试指南P38【例3·多选题】)A.工作A的紧后工作是工作DB.工作C的紧后工作是工作GC.工作E的紧前工作是工作BD.工作D的紧后工作是工作HE.工作F的紧前工作是工作B『正确答案』ABCE『答案解析』该网络计划的工作逻辑关系表如表3-1所示:表3—1工作名称紧前工作紧后工作A \ DB \ E、FC \ GD A JE B H、IF B GG C、F KH E JI E KJ D、H \K G、I \2.某分部工程双代号网络图计划如下图所示,图中的错误有()。

(2010年)A.多个起点节点B.存在循环回路C.多个终点节点D.节点编号有误E.工作代号重复『正确答案』ABD『答案解析』节点1、2均为起点,存在多个起点节点。

(2)节点2、6、7;2、4、7之间存在循环回路。

(3)节点2、7;6、5指向,节点编号错误。

参见教材P35~P38。

3.某分部工程双代号网络计划如下图所示,图中的错误有()。

(2009、2008、2007年)A.工作代号重复B.节点编号有误C.多个起点节点D.多个终点节点E.存在循环回路『正确答案』BD『答案解析』(1)节点8、9指向,节点编号错误。

(2)节点8、10均为终点,存在多个终点节点。

参见教材P35~P38。

4.某分部工程中各项工作间逻辑关系见下表,相应的双代号网络计划如下图所示,图中错误有()。

(应试指南P40【例4·多选题】)(2005年)A.多个终点节点B.多个起点节点C.工作代号重复D.不符合给定逻辑关系E.节点编号有误『正确答案』BDE『答案解析』G的紧后仅有J。

第三章多端口网络(2)

第三章多端口网络(2)
在辅助图中抽出子图G,构造dendroid图,G中每个连通的部分 恰好有一个回路,其支路数为大于或等于3的奇数。
连通的dendroid图有且只有一个回路!
例: 如图为一个dendroid图G,它的5个节点对应于S中全部导纳
Y1、Y2、Y3、Y4、Y5,而5个支路为T中的一部分导纳Y12、Y14
、Y1Y4和15、Y34Y构25成、与Y3该4, 回其路中相支连路的Y1分2、树Y。15和Y25构Y成1 一个回Y1路2 ,支路Y2
程组是唯一地确定S中各导纳值的充分必要条件。
构造一个dendroid图G
先构造一个辅助图,图中共有n个节点,每个节点对应S中的一 个导纳;有n(n-1)/2条支路,每条支路对应T中的一个导纳,节
点与支路的关系符合 yik yi yk / Yy yi yk /( y1 y2 ... yn )
1 单口网络的散射参数
(1)Ui(Ii)和Ur(Ir)表达:把端口电压和电流看成是入射波和反射波 两部分来组成的。
令:UI
Ui Ii
U Ir
r
,与传输线同。,令UUri
R Ii ,R称为端接电阻,相当于 RIr
传输线的特性阻抗波阻抗Zc,但不是网络N固有的,因此不能叫特性阻抗
Ui 12(U IR)
华中科大(华工) 何仰赞 电力系统分析 P37
(2). 网—星:网状网络有n(n-1)/2个元件参数,星型网络有n个
星形连接的导纳集 :S Y1, Y2 , ... , Yn
网形连接的导纳集 :T Y12 , Y13 , ... ,
n
星-网变换公式: yiK yK yi / yK K 1
G6
3
1
G 10
4
2

第三章 信道 信道是通信系统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一般来说,实.

第三章 信道 信道是通信系统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一般来说,实.


在信道有效的传输带宽内, | H(ω) |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 随频率的变化有所波动。这种振幅频率特性的不理想导致信 号通过信道时波形发生失真,又称为幅度频率失真。
如有线电话信道的衰减—频率特性就是不理想的,
产生原因:信道中存在各种滤波器、混合线圈、串联电 容、分布电感等。 影响: 对模拟信号,使波形失真,如语音信号,不同频率 强弱变化; 对数字信号,会引起相邻码元波形在时间上相互重 叠(因信道特性变化),从而造成码间串扰、误码。 1. 相位——频率畸变: 经常用群迟延——频率特性来描述相频特性: 群迟延——频率特性为:τ(ω)=dφ(ω)/d ω,当φ(ω) =-ωtd 即τ(ω)=-td时,无相频畸变。
3.克服措施: 模拟通信: 利用线性补偿网络进行频域均衡,使衰耗特性曲 线平坦,联合频率特性无畸变。 数字通信:合理设计收、发滤波器,消除信道产生的码间串扰; 信 道特性缓慢变化时,用时域均衡器,使码间串扰降到最小且可自适 应信道特性变化。

