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风骨和曹植诗歌的艺术特征

合集下载

三曹诗风异同

三曹诗风异同

三曹诗风异同建安时期以三曹为代表的建安诗人,开创了彬彬大盛的建安文学新局面,形成了建安诗歌慷慨悲凉、明朗刚健的风貌。

三曹的创作体现了建安文学的时代特色及不同阶段的个体特征。

共同点:①曹氏父子的创作,完成了乐府民歌向文人诗歌的转变,为五言诗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在诗歌发展史上作出了不同的贡献。

曹操借乐府旧题写时事,开创一代诗风;曹丕诗歌以抒情性代地替写实性,运用乐府艺术形式时引赋入诗,开拓了诗歌艺术表现;曹植在乐府诗中注入强烈的感情与个性,使原来以叙事为主的乐府转向以抒情为主,丰富了五言诗的表现手法。

②曹氏父子的创作,体现了建安时期追求“慷慨悲凉之美”和非功利、主激情、重个性,求华美,注重个体生命体验的特点。

③都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对政治理想的高扬,人生短暂的哀怨,强烈个性的表现及浓郁的悲剧色彩的表现贯穿其创作之中。

不同点:①风格差异;三曹创作体现了建安风骨初期、中期及后期不同的风格特征。

曹操的诗歌古直悲凉,曹丕的诗歌激扬壮丽;曹植的诗歌豪宕深沉,情兼雅怨。

曹操诗通脱,曹丕诗华丽,曹植诗沉著。

②诗歌内容侧重点、艺术表现不同:曹操的诗歌多从时事政治、军事民情方面反映现实;曹丕的诗多从离愁别怨、家庭的角度反映社会生活;曹植的诗主要从自身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内心的悲愤忧思的角度反映社会现实;曹操的诗激烈深刻,勇于批判,顽强进取,多英雄本色,大将风度;曹丕的诗委婉平和,固步守成,多公子声气,儿女柔情;曹植的诗悲怆幽怨,多诗人气质,情感浓郁;曹操诗报国述志,蒿目时难,侧重时事、政治、民情的抒写;曹丕的诗工于言情,重在乱世余人心理的表达;曹植的诗重在个体遭受挫折的悲哀与怨恨的抒发;曹操诗质胜文;曹丕的诗文胜质,曹植的诗文质合一。

③题材表现、情调不同曹操的诗多抒发生灵涂炭,四海未定的悲情,其情深沉、苍茫、浩大,主要借乐府旧题反映现实,直陈其事,明情显志,忧国悯时,充满“悲情”;曹丕的诗多怀着迷惘的思绪,淡淡的情愁,关注游子思妇的叹息,思考生命本体存在的价值,其情细腻深婉,纤巧细密,充满“忧情”;曹植诗歌着重描述个体需要在遭受挫折后的悲哀与怨恨,展示失意者的内心世界,其情曲折腾挪,沉痛深挚,充满哀怨。

建安七子的诗歌风格

建安七子的诗歌风格

建安七子的诗歌风格
建安七子的诗歌风格各具特色,但总体来说,他们的诗歌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风格。

曹操的诗悲凉慷慨,气韵沉雄,充满豪迈气概。

他善用乐府旧题,写新的内容,抒发忧国忧民的情感。

曹丕的诗纤巧细密,清新明丽,具有浓厚的文人气息。

他的诗歌关注人生、爱情、友情等主题,表现出细腻的情感和深刻的人生感悟。

曹植的诗则骨气充盈,淋漓悲壮,具有强烈的感情和思想深度。

他的诗歌常常表现出对人生、命运、爱情的深刻思考和探索。

王粲的诗以清新的笔触描绘自然风光和人生百态,表现出他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关注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孔融的诗以雄健的笔力描绘历史和人生,表现出他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和对个人自由的追求。

陈琳的诗以明快的语言和生动的形象表现人生百态,表现出他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徐干的诗以清新的笔触描绘自然风光和人生百态,表现出他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总体来说,建安七子的诗歌风格都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风格,他们的诗歌以情感丰富、思想深刻、语言优美而著称。

建安风骨简述

建安风骨简述

建安风骨简述(最新版2篇)篇1 目录1.建安风骨简介2.建安风骨的艺术特色3.建安风骨的影响和评价篇1正文一、建安风骨简介建安风骨,又称为“汉魏风骨”,是文学史上一种独特的文学风格。

它源于汉朝末年和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当时文人和官僚之间交往频繁,文化交流活跃的背景下产生的。

建安风骨的主要代表人物包括曹操、曹丕、曹植、孔融等。

二、建安风骨的艺术特色1.鲜明的个性:建安风骨的文人们有着强烈的个性,他们勇于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展示出鲜明的个性特点。

2.语言优美:建安风骨的文人们善于运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创造出优美的文学意境。

3.丰富的情感:建安风骨的文人们有着丰富的情感,他们通过文学表达自己的情感,让读者感受到他们的内心世界。

4.深邃的思想:建安风骨的文人们有着深邃的思想,他们通过文学表达自己的思想,让读者感受到他们的智慧和思考。

三、建安风骨的影响和评价建安风骨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它不仅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种独特的文学风格。

篇2 目录1.建安风骨简述的概念2.建安风骨的特点3.建安风骨的影响4.建安风骨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篇2正文一、概念建安风骨,是中国文学史上一股重要的文学流派,其代表了三国时期建安年间一批文人的诗歌风格。

建安风骨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二、特点建安风骨的特点在于其诗歌的雄浑、豪放,以及其深刻的思想内涵。

其诗歌常常以现实生活为题材,以表达作者对社会的思考和感悟。

建安风骨的诗歌常常以自然景色为背景,以表达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

三、影响建安风骨对中国文学史的影响是深远的。

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影响了后来的许多文学家。

许多文学家都受到了建安风骨的影响,并从中汲取了灵感。

四、地位建安风骨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中国古代魏晋南北朝文学作品介绍

中国古代魏晋南北朝文学作品介绍

中国古代魏晋南北朝文学作品介绍魏晋南北朝是中国文学发展史上一个充满活力的创新期,诗、赋、小说等体裁,在这一时期都出现了新的时代特点,并奠定了它们在此后的发展方向。

魏晋南北朝的作品文学思想与佛教在中土的传播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提供关于中国古代魏晋南北朝文学作品介绍,希望对大家有帮助!魏晋南北朝文学作品介绍一、建安风骨1、建安诗坛的时间断限。

