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现状论文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林政资源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林政资源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分析随着我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林业资源管理面临了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
针对这些问题,制定合理有效的对策是非常迫切和必要的。
本文就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林政资源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分析。
一、问题分析1.资源管理混乱随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推进,原来由国家主导的林业资源管理体制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在一些地区和单位中,对于新的管理体制的认识不够深入,导致林业资源管理混乱不堪,很多林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都受到了极大的破坏。
2.权益保障不足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农民的林地使用权得到了保障,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一些地方政府和单位对农民的权益保障不够到位,导致农民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给农民的合法利益带来了很大的损失。
3.生态保护不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一些地方在对林业资源的保护上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导致了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大量的生态资源的流失。
这也影响了当地的可持续发展和经济效益。
二、对策分析1.建立健全的管理体制为了解决资源管理混乱的问题,需要建立健全的管理体制。
各级政府和相关单位应该在林业资源管理方面加强协调配合,明确各自的职责和任务,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完善相关的管理规定和制度,提高资源管理的效率和保护水平。
2.加强农民权益保障对于农民的权益保障不足的问题,政府和有关部门应该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的农民权益保障机制,确保农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3.加强生态保护在生态保护方面,需要加强生态环境监测和管理,落实生态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加大生态环境保护的投入和力度,发挥各级政府和社会力量的作用,积极参与生态保护,保护好生态资源,促进当地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可持续发展。
三、结语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我国林业发展中的重大举措,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也面临很多新的问题和挑战。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和农民等各方的共同努力,建立合理有效的管理体制,加强农民的权益保障和加大生态保护力度,从而推动我国林业资源管理水平的提高,促进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给绥阳林业带来强劲活力
通 过 稳 定 自 留 山 , 善 责 任 山 , 权 到 户 、 庭 经 完 产 家 营 或 联 户 经 营 等 改 革 政 策 的 全 面 贯 彻 落 实 , 农 成 了 林 山 林 的真 正 主 人 。 山 于 民 , 权 于 民 , 大 农 民 群众 还 还 广 进 发 出 来 的 热 情 与 积 极 性 , 转 化 为 实 现 林 业 生 产 力 正 大 解 放 的不 竭 动 力 。
根 据 森 林 资 源 监 测 结 果 ,从 2 0 年 以 来 的 这 两 07
年 是 绥 阳 县 森 林 资 源 增 长 最 快 的 时 期 ,全 县 活 立 木
蓄 积 量 比 两 年 前 增 加 了 45 立 方 米 , 林 覆 盖 率 增 .万 森
障 , 产 出率 低 , 区 发 展 落 后 , 农 “ 着 金 山 受 穷 ” 但 林 林 守 的 问题 依 然 存 在 着 。 林 业 “ 定 ” 础 上 , 续 推 进 在 三 基 继 以明 晰 集 体 林 产 权 为 核 心 的 改 革 , 势 在 必 行 。 已
2o 0 7年 1 1月 以 来 , 县 紧 紧 围 绕 “ 权 归 属 清 全 产
长 了 10 个 百 分 点 。 .1 随 着 产 权 的 落 实 ,农 民 对 林 地 和 林 木 有 了 处 置
权 。 代 市 场 机制 开 始 逐 步 引入 林 业 经 济 , 代 市 场 现 现
I
1 CoLOGI AL CULT E . E C UR
集林制改给 阳业来劲力 体 权 度 革 绥 林 带 强 活
童德 磊
绥 阳 县 位 于 贵 州 省 北 部 , 北 长 7 公 里 , 西 宽 南 5 东 5 公 里 , 县 国土 总 面 积 2 6 平 方 公 里 。 县 林 业 用 6 全 56 全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汇报模板范文(二篇)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汇报模板范文尊敬的领导:我在此向您汇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的进展情况。
经过多次研究、调查和实施,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一、调研分析阶段我们在项目启动初期进行了大量的调研和分析工作。
首先,我们对全国范围内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进行了梳理和排查,深入了解了各地的改革做法和经验。
在此基础上,我们开展了对我国林业发展状况的全面调研,了解了集体经济林、村级林场等林权制度存在的问题和症结所在。
在调研分析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些突出问题,如集体林权流转难、权益保护机制不完善等。
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一些解决问题的难点和症结所在,如政策法规的不完善、相关部门之间的沟通不畅等。
二、政策制定阶段基于调研分析阶段的结果,我们启动了政策制定工作。
