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日本建筑,朝鲜半岛建筑的相同与不同
中日佛寺建筑及自然观比较
![中日佛寺建筑及自然观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048e625e804d2b160b4ec0ad.png)
中日佛寺建筑及自然观比较研究——中国南北朝时期与日本飞鸟时期佛寺建筑与自然的关系不仅体现在宗教、建筑、自然三者之间,还体现在人类情感与自然的融合、宗教意识与审美情趣相结合等方面。
中国南北朝时期以佛教为载体,向日本传播高度发展的中国文化与技术,日本飞鸟时期传承了中国南北朝先进的文化。
了解南北朝时期的建筑与自然的关系,尤其是佛寺园林,也就把握住飞鸟时期佛寺建筑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而且为研究中国乃至东亚地区佛寺景观发展提供历史参考。
同时日本飞鸟佛寺,特别是法隆寺也给南北朝时期的建筑与自然关系的研究提供旁证。
但是两国在佛寺建筑与自然的关系上也有各自的特点。
关于“中日两国佛寺建筑与自然的关系”这个话题,不少前辈已经做了大量细致深刻的研究。
例如刘晓路先生所著的《中日文化研究文库-日本美术史纲本》[1]、王剑先生所著的《日本传统艺术-宗教建筑》[2]以及日本的久野键先生、仕惟雄先生、永井信一先生所编写的《日本美术简史》[3]等著作。
本文抱着学习的态度,在前辈已经铺好的道路上继续探讨此话题。
一、中国南北朝时期与日本飞鸟时期佛教发展简况中国南北朝时期是两晋以后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分裂时期,从公元420年开始,到公元589年结束。
但在文化上却是个发展的高峰时期,尤其是佛教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印度佛教自两汉之际传入中国后,逐渐地中国化,发展到南北朝时期,佛教盛极一时,许多帝王贵族都信奉佛教,且广建寺塔,当时南朝古都到处都是佛教寺院。
从唐朝诗人杜牧《江南春》一诗中:“南朝四百八十寺”,就可知当时的盛况。
当中国古代文化得到高度发展后,随之而来的就是以邻国为主要对象的对外传播。
邻国各地文化皆以中国为基调,表现出相当的同一性,同时又各具特色。
日本飞鸟时期,是指从钦明天皇7年(公元538年)朝鲜半岛的百济向日本朝廷献上佛像、佛经等开始到和铜3年(公元710年)迁都平城京这段历史时期。
这个时期正好是中国文化开始大规模传入日本的时期,此时,中国文化的传播便以经过汉化的佛教为载体。
东亚及东南亚建筑的文化特征探究
![东亚及东南亚建筑的文化特征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7e9ddaa01ed9ad51f11df277.png)
东亚及东南亚建筑的文化特征探究摘要:在东方的建筑当中,除了中华民族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创造了灿烂辉煌的并且延续了五千年之久的建筑艺术之外,东亚以及东南亚各国也都有着各自国家和民族的优秀的文化以及千古流传的建筑艺术作品。
在东亚国家中,除了中国之外的国家,比如东亚的日本,有日本京都的龙安寺以及桂离宫;高丽的景福宫;印度有泰姬陵;柬埔寨的吴哥窟以及泰国的金佛寺等等非常著名的古建筑作品。
关键词:东亚;东南亚;建筑;文化特征引言除了我国之外,在我国的周边的一些国家当中,也有着许多极其灿烂辉煌的建筑艺术作品。
在这些周边国家的建筑形式上看,其建筑形式主要受到两种文化的影响,一种是我国的儒家文化,一种是宗教文化。
比如东亚的日本,其建筑形式主要受到我国儒家文化的影响较为深远,除了东亚的日本以外,东南亚的泰国、印度以及柬埔寨这些国家是非常信奉宗教的,其宗教文化非常发达,所以这些国家的建筑其建筑艺术和建筑形式受到宗教文化很大的影响。
东亚以及东南亚国家的建筑形式和建筑艺术,大多受这两种文化的影响。
1中国古代建筑的文化特征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和非常灿烂的文化。
我国的古代建筑文化也非常优秀,其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传统思想精华,对于周边国家的建筑形式以及建筑文化有着非常深渊远的影响。
中国古代的建筑主要以木结构为主,木结构之间以榫卯的方式相连接,这种木结构建筑一直沿用至今。
这种结构形式的建筑在空间上很容易随着人们的意愿进行改变,但是其蕴含的文化因素不会随着建筑的改变而变化。
中国的古代建筑从其建筑形式上来看,最为明显的特征就是屋顶发大。
而且房屋面积越大屋顶就越大,从外观上看,中国古代建筑主要分为上、中、下三个部分,上部结构为屋顶,下部结构为基座,中部结构为柱子、墙以及门窗,在柱子与屋檐之间还有斗拱。
斗拱是中国古代建筑中非常重要的形式,不同时代的斗拱形式各有不同,是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特征。
中国古代建筑的类型主要有皇家宫殿、寺庙、殿堂、住宅、园林以及陵墓等类型,在中国古代建筑中,在平面布局上主要是两种风格,一种庄严雄伟,对称严格,而另一种是曲折变化,灵活多变。
中国建筑,日本建筑,朝鲜半岛建筑的相同与不同
![中国建筑,日本建筑,朝鲜半岛建筑的相同与不同](https://img.taocdn.com/s3/m/db432149a8956bec0975e3c3.png)
更多木质建筑
• 中国砖石结构的宝塔传入日本后,基 本也以木材来建造,可以说日本建筑 是木质结构建筑的最高水准的体现。 (屋顶交叉木顶饰——延伸的山墙挡 风板 伊势神宫等早期寺庙建筑多见)
法隆寺
日本建筑和中国建筑有什么 不同?