建安诗坛,上起汉献帝建安元年(196)下迄魏明帝太和六年(233),即汉末魏初时期文学。

(这一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五言诗兴盛、七言诗奠基的阶段。

在中国诗歌史上第一次掀起了文人诗歌的创作高潮,并形成了被称为“建安风骨”的时代风格。

)2、建安风骨形成的原因。

建安时代,汉末的动乱现实一方面给建功立业提供了可能,激发起士人们积极进取的强烈愿望,一方面又是人命危浅朝不虑夕,给士人带来岁月不居人生无常的深沉叹息。

因此形成慷慨任气,以悲凉为美的风尚。

这一时期的代表诗人是曹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刘桢)和女诗人蔡琰。

第一节曹操与曹丕1、曹操生平及思想、性格。

曹操,字孟德,是中国历史上着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曹操是一个注重实际的人,知道乱世用儒学不能及时奏效,所以用刑名法术之学。

精通音乐、书法、围棋,为人简易。

动乱板荡的时局,戎马倥偬的经历,统一天下的雄心,交织在他的诗歌中,形成了他古直悲凉、慷慨沉雄的艺术风格。

2、曹操诗歌创作成就。

①开创了文人“拟乐府”诗歌创作的全盛局面。

②曹操的诗有一种悲凉沉雄的独特艺术风格。

3、曹丕生平及感情特点。

曹丕,字子桓,三十一岁立为魏太子,三十四岁代汉自立。

曹丕博学多识,感情敏锐而细腻,对人生苦短有特别强烈的凄怆感受,诗作中更倾向于对个体感情的体会与抒发。

4、曹丕对七言计的贡献。

曹丕对七言诗的发展有重大的贡献。

他的《燕歌行》二首,不仅为乐府产生一新体制,且为中国诗学开一新纪元。

至曹丕始形成纯粹的七言诗。

魏晋南北朝诗歌知识点

魏晋南北朝诗歌知识点

魏晋南北朝诗歌知识点魏晋南北朝诗歌知识点1、建安风骨也叫魏晋风骨,指的是诗歌呈现出的俊爽刚健的风格。

建安是汉献帝年号,这类诗歌普遍反映了社会动乱和民生疾苦,表现了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具有慷慨悲凉的独特风格。

建安风骨的代表诗人有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璃、应场、刘桢)等。

2、七言诗起源于先秦和汉代的民间歌谣。

七言诗包括七言古诗(简称七古)、七言律诗(简称七律)和七言绝句(简称七绝)。

有历史记载的、最早正式创作七言诗的诗人是魏国的曹丕,他的《燕歌行》是现存的第一首文人创作的七言诗。

3、南北朝乐府民歌北朝民歌气质刚健、爽朗,反映的社会生活内容较广阔,《木兰诗》为其代表作;南朝民歌则倾向于抒写男女恋情,风格缠绵清丽,《两洲曲》》是其代表作。

4、阮籍代表作是以忧生念乱之情写下的《咏怀诗》八十二首,其诗大量运川比兴手法,寄托人生实感,思隐而辞丽,呈现出瑰然特异的风貌。

唐代陈子昂的《感遇》、李白的《古风》都是师承阮籍《咏怀诗》而作的人生实感辑录。

5、.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东晋末期南朝宋初诗人、散义家。

田同生活是陶渊叫诗的主要题材,主要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等,被诗论家称为田园诗人和隐逸诗人。

其诗歌兼有半淡与爽朗之胜,语言质朴白然。

6、谢灵运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山水诗人,善于用富艳精工的语言记叙游赏经历、描绘自然景物,多有形象鲜明、意境优美的佳句,对唐代的诗歌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自谢灵运始,山水诗成为中围文学史上的一大流派。

7、鲍照以其特殊的身世感,发为歌唱,恃调激昂,气势雄健,对李白、杜甫的.影响较大。

在曹丕的《燕歌行》音响久沉之后,鲍照以其十八首《拟行路难》及大量匕言歌行的杰山艺术成就,奠定并开创了七言诗进一步发展的局面,在七言诗发展史上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8、谢朓是永明体诗的代表作家,他把诗歌的描绘对象从山水展到一般自然景物,并以大量的新变体诗把五言创作推进到律化,为五言律诗的形成起了推动作用。

曹植诗歌艺术特点

曹植诗歌艺术特点

曹植诗歌艺术特点
曹植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他的诗歌作品以豪放奔放、华丽辞藻、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和优美的韵律著称。

曹植的诗歌艺术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感性与理性相结合:曹植的诗歌既注重情感表达,又有对事物的理性思考。

他能够通过繁复的修辞与细腻的描写展现内心感受,同时又保持了清晰的逻辑思维。

2. 辞章华丽:曹植的诗歌大胆运用辞章,追求华丽、丰富的辞藻。

他擅长运用比喻、夸张、对仗等修辞手法,以独特的表达方式增强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3. 想象力丰富:曹植的诗歌中经常出现丰富多彩的想象,他能够用富有表现力的形象描绘景物和人物,使诗歌充满生动感。

4. 自信豪放:曹植的诗歌语言直接、豪放,表达了他对自我、对生活、对理想的自信与豪情。

他以诗人自居,用自由奔放的词句表达自己的情感,展现自己的个性与魅力。

5. 韵律优美:曹植的诗歌以优美的韵律著称,他注重句子的平仄与韵律的协调,使诗句流畅自然,具有动人的音韵美。

综上所述,曹植的诗歌艺术特点主要包括感性与理性相结合、辞章华丽、想象力丰富、自信豪放和韵律优美等。

这些特点使他的诗歌作品充满了独特的艺术魅力,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曹植被钟嵘《诗品》誉为“建安之杰”,并称其诗歌“骨气奇高,词采 华茂”,请结合作品加以论述。

曹植被钟嵘《诗品》誉为“建安之杰”,并称其诗歌“骨气奇高,词采 华茂”,请结合作品加以论述。

曹植(192年-232年)是中国三国时期蜀汉的文学家、诗人。

他被认为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被称为“建安七子”之首。

在钟嵘的《诗品》中,曹植被誉为“建安之杰”,这表明他在建安文学史上的地位很高。

曹植的诗歌风格独特,具有骨气奇高和词采华茂的特点。

他的诗歌常常描写自然风光、山水景观、人物心情等,并以优美的语言、妙趣横生的比喻、富有哲理的意象和精细的构思来表现其主题。

例如,《白马篇》它描写和歌颂的是边疆地区一位武艺高强又富有爱国精神的青年英雄。

对于歌颂的这个人,历来说法不一。

有的说是写他的胞弟曹彰,也有的说是写汉代骠骑将军霍去病。

但读完此时,我倒是觉得,两者都不是,应当是写自己的,勉励自己要向汉代的骠骑将军霍去病那样勇武杀敌。

;《七哀诗》这首诗写的很凄冷,曹植把自己比作是一名荡子妇,以一名被遗弃的女子的不幸遭遇来比喻自己被排挤的境况,以思妇与丈夫的离异,来比喻他和身为皇帝的曹丕之间的生疏,简直比路人还陌生。