三、随参信道特性及其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随参信道包括短波电离层反射信道、超短波流星余迹散射、超短 波及微波对流层散射、超短波电离层散射等。 对流层:10km~12km以下大气层 电离层:60~600km大气层
如果传输特性不好(即上述两个条件不满足),会使信号传输产 生失真(也称畸变)。 1. 幅度——频率畸变
幅度——频率畸变是信道的幅度——频率特性不理想引起的,主 要是
三、参信道特性及其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当前大多数的数据通信都是通过恒参信道(或近 似恒参信道)进行传输的,如有线信道、微波视距信 道、卫星信道等都是恒参信道。恒参信道的主要特点 是可以把信道等效成一个线性时不变网络,传输技术 主要解决由线性失真引起的符号间干扰和由信道引入 的加性噪声所造成的判断失误。

第三章 简电力网络的计算和分析新

第三章 简电力网络的计算和分析新

第三章 简单电力网络的计算和分析本章阐述的是电力系统正常运行状况的分析和计算,重点在电压、电流、功率的分布,即潮流分布(power flow ,load flow ),我们关心的主要是节点电压,支路功率。

第一节 电力线路运行状况的分析与计算电流或功率从电源向负荷沿电力网流动时,在电力网元件上将产生功率损耗和电压降落。

要了解整个电力系统的潮流分布,必然要进行电力网元件上的功率损耗和电压降落的计算。

一、 电力线路运行状况的计算1、电力线路上的功率损耗和电压降落也可运用欧姆定律等,但需要复数运算,手算时尽量避免复数运算。

电力线路的π型等值电路如图3-1所示,若已知线路参数和末端电压2U •、功率2S •,求始端的电压1U •和功率1S •。

因为这种电路较简单,可以运用基本的电路关系式写出有关的计算公式。

(以单相电路分析,结果推广到三相,采用复功率的计算式)图3-1中,设末端电压(相电压)0220U U •=∠,末端功率(单相功率)222S P jQ •=+,则末端导纳支路的功率损耗2y S •∆为22222()()222yY G B S U U U j *••*∆==-2222221122y y GU jBU P j Q =-=∆-∆ (3-1) 阻抗支路末端的功率2S •'为 2222222()()y y y S S S P jQ P j Q •••'=+∆=++∆-∆222222()()y y P j P j Q Q P jQ ''=+∆+-∆=+ 阻抗支路中损耗的功率Z S •∆为222222222()()Z S P Q S Z R jX U U ••'''+∆==+ 222222222222Z Z P Q P Q R j X P j Q U U ''''++=+=∆+∆ (3-2) 阻抗支路始端的功率1S •'为1222()()Z Z Z S S S P jQ P j Q •••''''=+∆=++∆+∆2211()()Z Z P j P j Q Q P jQ ''''=+∆++∆=+始端导纳支路的功率yl S •∆为2111()()222ylY G BS U U U j *••*∆==-2211111122y y GU jBU P j Q =-=∆-∆ (3-3) 始端功率1S •,为1111()()yl yl yl S S S P jQ P j Q •••'''=+∆=++∆-∆1111()()yl yl P j P j Q Q P jQ ''=+∆+-∆=+这就是电力线路功率计算的全部内容。

