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说课稿

合集下载

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教案)

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教案)

第周星期第节年月日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使学生掌握大和的兴起;大化改新;日本的武士阶层;穆罕默德出走麦地那;基本统一阿拉伯半岛;阿拉伯帝国的形成和分裂。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了解亚洲的主要封建国家如东亚的日本、西亚的阿拉伯国家在封建时代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古代史上,中朝、中日之间的友好交往,特别是中国文化对这两个国家的积极影响,学习这些内容不仅仅是激起同学们的民族自豪感,更应意识到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善于吸收外族先进文化,是一个民族强盛发展的重要因素。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日本的大化改新和阿拉伯半岛的统一。

教学难点:日本武士阶层的形成及影响【教学过程】一、大化改新1.日本的兴起:1世纪前后出现奴隶制国家。

5世纪大和统一日本。

2.大化改新(1)背景:六七世纪时,日本的社会矛盾尖锐,改革派发动政变,新上台的孝德天皇开始了大化改新。

(2)内容: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经济上,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3)意义: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二、阿拉伯国家的建立1.背景:六世纪末七世纪初,阿拉伯人民渴望建立统一的国家。

2.伊斯兰教的产生和阿拉伯国家的建立(1)7世纪初,穆罕默德创立了伊斯兰教。

622年,穆罕默德在麦地那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国家。

(2)630年,穆罕默德再次兵临麦加城下,麦加贵族承认穆罕默德的政治和宗教领袖地位。

麦加成为伊斯兰教圣城。

(3)632年,穆罕默德病逝时,阿拉伯半岛已基本统一,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建立起来。

【板书设计】【练习与巩固】1.有几位日本学生围绕大化改新的时间发生了争论,如果你是他们的历史老师,你会告诉学生,大化改新的时间是( )。

A.1世纪前后B.5世纪中期C.7世纪中期D.9世纪中期2.假如你是一位7世纪40年代日本的归国遣唐使,要面见天皇,力劝他改革。

请问你要见的是( )。

《亚洲封建XX的建立》教案模板

《亚洲封建XX的建立》教案模板

《亚洲封建制度的建立》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亚洲封建制度的概念及其产生的背景。

2. 使学生掌握亚洲封建制度的主要特点及其与欧洲封建制度的异同。

3. 引导学生了解亚洲封建制度对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4. 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亚洲封建制度的定义与产生背景2. 亚洲封建制度的主要特点3. 亚洲封建制度与欧洲封建制度的比较4. 亚洲封建制度对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5. 案例分析:亚洲封建制度的代表性国家及其特点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亚洲封建制度的定义、特点、影响等基本知识。

2. 比较法:分析亚洲封建制度与欧洲封建制度的异同。

3. 案例分析法:以代表性国家为例,深入剖析亚洲封建制度的特点。

4.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亚洲封建制度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四、教学资源1. 教材:《亚洲封建制度》相关章节。

2. 参考资料:关于亚洲封建制度的研究论文、书籍等。

3. 网络资源:相关网站、视频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亚洲封建制度的概念及其产生的背景。

2. 新课内容讲解:详细讲解亚洲封建制度的主要特点、与欧洲封建制度的异同、对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3. 案例分析:选取代表性国家,深入剖析亚洲封建制度的特点。

4.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探讨亚洲封建制度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5.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研究。

课后作业:1. 比较亚洲封建制度与欧洲封建制度的异同。

2. 选取一个亚洲国家,分析其封建制度的特点及影响。

3. 探讨亚洲封建制度对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积极参与程度,以及对问题的思考和回答。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内容的准确性、逻辑性和创造性。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态度、交流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亚洲封建XX的建立》教案模板

《亚洲封建XX的建立》教案模板

《亚洲封建制度的建立》教案模板第一章:亚洲封建制度概述1.1 封建制度的定义1.2 亚洲封建制度的特点1.3 亚洲封建制度的历史背景第二章:中国的封建制度2.1 中国的封建制度起源2.2 封建制度在中国的发展过程2.3 中国的封建制度对社会的影响第三章:日本的封建制度3.1 日本的封建制度起源3.2 封建制度在日本的发展过程3.3 日本的封建制度对社会的影响第四章:朝鲜的封建制度4.1 朝鲜的封建制度起源4.2 封建制度在朝鲜的发展过程4.3 朝鲜的封建制度对社会的影响第五章:越南的封建制度5.1 越南的封建制度起源5.2 封建制度在越南的发展过程5.3 越南的封建制度对社会的影响第六章:中东地区的封建制度6.1 中东封建制度的起源6.2 中东封建制度的特点6.3 中东封建制度对社会的影响第七章:南亚的封建制度7.1 南亚封建制度的起源7.2 南亚封建制度的特点7.3 南亚封建制度对社会的影响第八章:封建制度的经济基础8.1 封建农业经济的特点8.2 手工业和商业在封建经济中的地位8.3 封建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关系第九章:封建制度的政治结构9.1 封建国家的政治组织形式9.2 封建君主与官僚体制9.3 封建制度下的地方政权与民族关系第十章:封建制度的文化与思想10.1 封建制度对文化的影响10.2 宗教在封建社会中的地位10.3 封建制度下的思想观念与社会价值观重点和难点解析1. 亚洲封建制度概述补充说明:亚洲封建制度的特点包括君主专制、土地私有制、等级制度、儒家思想的影响等。

