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火力发电厂贮灰场的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某火力发电厂贮灰场的设计
【摘要】首先对某火力发电厂贮灰场条件进行介绍,然后提出了贮灰场设计方案——灰场平面布置、坝型选择、环保措施、灰场运行管理。
【关键词】贮灰场设计环保运行
1 场条件
1.1 灰场地形地貌
灰场地貌由丘陵及U形丘谷组成,距电厂北约600m,交通运输较为方便。灰场南、西面为山地丘陵,东面为进厂道路,北面有一个开口建灰坝。灰坝坝址左岸山体顶高25.58m,右岸进厂道路路面高20.0m,西、北面山体顶高76.8m。将灰堆至20m标高后按1:3.5的坡度将灰堆至49.0m标高,当堆灰标高为49.0m 时,灰场容积约107.3hm3。按2×600MW机组计算,在不考虑综合利用的情况下,贮灰年限约 2.5年。灰场内无拆迁。
1.2 灰场的岩土工程条件
1.2.1 地层岩性
根据《广东省区域地质图》及勘测成果,灰场的主要地层岩石为上覆第四系人工堆积的填土、冲洪积沉积层和下伏早白垩纪中细粒二长花岗岩(γ52(3))。上覆第四系的地层主要以人工填土、淤泥质粘土、砂土层及粘性土为主,其下为风化土层;下伏基岩为早白垩纪中细粒二长花岗岩(γ52(3))。场地岩土分层见表1:
1.2.2 坝肩稳定性分析
根据钻孔资料,在坝址上部覆盖土层自上而下为冲洪积松散状的粗砂层②、冲淤积淤泥质土③、冲洪积稍密状的粗砂④、可塑状粉质粘土⑤、中密状粗砂⑥、坡积粉质粘土⑦、残积砾质粘性土⑧,下伏为全风化~强风化花岗岩⑨。
坝址上部覆盖土层中的松散状的粗砂层②和稍密状的粗砂④层,在地震效应作用下,存在严重的砂土液化现象。冲淤积淤泥质土③为软弱土层,属可发生震陷的土层;这些土层在外部条件(附加应力、地震效应等)发生改变时,会发生严重砂土液化、软土挤出而塌陷等情况,因此这些土层为不稳定的软弱土层,对坝基的稳定性影响较大,坝基的稳定性较差。
因上部软弱土层对坝基的稳定性带来威胁,建议筑坝时应将其清除或人工处理,以确保坝基稳定。
坝址下部的中密状粗砂、坡积粉质粘土、残积土层以及全风化、强风化花岗岩,其物理力学性能良好,可作为坝基基础的主要持力层。
1.2.3 坝基渗漏分析
根据注水试验结果,坝址地段上覆地层中的坡积粉质粘土层⑦属弱透水层,残积砾质粘性土层⑧属微透水~弱透水层,全风化花岗岩层⑨1属中等透水~微透水层,强风化花岗岩层⑨2属弱透水层。
由现场注水试验及其土层特征,淤泥质土层③、冲洪积粉质粘土层⑤均属弱透水~微透水层,冲洪积松散状粗砂层、稍密状的粗砂层、中密状的粗砂层,没有进行注水试验,根据其土层特征及室内渗透试验数据(水平渗透系数为1.58E-03,属中等透水层),该层属中等透水~强透水层。
当库区灰水壅高之后,将导致坝址上下游的渗透坡降增大,会产生坝基渗漏与绕坝渗漏等问题,而坝址上部覆盖土层的松散状~中密状的粗砂层属中等~强透水层,因此建坝时需采取适当的防渗漏处理措施。如帷幕化学灌浆处理等等,使坝基及坝肩两侧下伏地层的渗透性满足有关的规程规范要求。
2 灰场设计方案
2.1 灰场平面布置