曹植有感与兄弟之间的境况悬殊,暗自吐出思君报国的衷肠奈何曹丕的绝情寡义,令曹植愤慨不已,流露出无限凄惶之感。

总的来说,曹植是一位具有重大影响的中国古代文学家,他的作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诗歌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丰富的内容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在许多文学评论中都受到了高度的赞扬。

曹植的散文也是著名的,他的散文作品涵盖了许多不同的题材,例如写景、讽喻、议论等。

这些作品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此外,曹植还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和思想家。

他在蜀汉政局中担任重要职务,并为蜀汉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的思想成为蜀汉后期的政治主流,对中国古代政治思想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前者主要是指曹植的诗在思想内容上具有建安风骨的精神,前期作品充满为统一天下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后期满怀悲愤,总体表现出慷慨多气、主体情致充盈丰沛的特点,在建安一代中堪称代表;后者主要是指诗歌艺术形式上的美。

建安诗歌的艺术特征

建安诗歌的艺术特征

建安诗歌的艺术特征建安诗歌的艺术特征诗歌大多是乐府民歌,文人创作不多.进入三国以后,文人创作的重点转向了诗歌,诗歌在文坛上的地位逐渐与辞赋并重,蓬勃发展.三国两晋时期的诗歌,曾出现了几次创作高潮.依次是三国前期的建安,三国后期的正始,西晋的太康及西晋和东晋之交;其中尤以建安为最盛,成就也最大.建安诗歌特征东汉末年的动乱,既使建安诗人饱受乱离之苦,也激起他们的政治热情,建功立业、扬名后世,成为他们共同的追求。

……建安文人政治热情的普遍高扬,造成了当时诗歌“雅好慷慨”、“志深笔长”、“梗概多气”(《文心雕龙•时序》的特点。

“慷慨”一词,为建安诗人所习所用,如曹操《短歌行》:“概当以慷,忧思难忘。

”……还有“悲风”这个意象,在建安诗歌中也常出现,如曹操《苦寒行》:“树木何萧瑟,北风声正悲。

”……建安诗歌这种悲凉慷慨的精神,具有鲜明时代特色。

人生苦短的哀叹,是建安诗歌的另一个主题。

当时社会动乱,生灵涂炭,疾疫流行,人多短寿。

如曹丕享年40岁,曹植享年41岁,王粲、徐干、应玚、刘桢、陈琳皆死于建安二十一、二年的疾疫,孔融、杨修、丁仪、丁廙先后被曹操、曹丕所杀。

这种情况对文人刺激很大。

面对短促而又多艰的人生,建安诗人采取了三种不同的态度:第一种是单纯的哀叹,如:“天地无期竟,民生甚局促”(刘桢《诗》);“人生一世间,忽若暮春草”(徐干《室思诗》);“良时忽一过,身体为土灰”(阮瑀《七哀诗》);“长恐时岁尽,魂魄忽高飞”(阮瑀《诗》)。

第二种是概叹岁月短促、功名未立,却努力追求。

曹操的《短歌行》就是这方面的典型。

又如:曹植的《赠徐干》:“惊风飘白日,忽然归西山。

园景光未满,众星灿似繁。

志士营世业,小人亦不闲。

”第三类虽是努力突破天命的限制,在有生之年追求更高的人生价值。

这在曹操的《龟虽寿》等诗中得到充分体现。

后两种思想体现了建安诗人积极的人生观,对后世有志之士有很大的激励作用。

建安时代是文学开始走向自觉的时代,也是诗人创作个性高扬的时代。

【经典论述】——简析曹植诗的风格特征与艺术成就

【经典论述】——简析曹植诗的风格特征与艺术成就

【经典论述】——简析曹植诗的风格特征与艺术成就简析曹植诗的风格特征与艺术成就。

曹植既不同于曹操的古直悲凉,又不同于曹丕的便娟婉约,而能兼有父兄之长,达到风骨与文采的完美结合,成为当时诗坛最杰出的代表,被称为“建安之杰”。

钟嵘在《诗品》中说曹植诗“骨气奇高,辞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

具体来说,他一生热衷功名,追求理想,遭遇挫折后,壮志不衰,多愤激之情,所以诗歌的内容充满追求与反抗.富有气势和力量,形成了“骨气奇高”的一面;他的诗歌虽脱胎于汉乐府,但吸收汉末文人古诗的成就,讲究艺术表现,已完全文人化了,其描写的细致和词藻的华丽,形成了“辞采华茂”的一面;他的诗歌,既体现了《诗经》“哀而不伤”的庄雅又蕴含着《楚辞》窈窕深邃的奇谲,既继承了汉乐府反映现实的笔力又保留了《古诗十九首》温丽悲远的情调,这一切凝聚在其诗歌创作上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可谓“情兼雅怨,体被文质”。

曹植是第一位大力写作五言诗的文人,他的诗歌成就也主要表现在五言诗方面,为五言诗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中国诗歌从“言志”到“缘情”,从尚质朴到重藻饰,建安诗歌是一个转折点,而曹植的诗歌正是这一转折的标志,完成了乐府民歌向文人诗的转变。

曹植诗歌不仅进一步开辟了文学抒情化的道路,也极大地丰富了我国的诗歌艺术,主要表现在:一、诗歌风格的多样化和个性化。

曹植诗歌既有豪气纵横如《白马篇》者,也有哀怨缠绵如《七哀诗》者,总体风格是刚健和柔美的统一。

悲凉慷慨、风格刚健,是建安诗人的共性,而曹植诗歌精工富丽、骨气奇高,使其具有独特的艺术个性。

二、注重对偶、炼字和生色。

如《公宴》诗中“明月澄清景,列宿正参差。

秋兰被长坂,朱华冒绿池。

潜鱼跃清波,好鸟鸣高枝”,接连三联对偶,十分工整。

其中,“被”、“冒”将静态景物赋予动感,足见诗人炼字功夫。

曹植这类诗已暗合律诗的平仄,富有音乐性,孕育了新体诗的因索。

三、工于起调,善于警句。

如《七哀诗》中的“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等,这些警句或在篇首或在篇中,为全诗增色,四、发展了《诗经》比兴手法,并融合了《离骚》象征手法,如以转莲比喻流徙生活,以女无所归比喻怀才不遇等。

论建安文学中三曹的文学特点

论建安文学中三曹的文学特点

论建安文学中三曹的文学特点汉末建安时期,文坛巨匠“三曹”、“七子”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称为建安风骨。

建安风骨所体现的文学内涵包括强烈的现实主义,浓郁的悲剧色彩,突出的个性表现,并高扬政治理想。

前言汉末建安时期,文坛巨匠“三曹”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称为建安风骨。

建安风骨包括强烈的现实主义,浓郁的悲剧色彩,突出的个性表现,并高扬政治理想。

曹操、曹丕、曹植并称为“三曹”,他们整体上君临天下的霸气和建功立业的豪气,称为建安风骨现实主义的核心和精髓。

1建安文学的背景建安时期政局动荡,儒学崩溃,各种思想应运而生。

各种社会文化行为不仅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也改变了人们对社会的看法和对问题的思考,极大地促进了人们对人生价值的重新认识,激发了人们的进取精神,增强了人们的个体意识,激发了作家的创作欲望。