这些特点在不同国家的封建制度中有所不同,但都体现了封建制度的本质特征。

2. 中国的封建制度补充说明:中国的封建制度起源于西周时期,经历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再到秦汉时期的统一,最终形成了以儒家思想为统治理念的封建制度。

3. 日本的封建制度补充说明:日本的封建制度起源于大化改新,受到中国封建制度的影响,通过土地和部民的收归国有,实行了封建制度的改革。

《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教案(精选3篇)

《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教案(精选3篇)

《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教案(精选3篇)《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篇1点击下载:本课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及其对日本的影响。

能描述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

通过本课学习,了解亚洲的主要封建国家东亚的日本,西亚的阿拉伯国家在封建时代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描述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具备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讨论以下问题:中日交往是从何时开始的,在什么朝代双方往来相当密切?那时交往密切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在当时的阿拉伯地区会产生伊斯兰教?初步培养结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日本学习与模仿中国文明进行的大化改新,它使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正是由于这场改革,日本才从野蛮落后的原始状态步入文明。

善于学习与模仿他人是提高自身的素质的一种重要途径。

通过了解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学习他不畏困难的坚强意志和为阿拉伯民族统一与幸福而奋斗的远大抱负。

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国家形成和扩张的过程中起到了一面旗帜的作用,统一的阿拉伯国家最终建立起来。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日本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及其作用以及伊斯兰教的创立及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

难点: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正确认识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国家建立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预习第4课课文,编写读书提纲,提出不懂的问题。

教师准备:“亚洲封建时代”地图,以及相关的图片、资料等。

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大化改新1、大和统一日本a、日本各岛在1世纪前后,开始出现奴隶制国家。

b、后来,奴隶制国家大和兴起。

c、大和不断征服扩张,5世纪统一了日本。

2、“大化改新”的背景:国内,各种矛盾尖锐,政局混乱:国际上,中国隋唐的制度非常先进。

3、“大化改新”的内容:政治方面: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

经济方面: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化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教学设计4:第4课 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教学设计4:第4课  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教学设计课程标准了解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讲述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

教材分析本课位于《世界历史》九年级上P24——27,介绍了亚洲两个典型的封建国家日本和阿拉伯。

“大化改新”是一场古代日本以学习和模仿古代中国隋唐的经济和政治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改革。

它打击了奴隶主贵族势力,形成了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国家,使日本社会环境稳定,社会经济得到发展,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走向封建社会,为以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阿拉伯地区是当今世界多极化政治格局中一个重要的部分。

了解和熟悉阿拉伯国家和伊斯兰教的源起和由来,对理解当代国际政治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随着伊斯兰教的创立和传播,阿拉伯各部迅速统一,并且扩张为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学情分析本课有些内容是学生知道的,课前可以指导学生收集相关资料,进行探究。

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参加课堂讨论,鼓励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和发表不同见解,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求异思维。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阅读资料、读课文、观看录像、识读图片等,使学生了解亚洲的主要封建国家如东亚的日本、西亚的阿拉伯国家在封建时代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以下问题的讨论,如:中日交往是从何时开始的,在什么朝代双方往来相当密切?那时交往密切的原因是什么?……初步培养学生结合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正是由于这场改革,日本才从野蛮落后的原始状态步入文明。

知道日本民族非常善于把其他民族的文化拿来,变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化。

教学重点日本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作用以及伊斯兰教的创立和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

教学难点一是为什么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二是正确认识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国家建立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出示资料“日本概况”,学生阅读资料。

再出示《日本地图》,学生读图,了解日本的地理状况。

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教案

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教案

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亚洲封建国家建立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2.了解不同亚洲封建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1.亚洲封建国家建立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2.亚洲封建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三、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小组讨论法。

四、教学内容:1.亚洲封建国家建立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1)印度封建国家的建立。

印度封建国家的形成源于摩揭陀王朝和孔雀王朝的建立。

前几世纪中期,摩揭陀王朝创始人阿育王处于地理、政治和军事优势的位置,通过逐步征服周边地区,逐渐形成了从现今斯里兰卡到印度西海岸的统一政府,从而奠定了印度封建王国的基础。

(2)中国封建国家的建立。

中国封建国家的形成源于先秦时期的争霸,到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逐渐发展成为一个个独立的小国家。

公元前221年,秦国统一六国,建立了全国性的皇朝制度,成为中国封建王朝的开端。

(3)日本封建国家的建立。

日本封建国家的形成源于飞鸟和奈良时代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繁荣,以及由于各军阀为争夺土地和权力而使用的武士制度。

公元1185年,源赖朝取得了对平氏的胜利,并在之后的几个世纪中,建立了一个名为“幕府”的军事统治政府,成为日本封建王国的基础。

2.亚洲封建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1)印度封建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印度封建国家的政治特点是多样化,各邦之间有不同的制度和文化,但都以王权专制为基础。

经济特点是以农业为主导,手工业和贸易发展。

文化特点是多神教,社会上层阶级(比如婆罗门)享有特权地位。

(2)中国封建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中国封建国家的政治特点是王权专制,在中央集权的基础之上建立的官僚制度。

