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戏剧史稿笔记.docx
中国当代戏剧史大纲
中国当代戏剧史大纲中国当代戏剧史大纲——新中国成立后2015-6一.建国后十七年戏剧的发展1.政府行为的戏剧(1)建立覆盖全国的严密完整的戏剧体系1949年7月召开的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2)演出机构国有化政府统一管理,中央——省——地区,三级设置的话剧院团1949年4月中国青年艺术剧院1956年中央实验话剧团1956年中国儿童剧院(3)1955年建立总导演制焦菊隐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黄佐临上海人民艺术剧院(4)戏剧人才的培养机制欧阳予倩中央戏剧学院熊佛西上海戏剧学院2、五,六十年代的话剧(1)舞台上的颂歌——革命英雄史诗胡可《战斗力成长》陈其通《万水千山》白刃《兵临城下》(2)舞台上的颂歌——歌唱新生活1955年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崔德志《刘莲英》1950年黑龙江文工团金剑《赵小兰》1952年东北人民艺术剧院孙芋《妇女代表》1953年东北人民艺术剧院安波《春风吹到诺敏河》(3)“第四种剧本”的出现“三种剧本”——概念化的描写工农兵1957《南京日报》评论文章提出“第四种戏剧”概念戏剧观念——直面现实,不回避生活中的矛盾,走现实主义道路题材——打破框架,扩展视野,知识分子,家庭感情个人生活评价——收到批判,政治倾向有问题,作家创作环境恶化代表作A.1956 岳野《同甘共苦》a.1957年1月由中央实验话剧院首演,孙维世导演。
b.该剧以农业合作化运动为背景,描写了高级干部家庭内部的矛盾,以及在处理这些婚恋矛盾中所表现出来的新的爱情伦理观念。
剧作者尝试在表现复杂的人际关系的同时,凸现人的复杂情感和内心体验。
剧中没有传统意义上正、反面人物的划分,也没有直白的说教,应当说是一部比较成功的剧作,演出后颇受好评。
B.1957 杨履方《布谷鸟又叫了》a.上海人民艺术剧院上演,黄佐临导演。
b.该剧表现了共青团员们与封建狭隘的思想意识的冲突,塑造了追求理想和美好生活的社会新人的形象,揭露了以权谋私、打击报复的党内生活中的不良习气。
当代话剧知识点总结
当代话剧知识点总结话剧是一种古老而又现代的戏剧形式,是一种以对话为主要表现手段的戏剧形式。
当代话剧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自20世纪以来,中国的话剧在创作、演出和市场发展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在当代中国,话剧已经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文化形式,对于促进文化交流、推动社会进步以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因此,学习和了解当代话剧知识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当代话剧的历史与发展1. 中国话剧的起源与发展中国话剧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明代的“蹴鞠戏”和“弹唱戏”,演员穿着木偶进行表演,这可以说是中国话剧的萌芽。
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由于一些外国音乐传教士在中国传播西洋音乐,启发了中国话剧的发展。
在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话剧文化深受西方戏剧的影响,引入了一些西方话剧的表演形式和表演技巧。
20世纪初,随着西方话剧的引进和中国话剧的发展,中国话剧开始形成了独特的表演风格和文化传统。
2. 当代中国话剧的发展20世纪初,中国画家、剧作家、导演等先驱者开始了话剧的创作和改革工作。
在这一时期,中国的话剧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出现了很多优秀的作品和表演艺术家。
然而,中国的话剧也受到了一些政治、历史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导致了话剧的发展出现了一些曲折。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国的话剧迎来了一个繁荣期,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话剧作品和表演艺术家。
从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中国的话剧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各类话剧作品和演出形式不断更新和发展,为当代中国的话剧发展开辟了新的空间。
二、当代话剧的创作与表演1. 当代话剧的创作当代话剧的创作是话剧艺术的核心,是话剧艺术家创作才华和审美情趣的集中体现。
话剧创作包括话剧剧本的创作和话剧舞台的创作。
当代话剧的剧本创作要求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背景,必须具有一定的戏剧性和舞台表现力。
当代话剧舞台的创作要求敏锐的观察力和独特的审美情趣,要求话剧舞台的布景、情节、动作等要有一定的艺术特色。
2. 当代话剧的表演当代话剧的表演是话剧的灵魂,是话剧艺术家艺术修养和临场表现的综合体现。
中国戏剧史
第一章早期话剧的前奏第一节中国话剧起源前的社会背景一、实用文学观的流行中国现代话剧产生于两个世纪交替之际,东西方两大文明的对抗与交融之中。
迫于局势,一批先知先觉的中国人意识到必须开眼看世界,了解西学,研究洋务,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以通俗文化艺术唤起民众成了救亡图存振兴祖国的基本路线。
二、国际化、世界化意识的觉醒表现:1、翻译西方作品:严复→翻译的标准:信(准确)达(流畅)雅(有文采)林纾,本人并不懂外文,与魏易(懂外语)合作2、引进西方的“奇淫技巧”电影:1895年12月28日法国巴黎电影诞生(米埃尔兄弟)1896年8月11日电影传入中国3、出国留学热潮:容闳中国第一位留学生被称为留学之父在美国哈佛大学取得学位第二节中国话剧的前奏——戏剧改良一、传统戏剧的状况以歌舞来表演故事为基本手段特点:以表演为中心,淡化文学性,注重观赏性和消遣性,远离社会现实。
西方戏剧也曾有过诗乐舞一体的湿气诗→话剧(drama)歌→歌剧(opear)舞→舞剧(dance opear)二、戏剧形态的新参照——西方话剧在中国的演出最早的话剧演出应该是教堂的圣剧表演和西方侨民的业余演出。
1866年浪子、好汉两个剧社合并为A.D.C剧团,修建了正规剧场——兰心大剧院教会学校的演剧是西方戏剧影响中国人民的有一个比较有利因素最早教会学校演剧:1899年圣诞节,上海圣约翰书院的学生演剧。
