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2集体备课卡
12 《论语》十二章(第2课时)教学设计 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2024)
第12课《论语》十二章(第2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重点词语。
2.结合自身经验,理解本课所选十二章中的修身和为学之道。
教学重点1.掌握重点词语。
2.结合自身经验,理解本课所选十二章中的修身和为学之道。
教学难点结合自身经验,理解本课所选十二章中的修身和为学之道。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展示课件中杨绛先生对《论语》的评价,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此进入课题。
新知探究一、重点词语【活动内容】对本课一词多义和词类活用现象进行梳理。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采用归纳、对比的方式掌握一些重点词语,引导学生掌握一些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二、文本研读【活动内容】每一章分别讲了哪方面的内容?请对其进行归类。
先让学生自己思考,然后小组之间交流。
教师可引导学生从“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个人修养”“珍惜时间”四个方面进行分类。
【设计意图】通过分类概括,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每一章的主要内容。
【活动内容】第一章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活动内容】第二章曾子说:“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如何理解“三省吾身”?【活动内容】第三章中孔子为什么自述其一生中每个年龄段的不同特点?他意在说明什么?【活动内容】第四章中“温故”和“知新”有怎样的关系?【活动内容】第五章阐述了孔子对于“学”和“思”的认识,这两者是什么关系?这对我们的学习有何借鉴意义?【活动内容】第六章和第八章的共同主题是什么?这两章又有什么不同?【活动内容】第七章强调了兴趣的重要性。
你对“兴趣”的作用有何看法?请结合自身实际说一说。
【活动内容】第九章在鼓励我们向他人学习的同时,要“择其善者”,还要“(择)其不善者”。
如何理解“择”?【活动内容】第十章中孔子将逝去的时光比作河里的流水,生动形象地劝人们珍惜时间。
你认为还能把流逝的时间比作什么?【活动内容】第十一章强调“志”的重要性。
结合实际,谈谈你对“志”的理解。
【活动内容】有人说,第十二章的内容指出了提升修养的具体方法。
《〈论语〉十二章》第2课时精品教案
《<论语>十二章》教学方案第2课时【教学目标】1.深入了解孔子的思想主张及儒家思想的内涵。
2.结合孔子生平与思想的介绍,体会《论语》十二章中倡导的修身和为学之道。
3.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教学重点】1.结合孔子生平与思想的介绍,体会《论语》十二章中倡导的修身和为学之道。
2.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教学难点】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论语>十二章》,翻译了全文,下课前尝试了背诵课文,下面我们“随机抽查”背课文。
(老师可以利用点名功能随机选择学生,被点名的学生按课文顺序依次背诵课文原文。
这样可以有趣味地检查背诵结果,同时复习课文内容。
)过渡:看来同学们课下都下功夫背诵课文了,老师很欣慰。
那么分类作业完成得如何呢?哪位同学展示一下?说一说,从个人修养、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这三个角度,你是如何给《论语》十二章分类的,你的分类理由是什么?预设:1.分类(1)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学习态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个人修养: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2.理由(1)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明确强调了学习是需要按时复习的,显而易见,其中的“时习之”就是谈论学习的方法。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同样强调温习旧知识的重要性,强调在旧知识中获得新体会,也是一种学习方法。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一句强调学习与思考的关系,告诫我们不能只学习不思考,也不能只思考不学习,给我们指明了学习方法。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12《论语十二章》集体备课教案教学设计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孔子及其《论语》,
2.熟读背诵并正确翻译这篇课文;
3.积累文言词汇
二、过程与方法
熟读成诵,精讲重点文言词汇帮助学生理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对照反省自己
三、教学重、难点
熟读背诵并正确翻译这篇课文;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以小组展示本组讨论结果。
具体分析每句话的角度。
拓展延伸
教师要求:找出文章中有关道德修养的论点,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就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谈谈你的看法。
学生每人寻找依据谈自己的体验和看法,并在小组和全班交流。
结合生活理解句子,加深印象。
当堂检测
完成《问题解决导学方案》基础巩固部分