• 1、色彩上更加注重于大自然的和谐 • 2、更多木质建筑
• 文化(宗教)原因
朝鲜半岛时期的城郭和宫殿建筑
– 景福宫-仿中国故宫
• 之后是日本建筑
• 那么,首先我们先看一段日本的宣 传片
日本封建社会的建筑
日本自奴隶制时期就与中国பைடு நூலகம்有了密切的交往,在以后的各个 历史时期,都大量的吸收了中国 的建筑文化。日本封建社会的宗 教建筑深受中国唐代建筑的影响, 但宫殿和住宅建筑的民族特色鲜 明。
中国建筑 朝鲜半岛建筑 日本建筑 相同与不同之处
中国建筑
• 中国古建筑以木材、砖瓦为主要建筑 材料,以木构架结构为主要的结构方 式 • 中国古代建筑的平面布局具有一种简 明的组织规律 • 中国古代建筑造型优美 • 中国古代建筑的装饰丰富多彩 • 中国古代建筑特别注意跟周围自然环 境的协调
• 中国古代建筑也有等级之分,屋顶可 分为庑殿式顶、歇山式顶、悬山式顶、 硬山式顶、攒尖式顶等形式。
中国建筑朝鲜半岛建筑日本建筑日本建筑相同与不同之处中国建筑中国建筑?中国古建筑以木材砖瓦为主要建筑材料以木构架结构为主要的结构方式?中国古代建筑的平面布局具有一种简明的组织规律明的组织规律?中国古代建筑造型优美?中国古代建筑的装饰丰富多彩?中国古代建筑特别注意跟周围自然环境的协调?中国古代建筑也有等级之分屋顶可分为庑殿式顶歇山式顶悬山式顶硬山式顶攒尖式顶等形式
庑殿式顶
• 现存的古建筑物中,如太和殿和曲阜孔庙 大成殿。重檐庑殿顶是清代所有殿顶中最 高等级,只有皇帝和孔子的殿堂可以使用。 如曲阜孔庙大成殿,就是重檐庑殿顶建筑。
中外建筑史-中日古建筑特点与区别对比
![中外建筑史-中日古建筑特点与区别对比](https://img.taocdn.com/s3/m/854e39e0700abb68a982fb6c.png)
而中国建 筑房顶的一条 条椽到了拐角 却是扇形排列 的
法隆寺的五重塔也 是日本佛塔造型的鼻祖, 这个建筑上一层的构造 叠在下一层的房檐上, 并且为了稳定,有一条 从上到下的柱子一直插 到地上,也就是说这个 建筑除了第一层是根本 不能进人
日本方塔,塔心柱接地,不可登临,无平坐
而在中国, 木塔不仅仅层 层可以上人, 而且每一层都 是有着佛像空 间可以膜拜的。
京都东寺的檜皮葺
同样属于平安时代的建 筑,还有京都的法界寺 法界寺,和寝 殿造有很多异曲同 工的地方,而且斗 栱还有立柱进一步 的减小,少了很多 唐代建筑的雄浑, 而且此时的椽也就 是垂木已经不是主 要支撑房顶的结构, 而完全沦为装饰物。
在寝殿造的内部装修里, 也有了和同时期的宋代不一样 的地方。 襖(ふすま)出现了,襖 本来来源于类似屏风一样,在 室内作隔断的东西,唐代的时 候中国也是这样,不过后来在 日本逐渐发展成了方便开启的 推拉门。由于推拉门无论是在 日本还是中国都有过出现,所 以现在对于它到底是出自哪里 还是有争议的,但是同时期的 中国已经有了在室内设置隔断 的“小木作”,由此,中日之 间的差异逐步扩大。
已经灭亡的唐朝随着乱世的继续,对于日本 的影响式微。而相对的,日本也进入了幕府时期。 从此时开始,日本建筑空间的复杂性开始内化, 同时仍然受到来自大陆的影响,但是从这个时候 开始,日本建筑基本走上了自己发展的道路,开 始出现与中国建筑明显的不同。
这一时期发展的的例 子之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是二条城。
随着国风文化的不断发 展,一种叫做“寝殿造”的建 筑也出现了(图 平等院凤凰 堂) 它总体的基本形制是: 正屋居中,前有池沼,两侧有 配屋,其间连以开敞的游廊。 更复杂一些的,在配屋外侧又 向前伸出中廊,到池沼边沿以 亭阁结束。
中国建筑与日本建筑的相同与不同
![中国建筑与日本建筑的相同与不同](https://img.taocdn.com/s3/m/0a7ddf38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c0.png)
中国建筑与日本建筑的相同与不同中国建筑与日本建筑的相同与不同——以宫殿建筑为视角分析姓名————学院班级——学号:电话:邮箱:摘要:中国和日本一衣带水,文化源远流长,在物质与精神方面都有交集,中日建筑也有许多和而不同的地方。
中国建筑样式繁复,装饰精致,布局对称,体现出强烈的等级观。
日本建筑样式简洁,追求自然,布局大多不对称。
本文以宫殿建筑为切入口,论述了中国建筑与日本建筑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又从文化、环境、政治多角度分析了差异形成的原因。
关键词:中国建筑;日本建筑;宫室建筑;相同;不同一:中国传统建筑与日本传统建筑的共通处日本的传统房屋分为几个阶段。
古代:飞鸟时代、奈良时代和平安时代(还包括飞鸟时代以前的绳纹时代、弥生时代和古坟时代)。
中世纪:包括镰仓时代和室町时代,近世则为桃山时代和江户时代。
飞鸟时代,日本主要受南北朝影响,佛教盛行产生了宗教建筑高潮。
其中包括法兴寺,法隆寺,四天王寺。
在细节上使用的手法如忍冬叶装饰与我国敦煌的一些石窟采用手法相似。
白凤时代,这时期的日本主要受到隋唐代影响。
奈良时代逐渐形成统一的风格,既有中国唐代建筑的明显特征,又在向有日本化的特点过渡。
镰仓时代,日本与宋元文化交流密切,这时期的日本留学僧带回了彻底的仿宋式建筑。
到室町幕府时代,造园活跃,兴建楼阁成风,日本住宅建筑也开始打破古老的文化,并形成了一种地上铺满榻榻米,顶棚被装修,有角柱,高低隔板与书院的固定建筑样式,这就是书院造建筑。
桃山时代出现了日本独特的优秀建筑如桂离宫。
二:中国传统建筑与日本传统建筑共通原因在中国建筑设计界有这么一句话,要研究中国古代建筑,不能不去日本。
有一位建筑师为一座大型仿古社区设计了一座唐塔,很多人看后惊叹,怎么把日本塔搬到中国来了。