第二章早期话剧的兴衰第一节中国话剧的发端——春柳社1906年底,一批中国留学生在日本东京成立春柳社。
春柳社是综合性文艺社团,包括戏剧、音乐、诗歌、美术等部门,其中演艺部成立最早。
春柳社的主要成员:李叔同、曾孝谷、陆镜若、欧阳予倩1907年2月,春柳社在东京演出了《茶花女》的第三幕。
这是春柳社演出的第一个,也是影响最大的剧目。
这是“中国人用中国话演出的第一个话剧”——张庚。
选择《茶花女》的原因:小仲马的艺术宗旨和春柳社的艺术宗旨是一致的:戏剧不是目的,它仅仅是达到目的的手段,任何文学,如果不把完善到得、理想和有益作为目的,就都是病态的,不健康的。
中国戏剧戏曲-笔记
中国戏剧戏曲学笔记综合艺术知识u 戏剧和戏曲的区别狭义的戏剧专职以古希腊悲剧和喜剧为开端,载欧洲各国发展起来既而在全世界广泛流行的舞台演出形式,在中国称为“话剧”;广义的戏剧即世界各国、各地区的传统的以及现当代的各种戏剧形式。
u 戏剧的划分西方:戏剧学类单指话剧,歌剧(音乐)、舞剧(舞蹈)都被排除在外;u 中国戏曲的虚拟性虚,指的是动作中所要操作或附着的东西并不存在,如开门的门,上马的马;拟,是仿照、模拟生活动作,开门、上马的动作完全模仿生活中的动作,用真实的生活动作来引起观众的幻觉。
1. 戏剧表演的动作具有变形、强化、美化的性质,以及程式化的特点,有统一的规范。
2. 戏曲时空随剧中人的叙述,根据人物的身份、动作而随意确立。
3. 戏曲表演脱形求神,用经过提炼的、美化的抽象的表演来揭示生活现象的底蕴。
u 宋元南戏——以南方方言、南方曲调所组成的一种民间戏曲。
1. 南戏之祖:《琵琶记》。
2. 《琵琶记》与《荆钗记》、《白兔记》、《拜月记》、《杀狗记》(史称“荆、刘、拜、杀”四大传奇)的问世,标志着南戏已经成型;3. 最早的南戏——《张协状元》,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宋代南戏剧本;4. 最成功的南戏——《琵琶记》(元末,高明),昆曲常演的《吃糠》、《描容》、《上路》、《扫松》、《坠马》均出自《琵琶记》。
u 元杂剧1. 元代是我国戏剧史上第一个黄金时代;2. 关汉卿——我国戏剧史上最早也是最伟大的戏剧作家——;△悲剧《窦娥冤》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手法结合。
△喜剧《望江亭》,川剧《谭记儿》、京剧《望江亭》均改编于此,京剧《望江亭》是张君秋先生的代表作;△喜剧《救风尘》;△历史剧《单刀会》取自三国题材。
3. 元杂剧常识:1) 结构一般以一本四折为单位表演一个完整的故事,四折反映了现实生活中矛盾的起、承、转、合四个过程。
所谓“折”,即现在戏剧中的“幕”,每一折都是戏剧情节发展的一个段落。
2) “楔子”,相当于现在戏剧的“过场戏”。
中国戏剧史稿复习资料(1899
中国现代戏剧史稿(1899——1949)绪论一、现代性——历史使然1.中国戏剧从古典形态向现代形态的历史性转变(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2.向现代型转变的主要表现:A.戏剧价值观念的变化:真实反映社会人生,表现人的价值和尊严,以批判的眼光看待历史和现实,真正表达人的思想感情和精神世界,成为一门真正“人”的艺术。
B.戏剧精神内涵的变化:“忠、孝、节、义”、迷信观念转变为人道主义、民主主义、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新思想。
C.舞台人物形象体系的变化: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神仙鬼怪转变为直接来自现代和会生活的人物形象。
D.戏剧艺术生态构成上的变化:从戏曲一元格局转变为话剧-戏曲二元格局。
二、中国现代戏剧的崛起1.代表:新兴话剧2.向西方寻求戏剧新观念的表现:上海学生演剧;梁启超、陈独秀的理论3.新戏剧的婴儿期:文明新戏4.新的历史时期:“五四”运动后三、中国现代戏剧的发展历程1.从“五四”前夕到二十年代末,文明新戏没落,现代戏剧勃兴时期。
2.二十年代:戏剧新思潮、新观念活跃期。
(特点:对旧事物大胆怀疑、坚决批判;对新事物热情向往、执着追求)3.三十年代:由曲折发展至成熟期⑴特点:A.政治上:对战斗性的追求明显加强B.艺术上:一方面:“理”盛于“情”,主题大于形象,思想和艺术不平衡;另一方面:艺术内容和形式随历史前进不断发展;作家队伍内取长补短,探讨和创作水平提高取得了成绩。
⑵艺术上臻于成熟的标志:A.从编、导、演等各方面看,已在我国特有的民族土壤中扎根、独立,在戏剧舞台上取得了不可动摇的地位,并在戏剧运动中发挥主导作用。
B.创作队伍形成:由左翼剧作家和民主主义进步剧作家组成,创作出具有代表性的优秀作品,并表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
4.四十年代:黄金时代的特点:A.在成熟的基础上,向丰富性、多样性方面开拓了新路B.在戏剧艺术的探索上,改变了“五四”以来只强调向西方学习而忽视中国戏剧传统的状态,戏剧民族化问题受普遍重视。
中国戏剧文字资料
中国戏剧文字资料第一篇:中国戏剧文字资料中国戏剧中国戏剧主要包括戏曲和话剧:戏曲是中国固有的传统戏剧,话剧则是20世纪引进的西方戏剧形式。
中国古典戏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剧坛上也占有独特的位置,与古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剧。
戏曲的形成,最早可以追溯秦汉时代。
但形成过程相当漫长,到了宋元之际才得成型。
成熟的戏曲要从元杂剧算起,经历、明、清的不断发展成熟而进入现代,历八百多年繁盛不败,如今有360多个剧种。
中国古典戏曲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曾先后出现了宋元南戏、元代杂剧、明清传奇、清代地方戏及近、现代戏曲等基本形式。
中国戏曲宋元南戏形成于北宋末年的温州,是中国较早成熟的戏曲形式。
它熔歌唱、舞蹈、念白、科范于一体,表演一个完整的故事。
均没有严格规定它要用南方曲调,韵律还是宫调。
其唱法富于变化,有独唱、对唱、轮唱、合唱等。
乐器以鼓板为主。
南戏的演唱灵活自如,并且给曲、白、科介的综合运用。
南戏的音乐最初取材于当地流行的民歌,但也有很大一部分是宋代流行的词体歌曲。
南戏表演艺术具有汉族民间歌舞小戏的表演特色,同时吸收了宋杂剧插科打诨的滑稽表演等传统表演形式。
南戏脚色行当共有7种,即生、旦、净、丑、外、末、贴。
净、丑是南戏中的一对喜剧脚色,它和生、旦等正剧脚色形成鲜明的对比,并形成了以生、旦为主的脚色表演体制。
《张协状元》《琵琶记》《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记》宋元南戏的演出形式和艺术成就,在当时以及其后的几个世纪中影响很大。
明清戏曲的舞台艺术直接继承了南戏的传统,从而奠定了中国戏曲舞台艺术的基础。
元代杂剧元杂剧又称北杂剧,是元代用北曲演唱的汉族戏曲形式。
形成于宋末,繁盛于元大德年间。