我们邀请了专家学者,就改革方案和政策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和研讨。
经过多次的讨论和修订,我们制定了一份较为完善和系统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方案。
该方案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建立集体林权流转市场,促进林地股权、承包权和经营权的有序流转;二是加强集体林权的保护机制,确保农民的利益不受侵害;三是完善相关政策法规,提高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四是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同配合,形成决策执行一致的工作机制。
三、试点推广阶段为了验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我们选择了若干个试点地区进行了试点推广工作。
在试点地区,我们先后开展了林地流转、林权确权登记等工作,并积极探索合作经营、保护林业生态环境等新模式。
试点推广阶段取得了一些成果,林地流转率显著提高,林业经济效益和生态保护效益均实现了良好的增长。
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试点地区之间的政策落差、农民个体能力不足等。
四、政策调整阶段根据试点推广阶段的实际情况和问题反馈,我们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政策进行了一定的调整和修订。
首先,我们加大了对试点地区的支持力度,增加了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
其次,我们加强了相关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形成了决策一致、执行有力的工作机制。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以贵州省瓮安县的林改实践与林权纠纷为考察点
就是煽 动群众 , 有可能 引起混乱 , 怖社会 治安 , 是要求全 部 2 村 民代表 同意, 就 影I 于 / 3 但村 民代表 会议 同意拍 卖的是 雪压林 , 事实 但
护林 员魏 某发现后 , 立 向平定 营镇 林业 站 反映 , 但迟 没有 答 研 中杨 某所讲“ 关 与买方任 某签定 的合同 也只有村长和村 支书 有 复, 第三 次举报 到瓮 安县林 业局 之后, 在 才派工作 人 员到实地调 了解 事实真相 , 他人包 括组 长 部不知情 。 可 见 , 其 ” 干群 问 的矛 盾 查 , 定 28 确 4 棵树 木属 于违规 砍伐 , 并要求砍 伐方 停止 ~切 山林 很激 烈, 众 对 目前 村干部 根本 就不信 任 , 集体组织 存在严峻 群 村
1 村去 了解 当地 林改情 况、 林权纠 纷的事件 过程 以及林改对村庄 治 人 员责任 。对于 罗 家营的 上访 事件 - 指 出买方在进 场砍伐 时没
理 影响等 问题 , 论文就 在此 次调研 的基 础上写 作而成 。 本
一
有经过 平定营镇 林业 站同意 , 镇林业 站不知情 , 这属于个人 行为。 目前 , 该事件 已经 达到刑 事立 案标准 , 对涉及 的村干部 、 买方 都要
L g l y t m n o i y e a S s e A d S ce t
20O9.11(中 )
{占 I 缸金 } I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以贵 州省瓮安县的林改 实践与林权 纠纷 为考察点
王蕊 蕊
摘 要 对集体 林权 制度 改革的研 究 大多集 中于福 建、 江西等 林 改先 行省份 , 少 区域 问的对 比研 究和全 方位研 究 。为 而缺 此 , 文以贵 州省作 为考察 点 , 瓮安 县的林 改 实践以及林 改 中的一起 典型纠 纷事件 进行 了实地调 查 , 本 对 并在调 查及 资料收 集与整理 的基础 上 , 理 出当地林 改过程 中存在 的 问题 , 梳 并对这 些 问题 提 出 了一 些针对 性 的政策 建议 。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汇范文(3篇)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汇范文尊敬的领导:我根据要求,向您汇报我部门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方面的工作情况。
自去年开始,我部门积极参与并推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
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工作:一、组织会议研究方案。
我们召集了相关领导和专家组成研讨会,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必要性、目标和路径进行了深入探讨。
通过集思广益,我们制定了一整套改革方案,并形成了相关文件。
二、推进试点工作。
我们选取了若干个地区作为试点,开始试行新的集体林权制度。
在试行过程中,我们与地方政府、农民合作社等多个相关部门展开了合作,共同解决问题,确保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宣传工作。
我们利用各种媒体渠道,广泛宣传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必要性和好处。
我们举办了宣讲会、培训班等活动,让广大农民了解到改革的意义和影响。
通过宣传工作,我们争取到了更多的民众支持和参与。
四、建立监督机制。
为确保改革工作的公正公平,我们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监督机制,包括对改革实施情况的定期检查和评估。
我们还设立了举报渠道,鼓励民众积极参与改革进程,监督不正之风。
通过以上的工作,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试点地区的农民普遍反映,新的集体林权制度使他们享受到了更多的权益,增加了他们的收入,提高了森林资源的管理水平。
在宣传方面,我们的工作也得到了广泛认可,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不过,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例如农民对新制度的理解和适应等。
我们将在下阶段的工作中,进一步总结经验,完善制度,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最后,我希望领导能给予我们更多的支持和指导,帮助我们更好地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
谢谢!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汇范文(2)[单位名称][日期]工作汇报1. 工作概况自[日期]起,本单位开展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