建安文学就是在这种文化背景下迅速崛起的。

不得不说,建安时期,尤其是汉献帝迁都、曹操定都冀州之后,文学的发展获得了一个相当宽松的社会文化环境。

文学学者在积极进取、建功立业的同时,创作了许多表现时代精神、反映时代生活、展现时代风貌的文学作品,使建安时期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文学繁荣时期。

2什么是“建安风骨”“风骨”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一个重要的概念,自南朝至唐,它一直是文学品评的主要标准,建安时代以五言诗为主的文学以风骨遒劲而著称,被后来人尊为典范,这即是文学史上经常提到的“建安风骨”。

风骨一词最早大量应用于魏、晋、南朝的人物评论,后引用到书画理论和文学评论之中。

至于文学评论,当以南唐刘勰的《文心雕龙·风骨》最为精到:“怊怅述情,必始乎风;沉吟铺辞,莫先于骨。

故辞之待骨,如体之树骸;情之含风,犹形之包气。

结言端直,则文骨成焉;意气骏爽,则文风生焉。

建安风骨简述

建安风骨简述

建安风骨简述【实用版2篇】目录(篇1)1.建安风骨简介2.建安风骨的艺术特色3.建安风骨的历史地位与影响正文(篇1)一、建安风骨简介建安风骨,又称为“汉魏风骨”,是指东汉末年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种诗歌风格。

这个时期的诗歌作品,因其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备受赞誉。

建安风骨的主要代表作家包括曹操、曹丕、曹植、孔融等。

二、建安风骨的艺术特色1.思想内容:建安风骨的诗歌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人民的疾苦以及追求国家统一的愿望。

2.表现手法:建安风骨的诗歌作品善于运用比喻、象征、比兴等手法,表现深刻的主题和情感。

3.语言风格:建安风骨的诗歌作品语言简洁、质朴、自然,富有感染力。

三、建安风骨的历史地位与影响建安风骨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主题,一直被后世文人所借鉴和模仿。

目录(篇2)1.建安风骨简介2.建安风骨的代表人物及作品3.建安风骨对中国文学史的影响正文(篇2)一、建安风骨简介建安风骨,也称“汉魏风骨”,是东汉末年至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的一种诗歌风格,因多出现于建安年间而得名。

这种诗歌风格以其刚健质朴、慷慨悲凉、清新明快、语言平易近口语等特点,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二、建安风骨的代表人物及作品建安风骨的代表人物主要包括曹操、曹丕、曹植、孔融、王粲、陈琳、刘桢等。

他们的作品多以反映社会动荡、人民疾苦为主题,抒发对人生短暂、韶光流逝的感慨,同时也表现出对家人亲友的思念之情。

例如,曹操的《观沧海》、曹植的《七步诗》、王粲的《七哀诗》等都是建安风骨的代表作品。

此外,陈琳的《饮马长城窟行》、刘桢的《赠从弟》等也具有浓郁的建安风骨特色。

三、建安风骨对中国文学史的影响建安风骨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从“诗经”、“楚辞”等宫廷文学向“山水田园诗”、“边塞诗”等多样化主题方向发展。

简述建安风骨的基本特征

简述建安风骨的基本特征

简述建安风骨的基本特征
建安风骨是三国时期文学的一种风格,特点是刚健有力、慷慨激昂、感情真挚,具有浓郁的时代特征和个人情感。

下面是对建安风骨的基本特征的简要描述和拓展:
1. 刚健有力的风格
建安风骨的作品以其刚健有力的风格著称。

这种风格表现出人物的勇气和坚定的信念,文字的气息也十分这股刚劲有力,给人以一种振奋人心的感觉。

在诗歌中,常常使用比喻、夸张、对比等修辞手法,以形象生动的语言展现出人物的个性和情感。

2. 慷慨激昂的情感
建安风骨的作品表现出作者对时代和命运的关切和责任感,情感真挚、慷慨激昂。

在诗歌中,常常抒发对历史、爱情、友情、人生等主题的思考,情感强烈、起伏不定,富有感染力。

3. 独特的文学形式
建安风骨具有独特的文学形式,如《短歌行》、《赠汪伦》等。

这些诗歌以短句、押韵、韵律等形式呈现出独特的韵律感和节奏感,使得诗歌读起来十分顺畅,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4. 具有时代特征和个人情感
建安风骨是三国时期文学的代表,其风格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个人情感。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作者们抒发出对命运、国家、人民的关切和无奈,展现出他们对自由、平等、爱情等主题的追求和信仰。

5. 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建安风骨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刚健有力、慷慨激昂、感情真挚的风格成为后世文学的重要借鉴和模仿对象,如唐代的李白、杜甫、白居易等诗人,以及宋代的苏轼、辛弃疾等词人,都受到了建安风骨的影响。

建安文化的代表曹植诗歌的艺术特色是什么样的

建安文化的代表曹植诗歌的艺术特色是什么样的

建安文化的代表曹植诗歌的艺术特色是什么样的本文导读:图片来源于网络曹植本来的命运也许没那么差,也许他可以改写魏晋的历史。

因为他和他的二哥争夺世子之位的时候由于自己过度地放荡不羁,导致曹操逐渐对他失望,最终与世子之位失之交臂,造就了自己的悲剧人生。

曹植的作品现存有八十余首,其中辞赋和散文占据了一半。

他的作品风格分为两个时期,前期由于还没有无缘世子之位,深受曹操宠爱,所以那时起他的作品积极向上,乐观激昂,很有浪漫情调,加上曾几次随曹操出征,所以胸怀甚是开阔,如其作品《白马篇》,诗中少年意气风发,很是得意,充满着豪迈的男子气概。

后期自己失宠,曹操死后,曹丕继位,曹植的境地很是悲惨,他的作品中常常带有对自己命运、对曹丕的怨恨,抒发自己碌碌无为悲苦无奈的心情。

总体而言,曹植的作品的艺术特色主要有三点,第一便是他的诗歌抒情很强烈,很有个性,曹植诗中很多都是乐府诗歌,加入了更多的个人感情。

第二便诗他的作品在结构对仗特别工整,并且常常用主观的感情开头渲染气氛,为诗歌营造氛围。

第三便诗曹植极其注重对对文字的锤炼,很是精辟。

三国名士曹植是属什么生肖曹植生于公元192年,属相是猴。

字子建,沛国谯人,是曹操的第三个儿子,上有大哥曹昂,战死了,二哥曹丕,就是后来的魏文帝。

曹植是魏晋时期著名的文人,是建安文化的代表。

图片来源于网络曹植天资聪颖,十余岁便能诵读《诗经》、《论语》等书籍,才思敏捷,下笔成文,曹操极其宠爱曹植。

曾是曹操眼里最能成大事的儿子,若不是曹植日后放任、屡屡触犯曹操的禁忌,也许魏晋的历史会被改写。

而他的二哥曹丕见自己的才华不如曹植就改走苦情路线,在曹操面前表现地勤俭憨厚,让曹操对曹植失望的时候,觉得曹丕很是稳重,可以挑大梁。

于是曹植便见见被冷落了。

曹植的人生经历对其诗歌的影响很大,早期得到曹操的宠爱的时候他的诗歌大多热情洋溢而又充满浪漫主义色彩,后期被曹操冷落及曹丕继位后,曹植的境遇每况日下,所以后期曹植的作品大多感叹之作。