元杂剧是在金院本和诸宫调的直接影响之下,融合各种表演艺术形式而成的一种完整的戏剧形式。
并在唐宋以来话本、词曲、讲唱文学的基础上创造了成熟的文学剧本。
元杂剧在内容上不仅丰富了久已在汉族民间传唱的故事,而且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最喜爱的文艺形式之一。
现代文学 戏剧部分知识点总结
现代文学戏剧部分第一个十年的戏剧(1917-1927)第一节初创时期的戏剧1戏剧严格地说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类:广义是指话剧、歌剧、戏曲艺术的总称;狭义则专指话剧。
文明戏时期2文明戏时期是中国现代话剧艺术的胚胎期。
文明戏曾被喻为“没有吹打的戏剧”,它完全不同于中国传统旧戏的虚拟化、程式化的歌舞剧形式,而是一种以对话和舞台艺术为基本特征的戏剧形式。
3春柳社1907年,在日本的中国留学生,受日本“浪人戏”的影响,成立了中国第一个话剧团体“春柳社”。
主要成员有曾孝谷、李哀、欧阳予倩、陆镜若、马绛士等。
演出了《黑人吁天录》《茶花女》。
4 1914年,上海建立“春柳剧场”。
5由天津南开学校创办人严范孙、张伯苓等创建于1909年的南开新剧团,编导过早期话剧《新村正》,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导表演体系。
6文明戏的衰落:文明戏不能算是具有现代意义的话剧艺术,因为文明戏的演出大多数没有完整的剧本,只有一张很简单的幕表提示,没有演出前的排练,演员表演过于随意。
文明戏越来越商业化。
戏剧改良期7 1918年10月《新青年》第5卷第4号刊出“戏剧改良专号”。
由胡适、傅斯年、欧阳予倩为代表。
8改良措施:一是批判旧戏;二是介绍西洋新剧,初步建立具有现代意味的新的戏剧观念。
9胡适:特别强调西方戏剧在戏剧思想内容上的进步意义,推崇切实关心家庭、社会、人生,主张维新革命,倡导个性解放的“易卜生主义”。
强调戏剧为人生及反映时代的社会功能作用,并主要介绍了“问题戏”“象征戏”“心理戏”“讽刺戏”等形式的戏剧,促进了“五四”以来现实主义戏剧观念的形成。
10傅斯年:针对中国旧戏具体提出了编写新式剧本的许多建议。
如在日常的社会现实中取材,写平常人的生活,塑造耐人寻味的个性人物,反对毫无疑义的大团圆结局。
还特别强调编制剧本,既要有文学价值,又要适用于舞台演出。
11欧阳予倩:强调了戏剧作为“社会之雏形”,“思想之影响”的社会功能后,又具体提出了“剧本”“剧评”“剧论”等现代戏剧艺术观念。
《中国戏剧演进史 全2册 》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第二节 予为词场 董狐——明清时期
的剧作评...
第一节 明清戏曲 理论概说
第三节 性命于 戏——明清时期的
舞台演出理...
读书笔记
谢谢观看
上册 中国戏剧的兴起与繁盛
01
第一章 中 国戏剧的起 源与形成
02
第二章 中 国戏剧的演 进与突变
03
第三章 宋 金都市文化 的高涨与北 曲杂剧的 成...
04
第四章 元 杂剧的兴盛 与衰退
06
第六章 王 实甫与《西 厢记》
05
第五章 关 汉卿和他的 杂剧创作
第七章 白朴和马致 远
第八章 元代初期其 他杂剧作家和作品
第四节 评价与影响
第一节 洪昇的生平 与创作
第二节 天宝遗事的 文化底蕴
第三节 《长生殿》 的主题和人物
第四节 《长生殿》 的艺术风格
第一节 孔尚任的生 平与创作
第二节 《桃花扇》 的主题
第三节 《桃花扇》 的人物塑造
第四节 《桃花扇》 的艺术成就
第一节 地方戏的勃 兴
第二节 清代声腔剧 种
第三节 京剧的发展 和兴盛
第四节 宗教观念的 变异与元后期神仙道 化剧...
第一节 南戏的兴起 与传播
第二节 南戏体制与 剧作的整体风貌
第三节 《永乐大典》 戏文三种
第四节 元末四大南 戏
第一节 高明的生平 与创作
第二节 《琵琶记》 的主题与人物形象塑
造
第三节 《琵琶记》 的结构特点与语言艺 术
第四节 《琵琶记》 的接受与影响
第四节 元杂剧的体 制特征
第一节 关汉卿 1
的生平和杂剧 创作
第二节 《窦娥 2
(完整word版)中国戏剧史
第一章戏曲概说第一节、什么是戏曲一、什么是戏曲?1、戏曲”名称的最早出处:至咸淳(1265-1274),永嘉戏曲出,泼少年化之,而后淫哇盛,正声歇。
——[宋]刘埙《水云村稿·词人吴用章传2、其它文献中的“戏曲”名称:元人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二十七《杂剧曲名》有“戏曲”一词,凡二见。
明人魏良辅《南词引正》:“清唱谓之冷唱,不比戏曲。
戏曲藉锣鼓之势,有躲闪省力,知者辨之。
”中国近代学者王国维撰写了《戏曲考原》、《宋元戏曲考》等著作,最终确定了用以指称中国传统戏剧样式的“戏曲”概念。
然后代之戏剧,必合言语、动作、歌唱,以演一故事,而后戏剧之意义始全。
故真戏剧必与戏曲相表里。
——王国维《宋元戏曲史》戏曲是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杂技等各种因素而以音乐和舞蹈为主要表现手段的戏剧。
——《辞海》3、现代戏曲学的奠基人王国维(1877-1927),字静安,号观堂,浙江海宁人。
清朝秀才,著名学者。
1907年起任学部图书局编辑,从事中国戏曲史和词曲的研究,著有《曲录》《宋元戏曲史》《人间词话》等,开创了研究戏曲史的风气。
1913年起从事中国古代史料、古器物、古文字学、音韵学的考订,尤致力于甲骨文、金文和汉晋简牍的考释。
1925年任清华研究院教授,除研究古史外,兼作西北史地和蒙古史料的整理考订。
4、现代戏曲学的另一位奠基人吴梅(1884-1939),字瞿安,号霜厓,长洲(今苏州)人。
戏曲作家、表演家、理论家、教育家、收藏家。
著有《奢摩他室曲话》《顾曲麈谈》《曲海目疏证》《中国戏曲概论》《元剧研究》《瞿安读曲记》《曲学通论》《南北词简谱》。
著名门人有任二北、卢前、唐圭璋、王季思、钱南扬、万云骏等。
第二节、戏曲戏剧曲艺1、戏曲与戏剧同一关系:在中国古代,戏曲是戏剧的唯一形式,戏曲就是戏剧,戏剧就是戏曲。
并列关系:在现代,戏剧有时专指西方话剧,和古代戏曲形成并列关系。
属种关系:在一般情况下,戏剧包括话剧、歌剧、舞剧、戏曲等样式。
戏剧概论笔记...doc
戏剧概论基本知识造舞台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社会生活的。
(其中上面的四种艺术形式成为戏剧分类的主要因素或者间接因素)在西方,戏剧,即指话剧。
在中国,戏剧是戏曲、话剧、歌剧等的总称,也常专指话剧。
2、戏剧构成的五要素这五者是戏剧的“本体性”要素,或称主导要素;其余诸方面,如作曲、舞台美术、音响效果等等,可视为戏剧的附属性要素,或者叫做戏剧的次要元素。
如果把戏剧分为“观、演”两端,上述五要素的前三者——编、导、演属于“演”这一段,观众是“观”的这一端,剧场则是将“演”与“观”连接起来的纽带。
3、戏剧的四方面特征:从言说方式,艺术构成方式,艺术运做流程,传播方式四个方面认识戏剧的本质特征。
第一部分:从舞台呈现样式区分舞台呈现样式这个角度来把握。
