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诗歌的创作成就1

合集下载

《梁甫行曹植》课件

《梁甫行曹植》课件

坎坷经历
因与兄长曹丕争夺王位失 利,多次遭贬,最终在郁 闷中离世。
曹植的文学成就
开创建安文学
与曹操、曹丕等人共同开 创了建安文学,成为后世 文学的典范。
诗赋造诣高
其诗赋情感真挚,意境深 远,语言优美,被誉为“ 建安之杰”。
作品丰富
创作了《洛神赋》、《白 马篇》等众多脍炙人口的 诗篇。
曹植的代表作
要代表。
政治遭遇
曹植在政治上曾遭受到多次打压 和排挤,生活经历坎坷,这些经 历对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
创作动机
感慨时局
曹植目睹了社会的动荡和百姓的苦难,深感时局的艰难,因此通 过诗歌表达对时局的感慨和忧虑。
表达理想
曹植在诗歌中表达了自己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希望社会能够 安定、和谐、公正。
序混乱。
民生困苦
连年的战争和政治斗争导致百姓生 活困苦,流离失所,社会矛盾尖锐 。
文化繁荣
尽管社会动荡不安,但三国时期也 是文化繁荣的时期,文人墨客辈出 ,文学艺术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个人背景
曹植生平
曹植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文学家、 诗人,自幼聪慧好学,才华横溢

文学成就
曹植的诗歌以情感真挚、文笔优 美而著称,是三国时期文学的重
《梁甫行曹植》ppt课件
• 曹植简介 • 《梁甫行》的创作背景 • 《梁甫行》的内容解析 • 《梁甫行》的影响与评价 • 曹植的其他作品展示
01
曹植简介
曹植的生平
01
02
03
出生背景
曹植出生于东汉末年的名 门望族,是曹操与文昭甄 皇后的第三个儿子。
少年才子
自幼聪慧过人,才思敏捷 ,深得曹操宠爱。
文化符号

曹植的诗歌创作及其艺术成就

曹植的诗歌创作及其艺术成就

曹植的诗歌创作及其艺术成就曹植的诗歌今存八十余首,辞赋、散文四十余篇,就其创作经历来看,大致以建安二十五年曹丕即位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的曹植由于受到曹操的宠爱,显得志满意得,昂扬乐观,充满自信,富于浪漫情调。

《白马篇》可说是前期作品的代表,诗中所写慷慨赴国难的侠少年,实际上是作者的自我化身。

后期的创作,由于是在曹丕父子的猜忌、迫害下忍辱求生,心情极为悲愤苦闷,所以其内容与风格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作品中那种豪迈自信、昂扬乐观的情调没有了,代之出现的则是深沉的愤激与悲凉,作品集中抒写的是对个人命运、前途的失望,对曹丕集团的怨恨,对自己在碌碌无为中空耗生命的哀伤以及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赠白马王彪》可说后期作品的代表。

曹植后期诗歌,主要是表达由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所激起的悲愤,其内容可分为四类:第一类是对自己和朋友遭遇迫害的愤懑,如《野田黄雀行》;第二类用思妇、弃妇托寓身世,表白心迹,如《浮萍篇》、《美女篇》、《七哀诗》、《种葛篇》、《杂诗》(西北有织妇、南国有佳人)等;第三类是述志诗,如《杂诗》(仆夫早严驾)等;第四类是游仙诗,如《仙人篇》、《五游咏》、《游仙诗》、《远游篇》、《升天行》等。

曹植诗歌的价值,除了内容上的充实外,对后代影响最大是他的诗歌艺术。

他的诗歌做到了气骨与丹彩的完美结合,故钟嵘说他是“骨气奇高,辞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

他诗歌上的创造性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他的诗歌抒情性增强,个性更加鲜明。

就诗歌体裁来看,曹植诗作中有不少乐府诗,但是他运用乐府体裁,不是简单地模仿,而是在诗中更多地注入了个人的感情,从而将乐府诗的以叙事为主,改变为以抒情为主。

所以王瑶先生说:“他诗中的抒情成份加多了,有了鲜明的个性,因此独成大家”。

比如他的《美女篇》,从形工上看是模仿汉乐府《陌上桑》。

但汉乐府叙述的是彩桑女巧妙地拒绝太守调戏的故事,以叙事为主,而《美女篇》主要表现是美女盛年未嫁的苦闷,他以此美人迟暮的苦恼,寓托他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这样就注入了诗的感情,具有了诗人自己的个性。

古文史一试题精要

古文史一试题精要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试题精要1.我国先秦古籍《吕氏春秋·古乐》中关于原始初民模仿动物而歌唱的记载是()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2.汉代传授《诗经》的“四家诗”是()齐、鲁、韩、毛3.《史记·孔子世家》关于《诗经》编订所持的说法是().删诗说4.《孟子》属于().论辩体5.下列寓言出自《韩非子》的是().郢书燕说6.《战国策》在编纂体例上属于()国别体7.仲长统《乐志论》说:“消摇一世之上,睥睨天地之间。