建安风骨和曹植诗歌的艺术特征

建安风骨和曹植诗歌的艺术特征

汉末建安时期文坛巨匠“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王粲、陈琳、徐干、阮瑀、应、刘桢)继承了汉乐府民歌地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地阳刚之气,形成了文学史上“建安风骨”地独特风格,被后人尊为典范.无论是“曹氏父子”还是“建安七子”,都长期生活在河洛大地,这种骏爽刚健地风格是同河洛文化密切相关地.风骨一词最早大量应用于魏、晋、南朝地人物评论,后引用到书画理论和文学评论之中.至于文学评论,当以南唐刘勰地《文心雕龙·风骨》最为精到:“怊怅述情,必始乎风;沉吟铺辞,莫先于骨.故辞之待骨,如体之树骸;情之含风,犹形之包气.结言端直,则文骨成焉;意气骏爽,则文风生焉.”意思是端直地言辞结合骏爽地意气,形成格调劲健和艺术感染力强地“风骨”.风,就是文章地生命力和内在地感染力,而骨是指文章地表现力.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汉献帝最后地年号为“建安”(公元年~年),文学史上地建安时期,是指建安至魏初地一段时间.这一时代地作家,逐步摆脱了儒家思想地束缚,注重作品本身地抒情性,加上当时处于战乱动荡地年代,思想感情常常表现得更为慷慨激昂,他们创作了一大批文学巨著,形成了文学作品内容充实、感情丰富地特点,即人们常说地“建安风骨”.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建安文学地特征:首先是现实性.如曹操在《薤露行》中写道:“惟汉廿二世,所任诚不良,沐猴而冠带,知小而谋疆.”“贼臣持国炳,杀主灭宇京.荡覆帝基业,宗庙以燔丧”.……痛斥了何进误国,董卓殃民.《蒿里行》则叙述了群雄私争,自相残戕,致使兵祸连绵,民不聊生.诗歌形象描绘兵祸惨状:“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曹植在《送应氏》中具体描写了当时洛阳毁败地情景也令人惨不忍睹:“垣墙皆顿擗,荆棘上参天.”“中野何萧条!千里无人烟.”在这破败地景象中,传达出一种悲凉感,在时直抒作者地惨伤,悲愤情绪:“念我平常居,气结不能言.”后世评价曹操前两首诗是“汉末实录”,称为“诗史”.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其次是抒情性.从辞赋看,建安以前辞赋地内容以颂扬鉴戒为主,到建安时代便由颂扬鉴戒而抒情化.从乐府诗歌发展看,汉乐府民歌本以叙事为主,到建安作家手里便由叙事而抒情化.曹操“颇有悲凉之句”曹植历年“雅好慷慨”,后则有“忧生之嗟”.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表现丧乱时代中“人生无常”地苦闷.但这种人生短促感是建立在时不我待要及时建功立业,招揽贤才助成大业地基础上地“慷慨悲歌”之感.后人评价说:“文帝、陈思……慷慨以任气,磊落以使才.”“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慷慨而多气也.”“三曹”诗风就是“建安风骨.”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刻画时代,反映现实:建安诗人身历离乱,目睹战乱下地民生困苦,对百姓寄予深厚地同情.另一方面又怀有建功立业地雄心,故诗歌内容多能反映现实.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逃避现实,谈玄说道:由於政治紊乱,不少诗人消极避世,明哲保身,他们地作品有依附老庄玄学,追求神仙思想地情调.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悲凉慷慨,风格独特:建安诗人以现实为题材,每能流露其思想个性,表达胸中愤慨,因此作品激昂而富有气魄,特别感动读者,形成「建安风骨」.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风——指作品内容具有充实地情感与时代意义.骨——指作品表现慷慨激越,刚健有力地风格.一、建安文学在思想内容上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反映了当时动荡乱离地社会现实和民生地疾苦,如曹操地《薤露行》、《蒿里行》、陈琳地《饮马长城窟行》、王粲地《七哀诗》、蔡琰地《悲愤诗》、曹植地《送应氏》等,都是这类内容题材地作品.二是抒发个人地理想、抱负与情感、心志,如曹操地《短歌行》抒发地是建功立业地理想,刘桢地《赠从弟》表现地是对志节地崇尚,曹植地《白马篇》以游侠地题材抒发为国捐躯赴难地壮志豪情.此外,也有一些游子思妇、游仙地题材.建安文学总地来说体现了很强地现实主义精神和奋发向上地积极进取精神.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二、建安文学地艺术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建安文学地主要成就在于诗歌.它继承和发扬了汉乐府地现实主义精神,真实地反映了时代地社会生活,具有充实地内容.对时代乱离地反映及个人情志地抒发,形成了慷慨悲凉地主体风格.刘勰《文心雕龙·时序》有恰切地概括:“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也.”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建安文学总体上说境界比较开阔,自由通脱.诗歌主要是学习乐府民歌,在艺术上受到汉乐府叙事性地影响,又加强了抒情性,并向着文人化地诗歌转变.曹操地诗歌和散文有尚质崇实地特点,其后诗文地总体取向是渐趋工致华美.除了时代地群体地总体特征之外,也具有很强地个体地个性特征.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建安诗歌以五言为主,亦有四言、杂言等,而以五言成就最高,为五言诗地发展铺平了道路.散文地体式多种多样,有诏令、奏疏、章表、书信、序论、赞颂、碑铭等.辞赋沿着汉末抒情小赋地创作道路,而题材更加广泛,抒情、咏物、感事、饮宴、游猎无所不至.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曹植诗歌地艺术特征第一,他地诗歌抒情性增强,个性更加鲜明.就诗歌体裁来看,曹植诗作中有不少乐府诗,但是他运用乐府体裁,不是简单地模仿,而是在诗中更多地注入了个人地感情,从而将乐府诗地以叙事为主,改变为以抒情为主.所以王瑶先生说:“他诗中地抒情成份加多了,有了鲜明地个性,因此独成大家”.比如他地《美女篇》,从形工上看是模仿汉乐府《陌上桑》.但汉乐府叙述地是彩桑女巧妙地拒绝太守调戏地故事,以叙事为主,而《美女篇》主要表现是美女盛年未嫁地苦闷,他以此美人迟暮地苦恼,寓托他自己怀才不遇地感慨,这样就注入了诗地感情,具有了诗人自己地个性.在这一点上,他较曹丕地单纯模仿民歌胜出一筹,因为曹丕地诗好象总是在替别人诉说哀肠,看不到自己地个性.第二,他地诗在结构上更讲究,尤其是发端往往很精警.汉乐府诗往往以气为主,道来,无意于工巧,而曹植诗则更注结构地安排,他常常以带有强烈地主观感情色彩地景物描写开头,渲染气氛,笼罩全篇.如他地《赠徐干》:“惊风飘白日,忽然归西山.圆景光未满,众星粲以繁.”以白日西归,星月忽至来写时光地流逝之速;《野田黄雀行》:“高树多悲风,海水构其波.”以激烈动荡地景象,暗示作者心境地地不平和处境地险恶,等等.所以沈德潜说他“极工于起调”(《说诗晬语》).第三,他更注重诗歌地艺术技巧,尤其表现在注重对偶以及锤炼字句上.曹植诗歌中对偶句极多,这一特点是魏晋诗歌趋向骈偶化地开始,而曹植是将这一手法运用到诗歌创作中地诗人.如“秋兰被长坂,朱华冒缘池.”(《公宴》),“阊阖启丹扉,双阙耀朱光”(《五游》),再如炼字地句如“清风飘飞阁”(《赠丁仪》),“明月澄清影”(《公宴》),“清激长流”(《公宴》)等,经过诗人地精心锤炼,便达到了十分警醒地效果.这为后来南北朝文人诗歌注重修辞技巧开了先河.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第四,他地诗歌中,对景物有了效多地描写,这也改变了乐府诗地面貌.对后代文人产生了很大地影响.。

