霉菌检测中与微生物检测常见问题的分析
微生物检验中的问题及对策
微生物检验中的问题及对策摘要】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微生物检验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在临床工作中,微生物检验也越来越至关重要了。
但是,医学微生物检验还有许多问题等待我们去探索和解决。
【关键词】微生物检验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R44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6-0368-011 微生物检验中存在的问题1.1微生物标本采集质量提高检出率的重要因素就在于一定要正确采集标本。
标本采集时,一定要进行严格的无菌操作,避免标本感染而产生误检,直接影响微生物检验的临床诊断。
尽量在抗菌药物使用之前采集标本。
对于寒战和间歇期发热患者,应该在体温寒战期或上升期采集血液。
1.2微生物标本保存运送不够规范微生物标本保存和运送的原则是维持病原菌的活力,防止非病原菌的污染或过量繁殖。
标本应置于无菌容器之中,采集后立即送至细菌室。
以棉拭子采集的标本如咽拭子,肛拭或伤口拭子,宜插入运送培养基送检。
对环境敏感的微生物包括志贺氏菌、淋球菌、脑膜炎奈瑟菌、流感嗜血杆菌对低温敏感,在标本运送过程中,要保持在室温条件下尽快送检,特别是在冬天,更应注意。
1.3微生物检验中的质量控制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依赖于标本质量、相关临床资料,还有检验人、检验方法、检验过程、培养基、试剂、仪器、结果的报告等相关,应制定相关的文件和程序,及时发现错误,采取纠正措施。
2 对策2.1临床微生物检验人员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熟练的实验技能,结合工作中的实际经验,制定微生物检验的规范。
制定标本的采集、保存、运送的具体要求,并向医护人员宣教,宣传正规采集标本的重要性。
2.2微生物检验人员应加强检验中质量控制。
从标本采集前到检验中、检验后出具结果,均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
同时加强与临床医师的联系,使临床医护人员能正确理解和解释报告并用于临床诊断,使微生物检验报告能发挥相应的作用。
微生物检验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
微生物检验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微生物检验在临床实践中是诊断感染性疾病最有效的方法,其通过对患者的病原体进行检测,可以明确导致患者引发疾病的微生物,并根据检验结果合理选择药物。
但现阶段,在微生物检验中在检验人员素质、标本质量、检验方案以及检验室与临床的沟通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将对这四方面所存在的问题进行简单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法,以供参考。
1.微生物检验中存在的问题1.检验人员素质方面微生物的检验是需要大量的专业理论知识做基础的,然而,通过调查可以了解到,很多医院的微生物检验人员并没有足够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水平,这直接导致其在对标本的形态和反应进行检验的时候缺少足够的判断能力,不利于检验结果的准确性;除此之外,尚有些检验人员素质偏低,责任心不强,因恐惧标本具有传染性而不愿意接受微生物检验工作,专职的微生物检验人员较少。
1.标本质量方面想要获得准确的检验结果,首先检验标本需要合格,而现在很多检验人员因为操作不规范,没有注意采集标本的要求或对注意事项了解不多,导致采集的标本质量出现问题。
例如,微生物检验中常出现的标本痰液,正确的采集方法应该是患者先漱口,然后用力咳出气管深处的痰液,再吐到无菌容器中,而现实是患者或者没有漱口,或者咳出的痰只是气管浅处的,这样会造成检验结果不精准,出现假阳性或者假阴性的现象,耽误患者的病情。
另外,还有的医院在采集标本后,没有妥善保存标本,使标本接触到了外界空气,空气中的有毒有害物质污染了标本,这样也会影响检测结果。
1.检验方案方面微生物检验的检验方案,是检验人员专业技能水平的直接体现,也关系到检验结果是否准确。
比如说,检测痰液标本通常有以下几种方法:PCR检测、集菌检查、培养检测、直接涂片,而这些方法检查出来的阳性率依次降低,PCR检测法检出的阳性率甚至比直接涂片法检出的阳性率高出3倍以上。
1.检验室与临床的沟通方面检验室和临床医护人员及时沟通,在现实生活中也是十分重要的,而据了解,现在很多检验室和临床医护人员、患者的沟通很缺乏,一方面检验人员不能充分了解患者的目的,设计的检验方案也许不是最有效的;另一方面医生对检验结果有疑问或不理解时,没有办法及时得到解答,不能给患者更好的治疗方案,最终耽误了患者的治疗。
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质量控制对策分析