该工作的目标是完善集体林权制度,提升林业资源利用效益,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2. 工作内容(1)调研:我们组织了一次深入调研和分析,了解了当前集体林权制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与相关部门进行了交流和讨论。
贵州省林下经济现状及对策分析
贵州省属于 中国西部高原山地,以高原山地居 多,素有 “ 八山一水一分 田”之说,9 2 . 5 %的面积为 山地和丘 陵,森 林资源 丰富 ,森林 面积 8 5 4 . 5 3 2 7万 h mz ,活 立木 总蓄积
全省林下经济活跃,类型多样 ,已形成林下种植 、林下 养殖 、林下产品采集加工和森林景观利 用等 四大板块 ,涵盖 林禽 、林畜 、林菌 、林 药、林粮 、林菜、林草、林茶 、林蜂 、 竹藤编织 、松脂采集 、竹笋采集加工、野菜采集加工 、城郊 “ 农家乐 ”、生态家 园休 闲游 、森林公园游等多种林下经济 发展模式 。 林下种植主要品种多达 6 0个 ,主要有太子参、天麻、 半夏 、石斛 、金银花 、竹笋、香菇、松木菌、百合、魔芋 。 典型模 式主要有大方 、德江仿野生林下种植天麻 ;施 秉、黄 平 的林下种植太子参;剑河针叶林下种植钩藤;贞丰 、兴义、 关岭灌木林下种植金银花 ;沿河、黎平 、风冈等马尾松林下种 植松木菌等 。林下养殖主要有 l 2 个种类 ,主要有鸡 、鸭、鹅、 鹿、猪、牛、羊、兔、竹鼠、蛙 、蜜蜂、蛇等。典型模式有麻
1 . 5产业化经营能力逐步 增强
据统计,贵州省林下经济 实体 8 . 6万个 ,其 中种植养殖 专业大户 1 0 5个 , 涉及企业 1 0 3 9个、 农户 6 8 . 5 4万户、 2 6 5 . 1 7 万人 ,林下经济产品年交易额约 3 2亿元 。全省 已初 步形成 带动作用 较强 的六 种林下经济 组织形式 ,即公司+ 基 地+ 农 户 、专业合作社+ 农户 、国有林场+ 农户 、专业协会+ 农户 、 联户或联组、单户独立经营。其 中,公司+ 基地+ 农户 的组织
贵州省规范林权流转的几点建议
规范林权流转的几点建议贵州省林业厅政策法规处(宣传处)胡良钢集体林地林权流转的现状从20世纪80年代起,我省开展了大规模的社会造林工作,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加快了林业的发展。
同时,大力倡导活立木转让,以调动社会各界投入林业的积极性。
我省林地林权流转初起于20世纪80年代中,主要集中在南部,即黔东南、黔南和黔西南三个民族自治州。
三个自治州的集体商品林面积2683441.55公顷,占全省集体商品林面积的70.1%。
这三个自治州人口密度较小,林地面积大,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发展商品林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山区农民生产生活对林木的依赖性较强,林权流转十分活跃。
1990年榕江县寨蒿区联户林场承包荒山造林跨5个乡(镇),面积达62565万亩。
三都县林业局为推动绿色市场的建立,以林工商公司名义一次性转让该县排偷联户林场的杉木幼龄林4000多亩。
通过幼林转让,排偷联户林场收入90多万元,纳税10多万元,场员平均收入3万元,最高收入达8万元,一次性脱贫。
地处清水江边的锦屏县,2007年到2009年两年间,林权流转197宗,面积47648亩,蓄积92588立方米,交易金额达2267万元。
据不完全统计,1986年至2008年,全省林权流转300多万亩,林地流转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省林业的发展。
林地流转的主体、地类和主要形式我省林权流转主体是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个体经营户、林业企业、事业单位和非林业的企事业单位。
农户、村集体经济组织(村民委员会)和村民小组,大多作为林权流转的流出方,个体经营户、林业企事业单位和非林业企事业单位作为流入方。
林地流转的主要地类:用材林林地、经济林林地、灌木林地和宜林荒山荒地。
林种主要是用材林和经济林。
有部分林地是开展公益林区划界定后,转为重点公益林或地方公益林。
流转的主要形式是:承包、拍卖、租赁、股份合作、转让,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
承包:林地所有权不变,林地使用权或林木所有权、使用权归承包者,收益实行分层或定额上缴承包费。
集体林权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集体林权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 引言哎呀,说到集体林权改革,这可真是个老大难问题。
尤其是当咱们在大山深处的时候,那山山水水、树木花草,都是农民兄弟赖以生存的宝贝。
改革的初衷是好的,希望能把这片绿地的管理和收益搞得更合理一些,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
但问题来了,现实中这些改革有时候就像那打了水漂的石子,效果往往不如人意。
那咱们今天就来聊聊这集体林权改革中遇到的问题,还有那些小妙招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2. 存在的问题2.1 权属不清,纠纷不断你们说,这集体林权改革一上来,就好比是撒了把种子,大家都希望能有个丰收的结果。
然而,搞了个大半天,结果却有的地方还是那“草根”满地,什么都长不出来。
主要问题就是,权属不清晰,纠纷不断。
你想想,原本该分好的地,结果大家都一头雾水,谁都不肯让步。
你要是问个什么,都没人敢做主,就像是把锅扔到火上,却谁也不敢去搅拌一样。
地理界限不明确,这就容易引发矛盾。
你耕地的,我看见你过来,我就觉得你是在占我的地,这样来来回回,谁都没有好果子吃。
2.2 管理模式老旧,效率低下再说说这管理模式吧。
改革初期,大家都盯着“现代化”这块大肥肉,但实际操作起来,却像是开了一辆老爷车,跑得慢得不行。
这种老旧的管理模式让人一看就想打个哈欠,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比如,很多地方还是用老办法来管林子,啥都得靠人工,这效率真是让人“着急上火”。
管理信息化也做得不到位,有时候连个管理系统都没有,这让人哭笑不得。
现在不是人人都手机不离手的时候吗?这管理模式要是不跟上,可真是赶不上潮流了。
2.3 资金投入不足,难以持续发展说到资金问题,这可是“硬伤”。
改革的好听话是“资源共享”,可实际情况是,投入的资金少得可怜,完全比不上需求。
就像是想盖个大房子,却给了你一块砖头和两包水泥,这谁都知道是盖不起的。
资金不到位,许多林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也跟不上,生态修复工程也难以顺利推进。
很多时候,资金这一块儿就像是个无底洞,怎么填都填不满。
当前集体林权制改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当前集体林权制改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随着我国集体林权制改革的深入推进,一些问题也逐渐浮现出来。
本文将对当前集体林权制改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对策建议。
一、土地流转难题目前,集体林权制改革中存在着土地流转难题。
一些村民因为需要资金,不得不将自己的林地流转给了其他人,使得林地使用权变得不稳定。
同时,一些企业也因为土地流转难以确保经营权,在进入行业时面临着很大的风险。