经济特点是以农业为主导,商业和手工业发展。

文化特点是儒家思想的影响,封建礼教在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3)日本封建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日本封建国家的政治特点是以武士阶层为主导,通过名义上的皇权和实际上的幕府制度来实行统治。

鲁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说课稿

鲁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说课稿

鲁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鲁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一课,主要讲述了亚洲封建国家的起源、发展及其特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亚洲封建社会的历史背景,掌握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过程,认识亚洲封建国家的共同特征和差异性,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历史事件有一定的了解。

但封建国家这一概念较为抽象,学生可能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具体的历史事件中,提炼出封建国家的特征,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历史概念。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亚洲封建国家的起源、发展及其特点,掌握亚洲封建社会的历史背景。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历史事件,引导学生从具体的历史现象中,提炼出封建国家的特征,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亚洲封建国家的共同特征和差异性,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文化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亚洲封建国家的起源、发展及其特点。

2.难点:封建国家概念的理解,以及亚洲封建国家之间的异同比较。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地图、历史文献等,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亚洲封建国家的图片或历史文献为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封建国家的定义和特点。

2.讲授新课:分别介绍亚洲封建国家的起源、发展过程,通过对比分析,引导学生总结封建国家的共同特征和差异性。

3.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亚洲封建国家,如中国、日本、印度等,分析其封建制度的形成、发展和衰落过程。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比较不同亚洲封建国家的异同,引导学生从具体历史现象中,提炼出封建国家的特征。

5.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明确亚洲封建国家的起源、发展及其特点。

《亚洲封建XX的建立》教案模板

《亚洲封建XX的建立》教案模板

《亚洲封建制度的建立》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亚洲封建制度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2. 使学生掌握亚洲封建制度的基本特征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3. 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亚洲封建制度的起源2. 亚洲封建制度的发展过程3. 亚洲封建制度的基本特征4. 亚洲封建制度对社会的影响5. 亚洲封建制度与欧洲封建制度的比较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亚洲封建制度的起源、发展过程、基本特征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2. 教学难点:亚洲封建制度与欧洲封建制度的比较。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亚洲封建制度的起源、发展过程、基本特征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2. 比较法:分析亚洲封建制度与欧洲封建制度的异同。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亚洲封建制度。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亚洲封建制度的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亚洲封建制度的起源:阐述亚洲封建制度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原因。

3. 分析亚洲封建制度的发展过程:介绍亚洲封建制度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演变。

4. 讲解亚洲封建制度的基本特征:概括亚洲封建制度的共性。

5. 探讨亚洲封建制度对社会的影响: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分析。

6. 比较亚洲封建制度与欧洲封建制度:分析两者的异同。

7. 总结课程内容:概括亚洲封建制度的主要特点及其历史意义。

8.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深入研究亚洲封建制度的相关资料。

9. 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观点,增强课堂氛围。

10. 课后反思:教师总结课堂教学效果,针对学生反馈进行调整。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准确描述亚洲封建制度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2. 学生能够理解并概括亚洲封建制度的基本特征。

3. 学生能够分析亚洲封建制度对社会的影响。

4. 学生能够比较亚洲封建制度与欧洲封建制度的异同。

5. 学生能够运用历史思维和比较分析能力,对亚洲封建制度进行深入思考。

七、教学资源:1. 历史书籍和学术论文关于亚洲封建制度的描述。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优秀教案范文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优秀教案范文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优秀教案范文提供与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教案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下面是为大家整理好内容,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优秀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及其对日本的影响,能描述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

2、能力目标:①通过描述大化改新的历史背景及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学习穆罕默德不畏困难的坚强意志和为阿拉伯民族统一与幸福而奋斗的远大抱负。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日本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作用及伊斯兰教的创立和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教学难点: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伊斯兰教的形成过程同时也是阿拉伯统一国家形成的历史过程教学工具多媒体工具教学过程一、温故互查:1. 现今所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人类生活在哪儿?“完全形成的人”又分为哪几个阶段?2.亚非大河流域的古代文明诞生在哪里?(埃及、两河流域、印度、中国)各有什么特点?3.简述伯利克里改革的措施及其影响。

二、设问导读:(一)大化改新:1.日本的统一:1世纪前后,日本开始出现奴隶制国家。

后来,本州中部兴起奴隶制国家大和,5世纪统一了日本。

2.大化改新:①背景:六七世纪时,日本的阶级矛盾十分尖锐,大贵族奴隶主势力强大,政局混乱,改革势在必行。

②时间:7世纪中期,日本仿照隋唐制度,进行大化改新。

人物:孝德天皇③内容: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

经济上: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liuxue86④意义: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二)、阿拉伯国家的建立:7世纪穆罕默德在麦加创立伊斯兰教,622年,穆罕默德带领信徒出走麦地那,并在麦地那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国家。

伊斯兰教把622年定为伊斯兰教历元年。

630年,麦加贵族妥协,承认穆罕默德为政治宗教领袖。

《亚洲封建的建立》教案模板

《亚洲封建的建立》教案模板

《亚洲封建制度的建立》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亚洲封建制度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2. 使学生掌握亚洲封建制度的基本特征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3. 培养学生分析史料、综合归纳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亚洲封建制度的起源、发展过程及其基本特征。