不得不说中国建筑与日本建筑是存在一定的共通性的。
这种共通性是多方面的。
中国作为古时东方的中心,先后将汉字,儒学,佛教,律令,科技传入日本。
日本的文化受到了中国文化全面的深刻的影响。
中国朝鲜族和韩国传统居住建筑文化及其形态的比较
![中国朝鲜族和韩国传统居住建筑文化及其形态的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d61d5a60168884868762d61b.png)
同时期建筑的影响,其主体建筑一直传承的是中国建筑的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加以顺化、整理、汇合,并根据本土自然环境条件和人文环境条件形成具有自身特性的建筑文化。
2.建筑居住文化
Hale Waihona Puke 居住文化是居住建筑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席居是朝鲜族和韩国的主要居住文化特征之一,并且具有深远的历史。早在殷商时代,随着箕子奔韩,5000多殷商移民在朝鲜建立箕氏王朝。这些人把包括居住文化在内的大量中国文化带到了朝鲜。虽然中原的席居制度到唐朝后即以普遍消失,但《宣和奉旨高丽图经》中记载,北宁时期高丽宫廷仍保持着完备的席居制度:“(高丽王府官员)升阶复位,皆拖履膝行”(卷五)。“‘燕饮之礼’堂上施锦茵,两廊藉以苑席”(卷二十六)。“文席精粗不等,精巧者施于床榻,粗者用于藉地”(卷二十八)。
关键词:居住建筑 建筑文化 等级制度 建筑空间 建筑结构 建筑环境
居住建筑的差异是由社会、地理、民族、文化等因素的差异造成的。因此从文化演变的角度讲,只有掌握该地域的文化演变过程才能理解现在的居住建筑文化,才能了解居住建筑的形态发展。
朝鲜民族以朝鲜半岛为中心,分布在现韩国、北朝鲜、包括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简称“延边”)的东北地域以及俄罗斯的沿海洲.除了俄罗斯沿海洲以外均以朝鲜语为母语,由于使用共同语言,拥有共同文化背景,且各地域的朝鲜民族具有很多共性,所以它们的居住建筑之间有许多的相似性,但由于各地本土自然环境条件和人文环境条件形成具有自身特性的建筑,所以它们也有许多差异性。
3.从居住建筑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上来看
中国朝鲜族重视风水地理环境思想,民居的坐向为朝鲜民
族传统的“子坐午向”。而韩国则注重顺应自然;在总体布局和空间构成上表现为非对称性。如竹亭书院配置图(见图3)。施工上努力显现自然美,并采用屋顶、屋搪曲线美,其外观简朴,多给人淡雅、谦虚之味。
东方建筑风格分类
![东方建筑风格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4f8893c2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9a.png)
东方建筑风格分类
东方建筑风格的分类有多种,以下是部分例子:
1. 中国古建筑:中国古建筑以木材为主要结构材料,注重木雕、石雕、砖雕和琉璃等工艺,多采用对称布局和轴线对称的方式,强调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和谐统一。
主要类型包括宫殿、庙宇、园林、民居等。
2. 日本传统建筑:日本传统建筑以木材和纸张为主要结构材料,注重自然美和空间感,强调室内外空间的交流。
主要类型包括寺庙、城堡、民居等。
3. 印度古代建筑:印度古代建筑以石材为主要结构材料,注重宗教和文化的表现,多采用圆拱、尖塔等造型。
主要类型包括寺庙、宫殿、陵墓等。
4. 东南亚传统建筑:东南亚传统建筑以木材、竹子、稻草等自然材料为主,注重通风和遮阳,多采用开放式布局和流线型设计。
主要类型包括寺庙、民居、仓库等。
5. 朝鲜半岛传统建筑:朝鲜半岛传统建筑以木材为主要结构材料,注重儒家文化和宗教信仰的表现,多采用对称布局和平屋顶设计。
主要类型包括宫殿、庙宇、民居等。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分类并不是绝对的,东方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建筑风格也有很多相似之处,同时也受到其他文化的影响。
2.1朝鲜(半岛)园林史
![2.1朝鲜(半岛)园林史](https://img.taocdn.com/s3/m/4cb3374169eae009581becc3.png)
朝鲜历史(2)
• 朝鲜时代(1392-1910) 建立于14世纪 末,以儒教性理学为建国思想的朝鲜王朝, 其文化世宗大王时达到了辉煌灿烂的鼎盛 时期。创造了科学使用的文字‘Han-geul’。 • 日本占领时期(1910-1945) 1910年沦 为日本殖民地到1945年。36年的殖民统治 使朝鲜民族惨遭蹂躏,饱经沧桑。 • 大韩民国与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的诞生。
王子的乐园——雁鸭池
朝鲜半岛古典园林中的建筑外观很美,屋顶坡 面缓和,屋身平矮,不显陡峻。屋脊两端和檐端四 周高昂起翘,曲线柔美,加之门窗比例窄长,使屋 身又有高起之势。屋顶出檐很长,檐下产生很深的 阴影,使整个建筑产生鲜明的立体感。屋顶多为歇 山式,铺以灰黑色筒瓦,暗红的柱,衬以绿色窗棂, 色彩柔和端庄,特别是部分有技巧地使用白色,使 得整体效很少有封闭的石墙,因此 产生宏阔开放的气势。这种建筑形式既融合了朝鲜 民族建筑风格,又与我国唐代建筑有颇多相似之处。 在一些细节上,如有力的斗拱、巨大的出檐、弯曲 的屋脊、上细下粗的棱柱等,这些中国唐代建筑的 显著特征出现在韩国古建中,表明韩国古代建筑很 大程度上吸收了唐代建筑的形式和营造技术。