对策建议:建立土地流转市场,完善相关政策,引导村民和企业按照法规积极参与。
同时,政府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土地流转市场的监管,维护土地流转市场的公平、公正和公开。
二、林地保护难题集体林权制改革后,一些地方出现了林地大面积的开垦现象,使得林地的面积和质量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同时,一些地方的资源保护意识薄弱,林地保护缺乏有效手段和机制。
对策建议:加强对林地保护的宣传和教育,提升村民和企业的资源保护意识。
同时,政府应加大对林地保护的投入,建立健全的林地保护机制,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加强对林地的监管和执法力度。
三、权益保障难题在集体林权制改革中,一些村民的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因而出现了一些纠纷和矛盾。
同时,一些企业在经营中也存在着权益保障的问题。
对策建议:完善集体林权制度,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加强对村民、企业和资源的保护。
同时,政府应加强对集体林权制改革的指导和协调,建立健全的调解机制,及时解决各种纠纷和矛盾。
总之,集体林权制改革是一项重要的改革,必须要继续推进。
但是,我们也必须要认识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实现集体林权制改革的良好发展,建立健全的林地资源保护机制,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和绿色生态的建设。
浅谈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通 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 确定了农 民平等享有集体 林地 改革承包经营权 , 林农有 了真正的决策权。 体林 集
明晰产权, 实法 律主体 、 落 承包主体 , 做好外业勘验 工
证。
集 体 林 权 制度 改 革 完 成 后 , 高 了村 民 的 自 意 识 提 律 和 自我 管 理水 平 , 导 农 民 自愿 成 立 民间 护 林 防 火 、 引 防
裸露率高、 土壤贫脊 , 林业经济效益低, 点工作就不如 试
沿 海 一带那 么 顺 利 。 改 革过 程 中 , 有 好 的 改革 经 验 在 没 可 借鉴 , 能 是 摸 着 石 头 过 河 , 改 边 学 , 摸 索 , 整 只 边 边 边
On t e r f r fc l c i ef r s i h y t m h e o m o o l tv o e trg ts s e e
D I G e e r N D - r
( ega o n f u h u rv c oet ue u W n  ̄ , uzo 5 4 0 C i ) W n ' C u  ̄o G i o o i e rs yB ra , eg n G i u5 0 0 , hn n z P n F r h a
Absr c : t a t Ther f r o o lc ie f r s i h sr lt d t a i u s cso r , hi a tce fo h e gal e o m fc le tv o e trg t eae o v ro sa pe t fwo k t s ril r m te W n ’l
止乱砍 滥伐、 防病虫害组织 , 建立森 林病 虫害应 急反应 机制和防治服务网络 , 逐步形成主管部 门主导下的群防
从江县林权改革现状及集体林区发展对策
经 过改 革确权 勘界 之后 , 集体林 业用 地的使 用权 类 全县
型具 体 如 下 : 留 山 4 3 自 72 8宗 , 积 3 6 .1h 2 占集体 面 19 00 m , 林 地 面 积 的 1 .5 ; 36 % 责任 山 9 5 86 6宗 , 积 7 5 . m 面 58 63 h , 3 占集 体林 业 用地面 积 的 3 .9 其 他方 式 承包 31 7宗 , 23 %; 7 面 积 76 81 m , 9 . h 占集体 林 地面 积 的 32 %; 由集 体统 一 经 3 .9 仍 营管 理 97 5宗 , 积 9 0 . m 占集 体 林 业 用 地 面 积 7 面 4543 h , 3
从 江 县 位 于 贵 州 省 东 南 部 , 处 黔 、 两 省 ( ) 界 地 桂 区 交 处 , 黔 东 南外f 往 两 广 地 区 的 重 要 通 道 。 县 国土 面 积 是 通 全
3 44 0 mz 地面积 2 917 2h 2占国土面 积的7 . % , 2 9h , 林 3 1 . m 。 4 36 9
在确 权 勘界 工作 中 , 由于 分到 户 的宗地 面 积较 小 , 大部 分 宗地 只根 据 权属 进行 勘 界勾绘 , 没 有结 合地 类 、 种 等 而 林 区 划宗 地 。 待发 证 后 , 农要 流转 山林 时 , 林 权 更正 、 案 林 给 档 管理 等 工作带 来 了难度 。
分到 或 是承包 山森 以后 , 农都 抱 着靠 山 、 天 、坐 收 林 靠 “ 山 利 ” 思想 , 理粗 放 , 投入 较 少 。 积极 使 用先 进 的科 的 管 且 不 学 管理技 术 , 些地方 的营 林 生产 水平 下 降 , 苗 户不按 技 有 育
贵州余庆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问题调查与分析
法 。在贵州省林 业厅和余庆县林业局等部门收集林权
制度改革 ( 以下 简称“ 改 的相关 资料 , 林 ) 采取座谈 会 的形式 了解林 改总体情况 ; 在余庆县抽取 3 乡镇 , 个 每 个 乡镇抽 取 3 行政 村 , 个行政 村抽取 l , 计 个 每 0户 共
l 基 本 概 况
余庆县位于贵州省 中部偏东 , 遵义市东 南部 , 江 乌
下游。全县辖 l 乡镇 6 0个 9个行 政村 , 总人 口 2 . 84万
人 。20 09年 农 民 人 均 纯 收 入 450元 。 全 县 总 面 积 0
况 : 均每户 5人 , 平 每户平均林地面积 3 5h 人均林 . m ,
张罗恩 韩如水 程建华 , ,
(. 1 国家林业局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设计 院, 沙 40 1 ; . 长 10 4 2 遵义市林业局 , 贵州 遵 义 54 0 ) 65 0
摘
要 :集体林 权制度 改革是 现代 林业建设的重要 内容。对贵州余庆县集总结余庆县 集体 林权制度 改革 的成果 , 出深入推 进配套改革的建议 。 提
10 。 0 %
1.3万 h 林业 用地 面积 9 3 62 m, .6万 h 2 占总 面积 的 m,
5 .% 。其 中 : 77 国有林地 02 .9万 h 集体林地 9 0 m, .7万
h 活立木蓄积 309 万 m , m, 7.7 森林覆盖率 5 .1 56 %。
2 调 查 方 法
地 面 积 0 7 m 。 .7h
3 集体林权制度 改革基本情况
余庆县作为贵州省第一批集体林林权制度改革 的 试点县 ,0 6年 l 率先 启 动林 改 。全 县集 体林 地 20 2月
林权制度改革文献综述
