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镇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大荆中心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大荆中心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510e9202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e1.png)
大荆中心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第一篇:大荆中心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大荆中心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摘要:本文以大荆镇为例,分析了中心镇规划与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根据问题提出了科学推进中心镇建设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城镇;规划建设;中心镇;对策措施一、大荆镇镇村规划建设的现状近年来,大荆镇积极贯彻实施乐清市北部中心区战略,乐清市委“实力乐清、魅力乐清、和谐乐清”的战略部署,围绕经济转型、社会转型、政府转型三大任务,深入实施中心镇建设战略,扎实推进城乡统筹综合改革,促进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加快建设集工贸旅游于一体宜商宜居宜创业的现代化小城市,以大荆主城、双峰居住区、久防区和水涨工业区的“一城三区”组合形态城市,以产业培育为核心,以配套建设为抓手,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增加投入,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重大进展,2010年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关于组织开展省级中心镇城建基础设施“十二五”建设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大荆镇被确定为省级中心镇。
为使中心镇建设顺利推进,我们对大荆的建设现状、存在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存在问题(一)建设规划有待进一步完善。
大荆已被列为省级中心镇,随着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现有的城镇体系规划与中心镇的规模和职能不相称,需要组织调整修编。
同时,组团乡镇总体规划完善程度与规划延续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编制详细规划离实际操作还有一定的距离。
(二)是经济转型方面,引进大项目不多,特色优势产业层次提升不快,新兴产业培育缓慢,服务业比重偏低,经济发展环境也有待进一步改善;(三)是不少干部群众对“三分三改”等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认识还不到位,积极性还没有充分调动起来,农房改造集聚进展偏慢;(四)是城乡环境面貌离群众的期望还有较大差距,“治脏治乱、绿化美化”大行动推进的广度和深度有待进一步加强;(五)是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因素大量存在,加强社会管理任重道远;五是一些同志的观念和作风跟不上形势发展的要求,争先进位的意识不强,面上工作的推进还不平衡等等。
村镇建设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村镇建设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929a7295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e5.png)
村镇建设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村镇建设的发展对于农村地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推动农村经济的繁荣和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
然而,在村镇建设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主要问题,包括基础设施建设不足、产业结构不合理、生态环境问题突出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认为应该采取多种措施,例如加大政府投入、优化产业结构、加强环境保护等。
首先,基础设施建设是村镇建设发展的重要方面。
然而,当前许多农村地区仍然存在着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的问题。
比如,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的配套程度不高,影响了居民的出行和生活质量。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部门应该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加强规划管理,确保基础设施建设的全面覆盖和提质提速。
其次,产业结构不合理也是村镇建设发展中的一大问题。
目前,农村地区的产业结构主要以传统农业为主,缺乏多样化和高附加值的产业。
这导致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缓慢,人口流失加剧。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村镇建设应该注重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农民发展现代农业、农产品加工业、乡村旅游等新型产业,促进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
另外,生态环境问题也是当前农村建设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
随着农村地区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环境污染的问题日益突出。
土壤污染、水源污染等不仅危害着农田的耕作和农产品的质量,也影响着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应该加强环境保护,加大对农村地区环境治理的力度。
同时,农民也应该提高环境保护意识,改变过度依赖化肥农药的农业生产方式,推动绿色农业的发展。
此外,教育和医疗等公共服务也是农村地区发展的重要方面,在村镇建设过程中也存在着不少问题。
比如,农村地区的学校、医疗机构少、师资力量薄弱。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政府应该加大对村镇教育和医疗的投入,建设更多的学校和医疗机构,改善教育和医疗条件。
另外,应该加强对村镇教育和医疗的人才培养和引进,提高村镇教育和医疗的服务水平。
中心镇建设研究报告
![中心镇建设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a6032a3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aa.png)
中心镇建设研究报告中心镇建设研究报告一、背景中心镇是城乡结合部的核心区域,承担着城市功能和农村发展的双重使命。
中心镇建设是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举措。
然而,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尚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亟需深入研究和解决。