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质量控制对策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并找出有效的质量控制对策。
方法:以我院检验科2016年、2017年两年的微生物检验数据做回顾性分析,对比两年的标本不合格比率以及不合格原因,并针对不合格原因提出相关的质量控制对策。
结果:2017年的不合格率显著低于2016年,P<0.05;两年不良原因分布状况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导致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有很多,首先医院检验科应加强与临床的联系,规范采集、送检、检验流程,指导并协同临床做好医务人员培训工作。
另一方面临床应重视标本分析前质量控制,指导送检者做好准备掌握正确的采集送检原则。
另外还需要加强监控,对不合规的行为及时发现整改。
只有如此,才能使有效提升检验质量。
关键词:微生物检验;不合格;原因;对策引言:微生物检验在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判断患者病情,给予对症治疗的重要依据,有助于医师及时准确的了解患者的状况并给出有效的治疗措施[1]。
然而,在检验过程中,标本不合格的现象时有发生,为了深入探讨和分析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并找出有效的质量控制对策,特选取我院2016年、2017年两年的微生物检验数据做回顾性分析,以期提升微生物检验的质量,现做出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以我院检验科2016年、2017年两年的微生物检验数据做回顾性分析。
2016年,共有检验标本23581份,其中按照标准类型分包括7520份痰液标本、2230份尿液标本、8298份血液标本、631份粪便标本以及4902份其他标本。
2017年共有检验标本29230份,其中,其中按照标准类型分包括9222份痰液标本、2563份尿液标本、11543份血液标本、555份粪便标本以及7910份其他标本。
2016年与2017年的微生物标本,其组成、受检者信息等一般资料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MC-食品中霉菌检测及微生物检测会遇到哪些问题
食品中霉菌检测及微生物检测会遇到哪些问题?又该如何解决?食品中霉菌检测及微生物检测会遇到哪些问题呢?又该如何解决?一起来看!实验室霉菌检测中常见问题霉菌:不是分类学上的名词,而是一些丝状真菌的通称,属真菌的一部分;其对人类具有双重性,有利的方面是它可以用来酿造、工业发酵、抗生素和酶制剂的生产等,不利方面是它能引起农副产品、食品、原料及器材的腐烂,也感染并引起人类和动、植物的多种疾病,少数种类,如黄曲霉,能产生黄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是一种致癌物质,危害人、畜的健康和生命。
因此,霉菌的检测对于食品的安全性很重要。
食品中常见的霉菌:毛霉属、根霉属、曲霉属、青霉属等。
检测中的注意事项:1、取样的代表性。
2、取样工具的无菌。
空气中霉菌的孢子含量很高,所以,取样的工具、容器等要经过严格的高压灭菌。
3、检样的方法。
(1)由于霉菌易被携带,所以,检样时操作人员应尽量避免自身携带的可能。
(2)样品的均质及充分振摇。
因为有些孢子是连成串的,故均质和振摇能使其充分散开,同时,在各梯度连续稀释时,也要用灭菌吸管反复吹吸几次,使孢子充分散开。
4、培养温度和时间。
培养温度25-28℃培养,3天后观察,需培养观察一周。
霉菌检验中常用的培养基:孟加拉红琼脂、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察氏琼脂、高盐察氏琼脂等。
5、检样中常见的问题。
(1)不同稀释度计数结果相同;(2)不生长或生长很好连成片无法计数;原因:①稀释时未经反复振摇,吹吸,导致孢子未充分散开,影响了计数的结果。
②由于培养基不适宜,pH值低等,致使生长较慢。
③观察时间的掌握。
真菌生长较慢,故需5d后才能观察出结果。
每天都要观察结果。
微生物操作中常见问题的讨论与分析1、划不出单个菌落的原因:(1)平板上有过多的水分;(2)划线时接种环未经反复灼烧;(3)多区划线,三区或四区划线。
2、涂布和倾注的区别:涂布利于观察,但由于涂布棒上会带有少量的菌液,可能影响计数的准确性;倾注更为准确,但不利于观察菌落的状态。
霉菌与其他微生物的培养与检测实验报告
霉菌与其他微生物的培养与检测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掌握霉菌与其他微生物的培养与检测方法,了解其特性与影响因素。
实验步骤:
1. 准备培养基和相应的培养器材。
2. 采集不同环境中的样品,使用无菌技术将其分离到不同的培养基上。
3. 将培养基与分离的样品混匀后,倒入培养皿中。
4. 标记培养皿,放入恰当的条件下培养,如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5. 在培养过程中观察并记录微生物的生长情况,包括菌落的形态、颜色等。
6. 根据观察和记录结果,进行初步鉴定或进一步筛选。
7. 对不同微生物进行镜检或其他特定检测方法,如PCR等。
