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二章原文及翻译-文言文孟子二章阅读答案

合集下载

初二语文孟子二章原文及注释

初二语文孟子二章原文及注释

初二语文孟子二章原文及注释《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原文: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注释:天时: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

地利: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

三里之城:方圆三里的内城。

城,内城。

郭:外城,在城外加筑的一道城墙。

环而攻之而不胜: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

池:护城河。

兵革非不坚利也:武器装备不是不坚硬锐利。

兵革,泛指武器装备。

兵,兵器。

革,甲胄,用以护身的盔甲之类。

委而去之:意思是弃城而逃。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意思是,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的边疆的界限。

域,这里是限制的意思。

以,凭借。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

固,巩固。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

威,震慑。

兵革之利,武器装备的锐利,这里意思延伸为武力。

寡助之至:得到的帮助少到了极点。

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原文: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注释:舜(shùn)发于畎(quǎn)亩之中:舜原来在历山耕田,三十岁时,被尧起用,后来继承尧的君主之位。

发,起,指被任用。

畎亩,田地、田间。

畎,田间小沟。

傅说(yuè)举于版筑之间:傅说原在傅岩为人筑墙,因以傅为姓,殷王武丁用他为相。

《孟子二章富贵不能淫》

《孟子二章富贵不能淫》
《孟子二章富贵不能淫》
其次,贫贱的时候要坚定意志, 贫贱是任何人都不愿意承受的, 但是生活中确实有很多人要经 历贫贱的阶段。要在贫贱中付 出巨大的努力才能获得真正的 成功。因此,要学会在贫贱中 忍耐寂寞,在困难面前保持宁 静的心态。才有可能在贫贱中 崛起。
《孟子二章富贵不能淫》
第三,在压力面前不卑不亢, 不向邪恶势力低头。只有不屈 不挠,才能变压力为动力,赢 得尊重,进而赢得光明的前途。
学习目标
1、掌握文学常识——孟子及《孟子》 2、熟读文本,小组互助学习,能够准
确疏通文意。 3、理解作者思想,感受大丈夫的英雄
气度。
《孟子二章富贵不能淫》
你读我读,初步感知
诵读文章,要求:读准字音、节奏,
做到准确、通顺。
公孙衍( yǎn ) 天下熄( xī )
焉( yān )
丈夫之冠( guàn)
与《论语》《大学》《中庸》合称四书。
《孟子二章富贵不能淫》
归纳整理
自主整理《富贵不能淫》 中的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 异义、词类活用现象,然后小 组交流归纳整理。
《孟子二章富贵不能淫》
知识梳理
一、重点字词 1.通假字 往之女家 __女____通___汝___,意思:_______你_________。 2.古今异义 丈夫之冠也 古义:_成__年__男__子___,今义:女子的配偶。
《孟子二章富贵不能淫》
《孟子二章富贵不能淫》
孟子知多少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 名_轲___,字子舆。战__国__时期邹国人。 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 __儒__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著有 《孟子》一书。孟子继承并发扬了 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 代儒家宗师,有“_亚__圣_”之称,与 孔子合称为“孔孟”。他生活在兼 并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主张 _施__行__仁_政 以统一天下,最早提出 了“民贵君轻”的主张。

孟子两章原文对照翻译

孟子两章原文对照翻译

18《孟子》两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方圆三里的内城,方圆七里的外城,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

夫环而攻之, 必有得天时者矣, 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包围起来攻打它,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呀。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城墙并不是不高,护城河并不是不深,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精良,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粮食供给并不是不充足,弃城而逃,是因为作战的地理形势(再好),也比不上人心向背、内部团结啊。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所以说,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的边疆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川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

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亲戚也会背叛他。

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的人都会归顺他。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戚都反对的寡助之君,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qu ǎn亩之中,傅f ù说yu è举于版筑之间,胶鬲g é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áo 举于海,百里奚x ī举于市,舜从田野中被任用 ,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被选拔,胶鬲自鱼盐贩中被举用,管夷吾从狱官手里释放出来并得到任用,孙叔敖从隐居海边被任用,百里奚从市井之间被任用。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 —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 筋骨劳累,饿 其 体 肤,空 乏 其 身,行 拂 乱 其 所为,经 受 饥 饿, 身 受 贫 困 之 苦, 使 他 做 事 不顺,所 以 动 心 忍 性,曾 益 其 所 不 能。