史前时代
• 4000年以前,《大东史纲》卷之一· 檀氏朝 鲜记 记载:鲁乙王即位,建囿。 • 《大东史纲》记载:谊让王时代,建后苑, 在清流阁宴请群臣。 • 谊让王的8代孙天老王即位8年时,在乞骨 山用纹石建造500丈的求仙台,同时建造称 为太清馆的大建筑。 • 济世王10年的冬至的数日后,在宫苑桃李 满开。
朝鲜半岛
朝鲜历史(1)
• 史前时代 70万年前有人类定居,4000年前传入 的青铜器文化是朝鲜文明的起源。 • 三国时代(—676年) 公元前2333年,檀君王 俭创建古朝鲜。公元前100年左右,形成高句丽、 百济、新罗三国。 • 统一新罗时期(676-935年) 676年,新罗统一 三国,发展文化与艺术,形成了佛教文化的鼎盛 时期。渤海王国一方面继承了高句丽文化的精髓, 一方面又融合了唐朝文化的另一种独特文化。 • 高丽时代(918-1392) 高丽继承并发扬了统一 新罗的佛教文化,创造了举世闻名的高丽青瓷与 高丽大藏经等珍贵文化遗产。当时的高丽与北方 的西域民族贸易交往频繁而得名‘Korea’。
中日建筑文化的差异
![中日建筑文化的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c6869cf6551810a6f52486a0.png)
三門
云龍図
14
真正意义上的日本建筑始于桃山时代
建筑中心从宗教转向世 俗。 江户初期到享保年间 (1716-1735年),聘 请僧人到长崎唐三寺。 黄檗(bò)文化 高僧隐元隆琦,朱舜水
往后发展,进入江户时 代,更具有日本民族固 有的艺术特征 中国建筑:庭院繁复, 空间恢弘,组群宏大, 气势宏伟,色彩华丽 日本建筑:空间迂回, 内外穿插,檐宇飘逸, 气质古雅,色彩恬淡
在某种程度上,禅造就了日本的性格,禅也表现了日本的性格—————铃木大 拙
11
五山十刹图
12
宋元影响时期---镰仓时代
日本第一纯正宋风禅 寺———镰仓建长寺, 宋风做法遂天下流布。 与之前形成的“和样” 相并列成为第二大建筑 样式,称“唐样”,或 “禅宗样” ———为 与五山十刹一起传入日 本的南宋末到元初的江 浙建筑样式。 天竺样
27
概要
交通 竣工 层数 结构
净法寺镇政府办公楼(办公楼)
岩手县净法寺镇 离花卷机场1个半小时 ー 地上3层 1小时准耐火建筑 2,318.60㎡ Attic建筑事务所
所在地
总面积 设计
施工
株式会社Shelter
特点
使用当地居民种植的镇有林唐松 制成集成木材,有效用于支撑结 构体的梁柱大断面,使呆滞的地 区林业得到活跃发展,培养了政 府与镇民齐心协力求发展的精神。 木结构大断面的梁柱等即使燃烧 1个小时仅会导致表面炭化,丝 毫不影响其内部结构耐力。
5
飞鸟时代建筑
日本奈良法隆寺
现存世界最古的木构建 筑,670年烧失,现存 为其后再建。 保持了初唐建筑样式直 接传入日本之前、来自 朝鲜半岛三国的建筑形 式。 朝鲜半岛所汲取、积淀 和杂交的中国南北朝、 隋的建筑形式的再现。
第18章朝鲜和日本的建筑
![第18章朝鲜和日本的建筑](https://img.taocdn.com/s3/m/0598731716fc700abb68fcbd.png)
•双楹冢
平壤西南龙岗郡, 高句丽时代(6世纪), 中国汉画遗风,
新罗与高丽时期的佛教建筑:
佛国寺(774年)— 基本同中国唐代的佛寺布局
• 高台地建设、东西两院落、周边围廊式 • 善于利用地形,富有创造性、造形水平较高
舍利塔
• 受中国晚唐、五代、北宋建筑演变的影响 • 端丽峻拔、和谐舒展、豪放稳重
古代神社 的形制:
竖 鱼 木
千 木
长方或正方的正殿 本梁架,有近似抬梁式的,也有近似川斗式的 两坡顶,悬山造。正脊上横向安置一排圆木,叫坚鱼木。
脊的两端各有一对方木,高高挑起,形成交叉,叫做千木。
地板大多架起1m以上,有一些神社还在四周将地板延伸展出为平台。 入口在长边或在山墙。 门前设木梯。木梯小而陡,增加了崇敬庄严的气氛。
枯山水选石,不同于中国的好尚湖石,不求 瘦、漏、透,而求其雄浑深厚,气象壮大。 精选形状纹理,或如悬岩削壁,或如连峰接 岭,或如平冈远阜。也不同于中国的偏爱用 石头堆叠成假山,而只利用每块石头本身的 特点,单独地,或适当组合,使峰峦、沟壑 、余脉等等合乎自然。两块陡峭的石相傍, 缝隙象征飞瀑(枯泷)。一块纹理盘曲的石, 横置在沟壑之前,或者铺一层卵石,象征奔 湍出峡(枯流)。又不同于中国叠石的务求奇 巧,而是山形稳重,底广顶削。不作飞梁悬 石,上阔下狭的奇构。不用不同种类的石, 不用大小相近、形状相似的石,不作直线排 列。 大面积的水用白砂象征。砂面耙成平行的 曲线,犹如波浪万重。沿石根把砂面耙成环 形,则是拍岸的惊涛。
在神社圣地的 大道上或者木 栅上,往往有 一种牌楼式的 门,名为鸟居。 它的形式十分 简单:一对立 柱,上面架一 根横梁,两端 挑出;稍低, 有一根枋子, 两端插入柱身, 也有在外侧伸 出的。
中国建筑史1
![中国建筑史1](https://img.taocdn.com/s3/m/835416bc3186bceb19e8bbf9.png)
“国之大事,唯祀与戎。”
国家的最重要的事是祖先的祭祀 神灵的祭 祀 以及国家的保卫, “唯祀与戎”。
“君子将营宫室,宗庙为先,厩库为次, 居室为后。凡家造,祭器为先,牺赋为次, 养器为后”。
中国建筑的思想
中国建筑是没有书本传承的。—— 梁思成
“营邑立城、制里割宅” “五亩之宅,树墙下以桑” —— 孟子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
中国建筑史
第一讲
中国建筑的类型特征
20世纪初以前的历史上的中国的建筑。 中国建筑属于东亚建筑体系 东亚建筑体系包括中国、日本、朝鲜半岛