实验结果:
根据观察和记录,可以得到不同微生物在不同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和特征。
如霉菌的菌落呈现出不规则的形状和颜色,而细菌则呈现出均匀的圆形或长条形的菌落。
此外,对于分离菌落较多的培养皿,可以进一步进行筛选和鉴定,确定其中的主要微生物种类。
实验结论:
通过这次实验,我们可以得到多种不同微生物的分离培养,了解其特性和影响因素,可以为后续的微生物鉴定和研究提供基本数据和参考依据。
同时,我们还可
以通过这些基本实验方法,对环境中的微生物进行可行的检测和分析。
探究微生物检测中常见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探究微生物检测中常见的问题及应对措施摘要:微生物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很多地方都有着微生物存在,微生物检测可以从根本上保障食品的安全。
并且结合现代科技,微生物的检测工作也有了相应的发展与改善,但是在工作过程中还是有着一系列问题,需要检测人员结合实际情况,加强专业基础能力,对工作切实负责。
本文对食品中微生物的检测内容及检测技术进行分析,找出微生物检测中常见的问题,同时提出应对措施,更好地确保民众食品安全。
关键词:微生物;食品;应对措施引言:人们的经济条件越来越好,从而对食品的标准也有所提高。
并且如今由于新媒体的发达,许多食品问题被相继曝出,人们对于食品安全问题更加关注。
比方说之前的三鹿奶粉安全事件,就成为了不良食品问题爆发的起点,从此有许多的食品安全问题出现。
引发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就是食品污染,比方说生物性污染,就是其中一大因素。
有关调查显示,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就是由此引起的,并且其会导致食物中毒,微生物中毒是各类食品中毒的主要原因。
所以要加大对食物中微生物的检查测试,现如今我国在食品安全方面的检测工作已经有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工作实践过程中还是有着许多不足向相关部门引起重视,让检验工作更加科学有效,制定相关规范标准,并且对食物中微生物的力度加强把控。
一、食品中微生物的检测工作及检测技术探究(一)食品中微生物检测的主要环节对食品中微生物的检测内容及检测技术进行分析,首先要对食品中微生物检测的主要项目有所把握。
食品中微生物的数量是很重要的,过多过少都会影响食品安全。
这里的微生物也就是指细菌,比方说有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检测工作的环节主要有,检查总细菌数,大肠杆菌和致病菌,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结合高科技可以更好的应用到食品微生物检测中,这也就使得实验结果准确率有很大的提高,另外最常用的检测方法有液体培养基计数法等,先过程中用到的设备,也是比较常见的比方说,压力蒸汽灭菌锅等,食物中微生物检测人员需要有扎实的专业能力,要对微生物知识,完全能够掌握,并且对一些基本操作可以熟练应用,试验过程中环境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霉菌酵母菌检测常见问答
1、霉菌正置培养如何避免菌落蔓延呢?因为很多时候培养一天就开始有长菌,而且一蔓延整个培养箱就交叉污染了。
答不要经常去动平板,如果整筐放的话,就不要动,打开培养箱门,隔着平皿盖直接观察。
如果有蔓延的先挑出来。
只要你动了培养皿,无论正置或倒置,都会增加霉菌抱子的扩散和蔓延。
2、霉菌的培养湿度有要求吗?有没有标准,我在有的地方见过是65-85%之间。
答霉菌的培养湿度没有标准,因为不同的实验室,比如南方的、北方的实验室空气湿度要求是不一样的。
霉菌的培养还是应该控制其湿度的,湿度太高霉菌会蔓延,湿度太低培养皿就干燥了,霉菌生长受影响,所以实验室应该自行规定。
3、霉菌培养箱的霉菌怎么处理?答平时最简单的就是先喷一些酒精,喷酒精杀菌,然后挥发干了以后你测一下,如果还是不行的话,我们的培养箱如果里面有电源插座的话也可以加一盏紫外灯。
插在里面,它会产生一些臭氧,也会杀死一些表面的菌,如果最麻烦严重污染的我们建议用甲醛熏蒸,甲醛对培养箱没有任何的腐蚀作用,反正闷在里面。
4、食品企业发生天花板长霉情况,请问有什么办法处理?答天花板长霉,原因是有冷凝水、温度又合适。
如果加工环境不可更改的情况下,可以使用一些防霉的材料。
对于已经有霉菌的情况下,使用清洗剂和消毒剂对天花板表面进行清洁、消毒。
但一定要做好高空作业人员的安全。
5、食品霉菌检测要正置培养,每次培养都和倒置培养区别很大,倒置几乎没霉菌生长,但正置就很容易染菌,是什么原因呢?答霉菌的特性是由蔓延性,且由于培养箱加热,培养箱内部还有风机使内部气流在旋转,如果有一个样品有霉菌,那么菌丝就会通过缝隙往上爬,且随着抱子会脱落而且非常轻,培养箱风机吹出的风把抱子吹散,停到盖子上设置通过盖子之间的缝隙污染了其他样品,但同一叠随着菌丝蔓延,那个过培养皿直接蔓延到另外一个培养基上,一个蔓延一个,那么一叠被污染的情况会更严重。
减少堆叠平板数。
6、对于食品工厂来说对于酵母和霉菌是必检项吗?还是根据企业的自身情况?答对于终产品是否要检测霉菌和酵母,依赖的是产品标准。
