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控糖尿病APP:远程管理父母健康

掌控糖尿病APP:远程管理父母健康
掌控糖尿病APP:远程管理父母健康

掌控糖尿病APP:远程管理父母健康

“父母在家测量血糖,子女打开手机登录APP,就能随时随地查看父母的血糖情况,系统根据血糖情况,制定针对性的健康计划,来帮助父母进行日常的血糖健康管理。还能随时随地通过电话和网络与名医直接沟通”。而这一切已经不是设想,已经真实的走进了我们的生活。

这是联合国内权威内分泌专家、及国际领先的医学中心-美国梅奥诊所旗下VitalHealth 研发出针对中国糖尿病群体的“掌控糖尿病”产品。

目前中国有1.14亿的糖尿病患者,他们95% 以上的时间用在院外治疗和护理。而他们大部分人都不懂要如何应对这个复杂的病种。所以他们迫切需要一款工具来帮助他们轻松的做好系统、专业的糖尿病健康管理。市面上虽不断的涌现一些手机糖尿病管理工具,对于大部分不会使用智能机的老人来说,形同虚设。

同时,现在很多年轻人都在外地工作,他们挂念父母又不能常伴左右,最大的愿望就是父母健康,但不具备相关专业知识的他们,对于父母的糖尿病问题也是束手无策。

面对糖尿病人及家属的这些痛点,专业的糖尿病管理平台-“掌控糖尿病“做了很好的解决。它将云健康管理平台、手机APP、智能穿戴设备三者智能结合,开创了糖尿病健康管理的全新模式。其引入了家庭成员特别是子女,参与到糖尿病的自我管理中来,为患者及风险人群提供无线血糖监测、健康风险评估、督促健康计划以及专家在线咨询等一系列专业、连续、主动的个性化、智能的糖尿病管理服务。

父母在家测量血糖,结果实时同步到子女的手机上,每日、每周、每月的血糖数据都存储在掌控糖尿病云平台中,历史数据自动连成曲线,血糖变化趋势一目了然;平台会自动根据父母的血糖状况,推荐监测、饮食、药物、运动、诊疗等看的懂、可执行的血糖管理计划,及时的任务提醒让子女能够轻松指导管理父母健康。除了糖友自我管理之外,患者及子女有任何关于血糖的问题都能通过电话、图文方式远程咨询医生,与北上广及福建省等三甲医院在职权威主任、副主任和骨干医生为等300多人的医生团队进行时时沟通。

掌控糖尿病APP真正实现“足不出户,即可享受专业的健康管理服务”。自2013年世界糖尿病日上线以来,实实在在地解决了大量牵挂并希望远程管理父母健康,在异地工作

年轻群体的需求,获得了患者及其家属、专家医生的一致好评。

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题库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

2015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题库 ——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 一、单选题 1. 以下哪项不是糖尿病患者运动疗法的作用(C) A降低血糖,有助于血糖达标 B 减肥,有助于降低血脂 C 增强体质,治愈并发症 D 强身健体,提高免疫力 2. 跟据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糖尿病的达标标准错误的是:(D) A 糖化血红蛋白<6.5% B 餐后2小时血糖<8.0 mmol/L C 空腹血糖<6.1 mmol/L D 餐后2小时血糖<6.5 mmol/L 3. 以下哪项是糖尿病患者血糖达标的金标准(C) A 空腹血糖 B 餐后血糖 C 糖化血红蛋白 D 睡前血糖 4.世界糖尿病日是。(A) A.11月14日 B.10月14日 C.11月4日 D.10月4日 5. 关于2型糖尿病的特点,以下哪项正确(D) A.均为中老年起病B.不需要胰岛素治疗 C.不会发生酮症酸中毒D.部分患者无典型“三多一少”症状6.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主要依据:(D)

A.血肌酐水平升高B.伴有糖尿病眼底病变 C.浮肿D.尿中有微量白蛋白 7.糖尿病治疗的五驾马车是指:(B) A饮食控制、运动疗法、药物治疗、戒烟戒酒、自我监测 B饮食控制、运动疗法、药物治疗、教育及心理治疗、自我监测C饮食控制、运动疗法、药物治疗、教育及心理治疗、按摩与理疗 8.对糖尿病血糖达标认识错误的是:(D) A 早达标、早获益 B 实现血糖全面达标 C 精细降糖,安全达标 D 只要坚持治疗,达不达标不重要 9.以下关于糖尿病治疗中正确的做法是:(D) A 长期服药不好,血糖得到控制,治疗就可以停止 B 感觉良好时,血糖监测意义不大 C反正已经应用口服降糖药治疗,不需再控制饮食了 D 饮食、运动、降糖药物、自我监测及接受糖尿病教育五管齐下 10.下哪项不是糖尿病患者饮食治疗的作用:(D) A 减轻胰岛负担 B 改善体重 C 通过平衡饮食使血糖得到控制,有利于防治并发症 D 通过“饥饿”降低血糖 11.以下有关糖尿病饮食治疗正确的说法是:(B) A 病情轻者可不需饮食治疗 B 所有糖尿病患者都应该坚持健康的饮食计划

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

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 一、服务对象 二、服务内容 (一)筛查 并接受医务人员的健康指导。 (二)随访评估 页脚内容1

页脚内容2 (5)了解患者服药情况。 (三)分类干预 无加重的患者,预约进行下一次随访。 (2)对第一次出现空腹血糖控制不满意(空腹血糖值≥7.0mmol/L )或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结合其服药依从情况进行指导,必要时增加现有药物剂量、更换或增加不同类的降糖药物,2周内随访。 (3)对连续两次出现空腹血糖控制不满意或药物不良反应难以控制以及出现新的并发症或原有并发症加重的患者,建议其转诊到上级医院,2周内主动随访转诊情况。 (4 )对所有的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与患者一起制定生活方式改进目标并在下一次随访时评估进展。告诉患者出现哪些异常时应立即就诊。 (四)健康体检 三、服务流程