学生快速完成,组织核对答案并掌握。
巩固基础知识
板书设计
论语十二章
学习方法
三方面学习态度
道德修养
教后反思
学生搜集资料,整合文学常、作家、背景等资料,并笔记背诵。
掌握相关知识,文学常识等。
通译课文
教师要求:
1、标注读音。
说、愠、省、逾、罔、
殆、箪、好、肱、笃
2、画出句读。
3、三角符号标注实词,并查阅实词含义。
4、在上面三项基础上翻译课文。
教师提示:
1、逐字翻译,不可漏掉一个实词。
2、补充省略,如主语宾语等。
3、调整用词,力求通畅。
教师对重点句子要专项讲解。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翻译课文。可借助参考书等资料。
解决不了的问题当堂通过小组长向老师提出解决。
学生注意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做好笔记。
本环节培养学生翻译古文的初步能力和养成良好的学习笔记的习惯。
《论语》十二章(7周2)
(2)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4)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3.检查课文的背诵情况。
第二阶段:自主探究
试按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品德修养将课文中的句子进行分类。
1.学习方法:
(1)学而时习之。
(2)温故而知新。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2.学习态度:
(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品德修养: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吾日三省吾身。
(3)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赏析:孔子认为,在学习的过程中,学和思不能偏废。他指出学而不思的局限,也道出了思而不学的弊端。主张学与思相结合,才可以是自己成为有道德、有学识的人。这种思想在今天的教育活动中有其值得肯定的价值。
3.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5)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课后反思
如何学文言文,一个字:多读。相信文言文是读懂的,决不是老师讲懂的,更不是老师分析词法句法而懂的。在读中进行朗读指导,会按节奏读,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积累语言的习惯、现实生活中学生有许多迷惘与困惑的问题,把《论语》与学生提到的问题挂上勾,对学生的启发是很大的。把《论语》与生活结合,化难为易,化枯燥为生动,让学生觉得《论语》其实很生活化,她离我们很近,是切合现实生存的智慧。
初一上语文电子教案——论语十二章2
书
设
计
理解内容——掌握方法
课
后
反
思
补充材料:
孔子向鲁国的乐官师襄子学习弹琴,学了十天仍止步不进。师襄子说:“可以增加学习内容了。”孔子说:“我已经熟习乐曲的形式,但还没有掌握演奏的技巧。”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你已经熟习演奏的技巧,可以学习新的曲子了。”孔子说:“我还没有领会乐曲的意境、志趣啊。”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你已经熟习乐曲的意境、志趣,可以继续往下学了。”孔子说:“我还不了解乐曲的作者啊。”过了一段时间,孔子默然沉思,欣喜陶然,高瞻远望而意志升华的说:“我知道乐曲的作者了,那人皮肤深黑,体形颀长,眼光明亮远大,像个统治四方诸侯的王者,若不是周文王还有谁能撰作这首乐曲呢!”师襄子离开坐席连行两次拜礼,恭敬的说:“老师说这乐曲就叫做《文王操》啊。”
教案纸
课题名称
论语十二章
课 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共四课时第2课时
班级
2 7
教学目标
1.能流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语感。
2.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理解每则的内涵。
教学重点
能流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语感。
教学难点
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理解每则的内涵。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三、疏通文意
(7)在这几句中,“乐”字反复出现。我们看甲骨文与篆文中的“乐”,均是表现了乐器。音乐需要声音纯正,需要音符和谐,这样才能给人带来持续的乐趣。那这一特点如何体现在这几句话中呢?(颜回“不改其乐”,孔子视富贵如浮云,均是因为他们的立身纯正,因此他们的生活尽管穷困,但却是和谐的。其根本原因就是孔子把追求道德作为自己的乐趣,他坚信这种道德必然实现,因此即使生活穷困也不会后悔。)
《论语》十二章(第2课时)教案
《<论语>十二章》第2课时教案主备人:教学目标:1、节奏分明地朗读并背诵课文;2、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对照反省自己;。
3、初步了解学习古文的方法和规律,积累文言词汇并正确翻译课文。
教学重点: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理读法。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学习古文的方法和规律,积累文言词汇并正确翻译课文。
教学方法:诵读法。
通过反复诵读,体味文章的大意。
串讲法。
在积累文言词汇上,以老师串讲重点词语为主。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课时:2课时课的类型:文言文精读课新授课课前准备:利用早读、晚读,带领学生朗读课文。
布置学生预习任务:利用手头的工具书,把文章大意弄清楚。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探究学习课文后六章。