二、问题分析1. 城乡规划不平衡:中心镇的城市功能尚未完全发挥出来,规划布局存在不合理和不协调的问题,导致城乡之间资源配置不平衡。
2. 基础设施不完善:中心镇的交通、供水、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影响了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
3. 产业结构不合理:中心镇的产业结构过于单一,依赖单一的产业或企业,缺乏多元化发展的支撑。
4. 社会服务不足:中心镇的医疗、教育、文化等社会服务设施不足,无法满足居民的需求。
三、建议1. 加强规划管理:合理规划中心镇的布局,统筹城乡功能区域发展,推进城市和农村之间的资源优化配置。
2.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强交通、水利、环境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
3. 多元化产业发展:引导中心镇发展多元化的产业,提升产业结构的合理性和可持续性。
4. 基本公共服务全面提升:加大对中心镇社会服务设施的建设投入,提升医疗、教育、文化等社会服务的覆盖范围和质量。
四、实施方案1. 建立规划管理机制:制定城乡统筹规划,加强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协调和整合,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
2. 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增加财政投入,引入社会资本,加快中心镇交通、供水、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进度。
3. 扶持多元化产业:制定中心镇产业发展规划,引导企业和农民参与多元化产业发展,培育新兴产业。
4. 加强社会服务设施建设:增加对医疗、教育、文化等社会服务设施的投资,提高服务对象的满意度。
五、预期效果1. 提升中心镇的城市功能,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2. 改善城乡居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
3. 推动中心镇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多元化发展。
4. 提高居民的社会服务水平和满意度。
六、总结通过加强规划管理、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扶持多元化产业发展和加强社会服务设施建设,中心镇建设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村镇建设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村镇建设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ed11b58e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0f.png)
村镇建设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一、问题分析村镇建设对于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提升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当前的农村发展过程中,我们也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资金短缺是制约村镇建设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在许多地区,政府的财政收入有限,很难提供大量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
这给村镇的道路、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带来了困难。
其次,人才流失也是一个巨大的问题。
许多年轻人不愿意留在农村进行创业或者就业,他们更倾向于去城市寻找更好的机会和发展空间。
这导致了许多农村地区的劳动力短缺和产业结构单一。
此外,生态环境保护不力也是一个突出问题。
由于长期以来对自然资源使用方式不当,一些地方出现了水土流失、水污染和空气污染等环境问题,严重影响了农民居住环境的质量和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二、解决方案为了解决村镇建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建设的投入力度。
通过增加财政拨款、引入社会资本和实施金融扶贫政策等措施,扩大对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的投入。
这不仅能够缓解资金短缺问题,还可以提高农民居住环境和生活水平。
其次,我们需要制定激励政策,吸引人才回流农村。
通过提供创业补贴、税收减免、就业机会等方式,鼓励年轻人在家乡创业或者就业。
同时,建立健全培训机制和技能提升体系,帮助农民提高就业竞争力和创业能力。
另外,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也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应该加强对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再利用,在土地利用规划中注重生态功能补偿,并推动绿色发展理念在农村地区落地实施。
此外,加大环境监测和执法力度,严厉打击违法排污和非法采矿行为,保护农民的生活环境。
三、建议1. 加强农村金融支持。
政府应该制定出台更加灵活的金融政策,创新农村金融产品,为农民提供更多元化、灵活性高的金融服务。
同时,要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农村地区的信贷投放,并简化审批流程、降低利率成本。
2. 推动“互联网+”在农村地区的发展。
中心镇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中心镇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5dbe50b83186bceb19e8bbef.png)
中心镇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中心镇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一、基本情况台州市共有14个省级中心镇,其中两个中心镇(珠港镇和海游镇)为县城所在地。
近年来,台州市各中心镇坚持城镇化与工业化互动,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狠抓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培育特色支柱产业,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中心镇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
——城镇规模不断扩大。
各中心镇以框架建设为重点,城镇规模刚性扩张,12个中心镇(不包括珠港、海游)建成区面积达到13中心镇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_以浙江省台州市为例3.11平方公里,人口达到55.3万人,城镇化水平达42.9%。
——产业特色逐步形成。
各地依托当地的产业基础和资源特色,坚持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农则农,着力特色产业的培育和发展。
如院桥镇以五金机械及摩托、木制工艺品、塑料制品和文化纸业制品为主的四大支柱为特色产业;金清镇以高科技工业和高科技农业为主要支柱产业,工业经济已形成以电子照明、轻纺针织、机电产品、建筑建材、工程塑料为龙头的工业体系;杜桥镇先后建成眼镜、机械、医化、工艺品等五大工业集聚区;横溪镇采取农业与工业齐肩并进,全镇建有杨梅、柑桔、提子、高山蔬菜等5个合作社,这些产业经济已经成为推进中心镇建设的主动力。