不受当时之责,永保性命之期。

”这几句话表现的是().道家思想8.《汉书》采用的编写体例是()本纪、传、表、志9.主客问答是汉大赋的基本结构方式。

《七发》中的主、客是()吴客与楚太子10.西汉中后期政论散文创作出现的新的重要特色是()引经据典,以阴阳灾异论政议事11.郭茂倩《乐府诗集》把乐府诗分为()十二类12.体制完整的文人五言诗,最早出现的时代是()东汉前期13.被刘勰评为“志深笔长,梗概多气”的诗风是指()建安诗风14.阮籍《咏怀》诗忧愤深广,后人评为()意蕴深沉,清逸玄远15.陆机《文赋》提出的文论观点之一是()灵感说16.元嘉诗风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儿女情多,风云气少17.谢月兆新诗的特点是()清新明丽,流转圆美18.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其五)所代表的诗歌风格是().平淡自然19.《隋书·文学传序》对南朝诗风的概括是()宫商发越,贵于清绮20.王维山水诗创作的特色是()善于写空山的宁静之美21.完成五言律定型的是()宋之问和沈佺期22.《登高》是杜甫晚年诗中的名篇,被后人评为()古今七律第一23.“大历十才子”齐名的重要原因是()主要创作倾向和诗风相近24.杜甫《春望》中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所反映的是()“安史之乱”时的国恨家愁25.王建所作《宫词一百首》采用的诗体是()七绝26.下列诗句中,属于杜牧咏史诗的是()长空澹澹孤岛没,万古销沉向此中27.陆龟蒙的小品文《野庙碑》的主题是()揭露历代统治者借解救百姓之名争夺帝位28.韩愈在《南阳樊绍述墓志铭》中提出的文学主张是()文从字顺29.司空图提出“象外之象”说,第二个“象”是指().韵味30.李商隐诗歌的风格是()沉博绝丽31.较详细地记载了后羿射日的神话的书籍是( ).《淮南子》32.《诗经》分为风、雅、颂三类,一般认为其依据是( )音乐的不同33.先秦散文中,以擅长描写战争而著称的是( ).《左传》34.屈原之后,最著名的楚辞作家是( )宋玉35.就作家而言,秦代可以提及的是( ).李斯36.晁错政论文的代表作是( ).《论贵粟疏》37.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提出的著名观点是( )发愤著书38.使司马迁对历史本质的认识更为深刻的重大事件是( ).李陵之祸39.《汉书》是我国第一部断代史,它的编纂体例是( ).纪传体40.东汉时出现的杂史类历史散文中,最知名的除《吴越春秋》外,还有( )《越绝书》41.《乐府诗集》中保存两汉乐府民歌最多的是( )《相和歌辞》42.汉乐府民歌《上邪》中所列举的不可能发生的自然现象有( ) .五种43.一般认为成熟的五言诗出现在( )东汉44.下列诗句中不出自《古诗十九首》的是( )努力爱春华,莫忘欢乐时45.建安文学中成就最高的诗人是( )曹植46.除政局外,对正始诗歌创作影响重大的是( )玄学思潮47.“儿女情多,风云气少”所指的内容特点是( )太康诗风48.表现陶渊明诗风中“金刚怒目”式一面的作品是( )《咏荆轲》49.谢灵运所开创的诗歌创作中的一个重要领域是( )山水诗50.骈赋成熟定型的时期是( ).南朝51.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是( )《世说新语》52.初唐贞观年间宫廷诗风的代表性作家是( ).上官仪53.王维的《辋川集二十首》采用的是( ).五绝54.在盛唐诗人中兼长五绝与七绝并至极境的是( ).李白55.杜甫诗风的最显著特点是( ).沉郁顿挫56.“大历十才子”齐名的主要原因是( ).诗风相近57.作诗尚怪奇、重主观指的是( ).韩孟诗派58.晚唐诗人中近体诗成就最高的作家是( ).李商隐59.柳宗元散文中最具艺术特色的是( ).山水游记60.标志文言小说文体完全独立的小说是( ).唐传奇61.《尚书》中关于原始初民模仿动物而歌唱的记载是( ).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62.《诗经·七月》是( ).农事诗63.《春秋》的编纂体例是( ).编年体64.《左传》的风格特色是( ).情韵并美65.下列寓言出自《战国策》的是( )狡兔三窟66.《九章》大多数作品的体式是( ).骚体67.晁错主张劝农务本的名篇,一篇是《守边劝农疏》,另一篇是( ) 《论贵粟疏》68.造成《汉书》、《史记》写作思想和特色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作者的思想差异和具体写作环境的不同69.最早以“赋”作为文体名称的作品是( )《赋篇》70.东汉赋体文学创作的发展趋势是( ).由大赋向抒情小赋转变71.在《乐府诗集》的以下类目中,保存两汉乐府民歌最多的是( ) .《相和歌辞》72.最早载录《古诗十九首》的古代典籍是( ).《文选》73.曹植诗歌创作中成就最高的诗体是( )五言诗74.正始诗人阮籍最著名的诗作是( ).咏怀诗75.西晋诗风的特点是( ).结藻清英,流韵绮靡76.刘琨诗歌的风格是( ).英雄失路,万绪悲凉77.晋代诗人郭璞最著名的诗作类型是( ).游仙诗78.谢灵运是我国诗歌史上第一位有成就的( ).山水诗人79.在唐代边塞诗中,具有气质沉雄,颇多感慨风格的是( ) .高适的边塞诗80.初唐时期创作水平最高的宫廷诗人是( ).以上官仪为代表的诗坛新秀81.李贺诗中最具有特色的作品是( ).咏仙讽鬼之作82.“曾经沧海难为水”的出处是( ).元稹的《离思五首》其四83.词之起源的传统说法是( ).词起源于“曲子词”84.盛唐诗人中唯一位居高官且封侯者是( ).高适85.白居易闲适诗的基本特色是( ).表达知足常乐、温厚柔和的情致86.盛唐诗风形成的标志是( ).声律风骨兼备87.唐传奇繁盛期的优秀代表作品是( ).《李娃传》、《莺莺传》、《霍小玉传》88.最能体现陈子昂诗歌创作个性风采的是( ).壮伟之情,豪侠之气89.韩愈散文中数量最多的文类是( ).碑志90.中晚唐诗坛的“武功体”所指的诗作是( ).姚合的作品91.以神话为素材的战国时的作品是( )。

仙才曹植的诗歌人生

仙才曹植的诗歌人生

仙才曹植的诗歌人生内容摘要: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人。

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

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

后人因他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更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

王士祯尝论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

而这位仙才在诗歌艺术上有很多创新发展。

特别是在五言诗的创作上贡献尤大。

首先,汉乐府古辞多以叙事为主,至《古诗十九首》,抒情成分才在作品中占重要地位。

曹植发展了这种趋向,把抒情和叙事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五言诗既能描写复杂的事态变化,又能表达曲折的心理感受,大大丰富了它的艺术功能。

曹植还是建安文学之集大成者,对于后世的影响很大。

关键词:曹植,七步诗,建安文学,五言诗的创新,洛神赋,诗歌创作的转折,散文和赋曹植生平曹植(192~232),三国时魏国诗人,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

他是曹操之妻卞氏所生第三子。

曹植自幼颖慧,年10岁余,便诵读诗、文、辞赋数十万言,出言为论,下笔成章,深得曹操的宠信。

建安二十五年,曹操病逝,曹丕继魏王位,不久又称帝。

曹植的生活从此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他从一个过着优游宴乐生活的贵公子,变成处处受限制和打击的对象。

黄初七年(2 26),曹丕病逝,曹叡继位,即魏明帝。

曹叡对他仍严加防范和限制,处境并没有根本好转。

曹植在文、明二世的12年中,曾被迁封过多次,最后被封地在陈郡,232年12月27日曹植逝世,卒谥思,故后人称之为“陈王”或“陈思王”。

曹植在文学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锺嵘在《诗品》中曾说“骨气齐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

”达到了风骨和文采的完美结合,成为当时诗坛的最杰出的代表。

他不幸的身世引起后世文人的认同。

作为失意文人的典型,其坎坷的命运,使无数的文人同情。

刘勰说“文帝以位尊减才,思王以势窘益价。

曹植诗歌风格

曹植诗歌风格

浅析曹植的诗歌风格及其艺术成就摘要:“三曹”的出现,为中国诗歌打开了一个新的局面,并建立了“建安风骨”这一诗歌美学的典范。

曹操古直悲凉,曹丕便娟婉约,曹植文采气骨兼备。

关键词:曹操、曹丕、曹植,诗歌风格,艺术成就建安是中国诗歌“本乎性情”的转关,曹植诗“千悲万恨”、“汹涌而发”,以其众多的数量、精湛的质量结束了中国诗歌在言志、缘事、缘情之间的左右摇摆,徘徊游移,确立了中国诗歌的抒情品格,从此,中国诗歌便一头扎向抒情一路。