四、服务要求 (一)2型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管理由医生负责,应与门诊服务相结合,对未能按照健康管理要求接受随访的患者,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应主动与患者联系,保证管理的连续性。 (二)随访包括预约患者到门诊就诊、电话追踪和家庭访视等方式。 (三)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要通过本地区社区卫生诊断和门诊服务等途径筛查和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掌握辖区内居民2型糖尿病的患病情况。 页脚内容3

五、考核指标 (一)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率=年内已管理糖尿病患者人数/年内辖区内糖尿病患者总人数×100%。注:辖区内糖尿病患者总人数估算:辖区常住成年人口总数×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通过当地流行病学调查、社区卫生诊断获得或是选用本省(区、市)或全国近期2型糖尿病患病率指标)。(二)糖尿病患者规范健康管理率=按照要求进行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的人数/年内管理糖尿病患者人数×100%。 (三)管理人群血糖控制率=最近一次随访空腹血糖达标人数/已管理的糖尿病患者人数×100%。 六、附件 2型糖尿病患者随访服务记录表 姓名:编号□□□-□□□□□ 页脚内容4

糖尿病患者的运动指导

糖尿病患者的运动指导 文/沙香丽 说说运动对糖尿病患者的益处: [运动的方法] (1).运动疗法的总原则是“循序渐进、量力而行、持之以恒”。(2).运动频率和时间为每周至少150分钟(3-4次/周),应在餐后1小时左右进行,每次运动持续20-30分钟为宜,避免空腹及感觉不适时运动。(3).运动强度不宜过大,运动后的心率以不超过(170-年龄)次/min为宜。(4).最好运动时有人陪伴,并随身携带糖尿病救助卡。 (5).糖尿病患者宜选择中强度的有氧运动方式,如快走、慢跑、健身操、太极拳、散步等。

(6).每周最好进行2次肌肉运动如举重训练,训练是阻力为轻或中度。(7).要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将有益的体力活动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合理的制定运动方案,克服懒惰情绪。 [运动疗法的注意事项] (1).为防发生低血糖,不要在空腹时运动,运动时要随时携带糖果,发生低血糖时立即进食。 (2).运动前先做低强度的热身运动5-10分钟,即将结束时再做5-10分钟的恢复整理运动。 (3).带足够的水,尤其是在天气较热的夏天,运动时会丢失大量水分和体液,应注意及时补充水分。 (4).穿着鞋袜柔软舒适,透气性强,每次运动后仔细检查双足皮肤有无异常情况。 (5).防寒防暑,看天行事,注意增减衣服;适可而止,心肺异常者,出现气促、心悸时,应停止运动。 (6).日常生活中,要多步行,减少乘车,或提早下车,步行一段路去上班或回家;少乘电梯,多爬楼梯;减少看电视或打电脑的时间,多进行散步、打球等活动;尽量控制连续坐在椅子上的时间,每次不超过两个小时。 北区内分泌科 2016年7月18日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糖尿病病人健康教育计划

糖尿病病人健康教育计划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绝对缺乏和胰岛素的生物效应降低引起的体内代谢失调和高血糖状态。临床上出现烦渴、多尿、多饮、疲乏、消瘦等表现,其并发症为低血糖及酮症酸中毒,慢性病变可累及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肾脏、视网膜、皮肤等;其诱因有肥胖、感染、缺少体力活动、多次妊娠等。糖尿病治疗主要是饮食与药物治疗,为了使病人有效地配合治疗,护士应着重进行以下几方面的宣教。 一、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 总体目标:降低糖尿病的危险因素,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具体目标:近期:社区老年人相关知识知晓率达到75%以上(一年) 中期:社区老年人糖尿病患病率下降2% (二年) 远期:社区中年妇女糖尿病患病率下降2% (三年) 二、方法 通过社区诊断,评估社区需求 (1)了解社区特定,社区人群的人口学特征,人群的工作、生活环境及其生活质量。(2)了解影响社区居民健康问题的主要危险因素,如吸烟、肥胖、不运动、膳食不合理等。(3)了解糖尿病在该社区的发病情况和流行特征,患糖尿病的主要行为和危险因素。(4)通过社区诊断,明确优先项目,确定优先项目的原则有三。 ①严重性:对人群健康威胁最严重的问题; ②有效性:该危险因素通过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干预是有效的; ③可行性:成本低,效益好,且是群众普遍关心和易于接受的。 确定人群 一级:糖尿病患者、家属、糖尿病的高危人群 二级:社区医务人员、同事、朋友 三级:街道、社区干部、社区健康教育志愿者 【心理指导】糖尿病是终身疾病,治疗需要长期进行;且慢性并发症可遍及全身各重要器官,病人多出现焦虑不安、恐惧和失望心理。护士应耐心疏导病人,糖尿病并非不治之症,合理的生活起居,良好的心理准备,配合饮食、体能锻炼及药物等综合措施可纠正代谢紊乱和消除糖尿病症状,并对预防慢性病变的发生发展有一定效果,所以要劝慰病人保持心情愉快,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要坚信:糖尿病虽不能根治,但如果控制良好,仍然可以享受正常人同样的寿命。 【饮食指导】饮食指导是基础治疗措施,它能降低血糖、减轻胰岛细胞的负担。部分病人经饮食治疗后,血糖完全恢复正常。1.教会病人根据标准体重、热量标准来计算饮食中蛋白质、脂肪和炭水化合物的含量。①标准体重计算:标准体重(kg)= 病人身高(cm)-105。 ②热量标准:成人休息者:每日25~30kcal/kg;轻体力劳动者:每日30~35kcal/kg;重体力劳动者:每日35~40kcal/kg。③蛋白质标准:每日0.8~1.2g/kg。④脂肪标准:每日0.6~1.0g/kg。其余部分由炭水化合物补充。蛋白质约占总热量12%~15%,脂肪占30%~35%,糖类占50%~60%,三餐按1/5、2/5、2/5或各1/3分配。蛋白质或糖产热4kacl/g,脂肪产热9kcal/g。2.饮食计算方法举例:一身高165cm的病人,其饮食计算方法如下:标准体重=165cm-105cm=50kg,总热量=30×50=1500kcal。炭水化合物为:1500×60%÷4=225g。蛋白质1.0g/kg/日×50kg=50g。脂肪0.8g/kg/日×50kg=40g。三餐分配如下:早餐:糖45g,蛋白质10g,脂肪8g;中、晚餐:糖90g,蛋白质20g,脂肪16g;或早、中、晚餐:

