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的影响(金融本科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容摘要

金融创新是金融资源重新组合的过程,包括金融工具、金融市场和金融制度的创新。资产证券化、表外业务、金融一体化是金融创新的三大趋势。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中间目标、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以及货币政策工具的操作产生了重要影响。货币政策是货币当局运用货币政策工具,以市场为载体,以利率为传导机制,影响中介指标从而影响企业、居民的投资、消费行为,最终实现这个政策目标。金融创新可视为推动全球金融系统向更有经济效率的目标发展的动力,放松管制、技术发展和金融创新正在改变着经济。本文主要分析了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目标及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

关键字:金融创新货币政策影响

目录

一、金融创新与货币政策的概念与内容 (1)

二、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工具的影响 (1)

(一)减弱了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的作用力 (1)

(二)削弱了再贴现政策的效果 (2)

(三)强化了公开市场操作的作用 (2)

三、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目标的影响 (2)

(一)金融创新使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不断下降 (3)

(二)金融创新影响到货币供给量的可测性 (3)

(三)金融创新影响到货币供给量的可控性 (3)

(四)金融创新影响到货币供给量与货币政策的相关性 (3)

四、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 (3)

(一)金融创新使传统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受阻 (3)

(二)金融创新使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发生变化 (3)

(三)金融创新使得商业银行的存款结构发生变化 (3)

(四)金融创新使中央银行控制货币能力减弱 (4)

(五)金融创新增大了货币政策传导时滞的不确定性 (4)

参考文献 (4)

浅析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引言

金融创新是当代西方金融业中迅速发展的一种趋势,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至20世纪80年代形成高潮,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如火如荼。金融创新是指在金融领域内部对经营管理体制、市场资金交易机制、金融商品供给和组织结构等方式进行的创造性变革。通过金融商品、金融工具、金融服务、金融机构、金融市场等金融要素的重新组合,改变货币供求机制和金融体系结构,从而对货币政策产生影响。它是金融结构提升的主要方式和金融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现代金融发展史实质上是金融不断创新的过程。正是由于金融创新给虚拟经济源源不断地注入生机和活力,各国金融市场的竞争效率和抗风险能力才产生了质的飞跃。所以,金融创新已经成为现代金融体系持续健康发展的动力所在。

一、金融创新与货币政策的概念与内容

金融创新就是指金融领域内各种金融要素实行新的组合,即是指金融机构为生存、发展和迎合客户的需要而创造的金融产品、新的金融交易方式以及新的金融市场和新的金融机构的出现。其包括了四个方面的内容,金融创新的主体是金融机构;金融创新的目的是盈利和效率;金融创新的本质是金融要素的重要组合;即收益性、流动性、安全性的重新组合;金融创新的表现形式是金融机构、金融业务、金融工具、金融制度的创新。狭义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的经济目标(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增长,实现充分就业和平衡国际收支)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给和利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合。广义货币政策:指政府、中央银行和其他有关部门所有有关货币方面的规定和采取的影响金融变量的一切措施。(包括金融体制改革,也就是规则的改变等)。货币政策是通过政府对国家的货币、信贷及银行体制的管理来实施的。对中央银行来说,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实现,必须通过中间目标的实现来完成,即调整和控制一些中间的或传导性的金融变量来实现经济稳步增长,如基础货币、货币供给量、利率、股票价格等。

二、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工具的影响

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法定准备金、再贴现率和公开市场操作。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工具作用力的影响不一,有的弱化,有的强化。

(一)减弱了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的作用力

金融创新对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影响,主要原因主要有以下内容:

1、金融创新使融资证券化趋势日益强劲。一方面,大量资金从银行流向非存款性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绕开了存款准备金率的约束;另一方面,金融创新改变了金融机构的负债结构比例,尤其是商业银行,存款在其负债中所占比例逐渐下降,而通过国内外货币市场如同业拆借、回购协议、欧洲美元借款等短期借入款和其他较长期负债如发行金融债券等的比重却稳步增加。这两方面的变化导致整个银行体系的存款大为减少,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的作用范围随之缩小。

2、降低了实际提缴的法定准备金。存款货币银行通过创造出新型负债种类来减少甚至逃避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提缴。许多商业银行还通过不受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约束的子公司和新型附属机构转移资金以逃避提缴。

3、银行超额准备金率的弹性增强。正统理论阐述法定准备金率作用机理的基本前提是银行的超额准备金率不变,那么增加或减少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可以起到数倍收缩或扩张银行货币创造能力的作用,而金融创新恰恰破坏了这个基本前提。由于货币市场高度发达,银行调整超额储蓄的途径很多,也十分便利,这就使银行超额准备金率的刚性减少而弹性加大。例如当中央银行调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而银行不愿收缩信贷时,他们可以通过减少超额储备来保持其贷款规模,流动性不足的问题可以通过货币市场来解决,其结果是削弱了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作用。