《孟子二章》注释、翻译、选择、简答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21课】

《孟子二章》注释、翻译、选择、简答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21课】

《孟子二章》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21课《富贵不能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班级:姓名:题型:【重点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选择题】【课内简答题】(一)《富贵不能淫》习题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1、【诚】2、【大丈夫】3、【天下熄】4、【焉】5、【丈夫之冠】【冠】,6、【父命之】【命】,7、【戒】8、【女家】【女】,9、【夫子】10、【正】11、【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太道】12、【与民由之】【由】,13、【独行其道】14、【淫】15、【移】16、【屈】二、重点句子翻译:1、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翻译:2、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翻译:3、丈夫之冠也,父命之;翻译:4、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翻译:5、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翻译:6、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翻译:7、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翻译:8、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翻译:三、选择题:1、下列选项中的“之”与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行天下之大道A.父命之B.妾妇之道也C.与民由之D.往送之门2、下列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父命之.鹏之.徙于南冥也B.以.顺为正者不以.物喜C.一怒而.诸侯惧窥镜而.自视D.是焉.得为大丈夫乎惧有伏焉.3、选出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必先苦其.心志余人各复延至其.家B.天降大任于.是人也所欲有甚于.生者C.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D.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公与之.乘4、选出与“帝感其诚”句式相同的一项()A.傅说举于版筑之间B.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C.戒之曰D.征于色,发于声5、下列选项中与贫贱不能移中的“移”用法不同的是()A.劳.其筋骨B.忿.恚尉C.闻.寡人之耳者D.友人惭.6、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往之.女家何陋之.有B.一怒而.诸侯惧而.形貌昳丽C.是焉.得为大丈夫乎二石兽并沉焉.D.不得志,独行其.道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7、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居.天下之广居(居住)B.得志,与民由.之(由于)C.衡.于虑(梗塞,不顺)D.入则无法家拂.士(辅弼)8、下列句中“之”字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行天下之.大道A.舜发于畎亩之.中B.汝心之.固C.鸣之.,不能通其意D.已而之.细柳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开头连举六个历史名人的事例,说明担当重任的人并非是天生的,而是要经历艰苦的磨炼、引出论题。

孟子二章文言文翻译

孟子二章文言文翻译

孟子见梁惠王。

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万乘之国,弑其君,犯其上,民皆为之。

孔子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观之,由生至死,亦皆欲利也。

为之者谁?为之者,己也。

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孟子见梁惠王章句:孟子拜见梁惠王。

惠王说:“老先生不辞辛苦,远道而来,也是为了我国谋取利益吗?”孟子回答说:“大王何必说利呢?只要有仁义就可以了。

大王问如何使我国获利,大夫问如何使我家获利,士人和百姓问如何使我自己获利,如果上下都只追求利益,那么国家就会陷入危机。

一个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如果有人弑杀君主,违抗上级,那么民众都会跟着他们。

孔子说:‘最初制造木偶的人,恐怕不会有后代吧!’因为他把木偶当作人来使用。

如果人们所渴望的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可以获得生命的方法,为什么不都去尝试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没有比死亡更严重的,那么凡是可以避免灾难的方法,为什么不都去采取呢?从这个角度来看,从生到死,也都追求利益。

那么,追求利益的是谁呢?追求利益的是我们自己。

只要有了仁义,何必再说利呢?”孟子见梁惠王章句翻译:孟子去拜见梁惠王。

惠王说:“老先生不辞辛苦,远道而来,也是为了我国谋取利益吗?”孟子回答说:“大王何必说利呢?只要有仁义就可以了。

大王问如何使我国获利,大夫问如何使我家获利,士人和百姓问如何使我自己获利,如果上下都只追求利益,那么国家就会陷入危机。

一个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如果有人弑杀君主,违抗上级,那么民众都会跟着他们。

孔子说:‘最初制造木偶的人,恐怕不会有后代吧!’因为他把木偶当作人来使用。

如果人们所渴望的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可以获得生命的方法,为什么不都去尝试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没有比死亡更严重的,那么凡是可以避免灾难的方法,为什么不都去采取呢?从这个角度来看,从生到死,也都追求利益。