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题库-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复习课程

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题库-糖尿病患者健康管 理

2015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题库 ——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 一、单选题 1. 以下哪项不是糖尿病患者运动疗法的作用?(C) A降低血糖,有助于血糖达标 B 减肥,有助于降低血脂 C 增强体质,治愈并发症 D 强身健体,提高免疫力 2. 跟据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糖尿病的达标标准错误的是:(D) A 糖化血红蛋白<6.5% B 餐后2小时血糖<8.0 mmol/L C 空腹血糖<6.1 mmol/L D 餐后2小时血糖<6.5 mmol/L 3. 以下哪项是糖尿病患者血糖达标的金标准(C) A 空腹血糖 B 餐后血糖 C 糖化血红蛋白 D 睡前血糖 4.世界糖尿病日是。(A) A.11月14日 B.10月14日 C.11月4日 D.10月4日 5. 关于2型糖尿病的特点,以下哪项正确?(D) A.均为中老年起病 B.不需要胰岛素治疗

C.不会发生酮症酸中毒 D.部分患者无典型“三多一少”症状6.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主要依据:(D) A.血肌酐水平升高 B.伴有糖尿病眼底病变 C.浮肿 D.尿中有微量白蛋白 7.糖尿病治疗的五驾马车是指:(B) A饮食控制、运动疗法、药物治疗、戒烟戒酒、自我监测 B饮食控制、运动疗法、药物治疗、教育及心理治疗、自我监测C饮食控制、运动疗法、药物治疗、教育及心理治疗、按摩与理疗 8.对糖尿病血糖达标认识错误的是:(D) A 早达标、早获益 B 实现血糖全面达标 C 精细降糖,安全达标 D 只要坚持治疗,达不达标不重要 9.以下关于糖尿病治疗中正确的做法是:(D) A 长期服药不好,血糖得到控制,治疗就可以停止 B 感觉良好时,血糖监测意义不大 C反正已经应用口服降糖药治疗,不需再控制饮食了 D 饮食、运动、降糖药物、自我监测及接受糖尿病教育五管齐下 10.下哪项不是糖尿病患者饮食治疗的作用:(D) A 减轻胰岛负担 B 改善体重 C 通过平衡饮食使血糖得到控制,有利于防治并发症 D 通过“饥饿”降低血糖

(完整版)糖尿病病人的健康教育内容

糖尿病病人的康健教育内容 1、糖尿病基础知识宣教 糖尿病是一组以慢性血糖增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群,是因胰岛素分泌或作用缺陷引起的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混乱。其主要是因遗传因素、病毒感染、丰腴、精神因素导致自身免疫功能障碍造成的。糖尿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三多一少”(多食、多饮、多尿和体重减轻)为主。诊断标准:①有糖尿病症状并且随意血糖≥11.1mmol/lL;②空腹血糖≥7.0mmol/lL;③葡萄糖耐量检查2 h血糖≥11.1 mmol/L。符合上述标准之一的患者,在次日复诊时仍符合三条件之一者为糖尿病患者。 2、做好患者心理疏导 由于糖尿病是慢性、终身性疾病,患者又缺乏医学知识,加之环境因素的影响,可能会产生孤独、焦灼、解?、悲观失望、恐惧心理、甚至产生厌世心理,因此,在临床工作中不但要做好患者的基础治疗工作,同时也要关注患者心理,对患者表示理解、尊崇和真挚,引导患者走出误区,树立信心,保持优良的心态,接受现实,配合治疗和护理,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学习防治知识,通过血糖和尿糖的监测摸索出影响病情的不利和不利因素,有坚强的信心和毅力,同时鼓励家属共同参与,使他们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3、做好患者饮食指导 血糖控制虽与药物治疗有一定关系但饮食调控是糖尿病的基础治疗方法,是控制血糖和防止低血糖、改善脂代谢混乱和高血压、减少症状的危机途径。糖尿病治疗强调早期、长期、综合治疗,治疗措施个体化,其目标是;在给患者以足够而且平衡的营养的基础上,使血糖达到或接近正常水平,纠正代谢混乱,尽可能地减少胰岛β细胞的负担,消除糖尿病的症状,避免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维持优良的康健和活动能力,与正常人一样享受高质量的生活。通过对饮食结构的调整达到辅助加强治疗效果,减轻糖尿病患者对药物的依赖性。 4、运动指导