戏剧可分为:——表演艺术与语言艺术相结合的产物,变化。
2、歌剧——表演艺术与音乐艺术相结合的产物,以技巧性的美声为主要表演手段,音乐具有决定性的地位。
注意:34、,肢体语言来表现剧本。
)戏曲——表演艺术与多种因素的结合,是中国民族特色的戏剧,具有写意化、程式化、自由化等高度的综合性。
第二部分:从剧情构成内容三要素不同区分1、情节、性格、思想这三者成为构成戏剧作品内容的三大要素,因其在剧中的所占比重不同,便造成了不同的戏剧类型。
2、传奇剧、通俗剧、佳够剧。
此类剧以骑着离奇的情节取胜。
3、问题剧、政治剧、理念剧:都是重思想轻情节与性格。
问题剧:易卜生的四大问题剧:《社会支柱》、《玩偶之家》、《群鬼》、《人民公敌》政治剧:三江好》、《最后一计》)和《放下你的鞭子》4、性格剧和心理剧:分别一情节或思想作为剧情构成的重心。
像一些莎士比亚的悲剧和喜剧第三部分:从题材选择的不同区分1含“革命历史剧”)三个特征:历史的真实性、具有历史主义精神、对当代现实生活的启示性。
以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再现在舞台上。
2):以真人真事为题材,不能虚构。
两类:以人物事迹为描述对象的传记性纪实剧和事件过程为描述对象的报道性纪实剧。
中国现代戏剧史稿笔记
绪论:一、现代性——历史的使然基于历史要求的戏剧思潮和戏剧观念的根本转变,或者说戏剧之启蒙理性与现代意识的强化,是中国戏剧脱离古典时期,进入现代时期的基本标志。
1、中国戏剧向现代化的转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戏剧价值观念的变化。
第二:戏剧精神内涵的变化。
第三:舞台任务形象体系的变化。
第四:戏剧艺术生态构成上的变化。
二、中国现代戏剧的崛起变革先是在旧戏营垒的内部进行,这就是从戊戌维新到辛亥革命前后的戏剧改良运动。
首先:杂剧和传奇这种古老的戏剧文学体裁,从内容到形式都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其实:当时在舞台上处于“霸主”地位的京剧,也惊醒了改革的尝试。
三、中国现代戏剧的发展历程从一九一九年“五四”运动到四十年代,便是现代戏剧发展、成熟和繁荣的时期。
二十年代的话剧,在艺术上较文明新戏时期已有长足的发展。
首先:剧本文学的创作打开了新局面。
其次:对戏剧演出的完整性和艺术性具有重要意义的导演艺术,对中国话剧艺术的进一步发展与成熟,是有促进作用的。
三十年代的中国话剧在曲折发展中达到成熟的时期。
左翼戏剧运动成为戏剧运动的主力。
首先表现为政治上对战斗性的追求明显加强。
艺术发展上呈现相当复杂的局面。
主题大于形象,思想和艺术处于不平衡状态。
四十年代是中国人名在神圣的民族解放战争中经受血与火的考验的伟大时代,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高扬的伟大时代,也是中国现代戏剧史上的一个黄金时代。
第一:在三十年代已经成熟的基础上,向丰富性、多样性方面开拓了新路。
第二:在戏剧艺术的探索上,对五四以来只强调向西方学习而忽视中国戏剧传统的偏向进行了拨正,戏剧的民族化问题受到普遍重视。
二十年代戏剧以思想解放,个性解放的主题。
三十年代以阶级斗争、社会解放的主题。
四十年代民族解放的总主题,得到深入的表现。
四、中国现代戏剧的历史特征1、反帝反封的土壤诞生,左倾。
2、中国现代戏剧史,是中国新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戏剧变革、发展的历史。
3、虽然无暇顾及艺术,但并不轻视艺术。
中国近代戏剧知识点总结
中国近代戏剧知识点总结一、中国近代戏剧的发展历程1. 清末戏剧的衰落清末时期,中国戏曲开始走向衰落。
由于清政府对戏曲的打压和限制,以及江南文化的衰落,戏曲表演和创作的环境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而且,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中国传统戏曲的优势已经不再显著,因此戏曲的地位逐渐下降。
2. 戏剧的复兴从20世纪初开始,中国戏剧经历了一次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是中国戏剧的一次新的复兴。
这一时期,中国戏剧受到了外国戏剧的启发和影响,同时也受到了中国的社会变革和思想解放的影响。
这样就形成了一种新的戏剧现象。
3. 中国现代戏剧的兴起20世纪20年代左右,中国现代戏剧开始兴起。
在这一时期,各种戏剧形式开始在中国兴起,不仅有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也有各种新的戏剧形式。
这一时期的中国现代戏剧是中国戏剧的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也是中国戏剧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
4. 中国现代戏剧的繁荣20世纪30年代开始,中国现代戏剧逐渐走向繁荣。
这一时期,中国现代戏剧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艺术成就非凡。
中国现代戏剧在这一时期,不仅有大量的新戏剧作品,还有各种优秀的演员和导演,为中国现代戏剧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 中国现代戏剧的现状中国现代戏剧在20世纪50年代后,开始受到了中国解放后的变革和改革的影响。
在这一时期,中国现代戏剧受到了各种新的影响,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现象。
中国现代戏剧在这一时期,虽然也有繁荣的时期,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
中国现代戏剧在这一时期,也开始探索新的道路,寻找新的发展。
二、中国近代戏剧的类型及特点1. 话剧话剧是一种主要以口语为表演语言的文学艺术形式,它是一种通过对白和动作来进行表演的戏剧形式。
话剧是源自西方的戏剧形式,在中国近代戏剧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它最早是由外国的传教士和侨民传入中国,然后被中国人吸收和发展,成为中国戏剧的一种重要形式。
2. 京剧京剧是中国最著名的传统戏曲剧种之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它是中国戏曲的一种重要形式,具有丰富的艺术价值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中国现代戏剧
的一个方法,可以把许多丑事掩盖起来” (“不能表达自然的爱情”的悲哀) 谎言与说谎者本身(游戏) 吉 你知道我不想结婚? 余 为什么不想结婚? 吉 因为一个人最宝贵的是美神经 。一个人一结了婚,他的美神经就迟钝了。 余 这样说,还是不结婚的好? 吉 是的,你可以不可以陪我?