《孟子二章》习题含答案

《孟子二章》习题含答案

习题一:《孟子二章》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嘑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本文选自,是孟子及其门人所作,家经典著作之一。

孟子的政治主张是,他认为人性。

【参考答案】1.《鱼我所欲也》儒家仁政本善2. 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故患有所不辟也( ) (2)贤者能勿丧耳( )(3)万钟于我何加焉( ) (4)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参考答案】2.(1)祸患,灾难;(2)不丢掉;(3)益处;(4)感激。

3.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说明其词义。

(1)乡为生死而不受( ) (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3)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 (4)故患有所不辟也3.(1)“乡”通“向”;从前。

(2)“得”通“德”;恩惠,此作感激。

“与”通“欤”;语气词,无实义。

(3)“辩”通“辨”;辨别。

(4)“辟”通“避”;躲避。

4.翻译下面句子。

(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2)非独贤者有是心,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参考答案】4.(1)如果人们想要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一切保住生命的手段,哪有不采用的呢?(2)不仅仅有道德的人有这种精神,每个人都有这种精神,不过有道德的人能够最终不丧失掉罢了。

孟子二章全文解析 孟子二章翻译和原文

孟子二章全文解析 孟子二章翻译和原文

【第二章】妾妇之道与大丈夫之道
【原文】 景春①曰:“公孙衍②、张仪②岂不诚大丈夫 哉?一怒而诸侯惧, 安居而天下熄①” 孟子曰:“是焉得 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 命之(5);女子之 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 敬必戒,无 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 立天下之 正位,行天下之大道(6);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 其 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无,那么,木匠车工都可以从你那里 得到吃的。比如说这里有一
个人,在家孝顺父母,出门尊敬长辈, 奉行先王的圣贤学说,来
培养后代的学者,却不能从你那里得到 吃的。你怎么可以尊重木
匠车工却轻视奉行仁义道德的人呢?”
彭更说:“木匠车
工,他们干活的动机就是为了求饭吃。读书人研究学问,其动机
也是为了求饭吃吗?”
【第六章】胁肩诌笑,病于夏畦
【原文】 公孙五问曰:“不见诸侯何义?” 孟子 曰:“古者不为臣不见。段干木①逾垣而辟②之,泄柳闭门 而不 内③,是皆已甚;迫,斯可以见矣。阳货欲见孔子④而恶无礼, 大夫有赐于士,不得受于其家,则往拜其门。阳货瞰⑤孔子之亡 也, 而馈孔子蒸豚;孔子亦瞰其亡也,而往拜之。当是时,阳货 先,岂 得不见?曾子曰:‘胁肩馅笑,病于夏畦(6)。’子路 (7):‘未同而言, 观其色赧赧然,非由之所知也。’由是观 之,则君子之所养,可知 已矣。”
【注释】
①景春:人名,纵横家的信徒。②公孙
衍:人名,即魏国人犀首,著 名的说客。③张仪:魏国人,与苏
泰同为纵横家的主要代表。致力于游 以路横去服从秦国,与苏泰
“合纵”相对。④熄:指战火熄灭,天 下太平。⑤丈夫之冠也,
父命之:古代男子到二十岁叫做成年,行加冠 礼,父亲开导他。

《孟子二章》文言现象、翻译、简答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21课】

《孟子二章》文言现象、翻译、简答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21课】

《孟子二章:富贵不能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21课】班级:姓名:题型:【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一)《富贵不能淫》习题一、文言现象积累:1、分析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