这是曹植对中国诗史的一大杰出贡献。

钟嵘《诗品》评论其创作风格:“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

诚然,他既不同于曹操的古直悲凉,又不同于曹丕的便娟婉约,而能兼父兄之长,达到风骨文采的完美结合。

不但具有阴柔美、婉约美、雄奇美,同时充满慷慨悲凉的悲剧性的生命意识。

作为建安诗歌的开创者或领袖似的人物曹操,现存诗2l首,皆为乐府,从艺术形式到艺术表现到语言风格,受《汉乐府》的影响极大,都与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一脉相承。

其中一部分诗反映了汉末战乱的现实和人民遭受的苦难,如《蒿里行》便真实地记叙了东汉末年关东各路军阀联合讨伐董卓的战争及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明代钟惺《古诗归》卷七评曹操诗“汉末实录,真诗史也”,这“实录”二字,准确地揭示出曹操诗强烈的叙事特征。

曹操的大量诗歌,仍以事件为基本要素,多采用铺叙手法,其抒情也常常情附于事或“缘事而发”,句式也带有明显的散文化特征。

曹操的乐府诗较多描写他本人的政治主张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

前者如《度关山》,提出“立君牧民,为之轨则”,主张以法治理国家;同时还提倡要省刑薄赋,贵尚节俭。

后者如《短歌行》,充分表达了诗人求贤若渴的心情以及统一天下的壮志。

他的诗继承汉乐府的传统,既反映现实,又有很深的感慨,语言古朴率真,于悲凉之中含跌宕慷慨之气,钟嵘说“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冯班评其为“慷慨悲凉”。

虽然,曹操诗“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慷慨悲歌,沉著雄放,以抒情为主,但总体上仍然没有完全突破中国诗歌徘徊于言志、缘事、缘情的大格局,更何况曹操诗数量太少,情感也较单一,多偏于悲壮粗豪一类。

洛神赋

洛神赋

• 历史发展到汉,虽然已由男人 主宰世界,但女人也不是毫无 地位可言,而且女人被看作美 的化身,甚至神化。这在文学 作品中均有突出明显的反映, 上古神话中女娲是女人的代表, 《诗经》中对女人的赞美也是 连篇累椟。宋玉的《高唐赋》、 《神女赋》以及曹植的《洛神 赋》,都反映出作者对美丽女 人的崇敬与思念。曹植的《洛 神赋》的历史意义更在于它在 托物言志的同时,成为了社会 意识中对女人推崇赞美的巅峰 之作,也使赋这种文体达到极 至,后人再难超越他。
洛神赋
曹植
一· 作者简介: 曹值,字子建,世称陈思王,曹操第三子,著 有《曹子建集》,代表作《洛神赋》、《名都 赋》、《赠白马王彪》。 他是建安时期成就最大的作家,钟嵘称为“建安 之杰”,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 他的风格以曹丕继位为界,前期以宴饮游乐为主, 后期以抒忧发愤为主。钟嵘评价其艺术特色为 “骨气奇高、词采华茂”。
• 五· 写作特点 • 1· 与前人的这种直接描写不同,作品首先以一连串生动奇 逸的比喻,对洛神初临时的情状作了精彩纷呈的形容: “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 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颻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 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蓉出渌波。”其形象 之鲜明,色彩之艳丽,令人目不瑕接。其中“翩若惊鸿, 婉若游龙”,尤为传神地展现了洛神飘然而至的风姿韵。 它与下面的“轻云之蔽月”和“流风之回雪”,都从姿态 方面,给人以轻盈、飘逸、流转、绰约的动感;而“秋 菊”、“春松”与 “太阳升朝霞”和“芙蓉出渌波”, 则从容貌方面,给人以明丽、清朗、华艳、妖冶的色感。 这种动感与色感彼此交错和互相浸淫,织成了一幅流光溢 彩的神奇景象,它将洛神的绝丽至艳
七、《洛神赋》对宓妃形象再创造的意义及其艺术成就

[新版]曹植诗歌的艺术成就

[新版]曹植诗歌的艺术成就

[新版]曹植诗歌的艺术成就曹植现在诗篇共八时多首,是建安时期的诗人中给后人留下诗歌最多的一位。

把曹植的这些诗歌综合起来考察,不难发现,反映社会动乱,关心民生疾苦,这是曹植诗歌最有价值的主题。

众所周知,曹植生活的时代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那些趁镇压黄巾军起义之机发展起来的一个个地方割据势力,为争夺地盘,控制中央权力,展开了激烈的混战。

自公元189年董卓之乱到265年三国鼎立局面结束,司马炎称帝建立西晋,其间战乱频仍不绝,致使国家残破,人民遭殃。

诗人曹植正是亲身感受到了社会动乱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在自己的诗作中对它作了高度的艺术概括。

他的《送应氏》一诗这样写道。

步登北邙坂,遥望洛阳山。

洛阳何寂寞,宫室尽烧焚。

垣墙皆顿擗,荆棘上参天,不见旧耆老,但睹新少年。

侧足无行经,荒畴不复田,游子久不归,不识陌与阡,中野何萧条,千里无人烟。

念我平生亲,气结不能言。

据《魏志?董卓传》记载:“后汉初平元年二月,董卓徒献帝(刘协)都长安,纵兵焚烧洛阳宫殿”,后由于连年战乱,未经收复,故洛阳城更显荒芜。

诗人用了史诗般的笔调给我们描绘了洛阳一片苍凉萧条、惨不忍睹的景象。

你看,宫室被焚,垣墙崩坍,农田荒芜,中野萧条,荆棘参天,人烟稀少,这就深刻地揭露了战乱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这首诗反映现实的深度和曹操的《苦寒行》、王粲的《七哀》、陈琳的《饮马长城窟行》等诗相比是毫不逊色的。