电力系统计算与仿真分析 第三章 电力系统故障分析与计算

电力系统计算与仿真分析 第三章 电力系统故障分析与计算

制定要点 零序网络
络 ➢ 零序电流只有经过大地或者架空地线才能形
成通路,当遇到变压器时,只有中性点接地
应用对称分量法分析各种简单不对称短 路时,都可以写出各序网络故障点的电压 方程式。当网络的各元件都只用电抗表示
时才能流通 ➢ 当中性点经阻抗接地时,在零序网络中,该
时,电压方程式可以写成:
E
jx I 1 a1
式出现在正序网络中
➢ 故障端口处接入不对称等效电势源正序分量 ➢ 除中性点接地阻抗,空载线路(不计导纳)、空载变
压器(不计励磁电流)外,各元件以正序参数出现在 正序网络中
各元件参数以负序参数出现在网络中
三、序网络的构成
正序网络 网络也分解成
负序网络
➢ 零序网络是无源网络。
➢ 故障端口处接入不对称等效电势源零序分量 ➢ 发电机电源零序电势为零,不包括在零序网
一相断线 两相断线
对称短路 不对称短路
用计算机进行故障计算时,为了简化计算
工作,常采取一些假设:
(1)各台发动机均用
R
jxd" (或R
jx
' d
)
E(或E ) 作为其等值电抗,作为其等值电
势。
(2)负荷当作恒定阻抗。 (3)不计磁路饱和,系统各元件的参数都
是恒定的,可以应用叠加原理。
(4)系统三相对称,除不对称故障处出现
jx 2 Ia1
四、不对称短路的计算
短路点各相电流: 短路点各相的对地电压:
b、c两相电流大小 相等,方向相反
四、不对称短路的计算
(3)两相接地短路故障的计算
以b、c两相短路为例,故障处的边界条件:
I 0 , U 0 , U 0
a

第3章-简单电力网的潮流计算

第3章-简单电力网的潮流计算

开式电力网及其等值电路
三、开式电力网的潮流计算
1、运算负荷和运算功率
若负荷节点接有变压器情况,先将变压器 损耗归算到负荷功率,例如节点c
' S LDc S LDc STc S0c
其中,
S STc LDc RTc jX Tc VN I 0c % S0c P0c j S Nc 100
2)最大电压损耗 最大电压损耗:各段电压损耗之和,即
VAd VAb Vbc Vcd
显然,节点d的电压最低
Vd VA VAd
注意:对于多分支的开式网络,必须 计算出电源节点到各分支末端的电压 损耗,才能比较出电压的最低点。
三、开式电力网的潮流计算
3、两级电压开式电力网潮流计算
2)潮流计算的目的是什么?
检查电力系统各元件是否过载; 检查电力系统各节点电压是否满足要求; 根据不同运行方式下的系统潮流分布情况,可帮助调度人员正确合理 地选择系统运行方式; 根据功率分布,为电力系统规划、扩建、继电保护整定计算提供必要 的依据; 可为调压计算、经济运行、短路计算、稳定计算等提供必要的数据。
根据等值电路,利用回路电流法可列出回 路方程如下 0 Z12 I a Z 23 I a I 2 Z 31 I a I 2 I 3 各电流的近似表达式为 I S * / VN 么代入上式得 ,那
* * * 0 Z12 Sa Z 23 Sa S2 Z 31 Sa* S2* S3* 为什么变成负号了?
S0 GT jGT V12
由上一章介绍的变压器参数计算方法,变压器的励磁损耗又表示为
S0 P0 jQ0 P0 j
I0 % SN 100