——规划编制有序开展。
全市12个省级中心镇都已完成第一轮总体规划编制任务;给水、排水等专项规划基本编制完成;中心镇详规覆盖率达70.2%,其中有4个中心镇详规覆盖率达85%;镇区村庄建设规划编制率完成100%。
——城镇的生活服务能力得到加强。
近几年,各中心镇在建设城镇时,都特别注重街道住宅、交通网络、供排水、供电、绿化、市场设施等基础设施的投入,不断配套服务设施建设,丰富了群众生活,推动两个文明建设。
——城镇管理力度进一步加大。
各中心镇都设有城建管理办公室,并有专人负责管理;建有城建(管)队伍和环卫保洁队伍,并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城镇面貌明显改善。
二、存在问题(一)部分中心镇规模偏小,难以发挥集聚和辐射效应目前台州的12个中心镇,泽国、大溪、杜桥3个中心镇镇域人口超过20万,金清镇镇域人口超过10万,而建成区人口超过10万的(包括外来暂住人口)只有泽国、大溪2个中心镇,城区人口不足5万的有9个中心镇;建成区面积超过10万平方公里的只有泽国、健跳2个中心镇,不足5万平方公里的有4个中心镇。
中心镇培育现状及对策建议
![中心镇培育现状及对策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72be539dd0d233d4b14e693a.png)
中心镇培育现状及对策建议中心镇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节点,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
根据我市中心镇培育工作总体部署,市发改委组织力量对全部中心镇开展深入调研,了解中心镇发展现状,剖析存在问题,梳理发展思路,为下步工作推进打好基础。
一、总体状况全省目前205个中心镇,我市占13个,其中航埠、廿里、湖镇、贺村、天马、辉埠、开化县城关镇、华埠于2007年列入,高家、溪口、峡口、球川、马金于2010年列入,从县域分布看,各个县(市、区)都拥有中心镇,其中常山最多,达到4个。
从经济总量看,在2009年全市第一批中的6个中心镇GDP总量62.6亿元,平均10.4亿元,最大的贺村镇18.3亿元;从人口规模看,6个中心镇总人口24.92万人,平均4.15万,超过5万的2个镇;从城镇建设看,建成区面积、规模都比较小,最大的贺村镇为4.1平方公里。
从发展上看,中心镇步伐相对较快,综合实力强于周边乡镇。
二、存在的问题(一)发展规模不大。
与省里其它地区相比,我市中心镇无论是经济总量、财政收入还是人口数量等指标都靠后,且差距较大。
如实力最强之一的温州乐清市柳市镇,总人口30万, 2009年GDP达376亿元,是贺村镇(我市总量最大)的20倍多,财政总收入达17.37亿元,是辉埠镇(我市财政收入最多)的14倍多。
(二)产业支撑不强。
中心镇发展关键点在于产业,但当前我市中心镇产业发展较薄弱。
从产业结构看,工业和服务业占比不高,尤其是2010年新增补5个中心镇,有的几乎没有工业基础;服务业功能弱,对周边乡村的辐射带动力小,没有真正体现出中心镇应有的作用。
从产业层次看,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小、产品单一、科技含量不高等问题,距离块状经济较远,市场竞争力不高,如工业基础较相对较好的贺村镇,其已形成特色的主导产业木材加工业仍然较粗放。
从发展方式看,“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低产出”问题比较突出,增长潜力小。
(三)政策落实不到位。
虽然我市早在2002年和2008年先后分两批共选择了6个“经济强镇”专门出台政策措施予以扶持培育,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该项工作总体上滞后于发达地区,且各县(市、区)工作进展不平衡,普遍存在操作性不强,落实不够到位情况,在城市建设和新农村建设两个重心影响下,中心镇建设在相当程度上被忽视。
江西省中心镇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江西省中心镇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f1205fdb76c66137ef0619a2.png)
江西省中心镇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探讨我国正处于城市化高速发展时期,在城乡统筹发展的背景下,中心镇对促进城乡协调发展起了重大作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从江西省中心镇建设的实际出发,探讨了中心镇建设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并提出促进中心镇建设和发展的对策思考。
标签:中心镇建设城市化城乡统筹1加快中心镇建设的重要性1.1中心镇建设对城市化具有推动作用中心镇是区域城镇体系的核心,中心镇建设对城市化具有推动作用。
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中心镇建设有利于当地特色产业的集群效应的形成。
发展具有特色的区域中心城镇,有利于区域内各产业进行合理地布局,形成一定的产业集群,从而提高中心镇的规模经济效益。
另一方面,加强中心城镇的建设,也有利于打破原有在小城镇建设中的条块分割现状,从更大的区域范围内对各级城镇进行统一的规划,打破原有的地域界限,让中心镇在资金、技术、人才、资源等各方面发挥出最大的规模效应。
二是中心镇建设促进城市化进程加快,这有利于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步伐。
与小城镇相比,中心城镇具有较好的基础设施,也具有较好工作环境,从而有着更多、更好的发展条件和发展机会,这对促进城乡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增强城乡的自我发展能力、促进城乡一体化的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
1.2中心镇建设对周边乡村具有带动作用在现阶段,中心镇具有带动周边乡村协调发展的功能。
首先,中心镇建设有利于促进城乡产业结构的优化。
中心镇的基础设施和市场影响力有利于当地的中小企业向中心城镇聚集,中心镇通过对劳动力、资本、土地等资源的调配,改变了当地农业内部的分工,促进中小企业的技术进步和产品升级,从而推动了农业向纵深一体化的方向发展。
其次,中心镇的建设有利于培育城乡的特色产业,促进特色产业集群,形成具有一定优势的特色产业链,这能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
再次,中心镇的建设有利于培育城乡市场体系,通过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促进中心镇在各种资源配置中发挥积极作用。
关于省级百强中心镇建设情况汇报
![关于省级百强中心镇建设情况汇报](https://img.taocdn.com/s3/m/5c41dad9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a9.png)
关于省级百强中心镇建设情况汇报一、建设背景与目标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心镇作为城乡结合部的重要节点,其发展对于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此,我省启动了省级百强中心镇建设工程,旨在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升产业水平、完善基础设施、加强公共服务,打造一批具有区域影响力的中心镇,以点带面,促进全省城乡统筹发展。
建设目标为:通过三到五年的努力,建成一批经济实力强、人口集聚度高、产业特色鲜明、生态环境优美、公共服务完善的中心镇,使之成为推动我省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
二、建设进展与成效自省级百强中心镇建设工程启动以来,我省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高度重视,积极推进各项建设工作。