①往之女.家:②丈夫..之冠也:③母命.之:④以顺为正.者:⑤富贵不能淫.:⑥贫贱不能移.:⑦威武不能屈. :⑧居天下之广居.:2、一词多义:戒:①戒之曰:②必敬必戒:居:①居.天下之广居:②居天下之广居.:之:①丈夫之冠也:②父命之:③母命之:④妾妇之道也:⑤与民由之:得:①是焉得为大丈夫乎:②得志:3、判断文言句式:①戒之曰:②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二、重点句子翻译:1、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翻译:2、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翻译:3、丈夫之冠也,父命之;翻译:4、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翻译:5、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翻译:6、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翻译:7、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翻译:8、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翻译:三、课内简答题:1、孟子(约前372年~约前289年),名,字,时期家、家,是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后世常以“孔孟”并称,尊称孟子为“”。

2、《孟子》是记录的著作,共七篇一般认为编著。

与、、合称“四书”。

《富贵不能淫》选自。

3、请简要分析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形象。

4、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的不同。

5、孟子否定景春的理由是什么?举例说明你对大丈夫的理解。

6、公孙衍、张仪非大丈夫的原因?7、孟子认为大丈夫应该具备怎样的品质?8、孟子认为大丈夫怎样才能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9、说一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现实意义。

参考答案:一、文言现象积累:1、分析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

《孟子二章》注释、翻译、简答【部编版八上第21课】

《孟子二章》注释、翻译、简答【部编版八上第21课】

《孟子二章》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21课《富贵不能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富贵不能淫》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1、【诚】真正,确实。

2、【大丈夫】指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

3、【天下熄】指战争停息,天下太平。

4、【焉】怎么,哪里。

5、【丈夫之冠】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成年。

【冠】,行冠礼。

6、【父命之】父亲给以训导。

【命】,教导、训诲。

7、【戒】告诫。

下文的“戒”是谨慎的意思。

8、【女家】这里指夫家。

【女】,同“汝”,你。

9、【夫子】这里指丈夫。

10、【正】准则,标准。

11、【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太道】(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

12、【与民由之】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

【由】,遵循。

13、【独行其道】独自走自己的道路。

14、【淫】惑乱,迷惑,这里是使动用法。

15、【移】改变,动摇。

这里是使动用法。

16、【屈】屈服。

这里是使动用法。

二、重点句子翻译:1、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翻译: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有志气、作为的男子吗?他们一发怒,诸侯就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就太平无事。

2、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翻译:这哪能算是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呢?你没有学过礼吗?3、丈夫之冠也,父命之;翻译: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训导他;4、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翻译:到了你夫家,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丈夫!5、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翻译:把顺从当作准则,是妇女之道。

6、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翻译: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7、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翻译:能实现理想时,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自己的道路。

8、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二章原文翻译

孟子二章原文翻译

孟子二章原文翻译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原文】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译文】有利于作战的天气和时令不如有利于作战的地理条件,有利于作战的地理条件不如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方圆三里的内城,方圆七里的外城,包围着攻打它却不能取胜。

包围着攻打它,必定是得到了有利于作战的天气和时令,这样却不能取胜的原因,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和时令不如有利于作战的地理条件。

城墙不是不高,护城河不是不深,武器装备不是不坚固锐利,粮食不是不多,但守城者弃城而逃,是因为对作战有利的地理形势不如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所以说,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依靠划定边疆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他的人就少。

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内外亲属都背叛他。

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人都归顺他。

凭借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攻打被内外亲属背叛的人,所以君子不战就罢了,战争就一定能胜利。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原文】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舜在田间种地被任用;傅说从筑墙工作中被举用;胶鬲从贩卖鱼盐的工作中被举荐;管夷吾从狱官手里获释,被录用为相;孙叔敖隐居滨海被举用;百里奚从市集中被举用。

孟子二章原文及翻译-文言文孟子二章阅读答案

孟子二章原文及翻译-文言文孟子二章阅读答案

孟子二章原文及翻译_文言文孟子二章阅读答案文言文《孟子二章》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原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翻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从田地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被选拔,胶鬲从鱼盐贩中被举用,管仲从狱官手里获释后被录用为相,孙叔敖从隐居的海边进了朝廷,百里奚从市井之间登上了相位。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的身体经受饥饿之苦,使他受到贫穷之苦,使他做事不顺,(通过这些)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增加他所不具有的能力。

