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沉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节思考题
• 海岸带的概念及类型 • 潮坪定义及沉积特征 • 沙坝—潟湖概念

海洋地质学概论
第四章 海洋沉积
• 第一节 • 第二节 • 第三节 • 第四节 • 第五节 海洋沉积物 海岸沉积 河口三角洲沉积 陆架沉积 大洋沉积

海洋沉积环境分类
海洋沉积环境:海洋沉积物的堆积环境。
•滨海带(海岸带):特大高潮线到正常浪基面之间,深度一 般在20m以内 。 •浅海带(大陆架下部):正常浪基面到200m 。 •半深海带(大陆坡):水深200~2000m海域 •深海带(大洋深海盆地):水深大约2000m的海域
2000

海洋沉积环境分类
海洋沉积环境:海洋沉积物的堆积环境。

海洋地质学概论
第四章 海洋沉积
• 第一节 • 第二节 • 第三节 • 第四节 • 第五节 海洋沉积物 海岸沉积 河口三角洲沉积 陆架沉积 大洋沉积

第四章 海洋沉积
第二节 海岸沉积
滨海带(海岸带):特大高潮线到正常浪基面之 间,深度一般在20m以内 。
2000

第四章 海洋沉积
第二节 海岸沉积
滨海带(海岸带):特大高潮线到正常浪基面之 间,深度一般在20m以内 。 海岸地貌分带:后滨、前滨、内滨和外滨。
内滨

第四章 海洋沉积
第二节 海岸沉积
滨海带(海岸带):特大高潮线到正常浪基面之 间,深度一般在20m以内 。 海岸地貌分带:后滨、前滨、内滨和外滨。
后滨 (backshore),多 为特大高潮侵蚀阶 地,一般地形平 坦,与前滨分界处 常为后滨阶地。

第四章 海洋沉积
第二节 海岸沉积
滨海带(海岸带):特大高潮线到正常浪基面之 间,深度一般在20m以内 。 海岸地貌分带:后滨、前滨、内滨和外滨。
前滨,又称为潮间 带,通常呈一向海 倾斜的斜面,前滨 上部滩坡较陡,常 发育滩角等韵律地 形,下部较缓,一 般发育沿岸沙坝和 凹槽。

第四章 海洋沉积
第二节 海岸沉积
滨海带(海岸带):特大高潮线到正常浪基面之 间,深度一般在20m以内 。 海岸地貌分带:后滨、前滨、内滨和外滨。
内滨,波浪活跃, 多发育一道或多道 水下沙坝和凹槽。 外滨,内滨外界向 海海底较平坦的浅 海区,其外缘可达 陆架边缘。

第四章 海洋沉积
第二节 海岸沉积
滨海带(海岸带):特大高潮线到正常浪基面之 间,深度一般在20m以内 。 海岸地貌分带:后滨、前滨、内滨和外滨。 海岸分类: 按海岸带的物质组成可以将海岸划分成,粉砂淤 泥质海岸、砂质海岸、基岩海岸和生物海岸(如 珊瑚礁、红树林海岸等)。

第四章 海洋沉积
第二节 海岸沉积
• • 粉砂淤泥质海岸——潮坪沉积 砂质海岸 沙坝—潟湖沉积体系 海滩沉积 基岩海岸


第四章 海洋沉积
第二节 海岸沉积
1、粉砂淤泥质海岸——潮坪沉积
粉沙淤泥质海岸是指岸坡平缓、水动力条件较弱、 沉积物主要由细颗粒泥沙和贝壳碎屑及植物腐殖质 组成的海岸。 这种海岸的主要海洋水动力是潮汐,基本上摆脱了 外海波浪的直接作用。 在粉砂淤泥质海岸的前沿地带基本都发育有坡度平 缓、宽度不一的淤泥质潮坪。宽阔的潮坪是粉沙淤 泥质海岸普遍的地貌特征。

第四章 海洋沉积
第二节 海岸沉积
1、粉砂淤泥质海岸——潮坪沉积 1)定义
以潮汐作用为主要动力,坡度极缓,通常由 细碎屑物质组成的宽阔而平坦的滨海坪地。 潮坪的宽度取决于潮差和坡度: 北海:潮差2.4-4m,潮坪宽7-10公里; 苏北:潮差2-4m,潮坪宽10公里左右。

辽宁、河北 山东、广东 为弱潮潮坪 江苏为中潮 潮坪 浙江、福建 为强潮潮坪

第四章 海洋沉积
第二节 海岸沉积
1、粉砂淤泥质海岸——潮坪沉积 2)沉积动力机制
(1) ① 物源 (2) (3)
滨外陆架:涨潮流带来; 潮坪再悬浮沉积; 陆源:河流、风等。

第四章 海洋沉积
第二节 海岸沉积
1、粉砂淤泥质海岸——潮坪沉积 2)沉积动力机制
② 潮汐潮流

第四章 海洋沉积
第二节 海岸沉积
1、粉砂淤泥质海岸——潮坪沉积 2)沉积动力机制
沉积滞后效应:——由于涨
潮流的作用,质点从点1处被起动(流速为2) 带人AA′水体中呈悬浮状态,随着流速低 于起动流速,在点C开始向底部沉降(流速 为2),但由于涨潮流作用将继续向前运 动,直到点5处才沉降到底部,此时涨潮流 流速为4。则点C和点5之间的距离即为涨潮 时的沉积滞后距离。在退潮时,BB’落潮流 水体具有其所需要的起动流速,故该质点 将从点5起动并搬运到点7,在点7处又开始 下沉,到点9处下沉到底部。则点7和点9之 间的距离即为退潮时的侵蚀滞后距离。
沉积滞后距离

第四章 海洋沉积
第二节 海岸沉积
1、粉砂淤泥质海岸——潮坪沉积 2)沉积动力机制
由于沉积滞后效应和涨、 落潮流在时间、速度上具有不 对称性(通常涨潮流速大于落 潮流速),使得质点每个潮周 期过程中都净向陆迁移一段距 离,直到该质点不能再被落潮 流携带为止而沉积下来。
沉积滞后距离

第四章 海洋沉积
第二节 海岸沉积
1、粉砂淤泥质海岸——潮坪沉积 2)沉积动力机制
掀起泥沙,但作用弱 ③ 波浪

第四章 海洋沉积
第二节 海岸沉积
1、粉砂淤泥质海岸——潮坪沉积 3)潮坪分带及沉积物特征
• 潮上带 • 潮间带 • 潮下带
潮下带 潮间带 低潮线 高潮线
潮上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