医疗行业糖尿病数字化管理研究报告

医疗产业创新领域系列报告 ——糖尿病管理数字化创新报告

前言 数字技术作为一股驱动产业颠覆式变革的新力量,已经逐步在触及医疗健康的各个领域。慢病管理作为医疗健康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化技术将会重塑慢病管理生态。而糖尿病是慢病管理的主要病种之一,也需要顺势而为,契合数字化发展大势,主动求新突变,构建糖尿病数字化管理生态。 根据IDF(国际糖尿病联盟)公布的数据,2018年我国糖尿病确诊患者达到11439万人,加上14870万人的糖尿病前期人群,糖尿病人群总数已经超过2.6亿,成为全球糖尿病人群最多的国家。到2025年,糖尿病人群将达到3.2亿,创造了庞大的糖尿病管理市场。面对如此规模的市场,在2015~2016年间糖尿病数字化管理企业如雨后春笋,高峰时期超过500家,造就了百糖大战的盛况。经过几年的时间,大部分企业已销声匿迹,存活下来的企业不到30家。 那么,目前糖尿病数字化管理模式存在哪些问题、糖尿病数字化管理到底该怎么走、需要哪些资源做支撑。

核心观点 1、2025年,糖尿病人群将超过3亿,糖尿病管理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350亿 2、糖尿病数字化管理商业模式正在从C端APP服务向B端SaaS服务转型 3、糖尿病全病程一体化数字管理平台将整合医疗机构、药企、器械企业、药店、商保企业、健康管理机构多方资源,构建“医+药+险+管理”的生态服务体系 4、糖尿病药物治疗管理是数字化技术需要突破的重要环节 5、糖尿病数字化管理行业投融资尚处成长期,toB服务企业获得融资较高 6、糖尿病数字化管理从单病种管理向整合式互联互通信息平台拓展

目录 一、行业定义:数字化管理涵盖糖尿病患者和糖尿病前期人群 (1) 二、市场潜力:2025年潜在规模有望达到1350亿 (3) 三、商业模式:从C端APP服务向B端SaaS服务转型 (6) 四、资本热度:行业尚处成长期,toB服务企业获得融资较高 (13) 五、政策和指南:整合式信息平台将是糖尿病数字化管理未来建设方向 (17) 六、典型案例:抓住糖尿病管理痛点,通过模式创新提升服务能力 (21)

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工作总结

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工 作总结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 工作总结 基本公共卫生2型糖尿病管理服务项目开展以来。根据年初乡卫生院的总体要求,以深化医疗卫生提示改革为重点,着力抓好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全面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积极开展糖尿病等慢性病的综合防治工作,加强慢性病服务项目管理与规范管理。现将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制定公共卫生管理服务方案 以基本公共卫生2型糖尿病患者管理服务项目指导方案,结合我街道实际情况确定具体项目目标,对辖区内所有35岁以上2型糖尿病等患者为管理人群,在门诊和各卫生室工作中以65岁以上老年人体检为契机,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筛查、评估登记建档管理和随访,并制定了2型糖尿病筛查、确诊管理工作流程,做到了慢性病个案实行一人一档案,每个档案中有个人信息表、个人体检表,填表书写要规范、完整,明确了公共卫生管理项目的各项职责。做好乡村医生培训工作,将辖区内的各类资料整理归档管理和上报工作,力争我院公共卫生管理服务项目建档率、规范管理率达到上级要求。 二、培养基本公共卫生管理服务项目管理人员 为了使我院公共卫生管理项目工作顺利实施,今年举办了2型糖尿病知识讲座,之后接受广大群众咨询。根据公共卫生2型糖尿病患者管理服务项目指导方案的具体管理和规范管理要求,培训我院公共卫生服务人员和乡医熟练管理和规范管理程序,牢固掌握疾病的筛查、评估、个人信息

的采纳、登记、归档工作要领,工作中一定要按要求认真填写信息表格,准确记录数据,及时发现目标管理服务人群,做到及时发现患者,及时登记信息,及时建档管理及时随访,同时,要求各级公共卫生人员每月按时上报各类疾病患者本月的发现数和累计病人数,并按实施方案要求定期管理,帮助患者家属及社会人群了解2型糖尿病对个人、对家庭危害,教育目标人群自我识别糖尿病,从而减少疾病造成的影响,指导目标人群倡导“合理膳食,戒烟戒酒,适量运动,心理平衡”的健康生活方式,重点干预35岁以上正常高值血压,超重肥胖人群,以利推迟或预防2型糖尿病的发生,同时指导糖尿病患者规范用药,按各个患者的实际情况决定防治措施,告诉患者出现哪些异常时应及时就诊,做好危急患者的转诊工作,督导门诊和乡医为辖区内慢性病患者建立管理档案,从而使慢性病从管理到规范管理。 三、全街道具体工作开展情况 按乡卫生院慢性病管理服务要求,开展慢性病管理服务项目,对全村全面开展2型糖尿病筛查评估建档工作。 四、待完善的问题和建议公共卫生管理服务项目通过一年的实施,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还是存在着一部分群众的健康意识不强,存在不够重视的情况,学习对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工作,改变服务意识,增强防病能力,增强责任心,加大健康教育力度,达到以防为主,防治结合,指导和帮助慢性病患者医疗、康复,减少慢性病的发病,有利于家庭、社会和谐发展。