一个人常常犯错误,这样以后才会改正;内心困惑,思绪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憔悴枯槁,表现在脸色上,吟咏叹息之气发于声音。

(看到他的脸色,听到他的声音)然后人们才了解他。

在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对国家的忧患,往往容易亡国。

这样以后,人们才会明白忧患可以使人生存,而安逸享乐使人死亡。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不如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不如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孟子二章原文和翻译

孟子二章原文和翻译

孟子二章原文和翻译孟子二章原文和翻译原文: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翻译鱼我所欲也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

生命是我所喜爱的,大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了。

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只为求利益而不择手段的事。

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

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一切可以得到生存的办法,什么手段不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一切可以躲避灾祸的坏事,哪一桩不可以干呢?通过某种办法就可以得到生存,但有人不用,通过某种办法就可躲避祸患但有人不去干这种事情,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

文言文翻译孟子二章

文言文翻译孟子二章

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

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译文】孟子说:“君子有三件快乐的事,而称王天下并不包含在其中。

父母双全,兄弟和睦,这是第一件快乐的事。

抬头无愧于天,低头无愧于人,这是第二件快乐的事。

得到天下的优秀人才并教育他们,这是第三件快乐的事。

君子有三件快乐的事,而称王天下并不包含在其中。

”孟子又曰:“君子有三患,未之有也。

必求其善也,必求其过也,是人也,则得其所欲矣。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译文】孟子又说:“君子有三件忧虑的事,却从未遇到过。

他们一定会追求自己的善良,一定会追求自己的过失,这样的人才,就能得到他们想要的。

他们不忧虑别人不了解自己,只忧虑自己不能做到。

他们不忧虑别人不了解自己,而是追求让自己变得值得了解。

”孟子又曰:“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

庶民去之,君子存之。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

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

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译文】孟子又说:“人与禽兽的区别只有一点点。

普通人会丧失这些区别,而君子则会保留它们。

同情心是仁的开端;羞耻心是义的开端;谦让心是礼的开端;判断是非的心是智的开端。

人都有这四种开端,就像他们都有四肢一样。

有这四种开端却认为自己做不到的人,是自毁自己;认为自己的君主做不到的人,是在诋毁自己的君主。

凡是有这四种开端的人,都知道要扩充它们,就像火刚开始燃烧,泉水刚开始流淌一样。

如果能够扩充它们,就足以保护四海;如果不能够扩充它们,连侍奉父母都不够。

”孟子又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天下可运于掌。

不仁者,与禽兽同弃。

2019年孟子两章阅读及答案-精选word文档 (8页)

2019年孟子两章阅读及答案-精选word文档 (8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孟子两章阅读及答案《孟子》两章(一)①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③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④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解释选文中加点的词。

(2分)(1)举:(2)任:2.下列句子划分节奏有误的一项是()(2分)A、舜/发于/畎亩之中B、曾益/其所不能C、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D、入/则无法家/拂士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4分)(1)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4.孟子在选文第①段中以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告诉人们:人要成大器,就必须经受磨练。

下面列出的名言中,与之意思相近的两项是()()(2分)A、古人大业成,皆自忧患始。

B、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C、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D、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5.语段说“人恒过,然后能改”,有人对这句话持不同见解。

请阅读下面链接材料后,结合自己的思考谈一点你的看法。

(2分)(二)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带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是:(4分)郭:环:委:畔:2.文章论证天时不如地利时,指出城小易攻的句子是,表明攻势之大的短语是。

《孟子二章》注释、翻译、阅读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21课】

《孟子二章》注释、翻译、阅读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21课】

《孟子二章》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21课《富贵不能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班级:姓名:题型:【重点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外文言文阅读】(一)《富贵不能淫》习题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1、【诚】2、【大丈夫】3、【天下熄】4、【焉】5、【丈夫之冠】【冠】,6、【父命之】【命】,7、【戒】8、【女家】【女】,9、【夫子】10、【正】11、【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太道】12、【与民由之】【由】,13、【独行其道】14、【淫】15、【移】16、【屈】二、重点句子翻译:1、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翻译:2、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翻译:3、丈夫之冠也,父命之;翻译:4、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翻译:5、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翻译:6、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翻译:7、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翻译:8、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翻译:三、课外文言文阅读:(甲)富贵不能淫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孟子译注》)(乙)从容就义天祥将出狱,即为绝笔自赞①,系之衣带间。