余 陪你做甚么? 吉 陪我不结婚?陪我不要结婚! 余 可以。(以手与之) “闹剧是一种感性的感受,喜剧是一种理 性的感受;感性的感受可以不加思考, 理性的感受必须经过思考……,闹剧只 要有声有色,而喜剧必须有味;……闹 剧的笑是哄堂捧腹,喜剧的笑是会心的 微笑”。 ——丁西林
浓重的漂泊感 、永远的流浪者 《古潭的声音》诗人和美瑛
“我是一個漂泊慣了的女孩子,……那裏也不 曾留過我的靈魂,我的靈魂好像隨時隨刻望 著那山外的山,水外的水,世界外的世界, 她剛到這一個世界,心裏早就作了到另一個 世界去的准備。我本想信先生的話,把藝術 做寄托靈魂的地方,可是我的靈魂告訴我連藝 術的宮殿她也是住不慣的,她沒有一刻能夠 安,她又要飛了……”
不愿这样戛然而止,我要流荡在人们中间 还有诗样的情怀。《序幕》与《尾声》 在这种用意下,仿佛有希腊悲剧一部分 的功能,导引观众的情绪入于更宽阔的 沉思的海。……那《序幕》和《尾声》 的纱幕便给了所谓的‘欣赏的距离’。 这祥,看戏的人们可以处在适中的地位 来看戏,而不至于使情感或者理解受了 惊吓。” 3、结构的精巧和语言的诗化
2、独特的“二元三人”的戏剧结构模式。 《压迫》男房客、房东、女房客 戏剧冲突的非根本性和价值判断的模糊, 和谐、互补,一种相对的合理性 。 3、机智诙谐充满戏剧性的语言。 “一个诗人,人家看不见的东西,他看得 见;人家看得见的东西,他看不见;人 家想不到的东西,他想得到;人家想得 到的东西,他想不到”。
中国戏剧史简要提纲
中国戏剧史期末考试复习资料中国话剧的发端是春柳社。
1906年底,一批中国留学生在日本东京成立了春柳社。
春柳社的主要成员是:李叔同、曾孝谷、陆镜若、欧阳予倩等。
1907年,春柳社演出了《茶花女》第三幕,这是春柳社演出的第一个,也是影响最大的剧目,是“中国人用中国话演出的第一个话剧”(张庚)。
1907年6月,春柳社又正式公演大型剧目《黑奴吁天录》,是中国完整话剧的第一次演出,也是中国话剧的第一个创作剧本。
1912年,陆镜若、马绛士在上海成立“新剧同志会”,后来欧阳予倩等人陆续加入。
新剧同志会在国内从事职业演剧,这是东京的前期春柳在国内的延续,这一时期的春柳又被称作是后期春柳。
所谓幕表剧,就是指只有故事大纲,依据故事大纲排定一个演员表和分幕分场表,有的附上重要的对话,而其余部分则依靠演员的临场发挥。
进化团是中国话剧史上第一个职业剧团,1910年冬成立于上海,1912年解散。
进化团的主要领导人是新剧活动家任天知。
《迦茵小传》是中国本土第一次演出真正的话剧。
与成熟期的中国话剧相比较,文明戏有着明显的不同:1.编剧方法承袭传统戏剧的幕表制。
2、戏剧结构注意连贯性与完整性,原原本本从头道来,注重讲故事。
多用明场,少用暗场。
使用开放式的结构,受章回体小说影响,分场极多。
3、演出风格上注意台上台下的交流,有大量的插科打诨。
4、表演方法上保留了传统戏剧角色分派的做法。
5、舞台美术贫困化,有时连桌子椅子也是画在幕布上的。
1918年6月的《新青年》出“易卜生专号”,发表了易卜生的剧本《娜拉》(即《玩偶之家》)、《国民之敌》(《全民公敌》)、《小爱友夫》。
民众戏剧社1921年5月成立于上海,同时创办《戏剧》杂志。
民众戏剧社由汪优游发起,主要成员有沈雁冰、郑振铎、欧阳予倩、熊佛西、陈大悲等13人。
这是新文学运动中第一个戏剧团体。
戏剧协社1921年12月成立于上海。
由马振基发起,主要成员有谷剑尘、欧阳予倩、洪深等。
这个团体公演了16次,活动了12年,是成绩最大,时间最长的剧社。
第二节中国近现代戏剧
第二节中国近现代戏剧第一篇:第二节中国近现代戏剧第二节中国近现代戏剧此部分主要参考袁行霈主编的《中国文学史》、钱理群等主编的《现当代文学三十年》。
其他可以参考程光伟、孔庆东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董建、董乐山著《戏剧艺术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1、戏剧与戏曲戏剧是特殊的艺术类型,是一种时空综合性艺术,是表情和造型相结合的综合性艺术(如音乐就是一种表情艺术,绘画和舞蹈就是造型艺术),也是一门古来的艺术,自人类文明产生之始就有了古老的戏剧。
戏剧在狭义上就是话剧,是西方戏剧。
1907年戏剧传入中国,标志性事件就是春柳社按西方样式编演了新戏剧《茶花女》。
戏曲是中国传统戏剧的统称,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比如昆曲、皮黄戏、京剧等。
宋元之后,以歌舞演故事为主的南戏与杂剧占据戏曲舞台,清代则是京剧发展和兴盛的时期。