第三章_网络计划技术案例

第三章_网络计划技术案例

A B C
D E
虚工作反映出 D 工作受到 B、C工作的制约
10
A 、 B 两项工作分三个施 工段,平行施工
A1
A2 B1
A3 B2 B3
每个工种工程建立专业工 作队,在每个施工段上进 行流水作业,虚工作表达 了工种间的工作面关系
2.网络图中,只能有一个起点节点;在不分 期完成任务的网络计划(单目标网络计划)中,应 只有一个终点节点;而其他节点均应是中间节点。 3.网络图中严禁出现循环回路
3.节点 双代号网络图中,节点代表一项工作的开 始或结束,常用圆圈表示。箭线尾部的节点称 为该箭线所示工作的开始节点,箭头端的节点 称为该工作的完成(结束)节点。 一个完整的网络图,除了最前的起点节点 和最后的终点节点外,其余节点称为中间节点, 具有双重含义——既是前面工作的完成点,又是 后面工作的开始点。 节点仅为前后两项工作的交接点,只是一 个“瞬间”概念,因此它既不消耗时间,也不 消耗资源。
砌墙 砌墙 1 砌墙 2 抹 灰
(b)正确
抹 灰
(a)错误 图4-6 无开始节点工作示意图
(二)绘制网络图的要求与方法
1.网络图要布局规整、条理清晰、重点突出
绘制网络图时,应尽量采用水平箭线和垂直 箭线而形成网格结构,尽量减少斜箭线,使网络 图规整、清晰。 其次,应尽量把关键工作和关键线路布臵在 中心位臵,尽可能把密切相连的工作安排在一起, 以突出重点,便于使用。
《建筑施工组织》
第三章 网络计划技术
第三章
网络计划技术
概述
第一节
一、网络计划技术的产生
1. 最早:关键线路法 — CPU 和计划评审法 — PERT,现在,世界普遍运用。 2. 各国情况 前苏联—1964年 欧洲—两年一次会议 中国—60年代,华罗庚引入,“统筹法”, 1992年颁布《工程网络计划技术规程》 (JGJ/T1001 —91),1999年修订颁布《工程网 络计划技术规程》( JGJ/T121—99), 2000年 2 月1日实施。

电力系统分析基础第三章

电力系统分析基础第三章

R
X
如单位长度电阻相同:S LD
n
S Li
i
i1
2) 功率分点—某一节点功率,有两侧电源供给,标记
有功与无功功率分点可能不在同一点上
3) 两端网络从功率点分开,按开式网计算功率损耗及电压降
4) 求功耗时,功率分点电压未知,近似以UN代
3 U N IˆL2 S L2
S 1
S L1 Zˆ 1 S L1 Zˆ 2 Zˆ
e U 3 j30 N
e Uˆ Uˆ 3 j30
a
a '

S L1 Zˆ 1 S L1 Zˆ 2 Zˆ
U N
Uˆ a Uˆ a' Zˆ
2
S Li
Zˆ i
i1

U N
Uˆ a Uˆ a' Zˆ
RⅡ + jXⅡ
Lb
RⅠ+ jXⅠ
a
La
11
c 11
b1 1
BⅢ 2
2 BⅢ
2 BⅡ 2 BⅡ
2 BⅠ 2 BⅠ
d S RⅢ+ jX Ⅲ Lc
S RⅡ + jXⅡ Lb
RⅠ+ jXⅠ
a S La
合并简化
1 2
B

1 2
Bc
c
b
1 2
Bb
1 BⅠ 2
1、已知Ua时(精确计算)
第一步 末端导纳消耗功率:
2
II段
S II
Sb UN
RII
j XII
S C S b S 'C S II
III段
2
S III
SC UN
RIII