曹植身为王侯,还能关心人民疾苦,把当时劳动人民在封建统治下的贫困生活写进自己的作品,并表示了深切的同情。

如:“类此游客子,捐躯远从戎,毛褐不掩形,薇藿常不充,去去莫复道,沈忧令人老。

”(《杂诗?转蓬离本根》)相当真实地反映了封建战乱游子征夫漂泊无定、千里流徙的痛苦生活,从中,读者使人不难感受到封建战乱在人民心上投下的浓重的阴影。

“剧哉海边民,寄身于野草,妻子象禽兽,行人依林阻,柴门何萧条,狐免翔我宇。

”(《泰山梁父吟》)这又真实地展现了汉代边地人民贫困不堪,凄苦万状的生活场景,令人感叹不已。

曹植成就最高的诗体

曹植成就最高的诗体

曹植成就最高的诗体
曹植被誉为“文学之神”,是三国时期最杰出的文学家之一。

他的诗歌作品涵盖了各种诗体,其中最高成就的诗体是“赋”。

赋是一种古典文学体裁,相当于现代的散文。

赋不仅要求语言优美,而且要求内容丰富深刻,同时还要有一定的文学批判性。

曹植的赋作品在古典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的赋就像是一幅幅绘画,展现出了他丰富的想象力和精湛的写作技巧。

曹植最著名的赋作品有《洛神赋》、《八楼梦》、《七哀诔》、《神女赋》等。

其中,《洛神赋》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成为了后世文学创作的重要范本。

这篇赋以洛水为背景,通过描绘美女洛神的形象,展现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艺术境界。

这篇赋既有感性的情感,又有理性的思辨,是中华文化瑰宝之一。

总之,曹植的赋作品是中华文学史上的瑰宝,其成就在古典文学史上也是独一无二的。

- 1 -。

简述曹植诗歌的艺术成就

简述曹植诗歌的艺术成就

简述曹植诗歌的艺术成就
曹植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他的诗歌创作成就很高,具有较高的
艺术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多彩的艺术形式:曹植的诗歌形式多样,既有五言、七言诗,也有
乐府、曲子、赋等各种体裁,尤以其乐府和曲子最为出色。

2.艺术风格不拘一格:曹植的诗歌风格多样,兼容并蓄,不拘一格,
充满色彩和生命力,其中以抒情、颂扬、媚俗、讽刺等表现手法最为突出。

3.语言表达生动:曹植的诗歌语言生动活泼,富于想象力,充满变化,他的诗歌反映了他丰富的想象力和良好的人文素质。

4.独具风格的意境:曹植的诗歌意境独特,宛若画卷,构思和构图严密、生动、婉转,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人性的关怀。

他的诗歌不仅有艺
术价值,还有广泛的社会价值。

古代文学史题锦

古代文学史题锦

古代文学史二中国古代文学史(二)辅导题名词解释与问答,加黑的题目为复习重点,但未加黑部分也要复习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绪论填空1、魏晋南北朝是“文学的自觉时期”。

文学自觉有三个标志:第一,文学从学术中的独立和对文学的重视及文学观的发展。

第二,对文学的各种题材有了比较细致的区分更重要的是有了对各种体裁的文本分析的意识。

第三,对文学的审美特性有了自觉的追求2、魏晋南北朝的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出现了一大批著作,自曹丕的《典论·论文》始,有陆机的《文赋》刘勰的《文心雕龙》、锺嵘的《诗品》等,再加上萧统的《文选》、徐陵的《玉台新咏》等文学总集的出现,形成了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高峰。

3、魏晋南北朝是典型的乱世文学,文人多遭杀戮的命运,使文学创作形成了一些共同主题,它们是生死主题、游仙主题、隐逸主题。

4、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儒学禁锢的崩溃,形成了新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其理论形态就是魏晋玄学。

5、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制度造成了世家大族与庶族的对立;以世家大族为中心的文学家族或文学集团_的大量出现也是值得注意的现象,如三曹、三张、二陆、两潘、谢氏、萧氏等。

6、晋宋之间文学发生了重要的转折,宋初由玄言诗转向山水诗,谢灵运是第一个大力写作山水诗的人。

沈约将四声的知识运用到诗歌声律上,与谢朓、王融共同创立了永明体,成为古体诗向近体诗过渡的一种重要形式。

梁陈两代,浮靡轻艳的宫体诗成为诗歌创作的主流。

第一章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最低限度背诵篇目曹操《短歌行》、阮籍《咏怀诗八十二首》其一(夜中不能寐)。

名词解释1、建安风骨2、正始之音填空1、建安时期的重要作家有“三曹”、“七子”和女诗人蔡琰,“三曹”是指曹操、曹丕和曹植;“七子”是指孔融、陈琳、徐干、阮瑀、应晹(日换王)、刘桢。

2、曹操的诗学习汉乐府,他采用用乐府记时事。

一部分诗反映了汉末战乱和人民遭受的苦难,被后人称为“汉末实录”。

如《蒿里行》中写“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曹植对五言诗发展的贡献

曹植对五言诗发展的贡献

曹植对五言诗发展的贡献文学院1202班曾晓瑜121040064摘要:曹植(公元192年-232年)是我国魏晋时期杰出的文学家,谢灵运曾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他的诗、赋、散文成就均高于同时代人,其中对五言诗的发展贡献更是卓有成就。

他的五言诗不但继承了乐府民清新流丽的特点,而且将其改造创新,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特色。

钟嵘在《诗品》中评价其诗骨气奇高,词彩华茂。

刘勰曾说,“古诗”是“五言之冠冕”。

本文将从数量上,形式上,表现上具体分析曹植对五言诗的发展贡献。

关键词:曹植五言诗发展历程艺术特色一、五言诗的发展历程1.1五言诗发展的阶段五言诗的成立期——东汉,现存最早的文人五言诗当数东汉班固的《咏史》。

五言诗自班固开始成立起,作家们便不断吸收汉东府民歌的语言风格和艺术手法的营养,用他们自己的努力,写现实的生活,抒发真实是感情,至东汉末年,把这种新型的诗歌形式推向了一个更高的阶段。

五言诗的成熟期——东汉末年。

五言诗的兴起,为叙事诗的崛起奠定了基础,随着五言体式的成熟,叙事诗在这一时期也得到相应的发展。

另外,这个时期,真正称得上普遍意义上的成熟的作品是《古诗十九首》。

五言诗的发展巩固期——魏晋。

建安这一时期,以“三曹”“七子”和蔡琰为代表的作家打破汉代文人诗歌消沉的局面,掀起了中国诗歌史上的第一次文人诗歌高潮。

他们的创作直接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一方面表现了社会的动乱和民生的疾苦,另一方面突破《古诗十九首》的局限,表现了统一天下的理想和壮志,悲凉慷慨,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正如《文心雕龙》时序所说“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哀俗怨,并志保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也”。

建安诗歌这种杰出成就形成了后来的“建安风骨”。

同时,他们普遍采用新兴的五言形式,奠定了五言诗在文坛上的坚固地位。

从此以后,五言诗成为占领诗坛的文学形式。

1.2五言诗在建安时期数量跃居第一钟嵘《诗品•序》说:“五言居文词之要,是众作之有滋味者也。

七步成诗的故事简短的

七步成诗的故事简短的

七步成诗的故事简短的1.简述曹植七步成诗的故事曹操死后长子曹丕继位。

曹丕唯恐几个弟弟与他争位,便先下手为强,夺了二弟曹彰的兵权;又逼四弟曹熊上了吊。

此时就剩下老三曹植,曹丕深恨之。

故命曹植在大殿之上走七步,然后以“兄弟”为题即兴吟诗一首,但诗中却不能出现“兄弟”二字,成则罢了,不成便要痛下杀手。

曹植不假思索,立刻脱口而出:“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这便是赫赫有名的“七步成诗”。