4、由于各国货币当局鼓励金融创新、争取金融技术方面的先发优势的考虑,不断改革准备金制度,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和其他形式的货币税已是大势所趋。

5、由于诸如网络银行的出现,网络银行的迁移并不会像传统银行那样造成原有客户的流失,转移经营场所的费用也相对较低,从而为网络银行规避一国或地区较苛刻的准备金要求提供了条件,形成了准备金率的国际竞争。

(二)削弱了再贴现政策的效果

再贴现政策通常包括规定贴现条件和调整再贴现率两项内容,金融创新对这两项内容都有影响。

首先,金融创新使再贴现条件的规定向自由化方向发展。目前大多数国家的中央银行不再对再贴现条件做出严格规定。其原因一是金融创新使“真实票据说”的理论影响逐渐消失,活跃的工具创新使新型票据都能符合中央银行的规定;二是金融机构以政府债券作抵押向中央银行借入准备金的方式在再贴现业务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这种方式不受再贴现条件的约束。这两个原因使有关合格票据贴现的规定逐渐丧失作用。

其次,金融创新削弱了调整再贴现率的作用力。在调整再贴现率的操作中,中央银行本来就处于被动的地位,金融创新使这种被动性更为明显因为中央银行调整再贴现率后,只能坐等金融机构来申请再贴现时才能发挥出作用,所以,金融机构对再贴现的依赖程度与其作用的大小成正比。金融机构对再贴现业务的依赖程度,取决手从其他途径借入准备金的难易程度,金融创新中再贴现只是金融机构众多弥补流动性的途径之一,金融机构可以通过出售证券、贷款证券化、同业拆借、发行短期存单,包括从国际金融市场上借款等多种万式满足其流动性需要。除了扩展多种借入途径外,金融创新还可以降低借入成本、提高借入便利度,其结果是金融机构对再贴现的依赖程度下降。这就削弱了中央银行再贴现窗口的重要性,调整再贴现率的作用因此被打了折扣。

(三)强化了公开市场操作的作用

金融创新所带来的证券化趋势和金融市场的高度发达,十分有利于中央银行开展公开市场业务,并扩大了这一工具的影响面,增强了其力度,首先,创新为政府融资证券化铺平了道路,为政府债券市场注入了活力,不仅满足了政府投融资需要,而且为公开市场操作提供了大量可供买卖的工具,使中央银行吞吐基础货币的能力大增;同时,改变了过去直截了当的买卖方式,创造出回购协议等灵活有效的买卖方式,使中央银行能够在金融市场上,主动地按既定的时间和数量注入或收缩基础货币。

其次,金融创新引起了金融机构资产负债结构的变化,政府债券因兼备流动性、安全性、赢利性成为各金融机构举足轻重的二级准备,也是最主要的流动性资产。金融机构在补充流动性资产或进行资产组合调整中日益依赖公开市场,它们积极参与市场买卖不仅在客观上配合了中央银行的操作,而且也有利于增强政策效架。

最后,金融市场创新和工具创新,使证券日益成为社会公众和金融机构所持有的重要资产形式,人们对各种经济信息、动态和金融市场行情十分关注,并据此作出预期,采取经济行动由于政府债券是最标准的债券,其收益率和价格在整个金融市场中起着基准性和“牵头羊”作用,其他证券的收益率和价格形成都以此为参照系并在动态中保持着相对距离。因此,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业务还可以通过变动政府债券的收益率和价格,影响一般证券的收益率与价格,影响公众和金融机构对经济前景的预期,这就加强了公开市场业务的“告示效应”,扩大了影响范围,使这一政策工具不仅可以调控货币供应量,而且还可以调控信用总量,还可以通过操作发布明确的信息,对经济活动进行有效地引导与微调。

三、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目标的影响

由于金融创新所产生的金融工具从总体上将往往倾向于降低人们对货币的需求,相对增强了货币支付功能,这必然会增加中央银行在宏观调控中对货币层次划分标准及控制上的难度,使货币与其他金融资产的区别不那么明显,不易对货币供应量做出相对准确的测定和控制。

为了更好地研究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的影响,我们首先考察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的目标大体分为三个层次:最终目标、中介目标和操作目标。中央银行为了达到最终目标,必须选择可跟踪的中期指标体系,并加以控制,以实现最终目标。中介目标的确定要依据各国不同的金融市场情况而有所区别。它不仅要与最终目标具有高度相关性,而且要与中央银行所能运用的货币政策部门密切联系。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需要通过操作日标来实现,操作日标是指中央银行所运用的货币政策工具,一般包括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窗口、准备金制度、再贷款、利率管理、信贷规模控制等。在金融创新的条件下,以货币供给量为中介目标的货币政策框架受到了多方面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