和越南的传统建筑。 中国建筑更具有起源性和中心性的特征,
而且它还具有造型、结构和地域风格上的 多样性。日本、朝鲜半、越南 它们的传统 建筑是受到中国建筑影响的。
《旧唐书》明堂 “且柱为阴数,天实阳元, 柱以阴气上升,天以阳和下降,固阴阳之 交泰,乃天地之相承。”
“《盐铁论》曰:贵人之家,梓匠斫巨为 小,以圆为方,上成云气,下成山林。”
适形
《吕氏春秋》公元前二百多年以前 它这么 说的 “室大则多阴,台高则多阳;多阴则 蹶,多阳则痿。此阴阳不适之患也。是故 先王不处大室,不为高台。”
1.先秦及秦汉时期——中国古代建筑体系 的孕育期
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古代 建筑体系的形成期
3.隋、唐时期——中国古代建筑体系的成 熟期
4.两宋、辽、金、西夏时期——中国古代 建筑从成熟走向繁缛、细腻与多样,这是一 个转折期。
5.元、明、清时期——建筑技术趋于成熟, 建筑造型趋于工整,地方建筑风格趋于多 样。
对于各种气候条件的充适应性 具有一定的减少地震危害的可能作用,主
中日建筑对比
![中日建筑对比](https://img.taocdn.com/s3/m/f677e799c8d376eeaeaa31a3.png)
1、中国、日本与朝鲜半岛同属东亚文化圈,其传统建筑在艺术形式与结构特征上彼此十分相近。
例如:三种建筑都是以木结构梁柱体系为主要特征,又都采用了斗拱体系。
日韩建筑中既有中国建筑的影响,又有浓厚的本民族特色。
一般来说,日韩建筑与中国唐宋时代的建筑更为接近,而与明清建筑有较大的差别。
相当于中国隋代的日本飞鸟时代建筑,与相当于中国唐代的日本奈良、天平时代的建筑,与同时代的中国建筑十分接近,这一时期的中、日、韩建筑中都大量使用了回廊院的空间形式。
相当于中国宋代的日本镰仓时代建筑,则已分为和样、唐样(又称禅宗样)与大佛样(又称天竺样)几种与同时代的中国建筑风格迥异的建筑。
较晚近的日本江户时代,建筑式样与结构,更具日本民族固有的艺术特征。
可以说中国建筑以庭院繁复、空间恢宏、组群宏大、气势雄伟、色彩华贵为特征;日本建筑表现出空间迂回、内外穿插、檐宇飘逸、气质古雅、色彩恬淡的特点。
东方建筑风格词语
![东方建筑风格词语](https://img.taocdn.com/s3/m/33cb0535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faa1746.png)
东方建筑风格词语
(实用版)
目录
1.东方建筑风格的特点
2.东方建筑风格的词语表述
3.东方建筑风格的代表性建筑
4.东方建筑风格的现代应用
正文
1.东方建筑风格的特点
东方建筑风格,主要是指源于中国、日本、朝鲜等东亚国家的建筑艺术风格。
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强调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东方建筑风格追求建筑与自然的完美融合,尽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如木材、竹子等。
(2)重视空间布局:东方建筑风格注重空间的层次感和流动性,通过门窗、屏风等元素,创造出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的空间。
(3)线条优美:东方建筑风格中的线条流畅、简洁,追求一种优雅、宁静的美感。
(4)装饰艺术:东方建筑风格中的装饰艺术丰富多彩,包括木雕、砖雕、石雕、彩画等,富有象征意义,充满文化内涵。
2.东方建筑风格的词语表述
东方建筑风格的词语表述有以下几种:
(1)中国古典建筑风格:指中国古代建筑风格,如故宫、颐和园等。
(2)日本和式建筑风格:指日本传统建筑风格,如寺庙、民居等。
(3)朝鲜半岛建筑风格:指朝鲜半岛的传统建筑风格,如朝鲜古代王宫等。
3.东方建筑风格的代表性建筑
(1)中国古典建筑:如故宫、颐和园、苏州园林等。
(2)日本和式建筑:如京都的金阁寺、清水寺等。
(3)朝鲜半岛建筑:如朝鲜半岛的高丽王朝王宫等。
4.东方建筑风格的现代应用
随着现代社会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东方建筑风格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如北京奥运会的场馆设计、上海世博会的中国馆等,都融入了东方建筑风格的元素。
陈志华《外国建筑史(19世纪末叶以前)》(第4版)复习笔记-第18章 朝鲜和日本的建筑【圣才出品】
![陈志华《外国建筑史(19世纪末叶以前)》(第4版)复习笔记-第18章 朝鲜和日本的建筑【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db0403d9a26925c52dc5bf65.png)
第18章 朝鲜和日本的建筑一、朝鲜的建筑1.双楹冢(1)位置平壤西南龙冈郡。
(2)建筑特色①仿木结构,斗棋、叉手等等十分逼真。
②双楹冢里,补间绘人字棋,角柱上绘重棋。
③柱子上端没有阑额和普拍枋,角柱上的栌斗直接画在柱头上。
(3)与中国的关系中国汉代的明器上或墓葬里也有这种做法,大概是仿木构而做了简化。
2.天王地神冢(1)位置平壤以北顺川郡。
(2)建筑特色①仿木结构,斗棋、叉手等等做得逼真。
②天王地神冢的前室,在平梁上设叉手承托脊搏,近似简单的三角形桁架。
井的角上各出一跳华棋。
(3)与中国建筑的关系斗棋出跳,在中国于北魏时出现,可见朝鲜建筑同中国建筑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