曹丕听了以后潸然泪下,没下得了手,只是把曹植贬为安乡侯。

故事赞扬了曹植才思敏捷,并揭露了统治阶级内部的争权夺利、相互残杀的黑暗。

够简单了吧?2.七步做诗的故事七步成诗的故事源于与曹植和曹丕,三国志中没有确切的记载,最早见于"世说新语".原来文为:煮豆燃豆萁,漉豉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文体为乐府诗,"九州春秋"中也有关于曹植七步成诗的记载.至于具体的环境或者是否是曹丕相逼就无从考证了,但是确实是描写兄弟相互残杀的情节.《三国演义》中描写的最为精彩,写曹操亡故,曹操长子(真正的长子曹昂早夭与宛城)曹丕即位魏王,先逼死曹操四子曹熊.而后又用计削去了任城候曹章的兵权.只对临淄侯曹植不知道如何下手迫害,太尉华钦献计让曹植七步成诗,如果不成,则杀无赦.而且要以"兄弟"为题目,但全文不能出现"兄弟"二字.曹丕全然采纳.结果不想曹植真的七步成诗歌,技惊四座.曹丕哑口无言.少顷曹操正室卞夫人到,泪泣痛斥曹丕不应兄弟相残.于是曹丕把二位兄弟封到远地无诏命不得还朝.后来曹丕即位号魏文帝,追认曹操为武帝.仍对自己两兄弟不加封赏,曹章死,谥号任城威王.后曹植欲出征讨伐毋丘俭,也没受到重视,结果自己郁郁而终,死后谥号东阿王.副《三国演义》中出现的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3.关于七步成诗的成语故事七步成诗的成语故事查看七步成诗的含义>中国历史上有一个有名的家庭,父亲曹操不仅是军事家和诗人,他的两个儿子曹丕和曹植在文学上也很有造诣。

古代文学史第二至三卷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古代文学史第二至三卷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二卷笔记整编第二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绪论一、魏晋南北朝文学概述1、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概况1、时代基本特点:政治的动荡、黑暗、民族矛盾尖锐2、士族门阀制度的产生士族,又称世族、高门大族,其对立的称呼是庶族、寒门,基于宗族的血统士族对政治权力的垄断,以致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3、社会思想的自由、活跃玄学兴起:形上思辨、清谈析理;任性率真,寄情山水——人的觉醒、个体意识的觉醒。

佛学的兴起道教的兴盛对中国小说的创作产生深远影响二、魏晋南北朝文学特点1、文学的自觉所谓文学的自觉有四个标志:一是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一个门类。

宋文帝立四学,文学与儒学、玄学、史学并立;同时又有文笔之分,《文心雕龙·总术》:“今之常言,有文有笔,以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

”二是文学理论的繁荣与文学批评的兴起。

三是文体的区分。

四是自觉追求文学的审美特性:诗赋欲丽、缘情而绮靡2、文学主题与题材的变化(1)文学风尚与主题。

典型的乱世文学,形成了三大主题:生死主题、游仙主题和隐逸主题。

(2)文学题材的新变玄言诗:谈玄析理山水田园文学:陶谢为代表此外,咏怀诗、咏史诗、边塞诗、游仙诗、宫体诗等诗歌题材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并对后世诗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文人集团与文学的家族化文学家族主要有:三曹、阮瑀与阮藉、嵇康与其子嵇绍、三张(张载及其弟张协、张亢)、二陆(陆机、陆云兄弟)、两潘(潘岳及其从子潘尼)、傅玄及其从子傅咸、谢氏家族(谢安、谢混、谢灵运、谢瞻、谢晦、谢曜、谢惠连、谢眺)、萧衍及其子萧纲、萧绎。

4、文学样式的丰富多样(1)诗歌: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体也进一步丰富发展起来。

五言古诗得到长足的发展并达到鼎盛;七言古诗在这时也确立起来;齐梁“永明体”的出现又为唐代近体诗的成熟、发展奠定了基础。

(2)文:骈文在这一时期开始兴盛。

(3)赋:在汉代盛极一时的大赋,演变而为抒情小赋。

三曹的诗歌创作及成就

三曹的诗歌创作及成就

三曹的诗歌创作及成就曹植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三曹的诗歌创作及成就有哪些呢?曹植代表作有《洛神赋》《白马篇》《七哀诗》等。

后人因其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

其诗以笔力雄健和词采华美见长,留有集三十卷,已佚,今存《曹子建集》为宋人所编。

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曹操:曹操诗歌的总特点是慷慨悲凉,古直沉雄。

诗中表现了汉末的时代苦难和诗人的理想、怀抱以及内心苦闷。

语言质朴自然,苍劲有力,感情深沉,气象雄浑。

曹操散文的基本特点是清峻、通脱,表现了他的思想和人格。

他那些与政治无大关系的文章笔锋常带感情。

曹操诗歌创作及成就:以相王之尊,重视爱好文学,延揽文士,为建安文学的兴盛奠定了基础。

(2)开学习乐府风气,以乐府旧题写时事,富于创新精神。

(3)多以四言诗写汉末动乱,抒发理想和壮志,使四言诗重放光辉,开创“建安风骨”新诗风。

(4)开创“清峻”、“通脱”的散文新风气。

曹丕:曹丕诗歌的特点是抒情性强,体物入微。

曹丕善于通过环境景物的描写来烘托渲染气氛,造成凄婉悲凉的抒情氛围。

同时又善于揣摩他人心理,通过行为动作的刻画和直接抒情,细致逼真地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另一个突出特点是辞藻华美,不同于曹操的古直朴茂。

它标志着中国古代诗歌艺术风格的转变。

曹丕的散文特点是自然通脱而趋向于平易,笔锋常带感情。

曹丕还有一些描写日常生活的作品。

它们不仅具有抒情化、世俗化的特点,而且善于叙述和描写,笔触生动,颇富情趣。

曹丕诗歌创作及成就:(1)是建安文学的组织者与倡导者。

(2)《典论·论文》开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自觉的先声。

(3)对古代七言诗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钟嵘《诗品》称曹植为“建安之杰”,其称其诗“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粲溢古今,卓尔不群。