2. 教学难点:亚洲封建制度对社会的影响及其与现代社会的联系。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亚洲封建制度的起源、发展过程及其基本特征。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让学生深入了解亚洲封建制度的特点。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亚洲封建制度对社会的影响,以及其与现代社会的联系。

四、教学准备1. 教材:《亚洲封建制度》相关章节。

2. 参考资料:关于亚洲封建制度的学术论文、历史书籍等。

3. 教学多媒体:PPT、视频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介绍亚洲封建制度的起源,引发学生对封建制度的兴趣。

2. 讲解亚洲封建制度的发展过程:从封建制度的起源到成熟阶段,详细讲解各个时期的特点。

3. 分析亚洲封建制度的基本特征:土地制度、人身依附关系、政治制度等。

4. 案例分析:挑选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分析封建制度对社会的影响。

5. 课堂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对封建制度与现代社会联系的看法。

6. 总结课程:概括亚洲封建制度的主要内容,强调其对社会的影响。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评估其对亚洲封建制度的了解和思考能力。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亚洲封建制度的理解,以及其分析和表达能力。

3. 小论文质量:评估学生在课后作业中对亚洲封建制度的分析、归纳和论述能力。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体验封建社会的生活,加深对封建制度的理解。

2. 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引导学生阅读关于亚洲封建制度的经典著作,丰富其历史知识。

3. 参观博物馆或历史遗址,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封建制度的历史背景。

八、教学反馈与改进1. 课后收集学生作业、课堂表现等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总结。

教学设计6:第4课 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教学设计6:第4课  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教学设计从容说课本课主要讲述了日本大化改新和阿拉伯国家的建立。

日本大化改新是一场古代日本以学习和模仿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改革。

正是由于这场改革,日本才从野蛮落后的状态步入文明时代,它标志着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而在阿拉伯地区,在严重的社会危机中,阿拉伯的各个阶层,特别是广大中下层人民,渴望摆脱困境,但由于社会发展水平低下,因而幻想借助神的权威。

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正是反映了阿拉伯人的这种需要。

伊斯兰教形成的过程,同时也是阿拉伯统一国家形成的过程。

随着伊斯兰教的传播,阿拉伯各部迅速统一,穆罕默德死后,阿拉伯哈里发国家迅速统一了阿拉伯半岛。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亚洲的主要国家如东亚的日本、西亚的阿拉伯国家是如何进入封建社会的,及其在封建时代的主要国家特点。

能力目标通过对一些问题的讨论,如:中日交往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当时的中国是哪个朝代,社会状况如何?日本又为何要向中国学习,它当时处于一种什么样的情况?在阿拉伯地区为什么会产生伊斯兰教?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德育目标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大化改新是日本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正是由于这场改革,日本才从野蛮落后的状态步入文明时代。

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国家形成和扩张的过程中起到了一面旗帜的作用,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宗教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日本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及作用,伊斯兰教的创立及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

教学难点1.为什么大化改新是日本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2.正确认识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国家建立过程中的作用。

教学方法1.故事导入法。

教师可用导入框中“宫廷政变”的故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其探究学习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的连环式的问题,锻炼学生的逻辑推断能力,自然而然地导入新课。

2.地图导入法。

教师可以出示“亚洲封建时代”的地图导入新课。

《亚洲封建XX的建立》教案模板

《亚洲封建XX的建立》教案模板

《亚洲封建社会的建立》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亚洲封建社会的形成背景;(2)掌握亚洲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3)分析亚洲封建社会对后世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比分析,了解亚洲封建社会与之前社会的区别;(2)运用史料,探讨亚洲封建社会的形成过程;(3)运用辩证思维,分析亚洲封建社会的优缺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亚洲封建社会的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2)培养学生辩证看待历史问题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历史观;(3)培养学生热爱历史、探索历史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亚洲封建社会的形成背景(1)亚洲地理环境的特点;(2)亚洲各地区的民族迁徙与融合;(3)亚洲封建社会形成的经济基础。

2. 亚洲封建社会的政治特点(1)封建等级制度的建立;(2)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并存;(3)封建国家的兴衰更替。

3. 亚洲封建社会的经济特点(1)农业经济的繁荣;(2)手工业的发展;(3)商业贸易的兴起。

4. 亚洲封建社会的文化特点(1)宗教信仰的传播与影响;(2)文学艺术的繁荣;(3)科学技术的进步。

5. 亚洲封建社会对后世的影响(1)政治制度的传承与变革;(2)经济发展模式的影响;(3)文化传统的延续。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亚洲封建社会的形成背景;(2)亚洲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3)亚洲封建社会对后世的影响。

2. 教学难点:(1)亚洲封建社会形成的过程;(2)亚洲封建社会各领域的辩证关系。

四、教学方法1. 对比分析法:通过对比亚洲封建社会与之前社会的差异,突出封建社会的特点;2. 史料教学法:运用史料,引导学生探索亚洲封建社会的形成过程;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亚洲封建社会的优缺点,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课后作业,检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3. 单元测试:进行单元测试,全面评估学生对本章节知识的掌握情况。