门诊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

门诊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 目的探讨门诊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实施的效果。方法通过心理护理、饮食护理、运动治疗、药物治疗、康复指导的方法提高门诊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结果糖尿病患者经过健康教育后,患者血糖控制率及对糖尿病的认知率明显提高,生活方式明显改进。结论健康教育可以显著地降低和控制门诊糖尿病患者血糖克服不良的生活起居习惯,增强患者自我保护意识及治疗的依从性,提高治疗效果。 标签:门诊;糖尿病;健康教育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既往的膳食结构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糖尿病的发生率逐年增加,我国是世界糖尿病第一高发大国,因此预防和治疗本病意义十分重大。糖尿病是一与饮食、生活习惯、行为意识关系密切的终身性疾病,必须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终身药物治疗,自我病情检测来达到降低血糖,消除危险因素以减少并发症的目的,这些措施共同构成糖尿病教育的知识结构,对糖尿患者来说,健康教育是一个提高自我照顾能力和认识并发症的终身学习过程和机会,是糖尿病治疗的重要组成部份。 1心理护理 由于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需终身治疗,且必须严格控制饮食,患者表现为悲观、焦虑、恐惧及一定的抑郁状态,对生活和治疗失去信心,因此应与患者家属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用真诚的态度鼓励患者,打消顾虑,保证良好情绪,让患者知道糖尿病虽不能根治,但合理的生活习惯,良好的心态,适当的体育锻炼及药物治疗是可以预防,可以控制而且能减少致残、致死的并发症的出现,糖尿患者控致良好一样可以长寿。 2健康教育内容 2.1饮食护理食物的组成:水、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粗纤维、维生素、无机盐及微量元素组成。(1)控制每日总热卡,每天摄取的热量保持在适宜水平,蛋白质15%,脂肪25%,碳水化合物60%。(2)规律进食,不随意多食或少食,做到每天不少于三餐。(3)饮食清淡,不吃甜食,控盐每天在6 g以内。(4)不吸烟、不喝酒。(5)合理安排膳食结构,提倡食用粗制米、面和一定杂粮、蔬菜选择高纤维,含糖量较少的芹菜、油菜、白萝卜、空心菜等为主,选用植物油,多采用煮、蒸、拌、炖等方法降低食物的血糖指数,降低体重和通便的作用。(6)血糖控制后在两餐之间可以少吃一些低糖水果,如梨、橙子、苹果等,饮食控制是持久战,必须长期坚持做到每天总量要量化,营养搭配合理化,食物种类丰富化,烹调过程清淡化才能取得胜利。 2.2运动治疗科学的运动不仅能控制患者的血糖,促进血液循环、减轻体重、改善血脂、提高心肺功能,还有积极的心理作用,可以消除精种紧张,使心情愉悦,促进睡眠,运动时间选择餐后1 h,如散步、打太极拳、跳交际舞、做广播

17版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试题

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项目自测试题 姓名: 科室: 评分: (共10题,每题10分,满分100分) 1、填空题 1.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要求,服药依从性中,“规律”服药为 ,“间断”为未按医嘱服药, 不足,“不服药”即为 ,但患者未使用此药。 2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要求,对糖尿病患者体检时,需要删除*号,进行的免费检查项目是和。 二、判断题 3.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要求,正常体重的2型糖尿病患者,每次随访时不必测量体重,可每年测量一次体重及体质指数。( ) 4.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要求,2型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按照规范要求进行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的人数/年内辖区内2型糖尿病患者总人数×100%。( ) 三、单选题 5.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要求,对连续两次出现空腹血糖控制不满意或药物不良反应难以控制时,正确的处理是( )。 A.调整药物,预约进行下一次随访 B.建议其转诊到上级医院,2周内随访 C.更换不同类的降糖药物,2周内随访 D.结合其服药依从情况进行指导,2周内随访 E.继续密切观察,2周内随访

6.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要求,建议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监测血糖的时间至少是( )。 A.每季度测量1次空腹血糖 B.每半年测量1次空腹血糖 C.每年测量1次空腹血糖 D.不定期测量空腹血糖 E.根据症状轻重测量空腹血糖 四、多选题 7.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要求,随访糖尿病患者时,需建议患者转诊,并2周内随访的情况是()。 A.第一次出现血糖控制不满意 B.第一次出现药物不良反应 C.连续两次随访血糖控制不满意 D.药物不良反应难以控制 E.有新的并发症 8.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要求,社区医生随访评估患者日饮酒量时,白酒量的折合方式,正确的是( ) A.红酒/4 B.果酒/5 C.啤酒/8 D.葡萄酒/10 E.黄酒/5 9.关于体质指数(BMI),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BMI的计算公式为体重/身高平方 B.BMI在18.5-23.9kg/m2为正常体重 C.BMI在24-27.9kg/m2为超重 D.BMI≥28kg/m2为肥胖 10.2型糖尿病患者随访服务记录表的内容包括:( ) A症状及体征B生活方式指导C辅助检查D用药情况E转诊及预约

糖尿病患者的社区健康教育

糖尿病患者的社区健康教育 部门: xxx 时间: xxx 制作人:xxx 整理范文,仅供参考,可下载自行修改

糖尿病患者地社区健康教育 【关键词】糖尿病;社区;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674—6805<2018)28—0076—02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地慢性终身性疾病,由多种原因引起地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地代谢紊乱,如果血糖长期得不到控制,可引起心脑 血管、神经、肾脏、尿路感染等多种慢性并发症,致残率及病死率极高.严重威胁糖尿病患者地健康及生命,造成残疾甚至过早死亡,给患者及家属带来极大地痛苦.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目前缺乏 有效地根治方法,强调早期、长期、综合治疗,完全可以把血糖控 制在理想水平.治疗措施宜个体化,目地是使血糖控制在理想水平,消除糖尿病症状,延缓和控制并发症地发生,维持良好地健康和劳 动生活学习能力,延长糖尿病患者地寿命.血糖地控制虽然与药物 治疗有一定关系,但通过健康教育,护理干预,使患者掌握糖尿病地相关知识,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根据血糖地变化按医嘱用药,可有 效地控制血糖,改善生活质量.糖尿病患者除特别严重及患者有并 发症危及生命需要住院治疗外,一般仅需居家治疗,社区健康教育 及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1 临床资料 笔者所在服务站于2018年1—12月门诊共有糖尿病患者105例,其中男45例,女60例,年龄23~95岁,平均61岁,年龄≥60岁地有54例,发病年限最长大于20年.