以曹操与曹植诗歌为为例分析两者风格特征

以曹操与曹植诗歌为为例分析两者风格特征

以曹操与曹植诗歌为为例分析两者风格特征第一篇:以曹操与曹植诗歌为为例分析两者风格特征以曹操与曹植诗歌为为例分析两者风格特征曹氏父子是建安风骨的典型代表。

他们的诗歌俊表达了政治理想的高扬、人生短暂的哀叹、强烈的个性、有着浓郁的悲剧色彩。

袁行霈在《中国文学史》中指出,“曹操古直悲凉,曹丕便娟婉约,曹植文采气骨兼备”。

由此便可看出曹操的诗歌是慷慨悲凉的,而曹植则是既有一定的华美,又不至于伤害风骨,因此人们在提倡建安风骨时,不仅肯定了它的风骨,也肯定了它风骨和藻饰结合的一面。

曹操诗歌的鲜明特点是深沉慷慨,气势雄浑。

比如曹操脍炙人口的是诗歌《短歌行》(其一)。

这是一首四言诗,抒发了他渴望招贤纳才,建功立业的愿望。

诗句“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直抒胸臆。

在这四句诗中,主要的情感特征就是一个“愁”字,“愁”到需要用酒来消解。

“人生几何”表明时光易逝,功业未就的苦闷,呈现出浓郁的悲凉色彩。

描绘了一个借酒消愁的燕山老汉的形象。

“诗中“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是引用《诗经•郑风•子衿》中的成句。

“青衿”指周代读书人的服装,这里指代有学问的人,女子对心爱的男子的思念比喻自己对贤才的渴求。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这四句引自《诗经•小雅•鹿鸣》,《鹿鸣》是一首描写贵族盛宴热情款待尊贵客人的的诗歌。

曹操引用这几句诗歌,为了表达对贤才的热情。

最后曹操用“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比喻贤才多多益善。

以周公自比,表明自己决心礼贤下士,希望贤才全部归己,帮助自己建功立业,统一天下的宏图大愿,使诗歌更显庄严大气。

曹操还擅长因情设景,通过景物来抒发情感烘托气氛。

《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拟写眼前之景,却暗含深意:南飞无枝可依,北投才是理想归宿。

暗示贤才赶紧归宿与他。

曹操的寓情于景在还有一首《步出夏门行》中也得以表现。

建安诗人诗歌艺术特色以及风格

建安诗人诗歌艺术特色以及风格

建安诗人诗歌艺术特色以及风格1. 建安诗人的诗歌啊,那艺术特色可太有魅力了!他们的诗就像一幅幅生动的历史画卷。

比如说曹操的,“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开篇就把人带到那浩渺的大海边。

建安诗人很擅长直抒胸臆,就像一个直率的朋友,心里有啥就说啥。

他们诗歌的风格大多慷慨悲凉,仿佛在诉说着那个乱世的沧桑。

2. 建安诗人写诗啊,那艺术手法超独特的。

他们常常运用比兴手法,这就好比厨师做菜时用的调料,能让菜更有味道。

像曹植的,“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用豆和豆萁来比喻兄弟关系,多巧妙啊。

他们的风格很是刚健清新,就像清晨吹过的一阵清风,让人感觉很清爽。

3. 嘿,建安诗人的诗歌艺术特色可不得了。

他们在诗歌里特别会营造意境,就像一个高明的画家,几笔就能勾勒出一幅绝妙的场景。

拿王粲的来说,“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一下子就描绘出了战乱后的凄惨景象。

他们的风格充满了壮志豪情,就像即将出征的战士,斗志昂扬。

4. 建安诗人写诗的艺术特色有很多值得说道的地方呢。

他们很注重语言的锤炼,每一个字都像是精心挑选的宝石。

比如说刘桢的,“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这几个字就把松树在风中的姿态写得活灵活现。

他们的诗歌风格有一股雄浑之气,好似汹涌澎湃的江水,势不可挡。

5. 建安诗人的诗歌艺术啊,真的很迷人。

他们擅长叙事,就像一个会讲故事的老人,把故事讲得绘声绘色。

蔡琰的,那里面把自己的悲惨遭遇叙述得让人忍不住落泪。

他们的风格有一种深沉的力量,仿佛是大地深处传来的低沉轰鸣。

6. 建安诗人的诗歌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他们在诗歌里表达情感非常强烈,就像火山喷发一样炽热。

例如阮瑀的,对孤儿遭遇的同情表达得那么浓烈。

他们的风格带着一种古朴之美,就像古老的庙宇,散发着神秘而庄重的气息。

7. 建安诗人写诗的艺术特色那是别具一格。

他们能把个人的情感和时代的特征融合得非常好,就像把不同颜色的丝线织成一块精美的锦缎。

像徐干的,既有个人思念之情,又能让人感受到当时社会的一些氛围。

论三曹的诗歌对建安风骨形成的影响及贡献

论三曹的诗歌对建安风骨形成的影响及贡献

三曹,即曹操、曹植、曹丕,是中国东汉末期至三国时期的重要历史人物,也是文学史上的杰出代表。

他们在建安风骨的形成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对后来的文学发展和文学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面将分别从曹操、曹植、曹丕的诗歌创作中探讨他们对建安风骨的影响及贡献。