社区林业文献综述贵州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状况班级:林学09b学号:0909030067姓名:严辉贵州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状况【摘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我国有关林权制度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农村经济的一项重要举措。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经营制度的又一次大创新和发展,是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从耕地拓展到林地,是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的战略举措,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是推进现代林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关键词】集体林权;产权制度改革。
1、引言:林权问题是林业发展的关键,搞好林权改革,不仅关系到森林资源的增加,也关系到林农收入和三农问题的解决。
林权制度改革历经近30年时间。
虽然做了大量工作,但未收到很好成效。
林业发展依然滞后,林权改革过程中问题层出不穷,用材供求矛盾依旧突出,林农依旧处于贫困的底线。
2、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重大意义2.1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必然要求。
集体林地是国家重要的土地资源,是林业重要的生产要素,是农民重要的生活保障。
实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把集体林地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落实到农户,确立农民的经营主体地位,是将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从耕地向林地的拓展和延伸,是对农村土地经营制度的丰富和完善,必将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
2.2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的战略举措。
林业产业链条长,市场需求大,就业空间广。
实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让农民获得重要的生产资料,激发农民发展林业生产经营的积极性,有利于促进农民特别是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破解“三农”问题,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3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
建设生态文明、维护生态安全是林业发展的首要任务。
实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建立责权利明晰的林业经营制度,有利于调动广大农民造林育林的积极性和爱林护林的自觉性,增加森林数量,提升森林质量,增强森林生态功能和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繁荣生态文化,促进人与自然和谐,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集体林权制度[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调研报告范文]
集体林权制度[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调研报告范文]8月,崇义县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林业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县后,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紧扣“多予、少取、放活”的改革方针,积极稳妥地开展了以“明晰产权,减轻税费,放活经营,规范流转”为主要内容,实现“山有其主、主有其权、权有其责、责有其利”的目标,建立经营主体多元化,权、责、利相统一的集体林经营管理新机制。
一、崇义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主要做法(一)明晰产权,分山到户一是山林所有权依据林业“三定”时颁发的山林所有权证(执照)不变,属村归村、属组归组。
并按照执照核定的山场位置和四至界址,重新核发林权证书。
二是集体山林属集体经济组织内部成员共同所有,通过分户经营、利益共享等多种形式,让每个村民平等享有集体山林的权益。
三是在林地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放活林地、林木的经营权,不搞“一刀切”,主要采取自留山稳定不变、保持责任山承包关系稳定等七种经营模式对产权进行明晰。
四是村级林改方案的制定、山林的流转和利益的分配等都召开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由代表票决通过,做到内容、程序、方法、结果公开,公平竞争、公正操作。
(二)政策扶持,产业发展一是紧紧围绕笋竹、南方用材林、油茶三大特色主导产业,从政策措施、资金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
制定了《崇义县关于加快竹产业发展的意见》、《崇义县-竹产业发展规划》、《崇义县关于加快油茶产业发展的意见》、《崇义县-油茶产业发展规划》,出台了一系列奖励扶持林农发展产业的政策,设立了林业产业发展基金。
县财政每年安排400万元的资金,其中竹产业发展基金300万元,油茶产业发展基金100万元,奖励扶持毛竹、油茶资源的开发培育。
据统计,,县财政兑现林农毛竹、油茶资源开发培育的奖励扶持资金达491.55万元。
同时,各乡镇还配套了相应的资金扶持措施,扶持资金达46.8万元。
崇义县对林农造林植树种竹的无偿提供苗木,用于造林的苗木扶持资金达117万元。
对稳步推进贵州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思考
20 06年 ,集 体 林 权 制 度 改 革 ( 以下 简 称 “ 林 改” )在全 国铺 开 ,贵州 省人 民政府 于 l 】月底 出 台 了 《 省人 民政 府关 于开展 深 化 集体 林 权 制 度改 革工
我省 9 % 以上 山林属 集 体所 有 ,全省林 业 的发 2 展取决 于集 体林 业 的兴 衰 ,集 体 林业 的兴 衰取 决 于 政策 机制 。过 去 的林 业 政 策 和管 理 制度 在 一定 时期
20 0 g年 2月
对 稳 步 推 进 贵 州集 体林 权 制度 改 革 的思 考
潘 乐 明
( 贵州省天然林 保护 工程管理 中心 )
摘
要 :本文阐述 了对集体林 权制度改革 的认 识 ,总结 了贵州 林改 试点 的经 验 和做法 ,在 指 出和分析林 改
工作 中存在问题及其原 因的基础上 ,提 出了推进林 改的建议 。
维普资讯
第3 6卷
第 1 期
贵 州 林 业 科 技
Gu z o o e t ce c n e h o o y ih u F r sr S in e a d T c n l g y
V0. 6. No 1 13 .