3.新罗时期的佛教建筑(1)时间公元7世纪(新罗时期)。
(2)产生背景新罗国统一整个朝鲜半岛,建都于庆州。
封建化的过程加速,佛教兴盛起来,在各地建造了许多佛寺。
(3)建筑代表①佛国寺a.地理位置佛国寺位于庆州附近土含山。
b.修建时间始建于530年,751年扩建,完成于774年。
c.布局第一,它坐落在高高的台地上,有两个并列的院落,都是周围廊式的。
第三,后廊正中是讲堂,山门在前廊正中,它的左右,转角处分别有经楼和钟楼。
第四,这种平面布局,同中国唐代的佛寺基本一致。
d.历史发展第一,1592年,日本侵略者纵火烧去了它的90%左右,金堂、讲堂、经楼和廊庑都已毁坏。
第二,1765年在金堂基址上改建了大雄殿。
e.改造结果第一,山门称为紫霞门,立在高台的边缘。
高台分两层,用大块毛石砌筑坝墙,山门的台基向前突出于上层坝墙,做木结构形状,从下面望去,形体完整,很有气势。
第二,山门前有两跑踏垛,下面都有券洞以宣泄山洪,分别得名为青云桥和白云桥。
第三,山门面阔3间,进深2间,歇山顶。
第四,斗棋材架很大,单抄双下昂,出檐宽阔。
第五,角柱生起,四面檐口呈完整的曲线,正脊也微微弯曲,形式风格同中国唐代建筑极其相似。
②钟楼a.别名又称涵影楼,也是歇山顶。
b.形态第一,以山面朝前,前面一对柱子探出于坝墙之外,分别由石哚支承,构思同山门类似。
中国建筑与日本建筑的相同与不同
![中国建筑与日本建筑的相同与不同](https://img.taocdn.com/s3/m/671f3954ec3a87c24028c4e1.png)
中國建筑與日本建筑的相同與不同——以宮殿建筑為視角分析姓名————學院班級——學號:電話:郵箱:摘要:中國和日本一衣帶水,文化源遠流長,在物質與精神方面都有交集,中日建筑也有許多和而不同的地方。
中國建筑樣式繁復,裝飾精致,布局對稱,體現出強烈的等級觀。
日本建筑樣式簡潔,追求自然,布局大多不對稱。
本文以宮殿建筑為切入口,論述了中國建筑與日本建筑的相同之處與不同之處,又從文化、環境、政治多角度分析了差異形成的原因。
關鍵詞:中國建筑;日本建筑;宮室建筑;相同;不同一:中國傳統建筑與日本傳統建筑的共通處日本的傳統房屋分為幾個階段。
古代:飛鳥時代、奈良時代和平安時代(還包括飛鳥時代以前的繩紋時代、彌生時代和古墳時代)。
中世紀:包括鐮倉時代和室町時代,近世則為桃山時代和江戶時代。
飛鳥時代,日本主要受南北朝影響,GAGGAGAGGAFFFFAFAF佛教盛行產生了宗教建筑高潮。
其中包括法興寺,法隆寺,四天王寺。
在細節上使用的手法如忍冬葉裝飾與我國敦煌的一些石窟采用手法相似。
白鳳時代,這時期的日本主要受到隋唐代影響。
奈良時代逐漸形成統一的風格,既有中國唐代建筑的明顯特征,又在向有日本化的特點過渡。
鐮倉時代,日本與宋元文化交流密切,這時期的日本留學僧帶回了徹底的仿宋式建筑。
到室町幕府時代,造園活躍,興建樓閣成風,日本住宅建筑也開始打破古老的文化,并形成了一種地上鋪滿榻榻米,頂棚被裝修,有角柱,高低隔板與書院的固定建筑樣式,這就是書院造建筑。
桃山時代出現了日本獨特的優秀建筑如桂離宮。
二:中國傳統建筑與日本傳統建筑共通原因在中國建筑設計界有這么一句話,要研究中國古代建筑,不能不去日本。
有一位建筑師為一座大型仿古社區設計了一座唐塔,很多人看后驚嘆,怎么把日本塔搬到中國來了。
不得不說中國建筑與日本建筑是存在一定的共通性的。
這種共通性是多方面的。
中國作為古時東方的中心,先后將漢字,GAGGAGAGGAFFFFAFAF儒學,佛教,律令,科技傳入日本。
建筑风格分类
![建筑风格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5b87ef05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db.png)
建筑风格分类每⼀种建筑风格的诞⽣都是⼈们对居住的思考和尝试发掘出的可能性。
⼈类进⼊⽂明社会之后,在⼀些⼤的⽂明圈中,建筑艺术的反战呈现了异彩纷呈的态势,这些建筑风格的出现在⼀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产⼒⽔平和⼈们的价值取向。
建筑风格的形成是⼀个长期建筑历史发展的结果,伴随着当时世界的社会环境、经济⽔平、宗教信仰与政治体系⼀同产⽣于世。
⼀、按地区划分1.东亚建筑2.南亚及东南亚建筑3.西亚/中东建筑4.⾮洲建筑5.欧洲建筑6.美洲建筑1、东亚风建筑东亚主要指包括中国,蒙古,韩国,⽇本5个国家。
东亚风建筑起源于中国,⼤体风格相近,都是以⽊结构为特⾊的建筑艺术东亚风建筑主要特⾊是各种屋顶造型、飞檐翼⾓、⽃拱彩画、园林景物等东亚风建筑细分了很多种,光中式古代建筑就可以按不同朝代(秦汉风格,隋唐风格,明清风格….)不同地区(北⽅,西北,江南…)分出不同的风格,还有各种新中式建筑等太庙——中国平等院——⽇本⾸⾥城——琉球佛国寺——韩国⼀柱寺——越南朝鲜⼈民⼤学习堂——朝鲜喀喇沁亲王府——内蒙古2、南亚及东南亚建筑南亚共有7个国家:尼泊尔、不丹,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斯⾥兰卡、马尔代夫⽽东南亚是第⼆次世界⼤战后期才出现的⼀个新的地区名称。