目前,已取得以下进展与成效:1.规划编制与实施:完成了省级百强中心镇的规划编制工作,明确了各镇的发展定位、产业布局和空间布局。
同时,加强了规划实施的监督与管理,确保各项建设任务落到实处。
2.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了对中心镇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包括道路、供水、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进展顺利,有效提升了中心镇的承载能力和发展水平。
3.产业发展与升级: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培育了一批具有竞争力的特色产业,推动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同时,加强了与周边地区的产业合作,形成了产业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4.人口集聚与公共服务:通过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等措施,吸引了大量人口向中心镇集聚。
目前,各中心镇的人口规模均有了显著增长,公共服务体系日益完善。
三、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在省级百强中心镇建设过程中,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1.资金与土地制约:部分中心镇在建设过程中受到资金和土地资源的制约,导致部分项目进展缓慢。
2.产业同质化竞争:部分中心镇在产业发展上存在同质化竞争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产业规划和引导,避免恶性竞争。
3.人口集聚与公共服务匹配度:随着人口向中心镇集聚,对公共服务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如何确保公共服务与人口集聚相匹配,是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中心镇建设的制约因素、经验借鉴及对策——以南通为例
![中心镇建设的制约因素、经验借鉴及对策——以南通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f46e367bfc4ffe473368ab6f.png)
调 研 ,该 县 拼 茶 、河 口 、岔 河 三个 首 上 呈 现 出单 一 性 、分 散 性 、低 效 性 特 “权在部 门,事在基层” , “看得见
批 市 级 中心 镇 ,2017年 ,平 均 每个 中 征 ,医疗 、教 育 、文 体 、卫 生 等社 会 的 管不 了 ,管得 了 的看 不见 ” ,权 限
发 展 的城 镇格 局 。 中心镇 上 接 县 城 , 在 发 展 过 程 中走 的 是 分 散 发 展 的道 人员 为主 ,高层 次人 才不愿 意向 中心镇
下联 乡镇 ,作为农村区域性 的经济中 路 ,相当一部分乡镇企业不是集聚在 流入 ,城市规划建设和经济管理等专
心 ,是 推 动城 市 和 小 城镇 联 动 发 展 的 镇 区,而是分散布局在村落 。对于那 业 人 才 匮乏 。第 三 ,建 设 资 金缺 乏 。
通 中心镇规模普遍较小 ,集聚和辐射 有小城镇模式运行 ,很少承担起城市 乡镇 政 府 没 有 行政 执 法 权 和决 策 权 ,
能 力 不强 。笔 者 在南 通 市 如 东 县作 了 管 理 、社 会 服 务 等 职能 ,在 服 务方 式 在 当前 依 法 行 政 的环 境 背景 下 ,导 致
| g区 域 锯 舞%氇 -
中· 镇 建设 的制 约 因素、经验 借 鉴及对 策
—
—
以 南通 为 例
口 江 苏 南通 叶 生
党 的十 九 大报 告 指 出 :以城 市 群 于非 均 衡 发展 状 态 ,呈现 大 规 模 和小 出。第二,人才难 以积聚。流人中心
为 主体 构 建 大 中小 城 市 和小 城 镇 协 调 规模并存的格局 。南通传统乡镇企业 镇 的人 员 以低素 质 、低技能 的外 来务工
第385文,乡镇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2022
![第385文,乡镇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2022](https://img.taocdn.com/s3/m/978abcff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60.png)
第385文,乡镇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2022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进程中,乡镇作为基层,其基础作用不可忽视。
只有每个乡镇真正发展起来,强大起来,才能使国家的基石坚固,稳如泰山。
所以,乡镇发展尤其重要。
但是由于我国当前各地区发展的不平衡,乡镇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现总结如下:问题归纳总结起来,集中表现为各个县域发展不平衡。
1.公共基础设施不完善,交通不方便。
2.部分农产品运输成本高,储存技术欠缺,物流交通效率低。
3.县城副中心道路交通、产业链条、信息服务无法辐射到周边地区。
4.部分设施重复建设,浪费严重。
5.产业单一,收入来源单一,污水处理设备需要大量资金。
6.部分特色产业是一地独有,周边地区无法共享。
建议:总体目标是加快实现协同性发展。
1.完善公共基础设施。
政府牵头谋划,道路交通相互沟通。
促进相邻村镇间交流。
村镇可以共同出资,完善交通设施,提高运输效率,打破交通瓶颈。
也要高标准建设生产服务、旅游集散、智慧治理等设施,构建立足中心城镇辐射周边发展模式,以优势资源促进周边产业发展。
2.创建产城融合式集群平台,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形成规模效应。
打破原有行政区划,集行政管理、民生服务、社会治理于一体,全域一体化规划、组团发展、协同性建设,实现跨区域部门联动,一事联办,有效解决企业和居民各方面难题,共同打造“美镇圈”。
3.减少重复设施。
统筹县域发展,周边村镇将污水统一接入中心城镇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形成规模效应。
对闲置资源做好长期规划设计,多角度多方位盘活利用。
实施特色产业设施共享。
高级宾馆、污水处理厂等设备设施实现共享共用,节约资源。
4.产业融合发展。
构建产业链整体融合发展,形成规模效应。
打破行政壁垒,明确产权和租金收益分配机制,建设仓储、物流中心,延长产业链,建设深加工企业,打造产业发展示范园,设置政府专职人员参与管理,聚焦不同重点和不同发展方面,相辅相成,共享建设资源,又发挥独特优势,形成自己特色名片。
中心镇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
![中心镇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eaf02a7f31b765ce050814ed.png)
中心镇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存在的问题:一是政策落实不够到位。
自2007年省政府文件出台以后,2008年市政府也出台了《关于大力培育中心镇的若干意见》,我县也出台了相关文件,制定了一系列有效措施。
但很多好的政策和措施,都仅仅停留在文件上,没有真正落到实处;有些正在执行的政策、措施,随着时间的变迁又被部门调整了。
二是城镇功能不够完善。
对于一个功能完备的中心镇来说,它是一定区域内农村的工业、商业、服务业、交通运输、财政金融、通讯信息、科技教育和政治文化的“中心”。
但目前由于受地理条件限制,土地要素制约明显,致使产业发展受限,产业空间平台建设明显滞后,城镇基础设施落后,城镇功能不完善,人口吸纳能力低,集聚效应不明显。
产业、人口、土地等生产要素还不能实现聚集、集中和集约使用,使用效率和规模效应都还很低,这些直接影响到中心镇对整个农村经济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三是建设资金严重不足。
由于自身财政非常有限,而向上争取项目又因为基础不好很难争取的到,造成了政府有心搞建设而无力去做的尴尬局面。
