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民事法律制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我国民事法律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于2017年3月15日通过,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
民法的概述
1、概念: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
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民法的特征:
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民法调整的是平等主体之间的社会关系
包括: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社会关系。(2)民法调整的对象是平等民事主体之间的
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平等
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所谓财产关系,即指人们在物质资料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过程中所形成的横向社会经济关系。包括财产所有关系、财产流转关系、财产继承关系。
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所谓人身关系,即指基于权利人的人格和身份而产生的不具有直接财产内容的社会关系。包括人格权关系、身份权关系。
3、民法的基本原则:
民法的基本原则对民事立法的完善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同时也是立法和司法机关解释民法规范的重要依据,在缺乏具体的民法规范时,司法机关也可以依据基本原则处理各类民事纠纷。
(1)当事人地位平等的原则
--这是民法的核心原则,也是民法最基本的原则。具体内容是:
民事关系当事人互不隶属,各自独立;
民法关系当事人依照法律的规定享有平等的民事权利和义务;民事关系当事人之间设立权利和义务是通过相互协商,而不是通过强迫命令;
法律对当事人的保护是平等的。
(2)自愿原则
自愿--指民事关系的设立、变更、终止和民事关系内容的确定,须有当事人独立自主地决定,符合当事人的真实意志,不受他人的强迫、命令和威胁。
(3)公平原则
公平--指民事活动都要公道合理,不能显失公平。
例如:提供劳动应给予合理报酬。(“五一”放假,五月一日安排劳动者加班,则支付不得低于平常工资的300%报酬。)在民事行为中,是不是所有的都能体现出公平原则呢?
如:赠与、遗嘱。
(4)诚实信用原则
诚实信用--指当事人在民事活动中实事求是,真诚老实,信守诺言,自觉履行约定的民事义务。
例:甲把临海的一套别墅卖给乙,甲知道临海将建一栋高楼,当乙买该别墅时问过甲这里是否会有变化,甲未告知,后高楼兴建,乙要求退房。
请问:乙可以退房吗?
(5)禁止民事权利滥用的原则
--这一原则要求:
民事活动必须遵守法律。
民事活动必须尊重社会公德、公共利益。
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不得扰乱社会经济秩序。
1、民事活动必须遵守国家法律
例如:买卖中,有买卖毒品、人体器官等,内容违法,是对买卖自由的滥用。
2、民事活动应当尊重社会公德(即社会公共生活准则),遵守
各种社会公约。
例如:遗弃、虐待老人和未成年人。深夜聚会扰民。3、民事活动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即全体公
民的利益
例如:企业排污入水库。
4、民事活动不得扰乱社会经济秩序。
例如,非典期间哄抬物价,板蓝根价格最高翻了几十倍。
(6)绿色原则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二)民事主体制度
民法所调整的具有民事权利义务内容的社会关系,它是一定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在法律上的具体表现。
民事法律关系的构成:
民事主体是指在民事法律关系中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
义务的公民(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
1、公民(自然人)
公民是指基于自然状态出生而具有一国国籍的自
主体 内容
国家
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 所有权 债权 知识产权 人身权
然人(相对于法人而言)。
我国宪法规定,凡具有中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国公民。是我国的民事主体。
在我国境内的外国人和无国籍人也可以成为我国的民事主体。
公民作为民事法律关系主体,必须具备:民事权利能力、民事行为能力
请问:
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区别是什么?(1)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
公民民事权利能力是指法律规定的公民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
我国《民法总则》第十四条规定:“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一律平等”。
公民民事权利能力的始止:
“始于出生,终于死亡”。
知识链接:胎儿拥有民事权利能力吗?
第十六条涉及遗产继承、接受赠与等胎儿利益保护的,胎儿视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但是胎儿娩出时为死体的,其民事权利能力自始不存在。(《民法总则》)
(2)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
公民通过自己的行为,取得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
任何公民都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但并不都具有民事行为能力。
公民民事行为能力的划分:
《民法总则》以年龄、智力状况为根据,将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划分为:
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1年满18周岁的公民
○216—18岁的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公民,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人:
8—18周岁未成年人、不能完全辩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
第三、无民事行为能力的人:
不满8周岁的未成年人、完全不能辨认其行为的精神病人。无民事行为能力的人需由他们的监护人代理民事活动。
思考:是不是所有的民事行为都适用于民事行为能力的一般划分标准?
1、对某些身份行为---加重条件
如:结婚是身份权,成年还不够,要达到法定婚龄。
2、单纯获利行为---这种行为不受行为能力限制性最高法院
解释,接受赠与、奖励无限制,创作行为无限制,如5岁小孩作画署名权等。
3、定型化行为---减轻条件
这些行为多次反复,且与行为人日常生活有密切联系,则行为能力上为减轻条件,如,7岁小学生买铅笔。
案例民事行为能力(限制行为能力人视为完全行为能力人)一、案情:
张某去年只有17岁,在本镇的啤酒厂做临时工,每月有600元的收入。为了上班方便,张某在镇里租了一间房。7月份,张某未经其父母同意,欲花500元钱从李某处买一台旧彩电,此事遭到了其父母的强烈反对,但李某还是买了下来。同年10月,张某因患精神分裂症丧失了民事行为能力。随后,其父找到李某,认为他们之间的买卖无效,要求李某返还钱款,拿走彩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