2 健康教育 2.1 方法 通过为社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并录入电脑,进行有系统地分类管理,对糖尿病患者按慢性疾病管理方法进行管理,同时进行有针对性地健康教育. 2.1.1 定期举办宣传教育讲座和市级医院取得联系,聘请市级医院专家医师定期到社区举办专业知识专题讲座、幻灯、摄影、播放专题录像等形式进行系统讲解,内容通俗易懂,并通过实例讲解,使患者及家属了解有关糖尿病知识,同时鼓励患者及其家属积极参与,让血糖控制好地患者及家属交流经验,使血糖控制不理想地患者建立信心. 2.1.2 发放相关健康教育宣传资料对糖尿病患者定期发放相关健康资料,使患者定期接受相关知识,掌握更多更新地控制血糖知识,有利于患者长期坚持治疗地信心[1]. 2.1.3 在公共场所设置相关知识健康教育宣传专栏有利于社区里地居民及时了解相关健康知识,同时使患者家属理解病情,积极帮助患者战胜疾病. 2.1.4 每月定期电话和上门跟踪随访每月派固定医护人员定期电话或上门服务,使患者感到温暖,从而充满战胜疾病地信心. 2.2 内容 2.2.1 饮食干预用新型食疗方法对患者进行饮食干预,并针对个体地身高、体重、运动量和饮食习惯,制定不同地饮食表,饮食

糖尿病运动疗法

糖尿病运动疗法 【关键词】糖尿病 目前糖尿病的治疗主要依赖于饮食控制、运动和药物治疗3个方面。运动治疗是糖尿病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运动对正常人和糖尿患者都有益处,如降低血糖、提高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血脂、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运动还能促进人们的心理健康。然而运动也存在着潜在危险,在指导患者运动时应该注意防止低血糖的发生及其他慢性并发症的恶化。 1 运动对糖尿病的治疗作用 运动疗法作为糖尿病治疗的一项基本原则和重要的辅助措施,早已被承认和推广。糖尿病患者进行体育锻炼,有利于控制血糖,改善脂质代谢,调整体重,防治并发症,增强体质和提高生活质量。 1.1 有利于控制血糖 体育锻炼能促进肌肉摄取葡萄糖,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并使胰岛素受体数目相对增加,胰岛素与受体结合力上升及受体后作用增强,糖利用改善,因而有降低血糖的作用。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重要原因是由于葡萄糖转运子(GLUT2)以及决定其转率的转运蛋白信

息核糖核酸(GLUT2 mRNA)的减少,运动锻炼可使葡萄糖转运子及转运蛋白信息核糖核酸的含量增加,这是运动疗法能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及糖代谢的主要机制。

1.2 改善脂质代谢 运动能提高肌肉脂蛋白酶活性,促进肌肉更多利用脂肪酸,使血清甘油三酯、低密度和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而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有益于防止动脉硬化。 1.3 调整体重 过多的热量以脂肪形式储存体内,当超过标准体重的20%时就称为肥胖。运动锻炼可消耗热量,饮食控制可限制热量摄入,均可减肥。肥胖性2型糖尿病患者或单纯性肥胖者采取运动疗法和饮食疗法相结合,较单纯饮食疗法减肥和控制血糖的效果更好,也较易为患者接受。对于消瘦的糖尿病患者,采用药物加运动疗法使病情好转后,可增加体重,增强体质。 1.4 防治与糖尿病相关联的其他疾病或并发症

健康,从体重管理开始

健康,从体重管理开始 减肥塑身这个历久不衰的话题,在何时谈起都不会过时。而人们对于体重的观念却仅局限于外在审美的需求上。在这个“以瘦为美”的年代里,瘦才是王道,瘦才能与“漂亮”、“好看”等词汇挂钩。而人们对于曲线的无尽追求,早就硬性地把减肥塑身当做美丽的充分必要条件,却对体重与健康之间的必然联系毫不知情。 事实上,体重数值反应的的真正意义不是美与胖之间的差别,而是一个人的身体健康与否的差异。医学界通常认为,普通人在疾病初期是难以从身体的反应察觉自己患病的可能性的,往往只有等到身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出现退化才能确信患病的事实。但其实体重就是身体里的一面镜子,我们完全能够通过它所折射出的状况,随时判定身体的好坏。也就是说,把握体重的变化,就是在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想要身体获得永远健康的途径,第一步首先要从体重管理做起。 这并不是一个无稽之谈,体重管理作为健康管理的“先行者”早就得到了国内外医疗研究的数据支撑。据一份研究报告指出,体重指数BMI值每增加2时,冠心病、中风的发病率会随之增加15.4%和6.1%。当体重指数达到或超过24时,最有可能患上高血压、糖尿病或血脂异常等疾病。一旦体重指数超出了28后,伴有其他多种危险因素的疾病概率竟可达到90%以上。如果再把体重指数与不健康所致的死亡率相结合,则可简单概括成一条U形曲线关系。即当体重指数过高或偏低时死亡率都将急剧升高,只有把体重控制在一个正常稳定的范围