由国外传入的话剧被称为新戏,而传统戏曲被称为旧戏,新剧旧剧的对应即话剧与戏曲的对应贯穿整个中国的20世纪。
2、世界范围内得以保存下来的三大戏剧文化体系古希腊罗马的古典戏剧(悲喜剧),古印度的梵剧和中国的戏曲。
前三种戏剧和日本的能剧并为四大样式。
西方文化为主导文化,古希腊为源头,西方文化强势,而东方文化系统和印度梵剧已经消亡,日本的能剧和歌舞仍然存在。
在法国的学者发现东方戏剧的魅力在于是残酷戏剧。
中国戏曲的特点是角色行当化,表演的歌舞化和舞台构造虚拟化、写意化。
戏剧是与人类文明、人类本性、人类之根相结合,戏剧属于物质文化更属于精神文化(三大文化指物质、制度和精神)3、戏剧的起源戏剧起源关系到人的模仿的本能、表现的本能、观看的本能。
戏剧是一种社会化的艺术,是群体艺术,它与人的社会性相关,是社会化本能相结合的产物。
4、戏剧的本质特征与要素构成戏剧的基本要素有四个(1)演员和表演艺术(核心要素);(2)观众的因素,观演关系——戏剧的基本关系和基本矛盾;(3)剧本因素(意味着表演一个故事),戏剧的特定情境,剧本对戏剧的规定性,情节和戏剧冲突不可缺少。
编导艺考文常笔记精要:中国戏剧.docx
编导艺考文学艺术常识(文常)备考课程编导艺考文常笔记精要中国戏剧第一章先秦到六朝中国戏曲萌芽于原始歌舞,是由民间歌舞和说唱艺术等多种不同艺术形式综合而成的。
先秦到六朝主要是戏曲的萌芽期。
第一节原始到商周一、原始歌舞原始时期出现了以装扮为主要艺术手段的歌舞活动,其体现出艺术发生之初的几个特点:一、是对生活的模拟表演;二、具有综合性,歌唱、舞蹈、器乐结合;三、具有娱神的仪式性。
二、巫傩祭仪商周时期,歌舞由集体活动发展成少数人的娱乐,出现了以娱神为目的,兼以娱人的巫觋表演,在南方尤为兴盛。
巫傩是盛行于商周的一种逐鬼除疫的祭祀仪式。
据淮南子记载,其核心人物是“方相氏”。
秦汉以后,傩祭宗教色彩淡化,逐渐显示娱人的特点。
到宋代宫廷傩舞中,方相氏已由将军、门神等代替。
第二节春秋到南北朝戏剧一、俳优春秋战国时期从巫觋中分化出“优”,或称“俳优”、“倡优”。
他们是宫廷中专攻帝王声色之娱的职业艺人,擅长歌舞模仿,一般由男子充任。
《史记·滑稽列传》中有“优孟衣冠”的故事,从中可以看到先秦俳优的状况。
二、角抵戏汉代出现了“百戏”,其中以“角抵戏”最引人瞩目。
角抵戏源于上古祭祀战神蚩尤的舞蹈“蚩尤戏”,最初指两个人徒手搏斗以角力之大小的武术表演。
西汉以后演变成一种有固定内容和情节,又角力者装扮人物的故事表演。
当时最著名的角抵戏是《东海黄公》,它已经具有了角色扮演、情节、假定情景和较强的娱乐性,可谓中国戏曲的萌芽。
三、歌舞戏南北朝末年,出现了呈现戏曲雏形的歌舞戏,代表曲目有《拔头》、《大面》、《踏摇娘》。
这些歌舞戏中已经呈现出“以歌舞演故事”的中国戏曲的典型特征:有人物化妆表演、有问答对话、有线索单纯的故事、有戏剧冲突的情节等。
第二章唐、宋时期第一节隋唐戏剧隋代增设剧场、成立乐曲机关促进了戏剧的发展。
唐代经济繁荣、文化发达为戏剧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首先,《拔头》、《大面》、《踏摇娘》等歌舞戏继续流行,不过经过革新后更具有戏剧性,体现在:一、踏摇娘表演者由男角色变为女角色;二、增加“典库”调弄,表演者由两人增加到三人;三、添加了乐器伴奏;四、增添了一些科介;五、除伴唱还增加了说白。
《中国现代喜剧论稿》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欧阳予倩和写实型社 会讽刺剧
陈白尘等人和政治型 讽刺剧
第4章 风俗的喜剧
宋春舫的戏剧创作
王文显和《委曲求 全》
李健吾与《以身作 则》和《新学究》
第5章 丁西林的喜剧
多维度的意义结构体
冬天的童话与爱的乌 托邦
英国近现代戏剧的影 响
中国喜剧的新范式
第6章 徐的喜剧
神秘的诗意和奇诡 的哲理
“当代中国人文大系”出版说明
第1章 喜剧与时代
横的观鉴:喜剧的 客观必然性
纵的追溯:喜剧的 主观意向性
观念重塑:喜剧的 多种可能性
第2章 幽默的喜剧
幽默喜剧的日渐活跃
胡也频模式和林语堂 的《子见南子》
丁西林模式和袁牧之 两个角色演的戏
幽默喜剧的美学品格 及其历史走向
第3章 讽刺的喜剧
现代讽刺喜剧的早期 尝试
05 第4章 风俗的喜剧
06 第5章 丁西林的喜剧
目录
07 第6章 徐的喜剧
09 第8章 陈白尘的喜剧
08 第7章 李健吾的喜剧 010 第9章 回顾与思考
目录
011 附录
013
中国现代喜剧主要作 品编目(1927-19...