### **曹操:雄浑豪放的豪杰气象**曹操是东汉末年的杰出政治家和军事统帅,同时也是一位卓越的文学家。

他的诗歌表达了雄浑豪放的豪杰气象,对于建安风骨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豪放的政治家:**曹操以雄才大略和果断的决策而著称。

他在政治上的豪迈风格不仅表现在战场上,也反映在他的诗歌中。

他的诗歌中表达了对天下英雄豪杰的景仰,对时事变迁的感慨,展现了他作为一位政治家的宏伟抱负。

2. **豪放的战略家:**曹操在战争中展现出卓越的军略才能。

他的诗歌中融入了战争的豪情壮志,表达了对军事胜利的渴望和对敌人的轻蔑。

这种战略家的风采在他的诗歌中得到了生动的描绘。

3. **武将之风:**曹操的诗歌中常常表现出武将之风,对武士的武勇和侠义精神的歌颂。

他通过对武将的描写,弘扬了武士阶层的英雄形象,为后来建安风骨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 **曹植:文学艺术的风采**曹植是曹操的次子,文学才华出众,尤以其诗歌而著称。

他的诗歌充满了艺术的风采,对建安风骨的形成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1. **艺术的追求:**曹植在文学方面表现出对艺术的高度追求。

他的诗歌中融入了丰富的想象力和抒情的元素,常常表达对自然、爱情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这种艺术的追求在建安时期的文学中起到了引领的作用。

2. **才情横溢:**曹植的诗歌充满了才情横溢的氛围,他的作品中常常表达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对理想人生的向往。

这种乐观豁达的精神为建安风骨注入了积极向上的元素。

3. **创新意识:**曹植在诗歌创作中表现出创新意识,尝试各种各样的文学形式和艺术手法。

他的诗歌既有豪放激昂的作品,也有婉约清丽的抒情诗,这种多元化的创作风格对后来建安时期文学的发展产生了启示作用。

简述三曹诗歌的艺术特点

简述三曹诗歌的艺术特点

简述三曹诗歌的艺术特点:
1.曹操的诗歌朴实无华,不尚藻饰,以感情深挚、气韵沉雄取胜。

他的诗歌情调以慷慨悲凉为
其特色,这种情感基调在建安文学中具有重要地位,但曹操的诗中表现得最为典型和突出。

在诗歌体裁上,曹操的乐府诗并不照搬汉乐府成规,而是发展了其中的挽歌题材,写成《薤露行》《蒿里行》等,赋予了全新内容。

他开创的以乐府写时事的传统,影响深远。

2.曹丕的诗歌最突出的特点是丰富的“文人士大夫气质”,其诗作与乐府诗有异曲同工之妙,有
着乐府诗的清丽工致,婉转流畅之韵。

诗歌趋向于情感的真实再现,细腻温婉却又含蓄蕴藉,语言上婉转率真便婉隽约。

这种文人化艺术表现手法的使用与艺术风格的形成,主要是表现在语言的工丽与艺术形式的创造上的。

3.曹植的诗歌风格也有其独特之处。

他的诗歌情感丰富,气势磅礴,语言优美,具有浓郁的抒
情色彩。

他的诗歌中常常使用比喻、象征等手法,表现深刻的思想和情感。

如《洛神赋》中以美貌绝伦的洛神比喻理想中的女子,表达了自己深沉的爱情和追求。

曹植的古诗词有什么特色

曹植的古诗词有什么特色

曹植的古诗词有什么特色因为曹植,乐府五言诗才真正走上雅化的道路,并呈现出日后诗歌鼎盛的气象。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曹植的古诗词有什么特色,欢迎大家阅读!一、慷慨任气骨气奇高我国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文学批评家刘勰如是评说:"暨建安之初,五言腾踊,文帝陈思,纵辔以骋节,王徐应刘,望路而争驱;并怜风月,狎池苑,述恩荣,叙酣宴,慷慨以任气,磊落以使才;造怀指事,不求纤密之巧,驱辞逐貌,唯取昭晰之能:此其所在同也。

"(1)由此看来,"慷慨""任气"乃建安文人普遍共有的风格特征。

而钟嵘《诗品》评曹植的诗"骨气奇高",主要是指曹植的诗中尤其突出地表现着这股"慷慨"、"骨气"。

其诗作的"慷慨"、"骨气"具体体现在:(一)感时伤乱、悲悯民生的"忧生之嗟"。

建安作家生逢乱世,饱经流离,他们或半生戎马,或历经忧患,对生活感触多,体验深,因而,感时伤乱同情人民疾苦成为建安诗作"慷慨之音"的共同内容。

曹植"生乎乱,长乎军",也曾随父南征北战,直至建安九年,曹操消灭了最大的敌人袁绍,占据邺城为根据地,曹植才过上了安定优裕的生活。

可以说,曹植对当时丧乱现实有所了解。

《送应氏》就是诗人笔下感时伤乱的力作。

诗中描绘了战乱给社会给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表达了诗人深切的悲悯之情。

"忧生之嗟"表现为对生命的忧惧和对内心苦悲的嗟叹:"人生一世间,忽若风吹尘"(《薤露行》),"人生处一世,去若朝露日希"(《赠白马王彪》)。

像大多数建安诗人一样,曹植希望通过建功立业实现人生价值,而"譬如朝露"般短促的生命,尤其是理想与现实的强烈反差,时时折磨着诗人敏感的心灵,更加激发了诗人对功名的追求;历经生活的磨难,诗人陷入深深的苦闷、悲哀、忧惧、愤懑之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安风骨
汉末建安时期 文坛巨匠“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王粲、陈琳、徐干、阮瑀、应、刘桢)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形成了文学史上“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被后人尊为典范。

无论是“曹氏父子”还是“建安七子”,都长期生活在河洛大地,这种骏爽刚健的风格是同河洛文化密切相关的。

风骨一词最早大量应用于魏、晋、南朝的人物评论,后引用到书画理论和文学评论之中。

至于文学评论,当以南唐刘勰的《文心雕龙·风骨》最为精到:“怊怅述情,必始乎风;沉吟铺辞,莫先于骨。

故辞之待骨,如体之树骸;情之含风,犹形之包气。

结言端直,则文骨成焉;意气骏爽,则文风生焉。

”意思是端直的言辞结合骏爽的意气,形成格调劲健和艺术感染力强的“风骨”。

风,就是文章的生命力和内在的感染力,而骨是指文章的表现力。

汉献帝最后的年号为“建安”(公元196年~220年),文学史上的建安时期,是指建安至魏初的一段时间。

这一时代的作家,逐步摆脱了儒家思想的束缚,注重作品本身的抒情性,加上当时处于战乱动荡的年代,思想感情常常表现得更为慷慨激昂,他们创作了一大批文学巨著,形成了文学作品内容充实、感情丰富的特点,即人们常说的“建安风骨”。