历史初三上人教新资料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说课稿

历史初三上人教新资料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说课稿

历史初三上人教新资料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说课稿【一】说教材本课时人教版九年级历史第二单元第4课的内容,是在学习完古代世界文明开端后安排的。

是让学生了解世界封建社会而安排的亚洲的封建国家,对于把握早期封建社会的特点,把握本章的总体阶段特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对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辨证观点评价历史人物、解析历史现象的能力也是十分重要的。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实际情况,社会形势的发展及推行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学目标也应进行科学分析,弹性操作。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亚洲的主要封建国家如东亚的日本、西亚的阿拉伯国家在封建时代的特点。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正是由于这场改革,日本才从野蛮落后的原始状态步入文明。

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国家形成和扩张的过程中起到了一面旗帜的作用,统一的阿拉伯国家最终建立起来。

【三】说重点难点本课教学重点:日本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作用以及伊斯兰教的创立和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大化改新是一场古代日本以学习和模仿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改革。

它标志着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而在阿拉伯地区,在严重的社会危机中,阿拉伯的各阶层,特别是广大中下层人民,渴望摆脱困境,但由于社会发展水平低下,因而幻想借助神的权威。

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正是反映了阿拉伯人的这种需要。

伊斯兰教的形成过程,同时也是阿拉伯统一国家形成的历史过程。

本课的难点:一是教材对日本大化改新作了重点介绍,而为什么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可能是学生较难理解的。

二是正确认识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国家建立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归纳穆罕默德的活动,认识伊斯兰教的形成过程,同时也是阿拉伯统一国家形成的历史过程。

【四】说教法、学法说教法:为了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分析问题、综合概括问题的能力,本节课我主要采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导读法等教学方法,符合素质教育让学生“学会学习”的宗旨。

《亚洲封建XX的建立》教案模板

《亚洲封建XX的建立》教案模板

《亚洲封建制度的建立》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亚洲封建制度的概念及其起源。

2. 掌握亚洲封建制度的主要特点和影响。

3. 培养学生分析史料、提炼信息的能力。

4. 增进学生对亚洲历史的认识,提高历史素养。

二、教学内容1. 亚洲封建制度的起源2. 亚洲封建制度的主要特点3. 亚洲封建制度的影响4. 典型封建国家案例分析5. 亚洲封建制度的衰落与转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亚洲封建制度的概念、特点、影响及其演变。

2. 难点:亚洲封建制度在不同国家的具体表现和影响。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亚洲封建制度的起源、特点、影响等基本知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封建国家的发展历程,加深学生对封建制度的理解。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封建制度对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4. 史料分析法:分析相关史料,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亚洲封建制度的起源,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亚洲封建制度的特点、影响,分析典型封建国家案例。

3. 讨论:分组讨论封建制度对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4. 史料分析:让学生分析相关史料,加深对封建制度的认识。

5. 总结:概括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亚洲封建制度基本概念的理解。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对封建制度影响的深入理解。

3. 史料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史料的分析能力和对封建制度的认识深度。

4. 作业论文:通过学生的作业论文评价其对亚洲封建制度影响的分析和研究能力。

七、教学拓展1. 比较亚洲封建制度与欧洲封建制度的异同,探讨其历史背景和文化差异。

2. 分析亚洲封建制度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如政治体制、社会结构、文化传统等。

3. 探讨亚洲封建制度的终结与现代化进程的关系,如日本的明治维新、中国的辛亥革命等。

八、教学资源1. 历史文献:使用亚洲封建时期的历史文献,如《大化改新》、《唐律疏议》等,以增强教学的真实性。

《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教案(4)

《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教案(4)

《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大化改新和伊斯兰教产生的历史背景;知道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隋唐先进文化对日本社会的影响;讲述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明确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以下问题的讨论,中日交往是从何时开始的,在什么朝代双方往来相当密切?那时交往密切的原因是什么?初步培养学生结合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伊斯兰教产生和阿拉伯国家兴起的历史背景的了解,学习从经济基础、社会环境认识历史现象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中日之间的友好交往和大化改新的成功,认识到主动开放、善于吸收外族先进文化,进行国际交流,对一个民族的发展进步起着重要促进作用。

伊斯兰教的产生和传播有利于阿拉伯国家的统一,认识宗教在历史上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日本的大化改新;伊斯兰教的创立和阿拉伯半岛的统一教学难点:伊斯兰教产生的过程同时也是伊斯兰国家的统一过程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开门见山,直接进入新课的学习【学习新课】日本大化改新引导学生简单介绍一下今天的日本。

(日本是地处亚洲东部的岛国,国土有限,资源匾乏;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水平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第二经济大国。

)那么,日本是在什么时候诞生的呢?在古代日本历史上发生过哪些重大的事情呢?1、大和统一日本(5世纪)统一后的日本,还是奴隶制国家。

日本是什么时候、是怎样过渡到封建社会的呢?2、大化改新(646年)大化改新是日本古代历史上最重要的一次政治改革,对日本历史的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自然条件:阿拉伯气候炎热,雨量稀少,土地适合畜牧,不宜农耕。