该地区共有11个国家:越南、⽼挝、柬埔寨、泰国、缅甸、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莱、菲律宾、东帝汶南亚及东南亚建筑多为宗教建筑特⾊是外廊式建筑,⽽且从单边外廊,扩展到双边、三边以⾄四边回廊其中以佛教为主的国家,建筑样式是佛教宽顶多⾓塔楼马来半岛上的马来西亚和印尼⽂莱等建筑风格以伊斯兰教尖顶塔楼菲律宾东帝汶和越南建筑样式是西⽅格调黎明寺——泰国坎达⾥雅·默赫代奥神庙——印度吴哥窟——柬埔寨婆罗浮屠——印度尼西亚仰光⼤⾦塔——缅甸泰姬陵——印度3、西亚及中东建筑西亚及中东包括沙特阿拉伯、阿联酋、以⾊列、巴勒斯坦、叙利亚、塞浦路斯、⼟⽿其、伊拉克、伊朗、约旦等国家(还有天国的巴⽐伦王国和波斯帝国等)西亚建筑创造了以⼟为基础原料的结构体系和装饰⽅法,也发展了券、拱和穹窿结构主要建筑也是宗教神话类建筑,⽐如伊斯兰的清真寺等蓝⾊清真寺——⼟⽿其伊叙塔门——伊拉克建筑麦加⼤清真寺——沙特阿拉伯佩特拉——约旦第⼆圣殿——以⾊列倭马亚⼤清真寺——叙利亚帕赛玻⾥斯宫——伊朗巴别塔——巴⽐伦空中花园——巴⽐伦4、⾮洲建筑⾮洲分北⾮、东⾮、西⾮、中⾮和南⾮五个地区,包括埃及、利⽐亚、苏丹、埃塞俄⽐亚、津巴布韦、马达加斯加、索马⾥、刚果等60个国家和地区(还有灭亡的罗马帝国…部分)⾮洲建筑主要特⾊⼟⽯结构,多为宗教神话类建筑阿布⾟贝神庙——埃及埃德富神庙——埃及Debre Damo修道院——埃塞俄⽐亚建筑⼤津巴布韦遗址——津巴布韦建筑世界公认的古代七⼤奇观有两个在埃及名列七⼤奇迹之⾸的吉萨⾦字塔名列第七位的亚历⼭⼤灯塔(⼤图找不到..凑合看吧)5、美洲建筑美洲指南美洲和北美洲,包括阿根廷,美国,加拿⼤,玻利维亚,巴西,哥伦⽐亚,智利,古巴,委内瑞拉,危地马拉,墨西哥,巴拿马,秘鲁等23个国家因为美洲的历史原因,这⾥的美洲建筑指美洲古代建筑,地理上美洲分北美,中美,南美三个地区,其中南美和中美有过繁荣的⽂明,代表的有玛雅⽂明和印加帝国,此外还有特奥蒂⽡坎⽂明,托尔特克⽂明,阿兹特克⽂明美洲各个古⽂明的建筑基本相似,都是以岩⽯为主材料的宗教神话类建筑,也有⼤型的城市群等,⾼台,⽯柱和浮雕是古美洲建筑的特征玛雅⽂明⾦字塔——墨西哥提卡尔神庙——危地马拉马丘⽐丘——秘鲁印加帝国遗迹——秘鲁6、欧洲建筑欧洲有英国、德国、法国、荷兰、卢森堡、⽐利时、意⼤利、奥地利、瑞⼠、冰岛、瑞典、爱尔兰、梵蒂冈、俄罗斯等五⼗多个国家(天国的罗马帝国)由于基督教的影响,教堂往往是建筑的最佳代表,还有因为中世纪时期的封建君主制的原因⽽修建的⼤量城堡和宫殿。
中韩两国建筑比较
![中韩两国建筑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053c2bc3cc1755270622088c.png)
中韩两国建筑比较身份证号码:220181198604164xxx摘要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朝代之一,建筑技术和艺术也有巨大发展。
而当时的韩国正处在新罗与渤海王国时期。
西元676年,新罗统一朝鲜半岛后,与唐朝长期保持友好关系,在文化上受唐很大影响。
新罗的都城庆州受唐长安影响,也采取方格网状街道布局。
现存佛国寺等古建筑仍俨然唐风,其建筑为木构架,用斗拱,采取封闭式院落布局等,也属中国木构建筑体系。
但其在吸取我国先进的建筑知识的同时,自己也独创了一些建筑方面的成就!关键词:唐朝建筑;新罗建筑;渤海建筑;中韩比较一、引言1.1 历史背景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朝代之一,唐在文化、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都有辉煌的成就,建筑技术和艺术也有巨大发展。
唐初对高丽虽曾有过短暂战争,但更长期的是和平交往。
西元676年,新罗统一朝鲜半岛后,与唐长期保持友好关系,在文化上受唐很大影响。
建筑方面亦如此!二、中国唐朝时期建筑2.1 唐代建筑的风格特点唐代建筑的风格特点是气魄宏伟,严整开朗。
具体说来特点如下:第一:规模宏大,规划严整。
唐都城长安是当时世界最宏大繁荣的城市。
长安城的规划是我国古代都城中最为严整的。
唐长安大明宫规模也很大,遗址范围即相当于清明故宫紫禁城总面积3倍多。
其他府城、衙署等建筑的宏敞宽广,也为任何封建朝代所不及。
第二:建筑群处理愈趋成熟。
隋唐时,不仅加强了城市总体规划,宫殿、陵墓等建筑也加强了突出主体建筑的空间组合,强调了纵轴方向的陪衬手法。
第三:木建筑解决了大面积,大体量的技术问题,并已定型化。
定型化反映了施工管理水平的进步,加速了施工速度,对建筑设计也有促进作用。
大明宫麟德殿,面积5000平米,采用了面阔11间进深17间的柱网布置。
麟德殿是迄今所见唐代建筑中形体组合最复杂的大建筑群。
第四:设计与施工水平的提高。
隋唐二代在桥梁建设上有较大成就。
唐代大河上的桥,由国家修建管理的共十一座,有浮桥、石桥、木柱木梁桥等,最大的是在今山西永济的蒲津浮桥,横跨黄河,通至陕西朝邑县,长300米左右。
日式建筑
![日式建筑](https://img.taocdn.com/s3/m/baf480cb8bd63186bcebbc45.png)
中国唐朝对其影响
鉴真的东渡弟子及随行人员中,有不少是精通建筑技术的。 在鉴真的设计及领导下,建造了著名的唐招提寺。寺内的大 堂建筑,坐北朝南,阔七间,进深四间,三层斗拱式形制, 是座单檐歇山顶式的佛堂。日本《特别保护建筑物及国宝帐 解说》中评论说:“金堂乃为今日遗存天平时代最大最美建 筑物”。由于鉴真僧众采用了唐代最先进的建筑方法,因而 这座建筑异常牢固精美,经过一千二百余年的风雨,特别是 经历1597 年日本地震的考验,在周围其他建筑尽被毁坏的情 况下,独金堂完好无损,至今屹立在唐招提寺内。金堂成为 研究了解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最有价值的珍贵实物之一。
日本建筑城堡的发 展
弥 生 时 代 ~ 平 安 时 代
发展
To
镰 仓 时 代 ~ 室 町 时 代
发展
To
战 国 时 代
发展
To
江 户 时 代
弥生时代~平安时代的建筑作品
镰仓时代~室町时代的建筑作品
战 国 时 代 的 建 筑 作 品
江户时代的建筑作品
日式的现代建筑