教学过程:一、导入:(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1、背诵上节课所学的六章,全班齐背和学生分则抽背。
2、重点词句翻译抽查:学而时(时:按时)习之,不亦说(说:通“悦”愉快)乎?有朋(朋:志同道合的人)自远方来吾日三省(省:反省)吾身与朋友交而不信(信:诚实)乎?传(传:老师传授的知识)不习乎?”学而不思则罔(罔:迷惑无所得),思而不学则殆(殆:有害)。
”抽查个别基础不是特别好的学生,一来检查他上节课掌握情况,二来可以加强他们对这些重点实词的记忆。
如果学生回答不出,就让他把不会的词语记录到笔记中去,并叫其他同学补充。
二、探究学习后六章1、初读课文,扫除语言障碍这个环节以学生探究合作学习和老师指导串讲法为主。
以四人学习小组为单位,先自主结合手头资料扫除语言障碍,然后小组合作相互答疑,尽量字字落实,然后全班交流,各小组有权指定某组或某位同学翻译或者答疑难点词语。
(如果学生有讲得不到位的,可以让其他同学补充或者是老师直接补充。
)老师则对学生的探究合作学习成果做小结,这个小结以串讲的形式展开,稍微详细一点,给基础好的学生巩固一下,给基础稍微弱些的学生一个查缺补漏的时机。
老师小结(多媒体展示):读注释翻译全文,分组提出疑难语句,供师生当堂解决。
11.《论语》十二章2 学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11.《论语》十二章2 学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学习目标1.了解《论语》十二章2的背景和含义;2.学习并掌握《论语》中的一些重要思想;3.提高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学习重点1.了解《论语》十二章2的内容,掌握其中的重要思想;2.学习和理解《论语》中的几个重要概念:“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君子谋道不谋食”等。
学习难点1.理解《论语》中的几个重要概念;2.辨析各种哲学思想,理解它们的内涵。
学习方法1.审读原文,理解上下文;2.多思考、多交流,理解文章含义;3.多数字化研究,理解文章的哲学思想。
学习过程一、阅读原文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二、理解原文1.“为政以德”,这是什么意思?2.什么是北辰?3.“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这句话什么意思?三、思考探究1.孟子“为政以礼”与孔子“为政以德”的区别和联系;2.孔子“为政以德”,强调什么?做到“为政以德”的要求是什么?3.“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这是什么意思?四、学习总结1.孔子强调“为政以德”,这是什么意思?2.在实践中如何做到“为政以德”?3.“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这句话给我们什么启示?课堂拓展1.善于发现身边的“雷锋”,了解他们的故事,发现他们做好事的品质和动机,激励自己也成为身边的“雷锋”;2.思考一下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为政以德”的要求?如果不够,应该如何改进?作业1.请理解《论语》中以下几句话的含义:a.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b. “君子谋道不谋食”;2.分享自己身边的“雷锋”故事。
3.思考一下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为政以德”的要求?如果不够,应该如何改进?参考答案a.“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孔子所说的一句警句,是告诫人们应该正视自身的知识水平,不要随意妄言不懂的话,也不要因为自己不知道就闭口不言。
b. “君子谋道不谋食”指的是一个有志之士在追求道德和人格的同时,不是在追求物质上的满足。
1.分享自己身边的“雷锋”故事,可以在班里交流、在家里和父母讲述,或者在社交平台上发表文章等形式呈现。
《论语》十二章②课时教案
教学课时计划(教案)惑。
3.理解这则文字所讲内容。
这一则也是讲学习方法,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认为二者不可偏废。
学习和思考相结合,才能有所得。
4.朗读、背诵。
第六则子曰:“贤哉,回也!一箪(1)食,一瓢饮,在陋巷(2),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3)。
贤哉回也。
”(《雍也》)1.结合注释理解课文,把握重点字词。
(1)箪:音dān,古代盛饭用的竹器。
(2)巷:此处指颜回的住处。
(3)乐:乐于学。
2.小组合作翻译译文孔子说:“贤德啊,颜回!一箪干粮,一瓢凉水,居住在简陋的巷子里,换了别人一定不堪忍受这种贫困忧苦的生活,但是颜回啊,从来不知因此而改变自己好学乐善的快乐。
贤德啊,颜回!”3.理解这则文字所讲内容。
本章中,孔子又一次称赞颜回,对他作了高度评价。
这里讲颜回“不改其乐”,这也就是贫贱不能移的精神,这里包含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即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为了自己的理想,就要不断追求,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自得其乐。
此章孔子回环曲折,一说两叹,高度赞扬了颜回安贫乐道的高贵品质,情真意切,感人至深,流传很广,几乎妇孺皆知。
4.朗读、背诵。
第七则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1.结合注释理解课文,把握重点字词。
知:懂得、了解;好:喜欢;乐:以……为乐。
2.小组合作翻译译文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3.理解这则文字所讲内容。
这里,孔子强调了学习兴趣的重要性:有了浓厚的兴趣,我们才会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去努力。