资金来源渠道单一,地方投融资平台建设不够完善,造成建设资金的严重不足,对中心镇建设造成了很大的阻碍。
四是管理权限难以下放。
下放部分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是中心镇建设的重要举措,旨在通过扩大权限提高中心镇的管理能力,解决“看得见管不着”、“管得着看不见”的难题。
但目前大量的职能仅集中在县级部门,严重削弱了乡镇一级政府的管理能力。
从大趋势上看加快强镇扩权的步伐各方尚能达成共识,但一到具体化就很难达成共识。
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部门借助各种法律、法规、规章、文件的要求规避实质性的权限下放,或者说只愿意下放责任不愿意下放权利。
二是从已经下放的权限或正在对接的权限看,下放的基本上是责任而非权限,比如森林防火权、安全隐患排除权、违章建筑拆除权等等。
对策建议:一是切实加强中心镇的行政管理权限。
按照“依法下放,能放则放”的原则,通过授权或委托的形式,赋予中心镇在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建设管理等方面的部分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
乡镇新型城镇化建设开展情况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乡镇新型城镇化建设开展情况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4f60b9d5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a4.png)
乡镇新型城镇化建设开展情况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近年来,乡镇新型城镇化建设在我国得到了持续发展和重视。
然而,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实践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为了推动乡镇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进一步发展,本文将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一、问题分析1.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乡镇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面临着交通条件不便、供水供电不稳定等问题。
这不仅制约了乡镇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推进,也影响了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
因此,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2. 产业结构单一许多乡镇地区经济发展仍依赖于传统农业和传统产业。
这种单一的产业结构使得乡镇无法实现经济的多元发展,也难以提升乡民的收入水平。
乡镇新型城镇化建设需要更加注重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3. 缺乏人才支持乡镇地区缺乏高素质的人才支持,这对于乡镇新型城镇化建设产生了严重的制约作用。
没有高水平的人才,无法进行创新和技术转移,也无法推动乡镇经济的快速发展。
因此,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是乡镇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迫切需求。
二、对策建议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应加大对乡镇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交通、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的质量和范围。
同时,可以引入民间资本,通过公私合作模式加快基础设施的建设进度。
这样可以满足乡镇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也为乡镇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2. 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加强乡镇地区的产业规划,推进传统农业和产业的转型升级。
通过发展新兴产业和服务业,培育壮大乡镇地区的特色产业,实现乡镇经济的转型升级。
此外,也可以积极引进外部投资,吸引优质企业和项目到乡镇地区投资,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
3. 加强人才引进与培养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吸引高素质人才到乡镇地区工作和生活。
可以通过提供优厚的薪酬和福利待遇、搭建良好的职业发展平台等吸引人才到乡镇地区发展。
同时,也应加强对现有人才的培训和提升,提高其专业素质和创新能力,为乡镇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金华市中心镇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金华市中心镇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f99de9f6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6d.png)
金华市中心镇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杨露【期刊名称】《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年(卷),期】2012(012)004【摘要】The construction of centre-towns is important both in promoting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and undertaking the urban and rural integration. Through an analysis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19 centre-towns of Jinhua city, it shows that the planning of the city lags behind, the concentration of the city is not even, the working mechanism is not complete, the construction fund is in big shortage and the supporting policies are not in right place. To improve the life and investment environment of centre-towns,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to define the real function of centre-towns, to increase the concentration and influence of them and to find a new way of development.%中心镇建设既是推进新型城市化的重大举措,也是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内容。
金华市19个省级中心镇主要存在规划编制滞后、集聚水平相差悬殊、工作机制不健全、建设资金缺口较大及扶持政策落实不到位等问题。