”曹植的诗歌个性突出,感情浓烈,气力遒劲。

其早期作品慷慨豪迈,带有奔逸之气,体现了卓尔不群的个性。

后期作品慷慨悲凉,深沉哀怨,有动人心魄的感染力。

0055中国古代文学2013年作业答案

0055中国古代文学2013年作业答案

0055《中国古代文学一》一、名词解释1、四家诗:"四家诗”是汉代传授《诗经》的鲁、齐、韩、毛四家诗说的合称。

《鲁诗》为鲁人申培公所传,《齐诗》为齐人辕固生所传,《韩诗》为燕人韩婴所传,《毛诗》为大毛公鲁人毛亨和小毛公赵人毛苌所传。

2、春秋笔法:答:是指《春秋》的行文风格,即在谨严的措词中表现出鲜明的思想倾向性。

后人称之为"微言大义”、"一字见义”、"一字褒贬”或"春秋笔法”等。

3、楚辞:答:一是指诗体名称,指战国后期屈原等人创作的"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带有浓厚地方色彩的诗体名称;另一是指总集名称,即西汉时,刘向辑录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编成的诗歌总集《楚辞》。

这是继《诗经》之后的一部重要诗歌总集。

4、互见法:这是《史记》写人记事的一种表现手法,是指把同一历史事件或人物经历分散在不同的传记中来写,以便参照互见,相互补充。

运用这一手法既能突出人物的主要业绩和性格,又能使人物性格的各个侧面都得到完美表现。

5、《七发》:答:西汉枚乘的代表作,文章假托楚太子有病,吴客前去问询,用7件事启发楚太子,实际是用7种方案给楚太子治病。

采用主客问答的形式,重铺陈夸张,对统治者的腐朽生活进行讽谏,是汉赋形成的第一篇作品,标志着新体赋的正式形成。

6、建安风骨:答:指建安时期的文学风格。

即抒发建功立业壮志,体现积极进取时代精神,同时也流露出人生短暂、壮志难酬的悲凉情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个性特征,形成了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风格。

7、玄言诗:答:西晋永嘉年间至东晋时的诗歌流派,在当时盛极一时,统领整个诗坛,其代表人物是许询、孙绰、支遁等。

他们用诗的形式来表达老庄玄理,其作品"理过其辞,淡乎寡味,皆平典似《道德论》”(钟嵘《诗品序》),成就不高。

8、左思风力:答:西晋左思的《咏史》诗内容深刻,反映现实,抨击门阀制度,笔力矫健,情调高亢,气势充沛,语言直率质朴,其风格与建安诗人相近,故钟嵘称其"左思风力”。

魏晋南北朝诗之建安诗歌之曹植

魏晋南北朝诗之建安诗歌之曹植

第二十六页,共30页。
4、善于炼字,对偶渐工
《公宴》:
秋兰被长阪,朱华冒绿池。
潜鱼跃清波,好鸟鸣高枝。 《赠丁仪》: 凝霜依玉除,清风飘飞阁。
《侍太子坐》:
白日曜青春,时雨静飞尘。
《白马篇》:
“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猿猴,勇剽若豹螭”
“长驱蹈匈奴,左顾陵鲜卑。”
《失题》:
游鸟翔故巢,狐死反丘穴。
《魏志·陈思王植传》:
太和元年,徙封浚仪。二年,复还雍丘。植常自愤怨,抱利器而无所施,上疏求自试 曰:……(《求自试表》) 三年,徙封东阿。五年,复上疏求存问亲戚,因致其意曰:……(《求存问亲戚表》)
其年冬,诏诸王朝六年正月。其二月,以陈四县封植为陈王,邑三千五百户。 植每欲求别见独谈,论及时政,幸冀试用,终不能得。既还,怅然绝 望。……又植以前过,事事复减半,十一年中而三徙都,常汲汲无欢,遂发 疾薨,时年四十一。
●《魏志·陈思王植传》: “太祖……以罪诛脩。植益内不自安。二十四年,曹 仁为关羽所围。太祖以植为南中郎将,行征虏将军。 欲遣救仁,呼有所敕戒。植醉不能受命,於是悔而 罢之。”
(裴注:魏氏春秋曰:植将行,太子饮焉,逼而醉之。王召 植,植不能受王命,故王怒也。)
第五页,共30页。
3、黄初年间
的“忧生之嗟” (29岁—35岁):
A、《薤露行》:
……
人居一世间,
忽若风飘尘。
愿得展功勤, 输力于明君。
怀此王佐才, 慷慨独不群。
第十页,共30页。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
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B、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
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
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课试题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课试题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课试题00年一名词解释古诗十九首诗品花间集四折一楔子拟话本桐城派二简答题1.简述阮籍《咏怀诗》的特色2.简述大历十才子的诗歌创作3.简述北宋诗文改革运动4.简述金瓶梅再中国小说史上的地位5.简述长生殿与桃花扇主题上的异同三加标点(略)四论述题1.论述曹植诗歌创作的成就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2.试比较苏舜钦与梅尧臣诗歌创作特色3.试比较西厢记里崔张爱情与红楼梦里的宝黛爱情填空1. 我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是(),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是()2. 楚辞*九歌共()篇,描写为国牺牲将士的名篇是《》3. 古诗十九首是()代文人的代表作,最早见于《》4. 杜甫的代表作的三吏是指《》《》《》,三别《》《》《》5. 孔雀东南飞描写了()和()的婚姻悲剧6. 我国成功的戏剧形式是()代的(),其代表作有关汉卿的《》,王实甫的《》单项选择1.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出自曹操的()短歌行蒿里行苦寒行龟虽寿2. 世说新语是南朝刘义庆编撰的一部()志怪小说轶事小说传奇小说公案小说3. 我国现存最早的七言诗是()鲍照的行路难曹植的白马篇曹丕的燕歌行蔡琰的悲愤诗4. 牡丹亭的作者是()汤显祖洪升孔尚任李玉5. 我国第一部词总集是()词综词选花间集尊前集6. 醉翁亭记作于欧阳修贬官于()扬州滁州苏州黄州7. 清代诗人袁枚开创的文学流派是()神韵派格调派肌理派性灵派多项选择1. 下列作家属于唐宋八大家的有()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苏洵曾巩2. 下列文学流派属于明代的有()江西派西昆派唐宋派公安派竟陵派3. 下列作品中属于文学批评的著作有()玉台新咏诗品文心雕龙与元九书文赋01年一加标点(略)二名词解释楚辞章句沧浪诗话高启建安风骨三写出下列作品的作者或编者席方平小山乐府晚晴簃诗汇明诗综河岳英灵集梦窗词古今小说孽海花樊川文集乐章集漱玉词野叟曝言录鬼簙夷坚志四阅读赏析1.蒹葭2.李商隐《安定城楼》3.李玫《陈季卿》五简论1.鲍照诗的特色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2.苏轼前赤壁赋文体上的特点及其中主客对话形式的作用3.周邦彦对北宋词传统的继承与革新4.元杂剧兴盛的原因5.三国演义的成书过程对其思想内容的影响6.凌濛初二拍与晚明社会思潮填空1.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它分为【】【】【】三部分,它主要艺术手法是【】【】【】2.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又名【】3. “春蚕到死丝方尽,【】”是唐代诗人【】的无题中的名句。