孔子在这里没有具体指懂得什么,看来是泛指,包括学问、技艺等。
孔子正是这一点的身体力行者,孔子听《韶乐》,“三月不知肉味,”即为明证。
4.朗读、背诵。
第八则子曰:“饭疏食(1)饮水,曲肱(2)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1.结合注释理解课文,把握重点字词。
(1)饭食,饭,这里是“吃”的意思,作动词。
第12课《论语》十二章第2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课堂无忧】新课标同步核心素养课堂
第12课《论语》十二章第2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课堂无忧】新课标同步核心素养课堂第12课《论语》十二章第2课时教学设计【素养目标】1.了解《论语》一书和孔子及其思想。
2.能正确阅读,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语感、背诵课文。
3. 解读各则语录,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学习任务:任务一拜礼孔圣任务二圣人言何(拜读朋友圈)任务三读懂文意任务四归类整理文言知识任务五深入理解(讲解朋友圈)任务六反躬自省,铭心悟道任务五深入理解(讲解朋友圈)深入理解(讲解朋友圈)要求:探讨《论语》给我们讲述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修身做人的道理。
【新课讲解】第一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1、这一则这句话说了哪几个方面的问题?第1句讲学习的方法。
第2句讲学习的乐趣。
第3句讲个人的道德修养。
【段解】谈学习方法、态度和为人态度,启发人们热爱学习,加强自律。
第二章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1、第二章:曾子每天从哪三个方面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否尽心尽力与朋友交往是否以诚相待对待学过的知识是否认真温习2、曾子对自己有什么要求?忠(尽心力)信(诚实)习(温习)【段解】这一章讲的是古代治学的人,非常重视品德修养。
“德才兼备"。
每天自我反省——是否尽心尽力做事;是否以真诚交友;是否认真复习功课。
3、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三个问题能否互换位置为什么不能。
因为这三个句子针对的对象是“他人",接着是“朋友”,最后是“自己",体现了一种由疏到亲、由人到己的顺序,更好地体现了曾子先人后己、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情操,互换后就破坏了这种顺序,也不能很好地体现曾子的这种高尚的品格。
第三章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 上册 第三单元 11 《论语》十二章 第2课时 教案(表格式)
2.归纳成语、格言。
提示: 温故知新 随心所欲 乐在其中 三人行,必有我师
3.仔细品读课文,谈谈你对文章主的道理,其意在启迪我们:学习要有端正的态度和良好的方法;做人要有仁爱之心,要心胸开阔、意志坚强、理想远大。
学生分析:
如学习要谦虚,学习要“学”与“思”相结合等。
7’
8’
教学内容及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目标导学二:联系生活,拓展提高
1、分析后三章之间的关系
2、归纳成语、格言
3、分析文章主题
4、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
5、联系今天生活,分析文章语句
6、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组织学生速读课文,进一步分析如下问题:
浏览课文,分析理解并回答:
例如:时间是最公平的东西,它不会由任何人的意志而加快或减慢,珍惜时间的人,时间也会善待你。我们应该确立自己的志向,虚心坚持,做一个有追求的人。
学生从文中找出语句并分析:
如“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等表现了孔子对于富贵,对于时光的态度。
分析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1)学习态度:
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学习方法: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3)品德修养:
①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生在文章中找到:
谦虚: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独立思考、复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温故而知新。传不习乎?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二章》第二课时教案.doc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十二章》第二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诵读、品析《论语》中有关“孝”的语句,引导学生感知《论语》中“孝”,体会“孝”的思想内涵,明确现实生活中如何做到孝。
归纳、总结“孝” 的阅读方法,并将这种方法迁移到《论语》其他的主题阅读中。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诵读、品析《论语》中有关“孝”的语句,引导学生感知《论语》中“孝”,体会“孝”的思想内涵。
明确现实生活中如何做到孝。
教学难点:归纳、总结“孝” 的阅读方法,并将这种方法迁移到《论语》其他的主题阅读中。
三、教学策略本课主要采用调查法、朗读法、赏读评议法等教学方法,此外与学生生活、社会热点相结合,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完成对文本的初步感知。