乡镇发展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乡镇发展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2e8f1b21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ba.png)
乡镇发展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一、乡镇发展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1.基础设施薄弱在许多乡镇地区,由于投资不足和资源优先分配的不平衡,基础设施建设薄弱。
道路、桥梁、排水系统等公共服务设施不完善,限制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此外,电力供应和通信网络覆盖也面临挑战。
2.产业结构单一很多乡镇地区依赖传统农业为主导产业,缺少对现代化工业和服务领域产业的支持。
这种单一性使得当地经济高度依赖季节性农产品,并难以适应全球市场竞争。
3.人才流失严重由于资源相对匮乏和就业机会有限,乡镇地区常常面临人才外流问题。
年轻人倾向离开本土寻找更好的教育和就业机会,在长期下来导致了社会经济发展的滞后。
4.环境保护意识薄弱许多乡村缺少环境保护意识,存在过度利用自然资源、污染土壤与水源等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对生态环境造成损害,也会影响到乡镇的可持续发展。
二、对策1.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政府应该增加对乡镇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
这包括改善道路、桥梁和排水系统等交通基础设施,提升电力供应和通信网络覆盖,以支持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2.推动产业结构调整通过积极引导外来投资和创新创业,在乡镇地区培育新型产业。
优化现有农业结构,推动农民转型为现代农业经营者,并鼓励发展服务领域的企业,以实现产业多元化、可持续发展。
3.注重人才培养与留住提高教育资源配置,在乡村地区建设更多高质量学校,并开办职业技术培训机构。
同时推动与城市的协作合作关系,为青年人才提供更好的就业机会与工作环境。
此外,吸引留学归国人员回到家乡做出贡献也是一个重要策略。
4.加强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乡镇地区应制定和执行严格的环境保护政策,推动农业现代化、循环经济以及资源利用的有效管理。
鼓励使用清洁能源、减少污染物排放,并提倡生态农业和绿色旅游等可持续发展模式。
结论乡镇地区发展建设面临着一系列问题,但也有许多对策可以采取来解决这些问题。
通过增加基础设施投资、调整产业结构、培养人才并注重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在推动乡镇地区社会经济全面发展上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乡镇发展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乡镇发展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78dbad59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af.png)
乡镇发展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乡镇是中国农村社会的基本单位,也是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依托。
然而,长期以来,乡镇发展建设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分析当前乡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促进乡镇发展建设的持续健康发展。
一、人口流失和产业空心化问题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潮的不断增强,许多乡镇面临着严重的人口流失问题。
大量年轻人离开故乡到城市谋求更好的经济机会,导致乡镇老龄化程度加剧、劳动力短缺等问题。
同时,人口外流还造成了乡镇产业空心化现象。
许多传统农业产业无法吸引年轻劳动力从事,并逐渐衰退。
这导致了不少乡村地区资源闲置、经济效益较低。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建议:1. 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当地人才素质。
通过鼓励和支持当地居民接受高等教育,提升乡镇人才水平,吸引年轻人留在乡镇发展。
2. 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培育新兴产业。
乡镇应积极发展特色农产品、休闲旅游、生态农业等新兴产业,提高经济效益,并吸引年轻劳动力从事相关职业。
3.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在交通、电力、通信等方面改善条件,提升乡镇发展的软环境。
二、公共服务不完善问题当前,乡镇公共服务水平普遍较低。
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社会保障等领域存在严重不足,影响了广大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首先,医疗卫生资源严重不足是一个突出问题。
许多乡镇缺少医疗机构和合格的医务人员,导致群众就医困难和就诊质量不高。
其次,在教育文化方面,乡镇的学校数量较少,师资力量不足,教育条件相对落后。
这使得农村孩子享受不到良好的教育资源,限制了他们的发展空间。
此外,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亟待加强。
乡镇社会保障标准低、覆盖面窄,老年人、残疾人和贫困家庭等弱势群体面临着生活无保障的情况。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建议:1. 加大医疗卫生投入。
增加乡镇卫生院和村级卫生站数量,并提供足够的专业医护人员。
鼓励医务人员到乡镇工作,并提供更好的待遇和发展机会。
中心镇建设工作思路和建议
![中心镇建设工作思路和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3b37a711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05.png)
中心镇建设工作思路和建议一、引言中心镇作为城市的核心区域,起着重要的引导和示范作用。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中心镇的建设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以中心镇建设工作为切入点,就如何制定合理的思路和提出有效的建议进行探讨。
二、中心镇建设的重点方向1. 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在中心镇建设工作中,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是基础和关键。
应加强对现有土地的整合、优化和利用,合理规划城市用地,确保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保护。
2. 基础设施的完善:中心镇的基础设施建设是中心镇建设的重中之重。
在发展城市交通的同时,需关注水、电、气、网络等基础设施的完善,确保城市的正常运转,并为居民提供高品质的生活便利。
3. 经济发展与产业布局:中心镇的发展离不开经济的繁荣。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产业布局,发展新兴产业、培育新兴业态,提升中心镇的经济实力和竞争力。
4. 城市环境的改善与保护:保护环境、改善城市环境是实施中心镇建设的重要任务。
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加强垃圾分类、环保意识教育等方面的工作,创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环境。