地层压力-地层破裂压力-地层坍塌压力预检测

地层压力-地层破裂压力-地层坍塌压力预检测

地层破裂压力和坍塌压力预测摘要地层破裂压力和地层坍塌压力是钻井工程设计的重要依据,对确定合理的钻井液密度和其他钻井参数有重要意义。

在参考了一些书籍和相关论文的基础上,对地层破裂压力和坍塌压力的预测方法做出了较为系统的总结。

地层破裂压力的预测主要有H-W模式和H-F模式,包括伊顿法、黄荣樽法、安德森法等;地层坍塌压力的预测主要基于井壁岩石剪切和拉伸破坏的原理。

关键词:破裂压力;坍塌压力;预测第一章前言地层破裂压力是指使地层产生水力裂缝或张开原有裂缝时的井底流体压力。

它是钻井和压裂设计的基础和依据。

如何准确地预测地层破裂压力,对于预防漏、喷、塌、卡等钻井事故的发生及确保油气井压裂增产施工的成功有着重要的意义。

地层坍塌压力是指随着钻井液密度的降低,井眼围岩的剪应力水平不断提高,当超过岩石的抗剪强度时,岩石发生剪切破坏时的临界井眼压力。

它的确定对于确定合理的钻井液密度和钻井设计及施工有重要意义。

地层三项压力研究历史及发展现状:✧八十年代以前,地层孔隙压力以监测为主,地层破裂压力预测处于经验模式阶段,如马修斯-凯利模式、伊顿模式等。

没有地层坍塌压力的概念。

✧八十年代,提出了地层坍塌压力的概念,从理论上对地层三个压力进行了公式推导。

✧九十年代以来,一般根据岩石力学的基本原理由地应力和地层的抗拉强度预测地层的破裂压力,进入实用技术开发阶段。

目前,地层三项压力预测技术已经得到广泛的重视,也从各个方面对其进行了研究和应用:●室内实验研究方法(研究院)●地震层速度法(石大北京)●常规测井资料法(华北钻井所、石大)●页岩比表面积法(Exxon)●人造岩心法(Norway)●岩屑法(Amoco、石油大学)●LWD、SWD法(厂家)●经验模式法(USA)第二章 地层三项压力预测机理2.1 地应力模型1、各向同性模型利用电缆地层测试或压力恢复测试资料,在不考虑构造应力影响情况下,各向同性模型计算水平应力公式为:()p p b x P P P PR PR αασ+-⎪⎪⎭⎫⎝⎛-=01(2-1) 式中:PR — 泊松比;Pob — 上覆岩层压力;Pp — 孔隙流体压力;α — Biot 常量。

第三章 网络计划技术

第三章 网络计划技术

第三章网络计划技术【双代号网络计划的组成】由两个代号及唯一的一条箭线所组成一项唯一的工作;【单代号网络计划的组成】由一个节点表示一个工作,以箭线表示工作间的逻辑关系;【逻辑关系】工艺关系不可被改变,组织关系视实际情况可以改变;【工作类型】紧前和紧后工作、先行和后续工作、平行工作。

【绘图规则】①网络图必须按照已定的逻辑关系绘制。

②网络图中严禁出现循环回路。

④网络图中严禁出现双向箭头和无箭头的连线。

⑤严禁出现没有箭尾节点的箭线和没有箭头节点的箭线。

⑥严禁在箭线上引入或引出箭线(母线法除外)。

⑦尽量避免工作交叉,不可避免,可采用过桥法或指向法。

⑧网络图中应只有一个起点节点和一个终点节点。