霉菌分析报告
霉菌分析报告1. 简介本报告旨在对特定环境中的霉菌进行分析,包括霉菌的种类、数量以及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潜在威胁。
通过分析霉菌的结果,可以为改善环境质量和保证人类健康提供科学依据。
2. 背景霉菌是一类真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土壤、水体、空气以及植物和动物的体内。
虽然大多数霉菌对环境并不构成威胁,但一些特定种类的霉菌对人类健康有害。
室内霉菌污染是一种常见问题,可能导致呼吸道疾病、过敏反应以及其他健康问题。
3. 霉菌分析方法为了进行霉菌分析,本次测试采用了标准化的采样和分析方法。
具体流程如下:1.选取样本区域:根据需求,选择待测试的特定区域,如室内空气、水源、墙壁表面等。
2.采集样本:使用专用设备,如霉菌采样器、拭子或空气采样器,采集样本并将其保存在适当的容器中。
3.实验室分析:将样本送往实验室进行进一步分析。
4.霉菌培养:将样本分散在富含营养物的培养基上,以促进霉菌生长。
5.分类鉴定:根据霉菌的形态特征和生长习性,通过显微镜观察和相关实验,对霉菌进行分类鉴定。
6.数据分析:根据每个霉菌种类的数量和严重程度,评估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潜在威胁。
4. 霉菌分析结果根据对样本的分析,本次霉菌分析得到了以下结果:霉菌种类数量潜在威胁Aspergillus 15 colonies 低Penicillium 12 colonies 中Stachybotrys 2 colonies 高根据分析结果可知,被检测区域内存在Aspergillus、Penicillium和Stachybotrys等霉菌种类。
其中,Aspergillus和Penicillium的数量较多,但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潜在威胁较低。
而Stachybotrys的数量较少,但其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潜在威胁较高。
5. 霉菌对健康的潜在影响各种霉菌对人类健康的潜在影响存在差异。
以下是对上述检测到的霉菌种类的潜在影响的简要说明:•Aspergillus: 高浓度的Aspergillus可能引发过敏反应和哮喘。
卫生微生物检验中存在若干问题的解决方案
卫生微生物检验中存在若干问题的解决方案当前卫生微生物检验水平不断提升,在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还存在若干问题需要尽快采取解决方案。
本文首先简单总结了卫生微生物检验的现状,进而分别对卫生微生物检验中的若干相关问题,以及相关的解决方案分别作了详细阐述。
标签:卫生微生物检验;问题;解决方案卫生微生物检验是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基础方法,通过卫生微生物检验所提供的及时准确的信息,可对多种传染性疾病作出科学合理的诊断,进而利于预防效果的改善。
但当前我国卫生微生物检验水平还有待提升,整体检验效果还未至理想要求。
卫生微生物检验中目前存在的若干问题是制约检验质量的重要原因,本文即就若干相关问题以及解决方案进行具体探讨。
1卫生微生物检验的应用现状随着国内经济与科技的迅速发展,检验医学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从仪器设备的使用情况、检验技术应用情况以及检验人员的构成情况上,均出现明显的改善。
仪器设备的选用上,更注重选用现代化的先进设备,全自动化仪器设备在各个具体检验方向均得到较好的推广应用;同时在检验使用的相应试剂上也不断改进,对检验结果的质量提升起到了基础性保障作用。
在检验技术的应用情况上,不断注重吸收和借鉴国外先进的检验技术,并不断尝试应用于国内微生物检验工作中,对检验水平的提升也发挥了重要作用[1-2]。
在检验人员的构成情况上,过去以中专学历为主的检验队伍已逐步被大专、本科甚至研究生学历为主的检验队伍所取代,并同时不断培养和吸纳微生物检验专家。
纵观近10年国内微生物检验情况,可见微生物检验水平提升明显,细菌鉴定的准确率逐步提高;但同时,在卫生微生物检验中仍存在部分问题需要认真分析并及早采取方案解决。
2卫生微生物检验中若干相关问题2.1微生物标本在采集、运送以及保存中存在不规范之处在标本采集前,实验室不能与管理医师进行全面详细的沟通,致使管理医师对标本采集的相关事项不能全面了解,对标本采集前后需要受检者作何准备,以及标本采集时间、部位、采集量、采集次数等均不够清楚,或因存在沟通偏差,导致所采集的标本往往不能达到检验的规范化要求,直接对检验结果产生影响[3-5]。
微生物检验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微生物检验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微生物检验在临床上多数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是感染性疾病诊断的注意依据。
但是目前很多医院在微生物检验方面还存在很多质量问题,导致微生物检验的结果存在较大的差错,从而导致误诊和漏诊的發生。