三、中心镇建设的实施策略1. 制定明确的发展规划:中心镇建设需制定明确的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和路径。
规划应统筹发展,科学布局,注重生态优先,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同发展。
2. 加强政府规划和管理:政府应加强对中心镇建设的规划和管理,推动政策的实施。
政府部门要加强协作,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透明度,加强对建设项目的监督和管理,确保中心镇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
3. 引导资金和技术的投入:为了推动中心镇建设工作,需引导资金和技术的有效投入。
政府可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吸引社会资本和外部资源的参与,提高建设的资金来源和技术水平,促进中心镇建设的快速发展。
4. 增强居民参与意识:中心镇建设工作离不开广大居民群众的参与和支持。
政府应加强与居民的沟通和交流,鼓励居民积极参与城市建设工作,增强他们的城市归属感和责任感,共同推动中心镇建设的顺利进行。
中心镇建设工作建议
![中心镇建设工作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f63a5879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e3.png)
中心镇建设工作建议1. 规划先行,科学布局中心镇建设首先要做好规划工作,要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资源条件、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等因素,科学制定中心镇的发展规划。
规划过程中,要注重与周边地区的衔接,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同时,还要注重规划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确保规划能够得到有效实施。
2. 产业兴镇,特色发展产业是中心镇发展的基础。
在推进中心镇建设的过程中,要大力发展适合当地特色的产业,形成产业集群,提高产业集聚度。
要注重引进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
同时,还要注重培育本地企业,鼓励企业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3. 基础设施,完善配套基础设施是中心镇发展的必要条件。
在推进中心镇建设的过程中,要注重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包括交通、水利、能源、通信等方面。
要加强交通网络建设,提高交通便捷度;加强水利设施建设,保障居民生活用水和生产用水;加强能源设施建设,保障能源供应安全;加强通信设施建设,提高信息化水平。
4. 生态保护,绿色发展生态保护是中心镇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在推进中心镇建设的过程中,要注重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
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严格落实生态环保政策;加强污染治理和环境整治工作,提高环境质量;发展绿色产业和循环经济,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5. 文化传承,展现特色文化是中心镇的灵魂。
在推进中心镇建设的过程中,要注重文化传承和展现特色。
要深入挖掘当地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加强文化设施建设,提高文化服务水平;举办文化活动和文化节庆,增强文化凝聚力和影响力。
6. 改革创新,激发活力改革创新是推动中心镇发展的动力源泉。
在推进中心镇建设的过程中,要注重改革创新,激发发展活力。
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优化发展环境;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引进,提高创新能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动能;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与交流,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7. 社区建设,和谐共融社区是中心镇的重要组成部分。
乡镇规划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乡镇规划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c1f9ee4d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c4.png)
乡镇规划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乡镇发展受到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乡镇发展需要结合区域、产业、经济、资源等特点,立足本地的资源优势,扬长避短,发展主导产业,促进乡镇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为乡镇建设做出贡献。
本文分析了乡镇规划与建设存在的诸多问题,并探讨了乡镇建设发展的对策,旨在提高乡镇经济发展水平。
关键词:乡镇发展;乡镇规划;乡镇建设;问题;对策引言乡镇规划与建设是一个综合性问题,需要结合乡镇基本情况以及乡镇与城市之间的关系,找准乡镇定位,充分利用本地的优势资源,建设乡镇经济,大力发展乡村环境,彻底改变乡镇落后于城市的局面。
目前在乡镇开发与建设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规划缺乏长远性,导致一些规划设计不合理,加上乡镇建设受到资金、资源、人才技术等多种因素的限制,乡镇建设水平较低。
对此,要加强乡镇规划建设综合研究,加大投入,为乡镇建设与发展提供保障。
1.乡镇规划与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1.1 乡镇规划不够长远乡镇发展是一盘大棋,需要从多方面出发进行规划设计,考虑到乡镇的产业、乡镇环境等各个方面,而目前乡镇规划设计缺乏长远的战略性眼光,导致乡镇布局不合理,尤其是一些规划方案在实施过程中,由于规划设计与实际情况之间相差甚远,需频繁调整变动,对乡镇发展不利。
有的乡镇在发展规划过程中只考虑眼前利益,忽视长远发展。
1.2乡镇建设资金不充足乡镇规划与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支持,尤其是基础设施建设、公共设施建设,是乡镇建设的主要内容,如果基础设施落后,对乡镇产业发展以及人民生活质量都有很大影响,进而限制乡镇的进一步发展。
而目前乡镇建设过程中的资金不够充足,对外的融资渠道也比较有限,这对乡镇规划建设与发展有很大影响。
1.3区域分布不合理我国乡镇地域分布呈现一个十分显著的特点,即东密西疏,这也是我国乡镇规划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乡镇规划不统一,各个地区的乡镇发展仅仅按照行政区域的划分进行盲目建设,导致一些乡镇产业密集发展迅速,而一些乡镇的发展则比较滞后,不利于形成乡镇发展合力[1]。
铁岭市中心镇建设的瓶颈及路径选择
![铁岭市中心镇建设的瓶颈及路径选择](https://img.taocdn.com/s3/m/f25a3a5bcc22bcd127ff0c81.png)
铁岭市中心镇建设的瓶颈及路径选择早在”十五”末期,铁岭市就提出要重点抓好18个中心镇建设,并与包括铁岭新城在内的中心城市、县城一起构成推进城镇化的三个重点环节。
8年多来,铁岭新城拔地而起,银州区功能明显提升,县城建设成效显著,相对而言,中心镇建设显得滞后。