《中国古代文学一》复习思考题

《中国古代文学一》复习思考题

《中国古代文学一》复习思考题(0055)《中国古代文学一》复习思考题一、填空题1.中国古代神话主要集中在《___________》和《淮南子》两部书中。

2.“女娲补天”这则神话出自《___________》。

3.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___________》。

4.《诗经》中的风、雅、颂是按_______________来划分的。

5.汉代“四家诗”中属于古文经学的是_______________。

6.《诗经》中用得最多的表现手法是______________。

7、从内容上看,《诗经?七月》是一首______________诗。

8、《诗经》中的爱情诗大都出自______________。

9、《蒹葭》选自《诗经·____风》。

10、《______________》以记言为主,所载史事起于周穆王,终于鲁悼公。

11、先秦诸子中最早提出“仁爱”主张的是______________。

12、《春秋》是我国第一部_______________体史书。

13、《孟子》的中心思想是______________,是孔子学说的发展。

14、大力宣扬“人性善”,提出“民贵君轻”说的先秦思想家是______________。

15、先秦诸子中被号称“显学”的是儒家和。

16、先秦诸子散文中最富有浪漫色彩的一部著作是。

17、成书于战国末期的《荀子》和___________,标志着先秦论说文的成熟。

18、我国文学史上开创了诗人独立创作新纪元的作家是。

19、《论语》编纂成书最早当在。

20、最早以“赋”作为文体名称的作品是荀子的。

21、《天问》的诗歌句式是。

22、历史上最早为《楚辞》作注解的著作是东汉__ _的《楚辞章句》。

23、“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出自。

24、《湘夫人》选自屈原根据民间祭神乐歌改编而成的组诗。

25、《九辩》是的代表作。

26、汉初政论散文的代表作家________,他的《过秦论》发展了先秦的民本思想,开中国古代散文中“史论”体裁的先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曹植诗歌的创作成就曹植的五言诗创作在文学史上有很高的地位和成就,是建安诗坛上最杰出的诗人。

一.他的诗歌内容丰富充实。

举凡军旅政事,宴游送别,咏史游仙,抒情抒志,无不发之于诗。

曹植用他的笔描绘了广阔的社会人生,表达了自己丰富的思想感情。

二.曹植的诗歌被誉为"骨气齐高,辞彩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

"就是说他的诗歌内容充实丰富,多慷慨悲愤之气,在艺术表现上又生动形象,注意辞藻华美、对仗工整和音韵流畅,达到了建安诗歌的最高峰。

三.曹植诗歌语言华美主要表现在浓烈的感情色彩和鲜明的声色。

如《盘石篇》生动再现了大海的宏阔气象。

曹植在文人有意为诗方面,有一个大跨度质的飞跃。

四.注重对称回环之美,注意语言锤炼方面。

如《赠丁仪》均是对偶工整、声韵对称和谐的精工之句。

《赠徐干》"惊风飘白日,忽然归西山"写时光易逝。

他还善于起调,工于发端,往往在全篇之首用一警策之语,振起全诗。

如《野田黄雀行》开头用惊风险浪的情景和画面预示了环境的险恶,起到强烈的烘托作用。

五.曹植的诗歌对后世影响很大,博得极高的评价,被谢灵运誉为"天下才共有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

建安七子的艺术成就"七子"的创作大体上也可以分为前后两个阶段。

前期作品多反映社会动乱的现实,抒发忧国忧民的情怀。

主要作品有王粲《七哀诗》、《登楼赋》,陈琳《饮马长城窟行》、阮籍《驾出北郭门行》、刘桢《赠从弟》等,都具有现实意义和一定的思想深度;但有些作品情调过于低沉感伤,如阮籍《七哀诗》、刘桢《失题》"天地无期竟"等。

后期作品则大多反映他们对曹氏政权的拥护和自己建立功业的抱负,内容多为游宴、赠答等;但有些对曹氏父子的颂扬,带有清客陪臣口吻,显露出庸俗的态度。

然而,无论前、后期,"七子"的创作都是积极、健康的内容占着主导地位。

"七子"的创作各有个性,各有独特的风貌。

孔融长于奏议散文,作品体气高妙。

王粲诗、赋、散文,号称"兼善",其作品抒情性强。

刘桢擅长诗歌,所作气势高峻,格调苍凉。

陈琳、阮籍,以章表书记闻名当时,在诗歌方面也都有一定成就,其风格的差异在于陈琳比较刚劲有力,阮籍比较自然畅达。

徐干诗、赋皆能,文笔细腻、体气舒缓。

应炀亦能诗、赋,其作品和谐而多文采。

"七子"的创作风格也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这也就是建安文学的时代风格。

这种时代风格的具体内容及其形成原因,便是刘勰在《《文心雕龙》·时序》中所说的:"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也。

" "七子"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他们与"三曹"一起,构成建安作家的主力军。

他们对于诗、赋、散文的发展,都曾作出过贡献。

陶渊明的田园诗和散文诗的艺术成就(一)平和散淡的心境是形成陶渊明田园诗冲淡自然之美的原因之一。

(二)摒弃雕饰,质朴无华,极尽语言纯净之美,是形成陶渊明田园诗冲淡自然之美的原因之二。

(三)情理浑融的内容是形成陶渊明田园诗冲淡自然之美的原因之三。

(四)陶渊明田园诗意境艺术的境界——冲淡自然之美。

陶渊明的诗最突出的特点便是平淡自然与深厚醇美的统一.他的田园诗写的是平淡的田园风光和日常的农村生活,反映的是归隐后恬淡的心境与情趣.在表现方法上,这些诗歌多用白描手法,语言朴素自然,少见华丽,但这并不意味着平淡无味.在田园诗平淡的描写中蕴含着陶渊明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热爱,表现出他美好的人格和崇高的理想.同时陶渊明的田园诗还富有意境,所选的景物多具有鲜明的特征,且饱含着诗人的感情,体现了诗人的个性特征.陶诗还善于将深刻的哲理融入诗歌的形象中,使平凡的素材表现出不平凡的意境,这种情,景,理交融形成的意境十分和谐,往往令人神往.陶渊明长于诗文辞赋,诗多描绘自然景色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其中的优秀作品寄寓着对官场与世俗社会的厌倦,表露出其洁身自好,不愿屈身逢迎的志趣,但也有宣扬“人生无常”,“乐安天命”等消极思想。