为了争夺水草,部落间常发生残酷的战争;“血亲复仇”的习俗盛行。

重要城市:半岛西部又是古代东西方重要的商业要道。

在这个地区有两个最著名的商业城市──麦加和麦地那。

2)阿拉伯人的社会情况:在6至7世纪时,半岛处于氏族公社的解体过程中,社会和阶级危机严重,各部落由于宗教信仰不同,经常爆发残酷的战争。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属于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教材,教材编号为人教版2020年新课标九年级历史上册第十七篇。

此部分重点介绍了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基本特征等内容,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封建社会的主要特点和封建制度的运作,进一步明确中国封建社会中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因素对封建制度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会知道亚洲封建国家的发展与形成的历程;2、了解亚洲封建国家基本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特征;3、理解中国封建社会中制度变革与发展的重要性;(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历史意识,以批判思维方式分析历史问题;2、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和文献阅读能力;3、训练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2、发展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3、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三、教学重点:1、亚洲封建国家的发展与形成的历程;2、亚洲封建国家的基本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特征。

四、教学难点:1、创造性地探讨中国封建制度中政治、经济、文化之间的关系;2、综合理解亚洲封建国家的机制与制度。

五、教学方法:1、预习-导入-讲解-讨论-总结反思法;2、答疑讲解法;3、视听法;4、讨论法;六、教学资源:1、多媒体课件;2、教学录像。

七、教学过程设计:(一)课前准备1、巩固预习课文,了解相关知识点;2、准备教学用具:黑板、彩笔、PPT等;3、编写教案,预先设计教学方案;(二)导入教师以国内外封建国家发展史为导入,组织学生展开自由的讨论,探讨封建社会的主要特点和文化传承等问题。

学生通过对封建制度的分析与了解,筛选主要矛盾,增强对封建社会制度的认识。

(三)讲解1、以PPT幻灯片为基本教学手段,结合黑板、文字、图片、音视频等配备多种教学资源,进行知识点的讲解与总结。

2、认真分析封建时期的经济形态、统治机构及文化发展等方面的问题,展示封建制度的本质特点;3、分析亚洲封建国家的形成过程,为理解封建制度提供新的思路与材料。

亚洲封建国家 说课稿

亚洲封建国家 说课稿

九年级年级上册第4课《亚洲的封建国家》说课稿李季红鲁山四中第4课《亚洲的封建国家》说课稿一、说教材本课是九年级上册第4课。

它上承中古世纪亚非文明,下接欧洲封建社会。

在教材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且本课与中国历史联系紧密,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基于此我特制定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如下:(一)、教学目标1、中国同其他亚洲主要封建国家的关系,东亚的日本、西亚的阿拉伯国家在封建时代的特点。

2、“日本的大化改新”,通过对背景、内容和历史意义的教与学,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重大历史事件的能力;“日本武士阶层的形成”的教与学,则要增强学生对重要历史现象的理解能力。

3、古代史上,中朝、中日之间的友好交往,特别是中国文化对这两个国家的积极影响,学习这些内容不仅仅是激起同学们的民族自豪感,更应意识到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善于吸收外族先进文化,是一个民族强盛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教学重点:日本的大化改新。

阿拉伯半岛的统一。

(三)、教学难点:日本武士阶层的形成及影响。

阿拉伯帝国建立三、说教法根据对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的制定,我采用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

采用此教学法主要体现永威的教学理念。

让学生带着目标的学、然后教师指导下兵教兵。

当堂训练,实现小循环、快反馈。

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老师主导的作用。

四、说学法一节课是否上得成功,教师除了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法外,还要教给学生合适的学习方法。

依据永威的教学理论,本课我主要教给学生自主探讨合作的学习方法。

对于教材的处理我让学生独立思考,完成知识目标,对于学生能力的目标,我让学生分成了若干组,组间比赛看那组回答的好,评出优胜组。

通过此学法发挥了学生主观能动性。

培养了学生自主性学习,探究式学习和合作式学习的学习习惯。

五、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首先,我创设情境日本是地处亚洲东部的岛国,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水平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第二经济大国。

《亚洲封建XX的建立》教案模板

《亚洲封建XX的建立》教案模板

《亚洲封建制度的建立》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亚洲封建制度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2. 使学生掌握亚洲封建制度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内容。

3. 培养学生对亚洲封建制度的认识和理解,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亚洲封建制度的起源、发展过程、基本特征和主要内容。

2. 教学难点:亚洲封建制度的形成原因、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亚洲封建制度的起源和发展原因。

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具体国家为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亚洲封建制度的特点。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或相关资料:《亚洲封建制度》、《亚洲封建社会史》等。

2. 投影仪、PPT等教学设备。

3. 小组讨论题目及指导手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亚洲封建制度的定义,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亚洲封建制度的起源和发展过程,分析其形成原因。

3. 分析亚洲封建制度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内容,以具体国家为例进行阐述。

4. 小组讨论:布置讨论题目,让学生结合教材和资料,分析亚洲封建制度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5. 总结反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总结亚洲封建制度的主要影响。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思考题,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和回答问题时的积极程度。

2. 小组讨论评估: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分析和表达能力。

3. 课后作业评估:检查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评估其对亚洲封建制度的理解和记忆。

七、教学拓展1. 组织一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亚洲封建社会中的不同角色,如君主、贵族、农民等,以增强学生对封建制度的理解。

2. 安排一次实地考察,如参观博物馆或历史遗址,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亚洲封建制度的历史背景。