Fe b., 20 08
l ms a d t erc u e ,s me s g e t n o h r mo in o e r f r r r p s d e n h i a s s o u g si s frt e p o t ft eo we e p o o e . o o h m Ke r s r mo in:C le t e f r s r h y tm ;Reo ;Gu z o y wo d :P o t o ol c i o e t g ts se v i fr m ih u
贵州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综述 贵大林学院
贵州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综述社区林业作业参考。
摘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我国有关林权制度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农村经济的一项重大举措。
产权归属不明引起纠纷、农民的改革意识不强、参与积极性不高人力资源和资金短缺,生态公益林补偿不到位等问题是改革中主要面临的问题。
南方集体林区是我国重要的林业产地,占有我国37.12%的森林面积,保存着全国15.97%的森林蓄积,其中90%的林业用地归集体所有,80%的活立木蓄积为集体或林农个体经营。
解放后,我国集体林权制度经历了数次改革,遗留了许多问题。
长期以来,经营机制不灵活,产权归属不明确,利益分配不合理等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国森林的可持续发展。
1改革的背景及意义集体林业没有成为农民就业增收的重要渠道,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经营主体不落实,始终没有解决好广大农民群众对于林地和林木的产权问题,农民没有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经营主体,生产关系不能适应林业生产力的发展;另一方面是经营机制不灵活,现行林业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不能适应林业发展的客观要求,老百姓有一句顺口溜,我山不能我种、我种不能我砍,我砍不能我得,就集中反映了林业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问题。
中央十分关注林业的改革和发展,200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提出了“深化林业体制改革,增强林业发展活力”,《农村土地承包法》和《物权法》明确了农村集体林地实行承包经营制度,为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奠定了法律和政策基础。
福建、江西、辽宁等省率先进行了大胆探索和实践,开展了以“明晰产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臵权,保障收益权”为主要内容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取得了“农民得实惠、生态受保护”的显著成效,得到了广大农民的真心拥护。
胡锦涛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指出“林改意义确实很重大”。
温家宝总理在江西考察时提出“在山区、林区,林权制度改革与农村耕地改革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我和国务院的同志下决心要加快推进林权制度改革”。
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三篇)
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指进一步加强集体林权的保护和管理,提升集体林权的流转和经营效率。
下面是一些可能的措施:1. 完善集体林权法律法规。
加强对集体林权的法律保护,明确集体林权的界定、权益保障和流转规则等方面的内容,确保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稳定和持续发展。
2. 加强集体林权管理能力。
建立健全集体林权管理机构,落实集体林权的管理责任,提高集体林权管理的专业化水平和科学化管理能力,确保集体林权有效运行。
3. 支持农民参与集体林权经营。
鼓励和支持农民参与集体林权经营,提供相关的技术指导、培训和资金支持,帮助农民提升集体林权经营的技术水平和经济收益。
4. 推动集体林权流转和交易市场建设。
建立集体林权流转市场,提供交易平台和信息服务,促进集体林权的有效流转,优化资源配置,实现集体林权的最大化经济效益。
5. 开展集体林权生态补偿机制。
制定集体林权生态补偿政策,激励乡村集体经济发展,鼓励农民保护和经营集体林权,推动林业可持续发展。
总体来说,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需要政府加强政策支持和监督管理,农民积极参与和经营,社会各方共同努力,实现集体林权的保护、流转和经营的良性循环。
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二)是指进一步完善和优化现有集体林权制度,使其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和农民群众收入增加。
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化改革:1. 完善制度规定:进一步明确集体林权的产权属性、使用、转让和抵押等权利和义务,确保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2. 推进集体林权确权登记:通过全面开展集体林权确权登记工作,明确农民群众的林地所有权,提高资源配置的透明度和公平性。
3. 强化集体林地保护:加强对集体林地的管理和保护,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和制度,加强对非法砍伐、滥伐等行为的打击,保障生态环境安全。
4. 引导农民增加林业投资:通过引导和扶持农民增加林业投资,通过林木的种植、采伐等方式,提高农民群众的收入。
5. 加强农民合作组织建设:鼓励和支持农民建立集体林权管理组织,增强农民自我管理和服务能力,提高林权的运行效率。
集体林权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集体林权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 引言嘿,朋友们,今天我们来聊聊一个关乎大家生计的大话题——集体林权改革。
你知道的,林子里的树木可不仅仅是用来遮阳的,还是我们生活的重要一部分。
近年来,相关部门推动了一系列改革,想把这些集体林权搞得更规范、效率更高,可是事情并没那么简单。
就像打麻将,牌打得再好,总有那几张让你翻不了的牌,今天咱们就来看看这个“林牌”背后的那些事儿。