【最早时间】正算加法取大值最早开始时间和最早完成时间;【最迟时间】逆算减法取小值最迟开始时间和最迟完成时间;【工作时差】工作自由时差:紧后工作最早开始-本工作最早完成时间工作的总时差:本工作最迟完成-本工作最早完成【节点标号法】【单代号网络计划时间参数计算】知识名称双代号时标网络计划考点层级核心考点命题形式概念计算考察内容1.时标网络计划编制方法※2.时标网络计划时间参数※※※3.时标网络计划坐标体系※4.时标网络的进度计划表※【前提条件】①计划工期等于计算工期,工作匀速进展;②宜按各项工作的最早开始时间编制;【特殊线型】①虚箭线在时标刻度上的投影为零,故应垂直绘制;②波形线表示相邻两项工作之间的时间间隔或自由时差;【关键线路】逆向寻找,自始至终不出现波形线的线路为关键线路;【时标网络计划的计算】【时间秒定法】知识名称单代号搭接网络计划考点层级一般考点命题形式概念计算考察内容1.搭接关系种类及表达方式※2.搭接网络计划的时间参数※【计算步骤】①最早开始时间、最早完成时间(应进行三次检查)②时间间隔(存在混合时距时,应分别计算取最小值)③总时差、自由时差计算④最迟完成时间、最迟开始时间【计算原则1】其他工作的最早开始时间和最早完成时间(1)时距为STS,ES j=ES i+STS(2)时距为STF,ES j=ES i+STF–D j【速记口诀】前者开始加时距,如遇完成减持续(3)时距为FTF,ES j = ES i + D i + FTF - D j = EF i + FTF - D j(4)时距为FTS,ES j = ES i + D i + FTS = EF i+FTS【速记口诀】前者完成加时距,如遇完成减持续【计算原则2】时间间隔的计算方式①时距为STS,LAG = ES j - ES i - STS;②时距为FTS,LAG = ES j - EF i–FTS;【速记口诀】后者开始减时距,遇开减开,遇完减完③时距为STF,LAG = ES j - ES i - STF + D j = EF j - ES i - STF④时距为FTF,LAG = ES j - EF i - FTF + D j = EF j - EF i–FTF【速记口诀】后者完成减时距,遇开减开,遇完减完【相关概念的判定】【正确】关键工作两端的节点必为关键节点;【错误】由关键节点组成的工作必为关键工作;【正确】关键线路上的节点一定是关键节点;【错误】由关键节点组成的线路必为关键线路;【正确】以关键节点为完成节点的工作,总时差和自由时差必然相等;【错误】自由时差最小的工作就是关键工作;【错误】该工作与其紧后工作时间间隔为零的工作为关键工作;【错误】持续时间最长的工作为关键工作;【错误】总时差为零的工作为关键工作;【正确】总时差最小的工作为关键工作;【正确】工作的自由时差一定小于或等于总时差;【错误】双代号网络计划中没有虚箭线的线路是关键线路;【正确】单代号网络计划中相邻两项工作之间时间间隔均为零的线路是关键线路;【错误】单代号计划中至始至终都由关键工作组成的线路是关键线路;【正确】双代号计划中至始至终都由关键工作组成的线路是关键线路。