八、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的适宜性,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吸收所教授的知识。

2. 考虑教学方法的有效性,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

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1

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1
了解西欧封建社会旳等级制,基督教旳影响, 西欧城市旳重新兴起,拜占廷帝国旳灭亡等史 实,逐渐培养学生归纳史料,分析历史问题旳能 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旳标 志,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国家形成和扩张旳过程中起到 了一面旗帜旳作用.
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是人类社会旳进步,中国 进入封建社会比西欧早约1023年,在政治、经济、文 化各方面在当初都显示出先进性.
4. 大化改新旳作用:
是日本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 建社会旳标志。
动脑筋(p25)
日本武士道
武士道旳 演变
武士道在平安时代随武士团旳形成而逐渐 产生,到武家开始执掌政权旳镰仓时代,逐渐昌 盛和发展起来。在江户时代,武士道吸收儒家理 论道德思想而理论化。其影响进一步日本社会各 阶层,与神道一样,形成日本国民旳一种深层文 化心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武士道同神道一 起,充当了日本法西斯侵略战争旳精神武器。
内容
政治上:中央集权制 经济上:土地国有制
历史影响: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旳标志
阿拉伯国家 旳建立
伊斯兰教创建时间:7世纪 伊斯兰教创建者;穆罕默德 穆罕默德建立政教合一政权:麦地那 伊斯兰教教历元年:623年
本课知识要点:
1、大化改新旳基本内容(识记) 时间: 7世纪中期 实施者:孝德天皇 内容: 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旳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 世袭制,以才选官;
武 士 道
武士道精神是武士旳道 德规范旳行为准则。绝对服 从主君,重言诺,轻生命,
精 敢于战斗。
神பைடு நூலகம்
二 阿拉伯国家旳建立:
1. 伊斯兰教产生旳背景:
2. 伊斯兰教创建旳过程:
①7世纪初 穆罕默德

第四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教案20130924公开课

第四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教案20130924公开课

第四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教案良镇中学杨振英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日本奴隶制国家的出现,大和民族统一日本,大化改新的背景、内容、意义;穆罕默德在麦加创立伊斯兰教和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阿拉伯半岛的统一。

2、能力培养:通过分析大化改新的背景以及阿拉伯地区为什么会产生伊斯兰教?等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结合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教育: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认识到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同时也是一个逐步演变的过程。

伊斯兰教的创立对阿拉伯半岛的统一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教学重点:日本大化改新的背景、内容、影响以及伊斯兰教的创立和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认识伊斯兰教创立的过程也是阿拉伯半岛统一的过程。

教法与学法:教师启发点拨;学生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相结合教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是在什么时候?(学生回答)“隋唐时期”,当我国正处于封建社会顶峰的时候,与我国“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又是处于什么时期呢?亚洲的其他封建国家又是如何建立的呢?这节课就同大家一起探讨第二单元的第四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板书课题)(二)、讲授新课(学生):自读课文,小组讨论,归纳总结本课的主要线索(教师):教师与学生交流反馈,归纳并板书A:日本奴隶制国家的出现,奴隶制国家的统一,大化改新是如何进行的? B:穆罕默德是如何创立伊斯兰教的和阿拉伯半岛的统一教师将各小组急待解决的问题交由全班讨论回答解决,引导学生探究,合作交流,形成自主、合作、探究、分析问题。

教师可指派小组间互相回答。

教师精讲点拨,总结归纳背景:相互仇杀,外部入侵,人民渴望统一时间:622年伊斯兰教的创立 人物:穆罕默德地点:麦加时间:622年建国 地点: 麦地那阿拉伯国家 国家性质:政教合一的建立征服麦加 : 630年,成为伊斯兰教的圣地半岛统一: 632年,基本统一奴隶制国家出现于1世纪前后大和民族于5世纪统一日本大化改新 背景:矛盾尖锐,政局混乱 孝德天皇颁布诏书 内容:政治和经济两大方面 意义: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日本学生各个小组派代表踊跃回答问题,呈现出气氛活跃,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我准备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等五个角度来简要阐述我对这节课内容的理解和处理。

一、说教材
本课是人教版九年级历史第二单元第4课的内容,是在学习完古代世界文明开端后安排的,对于把握早期封建社会的特点,把握本章的总体阶段特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对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辨证观点评价历史人物、解析历史现象的能力也是十分重要的。

日本的大化改新使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是日本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转折。

产生于西亚地区的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国家形成和扩张的过程中起到了一面旗帜的作用。

了解和熟悉阿拉伯帝国和伊斯兰教的起源和由来,对于理解和认识当代国际政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说学情
我在农村乡镇中学任教,学生的阅读面小,视野不宽,认知水平相当有限,需要老师在授课时因势利导,不断启发,点拨和矫正。

初三学生刚接触世界史,对当时的国际形势认识有限。

学生除了仍然要加强能力的提高,更重要的是要培养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根据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实际情况,社会形势的发展及推行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学目标也应进行科学分析,弹性操作。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及其对日本的影响。