自主学习遇到困难时,通过小组合作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加以解决,教师在点拨过程中加以学法指导。
在课文解读中设置好问题角度和梯度,激发学生多向思维。
引导鼓励学生大胆交流提出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
学生通过本节课的读法指导迁移到《论语》其他主题其他章节的阅读中,让学生可以读整本书。
四、教学过程导入定主题──聚焦式阅读导语:上次作业大家阅读了《论语》“为政”“学而”两章中有关“孝”的内容,而且同学们有个有趣的发现。
任务一:读透文字,读出发现。
展示班级学生的发现。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力《弟子规》:首孝悌次谨信则学《三字经》首孝悌次见闻阅读这三段文字,你还有哪些发现预设:这三句话都差不多。
都在开篇提到了“孝”。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都强调了要紧的事情就是“孝”。
【设计意图】通过三段文字的阅读,让学生认识到“孝”的重要。
点拨:《弟子规》《三字经》《论语》都是给什么人看的?【设计意图】学生通过点拨认识到:孝要从小做起。
归纳小结:孝──很重要,古语有言“百善孝为先”。
从小要做到。
思考:孔子作为一个教育家,为什么说“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呢 ?学生出声诵读语句,结合注释简要翻译。
《论语》十二章第二课时教案
11 《论语》十二章教案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1.学习重点文言词语,解读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2.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历史上的价值。
3.背诵默写全文,掌握学习古文的方法。
过程和方法目标:1合作探究、体验反思。
2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结合本文的学习认识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教学重点:学习重点文言词语,理解孔子提出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修身做人的内容,并学以致用。
教学难点:1.在反复朗读和疏通文意的基础上,归纳每章语录的中心意思。
2.谈启发教法学法:诵读法、合作探究学习法;分类整理归纳法。
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导入:课前理解性默写(口述)二、学习第五至九章贯穿文言文五读法(读准字音,疏通文意,读准节奏,问题探究,快速记忆)(一)读准字音,疏通文意,读准节奏第五章: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字词解释:而:连词,表示转折。
则:连词,相当于“就”、“便”。
罔(wǎng):通“惘”,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殆(dài):本意是危险,这里指有害。
翻译: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只是思考而不读书,就会对思想有害。
”章解:学习方法,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强调学思结合。
第六章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重点字词解释:1、哉:感叹语气,多用于句子末尾。
2、箪(dān 古代盛饭的圆形竹器。
3、巷:颜回的住处4、回:颜回,字子渊,他十四岁即拜孔子为师,此后终生师事之。
在孔门诸弟子中,孔子对他称赞最多,不仅赞其“好学”,而且还以“仁人”相许。
翻译: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房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真高尚啊!”章解:孔子赞扬颜回坚持学习而贫贱不移的精神。
《论语》十二章第二课时电子教案表格版
贤哉,回也!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6成语归纳
不亦乐乎
三省吾身
三十而立
温故知新
三人行,必有我师
择善而从
匹夫不可夺其志
六、作业布置
1.背诵全文
1.推荐阅读并背诵《论语》
教
学
反
思
明确: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选择他们的优点而学习,如果也有他们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理解:本章讲学习态度:向一切人学习。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有没有类似的毛病。善于学习别人优点的人,无论身处怎样的环境,无论身边是什么人,都可以从中得到提高。
第十章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二、复习检查
1.全班背诵
2.重点实词抽查
三、疏导理解
1.教学第一、二章
(1)指定学生一人朗读这一章。
(2)展示ppt,引导学生解释词义,口译这一章。
(3)这一则主要在说什么问题?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4)全班齐读
第七章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明确:孔子说:“懂得某种学问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把研究这种学问作为快乐的人。”
学习能力:掌握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特殊句式等语法常识和文言用法。
教
材
分
析
教学重点:
背诵、翻译、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词语和句式及文言文知识