因此,一定要加强对微生物检验的质量管理,提高微生物检验的质量。
基于此,该文对微生物检验的质量管理进行研究,简单分析目前微生物检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旨在提高微生物检验的质量。
标签:微生物检验;质量管理;问题;对策微生物检验的分析结果可以直接为医生提供疾病诊断的依据,同时还可以指导使用抗生素,提高抗生素使用的合理性,但是随着新的耐药菌株的出现,感染病不断增加,对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提高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1 微生物检验存在的质量问题临床微生物学是一门新型的医学性学科,主要的作用就是为临床上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提供科学的依据,但是由于我国在微生物学方面的发展时间比较短,很多资料相对比较缺乏,再加上部分检验人员自身的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缺乏高精尖微生物检验人才,导致微生物检验的各个环节都容易出现多种问题,如标本采集不科学、文书编写不合理等,这些都有可能导致最终的检验分析结果出现差错,从而无法为临床医生提供科学的诊治依据,易造成误诊、误治等情况发生,产生医疗纠纷,影响医院的声誉和社会形象。
因此,一定要加强对微生物检验的质量管理,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1-2]。
2 做好微生物检验质量管理的对策2.1 建立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认真编写管理文件,加强计量认证工作,规范计量质量管理医院需要根据国家的相关标准来对实验室进行管理,并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建立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并出台成文的规章制度、操作手册等,组织全体工作人员进行学习。
同时,还需要认真编写文件,明确标准作业程序,以实现所有工作人员实验操作统一化,这样可以减少差错的发生。
微生物检验样品不合格原因及质量控制措施分析
微生物检验样品不合格原因及质量控制措施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微生物实验室不合格标本的原因及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
方法:抽取微生物检验样品28653份,由3名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有经验人员评价采集的样品是否合格,并跟踪分析不合格样品的原因。
结果:28653份样品中,不合格462份,不合格率为1.61%(462/28653)。
包括痰液、尿液、血液、分泌物、粪便和无菌体液,分别有278、95、46、33、8和2种,分别占60.17%、20.56%、9.96%、7.14%、1.74%和0.43%。
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痰液不规范、标本被污染、采集时间不当。
结论:应严格管理微生物检验标本采集和送检的各个环节,加强对护士的培训,实施有效的质量管理措施,加强科室间的合作,提高微生物检验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微生物;测试样品;不合格微生物检验是临床预防和治疗感染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微生物检验技术的发展和完善,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综合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实验室的内在素质也得到了显著提高[1]。
为了提高实验室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应在检查之前、期间和之后进行系统的质量保证[2]。
目前,在检验过程中,发现大量临床不合格的检验前微生物样本,显著降低了检验结果的质量和及时性,直接影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因此,非常有必要在检验前对不合格的微生物检验样品进行深入分析,并给予有效的质量控制[3]。
现将微生物检验样品不合格原因及相应质量控制措施分析报告如下。
1数据和方法1.1 总说明2018年3月至2019年8月共采集样本28653份,样本类型包括痰液、尿液、分泌物、粪便、血液。
1.2方法由三名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经验丰富的检验人员对送检样品进行评价,判断是否合格,并对不合格原因进行跟踪、分析和记录。
评价依据包括采集时间、采集方法和标本外观等。
2结果2653份标本中,不合格462份,不合格率为1.61% (462/28653)。