建安文学的特征:
首先是现实性。

如曹操在《薤露行》中写道:“惟汉廿二世,所任诚不良,沐猴而冠带,知小而谋疆。

”“贼臣持国炳,杀主灭宇京。

荡覆帝基业,宗庙以燔丧”。

……痛斥了何进误国,董卓殃民。

《蒿里行》则叙述了群雄私争,自相残戕,致使兵祸连绵,民不聊生。

诗歌形象描绘兵祸惨状:“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曹植在《送应氏》中具体描写了当时洛阳毁败的情景也令人惨不忍睹:“垣墙皆顿擗,荆棘上参天。

”“中野何萧条!千里无人烟。

”在这破败的景象中,传达出一种悲凉感,在时直抒作者的惨伤,悲愤情绪:“念我平常居,气结不能言。

”后世评价曹操前两首诗是“汉末实录”,称为“诗史”。

其次是抒情性。

从辞赋看,建安以前辞赋的内容以颂扬鉴戒为主,到建安时代便由颂扬鉴戒而抒情化。

从乐府诗歌发展看,汉乐府民歌本以叙事为主,到建安作家手里便由叙事而抒情化。

曹操“颇有悲凉之句”曹植历年“雅好慷慨”,后则有“忧生之嗟”。

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表现丧乱时代中“人生无常”
的苦闷。

但这种人生短促感是建立在时不我待要及时建功立业,招揽
贤才助成大业的基础上的“慷慨悲歌”之感。

后人评价说:“文帝、陈思……慷慨以任气,磊落以使才。

”“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慷慨而多气也。

”“三曹”诗风就是“建安风骨。


刻画时代,反映现实:建安诗人身历离乱,目睹战乱下的民生困苦,对百姓寄予深厚的同情。

另一方面又怀有建功立业的雄心,故诗歌内容多能反映现实。

逃避现实,谈玄说道:由於政治紊乱,不少诗人消极避世,明哲保身,他们的作品有依附老庄玄学,追求神仙思想的情调。

悲凉慷慨,风格独特:建安诗人以现实为题材,每能流露其思想个性,表达胸中愤慨,因此作品激昂而富有气魄,特别感动读者,形成「建安风骨」。

风——指作品内容具有充实的情感与时代意义。

骨——指作品表现慷慨激越,刚健有力的风格。

一、建安文学在思想内容上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反映了当时动荡乱离的社会现实和民生的疾苦,如曹操的《薤露行》、《蒿里行》、陈琳的《饮马长城窟行》、王粲的《七哀诗》、蔡琰的《悲愤诗》、曹植的《送应氏》等,都是这类内容题材的作品。

二是抒发个人的理想、抱负与情感、心志,如曹操的《短歌行》抒发的是建功立业的理想,刘桢的《赠从弟》表现的是对志节的崇尚,曹植的《白马篇》以游侠的题材抒发为国捐躯赴难的壮志豪情。

此外,也有一些游子思妇、游仙的题材。

建安文学总的来说体现了很强的现实主义精神和奋发向上的积极进取精神。

二、建安文学的艺术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建安文学的主要成就在于诗歌。

它继承和发扬了汉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真实地反映了时代的社会生活,具有充实的内容。

对时代乱离的反映及个人情志的抒发,形成了慷慨悲凉的主体风格。

刘勰《文心雕龙·时序》有恰切的概括:“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也。


2.建安文学总体上说境界比较开阔,自由通脱。

诗歌主要是学习乐府民歌,在艺术上受到汉乐府叙事性的影响,又加强了抒情性,并向着文人化的诗歌转变。

曹操的诗歌和散文有尚质崇实的特点,其后诗文的总体取向是渐趋工致华美。

除了时代的群体的总体特征之外,也具有很强的个体的个性特征。

3.建安诗歌以五言为主,亦有四言、杂言等,而以五言成就最高,为五言诗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散文的体式多种多样,有诏令、奏疏、
章表、书信、序论、赞颂、碑铭等。

辞赋沿着汉末抒情小赋的创作道路,而题材更加广泛,抒情、咏物、感事、饮宴、游猎无所不至。

曹植诗歌的艺术特征
第一,他的诗歌抒情性增强,个性更加鲜明。

就诗歌体裁来看,曹植诗作中有不少乐府诗,但是他运用
乐府体裁,不是简单地模仿,而是在诗中更多地注入了个人的感情,从而将乐府诗的以叙事为主,改变为以抒情为主。

所以王瑶先生说:“他诗中的抒情成份加多了,有了鲜明的个性,因此独成大家”。

比如他的《美女篇》,从形工上看是模仿汉乐府《陌上桑》。

但汉乐府叙述的是彩桑女巧妙地拒绝太守调戏的故事,以叙事为主,而《美女篇》主要表现是美女盛年未嫁的苦闷,他以此美人迟暮的苦恼,寓托他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这样就注入了诗的感情,具有了诗人自己的个性。

在这一点上,他较曹丕的单纯模仿民歌胜出一筹,因为曹丕的诗好象总是在替别人诉说哀肠,看不到自己的个性。

第二,他的诗在结构上更讲究,尤其是发端往往很精警。

汉乐府诗往往以气为主,道来,无意于工巧,而曹植诗则更注结构的安排,他常常以带有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的景物描写开头,渲染气氛,笼罩全篇。

如他的《赠徐干》:“惊风飘白日,忽然归西山。

圆景光未满,众星粲以繁。

”以白日西归,星月忽至来写时光的流逝之速;《野田黄雀行》:“高树多悲风,海水构其波。

”以激烈动荡的景象,暗示作者心境地的不平和处境的险恶,等等。

所以沈德潜说他“极工于起调”(《说诗晬语》)。

第三,他更注重诗歌的艺术技巧,尤其表现在注重对偶以及锤炼字句上。

曹植诗歌中对偶句极多,这一特点是魏晋诗歌趋向骈偶化的开始,而曹植是将这一手法运用到诗歌创作中的诗人。

如“秋兰被长坂,朱华冒缘池。

”(《公宴》),“阊阖启丹扉,双阙耀朱光”(《五游》),再如炼字的句如“清风飘飞阁”(《赠丁仪》),“明月澄清影”(《公宴》),“清激长流”(《公宴》)等,经过诗人的精心锤炼,便达到了十分警醒的效果。

这为后来南北朝文人诗歌注重修辞技巧开了先河。

第四,他的诗歌中,对景物有了效多的描写,这也改变了乐府诗的面貌。

对后代文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