教学难点:引导同学们在学习本课后,得到一些关于文言文的语法常识和知识,以及进行相关的品质、修养的积淀。
实
施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第二课时
一、故事导入
集体备课教案11.《论语十二章》(二次备课)优质课公开课一等奖
(二)课文探究本章讲坚定信念、广泛学习。
三、学生齐读,鼓励当堂背诵。
四、积累成语、名言、警句1.找出你喜欢的名言警句并说说理由。
2.学了这篇课文,你认为哪些内容使你收获最大?谈谈感想。
(让学生自由谈)3.与课文自相对照,谈谈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好些,在哪些方面还有欠缺?应怎样改进?五、《论语》的语言特点与文学色彩1.语录体散文语录体散文是《论语》文体的基本特征。
它或是记录孔子的只言片语,或是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的对话,都比较短小简约,还没有构成单篇的、形式完整的篇章。
但文字隽永,言近旨远,辞约意丰。
《论语》这种在对话中说理的形式,直接影响了先秦说理散文以及后世《世说新语》之类的轶事小说,乃至禅宗和宋明理学的《语录》。
2.文学色彩《论语》的文学色彩在于刻画了孔子及其弟子的形象、性格以及言简意赅、含蓄隽永的语言。
布置作业:1.完成《南方新课堂》对应练习。
2.联系自己的实际,结合学习《〈论语〉十则》,写一篇短文,谈谈自己的生活感受和受到的启发。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教文言文的目的不在于写作,而在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增强学生的积累,提高语文素养,熏陶道德修养。
学习文言文,我认为不仅仅是将文言文译成顺畅的现代汉语,也不是对文言语句作细致的语法分析,而是一看就懂或者经过查工具书和注释会意而后懂,在今后的学习或生活中也许会在他的脑海里突然蹦出那么几句类似“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文言语句来。
多读文言文,会使人无形中受到熏陶感染.学习两千多年前的《论语》有什么现实意义?这里,我引导学生在理解各章论语内涵的基础上,联系自身的学习和生活实际,谈谈哪章语录对自己最有启发。
不亦乐乎三省吾身三十而立温故知新不舍昼夜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善而从逝者如斯匹夫不可夺其志。
七年级语文上册12《论语》十二章第2课时教案新人教版
1. 教材:《论语》十二章,新人教版。
2. 辅助材料:相关注释、译文,儒家思想简介等。
二、核心素养目标
1. 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学习《论语》十二章,使学生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技巧,提高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能准确把握文言文的语言特点,运用到日常学习和生活中。
2. 思维发展与提升: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论语》中的儒家思想,培养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学习《论语》十二章时,学生可能会遇到以下困难:首先,对一些生僻文言文词汇的理解和记忆可能存在困难;其次,对儒家思想中较为抽象的概念和观点,如仁、礼、义等,可能难以深入理解;再次,学生可能在分析文言文句子结构、把握文章逻辑关系方面感到挑战;最后,由于文言文与现代汉语存在差异,学生可能在翻译和表达方面遇到困难。针对这些挑战,教师应采取适当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5. 教学软件:利用教学软件,如互动白板,展示思维导图、知识点总结等,帮助学生梳理课程内容,提高学习效果。
6. 网络资源: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关于《论语》和儒家思想的优质网络资源,供学生课后自主学习和拓展阅读。同时,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探究学习,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五、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预计用时:5分钟)
- 创新拓展:鼓励学生尝试创作与《论语》相关的文学艺术作品,如诗歌、散文、绘画等。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相关比赛或展览,展示自己的创作才华,同时加深对《论语》的理解和感悟。
- 讨论拓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围绕《论语》中的某一观点或名句展开讨论。可以邀请其他班级或老师参与讨论,提高讨论的深度和广度,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2. 名句解释:对学生的名句解释进行批改,指出存在的问题,如对文言文词汇理解不准确、解释不清晰等,并给出改进建议。
〈论语〉十二章(第2课时)教学设计-高中语文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上册
《论语》十二章(第2课时)【学习目标】1.积累“弘毅、兴、观、群、怨”等词语含义。
2.理解儒家思想核心概念“礼”“恕”的内涵。
3.学习“持身以礼、以恕”的道理,思考它们在当今社会生活中的现实意义。
【重点难点】1.重点解读“持身以礼、以恕”的观点,思考它们在立身处世中的作用。
2.难点是“恕”字的解读和“持身以恕”的观点的分析。
【教学过程】一、学习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论语》十二章中的前六章,解读了“持身以仁、以道、以义”的观点,也明白了孔子对“学习”的追求方向,本节课我们继续以“修身”为主题,解读孔子的思想。
二、学习任务分析承担的单元任务本单元课文大都是谈论立身处世之道的,比如《﹤论语〉十二章》,或阐述持身以道、以礼、以仁、以恕、以义的道理,或辨析君子、小人的区别,或论述经典在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价值,都富于启发性。