012 朱光潜的喜剧思想 014 主要参考书目
作为中国新文学的一部分,中国的现代喜剧滥觞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成形于“五四”之后的20年代,在 30年代取得了关键性的发展。随着中国喜剧观念现代重塑的过程,喜剧合法性的问题得到了初步的解决,中国的 现代喜剧艺术自30年代中期开始进入成熟期,并在1940年以后迎来了自己的黄金时代。中国喜剧由其古典形态向 现代形态的历史转型至此基本完成。 本书以此为背景,在史料钩沉、搜集、甄别和整理的基础上,从宏观、中观、 微观三个层面系统考察了中国现代喜剧在1927—1939年间的生态环境、思想背景、艺术类型、发展历史、运动 规律、价值立场、总体风貌及其在中国喜剧史上的贡献和影响。此外,书中还辟有专门章节,研究了幽默喜剧、 讽刺喜剧和风俗喜剧在这一时期的发展路径、类型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互动关联;并结合重点作品进一步探讨了 本期代表性作家丁西林、熊佛西、欧阳予倩、李健吾、陈白尘、徐訏等人的艺术追求和他们在现代时期的创作实 绩。 本书的附录部分为对于林语堂幽默思想、朱光潜喜剧思想的研究和1927—1939年间中国现代喜剧主要作品 的编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一、现代性——历史的使然基于历史要求的戏剧思潮和戏剧观念的根本转变,或者说戏剧之启蒙理性与现代意识的强化,是中国戏剧脱离古典时期,进入现代时期的基本标志。
1、中国戏剧向现代化的转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戏剧价值观念的变化。
第二:戏剧精神内涵的变化。
第三:舞台任务形象体系的变化。
第四:戏剧艺术生态构成上的变化。
二、中国现代戏剧的崛起变革先是在旧戏营垒的内部进行,这就是从戊戌维新到辛亥革命前后的戏剧改良运动。
首先:杂剧和传奇这种古老的戏剧文学体裁,从内容到形式都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其实:当时在舞台上处于“霸主”地位的京剧,也惊醒了改革的尝试。
三、中国现代戏剧的发展历程从一九一九年“五四”运动到四十年代,便是现代戏剧发展、成熟和繁荣的时期。
二十年代的话剧,在艺术上较文明新戏时期已有长足的发展。
首先:剧本文学的创作打开了新局面。
其次:对戏剧演出的完整性和艺术性具有重要意义的导演艺术,对中国话剧艺术的进一步发展与成熟,是有促进作用的。
三十年代的中国话剧在曲折发展中达到成熟的时期。
左翼戏剧运动成为戏剧运动的主力。
首先表现为政治上对战斗性的追求明显加强。
艺术发展上呈现相当复杂的局面。
主题大于形象,思想和艺术处于不平衡状态。
四十年代是中国人名在神圣的民族解放战争中经受血与火的考验的伟大时代,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高扬的伟大时代,也是中国现代戏剧史上的一个黄金时代。
第一:在三十年代已经成熟的基础上,向丰富性、多样性方面开拓了新路。
第二:在戏剧艺术的探索上,对五四以来只强调向西方学习而忽视中国戏剧传统的偏向进行了拨正,戏剧的民族化问题受到普遍重视。
二十年代戏剧以思想解放,个性解放的主题。
三十年代以阶级斗争、社会解放的主题。
四十年代民族解放的总主题,得到深入的表现。
四、中国现代戏剧的历史特征1、反帝反封的土壤诞生,左倾。
2、中国现代戏剧史,是中国新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戏剧变革、发展的历史。
3、虽然无暇顾及艺术,但并不轻视艺术。
五、中国现代戏剧的历史局限1、政治倾向性的强烈和战斗旗帜的鲜明。
2、系统的理论建设一直是十分薄弱的环节。
3、中国戏剧向现代化的转变,其历史进程是艰难而缓慢的。
第一节:文明新戏——新兴话剧的萌芽(一八九九年至一九一八年)中国新兴话剧萌芽于戊戌变法至辛亥革命。
汪笑侬时代新戏。
文明新戏这种话剧最早的形式,是以春柳社为代表的一批在日本的中国留学生创立。
春柳社的发起人为李叔同和曾孝谷。
曾孝谷改编的五幕剧《黑奴吁天录》,这是第一出中国人创作演出的话剧,也标志着不同于前一阶段国内学生演剧的文明新戏的正式开端。
《黑奴吁天录》以饱满的反抗民族压迫的思想内容和初具规模的话剧特色,激起了留日学生和旅日革命人士的强烈反响,也得到了日本进步戏剧届的一致赞扬。
辛亥革命之后,文明新戏从鼎盛走向了衰落。
第二节:《黑奴吁天录》及春柳派的戏剧创作原著《汤姆叔叔的小屋》。
春柳派一开始就注意梳理严肃认真的艺术风格,坚持先有完整的剧本,然后照本排练,反对幕表制和演员在舞台上离开剧本仍以的发挥。
后期随波逐流。
第三节:进化团派的戏剧创作进化团派和天知派新剧,与春柳派不相同的风格特点。
百分之八九十都有它宣传的目的,而春柳社演剧的时代感和政治倾向性远不如进化团强烈和鲜明了。
《黄金赤血》中国第一个镜框式舞台的新型剧场——新舞台进化团的新剧较之于春柳派通俗、自由、不拘一格,它更多的吸收了继承了中国传统戏曲的艺术特点,带着鲜明的民族和地方色彩,在当时被认为是偏土的,而不是洋气的。
接近群众,具有雅俗共赏的特点。
缺点:主要是为革命作宣传,缺少艺术上的追求。
第四节:在商业文化中走向衰落的文明新戏第五节:南开校园戏剧的新贡献1、业余剧团2、受欧美近代剧影响3、《新村正》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南开新剧的最后一个高峰之作,也标志着我国新兴话剧一个新阶段的开端。
第二章:现代戏剧观念的确立与新兴话剧的发展(一九一八年至一九二九年)第一节:概述戏剧新浪潮:代表作《新村正》,主要阵地《新青年》积极进步的作用:1、批判了没落中的旧剧作为玩物和把戏的弊病,强调了戏剧严肃的社会意义和文学价值。
2、《新青年》所发起、组织的对传统旧戏的批判,促进了戏剧观念的更新,确立了近代现实主义戏剧观念在中国新兴话剧发展中的指导意义。
3、强调了戏剧创作的现实主义精神。
“爱美的”戏剧:民众戏剧社,辛酉学社,上海戏剧协社(柱石)洪深加入协社,建立严格的排演制和导演制。
经过一九二四年《少奶奶的扇子》的演出成功,新兴话剧经过艰难的探索,终于立足于中国舞台。
一九二三年,新民剧场开创男女合演的新风。
“人艺剧专”不仅是我国第一所试用西方戏剧艺术教育方式培养话剧专门人才的学校。
真正为二十年代末期现代戏剧打开一个崭新局面的是田汉创建和领导的南国社。