包括痰液、尿液、血液、分泌物、粪便和无菌体液,分别有278、95、46、33、8和2种,分别占60.17%、20.56%、9.96%、7.14%、1.74%和0.43%。
霉菌检测方法及污染菌相的分析
霉菌检测方法及污染菌相的分析饲料在加工、储运过程中极易受霉菌污染,饲料一旦霉变,不仅其营养价值会降低,适口性差,而且霉菌毒素会直接危害动物和人类的健康,甚至导致死亡,因此霉菌及霉菌毒素污染所造成的损失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霉菌不是一个分类学上的名称,而是某些丝状真菌的俗称,指在基质上长成具有绒毛状、棉絮状或蜘蛛网状的菌丝体的真菌,一般泛指毛霉、根霉、曲霉、青霉、镰刀菌等属真菌。
近年来世界各国纷纷制订霉菌及霉菌毒素的限量标准,同时加强对霉菌检测技术的研究,并不断完善该项技术。
我国在GB13078-91中公布了对我国部分饲料原料中霉菌总数的允许量、限用量,检测方法依照GB13092-91,但在实际检验工作中,发现了不少问题。
饲料生态区系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特点,我国饲料中霉菌污染又比较普遍,因此对霉菌检测方法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根据检验中出现的问题,结合国内外有关研究的最新进展,对霉菌检测的接种方式、培养时间等问题作几点探讨。
接种方式常用的微生物接种方式主要有倾注法和涂布法两种。
目前国标方法中采用倾注法,然而有实验和报道证实,霉菌计数采用涂布法更合适。
对霉菌计数来说,涂布法有以下几方面优越于倾注法:①在操作上更容易:倾注法要求将培养基熔化之后凉至45℃再注入培养皿中,但实际上在稀释菌液的同时,很难控制温度。
如果培养基温度太高则可能使霉菌孢子受热损伤甚至死亡,同时如果样品已经稀释而培养基温度仍很高,则有可能使稀释液保持时间太长。
如果温度太低时倾倒,培养基会凝固。
如果在大批量进行检验时,则更难于掌握温度。
②涂布法培养所需的时间较短,培养出的霉菌菌落数较多,霉菌孢子、菌落形态特征发育完全,便于鉴定。
这是因为绝大多数霉菌是好氧的,在培养基表面生长快,发育好,而混在培养基中发育就受影响。
③由于涂布法是先倒好培养基,后接种,因而可以知道培养基是否染上杂菌。
因此,霉菌计数采用涂布法既准确又省时。
培养时间对饲料霉菌的检测时间,国标中采用培养3天后开始观察,应培养观察1周。
药品微生物检验常见问题
药品微生物检验常见问题在药品生产和销售过程中,微生物检验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它可以有效防止药品受到微生物污染,确保药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然而,在进行微生物检验时,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药品微生物检验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一、样品处理在微生物检验过程中,样品的处理是非常关键的。
常见的问题包括样品提取不当、样品保存条件不当等。
在样品提取过程中,应注意采样工具和容器的清洁,并避免外界环境的污染。
同时,在样品保存过程中,应确保温度适宜,避免细菌的生长繁殖。
解决方法:正确选择和使用样品提取工具,并在采样前进行消毒处理。
在采样后,应立即将样品送至实验室,并确保保存条件适当。
二、培养基选择培养基的选择对微生物的检验结果具有重要影响。
常见的问题包括培养基成分不合适、菌落生长过多等。
选择适当的培养基可以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并减少假阳性和假阴性结果的发生。
解决方法:根据待检测微生物的特点和需求,选择适当的培养基。
并在使用前,确保培养基的质量和保存条件符合要求。
三、试验环境和设备试验环境和设备的卫生状况对微生物检验结果也具有重要影响。
常见的问题包括实验室环境污染、设备清洁不彻底等。
不良的试验环境和设备可能导致微生物的污染,从而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解决方法:保持实验室环境的良好卫生状况,定期进行清洁消毒。
对于使用的设备,要进行定期维护和清洁,确保其正常运行。
四、检测方法微生物检验方法的选择和操作也是常见的问题。
不同的方法可能会导致不同的检验结果。
常见的问题包括方法选择不当、操作不规范等。
选择适当的方法并按照规范的操作步骤进行微生物检验是确保检验结果准确可靠的关键。
解决方法:根据检测要求和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微生物检验方法。
在进行检验前,要充分了解该方法的详细操作步骤,并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操作。
五、结果判读结果的判读也是微生物检验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常见的问题包括判读结果主观性强、判读标准不明确等。
不准确的结果判读可能导致错误的结论,并对药品的质量评估产生误导。