之内,规避多种死亡因素获得健康才能成为可能。 这种观念虽然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但要想在国内找到一个像样的体重管理机构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目前市场上流行的减重机构通常只把控制体重视为单纯的减肥塑身,往往忽视掉了健康这个基本的要素。为了实现短期内见效的减重目标,经常要利用一些与健康背道而驰的手段。这种片面低效的行为,严重违背了体重管理的真正目的,更不可能达到管理健康的层面上去。 立足于健康行业17年的汤臣倍健灵敏地抓住先机,历经多年的潜心专研,把十二篮体重管理体系呈现在世人面前,并全面阐释了体重管理的确切含义。这套体系突破传统,把控制体重做成一套长效、科学的体重管理体系。它不再把管理体重与管理健康分隔开来,在控制体重的同时早已把目光放远到预防疾病的层面上去。在把一整套解决方案做得更精细、更科学的基础上,结合先进技术,在异常体重数据的临界点上及时将各种不利因素有效拦截。通过严密地数据追踪以及有针对性的饮食、作息、营养补充品等方案匹配,把体重管理做成一件长效可行的终身事业,呵护着国人的健康。 用户利用十二篮体重秤称重,每日就能获取体重、体脂率、骨密度等与健康相关的多种数据。数据会通过蓝牙4.0技术自动传输至云端数据库中。通过手机APP、官网等途径用户就可以在自己的健康档案中随时查看健康走势,及时了解身体状况。协助指导用户设计体重目标后,系统每天还会把量身定制的体重解决方案推送到用户的手机中。一系列的方法技巧会依据体重的改变适时调整,以精

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工作计划.

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工作计划 2型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现已成为发达国家继心血管病和肿瘤之后的第三大传染性疾病,对社会和经济带来沉重负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在我国现有糖尿病患者超过4千万,居世界第2。卫生部、财政部、人口计生委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意见》,为贯彻落实,切实加强分类指导,搞好全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现提出如下实施计划。 一总体要求 在村卫生室开展学习由卫生部、财政部、人口计生委联合印发的《关于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意见》,并针对本村内35岁及以上2型糖尿病患者开展学习“2型糖尿病注意事项”并登记随访服务登记表。 二措施 (一2型糖尿病筛查。对工作中发现的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建议其每年至少测量1次空腹血糖和1次餐后2小时血糖,并接受医务人员的生活方式指导. (二对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村卫生室每年要提供至少4次面对面的随访。 随访内容包括: 1.测量空腹血糖和血压,并评估是否存在危机症状。 2. 若不需紧急转诊,询问上次随访到此次随访期间的症状。 3.测量体重。 4.询问患者疾病史、生活方式,包括心脑血管疾病、吸烟、饮酒、运动、主食摄入情况等。 5.了解患者服药情况。

(三2型糖尿病患者每年应至少进行1次较全面的健康检查,可与随访相结合。内容包括血压,体重,空腹血糖,一般体格检查和视力,听力,活动能力,足背动脉搏动检查。 四.服务要求 1.村卫生所要通过门诊服务途径筛查和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掌握本村内居民2型糖尿病的患病情况。 2.加强宣传,告知服务内容,使更多的患者愿意接受服务。 3.每次提供服务后及时将相关信息记入患者的健康档案。 辛庄村卫生室 2012年1月24日

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

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第三版) 2 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一、服务对象辖区内 35 岁及以上常住居民中2型糖尿病患者。 二、服务内容 (一)筛查对工作中发现得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进行有针对性得健康教育,建议其每年至少测量 1 次空腹血糖,并接受医务人员得健康指导。 (二)随访评估对确诊得 2 型糖尿病患者,每年提供 4 次免费空腹血糖检测,至少进行4次面对面随访。 ?(1)测量空腹血糖与血压,并评估就是否存在危急情况,如出现血糖16、7mmol/L或血糖3、9mmol/L;收缩压180mmHg 与/或舒张压110mmHg;意识或行为改变、呼气有烂苹果样丙酮味、心悸、出汗、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多饮、多尿、腹痛、有深大呼吸、皮肤潮红;持续性心动过速(心率超过 100次/分钟);体温超过 39 摄氏度或有其她得突发异常情况,如视力突然骤降、妊娠期及哺乳期血糖高于正常值等危险情况之一,或存在不能处理得其她疾病时,须在处理后紧急转诊。 ?对于紧急转诊者,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应在2周内主动随访转诊情况.? (2)若不需紧急转诊,询问上次随访到此次随访期间得症状. (3)测量体重,计算体质指数(BMI),检查足背动脉搏动。? (4)询问患者疾病情况与生活方式,包括心脑血管疾病、吸烟、饮酒、运动、主食摄入情况等。?(5)了解患者服药情况。