二、戏剧文学创作。
积极浪漫主义是这一时期话剧创作的主潮。
这一时期戏剧创作弱点:第一,新兴话剧所代表的戏剧新观念如何与中国传统的戏剧美学相结合,当时还正在摸索当中。
第二,剧作家大多是自由主义和民主主义的知识分子,他们多从自我感受出发表现那个时代,视野不够开阔,选材不够广泛。
第三,剧本大多数还是比较,从艺术上讲,这一时期的剧本大多数还是比较稚嫩和粗糙的。
第二节:欧阳予倩及其剧作一九二二年《泼妇》和《回家以后》这两部独幕剧,奠定了欧阳予倩在中国现代戏剧史上的重要地位。
《泼妇》是欧阳予倩告别文明戏旧风,摆脱幕表戏编剧方法而创作的第一个完本的剧本。
欧阳予倩的历史剧舞台性很强,艺术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尤其是具有鲜明的名族风格。
他熟悉中国传统戏剧的美学特征和观众心理,熟悉舞台艺术实践。
第三节:熊佛西及其剧作熊佛西是中国现代戏剧的拓荒者之一。
熊佛西的第一批剧作都是站在现代启蒙主义文化立场上批判现实的社会问题剧。
《一片爱国心》是熊佛西剧作中多幕剧的代表作,独幕剧代表作是《王三》。
熊佛西的“农民剧本”,不仅力求其内容扣合农民的生活,而且技巧也是以农民能读能演为原则。
表现的是一种改良主义的社会思想。
《袁世凯》标志着熊佛西自我修正了他以前“戏剧应以趣味为中心”的主张,标志着他对戏剧的思想性和美感形式的关系有了新的认识。
故事生动,动作性强,充满生活情趣,是熊佛西剧作的基本风格。
第四节:郭沫若早起历史剧及其他历史剧作家浪漫主义诗人和剧作家。
《卓文君》完成了郭沫若历史剧创作中他的第一篇翻案文案。
有强烈的现实主义倾向。
塑造了一个出走的娜拉式的中国妇女形象。
标志着他在戏剧创作中大大地向前走了一步。
郭沫若早起的历史剧充满了理想的色彩和主观表现的倾向,具有浪漫主义的鲜明特征。
首先:这些历史剧有一种浩大奔放的气势。
其次,处理历史事件和人物的主观化倾向。
第三,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第五节丁西林的戏剧创作丁西林追求趣味,能深入人物的性格和社会生活的底蕴,他以高雅的情趣和机智的幽默开我国现代幽默戏剧的先河。
《一只马蜂》早期代表作《压迫》特点:艺术风格独树一帜,自然。
抗日时期的代表作独幕喜剧《三块钱国币》:批判意识更强,讽刺性更强,人物性格最明显。
是抗日时期也是整个现代戏剧史上最优秀的独幕剧之一。
第六节陈大悲、汪仲贤和蒲伯英通俗戏剧陈大悲在中国现代戏剧史上的地位的奠定,主要的还在于他积极推行“爱美的”戏剧运动。
首先提出“非营业性质”亦即“爱美的”方针的,却是汪仲贤。
流传下来的只有《好儿子》第七节白薇、袁昌英和濮舜卿白薇在中国现代女剧作家中成就最大,他的话剧创作上的历史地位与小说创作上的丁玲相比。
赢得声誉的是《琳丽》,象征主义与表现主义的色彩。
袁昌英代表作《孔雀东南飞》第八节余上沅和徐志摩新月社,国剧运动中,两人起了重要作用。
余上沅代表作:《兵变》《回家》《塑像》,缺点:一方面能够摄取含有社会意义的题材,另一方面又写不出严肃的表现人生、说明人生的道理。
第三章:田汉(一八九八年至一九六八年)第一节:田汉的戏剧创作道路1、领导南国戏剧运动。
2、《丽人行》的问世,标志着田汉整个民主革命时期戏剧创作的一个高峰。
第二节:《获虎之夜》《名优之死》等二十年代的剧作《获虎之夜》特点:1、充分注意了戏的提炼和选择,讲究现实主义的戏剧结构,全剧具有强烈的扣人心弦的戏剧性。
2、重视人物形象的真实刻画。
3、剧本富有民俗色彩和乡土气息。
《名优之死》是揭示艺术的社会命运问题。
自然流畅之美。
《关汉卿》的问世标志了他在表现这类题材上所达到的思想和艺术的高峰。
第三节:《梅雨》《回春之曲》等三十年代的剧作第四节:《秋声赋》《丽人行》第五节:田汉剧作的艺术成就和艺术风格田汉是我国现代戏剧中浪漫主义流派最杰出的代表。
田汉戏剧的艺术风格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审美的把握现实生活,具有主题意识,他的戏剧作品的美学形态,具有一种超现实的特征,从而形成了诗与剧的统一。
2、具有独特的音乐美。
3、在剧情构思上追求浪漫主义的传奇性。
4、剧作的结构和语言是符合他整个剧作的超写实的诗化倾向和浪漫主义传奇色彩。
第四章:中国戏剧现代化的曲折进程和话剧艺术的成熟(一九三0年至一九三七年)第一节概述一、戏剧思潮和戏剧运动:戏剧协社、南国社、摩登社、辛酉剧社、艺术剧社、剧艺社联合成立上海戏剧运动联合会。
二、当时三个演剧系统:学生演剧、工人演剧、剧联之外的业余剧社演剧三、中国现代戏剧的发展涌现出一个高潮,主要表现为:1、一支由左翼剧作家与民主主义、自由主义剧作家汇聚而成的优秀戏剧创作队伍已经初步形成。
2、导演、表演主义水平显著提高。
3、理论探讨和介绍出现了新的势头。
四、本时期戏剧文学的发展,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历史特点:1、阶级和阶级斗争意识的强化。
2、名族意识和爱国主义观念的进一步加强。
3、戏剧文学创作的艺术意识的觉醒。
4、五四启蒙精神的发扬与人道主义民主主义思想的深化。
第二节:洪深的戏剧活动和戏剧创作洪深是我国现代戏剧事业的拓荒者之一, 成名作《赵阎王》为建设中国电影艺术事业做了许多开拓性工作。
洪深的主要贡献和特色:1、是中国新兴话剧事业的杰出开创者和奠基者之一。
2、戏剧创作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特色,充分表现出他的民主主义战斗精神。
3、所坚持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带有浓厚的理性色彩。
4、戏剧创作上大胆创新,显示出中国话剧从初创到成熟的历史进程中一种追求、吸收、进取的精神。
第三节:李健吾及其剧作李健吾的戏剧结构、戏剧语言和戏剧抒情方式均有独到之处:1、冲突繁复而主线明确、剧情紧凑而自然妥帖的戏剧结构。
2、熔性格化、动作性和抒情性于一炉的生活口语化的戏剧语言。
3、直接表现人物内心冲突而又具有客观生活化形态的戏剧抒情方式。
第四节:冯乃超、左明、楼适夷等表现工农革命斗争的剧作。
第五节:石凌鹤、章泯、姚时晓等的“国防戏剧”第六节:袁牧之和谷剑尘第七节:宋春舫、王文显和杨X第八节:徐X和陈楚淮看过的剧本《获虎之夜》《丽人行》《名优之死》《黄金时代》1、乡土气息浓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