浅谈微生物检测中常见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浅谈微生物检测中常见的问题及应对措施摘要:本文阐述了食品微生物的分类和命名,浅要的分析了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和方法,并对微生物检测中常见的问题及应对措施进行探讨。
关键词:微生物;食品;问题;措施在食品生产过程中要注意食品的食用安全以及营养价值,在生产各环节中要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微生物产生对人体的危害,控制食品安全性。
其中,各工厂研究关注的重点在于微生物一般菌种的特定,其微生物有害种类繁多,污染范围较大,且不容易被控制住,进而引起严重的食品安全等问题,成为了国内社会较为关注的热点之一。
1食品微生物的分类和命名食品微生物无特殊的分类系统。
按照微生物分类系统,可将与食品密切相关的微生物分为细菌、酵母菌、霉菌和病毒。
由于微生物种类繁多,很多微生物的亲缘关系(根据生物的外部性状、内部结构、生活特性等加以确定)尚未清楚,所以尚不能完全按照亲缘关系进行分类。
细菌有3种不同分类系统,即克拉西里尼科夫氏、伯杰氏和普雷沃氏分类系统。
他们的通用分类单位命名法则和高等动植物一样,依次分为界、门、纲、目、科、属、种。
种是分类的最基本单位。
从某地区或某实验室分离到的菌种,称为菌株或品系。
酵母菌为真菌的一部分,采用荷兰人洛德1952年发表的酵母分类系统分类。
霉菌也为真菌的一部分,不同的真菌分类学者采用不同的霉菌分类系统,但在“纲”这一级分类意见都一致。
世界各国都采用双名制的国际植物命名法命名微生物。
命名后的名称为学名。
它由两个拉丁文组成,前一个是属名,词首字母大写;后一个是种名,字母则一律小写。
有的还在学名后附上命名人和发表年份。
当分离到未知菌名时,即根据其形态、生理生化生态以及免疫血清反应等特性,对照各分类系统进行鉴定确认为某一菌种名。
2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和方法2.1凝集反应凝集反应是通过将特异性的抗体包被在乳胶颗粒上,通过抗体与相应的细菌抗原结合,产生肉眼可见的凝集反应。
通常此法需获得细菌纯培养物再将培养物与致敏乳胶反应。
食品中霉菌检测及微生物检测常见问题的分析
食品中霉菌检测及微生物检测常见问题的分析作者:周文来源:《西部论丛》2019年第18期霉菌是一些丝状真菌的总称,霉菌的种类多种多样,其作用也是各不相同,有的可以用于工业发酵、酿造等;还有的可用来研制抗生素;也有能使食品、农副产品腐烂的;更严重的是一些会危及人类的生命安全的,比如黄曲霉,可通过发霉的花生产生,黄曲霉能够产生一种叫黄曲霉毒素的物质,黄曲霉毒素具有致癌的副作用。
霉菌就像是一把双刃剑,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有可能会威胁人类的生命安全。
食品中霉菌检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分析食品中霉菌检测及微生物检测常见问题。
一、检测中的注意事项:1、取样的代表性:保证所抽取的样品单位对全部样品具有充分的代表性。
2、取樣工具的无菌。
对菌落等取样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所使用的取样工具和容器经过了严格的灭菌。
如果工具和容器在空气中暴露过,一定要再次进行灭菌,因为空气中霉菌的孢子含量很高,即便是已经经过灭菌的用具也很容易被污染。
3、检样的方法。
(1)、避免自身携带:霉菌很容易被携带,换句话说,也就是霉菌很容易附着在手、衣服等地方。
操作人员在进行检测的时候应注意换好操作服并做好手部的杀菌。
(2)、样品的均质和振摇:一些孢子的分布比较集中,因此需要通过均质和振摇让孢子充分散开。
在不同梯度的连续稀释时,需要用灭菌吸管多吸几次,让孢子最大程度地散开来。
4、培养温度和时间。
进行细菌培养的最佳温度范围为25-28℃,培养3天之后再进行观察,然后每天观察,连续培养观察一周时间。
5、检样中常见的问题。
(1)在进行连续梯度稀释的时候,可能会遇到不同的稀释浓度出现了相同的计数结果的情况。
(2)孢子不生长或孢子集中生长难以计数,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很多:首先,可能是在稀释的时候没有进行均质和反复振摇,吹吸,孢子没有办法散开,自然也无法计数,所以在培养过程中对样品进行充分均质和振摇是必不可少的步骤。
其次,培养环境不适合,比如温度不适宜、PH值不适宜等,可能会导致孢子生长缓慢。
微生物实验中常见的问题汇总
微生物实验中常见的问题汇总一、无菌操作要求1. 接种细菌时必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
2. 进行接种食品样品时,必须穿专用的工作服、帽及拖鞋,应放在无菌室缓冲间,工作前经紫外线消毒后使用。
3. 接种食品样品时,应在进无菌室前用肥皂洗手,然后用75%酒精棉球将手擦干净。
4. 进行接种所用的吸管,平皿及培养基等必须经消毒灭菌,打开包装未使用完的器皿,不能放置后再使用,金属用具应高压灭菌或用95%酒精点燃烧灼三次后使用。
5. 从包装中取出吸管时,吸管尖部不能触及外露部位,使用吸管接种于试管或平皿时,吸管尖不得触及试管或平皿边。
6. 接种样品、转种细菌必须在酒精灯前操作,接种细菌或样品时,吸管从包装中取出后及打开试管塞都要通过火焰消毒。