灰场南、西面为山地丘陵,东面为进厂道路,北面有一个开口,根据贮灰场山谷地形,灰坝建在此处。由于本期工程采用气力干除灰,汽车运输方式,因此考虑用干灰辗压筑坝。灰场内设排水管沟,由排水管沟引至灰水池,进行沉淀澄清后,供灰场洒水抑尘用。灰水池溢水由道路箱涵排出。
灰场征地东西向长约240m,南北向宽约500m,征地面积约8.3hm2。坝顶标高20m,当堆灰标高为20.0m时,占地约7.1hm2,灰场容积约68.8hm3。按2×600MW机组计算,年灰渣量约45.46ht,灰渣比按0.9t/m3,年灰渣量约50.5hm3,在不考虑综合利用的情况下,贮灰年限约1.4年。将灰堆至20m标高后按1:3.5的坡度将灰堆至49.0m标高,当堆灰标高为49.0m时,灰场容积约127.3hm3。按2×600MW机组计算,在不考虑综合利用的情况下,贮灰年限约2.5年。
灰坝采用碾压堆石坝,坝顶标高20m,坝长约270m,内外边坡采用1:1.5,坝高10m,坝顶宽4m。筑坝材料可以取厂区平整的石料。灰场喷洒水考虑利用雨水回收。
灰场投入使用后,应设灰场管理站,站内配有推土机,压路机、洒水车、淋喷设施等,由于离厂区较远,站内设机具库,在主坝下游设一座300m3的蓄水及灰水回收池。
灰场周围山坡洪水通过灰库上游截洪沟进行截流排入附近水沟;灰场内渗入
的雨水通过排水沟贮存在水池中过滤澄清后做灰场喷洒水使用。
2.2 灰场的坝型选择
灰场坝型采用碾压堆石坝,不考虑坝顶通车,坝长约270m,内外边坡采用1:1.5,坝高10m,坝顶宽4m;筑坝材料,可以取厂区平整的石料。为防止灰渣流出坝体,在堆石坝上游敷设一层土工膜。当灰面达到标高20.0m时,用干灰辗压到标高49.0m。见“灰场纵剖面图”。
2.3 灰场的环保措施
库区作防渗铺盖处理,即对灰场库区范围内地表层平整后,铺一层土工膜(二布一膜),其上覆盖0.3m厚的碾压粘土。
运至灰场的调湿干灰应按分块的原则堆置,已调湿的灰要及时铺平碾压,达到设计干密度要求,并使得碾压后的作业面形成一层固结的硬壳,减少大风扬尘。汽车卸灰后,先用推土机将灰推平,再用振动碾压机将灰逐层压实,边角部位用手扶式振动压路机压实。灰面定期洒水防止二次扬尘,洒水时应少洒、勤洒,应注意对灰场边角和陡坎处的碾压,并适时洒水防止飞灰。灰场堆灰到设计标高后,应立即覆土并种植草皮(如图1)。
2.4 灰场运行管理
电厂采用干除灰系统,灰、渣除了综合利用外,剩余部分经用水调湿后直接运至灰场,灰场内修建简易运灰道路随灰面升高在灰场内也逐渐升高。
在灰场运行初期,为防止坡面雨水对填筑作业区的影响,需在堆灰作业中靠岸坡处,随灰面的升高始终形成一边沟,将区内的雨水导入排水溢流竖井,排出灰场。
干灰的堆放必须从灰场的北侧开始分区、分块辗压,逐渐向南侧的方向推进,辗压的灰面坡度为1:10.0,坡向灰场斜槽排水口方向。为了提高干灰的密实度,每层辗压干灰的厚度小于30cm,并按最优含水量洒水辗压。堆灰外边坡为1:3.5,每隔8m高设一宽3m的马道。卸下的灰渣应即时摊铺,即时洒水辗压,灰场形成的永久边坡采用草皮护坡,当最终灰面堆至标高49.0m时,灰场不再加高,在最终灰面上覆耕土50cm厚以还田或植树绿化。
调湿干灰用自卸载重汽车(密封式运灰专用车)运到灰场,灰场附近设一个管理站。灰场管理站配备经专门培训的管理人员,对灰场的运行进行管理,确保灰场安全、经济运行。
灰场管理机械设备见表2。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