2. 存在的问题2.1 权属不清,谁的林子谁说了算?首先呢,问题一上来,就是“权属不清”。
大家可能会想,林子不就是村里的吗?可问题是,这个“村里”可不止一个人说了算,有的地方可能一棵树的产权就得问三四个人。
就像家里的家长说“这是谁的碗”,结果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反倒不知道碗哪来的。
这种不明确的产权关系,真的是让人头疼。
2.2 资金不到位,发展乏力接下来,咱们说说资金的问题。
改革是需要钱的,这就像你想买新衣服,得先有钱嘛。
但现实是,有的地方相关部门拿不出足够的资金支持,导致林子里的发展像是“慢慢悠悠的乌龟”,一点也不着急。
你想想,一个富丽堂皇的林子,背后可得有金山银山的投入,没钱,光说不练,那可就没戏了。
2.3 农民参与度低,积极性不足再往下说,农民的参与度也是个大问题。
农民大叔大妈们可能对改革的细节不太了解,甚至觉得这跟自己没啥关系。
于是,有些人就干脆“袖手旁观”,等着别人来做决策。
你说,这样的态度,不就是“坐山观虎斗”吗?结果一旦出问题,大家都来埋怨,最后谁也得不到好处。
3. 对策建议3.1 明确产权,人人有责那么,咱们应该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首先,得把产权搞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像是过节前大扫除,把所有的东西都分类归位,大家知道自己的责任,才能更好地管理林子。
这可以通过村委会召开座谈会,让每个人都参与到讨论中,大家一起商量,形成一个大家都认可的产权体系。
3.2 加大资金投入,倾斜其次,相关部门要加大资金投入。
可以设立专项基金,鼓励村民们积极参与林子的种植和管理。
关于罗甸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探讨
林 业 产 业链 条长 , 市场 需 求 大 , 业 空 间 广 , 就 实行 林 权 改革 , 农 民获 得重 要 的生产 资 料 , 让 激发 农 民发展 林业 生 产 经 营的积 极性 , 有利 于促 进农 民特别 是 山区农 民脱 贫致 富 , 破解 “ 三农 ” 问题 , 社 会 主义新 农村 建设 。 推进
24 林 权改 革是 持续 改 善生 态环境 的举措 和保 障 . 建设 生态 文 明 、 维护 生态 安全 是林 业发 展 的首 要任 务 。
实行林 权 改革 , 建立 责权 明 晰的林 业 经营制 度 , 利 于调 动 有 广 大农 民造林 育林 的 积极 性和 爱林 护林 的 自觉性 ,增 加 森 林 数量 , 提升 森林 质 量 , 强森林 生态 功 能 和应对 气候 变 化 增 的 能力 , 繁荣 生 态 文化 , 进人 与 自然 和谐 , 动经 济 社 会 促 推 可 持续 发 展 。
23 林 权改 革是 增 强林 业竞 争能 力 的支撑 和手 段 .
林 业 是 国 民经 济 和社会 发 展 的重要 公益 事业 和 基础 产 改革使森林经营结构发生很大的变化 ,广大林农拥有 业 。是 实 行林 权改 革 , 育林业 发 展 的市场 主 体 , 培 发挥 市 场 林权后, 从被管理的对象变成 了管理主体 , 造林 、 育林 、 护林 在林 业生 产要 素 配置 中 的基础 性作 用 ,有利 于培 养林 业 竞
摘
要 : 国集体林权制度 改革正在 全面展 开。改革 以后 , 全 涉及的利益主体 出现 了多元化 , 涉林 单位和 实体 大量增加 , 林农
成 为林业经营的主要 力量 , 林业生产关 系发生 了变化 , 以后 的林业经 营将会产 生重要的影响 。文章从 罗甸县 实际情况 出 对 发 , 出了罗甸县林权 改革存在 的问题 , 提 并粗略探讨 了罗句县林业改革之道 。 ’ 关键词 : 林权制度 改革 ;现状 ; 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州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现状与思考中图分类号:d92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1)04-312-02
摘要本文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认识的基础上,对贵州省集体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现状进行介绍,分析了林业产权制度在改革中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并提出推进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贵州省林业产权制度改革
林改是以明晰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放活经营、落实处置权、保障收益权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改革,农村经营制度的又一项重大突破。
集体林权制度革的实质就是林权的确定和流转,通过确定林权明晰权,通过林权流转盘活资产,使森林资源在林业资产增长过程中得到增加和优化,林农得到增收[1]。
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对维护广大林农的利益、发展林业生产力和农村经济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本文在实际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贵州省目前集体林权改革的问题,旨在为贵州省进一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提供有益借鉴。
一、贵州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基本现状
贵州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按照“试点先行、逐步推开,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总体要求,分三步走,即2007年完成试点工作;2010年在全省范围内,全面开展以”产权明晰”为核心内容的主体改革;2009年完成以“放活经营、规范流转”为主要内容的配
套改革。
2007年12月,省委、省政府决定在锦屏、瓮安、册亨、余庆、平坝、黔西、铜仁、白云、六枝等9个县(市、区)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2007年12月试点县按照省委常委会议议定,省人民政府制发的《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的意见》(黔府发[2007]42号)(以下简称《意见》)要求,紧紧围绕建立“产权归属明晰,经营主体到位、责权划分明确,利益保障严格,流转程序规范,监管服务有效”的现代集体林业产权制度,实现“山有其主、主有其权、权有其责、责有其利”的目标开展了试点工作。