梳理本课所讲的立身处世的道理,并思考和讨论他们于当今社会生活中的现实意义。
三、学习活动(一)朗读文本,翻译句子第七章: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注解:1.弘毅:志向远大,意志坚强。
弘,广、大,这里指志向远大。
译文:曾子说:“读书人不可以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责任重大而道路遥远。
把实行仁道作为自己的责任,不是很重大吗?直到死去才停止,不是很遥远吗”在这句话的翻译中,我们将“仁以为己任”这句话的语序做了调整,按照“以仁为己任”的顺序进行的翻译。
请大家注意一下。
第八章: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
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子罕》)注解:1.篑:盛土的竹筐。
未成一篑:只差一筐土没有成功。
2.止,吾止也:停下来,是我自己停下来的。
3.平地:填平洼地。
这里的“平”是动词,填平之意。
译文:孔子说:“好比堆土成山,只要再加一筐土变/成山了,如果懒得做下去,这是我自己停止的。
又好比填平洼地,纵是刚刚倒下一筐土,如果决心努力前进,还是要自己坚持啊!”第九章: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后,能有新理解、新体会,就可以凭借(它)做老师了 。”
强调的是:学习方法。学习了以后一定要花时间进行巩固。
第五则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说:“(只是)读书而不开动脑筋,就会(被知识表象)所迷惑;(而)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
强调的是:思想品德修养。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的思想,认为真正有道德、有理想的君子,是安贫乐道的。
板书
设计
或者
教学
后记
固定句式:“不亦……乎?”译作“不也是……吗?”
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温习它,不也是很高兴的(一件事)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到这里)来,不也是很快乐的(一件事)吗? 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他),(我)不也是君子吗?”
强调的是:学习习惯(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
强调的是:学习方法。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认为一定要学思结合。
第六则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孔子说:“(多么有)贤德啊,颜回!一竹篮子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颜回却依然自得其乐。(多么有)贤德啊,颜回!”
孔子说:“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为(外物)迷惑;五十岁的时候我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时能听得进各种意见;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会逾越规矩。”
强调的是:思想品德修养。人一定要有志气、品格。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改变自己的心志,应该坚定信念、矢志不渝。
很好啊,看来很多同学都会背了。不知道大家对每则语录是否都真正的理解没,那就让我们来一则一则的品味孔子及其弟子在历史文化长河中涤荡千年的中华文化精华。
二、深入解读,品味古人智慧
(划线部分为重点字词句,PPT上为红字部分)
第一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习难点
根据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思想品德修养三类对所学语录进行具体分析。
学习过程
个性修订
一、导入
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多年悠久历史的泱泱大国,仅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就达三千多年,在这辉煌灿烂的历史长河中,不知诞生过多少光耀千古的历史名人和文化典籍。但在这如满天繁星、数不胜数的历史名人和文化典籍中,有这样一个人和这么一本书,总是如浩月当空,长明不熄,照耀着一代又一代人,引领着一代又一代人。这个人就是孔子,而这本书就是《论语》。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论语》十二则,并要求大家课下背诵这篇文章,下面我们一起来背诵一下。(生背诵全文,还可以安排单人背诵)
语文集体备课卡
年级
总课时
课型
课题名称
课时
授课
时间
主备人
七
3
新授课
《论语十二则》
2
覃俊
学习目标
1、学习第一至六则,掌握重点文言字词,能够将每则翻译成通顺流畅的现代文。
2、根据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思想品德修养三类对所学语录进行具体分析。
3、感受孔子伟大而深邃的思想内涵。
学习重点
学习第一至六则,掌握重点文言字词,能够将每则翻译成通顺流畅的现代文。
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给人家谋划做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
强调的是:思想品德修养。古人治学非常重视品德的修养,“德才兼备”,每天自我反省——是否尽心尽力做事;是否以真诚交友;是否认真复习功课。
第三则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