其词曰:“孔曰成仁,孟云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

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②无愧!”过市,意气扬扬自若,观者如堵③。

临刑,从容谓吏曰:“吾事毕矣。

”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

俄有使使止之,至则死矣。

见闻者无不流涕。

(选自《文山先生全集》)【注】①自赞:自我总结。

②庶几:差不多。

③观者如堵:围观人的多得像一道墙。

1、下列句子中“其”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独行其.道B.其.真无马邪?C.河伯始旋其.面目D.其.词曰:“孔曰成仁,孟云取义。

”2、下列加点词解释的有误一项是()A.贫贱不能移.(移动)B.见闻者无不流涕.(眼泪)C.此之谓.大丈夫(称作)D.俄.有使使止之(不久)3、以甲、乙两文为据,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行文流畅,富有气势。

《孟子二章》注释、翻译、阅读【部编版八上第21课】

《孟子二章》注释、翻译、阅读【部编版八上第21课】

《孟子二章》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21课《富贵不能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班级:姓名:题型:【重点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外文言文阅读】(一)《富贵不能淫》习题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1、【诚】真正,确实。

2、【大丈夫】指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

3、【天下熄】指战争停息,天下太平。

4、【焉】怎么,哪里。

5、【丈夫之冠】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成年。

【冠】,行冠礼。

6、【父命之】父亲给以训导。

【命】,教导、训诲。

7、【戒】告诫。

下文的“戒”是谨慎的意思。

8、【女家】这里指夫家。

【女】,同“汝”,你。

9、【夫子】这里指丈夫。

10、【正】准则,标准。

11、【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太道】(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

12、【与民由之】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

【由】,遵循。

13、【独行其道】独自走自己的道路。

14、【淫】惑乱,迷惑,这里是使动用法。

15、【移】改变,动摇。

这里是使动用法。

16、【屈】屈服。

这里是使动用法。

二、重点句子翻译:1、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翻译: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有志气、作为的男子吗?他们一发怒,诸侯就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就太平无事。

2、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翻译:这哪能算是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呢?你没有学过礼吗?3、丈夫之冠也,父命之;翻译: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训导他;4、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翻译:到了你夫家,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丈夫!5、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翻译:把顺从当作准则,是妇女之道。

6、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翻译: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7、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翻译:能实现理想时,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自己的道路。

孟子两章原文对照翻译(每句对照着翻译准确)

孟子两章原文对照翻译(每句对照着翻译准确)

18《孟子》两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方圆三里的内城,方圆七里的外城,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

夫环而攻之, 必有得天时者矣, 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包围起来攻打它,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呀。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城墙并不是不高,护城河并不是不深,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精良,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粮食供给并不是不充足,弃城而逃,是因为作战的地理形势(再好),也比不上人心向背、内部团结啊。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所以说,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的边疆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川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

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亲戚也会背叛他。

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的人都会归顺他。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戚都反对的寡助之君,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qu ǎn亩之中,傅f ù说yu è举于版筑之间,胶鬲g é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áo 举于海,百里奚x ī举于市,舜从田野中被任用 ,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被选拔,胶鬲自鱼盐贩中被举用,管夷吾从狱官手里释放出来并得到任用,孙叔敖从隐居海边被任用,百里奚从市井之间被任用。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 —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 筋骨劳累,饿 其 体 肤,空 乏 其 身,行 拂 乱 其 所为,经 受 饥 饿, 身 受 贫 困 之 苦, 使 他 做 事 不顺,所 以 动 心 忍 性,曾 益 其 所 不 能。

《孟子二章》文言文翻译

《孟子二章》文言文翻译

孟子曰:“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

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今有仁心仁闻,而民不被其泽,不可法于后世者,不行先王之道也。

故曰:‘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

’”孟子在这里谈论的是道德与政治的关系。

他认为,无论是个人还是国家,都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则和道德准则,才能实现和谐与繁荣。