能描述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

通过本课学习,了解亚洲的主要封建国家东亚的日本,西亚的阿拉伯国家在封建时代的特点。

2.能力目标
通过对以下问题的讨论,中日交往是从何时开始的,在什么朝代双方往来相当密切?那时交往密切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在当时的阿拉伯地区会产生伊斯兰教?初步培养学生结合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正是由于这场改革,日本才从野蛮落后的原始状态步入文明。

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国家形成和扩张的过程中起到了一面旗帜的作用,统一的阿拉伯国家最终建立起来。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日本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作用以及伊斯兰教的创立和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

教学难点: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国家建立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三、说教法:
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为了实现创新素质培养目标,我采用了自学、质疑、讨论、指导、释疑五个环节构成。

在这个流程中,“教师指导”与“学生自学”贯穿始终,在此模式下,为了“激其情,发其智”在这中间,我主要使用了网络平台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法、问题教学法等。

1、网络平台教学法:运用多媒体播放材料,并与教师提问相结合,把握重大历史事件,识记历史事实,创设情境,渗透情感教育。

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起到化难为易、化抽像为具体的作用。

2、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法:采用探究性学习的思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分析问题,交流思想,提高认识,采用小组竞赛形式,活跃气氛。

3、问题教学法:主要采用启发式发现进行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和指导学习方法,把学生注意力从历史现象提升到历史思考,以史为鉴。

四、说学法:
教是为学服务的,在本课学习中,我主要采取了分组合作学习法和联系实际法。

(1)通过对问题的交流和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主动探究的精神;(2)历史教学应为现实服务,将历史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可以使遥远的历史更贴近学生,更为学生所接受。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阅读24页“导入框”图文,教师提问:日本这场刺杀大贵族权臣的宫廷政变发生时,中国正处于什么朝代?接着提问:发动这场政变的主要人物是哪两位?设问:统一后的日本,还是奴隶制国家,日本是什么时候、怎样过渡到封建社会的呢?直接将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带着探究问题的好奇进入到新课的学习之中。

(二)、自主学习,获取新知
围绕导入时提出的问题入手,首先请让学生按老师要求通读阅读教材,进行自主学习。

课件演示导读提纲(引导学生探索、交流、讨论、练习。


1、日本“大化改新”的背景、内容及其作用各是什么?
2、为什么在当时的阿拉伯地区会产生伊斯兰教?伊斯兰教创立的过程(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及其作用主要有哪些?
(三)、合作学习展示成果
在学生认真阅读教材、仔细分析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发言交流,整合信息,跟学生一起探究上述问题的相关答案。

由学生介绍“大化改新”的背景、内容及作用,同时做好标记。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各抒己见,互相启发,互相促进,铭记基础知识,
加深和提高对教材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

对不清楚或不完整的地方教师要鼓励其他同学给予质疑和补充。

教师运用课件总结“大化改新”的作用。

为了加深知识点的巩固,引导学生读课本第25页“动脑筋”题,从而达到比较、完善知识的效果。

接着引出引出讨论题:日本一个岛国,国土有限,资源匮乏,但日本却成为当今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从古代日本历史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学生们进一步认识到改革的重要性,她既影响经济,又影响政治和文化,对人们的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要历史的看待问题。

在学习“阿拉伯国家的建立”这一目内容时,我引导学生让学生在初步了解伊斯兰教的基础上,列出伊斯兰教的基本线索。

教材第二目内容“阿拉伯国家的建立”,主要介绍的是伊斯兰教创立的背景、过程及作用。

在学习这一目内容时,我指导学生读《世界历史地图册》第9页及相关教材,了解阿拉伯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重要城市及阿拉伯人的社会情况。

让学生在初步了解穆罕默德的基础上,整理列出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

通过指导学生整理线索,让学生认识到伊斯兰教创立的艰辛和曲折,但最终还是战胜了困难,取得了成功,以此来教育学生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指导学生在书上标注伊斯兰教所起的作用。

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伊斯兰教会在阿拉伯统一国家形成中起到如此重要的作用?学生讨论,积极发言,教师给予肯定及点评并鼓励学生在尚不明白的地方向同学提问,同学自答或请其他同学、老师代答,调控课堂,对表达有困难的学生进行点拨,激励学生发言,,对发言好的进行及时表扬,对发言较弱的给予及时鼓励,使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学会学透。

(四)、探究延伸
为什么伊斯兰教会在阿拉伯统一国家形成中起到如此重要的作用?
老师进行点评,只要言之有理,都要进行鼓励,保护学生大胆思索的积极性和探究的勇气,培养学生多角度辩证分析思考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讨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不断进取意识,从而达到知识的巩固和升华。

(五)、小结巩固
为使学生对所讲内容有一个明确完整的概念,强调重点和难点,必须做好课堂总结。

这里可采用串讲形式,在教师的引导下,整理本节课的基本线索,学生自主完成知识结构示意图,巩固知识。

板书设计:
世纪日本开始出现奴隶制国家。

大和统一了日本。

化改新时间:
政治:
7世纪中期
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
把许多贵族的土地收归国有,定
期分给农民耕种,并收取赋税标志着日本从奴隶制社会过渡到了封建社会
阿拉伯国家的建立伊斯兰教
创立:
7世纪初,穆罕默德
穆罕默德出走麦地那,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
630年征服麦加
穆罕默德病逝,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基本建立世纪前后
经济:
内容:
影响:
622年
632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