其艺术特色,兼有平淡于爽朗之胜,语言质朴自然,而又极为精炼,具有独特风格。

是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

并且以美好生活的向往为主题。

《桃花源记》周新国先生是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约作于永初二年(421),描绘了一个世外桃源。

以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描绘了一个没有阶级,没有剥削,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和平恬静,人人自得其乐的社会贾岛诗的练字练句的特点苦吟求字之隽永及幽僻孤峭文天祥诗的特点其诗具有崇高气节、悲壮情怀和血性精神他的《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多么沉痛又多么激昂,那样多情又那样无畏,生之眷恋与死之坦然尽在其中,家国情怀与中华气节激荡其间,以至于敌人看后,也不禁赞叹:“好人好诗!”王实甫西厢记的社会影响《西厢记》最突出的成就是从根本上改变了《莺莺传》的主题思想和莺莺的悲剧结局,把男女主人公塑造成在爱情上坚贞不渝,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并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得到美满结果的一对青年。

这一改动,使剧本反封建倾向更鲜明,突出了“愿普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的主题思想。

在艺术上,剧本通过错综复杂的戏剧冲突,来完成莺莺、张珙、红娘等艺术形象的塑造,使人物的性格特征生动鲜明,加强了作品的戏剧性。

王实甫的杂剧《西厢记》有鲜明、深刻的反封建的主题。

张生和崔莺莺的恋爱故事,已经不再停留在“才子佳人”的模式上,也没有把“夫贵妻荣”作为婚姻的理想。

他们否定了封建社会传统的联姻方式,始终追求真挚的感情,爱情已被置于功名利禄之上。

《西厢记》结尾处,在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次正面地表达了“愿普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的美好愿望,表达了反对封建礼教、封建婚姻制度、封建等级制度的进步主张,鼓舞了青年男女为争取爱情自由、婚姻自主而抗争马致远汉宫秋的特点<一>题材特点《汉宫秋》虽然描写的是昭君出塞的故事,但是却与历史上昭君主动请求和番的故事有很大不同。

据《汉书》的《元帝记》和《匈奴传》记载,昭君确有和亲,嫁给了呼邪单于。

但在此剧中,马致远根据自己的现实感受和个人情感,添加了一出“帝妃恋”,这一恋情是真实历史中闻所未闻的。

此剧中对汉元帝有较多夸张的美化,他对王昭君有着深厚的感情,昭君也爱恋着元帝,这样的题材,是颠覆了传统历史的。

正如我们所知,在昭君出塞前,元帝与昭君素未谋面,又何来双双的深坠爱河呢?可以说马致远的这种通过颠覆历史来创造题材的方法对于读者来说,是极具视觉冲击力和心理挑战力的。

《汉宫秋》题材如此大胆和新颖,这应该是它能够成为中国古代十大悲剧之一的原因之一吧。

正因为题材如此另类,所以这出戏剧才能经久不衰,日益焕发夺目风采。

(二)语言特点(1)词曲优美动人。

《汉宫秋》有元剧之冠的美称,日本人青木正儿《元人杂剧概论》指出:马致远的曲辞,虽然富于文采,而极清奇,和王实甫、白仁甫相比,则别为一派,宛然居于文采派与本色派之间。

(2)曲辞具有意境和音律美。

(3)对仗、顶真【南吕.一枝花】中,“四时雨露匀,万里江山秀。

忠臣皆有用高枕已无忧”等句,运用了对仗手法,不仅丰富了文采,而且增强了文章的阅读性,使得曲调更见气势。

【梅花酒】】呀!俺向着这迥野悲凉。

草已添黄,兔早迎霜。

犬褪得毛苍,人搠起缨枪,马负着行装,车运着糇粮,打猎起围场。

他、他、他,伤心辞汉主;我、我、我,携手上河梁。

他部从入穷荒;我銮舆返咸阳。

返咸阳,过宫墙;过宫墙,绕回廊;绕回廊,近椒房;近椒房,月昏黄;月昏黄,夜生凉;夜生凉,泣寒螀;泣寒螀,绿纱窗;绿纱窗,不思量!此处用了顶真的手法,用上句的结尾作下句的开头,首尾递接,语气连贯,形成回环相生的气势,节奏抑扬顿挫,增强了气势。

(4)口语和典故并用,雅俗共赏此曲中大量运用了“这搭儿”“一头地”等方言,此外还有“眉头一纵,计上心来”等来自民间的语言,使词曲充满了生活气息。

水浒传人物塑造的突出成就在人物塑造方面,最大特点是作者善于把人物置身于真实的历史环境中,扣紧人物的身分、经历和遭遇来刻画他们的性格。

诚然,全书几乎没有什么具体的社会环境的介绍,但通过对各阶层人物及他们之间的关系的描绘,一幅北宋社会生活的图景便非常逼真、清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在人物塑造上,《水浒传》的另一特色是在人物的对比中,突出他们各自的性格。

这种对比方法,不仅表现在一些主要人物身上,就是在一些次要人物身上,也运用得很成功。

此外,《水浒传》有时也通过富有特征性的细节来塑造人物个性。

如武松打虎时,借哨棒打断的细节,充分表现了他全神贯注的紧张神态,渲染了这场恶斗的气氛,也为以后的赤手空拳打虎做了合理安排,从而突出了他的神力和勇武。

金瓶梅的艺术创新一、打破往昔小说题材因袭传统的思维模式二、改变了古典现实主义塑造形象类型化的格局三、情节结构上由单线串联的版块变为经纬交错的网络型四、创作观念上改写了传统的宣传与说教意味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儒林外史》最真实地描绘了一代儒林的真相,在冷静如实的叙述中,使人物形象自身的言行构成讽刺。

对哭贡院的周进,中举发疯的范进,宣扬举业的马二先生等,作者均未显出任何褒贬,做出任何评价,但这些形象本身,无不产生讽刺效果。

当然,在真实的基础上,《儒林外史》也并不排除夸张,但这夸张也是委婉而含蓄的。

另外,《儒林外史》也通过人物性格发展变化所构成的前后对比形成讽刺。

例如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后的变化等,在对比中取得了讽刺的效果。

朱自清《背影》、冰心《寄小读者》对现代白话散文的贡献《寄小读者》用书信体形式向少年读者报道自己身处国外的生活和心态。

这两部集子的共同之处是,大多通过对过去和当前的景物描写,抒发作者内心的情思,表达对自然、母爱的赞美,所以这些作品实为抒情散文,笔调轻盈、文字隽丽、感情细腻,既发挥了白话文流畅的特点,又兼有文言文凝炼简洁之长。

以文体与语言的形式而论,都具有开创的性质,语言清丽、自然并夹杂着古汉语韵味,是一种具有鲜明艺术特点与个人叙述风格的文体,文笔清新,简洁却富有韵味,勇于实践,在促成我国的文学从文言文向白话文过渡上做出了特殊的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