2008年11月如期完成了试点工作任务,取得了良好效果:一是林改明晰了产权,促进林业快速发展。
二是林改推动了农村民主化进程,促进了林区社会和谐。
三是林改让农民得到实惠,生态得到保护,促进了乡风文明。
四是林改拓宽了林业投资融资渠道,多渠道增加林业投入。
贵州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在各级党政的高度重视下,经过全省林业干部职工的艰苦努力,正按照《贵州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实施方案》要求,朝着有序的方向发展。
据统计,截止4月底,全省共完成确权勘界1.28亿亩,占林改面积的97%,共勾绘宗地735.8万宗;完成数据录入640多万宗,占已勾绘宗地的87%;调处林权纠纷60221起,占总发生数72349起的83.2%;共发(换)林权证178万本,3794.9万亩,175万宗地[2]。
二、贵州集体林权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2007年贵州省先行启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来,现已基本落实经营主体、产权明晰和确权发证的任务。
大胆创新综合配套改革、建立林业投融资体制、林业行政综合执法,改革成效逐渐明显。
但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林农权利益的大调整,导致林权主体多元化、管理复杂化等等制度层面的问题未得到体制、机制、法律法规的及时改善配套的必要支撑,出现了涉林矛盾纠纷增多、林木资源保护压力大、林地使用费征收难等系列问题亟待加以解决。
1.涉林矛盾纠纷增多。
引发涉林矛盾纠纷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少数村干部法律意识淡薄,造成森林资源转让不规范,程序不合法。
二是林权证核发有纰漏,留下权属争议隐患。
由于林改时间十分仓促,个别林改工作小组成员和林业技术人员责任心不强,在林地区划时不够认真,工作粗糙,造成四至不清、界线不明、证山不符等等,致使村民之间争林争地情况时有发生。
三是自留山遗留问题较多,存在山证不符,有山无证,有证无山,自留山被占用或被村集体转让、收回造林等现象,诱发许多矛盾纠纷。
2.小农经营,难以产业化。
林业的最终发展方向是规模化和产业化,但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后,林农家庭成为经营主体,由于小农经营自身的局限性,对林业产业的总体结构和布局认识不一,上规模的林业生产建设项目较难实施,这将严重制约林业产业化和规模化的进程。
针对林权分散、经营单位变小的实际情况,如何及时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如何引导林业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是摆在经营管理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3.非公有制林业税费过重。
制约非公有制林业发展有两大因素:一是林权存在不稳定因素,市场准入率低;二是林业税费过重,制约了森林资源的培育、营造,也制约了加工业的发展。
三都县目前征收以下税费:⑴育林基金12%;⑵维简费8%;⑶林业保护建设费5元每立方米;⑷农特税2个8%;⑸检疫费2‰;⑹运输证工本费每份2元;⑺增值税:原木13%,锯材17%;⑻城建和教育附加:增值税的8%(城建5%、教3%);⑼工商费2%;⑽管理费5%(省州县2:1:2);⑾所得税:利润的33%;⑿车船、印花税(征收森工企业)。
锦屏县在办理运输证时,按每立方米统一征收200元。
三都县统一向森工企业征收林业费金和农特税等。
三、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策
贵州省林改中存在的系列问题,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存在的条件,但主观因素比例较为严重,深层次原因是因为制度的缺失、管理缺位、服务不到位造成。
因此,要从机制、制度建设入手,继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理顺责权利关系,规范职能管理,创新林业经营管理体制,促进林业产业健康发展[3]。
1.要尽快健全政策法规保障机制。
国家和省林业主管部门要尽快研究出台适合于集体林权改革后林业管理的法规,尽快健全完善法规保障机制。
集体林权改革后,林业经营呈现出了产权主体多元化,经营模式多样化的状况。
林业管理的对象发生了改变,必然要求管理要随之而变。
为适应这些变化,需要有适合于现有林业管理的法律法规、政策措施的出台。
当前,最急切需要修订《国家林业
部林木林地权属争议处理办法》、《国家林业局林木和林地权属登记管理办法》两部规章,并将其上升为国务院法规,同时制定其实施细则。
同时要全面疏理林业规范性文件。
对建国后各个时期中央和地方制定出台的规范性文件进行全面疏理,结合各地实际进行调研考量,保留可行的,清除不实用的,修改不符合、不适应林改后林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原有政策规定,破除政策性障碍,重新制定符合实际的,形成环环相扣、协调一致、运作顺畅的政策措施体系,指导管理林业生产发展。
如对林农房前屋后、路边村头种植的零星木竹的砍伐、销售如何采取简易程序审批,做到少收费少限制,快砍快卖,及时解决农民手头紧等问题,要在政策规定上进行突破。
2.引导经营主体和模式的多元化。
为实现更大的效益,要创新经营管理模式,整合资源,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道路,引导林农开展新型的林业合作经营,把分散的林户组织起来,实现优势互补、良性互动,尤其是在经营、销售等方面形成合力,允许经营主体和模式多无化,提倡联户经营、股份合作经营、企业原料生产基地等多种经营模式,分工协作以优化资源配置。
3.明确非公有制林业的法律地位。
要充分认识非公有制林业在林业建设中的作用,增强发展非公有制林业意识,把发展非公有制林业作为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抓,坚决贯彻国家统一规定的税费政策,禁止向经营者及企业统一收取税费。
(1)对非公有制森工企业,要确保原材料供应,解决企业发展中的问题。
(2)育林基金减少省、地留成比例,加大返还县级比例。
在县级
返还比例中,规定一定比例返还国有、集体、个人(目前是国有林场全额返还,集体、个人的未返还)。
(3)对使用国家贴息贷款造林的乡村林场,造林大户,在国家贴息5年的基础上,省、地、县三级财政再贴息8年,具体办法由省林业厅、省财政厅制定后报省政府批准执行,允许商品木材产销见面,取消中间环节。
参考文献:
[1]东航,朱冬亮.中围集体林权改革存在的问题及思考.社会主义研究.2006(5):79-81.
[2]/
[3]尹玉颦,聂华.关于我国林业资源最优配置的经济学思考.经济工作导刊.2003(8):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