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利他前提下的利己主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利他前提下的利己主义

马克思1842年在《莱茵报》陆续发表的《第六届莱茵省议会的辩论》一文中指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相关”,阐明了利益是人们从事社会生产的源动力。而现代社会的所倡导的天赋人权、私有财产不可侵犯,给了个人自私的权利。渐渐地,自私演变为一种主义——“利己主义”。

利己主义是理性人为了实现个人利益最大化的一种价值与行为取向,但个人利益并不能成为人们社会经济活动的唯一动力。因此,出现了另外一种与之不同的价值取向,即“利他主义”。利他主义首先考虑他人利益,将个人的利益放在第二位。但其最终的结果不只使单个人受益,而是使众人受益,使全社会受益。

当然,人们在做决策时要进行自己的价值判断,这种价值判断要符合个人价值,组织价值以及社会价值的要求,因此没有纯粹的利己主义与纯粹的利他主义。由于二者的结合,也因此产生了“利他前提下的利己主义”。在我看来,利他前提下的利己主义,就是指采取“利他”的行动,得到“利他”与“利己”结果的观念。这种共赢的局面是绝大多数人(排除一些损人利己的不法商家)所希望的。结合社会的发展现状,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愈发凸显了利他前提下的利己主义的合理性。

据福布斯中文网报道,阿里巴巴董事会主席马云已经取代万达董事长王健林,成为中国内地首富。而相较于捐出他自己所有的钱,他认为作为商人,创造就业岗位,发展商业确保人们能有工作以及好的生活条件更为重要。阿里巴巴已经发展成了一个庞大的商业体,而对于马云自身来说金钱已经不是他事业的重心,他更加注重承担商人的社会责任,这也是利他主义的表现;与此同时,他也收获了较高的社会声望与良好的名誉,塑造了人们对阿里巴巴及其旗下产业的品牌认知,这对企业来说是一份无形的资产。

阿里巴巴是目前国内最大的专门从事B2B业务的服务运营商,拥有约四万七千名员工。以其旗下的淘宝网为例,该网站为传统企业提供了除了线下贸易之外另一种全新的途径,即网上贸易,这其中更是涉及了无数的企业及员工。因此马云及其董事会做出的任何一个决定优先考虑的是整个集团,合作商及其员工乃至全社会的电商产业更好地发展。而从这些全民受益的决策中,马云及董事会成员也能够享受到物质及精神上的回报,这与他人的利益并不冲突。

美国市场营销协会对市场营销下的定义是在创造、沟通、传播和交换产品中,为顾客、客户、合作伙伴以及整个社会带来价值的一系列活动、过程和体系。这一定义将企业的价值创造和交换与整个社会联系起来,摒弃了“无奸不商”的极端利己主义的看法。企业在进行市场营销战略规划时,必须涉及顾客满意战略,其中包含了顾客让渡价值,供给与需求的匹配以及独特的消费体验等方面内容。

淘宝网采取的营销策略,包含了顾客满意战略的要点。淘宝网是一个涉猎极为全面的网络交易平台,消费者在其中几乎能够找到他们所需要的一切商品;其次,由于开店成本投入的差异,很多的商品在淘宝上的标价要比实体店低很多,而商家给予商品低价的同时,会强调其原有的价值,让顾客产生花了较少的钱买了质量更好的产品的感觉;另一方面,大部分的商家会在顾客下单时赠送一份运费险,尽管很便宜,但却能在顾客退换货时提供运费保障,减少人们网上购物的顾虑,给了顾客良好的消费体验,也带来了顾客满意度的提升。

在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社会,商家只有将顾客的体验与反馈作为自己经营的前提,赢得

一部分固定的客户群体,才能持续地获得利润,使店铺得到发展。

阿里巴巴集团的案例证明了市场经济背景下利他前提下的利己主义的合理性,而这也是市场营销学的核心理念。正如市场营销的定义所表达的企业与社会的联系,说明了企业生存对社会环境的依赖特性,因此在企业的市场营销过程中,要将消费者,合作商等的价值回报放在优先位置,主动地承担社会责任。自然,企业自身的利益也会随之产生,除了物质回报,更有精神层面,如企业的社会地位,企业家个人的社会声望的提升,这些远比看得见的金钱的价值高得多。

参考文献

[1] 李善明,王毅武主编,唐任伍著,《中国经济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2004.07

[2] 周菲等著,《组织行为学视域企业竞争力》,2012.0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