首先,孟子以离娄之明和公输子之巧为例,说明了规矩和技巧的重要性。

离娄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以明察秋毫著称;公输子则是古代著名的工匠,以巧夺天工闻名。

然而,如果他们没有遵循规矩,就无法创造出完美的方圆和五音。

这说明,无论是个人的才华还是国家的治理,都需要有规矩和准则的约束。

接着,孟子提到了师旷之聪。

师旷是春秋时期著名的音乐家,以六律(即六种音阶)来调音。

如果没有六律的规范,就无法准确地调出五音。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音乐和国家的治理都需要有科学的规范和准则。

最后,孟子以尧舜之道为例,说明了仁政的重要性。

尧舜是中国古代的圣君,以仁政著称。

如果国家没有实行仁政,就无法平治天下。

这说明,国家的治理必须以仁政为基础。

孟子进一步指出,如果一个君主有仁心仁闻,却不能让民众享受到他的恩泽,那么这样的君主就不值得效法。

这是因为他没有遵循先王的道德准则,没有实行仁政。

孟子总结说:“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

”这句话的意思是,仅仅有善心是不够的,还需要有相应的制度和规范来保证善心的实现;仅仅有法律是不够的,还需要有道德的引导来确保法律的执行。

总之,孟子在这段话中强调了道德、规矩和法律在个人和国家治理中的重要性。

他认为,只有遵循道德准则、遵循规矩和实施法律,才能实现个人和国家的和谐与繁荣。

这对于我们今天的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孟子两章翻译及原文

孟子两章翻译及原文

孟子两章翻译及原文孟子两章翻译及原文孟子两章是如何翻译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资料,欢迎阅读哦。

孟子两章翻译及原文原文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sù)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翻译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环境;有利于作战的地理环境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比如一座)方圆三里的内城,只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

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环境。

城墙并不是不高,护城河并不是不深,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精良,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但是,(守城一方)弃城而逃,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地理环境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所以说,限制百姓不能只靠划定的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依靠山川的`险阻,威慑天下不能凭借武力的强大。

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

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自己的亲属也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的人都会归顺他。

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自己亲戚都反对的寡助之君,所以,(施行“仁政”的)的君主不战则已,战斗就一定能胜利。

推荐一、教学目的:1.赏析本文比喻、对比等修辞方法,欣赏运用对话方式进行说理或论辩;2.了解文言代词和疑问语气词的一些用法;3.分析孟子提出的舍生取义和与民同乐思想的进步性、局限性。

二、教学重点、难点:1.《鱼我所欲也》第二段从正反两方面反复论述应该舍生取义的道理,既是全文的重点,也是难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孟子二章原文及翻译_文言文孟子二章阅读答案
文言文《孟子二章》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翻译】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从田地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被选拔,胶鬲从鱼盐贩中被举用,管仲从狱官手里获释后被录用为相,孙叔敖从隐居的海边进了朝廷,百里奚从市井之间登上了相位。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的身体经受饥饿之苦,使他受到贫穷之苦,使他做事不顺,(通过这些)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增加他所不具有的能力。

一个人常常犯错误,这样以后才会改正;内心困惑,思绪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憔悴枯槁,表现在脸色上,吟咏叹息之气发于声音。

(看到他的脸色,听到他的声音)然后人们才了解他。

在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对国家的忧患,往往容易亡国。

这样以后,人们才会明白忧患可以使人生存,而安逸享乐使人死亡。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不如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不如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方圆三里的内城,方圆七里的外城,包围着攻打它却不能取胜。

包围着攻打它,必定是得到了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运,然而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不如有
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的原因。

城墙并不是不高,护城河并不是不深,武器装备并不是不精良,粮食也并不是不充足,但(守城者)弃城而逃,是对作战有利的地理形势不如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的原因。

所以说,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依靠划定边疆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

能够施行仁政的君主,得到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能够施行仁政的君主,得到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少。

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内外亲属都背叛他。

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人都归顺他。

凭借天下人都归顺他的这一点,攻打被内外亲属背叛的君主,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