全国信息学奥赛NOI培训教程(最新整理)

全国信息学奥赛NOI培训教程(最新整理)

全国信息学奥赛NOI培训教程(最新整理)使用”视图”———-"文档结构图”可大大方便阅读本文档目录计算机基础知识-—-—--————-——-——--—-———————-——6第一章计算机基础常识第二章操作系统简介第三章计算机网络第四章计算机信息安全基础知识Pascal 语言----——----—————-—---———————-—--————19Pascal语言概述与预备知识第一章开始编写pascal语言程序第二章Pascal语言基础知识第三章顺序结构程序设计第四章选择结构程序设计第五章循环结构程序设计第六章数组与字符串第七章函数和过程第八章子界与枚举类型第九章集合类型第十章记录与文件类型第十一章指针第十二章程序调试常用算法与策略-————-—————---——--—-———————-—---———56第一章算法的概念第二章递归第三章回溯第四章排序第五章查找第六章穷举策略第七章贪心算法第八章分治策略数据结构--—-—--—---——-———--——-—-———-—————-—101第一章什么是数据结构第二章线性表第三章栈第四章队第五章树第六章图动态规划-————--————--——————-——-—-—-———--—-—144第一章什么叫动态规划第二章用动态规划解题第三章典型例题与习题第四章动态规划的递归函数法第五章动态规划分类1数学知识及相关算法第一章有关数论的算法第二章高精度计算第三章排列与组合第四章计算几何第五章其它数学知识及算法图论算法-———--————-—-——-——---—---———-———-——192第一章最小生成树第二章最短路径第三章拓扑排序(AOV网)第四章关键路径(AOE网)第五章网络流第六章图匹配搜索算法与优化—-—-——----—-——--—-—--—————————-—-—-218第一章双向广度优先搜索第二章分支定界法第三章A*算法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情况简介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是一项旨在推动计算机普及的学科竞赛活动,重在培养学生能力,使得有潜质有才华的学生在竞赛活动中锻炼和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Si,j ti,j TFi,j
EFi,j
LSi,j
A
LFi,j
ti,j
可利用的时间范围 ESi,j
A
EFi,j
ESj,k
B
EFj,k
ti,j
FFi,j
tj,k
可利用的时间范围
26
二、双代号网络计划时间参数的计算
双代号网络计划的时间参数既可以按工作计算,也可以按节点计算。
• • • • • • • • • (一)按工作计算法 一 按工作计算法 按工作计算法,是以网络计划中的工作为对象,直接计算各项工作的 时间参数。 为了简化计算,网络计划时间参数中的开始时间和完成时间都应以时 间单位的终了时刻为标准。如第3天开始即是指第3天下班时刻开始, 实际上是第4天上班时刻才开始。计算时间参数的过程: 1.计算工作的最早开始时间和最早完成时间 . 工作最早开始时间和最早完成时间的计算应从网络计划的起点节点开 始,顺着箭线方向依次进行。其计算步骤如下: (1)以网络计划起点节点为开始节点的工作,最早开始时间为零。 (2)工作的最早完成时间: EFi-J=ESi-j+Di—j (3—3) (3)其他工作的最早开始时间应等于其紧前工作最早完成时间的最大 值。 (4)计算工期等于以终点节点为完成节点的工作的最早完成时间的最 大值。
B
开始
B
C C
16
3、A、B、C三项工作,同时结束
A A B
B
结束
C
C
4、A、B、C三项工作,A完成后B、C才能开始
B A A C C
17
B
• 5、有A、B、C三项工作,A、B完成后C才 开始。
A A C C B B
6、有A、B、C、D四项工作,A、B完成 后C、D开始
A C A C
B
D
B
D
18
四、单双代号网络图的绘制(略) 单双代号网络图的绘制 略
24
第三节 网络计划时间参数的计算
一、网络计划时间参数的概念
序 号 参数名称 指一项工作从开始到完成的时间 知识要点 表示方法 双 Di-j Tc 单 Di
持续时间
计算工期 工 期
根据网络计划时间参数计算而得到的工期
要求工期
是任务委托人所提出的指令性工期
但当网络图的起点节点有多条箭线引出(外向箭线)或终点节点有多 条箭线引入(内向箭线)时,为使图形简洁,可用母线法绘图。
A B
1 2 3 4 5 6 75 76 77 78 79
I J L M N
80
C D E
图 3-9
母 线 法
12
(7)应尽量避免网络图中工作箭线的交叉。当交叉不可避免时,可以 采用过桥法或指向法处理,如图3—10所示。
挖土3 挖土
垫层1 垫层 B1
垫层2 垫层 B2
垫层3 垫层 B3
砖基础1 砖基础 C1
砖基础2 砖基础 C2
砖基础3 砖基础 C3
图错误
22
A1
A2
A3
B1
B2
B3
C1
C2
C3
图正确
23
• 三、双代号网络图与单代号网络图比较
1、两个节点一个箭杆代表一个施 工过程 2、箭杆反映消耗一定的资源 3、箭杆反映施工过程之间的逻辑 关系 4、有时会出现虚箭杆 5、箭杆的长短不反映时间的长短 6、节点不需要消耗时间和资源 1、一个节点代表一个施工过程 2、箭杆不反映消耗一定的资源 3、箭杆反映施工过程之间的逻辑 关系 4、不会出现虚箭杆 5、箭杆不表达时间 6、节点内消耗资源
7 7
8 4 5 4 7 5
8
8
(a) 图 3-10 箭 线 交 叉 的 表 示方 法 (a)过 桥 法 ;(b)批 向 法
(b)
(8)一幅网络图中应只有一个起点节点和一个终点节点,如图3-11。
13
3
7
1
2
5
8
4
6
图3-11 规则(8)一个起点、一个终点
14
【例题1】某分部工程双代号网络计划如下图所示,图中错误为( )。
29
[例]:
0
6
6
2
6
11
5
0
1
4
4 3
4
9
5 5
9
12
3 7
Tp = Tc = 15
0
2
2
4
4
10
6 6
10 15
5
步骤1:计算最早时间参数(顺箭线),计算工期
A.节点编号有误 B.工作代号重复 D.多个终点节点 E.存在循环回路 答案:A、D、E
C.多个起点节点
解析:工作9-8错;⑧节点,⑩节点为终点节点;存在循环回路: ⑤-⑥-⑨-⑤。
15
• 二、常见工序之间的逻辑关系 1、A、B两项工作,依次进行施工
A B A B
2、A、B、C三项工作,同时开始
A A
后续工作
线