7. 接种环和针在接种细菌前应经火焰烧灼全部金属丝,必要时还要烧到环和针与杆的连接处,接种结核菌和烈性菌的接种环应在沸水中煮沸5min,再经火焰烧灼。
8. 吸管吸取菌液或样品时,应用相应的橡皮头吸取,不得直接用口吸。
二、无菌间使用要求1、无菌间通向外面的窗户应为双层玻璃,并要密封,不得随意打开,并设有与无菌间大小相应的缓冲间及推拉门,另设有0.5-0.7平方米的小窗,以备进入无菌间后传递物品。
2、无菌间内应保持清洁,工作后用2%-3%煤酚皂溶液消毒,擦拭工作台面,不得存放与实验无关的物品。
3、无菌间使用前后应将门关紧,打开紫外灯,如采用室内悬吊紫外灯消毒时,需30W紫外灯,距离在1.0m处,照射时间不少于30min,使用紫外灯,应注意不得直接在紫外线下操作,以免引起损伤,灯管每隔两周需用酒精棉球轻轻擦拭,除去上面灰尘和油垢,以减少紫外线穿透的影响。
4、处理和接种食品标本时,进入无菌间操作,不得随意出入,如需要传递物品,可通过小窗传递。
5、在无菌间内如需要安装空调时,则应有过滤装置。
三、消毒灭菌要求微生物检测用的玻璃器皿、金属用具及培养基、被污染和接种的培养物等,必须经灭菌后方能使用。
微生物检验标本的不合格原因及控制要点分析
微生物检验标本的不合格原因及控制要点分析【摘要】目的:分析导致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并对其控制要点进行总结。
方法:本次研究对420例微生物检验标本随机抽取,筛选时间范围为2018年1月-2021年1月,统计不合格标本及分类,明确各环节造成标本不合格的因素,并针对性提出质量控制要点。
结果:经统计,不合格标本总计48例,统计比率为11.42%,不合格标本占比中由高到低依次为痰液、尿液、血液。
标本不合格的因素:标本自身被污染、标本采集时间不合理、采集量过少、标本送检时间过长等。
结论:微生物检验过程中,如标本不合格,严重影响后续检测结果,加强质量控制,确保标本符合检验要求,可促使检验质量取得显著改善和提升。
【关键词】微生物;不合格原因;控制要点;对策分析微生物检验融汇了多方面学科内容,比如分子学、微生物学以及细胞学等。
现阶段,近年来,随着我国现代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临床检验技术也取得了较大发展,愈发先进,微生物检验在临床疾病的早期诊察、治疗中取得了广泛应用,且应用价值明显[1]。
一旦微生物标本出现问题,导致质量受到影响,将直接干扰各项指标的最终检测结果,检验工作也无法发挥真实的作用,导致疾病诊断准确率大大降低。
因此,对微生物检验标本加强质量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鉴于此,本研究对2018年1月-2021年1月时间段内的420例微生物检验标本进行随机抽取,现将方法与结果汇报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对420例微生物检验标本随机抽取,筛选时间范围为2018年1月-2021年1月,其中,标本占比情况如下:痰液类别共计88例(20.95%);血液类别共计84例(20.00%);尿液类别共计85例(20.23%);粪便类别共计63例(15.00%);分泌物类别共计60例(14.28%);无菌体液类别共计40例(9.52%)。
1.2方法以微生物标本合格的相关规定为参照依据,由经验丰富的检验员辅助检测并核查标本质量,其主要通过标本的外观观察,具体采集时间记录,以及对检验各环节展开复查工作,判断标本质量是否合格,针对不合格标本,究其原因,并做归纳整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霉菌检测中与微生物检测常见问题的分析霉菌:不是分类学上的名词,而是一些丝状真菌的通称,属真菌的一部分;其对人类具有双重性,有利的方面是它可以用来酿造、工业发酵、抗生素和酶制剂的生产等,不利方面是它能引起农副产品、食品、原料及器材的腐烂,也感染并引起人类和动、植物的多种疾病,少数种类,如黄曲霉,能产生黄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是一种致癌物质,危害人、畜的健康和生命。
因此,霉菌的检测对于食品的安全性很重要。
下面是yjbys 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霉菌检测中与微生物检测常见问题的分析的知识,欢迎阅读。
检测中的注意事项:
食品中常见的霉菌:毛霉属、根霉属、曲霉属、青霉属等。
1、取样的代表性。
2、取样工具的无菌。
空气中霉菌的孢子含量很高,所以,取样的工具、容器等要经过严格的高压灭菌。
3、检样的方法。
(1)、由于霉菌易被携带,所以,检样时操作人员应尽量避免自身携带的可能。
(2)、样品的均质及充分振摇。
因为有些孢子是连成串的,故均质和振摇能使其充分散开,同时,在各梯度连续稀释时,也要用灭菌吸管反复吹吸几次,使孢子充分散开。
4、培养温度和时间。
培养温度25—28℃培养,3 天后观察,需培养观察一周。
霉菌检验中常用的培养基:孟加拉红琼脂、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察氏琼脂、高盐察氏琼脂等。
检样中常见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