?(三)分类干预(1)对血糖控制满意(空腹血糖值7、0mmol /L),无药物不良反应、无新发并发症或原有并发症无加重得患者,预约下一次随访。?(2)对第一次出现空腹血糖控制不满意(空腹血糖值7、0mmol/L)或药物不良反应得患者,结合其服药依从情况进行指导,必要时增加现有药物剂量、更换或增加不同类得降糖药物,2周时随访。 ?(3)对连续两次出现空腹血糖控制不满意或药物不良反应难以控制以及出现新得并发症或原有并发症加重得患者,建议其转诊到上级医院,2 周内主动随访转诊情况。 (4)对所有得患者进行针对性得健康教育,与患者一起制定生活方式改进目标并在下一次随访时评估进展. ?告诉患者出现哪些异常时应立即就诊。 ? (四)健康体检对确诊得2型糖尿病患者,每年进行 1 次较全面得健康体检,体检可与随访相结合。 ?内容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空腹血糖、身高、体重、腰围、皮肤、浅表淋巴结、心脏、肺部、腹部等常规体格检查,并对口腔、视力、听力与运动功能等进行判断。?具体内容参照《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服务规范》健康体检表。?三、服务流程四、服务要求(一)2型糖尿病患者得健康管理由医生负责,应与门诊服务相结合,对未能按照健康管理要求接受随访得患者,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应主动与患者联系,保证管理得连续性。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移动APP需求现况调查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移动APP需求现况调查 发表时间:2018-11-12T11:28:26.030Z 来源:《航空军医》2018年15期作者:朱艳侠1,3 洪静芳1(通讯作者)周利华1 彭文涛2 尹亚 [导读] 明确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对运用移动APP进行健康管理的需求。 (1 安徽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安徽合肥 230601;2 华西妇女儿童医院护理部四川成都 610072; 3 安徽省妇幼保健院妇产科安徽合肥 230001) 摘要:目的明确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对运用移动APP进行健康管理的需求。方法采用便利取样法,运用自制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移动健康管理APP需求调查问卷对某三级甲等妇幼保健医院的289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进行调查。结果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对APP的总需求得分为4.42±0.51,内容需求维度得分为4.54±0.51,功能需求维度得分为4.28±0.61;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排列前三位的内容需求依次是围产期保健知识、母乳喂养知识、宝宝护理知识需求;功能需求排列前三位的依次是专业需求、记录功能及搜索功能需求。不同孕产史、居住地及有无糖尿病家族史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对APP总需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存在使用移动APP进行健康管理的需求。后续可考虑开发针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移动健康管理需求及人口学特征的APP,以促进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有效的健康管理。 关键词:糖尿病,妊娠;健康管理;移动APP;需求 Survey on needs of mobile health management APP in pregnant women with gestational diabetes Zhu Yanxia,3,Hong Jingfang1,Zhou Lihua1,Peng Wentao2,Yin Yanan2,Song Yongxia1,Zhang Shanshan1,Wan Qian3,Zhang Haiyan3.1School of nursing,Anhui Medical University,AnHui Hefei 230601,China;2.Nursing Department of West China Women and Children’s Hospital,SiChuan Chengdu 610072,China;3.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of Anhui Maternity and Child Halth Care Hospital,AnHui Hefei 230001,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Identify the needs of mobile health managemet APP in pregnant women with gestational diabetes.Methods 289 pregnant women with gestational diabetes were recruited from a tertiary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care hospital by convenience sampling method.The needs towards mobile health management APP were measured by a self-design questionnaire.Results The total score of mobile health management APP needs was 4.42±0.51,the domain of content needs score was 4.54±0.51,and the domain of function needs score was 4.28±0.61.The top three content needs were the needs about perinatal health knowledge,breastfeeding knowledge,and baby care knowledge.The top three function needs were professional needs,recording and searching function.Participants with different pregnancy history,place of residence,and family history of diabetes ha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APP needs(P<0.05).Conclusions Pregnant women with gestational diabetes have the needs of mobile health management APP.Further intervention with targeting to participants’ needs of mobile health management APP needs to be developed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health management. 【Key words】Diabetes,gestational;health management;mobile APP;demand 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GD)是妊娠期首次发现或发生的糖尿病[1],若血糖控制不良,易导致各种母婴并发症,严重危害母婴健康[2]。并且,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喻茜等[3]对昆山某社区的975例患者调查显示其发病率已高达21.85%。目前,医学营养治疗和运动已被公认是控制血糖的首选和有效方法[4],健康教育则是让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学会健康自我管理的主要途径[5]。传统的健康教育多采取集体授课、观看教学视频、发放健康教育手册等方式,缺乏对患者健康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而何种健康管理方法可以有效实施健康教育是该领域亟待解决的课题。 移动APP(mobile application)是可以下载安装在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等移动智能设备上的应用软件。随着智能手机和无线网络的普及以及“互联网+健康医疗”的盛行,经网络途径对妊娠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管理已成为探讨和实践的重点。委托安徽医科大学科技查新处,以“妊娠合并糖尿病(pregnancy associated with diabetes)”、“妊娠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GD)”、“孕前糖尿病(previous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PGDM/ pre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pre-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应用程序/手机软件/手机程序(smartphone application/ mobile application/ APP)”为检索词进行国内外文献查新,报告(编号:201636000Y060064)结果显示:国内尚未有针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管理移动APP;国外有三款相关APP,分别由韩国首尔国立大学,牛津大学医院及马德里理工大学开发且临床试验证实其APP能有效改善妊娠糖尿病患者母婴围产结局[6-8]。但由于东西方人种差异、饮食文化差异,英文文化背景中研发的妊娠期糖尿病APP是否适用于本土环境下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尚不确定。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移动APP需求进行调查分析,为开发以需求为导向并适合国内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使用的健康管理移动APP提供依据,以有效满足该群体健康管理的需求,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提供针对性的健康照护。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本研究采取方便取样的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3月期间,参加某三级甲等妇幼保健医院妊娠期糖尿病健康教育课堂的患者作为调查对象。纳入标准[9]:①首次确诊且符合2015年美国糖尿病学会(ADA,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妊娠期糖尿病的诊断标准;②使用智能手机;③小学及以上文化程度;④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⑤年龄≥18岁。排除标准[9]:①本次妊娠前有妊娠合并糖尿病病史者;②有精神障碍性疾病难以配合研究者;③有其他妊娠期并发症及合并症者;④胎死宫内者。根据发病率计算样本量公式:n=Zα/22×P(1-P)/δ2,以妊娠期糖尿病最低发病率5%,允许误差3%,置信区间95%,估算样本量,考虑10~20%的无效应答率,最终确定样本量为223~243人。 1.2 调查工具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4,5,10],咨询糖尿病健康管理专家、护理教育专家、临床护理专家,以 “基于赋能理论的健康教育(Empowerment-based Health Education,EBHE)”模式为指导,糖尿病健康管理“五驾马车”理论[5]为框架,《妊娠合并糖尿病诊治指南》(2014版)[4]为专业参考,并结合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围产保健需求,自行编制《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移动健康管理APP需求调查问卷》,该问卷最初由10个条目的内容需求及7个条目的功能需求,经专家咨询并经过预实验后,形成最终调查版问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