关键线路
关键工作
7
第二节 网络图的绘制
一、双代号网络图的绘制规则 (1)网络图必须按照已定的逻辑关系绘制。
工 作 A — B — C A、B D B
紧前工作
A
1 1
A
B
2 3
C
4
B
C
2 3
D (a)
D
5 4
(b) 图3-4 按表3-1绘制的网络图 (a)错误画法;(b)正确画法
8
(2)网络图中严出现从一个节点出发,顺箭头方向又回到原出发点的循环回路。
第三章 网络计划技术
第一节 基本概念
一、网络图和工作 网络图是由箭线和节点组成,用来表示工作流程的有向、有序网 状图形。 网络图中的工作是计划任务按需要粗细程度划分而成的、消耗时 间或同时也消耗资源的一个子项目或子任务。工作可以是单位工程; 也可以是分部工程、分项工程; 网络图有双代号网络图和单代号网络图两种。 双代号网络图又称箭线式网络图,它是以箭线及其两端节点的编 号表示工作;同时,节点表示工作的开始或结束以及工作之间的连接 状态。 单代号网络图又称节点式网络图,它是以节点及其编号表示工作, 箭线表示工作之间的逻辑关系。
1
2
1、双代号网络计划
1
支模板 1天
2
绑扎钢筋 1天
3
浇注混凝土 1天
4
由两个节点一个箭杆组成表达一个施工过程; 表达时,施工过程名称写在箭杆的上面,持续时间写 在箭杆的下面。
3
2、单代号网络图
1
支模板 1
2
绑扎钢筋 1
3
浇注混凝土 1
由一个节点表达一个施工过程。 节点里面最上面代表施工过程编号,中间代表施工过 程名称,最下面表达的是持续时间。
10、有A、B、C、D、E五项工作,A、B、C完成 后D开始,C完成后E开始
20
• 11、有A、B两项工作,按三个施工段进行 流水施工
A1 A2 A3 A1 B3 B1 B2 B3 A2 A3
B1
B2
12、有A、B、C三项工作,按三个施工段进 行流水施工
21
挖土1 A1 挖土
挖土2 A2 挖土
A3
• 7、有A、B、C、D四项工作,A完成后c开始,A、 B完成后D开始。
A C A C
B
D
B
D
8、有A、B、C、D、E五项工作,A、 B完成后D开始,B、C完成后E开始
A D A B D B
C
E
C
E
19
9、有A、B、C、D、E五项工作,A、B、C完成后D开始, B、C完成后E开始
A D A B C C E E B D
(b)
图3-7 错误的画法 (a)存在没有箭尾节点的箭线;(b)存在没有箭头节点的箭线
9
2
5
1
6
3
4
图3-6 规则(2) 不允许出现闭合回路
10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11
图3-6 规则(3) 箭头方向
(6)严禁在箭线上引入或引出箭线,图3—8即为错误的画法。
j j
i
k
i
k
(a)
(b)
图3-8 错误的画法 (a)在箭线上引入箭线;(b)在箭线上引出箭线
Tr
计划工期
指根据要求工期和计算工期所确定的作为实施目标的工期
Tp
最早开始时间
指在其所有紧前工作全部完成后,本工作有可能开始的最早时刻
ESi-j EFi-j LFi-j LSi-j TFi-j FFi-j
ESi EFi LFi LSi TFi
最早完成时间
指在其所有紧前工作全部完成后,本工作有可能完成的最早时刻
i k j
(3)网络图中的箭线(包括虚箭线,以下同)应保持自左向右的方向,不 应出现箭头指向左方的水平箭线和箭头偏向左方的斜向箭线(图3-6)。 (4)网络图中严禁出现双向箭头和无箭头的连线。 (5)网络图中严禁出现没有箭尾节点的箭线和没有箭头节点的箭线。图 3—7即为错误的画法。
ijBiblioteka kijk
(a)
逻 辑 关 系
紧后工作
网络图中,相对于某项工作而言,紧排在该工作之后的工作称为该工作的紧后工作。
平行工作
网络图中,相对于某项工作而言,可以与该工作同时进行的工作即为该工作的平行工作。
先行工作
相对于某项工作而言,从网络图的起点节点开始,顺箭头方向经过一系列箭线与节点到达该工 作为止的各条通路上的所有工作,都称为该工作的先行工作。 相对于某项工作而言,从该工作之后开始,顺箭头方向经过一系列箭线与节点到网络图的终点 节点的各条通路上的所有工作,都称为该工作的后续工作。 网络图中从起点节点开始,沿箭头方向顺序通过一系列箭线与节点,最后到达终点节点的通路 称为线路如图所示网络图有3条线路。 总持续时间最长的线路称为关键线路,关键线路的长度就是网络计划的总工期。如图3-3,线 路①一②一④一⑤一⑥为关键线路。 关键线路上的工作称为关键工作。 关键工作的实际进度是建设工程进度控制工作中的重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