如何加快中心镇建设,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事关全局的战略性课题。
一、当前铁岭市中心镇建设存在的瓶颈制约虽然铁岭市中心镇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日益增长的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比,与省内外先进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主要表现在:1.18个中心镇的平均城镇化率仍然较低2012年全省城镇化率达到65.65%,我市只有46.32%,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的19个百分点。
2012年底,18个中心镇镇域常住人口596067人,镇区常住人口185951人,平均城镇化率仅为31.2%。
有的中心镇镇区规模较小,城镇化水平较低,人口偏少;有的中心镇区位优势不明显,集聚辐射能力偏弱,难以发挥集聚和辐射效果;有的中心镇没有龙头企业和支柱产业支撑,难以积聚人口;有的中心镇基础设施薄弱,公共服务能力有限。
中心镇城镇化总体发展水平低,而且发展不平衡。
按照一般规律,城镇化在30%-70%区间为加速发展期,由此可见,我们的城镇化发展空间巨大。
2.部分中心镇规划滞后且起点不高普遍偏重于量的扩张,缺乏做”精”做”特”的理念。
有的侧重于镇区规模,对地域文化特色考虑不够;有的定位不准,对自身的产业特色发掘不够等。
总体而言,各中心镇规划缺乏个性,存在”千镇一面”的倾向。
3.政策支撑力度不够虽然市县财政今年给予一定资金支持,但这只是临时政策,并没有明确列为年度预算,也没有成立专项基金,特别是对如何”强镇扩权”并未明确,缺少具有长远支撑作用的政策体系。
同时,对于现行财税分成、农民变市民、吸引各类专业人才、筹措公共服务费用等加快中心镇发展必不可少的政策措施也没有明确的规定。
4.土地紧缺与利用粗放并存按照各中心镇的发展规划,未来几年各镇规模都将进一步扩大,而经过省、市、县层层分解后落实到中心镇的可用土地指标远远不能满足其发展需求,可能会造成一些项目无法落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心镇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
中心镇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2010-06-29 18:20:37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中心镇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中心镇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2)一、基本情况
台州市共有14个省级中心镇,其中两个中心镇(珠港镇和海游镇)为县城所在地。
近年来,台州市各中心镇坚持城镇化与工业化互动,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狠抓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培育特色支柱产业,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中心镇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
——城镇规模不断扩大。
各中心镇以框架建设为重点,城镇规模刚性扩张,12个中心镇(不包括珠港、海游)建成
区面积达到13中心镇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_以浙江省台州市为例平方公里,人口达到万人,城镇化水平达%。
——产业特色逐步形成。
各地依托当地的产业基础和资源特色,坚持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农则农,着力特色产业的培育和发展。
如院桥镇以五金机械及摩托、木制工艺品、塑料制品和文化纸业制品为主的四大支柱为特色产业;金清镇以高科技工业和高科技农业为主要支柱产业,工业经济已形成以电子照明、轻纺针织、机电产品、建筑建材、工程塑料为龙头的工业体系;杜桥镇先后建成眼镜、机械、医化、工艺品等五大工业集聚区;横溪镇采取农业与工业齐肩并进,全镇建有杨梅、柑桔、提子、高山蔬菜等5个合作社,这些产业经济已经成为推进中心镇建设的主动力。
——规划编制有序开展。
全市12个省级中心镇都已完成第一轮总体规划编制任务;给水、排水等专项规划基本编
制完成;中心镇详规覆盖率达%,其中有4个中心镇详规覆盖率达85%;镇区村庄建设规划编制率完成100%。
——城镇的生活服务能力得到加强。
近几年,各中心镇在建设城镇时,都特别注重街道住宅、交通网络、供排水、供电、绿化、市场设施等基础设施的投入,不断配套服务设施建设,丰富了群众生活,推动两个文明建设。
——城镇管理力度进一步加大。
各中心镇都设有城建管理办公室,并有专人负责管理;建有城建(管)队伍和环卫保洁队伍,并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城镇面貌明显改善。
二、存在问题
(一)部分中心镇规模偏小,难以发挥集聚和辐射效应
目前台州的12个中心镇,泽国、大溪、杜桥3个中心镇镇域人口超过20万,金清镇镇域人口超过10万,而建成区人口超过10万的(包括外来暂住人口)只有泽国、大溪2个中心镇,城区人口不
足5万的有9个中心镇;建成区面积超过10万平方公里的只有泽国、健跳2个中心镇,不足5万平方公里的有4个中心镇。
由于规模偏小,一定程度上影响集聚和辐射作用,导致中心镇发展速度不快。
(二)规划缺乏稳定性和连续性,建设跟着“感觉”走
从调研情况来看,全市12个省级中心镇虽都已编制了第一轮总体规划,但由于有的地方领导规划意识淡薄,加之经济快速发展,总体规划没有得到及时调整修编,从而导致城镇土地利用和建筑布局的混乱,违法占地和违章建设行为时有发生。
(三)城镇建设资金投入不足,基础设施薄弱和配套功能不全。
由于大部中心镇没有走出一条充分运用市场机制筹措建设资金的道路,又缺乏强有力的扶持措施和优惠政策,缺乏融资能力和融资主体,镇一级运作经费不足,难以投入足够的资金来建设基
础设施和公用设施,特别是供水、污水、垃圾三大设施建设已成为各中心镇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
从调研的情况来看,目前,各中心镇都有水厂,但供水能力有限;镇级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目前准备动工建设的也只有泽国、大溪、杜桥、白水洋等4个镇;12个中心镇共建有镇级垃圾中转站14个(横溪、白塔2镇目前还没有)。
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中心镇基础设施不配套,功能不全,不利于中心镇的发展壮大。
(四)行政管理体制不顺,人员及编制不足,执法工作难以开展
随着中心镇的发展,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大部分中心镇的规模和功能具备了小城市的性质,成为城市的一部分,但现行的管理体制明显不顺,作为一级政府,其功能是不完备的,缺乏应有的城镇管理、协调和执法权限,跟一般建制镇没有区别,没有一套协调高效的运作机制。
目前,院桥、杜桥2个中心镇设立了规划分局,泽国、大溪、松
门、平桥、健跳、横溪、白塔等7个中心镇设立了规划管理所(站),这些分局(所、站)目前在岗管理人员2-6人不等,只能负责县级划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委托的部分规划管理审批,如“一书两证”、“一书一证”办理。
虽然每个中心镇都设有城管监察中队,但监察中队未经编委核定编制,城管监察人员均为镇政府临时聘用人员,人员素质不高、待遇低、队伍不稳定,加上缺乏应有的城镇管理权限和执法权,各中队只能负责日常监管、劝阻。
遇到环境保护、安全生产、违章建筑拆除、车辆乱停放等具体执法问题只能救助于上级主管部门进行执法,使中心镇的管理效率低下,造成能管理到位的没有管理权,有管理权的管理难到位,不适应新形势下中心镇的管理要求。
(五)建筑缺乏特色,城镇自身魅力得不到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