日本的设计从本世纪50年代开始起步,以其特有的民族性格使自己的 设计变得十分强大。日本人是世界上最好的学生,他们能对国外有益 的知识进行广泛的学习,并融汇贯通,最终成为己用。同时,日本民 族的团体精神很强,使企业内部的力量比较容易得以完全集中。 日本的传统中有两个因素使它的设计没走弯路:一个是少而精的简约 风格,另一个是在生活中他们形成了以榻榻米为标准的模数体系,这 令他们很快就接受了从德国引入的“模数”概念。空间狭小使日本民 族喜爱小型化、标准化、多功能化的产品,这恰恰符合国际市场的需 求,导致出现日本的电器产品引导世界潮流、横扫世界市场的局面。 比如他们把套在木桶外面的箍夸张加大,让它既是功能构件又是装饰 构件,称之为“装饰性的使用结构部件”。又比如国际主义风格的产 品可以批量生产,并且价格低廉,适合广大民众的需求.它在设计过 程中牺牲了民族性、地方性、个性,一心追求共性。
中西建筑的异同
![中西建筑的异同](https://img.taocdn.com/s3/m/89f3d259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0f6f853.png)
中西建筑的异同传统民居是建筑起源、理论本源。
中西方传统民居都具有史前的特点。
各种差异的影响都颇为深远,我国主要表现在人与自然的和谐,西方则主要表现在对自然的征服。
通过对中西方传统建筑中民居的比较,感悟在民居所体现出的文化,理解民居发展的深刻意义。
中西民居文化都源自人类对定居生活的需要。
作为居住空间,无论古今中外,都有一定得私密性,所以,空间的内向和含蓄是一般居民的共性。
但这种私密和内向程度是有差别的。
一、中西建筑艺术异同中国的艺术的首要美学特征即实践理性特征,这一点是同影响中国几千年的儒家思想是密切相关的。
正如本书所说“无论对其评价如何,孔子在塑造中国人,民族性格和文化心理结构方面的历史地位,已是一种难以否定的事实”孔子将理性引导贯彻在世间日常生活伦理情感和政治观念中,而不作抽象的玄想,“子不语怪力乱神”。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强调积极入世的观念。
这种观念在艺术形式上尤其表现在建筑方面。
希腊、罗马的建筑艺术集中表现在教堂,它是神灵居住的地方,是人们一个礼拜去一次的心灵洗涤之处。
西方建筑之美将人引向一个虚幻的、神秘的世界。
中国的建筑艺术集中在宫殿建筑,它是供世间活着的君王们所居住的场所,它将人们引入的是现实的、客观的人的生活,体现的是实用的、入世的、理智的观念,排斥了反理性的迷狂意识。
中国美学的第二个特征是抒情,虽然东西方美学都抒情,但抒情在中国美学中一直占主导地位,而不像西方抒情最终让位于严谨的实证主义。
无论是《诗经》还是《离骚》,无论是宋词、元曲实施明清小说,表现得最多的是普通人的悲欢离合,是人心灵的喜怒哀乐。
所以中国文学的最高成就不是体现在叙事上,而是抒情。
从“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到“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情贯始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庑殿式顶
• 现存的古建筑物中,如太和殿和曲阜孔庙 大成殿。重檐庑殿顶是清代所有殿顶中最 高等级,只有皇帝和孔子的殿堂可以使用。 如曲阜孔庙大成殿,就是重檐庑殿顶建筑。
• 以上我介绍了中国建筑的特点及等级 之分 •文化交流密切。无论 在建筑的平面布局、结构形式、形体 造形、装饰细节等方面受中国建筑的 影响,保存着中国唐代建筑的遗风。
更多木质建筑
• 中国砖石结构的宝塔传入日本后,基 本也以木材来建造,可以说日本建筑 是木质结构建筑的最高水准的体现。 (屋顶交叉木顶饰——延伸的山墙挡 风板 伊势神宫等早期寺庙建筑多见)
法隆寺
日本建筑和中国建筑有什么 不同?
• 1、色彩上更加注重于大自然的和谐 • 2、更多木质建筑
• 文化(宗教)原因
神道(Shinto)是什么?
• 神道教简称神道,原本是日日本的传统民 族宗教,最初以自然崇拜为主,属于泛灵 多神信仰(精灵崇拜),视自然界各种动 植物为神祇。神道教起初没有正式的名称, 一直到公元5至8世纪,佛教经朝朝鲜传入 日本,渐渐被日本人接受,为了与“佛法” 一词分庭抗礼,创造了“神道”一词。
朝鲜半岛时期的城郭和宫殿建筑
– 景福宫-仿中国故宫
• 之后是日本建筑
• 那么,首先我们先看一段日本的宣 传片
日本封建社会的建筑
日本自奴隶制时期就与中国 有了密切的交往,在以后的各个 历史时期,都大量的吸收了中国 的建筑文化。日本封建社会的宗 教建筑深受中国唐代建筑的影响, 但宫殿和住宅建筑的民族特色鲜 明。
中国建筑 朝鲜半岛建筑 日本建筑 相同与不同之处
中国建筑
• 中国古建筑以木材、砖瓦为主要建筑 材料,以木构架结构为主要的结构方 式 • 中国古代建筑的平面布局具有一种简 明的组织规律 • 中国古代建筑造型优美 • 中国古代建筑的装饰丰富多彩 • 中国古代建筑特别注意跟周围自然环 境的协调
• 中国古代建筑也有等级之分,屋顶可 分为庑殿式顶、歇山式顶、悬山式顶、 硬山式顶、攒尖式顶等形式。
鸟 居
为什么?
• 日本人认为,鸟是人类灵魂的化身, 其中有好的灵魂,也不乏肮脏的灵魂, 不能让鸟接近神社,故而在各个神社 的正门前200米左右处建“开”字型牌 坊,名为鸟居。鸟在此居住,就不会 飞入神社。
色彩上更加注重于大自然的和谐
• 相较中国建筑,颜色一般更为淡雅, 有超脱的宁静感。日本许多建筑木构 件均暴露木材自然纹理(日本称为“白 木造”),无任何彩画或涂装,这充分 体现了日本传统的审美趣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